搜尋結果:劉柏駿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1-220 筆)

簡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簡附民字第296號 原 告 廖苗秀 被 告 賴明源 (另案現於法務部○○○○○○○○戒治 中)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簡字第499號), 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 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5條第1項、第504 條第1項,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柏駿 法 官 路逸涵 法 官 曹錫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黃毅皓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2024-11-14

TCDM-113-簡附民-296-20241114-1

中簡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中簡附民字第103號 原 告 林淑萍 被 告 劉國勝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中金簡字第101號) ,經原告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 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5條第1項、第50 4條第1項,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柏駿 法 官 路逸涵 法 官 曹錫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黃毅皓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2024-11-14

TCDM-113-中簡附民-103-20241114-1

交簡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交簡附民字第290號 原 告 高清權 被 告 陳胤融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113年度交簡字第832號),經原告提 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 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第505條規定, 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柏駿 法 官 鄭雅云 法 官 路逸涵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黃于娟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2024-11-12

TCDM-113-交簡附民-290-20241112-1

國審重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家庭暴力防治法之殺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國審重訴字第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游宗憲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 梁乃莉 上列被告因家庭暴力之殺人案件,被告及辯護人聲請裁定不行國 民參與審判,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行國民參與審判。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對起訴書所載之犯罪事實、罪名均無意 見,為認罪之表示。因為自己一時情緒失控持棍毆打其胞兄 致死後悔不已,願意接受法律制裁。父母因為此事傷痛不已 ,目前全家生計仰賴被告一人之薪資維持,被告尚須扶養父 母、家兄遺留之二名幼子,彼此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療傷。為 了避免父母、家兄遺留之二名幼子面對冗長訴訟程序且受媒 體關注,一再被迫回憶被害人死亡結果的刺激,造成家人二 度傷害,聲請改由通常程序審理。本案為家內案件,確實有 其特殊性,被害人家屬亦具狀陳述希望不行國民參與審判程 序。另有關量刑部分,刑事訴訟法第289條第2項規定於科刑 辯論前,應予到場之告訴人、被害人或其家屬就科刑範圍表 示意見之機會,亦屬反映國民關於科刑意見之環,是本案在 國民參與審判之公益性要求上已相形降低。請審酌上情,讓 被告以及被害人的家屬,有一段療傷及復原的時間,故而本 案實有不行國民參與審判程序,以照料被害人全體家屬最大 利益之考量必要,請裁定不行國民參與審判等語。  二、國民法官法於民國109年8月12日公布,並於112年1月1日施 行。本法之立法目的,依第1條之規定,係為使國民與法官 共同參與刑事審判,提升司法透明度,反映國民正當法律感 情,增進國民對於司法之瞭解及信賴,彰顯國民主權理念。 然為免制度僵化而無助於新制推展,該法第6條第1項規定法 院得裁定不行國民參與審判之例外情形。其中該條第1項第4 款規定如下:「應行國民參與審判之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法院得依職權或當事人、辯護人、輔佐人之聲請,於聽 取當事人、辯護人、輔佐人之意見後,裁定不行國民參與審 判:四、被告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審判長告知被告 通常審判程序之旨,且依案件情節,認不行國民參與審判為 適當。」基上可知,國民參與審判之立法目的,在於提升國 民對於司法之理解與信賴,並使審判能融入國民正當法律感 情,但若無彰顯國民參與審判價值之重要意義者,或行國民 參與審判顯不適當時,法院亦可依聲請或依職權裁定不行國 民參與審判,而改行通常審理程序,以活化刑事訴訟制度。 三、經查:  ㈠本案檢察官起訴被告殺人案件,其涉犯罪名為刑法第271條第 1項之殺人罪,該罪之法定刑為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 有期徒刑,依國民法官法第5條第1項第2款規定,屬應行國 民參與審判之案件。被告及辯護人聲請本院裁定不行國民參 與審判,且被告於本院113年10月21日準備程序時就本案起 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不爭執檢察官起訴所引應適用之法條 等情,有聲請書及本院準備程序筆錄在卷可參。  ㈡就本案是否行國民參與審判程序,本院於協商、準備程序經 聽取檢察官、被告及辯護人之意見,檢察官表示本案被告已 就被訴事實為認罪表示,被害者家屬也認為屬於家内家暴事 件,若經國民法庭公開審理,將可能造成其他遺族承受輿論 壓力過大,不利後續家屬間關係修復,檢方尊重家屬意見, 認為本件宜不行國民法官審理程序等語;被告及辯護人則表 示本案被告已認罪,聲請裁定不行國民參與審判等語。而被 害人家屬則以書狀表示:本案被害人2名未成年子女仍在就 學,尚須接受學校輔導、關懷,期盼早日走出陰霾,不希望 此事再度登上媒體版面,成為社會大眾討論焦點,請裁定不 行國民參與審判等語,有113年9月10日刑事陳述意見狀可憑 。依此,可知檢、辯雙方對於本案犯罪事實之認定、適用法 律等節均無爭議,被告對於被訴事實已為有罪之陳述,對於 罪名亦無爭執,是本案僅餘刑罰之量定尚存爭議。  ㈢參酌本案被害人為被告之胞兄,被害人家屬與被告亦為親屬 關係,其等因被告本案犯罪行為所造成之傷痛,衡情遠較一 般被告、被害人無特殊親誼之兇殺案件,更為刻骨銘心。被 害人家屬所遭遇者,不僅是被害人之離世,往後更須面對、 修復家人殺害至親後如何相處之矛盾困境;被告所遭遇者, 除了殺人所帶來心裡陰影外,更須面對更生復歸後,如何自 處、如何繼續與家人生活之壓力。本件殺人案的法律對立雙 方,卻是血緣親誼甚為緊密之骨肉至親。其等對於本案犯罪 所生之損害,犯罪結果發生後所造成彼此身心上之衝擊、影 響,顯然遠非外人所能想像。且依據被害人家屬提出刑事陳 述意見狀所述,對於被告為本案犯行之起因及被害人家屬對 於被害人死亡之家庭境況陳述(見本院卷第38頁),足見被 害人家屬對於被告之處罰感情應非強烈,佐以本案親誼關係 之特殊性,本案被害人家屬就被告科刑範圍之意見,顯然至 關重要。是本案最終刑度之量定上,借重國民生活經驗、憑 藉國民正當法律情感,進行國民參與審判程序之公益性要求 已顯然降低。  ㈣而本案如行國民參與審判,可能因國民法官新制伊始,在媒 體之高度關注而大幅報導下,嚴重影響被害人家屬受創心靈 之重建。法院不宜因檢辯雙方對於量刑存有歧見,即忽視被 害人家屬在本案審判過程中,期望不受外界干擾以撫慰心靈 創傷的期盼,本院因認本案如行國民參與審判,顯不適當。 且本案縱然進行通常審判程序,相關事實所涉及之罪名、量 刑、當事人權益、程序利益等事項,由職業法官審理,仍得 以兼顧平衡,本院於斟酌反映國民法律感情之意義,慮及當 事人權益與訴訟資源之有效運用後,依本案案件情節,認不 行國民參與審判為適當。  ㈤綜上所述,本院聽取檢察官、被告及辯護人之意見,並考量 被害人家屬意見後,審酌公共利益、當事人訴訟權益等各因 素後,認本案以不行國民參與審判為適當。被告及辯護人於 本案聲請裁定不行國民參與審判,為有理由,爰依國民法官 法第6條第1項第4款規定,裁定不行國民參與審判。 四、依國民法官法第6條第1項第4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劉柏駿                法 官 曹錫泓                法 官 路逸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鐘麗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2024-11-11

TCDM-113-國審重訴-4-20241111-1

交簡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交簡附民字第286號 原 告 張秀菊 訴訟代理人 蔡慶文律師 被 告 柯貴誠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交簡字第834號過失傷害案件,經原告提 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第505條第1項、第504條第1 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柏駿 法 官 路逸涵 法 官 曹錫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黃毅皓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2024-11-11

TCDM-113-交簡附民-286-20241111-1

智易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違反商標法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智易字第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第 三 人 即 參與人 蓮荷國際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林佑青 選任辯護人 傅于瑄律師 李奇律師 陳榮輝律師(已於113/1/8解除委任) 上列被告因違反商標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 第3623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蓮荷國際有限公司應參與本案沒收程序。   理  由 一、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但有特別規定者 ,依其規定。犯罪行為人以外之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團體 ,因下列情形之一取得犯罪所得者,亦同:一明知他人違法 行為而取得。二因他人違法行為而無償或以顯不相當之對價 取得。三犯罪行為人為他人實行違法行為,他人因而取得。 前二項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 追徵其價額。第一項及第二項之犯罪所得,包括違法行為所 得、其變得之物或財產上利益及其孳息。犯罪所得已實際合 法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刑法第38條之1定 有明文。 二、按財產可能被沒收之第三人得於本案最後事實審言詞辯論終 結前,向該管法院聲請參與沒收程序;檢察官提起公訴時認 應沒收第三人財產者,應於起訴書記載該意旨,並即通知該 第三人下列事項:一本案案由及其管轄法院。二被告之姓名 、性別、出生年月日、身分證明文件編號或其他足資辨別之 特徵。三應沒收財產之名稱、種類、數量及其他足以特定之 事項。四構成沒收理由之事實要旨及其證據。五得向管轄法 院聲請參與沒收程序之意旨;檢察官於審理中認應沒收第三 人財產者,得以言詞或書面向法院聲請,刑事訴訟法第455 條之12第1項、第455條之13第2、3項亦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案被告甲○○因違反商標法案件,依本案刑事訴訟程 序進行結果,如認被告甲○○成立前揭犯罪,則需依法沒收被 告甲○○為第三人蓮荷國際有限公司實行違法行為,蓮荷國際 有限公司因而取得之犯罪所得,依刑法第38條之1規定,本 案沒收對象或範圍即可能包括第三人蓮荷國際有限公司因上 列情形所獲得之財產。而檢察官已於113年11月6日以言詞向 本院聲請應沒收第三人蓮荷國際有限公司之財產,是為保障 上開第三人之財產可能被沒收之所有人程序主體地位,使其 有參與本案程序之權利與尋求救濟機會,本院認有命第三人 蓮荷國際有限公司參與本案沒收程序必要,爰依檢察官聲請 裁定命蓮荷國際有限公司參與本案沒收程序。 四、另本院112年度智易字第5號案件如續定庭期,參與人蓮荷國 際有限公司於本院審判期日應依期到庭參與沒收程序,並得 具狀或當庭陳述意見;另參與人蓮荷國際有限公司應參與沒 收程序,並得請求調查有利之證據,就沒收其等財產事項, 準用被告訴訟上權利規定;又本案參與人參與本案沒收程序 後,如經合法通知而不到庭者,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7 規定,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均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2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柏駿                   法 官 曹錫泓                   法 官 鄭雅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慧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2024-11-11

TCDM-112-智易-5-20241111-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妨害自由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3230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建郎 上列被告因妨害自由案件,經檢察官提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01 8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如附件起訴書所載。 二、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王建郎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後,業於民國113年10 月30日死亡,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在卷可 稽,爰不經言詞辯論,諭知公訴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8   日          刑事第二庭法 官 劉柏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鐘麗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8   日 【附件】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30181號   被   告 王建郎 男 64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巷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妨害自由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 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王建郎基於恐嚇危害安全之犯意,於民國113年5月20日10時 50分許,在臺中市北區太平路141巷內馬路上,持水果刀對 李坤霖作勢揮砍,以此方式傳達加害身體之事恐嚇李坤霖, 致李坤霖在上開巷弄內見聞王建郎上開舉動後,因此心生恐 懼而致生危害於安全。李坤霖因此於同日11時48分許至臺中 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育才派出所報案,警方並於同年月21 日13時50分許起,在王建郎位於臺中市○區○○路000巷0○0號 之住處,經取得王建郎同意後扣押水果刀1支。 二、案經李坤霖訴請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王建郎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⑴其有於前開所載時間持刀走向告訴人李坤霖之事實。 ⑵卷內監視器錄影畫面內手持水果刀之人確為被告之事實。 ⑶扣案之水果刀為案發當時被告手持之刀具之事實。 2 證人即告訴人李坤霖於警詢時之指證、指認犯罪嫌疑人紀錄表、本署點名單、送達證書 ⑴全部犯罪事實。 ⑵告訴人經本署2次傳喚未到之事實。 3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育才派出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清單、扣案物品照片 警方有於前開時地扣押前開所載物品之事實。 4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育才派出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 告訴人有於案發當天報警究辦之事實。 5 監視器錄影畫面擷圖照片及錄影檔案光碟 全部犯罪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嫌。扣案 之水果刀1支,係被告所有用以恐嚇告訴人之工具,屬供犯 罪所用之物,請依刑法第38條第2項本文及第4項規定,宣告 沒收,並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 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   日                檢 察 官 殷節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21  日                書 記 官 吳清贊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05條 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 於安全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9 千元以下罰金。

2024-11-08

TCDM-113-易-3230-20241108-1

簡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簡附民字第457號 原 告 阮茹蘭 被 告 莊景綠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113年度簡字第1983號),經原告提起請 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5條第1項、第504條第1項,將本 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柏駿 法 官 路逸涵 法 官 曹錫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黃毅皓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2024-11-06

TCDM-113-簡附民-457-20241106-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645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黃國昌 畢瑋苓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本院中華 民國113年8月27日113年度訴字第645號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 112年度偵字第13158、25681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國昌、畢瑋苓均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向本院補正上訴理 由書。   理  由 一、按上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上訴理由者, 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於原審法院。逾期未 補提者,原審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原審法院認為上訴不 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已經喪失者, 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上之程式可補正者,應定期 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361條第2項、第3項、第362條分 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上訴人即被告黃國昌、畢瑋苓(下稱被告2人) 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均不服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 27日所為之第一審判決(113年度訴字第645號)而提起上訴 。惟被告2人之刑事聲明上訴狀內,均未敘明具體上訴理由 ,亦均未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敘明具體 上訴理由,其上訴之法律上程式顯有未備,爰依刑事訴訟法 第361條第3項後段之規定,裁定命被告2人均應於本裁定送 達後5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逾期未補正,即裁定駁回其上 訴。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361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柏駿                    法 官 路逸涵                    法 官 曹錫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黃毅皓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2024-11-04

TCDM-113-訴-645-20241104-2

交易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易字第148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育琳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2 346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如附件起訴書所載。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   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本件被告陳育琳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認被 告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過失傷害罪,而依刑法第287條前段 規定,須告訴乃論。茲據告訴人鄭永彬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 具狀撤回其告訴,有其刑事撤回告訴狀在卷可稽,揆諸前揭 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刑事第二庭法 官 劉柏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鐘麗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附件】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松股                   113年度偵字第23462號   被   告 陳育琳 女 31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 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育琳於民國112年12月9日11時12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 -00號自用小客車,行經臺中市○○區○00○○○道路○○○○○道○號1 0-14號燈桿前路段時,理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並行之間隔 ,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且依當時天候晴、日間自然 光線、市區道路、柏油路面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視距良 好等情,並無不能注意之情形,竟疏於注意及此,不慎追撞 前方由巫秋燕駕駛之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續推 撞巫秋燕前方由鄭永彬駕駛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 車,致鄭永彬受有頸部挫傷之傷害,巫秋燕則受有腹壁挫傷 等傷害。陳育琳於肇事後留在現場,員警到場處理時,並當 場承認為肇事人,對於未發覺之罪自首而受裁判。 二、案經鄭永彬告訴暨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六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陳育琳於警詢及偵查中坦承不諱, 核與告訴人鄭永彬、證人巫秋燕於警詢及偵查中指訴、證述 之情節相符,且有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六分局道路交通事故 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㈡、道路交通事故初步 分析研判表、臺中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第六分隊道路 交通事故談話紀錄表、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自首情形紀錄表 、華生診所診斷證明書、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診斷證明書、 現場照片等在卷可參。按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 況及兩車並行之間隔,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道路交 通安全規則第94條第3項訂有明文。被告陳育琳駕車自應注 意上述道路交通安全規定,而依當時並無不能注意之情形, 被告陳育琳竟疏於注意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以致肇事,致 告訴人鄭永彬受傷,是被告陳育琳駕車行為顯有過失,且與 告訴人鄭永彬之受傷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是被告陳育琳 上開犯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陳育琳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 。被告陳育琳於肇事後留在現場,員警到場處理時,並當場 承認為肇事人,對於未發覺之罪自首而願受裁判,請依刑法 第62條之規定,得減輕其刑。 三、至被告陳育琳涉嫌過失傷害致告訴人巫秋燕受傷部分,告訴 人巫秋燕已於113年5月27日具狀對被告陳育琳撤回過失傷害 告訴,有聲請撤回告訴狀1份附卷可憑,此部分與上開起訴 部分,為想像競合犯關係,為起訴效力所及,爰不另為不起 訴處分,倂予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17  日                檢察官 李毓珮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24  日                書記官 邱如君 參考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0 萬元以下 罰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30 萬元以下 罰金。

2024-11-04

TCDM-113-交易-1484-202411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