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錦樑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1-220 筆)

台上
最高法院

妨害秩序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285號 上 訴 人 洪荃楀 選任辯護人 郭峻豪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妨害秩序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中華民 國113年9月25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601號,起訴案號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816、8817號),提起上 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原判決以第一審判決所認定上訴人洪荃楀有如第一審判決事 實及理由欄所載犯行,以及所犯罪名,因而維持第一審關於 所處之刑部分之判決,駁回檢察官及上訴人明示僅就量刑一 部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細敘述第一審判決之量刑,並無違 誤,應予維持之理由。 三、上訴意旨略以: ㈠原審並未進行準備程序,且於審判程序過程中,上訴人經審 判長同意,向告訴人即被害人余季淳說明事件始末,並允諾 會找人向告訴人再為說明。然原審審判長隨即諭知本件辯論 終結,就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所主張之依刑法第59條規定 酌量減輕其刑之事項,於上訴人無辯護人協助之情形下,未 向上訴人為必要之曉諭,逕行判決,且未據以酌減其刑,有 妨礙上訴人聽審權及訴訟防禦權之違法。  ㈡原判決僅以上訴人之前案紀錄,據以推論上訴人有反覆實施 同一類型犯罪之法敵對意識,因認上訴人無刑法第59條酌量 減輕其刑規定之適用,有適用法則不當之違法。 ㈢原判決未進一步調查、審認上訴人與告訴人洽談和解之情形 及進度,亦即未究明上訴人是否與告訴人達成民事上和解等 刑法第57條所定量刑輕重審酌之事項,逕認第一審之量刑並 無違誤,予以維持,有調查職責未盡及理由矛盾、欠備之違 法。 四、經查:  ㈠合議制法院為使審判程序順利進行,得於第一次審判期日前 ,由受命法官進行準備程序,訊問被告、代理人及辯護人對 檢察官起訴事實是否為認罪之答辯,並就案件與證據之重要 爭點予以處理,此為刑事訴訟法第279條第1項、第273條第1 項第2款、第3款所明定。其立法意旨乃在於透過受命法官之 訊問,可以釐清兩造關於事實、證據及法律適用之爭點,暨 起訴效力所及範圍之意見,以供合議庭參考,俾集中審理, 妥速審結。是合議制法院為期審判順利起見,例外得先以庭 員一人為受命法官,於審判之前,進行準備程序,處理審判 前之預備事項,參諸同法第273條及第279條關於準備程序之 規定,皆係「得」,而非「應」即明。而審判程序,主要係 由兩造當事人進行攻擊、防禦而展開之程序,透過法庭活動 ,經由調查證據資料、言詞辯論,使合議庭法官獲取心證而 為裁判,除有法律特別規定外(如刑事訴訟法第307條言詞 審理例外規定),「應」進行審判程序。因此,審判程序方 為訴訟進行與法庭活動之重心。若合議庭審酌與案件審判有 關之事項,認為不必要而未行準備程序,或於準備程序中有 處理未盡之事項,仍得於審判程序為之,並未因此影響被告 之聽審權或訴訟防禦權。 卷查,本件檢察官、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並未爭執第一 審判決之採證認事及法律適用,而僅就刑之一部上訴,原審 因此未預先進行準備程序,尚難認與法有違。又本件上訴人 所犯刑法第150條第2項第1款、第1項後段之意圖供行使之用 而攜帶兇器在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聚集3人以上下手實施強暴 罪,並非強制辯護案件。上訴人於原審審理時,雖未選任辯 護人,惟其所具第二審上訴理由狀,就刑法第59條酌量減輕 其刑規定之適用相關事項,已援引本院70年度第6次刑事庭 庭長會議決議要旨,並敘明:「縱使符合自首之規定而已減 輕行為人之刑者,仍得考量犯罪之一切情狀,再依刑法第59 條之規定酌量減輕其刑」,以及載敘:上訴人犯後已深切反 省,坦承不諱,積極和解彌補過錯,情堪憫恕,第一審量刑 過苛,客觀上有引起一般人同情之情狀,請依刑法第59條規 定酌量減輕其刑等語(見原審卷第19、21頁),堪稱詳盡具 體,審判長尚無就此法律適用之相關事宜為曉諭之必要。又 原審審判長於審判期日,並詢以:「就科刑資料或刑之加重 減輕事由有無證明方法提出?」,檢察官及上訴人均答稱: 「無」;「尚有無其他科刑相關之資料提出?」,檢察官及 上訴人均答稱:「無」等語(見原審卷第63、66頁)。審判 長另依上訴人之請求暫時休庭,使上訴人與告訴人於庭外洽 談和解事宜,並給予上訴人及告訴人表示相關意見之機會, 且由檢察官、上訴人依序就包括是否有加重、減輕其刑事由 一併進行科刑辯論(見原審卷第67、68頁)。是原審就上訴 人有無刑法第59條之酌量減輕其刑事由,以及相關量刑事項 ,已依法進行調查及辯論,尚難認有影響上訴人之聽審權、 訴訟防禦權之情事。此部分之上訴意旨,泛指:原審所踐行 之訴訟程序,有妨礙上訴人聽審權及訴訟防禦權之違法云云 ,難認係合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㈡刑法第59條酌量減輕其刑,乃實體法上賦予法院得為裁量之 事項,且以於犯罪之情狀,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人同情, 認為即予宣告法定最低度刑,猶嫌過重者,始有其適用。   原判決說明:上訴人所犯之罪,第一審判決說明經裁量上訴 人之犯罪情狀,不依刑法第150條第2項規定予以加重其刑, 並無違誤,其法定刑最輕本刑為有期徒刑6月。審酌上訴人 曾犯有相類案件之妨害秩序、恐嚇得利及傷害等前科,且前 因同一類型犯罪,經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月, 足認上訴人有反覆實施同一類型犯罪之法敵對意識,客觀上 顯然無特殊之環境及原因,足以引起社會一般人同情,縱科 以法定最低度刑,仍嫌過重之情形,與刑法第59條規定酌量 減輕其刑之要件不符之旨。原判決並非單憑上訴人有前案紀 錄而為論斷,依上開說明,於法並無不合。此部分上訴意旨 ,猶任意指稱:原判決未酌減其刑違法云云,洵非合法之第 三審上訴理由。  ㈢量刑之輕重,係屬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倘未逾 越法律所規定之範圍,又未違背罪刑相當原則,即不得任意 指摘為違法。 原判決以第一審審酌上訴人犯罪情節,尚未與告訴人達成民 事上和解等一切情狀,而為量刑,尚稱妥適之旨,而予維持 。業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 而為量刑,已從輕量刑。原判決就刑罰裁量職權之行使,既 未逾越法律所規定之範圍,亦無濫用權限之情形,即不得任 意指為違法。至上訴人雖允諾會再與告訴人進行洽談,但上 訴人或告訴人均未以任何方式提出上訴人與告訴人間嗣後曾 進行洽談,或是否已達成民事上和解之情狀。原判決因認量 刑輕重之因子並未變動,於法並無不合。又原判決說明:告 訴人於原審審理時,要求上訴人應澄清說明本件何以接受委 託及尋釁之動機,雖經上訴人釋明,但未為告訴人接受,惟 斟酌上訴人並非居住於事發地點相同之地區,又非首謀接受 委託為本件犯行者,未必實際知悉本件犯罪動機,尚難以此 而對上訴人為量刑不利之認定等語,並無上訴意旨所指就所 謂動機問題之說明有前後矛盾之處。此部分上訴意旨,泛言 指摘:原判決就量刑輕重之事項,有調查職責未盡及理由矛 盾、欠備之違法云云,同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五、本件上訴意旨,係就原審量刑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以及原 判決已明確論斷說明之事項,再事爭論,顯與法律規定得為 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應認本件關於刑法第 150條第2項第1款、第1項後段之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 在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聚集3人以上下手實施強暴罪部分之上 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原判決認定上訴人想像競合犯刑法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 、第354條毀損他人物品罪,核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 第1款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法院之罪,且無例外得提起第三 審上訴之情形。上訴人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在公眾得 出入之場所聚集3人以上下手實施強暴罪之上訴,既不合法 ,而從程序上予以駁回,則上訴人所犯恐嚇危害安全罪、毀 損他人物品罪,即無從併予實體審理,應逕予駁回,併此敘 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洪于智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蘇素娥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君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09

TPSM-114-台上-285-20250109-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401號 上 訴 人 林哲安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 113年10月29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4580號,起訴案號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0910、13764、35244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至原判決有無違法,與上訴是 否以違法為理由,係屬二事。 二、原判決以第一審判決所認定上訴人林哲安有如第一審判決事 實欄所載犯行,以及所犯罪名,因而撤銷第一審關於所處之 刑部分之判決(上訴人明示僅就此量刑之一部上訴),改判量 處上訴人有期徒刑5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萬元,暨諭知罰金 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已敘述第一審判決所為量刑不當, 應予撤銷改判及其量刑之理由。   三、上訴意旨僅略稱:上訴人係誤認與各該部分被害人達成民事 上調解即可獲得緩刑,其對原判決非常失望,難以信服。又 事實上卷內並無任何證據足以證明上訴人交付帳戶予所謂詐 欺集團人員,而是個人社會經驗及知識均不足所致,卻被認 定有罪,對上訴人不公平等語,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 體指摘原判決究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與法律所 規定得合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不相適合。本件關於幫助洗 錢罪部分之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上訴人 想像競合所犯刑法第30條、第339條第1項幫助詐欺取財罪, 核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5款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法 院之罪,且無例外得提起第三審上訴之情形。上訴人所犯關 於幫助洗錢罪部分之上訴,既不合法,而從程序上予以駁回 ,則所犯幫助詐欺取財罪,即無從併為實體上審理,應逕從 程序上予以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蘇素娥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洪于智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杜佳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09

TPSM-114-台上-401-20250109-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405號 上 訴 人 施明河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 院中華民國113年9月24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3796號 ,起訴案號: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62746、71986 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壹、販賣第二級毒品罪部分: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至原判決有無違法,與上訴是 否以違法為理由,係屬二事。 二、原判決以第一審判決所認定上訴人施明河有如第一審判決事 實欄一之㈠所載販賣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犯行,以及 所犯罪名,因而維持第一審關於此所處之刑部分之判決,駁 回上訴人明示僅就此量刑一部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細敘述 第一審判決就此部分之量刑,並無違誤,應予維持之理由。 從形式上觀察,原判決並無足以影響其判決結果之違法情形 。   三、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於原審判決後,已查知其毒品來源者 之姓名、年籍,並提供相關資料予檢察官調查。原判決未及 審酌上情,而未適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項減輕或 免除其刑規定,有調查職責未盡之違誤。 四、惟按:本院為法律審,以審核下級審法院裁判有無違背法令 為職責,不及於對被告犯罪事實之調查,故當事人原則上不 得主張新事實或提出新證據,而據以指摘原判決違法。   原判決說明:卷內事證顯示,未因上訴人之供述查獲其他正 犯或共犯等旨,因認上訴人不適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 第1項減輕或免除其刑規定,已說明就上訴人提出之資料為 調查而無所獲,故未適用上述減免其刑規定之理由,於法尚 無不合。上訴人於上訴本院後,又主張:其於原審判決後提 供毒品來源者之姓名、年籍,以供檢察官調查,請審酌此項 新證據云云,係提出新事實、新證據,本院無從調查、審酌 ,且不能因此逕認原判決違法。此部分上訴意旨所指,並非 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五、綜上,上訴意旨關於販賣第二級毒品罪部分,係就原審採證 、認事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或原判決已明白論斷說明之事 項,仍持己見,漫為指摘違法,難認已符合首揭法定之第三 審上訴要件。本件關於販賣第二級毒品罪之上訴,為違背法 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貳、服用毒品致不能安全駕駛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部分: 一、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各款所規定之案件,經第二審判決 者,除第二審法院係撤銷第一審法院所為無罪、免訴、不受 理或管轄錯誤之判決,而諭知有罪之判決,被告或得為被告 利益上訴之人得提起上訴外,其餘均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 ,為該條項所明定。 二、原判決維持第一審判決事實欄一之㈡所示犯行所處之刑,上 訴人所犯係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3款服用毒品致不能安全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1款所 列經第二審判決者,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罪之案件,且 經第一審及原審均為有罪之論斷。依上述說明,自不得上訴 於第三審法院。上訴人猶就此部分提起上訴,為不合法,應 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蘇素娥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洪于智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杜佳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09

TPSM-114-台上-405-20250109-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396號 上 訴 人 蔡明其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 院中華民國113年9月19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3226號 ,起訴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0063號),提 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至原判決有無違法,與上訴是 否以違法為理由,係屬二事。 二、原判決以第一審判決所認定上訴人蔡明其有如第一審判決事 實欄所載之犯行,以及所犯罪名,因而維持第一審關於所處 之刑(包含合併定應執行刑)部分之判決,駁回上訴人明示僅 就量刑一部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細敘述第一審判決之量刑 ,並無違誤,應予維持之理由。從形式上觀察,原判決並無 足以影響其判決結果之違法情形。   三、上訴意旨僅略稱:原判決有認事用法之違誤等語,並未依據 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究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 用不當,與法律所規定得合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不相適合 。本件上訴均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蘇素娥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洪于智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杜佳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09

TPSM-114-台上-396-20250109-1

台抗
最高法院

加重詐欺等罪定應執行刑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24號 抗 告 人 李文亮 上列抗告人因加重詐欺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1 3年11月29日定應執行刑之裁定(113年度聲字第3177號,聲請案 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3年度執聲字第2227號),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又數罪併罰,分別宣 告其罪之刑,其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 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應執行之刑期,但不得逾30 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及第53條分別規定 甚明。又執行刑之量定,係事實審法院裁量之職權,倘其所 酌定之應執行刑,並未違背刑法第51條各款所定之方法或範 圍及刑事訴訟法第370條所規定之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即 法律之外部性界限),亦無明顯違背公平、比例原則或整體 法律秩序之理念(即法律之內部性界限)者,即不得任意指 為違法或不當。 二、原裁定略以:抗告人李文亮所犯如其附表(下稱附表)編號 1至9所示之罪,分別經判處附表編號1至9所示之有期徒刑確 定,經檢察官聲請合併定其應執行刑。爰參酌抗告人所犯各 罪之行為態樣、侵害法益相同或近似、犯罪時間密接,責任 非難重複程度甚高等情狀經整體評價,以及其外部性界限與 內部性界限(其中附表編號1至8所示之罪,曾合併定應執行 有期徒刑3年10月),於其中之最長期(有期徒刑3年2月) 以上,合併之刑期以下,酌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2月。經核 於法並無違誤。 三、抗告意旨僅略謂:抗告人犯後已深感悔悟,有盡力與各該被 害人成立民事上和解,積極彌補所受損失,且有年幼、患病 子女需要扶養。原裁定酌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2月過重,請 重新從輕酌定應執行刑云云,並泛引定應執行刑之理論為據 ,而未具體指摘原裁定究有何違法、不當。本件抗告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蘇素娥 法 官 洪于智 法 官 林婷立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劉藝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2025-01-09

TPSM-114-台抗-124-20250109-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79號 上 訴 人 柯韋宏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 113年9月11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3658號,起訴案號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11499號),提起上訴,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原判決以第一審判決所認定上訴人柯韋宏有如第一審判決事 實欄(包含其附表編號1至47)所載犯行,以及所犯罪名, 因而撤銷第一審關於所處之刑部分之判決,改判量處有期徒 刑8月,併科罰金新臺幣3萬元,並諭知罰金如易服勞役之折 算標準。已詳細敘述第一審判決之量刑不當,應予撤銷改判 及量刑之理由。 三、上訴意旨僅指稱:上訴人家中經濟困難,其必須扶養全家人 ,請從輕量刑,以利自新云云,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 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顯與法律規 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本件上訴為 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洪于智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蘇素娥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君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09

TPSM-114-台上-179-20250109-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等罪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404號 上 訴 人 呂岳安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 分院中華民國113年10月15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原金上訴字第 50號,起訴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7564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至原判決有無違法,與上訴是 否以違法為理由,係屬二事。 二、原判決以第一審判決所認定上訴人呂岳安有如第一審判決犯 罪事實欄(包含第一審判決附表一)所載犯行,以及所犯罪名 ,因而撤銷第一審關於其中第一審判決附表一編號1、5所示 犯行所處之刑部分之判決(上訴人明示僅就此量刑之一部上 訴),改判各量處上訴人有期徒刑3月(共計2罪),均併科罰 金新臺幣2萬5千元,暨諭知罰金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維 持第一審關於第一審判決附表一編號2至4所示犯行所處之刑 部分之判決,駁回上訴人此明示僅就量刑一部在第二審之上 訴,暨就撤銷改判、上訴駁回所處之刑,合併定其應執行刑 ,以及諭知罰金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已敘述第一審判決 所為量刑不當,應予撤銷改判,以及量刑並無違誤,應予維 持,暨說明量刑(包含定應執行刑)之理由。 三、上訴意旨僅略稱:原判決有諸多認事用法違誤等語,並未依 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究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與法律所規定得合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不相適 合。本件上訴均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蘇素娥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洪于智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杜佳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09

TPSM-114-台上-404-20250109-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395號 上 訴 人 許維寧 選任辯護人 王馨儀律師 吳茂榕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 華民國113年9月25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2964號,起 訴案號: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6287、10110、1038 6、13947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至原判決有無違法,與上訴是 否以違法為理由,係屬二事。 二、原判決以第一審判決所認定上訴人許維寧有如第一審判決事 實欄二所載犯行,以及所犯罪名,因而撤銷第一審關於上訴 人所處之刑部分之判決(上訴人明示僅就此量刑之一部上訴) ,改判量處上訴人有期徒刑2年。已敘述第一審判決所為量 刑不當,應予撤銷改判及其量刑之理由。 三、上訴意旨略以:  ㈠原判決逕以上訴人於偵查中所為不具憑信性之陳述,於未有 補強證據之情形下,遽為不利於上訴人之認定,有調查職責 未盡及採證認事違背證據法則之違法。    ㈡上訴人既始終坦承犯行,可見犯後態度良好,又其尚未交付 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未造成毒品擴散之危害。原判決 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刑法第59條規定遞予減 輕其刑,所處有期徒刑2年,合於宣告緩刑之要件,卻未宣 告緩刑,而未說明所憑理由,不但違反罪刑相當原則,並有 理由欠備之違法。 四、經查: ㈠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容許上訴權人僅針對判決之 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提起上訴,其未表明上訴之事實認 定、論罪部分,原則上不在上訴審之審查範圍。因此,若以 就第二審設定上訴攻防範圍以外之部分,據為提起第三審上 訴之理由,即與當事人自行設定攻防範圍之旨有違,亦與審 級制度之目的不合,自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原判決已說明:檢察官未對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而上訴人 明示僅就第一審判決關於未依刑法第59條之規定酌減其刑之 一部,提起上訴,依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應僅就 第一審判決就此之量刑,進行審理,其他部分則非審理範圍 之旨。依上開說明,於法並無不合。此部分上訴意旨,猶任 意指摘:原判決有調查職責未盡及採證認事不符證據法則之 違法云云,顯非依據卷內訴訟資料而為指摘,與法律規定得 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    ㈡緩刑為法院刑罰權之運用,旨在獎勵自新,除須具備刑法第7 4條第1項各款所定之條件外,並須有可認以暫不執行為適當 之情形,始足當之。而是否宣告緩刑,事實審法院本有裁量 之職權,倘已審酌一切情狀而未宣告緩刑,既不違背法令, 自不得執為第三審上訴之合法理由。又依刑事訴訟法第310 條第5款規定,有罪之判決書宣告緩刑者,固須記載理由, 惟未宣告緩刑者,則不在其列,故未宣告緩刑而未說明理由 者,不得指為有理由欠備之違法。   原判決審酌上訴人販賣甲基安非他命未遂之犯罪情節等一切 情狀,認無以暫不執行為適當之情形,而未宣告緩刑,此與 罪刑相當原則,並無直接關聯。至原判決未就此說明,亦不 能任意指摘為違法。此部分上訴意旨,任意指摘:原判決未 宣告緩刑違法云云,亦非合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五、綜上,上訴意旨係就原審緩刑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以及原 判決已明確論斷說明之事項,再事爭論,顯與法律規定得為 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應認本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蘇素娥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洪于智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杜佳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09

TPSM-114-台上-395-20250109-1

台聲
最高法院

偽造文書聲明不服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4號 聲 明 人 翁瑞明 上列聲明人因偽造文書等罪案件,對於本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1 2日第三審判決(113年度台上字第4572號),聲明不服,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聲明駁回。 理 由 按本院為終審法院,案件一經裁判,即屬確定,當事人不得更有 所聲請或聲明。本件聲明人翁瑞明因偽造文書等罪案件,經本院 判決上訴駁回後,即告確定。其復於民國113年12月19日檢具各 項資料,據以聲明不服,殊為法所不許,特為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洪于智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蘇素娥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君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09

TPSM-114-台聲-4-20250109-1

台上
最高法院

妨害自由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397號 上 訴 人 許清鴻 上列上訴人因妨害自由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中華民 國113年9月26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1139號,起訴案 號: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28486、28487、28488、 28489、28490、28740、33709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至原判決有無違法,與上訴是 否以違法為理由,係屬二事。 二、原判決以第一審判決所認定上訴人許清鴻有如第一審判決事 實及理由欄二引用之起訴書犯罪事實欄所載之犯行,以及所 犯罪名,因而維持第一審關於上訴人所處之刑部分之判決, 駁回上訴人明示僅就量刑一部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細敘述 第一審判決之量刑,並無違誤,應予維持之理由。從形式上 觀察,原判決並無足以影響其判決結果之違法情形。 三、上訴意旨僅略稱:上訴人有提供線索給警員以救出被害人陳 兆熊,請從輕量刑等語,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 原判決究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與法律所規定得 合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不相適合。本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 之程式,應予駁回。又本件既應從程序上駁回上訴,上訴人 請求從輕量刑一節,無從審酌,併予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蘇素娥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洪于智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杜佳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09

TPSM-114-台上-397-2025010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