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簡易案件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1-220 筆)

壢簡
中壢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壢簡字第1640號 原 告 鄭光佑 李麗慧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施傅堯律師 江曉俊律師 被 告 彭暉驊 上列原告與被告彭暉驊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鄭光佑、李麗慧應分別於收受本裁定翌日起3日內,向本院 補繳第一審之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1,440元,逾期未補繳,即 駁回原告各自關於財物損失部分之訴。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 繳納裁判費,此為起訴必備之程式。又原告起訴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依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 補正,逾期仍未補正,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並依同法第436條第2項規定, 於簡易訴訟程序亦適用之。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 事訴訟程序固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其損 害,但其請求回復之損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 ,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 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此項限制,於該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 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以裁定移送同院民事庭 後,亦有其適用。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 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 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 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 二、本件原告就本院113度壢交簡字第68號刑事簡易案件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其中原告鄭光佑主張被告應賠償財物損失 新臺幣(下同)16,912元;原告李麗慧主張被告應賠償財物損 失137,986元,與上開刑事判決認定被告犯過失傷害罪之犯 罪事實有別,亦即原告因被告犯刑法過失傷害罪而受之身體 、精神上損害,固得於附帶民事訴訟中求償,然財產上損害 部分,由於過失毀損行為並非犯罪行為,自無從於附帶民事 訴訟求償。是關於財物損失部分,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並不合法,惟依前揭說明,原告仍得以繳納裁判費之方式, 補正前開起訴程式之欠缺。又依本件原告上開分別主張被告 應賠償財務損失之價額,應分別徵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1 ,44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第2項準用第249條第1項 但書之規定,命原告於收受裁定翌日起3日內補繳,如逾期 未為補繳,即駁回原告關於財物損失部分之訴。 三、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張得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 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薛福山

2024-12-24

CLEV-113-壢簡-1640-20241224-1

簡上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436號 上 訴 人 陳美麗(陳林榮娣之女) 被 告 陳林榮娣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竊盜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11月6日所 為113年度簡字第3301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偵查案號:113年 度偵字第21604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 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對於簡易判決有不服者,得上訴於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 合議庭,而簡易案件之上訴,準用刑事訴訟法第3編第1章及 第2章除第361條外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 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故對於簡易判決不服者,限於當事人 ,即包含檢察官、自訴人及被告,另依刑事訴訟法第345、3 46條規定被告之法定代理人或配偶、原審之代理人或辯護人 亦得為被告之利益(獨立)上訴。原審法院認為上訴不合法 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已經喪失者,應以 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上之程式可補正者,應定期間先 命補正。第二審法院認為上訴書狀未敘述理由或上訴有第36 2條前段之情形者,應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而 未經原審法院命其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第36 7條之判決及對於原審諭知管轄錯誤、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 上訴時,第二審法院認其為無理由而駁回上訴,或認為有理 由而發回該案件之判決,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 第362、367、372條分別定有明文。從而上訴人倘非具備前 揭上訴權人身分,因並無提起上訴之利益,則其提起上訴顯 屬不合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從命補正,第二審法院自應以判 決駁回上訴。 二、本件刑事上訴狀上雖記載被告之姓名、具狀人並有被告之印 文,惟撰狀人為被告陳林榮娣之女即陳美麗所具名,且觀刑 事上訴狀內記載:「我媽媽被告陳林榮娣因患思覺失調... 問她為何要拿:她回要檢驗、作證,問她什麼作證,她也無 法正常回答,從她發病才開始有異常行為...但因媽媽獨居. ..她還會去翻垃圾桶..且媽媽已70歲了身體狀況不好....媽 媽是中低收本身沒有存款...」等內容均為第三人為被告提 上訴之意,復經本院向陳美麗電詢確認:「本件係陳美麗為 被告提上訴還是被告自己提上訴?」,其答稱:係其提上訴 ,被告已經70歲,有思覺失調且不識字等語,有刑事上訴狀 、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查,可見該刑事上訴狀並非被告 所提,本件應係陳美麗為被告具狀上訴。又查被告係民國00 年0月00日生,有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可稽,其雖患有思 覺失調症,然並無因精神障礙經法院為監護、輔助之宣告之 情事,於法律上仍屬完全有行為能力之人,要無法定代理人 之存在。本件上訴人並非被告本人,亦非其配偶或被告之法 定代理人,並無獨立上訴之權,故其具狀為被告提起上訴, 其上訴自屬不合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從補正,依前揭規定, 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第367條前段、第37 2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明慧                     法 官 林育丞                     法 官 黃則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王珮綺

2024-12-24

KSDM-113-簡上-436-20241224-1

審交易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交易字第1163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富媄 陳奕云 上列被告等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 3年度偵字第14081號),本院認不應以簡易判決處刑(簡易案件 案號:113年度交簡字第2272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茲判決 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張富媄於民國113年1月24 日5時15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高雄 市左營區大中二路由西往東方向行駛,行經該路段與文自路之交 岔路口時,本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並行之間隔,並隨時採取必要 之安全措施,而依當時天候晴、有照明未開啟、柏油路面、乾 燥、無缺陷、無障礙物、視距良好,並無不能注意之情形,竟 疏未注意於此而貿然前行,適被告陳奕云騎乘車牌號碼000-00 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同路段同向行駛至該處,亦疏未注意右 轉彎時應使用方向燈並貿然右轉,二車發生碰撞,致被告張 富媄受有雙膝鈍挫傷、下唇表淺撕裂傷約1公分等傷害,致被 告陳奕云受有右顴骨骨折等傷害。因認被告2人均涉犯刑法 第284條前段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且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 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被告張富媄、陳奕云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 聲請簡易判決處刑,認渠等均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 傷害罪嫌,惟該罪依同法第287條之規定,須告訴乃論。茲 因被告2人調解成立,且互相撤回告訴,有高雄市左營區調 解委員會調解書、撤回告訴狀在卷可稽,揆諸前開說明,爰 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黃右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 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記官 賴佳慧

2024-12-19

CTDM-113-審交易-1163-20241219-1

桃簡聲
桃園簡易庭

停止執行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桃簡聲字第112號 聲 請 人 傅兆宏 相 對 人 台北富邦銀行 法定代理人 廖啟邦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貳萬元後,本院一百一十三年度司執字第一 一七四四七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一 百一十三年度桃簡字第二一二四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終結前, 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前對聲請人之財產聲請強制執行   ,惟聲請人已對相對人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由鈞院以113 年度桃簡字第2124號案件審理中,上開執行案件一旦續行, 恐致聲請人有難以回復原狀之損害,為此,請准裁定鈞院11 3年度司執字第117447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 程序,於前開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終結前,應暫予停止等語 。 二、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定有明文。再按法院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 第2 項定擔保金額而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項擔保 係備供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依標的 物停止執行後,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受之 損害額,或其因另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非以 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權額為依據(見最高法院86年度台抗字 第442號裁定要旨)。 三、查本件聲請人所主張之上開事實,業經本院調閱113年度司 執字第117447號強制執行卷宗及113年度桃簡字第2124號債 務人異議之訴卷宗查明無訛。是聲請人所主張:相對人所為 之強制執行程序,一旦繼續執行,恐致其有難以回復原狀之 損害乙節,非無理由,故聲請人聲請裁定停止執行,於法並 無不合。為確保相對人因聲請人聲請停止強制執行不當可能 遭受之損害得獲賠償,爰命聲請人供相當並確實之擔保以准 許停止強制執行。本院審酌本件聲請人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 ,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07,100元,又聲請人提 起上開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屬適用簡易訴訟程序之案件, 其訴訟標的價額未逾150萬元,為不得上訴至第三審之案件 ,參以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民事簡易案件第一 、二審程序辦案期限分別為1年2月、2年6月,加計裁判送達 、上訴、分案等期間,則兩造間訴訟審理期限約需4年,爰 以此預估本件獲准停止執行因而致相對人執行延宕之期間, 並按法定利率即週年利率5%計算相對人之利息損失,而認相 對人因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所可能遭受之損害為21,420元( 107,100元×5%×4年=21,420元),爰取其概數以20,000元金 額為擔保金,備供相對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汪智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家蓁

2024-12-19

TYEV-113-桃簡聲-112-20241219-1

審易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妨害名譽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易字第1612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炎山 上列被告因妨害名譽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偵字第13936號),本院認不應以簡易判決處刑(簡易案件 案號:113年度簡字第2841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茲判決如 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王炎山為高雄市○○區○○路 000號大樓之管理員,告訴人陳歆雅前為該大樓之住戶。於 民國113年5月4日11時49分許,在上址大樓1樓大廳,雙方因 收取包裹事宜發生爭執,詎被告竟基於公然侮辱之犯意,在 上揭不特定人得共聞共見之處所,以「哩系勒靠北逆啦」、 「你神經病」(臺語)等語侮辱告訴人,足以貶損告訴人之人 格及社會評價。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罪嫌等 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且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 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被告王炎山因妨害名譽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 判決處刑,認其涉犯刑法第309條之公然侮辱罪嫌,惟該罪 依同法第314條之規定,須告訴乃論。茲因被告與告訴人陳 歆雅調解成立,且告訴人撤回告訴,有本院調解筆錄、撤回 告訴狀在卷可稽,揆諸前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 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黃右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 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記官 賴佳慧

2024-12-19

CTDM-113-審易-1612-20241219-1

審交易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交易字第1323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梅慕蘭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 度偵字第22745號),本院認不應以簡易判決處刑(簡易案件案 號:113年度交簡字第2310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意旨係以:被告梅慕蘭於民國113年2月13日14 時37分許,騎乘自行車沿高雄市三民區褒忠街由東往西方向 行駛,行至褒忠街與褒忠街53巷之交岔路口時,本應注意車 輛左轉彎時,應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左側來車,隨時採取 必要之安全措施,而依當時天候晴、柏油路面乾燥、無缺陷 、無障礙物、視距良好之情形下,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 疏未注意及此,貿然左轉,適有李郁賢騎乘車牌號碼000-00 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同向 行駛在梅慕蘭左後方並駛至該 路口,見狀閃避不及,2車因而發生碰撞,致李郁賢人車倒 地,並受有左肘挫傷、左膝挫傷之傷害。因認被告涉犯刑法 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又第302 條至第304條之判決,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 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及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本件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與起訴有同一效力),認被告係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 過失傷害罪,依同法第287條前段規定,須告訴乃論。茲因 本院審理中被告與告訴人業已達成和解,並據告訴人撤回其 告訴在案,此有高雄市三民區調解委員會調解書、刑事撤回 告訴狀在卷可稽,揆諸前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 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張 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記官 蔡靜雯

2024-12-19

KSDM-113-審交易-1323-20241219-1

原簡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原簡上字第51號 上 訴 人 胡志平 上列上訴人不服本院合議庭於113年3月7日所為112年度原簡上字 第51號第二審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號:112 年度毒偵字第 4037號、第一審簡易判決案號:112年度壢原簡字第142號),提 起上訴,本院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對於簡易判決有不服者,得上訴於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 合議庭;簡易案件之上訴,準用刑事訴訟法第三編第一章及 第二章除第361 條外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455 條之1 第1 項、第3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上揭規定並未準用刑事訴訟法 第三編第三章上訴第三審之規定,而依刑事訴訟法第375 條 第1項係規定:「不服『高等法院』之第二審或第一審判決而 上訴者,應向最高法院為之」,故對於簡易案件,提起第二 審上訴,經管轄第二審之地方法院合議庭為第二審判決者, 不得再上訴於第三審法院,有最高法院95年度台抗字第522 號裁定意旨可參,亦即簡易案件之終審法院為地方法院合議 庭。次按上訴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 訴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上訴,此規定於簡易程序亦 有適用,同法第455條之1第3項、第362 條前段規定甚明; 又對於法律規定不得上訴於第三審之案件,而提起上訴者, 即屬違背法律上之程式。 二、經查,本件上訴人即被告(下稱上訴人)胡志平因違反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壢原簡字第142號簡易 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 元折 算1 日,嗣被告上訴,經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以112年 度原簡上字第51號判決上訴駁回而確定等節,有各該判決書 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證。揆諸前揭法律規定與 說明,本案於本院第二審宣示判決時,即對外發生效力並告 確定,不得再行上訴,是上訴人於113年8月5日具狀聲明不 服,乃係對不得上訴之判決提起上訴,於法即有未合,且無 從補正,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2條前段,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許雅婷                  法 官 葉作航                  法 官 鄭朝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楊宇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19

TYDM-112-原簡上-51-20241219-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免職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五庭 112年度訴字第254號 113年11月28日辯論終結 原 告 侯培坤 被 告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代 表 人 白麗真(局長) 訴訟代理人 蔡岳峰(兼送達代收人) 上列當事人間免職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㈠本件原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行政訴訟法第218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 情形,爰併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依被告 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㈡按行政訴訟法第111條第1項、第2項規定:「(第1項)訴狀 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經被告同意或 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不在此限。(第2項)被告於訴之變 更或追加無異議,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視為同意變更或 追加」。查原告訴之聲明原為:「一、撤銷保訓會再申訴決 定及被告對原告之不合理管理措施。二、被告所屬專戶管理 科應平均分配支援審核傷病給付案件。三、確認被告所屬茅 ○○不具備公務人員任用資格。四、被告應作成將茅○○免職之 行政處分,並副知審計部,追回自103年2月17日起之俸給。 五、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本院卷第11頁)。嗣原告於 民國112年6月28日準備程序變更訴之聲明為:「一、被告所 屬專戶管理科應平均分配支援審核傷病給付案件。二、確認 被告所屬茅○○不具備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茅○○與原告間之長 官部屬間法律關係不存在。三、被告應作成將茅○○免職,追 回自103年2月17日起之俸給之行政處分,並副知審計部。四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本院卷第75頁)。被告當庭於 訴之變更或追加無異議,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本院卷第75 頁),依上開規定,視為同意變更或追加,原告變更訴之聲 明,應予准許,合先敘明。   二、事實概要: 原告為被告所屬勞工退休金組專戶管理科(下稱專戶管理科 )科員,因質疑直屬主管即專戶管理科科長蔡○○(真實姓名 詳卷)以民國111年7月27日電子郵件要求原告支援審核C0VI D-19傷病給付之案件數分配過多,應平均分配予各承辦人員 ,而提起申訴,經被告以111年9月8日退保五字第111102383 10號函復(下稱申訴函),原告不服,向公務人員保障暨培 訓委員會(下稱保訓會)提起再申訴,經保訓會111年12月2 7日公申決字第000069號決定書(下稱再申訴決定)駁回後 ,原告猶甘未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三、本件原告主張: ㈠專戶管理科指示原告及同事須支援審核C0VID-19傷病給付案 件數不平均:  ⒈專戶管理科蔡○○於111年7月27日以電子郵件指示原告及同事 須支援審核C0VID-19傷病給付案件,該科除科長外設置15位 人員,卻將所有件數(共53件)分配給其中7個人:林○○6件 、陳○○6件、曹○○6件、林○○6件、劉○○3件、謝○○6件(上開 真實姓名均詳卷)、原告20件,原告審核之件數占多數,原 告不服於111年8月24日依公務人員保障法(下稱保障法)第 6條第1項規定,向被告提起申訴,請求平均分配,被告以申 訴函否准後,原告復提起再申訴,被告竟於救濟期間一再加 重處罰原告,自同年11月8日起,將原告每日支援審核之案 件數自20件提高為25件,自同年12月5日起,再由25件提高 至30件;自111年12月5日起,再由25件提高為30件,被告違 反保障法第6條第1項規定,屬於違法性管理措施,依司法院 釋字第785號解釋可提起行政訴訟救濟。  ⒉專戶管理科曾指派陳○○(真實姓名詳卷)告知原告,因本科 的謝○○(真實姓名詳卷)請假,其案件都交給原告辦理等語 。然原告非謝○○之職務代理人,況謝○○每日支援審核的案件 未達5件,顯係卸責之遁辭。  ⒊嗣因疫情趨緩,被告各組室支援的件數減少,被告所屬專戶 管理科亦補足人力18人,每日支援件數降低為28件,惟仍將 其中16件分配給原告,其餘17人合計只分配12件,換言之, 再者,該科為管控每日進度還設置一個表單,當日支援審核 完成者,在自己名字的欄位打個勾,而不是填寫審核完成件 數,以此作為平均分配的虛偽假象。  ㈡茅○○不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竟擔任「三等專員」,侵害原 告公務員陞遷權、受憲法第18條保障之服公職權,應予免職 :  ⒈被告109年11月13日保退五字第10910227100號函,説明二、 本局配合行政院组織改造,於103年2月17日由「事業單位, 改制為「行政機關」,案内人員茅○○於本局改制前,係經「 行政院所屬金融保險事業機構雇員升等考試」及格人員。被 告自創法律增列「有關職等係比照公營金融保險事業機構職 務列等。」茅○○為金融雇員,金融雇員與其僱主之法律關係 為僱傭關係(民法第482條規定,稱僱傭者,謂當事人約定 ,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内為他方服勞務,他方給付報酬 之契約。)並非公務人員,被告103年2月17日由「事業單位 」改制為「行政機關」後,所有編制人員均應依據「中央機 關職務列等表之十二」之規定,只有具備公務人員官職等之 人員才能納入編制表,官等分為簡任、薦任、委任,職等由 第一職等至第十四職等。而依據被告編制表,專員為薦任官 ,第七職等至第八職等之公務人員,茅○○並非具備公務人員 官職等之人員,連最低委任第一職等資格都沒有,卻高坐於 專員職位,違反公務人員任用法(下稱任用法)第1、30、3 1條規定,竊佔公務人員職位,茅○○之任職侵害原告公務員 陞遷權、受憲法第18條保障之服公職權,應予免職。  ⒉其次,上開函所依據之行政院所屬金融保險事業機構雇員升 等考試規則(91年8月28日廢止)、勞工保險局組織條例(1 03年2月17日前)均遭廢止,且現行有效之「原有關法令之 規定」係現職雇員管理要點,其規定雇員並無任用法第9條 第1項及第l3條規定之適用,不得擔任公務人員。被告竟仍 由茅○○擔任專員職位。 ㈢、聲明:  ⒈被告所屬專戶管理科應平均分配支援審核傷病給付案件。  ⒉確認被告所屬茅○○不具備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茅○○與原告間 之長官部屬間法律關係不存在。  ⒊被告應作成將茅○○免職,追回自103年2月17日起之俸給之行 政處分,並副知審計部。  ⒋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四、被告則以:  ㈠專戶管理科指示原告支援審核C0VID-19傷病給付案件數為管 理措施,並無不當,且原告無訴訟利益:  ⒈原告僅擔任相對單純之退費資料繕打、專戶明細與繳費證明 公文,及協助勞動部勞動福祉退休司查詢單位繳費情形業務 ,相較其他負責銷帳之同職等科員,除需日常應辦銷帳、理 費業務外,尚需接聽勞工電話答詢退休金個人專戶資料及相 關問題,常需加班處理每月多達萬筆銷帳事故資料,原告工 作內容之複雜度與承擔之責任、業務量,遠不及其他同層級 職務同仁,甚不及低於其職等之同仁。被告自111年5月起因 政策放寬確診C0VID-19之被保險人居家照護期間得申請勞保 傷病給付,加以疫情導致案件暴增,被告受理案件逾百萬件 ,業管單位乃過濾分流後將較簡易案件交各業務單位支援辦 理,原告所屬主管衡量科內業務、人力及各承辦人之工作質 量負荷及調整同仁支援審核件數,原告所分件數由原20件增 加為25件,並無原告所述提起行政救濟期間被告仍一再加重 分案與原告之情事。  ⒉原告指稱111年12月5日起,支援審核C0VID-19傷病給付案件 數再由25件提高為30件部分,因當日分與原告案件之序號跳 號,原告分配件數仍為25件,並無提高至30件之情事。又被 告自111年11月9日因有同仁染疫居隔及請喪假情事,有限人 力已不堪負荷科內原銷號業務工作案量,乃請原告協助代理 支援4件傷病給付案件外,未曾再多增加其支援件數,並於1 11年12月12日(次一工作日)回復為25件,且於112年1月5 日後隨支援案件調整即陸續減少原告支援案量。縱使前述突 發情事期間,原告未協助支援科內原銷號業務,僅代理支援 傷病給付案件4件,亦未曾達30件(該2日合計均為29件)。  ⒊機關長官本於其人事指揮監督權限,考量其屬員工作情形及 業務之需要等,在合理及必要範圍內所為工作指派或職務調 整,除有違反相關法令外,應予尊重,被告主管基於綜理全 科業務及人力運用之責,考量科內同仁間工作負荷之衡平性 ,據以分派原告及同仁支援審核之案件數,非不合法之管理 措施,並無不當,縱屬對原告之干預,亦屬輕微之干預,自 無違法侵害原告權利可言。  ⒋支援審核C0VID-19傷病給付業務已於112年6月2日終止,其後 雖於同年8月22日臨時交付15件,惟爾後即無再分予傷病給 付件,是原告實已無再以訴訟解決法律上紛爭之實益。又其 工作量已明顯少於一般承辦人,被告直屬主管基於綜理全科 業務及人力運用之責,考量科內同仁間工作負荷之衡平性, 據以分派同仁支援處理傷病給付案量,本無違誤與不法。 ㈡原告請求確認被告所屬茅○○不具備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茅○○ 與原告間之長官部屬間法律關係不存在,業經本院110年度 訴字第379號判決載明:「原告就茅專員是否具公務人員任 用資格並無確認利益;然查茅專員公務人員之任用資格存否 乙事,與原告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顯屬無涉,亦不至對於原 告在公法上之地位致受侵害之危險,即無從認原告有提起本 件確認訴訟的訴之利益,其起訴即屬欠缺權利保護必要,在 法律上顯無理由,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㈢原告起訴濫用行政及司法資源:  ⒈原告屢以人事行政管理事務提起申訴、再申訴或復審後復於 程序中追加對被告留任人員之任用資格求予免職,惟上開事 由實無侵害原告之權益,僅意圖以不相關且無訴訟利益之案 件拖延訴訟及騷擾行政機關,徒增行政管理上困難,且辯稱 從無發生之情事(指派傷病給付未曾分予30件),更是無意 義地耗費行政及司法資源。  ⒉又課予義務訴訟乃特殊的訴訟類型,其係以具備「一般權利 保護必要」為前提,亦即無從經由其他更適切(更簡易、更 廣泛、更迅速或便宜)之途徑達成者,且須具備公法上之請 求權,始得提起,否則起訴不備要件。惟本院及最高行政法 院諸多裁判皆已敘明「難認有賦予人民得對特定公務人員陞 遷為任何公法上請求之作用」、「難認有賦予人民得對特定 公務人員請求免職之公法上請求權而屬依法申請之案件」( 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81號裁定、貴院1l1年度訴字第 1190號裁定、l11年度訴字第1319號判決參照),原告辯稱 本院110年度訴字第379號判決並無審酌茅○○是否具備公務員 資格,並無既判力,顯屬原告對於訴訟法上之無知。  ⒊綜上所陳,原告起訴主觀上有基於惡意、不當目的主張之事 實或法律關係於客觀上無合理依據,而無權利護必要,又藐 視法院判決之既判力,拖延訴訟亦無公法上請求權,起訴要 件不備,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9、10、11款規定應 駁回原告之訴,並請斟酌是否依同條第6項規定,予以裁罰 。  ㈣聲明:  ⒈原告之訴駁回。  ⒉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五、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之事實,有被告109年11月13日保退五字 第10910227100號函(本院卷第165至166頁)、原告111年8 月24日申訴書暨111年7月27日電子郵件(原處分卷第1至4頁 )、申訴函(原處分卷第5、6頁)及再申訴決定(原處分卷 第35至39頁)等附卷可稽,復為兩造所不爭執,堪信為真實 。 六、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訴請被告所屬專戶管理科應平均分配支援審核傷病給付 案件部分:  ⒈各種行政訴訟均有其起訴合法性要件與權利保護要件,公務 人員欲循行政訴訟法請求救濟,自應符合相關行政訴訟類型 之法定要件。至是否違法侵害公務人員之權利,則仍須根據 行政訴訟法或其他相關法律之規定,依個案具體判斷,尤應 整體考量行政機關所採取措施之目的、性質以及干預之程度 ,如屬顯然輕微之干預,即難謂構成權利之侵害。且行政法 院就行政機關本於專業及對業務之熟知所為之判斷,應予以 適度之尊重,自屬當然(司法院釋字第785號解釋參照)。 經查,原告為被告所屬專戶管理科科員,專戶管理科科長蔡 ○○以111年7月27日電子郵件說明「……局長指示各組室都須支 援傷病給付審核C0VID-19案件,本科分配53件,分配件數如 下,……林○○6件、陳○○6件、曹○○6件、原告20件、林○○6件、 劉○○3件、謝○○6件……」,原告因質疑遭分配過多案件數,而 提起申訴,經被告以申訴函告知原告,原告不服,向保訓會 提起再申訴,經保訓會再申訴決定駁回後,原告猶未甘服, 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等情,有原告申訴書檢附上開電子郵件 1份(原處分卷第1至3頁)、申訴函(原處分卷第5、6頁) 及再申訴決定(原處分卷第35至39頁)在卷可考,可知原告 為不服專戶管理科科長蔡○○111年7月27日電子郵件分配支援 傷病給付審核C0VID-19案件案件數,提起申訴,經申訴函覆 後,原告不服,續提起再申訴,仍遭駁回,原告乃提起本件 訴訟,並經本院闡明後原告當庭表示此部分之訴訟類型為一 般給付之訴(本院卷第74頁)。  ⒉惟機關科室單位內之工作分派,核屬各該單位主管考量執掌 業務項目及人力配置,為求內部人力有效運用,避免職員有 工作負荷勞逸不均之情形,本於公平與效率原則,主管自得 本於職權適時予以調整。再參據卷内原告所屬專戶管理科科 員工作項目所示(原處分卷第31頁):(原告部分)⒈綜合 性查詢業務及公文處理(含協助勞動福祉退休司單位繳費情 形工作)、⒉款退費資料繕打工作、⒊其他臨時交辦事項。( 其他科員工作)⒈現金收入事故處理之複核、⒉電腦線上異動 作業之複核及銷帳公文之複核、⒊審理勞工退休金收繳費用 相關業務(含銷號及退費)、⒋審理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相 關查詢及管理事項、⒌綜合性查詢業務及公文處理、⒍協助辦 理或複核本組之記帳憑證、整理、登帳及保管等事項、⒎辦 理本組會計報告及預、決算之編製、⒏辦理本組收繳及個人 專戶綜合規劃、資訊系統相關業務、⒐其他代理及臨時交辦 事項。 ⒊由上開事證情況觀之,專戶管理科科長蔡○○於111年7月27日 指派其辦理支援傷病給付審核C0VID-19案件數,僅具有事實 上之影響,無涉原告之官職等及俸級之異動,況參司法院釋 字第785號解釋意旨,依本件個案具體判斷,整體考量蔡○○ 因逢政策放寬確診C0VID-19之被保險人居家照護期間得申請 勞保傷病給付,加以疫情導致案件暴增,依據原告及專戶管 理科科員工作內容、性質等,原告主觀上即使認為對其構成 權利干預,然其程度尚難謂已造成權利侵害,則本件原告未 能主張該工作指派有何構成違法侵害其權利之具體情事,徒 以上開工作指派件數多於其他同職等科員件數不公平、不合 理為理由,提起此部分一般給付之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至原告聲請訊問證人陳○○等人及勘驗相關資料(本院卷第 121頁),亦核無進一步調查之必要,併此敘明。    ⒋至原告主張其於申訴、再申訴之救濟期間內,被告自同年11 月8日起,將原告每日支援審核之案件數自20件提高為25件 ,自同年12月5日起,再由25件提高至30件,被告違反保障 法第6條第1項規定,各機關不得因公務人員依本法提起救濟 而予不利之行政處分、不合理之管理措施或有關工作條件之 處置,進而違反司法院釋字第785號解釋云云。然查,原告 僅擷取電子郵件部分內容加以拆解核算後,主張於上開期間 每日支援審核案件數自20件提高為25件,或由25件提高至30 件(本院卷第125至137頁),參以被告提出原告自111年11 月7日至同年12月16日每日傷病給付分案紀錄(本院卷第107 頁)僅有111年11月9日、111年11月15日至12月6日、12月8 日、12月9日分配與原告每日25件,其餘每日分配案件數未 達30件,無法佐證原告上開所述,況倘原告所述為真,仍屬 關於被告分配工作量之內部管理措施,故原告主張救濟程序 中被告分配更多案件,而違反保障法第6條第1項規定,依司 法院釋字第785號解釋可提起行政訴訟云云,並不可採,附 此敘明。   ㈡原告尚訴請確認如訴之聲明第2項所示者,所主張茅○○不具任 用資格、其與原告間長官部屬間法律關係不存在,究竟茅○○ 是否具備公務人員任用資格乙事,亦屬原告出於個人一己見 解之臆測,其並未能具體指明與原告何一權利或法律上利益 有關,更難認有確認以排除自身受害等情事,所為確認訴訟 之主張,顯然欠缺確認利益,其尚以訴之聲明第3項訴請被 告對茅○○免職、追回俸給、副知審計部者,其未提出何時曾 為如此主張,難認符合曾向被告申請未果而得逕向本院起訴 之合法要件,且原告稱係依據公務人員陞遷法第4條規定為 請求(本院卷第74、154頁),但此規定或任用法第30條規 定,核屬各該人事主管機關如何辦理公務人員陞遷之規定內 容,且原告更非針對自身陞遷之權益有所主張,難認各該規 定有賦予原告得指責其他公務人員陞遷且進而為請求之公法 上權利,原告此部分起訴,亦於法無據,是原告訴請確認如 訴之聲明第2項所示者,並無確認利益,至訴之聲明第3項所 示請求,則欠缺法令依據,且與其自身權利或法律上利益無 關,亦毫無權利保護必要,均應予駁回。  ㈢從而,原告主張各節,均無可採,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訴請平 均分配支援案件,為無理由。又請求確認訴之聲明第2項所 示者,則欠缺確認利益,而訴之聲明第3項所示請求,亦與 規定不符,於法無據,且對原告而言,顯無請求之權利保護 必要,均應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之其餘攻擊防禦及陳述,經本院詳 加審究,或與本件之爭執無涉,或對本件判決之結果不生影 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指明。 八、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審判長法 官 鍾啟煌 法 官 李毓華 法 官 蔡如惠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上訴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 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 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 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四、上訴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上訴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湘文

2024-12-19

TPBA-112-訴-254-20241219-1

嘉交簡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嘉交簡附民字第91號 原 告 蔡○○ 被 告 劉書毓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 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前 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刑 事訴訟法第488條定有明文。而簡易程序,刑事簡易案件在 法院繫屬中,其簡易程序猶在,自得隨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若案件業經判決而終結,已無繫屬,自無程序可資依附, 無從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須待提起上訴後,案件繫屬於第二 審時,始有「訴訟」程序可資依附,始得再行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進而言之,在刑事通常訴訟程序,第一審辯論終結後 ,案件尚未判決,其訴訟繫屬尚在,猶不得提起附帶民事訴 訟,則舉輕以明重,在刑事簡易程序,案件既經判決而終結 ,其案件之繫屬已不存在,何來程序可資依附而得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此與判決是否送達當事人而生效力之問題,並無 關聯,自不得以判決尚未送達於當事人,而認為原告尚得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2年法律座談會 刑事類提案第35號研討意見可資參照)。又法院認為原告之 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502 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劉書毓所涉過失傷害案件,經臺灣嘉義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於偵查後向本院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本院以113 年度嘉交簡字第980號案件受理,並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判 處被告罪刑在案。而原告蔡○○對被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 ,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係於同年月16日送達於本院, 此有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蓋 收狀戳章在卷可稽,是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時,被告所犯上開 案件之刑事訴訟業經本院判決而終結,已無繫屬,而無程序 可資依附,參諸前揭說明,原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即非合法,原告之訴自應予以駁回。又原告之起訴既因不 合法而遭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附,應併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郭振杰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判決如有不服,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但非對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書記官 黃士祐

2024-12-18

CYDM-113-嘉交簡附民-91-20241218-1

審交易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交易字第1304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綸哲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 度偵字第20659號),本院認不應以簡易判決處刑(簡易案件案 號:113年度交簡字第1825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意旨係以:被告李綸哲於民國112年11月25日2 0時40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沿高雄 市鼓山區華榮路由北往南方向行駛,行至華榮路與明誠三路 之交岔路口時,本應注意汽車行近行人穿越道,遇有行人穿 越時,無論有無交通指揮人員指揮或號誌指示,均應暫停讓 行人先行通過,而依當時天候晴、有照明且開啟、柏油路面 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視距良好之情形下,並無不能注 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貿然左轉,不慎碰撞行走於行 人穿越道由北往南穿越明誠三路之行人周厚生,致周厚生受 有右側手肘挫傷之傷害。因認被告所為,係涉犯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第86條第1項第5款、刑法第284條前段之行近行 人穿越道不依規定讓行人優先通行之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又第302 條至第304條之判決,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 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及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本件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與起訴有同一效力),認被告係涉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 例第86條第1項第5款、刑法第284條前段之行近行人穿越道 不依規定讓行人優先通行之過失傷害罪嫌,是依刑法第287 條前段規定,須告訴乃論。茲因本院審理中被告與告訴人業 已達成和解,並據告訴人撤回其告訴在案,此有本院調解筆 錄、刑事撤回告訴狀各一份在卷可稽,揆諸前開說明,爰不 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張 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書記官 蔡靜雯

2024-12-18

KSDM-113-審交易-1304-202412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