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原告起訴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31-240 筆)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59號 原 告 陳裕豐 被 告 劉庸安 黎恩信 許志安 楊宇荃 張書鳴 鄭丞祐 陳崇安 董彬志 陳柏如 饒庭丞 上列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111年度金訴165號),原告提起刑事 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經本院刑事庭以111年度附民字第1 24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1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5,00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10月11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劉庸安、許志安、楊宇荃、張書鳴、鄭丞祐、陳崇安、   董彬志、陳柏如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 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被告劉庸安、黎恩信、許志安、楊宇荃、張書鳴、鄭丞祐、 陳崇安、董彬志、陳柏如、饒庭丞等人,於民國110年5至7 月間之某不詳時間,參與真實姓名及年籍均不詳、綽號「阿 信」所發起並指揮而具有持續性、牟利性及結構性之詐欺集 團(下稱本案詐欺集團),由劉庸安出面承租嘉義市○區○○ 路000號「嘉義行藝文旅」作為詐欺車手據點,許志安、楊 宇荃、張書鳴、鄭丞祐、陳崇安、陳柏如、饒庭丞各提供自 己名下申辦之金融機構帳戶供本案詐欺集團作為詐欺被害人 匯款使用,而劉庸安、黎恩信、許志安、楊宇荃、張書鳴、 鄭丞祐、陳崇安、董彬志、陳柏如、饒庭丞則擔任提領詐欺 贓款之車手工作。  ㈡劉庸安、黎恩信、許志安、楊宇荃、張書鳴、鄭丞祐、陳崇 安、董彬志、陳柏如、饒庭丞、「阿信」及本案詐欺集團不 詳成員,共同基於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不正方法取得他人 金融帳戶洗錢之犯意聯絡,先由該詐騙集團某不詳成員於110 年5月18日18時28分許,以LINE暱稱「阿威」、「雅雯」向 原告陳裕豐佯稱:可以加入金泰資產公司投資獲利云云,致 陳裕豐陷於錯誤而於110年7月6日12時許,匯款5,000,000元 至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定之第一層帳戶:(803)00000 0000000號帳戶中,再由該詐欺集團某不詳成員將該5,000,0 00元中之1,500,000元轉至楊宇荃中信帳戶、50,000元轉至 楊宇荃國泰帳戶後,楊宇荃再依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 ,於110年7月6日13時31分許,提領1,500,000元現金,及於 110年7月6日14時33分許,在不詳地點,提領1,250,000元現 金(含陳裕豐匯款5,000,000元中之50,000元)後,再交付 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之其他成員,以此方式而隱匿該 犯罪所得之去向。被告劉庸安、許志安、楊宇荃、張書鳴、 鄭丞祐、陳崇安、董彬志、陳柏如、饒庭丞、黎恩信等人之 上開行為致原告受有損害,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 被告等10人賠償損害。  ㈢聲明:被告劉庸安、許志安、楊宇荃、張書鳴、鄭丞祐、陳 崇安、董彬志、陳柏如、饒庭丞、黎恩信應連帶給付原告新 台幣5,000,000元,並自113年10月11日起計算百分之5的利 息。 二、被告饒庭丞則以:  ㈠110年7月6日我人在臺北,不可能在嘉義,此案與我無關。  ㈡並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被告黎恩信則以:  ㈠我本身是租賃車的司機,被詐騙集團騙去載車手領2、3次錢 ,之後要再叫我領我就沒有領。再者,110年6月19日我因為 確診新冠肺炎,在臺北住家自行隔離21天,直到110年7月10 幾號才解除隔離,此案與我無關。  ㈡並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被告劉庸安、許志安、楊宇荃、張書鳴、鄭丞祐、陳崇安、 董彬志、陳柏如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 聲明或陳述。 五、本院之判斷:  ㈠刑事一審判決(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165號)所認定之事實與 原告有關之部分  ⑴嘉義地方檢察署以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 上共犯詐欺等罪嫌起訴,對被告等10人提起公訴之事實,有 該署111年度偵字第1481號及110年度偵字第11390號起訴書 在卷可稽(卷第333頁至356頁)。  ⑵被告楊宇荃部分:   被告楊宇荃於110年6月中旬某日,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不確 定故意,經訴外人黃耀昇之介紹,加入由黃耀昇、被告黎恩 信、董彬志、訴外人王彥翔、張書鳴、鄭丞祐、饒庭丞、訴 外人邱有德等人所組成以施用詐術為手段,騙取不特定人金 錢為目的,具持續性、牟利性之結構性詐欺取財集團組織, 且已預見提供金融機構帳戶領取或轉匯匯入銀行帳戶內之款 項後轉交他人,可能係提領贓款而構成洗錢行為,竟仍以縱 係如此亦無違反其本意,為賺取提領金額之1%報酬,聽從黃 耀昇之指示,參與其等所屬詐騙集團,負責提領或轉匯詐騙 所得款項,並提供其名下申設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 822)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楊宇荃中信帳戶)及國泰 世華商業銀行帳號:(013)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楊 宇荃國泰帳戶)供本案詐欺集團收受、轉匯詐欺款項使用, 或擔任第二線收水人員,自行提領楊宇荃中信帳戶、楊宇荃 國泰帳戶中詐欺款項後,將提領款項交付本案詐欺集團其他 不詳成員,而與上開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及其他不詳成員,共 同基於三人以上詐欺取財及洗錢之不確定故意之犯意聯絡, 由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於:(一)110年5月18日18時28分 許,以LINE暱稱「阿威」、「雅雯」向陳裕豐佯稱:可以加 入金泰資產公司投資獲利云云,致陳裕豐陷於錯誤而於110 年7月6日12時許,匯款500萬元至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 定之第一層帳戶:(803)000000000000號帳戶(戶名:春 承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春承帳戶)中,再由該詐欺集團某不 詳成員將該500萬元中之150萬元轉至楊宇荃中信帳戶、5萬 元轉至楊宇荃國泰帳戶後,楊宇荃再依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 員指示,於110年7月6日13時31分許,提領150萬元現金,及 於110年7月6日14時33分許,在不詳地點,提領125萬元現金 (含陳裕豐匯款500萬元中之5萬元)後,再交付本案詐欺集 團不詳成員指示之其他成員,以此方式而隱匿該犯罪所得之 去向。被告楊宇荃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本院111年度金訴 字第165號、第263號刑事判決「楊宇荃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 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伍月,扣案慧型手機1支(含門號 :0000000000號SIM卡1張)沒收,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貳 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 其價額;又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貳 月,扣案慧型手機1支(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1張) 沒收,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貳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 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又犯三人以上共同 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參月,扣案慧型手機1支(含 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1張)沒收,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 幣參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 追徵其價額。」,有判決書在卷可參(卷25頁至37頁)。  ⑶被告張書鳴、鄭丞祐部分:   ①張書鳴於110年7月5日,加入被告鄭丞祐、劉庸安、黎恩信 、饒庭丞、訴外人黃耀昇、王彥翔及其他詐欺集團成員等 成年人所組成以施用詐術為手段,騙取不特定人金錢為目 的,具持續性、牟利性之結構性詐欺取財集團組織,並提 供其名下申設之帳號:(013)000000000000號帳戶(下 稱張書鳴國泰帳戶)供本案詐欺集團收受、轉匯詐欺款項 使用,或擔任第二線收水人員,自行提領張書鳴國泰帳戶 中詐欺款項後,再將提領款項交付本案詐欺集團其他不詳 成員,而與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共同基於三人以上詐欺取 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由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於110 年5月18日18時28分許,以LINE暱稱「阿威」、「雅雯」 向陳裕豐佯稱:可以加入金泰資產公司投資獲利云云,致 陳裕豐陷於錯誤而於110年7月6日12時許,匯款500萬元至 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定之第一層帳戶:春承帳戶中, 再由該詐欺集團某不詳成員將該500萬元中之270萬元轉至 張書鳴國泰帳戶後,張書鳴再依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 示,於110年7月6日12時47分許,至嘉義市○區○○○路00號 國泰世華嘉義分行臨櫃提領270萬元現金,再交付本案詐 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之其他成員,以此方式而隱匿該犯罪 所得之去向,並自提領之270萬元詐騙款項中,獲取0.5% 酬勞。    ②鄭丞祐於110年7月初某日,加入被告張書鳴、劉庸安、黎 恩信、饒庭丞、訴外人黃耀昇、王彥翔、陳韋婷及其他詐 欺集團成員等成年人所組成以施用詐術為手段,騙取不特 定人金錢為目的,具持續性、牟利性之結構性詐欺取財集 團組織,並提供其名下申設之玉山商業銀行帳號:(808 )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鄭丞祐玉山帳戶)及第一 商業銀行帳號:(007)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鄭丞祐 第一銀帳戶)供本案詐欺集團收受、轉匯詐欺款項使用, 或擔任第二線收水人員,自行提領鄭丞祐玉山帳戶、鄭丞 祐第一銀帳戶中詐欺款項後,再將提領款項交付本案詐欺 集團其他不詳成員,而與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共同基於三 人以上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由本案詐欺集團不詳 成員,於110年5月18日18時28分許,以LINE暱稱「阿威」 、「雅雯」向陳裕豐佯稱:可以加入金泰資產公司投資獲 利云云,致陳裕豐陷於錯誤而於110年7月6日12時許,依 指示匯款500萬元至第一層人頭帳戶(春承帳戶)內,再 由該詐欺集團某不詳成員於110年7月6日12時25分許,將 該500萬元中之50萬元轉至鄭丞祐玉山帳戶,及於110年7 月6日12時27分許,將該500萬元中之50萬元轉至鄭丞祐第 一銀帳戶內,鄭丞祐再依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於 110年7月6日12時51分許至嘉義市○區○○路000號第一銀行 嘉義分行臨櫃提領50萬元,及於110年7月6日13時20分許 至嘉義市○區○○路000號玉山銀行嘉義分行臨櫃提領50萬元 ,再交付訴外人黃耀昇或王彥翔,以此方式而隱匿該犯罪 所得之去向,並自提領之100萬元詐騙款項中,獲取約定 之酬勞。   ③被告張書鳴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16 5號刑事判決「張書鳴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 期徒刑壹年參月,扣案之三星牌手機壹支沒收,未扣案犯 罪所得新臺幣壹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 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又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處有期徒刑壹年伍月,扣案之三星牌手機壹支沒收,未 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壹萬參仟伍佰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 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被告鄭丞 祐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165號刑事 判決「鄭丞祐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 年肆月,扣案之蘋果牌手機壹支(含SIM卡壹張)沒收, 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參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 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有判決書在卷可參 (卷171頁至205頁)。  ㈡被告許志安、黎恩信、陳崇安、陳柏如等4人加入本案詐騙集 團從事詐欺犯行之部分(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165號、第236 號及112年度金訴字第139號)  ⑴被告許志安部分:   被告許志安於110年5月底至6月初間某日,基於參與犯罪組 織之故意,經陳玉倩之介紹,加入由陳玉倩、黃耀昇、王彥 翔、黎恩信、杜金鋐、劉庸安等人所組成以施用詐術為手段 ,騙取不特定人金錢為目的,具持續性、牟利性之結構性詐 欺取財集團組織,並提供其名下申設之渣打銀行帳號:(05 2)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許志安渣打帳戶)、彰化銀 行帳號:(009)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許志安彰銀 帳戶)供本案詐欺集團收受、轉匯詐欺款項使用,或擔任第 二線收水人員,自行提領許志安渣打帳戶、許志安彰銀帳戶 中詐欺款項後,再將提領款項交付本案詐欺集團其他不詳成 員,而與上開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及其他不詳成員,共同基於 三人以上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由本案詐欺集團不詳 成員,於:(一)110年2月下旬某日,以LINE暱稱「姜琪助理 」向陳加樺佯稱:加入「C菁英團隊」並下載APP「Meta Tra der4」軟體可投資獲利云云,致陳加樺陷於錯誤,而於110 年6月16日14時17分許,匯款41萬6,000元至本案詐欺集團不 詳成員指定之第一層帳戶:聯邦銀行(803)000000000000 號(戶名:陳立自小客車租賃有限公司,下稱陳立帳戶)中 ,再由該詐欺集團某不詳成員將該筆錢轉至許志安渣打帳戶 ,許志安再依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於110年6月16日 14時37分許(起訴書物誤載為「14時30分許」,應予更正) ,至臺南市○區○○路0段000號渣打銀行台南分行臨櫃提領40 萬元現金,再交付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之其他成員, 以此方式而隱匿該犯罪所得之去向。(二)110年4月初某日, 以LINE加入倪鎮南好友,並向倪鎮南佯稱:下載APP「Meta Trader4」軟體可投資獲利云云,致倪鎮南陷於錯誤,而於1 10年6月15日13時3分許,匯款200萬元至陳立帳戶中,再由 該詐欺集團某不詳成員將該筆錢轉至許志安渣打帳戶,許志 安再依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分別於110年6月15日15 時36分許、15時38分許、15時52分許,至臺南市○區○○路00 號渣打銀行東寧分行分別提領69萬1,618元、2萬7,694元、1 29萬1,493元現金,再交付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之其 他成員,以此方式而隱匿該犯罪所得之去向。(三)110年5月 30日某時,以LINE暱稱「Mark」、「金泰資產-劉天宇」、 「芊芊」向張萍砡佯稱:加入投資網站「金泰資產」可投資 獲利云云,致張萍砡陷於錯誤,而於110年7月20日9時43分 許,匯款30萬元至至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定之第一層帳 戶:合作金庫商業銀行(006)0000000000000號(戶名:國 王蔬果生鮮企業社,下稱國王蔬果帳戶)中,再由該詐欺集 團某不詳成員將該筆錢轉至許志安彰銀帳戶,許志安再依本 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於110年7月20日15時7分許,至 新北市○○區○○○路00號彰化銀行北三重埔分行提領200萬元( 含張萍砡匯入之30萬元),再交付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 示之其他成員,以此方式而隱匿該犯罪所得之去向。被告許 志安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165號、第23 6號刑事判決「許志安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 徒刑壹年肆月,扣案渣打銀行帳戶存摺壹本沒收,未扣案犯 罪所得新臺幣肆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 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又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 有期徒刑壹年陸月,扣案渣打銀行帳戶存摺壹本沒收,未扣 案犯罪所得新臺幣貳萬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 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又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處有期徒刑壹年參月,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壹仟伍佰元 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 額。」,有判決書在卷可參(卷9頁至23頁)。  ⑵被告黎恩信部分:   黎恩信於110年5月31日,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犯意,加入訴 外人黃耀昇、王彥翔、何灝叡、被告劉庸安、饒庭丞、許志 安、訴外人陳玉倩、被告張書鳴等人及其餘不詳之人所組成 以施用詐術為手段,騙取不特定人金錢為目的,具持續性、 牟利性之結構性詐欺取財集團組織,並擔任收水人員,提領 被害人遭詐欺後匯入人頭帳戶之款項,再將提領之款項交付 本案詐欺集團其他不詳成員,而與上開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及 其他不詳成員,共同基於三人以上詐欺取財及洗錢之不確定 故意之犯意聯絡,由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於:(一)110 年3月10日某時許,以LINE暱稱「夏優優」向李淑菁佯稱: 可以加入投資網站及下載APP賺投資獲利云云,致李淑菁陷 於錯誤,而於110年6月2日11時1分許,匯款1,265,520元至 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定之帳戶:(000)000000000000號 (戶名:金攥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金攥帳戶)中,黎恩信再 依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各於110年6月2日11時57分 許、12時35分許,分別至臺中市○區○○○道0段000號陽信銀行 臺中分行、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陽信銀行北屯分行提領 2,000,000元、5,300,000元(含李淑菁及其他不詳之人匯入 款項)現金後,再交付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之其他成 員,以此方式隱匿該犯罪所得之去向。(二)於110年4月中旬 某日,以LINE暱稱「GORDEN」向余美珠佯稱:可以加入投資 平台「Metatrader4」、儲值後可投資獲利云云,致余美珠 於錯誤,而於110年6月9日13時37分許,匯款600,000元至本 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定之帳戶:(000)00000000000000號 (戶名:杰元環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杰元公司)中,黎恩 信再依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於110年6月9日13時37 分後某時許,至臺中市○○區○○○道0段000號彰化銀行西屯分 行提領4,400,000元(含余美珠及其他不詳之人匯入款項) 現金後,再交付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之其他成員,以 此方式隱匿該犯罪所得之去向。被告黎恩信因加重詐欺等案 件經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165號刑事判決「黎恩信犯三人以 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陸月,未扣案犯罪所得 新臺幣伍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 時,追徵其價額;又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 刑壹年陸月,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伍仟元沒收,於全部或 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有判決 書在卷可參(卷157頁至169頁)。且被告黎恩信就其犯罪事 實均,已於偵訊時坦承不諱,已詳載於起訴書,足堪認定, 所辯委不足取。  ⑶被告陳崇安部分:   陳崇安於110年5月至7月間某日,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犯意 ,經友人鄭丞祐(目前繫屬本院審理中)之介紹,加入由鄭 丞祐、劉庸安(目前繫屬本院審理中)、「黃耀昇」、綽號 「阿翔」、綽號「婷婷」及其他詐欺集團成員等成年人所組 成以施用詐術為手段,騙取不特定人金錢為目的,具持續性 、牟利性之結構性詐欺取財集團組織,並提供其名下申設之 帳號為:(103)0000000000000號新光商業銀行帳戶(下稱 本案帳戶)供本案詐欺集團收受、轉匯詐欺款項使用,或擔 任第二線收水人員,自行提領本案帳戶中詐欺款項後,再將 提領款項交付本案詐欺集團其他不詳成員,而與本案詐欺集 團成員,共同基於三人以上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分 別為:(一)由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於110年7月27日某時 許,以LINE暱稱「李安娜」向王文在佯稱:可以加入投資獲 利云云,致王文在陷於錯誤,而於110年8月13日12時20分許 匯款392,000元至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定之第一層帳戶 :(008)000000000000號帳戶(戶名:陳志凱),再由該 詐欺集團某不詳成員將該筆錢轉至本案帳戶中,陳崇安再依 「黃耀昇」指示,於110年8月13日14時35分許,至嘉義市○ 區○○路000號新光銀行嘉義分行臨櫃提領1200,000元現金, 再交付「黃耀昇」指示之其他成員,以此方式而隱匿該犯罪 所得之去向,並自詐騙款項392,000元中獲取1%酬勞。(二) 由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於110年6月初某時許,以Facebo ok暱稱「陳伊琳」與翁聖智聯繫,並透過LINE向翁聖智謊稱 :可以加入投資「BitHerald」獲利云云,致翁聖智陷於錯 誤,而於110年8月12日15時57分許匯款210,000元至本案詐 欺集團不詳成員指定之第一層帳戶:(008)000000000000 號(戶名:吳玉玲,所涉犯行部分,業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以111年度金簡字第705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1 0,000元),再由該詐欺集團某不詳成員,於110年8月12日1 6時1分許,將該筆錢轉至本案帳戶中,復再由該詐欺集團某 不詳成員使用本案帳戶將該筆款項轉至其他帳戶,以此方式 而隱匿該犯罪所得之去向。被告陳崇安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 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165號、第139號刑事判決「陳崇安犯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累犯,處有期徒刑壹年參月,未 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參仟玖佰貳拾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 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又犯三人以上共同 詐欺取財罪,累犯,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應執行有期徒刑 壹年柒月。」有判決書在卷可參(卷185頁至193頁)。  ⑷被告陳柏如部分:   陳柏如於民國110年5月至6月間某日,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 不確定故意,經真實姓名年籍均不詳之成年男子「張智凱」 之介紹,加入由「張智凱」、「阿翔」、「小羅」、劉庸安 、饒庭丞(劉庸安、饒庭丞所涉犯行現繫屬由本院審理中) 等人所組成以施用詐術為手段,騙取不特定人金錢為目的, 具持續性、牟利性之結構性詐欺取財集團組織,並以每月薪 資24,000元至26,000元不等之酬勞,擔任第二線收水人員, 而與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共同基於三人以上詐欺取財及洗錢 之犯意聯絡,先由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於如附表編號1 、2所示之時間,以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詐騙方式,對如 附表編號1、2之侯江龍、鍾芝東分別施用詐術後,致侯江龍 、鍾芝東均陷於錯誤,進而匯款至本案詐欺集團指定之第一 層帳戶後,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再將詐欺款項轉匯至陳柏如所 申設帳號為:(822)000000000000號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 戶內(下稱本案帳戶),陳柏如再依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張 智凱」指示,於附表編號1、2所示時、地,臨櫃提領附表編 號1、2所示金額後,將提領款項交付「張智凱」指示之其他 成員,以此方式而隱匿該犯罪所得之去向。被告陳柏如因加 重詐欺等案件經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165號刑事判決「陳柏 如犯如附表各編號【主文】欄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各編號 【主文】欄所示之刑。」(即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判處 被告陳柏如有期徒刑1年5月、1年2月。)有判決書在卷可參 (卷195頁至206頁)。  ㈢被告劉庸安、董彬志二人目前仍因通緝在案,而被告饒庭丞 則尚繫屬於本院刑審理中。惟被告劉庸安、董彬志二人於偵 訊及警訊均坦承犯罪事實,而被告饒庭丞提供自己名下申辦 之聯飛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國泰世華商業銀 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金融機構帳戶供本案詐欺集團作 為詐欺被害人匯款使用,並且擔任提款車手,而被告饒庭丞 與被告鄭丞祐、張書鳴為同一犯罪集團成員之事實均詳載於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0年度偵字第11390號、111年 度偵字第1481號起訴書,其等犯行均堪認定,被告饒庭丞辯 稱此案與我無關云云,亦不足取。  ㈣綜上所述,足證,被告劉庸安、黎恩信、許志安、楊宇荃、 張書鳴、鄭丞祐、陳崇安、董彬志、陳柏如、饒庭丞等人, 於110年5至7月間之某不詳時間,參與真實姓名及年籍均不詳 、綽號「阿信」所發起並指揮而具有持續性、牟利性及結構 性之詐欺集團,由劉庸安出面承租嘉義市○區○○路000號「嘉 義行藝文旅」作為詐欺車手據點,許志安、楊宇荃、張書鳴 、鄭丞祐、陳崇安、陳柏如、饒庭丞各提供自己名下申辦之 金融機構帳戶供本案詐欺集團作為詐欺被害人匯款使用,而 劉庸安、黎恩信、許志安、楊宇荃、張書鳴、鄭丞祐、陳崇 安、董彬志、陳柏如、饒庭丞則擔任提領詐欺贓款之車手工 作。於:(一)110年5月18日18時28分許,以LINE暱稱「阿威 」、「雅雯」向陳裕豐佯稱:可以加入金泰資產公司投資獲 利云云,致陳裕豐陷於錯誤而於110年7月6日12時許,匯款5 00萬元至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定之第一層帳戶:春承帳 戶,再由該詐欺集團某不詳成員將該500萬元中之150萬元轉 至楊宇荃中信帳戶、5萬元轉至楊宇荃國泰帳戶後,楊宇荃 再依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於110年7月6日13時31分 許,提領150萬元現金,及於110年7月6日14時33分許,在不 詳地點,提領125萬元現金(含陳裕豐匯款500萬元中之5萬 元)後,再交付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指示之其他成員,以 此方式而隱匿該犯罪所得之去向等情無誤。 六、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185條第1項前段及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另按,民事 共同侵權行為,不以有意思聯絡為必要,數人間之行為,苟 為損害之共同原因,即為行為關聯共同,足成立共同侵權行 為。被告10人就就詐欺集團對原告之詐騙行為有犯意聯絡及 行為分擔,均足認定。 七、原告遭本案詐欺集團詐騙匯款500萬元之事實,已如前述。 被告就原告受詐騙陷於錯誤致受有損害之事實,各有行為分 擔,亦經本院認定如前。而民事共同侵權行為,不以有意思 聯絡為必要,數人間之行為,苟為損害之共同原因,即為行 為關聯共同,已足成立共同侵權行為。是以,原告依侵權行 為之法律關係,主張被告參與詐欺而侵害原告,為造成原告 受有損害之共同原因,構成共同侵權行為,應負連帶賠償損 害責任等語,洵屬有據。 八、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侵權行 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給付500萬元,及自113年10月 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九、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主張、陳述及所提證據暨攻 擊防禦方法,經本院審酌後,認與本件判決結果無影響,爰 不一一贅述。 十、訴訟費用裁判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柯月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 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蘇春榕

2024-11-01

CYDV-113-訴-459-20241101-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96號 原 告 丙○○ 訴訟代理人 陳頂新律師 複 代理人 陳相懿律師 被 告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5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參仟元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本件被告乙○○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 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 用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依原告丙○○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略以:兩造於民國93年3月28日結婚,婚後育 有長女戊○○(00年0月00日生)、次女己○○(00年00月00日生) ,惟被告婚後對原告母親口出惡言並將原告託其保管之財產 全數捐予宮廟,兩造口角漸增屢生摩擦,已多次協議離婚, 現因工作分居已長達2年,兩造已無任何互動往來,夫妻間 應互相協力保持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關係已不復存 在,兩造顯然無法繼續維持婚姻生活,爰依民法第1052條第 2項規定,請求准予原告與被告離婚。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作何聲明或 陳述。 三、按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 ,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責者 ,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民 法第1052條第2項但書之規範內涵,係在民法第1052條第1項 規定列舉具體裁判離婚原因外,及第2項前段規定有難以維 持婚姻之重大事由為抽象裁判離婚原因之前提下,明定難以 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應由配偶一方負責者,排除唯一應負責 一方請求裁判離婚。至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雙方均應 負責者,不論其責任之輕重,本不在上開但書規定適用範疇 (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判決參照)。是依憲法法庭上 揭判決意旨,當夫妻間存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時,僅 唯一有責配偶受限制不得請求離婚,至於非唯一有責之配偶 ,不論其責任輕重,均得請求裁判離婚。又所謂有重大事由 ,難以維持婚姻者,係以婚姻是否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 為其判斷之標準,而婚姻是否已生破綻無回復之希望,則應 依客觀之標準,即難以維持婚姻之事實,是否已達於倘處於 同一境況,任何人均將喪失維持婚姻之意願而定。而婚姻係 以夫妻之共同生活為目的,配偶應互信互賴、相互協力,以 保持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若此基礎不復存在,致 夫妻無法共同生活,無復合之可能者,即應認有難以維持婚 姻之重大事由存在。 四、經查:  ㈠本件原告主張兩造於93年3月28日結婚,目前婚姻關係存續中 ,而被告婚後對原告母親口出惡言並將原告託其保管之財產 全數捐予宮廟,兩造口角漸增屢生摩擦,已多次協議離婚, 現因工作分居已長達2年,兩造已無任何互動往來等情,有 戶籍謄本影本在卷可佐,經證人即原告友人甲○○到庭證稱略 以:伊與原告是跑車送貨認識的,認識十多年了,伊知道原 告住朴子,但伊沒有去過,伊平時也會用電話跟原告聯繫, 有時候休息時,原告會來伊山上那邊走走,伊沒有跟被告講 過話,只有看過點個頭而已,伊只見過被告5、6次,原告有 時候跑車載貨才會帶著被告,大約7、8年前,伊與原告都是 載同一家工廠的鐵件,有時候要載超長的貨,需要有人幫忙 看著,所以原告會帶被告進去,伊之前看到覺得兩造互動很 冷淡,有時候跟原告講電話也會講到兩造感情不好要離婚的 事情,伊最後一次看到被告已經是6、7年了,原告有跟伊說 兩造已經有2、3年沒有同住,就伊所知被告都沒有回家、兩 造也沒有聯繫了等語(本院卷第52至57頁),核與原告之主 張大致相符,審諸證人經告知刑法偽證罪處罰仍同意具結作 證,故其證詞應屬客觀可信。又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 知,並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 或陳述,是原告主張之前揭事實,應可信為真實。  ㈡本院審酌上情,認婚姻係以雙方共同生活、相互扶持為目的 ,並以深摯情感為基礎,本件兩造之婚姻關係現仍存續中, 惟兩造已逾2年毫無聯繫,可見被告主觀上已無維繫婚姻之 意願,而原告提起本件訴訟,足見原告亦無繼續維繫婚姻的 意願。兩造之婚姻所賴以維持之誠摯互信、相互扶持等基礎 已蕩然無存。兩造共同生活之婚姻目的既已不能達成,又無 改善婚姻關係之主觀意願,堪認兩造之婚姻確已生破綻達難 以維持之程度,要無繼續維持共同生活以獲得安全、幸福及 滿足之可能,核屬民法第1052條第2項所定難以維持婚姻之 重大事由。原告本於民法第1052條第2項,請求裁判離婚,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五、本件除第一審裁判費用新臺幣3,000元外,並無其他費用, 是本件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3,000元。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葉南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按對 造人數提出繕本)並表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 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1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狀,並依上訴利 益繳交第二審裁判費,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陳喬琳

2024-11-01

CYDV-113-婚-96-20241101-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存在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532號 原 告 陳德全 被 告 李有得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明州 上列原告與被告間確認債權存在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經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197萬3,000元, 應徵得第一審裁判費2萬,602元。本院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7日內補繳,逾期不繳 得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文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李彥廷

2024-11-01

CYDV-113-補-532-20241101-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給付會款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58號 原 告 許源彬 訴訟代理人 唐淑民律師 蕭道隆律師 被 告 葉秀慧 訴訟代理人 陳詠宸 被 告 陳沅農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會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1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陳沅農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2,400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17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被告陳沅農自民國113年9月1日起至115年6月1日止,按月於每月 1日給付新臺幣36,200元予原告。 被告葉秀慧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2,500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17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被告葉秀慧自民國113年9月1日起至115年6月1日止,按月於每月 1日給付新臺幣36,250元予原告。 被告陳沅農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0,400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17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被告陳沅農應自民國113年9月20日起至115年10月20日止,按月 於每月20日給付新臺幣35,200元予原告。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主文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得假執行。 本判決主文第二項、第四項、第六項每月已到期部分,得假執行 。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陳沅農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 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原告於民國112年4月1日成立民間互助會,由原告擔任會首, 約定每月會款新臺幣(下同)30,000元,採外標制,期間自11 2年4月1日起至115年6月1日止,共計40期,每月1日20時在 原告住處起標,被告葉秀慧、陳沅農共同加入並登記2會(下 稱系爭甲合會)。葉秀慧、陳沅農先後於112年5月1日及112 年9月1日以其名義,分別填寫6,300元、6,200元而得標系爭 甲合會,共計以2會份得標。得標後,葉秀慧、陳沅農應繼 續按月繳納死會會款為72,500元(計算式:36,300+36,200=7 2,500)。 ㈡原告再於112年11月20日成立民間互助會,由原告擔任會首, 約定每月會款30,000元,採外標制,期間自112年11月20日 起至115年10月20日止,共計36期,每月20日20時在原告住 處起標,陳沅農共同加入並登記1會(下稱系爭乙合會)。陳 沅農於113年1月20日以其名義,分別填寫5,200元而得標系 爭乙合會。得標後,陳沅農應繼續按月繳納死會會款35,200 元。  ㈢惟葉秀慧、陳沅農自113年7月起,未再按月給付系爭甲、乙 合會會款。其中,葉秀慧、陳沅農積欠已屆期之系爭甲合會 款145,000元(計算式:113年7月會款72,500+113年8月會款7 2,500元);陳沅農則積欠已屆期之系爭乙合會款70,400元( 計算式:113年7月會款35,200+113年8月會款35,200元);上 開會款目前係由原告代為墊付。為此,原告爰依合會之法律 關係,請求葉秀慧、陳沅農給付原告145,000元、請求陳沅 農給付原告70,400元。並依將來給付之訴,除已到期之會款 為請求外,預就未到期之部分併為請求。 ㈣並聲明:  1.被告陳沅農、葉秀慧應給付原告14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 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2.被告陳沅農、葉秀慧應自民國113年9月1日起,按月於每月1 日給付72,500元予原告至115年6月1日止。  3.被告陳沅農應給付原告70,4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4.被告陳沅農應自民國113年9月20日起,按月於每月20日給付 35,200元予原告至115年10月20日止。 二、被告葉秀慧則以:  ㈠葉秀慧沒有參與系爭甲合會,都是陳沅農自行處理,與葉秀 慧無關,再者,葉秀慧目前沒有能力去負擔系爭甲合會之會 款,對原告主張之事實沒意見。  ㈡並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被告陳沅農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 或陳述。 四、本院之判斷:  ㈠本件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甲、乙合會會單、請款明細 各1紙在卷為憑(卷15頁至21頁),核與證人葉芳俊、吳麗秋 到庭證述之情節相符(見本院113 年10月11日言詞辯論筆錄 ),並為被告葉秀慧所不爭執,堪信為真。而被告陳沅農經 合法通知,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作何陳述以供審酌, 經本院審認原告所提之證據,堪認原告之主張應屬真實,即 採為判決之基礎。  ㈡按會員應於每期標會後三日內交付會款;會首應於前項期限 內,代得標會員收取會款,連同自己之會款,於期滿之翌日 前交付得標會員。逾期未收取之會款,會首應代為給付;會 首依第2 項規定代為給付後,得請求未給付之會員附加利息 償還之,此為民法第709條之7第1、2、4 項定有明文。次按 ,請求將來給付之訴,以有預為請求之必要者為限,得提起 之,為民事訴訟法第246 條所明定。末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 ,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為民法第229條第1 項前段所明定。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 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息較高者, 仍從其約定利率;而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 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33條第1項、第203 條亦有明文。  ㈢查被告葉秀慧、陳沅農為甲、乙合會之會員,得標後本有繳 納會款之義務,惟葉秀慧、陳沅農自113年7月起,未再按月 給付系爭甲、乙合會會款。顯見被告葉秀慧、陳沅農有到期 不繳納會款之虞,本件即有預為請求之必要,原告自得依上 開規定,提起將來給付之訴。從而:   ⑴原告就甲合會得請求被告陳沅農給付積欠二個月之會款72, 400元(即每月36,200元),得請求被告葉秀慧給付積欠二 個月之會款72,600元(即每月36,300元),然本件原告請求 被告陳沅農、葉秀慧應給付145,000元,即每人應給付72, 500元,從而,被告葉秀慧積欠72,600元,原告僅請求被 告葉秀慧給付72,500元,自應准許;至於被告陳沅農僅積 欠72,400元,而原告請求72,500元,是原告請求被告陳沅 農給付逾72,400元部分則無理由,應予駁回。是以,原告 請求被告陳沅農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2,400元,及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9月1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率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被告葉秀慧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2,500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9月17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為有理由,逾此部 分則應予駁回。   ⑵被告陳沅農、葉秀慧,就甲合會應自113年9月1日起,應按 月分別給付會款36,200元、36,300元,然本件原告預為請 求被告陳沅農、葉秀慧於每月1日給付72,500元,即每人 應給付原告36,250元,而原告僅請求被告葉秀慧給付36,2 50元,應可採認,至於請求被告陳沅農給付逾36,200元部 分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⑶原告請求被告陳沅農就乙合會部分,應給付積欠之會款70, 4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9月17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預為請求被告 陳沅農應自113年9月20日起,按月於每月20日給付35,200 元予原告至115年10月20日止,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五、本件所命被告給付之價額未逾50萬元,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8 9條第1項第5款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暨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柯月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 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蘇春榕

2024-11-01

CYDV-113-訴-558-20241101-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9號 原 告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明州 訴訟代理人 黃裕中律師 被 告 高永瑞 (現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郭泰言 (現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廖明哲 (現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4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284萬2,617元,及其中被告高永瑞、 郭泰言自民國113年3月21日起,被告廖明哲自民國113年3月31日 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94萬7,000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但被告如以新臺幣284萬2,617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 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高永瑞、郭泰言、廖明哲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一次言 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 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  ㈠坐落嘉義縣○○鄉○○段000○000○000○000地號土地(下合稱系爭 土地)為原告所有,於民國109年1月間,遭發現被傾倒廢棄 物,經通報嘉義縣環境保護局(下稱環保局)後,由該局於 109年1月22日會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督導總隊南區環境督察 大隊稽查(下稱環保署南區督察大隊),並以111年2月15日 嘉環廢字第1110004395號函通知原告,原告始知系爭土地係 遭被告共同違法棄置營建混合廢棄物。  ㈡被告共同非法棄置營建混合廢棄物於原告所有系爭土地上, 屬客觀行為關聯之共同侵權行為,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85 條規定,請求被告連帶賠償。又原告前已提送廢棄物場址清 理計畫並經嘉義縣環保局核備同意後,循採購程序由主管機 關許可清除、處理該類廢棄物之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承 攬執行清理,至110年12月16日完成履約,經原告驗收結算 共給付承攬報酬新臺幣(下同)284萬2,617元。是以原告得 依民法第213條第1項、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連帶支付回復 原狀所必要之費用284萬2,617元,以代回復原狀。  ㈢並聲明:⒈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284萬2,617元,及自起訴狀繕 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⒉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 二、被告方面:  ㈠被告高永瑞、郭泰言辯稱:同意賠償,但有輕重之分,當時 是被告廖明哲透過被告高永瑞仲介,請被告郭泰言前至嘉義 縣○○鄉○○段000地號土地傾倒廢棄物,被告郭泰言僅有載1車 而已,其餘都是被告廖明哲叫的,故逾越之部分不應由被告 高永瑞、郭泰言分擔,僅願意就所載運那一台之清理廢棄物 費用負責。  ㈡被告廖明哲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 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系爭土地於109年1月間遭人傾倒廢棄物,原告事後以系爭土 地所有權人身分,委請茂旺企業有限公司清運上開廢棄物, 並於110年12月16日完成履約,期間共清運10車次,結算金 額共計284萬2,617元各節,有原告所提出之嘉義縣環保局11 1年2月15日嘉環廢字第1110004395號函、土地登記第二類謄 本4份、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砂糖事業部善化糖廠勞務結 算驗收證明書、環保署南區督察大隊督察紀錄等在卷可憑( 本院卷15至20頁、57至58頁、231至235頁),且為被告高永 瑞、郭泰言所不爭執(本院卷224頁、320頁),而被告廖明 哲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曾提出準備書狀 ,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第1項規定,被告廖明哲對 於上揭事實,也視同自認,故上開事實,堪以採信為真。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 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 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民法第184 條第1項前段、第2項本文、第18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 按所謂共同侵權行為,係指數人共同不法對於同一之損害, 與以條件或原因之行為。加害人於共同侵害權利之目的範圍 內,各自分擔實行行為之一部,而互相利用他人之行為,以 達其目的者,仍不失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應對於全部所發 生之結果,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78年度台上字第 2479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民事上共同侵權行為與刑事上之 共同正犯,其構成要件並不完全相同,數人因故意不法侵害 他人之權利,苟各行為人之行為,均為其所生損害之共同原 因,即所謂行為關連共同,亦足成立共同侵權行為(最高法 院81年度台上字第91號判決意旨參照)。另從事廢棄物清除 、處理業務者,應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中央主管 機關委託之機關申請核發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文 件後,始得受託清除、處理廢棄物業務。未依前揭規定領有 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從事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 ,或未依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內容貯存、清除、處理 廢棄物,依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第4款規定,負有刑事責任 ,且廢棄物清理法第1條明定為有效清除、處理廢棄物,改 善環境衛生,維護國民健康之立法意旨,足認該法係屬於民 法第184第2項規定之保護他人之法律。  ㈢原告主張被告共同非法棄物營建混合物在系爭土地上等情, 被告廖明哲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曾提出 準備書狀,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第1項規定,被告 廖明哲對於上揭事實,已視同自認。至於被告高永瑞、郭泰 言則以前揭置辯。經查:  ⒈環保署南區督察大隊於109年1月22日前至系爭土地進行稽查 ,同時發現遭棄置營建廢棄物(共約9車次),且依現場照 片顯示,廢棄物雖係分別棄置在4筆土地,但選擇棄置的場 景、棄置之廢棄物內容物均極為相似各節,此有該隊督察紀 錄1份在卷可稽(本院卷231至235頁),故衡情自係同一集 團於相同期間所為。而據被告郭泰言到庭辯稱:我都是聽被 告廖明哲的指示,我知道我載的是非法的廢棄物,被告高永 端算是仲介,我只有去一次,被告廖明哲本身有叫外面的車 ,不只叫我們的車,很多車跟他配合,我到現場時,現場已 經有廢棄物了等語(本院卷224至225頁)。被告高永瑞則辯 稱:被告郭泰言只有去一次、載一車而已,是被告廖明哲請 我來,我再叫被告郭泰言去,我們可能是最後一次去的人, 前面去的人沒有被監視器照到等語(本院卷225頁)。由此 亦足以證明系爭土地遭傾倒廢棄物,確係同一集團所為,被 告郭泰言、高永瑞則係透過被告廖明哲而參與其中。  ⒉被告郭泰言、高永瑞雖主張只有載1車次之廢棄物,然其等於 行為時,即已知悉被告廖明哲同時指派多台車輛前至現場傾 倒廢棄物,故縱使被告郭泰言、高永瑞跟被告廖明哲所指派 之其他行為人,互不認識,也可能未在現場碰到面,但其等 與其他行為人之傾倒廢棄物行為,就系爭土地遭傾倒約9車 次廢棄物之客觀結果,均為所生損害之共同原因,即所謂行 為關連共同,依前揭說明,自同負責任,故被告高永瑞、郭 泰言辯稱只應就被告郭泰言所載之1車次廢棄物部分負責, 自不足採。  ⒊被告高永瑞、郭泰言、廖明哲共同非法處理廢棄物行為,造 成原告所有系爭土地受廢棄物之堆置,使原告不能圓滿使用 該部分土地,造成原告使用土地權利之侵害,且違反廢棄物 清理法規定,亦屬於民法第184第2項規定之保護他人之法律 ,則原告主張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前段、第185 條第1項前段等規定,被告高永瑞、郭泰言、廖明哲應負侵 權行為損害連帶賠償責任,即屬有據。  ㈣按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 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第1項情形,債權人得請求 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民法第213條 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系爭土地遭傾倒廢棄物 後,清除廢棄物費用即為系爭土地回復原狀所需之必要費用 ,故原告依民法第213條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給付清除費用, 即屬有據。又原告主張將系爭土地回復原狀之必要費用為28 4萬2,617元,有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砂糖事業部善化糖廠 勞務結算驗收證明書為證(本院卷57至58頁),衡以其內所 載清運之車次共10車次,與環保署南區督察大隊所估計之9 車次廢棄物相若,尚無不合理之處,被告復未有爭執,應屬 可採。是原告請求被告賠償回復原狀必要費用284萬2,617元 ,應予准許。  ㈤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 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 訴而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本文、 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告對被告之前揭損害賠償 債權,係屬給付無確定期限之金錢債權,而本件民事起訴狀 繕本已分別於113年3月20日送達被告高永瑞、郭泰言,於11 3年3月20日寄存送達被告廖明哲,有本院送達證書3紙存卷 可查(本院211頁、215頁、217頁),已生催告給付之效力 。參諸前開規定,原告請求被告高永瑞、郭泰言給付自113 年3月21日起,以及被告廖明哲給付自113年3月31日起,均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遲延利息,應屬有 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本文、第1 85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 五、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經核於法並無不合, 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准許之,並依職權准被告預供相當之 擔保金額得免為假執行。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張佐榕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張宇安

2024-11-01

CYDV-113-訴-59-20241101-1

附民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610號 原 告 王郁婷 被 告 許仁福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本院113年度金易字第31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訴之聲明及陳述詳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 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法 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 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有明文規定。故若非直接被 害人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其訴自非合法,法院當應判決駁 回之。 二、經查:  ㈠按民國112年6月14日修正公布,並於同年月16日施行之洗錢 防制法,增訂第15條之2關於無正當理由而交付、提供帳戶 、帳號予他人使用之管制與處罰規定,並於該條第3項針對 惡性較高之有對價交付、一行為交付或提供合計3個以上帳 戶、帳號,及裁處後5年以內再犯等情形,科以刑事處罰, 旨在乃針對司法實務上關於提供人頭帳戶行為之案件,常因 行為人主觀犯意不易證明,致使無法論以幫助洗錢罪或幫助 詐欺罪之情形,以立法方式管制規避洗錢防制措施之脫法行 為,截堵處罰漏洞。易言之,洗錢防制法第15條之2第3項刑 事處罰規定,係在未能證明行為人犯幫助詐欺取財、幫助洗 錢等罪時,始予適用。倘能逕以該等罪名論處,甚至以詐欺 取財、洗錢之正犯論處時,依上述修法意旨,即欠缺無法證 明犯罪而須以該條項刑事處罰規定截堵之必要,自不再適用 該條項規定(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4603號刑事判決意 旨參照)。再參以洗錢防制法第2條「打擊犯罪,健全防制 洗錢體系,穩定金融秩序,促進金流之透明」的立法目的, 足認制定關於無正當理由而交付、提供帳戶、帳號予他人使 用罪之目的是為了促進金流透明,防止人頭文化橫行,避免 國家無法依據金流追溯犯罪,屬於國家社會法益的一環,與 詐欺犯罪侵害個人財產法益有所不同。  ㈡是以,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認 被告所涉犯為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5條之2第3項第2款、第1 項之無正當理由提供3個以上帳戶罪嫌。然依上開說明,被 告既非詐欺集團犯詐欺取財、洗錢罪之正犯,亦非屬幫助犯 ,則原告受詐欺集團施以詐術而陷於錯誤,進而將款項匯入 被告之帳戶內,即與被告無直接關係,原告僅為間接被害人 ,而非犯罪之直接被害人。準此,原告既非被告所犯上開案 件之直接被害人,自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民事之請求 ,因此,原告起訴於法未合,應予駁回,況本件刑事實體部 分,係經本院認定被告無罪,更係如此。又原告之訴既經駁 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原訂113年10月31日宣判,因颱風順延)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廖健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施秀青

2024-11-01

CHDM-113-附民-610-20241101-1

鳳補
鳳山簡易庭

遷讓房屋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鳳補字第790號 原 告 尤國銘 上列原告與被告薛浡鈞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 納裁判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 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 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 。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 ,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2項、第77條之2第 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房屋及土地為各別之不動產, 各得單獨為交易之標的,故房屋所有人對無權占有人請求遷讓交 還房屋之訴,應以房屋起訴時之交易價額,核定其訴訟標的之價 額,不得併將房屋坐落土地之價額計算在內。而房屋所有人倘附 帶請求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亦不得併算其價額(最高法 院102年度台抗字第429號裁定意旨參照)。經查,本件原告訴之 聲明為:㈠被告應將坐落高雄市○○區○○路00號(下稱系爭房屋) 分租套房(下稱系爭套房)全部遷讓返還原告;㈡被告應給付原 告新臺幣(下同)9,640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10日起至遷讓房 屋之日止,按月賠償5,000元及所發生之水電費。惟原告未說明 系爭套房占用系爭房屋之比例為何,亦未載明被告自113年8月10 日起至113年10月22日止積欠之水電費約為若干,致本院無法核 定訴訟標的價額及計算裁判費。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 日內查報上開事項,並提出相關證明資料,俾核定裁判費,如原 告逾期未查報,本院將以系爭房屋全部面積核定第㈠項訴訟標的 價額,並駁回原告關於水電費部分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侯雅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蔡毓琦

2024-11-01

FSEV-113-鳳補-790-20241101-1

鳳補
鳳山簡易庭

遷讓房屋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鳳補字第726號 原 告 李林雪娥 上列原告與被告江進龍間遷讓房屋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查報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路0 00號房屋之價額(即最近一年度房屋課稅現值或其他足以證明起 訴時交易價額之相關資料),並檢附相關證明資料,俾核定裁判 費,逾期未補正,即駁回本件訴訟。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2項分別定有 明文。又房屋及土地為各別之不動產,各得單獨為交易之標 的,故房屋所有人對無權占有人請求遷讓交還房屋之訴,應 以房屋起訴時之交易價額,核定其訴訟標的之價額,不得併 將房屋坐落土地之價額計算在內(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 第429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本件原告起訴請求被告應將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路000 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遷讓返還原告,惟原告未提出系爭 房屋課稅現值或其他足以證明起訴時交易價額之相關資料, 亦未於起訴狀載明系爭房屋價值,致本院無法核定訴訟標的 價額。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查報系爭房屋之 價額(即系爭房屋最近一年度房屋課稅現值或其他足以證明 起訴時交易價額之相關資料),俾核定裁判費,逾期未補正 ,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茆怡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劉企萍

2024-11-01

FSEV-113-鳳補-726-20241101-1

鳳補
鳳山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鳳補字第716號 原 告 楊貴雯 上列原告與被告阮友勝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270,000元,原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870元。然依原告起訴時之主張,被告係提 供帳戶資料予詐騙集團成員,供詐騙集團以通訊軟體等網際網路 傳播方式對包含原告在內多名被害人散佈虛假之投資訊息而為詐 騙,應有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規定之適用,暫免徵裁判 費及其他應預納之訴訟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侯雅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蔡毓琦

2024-11-01

FSEV-113-鳳補-716-20241101-1

鳳小
鳳山簡易庭

清償債務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鳳小字第934號 原 告 陳雅亭 住○○市○○區○○街000號 被 告 鄭許愿 住○○市○○區○○路00○0號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 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 法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 二、經查,原告主張被告向其借款新臺幣65,000元未清償,惟依 原告起訴狀所載之事實及理由,兩造並未約定以本院之轄區 為債務履行地,復查無其他應由本院管轄之事由。而被告戶 籍地址位於新北市新店區(本院卷第17頁),且被告於民國 113年9月13日亦具狀以其居所地與戶籍地相同,均在新北市 新店區,請求本院將管轄移轉至臺灣臺北方法院,而前開聲 請移轉管轄書狀所載居所地亦為戶籍地址,有被告個人基本 資料、民事聲請移轉管轄狀、戶籍謄本在卷可憑(本院卷第 17、27至29頁)。揆諸首揭條文規定,本件自應由被告之住 所地法院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 院起訴,顯有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茆怡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由,向本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書 記 官 劉企萍

2024-11-01

FSEV-113-鳳小-934-2024110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