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無留存之必要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31-240 筆)

金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836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邱莉畬 被 告 葉凱均 籍設臺北市○○區○○街00號0樓之0(臺 北○○○○○○○○○) 現居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 0樓 黃偉禎 選任辯護人 林宗儀律師 被 告 陳佑德 于子立 (另案於法務部○○○○○○○○○○ ○執行中) 吳翔雲 范峻翔 選任辯護人 陳玫儒律師 被 告 胡耕勳 選任辯護人 吳陵微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犯詐欺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836號),聲 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邱莉畬前遭被告葉凱均、黃偉禎、陳 佑德、于子立、吳翔雲、范峻翔、胡耕勳(下稱被告7人) 詐欺新臺幣(下同)103萬3,810元,嗣經警於被告黃偉禎住 處扣得贓款共1,010萬1,600元,因上開扣案之現金中就103 萬3,810元部分係屬聲請人遭被告7人詐欺而交付之款項,爰 聲請發還扣押物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刑事訴 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無 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 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 得不予發還。另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沒 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件 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故扣押物在案件未確定,而扣 押物仍有留存必要時,事實審法院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需要 及訴訟進行之程度,予以妥適裁量而得繼續扣押(最高法院 108年度台抗字第1484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7人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 詐欺取財及洗錢以掩飾及隱匿詐欺取財所得去向與所在之犯 意聯絡,先由本案詐欺集團於起訴書附表所示時、地,以起 訴書附表所示之詐騙方式,使聲請人、陳秉毅、莊曉瑾陷於 錯誤,於起訴書附表所示時、地,分別將起訴書附表所示款 項面交予車手被告葉凱均、胡耕勳。被告葉凱均、胡耕勳取 得該詐欺取財犯罪所得之贓款後,即於起訴書附表所示時、 地,轉交予收水車手被告陳佑德、楊0安、吳翔雲及黃偉禎 等人,之後再轉交予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以此製造金流 斷點,以掩飾、隱匿詐欺所得之去向及所在。嗣聲請人察覺 有異而報警處理,並配合警方與詐欺集團不詳成員約定欲交 付150萬元予詐欺集團,被告范峻翔即指示被告胡耕勳於起 訴書附表編號1-2所示時、地,向聲請人收取150萬元,適被 告胡耕勳於附表編號1-2所示時、地,向聲請人收取150萬元 (玩具紙鈔)時,為埋伏員警當場逮捕,並在被告胡耕勳身 上扣得44萬8,000元等情,有被告7人之警詢及偵訊筆錄、搜 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Telegram對話紀錄擷圖等件 可證,經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被告7人所為,均 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 、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嫌,現由本院以1 13年度金訴字第836號審理在案。 四、聲請人雖經起訴書認定為本案被害人,惟依起訴書附表所示 ,尚有其餘被害人存在,且被告黃偉禎上揭經扣案之款項, 是否均為本案詐欺所得、以及是否包含聲請人之詐欺款項, 尚無從確定。從而,本案扣得款項將來可能由全體被害人依 其債權比例受償,是現階段仍不宜將本案扣得款項之103萬3 ,810元逕予發還聲請人,而宜由執行檢察官於案件確定後另 為妥適處理,或於第三人主張權利時另循民事程序解決。是 本案尚未確定,自無從單獨將扣案之部分現金發還聲請人, 綜上,聲請人向本院聲請逕行發還扣案之部分現金103萬3,8 10元,尚難准許,應予駁回。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向本院聲請逕行發還經扣押之103萬3,810 元,礙難准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鄭詠仁                    法 官 劉珊秀                    法 官 李茲芸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吳良美

2025-01-24

KSDM-113-金訴-836-20250124-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565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洪宜君 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上列被告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65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現金新臺幣捌萬玖仟捌佰元准予發還洪宜君。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洪宜君(下稱聲請人)所有新 臺幣8萬9,800元遭扣押在案,此並非同案被告陳暉達所有, 亦非所涉販毒之犯罪所得,因聲請人生活窘迫亟需上開款項 支應日常生活開支,爰聲請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之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之命令發 還之;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 上訴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 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 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或保全追徵之物,且 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於案件判決確定前依上開規定 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而扣押 物不以得沒收或保全追徵之物為限,並包括可為證據之物。 且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以外之第三人之物,亦得扣押之。再 是否屬於可為證據、應沒收、得沒收或保全追徵之物,以及 扣押物有無留存繼續扣押之必要,均屬事實審法院依據案件 進行情形得自由裁量、判斷之職權(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 字第1070號裁定參照)。 三、經查,扣案之上開現金,檢察官並未以之作為聲請人為本案 販毒犯行之證據,亦未聲請沒收,卷內復無證據證明該款項 與聲請人本案犯行有關,足認非得沒收之物又無繼續扣押之 必要,是聲請人聲請發還上開現金,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明慧                    法 官 蔡培彥                                     法 官 林育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林秀敏

2025-01-23

KSDM-113-訴-565-20250123-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040號 聲 請 人 江旻峰 被 告 王靖儀 林聖理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加重詐欺等案件(113年度訴字第633號),聲 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3年度訴字第633號加重詐欺等案件,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 ,准予發還江旻峰。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江旻峰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 用小客車(下稱本案車輛),因被告林聖理使用而經扣案, 然被告林聖理業已明確供稱本案車輛為聲請人所有,而無扣 押之必要,聲請准予發還扣押物於聲請人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 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 要者,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 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 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7年 度台抗字第766號裁定意旨參照)。故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 必要,案件所繫屬之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訴訟程序之進行程 度、事證調查之必要性,而為裁量。 三、經查:  ㈠被告林聖理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1223號提起公訴,現由本院以113年度 訴字第633號審理中,尚未確定。而本件聲請發還的扣案物 即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係警方於113年11月12 日下午2時57分許,在苗栗縣○○鎮○○里000號(白沙屯火車站 )前執行搜索所扣得,此有苗栗縣警察局通霄分局搜索扣押 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在卷可佐(見偵卷第89頁至第95頁) 。又聲請人為被告林聖理之友人,而本案車輛為聲請人所有 ,僅借與被告林聖理作為白牌司機使用,且被告林聖理於本 案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等(下稱加重詐欺等)犯行經查 獲前,未曾告知聲請人其使用之目的等情,業據被告林聖理 於警詢、本院審理中供稱明確(見偵卷第49頁至第50頁;本 院訴字卷第82頁)。核與聲請人主張本案車輛屬聲請人所有 等情相符,並有車輛詳細資料報表(見本院聲字卷第11頁) 附卷可佐,堪認扣案之本案車輛為聲請人所有,而非被告所 有,亦核無刑法第38條第3項「無正當理由提供」而得為第 三人沒收之情形。  ㈡又本案車輛固遭被告林聖理使用而涉犯加重詐欺等罪嫌,然 本院審酌本案車輛並非違禁物,且被告林聖理就其駕駛本案 車輛在旁監看車手交易,而涉犯加重詐欺等犯罪事實,於警 詢、偵查、本院審理中均坦承不諱(見偵卷第47頁至第54頁 、第227頁至第231頁;本院訴字卷第22頁、第82頁),卷內 復有其他證據可資證明被告林聖理相關加重詐欺等犯行,扣 案之本案車輛發還後並無礙日後訴訟之審理,長期扣押恐反 有害聲請人使用,甚且可能造成該扣押車輛之損壞,經權衡 實施強制處分之目的及個人權益保障之關係,認本案車輛已 無繼續留存之必要,以發還聲請人較符合比例原則,是本件 聲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規定,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卉聆                   法 官 陳雅菡                   法 官 許家赫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陳睿亭 附表 扣押物品內容 數量 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含鑰匙1把) 1輛

2025-01-23

MLDM-113-聲-1040-20250123-1

原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強盜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1年度原訴字第17號 聲 請 人 即 被害人 廖駿崴 (年籍詳卷) 被 告 吳明杰 選任辯護人 陳欽煌律師 被 告 潘笠偉 義務辯護人 張正忠律師 被 告 陳鈺婷 義務辯護人 陳依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強盜案件(111年度原訴字第17號)聲請發還 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行動電話(廠牌:APPLE、無SIM卡。序號:000000000000 000)壹支,應發還予廖駿崴。   理 由 一、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 應發還被害人,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按扣 押之贓物,依上開規定應發還被害人者,應不待其請求即行 發還,亦為同法第318條第1項所明定。 二、經查,被告吳明杰、潘笠偉、陳鈺婷因犯強盜案件,為警於 民國110年8月31日所查扣之行動電話(廠牌:APPLE、無SIM 卡。序號:000000000000000)壹支(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 10年度偵字第18545號卷第69-73頁。本院111年度原訴字第1 7號卷第99頁扣押物品清單編號8),係被害人廖駿崴因本案 遭取走之財物,業據潘笠偉於警詢時陳稱:扣案之Iphone手 機1支(IMEI:000000000000000),是吳明杰放我這的,是 廖駿崴所有等語明確(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1 8545號卷第24頁),亦與證人即被害人廖駿崴於本院之證述 相符(本院111年度原訴字第17號卷第941頁、第971頁), 並有高雄市政府警察局苓雅分局扣押物品目錄表1份、扣案 物照片在卷可參(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18545 號卷第69-73頁、第277頁)。是上開扣案物品既屬贓物,且 無第三人主張權利,亦無留存之必要,揆諸前揭規定,本件 聲請人聲請發還,經核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建榮                             法  官 謝昀哲                             法  官 林家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蕭竣升

2025-01-23

KSDM-111-原訴-17-20250123-2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偽造文書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405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曾鈺維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3812號、第7615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物品應發還曾鈺維。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扣案如附表所示物品係被告所有,被害人亦 陳明非其等所有,無扣押必要,爰聲請發還前揭物品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定有 明文。經查,觀諸起訴書證據清單,如附表所示物品並非檢 察官提出作為起訴案件之證據,又本案經本院審結後,亦認 無積極證據足認該物品與被告本案犯行有關,另經本院函詢 檢察官對於被告聲請發還如附表所示扣案物之意見,檢察官 函覆稱:被告聲請發還扣案手機於法有據等語,有臺灣新竹 地方檢察署民國114年1月20日函文1份附卷可參,因認被告 遭扣押如附表所示之物,與本案(113年度訴字第405號)被 告遭起訴犯行無涉,亦非屬違禁物品,尚無留存之必要,應 予發還。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王靜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林曉郁 附 表: 編號 扣押物品 保管字號或扣押物品目錄表出處 1 IPHONE 11手機1支(不含SIM卡) 113年度院保字第659號

2025-01-22

SCDM-113-訴-405-20250122-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378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歐子豪 上列聲請人因詐欺案件(109年度訴字第60號),聲請發還扣押 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行動電話,准予發還被告歐子豪。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扣案物為聲請人即被告歐子豪所有,因無扣 押之必要,聲請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之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之命令發 還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 有明文。是扣押物非得沒收之物,且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 受理訴訟繫屬之法院即應依聲請裁定發還之。 三、經查,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11年7月21日以10 9年度訴字第60號判決並於同年9月5日確定在案,而該案扣 得如附表所示行動電話,經本院認定非本案犯罪所用之物, 且該物品亦非違禁物,此經本院核閱上開案件卷證屬實,並 有扣押物品清單在卷可稽,堪認上開扣押物已無留存之必要 ,是聲請人聲請將如附表所示之行動電話發還予被告歐子豪 ,經核於法並無不合,爰依前開規定,准予將如附表所示之 行動電話發還予所有人即被告歐子豪。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蘇品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曾淨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附表: 編號 品名 所有人 一 IPHONE廠牌行動電話1具(IMEI: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歐子豪

2025-01-17

TYDM-113-聲-4378-20250117-1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91號 113年度聲字第92號 113年度聲字第9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高漢武 鄭文正 周家勇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等因妨害秩序等案件(113年度簡上字第19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高漢武、鄭文正、周家勇(下 合稱聲請人等)因妨害秩序等案件,於偵查中分別為警扣得 如附表編號1、2、3所示之物(下合稱扣案手機),因該案 並非重大刑事案件,且前揭扣案物均為聲請人等日常生活所 用之物,應無沒收之必要,爰請求分別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而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或追徵之 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惟倘 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 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經確認可為證據或係得沒收之物為必 要。且法院審理時,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審理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是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 ,案件所繫屬之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訴訟程序之進行程度、 事證調查之必要性,而為裁量。 三、經查,聲請人等因妨害秩序等案件,於偵查中分別為警扣得 如附表編號1、2、3所示之物,嗣經原審以113年度馬簡字第 128號判決(下稱原判決)判處罪刑在案,並沒收如附表編 號1所示之物,此有本院扣押物品清單及原判決在卷可稽。 因聲請人等對原判決均不服,提起上訴,現由本院以113年 度簡上字第19號案件審理中,聲請人等部分,尚未判決確定 。茲因我國刑事訴訟法之第二審採覆審制,就上訴案件為完 全重複之審理,第二審法院就其調查證據結果,為證據之取 捨、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非僅依第一審判決基礎之資料, 加以覆核而已,亦不受第一審法院事實認定或法律適用之拘 束。故扣案手機均有於本院審理中作為證據使用、調查或宣 告沒收之可能,自有繼續留存之必要。是為日後審理需要, 尚難先行裁定發還,聲請人等聲請分別發還扣案手機,礙難 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庭  審判長法 官   黃鳳岐                  法 官   王政揚                  法 官   費品璇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杜依玹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所有人 1 IPHONE 15 PRO MAX手機 1支 高漢武 2 IPHONE 14 PLUS手機 1支 鄭文正 3 SAMSUNG手機 1支 周家勇

2025-01-17

PHDM-113-聲-93-20250117-1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91號 113年度聲字第92號 113年度聲字第9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高漢武 鄭文正 周家勇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等因妨害秩序等案件(113年度簡上字第19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高漢武、鄭文正、周家勇(下 合稱聲請人等)因妨害秩序等案件,於偵查中分別為警扣得 如附表編號1、2、3所示之物(下合稱扣案手機),因該案 並非重大刑事案件,且前揭扣案物均為聲請人等日常生活所 用之物,應無沒收之必要,爰請求分別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而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或追徵之 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惟倘 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 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經確認可為證據或係得沒收之物為必 要。且法院審理時,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審理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是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 ,案件所繫屬之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訴訟程序之進行程度、 事證調查之必要性,而為裁量。 三、經查,聲請人等因妨害秩序等案件,於偵查中分別為警扣得 如附表編號1、2、3所示之物,嗣經原審以113年度馬簡字第 128號判決(下稱原判決)判處罪刑在案,並沒收如附表編 號1所示之物,此有本院扣押物品清單及原判決在卷可稽。 因聲請人等對原判決均不服,提起上訴,現由本院以113年 度簡上字第19號案件審理中,聲請人等部分,尚未判決確定 。茲因我國刑事訴訟法之第二審採覆審制,就上訴案件為完 全重複之審理,第二審法院就其調查證據結果,為證據之取 捨、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非僅依第一審判決基礎之資料, 加以覆核而已,亦不受第一審法院事實認定或法律適用之拘 束。故扣案手機均有於本院審理中作為證據使用、調查或宣 告沒收之可能,自有繼續留存之必要。是為日後審理需要, 尚難先行裁定發還,聲請人等聲請分別發還扣案手機,礙難 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庭  審判長法 官   黃鳳岐                  法 官   王政揚                  法 官   費品璇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杜依玹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所有人 1 IPHONE 15 PRO MAX手機 1支 高漢武 2 IPHONE 14 PLUS手機 1支 鄭文正 3 SAMSUNG手機 1支 周家勇

2025-01-17

PHDM-113-聲-91-20250117-1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澎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91號 113年度聲字第92號 113年度聲字第9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高漢武 鄭文正 周家勇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等因妨害秩序等案件(113年度簡上字第19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高漢武、鄭文正、周家勇(下 合稱聲請人等)因妨害秩序等案件,於偵查中分別為警扣得 如附表編號1、2、3所示之物(下合稱扣案手機),因該案 並非重大刑事案件,且前揭扣案物均為聲請人等日常生活所 用之物,應無沒收之必要,爰請求分別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而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或追徵之 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惟倘 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 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經確認可為證據或係得沒收之物為必 要。且法院審理時,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審理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是扣押物有無繼續扣押必要 ,案件所繫屬之法院自得依職權衡酌訴訟程序之進行程度、 事證調查之必要性,而為裁量。 三、經查,聲請人等因妨害秩序等案件,於偵查中分別為警扣得 如附表編號1、2、3所示之物,嗣經原審以113年度馬簡字第 128號判決(下稱原判決)判處罪刑在案,並沒收如附表編 號1所示之物,此有本院扣押物品清單及原判決在卷可稽。 因聲請人等對原判決均不服,提起上訴,現由本院以113年 度簡上字第19號案件審理中,聲請人等部分,尚未判決確定 。茲因我國刑事訴訟法之第二審採覆審制,就上訴案件為完 全重複之審理,第二審法院就其調查證據結果,為證據之取 捨、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非僅依第一審判決基礎之資料, 加以覆核而已,亦不受第一審法院事實認定或法律適用之拘 束。故扣案手機均有於本院審理中作為證據使用、調查或宣 告沒收之可能,自有繼續留存之必要。是為日後審理需要, 尚難先行裁定發還,聲請人等聲請分別發還扣案手機,礙難 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庭  審判長法 官   黃鳳岐                  法 官   王政揚                  法 官   費品璇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杜依玹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所有人 1 IPHONE 15 PRO MAX手機 1支 高漢武 2 IPHONE 14 PLUS手機 1支 鄭文正 3 SAMSUNG手機 1支 周家勇

2025-01-17

PHDM-113-聲-92-20250117-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2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吳翰昇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度 上訴字第542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新臺幣玖萬伍仟元,應發還甲○○。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甲○○(下稱聲請人)於貴院11 3年度上訴字第542號案件,曾經扣押新臺幣(下同)9萬500 0元(如原判決附表一編號40所載)未經諭知沒收,為此聲 請發還扣押物等語。 二、按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又扣押物若無留存之 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發還之,刑事訴訟 法第317 條前段、第142 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於本院113年 度上訴字第542號案件偵查中遭扣押9萬5000元,有高雄市政 府警察局少年警察隊扣押物品清單、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贓 證物款收據在卷可稽(見偵卷第95、98頁)。而聲請人之上 開案件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以112 年度訴字第153號判決有 罪,並經本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542號駁回上訴;上開聲請 人遭扣案之物並非違禁物,亦非供犯罪所用或犯罪預備之物 或因犯罪所生或所得之物,而未經本院宣告沒收,尚無留存 之必要,且上述物品除聲請人外,並無第三人主張權利,揆 諸前揭規定,本件聲請人聲請發還,經核於法並無不合,應 予准許。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42 條第1 項前段、第220 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璧君                    法 官 鍾佩真                    法 官 石家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家煜

2025-01-17

KSHM-114-聲-32-202501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