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易佩雯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41-250 筆)

家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字第137號 聲 請 人 甲○○ 住○○市○區○○○街0號 相 對 人 乙○○ 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扶養費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乙○○應自本裁定確定之日起至聲請人死亡之日止,按月於 每月10日前,給付聲請人新臺幣5,000元。如遲誤1期履行者,其 後之12期視為亦已到期。 相對人丙○○應自本裁定確定之日起至聲請人死亡之日止,按月於 每月10日前,給付聲請人新臺幣5,000元。如遲誤1期履行者,其 後之12期視為亦已到期。 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甲○○為相對人乙○○、丙○○(下合稱相 對人等2人)之父親,聲請人年已70歲,無法再開計程車維生 ,生活陷於困難,而相對人等2人為聲請人之子,依法應對 聲請人負扶養義務,爰依民法第1114條、第1115條第1項第1 款、第3項及第1117條之規定,請求相對人等2人應自本裁定 確定之日起至聲請人死亡之日止,按月於每月10日前各給付 聲請人新臺幣(下同)5,000元等語。 二、相對人乙○○於調解時表示願意給付扶養費,惟相對人收入不 穩定,倘收入連續2個月低於基本薪資,須待收支正常後才 能給付;相對人丙○○則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到庭調解 ,亦未提出任何書狀或陳述。 三、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 ,直系血親卑親屬為第一順位扶養義務人;負扶養義務者有 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受 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 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4 條第1款、第1115條第1項第1款、第3項、第1117條分別定有 明文。是直系血親尊親屬受扶養之權利,雖不以無謀生能力 為要件,仍應受不能維持生活之限制。而所謂「不能維持生 活」,係指不能以自己之財產維持生活者而言;如能以自己 之財產維持生活者,自無受扶養之權利(最高法院105年度 台上字第1306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所謂扶養程度,可分為 生活保持義務及生活扶助義務,前者為父母子女、夫妻間之 扶養義務,此義務為父母子女或夫妻身分關係之本質的要素 之一,保持對方即係保持自己;後者例如兄弟姐妹間之扶養 義務,此義務係為偶然之例外現象,為親屬之補助的要素之 一,須因一方有特殊情形不能維持生活者,他方始負扶助之 義務。準此,子女對於父母之扶養義務,既係生活保持義務 ,除因負擔扶養義務而不能維持自己生活者,依民法第1118 條規定得減輕其義務外,身為扶養義務者之子女雖無餘力, 亦須犧牲自己而扶養父母。 四、經查: ㈠聲請人甲○○為相對人乙○○、丙○○之父親,聲請人因已70歲( 00年0月00日生),無法繼續工作,於112年申報所得為5,2 80元,名下除有汽車乙輛外,無任何財產等情,有戶籍謄 本及聲請人之財產及所得稅務查詢結果等資料在卷(見本 院113年度司家非調字第405號《下稱司家非調405》卷一第1 1-15頁;卷二第39-41頁)可稽。堪認聲請人確無法以自 己能力及財產維持自己生活甚明,自有受扶養之必要。而 相對人等2人既為聲請人之成年子女,聲請人現已不能維 持生活,相對人等2人自應按受扶養權利者即聲請人之需 要,依其等經濟能力,分擔扶養義務。是聲請人請求相對 人等2人給付扶養費,洵屬有據。 ㈡查相對人乙○○現年46歲(00年0月00日生),於112年間之申 報所得為638,826元,名下財產總額31,700元;相對人丙○ ○現年45歲(00年0月00日生),於112年間之申報所得為57 9,300元,名下無財產等情,有相對人等2人財產及所得稅 務查詢結果在卷(見本院司家非調405卷二第43-49頁)可 查,相對人乙○○、丙○○均尚正值壯年時期,復無喪失勞動 能力之情形,尚難認其不具備扶養能力。本院審酌相對人 等2人為聲請人之直系血親卑親屬,對聲請人負扶養義務 ,故自應按受扶養權利者即聲請人之需要,依其之經濟能 力,負擔扶養義務。   ㈢按扶養之程度,應按受扶養權利者之需要與負扶養義務者 之經濟能力及身分定之,民法第1119條規定。審酌聲請人 現為70歲之老年人,負扶養義務者即相對人對其所負義務 為生活保持義務,應以不可或缺之生活需求為標準。聲請 人主張相對人等2人應按月各給付扶養費5,000元等語,聲 請人雖未完整提出其每月實際支出之相關費用內容及單據 供本院參酌,惟衡諸常情,吾人日常生活各項支出均屬瑣 碎,顯少有人會完整記錄每日之生活支出或留存相關單據 以供存查,是本院自得依據政府機關公布之客觀數據,作 為衡量渠等每月扶養費用之標準。參酌行政院主計總處所 公布之112年度臺南市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為22,661元 、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公布之臺南市111年度、1 12年度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為14,230元,考量聲請人年齡 、健康情形、醫療需求、消費能力、生活需要等一切情狀 ,是認聲請人主張相對人乙○○、丙○○應按月各給付扶養費 5,000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㈣另按法院命給付扶養費之負擔或分擔,得審酌一切情況, 定其給付之方法,不受聲請人聲明之拘束;前項給付,法 院得依聲請或依職權,命為一次給付、分期給付或給付定 期金;法院命給付定期金者,得酌定逾期不履行時,喪失 期限利益之範圍或條件,此觀諸家事事件法第100條第1、 2、4項之規定自明。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126條規 定,於親屬間扶養事件準用之。再扶養費乃維持受扶養權 利人生活所需之費用,其費用之需求係陸續發生,並非應 一次清償或已屆清償期之債務而得命分期給付,屬定期金 性質,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26條準用同法第100條之規定, 酌定如1期逾期不履行者,其後之12期即喪失期限利益, 以維聲請人之利益。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 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4-11-07

TNDV-113-家聲-137-20241107-1

家補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補繳裁判費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補字第301號 聲 請 人 李仲育 上列聲請人聲請法官迴避,聲請人聲請未據繳納裁判費用。依家 事事件法準用民國112年11月29日修正公布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9第2項第1款規定,應徵收裁判費新臺幣500元。茲限聲請人 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3日內如數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聲請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4-11-06

TNDV-113-家補-301-20241106-1

家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救字第155號 聲 請 人 甲○○ 住○○市○○區○○000號 代 理 人 楊淑惠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婚姻無效事件,聲請人聲請訴訟救助,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准予訴訟救助。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 准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民事訴 訟法第10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經分會准許法律扶助之無 資力者,其於訴訟或非訟程序中,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 除顯無理由者外,應准予訴訟救助,不受民事訴訟法第108 條規定之限制。」,法律扶助法第63條亦有明文。 二、查本件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確認婚姻無效事件(本院113 年度家補字第300號),聲請人主張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 ,且非顯無勝訴之望,經法律扶助基金會臺南分會(下稱臺 南分會)准予法律扶助等情,業據聲請人提出臺南分會審查 表等為證,堪認聲請人所釋明無資力支出程序費用一節,應 可認定。又聲請人請求確認婚姻無效事件,為形式審查之結 果,亦非顯無勝訴之望。從而,揆諸上揭說明,聲請人聲請 訴訟救助,於法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民事訴訟法第107 條前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4-11-06

TNDV-113-家救-155-20241106-1

輔宣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輔助宣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輔宣字第68號 聲 請 人 甲○○ 住○○市○○區○○○街00巷00號 相對人即應 受輔助宣告 之 人 乙○○ 上列聲請人聲請輔助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法院應於鑑定人前訊問應受監護宣告 之人,但有礙難訊問之情形或恐有害其健康者,不在此限; 監護之宣告,非就應受監護宣告之人之精神或心智狀況訊問 鑑定人後,不得為之,家事事件法第167條第1項、第2項前 段定有明文。前開規定於聲請輔助宣告事件準用之,家事事 件法第178條第2項亦有明文。故鑑定乃輔助宣告事件之法定 程序,並須當事人協同踐行。又聲請輔助宣告事件,為家事 丁類事件,其聲請程序,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 法之規定;非訟事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 先命補正,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30條之1前 段亦有規定。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為輔助宣告,雖陳報鑑定機關為翁 桂芳精神科診所,且該診所亦通知聲請人應於民國113年9月 26日、同年10月17日到院進行鑑定,惟聲請人均未偕同相對 人前去為精神或心智狀況之鑑定,致本院未能依上開規定進 行本件輔助宣告之程序。從而參諸前開法條規定,本件聲請 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16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4-11-05

TNDV-113-輔宣-68-20241105-1

監宣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699號 聲 請 人 甲○○ 住○○市○區○○街000巷0號 相對人即應 受監護宣告 之 人 乙○○ 上列聲請人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監護宣告事件,法院應於鑑定人前訊問應受監護宣告 之人,但有礙難訊問之情形或恐有害其健康者,不在此限; 監護之宣告,非就應受監護宣告之人之精神或心智狀況訊問 鑑定人後,不得為之,家事事件法第167 條第1 項、第2 項 前段定有明文。故鑑定乃監護宣告事件之法定程序,並須當 事人協同踐行。又聲請監護宣告事件,為家事丁類事件,其 聲請程序,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非 訟事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家 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30條之1 前段亦有規定。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為監護宣告,但未陳明由何鑑定機 關鑑定相對人之精神或心智狀況。本院嗣依首揭規定,於民 國113年10月18日命聲請人應於裁定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向 本院陳報可鑑定精神或心智狀況之鑑定人(須為精神科專科 醫師或具精神科經驗之醫師),並於同年月21日送達上開裁 定,惟聲請人迄今仍未補正,有本院送達證書附卷可證,依 首揭法條規定,本件聲請自應予駁回。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164 條第3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4-11-05

TNDV-113-監宣-699-20241105-2

家親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257號 抗 告 人 即 相對 人 甲○○ 上列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0月16日本院113年度家親聲字第257 號聲請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事件裁定提起抗告,未 據繳納抗告費用新臺幣(下同)1,000元,爰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 、非訟事件法第17條規定,並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95 條之1 第1 項、同法第442 條第2 項規定,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正本3日 內補繳抗告費1,000元,如逾期未補,即駁回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4-11-04

TNDV-113-家親聲-257-20241104-2

監宣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監宣字第625號 聲 請 人 甲○○ 住○○市○○區○○路000巷0號0樓 相對人即應 受監護宣告 之 人 乙○○ 關 係 人 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監護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乙○○(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選定甲○○(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為受監護宣告之人之監護人。 指定丙○○(女、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 00號)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聲請程序費用由受監護宣告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甲○○係相對人即應受監護宣告之人乙 ○○(下稱相對人)之兄,相對人因腦部受損,致不能為意思表 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已達受監 護宣告之程度,爰依法聲請准予對相對人為監護之宣告,並 選定聲請人為其監護人,及指定關係人丙○○為會同開具財產 清冊之人等語。 二、按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 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法院得因本人 、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 、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監護之宣告 ,民法第14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法院應於鑑定人前,就應 受監護宣告之人之精神或心智狀況,訊問鑑定人及應受監護 宣告之人,始得為監護之宣告。但有事實足認無訊問之必要 者,不在此限。鑑定應有精神科專科醫師或具精神科經驗之 醫師參與並出具書面報告。監護宣告之裁定,應同時選定監 護人及指定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並附理由,家事事件法 第167條第1、2項、第168條第1項亦有明定。 三、經查,聲請人之主張,業據提出親屬系統表及親屬會議同意 書、身心障礙證明、戶籍謄本等為證。又經鑑定人即蔡穎宗 醫師鑑定結果:相對人是一位中度智能障礙患者,恢復可能 性低,日常事務需別人協助,注意力、記憶力、算術能力、 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抽象思考能力等方面有明顯障礙,對 事情之認知與是非判斷有明顯缺失,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 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建議為監護宣告等語, 有鑑定人出具之精神鑑定報告書在卷可佐。準此,相對人因 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或已不能辨識 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自堪認定,爰依法宣告其為受監護宣告 之人。 四、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兄,其與相對人關係密切,情屬至親,並 有意願擔任監護人,又關係人丙○○願為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 人,此經關係人表示同意,核無不當,爰選定聲請人擔任監 護人,並指定關係人擔任會同開具財產清冊之人。 五、聲請人既經本院選定為監護人,依民法第1112條規定,應負 責護養療治相對人之身體及妥善為財產管理之職務。又依民 法第1113條準用同法第1099條及第1099之1條之規定,於監 護開始時,監護人對於受監護宣告人之財產,應會同關係人 於二個月內開具財產清冊並陳報法院,監護人於財產清冊開 具完成並陳報法院前,對於受監護宣告人之財產,僅得為管 理上必要行為,併此敘明。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第164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不服,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4-11-04

TNDV-113-監宣-625-20241104-1

家親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酌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88號 聲 請 人 即反聲請相對人 甲○○ 代 理 人 黃正彥律師 黃雅萍律師 相 對 人 即 反 聲 請 人 戊○○ 代 理 人 魏宏儒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及反聲請酌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事 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對於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乙○○(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 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丙○○(男,民國000年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均 由相對人即反聲請人戊○○單獨任之。 對於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丁○○(女,民國000年0月00日生,身分 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聲請人 即反聲請相對人甲○○單獨任之。 聲請及反聲請程序費用,由兩造各負擔二分之一。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按數家事訴訟事件,或家事訴訟事件及家事非訟事件請求之 基礎事實相牽連者,得向其中一家事訴訟事件有管轄權之少 年及家事法院合併請求,不受民事訴訟法第53條及第248條 規定之限制。前項情形,得於第一審或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 前,為請求之變更、追加或為反請求。法院就前條第1項至 第3項所定得合併請求、變更、追加或反請求之數宗事件, 應合併審理、合併裁判,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分別 審理、分別裁判:㈠請求之標的或其攻擊防禦方法不相牽連 。㈡兩造合意分別審理、分別裁判,經法院認為適當。㈢依事 件性質,認有分別審理、分別裁判之必要,家事事件法第41 條第1項、第2項、第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家事非 訟事件之合併、變更、追加或反聲請,準用第41條、第42條 第1項之規定,同法第79條並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即反聲請 相對人甲○○(下稱聲請人)原請求與相對人即反聲請人戊○○ (下稱相對人)離婚,及酌定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乙○○、丙 ○○、丁○○之親權人由其單獨任之;相對人戊○○於民國113年3 月4日亦反請求與聲請人離婚,及酌定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 乙○○、丙○○之親權人由聲請人任之;未成年子女丁○○之親權 人由其單獨任之。嗣兩造於113年3月14日經本院調解離婚( 本院113年度婚字第18號),惟對於未成年子女乙○○、丙○○、 丁○○之親權等事項則未能達成協議。因前揭家事非訟事件均 源於因兩造親子關係所生之家事紛爭,聲請之基礎事實相牽 連,揆諸首揭規定,本院自得合併審理裁判,併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聲請人聲請及反聲請答辯意旨略以:  ㈠兩造於98年7月17日結婚,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乙○○、丙○○ 、丁○○,嗣於113年3月14日兩造經本院以113年度婚字第1 8號調解離婚,惟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 等事項則未能達成協議。相對人於000年00月間將乙○○、 丙○○帶離兩造原本居住處所(即臺南市○里區○○○00○0號), 另行租屋居住。相對人並帶走未成年子女乙○○、丙○○、丁 ○○之第一銀行存款帳戶存摺及將渠等存款(每名子女累計 存款金額均各約新臺幣《下同》70萬至80萬元)提領一空, 供自己使用,嚴重損害未成年子女之特有財產;相對人明 知未成年子女丁○○與聲請人共同生活,其健保卡由聲請人 保管,有利聲請人帶丁○○就醫,惟相對人為多領快篩劑, 竟無視未成年子女丁○○之健康需求,謊報其健保卡遺失再 以自己名義申請補發,嚴重影響未成年子女丁○○就醫權益 ;又相對人時常嚴厲斥責及毆打未成年子女丙○○,致丙○○ 身體健康受有嚴重傷害,相對人顯非適任子女之親權人。 反觀,聲請人有固定工作及相當收入,與3名未成年子女 關係密切,且家庭支持系統亦佳,能給予3名未成年子女 適當且安全之生活環境,為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應由 聲請人擔任3名未成年子女之親權人較為適宜等語。   ㈡並聲明: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乙○○、丙○○、丁○○權利義務 之行使或負擔均由聲請人甲○○任之。 二、相對人反聲請及答辯意旨略以:   ㈠未成年子女乙○○已14歲,其個人意願係相對人同住;未成 年子女丙○○已長期由相對人照顧,故請求由相對人擔任未 成年子女乙○○、丙○○之親權人。另同意由聲請人擔任未成 年子女丁○○之親權人。  ㈡相對人係因收到聲請人父親請求離開原本住處之存證信函 ,才離開原本住處。  ㈢關於未成年子女之下營郵局帳號存款,原為相對人所存入 ,相對人係提領自己資產,並非子女特有財產,且係為未 成年子女之生活所需而提領;未成年子女之第一銀行佳里 分行帳號存款,亦為相對人所存入,且用於購買汽車接送 子女上下課及補習班。此外,相對人將上開存款用以為子 女購買美金保單,目前為正收益,可見相對人符合善意父 母。反觀,聲請人鼓動子女隨意指摘相對人,難見其符合 善意父母。況聲請人係無法忍受與相對人同住,而於111 年10月18日自己帶未成年子女乙○○搬離原住所,對於未成 年子女乙○○、丙○○而言,聲請人拋下2人自行離去,顯非 善意父母。關於未成年子女丁○○之健保卡係因當下找不到 而申請補發,並非相對人謊報遺失,且補發之健保卡亦已 交付予聲請人。關於聲請人稱未成年子女丙○○遭相對人打 罵乙節,曾經臺南市政府社會局人員訪視調查,確認丙○○ 並無受傷,全係聲請人憑空捏造等語。  ㈣並反請求聲明:    ⒈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乙○○、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 ,均由相對人戊○○任之。    ⒉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丁○○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聲請 人甲○○任之。 三、按夫妻離婚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依 協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任之。未為協議或協議不成者,法院 得依夫妻之一方、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 人之請求或依職權酌定之。法院為前條裁判時,應依子女之 最佳利益,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㈠子女之年 齡、性別、人數及健康情形。㈡子女之意願及人格發展之需 要。㈢父母之年齡、職業、品行、健康情形、經濟能力及生 活狀況。㈣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意願及態度。㈤父母子女間或 未成年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感情狀況。㈥父母之一 方是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行為。 ㈧各族群之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前項子女最佳利益之 審酌,法院除得參考社工人員之訪視報告或家事調查官之調 查報告外,並得依囑託警察機關、稅捐機關、金融機構、學 校及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之適當人士就 特定事項調查之結果認定之,民法第1055條第1項及第1055 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締約國應尊重與父母一方或雙方 分離之兒童與父母固定保持私人關係及直接聯繫的權利。但 違反兒童最佳利益者,不在此限,兒童權利公約第9條第3項 亦明文規定。 四、經查:   ㈠兩造於98年7月17日結婚,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乙○○、丙○○ 、丁○○,嗣於113年3月14日經本院調解離婚成立,惟就未 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等事項則未能達成協議;又 兩造於000年00月間分居,未成年子女乙○○、丙○○現與相 對人同住;未成年子女丁○○現與聲請人同住等情,為兩造 所不爭執,並有兩造及未成年子女之戶籍謄本、本院113 年度婚字第18號調解筆錄在卷(見本院112年度司家調字第 291號《下稱司家調291》卷一第17-21頁;113年度婚字第18 號第121-122頁)可稽,自堪信為真,是兩造請求本院酌 定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自屬有據。  ㈡本件聲請人請求酌定自己為未成年子女乙○○、丙○○、丁○○ 之親權人;相對人則請求酌定自己為未成年子女乙○○、丙 ○○之親權人,並分別主張他方有上開不適任未成年子女親 權人等情,惟均為兩造所否認,並分別以前詞置辯。另於 本院調查程序中聲請人同意由相對人擔任未成年子女乙○○ 之親權人,相對人則同意由聲請人擔任未成年子女丁○○之 親權人等情,亦有本院訊問筆錄在卷(見本院卷第40頁)可 參。   ㈢本院為明瞭何人適宜擔任未成年人之親權人,依職權囑託 臺南市童心園社會福利關懷協會分別對兩造及未成年子女 進行訪視,提出評估建議略為:   ⒈親權能力評估:聲請人自述健康狀況佳,無特殊疾病及 菸酒習慣,現於自家公司擔任業務員職務,每月固定收 入約25,000-26,000元,目前其經濟尚能維持基本生活 運作,自述未來若其獨自照顧3名未成年人,其於聲請 人父母親協助下皆可提供3名未成年人穩定經濟來源。 聲請人現與聲請人父母親同住,聲請人父母親可提供聲 請人生活及經濟上之支持,支持系統穩固。未成年人【 ○○】現與聲請人同住,目前未成年人【○○】生活照顧及 就學事宜皆由聲請人協助打理,評估聲請人各項能力尚 可滿足未成年人【○○】基本所需,然針對目前未成年人 【○○】及【○○】未與聲請人同住,聲請人則透過穏定探 視及電話聯繫,與兩未成年人保持穩定互動,以關心兩 未成年人生活近況:相對人自述健康狀況佳,無特殊疾 病及巧酒習慣,目前待業中,自述其生活開銷現皆透過 存款及娘家協助,針對其生活開銷相對人無法提出可平 衡其生活支出之收人及存款證明,未來是否可負擔未成 年人照顧費用尚待釐清。相對人表示與娘家親屬保持聯 繫,娘家可提供其生活及經濟上之協助,親屬支持系統 穩固。目前未成年人【○○】及【○○】與相對人同住,未 成年人【○○】及【○○】生活照顧及就學事宜皆由相對人 協助打理,相對人尚能提供穏定、合宜之照顧,然針對 【○○】生活及現況並不清楚,對於與【○○】之親子維繫 部分,態度消極。  ⒉親職時間評估:聲請人現主責未成年人【○○】之生活照 顧,白天由其協助接送【○○】就學,下班後再接手照顧 未成年人【○○】,並可利用周末時間安排戶外活動,增 進親子間之互動,針對未同住之子女【○○】及【○○】, 則可利用穏定會面及電話聯繫關懷兩人近況;相對人現 擔任未成年人【○○】及【○○】之主要照顧者,由相對人 接送並打理兩人就學及生活事務,相對人可針對兩未成 年人生活作息進行具體規劃及安排,然對於未成年人【 ○○】部分,相對人自述其目前已無心力負擔並關心【○○ 】之照顧,對於未成年人【○○】現況並不清楚。   ⒊照護環境評估:聲請人現住所為聲請人父親名下之房產 ,住家距離附近鬧區約五分鐘車程,生活機能普通,屋 内空間充足,聲請人表示未來有計畫搬回佳里區的住宅 (為聲請人父親名下房產),聲請人父親陳述該房屋為 四樓透天暦,内含四房一廳,空間充足,可提供三名未 成年人穩定之居住空間:相對人目前租所為租賃房屋, 屋內採光及通風佳、屋內空間充足,距離鬧區約五分鐘 車程,生活機能普通,相對人表示未來有計畫搬家,預 計明年初有買房計畫,但針對買房相關細節及安排相對 人皆不願告知,後續照顧環境尚待確認。   ⒋親權意願評估:聲請人主張單方行使三名未成年人親權 ,希望三名未成年人可同住、手足不分離,認為其於經 濟、居住所及親職能力等各方面皆可提供穏定、妥善之 照顧予未成年人,且其工作時間彈性,工作之餘,可自 行調配照顧未成年人之時間;相對人主張單方行使未成 年人【○○】及【○○】之親權,對未成年人【○○】之親權 其無意願爭取,認為其獨自照顧未成年人【○○】及【○○ 】已無多餘心力關注【○○】,對於未成年人【○○】現況 並不清楚,相對人認為其目前可獨自照顧未成年人【○○ 】及【○○】,未來亦可勝任兩未成年人照顧事宜,對於 照顧兩未成年人照顧計畫之部分,則期待相對人可支付 其兩未成年人之照顧費用,針對非同住方之探視協助及 促成親子關係維護態度相對人較為消極,於友善父母之 能力部分有待提升。   ⒌教育規劃評估:三名未成年人現皆持續就學中,兩造皆 期待讓三名未成年人持續就讀原學校,無轉學計畫,聲 請人認為其未來可獨自負擔三名未成年人就學接送及學 費,相對人則表示未成年人【○○】及【○○】未來學費部 分將會要求聲請人協助支付。  ⒍未成年子女意願之綜合評估:    未成年人【○○】:    ⑴未成年人【○○】現年13歲,就讀佳里國中二年級,當 天透過電話進行訪視,【○○】可清楚表達其生活狀況 及受照顧情形,自述目前其課業繁忙,暑假期間固定 白天前往學校上課及練羽球,平日晚上及周六時間則 前往補習班,周末時間會與朋友約定外出或到學校打 球,生活作息規律。    ⑵社工詢問【○○】是否知悉社工今日來電之原因【○○】 表示「知道,自己要跟媽媽」,相對人曾與其提及社 工會詢問其要跟爸爸還是跟媽媽,表示「希望跟媽媽 同住的原因是因為媽媽可以接送自己上課,上課不會 遲到,認為爸爸經常拖拖拉拉,可能導致自己上課遲 到,且媽媽同意讓自己與朋友外出,並可以協助接送 」。    ⑶社工向【○○】了解聲請人與其互動情形以及未來會面 交往之想法,【○○】表示兩造分居後聲請人有來看過 其,並帶其外出用餐,後續因其課業忙碌,聲請人則 透過電話、訊息與其聯繫。對於未來會面交往部分, 【○○】表示可與聲請人進行會面交往,但須要提前與 其聯繫約時間,避免影響其課業,另亦表示不願聲請 人到校探視其。    未成年人【○○】:      ⑴未成年人【○○】現年8歲,就讀佳里國小二年級,當天 透過電話進行訪視,【○○】尚可陳述其日常生活作息 ,表達能力較為不足,社工提問過程多以「不知道、 嗯、你說什麼」或是沉默回應。    ⑵社工詢問【○○】是否知悉社工今日來電之原因,【○○ 】表示「媽媽在車上有說妳會問我要選爸爸還是選媽 媽」,社工詢問【○○】若兩造分開居住,其比較希望 與誰同住,【○○】表示「我想跟媽媽一起住,因為媽 媽可接我上學」,社工向其確認兩造同住期間過往由 誰接送上課,【○○】表示兩造會一起接送其出門上課 。    ⑶社工詢問【○○】是否會想去聲請人住所居住或是與【○ ○】一起遊戲、互動,【○○】回應「不會,因為在那 邊上課會很遠」。    未成年人【○○】:     ⑴未成年人現年4歲,就讀欽智幼兒園中班,每日固定由 聲請人接送上下課,尚無法理解親權意涵,表達能力 有限,當天訪視觀察【○○】與聲請人互動親暱,可理 解家中成人給予其之指令,訪視過程【○○】會在旁遊 戲,若聲音過於大聲,聲請人會適時阻止、提醒,避 免影響會談。   ⒎其他具體建議:綜上所述,目前兩造關係僵化,聲請人雖 有意願與未成年人維繫親子關係,然相對人於非同住方 與未成年人之互動及關係維繫態度消極,且亦無法提供 手足間穏定互動及相處之機會,就現階段在婚姻存續中 ,兩造皆無法針對未成年人照顧分工、親子關係维繫、 會面互動等進行討論,評估目前並不適宜進行親權評估 。再者,現相對人對聲請人及聲請人親屬有諸多負向情 緒,對於未成年人事宜皆無法理性看待及討論,顯然較 不具備善意父母,建議兩造進行親職教育之後,再請家 事調查官了解兩造親職改善狀況後提供相關意見,供法 官參酌裁處等語,有該協會函附訪視調查報告在卷(見本 院司家調291卷一第71-82頁)。  ㈣本院參酌上開訪視報告及全案調查證據結果,認兩造皆具監 護動機與意願(相對人僅對未成年子女乙○○、丙○○具有監護 動機與意願),並均有足夠之經濟能力滿足未成年子女基本 生活需求,且家庭支持系統均能提供照護未成年子女之協助 ,是兩造在前開監護動機、經濟狀況、照顧環境、健康狀況 、支持系統等基本條件,尚堪認相當。至聲請人主張相對人 無故將乙○○、丙○○帶離兩造原本居住處所;提領3名未成年 子女帳戶存款,供自己使用;謊報未成年子女丁○○之健保卡 遺失,影響丁○○就醫權益;時常嚴厲斥責及毆打未成年子女 丙○○,致丙○○身體健康受有嚴重傷害云云,多屬兩造婚姻糾 葛所生,在相對人未有對未成年子女為不利行為之情形下, 難認此與相對人是否適任未成年子女乙○○、丙○○之親權人有 顯著之必然關係,是聲請人此部分主張難認可採。另相對人 主張聲請人自行帶走未成年子女丁○○後消失無蹤,並鼓動子 女隨意指摘相對人,難見其符合善意父母;及憑空捏造相對 人謊報遺失未成年子女丁○○之健保卡、打罵未成年子女丙○○ 成傷云云,亦婚姻糾葛所生,僅堪認屬兩造為取得未成年子 女之親權之紛爭糾葛,亦難遽認聲請人確有損及未成年子女 利益之不適任之處,是兩造雖互指他方有不適任親權人之情 事,惟均未提出具體事證以實其說,俱無可採。衡以兩造目 前雖互動冷淡,但仍可就未成年子女事務有基本的溝通,且 對同住之未成年子女照顧狀況良好,未見有何不當或疏失之 情形,為未成年子女主要照顧者,他方雖未負擔實際照顧及 扶養費用但均能固定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未成年子女亦 已適應現在所處教養環境、生活模式,考量未成年子女現年 分別為14歲、8歲、6歲,亟需親情關懷撫育及穩定之成長環 境,若因父母離異而率予變更成長環境,致渠等受到父母間 之情感衝突而產生對父母親複雜之矛盾情緒,恐將影響未成 年子女之身心發展與未來人際交往模式,自屬對子女之負面 影響,不利於子女之成長,不宜率然變動未成年子女已熟悉 之生活環境,復參酌兩造目前探視過程平順,依現狀維持及 主要照顧者原則、友善父母態度等,認未成年子女乙○○、丙 ○○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相對人任之;未成年子女丁○○權 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聲請人任之,方符合未成年子女之最 佳利益,爰裁定如主文第1、2項所示。 五、末按法院得依請求或依職權,為未行使或負擔權利義務之一 方酌定其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之方式及期間,民法第1055 條第5項固定有明文。茲因兩造就未成年子女之會面交往已 具有共識(見本院司家調291卷一第187-188頁),且兩造與未 成年子女仍可穩定會面交往,是目前無定兩造與未成年子女 會面交往之方式或時間之必要。此部分宜由兩造自行協議, 不能協議或協議不成時,兩造均得聲請法院酌定之,併為指 明。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證據,與裁 定之最終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審酌論述,附此敘明。 七、依家事事件法第104條第3項、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 2項,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9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4-11-04

TNDV-113-家親聲-88-20241104-1

家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救字第151號 聲 請 人 陳○○ 住○○市○○區○○路000巷0弄0號 相 對 人 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聲請人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准予訴訟救助。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 准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法院認定前 項資力時,應斟酌當事人及其共同生活親屬基本生活之需要 。」,民事訴訟法第107條定有明文。復按「經分會准許法 律扶助之無資力者,其於訴訟或非訟程序中,向法院聲請訴 訟救助時,除顯無理由者外,應准予訴訟救助,不受民事訴 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之限制。」,為法律扶助法第63條所 明定。 二、查本件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113年度家補字第293號) ,聲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聲請訴訟救助,且非顯無 勝訴之望,經法律扶助基金會臺南分會(下稱臺南分會)准 予法律扶助等情,業據聲請人提出臺南分會准予扶助證明書 為證,堪認聲請人所釋明無資力支出程序費用一節,應可認 定。又聲請人以兩造間有重大事由,訴請與相對人離婚,為 形式審查之結果,亦非顯無勝訴之望。從而,揆諸上揭說明 ,聲請人聲請訴訟救助,於法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4-11-01

TNDV-113-家救-151-20241101-1

家補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補繳裁判費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補字第285號 聲 請 人 乙○○ 住○○市○○區○○路000巷00弄0號 代 理 人 梁家瑜律師 石金堯律師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甲○○間請求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 擔等事件,未據繳納聲請費用。查本件係因非財產權關係而為聲 請,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14條第1項之規定, 應徵第一審聲請費用新臺幣1,000元;另併為請求按月給付未成年 子女扶養費部分,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14條第 2項規定,不另徵收費用。以上合計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 ,茲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 限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3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 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4-11-01

TNDV-113-家補-285-2024110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contact@know99.com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