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妨害安寧

共找到 96 筆結果(第 21-30 筆)

中秩
臺中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中秩字第42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45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46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57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58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59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0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1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2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3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4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5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6號 移送機關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 被移送人 林展震 鄭宥軒 黃元麟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中華民 國114年3月6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0971號、114年3月12日 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2663號、114年3月13日中市警霧分偵字 第1140012343號、114年3月12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2335號 、114年3月12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1444號、114年3月13日 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2662號、114年3月13日中市警霧分偵字 第1140012661號、114年3月12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0672號 、114年3月13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2586號、114年3月12日 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1962號、114年3月13日中市警霧分偵字 第1140012664號、114年3月13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2339號 、114年3月13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2340號移送書移送審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展震藉端滋擾住戶及教唆他人藉端滋擾住戶,處罰鍰新臺幣10 ,000元。 鄭宥軒藉端滋擾住戶,處罰鍰新臺幣6,000元。 黃元麟藉端滋擾住戶,處罰鍰新臺幣3,000元。   事實理由及證據 一、被移送人林展震、鄭宥軒、黃元麟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 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㈠時間:如附表所示。  ㈡地點:臺中市○里區○○○路000號前。  ㈢行為:被移送人林展震與被害人黃士恆、黃敬詠、黃添進間 因有債務糾紛,被移送人林展震於如附表所示時間,本人駕 駛或教唆被移送人鄭宥軒、黃元麟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 自用小客貨車停放在上開地點,使用汽車音響重複播放「士 恆、敬詠欠錢不還」、「士恆、敬詠拜託還錢,你家日子很 好過,欠我錢讓我日子很難過」、「士恆、敬詠做人要憑良 心,欠錢還錢天經地義,欠錢不還天理難容」、「臺中地方 法院宣判添進、士恆、敬詠3,100萬不還」等內容,並以在 車上綁白布條或張貼文宣或在被害人住處前綁白布條等方式 進行討債,以此方式滋擾被害人黃士恆、黃敬詠、黃添進。 二、按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 入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罰鍰。 教唆他人實施違反本法之行為者,依其所教唆之行為處罰。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第16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所 謂「藉端滋擾」,指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以言語、行 動等方式,藉特定事端擴大發揮,踰越該事端在一般社會大 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住戶(包含被討債 人及相鄰近住戶)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經 查:被移送人林展震、鄭宥軒、黃元麟所涉上開事實,業據 被移送人林展震、鄭宥軒、黃元麟於警詢時供述在案,復經 被害人黃士恆、黃敬詠、黃添進於警詢時指述明確,並有員 警職務報告書、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仁化派出所受( 處)理案件證明單、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仁化派出所 現場蒐證照片等件在卷可憑。又被移送人林展震與被害人間 縱有債務糾紛尚未處理完畢,應循法律途徑或其他理性、妥 適、平和之方式解決,不應以上開激進方式討債,此舉已明 顯滋擾被害人之正常生活安寧秩序,踰越討債行為在一般社 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被移送人林展震、鄭宥軒 、黃元麟客觀上有妨害安寧秩序之事實,業已違反社會秩序 維護法第68條第2款之藉端滋擾住戶之規定,而被移送人林 展震復有教唆被移送人鄭宥軒、黃元麟以上開方式討債之事 實,堪以認定。 三、又按違反本法之數行為,分別處罰。但於警察機關通知單送 達或逕行通知前,違反同條款之規定者,以一行為論,並得 加重其處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24條第1項亦有明文規定。 核被送移人林展震、鄭宥軒(通知書送達時間如附表所示均 相同)、黃元麟於上開時、地所為,分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 法第68條第2款之藉端滋擾住戶之行為,其上開數行為應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24條第1項但書規定以一行為論,並加重 其處罰。本院審酌被移送人林展震、鄭宥軒、黃元麟等人違 反本法之動機、行為之手段、違反義務、所生之危害,及經 濟、年齡、智識及與教育程度等一切情狀,暨核此事件僅因 被移送人林展震與被害人有債務糾紛,被移送人林展震率爾 教唆被移送人鄭宥軒、黃元麟以上述方式滋擾被害人,嚴重 影響被害人之居住安寧與生活秩序,渠等滋擾被害人之行為 以被移送人林展震行為較重,被移送人鄭宥軒次之,被移送 人黃元麟再次之,爰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罰鍰。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6條第1項、第16條、第28條、第68條 第2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臺中簡易庭 法 官  丁兆嘉 【附表】: 被移送人  時間(民國)  相關案號 警察機關通知單送達時點 林展震 114年1月28日17時至18時5分、1月31日15時42分、1月29日5時、1月30日20時18分、2月1日9時35分、2月2日10時至10時51分 114年度中秩字第42、45、57、58、59、60號 114年2月13日上午10時 林展震、鄭宥軒 114年1月23日16時、1月25日15時49分、16時25分、1月28日21時24分、2月2日16時54分至17時32分、2月3日15時24分至15時53分、2月3日16時2分至16時8分、2月4日15時至16時30分 114年度中秩字第61、62、63、64、65、66號 ⒈被移送人林展震114年2月13日上午10時。 ⒉被移送人鄭宥軒114年2月14日下午2時。 黃元麟 114年2月3日12時50分至13時30分 114年度中秩字第46號 114年2月13日上午10時 以上正本係依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 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院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吳淑願

2025-03-26

TCEM-114-中秩-66-20250326-1

中秩
臺中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中秩字第42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45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46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57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58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59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0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1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2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3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4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5號                    114年度中秩字第66號 移送機關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 被移送人 林展震 鄭宥軒 黃元麟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中華民 國114年3月6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0971號、114年3月12日 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2663號、114年3月13日中市警霧分偵字 第1140012343號、114年3月12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2335號 、114年3月12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1444號、114年3月13日 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2662號、114年3月13日中市警霧分偵字 第1140012661號、114年3月12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0672號 、114年3月13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2586號、114年3月12日 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1962號、114年3月13日中市警霧分偵字 第1140012664號、114年3月13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2339號 、114年3月13日中市警霧分偵字第1140012340號移送書移送審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展震藉端滋擾住戶及教唆他人藉端滋擾住戶,處罰鍰新臺幣10 ,000元。 鄭宥軒藉端滋擾住戶,處罰鍰新臺幣6,000元。 黃元麟藉端滋擾住戶,處罰鍰新臺幣3,000元。   事實理由及證據 一、被移送人林展震、鄭宥軒、黃元麟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 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㈠時間:如附表所示。  ㈡地點:臺中市○里區○○○路000號前。  ㈢行為:被移送人林展震與被害人黃士恆、黃敬詠、黃添進間 因有債務糾紛,被移送人林展震於如附表所示時間,本人駕 駛或教唆被移送人鄭宥軒、黃元麟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 自用小客貨車停放在上開地點,使用汽車音響重複播放「士 恆、敬詠欠錢不還」、「士恆、敬詠拜託還錢,你家日子很 好過,欠我錢讓我日子很難過」、「士恆、敬詠做人要憑良 心,欠錢還錢天經地義,欠錢不還天理難容」、「臺中地方 法院宣判添進、士恆、敬詠3,100萬不還」等內容,並以在 車上綁白布條或張貼文宣或在被害人住處前綁白布條等方式 進行討債,以此方式滋擾被害人黃士恆、黃敬詠、黃添進。 二、按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 入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罰鍰。 教唆他人實施違反本法之行為者,依其所教唆之行為處罰。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第16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所 謂「藉端滋擾」,指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以言語、行 動等方式,藉特定事端擴大發揮,踰越該事端在一般社會大 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住戶(包含被討債 人及相鄰近住戶)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經 查:被移送人林展震、鄭宥軒、黃元麟所涉上開事實,業據 被移送人林展震、鄭宥軒、黃元麟於警詢時供述在案,復經 被害人黃士恆、黃敬詠、黃添進於警詢時指述明確,並有員 警職務報告書、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仁化派出所受( 處)理案件證明單、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仁化派出所 現場蒐證照片等件在卷可憑。又被移送人林展震與被害人間 縱有債務糾紛尚未處理完畢,應循法律途徑或其他理性、妥 適、平和之方式解決,不應以上開激進方式討債,此舉已明 顯滋擾被害人之正常生活安寧秩序,踰越討債行為在一般社 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被移送人林展震、鄭宥軒 、黃元麟客觀上有妨害安寧秩序之事實,業已違反社會秩序 維護法第68條第2款之藉端滋擾住戶之規定,而被移送人林 展震復有教唆被移送人鄭宥軒、黃元麟以上開方式討債之事 實,堪以認定。 三、又按違反本法之數行為,分別處罰。但於警察機關通知單送 達或逕行通知前,違反同條款之規定者,以一行為論,並得 加重其處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24條第1項亦有明文規定。 核被送移人林展震、鄭宥軒(通知書送達時間如附表所示均 相同)、黃元麟於上開時、地所為,分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 法第68條第2款之藉端滋擾住戶之行為,其上開數行為應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24條第1項但書規定以一行為論,並加重 其處罰。本院審酌被移送人林展震、鄭宥軒、黃元麟等人違 反本法之動機、行為之手段、違反義務、所生之危害,及經 濟、年齡、智識及與教育程度等一切情狀,暨核此事件僅因 被移送人林展震與被害人有債務糾紛,被移送人林展震率爾 教唆被移送人鄭宥軒、黃元麟以上述方式滋擾被害人,嚴重 影響被害人之居住安寧與生活秩序,渠等滋擾被害人之行為 以被移送人林展震行為較重,被移送人鄭宥軒次之,被移送 人黃元麟再次之,爰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罰鍰。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6條第1項、第16條、第28條、第68條 第2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臺中簡易庭 法 官  丁兆嘉 【附表】: 被移送人  時間(民國)  相關案號 警察機關通知單送達時點 林展震 114年1月28日17時至18時5分、1月31日15時42分、1月29日5時、1月30日20時18分、2月1日9時35分、2月2日10時至10時51分 114年度中秩字第42、45、57、58、59、60號 114年2月13日上午10時 林展震、鄭宥軒 114年1月23日16時、1月25日15時49分、16時25分、1月28日21時24分、2月2日16時54分至17時32分、2月3日15時24分至15時53分、2月3日16時2分至16時8分、2月4日15時至16時30分 114年度中秩字第61、62、63、64、65、66號 ⒈被移送人林展震114年2月13日上午10時。 ⒉被移送人鄭宥軒114年2月14日下午2時。 黃元麟 114年2月3日12時50分至13時30分 114年度中秩字第46號 114年2月13日上午10時 以上正本係依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 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院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吳淑願

2025-03-26

TCEM-114-中秩-58-20250326-1

新秩
新市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新市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新秩字第5號 移送機關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永康分局 法定代理人 顏勤峰 被移送人 李翔宇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南市警 永偵字第1140116442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翔宇藉端滋擾住戶,處罰鍰新台幣陸仟元。   事實理由及證據 一、被移送人李翔宇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  ㈠時間:民國114年1月16日、114年2月8日。  ㈡地點:臺南市○○區○○路000巷0號。  ㈢行為:被移送人因追求被害人AC000-K114014未果,於上開      時、地至被害人住處以丟擲雞蛋方式滋擾被害人,認      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妨害安寧秩序規定之情形。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之事證明屬實:  ㈠被移送人李翔宇於警詢時之陳述。  ㈡監視器畫面截圖。  ㈢被害人AC000-K114014警詢調查筆錄。    ㈣被害人住處陽台遭丟擲雞蛋照片。 三、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 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下同)12,000元以下罰 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定有明文。上開規範所謂 「藉端滋擾」,指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意,進而以言語、行 動等方式,藉特定事端擴大發揮,踰越該事端在一般社會大 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擾及場所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 持或回復者而言。查本件移送事實,業據被移送人於警詢時 坦承在卷,復有相符之被害人警詢筆錄、114年2月8日監視 器畫面截圖及被害人住處陽台有破掉雞蛋照片可佐,要可認 定。本院認被移送人因追求未果,竟兩度前往被害人住處丟 擲雞蛋,除擾亂被害人住處之居住安寧、秩序,亦令被害人 恐懼不安,而有藉端滋事之事實無誤。核被告所為,已該當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之規定。爰審酌被移送人 影響居住安寧、秩序之程度,兼衡其平日素行及智識程度等 一切情狀,裁處如主文所示之罰鍰,以資懲儆。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項、第68條第2款,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新市簡易庭                  法 官 許蕙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柯于婷

2025-03-24

SSEM-114-新秩-5-20250324-1

潮秩聲
潮州簡易庭

聲明異議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裁定 114年度潮秩聲字第1號 原處分機關 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潮州分局 異 議 人 謝奇勳 上列聲明異議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對於屏東縣政府警 察局潮州分局於民國114年1月21日潮警偵字第1148000049號所為 之處分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處分意旨略以:異議人即受處分人謝奇勳於民國113年12 月2日下午8時2分、同月3日上午6時33分許,在屏東縣○○鎮○ ○路00巷0號之住處飼養犬隻,無故吠叫致妨害公眾安寧,爰 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款規定,於114年1月21日以潮 警偵字第1148000049號處分書(下稱原處分書)處以罰鍰新 臺幣(下同)3,000元。 二、異議意旨則以:因有人接近才會叫等語,為此聲明異議。 三、按被處罰人不服警察機關之處分者,得於處分書送達之翌日 起5日內聲明異議;聲明異議,應以書狀敘明理由,經原處 分之警察機關向該管簡易庭為之。又簡易庭認為聲明異議無 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認為有理由者,以裁定將原處分 撤銷或變更之,社會秩序維護法第55條、第57條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查,原處分機關於114年1月21日以原處分書裁處 異議人,嗣因更正原處分書主文誤植處,又於同年3月3日再 為送達,並於當日送達異議人,而異議人於同月4日聲明異 議等情,有聲明異議狀、原處分書、原處分機關書函及送達 證書在卷可稽,本件異議人聲明異議並未逾異議期間,與法 相符,合先敘明。 四、第按製造噪音或深夜喧嘩,妨害公眾安寧者,處六千元以下 罰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款定有明文。次按本法第7 2條第3款所稱噪音,係指噪音管制法令規定之管制標準以外 ,不具持續性或不易量測而足以妨害他人生活安寧之聲音,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處理辦法第11條定有明文。據此, 足認上開社會秩序維護法條文所處罰之「噪音」,並非噪音 管制法第2條所規範「超過管制標準之聲音」,即不以超過 管制標準之聲音為限,而以足以妨害他人生活安寧為要件。 至所謂製造噪音或深夜喧嘩,達到妨害公眾安寧之程度,是 指使不特定之其他眾人所期望之安寧生活之心理狀態遭受干 擾損害,併應考量住宅性質、房屋狀況及鄰居容忍程度而決 之。 五、經查,據證人即連署報案發起人黃騰驊於警詢時證稱:我住 ○○巷0號,異議人住處飼養犬隻4隻,只要有人、汽機車、腳 踏車經過都會不停吠叫,甚至其他兩隻會咬人,我於113年1 0月25日下午5時7分、同年12月2日下午8時2分、同年12月3 日上午6時33分有錄影存證,影片中犬隻不停吠叫妨害安寧 ,深夜時段也會不段吠叫,導致我與鄰居晚上無法好好睡覺 等語,此情核於證人即連署報案人陳平於警詢證述相符,並 有異議人住處現場照片、連署書等件存卷可證,並經本院勘 驗卷存報案人提供影片及員警至現場查訪影片屬實,足認確 有犬隻不斷吠叫之情,恆以聯署之人達20人之多,足見異議 人放任犬隻吠叫製造噪音聲響,已明顯影響附近住戶之安寧 ,達於令人不堪長時間忍受之程度,其有上開違反社會秩序 維護法之行為,洵堪認定。異議人雖辯稱有人接近才會叫, 然觀報案人所提供檔案名稱1、2、5之影片,均為報案人晚 上於遠處所攝之犬隻吠叫畫面,畫面中均未見有人經過,犬 隻仍不斷吠叫,是異議人所辯,洵無足採。 六、準此,原處分機關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款之規定, 對異議人處罰鍰3,000元,於法並無不合,量罰亦屬妥適。 聲明異議人指摘原處分不當,求為撤銷,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七、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57條第2項前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吳建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薛雅云

2025-03-19

CCEM-114-潮秩聲-1-20250319-1

桃秩
桃園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 113年度桃秩字第180號 移送機關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 被移送人 劉佩宜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3年12月11日山警分偵字第1130057850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劉佩宜意圖他人受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罰而向警察機關誣告, 處罰鍰新臺幣9,000元。 二、其餘被移送部分免移送。   事實及理由 一、被移送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㈠時間:民國113年8月2日至同年11月7日(連續行為)。  ㈡地點:桃園市○○區○○○○○村00號。  ㈢行為:被移送人多次檢舉門牌號碼桃園市○○區○○○○○村00號房 屋(下稱系爭房屋)之住戶有製造噪音妨害公眾安寧之情事 ,於上開期間內共計8次(以電話撥打110報案專線4次、至 派出所報案4次),意圖使他人受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罰而向 警察機關誣告。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事證證明屬實:  ㈠被移送人於警詢時之陳述。  ㈡報案人張紹祺調查筆錄、監視器錄影擷取畫面11張及監視器 影像檔案光碟。  ㈢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大林派出所警員職務報告及查訪 表、訪談(查)紀錄表。  ㈣警察勤務指揮中心勤務派遣系統紀錄。 三、經查:  ㈠被移送人於上揭時間,連續多次以電話撥打110報案專線或至 派出所檢舉系爭房屋住戶妨害公眾安寧乙情,為其於警詢中 坦認在卷,是此部分事實,已堪認定。而移送機關所屬大林 派出所警員於收到勤務指揮中心派案後,即多次現地勘查及 訪談系爭房屋周邊鄰居,詢問有無在深夜時段聽聞該屋住戶 發出敲擊聲,抑或其他人為之噪音,惟受訪人均明確供述並 無上開情事,此有卷附訪談紀錄表、查訪表、職務報告可稽 (見本院卷第58至75、78至79頁)。又承辦被移送人檢舉案 件之多位員警檢視被移送人提供之錄音檔後,均發現被移送 人所指之噪音微小且未具連續性,亦無法證明係何處傳出等 節,亦有上開職務報告在卷可憑,足見系爭房屋住戶應無妨 害公眾安寧情事。 ㈡被移送人復於113年11月2日21時55分許至派出所檢舉系爭房 屋住戶於同年9月14日、15日製造噪音妨害安寧,然依卷附 之監視器錄影擷取畫面所示,報案人張紹祺與同居在系爭房 屋之家人於113年9月14日接近17時30分步出該屋,迄至同日 22時後始一同返回系爭房屋;同年月15日早上接近8時,被 移送人與其女兒先後自所居房屋(即上揭所列違序地點,下 稱76號房屋)出門離去,而被移送人之配偶亦於同日接近11 時出門,此時無人在76號房屋內,嗣至同日接近20時,被移 送人與其配偶始一同返回76號房屋,有上開監視器錄影擷取 畫面存卷足參。系爭房屋於113年9月14日住戶外出無人在內 之期間,不可能發出任何人為聲響;而被移送人既於113年9 月15日早晨外出,當日亦不可能聽見系爭房屋傳出噪音(見 本院卷第11至12頁背面)。綜觀上情,足認被移送人上開行 為顯係意圖使他人受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罰而向警察機關為不 實誣告,核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7條第1項第3款之構成要件 相符,自應予論處。至被移送人固辯稱:伊懷疑系爭房屋住 戶監視器時間正確可信度等語,惟此係其片面主觀臆測之詞 ,卷內復無任何積極客觀之事證可資判定上開監視器時間確 有所疑,故其所辯,尚不足採。 ㈢本院審酌被移送人之違犯情節、動機、手段及上開非行致警 察機關多次耗費人力調查之資源、對社會造成之潛在危害等 情狀,裁處如主文第2項所示之罰鍰,以儆效尤。 四、至移送意旨雖另認被移送人於113年1月31日至同年8月1日, 多次向警方檢舉系爭房屋之住戶有製造噪音妨害公眾安寧之 情事,意圖使他人受社會秩序維護法處罰而向警察機關誣告 等語,惟:  ㈠按法院受理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除社會秩序維護法有 規定者外,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 定有明文。案件曾經判決確定者,應諭知免訴之判決;刑事 訴訟法第302條第1款亦有明定。  ㈡查被移送人前因自112年8月2日起至113年8月1日止多次向警 方檢舉系爭房屋之住戶製造噪音妨害公眾安寧之行為,已經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以113年9月5日山警分偵字第113 0041622號移送書移送本院審理,並經本院以113年度桃秩字 第133號裁定(下稱前案裁定)不罰確定,有前案裁定在卷 可稽(見本院卷第93至94頁),且經本院調取前案裁定卷宗 核閱無訛。移送機關固稱係有新事證證明被移送人有違序行 為,並無重複移送等語,惟前案裁定卷附之被移送人報案紀 錄,其中113年1月31日至同年8月1日部分,與本次移送之報 案紀錄確屬相同,足認被移送人於113年1月31日至同年8月1 日所為之檢舉行為,業經本院裁定不罰確定,依社會秩序維 護法第92條準用刑事訴訟法第302條第1款規定,自應諭知免 移送之裁定(即相當於刑事訴訟法所稱免訴之判決)。 五、爰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項、第67條第1項第3款、第 第92條、刑事訴訟法第302條第1款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林宇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楊上毅 附錄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法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7條第1項第3款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 罰鍰: 六、意圖他人受本法處罰而向警察機關誣告者。

2025-03-17

TYEM-113-桃秩-180-20250317-1

中秩
臺中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裁定 113年度中秩字第208號 移送機關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五分局 被移送人 劉文棋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中華民 國113年12月18日中市警五分偵字第1130108024號移送書移送審 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劉文棋不罰。   事實理由及證據 一、移送意旨略以:   被移送人於民國113年10月19日上午11時許,在臺中市○○區○ ○路0段000號,無故自12樓窗戶向下投擲鐵鍋並掉落至社區1 樓之遮雨棚致生危害之虞,經移送機關松安派出所員警獲報 前往查處,核被移送人涉嫌放置、投擲或發射有殺傷力之物 品而有危害他人身體或財物之虞者,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3條第1項第4款(移送書誤載為第3款)之規定,爰依法移 請裁處。 二、按法院受理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 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定有明文。次按犯罪事實應依證 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事訴訟法第154條 第2項定有明文。又所謂認定犯罪事實之證據,係指足以認 定被告確有犯罪行為之積極證據而言,該項證據自須適合於 被告犯罪事實之認定,始得採為斷罪之資料;且如未能發現 相當確實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 方法,以為裁判之基礎;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 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接證據 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人均不致有 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 ,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時,即 難遽採為不利被告之認定(最高法院76年度台上字第4986號 判決意旨參照)。 三、移送意旨認被移送人涉有上開違序行為,係以證人林濬宏於 警詢時之證述為主要論據,惟查林濬宏於警詢時陳稱:「( 問:本所警員原於前述時間到場處理臺中市北屯區松竹路2 段378號7樓之2妨害安寧案,到場已未發現妨害安寧情事, 陪同警衛上樓查看,敲門及按鈴該戶皆無人回應,復於下樓 時本所警員與保全聽聞巨大碰撞聲,詢問在場保全表示應該 係該址住戶拋擲鐵鍋下樓,掉落於遮雨棚上,聽聞巨大碰撞 聲當時你是否在場?)有」、「(問:該址(臺中市○○區○○ 路○段000號7樓之2住戶拋擲鐵鍋下樓掉落於遮雨棚上,是否 屬實?)是」、「(問:承上,為何認為該鐵鍋係上記該址 住戶所拋擲至遮雨棚上?)我跟警察從A棟坐電梯下樓時, 就馬上聽到碰撞聲了」等語,而移送人之警員劉柏佑則於職 務報告記載:「本所警員擔服113年10月19日10至12時巡邏 勤務,處理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7樓之2妨害安寧案(Z0 0000000000000),到場未發現,陪同警衛上樓敲門及按鈴 該址皆無人回應,於下樓時本所警員 聽聞巨大碰撞聲,詢 問現場另一保全表示應該係該址住戶往下拋擲鐵鍋,掉落於 遮雨棚(採光罩)上」等語,顯見林濬宏及劉柏佑並非親眼 目睹被移送人自住處窗戶向下投擲鐵鍋並掉落至社區1樓之 遮雨棚,而本件移送人未曾自白為上開違序行為,卷內復查 無其餘證據足資證明被移送人涉有上開違序行為,是林濬宏 之指訴並無其餘證據可資補強。從而,依卷內證據資料尚無 從認定被移送人涉有上開違序行為,移送意旨認被移送人有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4款之行為,即非有據, 揆諸前揭說明,自應為不罰之諭知。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臺中簡易庭 法 官 李立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出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莊金屏

2025-03-13

TCEM-113-中秩-208-20250313-1

橋秩聲
橋頭簡易庭

聲明異議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橋頭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橋秩聲字第1號 移送機關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仁武分局 異 議 人 蔡心玲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處分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對於高 雄市政府警察局仁武分局於民國114年1月13日所為之處分(高市 警仁分偵社裁第114002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原處分意旨略以:異議人蔡心玲於民國113年11月23日6時0 分許,在高雄市○○區○○○路0號內以持鐵鎚及石頭敲擊牆壁、 地板及甩門等方式製造噪音妨害安寧,認異議人上開行為已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款規定,爰裁處異議人罰鍰 新臺幣(下同)1,000元等語。 二、異議意旨意略以:移送機關移送時已罹於社會秩序維護法第31條第1項之2個月時效,且異議人並非在深夜製造噪音,所發出之聲音未達噪音管制法所規範之管制標準,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下稱高雄地院)及縣市合併前之高雄縣政府環境保護局(下稱環保局)均認為異議人無違法,可見原處分有違誤,應予撤銷等語。 三、按違反本法行為,逾2個月者,警察機關不得訊問、處罰, 並不得移送法院。前項期間,自違反本法行為成立之日起算 。但其行為有連續或繼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算,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31條定有明文。次按製造噪音或深夜喧嘩 ,妨害公眾安寧者,處6,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維護法 第72條第3款定有明文;該條所稱噪音,係指噪音管制法令 規定之管制標準以外,不具持續性或不易量測而足以妨害他 人生活安寧之聲音,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處理辦法第11 條亦定有明文。據此,足認上開社會秩序維護法條文所處罰 之「噪音」,並非噪音管制法第2條所規範「超過管制標準 之聲音」,即不以超過管制標準之聲音為限,而以足以妨害 他人生活安寧為要件。至所謂製造噪音或深夜喧嘩,達到妨 害公眾安寧之程度,是指使不特定之其他眾人所期望之安寧 生活之心理狀態遭受干擾損害,併應考量住宅性質、房屋狀 況及鄰居容忍程度而決之。 四、經查,上開違序事實經證人莊敏政、蘇斈家、黃陳秀霞及蘇 明政於警詢時證述明確,且其等所證稱之內容,彼此互核相 符,堪以認定。異議人雖以前詞置辯,惟證人所指摘之違序 行為時間,直至113年11月23日6時0分許仍未終了,原處分 亦係以該時間點為裁罰之基準。從而,原處分於114年1月13 日作成,自未逾2個月之時效。又高雄地院裁定異議人不罰 ,乃針對其於97至98年間之疑似違序行為所為之裁定,本件 審理之範圍,則係異議人於113年間之行為,二者完全無涉 。另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第3款,係規定「製造噪音或深 夜喧嘩,妨害公眾安寧者,處6,000元以下罰鍰」,就製造 噪音部分,未限於深夜始違反上開規定,異議人此部分之異 議,恐有誤會。從而,移送機關據此裁處異議人罰鍰1,000 元,於法無違。異議人以前揭情詞聲明異議指摘原處分不當 ,請求撤銷該處分,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57條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橋頭簡易庭 法 官 蔡凌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郭力瑋

2025-03-12

CDEM-114-橋秩聲-1-20250312-1

南秩
臺南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南秩字第7號 移送機關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四分局 被移送人 鄭宇呈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民國11 4年1月20日南市警四偵字第1130825763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鄭宇呈藉端滋擾公共場所,處罰鍰新臺幣壹萬元。   事實及理由 一、被移送人鄭宇呈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  ㈠時間:民國113年12月19日上午12時許。  ㈡地點:臺南市○○區○○路0段0號之臺南市議會大門口。  ㈢行為:於上開時、地,消防車捐贈活動開始前,在活動現場 逗留徘徊,對在場維持秩序之員警多次大聲咆哮,對員警口 出「上次沒帶槍,這次有帶槍,啊每個人密錄器這樣錄我, 我是很紅膩,我很紅是不是啊」、「你跟我說話啊!來啦! 你跟我說話啊!講一下話啊!」、「警察,逮捕我啊,抓我 啊」、「抓我啊!社維法是不是?抓我啊!辦我啊!辦我啊 !抓我啊!開我槍啊,反正我小小人物而已嘛,我被開槍也 不會申辦嘛,對不對?我就在市議會啊,你開我啊!對啊你 們就開我啊!我也沒在怕啦」等言詞,以此方式藉端滋擾公 共場所。 二、上開違序事實,有下列證據可佐:  ㈠被移送人鄭宇呈於警詢時之供述(見本院卷第9頁至第12頁) 。  ㈡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四分局華平派出所(下稱華平派出所) 員警盧紹誠之職務報告(下稱系爭職務報告)、華平派出所 員警費德智密錄器錄影(下稱系爭錄影)之對話譯文各1份 、錄影畫面擷取照片11張(見本院卷第27頁至第29頁、第31 頁至第45頁、第55頁至第65頁)。  ㈢系爭錄影光碟。 三、按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規定「藉端滋擾住戶、工廠 、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 拘留或新臺幣1萬2,000元以下罰鍰」,係參考違警罰法第56 條第1項第10款規定而制定,旨在禁止無賴之徒藉端滋擾, 以維公共安寧(立法院公報第80卷第22期第92頁至第93頁、 第80卷第71期第132頁參照),且觀該條規定在社會秩序維 護法分則之「妨害安寧秩序」章,其保護法益自係社會安寧 秩序。再所謂「藉端滋擾」,應指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 ,以言語、行動等方式,藉特定事端擴大發揮,踰越該事端 在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之安 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被移送人鄭宇呈固辯稱其 並未藉端滋擾,當天是去陳情,在捐贈儀式均未發出聲響, 沒有碰撞員警,只是表達訴求,這是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等 語(見本院卷第10頁至第12頁),惟被移送人鄭宇呈確有在 活動開始前於活動現場逗留、徘徊,並對在場維持秩序之員 警多次大聲咆哮,對員警口出如「逮捕我啊」、「抓我啊」 、「開我槍啊」等言詞,有系爭錄影之對話譯文、錄影畫面 擷取照片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31頁至第35頁、第55頁至第 65頁),縱依被移送人鄭宇呈所述係因其女被性侵,向臺南 市政府教育局要求要看監視器畫面遭拒(見本院卷第12頁) ,其於全然無關之消防車捐贈活動開始前在活動現場表述, 在員警並未回應之情況下頻頻以言詞挑釁,試圖引起爭端, 用字遣詞均淪為單純情緒發洩之目的,並無助於意見溝通, 已踰越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 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之程度。核被移送人鄭宇呈所 為,應屬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藉端滋擾公共場 所之行為。本院審酌被移送人鄭宇呈行為後否認非行,對公 共場所及社會秩序造成之危害,暨其警詢時自述大學畢業之 智識程度、勉持之家庭經濟狀況、從事創意導演等一切情狀 (見本院卷第9頁),裁定如主文所示之處罰,並期被移送 人鄭宇呈能切實悔改,勿再有違序非行。 四、移送意旨另以:被移送人鄭宇呈㈠於113年12月19日上午11時 許在臺南市政府教育局辦公室藉端滋擾,及㈡在臺南市議會 大門口於員警依法執行職務除上開言詞外同時推擠、碰撞員 警,係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以顯然不當之言詞或行動 相加,尚未達強暴脅迫或侮辱程度之違序行為,亦違反社會 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第85條第1款規定。然按犯罪事實 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事訴訟法第 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 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 法,以為裁判基礎,最高法院著有40年台上字第86號判例可 參。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3條第1項所列各款以外之案件,警 察機關於訊問後,應即移送該管簡易庭裁定。前項警察機關 移請裁定之案件,該管簡易庭認為不應處罰或以不處拘留、 勒令歇業、停止營業為適當者,得逕為不罰或其他處罰之裁 定;法院受理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事件,除社會秩序維護法 有規定外,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 、第92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前揭行為㈠部分,移送機關 僅提出臺南市政府教育局113年12月23日南市教政字第11325 85741號函1份為證,該函雖記載:被移送人鄭宇呈於113年1 2月19日上午11時12分許以恰公為由直闖本局副局長室,於 門口大聲嚷嚷不斷以言詞、動作對在場執行職務人員挑釁、 叫囂長達30分鐘,引起其他民眾側目等語(見本院卷第25頁 ),惟亦為被移送人鄭宇呈於警詢時所否認(見本院卷第10 頁至第11頁),另該函移請移送機關調查時建議移送機關查 察「市長室保安警察、市政府駐衛警小隊長、第四分局員警 配備密錄器錄影」等證(見本院卷第26頁),移送機關則均 未提出。本院依現有卷內事證,尚無從得知被移送人鄭宇呈 之具體言語、行動行為態樣為何,自無從判斷該行為是否已 踰越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達到「藉端滋 擾」之程度。又行為㈡部分,移送意旨雖稱被移送人鄭宇呈 有推擠、碰撞員警之行為,惟本院勘驗系爭錄影未見被移送 人鄭宇呈與畫面中身著制服之員警有何明顯之肢體接觸,有 錄影翻拍照片9張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71頁至第75頁), 此部分行為應屬不能證明。第按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 以顯然不當之言詞或行動相加,尚未達強暴脅迫或侮辱之程 度者,處拘留或12,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5條 第1款定有明文。考其規範目的,係保障依法執行職務之公 務員,藉以維護法治國之效能,並非保障公務員之個人利益 。是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以顯然不當之言詞行動相加 即構成本款妨害公務之行為,因其有礙於國家權力之行使, 妨害國家法益,故應予以處罰。而被移送人鄭宇呈固有前開 對在場員警大聲咆哮、挑釁之情緒性言詞,然在場員警並未 因言詞受有影響,故對員警後續職務之執行終未造成妨害, 其後消防車捐贈活動亦順利進行,要無有礙於國家權力之行 使而妨害國家法益之情形,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5條第1款 處罰之行為有間,自不得以該規定相繩。此外,移送機關復 未提出其他證據供本院調查,依前開說明,原應為不罰之諭 知,惟因移送機關認上開㈠、㈡部分與本院裁處之違序行為係 同一行為,爰均不另為不罰之諭知,附此敘明。 五、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項、第68條第2款,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臺南簡易庭  法 官 徐安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5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顏珊姍

2025-03-12

TNEM-114-南秩-7-20250312-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3027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何瑞遠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速偵字第150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何瑞遠犯行使偽造特種文書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扣案之偽造車牌號碼「AWW-1269」號車牌貳面均沒收。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與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高雄市政府警察局 仁武分局扣押物品清單」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 決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何瑞遠所為,係犯刑法第216條、第212條之行使偽造 特種文書罪。被告於民國113年5月間某日至同年11月1日11 時25分許遭警查獲時止,駕駛懸掛偽造車牌2面在車牌號碼0 00-7027號自用小客車上路以行使偽造特種文書之行為,係 基於單一決意而為,且所侵害之法益相同,依一般社會健全 觀念,難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 以評價為當,應論以接續犯而僅論以一罪。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行使偽造之車牌,足生 損害於公路監理機關管理車輛之正確性及道路交通違規事件 舉發與裁罰之正確性,所為實應非難;並考量被告之犯罪動 機、目的、行使偽造車牌之期間等整體情節;兼衡被告國中 肄業之教育程度,自陳勉持之經濟狀況;暨其如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所示之前科素行、其坦認犯行之犯後態度 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 標準。 四、扣案之偽造車牌號碼「AWW-1269」號車牌2面,為被告所有 ,且係供其為行使偽造特種文書犯行所用之物,爰依刑法第 38條第2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之。又扣案之K盤1個及三級毒 品K他命1包,因與本案無關,爰不予沒收之,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0條第1項、 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 庭。 本案經檢察官郭郡欣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橋頭簡易庭 法 官 許欣如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上 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應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正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16條 行使第210條至第215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不實 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中華民國刑法第212條 偽造、變造護照、旅券、免許證、特許證及關於品行、能力、服 務或其他相類之證書、介紹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 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速偵字第1501號   被   告 何瑞遠 (年籍詳卷)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 決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何瑞遠前因違規超速致其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之 車牌遭公路監理機關查扣,竟基於行使偽造特種文書之犯意 ,於民國113年5月某日,以新臺幣(下同)6,000元之對價 向通訊軟體「Telegram」上不詳賣家購得「AWW-1269」車牌 2面後,並將該偽造車牌懸掛上開車輛而行使之,足生損害 於公路監理機關管理車輛之正確性及道路交通違規事件舉發 與裁罰之正確性。嗣於113年11月1日11時25分許,員警接獲 民眾報案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自行改裝車輛妨害 安寧,經警在高雄市仁武區八德西路與五和路口處查獲,並 當場扣得本件偽造車牌2面、K盤1個及三級毒品K他命1包(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部分另由員警調查中),始查悉上情 。 二、案經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仁武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何瑞遠於警詢及本署偵訊中坦承不 諱,並有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仁武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 錄表、車輛詳細資料報表及現場照片在卷可參,足認被告自 白與事實相符,其犯嫌堪以認定。 二、按汽車牌照包括號牌及行車執照,為行車之許可憑證,由汽 車所有人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登記,檢驗合格後發給之,有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條可資參照。次按汽車牌照為公路監 理機關發給,固具公文書之性質,惟依上開法條之規定,汽 車牌照僅為行車之許可憑證,自屬刑法第212條所列之特許 證之一種(最高法院63年台上字第1550號判例要旨參照)。 是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16條、第212條之行使偽造特種 文書罪嫌。又扣案之偽造車牌2面,係屬被告所有且供本案 犯罪所用之物,業據被告供承在卷,請依刑法第38條第2項 前段、第4項規定宣告沒收,並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 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檢 察 官 郭 郡 欣

2025-03-11

CTDM-113-簡-3027-20250311-1

潮秩
潮州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裁定 114年度潮秩字第9號 移送機關 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內埔分局 被移送人 賴冠宇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於民國11 4年2月3日以114年度內警偵秩字第1138001849號移送書移送審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賴冠宇不罰。   事實及理由 一、移送意旨略以:被移送人賴冠宇與關係人劉榮華為鄰居,被 移送人分別於民國114年1月3日下午5時33分許、114年1月4 日下午5時39分、114年1月6日下午5時36分及114年1月7日下 午4時44分許,持手機站在關係人家門口並朝其家中瞪視, 而有滋擾住戶及妨害安寧秩序,因認被移送人涉有違反社會 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之行為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 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此規定於違反社會秩序維 護法案件準用之,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亦有明定。次按認 定不利於被移送人之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 為不利於被移送人之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移送人之認定 ,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816號判例 意旨參照)。社會秩序維護法之立法目的在於維護公共秩序 、確保社會安寧,是以行為人之行為必須確已達妨害公共秩 序、擾亂社會安寧之程度,方得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而處 罰之。準此,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 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 以下罰鍰,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固定有明文,惟前 揭規定之立法目的在於保護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及公共( 眾)場所之安寧秩序不受侵害,是所謂「藉端滋擾」,應指 行為人有滋擾場所之本意,以言語、行動等方式,藉特定事 端以擴大發揮,踰越此事端在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 合理範圍,而擾及場所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 。倘行為人之言行僅涉及個人,未有擾及場所之安寧秩序致 難以維持或回復之情形,即難認有何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 第2款所謂「藉端滋擾」之情事。 三、經查,被移送人確於上開時、地手持手機之情事,為被移送 人所不否認,並有關係人於警詢時之指述及監視器影像畫面 截圖可憑,是此部分之事實,首堪認定。惟被移送人堅詞否 認有何藉端滋擾住戶乙節,辯稱:當時我是確認監視器或在 門外玩手機遊戲,並注意附近人車狀況,而沒有針對關係人 等語。移送意旨雖以關係人指稱遭到滋擾為由提出移送,然 查,依卷存證據並無足推論被移送人係以手機鏡頭朝向關係 人或其屋內為拍攝之事實,難認有何藉端滋擾安寧秩序情形 ,又以和平手段於自家門前為拍攝行為,並無持續緊迫跟拍 之相類情形,應尚屬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 ,難認有何擾及該場所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之情 事。故而認被移送人之行為顯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 款所規定「藉端滋擾」之構成要件有間。綜合前述,難認被 移送人行為已該當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所規定之處 罰要件,自難以前揭規定處罰被移送人,而應諭知如主文所 示。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麥元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林語柔

2025-03-11

CCEM-114-潮秩-9-202503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