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月娥

共找到 36 筆結果(第 21-30 筆)

司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票字第125號 聲 請 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相 對 人 黃冠諺 黃李月娥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四月十七日共同簽發之本票內載憑票 交付聲請人新臺幣柒拾捌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一月二 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六計算之利息得為強制執行 。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連帶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於民國113年4月17日 共同簽發之本票1紙,付款地在臺北市,金額新臺幣780,000 元,利息按年息16%計算,免除作成拒絕證書,到期日113年 11月19日,詎於到期後經提示未獲付款,為此提出本票1紙 ,聲請裁定就上開金額及依約定年息計算之利息准許強制執 行等語。 二、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3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第8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內 ,得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之訴。如已提 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 條規定聲請法院停止 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黃菀茹

2025-01-02

TPDV-114-司票-125-20250102-1

司聲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108號 聲 請 人 甲山林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瀛珠 相 對 人 尹振威 尹振禹 林玟慧 阮李月娥 蔡仁宗 鮑 芸 宋開祥 李來慧 何仲惠 曾嘉維 翁勤勇 吳建宏 吳玉惠 吳珮玲 蕭惠文 蕭伊婷 陳炫碩 藍崧榮 許易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 費用額,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賠償相對人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474,316元,及 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 之利息。   理 由 一、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後 ,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依第一項確定之 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 之利息。又當事人分擔訴訟費用者,法院為確定費用額之裁 判時,應視為各當事人應負擔之費用,已就相等之額抵銷, 而確定其一造應賠償他造之差額,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3 項、第93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相對人等起訴請求聲請人移轉登記不動產所有權、交 付及給付遲延利息等,本院105年度重訴字第51號判決後, 兩造均提起二審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重上字第796 號判決(關於訴訟費用負擔部分,見主文第7項)第一審、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相對人負擔0.37873,由聲請人負擔0.6 2127。聲請人上訴三審後,復撤回上訴而告確定等情,有歷 審判決書、判決確定證明書(稿)在卷可稽。 三、次查:  ㈠本件訴訟程序中兩造支出之訴訟費用如下:⑴相對人繳納一審 裁判費新台幣(下同)912,310元、二審裁判費44,787元, 合計957,097元。⑵聲請人繳納二審裁判費317,640元。以上 有本院自行收納款項收據在卷可參。  ㈡依諸上判決主文所示,本件訴訟聲請人應負擔之訴訟費用為 791,956元【計算式:1,274,737元(㈠+㈡)×0.62127,元以 下四捨五入】。相對人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為482,781元【 計算式:1,274,737元(㈠+㈡)-791,956元】。  ㈢勾稽聲請人實際支出之訴訟費用317,640元,相對人實際支出 之訴訟費用957,097元,是聲請人應賠償相對人之訴訟費用 額確定為474,316元【計算式:791,956元-317,640元(聲請 人實際已支出)】,並應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規定, 加給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年利率 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四、末以,㈠部分相對人於二審訴訟程序中追加起訴,或附帶上 訴。渠等因而支出相關裁判費部分,綜合上判決主文第5、 6、8、9項所示,悉由該追加人、附帶上訴人自行負擔。㈡聲 請人上訴三審後復又撤回,其所繳納之三審裁判費,依民事 訴訟法第83條規定,由聲請人負擔。以上各情,於本件訴訟 費用之確定無礙,無待贅述併此敘明。 五、爰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93條,裁定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蔡炎暾

2025-01-02

KLDV-113-司聲-108-20250102-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010號 原 告 李月娥 被 告 鄒翔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請求被告給付逾新臺幣參拾萬元部分駁回。 前項駁回部分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法定必備程式。又原告起訴未繳納裁判費,經法院 限期命補正,如未遵期補正者,即應認其起訴為不合法,以 裁定駁回之,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院前就原告請求逾新臺幣(下同)300,000元部分, 於113年12月6日裁定命原告於該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 審裁判費7,600元,該裁定已於同年月11日送達原告,惟原 告迄未補繳,有上開裁定、送達證書、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 查詢清單及本院答詢表在卷可參,是原告逾300,000元之請 求自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陳景裕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裁判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鄭珓銘

2024-12-30

CTDV-113-訴-1010-20241230-2

司促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16947號 債 權 人 李月娥 債 務 人 龍海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人 陳秋白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連帶給付新臺幣陸拾伍萬元,及自本支付 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並連帶賠償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 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債權人聲請狀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任士慧 附註: 一、案件一經確定本院即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毋庸具 狀申請。 二、嗣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4-12-27

CTDV-113-司促-16947-20241227-1

聲再
最高行政法院

遺產稅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448號 聲 請 人 李丁芳 李登教 李青雲 李月娥 李佳勳 李宜蓉 李巢惠 賴李碧雲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間遺產稅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2年8月23日本院112年度聲再字第584號裁定,聲請再審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 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代 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此為 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再審,未委任律師或得為訴訟代理人者為訴 訟代理人,經本院以裁定命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該裁 定已於民國113年9月10日至12日陸續送達本人、或補充送達 於同居人、或寄存送達於○○○○郵局及○○○郵局等,有各該送 達證書在卷可稽。聲請人迄未委任律師或得為訴訟代理人者 為訴訟代理人,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應予駁回。至聲請 人雖另具狀主張不服本院前開命補正裁定云云,惟因命補正 裁定係訴訟程序進行中所為之裁定,並無准許不服之特別規 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65條規定,不得聲明不服,聲請人尚 無從據此補正其聲請再審而未委任訴訟代理人之程式欠缺, 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第2 78條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張 國 勳  法官 林 欣 蓉                法官 陳 文 燦                法官 林 秀 圓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記官 蕭 君 卉

2024-12-19

TPAA-113-聲再-448-20241219-1

勞小專調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小專調字第48號 聲 請 人 沈郁庭 上列原告與被告李月娥間請求給付工資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正「李月娥」年籍資料、住所 或居所或其他足資識別之特徵,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又起訴, 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 、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1 款、 第244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此為起訴必須具備之程式。次 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者,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 間先命補正,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甚明。又關於被 告之個人資料,法院雖無職權查詢之義務,然若依原告書狀 所載,已有足資識別被告之特徵,即難遽以被告資料記載不 全,無從進行訴訟為由,裁定駁回原告之訴。 二、經查,原告所提民事起訴狀記載被告為「李月娥」,並請求 本院代查被告地址,而原告固提供「李月娥」之電話及不完 整之玉山銀行帳號,經本院查詢電話持有人,非原告所列之 「李月娥」持有,而卷內除原告提供之對話紀錄外,並無其 他足資識別李月娥之個人資料,本院無從特定原告之起訴對 象「李月娥」,亦無法確認其住所或居所,故原告起訴自不 合程式。茲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李月娥之年 籍資料、住所或居所、或其他足資識別之個人特徵,逾期未 補正,即駁回其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曾育祺

2024-12-17

TPDV-113-勞小專調-48-20241217-1

苗小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苗栗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苗小字第745號 原 告 王耀星 被 告 詩肯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福勤 訴訟代理人 馮筱瑩 李月娥 陳聿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6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肆萬陸仟貳佰元,及自民國112年12月20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貳佰貳拾元,其中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 ,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肆萬陸仟貳佰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爭執事項及理由要領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有下列 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二、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 三、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七、不甚礙被告之 防禦及訴訟之終結者,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 款及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而關於請求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 物或有價證券之訴訟,其標的金額或價額在新臺幣(下同) 10萬元以下者,適用本章所定之小額程序;簡易事件因訴之 變更或一部撤回,致其訴之全部屬於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 第1項之範圍者,承辦法官應以裁定改用小額程序,並將該 簡易事件報結後改分為小額事件,由原法官依小額程序繼續 審理,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同一地方法院適用簡 易程序審理事件事務分配辦法第7條第3項業已明定。查原告 原起訴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11萬8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等語 (見本院卷第17頁);嗣於民國113年11月26日以民事準備 理由(二)狀變更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4萬6200元,及自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 算之利息等語(見本院卷第281頁)。核原告請求之基礎事 實同一,且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亦不甚礙被告之防 禦及訴訟之終結,依上開規定,應予准許。另本件減縮後之 訴訟標的金額已在10萬元以下,屬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 1項規定之範圍,應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爰經本院改依小額 程序審理。 二、原告主張:原告於112年7月5日與被告公司簽訂買賣契約, 約定由原告向被告公司訂購桌椅家具一批(下稱系爭家具) ,被告公司應派員將系爭家具運送至原告位於苗栗縣○○鄉○○ 村0○00號之住處(下稱原告住處),且應負責原告住處內原 相關家具之搬移清除及系爭家具之擺設搬動等作業,並應確 保於搬運系爭家具及原有家具時勿傷及相關周邊家具及裝潢 。原告當日曾與被告公司銷售人員即訴外人鐘美惠確認運送 人員可協助將原告住處原有茶几(下稱系爭茶几)搬離。詎 料,於112年7月15日搬運過程中,運送人員即訴外人蕭劭寰 及渠副手因未盡注意義務,致系爭茶几砸落於原告住處和室 內之木地板(下稱系爭木地板),造成系爭木地板因嚴重撞 擊而多處損傷。經木地板維修公司即桴喜有限公司(下稱桴 喜公司)進行估價,認所需修復費用為2萬3100元。又依本 法所提之訴訟,因企業經營者之故意所致之損害,消費者得 請求損害額5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但因重大過失所致之 損害,得請求3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因過失所致之損害 ,得請求損害額1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消費者保護法( 下稱消保法)第51條定有明文。而系爭木地板之損害既係因 被告公司運送人員之過失所致,則被告公司除須依法賠償原 告上開修復費用外,尚須依消保法第51條規定,賠償1倍懲 罰性賠償金即2萬3100元予原告。爰依民法侵權行為及消保 法懲罰性賠償金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4萬6200元等語。並 聲明:(1)被告應給付原告4萬62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2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則以:下列情詞,以資抗辯。 (一)對於原告主張112年7月15日搬運過程中,被告公司運送人 員蕭劭寰及渠副手因未盡注意義務,致所搬動之系爭茶几 砸壞系爭木地板,造成系爭木地板因嚴重撞擊而受損,經 桴喜公司進行估價,認所需修復費用為2萬3100元等情, 不為爭執。然系爭茶几之桌板材質為石板桌面,極為沉重 ,又因原告住家和室空間狹窄,不利搬運,經原告表示系 爭茶几之石板桌面與桌腳原為固定狀態,渠等得先將系爭 茶几翻面放置或側放(使石板桌面接觸於地面),後將石 板桌面與桌腳拆解分開搬運;惟實則系爭茶几之石板桌面 與桌腳並未固定,方導致蕭劭寰於握住桌腳翻面系爭茶几 時,石板桌面傾滑向下而碰撞系爭木地板。故該事故之發 生,係因蕭劭寰信任原告上開所述,誤認系爭茶几之石板 桌面與桌腳間係穩固相連狀態所致,則原告就系爭事故之 發生應與有過失。 (二)又原告於112年7月5日至被告公司購買系爭家具時,原告 雖有提出系爭茶几須請運送人員搬移之需求,然經被告公 司人員鐘美惠告以:被告公司可詢問配合之運送人員,協 助原告將與伊所購買之系爭家具同項目之舊家具移至資源 回收處,不額外收費;但不在同項目家具之範圍內者,則 由運送人員依實際狀況報價收費等語,是被告公司僅係負 責將上開系爭茶几須搬移一事轉告蕭劭寰,由蕭劭寰依實 際情況決定是否搬運或是否額外收取搬運費用。而112年7 月15日搬運當日,蕭劭寰雖認系爭茶几與系爭家具中並無 同項目之家具,惟蕭劭寰乃考量原告所購買之系爭家具諸 多,若不協助原告搬移系爭茶几或要求額外收取搬運費用 ,恐將遭原告退貨,渠則可能因配送不完成而受有油資折 損、酬勞減少等損失,是蕭劭寰方同意協助原告搬運系爭 茶几,此乃係不得已而提供超出被告公司及運送人員承攬 範圍之服務,又被告公司於官網已明確公告無法提供協助 回收舊家具之服務,亦即被告公司所提供之服務主要為家 具販賣及配送到府服務,客戶家中之物件,均須事前挪移 完畢或自行回收。依此,協助原告搬運系爭茶几一事,自 非被告公司提供之服務範圍,本件應無消保法之適用,原 告自不得依消保法規定請求被告公司給付懲罰性賠償金。 (三)並聲明:(1)原告之訴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願供 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查原告主張蕭劭寰為被告公司配合之運送人員,蕭劭寰與 渠副手於112年7月15日搬運系爭家具至原告住處並協助搬 移系爭茶几,然渠等於系爭茶几之搬運過程中,不慎令系 爭茶几之石板桌面撞及系爭木地板,致系爭木地板因而受 損;而經桴喜公司以打磨方式作為修復系爭木地板之方法 進行估價後,認所需修復費用為2萬3100元等情,業據原 告提出現場照片等為證,且有本院勘驗筆錄及現場照片( 見本院卷第173頁至第204頁)等附卷可佐,並有桴喜公司 之木地板工程報價單、回函等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13 頁、第247頁),復被告公司對於上情亦不爭執,是本院 依調查證據之結果,堪信原告上開部分之主張,洵屬真正 。 (二)至被告雖仍辯蕭劭寰及渠副手係因信賴原告所指而搬動系 爭茶几,方造成系爭茶几桌面滑落而撞及系爭木地板,原 告應與有過失云云;然此為原告所否認。按因故意或過失 ,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受僱人因執 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 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8條第1項 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按,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 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賠償金額,或免除之。重大之損害 原因,為債務人所不及知,而被害人不預促其注意或怠於 避免或減少損害者,為與有過失,民法第217條固有明定 。而查,審之蕭劭寰及渠副手為被告公司之專業運送人員 ,渠等於搬運系爭茶几前,本應基於安全性等考量,自行 再為檢查系爭茶几之實際狀態即確認石板桌面及桌腳是否 穩固相連等情,然蕭劭寰及渠副手竟疏未注意及此,逕行 搬移系爭茶几,致系爭茶几之石板桌面滑落砸於系爭木地 板上,使系爭木地板因而受損,足見蕭劭寰及渠助手之上 開過失行為與系爭木地板之受損結果間,具有相當因果關 係無疑,則依上開規定,被告公司自應就原告所受系爭木 地板修復費用2萬3100元之損害負連帶賠償責任;而被告 公司所辯上情,既為原告所否認,且被告亦未就此舉證以 實其說,自難為採信,則被告辯稱原告與有過失云云,當 無可採認。 (三)按企業經營者為設計、生產、製造、輸入、經銷商品或提 供服務為營業者。消費關係係指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就 商品或服務所發生之法律關係。從事設計、生產、製造商 品或提供服務之企業經營者,於提供商品流通進入市場, 或提供服務時,應確保該商品或服務,符合當時科技或專 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本法所提之訴訟,因企業經 營者之故意所致之損害,消費者得請求損害額5倍以下之 懲罰性賠償金;但因重大過失所致之損害,得請求3倍以 下之懲罰性賠償金,因過失所致之損害,得請求損害額1 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消保法第2條第1款、第3款、第7 條第1項及第51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消保法第7條所稱之服 務,其涵意為何,及企業經營者於其經營場所外所提供之 服務,及嗣後未成立消費契約是否亦有消保法之適用,由 於現行消保法及其施行細則對此並未加以定義,是有關本 法「服務責任」之範圍,宜由法院參酌社會經濟發展,依 實際情形以個案方式認定解決。查被告公司乃為消保法第 7條所稱之企業經營者,從事販售家具業務,並提供運送 到府等服務,乃為兩造所不爭執,自堪認屬無疑;然被告 仍辯稱其雖有實際協助原告搬運舊有家具即系爭茶几無訛 ,惟此並非原告購買系爭家具所附帶之服務,本件自無消 保法之適用云云。而查,原告於112年7月5日至被告公司 購買系爭家具時,確經被告公司人員鐘美惠表示:可協助 原告將與伊所購買之系爭家具同項目之舊家具移送至資源 回收處,不額外收費,但不在同項目家具之範圍內者,則 由送貨人員依實際狀況報價收費等情,乃為兩造所是認( 見本院卷第159頁原告陳述、第59至60頁被告所提答辯狀 ),且有被告所提配送車趟表記載「…需協助1張茶几至1 樓。…舊家具下樓」等情可參(見本院卷第127頁),當堪 認無疑。然則,依原告向被告訂購家具資料以觀,既可見 原告所購買之系爭家具中確有件商品為「大茶几」2張等 情(見本院卷第71頁),且系爭茶几原有放置原告住處2 樓和室之位置現已放置原告向被告購買之茶几2張等情, 亦有本院勘驗筆錄及現場照片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73 至204頁),則縱使系爭茶几與上開大茶几間存有材質上 之差異,然兩者應仍屬被告公司人員鐘美惠所稱「同項目 家具」之列;又即便將系爭茶几與上開大茶几認定為非同 項目家具,然被告公司既曾向原告陳稱上情,且其內部配 送車趟表亦確記載運送人員應同時從事協助搬移1張茶几 至1樓及將舊家具下樓等服務,而被告公司搬運人員蕭劭 寰當時亦確已允諾原告可協助搬移系爭茶几並著手搬動, 方造成系爭損害,當可見堪認蕭劭寰及渠副手協助搬移系 爭茶几之行為,核屬被告公司交付搬運原告上開新購家具 至原告住處等服務範圍之延伸,僅生蕭劭寰是否另向原告 就搬運系爭茶几為報價收費等問題。是依前揭規定,被告 公司自有確保於其所提供搬運等服務時,應注意服務之安 全性而不得造成消費者損害之責任。基上,被告公司之搬 運人員蕭劭寰及渠副手於搬運系爭茶几時,確有不慎使系 爭茶几撞及系爭木地板,致系爭木地板受損,使原告受有 應支出修復系爭木地板費用之損害,則被告公司當屬不符 消保法第7條第1項提供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服務,而原告 自得依消保法第7條第1項、第3項規定,向被告公司請求 損害賠償甚明。又被告公司乃未能妥適督促其運送人員善 盡上開注意義務,當有過失無疑;而原告得請求之損害賠 償總額為2萬3100元,均如前述,依上開說明,本院認原 告所受系爭木地板修補之損害,乃係需至原告住處以將原 有實木地板予以刨除打磨後為表面塗裝之方式為之(見本 院卷第231頁),原告尚須忍受該等施工期間之不便,是 認原告另依消保法第51條請求被告給付損害總額1倍之懲 罰性賠償金2萬3100元,尚屬適當,應予准許。 (四)按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 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 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 項前段、第203條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對被告公司之侵權 行為損害賠償債權,核屬無確定期限之給付,揆諸前揭說 明,原告請求被告公司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即112年1 2月20日(被告公司於112年12月19日收受,見本院卷第39 頁)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亦屬可採。 五、綜上所述,原告本於民法侵權行為及消保法懲罰性賠償金之 規定,請求被告給付4萬6200元,及自112年12月20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本件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至原告雖聲請供擔保為假執行之宣告,無非促使法院職權 之發動而已,本院自無須就其聲請為准駁之裁判,附此敘明 。又被告公司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經核亦 無不合,爰酌定相當之金額准許之。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1條第1款 及第436條之19條第1項規定,確定本件訴訟費用額為1,220 元(即原告前已繳納之裁判費1,220元),命其中1000元由 被告負擔,餘由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苗栗簡易庭                法 官 許惠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向 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一、原判決所 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 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 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劉碧雯

2024-12-17

MLDV-113-苗小-745-20241217-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010號 原 告 李月娥 上列原告與被告鄒翔宇間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對被告提起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於民國113年6月11日以112年度審附 民字第759號裁定移送前來。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 訟程序固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其損害,但其 請求回復之損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 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 ,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73 年台上字第2938號判決、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意旨參照 )。查本件原告請求被告賠償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審附民 卷第3頁、審訴卷第43頁);惟本院112年度審金易字第208號刑 事判決僅認定原告於112年4月12日18時15分許交付30萬元予被告 ,有該案刑事判決書可考(審訴卷第15至22頁),則原告請求逾 30萬元部分,尚非該案刑事判決認定被告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 害,原告就此部分所提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難認適法。然揆諸前開 說明,仍得命原告補繳裁判費,以補正程序之欠缺,因此命原告 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以70萬元核算之第一審裁判費7,600 元,如逾期未繳,即駁回該部分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陳景裕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鄭珓銘

2024-12-06

CTDV-113-訴-1010-20241206-1

司促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6632號 債 權 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侯金英 債 務 人 李月娥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下同)84,739元,及其中82 ,423元自民國113年10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 4.99計算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500元,否則應於本 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債權人聲請狀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司法事務官 易新福 附記: 一、請債權人於收受本件支付命令七日內補正債務人最新戶籍謄 本(如為公司、法人、其他組織並應提出公司登記事項表、 商業登記抄本及法定代理人之戶籍謄本;戶籍謄本記事欄之 記載不可省略,並請查詢最新遷入之住址)。 二、如延不查報,於三個月不能送達者,本件支付命令即失其效 力,本院不再另行通知。

2024-11-27

HLDV-113-司促-6632-20241127-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上易字第227號 上 訴 人 陳賜德 陳賜賢 林金美 朱盛達 林李坪 兼 上一 人 訴訟代理人 林李和 上 訴 人 林慶祥 林素霞 陳俊達 兼 上一 人 訴訟代理人 陳俊安 上 訴 人 李月娥 訴訟代理人 林芯卉 上11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高傳盛律師 複 代理 人 宋雲揚律師 上 訴 人 李秀卿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法定代理人 曾國基 訴訟代理人 郭曉蓉 複 代理 人 王貴蘭 上 訴 人 吳李寶燕 李麗瑛 訴訟代理人 林炳鑽 上 訴 人 李永南 林李換 李阿却 李玉蘭 李好理 李建和 李天棟        李兩全 柯重雄 陳成嘉 鄭鳳祥 李宗任 鄭宗本 鄭鳳明 吳宗益 吳宗憲 李志祥 李啓元 柯銘全 曾邱忠 葉美慧 李秋月 李寶愛 李金俊 柯佩芬 李美祝 洪嘉苑 洪一修 羅啟文 李進忠 兼 上一 人 訴訟代理人 李素蘭 上 訴 人 李淑敏 李煌樑 許綉敏 李明華 李明哲 李忠倫 李貞德 李宗憲 李炳輝 李秀蘭 李耀鋒 陳素珠 李豊平 李俊仁 李俊生 李玟君 李俊雄 李得勝 李水福 李金璇 林宗慶 黃思嘉 訴訟代理人 陳文鑾 上 訴 人 李佳臻 訴訟代理人 李素蘭 上 訴 人 李智蟬 吉田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原名吉田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進興 上 訴 人 陳志偉 陳彥宏 陳文鑾 李明翰 訴訟代理人 李慶和 上 訴 人 李志隆 李永鋒 李博文 訴訟代理人 陳文鑾 上 訴 人 李朝林 李國雄 李國萬 李金菊 李翠蘭 李永輝 李貞儀 李炳煌 柯丞恩 柯昱維 柯丞晏 李賀燦 謝美惠 李佳哲 李建賢 李佩玲 李燦官 李政賢 李政忠 李美玲 李美鳳 李東軒 兼 上一 人 訴訟代理人 李怡靜 上 訴 人 李明娟 李素英 李鴻明 周彣縓(即李雨儒之承受訴訟人) 林銘章(兼林正雄之承受訴訟人) 林銘盛(兼林正雄之承受訴訟人) 張 靖 林芬瑛(兼林正雄之承受訴訟人) 林淑惠(兼林正雄之承受訴訟人) 林沛晶(兼林正雄之承受訴訟人) 江啟文(即江李金蘭之承受訴訟人) 江雪禎(即江李金蘭之承受訴訟人)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李秀卿 上 訴 人 王親民(即李玉寶之承受訴訟人) 王韻美(即李玉寶之承受訴訟人) 王韻真(即李玉寶之承受訴訟人) 王紀琴(即李玉寶之承受訴訟人) 李奇鴻(即李忠雄之承受訴訟人) 李奇聰(即李忠雄之承受訴訟人) 謝馥禧(即吉田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承當訴訟人) 綠舟國際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秀蘭 訴訟代理人 王之英 受告 知人 林珈鋒 被 上訴 人 尚允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泰昌 訴訟代理人 陳淑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0年1 2月30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0年度訴字第1647號第一審判決提起 上訴,被上訴人並為訴之追加,本院於113年10月8日言詞辯論終 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上訴人李奇鴻、李奇聰應就繼承被繼承人李朝欽所有如附表編號 五至九所示之土地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 上訴人林銘章、林銘盛、林沛晶、林芬瑛、林淑惠應就被繼承人 林正雄所有如附表編號一至四所示之土地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 。 第二審(含追加之訴)訴訟費用,由兩造各按附表編號一至九所 示之土地應有部分比例負擔。 原判決主文第七項應更正為「兩造共有如附表編號一至九所示之 土地,應予變價分割,並各按附表編號一至九所示之應有部分比 例分配價金」。   事實及理由 一、按請求分割公同共有物之訴,為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其訴訟 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又訴訟標的對於共 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者,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之行為有 利益於共同訴訟人者,其效力及於全體,民事訴訟法第56條 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查,本件被上訴人於原審以陳賜德等 人為被告,起訴請求分割兩造共有之新北市○○區○○段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地號等9筆土地( 即附表編號1至9所示之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分則稱各其 地號或編號);嗣原審判決後,雖僅陳賜德、陳賜賢、林金 美、朱盛達、林李坪、林李和、林慶祥、林素霞、陳俊安、 陳俊達、李月娥(下稱陳賜德等11人)提起上訴,然依民事 訴訟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規定,其上訴效力及於同造當事人 李秀卿以次等人,爰併列為上訴人。 二、次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 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民事訴 訟法第168條至第172條及第174條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 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 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68條、第175條分別定有明文。查:  ㈠江李金蘭於民國111年7月22日死亡,其繼承人為江啟文、江 雪禎等情,有卷附繼承系統表、除戶戶籍謄本、繼承人戶籍 謄本及家事事件公告及查詢結果可稽(見本院卷一第491-503 頁),並據被上訴人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卷一第487頁 ),核與民事訴訟法第175條第2項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㈡李雨儒於112年4月29日死亡,其繼承人為周彣縓等情,有卷 附繼承系統表、除戶戶籍謄本、繼承人戶籍謄本及家事事件 公告查詢結果可稽(見本院卷二第495-501頁),並據被上訴 人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卷二第503頁),核與民事訴 訟法第175條第2項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㈢李忠雄於112年7月6日死亡,其繼承人為李奇峯、李奇鴻、李 奇聰,其中李奇峯已拋棄繼承等情,有卷附繼承系統表、除 戶戶籍謄本、繼承人戶籍謄本、家事事件(全部)公告查詢結 果及家事公告可稽(見本院卷三第423-437頁),並據被上訴 人具狀由李奇鴻、李奇聰承受訴訟(見本院卷三第401頁) ;嗣系爭土地由李奇鴻辦理繼承登記,並單獨承受訴訟等情 ,有卷附系爭土地異動索引可稽(見本院卷六第457頁、第5 05-557頁),核與民事訴訟法第175條第2項規定相符,應予 准許。  ㈣李玉寶於112年7月15日死亡,其繼承人為王之英、王親民、 王韻美、王韻真、王紀琴等情,有卷附繼承系統表、除戶戶 籍謄本、繼承人戶籍謄本、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果可稽(見 本院卷三第405-421頁),並據被上訴人具狀聲明承受訴訟( 見本院卷三第401頁),核與民事訴訟法第175條第2項規定 相符,應予准許。  ㈤林正雄於112年11月15日死亡,其繼承人為林銘章、林銘盛、 林沛晶、林芬瑛、林淑惠等情,有卷附繼承系統表、除戶戶 籍謄本、繼承人戶籍謄本,及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果可稽( 見本院卷四第415-431頁),並據被上訴人具狀聲明承受訴訟 (見本院卷四第411頁),核與民事訴訟法第175條第2項規 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再按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 於訴訟無影響;但第三人如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當事人承 當訴訟,民事訴訟法第254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   ㈠陳素娥、陳素華、陳素玲、陳素梅原為系爭土地之共有人, 於111年6月10日將其等所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以買賣為原 因移轉登記予李金俊等情,有卷附土地所有權買賣移轉契約 書可稽(見本院卷一第405-406頁),並經李金俊聲請承當 訴訟,且為兩造所同意(見本院卷四第327頁),爰准由李 金俊為陳素娥等4人承當訴訟。  ㈡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即被繼承人李清訪遺產管理人 )原有系爭000地號土地之應有部分,經法務部行政執行署 新北分署106年度地稅執字第20429號行政執行事件拍賣,由 陳文鑾買受,於111年4月29日辦竣所有權移轉登記等情,有 卷附上開函件、土地謄本及地籍異動索引可稽(見本院卷一 第353-357頁),並經陳文鑾聲請承當訴訟,且為兩造所同 意(見本院卷一第351、第442頁),爰准由陳文鑾就此部分 承當訴訟。  ㈢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即被繼承人李清訪遺產管理人 )原有系爭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地號 土地應有部分,因無人繼承其遺產,於111年6月23日辦竣收 歸國有登記,而由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下稱國有財產署)管 理,有卷附土地登記謄本附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449-456 頁),並經財政部國有財產署聲明承當訴訟,且經兩造所同 意(見本院卷一第443、447頁),爰准由國有財產署就此部 分承當訴訟。  ㈣森曼設計行銷有限公司因信託而持有系爭000、000、000、00 0、00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嗣於111年3月29日辦理塗銷信託 登記予陳文鑾所有,有卷附土地登記謄本可稽(見本院卷一 第301-308頁),且經陳文鑾聲明承當訴訟,而為兩造所同 意(見本院卷一第289、第331頁),爰准由陳文鑾為森曼設 計行銷有限公司承當訴訟。  ㈤吉田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下稱吉田公司)原有系爭000、000 地號、000、000、000、000、00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各1/245 ,於112年10月12日以買賣為原因移轉登記予謝馥禧,有卷 附土地登記謄本可稽(見本院卷三第445-451頁),並經謝 馥禧聲明承當訴訟,且經兩造所同意(見本院卷三第443-44 4頁、卷四第327頁),爰准就該部分由謝馥禧承當訴訟。  ㈥陳震雨於111年11月21日將其所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信託登記 予陳志偉,有卷附土地登記謄本可稽(見本院卷六第72、10 2、131、160、192、224、253、291、326頁),且經陳志偉 聲明承當訴訟,而為兩造所同意(見本院卷六第592頁、第5 97-599頁),爰准由陳志偉為陳震雨承當訴訟。   ㈦陳祐維於111年11月22日將其所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辦理信 託登記予陳彥宏,有卷附土地登記謄本可稽(見本院卷卷六 第73、102、131、160、192、224、253、292、326頁),且 經陳彥宏聲明承當訴訟,而為兩造所同意(見本院卷六第59 2頁、第597-599頁),爰准由陳彥宏為陳祐維承當訴訟。  ㈧李瑛瑩、李詩禎分別於112年2月14日、112年5月26日將其原 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以買賣為原因移轉登記予李明翰等情 ,有卷附土地登記謄本可稽(見本院卷六第257頁),並經 李明翰聲明承當訴訟,且經兩造所同意(見本院卷六第362 頁),爰准由李明翰為李瑛瑩等2人承當訴訟。   ㈨朱淑貞於111年4月13日以買賣為原因,將系爭土地應有部分 移轉登記予朱盛達,並據其具狀聲明承當訴訟(誤為承受訴 訟,見本院卷七第41頁),爰准由朱盛達為朱淑貞承當訴訟 。  ㈩李玉寶之承受訴訟人王之英於113年3月18日將系爭土地應有 部分以買賣為原因,移轉登記予綠舟國際有限公司(下稱綠 舟公司)等情,有卷附土地異動索引可稽(見本院卷六第50 5-557頁),並據該公司到庭實施訴訟(見本院卷七第191頁 ),爰准由綠舟公司就此部分承當訴訟。   至李玉寶之承受訴訟人王韻真於112年12月13日將其系爭土地 應有部分以買賣為原因移轉登記予林珈鋒等情,固有卷附土 地登記謄本可稽(見本院卷八第27-323頁)。惟林珈鋒經本 院為訴訟告知後,並未聲明承當訴訟,爰列為受告知人。 四、又洪靜眉為柯李永錫之繼承人之一,惟柯李永錫之繼承人已 於112年2月4日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為柯丞恩 、柯昱維、柯丞晏分別所有,被上訴人並具狀撤回對於洪靜 眉之訴(見本院卷四第472-473頁),爰不列為上訴人。 五、按於第二審為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 但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46條 第1項、第255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復按共有物之分割性 質上為處分行為,共有不動產之共有人中有人死亡時,因依 民法第759條規定,在其繼承人未為繼承登記前不得分割共 有物,基於訴訟經濟原則,原告於分割共有物之訴訟中,雖 得合併或追加請求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惟仍須以該繼承人 尚未辦理繼承登記者為限(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714號 判決意旨參照)。查,被上訴人於原審訴請分割系爭土地, 惟共有人李忠雄、林正雄於本院審理中死亡,其等繼承人迄 未就李忠雄繼承李朝欽,及林正雄部分辦理繼承登記,被上 訴人乃於本院追加請求李忠雄之繼承人李奇鴻、李奇聰,及 林正雄之繼承人林銘章、林銘盛、林沛晶、林芬瑛、林淑惠 就系爭土地辦理繼承登記(見本院卷四第467-475頁、本院 卷六第40頁、第590頁),核其所為訴之追加,仍係就分割 共有物之同一紛爭事實而為請求,依上說明,應予准許。 六、本件除上訴人陳賜德等11人、林素霞、國有財產署、李明華 、李明翰、陳文鑾及綠舟公司等人之外,其餘上訴人經合法 通知,無正當理由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所列事由,爰依被上訴人之聲請,准由 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被上訴人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應有部分各如附表編 號1至9所示,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約定不得分割 之情形,惟兩造無法達成分割協議等情。爰依民法第823條 第1項規定,求為准予變價分割之判決(原審就系爭土地准 予變價分割,並按應有部分比例分配價金之判決,上訴人就 原審所定分割方法不服,提起上訴;未繫屬本院部分,不予 贅述)。另於本院追加主張:李忠雄(兼李朝欽之繼承人)、 林正雄於本院審理中死亡,其等繼承人均未辦理繼承登記, 為利於系爭土地之分割,爰依民法第759條規定,求為判決 命其等繼承人就系爭土地辦理繼承登記,並於本院追加聲明 :㈠李奇鴻、李奇聰應就被繼承人李朝欽所有如附表編號5至 9所示之土地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㈡上訴人林銘章、林銘 盛、林沛晶、林芬瑛、林淑惠應就被繼承人林正雄所有如附 表編號1至4所示土地之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另答辯聲明 :上訴駁回。 二、上訴人則以:  ㈠陳賜德等11人部分:伊等不同意分割,希望維持原共有狀態 以利將來整合;若准予分割,請求將被上訴人就系爭土地應 有部分分歸予伊等,伊等再以金錢補償被上訴人;或將系爭 000地號土地分歸伊等共有,並將系爭000、000地號土地合 併,另將系爭000、000地號土地各分割為a、b兩部分,詳如 附件新北市三重地政事務所土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件)B 方案所示,系爭000、000、000、000地號土地則維持共有。  ㈡李明華、李秀卿、陳成嘉、李素蘭、李淑敏、李明翰(下稱 李明華等人)部分:系爭土地為伊等祖產,希望將系爭000 、000、000地號土地合併,分歸李炳煌等65人共有;另將系 爭000、000土地各分割為a、b兩部分,詳如附件A方案所示 ,其中系爭000a部分由陳文鑾取得,系爭000b部分由李朝林 等19人及李炳煌等65人共有,並予變價分割;另系爭000a部 分由中華民國、陳文鑾及黃思嘉取得,系爭000b部分則分歸 洪嘉苑等8人及李炳煌等65人共有,並予變價分割;系爭000 、000、000、000地號土地,為都市計畫內之道路用地,願 繼續維持共有。  ㈢李國萬、李東軒、李怡靜部分:同意原審變價分割之判決。  ㈣陳文鑾、李博文、黃思嘉部分:伊等希望依應有部分計算之 面積,分配取得系爭000、000地號土地。  ㈤國有財產署部分:對於原審判決變價分割無意見等語,資為 抗辯。   ㈥其餘上訴人均未於本院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陳 述。陳賜德等11人並於本院上訴聲明:㈠原判決除確定部分 外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另 答辯聲明:被上訴人追加之訴駁回。 三、查,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各土地共有人及應有部分詳如附 表編號1至9所示等情,有卷附土地登記謄本可稽(見本院卷 八第27-323頁),堪信為真實。 四、本件應審究者為㈠系爭土地分割方法,以何為當?㈡被上訴人 追加請求李朝欽、林正雄之繼承人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辦理 繼承登記,有無理由?茲分別論述如下:  ㈠系爭土地分割方法,以何為當?    ⒈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 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 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為判決分割 ,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⑴系爭000地號土地現為空地,部分以鐵皮圍牆圈圍使用;系爭 000地號土地現為道路使用;系爭000、000、000地號土地上 有磚造平房、鐵皮屋及棚架,部分空地堆置雜物;系爭000 地號土地,現搭建鐵皮工廠使用;系爭000地號土地,則以 鐵皮圈圍,現作停車場使用;系爭000、000地號土地,則為 一般空地使用等情,業經本院會同兩造前往現場履勘,製有 勘驗程序筆錄及現場照片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二第409-438頁 )。  ⑵觀諸系爭土地中,除系爭000地號土地上登記新北市○○區○○段 0、00建號建物之外(見本院卷五第243頁,下稱系爭0號、0 0號建物),其餘土地並無登記建物等情,有卷附土地登記 謄本可稽(見本院卷八第27、57、88、119、185、219、455 、462頁)。而系爭000、000、000、000、000地號土地,無 申請建築執照資料;另系爭000、000、000、000地號土地, 依73建字第1451號建造執照卷內建築線指示圖載明為計畫道 乙情,有卷附新北市工務局110年12月17日新北工建字第110 2422988號函可稽(見原審卷二第565-567頁)。且系爭土地 於地政權管法令上並無不得分割或最小單位面積之限制等情 ,亦有卷附新北市三重地政事務所110年12月16日新北重地 測字第1106109570號函,及新北市城鄉發展局112年5月23日 新北城測字第1120941475號函可稽(見原審卷二第561頁、本 院卷二第455頁)。  ⑶又系爭0號建物之門牌為新北市○○區○○里000號,系爭00號建 物之門牌為新北市○○區○○路000巷0弄0號房屋,有卷附建物 登記謄本可稽(見原審卷二第573-577頁)。參諸系爭0號建 物為17年5月建築完成之一層磚造平房(面積25平方公尺) ,登記為李石角所有,為未辦繼承登記建物;另系爭00號建 物為38年10月建築完成之一層磚造平房(含騎樓面積61平方 公尺),登記為李兩全、李月琴、金小燕、葉李月娥、李月 招、李儉公同共有(見原審卷二第573-577頁)。顯見系爭0 號、00號建物均為屋齡達70餘年以上之老舊建物,李兩全並 具狀表示經審慎考慮後,同意變價分割土地等情,有卷附民 事答辯狀可稽(見原審卷二第569頁)。  ⑷由上可知,系爭土地中,僅有系爭000地號土地上有系爭0號 、00號建物登記,但系爭0號、00號建物所有人,已表示同 意分割系爭土地;另系爭000、000、000、000地號土地,並 無申請建築執照資料;系爭000、000、000、000地號土地, 則屬計畫道路用地;且系爭土地現作住家、鐵皮工廠、停車 場及空地使用,於地政權管法令上,並無不得分割或最小單 位面積之限制。堪認系爭土地依其使用目的並非不能分割, 兩造間並無不分割之約定,亦無不適宜分割之情事,故被上 訴人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請求分割系爭土地,自屬有 據。  ⒉按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 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 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 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 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 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 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24條第2項亦有明文。所謂各共 有人均受原物分割顯有困難,當依社會一般觀念加以認定, 除法律限制分割(例如農業發展條例第16條規定區域計畫法 劃定耕地細分之限制)外,尚應評估共有物分割後各部分性 質上難以利用或價值有相當減損,例如共有人如按應有部分 分配所獲配之共有物極少,致難以利用之事實上困難在內。 經查:  ⑴系爭000地號土地面積為993.94平方公尺,系爭000地號土地 面積378.65平方公尺,系爭000地號土地面積677.70平方公 尺,系爭000地號土地面積14.8平方公尺,系爭000地號土地 面積為1755.57平方公尺,系爭000地號土地面積62.53平方 公尺,系爭000地號土地面積325.5平方公尺,系爭000地號 土地面積440.23平方公尺,系爭000地號面積831.04平方公 尺,各共有人及應有部分詳附表編號1至9所示,有卷附土地 登記謄本可稽(見本院卷八第27-323頁)。足見系爭土地之 共有人各達百餘人以上,共有人數眾多,且僅有部分共有人 相同,並無各該不動產均具應有部分之共有人達半數以上均 同意將全部土地合併分割,依民法第824條第6項規定,自無 從合併分割系爭土地,僅得採取個別分割。且法院就同一共 有物對於全體共有人,應採相同之分割方法,倘採原物分配 與變賣價金分配分割方法併用時,必須全體共有人均分配部 分原物及變賣部分原物後賣得之價金,始符法律規定(最高 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824號民事判決要旨參照)。故陳賜 德等11人主張將被上訴人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全數分歸予伊 等,伊等以金錢補償予被上訴人;或將系爭土地000、000、 000號土地合併分割,將系爭000地號土地單獨分歸伊等共有 ,另將系爭000、000地號土地分別分割為a、b兩部分如附件 B方案所示,系爭000、000、000、000地號土地則維持共有 之分割方法;及李明華等人主張將系爭土地000、000、000 地號土地合併分割歸李炳煌等65人共有;另將系爭000、000 土地分別分割為a、b兩部分如附件A方案所示,其中系爭000 a部分由陳文鑾取得,系爭000b部分由李朝林等19人及李炳 煌等65人共有,並予變價分割;另系爭000a部分由國有財產 署、陳文鑾及黃思嘉取得,系爭000b部分則分歸洪嘉苑等8 人及李炳煌等65人共有,並予變價分割;系爭000、000、00 0、000地號土地,繼續維持共有之分割方法(見本院卷一第 411-419頁、本院卷二第410-411頁),皆非可採。  ⑵又系爭土地個別共有人均逾百人,如各按原物分割而為細分 ,將使土地筆數增加,徒增將來土地管理利用須再為協議之 困難,不符合現今社會經濟及都市發展效用,亦降低土地利 用價值,原物分配顯有困難。參以變價分割係賦與各共有人 變賣共有物,按其應有部分比例公平受價金分配之權利;其 透過市場自由競爭之方式,有機會使系爭土地市場價值極大 化,亦即系爭土地若值高價,則公告拍賣之後,應買人競相 出價,自得以公平之價格賣出;共有人如有意取得該土地時 ,亦得於共有物變價分配之執行程序出價參與標買,倘拍定 之買受人非共有人時,其亦享有依相同條件優先承購之權( 民法第824條第7項規定參照),於各共有人之權益,並無不 利。且變賣系爭土地,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應比將原物 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並以金錢補償其他共有人,或以原物一部 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抑 或仍維持共有,更能符合系爭土地之性質、價值、經濟效用 及公平原則,而原審採取變價分割方法,事實上僅陳賜德等 11人提起上訴,其餘上訴人僅為視同上訴,衡情應不反對就 系爭土地採取變價分割方式,以價金分配予各共有人。是本 院斟酌上情,認系爭土地共有人眾多,如採原物分割,恐將 造成土地細分,影響整體開發,同時為避免採原物分割時, 僅有少數共有人取得土地而得享有土地開發利益,並斟酌共 有物之性質、利用現況、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公平利益 ,認採變價分割之方式,有助於維持系爭土地之完整,同時 使有意之開發者競相出價,將土地未來開發之利益回饋全體 共有人,而非少數共有人,並使系爭土地透過變賣程序取得 市場最極大化之經濟效益,兼顧全體共有人之利益及社會資 源,應屬適當。準此,系爭土地應予以變價,再由兩造依附 表編號1至9所示之土地應有部分比例分配價金為當。  ㈡被上訴人追加請求李朝欽、林正雄之繼承人就系爭土地應有 部分辦理繼承登記,有無理由?  ⒈按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法院之判決或其他非因法律行 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登記,始得處分其 物權,民法第759條定有明文。共有之不動產共有人中一人 死亡,他共有人請求分割共有物時,為求訴訟之經濟起見, 可許原告就請求繼承登記及分割共有物之訴合併提起,即以 一訴請求該死亡之共有人之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並請求該繼 承人於辦理繼承登記後,與原告及其餘共有人分割共有之不 動產(最高法院70年度第2次民事庭會議決定㈡參照)。   ⒉經查:  ⑴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李朝欽於76年6月16日死亡,其繼承人之一 李忠雄亦於112年7月6日死亡,繼承人為李奇鴻、李奇聰等 情,有卷附繼承系統表、戶籍謄本、家事事件(全部)公告 查詢結果及家事公告可稽(見本院卷三第423-437頁);而 李奇鴻、李奇聰就繼承李朝欽所有如附表編號5至9所示之土 地(即系爭000、000、000、000、00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 ,迄未辦理繼承登記等情,亦有卷附土地建物查詢資料可稽 (見本院卷八第27-323頁)。故被上訴人於本件分割共有物 之訴,併依民法第759條規定,追加請求李奇鴻、李奇聰應 就被繼承人李朝欽所有如附表編號5至9所示之土地應有部分 辦理繼承登記,應屬有據。  ⑵另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林正雄於112年11月15日死亡,繼承人為 林銘章、林銘盛、林沛晶、林芬瑛、林淑惠等情,有卷附繼 承系統表、戶籍謄本、家事事件(全部)公告查詢結果及家 事公告可稽(見本院卷四第415-431頁);而林銘章、林銘 盛、林沛晶、林芬瑛、林淑惠就繼承林正雄所有如附表編號 1至4土地(即系爭000、000、000、00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 ,迄未辦理繼承登記等情,亦有卷附土地建物查詢資料在卷 可稽(見本院卷八第27-323頁)。故被上訴人於本件分割共 有物之訴,併依民法第759條規定,追加請求林銘章、林銘 盛、林沛晶、林芬瑛、林淑惠就被繼承人林正雄所有如附表 編號1至4所示土地之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亦屬有理。 五、從而,被上訴人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訴請分割系爭土 地,為有理由。原判決以變價分割方式分割系爭土地,所得 價金由兩造按其應有部分比例分配,於法並無不合。上訴意 旨指摘原判決關於分割方法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 ,應駁回其上訴。又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59條規定,追加請 求㈠李奇鴻、李奇聰應就被繼承人李朝欽所有如附表編號5至 9所示之土地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及㈡林銘章、林銘盛、 林沛晶、林芬瑛、林淑惠就被繼承人林正雄所有如附表編號 1至4所示土地之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惟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及應有部分比例已有異動,爰將原 判決主文第7項更正如主文第5項所示。 六、末按裁判分割共有物之形成訴訟,法院決定共有物分割之方 法時,應斟酌何種分割方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 兼顧兩造之利益,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受起訴聲明之 拘束,亦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且共有物之繼承人辦理繼 承登記亦有利於共有物之分割,應依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規定,由兩造依附表編號1至9所示土地應有部分比例分擔訴 訟費用,始為公平,爰諭知如主文第4項所示。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已提出之 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 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追加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民事第二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郭顏毓                法 官 楊雅清                法 官 陳心婷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賴以真

2024-11-19

TPHV-111-上易-227-202411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