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梁夢迪

共找到 125 筆結果(第 21-3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確認債權不存在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488號 上 訴 人 許子宸(原名許瀞今) 被 上訴 人 張建雄 訴訟代理人 張景源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不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2月29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1844號第一審判 決,提起一部上訴,本院於114年1月1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 下:   主   文 原審判決關於駁回後開第二項之訴部分,及除確定部分外之訴訟 費用裁判均廢棄。 上開廢棄部分,確認被上訴人持有如附表二所示之本票,就逾附 表五編號1所示之利息、違約金及編號2所示之本金、利息、違約 金範圍之原因關係債權亦不存在。 其餘上訴駁回。 第一(除確定部分外)、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三分之 一,餘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上訴人起訴主張:伊於民國111年1月7日簽立借款契約書(下稱 系爭契約)向被上訴人借貸新臺幣(下同)200萬元,並簽發 附表二所示本票(下稱系爭本票),及提供伊所有之附表三所 示房地(下稱系爭房地)為被上訴人設定附表四所示抵押權( 下稱系爭抵押權)供擔保。嗣被上訴人以伊屆期未清償借款為 由向原法院聲請取得111年度司拍字第162號裁定(下稱第162 號裁定),並聲請執行拍賣系爭房地取償(案列同院111年度 司執字第104183號,嗣併入同年度司執字第78550號〈下稱第78 550號〉合併執行),第78550號事件於113年3月28日就系爭房 地拍定款作成分配表,上訴人陳報對伊有本金200萬元借款債 權,及自111年4月9日起至113年2月15日止按日息0.2%計算之 違約金債權,經列入分配。惟被上訴人僅實際交付借款186萬1 ,000元予伊,且伊係受他人詐騙而向被上訴人借款,不應向伊 收取利息或違約金,違約金數額應酌減至零;被上訴人嗣已領 得第78550號事件發給之186萬元分配款,已部分受償等情,爰 依附表一所示請求權,求為命如同表欄所示之判決(原審判 決如附表一欄,上訴人就其敗訴部分提起一部上訴,並補充 及更正其法律上之陳述,詳如欄之註3、4)。上訴聲明:如 附表一欄所示(未繫屬本院部分,下不予贅述)。 被上訴人則以:上訴人向伊簽發借款200萬元,並同意扣除3個 月利息(月息1.5%即每月3萬元)、代書費及登記規費,伊實 際匯付186萬1,000元予上訴人,其屆期未清償,自應依約償還 186萬1,000元、每月利息3萬元及違約金予伊;原審已將原約 定每萬元每日以20元計算(即日息0.2%)之違約金,酌減為改 按年息2%計算,酌減後無過高情事等語,資為抗辯。答辯聲明 :上訴駁回。 經查,上訴人於111年1月7日簽立系爭契約向被上訴人借款200 萬元,並簽發系爭本票及提供系爭房地設定系爭抵押權予被上 訴人做為擔保;被上訴人扣除3個月利息9萬元(即200萬×1.5% ×3)、抵押權設定規費4,000元、代書費4萬5,000元後,實際 匯付借款186萬1,000元予上訴人;被上訴人以上訴人屆期未清 償為由向原法院聲請取得第162號裁定,並持以聲請執行拍賣 系爭房地取償(案列第104183號,嗣併入同院第78550號合併 執行,前者報結),第78550號事件於113年3月28日就系爭房 地拍定款作成分配表,被上訴人陳報有200萬元借款債權,及 自111年4月9日起至113年2月15日止按日息0.2%計算之違約金 債權未受償,經列入分配(另被上訴人陳報之利息,因系爭抵 押權登記擔保之利息及遲延利息均為零,故未經列入);上訴 人就第78550號事件依原法院111年度聲字第179號裁定供擔保 後,聲請就前開執行債權超過186萬元部分暫予停止執行,嗣 被上訴人於113年8月9日就未停止執行之186萬元已如數領得分 配款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81、209頁),並有系 爭契約、抵押權設定資料、房地登記謄本、本票、第162號裁 定、領據、匯款及存摺資料、拍賣抵押物及強制執行聲請狀、 第78550號發款通知、分配表節本(原審卷一第21、25至31、3 9至40頁、卷二第39至54、275至281、295至303頁、本院卷第1 55至159頁)可稽,且經本院調閱前開聲請拍賣抵押物及執行 卷宗核閱無訛,堪認屬實。 本院之判斷: ㈠原審酌減後如附表一欄編號1所示之違約金已無過高,上訴人 訴請確認該部分違約金債權亦不存在,並請求撤銷第78550號 事件就此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均為無理由: ⒈按當事人得約定債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應支付違約金,民法  第25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得減  至相當之數額,亦為同法第252條所明定。後者乃係賦與法院  得依兩造所提出之事證資料,斟酌社會經濟狀況並平衡兩造利  益而為妥適裁量、判斷之權限,不問其違約金之作用為懲罰或  損害賠償額之預定,均有上開規定之適用;且約定之違約金是  否相當或過高,應依一般客觀事實、社會經濟狀況及當事人所  受損害情形,以為衡量之標準。若所約定之額數,與實際損害  顯相懸殊者,法院自得酌予核減,並不因懲罰性違約金或賠償  額預定性違約金而異。  ⒉金錢借貸屬要物契約,被上訴人僅實際交付186萬1,000元予上 訴人,依前說明,自應按此計算借貸本金。又系爭契約約定, 借款期限20個月、利息依月息1.5%計算、遲延繳息逾10日時該 月加計借款金額1%遲延利息、未依約給付利息時視同清償期屆 至、逾期依每萬元每日20元計算違約金(原審卷一第21頁)。 被上訴人於系爭房地拍定後,向執行法院陳報本金均未受償, 及上訴人積欠自111年4月9日起算之利息、違約金未受償(第7 8550號影印卷附113年2月27日債權計算書)。則186萬1,000元 本金依兩造約定之每萬元每日20元計算逾期違約金,其每日數 額為3,722元(即186萬1,000÷1萬×20),1年計135萬8,530元 (即3,722×365),相當於年息73%(即135萬8,530÷186萬1,00 0),且上訴人尚應依約計付遲延利息(因兩造約定之利息, 超過民法第205條所定年息16%之上限,超過部分無效,故每年 為29萬7,600元〈即186萬1,000×16%〉),兩者合計年息高達89% ,顯然過高。是原審審酌一般民間借貸風險固然甚大,然被上 訴人就本件借款已有系爭抵押權、系爭本票以為擔保,大幅降 低其風險,且被上訴人未說明取回該筆借款有為貸與他人以外 之計劃,應僅受不能另行貸放他人之利息損害,依民間商業取 息標準,輒在年息20至30%之間等節,認兩造約定之違約金過 高,應酌減為按年息2%計算為適當。本院衡諸前情,認前開酌 減後之違約金數額,已可認妥適。且上訴人既不否認有向被上 訴人借貸並取得186萬1,000元之事實,並陳明不再主張被上訴 人有詐欺行為(本院卷第209頁),縱其係受他人詐欺而向被 上訴人借款,亦不能執此對抗被上訴人,故上訴人主張本件違 約金應酌減至零,方稱合理云云,並無可採。 3.從而,系爭抵押權約定擔保之債權範圍既含違約金在內(詳附 表四),且酌減後之違約金債權並無過高,上訴人訴請確認該 部分之違約金債權亦不存在,並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規 定,請求撤銷第78550號事件就此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均為 無理由。 ㈡上訴人訴請確認系爭本票如附表一欄編號3所示之原因關係債 權不存在,於逾附表五編號1所示利息、違約金及編號2所示本 金、利息及違約金之範圍,為有理由;其餘部分為無理由: ⒈查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借款200萬元(實付186萬1,000元),並簽 發系爭本票及設定系爭抵押權做擔保;依系爭契約約定,借款 期限20個月、利息依月息1.5%計算、遲延繳息逾10日時該月加 計借款金額1%遲延利息(惟前揭利息約定超過民法第205條所 定上限,超過部分無效,故均應以年息16%計算)、未依約給 付利息時視同清償期屆至,逾期依每萬元每日20元計算違約金 (惟違約金數額過高,應酌減為按年息2%計算),均詳如前述 。又上訴人借款後,除當初約定預扣之3個月利息(此部分不 生借貸效力及付息效果),即未再依約給付利息,被上訴人嗣 以屆期未受償為由,向法院聲請拍賣系爭房地獲准,並經第78 550號事件之分配程序,於113年8月9日領得一部即本金186萬 元之分配款,亦如前敘。上訴人雖主張兩造並未約定應負利息 云云,惟系爭契約及本票均有利息給付之明白記載(原審卷一 第21、31頁),且上訴人於原審自陳伊簽立系爭契約及本票時 ,對於其上記載之利息、違約金等內容,都有清楚瞭解才簽名 蓋章(原審卷二第105頁),益徵其此部分主張,並無可採; 另上訴人未能證明被上訴人有參與其所稱之詐欺行為,不能執 此對被上訴人主張免付利息及違約金。準此,本件至第二審言 詞辯論終結時,上訴人就前揭借款尚有如附表五編號1所示之 利息、違約金,及編號2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未清償, 系爭本票之原因關係債權,於前開範圍內應仍屬存在,其餘部 分則不存在,洵堪認定。 2.從而,上訴人訴請確認系爭本票如附表一欄編號3所示之原因 關係債權不存在,於逾附表五編號1所示利息、違約金及編號2 所示本金、利息及違約金之範圍,為有理由;其餘部分為無理 由。 綜上所述,上訴人訴請確認系爭本票如附表一欄編號3所示之 原因關係債權不存在,於逾附表五編號1所示利息、違約金及 編號2所示本金、利息及違約金之範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逾此部分(即附表一欄編號1、4及編號3其餘部分)之請求 ,為無理由,不應准許。從而原審就上開應准許部分,為上訴 人敗訴之判決,尚有未洽,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 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爰由本院廢棄改判如主文第二項所 示。至於上訴人之請求不應准許部分,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 決,經核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 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此部分之上訴。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 論列,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梁夢迪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上訴人不得上訴 被上訴人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 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 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 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 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 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附表一: 編 號 起訴聲明 原審判決 上訴聲明 請 求 權 基 礎 1 確認兩造間就附表三所示房地(下稱系爭房地)所設定如附表四所示抵押權(下稱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400萬元不存在。 確認被上訴人就上訴人所有系爭房地設定之系爭抵押權所擔保債權之本金逾186萬1,000元、違約金逾年息2%部分均不存在。 確認被上訴人就上訴人 所有系爭房地設定之系 抵押權擔保之186萬1,0 00元按年息2%計算之違 約金債權亦不存在。 註1:上訴人僅就原審 敗訴之違約金債權聲明 不服,且不再主張民法 第92條(本院卷第208 、209頁) 民法第92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 2 被上訴人應塗銷系爭抵押權登記。 駁回 註2:上訴人未聲明不服,不在本院審理範圍 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 3 確認被上訴人持有如附表二所示本票(下稱系爭本票),及自112年9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6%計算之利息,暨違約金部分之債權不存在。 確認被上訴人持有之系爭本票,就逾186萬1,000元及該超逾部分自111年1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6%計算之利息,暨違約金逾年息(原判決主文漏載「年息」)2%部分之債權不存在。 確認被上訴人持有系爭 爭本票,就本金186萬1,000元,及自111年1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6%計算之利息,暨按年息2%計算之違約金部分之原因關係債權,亦不存在。 註3:補充及更正法律上之陳述,債權為票據原因關係債權(本院卷第209頁) 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 4 原法院111年度司執字第104183號(下稱第104183號)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 第104183號強制執行程序,於逾本金186萬1,000元、違約金逾年息2%部分,應予撤銷。 原法院111年度司執字第78550號(下稱第78550號)強制執行程序,就本金186萬1,000元按年息2%計算之違約金債權部分亦應予撤銷。 註4:第104183號執行程序業因併入第78550號執行而終結,故更正執行案號為第78550號;另本金186萬元之執行程序業已發款終結,上訴人僅就原審敗訴之違約金債權執行程序聲明不服(本院卷第208、209頁) 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 附表二: 編號 發票日 到期日 發票人 面額 記載欄 1 111年1月7日 空白 許瀞今 200萬元 利息自發票日起,按年息16%計付;違約金自提示日起,按萬元每日20元計付。 附表三: 土地坐落 面積 權利範圍 編號 縣市 鄉鎮市區 段 地號 平方公尺 1 新北市 ○○區 ○○ 000 1438.98 850/100000 建物 編號 建號 基地坐落 建築式樣主要建築材料及房屋層數 建物面積 (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建物門牌 樓層面積合計 附屬建物用途及面積 1 同段0000建號 同段000地號 鋼筋混凝土造 3樓層:54.79 合計: 54.79 陽台:6.70 全部 新北市○○區○○路00號3樓 12層樓 (總面積:54.79平方公尺,住家用) 備考 共有部分:○○段0000建號(面積354.46平方公尺,權利範圍:864/100000)、0000建號(面積697.73平方公尺,權利範圍:2006/100000) 附表四:  編號 登記時間 設定內容 1 111年1月10日 權利種類:最高限額抵押權 收件日期、字號:111年北中登字第5320號 權利人:張建雄 債權額比例:全部 擔保債權總金額:400萬元 擔保債權種類及範圍:包括債務人對抵押權人現在(包括過去所負現在尚未清償)及將來本抵押權設定契約所訂最高限額內所負之債務,包括借款、票據、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包括本金、違約金。 擔保債權確定期日:141年1月6日 清償日期:依照各個債務契約所約定之清償日期。 利息(率):無。 遲延利息(率):無。 違約金:每萬元每日以20元計算。 債務人及債務比例:許瀞今,債務額比例全部。 權利標的:全部。 附表五:系爭本票之原因關係債權(借款) 編號 未償本金 利息期間及利率 違約金期間及利率 1 186萬1,000元 111年1月7日起至113年8月9日止,按年息16%計算之利息。 111年4月9日起至113年8月9日止,按年息2%計算之違約金。 2 1,000元 113年8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6%計算之利息。 113年8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2%計算之違約金。

2025-02-25

TPHV-113-上-488-20250225-1

臺灣高等法院

確認股東會決議不存在等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再字第3號 再審原 告 三山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德義 訴訟代理人 陳文智律師 李維中律師 曾筑筠律師 再審被 告 李安芬(ELIZABETH ANFEN LEE) 李雲華(GRACE AN WAN WAH LEE)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股東會決議不存在等事件,再審原告對於 中華民國112年12月6日本院110年度上字第155號確定判決,提起 再審之訴,本院不經言詞辯論,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本院110年度上字第155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係於 民國113年11月20日經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660號裁定 駁回再審原告之第三審上訴而確定,該裁定於同年11月28日 送達再審原告(見本院卷第323至325頁),其於同年12月30 日對原確定判決提起本件再審之訴(見本院卷第3頁),並 未逾30日之不變期間(末日原為同年月28日,因該日及次日 均為休息日,順延至同年月30日),合先敘明。 二、按股份有限公司之董事長倘已死亡,因其人格權業已消滅, 僅能依公司法第208條第1項、第2項之規定,另行補選董事 長,殊無依同條第3項後段規定互推代理人之餘地。若董事 不依同條第1項、第2項規定互選董事長時,則依公司法第8 條第1項規定意旨,應由全體常務董事或全體董事代表公司 。查再審原告於113年12月30日經臺北市政府撤銷97年間、1 05年間核准再審原告改選董事、監察人、董事長等處分,公 司登記回復為90年5月14日經核准變更登記之狀態,即董事 長為訴外人李禹九(已死亡現登記缺額)、董事為李德義、 再審被告李雲華之狀態,有臺北市政府113年12月30日府產 業商字第11356560600號函可考(見本院卷第337至345頁) ,並經本院調取公司卷宗核閱無誤。再審原告之董事長死亡 ,董事未重新選任董事長,依前開說明,原應由全體董事即 李德義、李雲華代表公司,惟因李雲華同為本件再審被告, 有事實上不能代表公司之情形,則再審原告以李德義為法定 代理人提起本件訴訟,自屬合法。 貳、實體部分:   一、再審原告以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 第11款所定再審事由,對之提起再審之訴,係以:㈠再審原 告於97年5月28日上午10時、105年9月1日上午10時分別召開 股東臨時會(下分稱系爭97年股東會、105年股東會),均 作成改選李禹九、李德義、李雲華為董事,李安芬為監察人 之決議(下分稱系爭97年股東會決議、105年股東會決議) ,復先後於同日下午2時,製作上開董事有召開董事會(下 分稱系爭97年董事會、105年董事會),並作成由全體董事 同意推選李德義為新任董事長之決議(下分稱系爭97年董事 會決議、105年董事會決議)之議事錄。再審被告早已知悉 李禹九責由李德義接任之安排,直至李禹九逝世多年後始提 起前訴訟程序請求確認各該決議不存在、無效,顯係違反誠 信原則,構成權利濫用,原確定判決未以之駁回再審被告請 求,顯有消極不適用民法第148條規定之違誤;㈡本件無何具 體事證可證明系爭97年股東會、董事會未實際召開,原確定 判決卻率以再審原告未證明系爭97年股東會、董事會已於日 本實際召開,逕認該等決議不存在、無效,顯有消極不適用 或錯誤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之違誤;㈢原確定判決以臺灣 臺北地方法院110年度訴字第239號刑事判決(下稱系爭刑事 一審判決)作為基礎,認定系爭97年股東會、董事會相關文 件係葉素芳所偽造,故認相關會議決議不存在或無效,惟系 爭刑事一審判決嗣經撤銷改判確定,是原確定判決作為判決 基礎之刑事判決依其後之確定裁判已變更等語,為其主要論 據。 二、再審被告未為聲明及陳述。 三、按判決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者,得以再審之訴對於確定終局判 決聲明不服,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所 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確定判決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 於法律規定,或與憲法法庭裁判、司法院大法官解釋顯然違 反,或消極的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裁判者而言,並不包括判 決理由矛盾、理由不備、取捨證據失當、調查證據欠週、漏 未斟酌證據、認定事實錯誤、解釋契約不當及在學說上諸說 併存致發生法律上見解歧異等情形在內。又按民事訴訟法第 496條第1項第11款所定「為判決基礎之民事、刑事、行政訴 訟判決及其他裁判或行政處分,依其後之確定裁判或行政處 分已變更者」之再審事由,須變更前之裁判或行政處分,經 前訴訟程序援為判決基礎者,始有適用。倘前訴訟程序係自 行調查證據認定事實而為判斷,即不在該條款適用範圍。 四、經查:  ㈠原確定判決係以:依兩造不爭執事項,及證人葉素芳、李美 儀、梁瑩騏於刑案偵查時所為證述,相互以察,並參酌再審 原告之章程規定,及李禹九、李雲華、李安芬之居住地或入 出境紀錄,以及系爭97、105年股東會與董事會所載開會地 點等節,認定系爭97年、105年股東會及董事會均未實際召 開,上開2次股東會及董事會相關會議文件上李禹九及再審 被告之簽名均屬偽造,李禹九、李雲華、李安芬均未出席上 開會議,無從依公司法或章程規定作成決議,且再審被告以 身為再審原告之股東身分行使其權利,並無權利濫用或違反 誠信原則,其等請求確認再審原告召開之系爭97年、105年 股東會決議不存在,及確認系爭97年、105年董事會決議無 效,均有理由,因而維持前訴訟程序第一審所為確認各該決 議不存在、無效之判決,駁回再審原告之上訴。再審原告主 張原確定判決未以再審被告違反誠信原則、構成權利濫用為 由駁回其等請求,且認定系爭97年股東會、董事會未實際召 開,係消極不適用或錯誤適用民法第148條、民事訴訟法第2 77條云云,無非係就前程序法院事實認定問題加以指摘,要 與是否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無涉。再審原告主張有民事訴訟法 第496條第1項第1款之再審事由,並無理由。  ㈡又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上開各節,純屬民事法院採用刑案之資 料及綜合其他事證自行調查證據所得之結論,非以系爭刑事 一審判決為裁判之基礎,自無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1 款規定之適用,再審原告執此提起再審之訴,亦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再審原告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第1 1款規定,提起本件再審之訴,顯無再審理由,爰不經言詞 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六、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顯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藍家偉                法 官 梁夢迪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蕭英傑

2025-02-18

TPHV-114-再-3-20250218-1

再易
臺灣高等法院

損害賠償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再易字第10號 再審原告 劉沁榆 再審被告 李詠謙 胡梅蘭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再審之訴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12月11日本院113年度上易字第792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決 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審之 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但自判決確定後已 逾5年者,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 文。次按提起再審之訴,應表明再審理由,民事訴訟法第501 條第1項第4款亦有明定。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敘明確定判 決有何合於同法第496條第1項各款及第497條原因之具體情形 而言,如未依法表明,自可認未合法表明再審理由,其再審之 訴為不合法,毋庸命其補正,法院應依同法第502條第1項規定 ,以裁定駁回之。 經查,本院民國113年12月11日113年度上易字第742號判決(下 稱原確定判決),因不得上訴而於同日確定,並於同年月23日 送達再審原告,有原確定判決、本院書記官辦案進行簿可稽, 是再審原告於114年1月21日對之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書狀誤載 為「聲請再審」,本院卷第3頁該書狀上本院收文戳章),未 逾30日不變期間。然再審原告主張伊未實際居住於桃園市○○區 ○○路0段0000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伊遷戶籍至系爭房屋 ,僅係為了伊所經營「○○○○○○○○」收信之便,不能單憑伊設籍 在該址,即認系爭房屋內物品遭破壞與伊有關云云。惟其未指 明原確定判決有何合於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各款及第497 條原因之具體情形,揆諸前揭說明,自難認其再審之訴為合法 ,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梁夢迪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2025-02-11

TPHV-114-再易-10-20250211-1

再易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買賣價金等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再易字第12號 再審原告 張秀菊 陳芳章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翁瑞麟律師 涂鳳涓律師 上列再審原告因與再審被告陳基福間請求返還買賣價金等事件, 於民國114年1月24日對本院113年12月25日113年度上易字第628 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經核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 )100萬元(前訴訟程序起訴前利息依修正前民事訴訟法規定, 不予併計),應徵再審裁判費1萬9,800元,未據繳納。爰依民事 訴訟法第505條、第444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再審原告於本裁定 送達之日起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即駁回其再審之訴,特此裁定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藍家偉 法 官 梁夢迪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蕭英傑

2025-02-10

TPHV-114-再易-12-20250210-1

非抗
臺灣高等法院

票款執行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非抗字第10號 再 抗告 人 林張雪美 林榮輝 共 同 代 理 人 呂光武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蔡雅雯間票款執行聲請事件,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12月12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抗字第368號裁定 ,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除以抗告不合法而遭駁回者外,對於抗告法院之裁定再 為抗告,僅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非訟事件法第 45條第3項定有明文。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裁定 就其取捨證據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錯誤而言,不包括 認定事實不當或理由不備、矛盾之情形在內。 二、查相對人主張其執有再抗告人共同簽發如附表所示,並免除 作成拒絕證書之本票1紙(下稱系爭本票),於民國112年1 月23日提示未獲付款,向原法院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經 原法院司法事務官以113年度司票字第20168號裁定(下稱第 20168號裁定)准許。再抗告人以相對人未陳明付款提示之 特定時段、地點為由,對第20168號裁定提起抗告。原裁定 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再抗告人猶有未服,對之再為抗告, 再抗告意旨略以:原裁定未命相對人釋明付款提示之特定時 間、地點,未調查付款提示之事實,而逕駁回其等抗告,乃 有不類推適用票據法第106條、第107條、不適用民法第1條 、非訟事件法第32條之情事,而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 三、關於再抗告人林張雪美部分:   按提起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此項 抗告,應包括再抗告在內。查原裁定於113年12月23日送達 再抗告人林張雪美(見原法院抗字卷第34頁),再抗告期間 自裁定送達翌日起算至114年1月2日止即告屆滿,再抗告人 林張雪美遲於114年1月3日始提起再抗告(見本院卷第13頁 ),已逾上開不變期間,其再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四、關於再抗告人林榮輝部分:       按本票載明免除作成拒絕證書,執票人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 行時,毋庸提出已為付款提示之證據,如發票人主張執票人 未為提示,應由其負舉證之責,此觀票據法第124條準用同 法第95條但書規定即明。是原裁定以相對人所提系爭本票已 具備形式上要件,並已屆到期日,認第20168號裁定准許相 對人強制執行之聲請並無違誤,再相對人已主張於112年1月 23日提示未獲付款,且系爭本票載明免除作成拒絕證書,相 對人自毋庸另提出已為付款提示之證據,而再抗告人林榮輝 就其否認相對人曾提示系爭本票乙節,亦未能舉證加以證明 為由,駁回再抗告人林榮輝之抗告,依前說明,於法並無不 合。再抗告人林榮輝仍執前詞指摘原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聲明廢棄原裁定,為無理由,應駁回其再抗告。 五、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一部為不合法、一部為無理由,爰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藍家偉               法 官 梁夢迪 附表:(民國/新臺幣) 編號 發票人 發票日 金額 到期日 票號 1 林張雪美 林榮輝 111年10月24日 2,000萬元 空白(視為 見票即付) TH0000000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蕭英傑

2025-02-10

TPHV-114-非抗-10-20250210-1

重再
臺灣高等法院

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等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再字第3號 再審原告 賴英俊 鍾羅翠苓 鍾雅芸 恒裕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鍾雅君 上列再審原告因與再審被告鄭錦秀間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事件,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對本院112年11月7日109年度重上字 第906號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經核本 件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5,753萬3,707元(即原確定判 決附表所示25筆土地之勘估價格,見本院105年度抗字第928號卷 第35頁),應徵再審裁判費77萬7,528元,未據繳納(見本院卷 第119頁),又再審原告鍾羅翠苓雖向本院聲請訴訟救助,惟業 經本院以114年度聲字第28號裁定駁回。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05條 、第444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再審原告於本裁定送達之日起5 日內如數補繳,逾期依同法第502條第1項之規定,認再審之訴為 不合法,以裁定駁回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藍家偉 法 官 梁夢迪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命 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其餘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蕭英傑

2025-02-07

TPHV-114-重再-3-20250207-1

臺灣高等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8號 聲 請 人 鍾羅翠苓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鄭錦秀間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等再審 之訴事件(本院114年度重再字第3號),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實 並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109條 第2項、第284條規定自明。又所謂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係 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並無籌措款項以支出訴訟費 用之信用技能者而言。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出訴訟 費用,專就聲請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人未提出證據, 或依其提出之證據,未能信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主張為 真實,即應將其聲請駁回,並無派員調查之必要。 二、本件聲請人對本院民國112年11月7日109年度重上字第906號 確定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向本院聲請訴 訟救助,僅泛稱原確定判決顯有錯誤,故應准許訴訟救助始 符人性、貫徹司法為民意旨云云,惟聲請人既未主張其無資 力支出訴訟費用,復未提出足供本院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 明其窘於生活,全然缺乏籌措款項之信用技能或方法,致無 資力支出本件訴訟費用,揆諸前揭說明,聲請人之聲請自有 未合,不應准許。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藍家偉               法 官 梁夢迪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蕭英傑

2025-02-07

TPHV-114-聲-28-2025020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23號 抗 告 人 彭文正 代 理 人 張靜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KEVIN JOHN HAYNES(凱文海恩斯)間請 求損害賠償等事件,聲請法官迴避,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4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479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法官或其配偶、前配偶或未婚配偶,為該訴訟事件當事人 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法官有前條所定之情形而 不自行迴避者,或法官有前條所定以外之情形,足認其執行 職務有偏頗之虞者,當事人得聲請法官迴避,民事訴訟法第 32條第1款及第33條第1項第1款、第2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按 法官為該訴訟事件當事人者,依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1款規 定,固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惟倘當事人於訴訟進行 中,以與本訴請求事實及權利無涉之其他事實及權利為據, 追加承辦法官為被告,法院自得將該追加之訴另行分案由其 他法官為准駁之裁判,不影響原法官就本訴所為之程序進行 及裁判(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222號裁定意旨參照) 。另所謂足認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之情形,應以法官對 於訴訟標的有特別利害關係,或與當事人之一造有密切之交 誼或嫌怨,或基於其他情形,客觀上足疑其為不公平之審判 者,為其原因事實,若僅憑當事人之主觀臆測,或認法官就 當事人聲明之證據不為調查,或認法官指揮訴訟欠當,則不 得謂其有偏頗之虞。且依同法第34條第1項、第2項及第284 條之規定,並應就上開迴避之原因,提出可使法院信其主張 為真實之證據釋明之。 二、抗告人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原法院113年度重訴更一字第4 號損害賠償等事件(下稱系爭事件)之承辦法官林瑋桓(下 稱承辦法官),於民國112年4月21日以112年度重訴字第177 號裁定(下稱第177號裁定)駁回抗告人對相對人所提損害 賠償之訴,經抗告後業由本院廢棄發回原法院,而重新分為 系爭事件,並由承辦法官審理。惟抗告人已於113年8月14日 追加承辦法官為被告,承辦法官依民事訴訟法第32條第1款 本應自行迴避系爭事件而未為之,抗告人自得聲請法官迴避 。又承辦法官批示追加部分另行分案及原法院另行分案之行 為,已違反民刑事件編號計數分案報結實施要點第9點所定 訴之追加不另立卷宗號數之規定。且由承辦法官於第177號 裁定所載理由,顯見承辦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復抗告 人曾就113年7月24日、113年8月14日言詞辯論期日聲請視訊 開庭,均遭承辦法官未附理由斷然否准,益徵其執行職務有 偏頗之虞,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1款、第2款聲請 法官迴避等語。 三、經查:  ㈠承辦法官前於112年4月21日以第177號裁定駁回抗告人對相對 人所提之損害賠償之訴,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經本院於11 3年1月26日以113年度抗字第18號裁定廢棄第177號裁定,發 回原法院,而重新分為系爭事件,並由承辦法官審理,抗告 人嗣於113年8月14日言詞辯論期日追加承辦法官為系爭事件 之被告等情,固經本院調取系爭事件案卷核閱無訛。惟查抗 告人前揭追加訴請承辦法官負損害賠償責任部分,業經原法 院另行分案由其他法官審理(案列原法院113年度重訴字第7 96號),有原法院案件索引卡查詢資料附卷足憑(見聲字卷 第19頁),依上說明,承辦法官即非系爭事件之當事人,而 無前開應自行迴避規定之適用,抗告人依民事訴訟法第33條 第1項第1款之規定,聲請承辦法官迴避,自無理由。  ㈡承辦法官於第177號裁定僅就系爭事件國際管轄權等程序事項 為認定,未涉實體理由之論述,抗告人泛稱由此顯見承辦法 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尚非可採。又系爭事件之113年7月 24日(因颱風停止上班而改期)、113年8月14日言詞辯論期 日,承辦法官固未逕依抗告人聲請以視訊設備進行遠距審理 ,惟此本屬承辦法官依民事訴訟法第211條之1第1項裁量權 行使範圍,況承辦法官先於113年6月間依同條第2項規定發 函徵詢相對人之意見,復於113年8月14日當庭闡明兩造訴訟 代理人應釋明關於系爭事件是否適於以視訊設備進行遠距審 理所應審酌事項,均難認有何抗告人所指無由拒絕其聲請之 情況。至抗告人主張承辦法官批示追加部分另行分案及原法 院另行分案之行為,已違反民刑事件編號計數分案報結實施 要點第9點所定訴之追加不另立卷宗號數之規定云云,核屬 法官職權行使當否及法院內部事務分配之範疇,非屬法官執 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之情形。此外,抗告人未提出其他證據釋 明承辦法官執行職務有何不公之具體情事,徒執前詞臆測該 法官有偏頗之虞,主張得依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款聲 請迴避云云,要無可採。  ㈢從而,原裁定駁回抗告人本件聲請,經核並無違誤。抗告意 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藍家偉               法 官 梁夢迪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蕭英傑

2025-02-06

TPHV-114-抗-23-20250206-1

非抗
臺灣高等法院

外國商務仲裁判斷聲請承認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非抗字第109號 再 抗告 人 EFAT GROUP LIMITED 法定代理人 Lee Jen Yi 代 理 人 張慧婷律師 相 對 人 NIPPON YUSEN KAISHA 法定代理人 Hitoshi Nagasawa 代 理 人 李念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外國商務仲裁判斷聲請承認事件,再抗告人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8月29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抗字第446號裁定, 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非訟事件抗告法院之裁定再為抗告,除以抗告不合法而 駁回者外,對於抗告法院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其適用法規 顯有錯誤為理由,非訟事件法第45條第1項、第3項定有明文。 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裁定就其取捨證據所確定之事 實適用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違反司法院現尚有效及 大法官會議之解釋,或消極的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裁判者而 言,並不包括判決理由矛盾、理由不備、取捨證據失當、漏未 斟酌證據及認定事實錯誤之情形在內。次按法院關於仲裁事件 之程序,除本法另有規定外,適用非訟事件法,非訟事件法未 規定者,準用民事訴訟法,仲裁法第52條定有明文。是以聲請 承認外國仲裁判斷係非訟事件,法院僅依非訟事件程序,審核 該外國仲裁判斷是否合法有效作成,及有無仲裁法第49條、第 50條之消極要件,對於仲裁判斷之實際內容並不加以實質審查 。 本件相對人以兩造於西元2018年6月26日簽訂傭船契約(下稱系 爭契約),嗣因系爭契約發生糾紛,其依系爭契約第43條仲裁 條款約定(下稱系爭仲裁協議),向英國倫敦海事仲裁人協會 (LMAA)提出仲裁聲請(下稱系爭仲裁事件),經兩造參與後 ,仲裁庭於西元2021年9月29日作出仲裁判斷,惟因主文有誤 ,於同年11月14日作出更正書(下與前開仲裁判斷合稱系爭仲 裁判斷,詳如附表),爰依仲裁法第48條規定聲請承認系爭仲 裁判斷,經原法院以112年度仲聲字第5號裁定(下稱第5號裁 定)駁回,相對人不服,提起抗告,原法院以112年度抗字第4 46號裁定(下稱原裁定)廢棄第5號裁定,並准予承認系爭仲 裁判斷。再抗告人不服,提起再抗告,聲明求為廢棄原裁定, 駁回相對人聲請,意旨略以:本件並無系爭契約第19條之適用 ,僅得依系爭契約第43條約定,由3名仲裁人組成仲裁庭,但 系爭仲裁判斷之仲裁庭組成及仲裁程序違反系爭契約第43條第 3項(抗告狀誤載為第2項)約定,原裁定有違背及不適用仲裁 法第50條第1項第3、5款規定、英國仲裁法第15條及第16條第5 項規定,及LMAA仲裁規則第8條(b)項規定等語。 按當事人聲請法院承認之外國仲裁判斷,有當事人之一方,就 仲裁人之選定或仲裁程序應通知之事項未受適當通知,或有其 他情事足認仲裁欠缺正當程序;或仲裁庭之組織或仲裁程序違 反當事人之約定之情形者,他方當事人得於收受通知後20日內 聲請法院駁回其聲請,仲裁法第50條第1項第3、5款前段定有 明文。查原法院以:依系爭仲裁協議,兩造約定系爭仲裁事件 應提交英國進行仲裁,並依LMAA於仲裁程序開始時之最新條款 即西元2017年倫敦海事仲裁員仲裁規則(下稱系爭規則)進行 ,而兩造就仲裁庭之組織,固於系爭仲裁協議第3項約定應由 仲裁人3人組成,惟系爭規則仲裁庭編第8條⒝項⑷款規定(下稱 系爭規定),仲裁庭由仲裁人3人組成時,倘兩造各指定1名仲 裁人之2名仲裁人在指定第3名仲裁人前已就全部仲裁事項達成 共識,該2名仲裁人即有權做出仲裁判斷;又依系爭契約第19 條之約定,系爭契約第1編第25欄(a、b、c選項)為空白,應 適用該條⒜項約定,而受英國法律管轄,並根據1950年及1979 年的仲裁法或當前生效的任何法律修改或重制(若有)在倫敦 進行仲裁。本件依相對人提出之LMAA證書、仲裁人共同簽署之 系爭仲裁判斷、英國律師意見書及公認證書等資料,足認系爭 仲裁判斷係由兩造各指定之1名仲裁人依系爭規定,就全部仲 裁事項達成共識而作成系爭仲裁判斷,核無我國仲裁法第50條 第1項第3、5款所定情形,是第5號裁定認系爭仲裁判斷有仲裁 庭之組織違反當事人約定之情形,駁回相對人之聲請,乃有未 洽,因而廢棄原裁定,並准予承認系爭仲裁判斷,經核於法並 無違誤,且解釋契約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其解釋縱有不當, 亦不生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問題(最高法院78年度台再字第26 號裁判意旨供參),則原裁定解釋契約而適用系爭契約第19條 約定及系爭規定,亦無違背法令或違反論理及經驗法則之情, 難認有置系爭仲裁協議第3項予以不論,而違背或消極不適用 仲裁法第50條第1項第3、5款規定及違反英國仲裁法第15條、 第16條第5項及系爭規則第8條⒝項之情事。況系爭契約第1編兩 造簽名欄上方約定:「It is mutually agreed that this Co ntract shall be perfomed subject to the conditions con tained in this Charter which shall include PartⅠ as we ll as PartⅡ.In the event of a conflict of conditions,t he provisions of PartⅠ shall prevail over those of Par tⅡ to the extent of such conflict.(雙方一致同意,本合 約應依照本租賃合約條件執行(包括第1編及第2編)。若條款有 所衝突,第1編條款於衝突範圍內之效力優於第2編)」(仲聲 卷第17、41頁),而第1編第25欄有關法律及仲裁明文引用第2 編第19條之約定,並未列載其後之第43條約定,是第19條、第 43條約定內容縱有衝突,依前說明,亦應優先適用第1編所引 用之第19條約定。因此,再抗告人指摘原裁定有前揭適用法規 顯有錯誤之情事,核屬無據。 綜上所述,原裁定承認系爭仲裁判斷,並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之情。再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梁夢迪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附表: 編號 內容 A EFAT GROUP LIMITED應給付NIPPON YUSEN KAISHA之金額如下: a.美金649,040元、美金73,445.89元、新加坡幣(下稱新幣)7,313元(原仲裁判斷為新幣4,702元,西元2021年11月14日更正為新幣7,313元),並自西元20l9年9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4%計算之利息。 b.NIPPON YUSEN KAISHA所花費之合理律師費與其他費用,並自仲裁判斷作成日(即西元2021年9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4%計算之利息。 B EFAT GROUP LIMITED之請求駁回。 C EFAT GROUP LIMITED之律師費與其他費用自行負擔。 D 仲裁程序費用由EFAT GROUP LIMITED負擔。如已由NIPPON YUSEN KAISHA支付時,EFAT GROUP LIMITED應返還NIPPON YUSEN KAISHA,並自NIPPON YUSEN KAISHA支付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4%計算之利息。 E 本仲裁判斷對雙方當事人就本案所涉糾紛為最終且具拘束力之判斷。

2025-01-22

TPHV-113-非抗-109-20250122-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67號 抗 告 人 張淑敏 代 理 人 王品清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蕭正祥間確定執行費用額聲明異議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23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執事聲字第175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之費用,以必要部分為限,由債務人負擔,並應 與強制執行之債權同時收取;前項費用,執行法院得命債權 人代為預納;債權人因強制執行而支出之費用,得求償於債 務人者,得準用民事訴訟法第91條之規定,向執行法院聲請 確定其數額,強制執行法第28條第1項、第2項、第29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執行必要費用,係指因實施強制執 行所支出之必要費用,如測量費、鑑定費、登報費、保管費 、協助執行人員之差旅費等,此種費用如不支出,強制執行 程序即難進行,係因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而生,其必要部分自 應由債務人負擔。 二、經查:  ㈠本件相對人執原法院111年度士調字第424號修復漏水等事件 調解筆錄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請求抗告人將臺北市○○ 區○○○路00巷00弄00號7樓如該筆錄附圖所示之漏水點(下稱 執行標的)修復至不漏水狀態,經原法院民事執行處(下稱 執行法院)核發執行命令命抗告人於收受命令之日起15日內 自動履行,惟因抗告人未自動履行,復就執行標的是否漏水 尚有爭執,執行法院經兩造同意後囑託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 (下稱土技公會)鑑定執行標的之漏水情況,並由相對人代 墊鑑定費用新臺幣(下同)21萬元,嗣因土技公會陳報仍有 漏水現象,執行法院於民國112年12月27日會同土技公會指 派之土木技師赴現場履勘,確認執行標的仍有部分漏水現象 ,抗告人並同意另擇日開挖地板由土技公會進行測試。嗣因 抗告人具狀表示已自行施工找出漏水原因並修復完畢,執行 法院待相對人陳報執行標的已無漏水後,通知土技公會已無 鑑定必要,如符合退費規定請逕為之,土技公會則函復依鑑 定之進度,扣除該會鑑定費8萬5,000元後,退還相對人12萬 5,000元。其後,相對人檢具單據向原法院聲請確定強制執 行費用額,經原法院司法事務官以113年度司執聲字第12號 裁定確定抗告人應負擔之執行費用額為執行費1,122元、員 警差旅費600元、鑑定費8萬5,000元,合計8萬6,722元本息 (下稱原處分)。抗告人以按協商結果原應全額退還鑑定費 ,未退還之差額不應由其負擔為由,對原處分提出異議,經 原法院以113年度執事聲字第175號裁定(下稱原裁定)認無 理由予以駁回,抗告人不服,對之提起抗告。  ㈡抗告(異議視為抗告)意旨固主張有關鑑定費8萬5,000元部 分,依現場協商結果,土技公會之技師同意將全額退還鑑定 費用予相對人,相對人亦同意抗告人自行修繕,抗告人評估 後始願自行開挖修繕,故不應由抗告人負擔該未退還之差額 云云。惟查本件係因抗告人未依執行命令自動履行,復就執 行標的是否漏水尚有爭執,乃由土技公會進行鑑定,其鑑定 工作項目包含鑑定標的物現況勘驗及平面圖繪製、紅外線熱 感像分析、給水管檢測、排水及汙水管檢測、浴廁地板放水 防水檢測、鑑定囑託事項問題研析、鑑定報告撰寫及製作等 項目,並由相對人代墊鑑定費用21萬元,土技公會於抗告人 嗣陳報自動履行前,已多次指派技師至現場會勘,進行給水 管、熱水管測試、淹水測試、紅外線儀及水分子儀補助測試 ,並於執行法院履勘時到場協助研判漏水原因、說明測試及 修繕方式等情,有土技公會112年5月19日北土技字第112200 1946號、112年8月28日北土技字第1122003380號函、鑑定會 勘紀錄表、112年12月27日執行履勘筆錄可考(見司執卷第1 01、163至165、283至284頁),則土技公會經執行法院通知 應確認得否退費後,依鑑定之進度,扣除鑑定費8萬5,000元 ,退還相對人12萬5,000元,堪認合理允當。是相對人確已 依鑑定進度實際支出鑑定費8萬5,000元,且係因該時抗告人 未自動履行所致,如不支出即難進行強制執行程序,當屬必 要部分費用之一;而抗告人本應依執行命令自動履行,前因 抗告人不履行債務已生之必要費用,自不因抗告人後續是否 或因何原因願履行而異。抗告人執此主張毋庸負擔該等費用 ,不應計入執行費用額,並無理由。 三、從而,原處分確定抗告人應負擔之執行費用額為8萬6,722元 本息,核無違誤,原裁定予以維持而駁回抗告人之異議,亦 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藍家偉               法 官 梁夢迪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蕭英傑

2025-01-21

TPHV-114-抗-67-202501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