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檢察官執行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54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劉勇昇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定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高雄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執行之指揮,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詳如附件「刑事聲明異議狀」所載。 二、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此所稱「檢 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係指就刑之執行或其方法違背法令 ,或處置失當,致侵害受刑人權益而言。又被告所犯數罪有 二裁判以上時,其所犯各罪是否合於數罪併罰規定,應以各 裁判中最初判決確定者為基準,凡在該裁判確定前所犯之各 罪,應依刑法第50條、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三、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劉勇昇(下稱受刑人)前因犯竊盜等案 件(詳如附表所示),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以111年度聲字 第204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受刑人不服提起上訴, 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以112年度抗字第57號裁定駁回抗 告確定(下稱甲集團);受刑人復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等案件,經本院以111年度重訴字第10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 年6月、5年10月、1年6月,應執行有期徒刑7年,於113年7 月31日確定(下稱乙案)等情,有前開裁判及被告法院前案 紀錄表在卷足稽。受刑人向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下稱高雄 地檢署)檢察官聲請將乙案與甲集團合併定應執行刑,經檢 察官以113年度執聲他3049字第1149001801號敘明:所犯乙 案之罪犯罪日期係於110年10月25日、26日,在甲集團(首 罪確定日為110年7月23日)判決確定後所犯,與數罪併罰之 規定不合等語,而否准其聲請。聲明異議意旨認檢察官前開 否准處分之執行指揮不當,遂提起本件聲明異議。聲明異議 意旨固認甲集團應與乙案各罪合併定應執行刑,然乙案各罪 犯罪時點係於110年10月25日、26日一情,有本院111年度重 訴字第10號判決在卷足參。而甲集團所示之罪最早判決確定 之案件,判決確定日為110年7月23日,乙案各罪之犯罪時間 均在該判決確定日之後,揆諸上開規定及說明,高雄地檢署 檢察官以受刑人本案聲請合併定執行刑於法尚有未合,否准 其聲請,自無不當,受刑人執前詞提出聲明異議,對法律規 範容有誤解,難認有據。綜上,本案檢察官否准受刑人上開 聲請之執行指揮,經核並無違法或不當。聲明異議意旨指摘 檢察官執行指揮不當,並請求撤銷檢察官所為處分,核無理 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于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陳莉庭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竊盜 竊盜 不能安全駕駛致交通危險罪 宣 告 刑 各處有期徒刑4月二罪,應執行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3月 犯罪日期 110/01/30 (2 次) 110/01/26 110/01/26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高雄地檢110年度速偵字第347號 臺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3323號 臺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3323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高雄地院 臺南地院 臺南地院 案號 110年度簡字第931號 111年度簡上字第6號 111年度簡上字第6號 判決日期 110/05/27 111/02/24 111/02/24 確 定 判 決 法院 高雄地院 臺南地院 臺南地院 案號 110年度簡字第931號 111年度簡上字第6號 111年度簡上字第6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0/07/23 111/02/24 111/02/24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臺南地檢111年度執助字第85號 臺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2790號 編號2至3同一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6月 編號1至4經臺南地院111年度聲字第86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1年6月 (臺南地檢111年度執更字第1101號) 編   號 4 5 6 罪   名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逃逸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藥事法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7年8月 有期徒刑4月 犯罪日期 109/11/07 109/08/07 109/12/07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南地檢110年度偵緝字第339號 雲林地檢109年度偵字第7864號等 雲林地檢109年度偵字第7864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臺南地院 南高分院 南高分院 案號 110年度交訴字第144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903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903號 判決日期 111/02/23 110/10/29 110/10/29 確 定 判 決 法院 臺南地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10年度交訴字第144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1988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1988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03/29 111/04/14 111/04/14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臺南地檢1ll年度執字第2877號 臺南地檢1ll年度執助字第804號 臺南地檢1ll年度執助字第804號 編號1至4經臺南地院111年度聲字第86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 (臺南地檢111年度執更字第1101號) 編   號 7 8 9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7年8月 各處有期徒刑5年6月三罪 有期徒刑5年2月 犯罪日期 109/09/18 109/09/25 109/10/03 109/12/03 109/11/14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南地檢110年度營偵字第 375、633號 臺南地檢110年度營偵字第 375、633號 臺南地檢110年度營偵字第 375、633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臺南地院 臺南地院 臺南地院 案號 110年度訴字第623號 110年度訴字第623號 110年度訴字第623號 判決日期 111/03/23 111/03/23 111/03/23 確 定 判 決 法院 臺南地院 臺南地院 臺南地院 案號 110年度訴字第623號 110年度訴字第623號 110年度訴字第623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10/25 (撤回上訴) 111/10/25 (撤回上訴) 111/10/25 (撤回上訴)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臺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8931號 編號7至10同一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 編   號 10 罪   名 藥事法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7月 犯罪日期 109/09/09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南地檢110年度營偵字第375、633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臺南地院 案號 110年度訴字第623號 判決日期 111/03/23 確 定 判 決 法院 臺南地院 案號 110年度訴字第623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10/25 (撤回上訴)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備註 臺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8931號 編號7至10同一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

2025-03-31

KSDM-114-聲-254-20250331-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7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羅孝宜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5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羅孝宜犯如附表所示貳罪,所處各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壹年參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羅孝宜因犯詐欺等罪,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分別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條 第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 請裁定等語。 二、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犯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 得易科罰金之罪,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 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 ,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 ,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第2項、第5 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中之一罪,雖 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合併處罰結果而不得易 科罰金時,原可易科罰金部分所處之刑,毋庸為易科折算標 準之記載(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144號解釋意旨參照)。 三、本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2罪,業經法院判處各如附表所 示之刑,而於如所示之日確定在案,且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 聲請定應執行刑,有各該刑事判決書、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及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受刑人是否同意聲請定執行 刑調查表在卷可稽,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 核認聲請為正當。衡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之罪名、各次犯行之 時間、手法,及所犯各罪反應出受刑人之主觀惡性、人格特 質及犯罪傾向,經整體綜合判斷,並參酌受刑人對於本件聲 請定執行刑表示之意見,依據比例原則及罪刑相當性原則而 為裁量,酌定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前述各罪因定執行刑 結果,已均不得易科罰金,自無庸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至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雖業經執畢,惟仍應先定其應執行 刑,再於檢察官執行時扣除前已執行之部分,尚不影響受刑 人權益,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 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于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陳莉庭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日期 (民國)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民國)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民國) 1 行使偽造準私文書 有期徒刑2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09.1.12~109.2.4 新竹地院110年度竹簡字第115號 110.5.24 新竹地院110年度竹簡字第115號 110.6.28 2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 有期徒刑1年2月 109.3.6 本院110年度訴字第104、443、590、591、633、864號、111年度易字第12號 111.8.2 本院110年度訴字第104、443、590、591、633、864號、111年度易字第12號 113.5.23 備註:編號1部分已易科罰金執行完畢。

2025-03-31

KSDM-114-聲-471-20250331-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695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黃世楷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對於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執行之 指揮(113年度執聲他字第584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聲明異議意旨略以:受刑人自民國110年11月22日入監執行迄今 已逾3年,受刑人因此依刑法第51條第9款但書之規定,請求臺 灣宜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執字第567號拘役55日應不予執行, 然遭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以該案犯罪日期為110年10月3日,在 112年執更字第6號案各罪第一確定日110年9月27日之後,與數 罪併罰要件不符,而拒絕適用刑法第51條第9款但書之規定, 為此,依法聲明異議,請求不執行拘役55日等語。 按刑法第51條之數罪併罰,應以合於同法第50條之規定為前提 ,而第50條之併合處罰,則以裁判確定前犯數罪為條件,若於 一罪之裁判確定後又犯他罪者,自應於他罪之科刑裁判確定後 ,與前罪應執行之刑併予執行,不得適用刑法第51條所列各款 ,定其應執行之刑。又按被告一再犯罪,經受諸多科刑判決確 定之情形,上開所謂裁判確定,乃指首先確定之科刑判決而言 ;亦即以該首先判刑確定之日作為基準,在該日期之前所犯各 罪,應依刑法第51條各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在該日期之 後所犯者,則無與之前所犯者合併定執行刑之餘地。是刑法第 51條第9款之規定,係指受刑人於裁判確定前犯數罪,經分別 宣告有期徒刑及拘役時,而合於同法第50條併合處罰之規定, 且所定之執行刑有3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拘役時,始有不執行拘 役之可言。如係各別犯罪,應接續執行而無定應執行刑之情形 (如裁判確定後再犯罪),縱所執行之刑期已超過3年有期徒 刑,且有拘役,仍無刑法第51條第9款規定之適用。 經查: ㈠受刑人前因竊盜、恐嚇等案件,經法院判處罪刑後,再經本院 以111年度聲字第551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6月確定,由臺 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執更字第6號指揮執行(下 稱甲執行案);受刑人另於110年10月3日因犯竊盜罪,經本院 以110年度簡字第845號判處拘役55日,並由臺灣宜蘭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執字第567號指揮接續執行(下稱乙執行案 )等情,有前開裁定、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稽。 ㈡而受刑人所犯甲執行案中,首先判決確定之日期係110年9月27 日,受刑人所犯乙執行案之犯罪日期為110年10月3日,即係在 甲執行案中最早判決確定日期之後所為,揆諸前揭說明,甲執 行案與乙執行案間即不符合刑法第50條「裁判確定前犯數罪」 之併合處罰之要件,尚難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刑,自 無刑法第51條第9款但書規定不執行拘役之適用。從而,臺灣 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指揮執行甲執行案後,復指揮接續執 行乙執行案之拘役,其執行之指揮,並無不當情形,受刑人對 檢察官執行命令所為聲明異議,尚無理由,應予駁回。 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錦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應附繕本)                書記官 吳秉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ILDM-113-聲-695-20250331-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705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署長) 訴訟代理人 詹綸心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NGUYEN VAN TIEN阮文進(越南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NGUYEN VAN TIEN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19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4月2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注意事項:本件受收容人已因執行同一驅逐出國處分,112年7月4日涉毒品案經限制出境(海)為收容替代處分(未予收容),復於同年10月28日違反收容替代處分再次失聯遭查獲,再為收容替代處分,同年12月25日入監執行,曾收容0日。執行期滿釋放後,於本次再為暫時收容及裁定准予續予收容之期間,依法應予合併計算,聲請人應自行特別注意,特此提醒。)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無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各款情形。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證據清單 內政部移民署暫予收容處分書、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內政部移民署中區事務大隊臺中市專勤隊接收【失聯移工】筆錄、內政部移民署外人居停留資料查詢、外人入出境資料、法務部○○○○○○○出監證明書、臺中地方法院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執行指揮書(甲)、外國人管制檔案查詢等為證。 結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上開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法 官 林學晴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葉淑玲

2025-03-31

TCTA-114-續收-1705-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86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薛宏毅 上列受刑人因聲明異議等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分署檢 察官執行之指揮(114年3月7日高分檢辰114執聲他41字第114900 3871號函)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如附件。 二、法律適用說明  ㈠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而宣告多數有期徒刑併合處罰者,於各 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 得逾20年,民國94年2月2日修正公布、95年7月1日施行前刑 法第51條第5款(下稱修正前刑法第51條第5款),以及102 年1月23日修正公布、同年月25日施行前刑法第50條(下稱 修正前刑法第50條)分別規定甚明。再數罪併罰所處有期徒 刑定其應執行刑之最長刑期,依94年2月2日修正公布、95年 7月1日施行刑法第51條第5款(下稱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 雖不得逾30年,然裁判確定前犯數罪,祇要其中一罪係在刑 法第51條第5款規定施行前所犯,於數罪合併定應執行刑時 ,應依比較新舊法律結果,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修正前刑 法第51條第5款規定(即不得逾20年)。  ㈡承上所謂「祇要其中一罪係在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施行前所 犯」,係指其中一罪之犯罪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而言, 倘犯罪行為自舊法期間繼續至新法施行時完結,因犯罪行為 終結時,法律已變更為新法,自屬在新法施行時為犯罪行為 ,而非犯罪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自應依新法予以處罰, 而無依刑法第2條第1項之規定為新舊法之比較適用。  ㈢以未經許可持有手槍之犯罪為例,其持有之繼續,為犯罪行 為之繼續,亦即一經持有手槍,罪已成立,但其完結須繼續 至持有行為終了時為止。其間法律縱有變更,然其行為既繼 續實施至新法施行以後,即與犯罪「後」法律有變更之情形 不同,不生新舊法比較適用之問題(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 第3461號判決同旨)。 三、經查:  ㈠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薛宏毅(下稱受刑人)主張:其前受本 院113年度聲字第228號裁定應執行刑之所犯數罪中編號2之 犯罪行為日期係94年8、9月間某日,並非裁定所載之95年9 月19日,且該案共同被告李俊農即適用修正前刑法第51條第 5款規定而應執行有期徒刑20年,是其所為該案犯罪亦應適 用修正前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而請求檢察官向法院聲請重 新定其應執行刑,然經檢察官拒絕其請求而聲明異議。  ㈡本院113年度聲字第228號裁定受刑人應執行刑之所犯數罪中 編號2之罪刑,即本院97年度上訴字第2號判決論斷受刑人係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8 條第4 項之未經許可持有可 發射子彈具有傷殺力之改造手槍罪及同條例第12條第4 項之 未經許可持有子彈罪,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較重之未經許 可持有改造手槍罪處斷,此有本院97年度上訴字第2號判決 在卷可查,參諸前揭說明,受刑人該案犯罪係未經許可非法 持有槍彈之繼續行為,其犯罪行為自行為時起繼續至95年9 月19日14時10分許為警逮捕時止,斯時已為刑法第51條第5 款於94年2月2日修正公布、95年7月1日施行期間,已不生新 舊法比較適用,自不得再適用修正前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 (即不得逾20年),檢察官拒絕受刑人之請求為有理由。  ㈢至於受刑人所舉共犯李俊農係犯非法「轉讓」可發射子彈具 殺傷力之手槍罪,其犯罪行為不具繼續性,既於94年8、9月 間某日為犯罪日期,即有上開新舊法比較適用之必要,此有 受刑人提出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1576號裁定在 卷可稽,是該另案與受刑人本案異議標的之具有繼續性犯罪 行為明顯不同,受刑人援以為例自不足為採。  ㈣此外,本院113年度聲字第228號裁定受刑人應執行刑之所犯 數罪中編號1之罪刑,即本院97年度上訴字第1665號判決, 雖非受刑人主張異議之標的,然其犯罪日期亦記載為「95年 9月19日前某日起」,核以本院97年度上訴字第1665號判決 係認定受刑人於95年9月間為意圖販賣而持有第一、二級毒 品為犯罪行為起至95年9月19日為警逮捕而終止,益徵無刑 法刑法第51條第5款之新舊法修正比較適用問題,附此敘明 。  ㈤從而,受刑人上開定應執行刑之裁定已確定,既無原定執行 刑之基礎變動或因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另定應執行刑必 要,檢察官拒卻受刑人之請求重定應執行刑,並無不合。 四、綜上,受刑人聲明異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徐美麗                    法 官 莊珮君                    法 官 楊智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陳建瑜

2025-03-31

KSHM-114-聲-286-20250331-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058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何秉憲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認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不當(113年度執聲他39 字第1139001660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何秉憲(下稱異議 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下稱甲案),經本院 以103年度聲字第852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年6月確定 (參附表一所示);又因傷害致死等案件(下稱乙案),經 臺灣高等法院以104年度聲字第4175號裁定定應執行刑有期 徒刑13年確定(參附表二所示),上開甲乙案接續執行之有 期徒刑為24年6月。如甲案即附表一編號8至15所示各罪與乙 案即附表二所示各罪定應執行刑,可能不會超過20年,檢察 官應待上開案件全部判決確定後,合併聲請定執行刑,惟上 述甲案、乙案經檢察官分別聲請定刑結果,不利於異議人, 已存在責罰顯不相當之情形,因而請求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 (下稱基隆地檢署)檢察官重新聲請合併定其應執行刑,請 法院重新定刑,詎基隆地檢署檢察官竟以民國113年度執聲 他39字第1139001660號函否准異議人之請求,為此聲明異議 云云。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 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法院應就異議之聲 明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84條、第486條分別定有明文。又 所謂指揮執行為不當,係指就刑之執行或其方法違背法令, 或雖非違法而因處置失當,致受刑人蒙受不利益者而言。又 定應執行刑之實體裁定,具有與科刑判決同一之效力。行為 人所犯數罪,經裁判酌定其應執行刑確定時,即生實質之確 定力。法院就行為人之同一犯罪所處之刑,如重複定刑,行 為人顯有因同一行為而遭受雙重處罰之危險。關於定應執行 刑之案件,自有一事不再理原則之適用。已經定應執行刑確 定之各罪,除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 罪,或原定應執行刑之數罪中有部分犯罪,因非常上訴、再 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或有赦免、減刑等情形,致原裁判定 刑之基礎已經變動,或其他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 形,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 外,法院應受原確定裁定實質確定力之拘束。法院再就該各 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其應執行刑,前、後二裁定對於同一 宣告刑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因同一行為遭受雙重處罰之危 險,自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不以定刑之各罪範圍全部 相同者為限。檢察官在有上揭例外之情形下,對於受刑人就 原確定裁定所示之數罪,重行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之請求 ,不予准許,受刑人自得以其有執行之指揮為違法或執行方 法不當之情形,憑以聲明異議。 三、經查:  ㈠異議人因甲案,經本院以103年度聲字第852號裁定定應執行 有期徒刑11年6月確定;又因乙案,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04年 度聲字第4175號裁定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3年確定。異議人 主張上開甲、乙案接續執行,客觀上有責罰不相當之特殊情 形,而有一事不再理原則之例外適用,向基隆地檢署檢察官 聲請分組重新定應執行刑,經基隆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 執聲他39字第1139001660號函否准等情,業經本院調取基隆 地檢署上開執行案卷核閱無訛。  ㈡又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參諸甲、乙案各編號案件最 後判決確定日期為104年1月22日,即乙案編號4、5所示之傷 害致死等罪(附表二編號4、5所示),該案之最後事實審為 臺灣高等法院103年度上訴字第2286號(附表二編號3所示最 後事實審判決日期為103年5月20日,原裁定附表記載有誤) 。是縱有異議人主張應分組重新定應執行刑之情形,亦應由 該案中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即臺灣高等法院管轄,始為 適法。因而異議人具狀請求基隆地檢署檢察官就其所指上揭 甲案編號8至15所示部分及乙案重新定應執行刑,已有未合 ,雖基隆地檢署檢察官未察,而以上開函文敘明否准重定執 行刑之決定,然揆諸上開說明,異議人就其所請,自始本即 應先向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為請求,嗣如就該署檢察官所 為否准之決定有所不服,則應向對應之臺灣高等法院聲明異 議。準此,異議人以上開甲案編號8至15所示部分及乙案應 分組重新定應執行刑為由所為之本件聲明異議,其所應具備 之爭議標的依法尚有欠缺,且本院亦非該執行指揮之管轄機 關,是其聲請並不合法,即應由程序上駁回,本院尚無從為 實體審查。   四、綜上所述,異議人所為聲明異議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呂美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7   日                 書記官 林則宇 附表一(引用本院103年度聲字第852號裁定附表,即甲案部分) 編     號     1     2     3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5月  有期徒刑5月  有期徒刑1年 犯 罪 日 期   102.06.09   102.06.17   101.12.07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基隆地檢102 年度毒偵字第1293號 新北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5485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122、660號(聲請書漏載102年度毒偵字第660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基隆地院   新北地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02年度基簡字第1024號 102年度簡字第6366號 102年度上訴字第2048號 判決日期   102.08.29   102.11.06   102.09.10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基隆地院   新北地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02年度基簡字第1024號 102年度簡字第6366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4917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2.10.07   102.11.29   102.12.05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否 備      註 基隆地檢102年度執字第2873號 新北地檢102年度執字第15667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執字第3534號 (編號1至2所示之罪,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2年度聲字第527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月) (編號3至4所示之罪,經原審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 (編號1至7示之罪,經本院以103年度聲字第411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 編     號     4     5    6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 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7月 犯 罪 日 期   102.03.19   102.08.15   102.08.15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122、660號(聲請書漏載基隆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660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1764號 基隆地檢102年毒偵字第1764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高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案  號 102年度上訴字第2048號 102年度訴字第807號 102年度訴字第807號 判決日期   102.09.10   102.12.19   102.12.19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最高法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案  號 102年度台上字第4917號 102年度訴字第807號 102年度訴字第807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2.12.05   103.01.20   103.01.20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      註 基隆地檢102年度執字第3534號(編號3至4所示之罪,經原審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 基隆地檢103年度執字第334號(編號5至6所示之罪,經原審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 (編號1至7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03年度聲字第411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 編     號     7     8     9 罪     名 毒品危害防治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0月 有期徒刑7年8月  有期徒刑8月 犯 罪 日 期   102.07.16   102.01.03   102.01.06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1737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偵字第1251、1252、1925號(聲請書漏載102年度偵字第1251、1925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偵字第1251、1252、1925號(聲請書漏載102年度偵字第1251、1925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案  號 102年度訴字第809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判決日期   102.12.13   102.07.30   102.07.30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案  號 102年度訴字第809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3.01.24   103.05.01   103.05.01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      註 基隆地檢103年度執字第463號 基隆地檢103年度執字第1472號(編號8至所示之罪,經原審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 (編號1至7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03年度聲字第411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 編     號               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7年8月  有期徒刑2年 有期徒刑7年8月 犯 罪 日 期   102.01.30   101.11.27   101.12.29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偵字第1251、1252、1925號(聲請書漏載102年度偵字第1251、1925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偵字第1251、1252、1925號(聲請書漏載102年度偵字第1251、1925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偵字第1251、1252、1925號(聲請書漏載102年度偵字第1251、1925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案  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判決日期   102.07.30   102.07.30   102.07.30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案  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3.05.01   103.05.01   103.05.01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      註 基隆地檢103年度執字第1472號(編號8至所示之罪,經原審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 編     號               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7年8月 有期徒刑7年8月 犯 罪 日 期   101.12.31   102.02.07   102.02.21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偵字第1251、1252、1925號(聲請書漏載102年度偵字第1251、1925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偵字第1251、1252、1925號(聲請書漏載102年度偵字第1251、1925號) 基隆地檢102年度偵字第1251、1252、1925號(聲請書漏載102年度偵字第1251、1925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案  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判決日期   102.07.30   102.07.30   102.07.30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案  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102年度訴字第371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3.05.01   103.05.01   103.05.01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      註 基隆地檢103年度執字第1472號(編號8至所示之罪,經原審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 附表二(引用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聲字第4175號裁定附表,即 乙案部分)編號3所示最後事實審判決日期為103年5月20日,原 裁定附表記載有誤。 編     號     1     2     3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1年2月 犯 罪 日 期 102.11.20 102.11.20 103.02.18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及案號 基隆地檢102年毒偵字第1947號 基隆地檢102年毒偵字第1947號 基隆地檢103年毒偵字第369號 最 後事實審 法  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案  號 103年度訴字第98號 103年度訴字第98號(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03年度訴字第87號) 103年度訴字第241號 判決日期 103.02.27 103.02.27 104.05.20 確 定 法  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案  號 103年度訴字第98號 103年度訴字第98號 103年度訴字第241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3.04.07 103.04.07 103.06.09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是    否   備  註 基隆地檢103年度執字第1090號 基隆地檢103年度執字第1091號 基隆地檢103年度執字第1955號 編     號     4     5 罪     名 妨害自由 傷害致死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2年 有期徒刑10年 犯 罪 日 期 102年12月17日至同年月18日 102年12月17日至同年月18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及案號 基隆地檢103年偵字第702號 基隆地檢103年偵字第702號 最 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  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2286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2286號 判決日期 103.10.28 103.10.28 確 定判 決 法  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04年度台上字第248號 104年度台上字第248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04.01.22 104.01.22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備  註 1.基隆地檢104年度執字第494號 2.編號4至5,前經本院103年度上訴字第2286號定應執行刑11年。 1.基隆地檢104年度執字第494號 2.編號4至5,前經本院103年度上訴字第2286號定應執行刑11年。

2025-03-31

KLDM-113-聲-1058-20250331-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0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進宇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22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進宇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壹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進宇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 ,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定其 應執行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 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 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 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 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 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刑事訴訟法第47 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於如附表所示犯罪日期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 均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宣告刑,且均確定在案。受刑人 本案所犯有得易科罰金(即附表編號1)及不得易科罰金( 即附表編號2)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不得 定應執行刑,然受刑人已具狀依刑法第50條第2項規定,請 求檢察官聲請就附表所示各罪定應執行刑,此有臺灣高雄地 方檢察署受刑人是否同意聲請定執行刑調查表1份附卷為憑 。經核,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且受刑 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均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判決確 定日(民國112年5月30日)前所犯,符合刑法第50條第1項 所定得予定執行刑之要件。復依前開說明,本院定其應執行 刑,應於各刑之最長期以上,即於附表所示2罪宣告刑之最 長期(即有期徒刑11月)以上,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 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即不得重於附表編號1、2所示各罪之 總和(即有期徒刑1年1月)。 四、又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罪責相當之考 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 的量刑過程,即對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 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 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 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兼顧刑罰衡平原則而定之(最高法 院101年度台抗字第223號裁定意旨參照)。受刑人就本案表 示希望從輕定應執行刑,此有定其應執行之刑案件意見陳述 書1紙在卷可證。本院衡酌受刑人所犯上開2罪,分別為不能 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及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侵害 之法益及犯罪手法不相同,犯罪時間分別為111年11月20日 及112年4月7日,爰就受刑人所犯上開2罪之行為時間,所犯 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加重效益及整體犯罪非難評價、矯 正效益等綜合判斷,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至另受刑 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雖已執行完畢,仍應依法定 其應執行之刑,僅於檢察官執行應執行刑時,再予扣除,對 於受刑人並無不利,併予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2項 、第51條第5款、第5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日期 (民國)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法院及案號 判決日期 (民國) 法院及案號 確定日期(民國) 0 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已執畢) 有期徒刑2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1年11月20日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1年度士交簡字第517號 112年4月17日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1年度士交簡字第517號 112年5月30日 0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1月。 112年4月7日 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439號 113年8月27日 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439號 113年10月8日

2025-03-28

KSDM-114-聲-300-20250328-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77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嘉龍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9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嘉龍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嘉龍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 ,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定其 應執行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 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 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 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 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 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刑事訴訟法第47 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於如附表所示犯罪日期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 均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宣告刑(各罪之犯罪時間、判決 案號、確定日期等詳見附表所載),且均確定在案等事實, 有如附表所示案號之刑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附卷可稽。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且 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均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判 決確定日(民國113年5月31日)前所犯,符合刑法第50條第 1項所定得予定執行刑之要件,本件聲請應予准許。復依前 開說明,本院定其應執行刑,應於各刑之最長期以上,即於 附表所示2罪宣告刑之最長期(即有期徒刑4月)以上,不得 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即不得重於附 表編號1、2所示各罪之總和(即有期徒刑8月)。 四、又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罪責相當之考   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   的量刑過程,即對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   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   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   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兼顧刑罰衡平原則而定之(最高法   院101年度台抗字第223號裁定意旨參照)。受刑人就本案聲 請定其應執行之刑,表示希望法院從輕定應執行刑,此有定 其應執行之刑案件意見陳述書在卷可證。本院衡酌受刑人所 犯上開2罪均為施用第二級毒品罪,犯罪行為態樣、手段、 動機尚無重大差異,且因施用毒品本身既有高度成癮性,再 度違犯之可能性通常高於其他犯罪類型,故於定執行刑時之 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又受刑人施用毒品之犯行主要係戕害 自身健康,並未侵害他人法益,反社會性程度相對較低,又 上開2罪之犯罪時間橫跨在112年9月至113年5月間,爰就受 刑人所犯上開2罪之行為時間,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 、加重效益及整體犯罪非難評價、矯正效益等綜合判斷,定 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如主文所示易科罰金之折 算標準。另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雖已執行完 畢,仍應依法定其應執行之刑,僅於檢察官執行應執行刑時 ,再予扣除,對於受刑人並無不利,併予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   條、第51條第5款、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日期 (民國)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法院及案號 判決日期 (民國) 法院及案號 確定日期(民國) 0 施用第二級毒品罪(已執畢)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9月10日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63號 113年4月24日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63號 113年5月31日 0 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3年5月29日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3326號 113年11月6日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3326號 113年12月13日

2025-03-28

KSDM-114-聲-277-20250328-1

聲更一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更一字第2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陳建銘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偽造文書案件,對於臺灣高雄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聲明異議,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792號 裁定後,受刑人不服提起抗告,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以113 年度抗字第506號撤銷原裁定,發回本院,本院更為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如附件刑事聲明異議狀所載。 二、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是對於刑之 執行得聲明異議之事由,僅限於「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而所稱「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係指檢察官就執 行之指揮違法及執行方法不當等情形而言,又裁判確定後即 生效力,檢察官如依確定裁判內容為指揮執行,自難指檢察 官執行之指揮為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 三、經查: (一)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陳建銘(下稱受刑人)前因偽造文書 案件,經本院以88年度訴字第684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年 、緩刑4年確定(下稱甲案),受刑人另因偽造文書案件 ,經本院以92年度簡字第4456號簡易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 月,如易科罰金,以(銀元)300元折算1日,受刑人不服 提起上訴,經本院以92年度簡上字第715號判決駁回上訴 而確定(下稱乙案),嗣於民國93年11月30日易科罰金執 行完畢等情,有上開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 堪以認定。 (二)按受緩刑之宣告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撤銷其宣告:一、 緩刑期內更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94年2月2 日修正前刑法第75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又撤銷緩刑之 宣告,既以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為前提要件,當然須 俟宣告刑之裁判確定後,始得撤銷緩刑之宣告;撤銷緩刑 ,須於緩刑期內為之,緩刑期間屆滿,原宣告刑已失其效 力,自無更行撤銷緩刑之餘地,因原宣告刑既已失其效力 ,縱予撤銷緩刑,亦無宣告刑可以執行,此為法理上當然 解釋,不待法律之明文規定(司法院院字第387號解釋、 最高法院92年度台非字第202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甲案係於89年3月13日確定一節,有電話紀錄查詢紀錄單 可參,依94年2月2日修正前刑法第74條後段規定(修正後 亦同此規定),緩刑期間自裁判確定之日起算,是甲案之 緩刑期間4年應係自89年3月13日起算,至93年3月12日屆 滿,而乙案則於本院駁回受刑人上訴之日即93年3月23日 始確定,因此,於乙案確定之時,甲案之緩刑期間業已屆 滿,甲案原宣告刑已失其效力,已無撤銷緩刑之餘地,而 檢察官依法已無從聲請法院撤銷,從而,聲明異議意旨謂 受刑人於甲案緩刑期間另犯乙案並經判決確定,檢察官應 就甲案聲請撤銷緩刑之宣告等語,顯屬無據。另就乙案部 分,檢察官係依據確定之乙案判決予以執行,而准許受刑 人易科罰金,於法亦無不合之處,併予敘明。 四、綜上所述,受刑人所執聲明異議之事由,洵屬無據,應予駁 回。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戴筌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許白梅

2025-03-28

KSDM-114-聲更一-2-20250328-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2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施凱文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0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施凱文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陸月,併科罰金新臺幣肆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 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施凱文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條第5、7 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定 其應執行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有二以上裁判者,依 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刑,刑法第50條、第53條分別定 有明文。次按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 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 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刑法第51條第5 、7款亦定有明文。再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 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 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於如附表所示犯罪日期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 均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宣告刑(各罪之犯罪時間、判決 案號、確定日期等詳見附表所載),且均確定在案等事實, 有如附表所示案號之刑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附卷可稽。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且 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均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判 決確定日(民國112年6月8日)前所犯,符合刑法第50條第1 項所定得予定執行刑之要件,本件聲請應予准許。復依前開 說明,本院定其應執行刑,有期徒刑部分,應於各刑之最長 期以上,即於附表所示2罪宣告刑之最長期(即有期徒刑4月 )以上,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 即不得重於附表編號1、2所示各罪之總和(即有期徒刑8月 ),併科罰金部分,應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即於附表所 示2罪宣告罰金刑之最多額(即新臺幣【下同】3萬元)以上 ,並不得重於附表所示2罪宣告罰金刑之總和(即5萬元)。    四、又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罪責相當之考 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 的量刑過程,即對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 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 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 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兼顧刑罰衡平原則而定之(最高法 院101年度台抗字第223號裁定意旨參照)。本院衡酌受刑人 上開2罪分別為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幫助犯修正 後洗錢防制法第十九條第一項後段之一般洗錢罪,侵害法益 及犯罪手法不同,犯罪時間分別為109年12月13日、111年8 月30日,爰就受刑人所犯上開2罪之行為時間,所犯數罪反 應出之人格特性、加重效益及整體犯罪非難評價、矯正效益 等綜合判斷,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如主文所 示之易科罰金及易服勞役折算標準。又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 ,雖已執行完畢,仍應依法定其應執行之刑,僅於檢察官執 行應執行刑時,再予扣除,對於受刑人並無不利,併予敘明 。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 條、第51條第5款、第7款、第41條第1項前段、第42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吳俞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許孟葳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日期 (民國)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法院及案號 判決日期 (民國) 法院及案號 確定日期(民國) 0 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已執畢) 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新臺幣3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09年12月13日 本院112年度交簡字第967號 112年4月28日 本院112年度交簡字第967號 112年6月8日 0 幫助犯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十九條第一項後段之一般洗錢罪 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1年8月30日 本院113年度審金訴字第1397號 113年11月15日 本院113年度審金訴字第1397號 113年12月18日

2025-03-28

KSDM-114-聲-226-202503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