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法院裁定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消債清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清算程序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26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柯芳妤即柯嘉芬 代 理 人 陳惠玲律師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睿明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添財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代 理 人 陳正欽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長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潘代鼎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甲○○○○○○自民國113年11月29日下午4時起開始清 算程序。 本件清算程序之進行由辦理清算執行事務之司法事務官為之。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 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6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於民國95年參與債務協商,但經營鞋 業不善,長期虧損而毀諾,其於102年結婚後擔任家管,並 無收入,由配偶黃佳楠提供家用支出,每月僅新臺幣(下同 )6,000元可運用,因債務累積共2,374,098元,已無法清償 ,為此聲請准予裁定清算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於95年5月申請前置協商,台新銀行為最大債權銀行, 約定每月繳款34,071元,分80期,年利率0%,有協議書可參 (本院卷第257至261頁),又聲請人自95年3月至97年9月, 經營鞋業已有虧損,於97年11月起至隆美窗簾工作,月領2, 3000元,有帳戶存摺及勞工保險投保資料等可佐(本院卷第 533至617頁、消債調卷第35至36頁),堪予採信,則聲請人 於97年11月毀諾時,其收入已不足支付每月繳款金額34,071 元,應認聲請人已符合消債條例第75條第1項「因不可歸責 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之情事,仍得聲請清算。是本 院自應綜合其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 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 」之情形。  ㈡聲請人陳以目前為家管,每月配偶提供生活及家庭費用48,54 2元,每月餘6,000元可利用等語,經審酌聲請人現無勞工投 保紀錄,但有請領育兒津貼5,000元,且以聲請人之家庭成 員為2名成年人及4名未成年人(年齡5至12歲),及113年衛 生福利部公告臺灣省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4,230元之1. 2倍即17,076元等情,聲請人已有撙節支出,其主張每月餘6 000元,尚屬可信。又聲請人之每月生活必要支出及扶養幼 子費用,均為配偶支付,應認聲請人於清算期間每月可清償 6,000元。聲請人名下無其他財產,亦無股票等有價證券投 資,存款僅41元(本院卷第45頁),不予計入(本院卷第41 、145至157、277至289頁),至聲請人變更要保人為第三人 之保單解約金或保單價值準備金,應列入清算財團(本院卷 第631、647、653頁),合計共397,737元,而本件債權人所 陳報之債權金額已達2,524,517元(本院卷第237、247、263 、268頁、司消債調卷第91、107頁)經扣除前開保單價值, 尚有2,126,780元(計算式:2,524,517-397,737),如每月 清償6,000元,仍須約29.5年始能清償完畢(計算式:2,126 ,7806,00012),加計利息則更久,本院審酌聲請人現45 歲,以其財產、信用、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堪認聲 請人客觀上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而有藉助清 算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 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此外,本 件復查無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82條第2 項所定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人聲請清算,核屬 有據,爰依首揭規定,應予開始清算程序,並命司法事務官 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四、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83條、第16條第1項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莉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謝儀潔

2024-11-29

CHDV-113-消債清-26-20241129-1

勞執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執字第17號 聲 請 人 洪慶忠 相 對 人 王長發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秋霞 上列當事人間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彰化縣政府民國113年9月26日勞資爭議調解紀錄調解方案第(一) 項所載「...資方(即王長發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同意給付勞方 (即洪慶忠)資遣費,新台幣共計15萬元整,勞方同意資方自11 3年10月10日起算至114年2月10日止,共分5期給付,每個月為一 期,每月10日為每期給付日,每期3萬元,一期未付視同全部到 期。雙方合議匯款至勞方洪慶忠帳戶(台灣銀行彰化分行,帳號 000000000000)中。」之內容,除相對人給付聲請人3萬元之範 圍外,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於聲請強制執行時 ,並暫免繳執行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勞資爭議事件,前經彰化 縣政府委託彰化縣勞資關係協進會,指派調解人調解成立, 內容如主文所示。詎相對人於113年10月14日給付第1期3萬 元後,迄今未履行該調解內容所載私法上之給付義務,聲請 人,爰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准予強 制執行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提出相符之勞資爭議調解紀錄 影本、指定匯款帳戶之存款交易明細附卷可稽,揆諸首段說 明,本院自應裁定准許。 四、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 第24條第1項,民事訴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華民國113年11月29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徐沛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游峻弦

2024-11-29

CHDV-113-勞執-17-20241129-1

臺灣高等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372號 抗 告 人 禾達不動產仲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建程 代 理 人 蔣美龍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周賢俐等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聲請訴訟救 助,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5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救字第 168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於民國112年3月19日經由伊仲介向同 案共同被告即出賣人張永偉簽約購買門牌號碼新北市○○區○○ 路000巷00號8樓房地(下稱系爭不動產),買賣總價為1千 萬元,且銀行已核准相對人之貸款,故相對人應有相當資力 ,而本件相對人起訴請求伊與張永偉及同案共同被告陳星宏 、洪百合連帶賠償之金額合計為120萬元,一審訴訟費用僅1 萬餘元,足徵相對人非無資力繳納裁判費之人。況相對人主 張:因伊之經紀人員陳星宏向其保證系爭不動產1樓電梯口 處可增設無障礙設施,相對人始購買系爭不動產等語,然依 其提出之民事起訴狀,所檢附之證物尚不足以證明陳星宏曾 向其為上開保證,本件起訴顯無理由。故原法院准許相對人 訴訟救助之聲請,於法有誤,求予廢棄原裁定等語。 二、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得依民事訴訟法第107 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准予訴訟救助。又民國104年7月1日修 正,同年月6日施行之法律扶助法第13條及第63條分別規定 ,無資力者得申請法律扶助;經分會准許法律扶助之無資力 者,其於訴訟或非訟程序中,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除顯 無理由者外,應准予訴訟救助,不受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 定之限制。準此,當事人依法律扶助法申請法律扶助,經分 會准許法律扶助,其再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除該當事人 申請扶助之本案訴訟事件有無須經調查辯論,即知其應受敗 訴裁判之顯無理由情形者外,法院應即准許,無庸就其資力 再為審查,始符法意(最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820號、10 4年度台抗字第104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相對人周賢俐、周賢敏就其與抗告人、第三人張永偉 、陳星宏、洪百合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向財團法人法律扶 基金會新北分會申請法律扶助,經該分會審查結果認相對人 之資力符合扶助之標準而准予扶助(見原審卷第13 頁), 並經本院調閱原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966號損害賠償卷查核 屬實,堪認相對人係經分會准許法律扶助之無資力者。抗告 人雖主張相對人非無資力之人,然依上開最高法院判決意旨 ,本院就相對人有無資力乙節,已無庸再行審查。又相對人 提起本件訴訟,主張抗告人等應負瑕疵擔保及損害賠償之連 帶責任,已檢附現場照片、不動產標的現況說明書、112年9 月14日管理委員會會議紀錄等事證,而本件訴訟尚須經法院 調查辯論後,始能判斷其訴有無理由,並無相對人之訴顯無 理由或顯無勝訴之望情形,故原法院以相對人為經分會准許 法律扶助之無資力者,且其訴非顯無理由為由,裁定准許相 對人訴訟救助之聲請,並無違誤。抗告意旨仍執前詞指摘原 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朱耀平                法 官 湯千慧                法 官 羅立德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葉蕙心

2024-11-29

TPHV-113-抗-1372-20241129-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106號 抗 告 人 張文學 相 對 人 瑞士遠東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尼古拉(Nicola Melillo) 上列當事人間聲明異議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6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執事聲字第29號裁定,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相對人前執抗告人於民國(下同)112年9月27日簽發、面額 新臺幣(下同)1億2,829萬9,630元之本票(下稱系爭本票 ),向臺灣新竹地方法院(下稱新竹地院)聲請本票准許強 制執行,經新竹地院以102年度司票字第2811號裁定准許其 聲請,抗告人提起抗告,經新竹地院以113年度抗字第18號 裁定駁回其抗告確定(下合稱系爭本票裁定)。相對人執系 爭本票裁定暨確定證明書等為執行名義,向原法院聲請對抗 告人所有之財產於1億2,829萬9,630元,及自112年10月26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8%計算之利息範圍內為強制執行 ,原法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6 3295號清償票款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中 。抗告人於113年5月2日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2項,向執 行法院聲請停止執行,執行法院以113年5月4日函通知不予 停止執行,該通知屬於裁定(即司法事務官之終局處分)性 質(最高法院81年度台抗字第215號裁定理由參照),則抗 告人於113年5月16日聲明異議,性質應為依民事訴訟法第24 0條之4第1項本文提出異議。嗣執行法院以113年5月21日函 通知准予停止執行,係依同法第2項前段另為處分性質,經 相對人於113年5月31日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 認其異議有理由,於113年6月5日另為處分(即本件司法事 務官之裁定),抗告人對此提出異議,因司法事務官認該異 議為無理由,而送請原法院裁定之,經原法院以原裁定駁回 抗告人之異議,程序並無不合,先予敘明。 二、抗告意旨略以:伊於收到系爭本票裁定後20日內已提起本案 訴訟,現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北重訴字第22號事件 審理中。系爭本票除係伊遭脅迫而簽發外,亦有經修改、變 造之疑慮,業經伊於本案訴訟中提出民事準備書㈠狀主張, 合於本法第195條第2項規定停止執行之要件,是原裁定維持 原處分駁回伊停止執行之聲請,於法不合。爰提起抗告,聲 明廢棄原裁定及應准予停止系爭執行程序。 三、按發票人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於本票裁定送達後20日 內,得對執票人向為裁定之法院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證明 已依前項規定提起訴訟時,執行法院應停止強制執行;發票 人主張本票債權不存在提起確認之訴不合於第1項之規定者 ,法院依發票人聲請,得許其提供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停止 強制執行,此為本法第195條第1項、第2項本文及第3項分別 定有明定。是發票人向執行法院證明已於准予本票強制執行 之裁定送達後20日內,以本票係偽造、變造為由而提起確認 之訴者,執行法院始應停止強制執行。 四、經查,抗告人於112年12月15日收受系爭本票裁定,於113年 1月4日提起本案訴訟,主張:伊受僱於相對人,因112年9月 27日合意終止僱傭關係,並於同日簽立和解契約,約定如伊 違約,應給付違約金128,299,630元,伊因此簽發系爭本票 作為擔保,然伊自始無違約,違約金債權不發生,系爭本票 之原因關係不存在,爰聲明求為確認系爭本票債權不存在, 及相對人不得持系爭本票裁定對伊聲請強制執行之判決等語 ,業經本院調取系爭本票裁定卷及本案訴訟卷宗確認無訛( 本案訴訟卷第9至13頁起訴書),堪認抗告人非以系爭本票 係偽造、變造為起訴之原因事實,顯與本法第195條第2項本 文要件不合。抗告人雖於113年4月26日以民事準備書㈠狀追 加主張系爭本票可能遭變造之原因事實,但已逾系爭本票裁 定送達後20日內(本案訴訟卷第81至83頁),亦與本法第19 5條第2項本文要件不合。揆諸上開三.說明,抗告人依本法 第195條第1項、第2項本文規定請求停止執行,自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原處分駁回抗告人之停止執行之聲請,原裁定予 以維持,於法並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 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翁昭蓉                法 官 廖珮伶                法 官 羅惠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洪秋帆

2024-11-29

TPHV-113-抗-1106-20241129-1

家聲抗
臺灣高等法院

許可訴訟繫屬事實登記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抗字第39號 抗 告 人 郭柏廷 代 理 人 楊擴擧律師 抗 告 人 嚴淑君 代 理 人 顏永青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郭壬貴間確認遺囑無效等事件聲請許可訴 訟繫屬事實登記,對於中華民國113年6月24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裁定(113年度家訴聲字第3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關於命供擔保金額部分廢棄。 上開廢棄部分,相對人為抗告人供擔保金額為新臺幣壹仟捌佰萬 元。 其餘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相對人負擔二分之一,餘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抗告法院就聲請受訴法院以裁定許可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 記事件為裁定前,應使當事人有陳述意見之機會,民事訴訟 法第254條第10項定有明文。查本件抗告人不服原法院民國1 13年6月24日113年度家訴聲字第3號裁定(下稱原裁定), 提起抗告,經本院通知兩造陳述意見,業據抗告人郭柏廷於 113年8月20日、同年11月12日、嚴淑君於同年8月19日、同 年9月9日、同年11月5日提出書狀表示意見(見本院卷第147 至152、167至179、237至242、347至353、377至383頁), 相對人於同年8月23日、同年11月8日提出陳述意見狀(見本 院卷第203至207、355至362頁),合先敘明。 二、相對人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賴惠珠遺有附表所示不動產 (下稱系爭不動產),伊、郭柏廷、郭蔚廷為其繼承人,應 繼分各3分之1。郭柏廷逕以遺囑繼承為登記原因,將系爭不 動產全部移轉登記於自己名下,侵害伊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 求權及特留分,伊業以郭柏廷、郭蔚廷為被告向原法院提起 確認遺囑無效等訴訟(案列原法院112年度重家繼訴字第55 號,下稱本案訴訟)。詎郭柏廷於本案訴訟審理中將系爭不 動產以夫妻贈與為原因移轉登記予其配偶嚴淑君,雙方隨即 離婚,嚴淑君並就系爭不動產設定登記最高限額新臺幣(下 同)5,000萬元之抵押權,以此方式脫產,侵害伊權益,伊 已於113年6月13日追加嚴淑君為本案訴訟被告,依民法第24 4條第2項、第4項規定請求撤銷抗告人間就系爭不動產之贈 與行為及塗銷登記。嚴淑君復於113年6月間委託房仲業者出 售附表編號10至13房地,抗告人頻繁往返日本,如使抗告人 易於處分系爭不動產,將致伊無力追討應有權益。依民事訴 訟法第254條第5項規定,聲請准免擔保金或以較低擔保金額 ,許可就系爭不動產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等語。原裁定准 相對人供擔保100萬元後就系爭不動產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 記。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 三、抗告意旨略以:系爭不動產價值應以實價登錄交易價額計算 ,且抗告人受損害期間依各級法院辦案期限應為5年6個月, 始足擔保因不當登記所可能受到之損害。縱以系爭不動產公 告現值及原裁定認定之辦案期限計算,原裁定酌定之擔保金 額亦過低。郭柏廷於本案訴訟繫屬前即贈與系爭不動產予嚴 淑君,以便嚴淑君向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貸款,所得金額均匯 入郭柏廷帳戶,郭柏廷之責任財產並未減少。嚴淑君經追加 為本案訴訟被告前,不知涉訟內容,知悉後隨即下架房地出 售廣告,本件並無應酌減擔保金之情事。原裁定酌定擔保金 有違比例原則、經驗法則、論理法則,且有理由不備之違誤 等語。 四、按民事訴訟法第254條第5項所規定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其 立法目的旨在藉由將訴訟繫屬事實予以登記之公示方法,使 第三人知悉訟爭情事,俾阻却其因信賴登記而善意取得,及 避免確定判決效力所及之第三人受不測之損害。為擔保被告 因不當登記可能所受損害,於原告已為釋明而不完足時,或 其釋明已完足,法院均得命供相當之擔保後為登記,其數額 應由法院斟酌個案情節,依標的物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後 ,被告難以利用或處分該標的物所可能發生之損害為衡量之 標準。所命擔保之數額,不得逾越同類事件中法官於假扣押 、假處分時酌定之擔保金額(民事訴訟法第254條立法理由 參照)。 五、經查:  ㈠相對人主張其為賴惠珠之繼承人,郭柏廷已於111年6月22日 就系爭不動產為遺囑繼承登記,並於112年4、5月間以配偶 贈與為原因移轉於嚴淑君名下,其訴請確認賴惠珠之遺產為 繼承人公同共有,並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第244條第2 項、第4項規定請求塗銷郭柏廷所為遺囑繼承登記,分割賴 惠珠之遺產,及郭柏廷、郭蔚廷於繼承遺產範圍內連帶給付 4,084萬6,992元本息,並撤銷抗告人間就系爭不動產所為債 權行為及所有權移轉登記等情,業據提出遺產稅免稅證明書 、系爭不動產登記謄本、戶籍資料等件為釋明(原法院卷第 15至65、71至95頁),並經調閱本案訴訟案卷核無誤,堪認 相對人請求之依據包含物上請求權,屬於物權關係,且系爭 不動產之取得、喪失或變更依法應為登記,核與民事訴訟法 第254條第5項規定要件相符;又相對人已就本案請求為必要 之釋明,惟其釋明尚有不足,且本案訴訟之事實尚未經原審 調查審理完畢,自宜定相當擔保准為訴訟繫屬之登記。依上 開規定,應裁定許可相對人供相當之擔保後,就系爭不動產 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  ㈡又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雖不能禁止、限制抗告人自由處分 、收益系爭不動產,然因訴訟繫屬事實登記之存在,實際上 仍妨礙第三人與抗告人交易系爭不動產意願,增加抗告人處 分系爭不動產困難,是抗告人因登記所受損害應為該期間難 以處分系爭不動產取得換價利益所衍生之利息損失。又土地 公告現值係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依平均地權條例第46條規 定,對土地價值逐年檢討、調整、評估之結果,非當然與市 價相當,酌定本件擔保金額時,仍應以市場實際交易價額為 準。本院審酌位在系爭不動產鄰近地區、條件相近之實價登 錄資料,認系爭不動產價額如附表價值欄所示。次查,嚴淑 君以附表編號1至7所示不動產設定擔保債權總金額5,243萬 元之最高限額抵押權,向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借款4,369萬元 ,有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貸款契約書(借據)、放款交易 明細可參(本院卷第89至99、109、247至254頁),則嚴淑 君出售此部分不動產所能取得之換價利益約為1,273萬6,808 元(計算式:56,426,808-43,690,000=12,736,808),合計 抗告人就系爭不動產之換價利益約為7,079萬5,057元(計算 式:12,736,808+4,583,252+28,976,563+10,569,972+7,344 ,600+6,583,862=70,795,057)。再考量本案訴訟為得上訴 第三審之家事事件,依少年及家事法院審理期限規則第3點 、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2點,家事訴訟第一、二、 三審審判案件辦案期限各為2年6個月、2年6個月、1年6個月 ,扣除本案訴訟繫屬第一審法院迄原裁定作成時約1年,其 辦案期限尚餘5年6個月,則抗告人因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而 可能受有之損失約為1,946萬8,641元(計算式:70,795,057 元×5%×5.5年=19,468,641元,元以下四捨五入),另考量各 審級之送達、上訴及分案等期間,暨抗告人資金運用所受影 響等一切情狀,衡酌本件訴訟繫屬事實登記未禁止或限制抗 告人處分登記標的,與保全程序造成之損害情節尚有不同等 情,認本件擔保金額應以1,800萬元為適當。  ㈢至相對人於113年6月13日就本案訴訟為訴之變更及追加前, 固曾另聲請許可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經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以111年度家訴聲字第8號、112年度家訴聲字第5號裁定命 相對人為郭柏廷供擔保後,許可為訴訟繫屬之登記(見原法 院卷第107至116頁),惟上開各次聲請之時間、對象、標的 、訴訟原因事實及進行情形均與本件不同,自難比附援引, 附此說明。  六、綜上,相對人聲請就系爭不動產許可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 ,為有理由,爰酌定其擔保金額為1,800萬元。原裁定所命 供擔保金額尚有未洽,抗告意旨就此部分予以指摘,求予廢 棄,為有理由,爰廢棄原裁定關於擔保金額部分,更為裁定 如主文第2項所示。至原裁定准為訴訟繫屬事實登記部分, 則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 ,為無理由,應駁回其此部分抗告。 七、據上論結,本件抗告一部為有理由、一部為無理由,爰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松鈞               法 官 吳孟竹               法 官 楊舒嵐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書記官 常淑慧

2024-11-29

TPHV-113-家聲抗-39-20241129-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098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賴宋樺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執聲字第65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賴宋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賴宋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數罪,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以下稱 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㈠、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㈡、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㈢、得易服社會 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㈣、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 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 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㈤宣告多數有 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 第51條第5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 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50條、 第51條第5款、第53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查受刑人因犯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分別經臺灣臺 南地方法院及最高法院判決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刑確定在 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茲受刑人所 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雖與附表編號2所 示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有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規定, 不得併合處罰情事,惟受刑人已依刑法第50條第2項規定請 求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有臺灣嘉義地方檢察 署定刑聲請書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9頁)。且本院為犯罪事 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是檢察官聲請本院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 ,核屬正當。 三、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及最 高法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審酌被告所犯附表所 示之罪,罪質不同,並無責任非難重複之情形,犯罪時間相 隔11月有餘,前後犯罪次數雖僅論處2次,但附表編號2所示 之罪,乃罪質較重之意圖販賣而持有第三級毒品混合二種以 上毒品罪,所持有毒品數量甚多,足見受刑人法敵對性格強 烈,暨衡酌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行刑案件表示無意見,有本 院陳述意見調查表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43頁),兼衡刑罰經 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而為整體評價後,定如主文所示之 應執行刑。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 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瑛宗                    法 官 黃裕堯                    法 官 李秋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紀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2024-11-29

TNHM-113-聲-1098-20241129-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更定其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100號 聲 請 人 洪裕雄 即受刑人 上列聲請人即受刑人因強盜等數罪併罰定其應執行刑案件(本院1 08年度聲字第283號),聲請更定其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引用刑事聲請更定其刑狀(如附件)。 二、按裁判確定後,發覺為累犯者,依前條之規定更定其刑。但 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發覺者,不在此限。刑法第48條定有 明文;又按依刑法第48條應更定其刑者,或依刑法第53條及 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 ,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明文規定。 依上說明,可知有權聲請更定其刑者,為該案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聲請人具狀向本院聲請, 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林逸梅                    法 官 梁淑美                    法 官 包梅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許雅華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2024-11-29

TNHM-113-聲-1100-20241129-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087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杜昀豪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執聲字第63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杜昀豪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肆年陸月 。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杜昀豪因詐欺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以下稱附表),應依刑 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 二、按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 :㈤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 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依刑法第53條及 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刑 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 裁定之,刑法第51條第5款,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分別 定有明文。查受刑人因犯附表編號1至17所示之罪,分別經 本院判決如附表編號1至17所示之刑確定在案,有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且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 之法院,是檢察官聲請本院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核屬正當 。 三、次按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 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 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是以,另定之執行刑 ,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 宣告之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2050號裁定意 旨參照)。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本院先後判 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有各該裁判書附卷可稽,其中附表 編號1至7所示之罪,前經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以112年度金訴 字第215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提起上訴後,由 本院以112年度金上訴字第1771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如附 表編號9至17所示之罪,經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以112年度金訴 字第533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10月,提起上訴後,由 本院以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58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則依上 揭說明,本院於本件定應執行刑時,應受上述不利益變更禁 止原則之拘束。審酌被告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均係罪質相 同之詐欺等罪,責任非難重複程度甚高,如附表所示犯罪時 間若非同1日即係相距數日,全部犯行之犯罪時間持續僅5日 ,但前後犯罪次數共計17次,且所犯之罪均係法定刑較重之 加重詐欺罪,犯罪情節對社會治安、國民財產所生損害甚重 ,足見受刑人法敵對性格強烈,再考量法院先前就附表編號 1至7、9至17所示之罪刑,已經定過應執行刑,而衡量過受 刑人犯罪時間、類型、處罰之重複性及被害人受害程度等情 形審酌後,就受刑人所處刑期有所減輕,故本次合併定應執 行刑,亦應考量減輕刑期之程度,避免難以收矯正之效,併 參考受刑人對於本件定應執行之刑表示希望待受刑人另案全 部判決確定,再一起合併執行之意見,有本院陳述意見調查 表存卷可參(見本院卷第87頁),雖受刑人表明希望待另案判 決確定一起合併定應執行刑,惟本件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 之案件,均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月以上,檢察官本可秉於 前述法律規定,聲請法院定受刑人之應執行刑,毋庸經受刑 人事先同意方可聲請,且受刑人另案所判處之刑期,是否得 與本案合併定應執行刑,尚不可知,法亦無明文必待受刑人 全部受審案件均判決確定,始可合併定應執行刑,受刑人上 開意見與法不合,難謂可採,兼衡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等 原則,而為整體評價後,定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 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瑛宗                    法 官 黃裕堯                    法 官 李秋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紀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2024-11-29

TNHM-113-聲-1087-20241129-1

消債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70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蔡靚盈即蔡惠妮 代 理 人 郭群裕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蔡靚盈即蔡惠妮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下午 四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蔡靚盈即蔡惠妮前向金融機 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等,致積欠無擔保債務計新臺 幣(下同)3,132,343元,因無法清償債務,於民國95年7月 間曾依中華民國銀行公會會員辦理消費金融案件無擔保債務 協商機制請求共同協商債務方案,而向當時最大債權銀行國 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世華銀行)申請協 商,而與各債權銀行達成分期還款協議,同意自95年7月起 分80期,於每月10日繳款13,839元,以各債權銀行債權金額 比例清償各項債務至全部清償為止,惟聲請人當時收入扣除 必要支出後無法支應上開協商款遂毀諾,實乃不可歸責於聲 請人之事由所致,嗣於113年1月間向本院聲請與債權金融機 構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惟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方案致 調解不成立;因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 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請准予 裁定更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 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 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 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且協商或調解 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 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第 3條、第151 條第7 項分別定有明文。所謂「不可歸責於 己之事由」,原則上係指客觀上聲請人有收支狀況之變動, 諸如物價上漲、家屬患病等導致支出增加,或因意外、病痛 無法工作、僱用之公司倒閉或裁員、減薪等以致收入減少等 情;又縱使財產及收支狀況無甚變動,但因協商時居於劣勢 ,未能實質協議,僅為爭取利息減少及分期清償之些許優惠 ,勉予允諾,惟其財產及收入客觀上存有難以如期履行之情 形,亦應認該當。債務人雖因不可歸責之原因致不能履行協 商條件,仍應符合「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法定要件 ,亦即應綜合債務人之財產、信用、收支與其所負全部債務 等狀況,評估其是否仍有償債能力,或即使仍得勉力清償, 但是否因年紀已長、身罹疾患、工作條件不佳或其他相類似 之因素,可預期足以影響日後基本生活之維持,而有不能清 償之虞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等,致現 至少積欠無擔保債務3,132,343元,前即因無法清償債務, 依中華民國銀行公會會員辦理消費金融案件無擔保債務協商 機制請求共同協商債務方案,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國泰世華 銀行申請協商,而與各債權銀行達成最終分期還款協議,同 意自95年7月起分80期,於每月10日繳款13,839元,依各債 權銀行債權金額比例清償各項債務至全部清償為止,聲請人 僅繳納至95年12月即毀諾,嗣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調 解,惟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方案而於113年3月14日調 解不成立等情,有113年1月30日前置調解聲請狀所附債權人 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 、信用報告、調解筆錄、113年9月3日國泰世華銀行陳報狀 等件在卷可稽,經核聲請人成立協商時之勞工保險投保薪資 為16,500元,有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可稽,另聲請 人當時個人必要生活費,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規定計 算,衛福部社會司所公告高雄市95年度最低生活費標準10,0 72元之1.2倍為12,086元,是以聲請人當時勞工保險投保薪 資16,500元,扣除個人必要生活費12,086元後僅餘4,414元 ,無法負擔每月13,839元之還款金額,難以期待聲請人依約 履行,應屬不可歸責於聲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約,並無違常 ,是聲請人主張其於與債權銀行達成前開協商結論後,已因 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顯有重大困難,尚屬可信。 ㈡聲請人現為灣裡市場魚攤員工,依雇主出具在職證明書所示 每月薪資為12,000元,而其名下僅中華郵政人壽保險解約金 17,022元、凱基人壽保險解約金2,835元,甫於113年1月、5 月變更要保人之新光人壽保險解約金308,229元,甫於112年 12月變更要保人之南山人壽保險解約金35,793元,111、112 年度皆未有申報所得,現未投保勞工保險等情,有財產及收 入狀況說明書、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綜合所得稅 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暨國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收入切結書 、113年4月26日陳報㈠狀所附在職證明書、中華郵政股份有 限公司113年7月9日壽字第1139008711號函、新光人壽保險 股份有限公司113年7月11日新壽保全字第1130002263號函、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年7月16日南壽保單字第1130 027379號函、凱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年8月15日凱壽 客一字第1132011570號函附卷可稽。則查無聲請人有其他收 入來源,佐以聲請人提出在職證明書為證,則以聲請人主張 之收入來源,應全非虛罔,是以在職證明書所示每月薪資12 ,000元作為核算其現在償債能力之基礎,應能反映真實收入 狀況。 ㈢至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酌聲請人負債之現 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日常生活所需費用 ,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生活標準之享受, 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參酌衛福 部社會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113年度高雄市最低 生活費標準14,419元之1.2倍為17,303元,則聲請人每月最 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外,自宜以此為度, 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為17,3 03元,與上開標準相同,應屬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現每月之收入12,000元為其償債能力基 準,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17,303元後已無所餘,顯無 法清償聲請人目前扣除保險解約金363,879元後之負債總額2 ,768,464元,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 虞之情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清償債務,聲請本院准 予更生,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即無不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5條第1 項、第16條第1 項分別 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 務,依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 清償,有如上述。此外,復查無聲請人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 例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等事由,從而,聲請人聲請 更生,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 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 項、第45條第1 項、第16 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民事庭 法 官 吳保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民國113年11月29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4-11-29

CTDV-113-消債更-70-20241129-2

執事聲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執事聲字第32號 異 議 人 林郭秀敏 代 理 人 林英質 相 對 人 楊慶堂 上列當事人間返還借款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於民國113年5月 16日本院112年度司執字第48521號司法事務官所為裁定聲明異議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 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 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 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 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1項本文、第2項、第 3項分別定有明文。查,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 13年5月16日以112年度司執字第48521號(下稱系爭執行事 件)裁定(下稱原裁定)駁回異議人之異議,而上開裁定於 113年5月21日送達異議人而生送達效力,異議人於113年6月 3日具狀提起異議,經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送請本院 裁定,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先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異議人向相對人借款時是以如附表標別1、 編號1所示之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1220地號 土地)為相對人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且系爭執行事件並無 其他債權人參與分配,上開土地經鑑價金額為新臺幣(下同 )14,837,200元,其價值已足以清償本件債務,故除1220地 號土地外,不應再查封附表內之其餘土地。又超額查封已屬 違背法令,超額查封與超額拍賣不可混為一談。另本院112 年度重訴字第51號民事案件承審法官判決有違誤,系爭執行 事件應於上開案件調查確定前先予停止。為此,爰提起異議 ,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三、按,查封不動產,以其價格足清償強制執行之債權額及債務 人應負擔之費用者為限,強制執行法第50條、第113條分別 定有明文。此乃兼顧債權人與債務人之利益,禁止超額查封 之規定,法院為強制執行時,固有遵循之義務,惟如無超額 查封之情事,自無該規定之適用。而查封、拍賣債務人之財 產,應以將來拍賣所得之價金足敷清償債權額及債務人應負 擔之費用為限。於債務人有多數財產時,並須以此為標準而 加以選擇,辦理強制執行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27點亦有明定 。是法院評估有無超額查封,自應以債務人之財產將來拍賣 所得之價金是否足以清償債務人應負擔之各項費用、稅捐及 債權額以為斷,而非以查封當時之價值為認定標準。又查封 標的物於日後經終局執行拍賣時,能否迅速拍賣、實際拍定 價格若干、是否有其他債權人參與分配,及拍賣所得於分配 後是否足敷清償債權人之債權,於實際拍定前,均無從確定 。況我國強制執行法採平等主義,准許有執行名義之債權人 及對標的物有擔保物權之優先債權人參與分配。為兼顧債權 人及債務人之利益,查封時縱有超額情形,除極端之超額外 ,如於分標拍賣時就所賣得價金已超過債權額及執行費用額 之執行標的物部分不予拍賣,即未違反強制執行法有關超額 查封之規定。再查封不動產之拍定價格與當初鑑定價格難免 有相當落差,且經多次減價拍賣後始拍定之情形,所在多有 ,尚難僅以不動產鑑定價格作為認定有無超額查封之依據(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抗字第392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扣押債 務人認為執行法院超額查封而聲明異議時,應證明債權人所 查封之動產,已超越足以保全其請求之程度;且其異議有無 理由,非以查封時為準,而係以異議裁判時為準;另衡量是 否超額,應以客觀上極為明顯者為標準(最高法院94年度台 抗字第550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相對人持本院112年度重訴字第51號民事判決為執行名義(下 稱系爭執行名義),就異議人名下所有如附表所示之土地及 對第三人岡山郵局之存款聲請強制執行,經本院以112年度 司執字第48521號返還借款強制執行事件受理在案,業經本 院調取系爭執行事件卷宗核閱無訛。 ㈡、異議人主張系爭執行事件屬超額查封,就超額部分應予塗銷 查封云云,無非係以1220地號土地之鑑價結果為據。經查, 1220地號土地經鑑定後之價值固為14,837,200元,然法院拍 賣之行情與市場一般交易行情往往有顯著差距,是經查封後 將來是否可依鑑定之價值拍定、是否須再行減價拍賣,已屬 未知;況附表所示土地經陸德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進行 鑑價,估價報告書中提及附表所示土地交易甚少、且以農業 為主,整體而言公共設施未臻完善,現況中亦有某些土地上 有數棟未保存登記建物坐落且權屬不明,土地呈不規則形狀 等(執行卷第399-401、449-451頁),再參以部分土地非異 議人單獨所有,而為與他人共有之不動產,更是增加拍定之 難度及價格。而附表所示土地總價值為32,268,813元,經三 次減價拍賣後之總價值為16,521,632元(計算式:32,268,8 13元×80%×80%×80%=16,521,632元),衡以相對人之債權額 已達7,000,000元,如再加計執行費、相關稅費等費用,則 附表所示土地將來實際所拍得之價金是否必能使相對人之債 權獲得完全之滿足,實無從確認,客觀上難認有極端超額之 情。是本件執行法院將附表所示土地均予查封,依前揭說明 ,自未違反強制執行法有關超額查封之規定。異議人僅主張 鑑定價格低於實價登錄惟未附證據以實其說(執行卷第519- 521頁),亦別無其餘相關買賣交易之文件,或提出其餘客 觀事證釋明業已提供足額之擔保,證明相對人所查封附表所 示之財產已超越足以清償其請求之程度,是異議人此部分之 主張,自難採認。 ㈢、系爭執行事件並無超額查封之情形,已業如前述。又強制執 行程序究採何種拍賣方式,屬於執行法院職權裁量之範圍, 而執行法院參酌附表所示土地之位置分布,將未相鄰之土地 分為獨立一標,並將相鄰土地至於同一標別,予以分標拍賣 之方式,係考量為使土地使用面積完整、土地實際座落情形 ,期使提高市場應買意願,有助於債務人債務之清償,及債 權人債權之實現之前提下,遂以上開拍賣方式進行分標定期 拍賣,堪認執行法院已為綜合考量,方採此種拍賣方式,並 未見不妥之處。至若將來部分土地實際拍得數額已足供清償 強制執行之債權額及相關費用,依強制執行法第96條之規定 ,即應停止拍賣其餘部分,業於原裁定說明確實,異議人之 權益應不至遭受過度侵害,附此敘明。 ㈣、至於異議人主張本院112年度重訴字第51號民事案件判決有不 合法之情形等語。惟查,聲明異議乃是對於違法執行程序所 為之救濟,至於實體上權利義務之爭執,執行法院並無審認 之權,故在強制執行程序中,如涉及私權之爭執,其權益關 係未盡明確時,應由當事人另依民事訴訟程序謀求救濟,要 非強制執行法第12條第1項聲明異議所能解決(最高法院79 年度台抗字第310號裁判參照)。是相對人既執系爭執行名 義聲請對異議人之如附表所示土地強制執行,執行法院形式 審查後以該執行名義進行強制執行程序,並無違誤,至於上 開判決有無違誤,核屬實體上法律關係之爭執並非執行法院 所得審究,應由當事人另循民事訴訟途逕以資解決。 ㈤、從而,原裁定駁回異議人之聲明異議,核無不合。異議意旨 猶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綜上所述,本件異議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華民國113年11月29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郭文通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華民國113年11月29日                書記官 林香如 附表: 標別 編號 查封標的 權利範圍 鑑定價格(執行卷第395、445頁) 1 1 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 21/162 14,837,200元 2 1 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 342/864 1,289,850元 3 1 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 全部 2,630,000元 2 高雄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 61/63 901,250元 4 1 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 342/864 419,400元 5 1 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 全部 8,963,000元 6 1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1/8 319,796元 2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1/4 1,753,500元 7 1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1/24 1,080,000元 2 高雄市○○區○○段00000地號土地 1/24 74,817元 合計 32,268,813元

2024-11-29

CTDV-113-執事聲-32-2024112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