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鍾孟容

共找到 117 筆結果(第 21-30 筆)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402號 原 告 李憲定即竹發企業行 趙淑萍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張藝騰律師 複 代理人 郭芸言律師 被 告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佩真 訴訟代理人 呂宸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調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當事人得向原法院提起宣 告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訴;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 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 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2項、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 院)民國96年度士簡他調字第101號調解筆錄(下稱系爭調 解筆錄)換發之債權憑證聲請強制執行,經本院113年度司 執字第72696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 )受理。然原告未曾簽署系爭調解筆錄,故提起債務人異議 之訴,請求撤銷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嗣具狀變更 聲明,請求依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2項規定,宣告系爭調解 筆錄無效(見本院卷第63頁),核其所為變更,係本於其未 簽署調解筆錄之同一基礎事實,依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 第2款規定,應予准許。而原告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依 上開規定,應由調解之原法院即士林地院管轄,其向無管轄 權之本院起訴,係屬違誤,爰依原告之聲請將本件移送於該 管轄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鍾孟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2025-02-13

CHDV-113-訴-1402-20250213-2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0號 抗 告 人 林文賓 相 對 人 洪銘霞 住彰化縣○○鎮○○街00巷00號 送達代收人 李庭宇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20 日本院簡易庭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司票字第1876號裁定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本件因簽立本票後再行匯款,利息及交付金 額與當初約定不一樣。且伊以土地辦理抵押貸款,然相對人 於借款當月竟將伊所有門牌號碼彰化縣○○鎮○○路0000號房屋 ,以贈與為由辦理過戶據為己有。原裁定准許相對人所為聲 請,係有違誤,聲明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二、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制 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又本票載明免除作成拒絕 證書者,則執票人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時,毋庸提出已為 付款提示之證據。且本票執票人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向本 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聲請法院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係屬非 訟事件,對於此項聲請所為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就本 票形式上之要件是否具備予以審查為已足;有關本票是否未 經執票人提示,乃關係執票人得否行使追索權,為實體問題 ,應由發票人另行提起訴訟以資解決(最高法院84年度台抗 字第22號、93年度台抗字第83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相對人主張其執有抗告人所簽發載有免除作成拒絕證 書之如附表所示本票2紙,經屆期提示後未獲付款,故向本 院聲請准予強制執行之裁定等情,業據其提出本票為證。該 2紙本票就形式上觀之,已具備票據法第120條所定本票各項 應記載事項,原裁定准許強制執行,即無違誤。而抗告人所 辯相對人未依約交付借款等情事,無論是否屬實,均屬實體 上之爭執事項,本院不得於此非訟程序予以審究,應由抗告 人另行提起訴訟以資解決。從而,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 ,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鍾孟容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僅得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10日內,以適用法 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附繕本一份及繳 納再抗告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經本院許可後紿可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本票附表:至清償日止利息按週年利率5%計算 編 發票日 票面金額 到期日 利息起算日 票據號碼 號 (新臺幣) (即提示日) 1 113年5月14日 1,400,000元 未記載 113年5月14日 TH732377 2 113年8月16日 100,000元 未記載 113年8月16日 TH732386

2025-02-13

CHDV-114-抗-10-20250213-1

事聲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事聲字第26號 異 議 人 陳依汝(原名:陳亮吟) 相 對 人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施瑪莉 上列當事人間確定訴訟費用額事件,異議人對於本院司法事務官 於民國113年8月2日所為113年度司聲字第262號裁定聲明異議,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 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 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該異議為有理 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 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1項至第3項定有明文。查本院 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8月2日所為113年度司聲字第262號 裁定,於同年月7日送達異議人(見本院113年度司聲字第26 2號卷【下稱司聲卷】第43頁所附送達證書),異議人不服 該處分,於同年月13日具狀聲明異議(見本院卷第9頁), 未逾10日之法定不變期間,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先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鈞湛有限公司(下稱鈞湛公司)與鈞翔國際 企業有限公司(下稱鈞翔公司)雖負責人及相關人同一,然 為不同主體,應個別處理。且兩造及鈞湛公司、鈞翔公司進 行協商之初,相對人僅要求鈞翔公司立即還款,而未及於鈞 湛公司等語。 三、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後 ,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民事訴訟法第91 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確定訴訟費用額之程序,僅在審究 有求償權之一造當事人所開列之費用項目,及其提出支付費 用之計算書等證據,是否屬於訴訟費用之範圍,以確定應負 擔訴訟費用之他造當事人所應賠償其之訴訟費用數額,性質 上係就訴訟費用負擔之裁判為補充性確定其數額之裁定程序 ,並非就當事人間實體爭議再為確定。有關訴訟費用負擔之 主體、負擔比例等,悉依命負擔訴訟費用之裁判定之,非確 定訴訟費用額之程序所得審酌(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2 00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四、查本件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業經本院以113年度訴 字第207號民事判決確定,該確定判決主文第2項為:「訴訟 費用由被告(即鈞湛公司、蔡羽洋、陳依汝等3人)連帶負 擔」,有聲請人所提上開判決暨判決確定證明書影本在卷可 憑(見司聲卷第13至19頁)。又相對人主張預納之訴訟費用 為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下同)18,622元,有本院自行收納 款項收據在卷可稽(見司聲卷第11頁)。從而,原裁定依上 開判決計算確定之訴訟費用額,並命異議人連帶負擔訴訟費 用,於法自無違誤。至異議人所稱鈞湛公司及鈞翔公司屬不 同主體,應個別處理等語,核屬實體事項之爭執,揆諸前揭 說明,本件為確定訴訟費用額事件,僅在審究訴訟費用之範 圍及確定異議人應繳納之訴訟費用額,自無以實體爭執為由 主張不負擔裁判費。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為廢棄,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鍾孟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 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 告,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2025-02-12

CHDV-113-事聲-26-20250212-1

勞補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給付資遣費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14號 聲 請 人 黃睿暉 相 對 人 賴柏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資遣費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五日內,具狀表明應受判決事項之 聲明,並依附錄所示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之二十所定聲請費之 費率,按其請求之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補繳勞動調解費用。逾 期未補,即駁回其聲請。 聲請人應補正理由欄第三項所載事項。    理 由 一、按調解之聲請不合法者,勞動法庭之法官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勞動事件法第22 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有關勞動事件之處理,依勞動事件 法之規定,該法未規定者,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聲請勞 動調解,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0所定額數繳納聲請費; 聲請書狀,應載明聲請之意旨及其原因事實;關於本法第18 條第3項第4款所定「聲請之意旨及其原因事實」項下,應記 載聲請人之請求、具體之原因事實、為調解標的之法律關係 及爭議之情形;起訴,應以訴狀表明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 勞動事件法第15條、勞動事件法第18條第3項第4款、勞動事 件審理細則第15條第1項、第3項、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 項第3款亦有明文。此乃聲請勞動調解必需具備之程式。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具狀聲請調解,然其聲明僅記載「㈠資遣 費、勞退6%、㈡預告工資、㈢資方沒投保勞健保所造成之損失 」,而未具體各該請求數額及其主張之請求權基礎(即法律 依據),亦未說明各部分請求金額計算說明及特定具體原因 事實,難認聲請人之聲明及其原因事實已臻明確,致本院無 從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依首開規定,本件聲請程式有所欠缺 ,茲限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具狀補正調解聲明 ,再依附錄所示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0所定費率,按訴訟標 的金額或價額,如數向本院補繳勞動調解費用。逾期不補正 ,即駁回其聲請。 三、聲請人應補正事項:  ㈠提出聲請人之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明細。  ㈡離職前6個月之薪資明細。  ㈢請提出民事起訴狀及其所附證據之繕本或影本共3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鍾孟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附錄: 勞動事件調解聲請費徵收標準表(新臺幣/元) 分類 訴訟標的金額級距 聲請費 財產權 未滿新臺幣10萬元 免徵 10萬元以上,未滿100萬元 1,000 100萬元以上,未滿500萬元 2,000 500萬元以上,未滿1,000萬元 3,000 1,000萬元以上 5,000 非財產權 免徵

2025-02-12

CHDV-114-勞補-14-20250212-1

重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169號 原 告 瓏錩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麗梅 訴訟代理人 歐嘉文律師 複代理人 施竣凱律師 被 告 圓寶冷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勝煌 訴訟代理人 賴柏凱 賴郁晨 張績寶律師 上 一 人 複代理人 杜鈞煒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 實 及 理 由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前聲請對伊之財產,於新臺幣(下同)309萬3,257元範 圍內為假扣押,經本院於民國112年12月15日以112年度全字 第50號裁定獲准(下稱系爭裁定)。伊不服提起抗告,經臺 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下稱臺中高分院)113年度抗字第108 號裁定(下稱第108號裁定)廢棄系爭裁定。被告不服提起 再抗告,經最高法院於113年7月17日以113年度台抗字第520 號裁定駁回再抗告確定。  ㈡伊為撤銷假扣押,於113年2月19日依系爭裁定提存擔保金309 萬3,257元,嗣於同年9月18日領回擔保金,因而受有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損失9萬9元。又被告持系爭裁定聲請強制 執行,經本院112年度執全字第242號受理,於113年1月31日 派員查封伊所有門牌號碼彰化縣○○鄉○○路0段00巷000號建物 內之冷凍壓縮機等物品,使伊無法如期出貨,遭訴外人源冠 調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源冠公司)於同年8月間解除 契約,要求返還訂金716萬元,而受有損害,爰依民事訴訟 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給付725萬9元等語,並聲明 :①被告應給付原告725萬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②願供擔保,請准 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辯稱:系爭裁定經第108號裁定以假扣押原因釋明不 足為由廢棄,然是否盡釋明之責,乃法院本於職權所為判斷 ,自與假扣押裁定因自始不當而撤銷者有間。縱認伊須依民 事訴訟法第531條負賠償責任,因提存所已依提存法第12條 規定支付利息與原告,自無適用民法第203條請求法定遲延 利息之餘地。又原告未敘明源冠公司退貨與本件假扣押有何 關聯,自難認原告受有損害等語置辯,並聲明:①原告之訴 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②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 准免假執行之宣告。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121、122、135、163頁,並依 判決格式調整用語及修正文字):  ㈠被告前聲請對原告之財產,於309萬3,257元範圍內為假扣押 ,經本院於112年12月15日以系爭裁定獲准;原告不服提起 抗告,經臺中高分院第108號裁定廢棄系爭裁定;被告不服 提起再抗告,經最高法院於113年7月17日以113年度台抗字 第520號裁定駁回再抗告確定。  ㈡被告持系爭裁定聲請強制執行,經本院112年度執全字第242 號受理,於113年1月31日派員查封原告所有之冷凍壓縮機等 物品。  ㈢原告於113年2月19日依系爭裁定提存擔保金309萬3,257元, 據以聲請撤銷假扣押;嗣於113年9月18日領回擔保金。 四、兩造爭執事項:  ㈠原告依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 責任,有無理由?  ㈡若肯認,原告所受損害數額為何? 五、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假扣押裁定因自始不當而撤銷,或因第529條第4項及第530 條第3項之規定而撤銷者,債權人應賠償債務人因假扣押或 供擔保所受之損害,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固有明文。惟 所謂假扣押裁定因自始不當而撤銷,係指假扣押裁定,經抗 告法院、再抗告法院或裁定之原法院,依命假扣押時客觀存 在之情形,認為不應為此裁定而撤銷(實係廢棄之意)之情 形而言。至因聲請人未能釋明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 行之虞之假扣押原因,非屬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所規定 「假扣押裁定因自始不當而撤銷」之情形(最高法院112年 度台抗字第62號民事裁定、112年度台上字第270號、111年 度台上字第2406號民事判決可參)。  ㈡查被告前聲請對原告之財產,於309萬3,257元範圍內為假扣 押,經本院於112年12月15日以系爭裁定獲准;原告不服提 起抗告,經臺中高分院第108號裁定以「相對人所舉證據不 足以釋明抗告人有日後不能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是相對人 就本件假扣押原因未予釋明,縱其陳明願供擔保,亦未能補 釋明之欠缺,揆諸前揭說明,其假扣押之聲請不應准許」為 由,廢棄系爭裁定,並駁回被告假扣押之聲請。被告不服提 起再抗告,經最高法院於113年7月17日以113年度台抗字第5 20號裁定駁回再抗告確定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且有上開 裁定存卷可稽(見本院卷第43至45頁),足見第108號裁定 之理由,係因被告未能釋明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 之虞之假扣押原因,並非依命假扣押時客觀存在之情事,不 應為此裁定而撤銷之情形,即與聲請假扣押自始不當之情節 有異,尚非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所定「假扣押裁定因自 始不當而撤銷」之範疇,則原告依該條規定,請求被告賠償 725萬9元本息,即屬無據,不應准許。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 給付725萬9元及其法定遲延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 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附,應併予駁回 。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審酌後與本件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予敘明 。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鍾孟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2025-02-10

CHDV-113-重訴-169-20250210-1

重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49號 原 告 全鋒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春錦 訴訟代理人 楊品妏律師 郭俊廷律師 陳威翰律師 被 告 陳清波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刑事庭111年度重附民 字第24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6日言詞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2,820,234元,及自民國111年11月10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22,820,234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 實 及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原聲明:「①被告 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23,878,834元,及自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5%計算 之利息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見本院111年度重附 民字第24號卷【下稱附民卷】第5頁);嗣於就附表所示編 號8車輛,變更請求被告賠償1,600,000元,具狀減縮請求金 額為22,820,234元,更正聲明如後所載(見本院卷第117頁 )。核其所為,係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前揭規定 ,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係創暉汽車貨運有限公司(下稱創暉公司) 、明益交通有限公司(下稱明益公司)、日益汽車有限公司 (下稱日益公司)(上開公司合稱系爭3間公司)之負責人 ,提供大貨車、曳引車之所有權人登記營業服務(即靠行) 。伊與被告經營之系爭3間公司就附表所示車輛訂立靠行契 約,詎被告明知附表所示車輛均係伊所有,竟未經伊同意, 於附表所示時間向各該融資公司即訴外人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合迪公司)、新鑫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鑫公司)、 日盛國際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日盛公司)(下合稱融資 公司)申辦貸款,並將車輛設定附條件買賣之動產擔保登記 或動產抵押設定登記與融資公司。嗣被告及系爭3間公司未 如期繳納款項,伊為避免車輛遭拍賣,因而為被告代償如附 表編號1至7、9、10所示款項,共計21,220,234元。至附表 編號8所示車輛伊並未贖回,而喪失所有權,該車市價為1,6 00,000元,是伊共計受有22,820,234元之損害。爰依靠行契 約第1、9條、信託法第23條、民法第544條、民法第184條第 1項後段、第2項等規定,擇一請求被告給付賠償等語,並聲 明:①被告應給付原告22,820,234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 利息。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陳稱:同意原告之請求。 三、按當事人於言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捨棄或認諾者,應本於 其捨棄或認諾為該當事人敗訴之判決,民事訴訟法第384條 定有明文。所謂為訴訟標的之認諾,乃指被告對訴之聲明所 為關於某法律關係之請求,向法院為承認者而言,其承認須 於言詞辯論時為之,始生訴訟法上認諾之效力;又被告既於 言詞辯論時為訴訟標的之認諾,法院即應不調查原告所主張 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是否果屬存在,而以認諾為該被告敗 訴之判決基礎(最高法院44年台上字第843號、45年台上字 第31號判例意旨參照)。查被告於本院114年1月16日言詞辯 論期日中,當庭表示同意原告之請求(見本院卷第121頁) ,為認諾之意思表示,揆諸前揭說明,依法即應為被告敗訴 之判決。從而,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22,820,234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即111年11月10日起(見附民卷第5頁所載被告簽收繕本時間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自屬有據,應予 准許。 四、本於被告認諾所為之判決,法院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民事 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本件既係本於被告認 諾所為之判決,自應由本院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原告雖陳明 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然其聲請僅係促使法院為職權之 發動,爰不另為假執行准駁之諭知。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 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相當之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本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依刑事訴訟 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前來,依同條第2項規定,免 繳納裁判費。本件亦無其他訴訟費用之支出,自無諭知訴訟 費用負擔之必要,併此說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鍾孟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附表:(元/新臺幣) 編號 車牌號碼 登記 名義人 動產擔保設定日期 擔保債權人 擔保金額 債權人 撥款金額 原告代償金額 1 KLA-2626 明益公司 108年9月3日 合迪公司 11,000,000元(共同擔保) 3,000,000元 2,109,744元 2 KLA-2627 明益公司 108年9月3日 2,109,744元 3 AAL-585(變更為 KLC-6030) 明益公司 108年12月12日 合迪公司 8,500,000元(與其他車輛共同擔保) 2,400,000元 1,898,784元 4 LAJ-299 明益公司 110年5月13日 合迪公司 4,180,000元 2,500,000元 2,004,264元 5 KLG-5295 創暉公司 110年5月18日 新鑫公司 5,850,000元(共同擔保) 2,800,000元 2,212,818元 6 KLG-5297 2,212,818元 7 KLG-3132 創暉公司 110年6月7日 合迪公司 6,360,000元 6,000,000元 3,164,616元 8 423-S8 日益公司 110年8月20日 日盛公司 5,317,200元(與其他車輛共同擔保) 2,000,000元 9 768-X3 明益公司 110年11月30日 日盛公司 2,338,200元 2,200,000元 2,400,000元 10 KLK-2853 明益公司 110年12月6日 新鑫公司 7,311,600元(與其他車輛共同擔保) 3,300,000元 3,107,446元                                  合 計 21,220,234元

2025-02-06

CHDV-113-重訴-49-20250206-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號 原 告 陳茂盛 訴訟代理人 戴連宏律師 複 代理人 江彥儀律師 被 告 林俶興 莊麗珠 林惠蘭(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順斌(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芷伃(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惠靜(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源逸(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施正華(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傅瑞津(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國助(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張琦雯(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張永愷(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淳忠(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惠蘭(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崇文(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吳陳旦音(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瓊淑(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黃棟梁(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瓊六(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陳淑英(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陳志健(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陳志偉(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趙春香(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反(原名:沈反,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秋月(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志鴻(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余亭(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志杰(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秀珍(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秀珠(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新桃(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圓滿(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啓哲(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張雲峯(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滄興(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洪偉誠(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洪偉翔(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洪子媖(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羅清林(即林伯俊之繼承人) 林志燦(即林伯俊之繼承人林政興之承受訴訟人) 林志營(即林伯俊之繼承人林政興之承受訴訟人) 林均鄉(即林伯俊之繼承人林政興之承受訴訟人) 林志隆(即林伯俊之繼承人林政興之承受訴訟人) 郭淑貞(即林伯俊之繼承人郭林閙台之承受訴訟 人) 住○○市○○區○○○路0段000巷00 弄00號0樓 郭淑婷(即林伯俊之繼承人郭林閙台之承受訴訟 人) 郭淑美(即林伯俊之繼承人郭林閙台之承受訴訟 人) 郭豐彰(即林伯俊之繼承人郭林閙台之承受訴訟 人) 林長祺(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原億(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Paulo S.P BRASIL CEP;00000-000 (巴西) 林長慶(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吉美(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玉媛(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美惠(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美華(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施佾翔(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俊男(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士鈞(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芳如(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芳州(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士皓(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吳昭呈(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吳淳英(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吳英綉(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吳昭澤(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文正(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文苑(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文采(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明珠(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袁靜枝(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蔡佩華(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蔡佩玲(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蔡佩琇(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蔡桂芬(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拓興(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蔡伊爵(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蔡明運(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蔡明學(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秀好(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陳惠容(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文雯(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子淇(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黃林瑞玉(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陳櫻慧(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錫彬(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秀蓁(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逸彬(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王聖哲(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王聖彥(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季興(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仲助(即林伯登之繼承人) 林錫興(即林伯壎之繼承人) 黃明慧(即林伯壎之繼承人) 黃甫彥(即林伯壎之繼承人) 黃明敏(即林伯壎之繼承人) 林一興(即林伯壎之繼承人) 林茂興(即林伯壎之繼承人) 北○○○○○○○○)(現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黃玉梅(即林伯壎之繼承人) 朱哲成(即林伯壎之繼承人) 朱澄緯(即林伯壎之繼承人) 朱姵蓁(即林伯壎之繼承人) 陳吉豊(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幸慧(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詩偉(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郁崎(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義興(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麗華(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伶穗(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旻慧(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隆彥(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瑞珀(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瑞瑛(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詹青瑤(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詹君玉(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詹亦琦(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詹𤆬治(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詹則充(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詹在甸(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詹則盛(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詹則紘(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陳暖玉(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陳信濤(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陳信修(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張碧綃(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介信(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洋鋐(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南施(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美慧(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雅雯(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明聰(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謝珠(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幸宜(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幸熹(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昌興(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陳林其美(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語蓁(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林尚軒(即林伯殳之繼承人) 張翠娟(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羅培心(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羅文鴻(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張孟卿(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張翠芬(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張孟欽(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張翠真(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張孟傑(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徐孟堅(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徐米杏(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徐米美(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徐米冠(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徐志魁(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上五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徐弘翰律師 被 告 賴徐秀蕙(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徐永烈(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髙徐秀賢(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徐秀信(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林梁招治(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林明宏(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林慈怡(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林明慧(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林育珊(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徐秀華(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呂徐秀錦(即林仲輝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9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林惠蘭、林順斌、林芷伃、林惠靜、林源逸、施正華、傅 瑞津、林國助、張琦雯、張永愷、林淳忠、林惠蘭、林崇文、 吳陳旦音、林瓊淑、黃棟梁、林瓊六、陳淑英、陳志健、陳志 偉、趙春香、林反、林秋月、林志燦、林志營、林均鄉、林志 隆、林志鴻、林余亭、林志杰、林秀珍、林秀珠、林新桃、林 圓滿、林啓哲、張雲峯、郭淑貞、郭淑婷、郭淑美、郭豐彰、 林滄興、洪偉誠、洪偉翔、洪子媖、羅清林等45人應就被繼承 人林伯俊所遺坐落彰化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1 2分之7,辦理繼承登記。 被告林長祺、林原億、林長慶、林吉美、林玉媛、林美惠、林 美華、施佾翔、林俊男、林士鈞、林芳如、林芳州、林士皓、 吳昭呈、吳淳英、吳英綉、吳昭澤、林文正、林文苑、林文采 、林明珠、袁靜枝、蔡佩華、蔡佩玲、蔡佩琇、蔡桂芬、林拓 興、蔡伊爵、蔡明運、蔡明學、林秀好、陳惠容、林文雯、林 子淇、黃林瑞玉、陳櫻慧、林錫彬、林秀蓁、林逸彬、王聖哲 、王聖彥、林季興、林仲助等43人應就被繼承人林伯登所遺坐 落彰化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12分之7,辦理繼 承登記。 被告林錫興、黃明慧、黃甫彥、黃明敏、林一興、林茂興、黃 玉梅、朱姵蓁、朱哲成、朱澄緯等10人應就被繼承人林伯壎所 遺坐落彰化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12分之4,辦 理繼承登記。 被告陳吉豊、林幸慧、林詩偉、林郁崎、林義興、林麗華、林 伶穗、林旻慧、林隆彥、林瑞珀、林瑞瑛、詹青瑤、詹君玉、 詹亦琦、詹𤆬治、詹則充、詹在甸、詹則盛、詹則紘、陳暖玉 、陳信濤、陳信修、林張碧綃、林介信、林洋鋐、林南施、林 美慧、林雅雯、林明聰、謝珠、林幸宜、林幸熹、林昌興、陳 林其美、林語蓁、林尚軒等36人應就被繼承人林伯殳所遺坐落 彰化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12分之4,辦理繼承 登記。 被告張翠娟、羅培心、羅文鴻、張孟卿、張翠芬、張孟欽、張 翠真、張孟傑、徐孟堅、徐米杏、徐米美、徐米冠、徐志魁、 賴徐秀蕙、徐永烈、髙徐秀賢、徐秀信、林梁招治、林明宏、 林慈怡、林明慧、林育珊、徐秀華、呂徐秀錦等24人應就被繼 承人林仲輝所遺坐落彰化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 112分之2,辦理繼承登記。 兩造共有坐落彰化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應變價分割,所得 價金由兩造按附表所示權利範圍分配。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所示比例負擔。   事 實 及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一、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該訴訟標 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事 人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5款定有明文 。查原告於民國112年12月27日提起本訴訟(見本院卷一第9 頁之收狀章日期),請求裁判分割兩造共有坐落彰化縣○○鎮 ○○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本件分割共有物訴訟 為固有必要共同訴訟,系爭土地登記共有人(下同)林伯俊 於起訴前9年1月5日死亡,本件起訴時,其繼承人為林惠蘭 、林順斌、林芷伃、林惠靜、林源逸、施正華、傅瑞津、林 國助、張琦雯、張永愷、林淳忠、林惠蘭、林崇文、吳陳旦 音、林瓊淑、黃棟梁、林瓊六、陳淑英、陳志健、陳志偉、 趙春香、沈反、林秋月、林政興(已歿,由林志燦、林志營 、林均鄉、林志隆承受訴訟,詳後述)、林志鴻、林余亭、 林志杰、林秀珍、林秀珠、林新桃、林圓滿、林啓哲、張雲 峯、郭林鬧台(已歿,由郭淑貞、郭淑婷、郭淑美、郭豐彰 承受訴訟,詳後述)、林滄興、洪偉誠、洪偉翔、洪子媖、 羅清林(下稱林惠蘭等45人);林伯登於起訴前26年6月13 日死亡,其繼承人為林長祺、林原億、林長慶、林吉美、林 玉媛、林美惠、林美華、施佾翔、林俊男、林士鈞、林芳如 、林芳州、林士皓、吳昭呈、吳淳英、吳英綉、吳昭澤、林 文正、林文苑、林文采、林明珠、袁靜枝、蔡佩華、蔡佩玲 、蔡佩琇、蔡桂芬、林拓興、蔡伊爵、蔡明運、蔡明學、林 秀好、陳惠容、林文雯、林子淇、黃林瑞玉、陳櫻慧、林錫 彬、林秀蓁、林逸彬、王聖哲、王聖彥、林季興、林仲助等 43人(下稱林長祺等43人);林伯壎於起訴前30年9月11日 死亡,其繼承人為林錫興、黃明慧、黃甫彥、黃明敏、林一 興、林茂興、黃玉梅、朱姵蓁、朱哲成、朱澄緯等10人(下 稱林錫興等10人);林伯殳於起訴前62年5月28日死亡,其 繼承人為陳吉豊、林幸慧、林詩偉、林郁崎、林義興、林麗 華、林伶穗、林旻慧、林隆彥、林瑞珀、林瑞瑛、詹青瑤、 詹君玉、詹亦琦、詹𤆬治、詹則充、詹在甸、詹則盛、詹則 紘、陳暖玉、陳信濤、陳信修、林張碧綃、林介信、林洋鋐 、林南施、林美慧、林雅雯、林明聰、謝珠、林幸宜、林幸 熹、林昌興、陳林其美、林語蓁、林尚軒等36人(下稱陳吉 豊等36人);林仲輝於起訴前83年4月27日死亡,其繼承人 為張翠娟、羅培心、羅文鴻、張孟卿、張翠芬、張孟欽、張 翠真、張孟傑、徐孟堅、徐米杏、徐米美、徐米冠、徐志魁 、賴徐秀蕙、徐永烈、髙徐秀賢、徐秀信、林梁招治、林明 宏、林慈怡、林明慧、林育珊、徐秀華、呂徐秀錦等24人( 下稱張翠娟等24人)等情,有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見本院 卷一第99至103頁)、各被繼承人繼承系統表及除戶謄本、 各繼承人戶籍謄本(見本院繼承系統表及戶籍謄本卷一第19 至449頁、卷二第7至551頁)、家事法庭函文、司法院家事 事件公告查詢結果(見本院卷一第365至369頁、拋棄繼承卷 第7至73頁、147至161頁)在卷可稽,是原告具狀變更上開 繼承人為被告,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二、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 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民事訴訟 法第168條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 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同法第168條、 第175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查被告林政興於起訴 後113年2月21日死亡,其繼承人為林志燦、林志營、林均鄉 、林志隆;被告郭林閙台於起訴後113年10月17日死亡,其 繼承人為郭淑貞、郭淑婷、郭淑美、郭豐彰等情,有原告所 提上開被繼承人之除戶謄本、繼承系統表及各繼承人戶籍謄 本等件為證(見本院卷一第193至205頁、卷二第67至82頁) ,復有本院查詢之司法院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果在卷可稽( 見拋棄繼承卷第25頁、本院卷二第181頁),是原告具狀聲 明上開繼承人承受訴訟(見本院卷一第173至179頁、卷二第 47至53頁),應予准許。 三、被告均受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 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如 附表權利範圍所示。兩造就該地未訂有不分割之契約或約定 不分割之期限,然就分割方法未能達成協議,爰依民法第82 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繼承人林伯俊、林伯 登、林伯壎、林伯殳、林仲輝之繼承人就系爭土地辦理繼承 登記後,以變價分割之方式,裁判分割系爭土地等語,並聲 明:如主文第1至6項所示。 二、被告之答辯:  ㈠被告莊麗珠、吳陳旦音(林伯俊之繼承人)均陳稱:同意變 價分割。  ㈡被告林俶興、林新桃均辯稱:系爭土地乃祖先遺留下來,欲 繼續保有土地,故不同意變價分割,應原物分割。  ㈢被告徐孟堅、徐米杏、徐米美、徐米冠、徐志魁(均為林仲輝之繼承人)均陳稱:同意變價分割,並應就林仲輝所遺系爭土地持分,按各繼承人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消滅公同共有關係,使其繼承人得分別領取補償金等語。  ㈣其餘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作何聲 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法院之判決或其他非因法律行為 ,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登記,始得處分其物 權,民法第759條定有明文。又分割共有物,性質上為處分 行為,依民法第759條規定,共有不動產之共有人中有人死 亡時,於其繼承人未為繼承登記以前,固不得分割共有物。 惟原告如於本件訴訟中,請求死亡共有人之繼承人辦理繼承 登記,並合併對繼承人及其餘共有人為分割共有物之請求, 不但符合訴訟經濟原則,亦與民法第759條及強制執行法第1 30條規定之旨趣無違(最高法院69年臺上字第1012號判例意 旨參照)。查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林伯俊、林伯登、林伯壎、 林伯殳、林仲輝分別於9年1月5日、26年6月13日、30年9月1 1日、62年5月28日、83年4月27日死亡,遺有權利範圍分別 為112分之7、112分之7、112分之4、112分之4、112分之2, 其繼承人分別為林惠蘭等45人、林長祺等43人、林錫興等10 人、陳吉豊等36人、張翠娟等24人,已如前述。又上開繼承 人均未就系爭土地辦理繼承登記,有原告所提出土地登記第 一類謄本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一第99至103頁),是原告依 上開規定,於分割系爭土地之處分行為前,請求一併辦理公 同共有之繼承登記,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㈡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 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 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 有,應有部分比例如附表權利範圍所示,其等間並無不得分 割之約定,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情形等事實,業據 原告提出系爭土地之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為證(見本院卷一 第99至103頁),且為被告所不爭執。然兩造就分割方法無 法達成協議,則原告依首開規定,請求裁判分割共有土地, 自屬有據。  ㈡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 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 原物分配;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 配於各共有人,此觀民法第824條第2項第1款、第2款前段規 定即明。又分割共有物,究以原物分割或變價分配其價金, 法院固有自由裁量之權,不受共有人主張之拘束,但仍應斟 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利 益等,公平裁量;如分配原物有困難時,則應予變賣,以價 金分配於各共有人。  ⒈查系爭土地面積2,511平方公尺,呈長方形,為都市計劃區之 農業區土地,現為空地,無設置地上物,南側臨約5公尺寬 之彰化縣北斗鎮復興路228巷等情,有原告所提土地登記第 一、三類謄本、地籍圖謄本、彰化縣北斗鎮都市計劃土地使 用分區證明書、現場照片及國土測繪中心圖資畫面可參(見 本院卷第29至41、99至107頁),復為到場之當事人所不爭 執(見本院卷一第322頁),堪認為真正。  ⒉查系爭土地面積2,511平方公尺,然本件共有人多達161名, 如予以細分,多數共有人分得土地面積狹小,難以耕作利用 。又原告及被告、莊麗珠、吳陳旦音、徐孟堅、徐米杏、徐 米美、徐米冠、徐志魁均表明欲變價分割,而無單獨取得土 地之意願(見本院卷一第215、220、447頁) 。被告林俶興 、林新桃雖表示欲原物分割,然經本院於113年6月3日言詞 辯論期日中,當庭諭知於1個月內提出分割方案(見本院卷 一第322頁);復於113年7月8日言詞辯論期日中,再次諭知 於2個月內提出分割方案(見本院卷一第447頁),然迄至本 件言詞辯論終結前,均未見其等提出原物分割方案或表示有 單獨取得土地之意願,自不應強將系爭土地分配與部分共有 人取得,並命金錢補償,可認系爭土地依原物分配係顯有困 難。而系爭土地如採變價分割,除得維護土地之完整性,避 免降低其固有經濟利用價值外,並可藉由變價過程使土地同 歸一人所有,簡化所有權關係。又變賣方式非僅限於聲請法 院拍賣,亦得經兩造合意委託變賣,依市場行情決定土地價 值,透過公開市場競價以獲取較高價金,使不動產價值極大 化。兩造亦得視其於斯時有無使用土地之需求、自身經濟能 力、財務調度狀況等情事,決定是否參加競標或行使共有人 優先承買權以取得土地,在權利行使上更具彈性,對兩造均 較為有利,是系爭土地採變價分割,應屬適當公允之分割方 式。  ⒊至被告徐孟堅、徐米杏、徐米美、徐米冠、徐志魁辯稱應就 林仲輝所遺系爭土地持分,按各繼承人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 別共有云云。然此部分應由被告另訴請求分割遺產,非本件 分割共有物訴訟得為審判,併予敘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第2款 前段規定,請求林惠蘭等45人、林長祺等43人、林錫興等10 人、陳吉豊等36人、張翠娟等24人分別就被繼承人林伯俊、 林伯登、林伯壎、林伯殳、林仲輝所遺系爭土地持分辦理繼 承登記後,變價分割系爭土地,係屬有據,爰判決如主文第 1至6項所示。 五、本件原告提起分割共有物之訴,核其性質,兩造本可互換地 位,由任一共有人起訴請求,均無不可。本件原告起訴雖於 法有據,然被告之應訴乃法律規定所不得不然,其所為抗辯 自為伸張防衛權利所必要,且本件分割結果,共有人均蒙其 利,是本件訴訟費用應參酌兩造就系爭土地因分割所得利益 及各自享有應有部分比例分擔較為公允,爰諭知如主文第7 項所示。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審酌後與本件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予敘明 。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 但書、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鍾孟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附表:系爭土地權利範圍及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編號 登記共有人 權利範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備註 1 林伯俊(歿) 7/112 7/112 由繼承人即林惠蘭等45人(詳如主文第一項所載)共同領取變價分割價金,及連帶負擔訴訟費用。 2 林伯登(歿) 7/112 7/112 由繼承人即林長祺等43人(詳如主文第二項所載)共同領取變價分割價金,及連帶負擔訴訟費用。 3 林伯壎(歿) 4/112 4/112 由繼承人即林錫興等10人(詳如主文第三項所載)共同領取變價分割價金,及連帶負擔訴訟費用。 4 林伯殳(歿) 4/112 4/112 由繼承人即陳吉豊等36人(詳見主文第四項所載)共同領取變價分割價金,及連帶負擔訴訟費用。 5 林仲輝(歿) 2/112 2/112 由繼承人即張翠娟等24人(詳見主文第五項所載)共同領取變價分割價金,及連帶負擔訴訟費用。 6 林俶興 6/112 6/112 7 莊麗珠 41/112 41/112 8 陳茂盛 41/112 41/112 合計 1 1

2025-02-06

CHDV-113-訴-3-20250206-1

勞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勞訴字第23號 上 訴 人 東莞尚美紡織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宥榛 被 上訴人 林良運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5月 2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 新臺幣(下同)1,689,925元(即人民幣372,000元,依起訴當日 即民國112年1月19日臺灣銀行牌告人民幣兌換新臺幣之現金賣出 匯率4.541元,折合為新臺幣1,689,252元;計算式:人民幣372, 000元×4.541=1,689,252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應徵第二審裁 判費26,596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 項前段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逕向本院如 數繳納,逾期未繳,駁回上訴,特為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鍾孟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2025-02-05

CHDV-112-勞訴-23-20250205-2

小上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給付電信費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2號 上 訴 人 李雅芳 黃嘉賢 被 上訴人 裕邦信用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載霆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電信費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2 7日本院彰化簡易庭113年度彰小字第496號小額訴訟事件第一審 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連帶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 為理由,不得為之;且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 ,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可 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 4第2項及第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436條之32 第2項準用第468條及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規定,判決不適 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其中判決有第469條第1 款至第5款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是上訴 人於小額訴訟程序提起上訴,如依同法第468條規定,以第 一審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 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解釋字號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內容;如以 同法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列各款情形為上訴理由時,其 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合於各該條款之具體事實。上 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者,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 法條規定不合,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 合法。又上訴不合法者,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7 1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規定,法院毋庸命其補正,應逕以 裁定駁回。 二、本件上訴人提起上訴,僅泛稱:債權時效已消滅,沒收到開 庭通知云云。然查,原審定於民國113年11月6日行言詞辯論 程序,該開庭通知業於113年10月11日寄存送達上訴人2人之 住所地「彰化縣○○市○○路0段000巷00號」(該址與民事上訴 狀所載相同)轄區之彰化縣警察局彰化分局大埔派出所,有 送達證書存卷可稽(見原審卷第77、79頁),依民事訴訟法 第138條規定,已生合法送達效力。至上訴人究於何時前往 領取應受送達之文書,或並未前往領取,於送達之效力均無 影響(最高法院89年度台聲字第13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故上訴人主張其未收到原審開庭通知云云,係無可採。至本 件上訴人提起上訴後,提出時效抗辯,乃小額事件上訴程序 始提出之新攻擊防禦方法,上訴人既未釋明其未能及時提出 係因原審違背法令所致,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8規定, 本院自不得審酌。而經核上訴人所執上訴理由,並未具體說 明原判決有何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之情形,亦未具體 表明原審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據何訴訟 資料可認為原審判決有何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依首揭法條 規定及說明,本件上訴即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1項準用第436條之19第1項規定 ,第二審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定其訴訟費用額。 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額確定為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爰依 前揭規定,諭知如主文第2項。 四、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436條之19第1項、第 95條、第8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洪榮謙                  法 官 羅秀緞                  法 官 鍾孟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2025-02-04

CHDV-114-小上-2-20250204-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2號 聲 請 人 陳合楠 法定代理人 陳素慧 代 理 人 黃鼎鈞律師 相 對 人 朝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世雄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90,000元後,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72334號 清償票款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114年度訴字170號債 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判決確定、和解或撤回起訴前,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 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 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 定,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按法院定擔保金額 而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項擔保係備供債權人因停 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債 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受之損害額,或其因另 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非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 債權額為依據(最高法院86年度台抗字第442號、91年台抗 字第429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執本院簡易庭95年度票字第707號民 事裁定換發之95年度執字第14290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債 權憑證),對聲請人所有彰化縣○○市○○○段○○○○段000000地 號土地(下增系爭土地)聲請強制執行。然相對人於取得系 爭債權憑證後,未於3年內依法聲請強制執行,遲至109年9 月11日始再次聲請強制執行,由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72334 號清償票款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顯已 罹於3年時效,聲請人自得拒絕給付。聲請人業已依強制執 行法第14條規定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如系爭土地遭拍賣, 將造成難以回復之損害,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 ,聲請供擔保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等語。 三、經查:  ㈠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目前仍在進行中,且聲請人所提債 務人異議之訴,經本院以114年度訴字第170號事件受理在案 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上開卷宗核閱無訛。觀之聲請人 所提起訴狀內容,並無不合法、當事人不適格或顯無理由等 情形,是聲請人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聲請供擔 保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係屬有據,亦有必要 ,應予准許。  ㈡相對人於系爭執行事件聲請執行之金額為「本金153,284元, 及自民國96年5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8.86%計算 之利息,暨已核算未受償之利息19元」,計算至聲請人於11 4年1月24日聲請停止執行前1日止,共計393,072元(計算式 :153,284元+239,769+19元=393,072元,利息計算式見附表 ,元以下四捨五入),其因系爭執行事件停止執行,所受延 宕受償之可能損害,應為停止期間該債權未能即時受償所受 之利息損害。又聲請人所提本案訴訟標的價額未逾150萬元 ,非屬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參酌司法院所頒各級法院辦案 期限實施要點,第一、二審通常程序審判案件之期限分別為 2年、2年6月,據此預估聲請人提起本案訴訟獲准停止執行 ,因而致相對人之執行延宕期間約為4年6月,故相對人因停 止執行不當而可能遭受之損害為251,413元【計算式:393,0 72元×5%×(4+6/12)=88,441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是認 聲請人供擔保金額取其概數以90,000元為適當,爰酌定如主 文第1項所示之相當擔保金額,予以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鍾孟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張茂盛 附表: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利息 153,284元 96年5月30日 114年1月23日 (17+239/ 365) 8.86% 239,769.1元

2025-02-04

CHDV-114-聲-12-202502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