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朱美璘

共找到 96 筆結果(第 31-40 筆)

抗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資料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更一字第16號 抗 告 人 愛迦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晉豪 訴訟代理人 林煜騰律師 蔡晴羽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沃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返還資料等 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0月4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 字第3141號裁定提起抗告,經最高法院發回更審,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相對人在原法院之聲請駁回。 抗告及發回前再抗告費用均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依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光碟管理條例、營業秘密法 、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或公平交易 法所保護之智慧財產權益所生之第一審及第二審民事訴訟事 件,暨其他依法律規定或經司法院指定由智慧財產及商業法 院(下稱智商法院)管轄之案件,由智商法院管轄,民國11 2年8月30日施行前(下稱修正前)之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下稱智審法)第7條、110年7月1日施行之智商法院組織法( 下稱組織法)第3條第1款、第4款規定甚明。又管轄權之有 無,應依原告主張之事實,按諸法律關於管轄之規定而為認 定。 二、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受伊委任開發「愛迦社群購物機器人 訂單管理系統」(下稱系爭系統),卻逕自移除伊對該系統 之管理權限,致伊無法取得客戶加入會員之註冊及交易資料 (下稱系爭資料),伊已終止兩造間之委任關係,依民法第 541條、第179條、第184條第1項等規定向原法院訴請相對人 返還、刪除及不得持有系爭資料(下稱本案),符合民事訴 訟法第15條等規定,原法院有管轄權。伊請求返還、刪除及 不得持有者乃伊依與客戶之約定取得之系爭資料,與系爭系 統著作權無涉,原裁定誤依相對人聲請將本案移送智商法院 管轄,應予廢棄。 三、經查,相對人聲請原法院將本案移送智商法院管轄,無非是 以兩造爭執之系爭資料,與系爭系統之著作權息息相關,本 案應屬組織法第3條第1款「依著作權法所保護之智慧財產權 益所生」、第4款「其他依法律規定或經司法院指定由智商 法院管轄」之民事事件,抗告人已就系爭系統之著作權歸屬 等爭議,另行向智商法院提起訴訟(下稱另案),兩案不宜 割裂審理云云為據(見原審卷二第9至13、113、114頁)。 核本案於112年7月6日繫屬原法院(見原審卷一第9頁),依 智審法第75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適用首揭修正前智審法與 組織法等規定,判斷智商法院就本案有無管轄權。而組織法 第3條第1款所稱「依著作權法所保護之智慧財產權益所生」 之民事事件,係指著作權人根據著作權法規定之效果,以之 為訴訟標的所起訴之事件,觀諸本案起訴狀所載內容(見原 審卷一第9至41頁),抗告人非以著作權法所保護權利之構 成要件、效力為請求,作為法院裁判之標的,自難認本案屬 此款規定之事件;組織法第3條第4款明定「其他依法律規定 或經司法院指定」之民事事件由智商法院管轄,則是為因應 智慧財產權快速創新之特性所設概括規定,司法院固於110 年4月27日以院台廳行三字第1100012656號函,指定「不當 行使智慧財產權權利所生損害賠償爭議事件」、「當事人以 一訴主張單一或數項訴訟標的,其中主要部分涉及智慧財產 權,如係基於同一原因事實而不宜割裂者,均為智慧財產權 訴訟」等事件,應由智商法院管轄,惟抗告人明確表示本案 乃依民法第541條、第179條、第184條第1項等規定請求相對 人返還、刪除、不得持有系爭資料,與系爭系統著作權無關 (見原審卷一第20至38頁、本院卷第38、39頁),顯非屬「 不當行使智慧財產權權利所生損害賠償爭議事件」,相對人 所指抗告人提起之另案縱涉系爭系統著作權爭議,但為別一 訴訟,本案亦無「當事人以『一訴』主張數項訴訟標的,主要 部分涉及智慧財產權」之問題,況系爭系統著作權爭議與本 案請求未見有必然之關連,非不得分別判斷。至相對人指稱 本案屬110年7月1日施行之智慧財產案件審理細則第2條第1 款、第3款第1目所稱「智慧財產權權利歸屬」、「侵害智慧 財產權有關財產權爭議」之「智慧財產民事訴訟事件」云云 (見本院卷第15至17頁),衡酌該等規定僅是司法院依據修 正前智審法第38條之授權,在該法第7條及組織法第3條第1 款、第4款所架構智商法院管轄之民事事件範圍內,就何謂 「智慧財產民事訴訟事件」為補充解釋,未逾越前述母法規 範範圍,在本案無從依母法認定應由智商法院管轄之情況下 ,無由認定本案屬該規定所稱「智慧財產民事訴訟事件」, 相對人據此反推本案應由智商法院管轄,要無可採。準此, 本案非屬應由智商法院管轄之事件,抗告人之所在地既在臺 北市中正區,有公司變更登記資料存卷可參(見本院限閱卷 第5頁),其主張該公司所在地為侵權行為之結果發生地( 見原審卷一第10頁),原法院就本案尚非無管轄權。是原法 院依相對人之聲請將本件裁定移送智商法院,容有未洽。抗 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有理由。爰將原裁定 廢棄,改判如主文第2項所示。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邱育佩               法 官 朱美璘               法 官 許炎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聲明不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陳褘翎

2025-01-08

TPHV-113-抗更一-16-20250108-1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上字第662號 上 訴 人 黃春梅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周永昌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上訴人對於 中華民國113年11月26日本院112年度上字第662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一、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 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上訴人 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法 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 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第1項但書及 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上訴人未依第1 項、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2項委任,法院認 為不適當者,第二審法院應定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 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定駁 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定有明文。又提起民事第三審 上訴,應依同法第77條之16第1項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 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上訴人不服本院上開第二審判決提起上訴,未依規定委 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其訴訟代理人,亦未繳納第 三審裁判費。查本件上訴之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 540萬元,有民事聲明上訴狀可參,應徵第三審裁判費8萬1, 690元。茲命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正本5日內補正委任律師或 具律師資格關係人之委任狀及補繳上開裁判費,如未依限補 正,即以裁定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邱育佩 法 官 郭俊德 法 官 朱美璘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命 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其餘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張郁琳

2025-01-07

TPHV-112-上-662-20250107-2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上易字第466號 聲 請 人 郭哲宏 訴訟代理人 林君鴻律師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陳書翰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對於本院中 華民國113年12月10日所為判決,聲請更正,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時 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訴 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顯然錯誤者,乃指判決中 所表示者與法院本來之意思顯然不符者而言。 二、聲請人於原審請求相對人給付新臺幣(下同)100萬元本息 ,原審判命相對人給付聲請人5萬元本息,駁回聲請人其餘 請求。聲請人就其敗訴部分提起一部上訴,請求相對人再給 付55萬元本息(見本院卷第27頁),本院認聲請人之上訴於 5萬元本息範圍內為有理由,其餘上訴為無理由,於判決主 文第1至3項分別諭知:「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即聲請人 )下列第二項之訴,暨訴訟費用(除確定部分外)之裁判均 廢棄」、「被上訴人(即相對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伍萬 元…」、「其餘上訴駁回」,所表示者與法院本來之意思並 無不符,不生裁定更正錯誤之問題。聲請人以本院判決主文 第2項有疏漏記載云云,聲請更正,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邱育佩               法 官 郭俊德               法 官 朱美璘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張郁琳

2025-01-07

TPHV-113-上易-466-20250107-2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766號 抗 告 人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 法定代理人 陳奕廷 代 理 人 郭宜甄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捷泰營造有限公司等間通知行使權利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5月31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事聲字 第13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擔 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通 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 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其聲請,以裁定命返還提存物 或保證書;上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 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106條固有明文。惟 在因假扣押供擔保之場合,該擔保係為保障受擔保利益人因 假扣押所受損害而設,倘執行法院已依假扣押裁定為假扣押 之執行,執行法院撤銷執行程序前,受擔保利益人所受損害 仍可能繼續發生者,損害額既未確定,自難強令其行使權利 ,必待假扣押之執行程序已撤銷,始得謂與此條款所定之訴 訟終結相當。 二、經查,第三人姜濟城因與相對人間請求職業災害補償金事件 (下稱本案訴訟)涉訟,依原法院93年度裁全字第3401號假 扣押(下稱系爭假扣押)裁定,以抗告人出具之擔保書為相 對人供擔保後,對相對人之財產在新臺幣(下同)180萬元 範圍內聲請強制執行,經原法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 )以93年度執全字第1840號執行事件受理,並扣押相對人存 款5,733元、54萬4,381元、22萬7,155元及坐落南投縣○○鎮○ ○段0000○000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面積分別為2,646、385平 方公尺,權利範圍均是1/14,93年1月之公告土地現值皆為 每平方公尺6,200元)等資產(下稱系爭假扣押執行),迄 未撤銷,另本案訴訟經原法院92年度勞訴字第8號、本院93 年度勞上字第16號判決相對人應連帶給付姜濟城111萬3,972 元本息、駁回姜濟城其餘請求確定等節,有系爭假扣押、系 爭假扣押執行事件全卷卷證、內政部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 價查詢、本案訴訟歷審判決可資證明(見本院卷第51至77頁 )。本案訴訟既經判決一部勝敗確定,而執行法院已依姜濟 城之聲請為系爭假扣押執行,該假扣押執行所得復逾姜濟城 勝訴部分金額,揆諸首揭規定及說明,於執行法院撤銷系爭 假扣押執行程序前,相對人所受損害仍可能繼續發生,損害 額未確定,無從強令相對人行使權利。抗告人爭執本件符合 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106條所稱訴訟終結要件 ,要無可採,其以之為由聲請通知相對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 權利,洵屬無據。此不因抗告人援引法律扶助法第67條第2 項規定以自己名義為本件聲請,異其認定。從而,原裁定維 持原法院司法事務官駁回聲請之處分,駁回抗告人異議,核 無違誤。抗告意旨仍執陳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邱育佩                法 官 朱美璘                法 官 許炎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陳褘翎

2024-12-31

TPHV-113-抗-766-20241231-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275號 上 訴 人 李柏穎 訴訟代理人 邱柏青律師 王君育律師 被 上訴 人 徐曉華 訴訟代理人 金鑫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9月 28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2462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並為訴之追加,本院於113年12月1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 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捌拾貳萬柒仟陸佰貳拾貳元,及自 民國一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 計算之利息。 追加之訴駁回。 第一審、第二審訴訟費用關於上訴部分由被上訴人負擔;追加之 訴部分則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在第二審為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但 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46條第1 項但書、第255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上訴人於原審以被 上訴人違反其業務上應盡義務,致其受有需補繳房地合一稅 款之損害,聲明請求:被上訴人應給付新臺幣(下同)82萬 7,622元。嗣於本院審理中追加請求被上訴人應給付因滯納 上開稅款所生之滯納金及利息共14萬6,993元(見本院卷第1 89、563頁),核屬請求基礎事實同一之追加,依上開規定 ,應予准許。 二、上訴人主張:伊於民國111年5月間委託被上訴人辦理出售伊 所有坐落桃園市○○區○○段0000建號建物(下稱系爭建物)及 其坐落土地 (下合稱系爭不動產)之移轉登記(下稱系爭移 轉登記),及申報交易所得稅之事務,詎被上訴人告知伊系 爭不動產出售日在同年6月3日之後,即可適用房地合一稅免 稅額400萬元(下稱系爭免稅額)之規定,伊乃於同年月6日 與訴外人即伊妻舅黃正銘(下稱黃正銘)就系爭不動產簽訂 買賣契約(下稱系爭買賣契約)。惟嗣伊於111年10月4日接 獲財政部北區國稅局(下稱國稅局)核定個人房屋土地交易 所得稅,始知系爭買賣契約不適用系爭免稅額規定,伊應補 繳房地合一稅82萬7,622元(下稱系爭補稅款)。被上訴人 違反地政士法第26條第1項規定,致伊受有系爭補稅款及滯 納金、利息之損害,爰依地政士法第26條第2項、民法第544 條、第277條第1項準用第226條第1項規定,擇一求為命被上 訴人給付系爭補稅款,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法定遲 延利息之判決(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 起上訴,並於本院追加如上所述)。上訴及追加聲明為:㈠ 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82萬7,622元,及自起 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㈢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14萬6,993元,及其中10萬5,192 元自113年1月3日起,其餘4萬1,801元自同年11月2日起,均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被上訴人則以:伊有提供「房地合一稅懶人包」資料(下稱 懶人包資料)予上訴人,未違反業務上應盡義務。另上訴人 與黃正銘通謀虛偽簽訂系爭買賣契約,毋需繳納房地合一稅 ,縱認系爭買賣契約為真,惟上訴人急於出售系爭不動產, 本無適用系爭免稅額之餘地,況其迄未繳納系爭補稅款及滯 納金、利息,顯未受有損害等語,資為抗辯。答辯聲明:上 訴及追加之訴均駁回。 四、上訴人於111年5月間委任被上訴人辦理系爭移轉登記、申報 交易所得稅事務,並向被上訴人詢問房地合一稅事宜,被上 訴人於同年月26日以通訊軟體LINE傳送懶人包資料予上訴人 ,另回覆上訴人稱:上訴人戶籍遷入比較晚沒有影響,只要 於出售系爭不動產時,戶籍設在系爭建物,即可適用系爭免 稅額規定(下稱系爭對話)。上訴人於111年6月6日將系爭 不動產出售予黃正銘,被上訴人於同年7月21日辦理系爭移 轉登記,國稅局於同年10月4日核定上訴人需補納系爭補稅 款,迄至113年10月17日止,上訴人應繳納之系爭補稅款、 滯納金及利息共97萬4,615元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見本 院卷第560至561頁),並有系爭對話紀錄、系爭買賣契約、 國稅局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稅申報核定通知書(下稱核定 通知書)、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桃園分署執行命令(下稱行政 執行署執行命令)在卷可按(見原審卷第31至51頁、本院卷 第59至61、97至99、217至223、573頁),堪信為真正。上 訴人主張被上訴人違反地政士法第26條第1項規定,致伊受 有需補繳系爭補稅款及滯納金、利息等損害,應負賠償責任 等語,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茲就兩造爭執析 述如下:  ㈠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違反地政士法第26條第1項,為可採信:   ⒈地政士應精通專業法令及實務,並應依法誠信執行業務。 地政士受託辦理各項業務,不得有不正當行為或違反業務 上應盡之義務。地政士法第2條、第26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又受任人處理委任事務,應依委任人之指示,並與處 理自己事務為同一之注意,其受有報酬者,應以善良管理 人之注意為之,民法第535條亦有明文。是地政士既受有 報酬,就其受託辦理之業務,除負有精通專業法令及實務 之義務外,並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為之,始能認其已盡 業務上應盡之義務。   ⒉被上訴人為地政士,受上訴人委任辦理系爭移轉登記、申 報交易所得稅等情,為被上訴人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56 0頁),並有臺北市地政士公會會員名冊、系爭不動產登 記謄本、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稅申報書在卷可參(見原 審卷第23、45至46頁、本院卷第125至135頁),可見被上 訴人受上訴人委任辦理系爭移轉登記、申報交易所得稅之 事務,負有就房屋土地交易之相關法令及實務專精熟稔之 義務,並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為之。   ⒊個人交易中華民國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之房屋、房屋及其 坐落基地或依法得核發建造執照之土地(以下合稱房屋、 土地),其交易所得應依第14條之4至第14條之8及第24條 之5規定課徵所得稅。個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辦竣戶 籍登記、持有並居住於該房屋連續滿6年,其免稅所得額 ,以按同法第14條之4第3項規定計算之餘額不超過400萬 元為限,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1項、第4條之5第1項第1款 第1目分別定有明文,可知個人交易於105年1月1日以後取 得之房屋,個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辦竣戶籍登記、持 有並居住於該房屋連續滿6年,方有系爭免稅額之適用。 惟細繹系爭對話內容,被上訴人於111年5月26日向上訴人 稱:「本案係105/1/1以後取得,適用房地合一稅,自用 房地合一稅等於(賣價1160-買價650-免稅400)×10%=11 萬元」、「(上訴人問:房子交屋後,我們戶籍沒馬上遷 進來,因為讀書轉學的關係,我們戶籍遷入比較晚,有影 響嗎?)沒有影響,只要現在戶籍有在內就好」等語(見 本院卷第217至219頁),與被上訴人提出之報價單載明: 「房地合一稅為零」、「免房地合一稅」等詞,及其所填 載系爭不動產之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稅申報書記載:「 減自住房地免稅額4,000,000」等字句(見原審卷第25、4 5頁),參互以觀,可知被上訴人乃告知上訴人關於系爭 不動產自111年6月3日以後,僅需出售時上訴人或其配偶 、未成年子女戶籍仍登記在系爭建物,即可適用系爭免稅 額,至於戶籍登記期間之長短,並不影響系爭免稅額之適 用等情,顯與上開所得稅法規定需在系爭建物戶籍登記連 續滿6年者,始有系爭免稅額適用之規定有違。又上訴人 於簽立系爭買賣契約前,多次詢問被上訴人關於房地合一 稅事宜,有系爭對話紀錄在卷可參(見原審卷第31至33頁 、本院卷第59至61、217至223頁),可見系爭買賣契約究 有無系爭免稅額之適用,係上訴人決定系爭買賣契約簽立 時點之重要考量,被上訴人辯稱上訴人需款孔急,本無適 用系爭免稅額之餘地,應不可採。而上訴人基於與被上訴 人間之系爭對話,始決定於111年6月6日將系爭不動產出 售予黃正銘,堪認上訴人於111年6月6日簽立系爭買賣契 約,並辦理系爭移轉登記,與被上訴人提供之系爭對話間 顯有因果關係。國稅局嗣於同年10月4日核定系爭買賣契 約需補繳系爭補稅款,有核定通知書在卷可稽(見原審卷 第49頁),足見上訴人因被上訴人未盡善良管理人注意義 務,誤解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1項、第4條之5第1項第1款 第1目規定,而告知系爭對話之錯誤訊息,致受有系爭補 稅款之損害,堪以認定。   ⒋被上訴人雖以伊已傳送懶人包資料予上訴人,辯稱伊無違 反業務上應盡注意義務云云。然被上訴人為地政士,本應 對房屋土地交易之相關法令及實務專精熟稔,並以善良管 理人之注意為之,詎其竟告知上訴人系爭對話之錯誤訊息 ,致上訴人受有系爭補稅額之損害,已如上⒊所述,要難 僅因被上訴人曾傳送懶人包資料予上訴人,即認其已盡善 良管理人注意義務,被上訴人此部分所辯,難以採憑。  ㈡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賠償系爭補稅款本息部分,為有理由:     ⒈地政士受託辦理各項業務,不得有不正當行為或違反業務 上應盡之義務。地政士違反前項規定,致委託人或其他利 害關係人受有損害時,應負賠償責任,地政士法第26條定 有明文。上訴人對國稅局核定系爭補稅款之核定通知書, 並未提出行政救濟,該處分業已確定乙情,為被上訴人所 不爭執(見本院卷第655頁),顯見上開核定通知書業已 確定,則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執行地政士業務,未盡其業 務上應盡之義務,致上訴人受有損害,依地政士法第26條 第2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償系爭補稅款,即為可採。 又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 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 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 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 第1項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上訴人以被上訴人違 反地政士法第26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償系爭補 稅款損害,係屬未定期限之金錢債務,又未約定利率,則 其請求自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2年4月28日(見原 審卷第75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遲延利 息,應可採憑。     ⒉被上訴人雖辯以系爭買賣契約為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上訴 人毋須繳納房地合一稅,然國稅局核定系爭補稅款之處分 業已確定,已如上⒈所述,則不論系爭買賣契約是否通謀 虛偽,均不影響該行政處分確定之效力。至上訴人雖尚未 繳納系爭補稅款,但所謂受損害,即現存之財產因損害事 實之發生而被減少,於增加債務負擔之情形,亦足當之。 上訴人負擔系爭補稅款之債務既已確定,即可認屬其所受 損害,不因其是否已繳納而有異。被上訴人上開所辯,洵 無可採。又上訴人依地政士法第26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 上訴人給付82萬7,622元本息,既屬有據,本院自毋庸審 酌其另主張依民法第544條、第277條第1項準用第226條第 1項規定,為同一之請求,併予敘明。   ⒊凡有中華民國來源所得之個人,應就其中華民國來源之所 得,依本法規定,課徵綜合所得稅。納稅義務人逾限繳納 稅款者,每逾2日按滯納之金額加徵1%滯納金。前項應納 稅款,應自滯納期限屆滿之次日起,至納稅義務人繳納之 日止,依第123條規定之存款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 徵收。所得稅法第2條第1項、第112條第1項前段、第2項 分別定有明文。故納稅義務人依上開規定繳納所得稅款, 乃其自身應負之公法義務。上訴人因系爭買賣契約交易應 繳納系爭補稅款,為其自身應盡之公法上義務,惟因其遲 延繳納,致生系爭滯納金、利息14萬6,993元之事實,有 行政執行署執行命令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573頁),是 就上開滯納金、利息之發生,乃可歸責於上訴人之事由, 非屬因被上訴人違反業務上應盡之義務所受損害,是上訴 人依地政士法第26條第2項、民法第544條、第277條第1項 準用第226條第1項規定,追加請求被上訴人給付滯納金、 利息共14萬6,993元本息,均無理由,不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地政士法第26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上 訴人給付82萬7,622元,及自112年4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洵屬正當,應予准許。原審為上 訴人敗訴之判決,自有未洽,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 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爰由本院廢棄並改判如主文第2項 所示。至於上訴人追加之訴部分,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追加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 訴訟法第450條、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邱育佩               法 官 郭俊德               法 官 朱美璘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書記官 張郁琳

2024-12-31

TPHV-113-上易-275-20241231-1

破抗
臺灣高等法院

破產宣告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破抗字第15號 抗 告 人 梁伊強 上列抗告人因破產宣告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6日臺灣臺 北地方法院113年度破更一字第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理  由 一、破產,對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宣告之;法院於裁定前,得 依職權為必要之調查,並傳訊債務人、債權人及其他關係人 ,此觀破產法第57條、第63條第2項規定即明。是法院於對 破產聲請為裁定前,就債務人之財產價值,有無不堪清償其 債務之情事,得為必要之調查,以審認是否符合破產宣告之 要件。 二、抗告意旨略以:伊因擔任第三人法宣企業有限公司(下稱法 宣公司)之連帶保證人,積欠債務計新臺幣(下同)2,736 萬2,036元,但伊之資產僅約135萬7,041元,不足清償該債 務,爰依破產法第57條、第58條第1項規定,聲請宣告破產 。原裁定逕以伊資產不足構成破產財團,無破產實益為由, 駁回伊聲請,顯有違誤。爰提起抗告,聲明廢棄原裁定等語 。 三、經查:  ㈠抗告人主張其負有如附表所示債務乙情,固提出裁判書為證 (見附表備註欄所示),惟細繹上開裁判書所示債務,係由 抗告人與法宣公司、第三人葉玲萍(下稱葉玲萍)負連帶給 付責任,其中部分債權人已對抗告人及葉玲萍之財產聲請強 制執行,有原法院執行命令在卷可稽(見原審破更一卷第11 5至127頁),則抗告人之債務餘額即可能因該強制執行之結 果而有所變動。另抗告人雖陳其對凱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 司、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負有保單借款債務,債務金 額各為190萬1,006元、15萬0,672元云云,然此與上開保險 公司函覆本院之債務金額各為197萬9,397元、15萬6,573元 乙節有異,另該保險公司亦覆稱:如保單解約,解約金將扣 除未清償之欠款金額後給付等語,有該保險公司函覆在卷可 參(見原審破更一卷第111至113頁、本院卷第107至109、15 9、117頁),足見抗告人尚得以保單解約金扣抵該保單借款 債務,則抗告人是否確有上述債務存在?該債務實際餘額究 為若干?以上各情,均屬不明。  ㈡抗告人主張資產有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邦公 司)股票1萬4,715股(下稱系爭股票)、保單解約金1萬6,4 56元、存款1,086元、現金1萬2,000元、機車1台等情,有財 產狀況說明書、投資人有價證券餘額表、保險解約金試算表 、存摺影本、郵政匯票、機車行照、南山人壽113年12月12 日南壽保單字第1130062663號函暨所附資料為證(見原審破 字卷第85頁、破更一卷第159至163頁、本院卷第75、85、11 3、117、159頁),而系爭股票於民國113年12月6日總價值 為129萬4,920元,有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113 年12月10日保結投字第1130026693號函暨所附投資人有價證 券餘額表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13頁),又抗告人另有保 險理賠金收入,有理賠審核給付通知書、理賠明細表在卷可 參(見本院卷第41至65、119頁),可徵抗告人非毫無財產 足以構成破產財團。原法院未查明抗告人之現有資產實際價 值、債務數額究竟若干,以確定其有無負債大於資產,且已 達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遽謂抗告人僅有價值66萬5,852元 之富邦公司股票7,214股、存款86元,欠缺宣告破產實益, 逕駁回其聲請,自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 廢棄,為有理由。 四、關於破產之程序,除本法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 ,破產法第5條定有明文。而抗告法院認抗告為有理由者, 應廢棄或變更原裁定;非有必要,不得命原法院或審判長更 為裁定,民事訴訟法第492條亦有明文。原裁定不當應予廢 棄,已如前述,惟法院就破產之聲請,於裁定前,依破產法 第63條第2項規定,得依職權為必要之調查,並傳訊債務人 、債權人及其他關係人。倘原法院調查審酌後,如認不應宣 告破產,固應駁回抗告人之聲請;惟如認應宣告破產,則依 破產法第64條、第65條規定,法院於宣告破產時應為選任破 產管理人、決定申報債權期間及第1次債權人會議期日,及 公告破產人之債權人應於規定期間內向破產管理人申報其債 權等必要之處置,該等處置應由原法院為之,自屬民事訴訟 法第492條後段之必要情形。爰將原裁定廢棄,發回由原法 院另為適當之處理。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邱育佩               法 官 郭俊德               法 官 朱美璘 附表 編號 債權人 債權證明 金額(新臺幣:元) 備註 1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重訴字第78號民事判決 10,436,010 原法院破更一卷第41至47頁 2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5004號民事判決 2,390,105 原法院破更一卷第49至53頁 3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5019號民事判決 2,227,161 原法院破更一卷第55至59頁 687,264 4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4601號民事判決 2,467,725 原法院破更一卷第61至69頁 5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4784號民事判決 533,466 原法院破更一卷第71至75頁 6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士林地方法院112年度司票字第29528號民事裁定 387,637 原法院破更一卷第77至79頁 7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士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2038號民事判決 634,089 原法院破更一卷第81至87頁 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司促字第16522號支付命令 758,922 原法院破更一卷第89至93頁 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司促字第3997號支付命令 41,157 原法院破更一卷第95至97頁 8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司促字第8723號支付命令 322,270 本院卷第173頁 9 創鉅有限合夥 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司票字第1438號民事裁定 981,865 原法院破更一第99至101頁 10 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士林地方法院112年度司票字第28547號民事裁定 1,137,100 原法院破更一卷第103至105頁 2,180,330 士林地方法院112年度司票字第30993號民事裁定 180,000 原法院破更一卷第107至109頁 合計 25,365,101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書記官 張郁琳

2024-12-31

TPHV-113-破抗-15-20241231-1

臺灣高等法院

撤銷假扣押裁定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94號 聲 請 人 曾義超 住○○市○○區○○路0段000巷00弄00號0樓 相 對 人 三誼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義松 上列當事人間假扣押事件,聲請人聲請撤銷假扣押,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本院於民國105年12月30日所為105年度抗字第1750號假扣押裁定 撤銷之。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假扣押之裁定,債權人得向命假扣押之法院聲請撤銷之,民 事訴訟法第530條第3項、第4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即債權人前聲請對相對人即債務人之財產 為假扣押,經本院於民國105年12月30日以105年度抗字第17 50號裁定准予假扣押在案,有該裁定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 15至17頁)。茲聲請人聲請本院撤銷該假扣押裁定,核與首 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邱育佩                法 官 朱美璘                法 官 許炎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褘翎

2024-12-30

TPHV-113-聲-494-20241230-1

臺灣高等法院

損害賠償等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再字第71號 再審 原告 白國豊 再審 被告 楊文宏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等再審之訴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 111年11月30日本院111年度上字第177號確定判決,提起一部再 審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決 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審 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但自判決確定 後已逾5年者,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項 定有明文。又同法第501條第1項第4款規定,再審之訴狀應 表明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其未 表明者無庸命其補正,逕以裁定駁回之。又當事人對確定判 決提起再審之訴,主張有同法第496條第1項第10款情形,而 未主張宣告有罪之判決已確定,或因證據不足以外之理由, 而不能為有罪之確定判決者,應認其為不合法。 二、本件再審原告對本院111年度上字第177號確定判決(下稱原 確定判決)關於命其給付再審被告新臺幣15萬元本息部分, 以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2款、第10款、第13款規定 之再審事由,提起一部再審之訴。經查:  ㈠當事人以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2款判決理由與主文顯 有矛盾之情形提起再審之訴,應認此項理由於裁判送達時當 事人即可知悉,故計算是否逾30日之不變期間,應自裁判確 定時起算,無同法第500條第2項但書再審理由知悉在後之適 用。原確定判決係於111年11月30日宣示,並於同年12月14 日送達再審原告,且於112年1月6日確定,有書記官辦案進 行簿可稽(見本院卷第397頁)。再審原告於113年11月25日 以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2款之事由,對 之提起再審之訴(見本院卷第3頁),顯已逾30日之不變期 間,自不合法。     ㈡再審原告以再審被告及其父母楊東漢、楊曾美玉經具結後為 不實虛偽證述,主張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 第10款情形,然未主張該3人經宣告有罪判決或處罰鍰之裁 定已確定,或因證據不足以外之理由,而不能為有罪之確定 判決,依前開說明,其以上開再審事由,提起再審之訴,為 不合法。  ㈢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所謂當事人發現未經斟酌之 證物或得使用該證物者,係指前訴訟程序事實審之言詞辯論 終結前已存在之證物,因當事人不知有此致未經斟酌,現始 知之;或雖知有此而不能使用,現始得使用者而言。再審原 告提出如附表所示證據,主張原確定判決有上開再審事由等 語,惟其就附表編號2、3、5、7、8、11至13、15、16、18 至20、22至28、30至34、36至45、47至51、53至57之證據, 並未表明係何時知悉,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又附表編號 1、4、6、9、10、14、17、21、29、35、46、52之證據,均 非前訴訟程序事實審之言詞辯論終結前已存在之證物,再審 原告執此認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 再審事由,亦不合法。  三、綜上所述,再審原告以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 項第2款、第10款、第13款之再審事由提起再審之訴,為不 合法,揆諸上開說明,毋庸命其補正,應逕予裁定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邱育佩               法 官 郭俊德               法 官 朱美璘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記官 張郁琳 附表: 編號 項目 再證編號 備註 1 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109號裁定 1 本院卷第95至97頁 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下稱桃園地院)110年度原易字第23號111年3月7日刑事審判筆錄 2 本院卷第99至115頁 3 107年8月10日對話譯文 3 本院卷第117至130頁 4 本院111年度原上易字第34號111年12月20日刑事判決 4 本院卷第131至138頁 5 桃園地院109年度訴字第1664號111年2月24日民事判決 5 本院卷第139至148頁 6 本院111年度原上易字第4號112年10月31日民事判決 6 本院卷第149至157頁 7 桃園地院109年家繼訴字第3號109年9月24日言詞辯論筆錄 7 本院卷第159至162頁 8 不動產實際登錄查詢、再審被告之放款歷史明細查詢 8 本院卷第163至167頁 9 本院111年度原上易字第4號112年4月13日準備程序筆錄 9 本院卷第169至179頁 10 113年9月16日受理案件證明單 10 本院卷第181至182頁 11 錄音譯文 11 本院卷第183至187頁 12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下稱桃園地檢)108年度他字第2744號聲請事項資料 12 本院卷第189至200頁 13 再審原告整理之支出明細表 13 本院卷第201至206頁 14 本院112年度聲再字第67號112年2月24日刑事裁定 14 本院卷第207至216頁 15 本院111年度上字第177號111年7月6日準備程序筆錄 15 本院卷第217至224頁 16 國豐室內設計行工商登記資料 16 本院卷第225至227頁 17 紅寶三街建物平面圖及照片 17 本院卷第229至234頁 18 103年2月20日寄賣合約書 18 本院卷第235至236頁 19 莊曉翎藥單、病情資料 19 本院卷第237至238頁 20 通訊軟體對話 20 本院卷第239至240頁 21 再審原告診斷證明書 21 本院卷第241頁 22 莊曉翎帳戶交易明細 22 本院卷第243至249頁 23 莊曉翎存單交易明細 23 本院卷第251至252頁 24 莊曉翎郵局帳戶交易明細 24 本院卷第253至256頁 25 再審被告107年10月9日調查筆錄 25 本院卷第257至260頁 26 桃園地檢107年度他審字第3193號竊盜案108年1月28日詢問筆錄 26 本院卷第261至266頁 27 桃園地檢108年度偵字第12440號108年4月26日不起訴處分書 27 本院卷第267至271頁 28 桃園地檢108年度偵字第22175號109年11月18日不起訴處分書 28 本院卷第273至277頁 29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龜山派出所113年9月18日受(處)理案件證明單 29 本院卷第279至280頁 30 兩造LINE對話紀錄及錄音譯文 30 本院卷第281至284頁 31 兩造LINE對話紀錄 31 本院卷第285頁 32 107年10月26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感染醫學科診斷證明書 32 本院卷第287頁 33 全球人壽人身保險保險單(生效日91年12月31日) 33 本院卷第289至292頁 34 桃園地檢108年度他字第2744號109年10月27日刑事陳報狀 34 本院卷第293頁 35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2年4月21日保職命字第11260087780號函 35 本院卷第295至296頁 36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03年7月8日保職核字第103021126711號函 本院卷第297頁 37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04年6月4日保職核字第104031010743號函 本院卷第298頁 38 勞工保險104年4月17日失能診斷書 本院卷第299至301頁 39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08年1月15日保職核字第108021000761號函 本院卷第302至303頁 40 再審被告與訴外人王信凱LINE對話紀錄 36 本院卷第305至306頁 41 桃園地檢108年度他字第2744號、108年他字第3023號竊盜等案108年6月18日詢問筆錄 37 本院卷第307至312頁 42 再審被告所有第一銀行林口分行存摺封面及104年交易明細 38 本院卷第313頁 43 107年8月1日於長庚病房對話錄音譯文 39 本院卷第315至339頁 44 107年6月13日入院護理評估及病床照 40 本院卷第341至342頁 45 引魂立牌法會現場照片及109年8月21日收據影本 41 本院卷第345至346頁 46 桃園地方檢察署113年6月11日桃檢秀團112他375字第1139074571號函 42 本院卷第347頁 47 郵局存款金額計算 43 本院卷第349頁 48 桃園地院110年度訴字第1047號110年11月4日言詞辯論筆錄 44 本院卷第351至352頁 49 本院111年4月14日院彥民康111上177通知 45 本院卷第353至354頁 50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30169號110年9月9日不起訴處分書 46 本院卷第355至357頁 51 高等檢察署110年度上聲議字第8122號110年10月18日處分書 47 本院卷第359至361頁 52 法律扶助基金會桃園分會112年3月24日審查決定通知書 48 本院卷第363頁 53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103年4月9日、103年6月13日、107年5月25日、107年6月21日出院病歷摘要 49 本院卷第365至368頁 54 103年4月17日購買筆記型電腦統一發票 50 本院卷第369頁 55 機車車籍108年2月12日查詢紀錄 51 本院卷第371頁 56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108年4月18日遺產稅免稅證明書 52 本院卷第373頁 57 桃園地檢110年度易字第349號誹謗等110年9月9日審判筆錄 53 本院卷第375至392頁

2024-12-30

TPHV-113-再-71-20241230-1

臺灣高等法院

塗銷地上權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195號 抗 告 人 陳玉麗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王林文子間請求塗銷地上權等事件,對於 中華民國113年4月2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5185號裁 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有權利能力者,有當 事人能力;原告之訴有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之情形,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法第6條及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 第249條第1項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是原告起訴時,如以已 死亡之自然人為被告,因法院無從命補正,應逕以裁定駁回 之。 二、經查,抗告人前以林魚之繼承人為被告提起本件訴訟,經原 法院命其補正被告姓名及住居所後,具狀追加含相對人在內 之多人為被告,有起訴狀、補正裁定、陳報狀在卷可稽(見 原審卷一第15至19、39至41、45至53頁)。相對人既於本件 起訴前之民國95年6月7日死亡,有相對人戶籍資料附卷可憑 (見原審卷一第421、425、429頁),原法院依據首揭規定 ,裁定駁回抗告人此部分之起訴,於法有據。抗告人固爭執 原法院審判長未行使闡明權、命伊補正,且伊已於113年4月 8日追加相對人之繼承人為被告,竟仍認當事人不適格予以 駁回,顯然有誤云云,惟抗告人於陳報狀上明確記載追加相 對人為被告,無何不明瞭或不完足,應令其敘明或補充之處 ,難認原法院審判長有違反闡明義務之情形;而原法院認定 相對人無當事人能力、無從命補正,裁定駁回抗告人此部分 之訴之同時,併以另件裁定命抗告人補正林魚之全體現存繼 承人為被告(見原審卷一第471、472頁),亦未見有未命補 正,逕以當事人不適格為由予以駁回之事;又原裁定業於11 3年4月2日公告主文(見原審卷一第461、463頁),抗告人 迄至同年月8日方追加相對人之繼承人為被告(見原審卷二 第9至14頁),自無礙原裁定前述認定。從而,原裁定駁回 抗告人對相對人之起訴,核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 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邱育佩                法 官 朱美璘                法 官 許炎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褘翎

2024-12-30

TPHV-113-抗-1195-20241230-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0年度重上字第281號 上 訴 人 余世河 訴訟代理人 許明桐律師 徐睿謙律師 黃云宣律師 蔡智元律師 被 上訴 人 李秀蘭 訴訟代理人 陳彥彰律師 李珮瑄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因事實尚有欠 明瞭之處,應命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於民國114年2月11日下午 2時30分在本院第四法庭另行言詞辯論,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邱育佩 法 官 朱美璘 法 官 許炎灶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褘翎

2024-12-27

TPHV-110-重上-281-20241227-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