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志洋

共找到 162 筆結果(第 31-4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56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徐子傑 被 告 邱俊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9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捌拾萬陸仟伍佰肆拾參元,及如附表 所示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玖仟肆佰柒拾元由被告負擔,並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三、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貳拾柒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捌拾萬陸仟伍佰肆拾參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本件兩造簽訂之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 參、共通約定條款第10條第2項約定,於契約涉訟時,合意 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25頁、第49頁),揆 諸前開規定,本院自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於民國111年7月15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方式向伊申請貸款,而伊借款新臺幣(下同)66萬2,008元予被告,並撥入被告指定帳戶,約定借款期間自111年7月15日起分期清償,利息則採定儲利率指數加年利率9.99%計算(違約時合計為11.6%),如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者,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詎被告繳納利息至113年4月5日後未再依約清償本息,合計尚欠伊65萬7,036元(含本金60萬8,381元、利息48,655元),依約被告除應給付上開款項外,並應給付其中60萬8,381元自113年4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1.6%計算之利息。 ㈡、被告復於111年7月15日經由電子授權驗證方式向伊申請貸款 ,而伊借款15萬元予被告,並撥入被告指定帳戶,約定借款 期間自111年7月15日起分期清償,利息則採定儲利率指數加 年利率9.99%計算(違約時合計為11.6%),如任何一宗債務 不依約清償本金者,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詎被告繳納利息至 113年5月5日後未再依約清償本息,合計尚欠伊14萬9,507元 (含本金13萬6,317元、利息13,190元),依約被告除應給 付上開款項外,並應給付其中13萬6,317元自113年5月6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1.6%計算之利息。 ㈢、為此,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如主文第一項所示;且願提供擔保,請准予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個人信用貸款申請書2份、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2份、被告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個人信用貸款代償委託書、撥款資訊卡2份、產品利率查詢、放款帳戶利率查詢2份、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2份、利息計算表2份、放款歷史交易查詢2份、無擔保貸款條件變更同意書2份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9至55頁、第75至89頁),且被告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據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一項所示之本金、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經核與民事訴訟法第 390條第2項之規定並無不合,爰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准許之; 另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職權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宣告被 告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五、本件第一審訴訟費用9,470元應由被告負擔,並依民事訴訟 法第91條第3項規定,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爰確定如主文第二項所載。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附表:(幣別:新臺幣;年份:民國) 編號 產品 請求金額 計息本金 年利率 利息請求期間 1 小額信貸 657,036元 608,381元 11.6% 自113年4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 2 小額信貸 149,507元 136,317元 11.6% 自113年5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

2025-03-12

TPDV-114-訴-56-20250312-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860號 原 告 林士傑 上列原告與被告蕭信義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原告雖聲請訴訟救助,惟經本院以114年度救字第29號 裁定駁回確定,業據本院核閱前開訴訟救助案卷查明無訛。是以 ,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260萬元,應徵第一審 裁判費26,740元,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 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 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鄧晴馨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2025-03-12

TPDV-114-訴-860-20250312-1

簡抗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抗字第72號 抗 告 人 黃文恭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謝樹府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抗告人對於本 院臺北簡易庭於民國113年9月6日所為113年度北簡字第2646號裁 定不服,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提出表明抗告理由之抗告理由 書正本及繕本。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表明抗告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88條第3項定 有明文。次按,抗告狀內未表明抗告理由者,審判長得定相 當期間命抗告人提出理由書;當事人逾第1項及前項所定期 間提出書狀者,法院得命該當事人以書狀說明其理由;當事 人未依第1項提出抗告理由書或未依前項規定說明者,第二 審法院得準用第447條之規定,或於判決時依全辯論意旨斟 酌之,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同法第444條之1第1 、4、5項亦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審臺北簡易庭於民國113年9月6日,以113年度北簡字 第2646號裁定駁回抗告人之上訴(下稱原裁定),經抗告人 於113年9月18日具狀載明:「抗告費壹千元正,謝謝您辛苦 了!」,惟未具體表明抗告理由。茲依上開民事訴訟法第49 5條之1第1項準用同法第444條之1第1項規定,限抗告人於本 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提出抗告理由書,載明抗告理由。 如逾期未提出抗告理由書,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 準用同法第444條之1第5項規定,本院得駁回抗告人提出之 新攻擊或防禦方法,或於裁定時依全辯論意旨斟酌之。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志洋                   法 官 吳佳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簡 如

2025-03-12

TPDV-113-簡抗-72-2025031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破產宣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破字第15號 聲 請 人 趙嘉浩 上列聲請人聲請破產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趙嘉浩破產。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受塞席爾商Actura International C orp.(下稱Actura公司)指派擔任璞學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璞學公司)法人代表,並擔任璞學公司向銀行借貸之連 帶保證人。因璞學公司無力清償債務,聲請人亦無力清償連 帶債務及個人貸款。聲請人現有資產如附表一所示約新臺幣 (下同,以下若無特別說明幣別,均指新臺幣)50餘萬元, 負債總額高達為3千餘萬元,資產雖不足以清償所有債務, 惟仍足以清償破產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而有宣告破產之實 益。爰依破產法規定,聲請宣告聲請人破產。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依破產法所規定破產程序,清理 其債務;且除另有規定外,得因債權人或債務人之聲請,對 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宣告破產,為破產法第1條第1項、第 57條及第58條第1項所明定。   三、經查: ㈠、構成破產財團之財產:   聲請人主張其有如附表一所載之財產,業據提出全國財產稅 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及附表一「證據及卷頁」欄所示事證為 佐(見本院卷第57至89頁、第115至139頁、第201頁),堪 信屬實。至聲請人雖陳報其名下尚有車牌號碼000-0000之自 用小客車,然該車前已設定動產擔保抵押抵押權予和潤企業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潤公司),復經和潤公司取回並已實 行拍賣取償等情,有和潤公司114年2月4日函在卷可參(見 本院卷第305頁),已無從計入破產財團。是聲請人可構成 破產財團之財產為新臺幣520,524元、美金0.6元、人民幣0. 29元。  ㈡、聲請人之債務:   ⒈按對於破產人之債權,在破產宣告前成立者,為破產債權, 但有別除權者,不在此限;在破產宣告前,對於債務人之財 產有質權、抵押權或留置權者,就其財產有別除權;有別除 權之債權人,不依破產程序而行使其權利;有別除權之債權 人,得以行使別除權後未能受清償之債權,為破產債權而行 使權利,破產法第98條、第108條、第109條分別定有明文。  ⒉聲請人主張因擔任璞學公司借款連帶保證人,已積欠如附表 二所示債務約3,093萬5,778元等情,有附表二「證據及卷頁 」欄所示事證可憑,堪信為真。另聲請人並無積欠稅收或罰 款等優先債權等節,亦有其提出之財政部臺北國稅局及臺北 市稅捐稽徵處之納稅義務人違章欠稅查復表可憑(見本院卷 第43至49頁)。從而,聲請人應列入破產債權合計為3,091 萬6,302元(各債權金額詳見附表二所示)。  ⒊復按主債務人與連帶保證人之總財產,同屬該債權人債權之 共同擔保。是以判定破產法第1條及第57條所稱「債務人不 能清償債務」(支付不能及停止支付)之破產原因,於連帶 保證債務之情形,因債權人之聲請而宣告連帶保證人破產時 ,法院於依同法第63條之規定裁定前,除審究連帶保證人是 否欠缺清償主債務資力外,並應就主債務人之資力是否亦因 債務超過而達不能清償之狀況,予以合併考慮後而斷之。倘 主債務人資產逾負債尚非不能清償債務者,自不能僅以連帶 保證人不具清償主債務之資力,即謂其有破產之原因(最高 法院99年台抗字第114號裁定意旨參照)。本件聲請人如附 表二編號5至7所示債務,為與第三人璞學公司所負之連帶債 務,又璞學公司亦向本院聲請破產(案列:本院113年度破 字第18號),經本院於113年度破字第18號裁定中認定璞學 公司實際上確定可構成破產財團之財產價值應僅為63萬5,11 9元,且積欠之債務高達5,800萬4,024元,其中有204萬1,83 4元屬優先債權,堪認璞學公司亦有資產無法清償債務之情 。是聲請人仍須就璞學公司債務負清償之責,不因此不具破 產原因,附此敘明。    ㈢、從而,聲請人積欠之債務高達3,091萬6,302元,與聲請人目 前實際可資成為破產財團之資產約52萬0,524元,兩相對照 ,堪認聲請人之資產顯已無法清償債務,本件聲請人具破產 原因,堪以認定。     ㈣、破產實益:  ⒈按左列各款,為財團費用:一、因破產財團之管理變價及分 配所生之費用。二、因破產債權人共同利益所需審判上之費 用。三、破產管理人之報酬。破產人及其家屬之必要生活費 及喪葬費,視為財團費用。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應先於破 產債權,隨時由破產財團清償之。破產法第95條、第97條定 有明文。再按稅捐之徵收,優先於普通債權。對於破產財團 之財產有優先權之債權,先於他債權而受清償,分別為稅捐 稽徵法第6條第1項、破產法第112條所明定。   ⒉本件聲請人居住於臺北市,有其戶籍謄本附卷可憑(本院卷 第13頁),其若經宣告破產後,必要生活費應列入財團費用 。參考行政院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之統計,臺北市113年 度平均每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為23,579元,以及司法院頒布 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2點規定,破產事件之辦理期 限為2年,本件程序如以2年計算,預估聲請人於破產程序進 行期間之必要生活費用為56萬5,896元【計算式:23,579元× 24=56萬5,896元】。又聲請人自陳現於凡朵有限公司擔任軟 體開發經理,每月薪資為52,000元,並提出員工在職證明書 為證(見本院卷第203頁),可認其每月薪資為52,000元,尚 足負擔破產程序期間每月必要生活開銷,且有餘額,而毋庸 以前開破產財團資產支應。 四、綜上,本件聲請人之資產不足清償債務,有前述破產原因, 且其債權人為2人以上,亦無稅捐等優先債權存在,而其現 有財產尚足組成破產財團,並支應破產財團費用、清償優先 債權,具有破產實益。是以,聲請人聲請宣告破產,於法有 據,應予准許。 五、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附表一:聲請人現有資產 編號 資產項目 交易價值∕金額 備註 證據及卷頁 1 現金 新臺幣515,822元 113年9月9日以聲請人原保管現金新臺幣515,822元向郵局兌換兩張金額分別為30萬元及21萬5,822元之郵政匯票。 郵政匯票2紙(本院卷第201頁) 2 機車 新臺幣3,000元 車牌號碼:000-000 廠牌型式:三陽 出廠年月:西元2002年6月 排氣量:125立方公分 中古車商報價新臺幣3,000元 機車行照(本院卷第63頁) 3 銀行存款 新臺幣1,702元 美金0.6元 人民幣0.29元 ●台新銀行內湖分行 (餘額新臺幣397元) ●合作金庫松山分 (新臺幣805元、美金0.6元、人民幣0.29元) ●合作金庫古亭分行(無餘額) ●國泰世華松江分行 (無餘額) ●華南銀行福和分行 (新臺幣253元) ●中國信託 (新臺幣86元) ●臺灣銀行 (新臺幣60元) ●郵局汐止社后 (新臺幣101元) 左列銀行帳戶及存摺明細資料(見本院卷第65至89頁、第113至137頁) 總計 新臺幣52萬0,524元 美金0.6元 人民幣0.29元 附表二:聲請人所負債務 編號 債權人 債權金額 (新臺幣) 債權性質 債權發生原因 證據及卷頁 1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48,161 普通 汽車車貸 (債權人已實行動產抵押拍賣,左列債權為拍賣取償後剩餘未清償金額) 全國動產擔保交易線上登記及公示查詢服務(本院卷第41至42頁) 抵押設定暨e化車輛分期付款同意書、動產擔保交易登記申請書、債權讓與暨償還契約書、本票、和潤網站查詢頁面截圖(本院卷第169至177頁)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14年2月4日函(本院卷第305頁) 2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16,256元 普通 信用貸款 網路銀行貸款總餘額截圖(本院卷第143頁) 105,716元 普通 信用卡 網路銀行帳單資訊截圖(本院卷第145頁) 3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207,017元 普通 信用貸款 信用貸款帳單(本院卷第147頁) 4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0,459元 普通 信用貸款 網路銀行貸款明細(本院卷第149頁) 225,556元 普通 信用卡 網路銀行帳單資訊(本院卷第151頁) 5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7,131,882元 普通 貸款(主債務人璞學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之連帶保證人) 本院113年重訴字第663號判決 6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581,255元 普通 本票(主債務人璞學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之連帶保證人、113年司票字第20069號) 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20069號本票裁定、113年度司促字第9312號支付命令(本院卷第163至165頁) 7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840,000元 普通 本票(主債務人璞學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之連帶保證人) 本院113年司票字第20455號(本院卷第167至168頁) 總計 30,916,302元

2025-03-10

TPDV-113-破-15-20250310-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妨害名譽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480號 原 告 宋東寧 上列原告與被告黎芸辰間請求回復名譽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費 ,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 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0 日裁定命原告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如附表所示事項。該 項裁定已於114年2月14日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附卷可憑, 原告逾期迄未依附表編號1、3所示補繳裁判費,有多元化案 件繳費查詢清單、答詢表各2份足稽,其訴難認合法,應予 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鄧晴馨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附表:   編號 應補正事項 1 補正訴之聲明第一項具體明確之應受判決事項內容,及查報訴之聲明第一項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並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之十三規定繳納裁判費。 2 本件主張之請求權基礎即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 3 繳納裁判費新臺幣玖仟元。 4 提出民事起訴狀(含證物)繕本或影本一份到院

2025-03-07

TPDV-114-訴-1480-2025030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股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除字第2024號 聲 請 人 曾榮菊 訴訟代理人 張曉玉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股票)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如附表所示之證券,業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254號公 示催告,因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3年11月1日屆滿, 迄今無人申報權利,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與法相符,應予 准許。 二、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附表: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嘉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082GX0000000-0 1 142 002 嘉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083GX0000000-0 1 235 003 嘉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084GX0000000-0 1 180 004 嘉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086GX0000000-0 1 109 005 嘉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087NX0000000-0 1 275 006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 76ND000000 0 1 1000 007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 76NX000000 0 1 183 008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 80NX000000 0 1 113 009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 81NX000000 0 1 190 010 遠東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 82NX000000 0 1 128

2025-03-04

TPDV-113-除-2024-2025030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聲字第361號 抗 告 人 李慧曦 嚴國隆 上列抗告人因本院112年度補字第969號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之聲 請迴避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19日本院補費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抗告,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規定繳納抗告 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抗告未繳納裁判費,經法 院定期間命其補正而未補正者,其抗告不合法,依民事訴訟 法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同法第442條第2 項規定,應以裁定 駁回之。 二、本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0月15日本院112年度聲字第361 號裁定提起抗告,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同年11月19日 裁定限抗告人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該裁定已分別於同 年11月25日對抗告人李慧曦送達、同年11月27日對抗告人嚴 國隆寄存送達,有上開裁定、抗告人113年10月27日歷次錯 裁聲請書各1份、送達證書2份在卷可憑。抗告人逾期迄未補 正,有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答詢表、繳費資料明 細各1份可參,是其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2條第2項、第95條第1 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志洋                                      法 官 吳佳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但得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 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簡 如

2025-03-04

TPDV-112-聲-361-20250304-9

小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9號 上 訴 人 蔡宏庭 蔡建福 蔡淑美 被上訴人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志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1月28日本院臺北簡易庭113年度北小字第4012號第一審民 事小額判決提起上訴,本院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連帶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 為理由,不得為之。又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 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及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 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第 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且所謂違背法令,依同法第436條 之32第2項準用第468條、及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規定,即 依同法第468條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 背法令;依同法第469條規定,判決有該條所列第1款至第5 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以 同法第469條所列第1至5款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 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8條規 定,以原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 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判例 、解釋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上訴狀或理 由書如未依上述方式表明,或其所表明者顯與上開法條規定 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 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第314號著有判例可資參照。再者,上 訴不合法者,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71條 第1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規定,法院毋庸命其補正,應逕 以裁定駁回之。 二、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已拋棄繼承,與蔡建發之債權債務無 關等語。 三、經查,上訴人之上訴理由並未具體說明原判決有何不適用法 規或適用法規不當之情形,亦未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 ,或有何合於民事訴訟法第469條所列第1款至第5款之事實 ,復未指出依何訴訟資料足認有其所主張之違背法令情事, 揆諸前開說明,自不得謂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次查,在小 額訴訟程序,為求程序進行之簡速,當事人於第二審程序不 得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8定有明 文。其立法理由在於貫徹小額程序之簡速性,避免因當事人 於上訴程序提出新事實及證據而延滯訴訟,小額事件之第二 審法院原則上應按第一審之訴訟資料,審核其訴訟程序及判 決內容有無違背法令,乃使當事人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 未曾提出之訴訟資料,不得再行提出,是若小額事件之當事 人於第二審法院方提出新的訴訟資料,且未釋明其未及時提 出係因原審法院違背法令所致時,小額訴訟之第二審法院, 即不得加以斟酌。據此,上訴人提出上開二、所述新攻擊防 禦方法,未釋明其未及時提出係因原審法院違背法令所致, 揆諸前開規定,當不得提出,本院無從加以審究,附此敘明 。從而,本件上訴,未具備上訴之合法程式,應予駁回。 四、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1項準用第 436條之19條第1項規定,確定為如主文第2項所示金額。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436條之19第1項、第 95條第1項、第8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2025-02-27

TPDV-114-小上-9-202502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98號 原 告 莊柏霖 申家柔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蔡皇其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陳秉頡等間請求損害賠償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09年度附民字第212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莊柏霖、申家柔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分別繳納第一審 裁判費新臺幣參仟玖佰柒拾元、肆仟陸佰參拾元,逾期不繳,即 駁回各該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固得附帶提起民事 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之損害,但其請求回復之損害,以 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 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銀行法 第29條及第29條之1規定係在維護國家有關經營銀行業務, 應經許可之制度,貫徹金融政策上禁止非法經營銀行業務, 以直接維護國家正常之金融、經濟秩序,至於存款人權益之 保障,屬衍生及間接之目的,其非行為人違反此規定之直接 被害人,不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 抗字第1185號民事裁定、110年度台上字第869號民事判決意 旨參照)。次按因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本質上與一般民事訴訟 無異,故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 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 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 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民 事裁定參照)。準此,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刑事庭移送民事 庭後,依刑事訴訟法第490條但書規定,既應適用民事訴訟 法之規定辦理,其起訴如有應繳而未繳納裁判費者,民事庭 得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定期先命補正,其 未遵命補正者,得依同條項本文規定,以起訴不合法而駁回 之。 二、經查,原告於本院109年度金重訴字第5號違反銀行法等案件 之刑事訴訟程序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陳秉頡( 原名:陳柏霖)、李懿庭、林喨筠、林語嫻(原名:林詩涵)、 林筠逽(原名:林汝霖)、許雅涵負損害賠償責任。又上開刑 事判決係認被告陳秉頡(原名:陳柏霖)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 項前段之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罪,被告李懿庭、林喨筠、林語 嫻(原名:林詩涵)、林筠逽(原名:林汝霖)、許雅涵均係犯與 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非法經 營收受存款業務罪,揆諸前開說明,原告僅屬上開犯罪之間 接被害人。本件原告起訴意旨亦認被告係因涉犯上述罪名, 違反保護他人法律而成立侵權行為(參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 訴狀及114年2月24日準備程序筆錄)。是本件訴訟核與刑事 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之要件未合,惟仍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 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是以,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 原告莊柏霖新臺幣(下同)36萬1,000元、原告申家柔42萬5 ,000元,分別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970元、4,630元。茲依民 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第6款之規定,命原告於收受本 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各該 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2025-02-27

TPDV-113-金-98-202502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971號 原 告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董瑞斌 訴訟代理人 羅建興 被 告 羅天沂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捌拾肆萬參仟柒佰玖拾貳元,及其中 新臺幣捌拾參萬伍仟壹佰玖拾參元自民國一一三年十月九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玖仟貳佰伍拾元由被告負擔,並自本判決確 定之翌日起,加給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三、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貳拾捌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捌拾肆萬參仟柒佰玖拾貳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經查,原告起訴時,原聲明請求被 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90萬194元,及其中89萬1,480 元部分自民國113年10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計算 之利息(見本院卷第7頁),嗣於113年11月5日具狀變更聲 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84萬3,792元,及其中83萬5,193元自 113年10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計算之利息(見本 院卷第19頁),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與前揭規定 相符,應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110年1月間線上向原告申請信用卡使用, 依約得於各特約商店記帳消費或預借現金,但應於繳款截止 日前清償帳款或以循環信用方式繳付最低應繳金額;逾期未 清償部分,依信用卡約定條款第16條第3項約定,按年息15% 計算利息。詎被告未依約清償,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截至11 3年10月8日止,尚積欠84萬3,792元(含本金83萬5,193元、 利息5,733元、雜項手續費〈海外簽帳手續費1,150元〉),及 其中83萬5,193元自113年10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 計算之利息未清償。爰依信用卡契約及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線上申請信用卡申請書、 信用卡約定條款、非商務卡之電催資料、交易暨繳款歷史明 細表等件影本為證(見本院卷第11至15頁、第21至25頁), 互核相符,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信用卡契 約及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之本金、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經核與民事訴訟法第 390條第2項之規定並無不合,爰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准許之; 另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職權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宣告被 告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五、本件第一審訴訟費用9,250元應由被告負擔,並依民事訴訟 法第91條第3項規定,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爰確定如主文第二項所載。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李桂英                    法 官 林志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2025-02-26

TPDV-113-訴-5971-202502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