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賴錦華

共找到 213 筆結果(第 31-40 筆)

小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23號 上 訴 人 王繼慈 被 上訴人 忠孝新城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鄭錦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19 日本院新店簡易庭113年度店小字第1436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貳仟貳佰伍拾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 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 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 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第43 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 68條、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 不當者,為違背法令,其中,判決有同法第469條第1款至第 5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是當事人於小額訴訟程 序提起上訴,如依民事訴訟法第468條規定,以第一審判決 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 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或 最高法院之判例,則應揭示該判解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民 事訴訟法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 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實。故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 審裁判提起上訴時,如上訴論旨並未具體指出原審認定事實 有如何違反法令情事,更未具體指明其所違反法令之條項或 其內容,不得謂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最高法院70年台上字第720號判例意旨參照),而屬上訴 不合程式,第二審法院應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同法 第444條第1項以裁定駁回之(最高法院72年度台聲字第113 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上訴人對原判決提起上訴,僅於民事上訴狀記載略稱 :被上訴人就社區監視設備電路老舊本應要求電機專業人員 檢查維修,其抗辯經費有限,就是藉口,被上訴人未積極管 理維護監視器,致伊無法找到刮傷伊車輛及拔除伊樓層電梯 按鈕者,自有過失,且二者間具因果關係;又被上訴人未經 區權人同意,誆騙住戶以國防部規定之新制加倍增收管理費 ,伊除請求法官調查新制是否屬實外,被上訴人強收高額管 理費卻未有作為,至少應負擔一半責任,才對得起住戶繳納 之管理費云云(見本院卷第7至15頁)。核其上訴意旨無非 係指摘原審就證據之取捨與事實之認定,並未就原審認定之 事實闡釋,具體指明原審判決有何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 當,或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稱當然違背法令 之情事,或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符合該條款要件之 具體事實,已難認其上訴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況上訴人指 摘原判決不當,無非係以上訴人主觀之見解指摘原審就證據 之取捨與事實之認定:依上訴人提出之照片、光碟及車損估 價單(見原審卷第15至31頁)等證據,上訴人並未舉證證明 其社區監視器故障或老舊,造成無法確認上訴人車輛為何人 損壞,為被上訴人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或違反保護上 訴人之法律所致,及上訴人車輛確係於民國113年7月3日、 同年月30日在社區停車場遭刮損,而不得依民法第184條第1 項後段、第2項侵權行為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請 求之情,經核其判決理由並無違法不當及適用法規顯然錯誤 等情形,揆諸首揭說明,本件上訴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確定為如主文第2項所示金額。 四、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436條之19第1項、第 95條第1項、第78條、第91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姜悌文                             法 官 賴錦華                                      法 官 朱漢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林科達

2025-03-06

TPDV-114-小上-23-2025030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7144號 上 訴 人 謝振 被 上訴 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因本院113年度訴字第7144號請求清償 借款事件,上訴人提起上訴到院,查本件第二審訴訟標的價額核 定為新臺幣伍拾陸萬肆仟貳佰貳拾玖元(本院卷第25頁),應徵 第二審裁判費合新臺幣壹萬壹仟肆佰壹拾伍元,未據上訴人繳納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該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 後七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毋得延誤,逾期即駁回其上訴,特此 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賴錦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其他命補正事項 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周筱祺

2025-03-05

TPDV-113-訴-7144-20250305-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162號 原 告 林雅智 被 告 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明祥 被 告 陳振中 潘志亮 李寶玉 李凱諠(原名李意如) 鄭玉卿 洪郁璿 洪郁芳 許秋霞 陳正傑 陳宥里 李耀吉 劉舒雁 許峻誠 黃翔寓 呂明芬 陳君如 李毓萱 王芊云 潘坤璜 呂漢龍 陳侑徽 胡繼堯 吳廷彥 陳振坤 上列原告與被告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5人間請求侵權行 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費 ,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足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5 日裁定命原告於5日內補正;該項裁定已於113年12月11日送 達原告,有送達證書附卷可憑(本院卷第71頁)。 三、原告逾期迄未補正,其對被告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25人間之訴顯難認為合法,其該部分假執行之聲請亦缺乏宣 告之依據,均應予駁回。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賴錦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周筱祺

2025-03-03

TPDV-113-金-162-20250303-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559號 原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郭曉蓉 訴訟代理人 蕭嘉豪律師 被 告 張君鈞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七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壹拾捌 萬參仟零玖拾貳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 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 法第77條之13規定,按訴訟標的價額繳納裁判費,此為必備 之程式;又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之情形者,法院應以 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 正,亦為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所明定。 二、本件原告本於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及中段、第179條規定 起訴,聲明第一項請求被告將坐落新北市○○區○○段0000○00 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上之地上物(即門牌號碼新北市 ○○區○○路00巷00號建物,下稱系爭地上物)拆除,將該部分 土地騰空返還原告;另聲明第二項、第三項則請求被告給付 新臺幣(下同)209萬7,88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並自民國114年2月1日 起至拆除系爭地上物之日止,按月給付1萬1,996元。 三、查系爭地上物占有系爭土地之面積,暫以76.17平方公尺為 計算基準,業據原告陳述明確(本院卷第9頁;實際占有土 地之面積以嗣後測量結果為據)。依上開規定,本件聲明第 一項暫以聲明第一項之系爭地上物占有系爭土地面積76.17 平方公尺計算;又系爭土地於本件訴訟繫屬時之公告現值為 每平方公尺20萬元,有土地登記謄本可稽(本院卷第21頁) ,故原告聲明第一項之訴訟標的價額,以系爭地上物占有系 爭土地面積部分之土地價額計算,為1,523萬4,000元(即76 .17平方公尺×20萬元);至於聲明第二、三項附帶請求返還 起訴前不當得利部分,價額為209萬7,885元,依民事訴訟法 第77條之2第2項規定,應併算之(至於起訴後之部分,不併 算其價額)。從而,本件第一審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733 萬1,885元(即1,523萬4,000元+209萬7,885元),應徵第一 審裁判費18萬3,09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 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向本院補繳上開金 額,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賴錦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周筱祺

2025-03-03

TPDV-114-補-559-2025030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134號 原 告 祝裕晴 被 告 陳振中 潘志亮 陳正傑 陳宥里 上列原告與被告陳振中、潘志亮、陳正傑、陳宥里間請求侵權行 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費 ,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足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5 日裁定命原告於5日內補正;該項裁定已於113年12月10日送 達原告,有送達證書附卷可憑(本院卷第61頁)。 三、原告逾期迄未補正,其對被告陳振中、潘志亮、陳正傑、陳 宥里部分之訴顯難認為合法,其該部分假執行之聲請亦缺乏 宣告之依據,均應予駁回。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賴錦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周筱祺

2025-03-03

TPDV-113-金-134-20250303-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367號 原 告 李慧曦 上列原告與被告吳佳樺等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113年度訴字第6 503號),原告追加承辦法官等為被告,而為訴之追加,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告追加之訴駁回。 追加之訴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有下列 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被告同意者;二、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三、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 四、因情事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之聲明者;五、該訴訟 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 事人者;六、訴訟進行中,於某法律關係之成立與否有爭執 ,而其裁判應以該法律關係為據,並求對於被告確定其法律 關係之判決者;七、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者,民 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前起訴主張本院112年度補字第266號回復原狀等 事件之承辦法官、書記官、科長等人有程序錯誤與行使不實 登載並收費詐欺之事實,而請求其等應負故意之損害賠償責 任,業經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6503號事件(下稱本案訴訟 )受理,經本院調取本案訴訟裁定核閱屬實,堪以認定。嗣 原告於民國114年2月19日具狀追加本案訴訟之承辦法官吳佳 樺(原告所載之「吳家樺」,應係誤載,見本院卷第14頁裁 定書)、書記官簡如等人為被告,主張被告製作錯誤裁定, 虛增新案遮掩,有程序錯誤與行使不實登載並收費詐欺之行 為等語(本院卷第13頁);經核與本案訴訟原告所起訴請求 之基礎事實並不相同,二者主要爭點迥異,並無共通及關連 性,且無本案訴訟被告與追加被告應一同被訴,否則其當事 人之適格即有欠缺而具訴訟標的必須合一確定之情事,原告 復未釋明其追加之訴有符合首揭規定何款事由或業經被告同 意等情。從而,原告所為訴之追加,顯與首揭規定不合,為 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賴錦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周筱祺

2025-03-03

TPDV-114-訴-1367-2025030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佣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5461號 上 訴 人 艾梅特澳洲留學移民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懿安 被 上訴 人 瑞軒國際教育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憶芸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因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461號請求給付 佣金事件,上訴人提起上訴到院,查本件第二審訴訟標的價額核 定為新臺幣壹佰參拾參萬肆仟肆佰伍拾伍元(以被上訴人民國11 3年12月6日更正聲明,改以澳幣請求上訴人給付時之臺灣銀行即 期賣出匯率20.93,折算新臺幣計算之,元以下四捨五入;至利 息請求部分,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規定不併算其價額) ,應徵第二審裁判費合新臺幣貳萬伍仟柒佰陸拾柒元,未據上訴 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該上訴人於收受 本裁定後七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毋得延誤,逾期即駁回其上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賴錦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周筱祺

2025-03-03

TPDV-113-訴-5461-20250303-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202號 聲 請 人 毛國樑(即李傑華之繼承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803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4年1月23日屆滿,迄今無人 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賴錦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周筱祺 附表 114年度除字第202號 編號 發行公司 受益憑證名稱 受益憑證號碼 張數 單位數 001 第一金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福元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03-D0-00-0000000 1 1000 002 第一金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福元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03-D0-00-0000000 1 1000 003 第一金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福元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03-D0-00-0000000 1 1000

2025-02-26

TPDV-114-除-202-2025022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134號 原 告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訴訟代理人 陳建旻 被 告 謝佩珊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9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捌拾陸萬貳仟肆佰玖拾玖元,及如附表所 示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貳拾玖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 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信用貸款契約書第15條之約定( 本院卷第13頁),兩造合意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 轄法院,故本院有管轄權。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之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 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以網路申辦之方式向原告申請信用貸款,借 款新臺幣(下同)87萬元,原告於民國113年7月16日將該筆 款項匯入被告指定於原告處開立之帳戶(帳號:0000000000 0000),約定借款期間自113年7月16日起至120年7月15日止 ,一個月為一期,共分84期,利息則按原告指數型房貸基準 利率加碼年息2.99%機動計付,並約定依年金法按期攤還本 息,倘遲延還本或付息時,除按上開利率計息外,按逾期還 款期數計收違約金,最高以三期為限,依序為300元、400元 及500元。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時,債 務視為全部到期。詎被告繳納本息至113年8月15日後即未依 約清償,尚積欠86萬2,499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未為給付 。爰依信用貸款契約即消費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返 還上述債務本金及利息等語。並聲明:除假執行供擔保金額 外,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本件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信用貸款契約書、被 告身分證影本、客戶放款交易明細表、台幣放款利率查詢為 證(本院卷第11至19頁);被告經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 ,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 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第1項規定,視同對原告主張之 前述事實為自認,自堪信原告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消 費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一項所示之金 額、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以代釋明聲請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爰 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准予宣告假執行。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 第1項前段、第78條、第390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賴錦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周筱祺 附表(日期:民國;幣別:新臺幣、單位元): 請求金額 計息本金 利息請求期間及利率 86萬2,499元 86萬1,299元 自113年8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4.7%計算之利息。

2025-02-26

TPDV-114-訴-134-2025022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265號 原 告 劉宗曾 被 告 陳桓浩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於刑事訴訟程序 附帶提起民事訴訟(本院113年度審附民字第1399號),經本院 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15日言詞辯論終 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捌萬貳仟捌佰柒拾元,及自民國一百十三 年六月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十二,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部分,得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9月15日13時56分許,在訴外人 中華演藝總工會(下稱演藝工會)辦理業務交接,離開時欲 帶走其任內證書等相關物品,然為原告所制止,被告竟基於 傷害之故意,對原告施以暴力(下稱系爭傷害事故),致原 告受有頭部鈍傷、頸部挫傷、下背和骨盆及右側大腿挫傷等 傷害(下稱系爭傷害)。又被告於112年10月16日17時42分 許,基於恐嚇危害安全之故意,以通訊軟體LINE通話向原告 恫稱:「你還要幹下去的,我找你很簡單,你懂嗎,我找人 去弄你非常簡單」等語,致原告心生畏懼,影響生活日常與 工作情況,甚生危害於安全(下稱系爭恐嚇事故)。原告因 此而支出醫療費用新臺幣(下同)1,640元、就醫往返之交 通費1,230元;另原告因於演藝工會遭被告毆打與恐嚇後, 乃向訴外人臺北市電影電視演藝業職業工會(下稱臺北市演 藝工會)表示無法繼續在該址工作,而於113年1月22日終止 與該工會間之三件專案合約,每份合約支出違約金7萬元, 共受有工作損失21萬元;及原告因被告上開二行為人格權受 侵害,得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請求被告賠償慰撫金各25萬元 ,合計50萬元。為此本於侵權行為法律關係,依民法第184 條第1項前段、第2項及第193條、第195條規定請求被告負損 害賠償責任等情。而聲明求為判決:  ㈠被告應給付原告71萬2,87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  ㈡願供擔保以代釋明,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原告主張被告於112年9 月15日13時56分許,在演藝工會辦理業務交接,離開時欲帶 走其任內證書等相關物品,然為原告所制止,被告竟基於傷 害之故意,對原告施以暴力,致原告受有系爭傷害;又被告 於112年10月16日17時42分許,基於恐嚇危害安全之故意, 以通訊軟體LINE通話向原告恫稱:「你還要幹下去的,我找 你很簡單,你懂嗎,我找人去弄你非常簡單」等語,致原告 心生畏懼,影響生活日常與工作情況,甚生危害於安全之事 實,業據其提出醫療費用收據、診斷證明書為證(附民卷第 13至21頁)。被告經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 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 0條第3項準用第1項規定,視同對原告主張之前述事實為自 認;且被告因系爭傷害、恐嚇事故,經本院113年度審易字 第887號、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上易字第1746號判決係犯刑 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確定, 亦有刑事判決書可稽(本院卷第13至19頁、第59至66頁), 且經本院調閱該刑事案件卷宗查對屬實(本院卷第82頁)。 堪認被告確有故意傷害、恐嚇原告之行為,且其故意行為與 原告所受系爭傷害、心生畏懼致生危害於原告之人生安全等 結果間有相當因果關係。準此,被告應依民法第184條第1 項前段規定對原告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洵堪認定。 四、次按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 減少勞動能力或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又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 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93條第1 項、第19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被告應就系爭傷害、 恐嚇事故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已如前述,至其應賠償 原告之數額為若干,以下析論之:  ㈠查原告因系爭傷害、恐嚇事故,而赴醫療機構接受急診、身 心精神科診療,支出醫療費用1,640元、就醫往返之交通費1 ,230元共部分之事實,有原告提出之醫療費用收據、診斷證 明書、交通路線及車資截圖為證(附民卷第13至25頁),未 據被告爭執,且與系爭傷害、恐嚇事故間有相當因果關係, 則原告此部分請求,應屬有據。  ㈡又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債,以有損害之發生及有責任原因之 事實,並二者間有相當因果關係為成立要件;且主張侵權行 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人,對於侵權行為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 責任(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28號、110年度台上字第2 968號、108年度台上字第1990號、106年度台上字第1738號 判決參照)。原告雖主張:其因於演藝工會遭被告毆打與恐 嚇後,乃向臺北市演藝工會表示無法繼續在該址工作,而於 113年1月22日終止與該工會間之三件專案合約,每份合約支 出違約金7萬元,共受有工作損失21萬元云云,且提出專案 合約書、收據、專案合約終止協議書以佐(附民卷第29至63 頁)。惟與原告簽訂專案合約之契約當事人為臺北市演藝工 會,非演藝工會,此觀諸各該合約所載合約人即明;而臺北 市演藝工會會址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理事長為訴外 人曹雨婷;演藝工會之會址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 理事長為被告,有各該工會網頁足稽(本院卷第67至78頁) ,無論組織、理事長、會址既各有別,則何以原告因系爭傷 害、恐嚇事故,而無法繼續處理專案合約受委託事務,並未 據原告提出相關證據予以證明。再者,原告與臺北市演藝工 會之專案合約終止協議書所載合意終止事由,僅「乙方(即 原告)於民國112年9月15日後因故無法進入甲方(即臺北市 演藝工會)辦公室,導致專案工作無法開展,經甲乙雙方討 論後,故須終止合作」(附民卷第37、49、61頁),究原告 何以無法進入臺北市演藝工會辦公室、此與由被告擔任理事 長之演藝工會間有何關連性,是否因此而致原告無法履行專 案合約所負專案報告製作義務等,俱未經原告再為主張並舉 證。準此,自難認原告與臺北市演藝工會合意終止專案合約 ,致受有違約金支出損害共21萬元之結果,與被告之傷害、 恐嚇行為間有何相當因果關係。則原告請求被告賠償工作損 失21萬元,自非有據,不應准許。  ㈢另按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為民事損害賠償之一脈,於計算損 害之大小時,應依附賠償權利人感受痛苦之諸因素而計算, 乃當然之結果。又前開民法第195條第1項所謂相當金額之計 算,應以實際加害之情形、被害人所受精神上痛苦之程度、 賠償權利人之身分地位、經濟能力,並斟酌賠償義務人之經 濟狀況、可歸責之程度等定之(最高法院47年台上字第1221 號判決先例參照)。爰審酌原告為大學畢業,從事專任講師 ,每月收入約為4萬元,名下無其他動產、不動產等財產; 被告為碩士畢業,從事演藝工作,名下有車輛、投資、營利 、薪資、執行業務所得等財產;上情經原告陳述在卷(本院 卷第55頁),另有刑事案件之調查筆錄、審判筆錄足參(偵 字卷第9頁、刑事一審卷第58頁),並有兩造之稅務電子閘 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足憑(個資卷第5至7頁、第11至18頁 );再考量原告因系爭事故受傷部位為頭部、頸部、背部等 身體多處擦挫傷,被告之二次行為對原告身體、自由之侵害 程度,併審酌被告為演藝工會理事長,僅因前往工會拿取個 人物品而與原告衍生糾紛,未能以尊重、平和、理智方式處 理事務,動輒以暴力及惡言相向,造成原告心生恐懼,並受 有系爭傷害,其精神上所受痛苦等一切情狀,認原告身體權 、自由權受侵害部分,各得請求之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即慰 撫金數額以3萬元、5萬元部分,核屬適當,超逾部分,難謂 有據。  ㈣綜此,被告應賠償原告醫療費用1,640元、就醫往返之交通費 1,230元及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即慰撫金8萬元,共8萬2,870 元。  ㈤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民法第229條第2項及第233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文。 是原告主張被告就上開8萬2,870元應併給付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即113年6月1日(見附民卷第81頁送達證書)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本院卷第51頁), 亦屬有據。  ㈥本件原告係於同一訴訟程序主張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2項規定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等訴訟標的,以單一聲明,請 求法院為同一之判決,自屬訴之重疊合併。則本院既認原告 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請求損害賠償之訴訟標的為一部有 理由,則原告另主張被告應依同條第2項賠償部分,縱經審 酌,其損害賠償金額無從為更有利於原告判斷,併此敘明。 五、從而,原告本於侵權行為法律關係,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 段及第193條、第195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8萬2,870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6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年息5 ﹪計算之利息部分,為有理由,超逾部分,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六、本件為判決之基礎已臻明確,原告其餘之陳述及所提其他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於判決之結果無影響,亦與本案 之爭點無涉,自無庸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七、假執行之宣告:   本件所命被告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389 條第1項第5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至原告其餘敗訴部 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失所附麗,爰併予駁回。 八、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 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9條、第389條第1項第5款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七庭法 官 賴錦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周筱祺

2025-02-26

TPDV-113-訴-6265-202502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