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蔡秀錦

共找到 50 筆結果(第 31-40 筆)

最高行政法院

損害賠償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抗字第207號 抗 告 人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等間損害賠償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6月27日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3年度再字第3號 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 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代 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本案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 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抗告人提起抗告,未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亦未提出 相關釋明,經本院於民國113年8月8日裁定命於裁定送達後1 0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8月14日送達,有送達證書在 卷可稽。抗告人迄未補正,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其抗告為不 合法,應予駁回。嗣抗告人雖另具狀對前開補正裁定表示不 服,惟該補正裁定乃訴訟程序進行中所為之裁定,並無准許 不服之特別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65條規定,不得聲明不 服,且因非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所為之裁定,不得依同法第 266條第4項規定提出異議,抗告人尚無從以此補正其未委任 律師或得為訴訟代理人者為訴訟代理人之程式欠缺,附此敘 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高 愈 杰 法官 蔡 如 琪 法官 林 麗 真 法官 簡 慧 娟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書記官 蕭 君 卉

2024-11-28

TPAA-113-抗-207-20241128-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司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訴字第412號 抗 告 人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灣高等法院間司法事件,抗告人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10月30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412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規定繳納裁判費新 臺幣1,000元,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向最高行政法院 提起抗告之事件,應依同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至 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代理 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抗告人 未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理人資格者, 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逾期未補正, 亦未依同法第49條之3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 訟代理人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第3項至第5項、第7項及第49條之3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抗告人於民國113年11月22日(本院收文日期)提出「台北 高等行政訴訟聲明異議狀」,核其內容已陳明對於113年10 月30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412號裁定聲明不服之意旨,依行 政訴訟法第271條規定,視為已提起抗告,惟未據繳納裁判 費,亦未依規定提出委任律師或其他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 任狀,並釋明之。茲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 繳裁判費及補正委任狀,逾期不補繳、不補正,即駁回抗告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審判長法 官 蘇嫊娟 法 官 魏式瑜 法 官 林季緯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書記官 王月伶

2024-11-27

TPBA-113-訴-412-20241127-2

重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24號 抗 告 人 即 原 告 陳蔡秀錦 代 理 人 陳明揚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 檢察分署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逾期 不繳,即駁回其抗告。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規定繳納裁判費新 臺幣(下同)1,000元,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依本編規定 ,應為抗告而誤為異議者,視為已提起抗告;又抗告不合程 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 期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 訟法第495條前段、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第442條第2項定有 明文。 二、查本件因原告逾期未補繳起訴之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 年11月4日以113年度重訴字第24號裁定(下稱系爭裁定)駁 回其訴。抗告人對於系爭裁定不服並於113年11月13日具狀 提起抗告,應徵裁判費1,000元,未據抗告人繳納,茲限抗 告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向本院如數繳納,逾期不繳,即 駁回其抗告。 三、至抗告人雖主張其係聲明異議,而非抗告,毋庸繳納抗告費 等語。惟依抗告人所提書狀內容觀之,其認為本件應為行政 訴訟,其無須補繳第一審裁判費,而認系爭裁定以其逾期未 繳費為由駁回其訴係違法、無效,並請求廢棄系爭裁定,核 屬對系爭裁定不服,正確之救濟途徑應為提起抗告,抗告人 具狀聲明異議,恐對法律規定有所誤解,依民事訴訟法第49 5條前段規定,應視為提起抗告,併予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羅郁棣                   法 官 丁婉容                    法 官 陳永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玉芬

2024-11-25

TNDV-113-重訴-24-20241125-3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陳情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訴字第931號 原 告 陳蔡秀錦 被 告 監察院 代 表 人 陳菊 上列當事人間陳情事件,原告不服監察院中華民國113年6月27日 院台訴字第1133250017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原告之訴,有下 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 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十、起訴不合程式 或不備其他要件者。」又同法第5條規定:「(第1項)人民 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於法令所定期間內 應作為而不作為,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者,經依 訴願程序後,得向行政法院提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 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第2項)人民因中央或 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予以駁回,認為其權利或法 律上利益受違法損害者,經依訴願程序後,得向行政法院提 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 訟。」可知,人民根據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提起課予義務 訴訟,係以依其所主張之事實,法令上有賦予請求主管機關 作成行政處分或特定內容行政處分之公法上請求權,經向主 管機關申請,於法定期間內應作為而不作為或遭駁回,為其 要件。而所謂「依法申請之案件」,係指人民依法有權請求 行政機關為准駁之行政處分者而言,至單純陳情、檢舉、建 議或請求等,則不包括在內。是若人民依法並無申請行政機 關為行政處分或特定內容行政處分之公法上請求權存在,則 其申請並非所謂「依法申請之案件」,即不得據以提起訴願 及課予義務訴訟。準此,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者,必須先經向 行政機關依法提出申請,該機關於法令所定期間內怠於作為 ,或否准其請求,復經申請人依訴願程序提起訴願而未獲救 濟者,始得提起行政訴訟。倘對非屬「依法申請之案件」提 起課予義務訴訟者,即屬起訴不備合法要件,且其情形不能 補正,行政法院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所規定 ,以裁定駁回其訴。 二、次按當事人主張因行政機關之違法行政行為受有損害,循序 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並依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於同 一程序中,合併依國家賠償法規定請求損害賠償者,因行政 法院就國家賠償部分,自當事人依法「附帶」提起國家賠償 時起取得審判權,而案件經行政法院審理後,如認行政訴訟 部分因有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2款至第10款情形而不 合法者,此時行政訴訟既經裁定駁回,其依國家賠償法附帶 提起國家賠償之訴部分,屬附帶請求之性質,非可單獨提起 之行政訴訟,因而失所附麗,應一併裁定駁回。 三、緣原告之子陳○揚(下稱陳君)以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下 稱臺南地檢署)偵辦渠告發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員警 莊○廷等涉嫌湮滅證據,及偵辦渠告發檢察官柯○齡等涉嫌瀆 職等案件,未詳查事證,即率予簽結,分別於附表所示日期 向被告陳情,經被告函轉法務部妥處並副知陳君。案經該部 轉由臺南地檢署辦理,嗣該署以附表所示函文函復陳君。陳 君不服上開臺南地檢署復函,持續向被告陳情,經被告以附 表所示函文回復陳君。原告認被告未依法行政、執行監察權 ,致損害其權利或利益,提起訴願業經訴願決定不受理,原 告仍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並聲明: (一)被告未按監察法施行包庇臺南地檢署宇股檢察官違法簽結民 國110年7月27日南檢文字110他2936字1109044148號函簽結 臺南第二分局莊國廷及相關警察及督察人員等涉嫌湮滅證據 16罪。 (二)被告未按監察法施行包庇臺南地檢署兼股檢察官黃○慧書記 官張○綺簽結掉發文字號南檢文兼110他5128字第0000000000 號臺南地檢署檢察官柯○齡違法偵察。 (三)被告執法過程違反行政程序損害原告權利及利益,依據行政 訴訟法第7條規定,要求被告賠償新臺幣(下同)10億3,000 萬元整;被告妨礙原告訴願,要求被告賠償4億元整;被告 執法過程有瀆職及違法行政,違背法令,漠視原告合法權益 ,顯有違誤之處,故被告共賠償原告14億3,000萬元整。 (四)高等檢察違法行政要求臺南地檢署調查而被告竟未派人調查 臺南地檢署並放任臺南地檢署沒有迴避,自己調查自己。 (五)111年8月25日原告要提告被告要求轉呈到懲戒法院,遭被告 拒絕未轉呈到懲戒法院。 (六)像這樣受害者不計其數,已屬曠職成災,要求被告開記者會 道歉。 四、經核原告上揭訴之聲明第㈠㈡㈣㈤項,無非請求本院判命被告對 於違法失職之公務員,為糾舉、彈劾(訴之聲明第㈠㈡㈣項) ,或請求本院判命被告將違法失職之公務員移送懲戒法院( 訴之聲明第㈤項)云云。惟現行法令並未賦予原告有何請求 被告依據監察法行使糾舉、彈劾等權力之公法上請求權,亦 未賦予原告有請求被告為特定作為之權利。況且,被告以附 表所示函文回復之內容,僅在通知陳君就其檢舉、陳情事項 所為處理之事實敘述或說明,未對原告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 發生具體法律上效果,核其性質,應屬觀念通知。本件原告 起訴請求判命被告對臺南地檢署檢察官、書記官應依監察法 行使其監察權,及移送懲戒法院懲戒部分,非屬依法申請的 案件,起訴欠缺訴訟要件,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 10款所規定不備其他要件而不能補正,以裁定駁回其訴。又 原告上開之訴既經以起訴不合法駁回,其訴之聲明第㈢㈥項請 求被告損害賠償及召開記者會道歉部分,亦失所附麗,應併 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院原告之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 第1項第10款、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李明益       法 官 高維駿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書記官 賴敏慧 附表 編號 陳情日期 被告函復日期及文號 臺南地檢署函復日期及文號 1 110年11月10日 110年11月12日院台業肆字第0000000000號函 110年12月21日南檢文慎110調40字第0000000000號函 2 111年2月6日 111年2月17日院台業肆字第0000000000號函 無 3 111年3月17日 111年3月24日院台業肆字第0000000000號函 111年4月25日南檢人秋111調15字第0000000000號函 4 111年5月17日 存查處理 無 5 111年5月21日 111年5月27日院台業肆字第0000000000號函 111年6月24日南檢文玄111調19字第0000000000號函 6 111年6月22日 111年6月30日院台業肆字第0000000000號函 無 7 111年8月23日 111年9月1日院台業肆字第0000000000號函 無 8 112年3月4日向立法院請願,112年4月14日轉被告處理 112年4月21日院台業肆字第0000000000號函 無

2024-11-21

TPBA-113-訴-931-20241121-1

最高行政法院

司法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抗字第203號 抗 告 人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灣高等法院間司法事件,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6月7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43號裁定,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 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代 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本案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 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抗告人因司法事件,對於民國113年6月7日臺北高等行政法 院113年度訴字第143號裁定不服,於113年6月26日(收文日 )具狀表示提出異議,依行政訴訟法第271條規定,應視為 提起抗告。抗告人提起抗告,未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亦 未提出相關釋明,經本院113年8月8日裁定命於裁定送達後1 0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同年月14日寄存送達,有送達證書 在卷可稽,依行政訴訟法第73條第3項規定,自寄存之日起 經10日發生效力,惟抗告人迄今仍未補正提出委任律師或依 法得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其抗告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抗告人雖另具狀表示不服前揭補正裁定,惟查該補正裁定乃 訴訟程序進行中所為之裁定,並無准許不服之特別規定,依 行政訴訟法第265條規定,不得聲明不服,是抗告人尚無從 據此補正其抗告而未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亦未提出相關釋 明之程式欠缺,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林 淑 婷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書記官 徐 子 嵐

2024-11-21

TPAA-113-抗-203-20241121-1

國抗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國家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國抗字第8號 再抗告人 陳蔡秀錦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間請求國家 賠償事件,對本院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20日所為裁定(113年度 國抗字第8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訴訟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再抗告者,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之規定,徵收裁判   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又依同法第466條之1規定,除 有該條第1項但書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 有律師資格外,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 訴訟代理人。上訴人未依第1項、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 ,或雖依第2項委任,法院認為不適當者,第二審法院應定 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第二 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之。前開規定,依同法第49 5條之1第2項規定,於同法第486條第4項再為抗告準用之。 此乃對第二審裁定提起再抗告所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查再抗告人對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20日所為113年度國抗字 第8號裁定聲明異議,依法視為再為抗告,未繳納再抗告裁 判費1,000元,亦未於再抗告狀內提出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 格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經本院於113年10月8日 裁定命其於收受裁定正本之日起七日內補正,逾期即駁回其   再抗告(下稱補正裁定),該裁定業於113年10月16日寄存 送達再抗告人住所地之警察機關,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本   院卷第47頁)。雖其另遞「未命名臺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違   法裁定聲明異議狀」,表明未為抗告及本院違法裁定云云,   惟就補正裁定部分屬不得抗告之裁定,其所提上開書狀係對   不得抗告之裁定提起抗告,為不合法。再抗告人迄未補繳裁   判費及補正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之委任   狀,有本院裁判費或訴狀查詢表在卷可憑。依上說明,其提   起本件再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瑪玲                     法 官 黃聖涵                    法 官 張家瑛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為抗告。但得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異 議(須附繕本),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書記官 楊宗倫

2024-11-20

TNHV-113-國抗-8-20241120-3

司法院

因訴訟事件

司法院訴願決定書          113 年訴字第 192 號 訴 願 人 陳蔡秀錦 訴願代理人 陳明揚 上列訴願人因訴訟事件,不服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民國 113 年 5 月 28 日 112 年度訴字第 472 號判決,提起訴願,本院決定 如下: 主 文 訴願不受理。 理 由 一、訴願法第 1 條第 1 項規定:「人民對於中央或地方機關 之行政處分,認為違法或不當,致損害其權利或利益者,得 依本法提起訴願。但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第 3 條第 1 項規定:「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中央或地方機 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 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第 77 條第 8 款規定 :「訴願事件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應為不受理之決定: ……八、對於非行政處分或其他依法不屬訴願救濟範圍內之 事項提起訴願者。」 二、訴願人因訴訟事件,向本院遞送民國 113 年 8 月 25 日 訴願書,表示不服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下稱高高行) 113 年 5 月 28 日 112 年度訴字第 472 號判決,提起訴願 ,主張承審法官偏袒被告,只對原告調查,沒有調查證據及 言詞辯論,要求撤銷該判決等語。 三、訴願人不服高高行上開判決,屬於司法權的行使,並非屬於 行政處分,依法不屬訴願救濟範圍內的事項。因此,訴願人 對之提起訴願,不符合法律規定,應不予受理。 結論:本件訴願為不合法,依訴願法第 77 條第 8 款,決定如 主文。 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黃 麟 倫 委員 楊 思 勤 委員 陳 淑 芳 委員 范姜真媺 委員 張 文 郁 委員 周 玫 芳 委員 李 釱 任 委員 程 怡 怡 委員 高 玉 舜 委員 陳 美 彤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0 日 如不服本決定,得於決定書送達之次日起二個月內,向高雄高等 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高雄市楠梓區興楠路 180 號)提起 行政訴訟。

2024-11-20

TPUA-113-訴-192-20241120-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刑事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五庭 113年度訴字第1067號 原 告 陳蔡秀錦 上列原告因與被告法務部等間刑事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憲法第16條規定人民有訴訟之權,旨在確保人民得依法定程 序提起訴訟及受公平的審判。至於訴訟救濟究應循普通訴訟 程序抑或依行政訴訟程序為之,則由立法機關依職權衡酌訴 訟案件之性質及既有訴訟制度的功能等而為設計(司法院釋 字第466號解釋參照)。行政訴訟法第2條規定:「公法上之 爭議,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得依本法提起行政訴訟。」同法 第107條第1項第1款規定:「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 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 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一、訴訟事件不屬行政訴訟審判權 ,不能依法移送。」又依照法院組織法第7條之3第1項規定 :「法院認其無審判權者,應依職權以裁定將訴訟移送至有 審判權之管轄法院。……」此項規定依行政法院組織法第47條 規定,於行政訴訟事件亦準用之。另我國有關訴訟審判之制 度,經立法裁量後,分別就刑事案件、民事事件、行政訴訟 事件及公務員懲戒案件的審判制定法律對於管轄事務及審判 程序等相關事項為規定,其中刑事訴訟法對於刑事案件的偵 查、起訴或不起訴、證據保全、裁判、再審、執行等程序及 救濟方法均有明定,自成一獨立體系,故有關刑事案件的爭 議,應依刑事訴訟法規定辦理,行政法院並無受理的權限( 審判權)。是刑事案件雖涉及公法,然刑事訴訟法對於該類 案件之審判權既另有規定,自不得提起行政訴訟,且行政法 院對於無審判權之刑事案件,應屬行政訴訟法第2條、法院 組織法第7條之3第1項所指法律別有規定之情事,故行政法 院毋庸依職權以裁定將訴訟移送至有審判權之管轄法院,僅 須逕以裁定駁回即可(最高行政法院民國96年12月份庭長法 官聯席會議第1則決議、最高行政法院105年度裁字第1364號 裁定、106年度裁字第234號、第1821號、第1999號、第2025 號裁定意旨參照;另可參照110年12月8日法院組織法第7條 之3修法理由)。另當事人主張因行政機關之違法行政行為 受有損害,循序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並依行政訴訟法 第7條規定於同一程序中,合併依國家賠償法規定請求損害 賠償者,因行政法院就國家賠償部分,自當事人依法『附帶』 提起國家賠償時起取得審判權,而案件經行政法院審理後, 如認行政訴訟部分因有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情形而不合 法者,此時行政訴訟既經裁定駁回,其依國家賠償法附帶提 起國家賠償之訴部分,屬附帶請求之性質,非可單獨提起之 行政訴訟,因而失所附麗,自得一併裁定駁回(最高行政法 院109年度裁字第1401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原告起訴主張略以:   原告對訴外人許○嘉提出過失傷害等罪嫌之告訴,前經臺灣 臺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南地檢署)檢察官不起訴處分後, 原告聲請再議,經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下稱臺南 高分檢)發回續行偵查,經臺南地檢署檢察官以111年度醫 偵續字第2號為不起訴處分,原告不服聲請再議,經臺南高 分檢以113年度上聲議字第38號處分書駁回再議確定,原告 仍不服對113年度上聲議字第38號處分書提起訴願,經被告 法務部以113年7月23日法訴字第11313501990號訴願決定書 決定不受理,然113年度上聲議字第38號處分書依行政訴訟 法第2、4條、訴願法第3條第1項之規定,應為行政處分,11 3年7月23日法訴字第11313501990號訴願決定書竟故意不讓 聲請人訴願而決定不受理,被告法務部部長鄭銘謙、檢察司 陳科員等所為包庇下屬等犯行,違反刑法第125條第3項(按 指第1項第3款)之濫權追訴處罰罪、同法第342條之背信罪 、第130條之廢弛職務釀成災害罪等,被告臺南地檢署和股 法官及書記官、臺南高分檢勤股法官及書記官等違法為不起 訴處分,應犯刑法第30條第1項、第125條第3項(按指第1項 第3款)之罪,因而損害原告權利及利益,原告因而受有共 計新臺幣(下同)38億9,000萬元之損害,合併請求被告應 負賠償責任等語。並聲明:㈠臺南地檢署、臺南高分檢均應 重新偵查。㈡被告應賠償38億9,000萬元。 三、依本件原告起訴狀主張之情由,係主張被告分別涉有刑事犯 罪,並不服被告臺南地檢署和股法官及書記官、臺南高分檢 勤股法官及書記官等辦理其提起告訴之刑事偵查結果,且就 其提起告訴重新偵查,及被告法務部辦理原告依此提起之訴 願決定不受理結果,使其受有損害。惟查:  ㈠就其主張被告涉犯刑事犯罪部分,均非行政法院職掌之公法 上爭議事件範圍,且參照前揭說明,就行政法院無審判權之 刑事案件,亦無從依行政法院組織法第47條準用法院組織法 第7條之3第1項前段規定。是原告逕向本院指訴被告涉有上 開犯行等情,揆諸首揭規定意旨及說明,本院既無審判權, 且不能補正,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款規定,爰以 裁定駁回之。 ㈡就其主張提起本件行政訴訟合併請求被告損害賠償部分,原 告所具之本件行政訴訟起訴狀既已載明係依據行政訴訟法第 7條規定提起、合併請求賠償(該起訴狀第6、7頁,本院卷 第21、23頁),自堪認原告係合併提起損害賠償訴訟之意, 屬原告附帶提起國家賠償之訴之性質,本件原告起訴主張被 告等涉有刑事犯罪部分,既經本院以起訴不合法裁定駁回, 揆諸上旨,原告聲明合併請求損害賠償部分,亦因失所附麗 ,應併予駁回。 ㈢原告提起本件行政訴訟,既經本院從程序上予以駁回,則其 實體上之主張,自無庸審究,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不合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審判長法 官 鍾啟煌 法 官 李毓華 法 官 蔡如惠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陳湘文

2024-11-15

TPBA-113-訴-1067-20241115-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司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訴字第913號 原 告 即 抗告 人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最高法院等間司法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10月8日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訴字第913號裁定,提起 異議,依行政訴訟法第271條規定,應為抗告而誤為異議者,視 為已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規定,徵收裁判費 新臺幣(下同)1,000元,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 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 事件。」「第1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 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 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 項第1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 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2款規定之資格。 」「第1項各款事件,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 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之配 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二、 符合前條第2項第1款、第2款或第3款規定。」「前2項情形 ,應於提起或委任時釋明之。」「原告、上訴人、聲請人或 抗告人未依第1項至第4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4 項規定委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9條之3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第3項、第4項、第5 項及第7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第49條之1第1項事件,當 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 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行政訴訟法第49條 之3第1項亦有明文規定。 三、查本件原告對於本院裁定聲明異議,依行政訴訟法第271條 規定,視為抗告,惟其未據繳納裁判費,亦未依規定提出委 任律師或前述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任狀。抗告人雖主張行 政訴訟法第49條之1規定違憲,難道不委由律師或沒錢就無 訴訟資格,尚難認抗告人就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 形已為釋明。抗告人應補繳裁判費1,000元,並提出委狀, 茲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繳裁判費及補正委 任狀,逾期不補繳、不補正即駁回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審判長法 官 蕭忠仁      法 官 吳坤芳       法 官 羅月君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書記官 陳又慈

2024-11-13

TPBA-113-訴-913-20241113-2

重國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國家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國字第6號 異 議 人 陳蔡秀錦 相 對 人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法定代理人 黃瑞華 上列異議人因與相對人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間請求國家賠償事 件,對於本院民國113年9月12日所為113年度重國字第6號裁定聲 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判決事 項之聲明,提出於法院為之;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 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 第249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民事訴訟法第495條規 定,依本編規定,應為抗告而誤為異議者,視為已提起抗告 ;應提出異議而誤為抗告者,視為已提出異議,惟因第三審 抗告程序尚須以適用法規錯誤為由,並委任律師為代理人方 屬合法,為尊重當事人之程序選擇權,就當事人是否誤用程 序,自應由受訴法院向當事人闡明後認定,並據以適用抗告 或聲明異議程序(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抗字第1102號裁定 意旨參照)。 二、經查,異議人所提起訴狀,未特定明確其聲明,亦未具體敘 明訴訟標的及原因事實,經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2日以113年 度重國字第6號裁定命異議人於該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異 議人逾期未補正,經本院於113年9月12日以113年度重國字 第6號裁定(下稱系爭裁定)駁回異議人之訴,異議人不服系 爭裁定而具狀聲明異議,屬應提出抗告而誤為異議者,依前 開規定,本應視為提起抗告,惟經本院詢問異議人是否提出 抗告,異議人於113年10月15日具狀陳明:「本人民國113年 9月23日所提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裁定聲明異議狀。沒有要提 起抗告!我就是要聲明異議,請貴院依法處理!」等語(見 本院卷第83頁至第85頁),足見異議人已表明不願提起抗告 ,欲以聲明異議之方式為之。揆諸上揭說明,當事人不服系 爭裁定自應依法提起抗告,始為適法,是本件異議人經闡明 後仍執意聲明異議,於法尚有未合,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王鍾湄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書記官 黃怡惠

2024-11-06

TNDV-113-重國-6-20241106-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