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靜華

共找到 96 筆結果(第 31-40 筆)

聲再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聲明異議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聲再字第4號 聲 請 人 陳妙光 相 對 人 苗栗縣政府稅務局 代 表 人 蔡佳慧 上列當事人間聲明異議事件,聲請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21 日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2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行政訴訟法第276條第4項、第5項規定:「再審之訴自判決 確定時起,如已逾5年者,不得提起。但以第273條第1項第5 款、第6款或第12款情形為再審之理由者,不在此限。」「 對於再審確定判決不服,復提起再審之訴者,前項所定期間 ,自原判決確定時起算。但再審之訴有理由者,自該再審判 決確定時起算。」上開規定依同法第283條規定,於對於確 定裁定聲請再審準用之。故非本於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 第5款、第6款或第12款聲請再審者,應自原裁判確定時起算 5年以內提出聲請,否則其聲請即屬不合法,行政法院應裁 定駁回之(最高行政法院113年聲再字第508號裁定意旨參照 )。 二、本件聲請人因地價稅事件,循序提起行政訴訟,經改制前臺 灣苗栗地方法院107年度簡字第13號行政訴訟判決駁回聲請 人之訴,並經本院108年度簡上字第14號裁定駁回其上訴而 確定。聲請人復聲請再審,經本院108年度簡上再字第4號裁 定駁回再審之聲請,又聲明異議,經本院108年度聲字第28 號裁定(下稱原裁定)異議駁回後,曾先後多次聲請再審, 均經本院分別裁定駁回在案。茲聲請人復對最近一次即本院 113年度聲再字第2號再審裁定以有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 第1款規定之事由聲請再審。經查,原裁定係於民國108年10 月28日確定,有本院索引卡查詢表(見本院卷第68頁序號95 )在卷可稽,聲請人於113年12月3日提起本件再審之聲請, 有行政訴訟再審狀所蓋本院收文戳章1枚可憑(見本院卷第1 1頁),距原裁定確定時,已逾5年,且非以行政訴訟法第27 3條第1項第5款、第6款或第12款情形為再審事由,依前開規 定及說明,顯不合法。 三、結論:本件聲請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審判長法官 劉 錫 賢 法官 林 靜 雯 法官 陳 怡 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黃 靜 華

2025-02-07

TCBA-113-聲再-4-20250207-1

簡上再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房屋稅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簡上再字第30號 聲 請 人 陳妙光 相 對 人 苗栗縣政府稅務局 代 表 人 蔡佳慧 上列當事人間房屋稅事件,聲請人對中華民國113年11月21日本 院113年度簡上再字第19號裁定,聲請再審及為訴之追加,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及追加之訴均駁回。 二、再審及追加之訴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應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準用第2 77條第1項第3款、第4款規定,以訴狀表明應於如何程度廢 棄原裁定及就本案如何裁判之聲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 備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 於同法第273條所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如僅 泛言違法或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尚難認 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所為再審之聲請,即不合法,法院無 須命其補正,得逕以裁定駁回之。 二、聲請人因民國110年房屋稅事件,循序提起行政訴訟,經改 制前臺灣苗栗地方法院110年度稅簡字第5號行政訴訟判決駁 回聲請人之訴,並經本院111年度簡上字第27號裁定駁回其 上訴而確定後,曾先後多次聲請再審,分別經本院以111年 度簡上再字第15號、第20號、112年度簡上再字第9號、第15 號、第22號、113年度簡上再字第2號及113年度簡上再字第1 1號、第19號(下稱原確定裁定)等裁定駁回。聲請人猶未 甘服,主張原確定裁定有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所 定事由,聲請本件再審。 三、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  ㈠苗栗縣政府逾越權限,行政程序法第10條規定參照。商建組 無權受理建管組案件,依行政程序法第17條規定,商建組無 權管轄,應即移送建管組管轄權單位。仙母在世當時購買房 地相片,商建組未拿到說頂樓增建4公尺高4公尺,不知其4 公尺從何而來相片。苗栗縣政府建管組已調閱變更設計及使 用執照檔案原卷。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經檢察官 查無不法事證,簽准結案。本件係苗稅竹土字案件,符合與 農業經營不可分離土地,為何苗稅法字案件可受理苗稅土字 案件,不違背行政程序法第17條規定之理由?為此依行政訴 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事由聲請再審等 語。  ㈡聲明:  ⒈原確定裁定、本院113年度簡上再字第10號、第11號裁定均廢 棄。  ⒉訴願決定、復查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 四、本院判斷:  ㈠查聲請人所陳各節,無非重述其對於原訴訟程序實體爭議事 項不服之理由,惟對聲請再審之原確定裁定究有如何合於行 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所定再審事由之情事,未據敘 明,依上開規定及說明,本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應予駁 回。  ㈡另「聲請再審程序,本院僅就原確定裁定為審查,是追加或 變更之新訴,並非原確定裁定之訴訟標的,聲請人不得於再 審程序中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最高行政法院113年度聲 再字第38號裁定意旨參照)。聲請人於行政訴訟聲請再審狀 聲明請求廢棄本院113年度簡上再字第10號裁定部分,核係 聲請人不服110年地價稅之另案訴訟,非原確定裁定裁判之 範圍,核屬訴之追加,揆之前開說明,於法無據,應併予駁 回。  ㈢又當事人就同一事件對於本院所為歷次之裁判聲請再審,必 須其對最近一次裁判之再審有理由,本院始得進而審究其前 此歷次裁判有無再審理由,依上開所述,聲請人本件再審之 聲請既不合法,從而,關於本院前此歷次裁判部分有無再審 理由,本院即毋須審究。  五、結論:本件再審聲請及追加之訴為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審判長法官 劉 錫 賢 法官 林 靜 雯 法官 陳 怡 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黃 靜 華

2025-02-07

TCBA-113-簡上再-30-20250207-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有關農業事務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訴字第129號 原 告 洪月烘 訴訟代理人 華奕超 律師 被 告 雲林縣政府 代 表 人 張麗善 訴訟代理人 陳智全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有關農業事務事件,準備程序終結,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法官 陳 怡 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黃 靜 華

2025-02-07

TCBA-113-訴-129-20250207-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有關土地登記事務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2年度訴字第7號 原 告 陳美淑 被 告 彰化縣田中地政事務所 代 表 人 劉玉株 訴訟代理人 賴輔國 上列當事人間有關土地登記事務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訴訟繫屬中被告代表人由蘇添旺變更為劉玉株,已據新 任代表人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卷2第323頁、第325頁 ),核無不合。 二、按「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十、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為行政訴訟法第 107條第1項第10款所明定。次按同法第57條規定:「當事人 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下列各款事項:……四、應為之 聲明。五、事實上及法律上之陳述。……」第105條規定:「 (第1項)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行政 法院為之:一、當事人。二、起訴之聲明。三、訴訟標的及 其原因事實。(第2項)訴狀內宜記載適用程序上有關事項 、證據方法及其他準備言詞辯論之事項;其經訴願程序者, 並附具決定書。」所謂起訴之聲明係指請求法院判決之事項 ;而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則為起訴之聲明所由生之事實 上及法律上之主張。準此以論,原告之訴若有未記載訴之聲 明,或所載訴之聲明內容未具體明確,或未對應起訴之聲明 表明其事實上及法律上之主張等情形者,因法院無從據以為 實體上有無理由之判決,其起訴即屬不合程式,業經受訴法 院定期命補正,逾期仍未為完全補正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17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原告前本於訴外人陳昌哲受託人地位,於民國110年10月27 日檢具申請書及手寫族譜(見本院卷1第183頁至第188頁) 向彰化縣田中地政事務所(下稱田中地政)提出申請,略謂 :「⒈陳姓祖先祖譜更正。⒉陳姓祖先自福建錦湖金浦穎川至 臺灣。⒊祖先陳士龍民國前00年生。⒋請查社頭鄉新山清段23 3、234、241及山清段13、17、28地號土地,陳昌哲繼承登 記是否有誤。⒋錯誤族譜。陳文智」等語。案經田中地政以1 10年11月4日中地一字第0000000000號函(下稱系爭函文) 函復略以:「主旨:有關台端函詢社頭鄉新山清段233地號 等6筆土地繼承登記案是否有誤…本案係101年田資字第13940 號及14230號收件辦理繼承及分割繼承登記,本所依土地登 記規則審核無誤並於101年4月19日登記完畢。令台端對前開 繼承案件仍有疑義,建請至本所調閱相關資料參酌。」等語 (見本院卷1第45頁)。原告不服,提起訴願,經彰化縣政 府以111年11月10日府行訴字第0000000000號訴願決定不受 理。原告嗣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四、經查:  ㈠原告112年1月5日行政訴訟起訴狀(本院收文日期112年1月6 日)記載略以:因為祖譜及祖產事件提起行政訴訟,訴訟聲 明:「⒈訴訟費用甲方負擔。⒉聲請更正族譜及祖產,民國10 1年4月19日登記繼承的祖譜是乙方胞姊陳美鎣聽從親戚所寫 ,是錯,104年11月1日分割繼承沒公文通知乙方。⒊土地是 私產不可用共有物分割。⒋聲請法院判決附件參之壹2張名單 、住址,甲方歸還乙方日據時,光復後,所應繼承的祖先一 切土地。⒌繼承祖先遺產是不需寫祖譜。」(見本院卷1第15 頁),所載事實略以:「被告須歸還原告乙方日據時光復後 所應繼承的一切祖先土地及祭祀公業所販售現金歸還乙方… 付上甲方發文日期:111年9月26日、發文字號:中第一字第 1110004407號、主旨:為訴願人陳美淑君不服110年11月4日 中第一字第1100004920號這個字號,是申請書,甲方不更正 。…附件貳之壹甲方公文五檢送案卷:附件三101年2月29日 、101年3月30日。錯,是101年104年登記繼承、分割繼承, 乙方胞姊陳美鎣手寫繼承祖譜101年田資字,民國104年田資 字第13970號及14230號這二文號辦理登記繼承及分割繼承、 登記繼承,分割繼承的祖譜是錯的,因繼承祖先遺產是乙方 胞姊陳美鎣聽從親戚所寫。律師所訴:繼承祖先遺產是不需 寫祖譜,縣府地權科有,請明察」等語(見本院卷1第17頁 )。因無從其起訴聲明與所主張之事實及法律關係,並未具 體明確及無從理解其關連性,前經本院審判長於112年1月10 日裁定命補正,並於同年月12日送達,有卷附該裁定及送達 證書可稽(見本院卷1第119頁、第121頁)。原告雖於112年 1月19日具狀更改訴之聲明為:「撤銷(原告誤載為「消」 )訴願決定(歸還乙方土地)。」(見本院卷1第127頁), 並載稱事實理由為:「⒈原告因為族譜及祖產事件,提起行 政訴訟。⒉聲請更正族譜及祖產,民國101年4月19日登記繼 承的族譜是乙方胞姊陳美鎣聽從親戚所寫,是錯。104年11 月1日分割繼承沒公文通知乙方。⒊土地是私產不可用共有物 分割。⒋聲請法院判決附件參之壹2張名單、住址,甲方歸還 乙方日據時,光復後,所應繼承的祖先一切土地。⒌繼承祖 先遺產是不需寫祖譜。」等語(見本院卷1第123至141頁) 。但所載訴之聲明及主張之事實及法律關係仍欠具體明確, 無從明悉其意旨。  ㈡繼經本院於112年4月13日準備程序闡明原告係對何函文不服 、其訴之聲明究竟為何等事項,原告則稱:如訴狀所載,並 稱援引第133頁行政訴訟更正狀所載,且表示對於被告110年 11月4日函文沒有不服等語,有卷附準備程序筆錄可稽(見 本院卷1第273頁至第275頁)。再於本院112年8月16日準備 程序期日則改稱:援引原告112年1月18日更正狀(本院卷1 第133頁),有要告社頭戶政事務所等語(見本院卷1第299 頁第24行至第25行)。其後,本院於112年11月21日行言詞 辯論程序經闡明原告如主張被告有土地登記錯誤侵害權益, 應具體指明有誤之內容並為如何之更正,並請原告確認訴之 聲明(見本院卷1第359頁至第361頁),原告則當庭陳稱坐 落社頭鄉新山清段0233、0234、0241、0013、0017、0028等 6筆地號土地更正登記回復民國40幾年的狀態等語。旋於113 年1月4日具狀僅列載山清段13地號等數筆土地,及提出繼承 系統表及相關土地沿革資料,並未記載訴之聲明及起訴主張 之事實理由(見本院卷1第365至435頁)。嗣經本院113年7 月10日言詞辯論期日闡明原告陳明訴之聲明時,原告則按地 籍圖上可見各筆土地地號任意陳稱:被告應將許厝寮158、1 58-1、158-2、158-6、158-12、158-15、158-89、158-223 、156、159、157。山清段13(包含新山清段233、234)、1 7、18、19、26、27、22-1、22、33、28、35、48、49、51 、34、54、54-1、55、57、58、59、62-1、61、76、74、66 、89、85、63、113、166、64、111、112、111-2、111-3、 111-4、159、161、161-2、162、464(重測前許厝寮158-22 3)560-1、127、150、161、161-2、162、174、174-1、176 、163、177-2、178、179、180、182、183、184、184-1、1 85、185-1、187、188、191、192、193、195、195-2、195- 3、197、198、199、200、201-1、201、202、203、204、20 7、211、212、212-1、214、215、217、220、221、221-1、 222、223-1、223-2、225、237、230、241、266、265、560 、271、113、113-1、159、442、443、430、437、430-1、4 31、435、436、423、347、205、205-1、405、434、419、4 08、418、420、422、423、424、427、431、435、436、65 、102、102-1、98、103、107、108、110、65、50、120、1 010、1011、1012、612、630、629、628、626、618、618-1 、618-2、618-3、619、631、632、632-1、635、80、824、 830、831。埤清段134、36、861、860、559、862-2、862、 870、866、865、865-1、863、871、872、888、881、081、 079、873、645、644、573、675、585。新山清段84、87-5 、97-1、93、63-1、95、98、96、107、100、106、400、48 7、466、482、483、472、473、474、450、456、457、458 、519、522、525、526、531、535、536、538、540、541、 543、544、545、546、547、548、531-8、562、563、564、 564-1、564-2、564-5、567、582、571、576、577、488、4 00-1、401、485、44、348-7、540、584、585、586(重測 前許厝寮158-15分割出來)、677、330、331、332、329、3 33、142、38、39、34、57、30、16、3-35、3-36、3-37、3 -38、3-71、3-44、3-39、3-1、3-40、3-65、3-67、1-72、 3-147、3-65、3-69、3-52、3-51、3-55、3-77、3-76、3-5 9、3-58、3-54、3-100、3-17、3-20、3-80、3-126、3-156 、3-170、3-100、3-130、3-133、3-13、74、3-78、3-26、 3-146、3-117、3-120、3-144、3-12、3-16、3-124、3-13 、3-4、3-2、3-5、156、3-14、3-12、3-89、3-91、3-151 、3-153、3-183、3-85、3-92、3-95、3-143、3-104、3-99 、3-127、3-190、3-101、3-102、3-133、3-105、3-110、3 -113、3-135、3-106、3-108、3-185、3-172、3-107、3-13 6、3-135、412、3-146、4-8、4-20、4-19、4-16、4-14、4 -10、5、12、1103、150、1104、308、301、302、306、304 、305、350、343、340、351、352、353、355、357、358、 365、366、359、383、385、386、380、389、391、392、40 4、393、381、305、396、398、402、403、410、499、24、 23、21、19、14、15、27、31、30、35、34、41、42、43、 45、39、37、38、40、46、50、51、52、53、128、130、10 2、100、65、64、61、131、127、126、125、132、134、14 5、114-1、104、103、97、許厝寮158-80至158-99地號、社 頭社林段13地號、田中田林13地號、二水二林段13地號交由 陳欣原土地信託基金會管理。」等語(見本院卷1第465頁至 第466頁),仍無法確定其訴之聲明所依據之事實及法律關 係為何,本院乃諭知再開準備程序,請原告具狀補正(見本 院卷1第463頁至第467頁)。原告則於113年9月2日向本院具 狀(見本院卷2第7頁)載稱:「訴求」為:「⒈訴訟費用由 甲方負擔。⒉國賠:乙方訴求賠償金額新台幣壹兆元(歸土 地信託基金會管理)。⒊乙方土地:田中、二水、社頭(全 部)也(歸土地信託基金會管理)。」另載「聲明」為:「 ⒈訴願者(附件)(證物)全部屬實。⒉民國34年土地法廢除 ,光復後(乙方)是全國土地唯一繼承人。⒊田中、二水、 社頭土地(全部)裁定歸乙方(附表1)繼承系統表(歸土 地信託基金會管理)。⒋全國土地由執政者(民進黨)全權 收歸國有(照福百姓,全民共享)。」等語(見本院卷2第1 1頁),仍不能釐清其起訴之目的及所據之法律關係。  ㈢本院遂以113年12月9日裁定命原告補正,並於113年12月16日 送達(見本院卷2第293頁至第294頁、第309頁之本院裁定及 送達證明)。原告雖於113年12月18日提出行政訴訟補正狀 (見本院卷2第311頁),然稽其內容,則記載「訴求」:「 ⒈訴訟費用由甲方負擔。⒉國賠:乙方訴求賠償金額新台幣壹 兆元.由(陳欣原土地信託基金會管理)。⒊乙方土地:田中 .二水.社頭(全部)由(陳欣原土地信託基金會管理),管 理人:陳美淑。」並記載「聲明」:「⒈訴願者{(附件)( 證物)}全部屬實。⒉民國34年土地法廢除後.(附表2)(附 表3).(附表4)光復後(乙方)是土地唯一繼承人。⒊光復 後:〔田中.二水.社頭}全部土地.裁定歸{乙方(附表1)}繼 承系統表。⒋(陳欣原土地信託基金會管理).管理人:陳美 淑。」「說明」欄則載:「(律師團).(代書團).(社會 人士).(告知)訴願者(略知):光復後:⒈土地是私人的 。⒉甲方不可用(公有物.祭祀公業.總登記.三七五耕作農地 .土地重劃地…)分割。⒊訴請法官裁定{田中(附表2)}{二 水(附表3)}{社頭(附表4)}的土地給乙方。⒉裁定(田中 .二水.社頭).(現金.土地),歸陳欣原土地信託基金會管 理。管理人:陳美淑。」等語(見本院卷2第315頁)。  ㈣綜觀原告起訴因有不合程式情形,經本院多次闡明並命補正 後,由其歷次書狀所載及言詞所述各節,均不能補正其起訴 聲明之具體明確內容、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致無從特定 程序標的,致無從為實體判決,其起訴程式於法不合,為不 合法,自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駁回之。 五、又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提起行政訴訟,得於同一程序 中,合併請求損害賠償或其他財產上給付。」係指向行政法 院提起行政訴訟,並於同一程序中合併依國家賠償法規定請 求損害賠償者,屬附帶請求之性質,應以提起之行政訴訟合 法為前提,始得合併為請求,如所提起之該行政訴訟因不合 法而予以駁回,則所合併提起國家賠償之訴,即因而失所依 附,自得一併裁定駁回。準此,原告聲明關於「國賠:乙方 訴求賠償金額新台幣壹兆元」(見本院卷2第11頁),經本 院於113年12月5日準備程序庭期闡明原告關於聲明國賠部分 ,是否係合併本件訴訟請求?因原告稱:「是」等語(見本 院卷2第286頁第15行),顯係依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合併 請求賠償,依上所述,因屬附帶請求之性質,非可單獨提起 行政訴訟,自已失所附麗,故此部分訴訟亦不合法,應併予 駁回。 六、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審判長法官 蔡 紹 良 法官 黃 司 熒 法官 陳 怡 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敘明理由,經本院 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抗告(須依對造人數附具繕本)。 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但符合下列情 形者,得例外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 者,得不委任律師 為訴訟代理人。 1.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 2.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 。 3.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 1.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 4.當事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當事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㈠、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黃 靜 華

2025-01-23

TCBA-112-訴-7-20250123-2

交上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交上字第4號 上 訴 人 李欣芳 訴訟代理人 李麗玉 被 上訴 人 臺中市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黃士哲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29 日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2年度交字第1034號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7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且應於上訴理由中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 及其具體內容之事由,或表明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之事由,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 2條、第244條第2項規定甚明。是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 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且於上訴理由中表明上開事由之一 者,即應認為不合法而駁回之。又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 準用第243條第1項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 違背法令;而判決有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 當然違背法令。是當事人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判決上訴,如 依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1項規定,以判決有 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 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 ,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 裁判意旨,則應揭示該解釋、裁判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行 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準用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為理由 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上 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交通裁 決事件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的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 二、上訴人於民國112年7月30日17時24分許,將牌照號碼5E-870 2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停放在臺中市北區三民 路三段201巷15號住宅前之騎樓(下稱系爭處所),經員警 獲報到場,認有「在禁止臨時停車處所停車」之違規而製單 逕行舉發。被上訴人認舉發無誤,於112年11月23日依道路 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56條第1項第1款規定 ,以中市裁字第68-GFJ230809號裁決,裁處上訴人罰鍰新臺 幣(下同)900元(即原處分)。上訴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 ,經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下稱原審)以113年11月29日112 年度交字第1034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其訴,上訴人猶 不服,遂提起本件上訴。 三、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將系爭車輛停放於系爭處所,有經該 處所之所有權人即其母同意。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00號 解釋意旨,憲法除保障個人財產免於遭公權力侵害,更在私 產轉作公用或其他公益目的使用之際,政府應給予相當補償 ,然上訴人之母親並未獲得任何補償,私人土地供騎樓使用 ,既無租稅減免之優惠,亦無建蔽容積獎勵措施或其他補償 方案,原判決顯已侵害憲法保障之基本人權,適用法規有所 不當等語,並聲明:⒈原判決廢棄。⒉原裁決撤銷。 四、經核原判決駁回上訴人在原審之訴,已敘明:道交條例第3 條第3款明定專供行人通行之騎樓即屬人行道,至其性質為 公有或私有者,尚非所問。查上訴人住宅為二層樓鋼筋混凝 土加強磚造建物,依臺中市政府112年7月27日公告發布實施 之臺中市都市計畫(舊有市區及一至五期市地重劃地區)細 部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第一階段)範圍「第二種住宅 區」東北側鄰接7公尺計畫道路,依據該細部計畫土地使用 分區管制要點第十點(三)規定:「…凡面臨7公尺(含7公 尺以上)計畫道路之建築基地,應設置騎樓或無遮簷人行道 …。」而系爭處所即登記為騎樓,此有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 局112年9月22日中市都管字第1120212554號函暨檢附之土地 建物查詢資料、竣工平面圖附卷可參(見原審第103至106頁 )。足認系爭處所為騎樓用地,雖為上訴人私人土地,但必 須提供公眾通行,不得以停車或其他方式予以占用等語(見 原判決第3頁第13行至第26行)。上訴人上訴意旨無非重述 上訴人在原審提出而為原審所不採之主張,並執其歧異之見 解,就原審已論斷或指駁不採其主張之理由,泛言原判決違 背法令,並非具體說明原判決究有何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 不當之情形,及如何合於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1項或第2項 所列各款事實,難認上訴人對原判決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 指摘,依據首開規定及說明,其上訴自非合法,應予裁定駁 回。 五、末按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行政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 應確定其費用額,此觀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後段準用第23 7條之8第1項規定即明。本件上訴人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 訴,既經駁回,則上訴審訴訟費用750元(上訴裁判費)自 應由上訴人負擔,爰併予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結論:本件上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審判長法官 蔡 紹 良 法官 黃 司 熒 法官 陳 怡 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黃 靜 華

2025-01-21

TCBA-114-交上-4-20250121-1

交上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上字第153號 上 訴 人 王議霆 被 上訴 人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25日 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更二字第7號宣示判決筆錄,提起 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新臺幣7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依行政訴訟法施行法第1條、第22條第1項、第3項之規定 ,民國112年8月15日行政訴訟法修正施行前繫屬於改制前地 方法院行政訴訟庭之交通裁決事件,經裁判後,當事人於行 政訴訟法修正施行後提起上訴或抗告者,應適用修正後之規 定。查本件於111年1月24日繫屬於改制前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下稱臺中地院)行政訴訟庭,屬修正行政訴訟法施行前已 繫屬於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之交通裁決事件。案經如後所述 之歷審裁判,上訴人於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下稱原審)11 3年9月25日判決後之113年10月28日提起上訴,是其上訴係 於修正行政訴訟法施行後,依前揭說明,本件應適用修正後 行政訴訟法,先予敘明。 二、上訴人駕駛牌照號碼299-TBF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系爭機 車),於110年9月14日13時18分許,行經臺中市文心路4段 與昌平路1段路口(下稱系爭路口),為臺中市政府警察局 第五分局(下稱舉發機關)員警目睹有「紅燈左迴轉」之違 規,乃予以攔停,並填製掌電字第GU0290922號舉發違反道 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當場舉發上訴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 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53條第1項規定,案移被上訴 人。嗣上訴人不服提出陳述,由被上訴人函請舉發機關協助 查明事實後,認上訴人「駕車行經有燈光號誌管制之交岔路 口闖紅燈」之違規事實明確,依道交條例第53條第1項、第6 3條第1項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 (下稱處理細則)暨其附件之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 罰基準表等規定,於110年12月27日以新北裁催字第48-GU02 90922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 處上訴人罰鍰新臺幣(下同)1,800元,並記違規點數3點。 上訴人不服,向臺中地院行政訴訟庭,提起行政訴訟,前經 臺中地院以111年9月2日111年度交字第31號行政訴訟判決駁 回。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經本院112年3月15日111年度 交上字第125號判決廢棄,發回臺中地院行政訴訟庭。復經 臺中地院以112年6月6日112年度交更一字第3號行政訴訟判 決駁回,上訴人猶未甘服,又提起上訴,再經本院以113年4 月17日112年度交上字第74號判決廢棄,並因112年8月15日 行政訴訟新制實施,乃發交原審,經原審以113年9月25日11 3年度交更二字第7號宣示判決筆錄(下稱原判決)駁回,遂 提起本件上訴。 三、上訴意旨略以:  ㈠上訴人之違規屬違反道交條例第48條第2款「轉彎不依標誌、 標線、號誌指示」之規定,原判決徒以上訴人違規當時有一 圓形紅燈亮起,遽認上訴人係闖紅燈,有適用法規錯誤之判 決違背法令。上訴人於文心路4段西向號誌顯示為圓形紅燈 及左轉箭頭綠燈之左轉專用時相轉為黃燈時,以弧形向左迴 轉行駛,乃係依左轉綠燈之指示,上訴人行經系爭路口未依 兩段式左轉方式完成迴轉,至多係違反道交條例第48條第2 款規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下稱道安規則)第99條第2項 第1款等規定,與直接闖紅燈左迴轉之情形並不相同。上訴 人係於左轉綠燈轉為黃燈時,通過停止線進入系爭路口,應 無闖紅燈。未依兩段式左轉之違規本質上於違規左轉後行向 號誌通常為圓形紅燈,解釋上應認該圓形紅燈僅係未依兩段 式左轉之當然結果,而非違規行為,否則將使未依兩段式左 轉質變為闖紅燈,然上訴人並無闖紅燈之故意,有臺中地院 105年度交字第36號、109年度交字第470號行政訴訟判決及 本院105年度交上字第53號等判決意旨可參等語。  ㈡聲明:⒈原判決廢棄。⒉原處分撤銷。 四、經核原判決駁回上訴人在原審之訴,於法無不合。茲就上訴 意旨再予論述如下:  ㈠按道交條例第4條第2項規定:「駕駛人駕駛車輛……應遵守道 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第53 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人,行經有燈光號誌管制之交岔 路口闖紅燈者,處新臺幣1,800元以上5,400元以下罰鍰。」 第63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人違反本條例規定,除依規 定處罰外,經當場舉發者,並得依對行車秩序及交通安全危 害程度記違規點數1點至3點。」處理細則第5條第3款第3目 規定:「汽車駕駛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經當場舉發者,除 依本條例處罰外,並予記點:…三、有本條例下列情形之一 者,各記違規點數3點:…㈢第53條第1項。…」道安規則第99 條第2項規定:「機車行駛至交岔路口,其轉彎,應依標誌 或標線之規定行駛…」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65 條第1項、第2項規定:「(第1項)機慢車兩段左(右)轉 標誌『遵20』、『遵20.1』 ,用以告示左(右)轉大型重型機 車以外之機車或慢車駕駛人應以兩段方式完成左(右)轉。 本標誌設於實施機慢車兩段左(右)轉路口附近顯明之處, 並應配合劃設機慢車左(右)轉待轉區標線。(第2項)駕 駛人於實施機慢車兩段左(右)轉之行車管制號誌路口,應 遵照號誌指示,在號誌顯示允許直行時,先行駛至右(左) 前方路口之左(右)轉待轉區等待左(右)轉,俟該方向號 誌顯示允許直行後,再行續駛。」第170條第1項前段規定: 「停止線,用以指示行駛車輛停止之界限,車輛停止時,其 前懸部分不得伸越該線。」第206條第5款第1目規定:「行 車管制號誌各燈號顯示之意義如左:……五、圓形紅燈㈠車輛 面對圓形紅燈表示禁止通行,不得超越停止線或進入路口。 ㈡車輛面對與圓形紅燈同亮之箭頭綠燈時,得依箭頭綠燈之 指示行進。」  ㈡查系爭路口之文心路4段旁設置有「遵20」、「遵20.1」機慢 車兩段左轉標誌,其內側車道設有「禁行機車」標線,並劃 設白色弧形左箭頭之指向線及車輛左轉待轉區標線,上訴人 騎乘系爭機車沿臺中市文心路4段(西向)「最外側車道」 於行車管制號誌顯示為「紅燈」時,超越停止線並往南行駛 上行人庇護島後,迴轉至對向車道即文心路4段(東向)等 情,為原判決所確定之事實,核與卷內證據資料相符,無違 背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或其他證據法則,認事用法並無違誤 ,自得為本院判決之事實基礎。  ㈢上訴人雖以上揭情詞指摘原判決有適用法規不當之違背法令 情形云云,惟:   ⒈觀諸前引道安規則第99條第2項、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 置規則第65條第2項、第170條第1項前段、第206條第5款 第1目、第2目等規定意旨,可知機慢車駕駛人行駛至設有 兩段左轉管制之交岔路口,必須在號誌顯示允許直行時, 先行駛至右前方路口之待轉區等待,俟該方向號誌顯示允 許直行後,始行續駛。換言之,管制機慢車兩段式左轉之 交岔路口,其行車管制號誌顯示圓形紅燈時,雖同時亮起 左轉指示之箭頭綠燈,但因機慢車受不得直接左轉之限制 ,仍應於停止線前停車,俟該圓形紅燈號誌顯示為綠燈時 ,始可超越停止線或進入路口。否則,即該當於道交條例 第53條第1項所稱「行經有燈光號誌管制之交岔路口闖紅 燈」之交通違規行為。   ⒉準此,交通部109年11月2日交路字第0000000000號函附「 闖紅燈行為之認定原則」會議紀錄結論第1點載示:「㈠車 輛面對紅燈亮起後,仍超越停止線至銜接路段,含左轉直 行、迴轉及右轉(依箭頭綠燈允許行駛者除外),即視為 闖紅燈之行為。㈡車輛面對紅燈亮起後,車身仍超越停止 線並足以妨害其他方向人(若有行人穿越道)、車通行亦 視同闖紅燈;若僅前輪伸越停止線者,則視為不遵守標線 指示。」等意旨,乃交通部為供本機關或下級機關所屬公 務員執行道交條例第53條第1項規定,以判斷駕駛人是否 構成闖紅燈行為之依據,本於中央主管機關依職權所為必 要之釋示,性質上屬於「解釋性行政規則」,核與道交條 例第53條第1項禁止闖紅燈以保護合法用路人權益之規範 目的相符,並未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亦無牴觸前引道交 條例之各該子法規定意旨,自得予以援用(司法院釋字第 407號、第548號解釋意旨參照)。   ⒊又「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之行為態樣範圍,固可 涵蓋闖紅燈行為在內,但因道交條例第53條第1項已就闖 紅燈行為特別規定其法律效果,則駕駛人之違規行為事實 已該當闖紅燈行為者,自應優先該規定予以論處,排除適 用其他關於「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之概括性規定 (交通部98年交路字第0980019528號函釋參照)。   ⒋經核上訴人上開駕駛機車行經兩段左轉管制之交岔路口, 於行車管制號誌尚未顯示綠燈指示直行時,即超越停止線 之行為,依前開規定及說明,已該當於闖紅燈之違規行為 ,則被上訴人依道交條例第53條第1項、第63條第1項及參 據處理細則暨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等規 定,作成原處分予以裁罰,自屬適法有據。是以,原判決 論明:上訴人騎乘系爭機車沿系爭路口之文心路4段外側 車道行駛,其面對系爭號誌為「紅燈及左轉箭頭綠燈」, 或於「紅燈及左轉箭頭綠燈」轉為「黃燈」時,均應受系 爭號誌之管制,不得穿越停止線或進入路口,然上訴人於 系爭號誌由「紅燈及左轉箭頭綠燈」轉為「黃燈」時,騎 乘系爭機車超越停止線,接續於系爭號誌轉為「紅燈」後 ,往南行駛上行人庇護島,迴轉至銜接路段文心路4段( 東向),核屬闖紅燈行為無誤等理由(見原判決第3頁第2 0行至第27行),據以論駁上訴人在原審主張各節,並維 持原處分,於法並無不合。上訴意旨主張上訴人之上開違 規行為應依道交條例第48條第2款規定裁處云云,憑以指 摘原判決有適用法規不當之違背法令情形,於法尚欠允洽 ,洵無可採。   ⒌至於上訴人引據之前揭臺中地院105年度交字第36號判決等 多則判決所表示之特殊見解,僅就各該個案事實發生拘束 力,不具法規範之一般效力,無從憑為指摘原判決有適用 法規不當之論據,附此指明。  五、綜上所述,原判決駁回上訴人在原審之訴,認事用法俱無違 誤。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六、末按交通裁決事件之上訴,行政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 應確定其費用額,此觀行政訴訟法第263條之5後段準用第23 7條之8第1項規定即明。本件上訴人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上 訴,既經駁回,則上訴審訴訟費用750元(上訴裁判費)自 應由上訴人負擔,爰併予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七、結論:本件上訴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審判長法官 蔡 紹 良 法官 黃 司 熒 法官 陳 怡 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黃 靜 華

2025-01-21

TCBA-113-交上-153-20250121-1

抗再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停止執行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抗再字第4號 聲 請 人 蔣敏洲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臺中市交通事件裁決處間,因聲請停止執行 事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10月9日113年度抗字第6號裁定, 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參佰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交通裁決聲請停止執行事件之確定裁定聲請再審者, 應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5第1項第4款後段規定繳納裁判費 新臺幣(下同)300元。另依同法第283條準用第277條第1項 、第278條第1項規定,聲請再審應以書狀表明當事人、聲明 不服之裁定及聲請再審之陳述、應於如何程度廢棄原裁定及 就本案如何裁判之聲明、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不 變期間之證據等法定事項,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亦為聲請 再審之合法要件,若未據繳納裁判費,亦未以書狀表明前揭 事項,聲請再審即為不合法,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聲請人對民國113年10月9日113年度抗字第6號裁定聲請再審 ,惟未繳納裁判費300元,且有聲請不備程式之情形,經本 院於113年11月19日裁定命其應於收受裁定之翌日起7日內補 繳,並應補正行政訴訟法第283條準用第277條第1項第1款至 第3款規定之相關事項,即表明當事人、聲明不服之裁定及 聲請再審之陳述、應於如何程度廢棄原裁定及就本案如何裁 判之聲明等事項,該裁定已於113年11月25日寄存送達聲請 人,有送達證書1份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1頁),聲請人 迄未補繳裁判費,亦未補正前揭事項,此亦有本院行政訴訟 案件查詢單1份附卷為憑(見本院卷第25頁),是其聲請再 審顯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審判長法官 蔡 紹 良 法官 郭 書 豪 法官 陳 怡 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黃 靜 華

2025-01-20

TCBA-113-抗再-4-20250120-1

交抗再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抗再字第5號 聲 請 人 蔣敏洲 上列聲請人因交通裁決事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10月9日11 3年度交抗字第9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參佰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裁判費除法律別有規定外,當事人應預納之。其未預納 者,審判長應定期命當事人繳納;逾期未納者,行政法院應 駁回其訴、上訴、抗告、再審或其他聲請。此為行政訴訟法 第100條第1項之明文規定。又對於交通裁決事件之確定裁定 聲請再審者,應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5第1項第4款後段規 定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下同)300元,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若未據繳納裁判費,聲請再審即為不合法,行政法院應以 裁定駁回之。 二、聲請人對本院民國113年10月9日113年度交抗字第9號裁定聲 請再審,惟未繳納裁判費300元,經本院於113年11月22日裁 定命其應於收受裁定之翌日起7日內補繳,該裁定已於113年 11月28日寄存送達聲請人,有送達證書1份在卷可稽(見本 院卷第21頁),聲請人迄未補繳裁判費,此亦有本院行政訴 訟案件查詢單1份附卷為憑(見本院卷第25頁),是其聲請 再審顯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審判長法官 蔡 紹 良 法官 郭 書 豪 法官 陳 怡 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黃 靜 華

2025-01-20

TCBA-113-交抗再-5-20250120-1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營業稅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05年度訴字第98號 原 告 台灣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沈棱律師(清算人) 訴訟代理人 王子文 律師 複 代理 人 黃靖雯 律師 被 告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 代 表 人 樓美鐘 訴訟代理人 林毓玲 上列當事人間營業稅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於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1年度訴字第485號、 113年度訴字第898、1200號行政訴訟事件終結前,停止訴訟程序 。 理 由  一、按「(第1項)行政訴訟之裁判須以民事法律關係是否成立 為準據,而該法律關係已經訴訟繫屬尚未終結者,行政法院 應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第2項)除前項情形外,有民事 、刑事或其他行政爭訟牽涉行政訴訟之裁判者,行政法院在 該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爭訟終結前,得以裁定停止訴訟程 序。」行政訴訟法第177條定有明文。 二、次按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16條規 定:「(第1項)第14條所定之銷售額,為營業人銷售貨物 或勞務所收取之全部代價,包括營業人在貨物或勞務之價額 外收取之一切費用。但本次銷售之營業稅額不在其內。(第 2項)前項貨物如係應徵貨物稅、菸酒稅或菸品健康福利捐 之貨物,其銷售額應加計貨物稅額、菸酒稅額或菸品健康福 利捐金額在內。」 三、經查,兩造間105年度訴字第98號營業稅及105年度訴字第24 5號營業稅罰鍰事件,關於原告101年1月至102年4月間營業 稅銷售額部分,依營業稅法第16條規定,其銷售額應加計貨 物稅額。原告就上開期間貨物稅另案提起行政訴訟,分別經 最高行政法院以附表所示之裁判終結確定,上開期間貨物稅 遭法院撤銷後,案經重核,原告仍有不服,附表編號4部分 ,仍在復查中;另附表編號1至3部分,另提起行政訴訟,現 由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以附表所示案號受理中等情,有本院依 職權與被告確認貨物稅事件處理進度之公務電話紀錄、公務 電子郵件及附表所示最高行政法院終結確定案號之裁判查核 屬實(分見本院卷第483頁至第490頁)。茲因本件原告營業 稅銷售額,須以附表所示臺北高等行政法院繫屬案號事件判 定之貨物稅為據,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審判長法官 蔡 紹 良 法官 黃 司 熒 法官 陳 怡 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敘明理由,經本院 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抗告(須依對造人數附具繕本)。 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但符合下列情 形者,得例外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 者,得不委任律師 為訴訟代理人。 1.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 2.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 。 3.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 1.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 4.當事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當事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㈠、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黃 靜 華   【附表】                         編號 標的 最高行政法院 終結確定案號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繫屬案號 1 102年1月至4月間未辦理產品登記、漏未報繳貨物稅 109年度上字第489號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898號 2 102年1月至4月間已辦理產品登記、漏未報繳貨物稅 109年度判字第669號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200號 依上開判決意旨重核後,又經112年度上字第277號裁定駁回北區國稅局上訴而終結確定 3 101年間已辦理產品登記、漏未報繳貨物稅 108年度上字第758號判決 111年度訴字第485號 4 101年間未辦理產品登記、漏未報繳貨物稅 111年度上字第771號判決 重核復查中

2025-01-20

TCBA-105-訴-98-20250120-3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營業稅罰鍰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05年度訴字第245號 原 告 台灣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沈棱律師(清算人) 訴訟代理人 王子文 律師 複 代理 人 黃靖雯 律師 被 告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 代 表 人 樓美鐘 訴訟代理人 林毓玲 上列當事人間營業稅罰鍰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於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1年度訴字第485號、 113年度訴字第898、1200號行政訴訟事件終結前,停止訴訟程序 。 理 由  一、按「(第1項)行政訴訟之裁判須以民事法律關係是否成立 為準據,而該法律關係已經訴訟繫屬尚未終結者,行政法院 應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第2項)除前項情形外,有民事 、刑事或其他行政爭訟牽涉行政訴訟之裁判者,行政法院在 該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爭訟終結前,得以裁定停止訴訟程 序。」行政訴訟法第177條定有明文。 二、次按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16條規 定:「(第1項)第14條所定之銷售額,為營業人銷售貨物 或勞務所收取之全部代價,包括營業人在貨物或勞務之價額 外收取之一切費用。但本次銷售之營業稅額不在其內。(第 2項)前項貨物如係應徵貨物稅、菸酒稅或菸品健康福利捐 之貨物,其銷售額應加計貨物稅額、菸酒稅額或菸品健康福 利捐金額在內。」 三、經查,兩造間105年度訴字第98號營業稅及105年度訴字第24 5號營業稅罰鍰事件,關於原告101年1月至102年4月間營業 稅銷售額部分,依營業稅法第16條規定,其銷售額應加計貨 物稅額。原告就上開期間貨物稅另案提起行政訴訟,分別經 最高行政法院以附表所示之裁判終結確定,上開期間貨物稅 遭法院撤銷後,案經重核,原告仍有不服,附表編號4部分 ,仍在復查中;另附表編號1至3部分,另提起行政訴訟,現 由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以附表所示案號受理中等情,有本院依 職權與被告確認貨物稅事件處理進度之公務電話紀錄、公務 電子郵件及附表所示最高行政法院終結確定案號之裁判查核 屬實(分見本院卷第335頁至第342頁)。茲因本件原告營業 稅銷售額,須以附表所示臺北高等行政法院繫屬案號事件判 定之貨物稅為據,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審判長法官 蔡 紹 良 法官 黃 司 熒 法官 陳 怡 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敘明理由,經本院 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抗告(須依對造人數附具繕本)。 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但符合下列情 形者,得例外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 者,得不委任律師 為訴訟代理人。 1.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 2.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 。 3.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 1.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 4.當事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當事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㈠、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黃 靜 華   【附表】                         編號 標的 最高行政法院 終結確定案號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繫屬案號 1 102年1月至4月間未辦理產品登記、漏未報繳貨物稅 109年度上字第489號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898號 2 102年1月至4月間已辦理產品登記、漏未報繳貨物稅 109年度判字第669號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200號 依上開判決意旨重核後,又經112年度上字第277號裁定駁回北區國稅局上訴而終結確定 3 101年間已辦理產品登記、漏未報繳貨物稅 108年度上字第758號判決 111年度訴字第485號 4 101年間未辦理產品登記、漏未報繳貨物稅 111年度上字第771號判決 重核復查中

2025-01-20

TCBA-105-訴-245-20250120-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