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吳幸娥

共找到 182 筆結果(第 41-50 筆)

勞小專調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小專調字第16號 聲 請 人 林佩汶 相 對 人 富胖達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逸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有 明文。有關勞動事件之處理,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 ,適用民事訴訟法及強制執行法之規定,勞動事件法第15條 亦有明文。 二、原告主張兩造為僱傭關係,被告富胖達股份有限公司之登記 址為台北市○○區○○○路0段000號14樓,有原告民事起訴狀、 經濟部商業司商工登記資料等在卷可稽,依民事訴訟第1條 第1項之規定,及勞動事件法第6條前段,應以被告之登記址 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管轄法院,本件訴訟自應由臺灣臺北 地方法院管轄。玆聲請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調解,顯係 違誤。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依首開法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吳幸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黃靜鑫

2025-02-21

PCDV-114-勞小專調-16-20250221-1

簡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房屋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212號 上 訴 人 高偉晉 徐雅惠 被上訴人 高永生 訴訟代理人 劉博中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房屋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2月1日 本院板橋簡易庭112年度板簡字第2483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經本院於114年2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上理由   本件上訴人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被上訴人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 判決。 貳、實體上理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其為坐落新北市○○區○○路0段000巷0號4樓房 屋(下稱系爭4樓房屋)之所有權人,被上訴人前與母親即訴 外人廖淑智(下稱廖淑智)同住於系爭4樓房屋內,因廖淑智 行動不便,無法承受上下樓之奔波,被上訴人與住在同號2 樓之胞兄即訴外人高平和(下稱高平和)協議,以系爭4樓房 屋與高平和所有同號2樓房屋(下稱系爭2樓房屋)約定交換使 用,被上訴人因此將系爭4樓房屋出借予高平和使用,嗣廖 淑智於民國(下同)98年7月9日死亡,高平和於101年7月7 日死亡,系爭4樓房屋現則由上訴人二人繼續占有使用中, 又上訴人高偉晉繼承系爭2樓房屋之應有部分6分之1,其餘 六分之五則均為被上訴人之子即訴外人高偉欽所有。被上訴 人與高平和原交換使用房屋之目的及基礎皆已不復存在,系 爭4樓房屋之使用借貸契約應已屆期而消滅,被上訴人依民 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請求上訴人二人遷出系爭4樓房 屋並返還予被上訴人;縱認系爭4樓房屋之使用目的尚未完 畢,惟高平和已死亡,被上訴人已於112年3月8日以原證3存 證信函通知高平和之繼承人即訴外人高逸樺、高偉翔、高博 鉅(歿、繼承人等為邱綉文、高甄憶、高詠緁及高采緁)、高 明瑋,上訴人高偉晉就系爭4樓房屋使用借貸關係業已終止 。上訴人二人無權占用系爭4樓房屋並獲得相當於租金之不 當得利,故被上訴人依土地法第97條第1項規定,以系爭4樓 房屋房屋及土地申報地價之年息10%計算上訴人占用之相當 於租金之不當得利。系爭4樓房屋之房屋稅核定現值為新臺 幣(下同)43萬4650元,系爭4樓房屋之坐落基地為新北市○○ 區○○○段○○○○段000000○000000○000000○地號,面積分別為80 平方公尺、73平方公尺及64平方公尺,申報地價依序為3萬1 999.2元、2萬9769元及2萬9600元,被上訴人就系爭4樓房屋 占用建築基地之應有部分為1/4,據此,系爭4樓房屋之土地 及建築物申報總價之年息10%為20萬9152元,換算每日相當 於租金不當得利為573元,上訴人二人共同占有使用,因此 應各給付被上訴人287元,為此,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 段及第179條等規定,求為判決上訴人應自系爭4樓房屋遷出 並騰空返還返還予被上訴人,並均自提起本件訴訟之日起至 返還系爭4樓房屋之日止,各按日給付被上訴人287元。並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上訴人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惟之前具狀則以:被上 訴人於上訴人父親高平和逝世後,仍有同意出借系爭4樓房 屋予上訴人居住使用,惟因上訴人當時已長年居住於該址, 且雙方為親戚關係,又使用借貸契約為不要式契約,故雙方 當時未特別簽署書面文件,然此並不影響雙方間就系爭4樓 房屋已成立使用借貸契約,此亦可由被上訴人自陳其於上訴 人之祖母及父親分別逝世後,仍長年提供系爭4樓房屋供上 訴人居住可資證明。自111年起因股權問題發生齟齬,被上 訴人於112年3月8日寄發不實內容之存證信函要求上訴人搬 離該址,惟觀諸雙方間就就系爭4樓房屋未定有使用期限, 上訴人仍有使用該址為居住之必要,且上訴人未有死亡之情 事,應認被上訴人以民法第470條第1項及同法第472條第4款 規定終止使用借貸契約並非適法,雙方間迄今仍就系爭4樓 房屋有使用借貸契約,上訴人具有合法使用權源等語置辯。 三、原審判命上訴人應自系爭4樓房屋遷出並騰空返還予被上訴 人,並均自112年6月8日起至返還前開房屋之日止,各按日 給付原告229元,且駁回其餘之訴,上訴人就其敗訴部分不 服提起上訴,並聲明:原判決廢棄,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 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被上訴人則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被 上訴人就其敗訴部分未提起上訴而確定,非本院審判範圍) 。   四、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113年8月6日筆錄,本院卷第67至68 頁): (一)被上訴人為系爭4樓房屋之所有權人,有被上訴人於原審提 出之建物登記第二類謄本可按(見板簡卷第19頁)。 (二)上訴人二人目前占有系爭4樓房屋。 (三)被上訴人高永生為上訴人高偉晉之叔叔,上訴人徐雅惠為高 偉晉之配偶。 (四)系爭2樓房屋之共有人為高偉欽(應有部分六分之五),上 訴人高偉晉(應有部分6分之1)。 (五)被上訴人於112年3月23日依據終止使用借貸之法律關係,通 知高平和之繼承人,並催告上訴人高偉晉返還系爭4樓房屋 ,有被上訴人於原審提出之原證3存證信函可按(見原審卷 第23-25頁)。 五、本件爭點應為: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遷出系爭4樓房屋並給 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是否有理由?   被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因母親廖淑智年紀已大,以其所有系 爭4樓房屋與高平和所有系爭2樓房屋換屋居住,廖淑智於98 年7月9日死亡,高平和於101年7月7日死亡,使用借貸之目 的已不存在,被上訴人已終止使用借貸之法律關係,上訴人 為無權占有,應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然為上訴人否 認,並以被上訴人於高平和死亡後,仍同意上訴人繼續居住 使用,故兩造成立使用借貸契約,且因未定使用期限,上訴 人並無死亡之事實,仍有使用借貸之必要,故上訴人有占有 之合法使用權源,被上訴人終止使用借貸契約並非合法云云 。經查: (一)被上訴人請求遷讓房屋部分:  1.其為系爭4樓房屋之所有權人,與母親廖淑智同住於系爭4樓 房屋內,而與高平和協議,以系爭4樓房屋與系爭2樓房屋約 定交換使用,系爭4樓房屋出借予高平和使用,嗣廖淑智於9 8年7月9日死亡,高平和於101年7月7日死亡,被上訴人與高 平和交換使用房屋之目的及基礎皆已不復存在,則系爭4樓 房屋之使用借貸契約應已屆期而消滅,被上訴人於112年3月 23日依據終止使用借貸之法律關係,通知高平和之繼承人, 並催告上訴人高偉晉返還系爭4樓房屋,有被上訴人於原審 提出之原證3存證信函可按(見原審卷第23-25頁),上訴人 已無占有系爭房屋之正當權源。  2.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 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 文定有明文。復按以無權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所有物者, 占有人對原告所有權存在之事實無爭執,而僅以非無權占有 為抗辯者,原告對其所有物被無權占有之事實無舉證責任, 占有人即被告自應就其取得占有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明之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120號判決、98年度台上字第86 3號判決參照)。則上訴人二人應就其占有具有法律上權源 乙事負舉證之責。上訴人固以前揭情詞抗辯兩造仍有使用借 貸之契約目的云云,然為被上訴人所否認,經查:上訴人於 原審陳述:「我們沒有協議過二樓住四樓、四樓住二樓之這 樣的協議」等語(見原審卷第168頁),足見,上訴人於原 審已否認兩造有使用借貸之協議,於上訴後復主張兩造另成 立使用借貸之協議云云,自非可取。又上訴人雖於原審提出 系爭4樓房屋110年暨111年房屋稅繳款書、訴外人高偉超等 人遺產稅繳款書、訴外人高太平遺產稅核定通知書及上訴人 徐雅惠與被上訴人訴訟代理人間有關買賣系爭4樓房屋之訊 息截圖等件為憑(見板簡卷第191至197頁及第201頁)。惟 上開證據資料,仍難以證明上訴人有使用系爭4樓房屋之正 當權源。  3.綜上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上訴 人應將系爭4樓房屋騰空返還予被上訴人,自屬有據。 (二)被上訴人請求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部分:  1.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民法第179條前段定有明文。無正當權源而使用他人所 有之土地,即可獲得相當於租金之利益,為社會通念(最高 法院61年台上字第1695號判決參照)。又關於相當於租金之 利益之計算標準,應參酌土地法第105條、第97條第1項之規 定,予以計算較為客觀公允(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339 號判決意旨參照)。而城市地方房屋之租金,以不超過土地 及其建築物申報總價額年息百分之10為限,土地法第97條第 1項定有明文。所謂土地價額,係指法定地價而言;土地所 有人依土地法所申報之地價為法定地價,土地所有權人未於 公告期間申報地價者,以公告地價百分之80為其申報地價, 土地法第148條、土地法施行法第25條及平均地權條例第16 條前段亦定有明文,故土地法第97條第1項所謂之申報價額 ,即指該土地之申報地價而言。而所謂年息百分之10為限, 乃指基地租金之最高限額而言,並非必須照申報價額年息百 分之10計算之,其數額由法院參考土地申報地價、土地位置 、工商業繁榮之程度、占有人使用土地之經濟價值及所受利 益等項以為酌定(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831號判決意 旨參照)。  2.系爭4樓房屋坐落基地為新北市○○區○○○段○○○○段000000○000 000○000000○地號,面積依序為80平方公尺、73平方公尺及6 4平方公尺,被上訴人持分為1/4,於111年之申報地價分別 為每平方公尺3萬1999.2元、2萬9769元及2萬9600元,基地 總價為165萬6868元【計算式:(80×31,999.2元+73×29,769 元+64×29,600元)×1/4=1,656,868,元以下四捨五入】而系 爭4樓房屋於111年之課稅現值則為43萬4700元(計算式:224 ,500元+210,200元=434,700元),此有房屋稅課稅明細表附 卷可參(見板簡卷第155頁),故系爭4樓房屋及其基地總價 額合計為209萬1568元(計算式:1,656,868元+434,700元=2 ,091,568元)。另本院審酌系爭4樓房屋所在位置位於新北 市板橋區,附近有捷運站及公車站,交通便利,附近商家林 立且有國中小學區、生活機能發達,此有GOOGLE地圖資訊在 卷可參(見板簡卷第163頁),繁榮程度頗高,故認系爭4樓 房屋每年租金以8%計算其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為適當。從 而,上訴人無權占用系爭房屋,其每年受有相當於租金之不 當得利應為16萬7325元【計算式:2,091,568元×8%=167,325 ,小數點後四捨五入】,換算每日相當於租金不當得利為45 8元(計算式:167,325元/365日=458元),又系爭4樓房屋係 由上訴人二人所共同占有使用,因此上訴人應各給付被上訴 人229元(計算式:458元/2=229元)。 六、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及第179條等 規定,請求上訴人應自系爭4樓房屋遷出並騰空返還予被上 訴人,並均自民國112年6月8日起至返還前開房屋之日止, 各按日給付原告229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則原審就此 部分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 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其上訴。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賴彥魁                   法 官 吳幸娥                   法 官 徐玉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林昱嘉

2025-02-21

PCDV-113-簡上-212-20250221-1

勞小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給付資遣費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小字第137號 原 告 朱玉瑋 被 告 聯誠發媒體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益銘(原名蔡聰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資遣費等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5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萬1,474元,及自民國114年1月3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3萬1,474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原告於民國109年7月28日受雇於被告,擔任財務 人員,兩造約定每月薪資為新臺幣(下同)7,700元,最後工 作日為113年10月1日。詎被告突於113年9月份宣布倒閉,片 面於113年9月30日終止勞動契約,並經新北市政府認定歇業 在案,惟迄未給付資遣費及113年9月薪資、預告工資,原告 乃於113年10月7日向新北市政府勞工局申請勞資爭議調解, 惟因被告未出席,而致調解不成立,爰依勞動基準法(下稱 勞基法)第11條、第22條、第16條第3 項及勞工退休金條例 (下稱勞退條例)之規定,請求給付工資及資遣費、預告工 資等語。並聲明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31,474元,並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於言詞辯論時不爭執者,視 同自認;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 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 者,準用第1項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第3項分 別定有明文。經查,原告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 述情節相符之被告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薪資轉帳存摺 明細、新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新北市政府11 3年12月9日函文等影本為證(見本院卷第15至27頁、第43至 47頁)。而被告經合法通知,除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 未提出任何書狀爭執或否認原告之主張,依民事訴訟法第28 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即應視同自認原 告之主張,是原告前揭主張之事實,堪信為真。  ㈡茲就原告所請求之項目及數額有無理由,分述如下:   ⒈資遣費部分    ⑴按雇主依勞基法第11條規定終止勞動契約者,應發給勞 工資遣費,其計算方式為在同一雇主之事業單位繼續工 作,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平均工資之資遣費;其 剩餘月數,或工作未滿一年者,以比例計給之;未滿1 個月者以1個月計,此固為勞基法第17條所明定。惟按 ,勞工適用勞退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適用該條例後之 工作年資,於勞動契約依勞基法第11條、第13條但書、 第14條及第20條或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23條、第24條 規定終止時,其資遣費由雇主按其工作年資,每滿一年 發給二分之一個月之平均工資,未滿一年者,以比例計 給;最高以發給六個月平均工資為限,不適用勞基法第 17條之規定。此勞退條例第1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所 稱「以比例計給」於未滿一年之畸零工作年資,以其實 際工作日數分月、日比例計算。    ⑵經查,原告自109年7月28日起受僱於被告,擔任財務人 員,嗣被告無預警宣布倒閉已歇業乙事,以勞基法第11 條第1款為由終止勞動契約,原告最後工作日為113年9 月30日,是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資遣費,自屬有據。而原 告工作年資為4年2月又3天,又其離職前6個月每月應領 薪資為7,700元,故平均薪資亦為7,700元,此有原告提 出之薪資轉帳存摺明細為憑(見本院卷第19至23頁), 依勞退條例第12條第1項規定,原告得請求之資遣費為1 6,074元【計算式:7,700×1/2×{4+〈(2+3/30)÷12〉}=1 6,074,小數點以下無條件進位】。   ⒉積欠薪資部分    按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勞基法第22條第2項前段定 有明文。查原告每月薪資為7,700元,業如前述,而被告 因周轉不靈而歇業,並欠付113年9月份薪資予原告,被告 復未爭執,堪認被告確實未給付上開期間之薪資,是原告 主張被告應給付其113年9月積欠之薪資,總計7,700元,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⒊預告工資部分:    按雇主依第11條或第13條但書規定終止勞動契約者,其預    告期間依左列各款之規定:一、繼續工作三個月以上一年    未滿者,於10日前預告之。二、繼續工作一年以上三年未    滿者,於20日前預告之。三、繼續工作三年以上者,於30    日前預告之;雇主未依第一項規定期間預告而終止契約者    ,應給付預告期間之工資,勞基法第16條定有明文,而該 預告期間工資可依平均工資標準計給(內政部75年7 月3 日(75)台內勞字第419200號函釋參照)。經查,原告工 作年資4年2月又3天,其平均工資為7,700元,已如上述, 則原告工作年資屬3年以上,依前開規定,被告應於30日 前預告,故被告應給付原告30日預告期間之工資計7,700 元,自屬有據,應予准許。   ⒋綜上,原告依兩造間之勞動契約,及勞基法、勞退條例等 相關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31,474元【計算式:資遣費 16,074元+113年9月薪資7,700元+預告工資7,700元】,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  ㈢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應   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   率為百分之5,亦為同法第203條所明定。查本件起訴狀繕本   係於114年1月2日送達被告(見本院卷第35頁),是原告併 請求31,474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4年1月3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即屬有據。 四、從而,原告依兩造間之勞動契約,及勞基法、勞退條例等規 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31,474元,及自114年1月3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 五、法院就勞工之給付請求,為雇主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前項請求,法院應同時宣告雇主得供擔保或將請求 標的物提存而免假執行,為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第2項 所明定。本件判決為被告即雇主敗訴之判決,依據前開規定 ,並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及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吳幸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黃靜鑫

2025-02-19

PCDV-113-勞小-137-20250219-1

重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不存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440號 原 告 陳寶珠 訴訟代理人 張藝騰律師 複代理人 王冠昇律師 被 告 吳家豪 訴訟代理人 洪建全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不存在事件,原告聲請裁定停止訴訟 程序,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訴訟中有犯罪嫌疑牽涉其裁判者,法院得在刑事訴訟終結   前,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民事訴訟法第183 條定有明文。   所謂訴訟中有犯罪嫌疑牽涉其裁判,係指在民事訴訟繫屬中   ,當事人或第三人涉有犯罪嫌疑,足以影響民事訴訟之裁判   ,非俟刑事訴訟解決,民事法院即無從或難於判斷者而言, 例如當事人或第三人於民事訴訟繫屬中涉有偽造文書、證人 偽證、鑑定人為不實之鑑定等罪嫌,始足當之。是以當事人 在民事訴訟繫屬以前有犯罪行為,縱牽涉其裁判,亦不在同 條所定得裁定停止訴訟程式之列(最高法院79年度台抗字第 218號判例、94年度台上字第1128號裁定意旨參照)。是訴 訟中有犯罪嫌疑涉其裁判者,是否停止訴訟程序,法院本有 裁量之權,非必須裁定停止。且法院於裁定停止訴訟程序後 認已無停止之必要,縱刑事訴訟尚未終結,仍得依職權撤銷 停止訴訟程序之裁定,繼續進行訴訟程序(最高法院107年 度台抗字第365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民事法院就兩造所爭 執之事實,可自行調查審理,依職權獨立認定,不受刑事法 院認定事實之拘束,亦無必在刑事訴訟程序終結前,停止訴 訟程序之必要(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1305號裁定意旨 參照)。 二、抗告意旨略以:本案被告於民國114年1月經臺灣新北地方檢 察署拘提到案,承辦檢察官訊問後認被告涉犯詐欺罪嫌重大 向鈞院聲請羈押,又原告主張被告帳戶中之款項為詐欺集團 所交付,且被告應與該詐欺集團有關,顯將牽涉本案事件裁 判結果,非俟刑事訴訟解決,本案事件即無由或難以判斷, 爰聲請停止訴訟程序等語。 三、經查,本案被告雖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拘提到案並聲請羈 押在案,此經本院調閱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偵字第6 482號偵查卷核閱無訛,然關於原告主張被告對其為不法侵 害之事實,民事法院自得調閱前揭偵查案卷,就相關證據進 行調查,並依調查證據之結果所得心證自為判斷,得獨立調 查審認,不受偵查或刑事認定事實之拘束,當無於偵審訴訟 終結前停止訴訟程序之必要。從而,依首揭說明,被告執前 情聲請裁定停止訴訟程序,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18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吳幸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黃靜鑫

2025-02-19

PCDV-113-重訴-440-20250219-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救字第21號 聲 請 人 江信國 相 對 人 國光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貴秋 上列當事人間因請求給付損害賠償等事件,聲請人聲請訴訟救助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予訴訟救助。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 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法院認定前項 資力時,應斟酌當事人及其共同生活親屬基本生活之需要, 民事訴訟法第107條定有明文。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 ,且缺乏經濟信用,無籌措款項以支出訴訟費用之信用技能 而言(最高法院107年度台聲字第419號、108年度台聲字第1 46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人以其與相對人間請求給付損害賠償等等事件(本 院114年度勞專調字第12號),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等情 ,業據提出新北市樹林區公所函文乙份影本以為釋明,而依 起訴狀所載內容及所提證據資料,尚非顯無理由,是其本件 聲請與上開規定相符,應准許之。 三、爰依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吳幸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黃靜鑫

2025-02-18

PCDV-114-救-21-20250218-1

小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26號 上 訴 人 黃俊燁 被 上訴人 新光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昕紘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0月25日本院板橋簡易庭113年度板小字第2349號第一審判 決提起上訴,經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裁判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 ,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 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所謂判決有違背法令 ,乃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而言,而有同法第469條 第1款至第5款所列情形之一者,則為判決當然違反法令。民 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第436條之24第2項、第436條之 25、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68條及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 分別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民事訴訟法第468 條規定,以小額程序第一審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 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 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 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或憲法法庭之裁判, 則應揭示該解釋或裁判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依民事訴訟法第 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列情形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 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 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小額程序第一審判決之違背法令 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 第314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上訴意旨略以:被上訴人稱上訴人因涉嫌變換車道而不慎撞 擊被上訴人車輛為不實,系爭事故發生於路口並非車道,且 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內肇責不明,亦未記載上訴人涉嫌 變換車道,是被上訴人有誤導之嫌,卻要求上訴人完全負責 不合理的車輛維修費用等語。 三、本件上訴人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核其上訴 理由,無非係以其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之內容與被上訴 人起訴狀內所述之事實不符,惟依首開說明,小額程序之上 訴審為法律審,非以原審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而上訴人之理由並未具體指出原判決有何違背法令情事,更 未指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其內容,依上說明,不得 謂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從而,本件上訴,顯難認為合法, 應予駁回。 四、末按小額訴訟程序之當事人除有因原法院違背法令致未能提 出者外,於第二審程序不得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民事訴 訟法第436 條之28定有明文,是為貫徹小額程序之簡速性, 避免因當事人於上訴程序提出新事實及證據而延滯訴訟,小 額事件之第二審法院原則上應按第一審之訴訟資料,審核其 訴訟程序及判決內容有無違背法令,當事人於第一審言詞辯 論終結前未曾提出之訴訟資料,不得再行提出,此為民事訴 訟法第436 條之28明定小額事件之當事人於第二審程序不得 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之立法理由。本件上訴人於原審未到 庭或具狀提出爭執,是上訴人於第二審所提證據核屬新攻擊 防禦方法,本院自無從審酌,併此敘明。 五、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定其費用額,此規定並為小 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所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及 第436條之32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訴訟費用,由敗訴之當 事人負擔,同法第78條亦有明定。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額確 定為新臺幣1,500元,應由上訴人負擔,爰判決如主文第2項 所示。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436條之19第1項、第 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賴彥魁                   法 官 許姿萍                   法 官 吳幸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黃靜鑫

2025-02-17

PCDV-114-小上-26-20250217-1

勞執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准予強制執行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13號 聲 請 人 陳健民 相 對 人 維也納芳庭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林桂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准予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新北市政府於民國一一四年一月十六日所處理聲請人與相對人間 關於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人新臺幣壹萬參仟參佰陸拾伍元之調解 成立內容部分,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於聲請強制執行時 ,並暫免繳執行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於民國114年1月16日業 經新北市政府勞資爭議調解委員會成立在案,其內容為相對 人應給付聲請人新臺幣(下同)13,365元,惟相對人迄今仍 未履行,爰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 准予強制執行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勞資爭議,前經社團法人新北市勞 資關係關懷協會指派調解人於114年1月16日調解成立在案, 調解結果為部分成立,成立內容:「1.申請人與對造人同意 調解方案㈠,此部分調解成立。2.上述款項13,365元,申請 人陳健民於114年01月23日下午5點前,至管委會領取現金。 」,業據聲請人提出新北市政府勞資爭議調解紀錄影本為證 ,堪信屬實,且本件調解方案亦核無勞資爭議處理法第60條 所定法院應駁回強制執行裁定聲請之情形,相對人迄今既仍 未依前揭調解方案為履行,則聲請人聲請就相對人應給付13 ,365元之調解成立部分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於法有據,應予 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吳幸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黃靜鑫

2025-02-14

PCDV-114-勞執-13-20250214-1

勞執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准予強制執行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12號 聲 請 人 王希羽 相 對 人 吉米風格行銷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玉蘭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新北市政府於民國一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所處理聲請人與相對人 間有關勞資爭議調解紀錄調解結果欄所載,關於相對人同意給付 聲請人新臺幣陸萬肆仟元之調解內容部分,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於聲請強制執行時 ,並暫免繳執行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於民國113年4月23日業 經新北市政府勞工局調解成立在案,惟相對人僅履行部分金 額,尚有新臺幣(下同)64,000元(即薪資)仍未履行,爰 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 行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前開主張,業據其提出新北市政府勞資爭議調   解委員會勞資爭議調解紀錄、網路銀行交易明細在卷為證, 堪信為真,兩造調解成立之金額為70,000元,惟相對人僅給 付第一期,其餘均未給付,故聲請人就相對人未履行64,000 元(計算式:70,000-6,000=64,000)部分聲請強制執行, 自屬有據。且本件調解方案亦核無勞資爭議處理法第60條所 定法院應駁回強制執行裁定聲請之情形,相對人迄今既仍未 依前揭調解方案為履行,則聲請人聲請就相對人應給付64,0 00元之調解成立部分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於法有據,應予准 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吳幸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黃靜鑫

2025-02-14

PCDV-114-勞執-12-20250214-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25號 聲 請 人 黃世明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證券無效事件,經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716號公示催告在案。 二、所定申報期間已於民國114年1月14日屆滿,迄今無人申報權 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吳幸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黃靜鑫 股票附表: 114年度除字第000025號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備考 001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5ND0000000-0 1000 002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5ND0000000-0 1000 003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5ND0000000-0 1000 004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5ND0000000-0 1000 005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5ND0000000-0 1000 006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5ND0000000-0 1000 007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5ND0000000-0 1000 008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5ND0000000-0 1000 009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7ND0000000-0 1000 010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7ND0000000-0 1000 011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7ND0000000-0 1000 012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7ND0000000-0 1000 013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8ND0000000-0 1000 014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8ND0000000-0 1000 015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9ND0000000-0 1000 016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9ND0000000-0 1000 017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9ND0000000-0 1000 018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9ND0000000-0 1000 019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9ND0000000-0 1000 020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90ND0000000-0 1000 021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90ND0000000-0 1000 022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90ND0000000-0 1000 023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90ND0000000-0 1000 024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90ND0000000-0 1000 025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89NX0000000-0 600 026 康全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090NX0000000-0 115

2025-02-12

PCDV-114-除-25-20250212-1

重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訴字第687號 原 告 林彥伯 林美秀 林彥良 虞林招治 林梅月 張瓈尹 張瑜庭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朱浩文律師 被 告 陳進發 劉靜蓉 劉明輝 劉慧蓉 劉佩蓉 住○○市○○區○○路000巷0弄0○0 號0樓 武慧芳 陳正雄 武祺皓 陳素英 陳沛潔 陳進雄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育生律師 複 代理人 林姍霓律師 被 告 張國賓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4日所 為之判決,其原本、正本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正本應更正如附表所示。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之判決原本、正本有如附表所示之顯然錯誤,應 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吳幸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黃靜鑫 附表: 應更正處 原記載 更正後記載 主文欄中第3、16、19項及理由欄第10頁第9行 張靜蓉 劉靜蓉 理由欄第25頁第2、7、9行、第28頁第8、11行 劉國賓 張國賓 理由欄第22頁第8、21、22行 原告 被告 理由欄第28頁第31行、第29頁第4行、第30頁第16行 12年 112年 附表欄中關於「附表三之一」 漏載 應為理由欄後之「附表三之一」

2025-02-10

PCDV-112-重訴-687-20250210-4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