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撤銷假處分裁定

共找到 86 筆結果(第 41-50 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撤銷假處分裁定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493號 聲 請 人 林盈甄 相 對 人 王冠傑 王鈺雯 共 同 法定代理人 王信淵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事件,聲請人未據繳納裁判費 ,查本件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9第4項第9款規定,應徵裁判費 新臺幣1,0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聲 請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聲請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王婉如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許宸和

2024-12-19

PCDV-113-補-2493-20241219-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共同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926號 上 訴 人 彭誠宏 訴訟代理人 王全中律師 被 上訴 人 彭素雲 邱東海 彭春馨 湯逢添 湯鈞汶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謝秉錡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共同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 民國112年11月28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 重上字第235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彭素雲、彭春馨連帶給付假 處分損害新臺幣二千萬元本息之上訴,及該訴訟費用部分廢棄, 發回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其他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關於駁回其他上訴部分,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上訴人主張:伊與被上訴人彭素雲、彭春馨、湯鈞汶( 下合稱彭素雲等3人)及訴外人彭汝瑄、周甜、徐桂香、彭雪 雲於民國102年9月4日簽立協議書(下稱系爭協議書),共 同出資推由彭素雲出面標買坐落○○縣○○市○○段000地號土地 (嗣分割增加同地段000之0地號土地,分割前後均稱系爭土 地,並分稱地號),嗣再將系爭土地應有部分2‰移轉登記予 彭春馨。伊已於106年10月31日與系爭協議書其他投資人完 成結算付款完畢,系爭土地並於同年11月2日以信託為原因 ,登記為伊所有。詎被上訴人先向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下 稱桃園地檢署)誣告伊侵占、偽造文書;復推由彭素雲、彭 春馨、被上訴人湯逢添向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下稱南投 地政所)聲明異議,阻止伊依買賣契約約定將系爭土地移轉 登記予訴外人吳長庭,南投地政所因而駁回伊辦理系爭土地 移轉登記之申請。嗣再由彭春馨、彭素雲出面,於107年8月 8日、同年10月18日先後就228之1地號土地應有部分2‰、系 爭土地應有部分998‰聲請假處分執行,除侵害伊名譽權外, 並致伊遭吳長庭追索違約金。伊因被上訴人上開行為,受有 非財產上損害新臺幣(下同)20萬元及支出違約金2,000萬元 之財產上損害等情。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及 民事訴訟法第533條準用第531條第1項規定,求為判命被上 訴人連帶給付伊2,020萬元本息之判決(未繫屬本院者,不予 贅述)。  二、被上訴人則以:上訴人向彭素雲等3人佯稱買主僅願出價4,6 00萬元購買系爭土地,彭素雲、彭春馨因誤信而將印鑑證明 交予上訴人辦理過戶。上訴人於106年11月2日擅將系爭土地 信託登記於己,並以系爭土地設定抵押權,擔保訴外人蘇淑 女之高額債權,復未依其製作之土地出資出售分配明細表( 下稱系爭分配表)給付第3期利潤分配款(下稱尾款)予彭素 雲等3人,其等就上情提出告訴,並非誣告。上訴人未交付 尾款予彭素雲等3人即執意將系爭土地移轉予吳長庭,彭素 雲、彭春馨、湯逢添僅係依法聲明異議及聲請保全執行,且 上訴人同意賠償吳長庭,亦與伊等無涉。湯鈞汶與被上訴人 邱東海未妨礙系爭土地之移轉,邱東海與湯逢添(下稱邱東 海等2人)係就其他合資關係對上訴人提出告訴,檢察官已 對上訴人提起公訴,邱東海等2人並非誣告等語,資為抗辯 。  三、原審以:  ㈠查邱東海等2人以其等與上訴人成立合資契約,於100年間標 買坐落○○市○○區○○○段○○○小段0之0地號土地(下稱大園土地) 應有部分各1033/4232,嗣將印鑑章交付上訴人,授權上訴 人移轉大園土地應有部分至其名下,俾其得以共有人名義提 起大園土地分割訴訟。上訴人於102年7月8日將上開應有部 分全部出售,所得未分配予邱東海等2人等情,向桃園地檢 署提出偽造文書、侵占、背信之刑事告訴,經該署檢察官以 上訴人涉犯背信罪嫌提起公訴,有起訴書可稽;邱東海等2 人與上訴人間訂有大園土地合資契約,上訴人已將系爭土地 出售予訴外人游榮豐,亦有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下稱桃園地 院)民事判決、不動產買賣契約書可憑,足認邱東海等2人就 上開事實之指訴,並非誣告,其等對上訴人提出行使偽造私 文書罪告訴部分,固經桃園地檢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然 邱東海等2人係指訴上訴人於102年9月23日辦理大園土地信 託登記,非在其等之授權範圍,此係雙方間之主觀認知差異 所致,難認邱東海等2人之告訴有何不法。  ㈡依系爭協議書第5條約定,出資人僅授權上訴人處理地上物拆 除事宜,未及於系爭土地出售及移轉。查上訴人交付彭素雲 等3人之系爭分配表記載「出售」金額4,600萬元,並提列買 賣移轉土地增值稅稅額,依系爭協議書合資人徐桂香、彭汝 瑄之證言,及上訴人於偵查中之陳述,佐諸徐桂香及另合資 人周甜、彭雪雲所具切結書,堪信上訴人於106年10月時, 曾告知彭素雲等3人系爭土地僅能以4,600萬元出售,彭素雲 等3人始同意以該價格出售結算,提供印鑑章供上訴人辦理 系爭土地過戶。然斯時並無特定人以4,600萬元購買系爭土 地,彭素雲等3人質疑上訴人在系爭分配表記載出售金額、 土地增值稅、勞務費等數額虛偽不實,洵屬有據。其後上訴 人未告知彭素雲、彭春馨,即以系爭土地為蘇淑女設定高額 抵押權,並擅持前開印鑑章辦理系爭土地信託登記於己,彭 素雲等3人指訴其逾越清算權限,亦非無據。上訴人主張其 抵銷尾款之主動債權存在,然僅以自製表格立證,難以遽採 ,彭素雲等3人指訴上訴人拒絕給付尾款,並非虛捏。從而 ,彭素雲等3人向桃園地檢署所提告訴,難認係不法誣告。 上訴人與吳長庭申請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時,彭素雲、 彭春馨、湯逢添依法定程序聲明異議,南投地政所因其異議 而依土地登記規則第57條第1項第3款規定兩度駁回上訴人之 移轉登記申請,無從認其等聲明異議具不法性,況邱東海、 湯鈞汶未參與任何異議,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 5條規定,請求侵害名譽權之非財產上損害及遭吳長庭求償 之財產上損害賠償,均非可取。  ㈢彭素雲、彭春馨以上訴人逾越受任權限,將系爭土地以信託 為原因,移轉登記至上訴人名下,並於106年10月16日、107 年1月31日以系爭土地為蘇淑女設定擔保金額920萬元、1,84 0萬元之抵押權,為保全塗銷登記請求權為由,先後聲請就 系爭土地應有部分998‰、228之1地號土地應有部分2‰為假處 分,經臺灣南投地方法院(下稱南投地院)以107年度裁全字 第138號、第153號裁定准許(下分稱第138號假處分裁定、第 153號假處分裁定),另湯逢添以上訴人出售大園土地未分配 價金致其受損害為由,聲請桃園地院對上訴人之財產於300 萬元範圍內為假扣押,經該院以107年度全事聲字第26號裁 定准許(下稱第26號假扣押裁定),為兩造所不爭。上訴人與 彭素雲、彭春馨就系爭土地之合資關係,於106年10月16日 尚未清算完結,其在系爭土地上設定抵押權,影響合資人利 害關係至鉅,上訴人復未證明其對彭素雲、彭春馨抵銷尾款 債權之主動債權存在,彭素雲、彭春馨、湯逢添釋明假處分 、假扣押之請求及原因後經法院裁定准許並聲請執行,均為 權利之正當行使。況湯逢添以第26號假扣押裁定聲請執行系 爭土地,亦遭法院駁回,湯逢添之假扣押與系爭土地不能移 轉之損害間,顯無因果關係。  ㈣邱東海、湯鈞汶未曾對上訴人聲請保全執行,湯逢添聲請之 第26號假扣押裁定,並無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所定情事   ;彭春馨聲請之第153號假處分裁定,係其於上訴人抗告程 序中,自行撤回假處分之聲請,亦與上開規定要件不合,上 訴人依民事訴訟法第533條、第531條第1項規定請求邱東海 、湯鈞汶、湯逢添、彭春馨賠償,難認有據。又彭素雲聲請 之第138號假處分裁定,於108年4月1日提起本案訴訟,經南 投地院以108年度重訴字第19號塗銷信託登記事件受理,彭 素雲於109年1月16日撤回本案訴訟,上訴人聲請南投地院以 裁定命彭素雲於30日內就假處分裁定所保全之請求提起本案 訴訟,彭素雲未依限起訴,南投地院依民事訴訟法第533條 準用第529條第4項規定,以109年度裁全聲字第19號裁定撤 銷第138號假處分裁定確定,固為兩造所不爭。惟查吳長庭 就系爭土地買賣紛爭,與上訴人於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7年 度重訴字第676號事件成立和解,上訴人同意給付吳長庭7,0 00萬元,吳長庭即以該和解筆錄(下稱第676號和解筆錄)為 執行名義,聲請執行系爭土地並承受系爭土地,吳長庭於10 8年8月7日收受執行法院所發系爭土地權利移轉證書,取得 系爭土地所有權,彭素雲就系爭土地之塗銷信託登記請求權 已因情事變更而消滅。依民事訴訟法第533條準用第531條第 1項規定,債權人因有民事訴訟法第529條第4項所定情形而 得請求債務人賠償者,應為目的性限縮解釋,於本件情事變 更之情形,並無適用,上訴人不得請求彭素雲賠償。上訴人 得依民事訴訟法第536條第1項、第2項規定聲請供擔保免為 假處分而不為,且明知彭素雲對系爭土地之合資結算及歸屬 仍有爭議,其不顧合資爭議而與吳長庭成立和解,同意賠償 2,000萬元,難認其主張之損害與第138號假處分裁定間有相 當因果關係。    ㈤綜上,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及民事訴訟法 第533條準用第531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應連帶給付2 ,020萬元本息,為無理由,不應准許,爰維持第一審所為上 訴人敗訴之判決,駁回其上訴。 四、關於廢棄發回(即駁回上訴人請求彭素雲、彭春馨連帶賠償 假處分損害2,000萬元本息之上訴部分):  ㈠按假處分裁定因債權人不於法院所定期間內起訴,經命假處 分之法院依債務人之聲請而撤銷假處分裁定,債權人應賠償 債務人因假處分或供擔保所受之損害。此觀民事訴訟法第53 3條準用第531條第1項規定自明。假處分所保全之金錢以外 請求,倘事後給付不能者,債權人固無繼續請求原定給付之 實益。然於上開情形,債權人已起訴者,得因情事變更而以 損害賠償或其他替代給付之聲明代最初之聲明(民事訴訟法 第255條第1項第4款、第446條第1項參照);其未起訴者,亦 得逕起訴請求損害賠償或其他替代給付。此等訴訟,不失為 原假處分之本案訴訟。依民事訴訟法第533條準用第529條第 1項、第4項規定,假處分債權人不於法院裁定所命期間內起 訴,債務人自得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並請求債權人依上開 規定賠償所受損害。查彭素雲以第138號假處分裁定對系爭 土地應有部分998‰聲請執行後,於108年4月1日提起本案訴 訟,經南投地院以108年度重訴字第19號塗銷信託登記事件 受理,嗣上訴人之債權人吳長庭執第676號和解筆錄對系爭 土地聲請強制執行,吳長庭在執行程序中聲明承受系爭土地 ,並於108年8月7日收受執行法院所發權利移轉證書,取得 系爭土地所有權,彭素雲於109年1月16日撤回前開訴訟等情 ,為原審認定之事實。依上說明,彭素雲本非不得於上開塗 銷信託登記訴訟中變更聲明,或另行對上訴人起訴請求損害 賠償及其他替代給付,其撤回訴訟視同未於法院所定期限內 起訴,法院依上訴人聲請撤銷第138號假處分裁定確定,難 謂無民事訴訟法第533條、第531條第1項規定之適用。原審 見未及此,逕謂第531條第1項規定應為限縮解釋,不包括本 件因情事變更而無法起訴之情形,已有未合。  ㈡次按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明定得請求賠償者,包括因假 扣押或供擔保所受之損害,是不論債務人有無供反擔保以求 免為或撤銷假扣押,債務人均得請求不當假扣押之債權人賠 償,僅賠償之內容有所不同,非謂債務人有提供反擔保之義 務,且僅得就其供反擔保所受損害請求債權人賠償。依民事 訴訟法第533條規定,上開解釋於假處分亦準用之。本件上 訴人主張因彭素雲以第138號假處分裁定聲請執行而受有損 害,原審謂上訴人能聲請提供反擔保免為假處分而不為,即 不得請求因假處分所受之損害,自有違誤。又債務人就假處 分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與有過失者,僅係法院得否依民法第21 7條第1項規定減輕或免除賠償金額之問題,與假處分及損害 間有無相當因果關係之判斷無涉,上訴人與吳長庭於訴訟上 成立和解同意賠償吳長庭2,000萬元之處置倘有失當,似僅 係其就該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與有過失,原審逕以上訴人上開 行為論斷彭素雲、彭春馨之假處分與上訴人之財產上損害間 無相當因果關係,並有可議。  ㈢依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第2款規定,假處分裁定,不待確定 ,即得為強制執行之執行名義,是債權人以假處分裁定聲請 強制執行後,於抗告程序中撤回假處分之聲請者,該假處分 裁定固溯及失其效力,然債務人仍可能因債權人已實施之假 處分而受損害。此等債權人主動使假處分裁定失效之行為, 與民事訴訟法第533條準用第530條第3項所定債權人撤銷假 處分裁定之情形無殊,債權人就假處分裁定撤回前之執行所 生損害,應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第533條、第531條第1項中 段規定,對債務人負法定賠償責任。查彭春馨已持其所聲請 之第153號假處分裁定,對228之1地號土地應有部分2‰聲請 執行,上訴人對第153號假處分裁定提起抗告,彭春馨於該 裁定抗告程序中,始撤回假處分之聲請,為兩造所不爭,倘 上訴人因第153號假處分裁定之執行而受有損害,上訴人非 不得類推適用上開規定,請求彭春馨負損害賠償責任。原審 反於上開見解,謂上訴人不得請求彭春馨賠償,亦非允洽。  ㈣上訴論旨,就上開部分,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 非無理由。 五、關於駁回其他上訴(即駁回上訴人對湯鈞汶、邱東海等2人之 上訴,及駁回上訴人請求彭素雲、彭春馨連帶賠償非財產上 損害20萬元本息之上訴部分):    按人格權受侵害時,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得請求慰撫 金,民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民事訴訟法第531條係規定 債權人應賠償債務人因假扣押所受之損害,未有債務人得請 求給付精神慰撫金之規定。上訴人依民事訴訟法第531條規 定,請求被上訴人連帶賠償精神慰撫金20萬元本息,難謂正 當。原審本於調查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以上開理由 ,認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民事訴訟法第5 33條準用第531條,請求湯鈞汶、邱東海等2人連帶賠償2,00 0萬元本息,及請求被上訴人連帶給付非財產上損害20萬元 本息,於法無據,不應准許,因而為上訴人此部分敗訴之判 決,經核於法並無違誤。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關此部分不 當,聲明廢棄,非有理由。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 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 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王 怡 雯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王 本 源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宜 玲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2024-12-12

TPSV-113-台上-926-20241212-1

全聲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撤銷假處分裁定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全聲字第28號 聲 請 人 侯焜煌 相 對 人 Nicholas Drew(朱尼可) Mikaelyn Drew Miona Drew(朱嘉甯)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 0日所為之裁定,其原本及正本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原本及正本理由欄第28行關於「20萬元為相對人供擔保」 之記載,應更正為「24萬元為相對人供擔保」。   理 由 一、按裁定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9條準用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0日所為之裁定,有如主文所示之 顯然錯誤,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周玉珊 以上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書記官 林秀敏

2024-12-10

KSDV-113-全聲-28-20241210-2

全聲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撤銷假處分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全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呂貴齡 法定代理人 呂慶齡 相 對 人 呂軍叡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聲請人即債權人 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於民國112年10月16日所為之112年度全字第12號假處分裁定 撤銷之。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假扣押之裁定,債權人得聲請撤銷之,此規定於假處分亦   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533條、第530條第3項定有明文。而 債權人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原可隨時為之,不以假處分之 原因消滅或其他因假處分之情事變更為其前提要件(最高法 院92年度台上字第2813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因假處分事件,前經本院以112年度 全字第12號裁定准許在案,又兩造間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 記等事件之本案訴訟即本院112年度訴字第105號、臺灣高等 法院花蓮分院113年度上易字第7號事件已判決確定,故假處 分之原因已消滅,爰依法聲請撤銷該假處分裁定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本院依職權調取本院112年 度全字第12號假處分裁定、上開本案訴訟歷審卷宗核閱無誤 ,茲聲請人即債權人聲請撤銷前開假處分裁定,揆諸首揭規 定及說明,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四、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33條、第530條第3項、第95條、第81條 第1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家寬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書記官 陳憶萱

2024-12-09

TTDV-113-全聲-1-20241209-1

司聲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84號 聲 請 人 黃昌振 相 對 人 赫帥建設有限公司 兼 法定代理人 廖易赫 原住苗栗縣○○鎮○○里○○路0段00 號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0年度存字第211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金 新臺幣162萬5,000元,准予返還。 聲請訟訴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連帶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 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 返還其提存物。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106條分別定有 明文。次按所謂訴訟終結,在因假扣押或假處分所供擔保之 情形,因該擔保係為保障受擔保利益人因不當假扣押或假處 分所受損害而設,倘執行法院已依假扣押或假處分裁定實施 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則在供擔保人撤回假扣押或假處分 之執行前,受擔保利益人所受損害仍可能繼續發生,損害額 既未確定,自無強令其行使權利之理,必待供擔保人已撤回 假扣押之執行,始得謂為訴訟終結。(最高法院86年台抗字 第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假處分事件,聲請人前依本院11 0年度裁全字第8號民事裁定,為擔保假處分,而提供新臺幣 (下同)162萬5,000元之擔保金,以本院110年度存字第211號 提存後,遂以本院110年度司執全字第66號假處分執行在案 。茲因上開假處分事件業經聲請人撤回執行及聲請撤銷假處 分,經本院112年度裁全聲字第7號裁定確定,現已無執行之 必要,應認該假處分程序業已終結,另聲請人向本院聲請催 告相對人行使權利,亦經本院112年度司聲字第168號裁定允 許,相對人迄今仍未行使權利,爰聲請返還擔保金等語。 三、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本院110年度裁全字第8 號裁定、110年度存字第211號提存書、112年度裁全聲字第7 號裁定、112年度司聲字第168號裁定影本為證,並經本院依 職權調閱上開卷宗及本院110年度司執全字第66號卷審核無 訛,堪信為真實。茲因本件聲請人已撤回對相對人之假處分 執行,並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經本院以112年度裁全聲字 第7號民事裁定撤銷確定在案,是可謂訴訟已終結。又聲請 人另向本院聲請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經本院以112年度司 聲字第168號裁定命相對人於裁定送達翌日起21日內向本院 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相對人於上開裁定送達後迄今仍未對 聲請人聲請調解、核發支付命令或起訴請求損害賠償等與起 訴有相同效果之訴訟行為,此經本院依職權向臺灣臺中地方 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及本院民事庭分案查核無誤,是聲 請人聲請返還擔保金,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用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曹靖

2024-12-05

MLDV-113-司聲-84-20241205-1

司聲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617號 聲 請 人 楊俊廉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楊玉蘭間聲請返還提存物事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就買賣關係不存在事件(111年 度訴更一字第5號)依本院113年度全字第16號假處分裁定( 下稱系爭假處分裁定)供新臺幣566,000元為擔保(113年度 存字第1376號),經本院113年度司執全字第202號假處分執 行終結。系爭假處分裁定經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抗字第112 9號裁定廢棄,並駁回聲請人之聲請,系爭假處分裁定之擔 保失所附麗,應供擔保之原因已消滅,爰聲請返還擔保金。 又聲請人因信賴系爭假處分裁定而繳納執行費,應准退還等 語。 二、所謂應供擔保原因消滅,依最高法院53年度台抗字第279號 裁定意旨,應係指受擔保利益人即被告並無損害發生,或供 擔保人即原告本案勝訴確定,或就所生之損害已經賠償時, 始得謂供擔保之原因消滅。又所謂「訴訟終結」,應從廣義 解釋,包括撤銷假扣押或假處分裁定及執行程序終結在內。 債權人收受假扣押或假處分裁定後逾30日者不得聲請執行, 強制執行法第132條第3項定有明文。故假扣押或假處分之供 擔保人,於法院撤銷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後,如該假扣押 或假處分裁定已逾上開30日期間而不得聲請執行時,自不因 供擔保人未聲請撤銷假扣押或假處分裁定,而影響其依民事 訴訟法第106條準用同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規定行使定期催 告及返還擔保物之權利(最高法院88年度台抗字第682號裁 判要旨可資參照)。訴訟終結後定20日以上期間之催告,既 屬法定要件之一,則催告必須在訴訟終結之後,否則不生催 告之效力(最高法院87年度台抗字第454 號裁定意旨參照) 。 三、聲請人之主張,固據提出本院民事裁定、提存書、執行處函 及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等件影本為證,惟本件聲請人係假 處分債權人,相對人雖已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而撤銷假處 分裁定非本案勝訴判決,尚難認相對人未因不當之假處分執 行而受有損害,或所受之損害已獲得填補,按諸上開最高法 院裁定意旨,自非屬應供擔保原因消滅。且聲請人未證明相 對人已無損害或就其所受損害已予賠償。聲請人復未證明相 對人同意返還本件提存物,或訴訟終結後已定20日以上之期 間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而其未行使。是以,聲請人聲請返還 本件提存物,於法尚有未洽,不應准許。又聲請人聲請退還 執行費,非本件返還提存物事件所得審究,併此敘明。爰裁 定如主文。 四、是以,依上開實務見解說明,聲請人於取得相對人同意返還 之證明文件,又或於撤回假處分執行程序後,聲請人應待全 部假處分執行程序撤銷完畢而程序終結後,再行定20日以上 期間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可聲請法院代為通知 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待相對人受催告 後仍未行使權利,再行聲請返還提存物,其聲請方為適法, 併此敘明。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民事第一庭 司法事務官

2024-12-05

TYDV-113-司聲-617-20241205-1

事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事聲字第72號 聲 明 人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 法定代理人 陳奕廷 代 理 人 楊士擎律師 相 對 人 黃建彰(原名:黃安成) 蕭家伃(原名:蕭麗勤)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保證書事件,異議人對於本院司法事務官 於民國113年8月14日所為113年度司聲字第448號裁定聲明異議,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裁定廢棄。 二、異議人於本院94年度執全字第4638號假扣押事件所提供之財 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94年6月22日法扶保證字第0 000000號保證書(擔保額度新臺幣1,667,000元),准予返 還。 三、聲請及異議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效 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 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 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一項之異 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 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本 文、第2項、第3項規定甚明。經查,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 113年8月14日作成113年度司聲字第448號民事裁定(下稱原 裁定),原裁定於113年8月21日送達異議人,異議人於收受 該處分送達後10日內具狀聲明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 理由而送請本院裁定,經核與上開規定相合,合先敘明。 二、本件異議意旨略以:  ㈠本件應已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稱之「訴訟終 結」情形:  ⒈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擔 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不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此於因假處分所供之擔保,亦准用 之,民事訴訟法第106條、第104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所 謂訴訟終結係指本案之訴訟已經確定或和解等情形而言。依 此規定聲請返還提存物或保證書者,係以供擔保人於訴訟終 結後,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 以及受擔保利益受催告後,未於催告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為 要件訴訟終結後定20日以上期間之催告,既屬法定要件之一 ,則催告必須在訴訟終結之後,否則不生催告之效力。不能 謂訴訟終結前之催告,自屬合法(最高法院87年台抗字第45 4號裁定要旨)。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 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者,法院應 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在民事訴訟法第104 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依同法第106條規定,上開有關供 訴訟費用擔保之規定,於因假扣押供擔保之情形准用之。是 其所謂之「訴訟終結」,指依假扣押所保全之請求提起之本 案訴訟終結;如供擔保人未提起本案訴訟時,則指假扣押裁 定及假扣押執行程序均不存在者而言(最高法院92年台抗字 第19號裁定)。  ⒉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不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 前段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並為同法第106條所明定。而所謂訴訟終結,應從 廣義解釋,除指假扣押或假處分所保全而提起之本案訴訟終 結外,並包括撤銷假扣押或撤銷假處分裁定及執行程序終結 在內(最高法院75年台抗字第261號、88年台抗字第682號、 92年台抗字第19號裁定意旨參照)。  ⒊臺灣高等法院100年抗字第1096號民事裁定:「債權人依准許 假扣押之裁定,供擔保後聲請法院執行假扣押後,如欲聲請 裁定返還提存物,應先撤回假扣押執行之聲請,及聲請撤銷 假扣押裁定,始合於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謂訴 訟结之要件,係指未提起本案訴訟之情形而言,債權人已提 起本案訴訟並受敗訴確定,即使未撤銷假扣押之裁定及執行 ,仍屬上開條款之所謂「訴訟」終結(最高法院92年度台抗 字第19號裁定參照)。債權人於催告債務人行使權利後,非 不得請求返還提存物,原裁定從廣義解釋謂該款之所謂「訴 訟終結」,不問有無提起本案訴訟均應包括撤銷假扣押裁定 及執行程序,尚有未洽,抗告意旨指原裁定不,求予廢棄, 為有理由,應由本院予以廢棄」。  ⒋依前揭裁定意旨,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稱之訴訟 訴終結,係指依假扣押所保全之請求提起之本案訴訟終結; 如供擔保人未提起本案訴訟時,則指假扣押裁定及假扣押執 行程序均不存在者而言。相對人蕭家伃(原名:蕭麗勤)與 NGUYEN THI THAM 本案之訴訟於第一審業已確定、相對人黃 建彰(原名:黃安成)與NGUYEN THI THAM本案之訴訟於第 二審達成和解,本案訴訟已終結,而相對人未於一定期間內 行使權利,並為行使權利之證明,則供擔保人即異議人依法 聲請鈞院裁定返還保證書,於法有據。  ㈡原裁定違反法律扶助法第67條第2項之增訂理由:  ⒈法律扶助法第67條規定:「分會認為法律扶助事件顯有勝訴 之望,並有聲請實施保全或停止強制執行程序之必要,受扶 助人應向法院繳納之假扣押、假處分、定暫時狀態處分、暫 時處分或停止強制執行擔保金,得由分會出具之保證書代之 。前項出具保證書原因消滅時,分會得以自己名義向法院聲 請返還」。本條第2項增訂理由為,依民事訴訟法第104條規 定,保證書須由供擔保人聲請返還,惟實務運作上因需受扶 助人配合辦理,造成聲請返還程序過於繁複,致基金會及分 會作業上多所困擾,為簡化作業流程,爰增訂第二項,出具 保證書原因消滅時,可由分會以自己名義向法院聲請返還之 規定。  ⒉聲明人因已無法聯繫受扶助人NGUYEN THI THAM,請求其配合 聲請返還保證書,乃依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後段 及法律扶助法第67條第2項,聲請返還保證書。原裁定卻以 受扶助人未撤回假扣押執行為由駁回聲請,顯然違反法律扶 助法第67條第2項之增訂理由。  ㈢聲明人於他案持上述理由,聲請臺灣高等法院通知受擔保利 益人行使權利並聲請返還保證書均經准許,並於本案聲請時 檢附該院相關裁定,原裁定未參酌逕予駁回,顯有違誤。  ㈣爰依法提起異議,請求撤銷原裁定,並准予返還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94年度執全字第4638號假扣押事件,聲請人所提供之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94年6月22日法扶保證字 第0000000號保證書(擔保額度新臺幣1,667,000元)等語。 三、本院認定如下:  ㈠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者,法院應依其聲請,以裁定 命返還提存物或保證書;此規定在聲請返還依強制執行法第 18條第2項規定於異議之訴為停止強制執行而提供擔保之提 存物,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106條定 有明文。次按分會認為法律扶助事件顯有勝訴之望,並有聲 請實施保全或停止強制執行程序之必要,受扶助人應向法院 繳納之假扣押、假處分、定暫時狀態處分、暫時處分或停止 強制執行擔保金,得由分會出具之保證書代之;前項出具保 證書原因消滅時,分會得以自己名義向法院聲請返還,法律 扶助法第67條亦有明文。又因假處分而提供擔保,債權人  如未提起本案訴訟而欲聲請裁定返還提存物,固應先聲請撤 回假處分之執行及撤銷假處分裁定,始合上開條款所謂之「 訴訟終結」要件;惟如債權人已提起本案訴訟並受確定判決 ,即使未撤銷假處分裁定及執行,仍屬上開條款之「訴訟終 結」,其於催告債務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後,即得請求返還 提存物,無須先為撤銷假處分裁定之必要。  ㈡聲請人就其與相對人彬國科技有限公司等人間之假扣押事件 ,對相對人之財產聲請強制執行,經本院以94年度執全字第 3287號執行案件執行在案。異議人主張相對人蕭家伃與NGUY EN THI THAM本案之訴訟於第一審業已確定,相對人黃建彰 與NGUYEN THI THAM本案之訴訟於第二審達成和解,是本案 訴訟已終結,而相對人未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為行使 權利之證明,業據其提出本院94年度勞訴字第17號判決、臺 灣高等法院113年度勞上字第70號和解筆錄為憑,堪認已合 於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定「訴訟終結」之要件 ,是異議人依法聲請返還保證書,於法有據。從而,異議意 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有理由,爰將原裁定,改 判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四、據上論結,本件異議有理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 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許映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收受裁定正本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書記官 陳逸軒

2024-12-02

PCDV-113-事聲-72-20241202-1

司聲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返還保證書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960號 聲 請 人 郭梅蘭 代 理 人 王翊瑋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莊榮庭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保證書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民國一一二年度司執全字第一七四號假處分執行事件,聲請 人提供之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保證書(法扶保證字第一一二 一二○○一號),准予返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 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 返還其提存物。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106條前段分別 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假處分事件,聲請人 前遵鈞院112年度全字第21號民事裁定,曾提供如主文所示 之保證書,聲請鈞院以112年度司執全字第174號對相對人之 財產假處分執行在案。茲因聲請人已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確 定(113年度全聲字第14號)及撤回假處分執行,並定20日以 上期間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為此聲請返還保證書 等語。 三、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前開案卷查核屬實 ,本件聲請人已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及撤回假處分執行,足 認符合訴訟終結之要件。又訴訟終結後,聲請人催告相對人 行使權利,惟相對人迄今未對聲請人聲請調解、核發支付命 令或起訴請求損害賠償等與起訴有相同效果之訴訟行為,此 有存證信函暨掛號郵件收件回執影本、本院非訟中心查詢表 附卷可稽。從而,聲請人聲請返還保證書,核無不合,應予 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前段、第104條第1項第3款規定,裁定 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周士翔

2024-12-02

KSDV-113-司聲-960-20241202-1

全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撤銷假處分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全聲字第27號 聲 請 人 汰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何冠霆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假處分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五日內補繳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 ,逾期未繳納,即駁其聲請。   理 由 一、按聲請假扣押、假處分或撤銷假扣押、假處分裁定,徵收裁 判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9第4項 第9款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未繳納聲請費,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但書規定,限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翌日起5日內補繳聲 請費1,000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方祥鴻                   法 官 蒲心智                                      法 官 陳冠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書記官 劉則顯

2024-12-02

TPDV-113-全聲-27-20241202-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限期起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83號 聲 請 人 板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明道 相 對 人 何依珍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限期起訴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就其欲保全執行之請求,向管 轄法院起訴。 聲請費用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經准為假扣押,而本案尚未繫屬者,命假扣押之法院應依 債務人聲請,命債權人於一定期間內起訴。關於假扣押之規 定,於假處分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529條第1項及第533條 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向本院聲請假處分聲請人之財產,經   本院以110年度全字第14號裁定假處分,並以110年度司執全   字第42號假處分強制執行事件,將聲請人信託所有位於新北 市板橋區之不動產為假處分查封登記在案。但相對人尚未向 法院提起本案訴訟,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33條準用第529條第 4項規定,聲請命相對人限期起訴等語。 三、本件相對人為保全對訴外人源聯建設有限公司債權之執行, 聲請本院准予對聲請人信託所有位於新北市板橋區之不動產 假處分獲准後,迄今未向本院對聲請人提出塗銷信託登記訴 訟,有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6份附卷可稽,是聲請人聲請 命相對人於一定期間內起訴,自應准許。若相對人實已對聲 請人起訴,則另狀向本院陳報或自行通知聲請人即可,不因 本院准予聲請人限期起訴之聲請即當然准許其得直接聲請撤 銷假處分裁定,仍須相對人未依限起訴始可,併此敘明。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惠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陳睿亭

2024-11-29

PCDV-113-聲-283-2024112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