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本案敗訴判決確定

共找到 82 筆結果(第 41-50 筆)

全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撤銷假處分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全聲字第27號 聲 請 人 汰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何冠霆 相 對 人 成毅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成澔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假處分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於民國112年6月17日所為之112年度桃全字第5 8號假處分裁定撤銷之。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前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聲請就聲請人所交付如附表所示支票(下稱系爭支票)為禁止向付款人為付款提示之假處分,經該院桃園簡易庭以112年度桃全字第58號裁定准許在案(下稱系爭假處分),並由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執行系爭假處分。嗣因相對人於本院提起請求返還系爭支票等之本案訴訟(下稱本訴),並就返還系爭支票部分成立和解,則系爭假處分之原因消滅,為此具狀聲請撤銷假處分裁定等語。 二、按假扣押之原因消滅、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或其他命 假扣押之情事變更者,債務人得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假扣 押之裁定,債權人得聲請撤銷之;第1項及前項聲請,向命 假扣押之法院為之;如本案已繫屬者,向本案法院為之;關 於假扣押之規定,於假處分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530條第1 項、第3項、第4項、第533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系爭假處分作成後,業經相對人於本院就系爭假處分 請求之原因事實提起本訴,現仍繫屬於本院,是本院就本件 聲請有管轄權,合先敘明。又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 其提出系爭假扣押裁定、執行命令、本院113年度移調字第2 22號調解筆錄為憑;觀以該調解筆錄記載內容,兩造既已就 返還系爭支票部分成立調解,由聲請人於調解成立時當場將 系爭支票返還相對人,並經相對人訴訟代理人簽收,堪認已 無再以系爭假處分禁止聲請人就系爭支票為付款提示之必要 。準此,系爭假處分之原因業已消滅,聲請人聲請撤銷該假 處分裁定,核與上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方祥鴻                   法 官 蒲心智                                      法 官 陳冠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劉則顯 附表: 編號 發票人 到期日 (民國) 票面金額 (新臺幣) 付款人 支票號碼 1 成毅有限公司 112年6月30日 100,000元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潮州分行 AL0000000 2 112年7月31日 100,000元 AL0000000 3 112年8月31日 100,000元 AL0000000 4 112年9月30日 100,000元 AL0000000 5 112年10月31日 100,000元 AL0000000 6 112年11月30日 100,000元 AL0000000 7 112年12月31日 100,000元 AL0000000 8 113年1月31日 100,000元 AL0000000

2024-12-19

TPDV-113-全聲-27-20241219-2

事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撤銷假扣押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事聲字第96號 異 議 人 薰創意媒體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洪佩誼 代 理 人 林亞薇律師 魏正棻律師 相 對 人 達觀地產有限公司 兼 上一人 法定代理人 黃岦弘 上列當事人間撤銷假扣押裁定事件,異議人對本院司法事務官於 民國113年10月23日所為113年度司全聲字第99號裁定聲明異議,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異議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 定有明文。次按假扣押之原因消滅、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 確定或其他命假扣押之情事變更者,債務人得聲請撤銷假扣 押裁定。前項聲請,向命假扣押之法院為之;如本案已繫屬 者,向本案法院為之,民事訴訟法第530條第1項、第4項分 別定有明文。 二、異議意旨略以:異議人前向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下稱臺中地 院)聲請對相對人核發112年度司促字第7616號支付命令( 下稱系爭支付命令),並聲請假扣押,經臺中地院以112年 度司裁全字第436號裁定(下稱系爭假扣押裁定)准許,嗣 相對人就系爭支付命令異議視為起訴,經臺中地院依兩造合 意管轄約定,裁定移轉管轄至本院,目前繫屬本院112年度 訴字第4137號給付違約金事件審理中,本院應有管轄權,無 再行移送至臺中地院之必要,爰依法聲明異議等語。 三、經查,異議人前聲請臺中地院對相對人核發系爭支付命令, 並據此聲請臺中地院以系爭假扣押裁定准予對相對人之財產 為假扣押,嗣相對人達觀地產有限公司(下稱達觀公司)就 系爭支付命令聲明異議而視為起訴,經臺中地院以112年度 訴字第1364號給付違約金事件審理,再依兩造間之合意管轄 約定,以裁定將上開訴訟移送至本院,現由本院以112年度 訴字第4137號給付違約金事件審理中,異議人並於系爭本案 訴訟中追加相對人黃岦弘為被告等情,有民事假扣押聲請狀 、系爭支付命令在卷可稽,並經本院核閱臺中地院112年度 訴字第1364號、本院112年度訴字第4137號給付違約金事件 卷宗屬實。是系爭假扣押裁定之本案訴訟,目前既已繫屬於 本院以112年度訴字第4137號給付違約金事件審理中,則相 對人聲請撤銷系爭假扣押裁定,依民事訴訟法第530條第4項 規定,自應由本院管轄。從而,原裁定以本院無管轄為由, 逕將本件移送至臺中地院,於法即有未合。異議意旨指摘原 裁定不當,為有理由,應由本院將原裁定廢棄。 四、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 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王雅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朱俶伶

2024-12-16

TPDV-113-事聲-96-2024121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款項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077號 原 告 劉冠廷 訴訟代理人 任俞仲律師 被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法定代理人 曾國基 訴訟代理人 郭曉蓉 複 代理人 江肇欽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款項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被告於 訴之變更或追加無異議,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視為同意變 更或追加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2項定有明文 。本件原告起訴時係依民法第184條、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 1項規定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633,937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 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嗣撤回民法第184 條第1項後段規定為請求權基礎之主張,並追加類推適用民 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為請求權基礎(見本院卷第283 頁),被告未異議而為本案言詞辯論,視為同意,應予准許 ,先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02年12月31日對原告、訴外人九冠 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九冠公司)、中郵通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中郵通公司)、劉冠余及劉政池聲請假扣押,經臺灣 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以102年度全字第88號裁定 (下稱系爭假扣押裁定)准許被告於供擔保後得對於原告、 中郵通公司、劉政池(下合稱原告等3人)之財產為假扣押 ,然被告僅憑媒體資料認定原告具竊占國土之侵權行為,即 聲請假扣押並提起本案訴訟(下稱系爭本案訴訟),業經士 林地院102年度重訴字第566號判決(下稱系爭本案判決)駁 回其對於原告之訴,足認系爭假扣押裁定核准對原告為假扣 押確屬自始不當,然被告仍執系爭假扣押裁定對原告實施執 行程序,致原告等3人須於103年2月27日提出3,752,222元之 擔保金以為反擔保,又前揭擔保金實係可分之債,可認原告 因被告執行之假扣押而於上開時點提出1,250,741元【計算 式:3,752,222元÷3=1,250,741元,元以下四捨五入】之擔 保金(下稱系爭擔保金),又被告於系爭本案判決後並未對 於原告部分提起上訴,自應撤銷系爭假扣押裁定卻故意未為 之,實屬濫用假扣押制度及違反誠信原則,致原告直至113 年4月18日始取回系爭擔保金,而原告在上開期間均無法利 用系爭擔保金為收益,足認原告受有自103年2月27日起至11 3年4月18日止之系爭擔保金利息損失633,937元【計算式:1 ,250,741元×5%×(365×10+50)÷365=633,937元】,則原告 上開聲請系爭假扣押裁定並為強制執行,及怠於撤銷系爭假 扣押裁定等行為,業已侵害原告財產權,更已違反民事訴訟 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自屬違反保護他人法律。爰擇一依民 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 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 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633,93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被告因系爭假扣押裁定為強制執行乃正當權利行 使,而原告提供系爭擔保金以為反擔保為其自身之行為,難 謂被告有何可歸責事由存在,又原告自可於105年5月2日即 系爭本案判決確定之日起,即向士林地院提存所聲請返還系 爭擔保金,卻遲至112年間始向士林地院聲請返還,可認系 爭擔保金係因可歸責於原告事由,致其遲至113年4月18日始 取回該擔保金。抑且,本件並非債權人即被告主動聲請撤銷 系爭假扣押裁定,原告亦無撤銷系爭假扣押裁定,自與民事 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所定要件有別,且民事訴訟法第531條 第1項已明定適用之前提要件,自無法律漏洞可言,況民事 訴訟法第530條第1項與同法第531條第1項之適用前提事實、 法律性質均不同,自無類推適用之可能。又被告係因原告承 租系爭本案訴訟中所涉土地,及原告於刑事案件中曾自承參 與九冠公司、中郵通公司經營等事實聲請並執行假扣押,此 核屬正當權利行使,原告復未舉證證明被告就上情主觀上具 有故意、過失,亦未能證明其確實受有利息損害,其逕以法 定利率計算其所受損害,亦非有據。退步言之,原告已於10 3年2月27日已知悉遭被告以系爭假扣押裁定執行之情事,則 其於113年4月26日提起本件訴訟時,業已罹於時效等語,資 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 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86至287頁,依判決論述方 式略為文字修正):  ㈠被告前於102年12月31日向士林地院聲請對原告等3人、九冠 公司、劉冠余之財產假扣押,經士林地院於103年1月2日以 系爭假扣押裁定,准許被告以1,250,000元或等值銀行可轉 讓定期存單為原告等3人供擔保後,得對於原告等3人之財產 於3,752,222元範圍內為假扣押;但原告等3人如為被告供擔 保3,752,222元,或將上開金額提存後,得免為或撤銷假扣 押。  ㈡系爭假扣押裁定因原告等3人及被告未抗告而確定。  ㈢原告等3人於103年2月27日以103年度存字第237號提存書提存 3,752,222元以為系爭假扣押裁定所命之反擔保。  ㈣士林地院於113年3月5日以112年度事聲字第59號裁定,認定 原告等3人係平均分擔各3分之1的提存款,故原告聲請返還 提存金1,250,741元為有理由,上開裁定於113年4月1日確定 ,原告於113年4月18日取回提存金及利息共計1,268,753元 (其中提存金為1,250,741元)。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依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類推適用同法第531條第1 項規定請求被告賠償633,937元,為無理由:  ⒈按假扣押裁定因自始不當而撤銷,或因第529條第4項及第530 條第3項之規定而撤銷者,債權人應賠償債務人因假扣押或 供擔保所受之損害,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 按假扣押之裁定,債權人得聲請撤銷之,民事訴訟法第530 條第3項亦有明定。  ⒉經查,原告以系爭本案判決認定被告就原告部分判決敗訴確 定為由,主張其以系爭擔保金供擔保原因消滅,遂依民事訴 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1款規定聲請士林地院返還系爭擔保金 ,其聲請業經士林地院裁准確定等情,有士林地院112年度 司聲字第268號、112年度事聲字第59號裁定、民事裁定確定 證明書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9至34、209頁),又原告以 上揭112年度事聲字第59號裁定作為證明文件,以士林地院 准予發還提存物裁定確定為由,聲請取回系爭提存金,經士 林地院提存所准予取回等事實,亦有士林地院113年度取字 第306號取回提存物聲請書可佐(見本院卷第211頁),而上 開事實均經本院核閱士林地院112年度司聲字第268號、103 年度存字第237號、113年取字第306號等卷宗確認無訛,堪 信為真實,從而,系爭擔保金實係原告基於民事訴訟法第10 4條第1項第1款規定而取回,堪以認定。又原告取回系爭擔 保金既與系爭假扣押裁定遭撤銷無涉,原告復未能證明系爭 假扣押裁定經士林地院裁准撤銷,其本件請求自與民事訴訟 法第531條第1項所定之要件不符,則其依民事訴訟法第531 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賠償633,937元,洵無足取。  ⒊次按類推適用,係就法律未規定之事項,比附援引與其性質 相類似之規定,加以適用,為基於平等原則及社會通念以填 補法律漏洞的方法,倘無法律漏洞,自不生類推適用而補充 之問題。又所謂之法律漏洞,乃指違反法律規範計劃、意旨 的不完整性,法律所未規定者,並非當然構成法律漏洞,端 視其是否違反法律規範意旨、計劃及立法者之是否有意沉默 而定(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1718號判決意旨參照)。查 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所規定之債權人賠償責任,係基於 法律之規定,並不以債權人有故意或過失為要件,故法院僅 須審究債務人是否因假扣押或供擔保而受有損害,及所受損 害與假扣押間有無因果關係(該條立法理由參照),故債權 人所負此項賠償損害責任,乃本於該條所明文規定之法定事 由而生,不以債權人之故意或過失,或其行為有無不法或不 當為要件。又債權人本可以隨時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故立 法者特意將此列舉為債權人應負無過失賠償責任要件之一, 以敦促債權人審慎聲請假扣押。反觀債務人聲請撤銷假扣押 裁定而債權人仍應負無過失賠償責任之情形,僅限於債權人 未依限起訴而經債務人聲請撤銷之情形(民事訴訟法第531 條、第529條第4項),可見債務人因假扣押之原因消滅、債 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或其他命假扣押之情事變更而聲請 撤銷假扣押裁定,抑或債務人依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規 定取回擔保金之情形,立法者認債權人尚無就其假扣押負無 過失賠償責任之必要而有意予以排除,此實非法律有漏洞, 自難比附援引該條項而為類推適用,是原告主張本件得類推 適用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賠償,亦屬無據 。  ⒋至原告雖主張:如債務人自行依民事訴訟法第530條第1項規 定撤銷假扣押裁定,反無從依同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請求債 權人負損害賠償責任,顯將致債權人以不主動聲請撤銷之方 式,規避上開條文所負賠償責任,致該條文保護債務人之立 法意旨成為具文,亦與憲法平等原則及保護人民財產權之意 旨有違等語,然立法者係有意排除本件原告依民事訴訟法第 104條第1項規定取回系爭擔保金之情形,業經本院說明如前 ,已難認原告上揭主張與立法意旨相符;況且,如債權人之 行為已該當侵權行為之要件,債務人縱無以依民事訴訟法第 531條第1項規定為請求,其仍得基於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 債權人負損害賠償之責,自難認有何因無法類推適用民事訴 訟法第530條第1項規定即與憲法平等原則或保障人民財產權 意旨有違之情,是原告空言泛稱違反立法及憲法意旨等語, 本院亦無從憑此為有利於其之認定。   ㈡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規定請求,亦屬無據:  ⒈按因侵權行為所發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以有故意或過失不 法侵害於他人權利,加損害於他人為成立要件,此觀民法第 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即明。又按債務人因假扣押受有損害, 向債權人請求賠償,若非本於民事訴訟法第531條之規定, 而係依民法侵權行為之法則辦理,則須債權人聲請假扣押有 故意或過失,始得為之(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986號裁 判意旨參照)。而假扣押之目的本係債權人為保全強制執行 ,在保全債權之範圍內,暫時凍結債務人之財產現狀,其原 即不以債權人實體上確有主張之權利為要件,故如債權人確 信其有聲請假扣押查封債務人財產之法律上原因,自難僅因 嗣後判決確定其欠缺所主張之實體上權利,即謂其初始聲請 假扣押之行為具有侵權行為之故意或過失。  ⒉查,原告主張:被告僅憑媒體報導即聲請假扣押,於其本案 請求於106年3月31日經第一審法院判決敗訴後,未就原告部 分提起上訴,則其應於斯時即自行撤銷系爭假扣押裁定,卻 均未為之,已對原告構成侵害行為等語。然查,被告提起系 爭本案訴訟,聲請系爭假扣押裁定並持以強制執行,乃基於 憲法第16條規定賦予人民之訴訟權,為正當權利之行使,難 謂為不法侵害行為;且系爭本案訴訟中所涉臺北市○○區○○段 ○○段000○0○000○00地號土地為原告所承租等情,有系爭本案 判決可稽(見本院卷第118頁),被告基此事實認定原告與 劉政池同為共同侵權行為人,因而聲請系爭假扣押裁定,以 避免系爭本案訴訟獲勝訴判決後有不能執行或甚難執行之情 形,非無正當理由,其聲請法院對原告為假扣押,難謂有何 故意或過失。又細觀士林地院112年度司聲字第268號裁定( 見本院卷第29至30頁)所載,可見原告聲請發還系爭提存金 原經士林地院司法事務官駁回其聲請,其理由略以:原告等 3人所提供之反擔保金3,752,222元為不可分債權,故原告不 得請求一部返還系爭擔保金等語,果此,既對於法律適用較 為熟稔之司法機關亦曾為上揭反擔保金屬原告等3人間不可 分債權之認定,則被告基於劉政池、中郵通公司經系爭本案 判決認定其等應對原告負賠償責任之事實,繼而認定系爭假 扣押裁定仍有存續之必要,致其迄至原告取回系爭保證金之 日止均未聲請撤銷,自無濫用假扣押制度或違反誠信原則, 更難認有何故意怠於聲請撤銷之情,亦無以認定被告業已違 背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而該當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所定之 過失要件。此外,原告復未就被告聲請系爭假扣押裁定,甚 或未聲請撤銷系爭假扣押裁定係基於故意、過失等侵權行為 要件盡其舉證之責,則原告主張被告單憑臆測而在無實質充 分之證據下,聲請假扣押並為強制執行,且於系爭本案訴訟 敗訴確定後,亦未聲請撤銷系爭假扣押裁定,而應依民法第 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負賠償責任等語,洵無可採。又原告本 件請求與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所定要件有別,已如前述 ,其主張被告因違反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而應依 民法第184條第2項規定賠償其損害,亦非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民事訴 訟法第531條第1項、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 ,請求被告給付633,93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依據,應併 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 論列,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瑋桓                              法 官 陳智暉                                      法 官 余沛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書記官 李云馨

2024-12-11

TPDV-113-訴-3077-20241211-1

司全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撤銷假扣押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全聲字第65號 聲 請 人 張志連 張孝中 鄭宜芳 相 對 人 張慶輝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撤銷假扣押事件,聲請人聲請撤銷假扣押,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於民國112年4月12日所為之112年度全字第71號假扣押裁定 撤銷之。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假扣押之原因消滅、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或其他命 假扣押之情事變更者,債務人得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民事 訴訟法第530條第1項定有明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假扣押事件,相對人 聲請本院112年度全字第71號假扣押裁定,並對聲請人之財 產實施查封在案。嗣相對人所提起之本案訴訟,業經本院11 2年度訴字第364號判決駁回相對人之訴確定在案,是相對人 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聲請人爰依法聲請本院裁定准予撤銷 假扣押等語。 三、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經本院調閱112年度全字第71號假 扣押卷及112年度訴字第364號卷宗,查核無訛。是相對人就 假扣押保全之同一原因事實,提起返還不當得利訴訟,惟業 經本院112年度訴字第364號判決駁回相對人之訴確定在案, 是相對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從而,聲請人之聲請,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 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民事第六庭  司法事務官 吳嘉雯

2024-12-10

PCDV-113-司全聲-65-20241210-1

司全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撤銷假扣押裁定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全聲字第61號 聲 請 人 郁浩雲 相 對 人 周欣蓉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於民國112年12月25日所為之112年度全字第269號假扣押裁 定就郁浩雲之部分撤銷之。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假扣押之原因消滅、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或其他命 假扣押之情事變更者,債務人得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民事 訴訟法第530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假扣押原因消滅」, 係指已無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之謂;而所稱「 其他命假扣押之情事變更」,指債權人依假扣押保全之請求 已經消滅或已喪失其請求假扣押之權利各情形而言。例如假 扣押之請求因債務人之清償、抵銷或債權人之免除而消滅; 而債權人已喪失請求假扣押之權利,例如債權人與債務人和 解,因而拋棄原有之權利,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1265 號民事裁定足資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假扣押事件,前經鈞 院以112年度全字第269號裁定准許在案。茲因兩造間之本案 訴訟經鈞院112年度訴字第2793號判決相對人一部勝訴一部 敗訴,惟雙方均未就敗訴之部分提起上訴而告確定。今聲請 人已清償相對人之假扣押債權,爰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並 提出轉帳明細、相對人之帳戶封面、聲請人之帳戶封面影本 為證。 三、經查,相對人前聲請本院以112年度全字第269號裁定准予假 扣押,並據此對聲請人之財產予以假扣押強制執行在案。嗣 兩造間本案訴訟經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793號判決確定,聲 請人應與另一被告馬貝潔連帶給付相對人本金新臺幣(下同 )100萬元,及聲請人自民國112年10月12日起、馬貝潔自11 2年10月13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聲請人於113年8月15轉帳1,052,614元至相對人兆豐商銀之 帳戶,以清償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793號確定判決之債務, 有轉帳明細、相對人之兆豐銀行帳戶存摺封面、聲請人之第 一銀行帳戶存摺封面及本院職權向相對人銀行查調之資料在 卷可稽,本院另於113年9月25日通知相對人表示意見,相對 人於同年月27日收受通知後迄未表示意見,本件已足形式認 定聲請人確已清償假扣押所保全之請求,符合前揭規定,是 聲請人聲請撤銷前開假扣押裁定,自應准許。爰裁定如主文 。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民事第四庭  司法事務官 吳嘉雯

2024-12-10

PCDV-113-司全聲-61-20241210-1

司全聲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撤銷假扣押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全聲字第11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周淑慧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劉茂男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假扣押事件,債務人聲請撤銷假扣押,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於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三月十四日所為之一一三年度司全字第 二十七號假扣押裁定撤銷。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與聲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 相對人前依本院113年度司全字第27號民事裁定,對聲請人 之財產以本院113年度司執全字第27號執行假扣押在案。茲 因兩造就上開事件業於民國113年7月5日經雲林縣斗六市調 解委員會調解成立,聲請人賠償相對人新臺幣1,306,301元 ,相對人同意撤回對聲請人之假扣押強制執行,且聲請人已 於民國113年7月29日以匯款方式給付調解金額予相對人,爰 依法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等語。 二、按假扣押之原因消滅、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或其他命 假扣押之情事變更者,債務人得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民事 訴訟法第53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所謂「命假扣押之情事變 更」者,則係指債權人依假扣押保全執行之請求已歸消滅, 或經本案判決予以否認,或已喪失其請求假扣押之權利等情 形而言。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提出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 3年度偵字第7741號不起訴處分書、雲林縣斗六市調解委員 會113年民調字第174號調解書、匯款申請書收入傳票等影本 為證,復經本院調取本院113年度司全字第27號假扣押保全 程序及113年度司執全字第27號強制執行卷宗核閱無訛,兩 造業就假扣押所保全之債權成立調解並經本院核定,且聲請 人已賠償相對人乙節,亦經聲請人提出匯款單影本釋明,堪 認聲請人本件主張屬實,是原命假扣押之情事業已變更,聲 請人所請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壹仟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民事第一庭  司法事務官

2024-12-09

ULDV-113-司全聲-11-20241209-1

司全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撤銷假扣押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全聲字第89號 聲 請 人 董育德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安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假扣押事件, 債務人即聲請人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本案尚未繫屬者,命假扣押之法院應依債務人聲請,命債 權人於一定期間內起訴。債權人不於第一項期間內起訴或未 遵守前項規定者,債務人得聲請命假扣押之法院撤銷假扣押 裁定。次按假扣押之原因消滅、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 或其他命假扣押之情事變更者,債務人得聲請撤銷假扣押裁 定。民事訴訟法第529條第1項、第4項及第530條第1項分別 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假扣押事件,前經鈞院91 年度裁全字第1681號裁定准予假扣押在案,因鈞院業已執行 完畢,債權人未於期限內向管轄法院提起訴訟,假扣押原因 消滅,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30條第1項規定,聲請撤銷本件假 扣押裁定。 三、查本件聲請人未提出合於民事訴訟法第529條第1項及第530 條第1項所定債務人得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之證明,本院乃 通知聲請人提出提出相對人未於期限內起訴之證明,該通知 於113年11月18日寄存送達於聲請人,聲請人迄未補正,本 件聲請於法未合,不應准許。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異議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民事第六庭司法事務官 林明龍

2024-12-03

TPDV-113-司全聲-89-20241203-1

司全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撤銷假扣押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全聲字第98號 聲 請 人 陳筱涵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力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間假扣押事件, 債務人即聲請人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假扣押之原因消滅、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或其他命 假扣押之情事變更者,債務人得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民事 訴訟法第53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修正民事訴訟法第530條 第1項既以明文增列「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為債務 人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之原因,並於修正理由說明:「債權 人於請准假扣押裁定後,如已提起本案訴訟,則其請求權是 否存在,應待本案判決確定,始得判斷有無情事變更,爰於 第一項增列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之例示,以杜疑義」 。法意明顯,債務人自應待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後, 始得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最高法院93年度第4次民事庭會 議決議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第三人台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 有限公司間假扣押事件,前經鈞院88年度裁全字第4581號裁 定准予假扣押在案,嗣因台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將 其對聲請人之債權讓與本件相對人力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 司,聲請人前曾聲請本院命相對人限期起訴,經相對人提起 本案訴訟駁回確定在案,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30條第1項規定 ,聲請撤銷本件假扣押裁定,並提出民事裁定及確定證明書 等件影本為證。 三、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88年度裁全字第4581號、112年度司全 聲字第109號、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2050號卷宗 審核,查本件相對人所提之損害賠償訴訟(臺灣新北地方法 院113年度訴字第2050號),因相對人未遵期繳納全額裁判 費,經第一審法院以訴不合法為由裁定駁回確定,顯非以本 案判決否認相對人假扣押之請求,按諸上開說明,即與民事 訴訟法第530條第1項所定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而債務 人得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之要件不符。從而,本件聲請經核 於法尚有未洽,不應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異議費用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民事第三庭  司法事務官 萬蓓娣

2024-12-02

TPDV-113-司全聲-98-20241202-1

事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事聲字第18號 異 議 人 莊淑潔 相 對 人 陳盈州 訴訟代理人 侯信逸律師 鄭志侖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事件,異議人對於民國113年6 月14日本院113年度司裁全聲字第16號司法事務官所為裁定,提 起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本院於民國111年1月28日所為111年度司裁全字第41號假扣押裁 定應予撤銷。   理 由 理 由 一、異議意旨如附件所載。 二、按假扣押之原因消滅、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或其他命 假扣押之情事變更者,債務人得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民事 訴訟法第530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假扣押原因消滅,係指 已無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而言;所謂受本案敗 訴判決確定,係指債權人依假扣押所欲保全強制執行之請求 ,經本案之實體確定判決確認其不存在或不得行使者而言; 又所謂其他命假扣押之情事變更,則指債權人依假扣押保全 之請求已經消滅或經本案判決予以否定或已喪失其請求假扣 押之權利等情形而言。 三、兩造就相對人所請求保全假扣押之權利,業經台灣高等法院 台南分院於113年3月25日以113年度上移調字第50號調解案 件成立調解結果:異議人願給付相對人新台幣(下同)40萬 元後,相對人同意撤回本院111年司執字第61754號強制執行 事件,此有調解筆錄1紙附卷可查。經查:相對人於113年8 月27日陳報異議人已清償對伊全部所有債務,相對人因此撤 回對於異議人強制執行之聲請,此有陳報狀1紙附卷可查(見 卷二第113頁)。故此,異議人對於相對人之債權既已全部 清償完畢,自無繼續假扣押之必要。異議人聲請撤銷此部分 之假扣押裁定,應屬有據,應准許之。 四、綜上所述,異議人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已有合於撤銷假扣 押裁定之情事,自應准許異議人之聲請,原裁定即無可維持 ,爰廢棄之,並諭知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黃紹齊

2024-11-29

TNDV-113-事聲-18-20241129-1

勞抗
臺灣高等法院

撤銷定暫時狀態處分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抗字第80號 抗 告 人 李彥廣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千翔保全股份有限公司等間撤銷定暫時狀 態處分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7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 年度勞全聲字第3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相對人主張:抗告人於原法院提起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存在等訴訟(下稱本案訴訟),並聲請原法院以110年度勞全字第5號裁定准予定暫時狀態假處分(下稱系爭處分),命伊於本案訴訟確定前,應繼續僱用抗告人及按月給付薪資。伊自民國110年10月26日起至113年7月10日止,已依系爭處分於附表A欄所示時間,匯款至抗告人帳戶,及依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司執助祥字第1926號執行命令(下稱系爭執行命令),解繳抗告人之薪資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總計給付抗告人薪資如附表D欄所示金額共新臺幣(下同)272萬2,745元。嗣本案訴訟業經法院判決確認兩造傭傭關係自110年10月26日起不存在。爰依勞動事件法第49條第4項規定,請求撤銷系爭處分,及命抗告人返還上開受領工資272萬2,745元本息等語(未繫屬本院者,不予贅述)。原法院裁定撤銷系爭處分,及命抗告人如數返還前開本息,另駁回相對人其餘請求(未據相對人聲明不服)。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 二、抗告意旨略以:伊並未收到原法院通知表示意見函文,又相 對人尚積欠伊自109年6月23日至110年8月10日之薪資,並短 付109年6月、7月薪資各4萬6,775元、1萬9,914元,及109年 1月10日至110年10月26日年終獎金5萬1,887元、4萬1,226元 ,且109年6月至110年10月26日薪資應以人民幣2萬4,100元 計算,以上金額共計146萬2,787元,應自原處分命伊給付相 對人之272萬2,745元扣抵等語。 三、按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債權人受本案敗訴判決確定者,債務人 得聲請撤銷定暫時狀態處分,此觀民事訴訟法第538條之4準 用第533條、第530條第1項規定即明。次按法院因勞工受本 案敗訴判決確定而撤銷勞動事件處理法第49條第1項、第2項 處分之裁定時,得依雇主之聲請,在撤銷範圍內,同時命勞 工返還其所受領之工資,並依聲請附加自受領時起之利息。 但勞工已依第1項、第2項處分提供勞務者,不在此限。勞動 事件法第49條第4項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抗告人於原法院提起本案訴訟,請求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存 在,並請求相對人給付薪資等。抗告人嗣後另向原法院聲請 定暫時狀態處分,經原法院於110年7月9日以系爭處分命相 對人於本案訴訟終結前,應繼續雇用抗告人,並按月給付薪 資。相對人於本案訴訟中不爭執兩造間有僱傭關係存在,原 法院乃於110年9月24日以110年度重勞訴字第5號判決命相對 人自109年6月23日起至抗告人復職之日止,按月給付抗告人 薪資等。兩造均就敗訴部分聲明不服,提起上訴,相對人則 反訴主張業於110年10月25日終止兩造間僱傭關係,請求確 認兩造間僱傭關係自110年10月26日起不存在。嗣經本院於1 12年5月16日以110年度勞上字第156號判決確認兩造間僱傭 關係自110年10月26日起不存在,就抗告人請求延長工時工 資不應准許部分,廢棄原判決,駁回抗告人之訴,並駁回抗 告人之上訴與追加之訴、以及相對人其餘上訴。抗告人提起 第三審上訴,經最高法院以112年度台上字第1909號裁定駁 回上訴確定(見原法院卷第92-187頁),並經本院調卷查明 屬實。則依上規定,相對人聲請撤銷系爭處分,應屬有據。  ㈡又相對人自110年10月26日起至113年7月10日止,於附表A欄 所示時間,匯款至抗告人帳戶,及依系爭執行命令解繳抗告 人之薪資至臺北地院,業已給付抗告人薪資如附表D欄所示 共272萬2,745元,有匯款明細、系爭執行命令、臺北地院通 知影本在卷可稽(見原法院卷第38-90頁)。則兩造間傭傭 關係自110年10月26日起不存在,相對人請求抗告人返還其 受領工資如附表D、E欄所示272萬2,745元本息,亦屬有據。  ㈢抗告人雖主張:伊並未收到原法院通知表示意見函文,且相 對人短付、積欠伊薪資及獎金共146萬2,787元,應予扣抵云 云。惟原法院已通知相對人寄送本件聲請狀繕本予抗告人, 並通知抗告人於113年9月10日前具狀表示意見,抗告人已於 113年8月20日收受原法院通知函及聲請狀繕本(見原法院卷 第190-194、210頁),且於本院提出抗告狀表示意見(見本 院卷第13-43頁),並不爭執兩造間傭傭關係自110年10月26 日起不存在,足認其就本件已有陳述意見機會。又抗告人所 陳相對人短付、積欠伊薪資及獎金共146萬2,787元,與相對 人依勞動事件法第49條第4項規定請求其返還受領工資無關 ,抗告人應另循訴訟程序解決,非本件非訟程序所得審究。 故抗告人前開主張,並不可取。  五、從而,原裁定撤銷系爭處分,及命抗告人返還相對人如附表 D、E欄所示272萬2,745元本息,並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 裁定此部分不當,求為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邱 琦                法 官 張文毓                法 官 邱靜琪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書記官 張淨卿                 附表: 編號 A 受領日期 B 匯款金額 C 執行金額 D 應返還金額 E 利息起算日 1 110年8月10日 8萬2,252元 0元 110年8月11日 2 110年9月10日 8萬2,252元 0元 110年9月11日 3 110年10月12日 8萬2,252元 0元 110年10月13日 4 110年11月10日 8萬2,252元 1萬5,920元 110年11月11日 5 110年12月10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0年12月11日 6 111年1月10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1年1月11日 7 111年2月10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1年2月11日 8 111年3月10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1年3月11日 9 111年4月11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1年4月12日 10 111年5月10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1年5月11日 11 111年6月10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1年6月11日 12 111年7月11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1年7月12日 13 111年8月10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1年8月11日 14 111年9月12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1年9月13日 15 111年10月11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1年10月12日 16 111年11月10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1年11月11日 17 111年12月12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1年12月13日 18 112年1月10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2年1月11日 19 112年2月10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2年2月11日 20 112年3月10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2年3月11日 21 112年4月10日 8萬2,252元 8萬2,252元 112年4月11日 22 112年5月10日 5萬4,835元 2萬7,417元 8萬2,252元 112年5月11日 23 112年7月13日 10萬9,670元 5萬4,834元 16萬4,504元 112年7月14日 24 112年8月10日 5萬4,835元 2萬7,417元 8萬2,252元 112年8月11日 25 112年8月11日 5萬1,925元 5萬1,925元 112年8月12日 26 112年9月11日 5萬6,219元 2萬8,109元 8萬4,328元 112年9月12日 27 112年10月11日 5萬6,219元 2萬8,109元 8萬4,328元 112年10月12日 28 112年11月10日 5萬6,219元 2萬8,109元 8萬4,328元 112年11月11日 29 112年12月11日 5萬6,219元 2萬8,109元 8萬4,328元 112年12月12日 30 113年1月10日 7萬1,546元 1萬2,782元 8萬4,328元 113年1月11日 31 113年2月7日 8萬4,328元 8萬4,328元 113年2月8日 32 113年3月11日 8萬4,328元 8萬4,328元 113年3月12日 33 113年4月10日 8萬4,328元 8萬4,328元 113年4月11日 34 113年5月10日 8萬4,328元 8萬4,328元 113年5月11日 35 113年6月11日 8萬4,328元 8萬4,328元 113年6月12日 36 113年7月10日 8萬4,328元 8萬4,328元 113年7月11日 合計 280萬0,947元 23萬4,886元 272萬2,745元 備註:㈠C欄為高雄地院112年度司執助字第1926號執行命令執      行抗告人薪資債權。    ㈡編號4為110年11月發放同年10月薪資,相對人自10月      26日起無給付義務,抗告人應返還金額為1萬5,920元      (8萬2,252元×6/31=1萬5,920元,元以下4捨5入)。    ㈢編號23為110年5月、6月薪資總額。    ㈣編號25為補發110年7至112年7月薪資人民幣匯率差額5萬 1,925元(每月2,077元×25月=5萬1,925元),及執行費 1,698元,共5萬3623元。

2024-11-28

TPHV-113-勞抗-80-202411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