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晏臣

共找到 116 筆結果(第 41-50 筆)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288號 聲 請 人 AV000-A113245A(真實姓名年籍詳卷) 被 告 RISWAN ROSADI (印尼籍) 居高雄市○○區○○路○○○巷00號(內政部移民署永安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妨害性自主等案件(113年度侵訴字第35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附表編號1所示之扣案物,准予發還AV000-A113245A。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甲○○ ○○○ 因妨害性自主等案件, 經警搜索、扣押之物品中,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行動電話1支 為聲請人AV000-A113245A所有,且其內並無存放犯罪證物, 爰依法聲請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 三、經查,被告因妨害性自主等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 7日以113年度侵訴字第35號判決判處罪刑,案經被告提起上 訴而尚未確定。扣案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行動電話1支,係聲 請人所有之物,於案發前暫時借給被告使用,且與本案之案 情無涉,業據被告於該案審理中供述明確,有審判筆錄附卷 可佐(聲字卷第55頁)。又本院於調查程序中,會同聲請人 、本案被害人A女檢視附表編號1所示行動電話內之照片、影 片等電磁紀錄,確實未發現與本案有關之性影像,有調查筆 錄在卷可參(聲字卷第87-88頁),憑此足信,扣案如附表 編號1所示之行動電話,尚非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而無 留存之必要,自得不待案件終結,以法院之裁定發還之。從 而,本件聲請人之聲請於法尚無不合,自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瑋珍                   法 官 陳凱翔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並敘明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表】 編號 扣押物品 數量 1 IPHONE(鈦色,雙序號: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無SIM卡) 1支

2025-01-22

CTDM-113-聲-1288-20250122-1

侵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妨害性自主罪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侵訴字第15號 公 訴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國忠 指定辯護人 薛政宏律師 上列被告因妨害性自主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 第1297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再開辯論。   理 由 一、按辯論終結後,遇有必要情形,法院得命再開辯論,刑事訴 訟法第291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被告甲○○於民國113年11月26日辯論終結後,業於114年 1月2日與告訴人AV000-A112133號成年女子(真實姓名年籍 詳卷)調解成立,告訴人表示願予被告從輕量刑或緩刑之自 新機會等語,有本院刑事報到單、刑事案件移付調解簡要紀 錄、調解筆錄(侵訴二卷第193-195頁)在卷可參,而有未 及於辯論終結前調查之證據,爰依上開規定,再開辯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291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瑋珍                    法 官 林昱志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2025-01-21

CTDM-113-侵訴-15-20250121-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445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潘幸妤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罰執聲字第5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潘幸妤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罰金新 臺幣肆萬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 第1項本文、第53條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 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 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有明文,而該條 所謂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係指最後審理事實諭知 罪刑之法院而言(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60號判決意旨 參照),且係以判決時為準,不問其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278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查受刑人潘幸妤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均已確定在案,其中首先判決確定者為附表編號1之罪,其 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3年8月24日,至附表編號2所示案件 之犯罪時間在113年2月間,此有各該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管轄部分,附表所示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附表編號2)即為本院,故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定 其應執行之刑,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量刑部分, 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7款所定之外部界限,即各刑中之最 多額(新臺幣【下同】3萬元)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5萬 元)以下。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之罪質相同、犯罪時間接 近,兼衡以受刑人個人之應刑罰性及所犯各罪對於社會之整 體危害程度等情狀,對於受刑人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評價, 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併諭知罰金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 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本文、第53 條、第51條第7款、第42條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並敘明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時間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竊盜罪 罰金新臺幣 20,000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3年3月17日11時50分許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569號 113年6月19日 同左 113年8月24日 2 竊盜罪 罰金新臺幣 30,000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3年2月15日20時37分許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565號 113年8月19日 同左 113年10月23日

2025-01-21

CTDM-113-聲-1445-20250121-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485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蔡志文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34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志文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貳年貳月。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 第1項本文、第53條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 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 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有明文,而該條 所謂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係指最後審理事實諭知 罪刑之法院而言(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60號判決意旨 參照),且係以判決時為準,不問其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278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數罪併罰, 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執行刑,此觀刑法第 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曾經定其執行刑 ,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前定之執行刑 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不 得以前之執行刑為基礎,以與後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最高法院59年台抗字第367號裁定意旨參照)。此外,分 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之刑 ,曾經定應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應執行刑時, 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 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或所定執行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13 年度台抗字第2140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受刑人蔡志文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均已確定在案,其中首先判決確定者為附表編號1之罪,其 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3年8月29日,而附表編號2至4所示案 件之犯罪時間分別在113年3月至同年4月間,此有各該判決 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又受刑人所犯如 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罪,為不得易科罰金、不得易服社會勞 動之罪;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為得易科罰金之罪, 雖屬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所定之情形,然受刑人前已依 刑法第50條第2項規定,請求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就如附表編 號1至3所示之罪合併定應執行刑,此有本院113年度聲字第1 255號裁定附卷可稽,故仍應依同法第51條規定定之。管轄 部分,附表所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附表編號4)即為 本院,故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核與前揭規定 相符,應予准許。刑度部分,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 定之外部界限,即各刑中之最長期(有期徒刑1年)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有期徒刑3年4月)以下;亦不得重於附表 編號1至3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年6月)加計附 表編號4所示宣告刑(有期徒刑1年)之總和(有期徒刑2年6 月)。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之罪質、犯罪時間間距,兼衡 以受刑人個人之應刑罰性及所犯各罪對於社會之整體危害程 度等情狀,對於受刑人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評價,定其應執 行刑如主文所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1條第5 款、第5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並敘明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時間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備註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不能安全駕駛致交通危險罪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3年3月28日 本院113年度交簡字第1546號 113年7月23日 同左 113年8月29日 編號1至3所示之罪,前經本院113年聲字第1255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 2 施用第一級毒品罪 有期徒刑1年 113年3月4日17時19分許為警採尿時起回溯72小時內之某時許 本院113年度審易字第948號 113年8月5日 同左 113年9月4日 3 施用第一級毒品罪 有期徒刑1年 113年3月25日 本院113年度審易字第798號 113年8月5日 同左 113年9月4日 4 施用第一級毒品罪 有期徒刑1年 113年4月15日19時許 本院113年度審易字第1107號 113年9月30日 同左 113年11月5日

2025-01-21

CTDM-113-聲-1485-20250121-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束縛身體處分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1號 陳報人 即 施用戒具人 法務部○○○○○○○○ 被 告 即受施用人 RISWAN ROSADI (印尼籍) 居高雄市○○區○○路○○○巷00號(內政部移民署永安收容所) 上列被告因妨害性自主等案件(本院113年度侵訴字第35號), 經本院裁定羈押,因陳報人於民國114年1月17日先行對被告施用 戒具,並於實施後即時陳報本院,茲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陳報人陳報於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十七日先行對被告甲○○ ○○○ 施用戒具,應予核准。   理 由 一、陳報意旨略以:被告即受施用人(下稱被告)甲○○ ○○○ 於民國114年1月17日9時33分許,在法務部○○○○○○○○○○○○○ ○○○)仁舍27房內自述情緒煩躁而敲打舍房門2次,並於戒護 至中央台調查時持續情緒躁動,顯有擾亂秩序之虞,故依羈 押法第18條第2項、第4項之規定,自同日9時45分起對其施 用戒具手銬1付、腳鐐1付束縛其身體,迄同日13時40分許終 止束縛,爰依羈押法第18條第4項規定陳報裁定核准等語。 二、按羈押法第18條第1、2、4、6項規定:(第1項)看守所對 於刑事被告,為達羈押之目的及維持秩序之必要時,得限制 其行動。(第2項)被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經為羈押之法院 裁定核准,看守所得單獨或合併施用戒具、施以固定保護或 收容於保護室,並應通知被告之辯護人:一、有脫逃、自殘 、暴行、其他擾亂秩序行為之虞。二、有救護必要,非管束 不能預防危害。(第4項)第二項情形如屬急迫,得由看守 所先行為之,並應即時陳報為羈押之法院裁定核准,法院不 予核准時,應立即停止使用。(第6項)第4項措施應經看守 所長官核准。但情況緊急時,得先行為之,並立即報告看守 所長官核准之。 三、經查:  ㈠被告因妨害性自主等案件,經本院訊問後,認其犯刑法第221 條第1項強制性交罪、同法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之犯罪嫌 疑重大,且有事實足認有逃亡及反覆實行恐嚇危害安全罪之 虞,並衡酌羈押限制被告人身自由與刑罰所欲維護之公益, 認被告有羈押之必要,於113年8月9日,依刑事訴訟法第101 條第1項第1款、第101條之1第1項第4款規定諭知羈押,復經 本院分別裁定自113年11月9日起第一次延長羈押2月、自114 年1月9日起第二次延長羈押2月在案。是被告現經本院羈押 中,依前揭規定,高雄看守所先行對被告施用戒具束縛身體 後,自應向本院陳報核准。  ㈡被告於114年1月17日9時33分許,在高雄看守所仁舍27房內自 述情緒煩躁而敲打舍房門2次,並於戒護至中央台調查時持 續情緒躁動,顯有擾亂秩序之虞等情,有高雄看守所114年1 月17日對被告為束縛身體處分陳報狀1份在卷可憑。本院審 酌被告之躁動行為非立時制止,顯有擾亂監所秩序之虞,而 具急迫之情形。再高雄看守所自114年1月17日9時45分起對 被告施用戒具手銬1付、腳鐐1付束縛其身體,迄同日13時40 分許即終止束縛,期間未逾4小時,並未過度侵害被告之人 身自由,無違比例原則,是高雄看守所依前揭規定於114年1 月17日先行對被告施用戒具,核屬有據,應予核准。 據上論斷,應依羈押法第18條第2項第1款、第4項,刑事訴訟法 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瑋珍                   法 官 陳凱翔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並敘明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2025-01-20

CTDM-114-聲-81-20250120-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163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冠傑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08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冠傑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陸年。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 第1項本文、第53條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 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 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有明文,而該條 所謂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係指最後審理事實諭知 罪刑之法院而言(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60號判決意旨 參照),且係以判決時為準,不問其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278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數罪併罰, 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執行刑,此觀刑法第 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曾經定其執行刑 ,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前定之執行刑 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不 得以前之執行刑為基礎,以與後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最高法院59年台抗字第367號裁定意旨參照)。此外,分 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之刑 ,曾經定應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應執行刑時, 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 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或所定執行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13 年度台抗字第2140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受刑人黃冠傑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均已確定在案,其中首先判決確定者為附表編號1之罪,其 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2年3月6日,而附表編號2至5所示案 件之犯罪時間分別在105年9月至112年3月5日間,此有各該 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又受刑人所 犯如附表編號5所示之罪,為不得易科罰金、不得易服社會 勞動之罪;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罪,為得易科罰金之 罪,雖屬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所定之情形,然受刑人既 已請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有受刑人聲請書1份在 卷可憑,是依同法第50條第2項之規定,仍應依同法第51條 規定定之。管轄部分,附表所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附表編號5)即為本院,故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刑度部分,不得逾越刑法 第51條第5款所定之外部界限,即各刑中之最長期(有期徒 刑5年4月)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有期徒刑6年10月)以 下;亦不得重於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刑(有期 徒刑1年)加計附表編號5所示宣告刑(有期徒刑5年4月)之 總和(有期徒刑6年4月)。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之罪質、犯 罪時間間距,兼衡以受刑人個人之應刑罰性及所犯各罪對於 社會之整體危害程度等情狀,對於受刑人所犯數罪為整體非 難評價,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至於附表編號5所示併 科罰金部分,因無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而須定其應執行刑 之情形,自應依原宣告之刑執行之,併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1條第5 款、第5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並敘明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時間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備註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1年5月10日採尿前回溯72小時 本院112年度簡字第156號 112年2月1日 同左 112年3月6日 附表編號1至4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493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 2 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1年10月22日 本院112年度簡字第297號 112年2月9日 同左 112年3月14日 3 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有期徒刑5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1年8月16日採尿前回溯72小時 本院112年度簡字第1065號 112年5月18日 同左 112年6月20日 4 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3月5日 本院112年度簡字第2272號 112年12月6日 同左 113年1月23日 5 非法持有非制式手槍罪 有期徒刑5年4月併科罰金4萬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05年9月18日至106年9月1日間某日至111年10月25日為警查獲止 本院112年度訴字第156號 113年6月7日 同左 113年7月10日

2025-01-15

CTDM-113-聲-1163-20250115-1

金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8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鄭皓 選任辯護人 洪紹穎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10 98號、113年度偵字第13735號、113年度偵字第15540號)及移送 併辦(113年度偵字第20018號、113年度偵字第19683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鄭皓限制住居之處所准予變更為高雄市○○區○○○路00○0號,且改 至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小港分局小港派出所報到。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鄭皓前經本院限制住居於高雄 市○○區○○路000○0號5樓,並定期於每月第二、四週之星期日 上午12時前,向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三民第二分局鼎金派出所 報到。惟因聲請人現已搬離該址,目前居住在戶籍地高雄市 ○○區○○○路00○0號,爰聲請變更限制住居地及變更報到處所 等語(金訴一卷第307頁)。 二、按限制住居處分,乃對於有羈押之原因而無羈押必要之被告 ,命令住居於現在之住所或居所,不准遷移,或指定相當處 所,限制其住居,而免予羈押或停止執行羈押之方法,此處 分之目的在於確保被告按時接受審判及執行,防止逃亡,而 非限制被告居住之自由。是被告經法院裁定准予限制住居於 某住居所後,是否因工作、生活、經濟或其他因素,而有變 更限制住居處所之需要,法院應綜合並審酌卷內相關資料, 本於兼顧訴訟之進行與被告人身自由之原則決定之(最高法 院107年度台抗字第312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按法院許可停 止羈押時,經審酌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認有必 要者,得定相當期間,命被告定期向法院、檢察官或指定之 機關報到,並得依聲請或依職權變更、延長或撤銷之,刑事 訴訟法第116條之2第1項第1款、第2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因詐欺等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7月31日裁 定准予停止羈押,並命聲請人應於停止羈押首日起,限制住 居於高雄市○○區○○路000○0號5樓,並定期於每月第二、四週 之星期日上午12時前,向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三民第二分局鼎 金派出所報到。茲因聲請人現已搬離該址,目前居住在戶籍 地高雄市○○區○○○路00○0號,本院審酌對聲請人所為限制住 居處分,旨在確保其能按時接受審判並防止逃亡,非為限制 聲請人之居住自由,聲請人陳明上開事由表明確有變更限制 住居地、報到處所之必要性,對於本件原先命限制住居、至 轄區派出所報到之目的,並無妨礙,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瑋珍                   法 官 陳凱翔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2025-01-07

CTDM-113-金訴-83-20250107-1

單禁沒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禁沒字第237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榮櫻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單獨宣告沒 收違禁物(113年度聲沒字第19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壹包(含包裝袋壹只,驗後淨重零 點壹零參公克),沒收銷燬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張榮櫻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業經不起訴處分確定,扣案白色結晶1包經送驗檢出第二級 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屬違禁物,爰依刑法第40條第2項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聲請宣告沒收銷 燬等語。 二、按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查獲之第一、二 級毒品及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二級毒品之器具,不問屬於 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銷燬之,刑法第40條第2項及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前因施用第二級毒品案件,經送觀察、勒戒及強 制戒治後後,認無繼續強制戒治之必要而釋放出所,並由臺 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戒毒偵字第42號為不起 訴處分確定等情,有前揭不起訴處分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參,而扣案之白色結晶1包(驗前毛重0.445、驗前淨重0 .120公克、驗後淨重0.103公克),經鑑定檢出第二級毒品甲 基安非他命成分,屬違禁物,有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民國112 年2月6日高市凱醫驗字第76634號濫用藥物成品檢驗鑑定書 附卷可參(毒偵卷第65頁),依據前揭規定,自應沒收銷燬 之。盛裝上開毒品之外包裝袋,因與其上所殘留之毒品成分 難以析離,且無析離之實益與必要,應視同毒品一併沒收銷 燬。至送驗耗損之毒品因已滅失,即無庸再予宣告沒收銷燬 ,附此敘明。綜上,本件聲請核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2025-01-06

CTDM-113-單禁沒-237-20250106-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144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何勝崴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07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何勝崴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各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參年拾月。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 第1項本文、第53條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 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 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有明文,而該條 所謂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係指最後審理事實諭知 罪刑之法院而言(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60號判決意旨 參照),且係以判決時為準,不問其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278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數罪併罰, 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執行刑,此觀刑法第 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曾經定其執行刑 ,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前定之執行刑 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不 得以前之執行刑為基礎,以與後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最高法院59年台抗字第367號裁定意旨參照)。此外,分 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之刑 ,曾經定應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應執行刑時, 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 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或所定執行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13 年度台抗字第2140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受刑人何勝崴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均已確定在案,其中首先判決確定者為附表編號1之罪,其 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3年4月20日,而附表編號2至5所示案 件之犯罪時間分別在111年4月至5月間,符合數罪併罰之要 件,此有各該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 。管轄部分,附表所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附表編號5 )即為本院,故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核與前 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刑度部分,受刑人犯如附表編號2 至4所示之罪,曾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以111年度金訴字第48 1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再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 分院以112年度金上訴字第498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惟依前 揭說明,受刑人既有本件附表所示之罪應定其應執行刑,則 上開裁定所定之應執行刑即當然失效,本院自可更定附表所 示各罪之應執行刑,且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之外 部界限,即各刑中之最長期(有期徒刑1年8月)以上,各刑 合併之刑期(有期徒刑6年7月)以下;亦不得重於附表編號 2至4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年6月)加計附表編 號1、5所示宣告刑(有期徒刑1年2月、1年8月)之總和(有 期徒刑4年4月)。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之罪質相同、犯罪 時間相近,兼衡以受刑人個人之應刑罰性及所犯各罪對於社 會之整體危害程度等情狀,對於受刑人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 評價,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 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 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時間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備註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2月 111年4月29日 本院112年度審金易字第179號 113年2月19日 同左 113年4月20日 2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2月 111年4月29日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12年度金上訴字第498號 113年3月27日 同左 113年4月27日 附表編號2至4之罪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以111年度金訴字第489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嗣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以左列判決駁回上訴。 3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3月 111年5月3日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4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4月 111年5月3日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5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8月 111年4月29日至111年5月3日 本院113年度審金易字第104號 113年6月7日 同左 113年8月6日

2025-01-06

CTDM-113-聲-1144-20250106-1

交簡上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交簡上字第29號 上 訴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金宏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過失傷害案件,不服本院111年度交簡字第270 3號中華民國112年3月2日第一審簡易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 號:111年度調院偵字第72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 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陳金宏緩刑貳年。   理 由 一、本院審理範圍:  ㈠按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 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定有明文,其立法理由揭示:「為尊 重當事人設定攻防之範圍,並減輕上訴審審理之負擔,容許 上訴權人僅針對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提起上訴,其未表 明上訴之認定犯罪事實部分,則不在第二審之審判範圍」。 是以,科刑事項可單獨成為上訴之標的,且上訴人若僅就科 刑事項上訴時,第二審法院即應以原審法院所認定之犯罪事 實,作為審認原審量刑妥適與否之判斷基礎。又依刑事訴訟 法第455條之1第3項規定,對於簡易判決不服之上訴,準用 同法第348條規定。  ㈡查本件上訴人即檢察官於上訴審理程序中已陳明僅針對原判 決科刑事項上訴(交簡上卷第199、223頁),依前述說明, 本院僅就原判決關於量刑妥適與否進行審理,至於原判決其 他部分,則非本院審查範圍,合先敘明。 二、本案據以審查量刑妥適與否之原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及所犯 罪名如下:  ㈠犯罪事實:   陳金宏於民國110年12月9日17時56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 00號自用小貨車(下稱甲車),沿高雄市○○區○○街○○○○○○○○ 街00號旁無名路之交岔口(下稱前開路口),本應注意汽車 行經無號誌交岔路口應減速慢行,作隨時停車之準備,與注 意車前狀況並隨時採取必要安全措施,又依當時天候晴、夜 間有照明、市區柏油道路乾燥無缺陷而無不能注意之情事, 適有蕭許菊香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 乙車)自龜山街51號前由北往南欲駛入對向無名路而穿越前 開路口,亦疏未注意未讓行進中車輛先行,詎陳金宏疏未注 意上情,駕駛甲車閃煞不及撞擊乙車右側車身,致蕭許菊香 人車倒地受有左側近端脛腓骨骨折及右側遠端股骨骨折、腓 骨骨折併(右小腿15公分)嚴重撕裂傷。  ㈡所犯罪名:   核被告陳金宏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第1項前段過失傷害罪 。 三、刑罰減輕事由:被告肇事後,於報案人或勤指中心轉來資料 未報明肇事人姓名,處理之警員前往現場處理時,被告在場 並當場承認為肇事人等情,有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 故肇事人自首情形紀錄表可參(警卷第33頁),爰依刑法第 62條前段規定,減輕其刑。 四、上訴論斷之理由:  ㈠按刑之量定,為求個案裁判之妥當性,故法律賦予法院裁量 權,苟量刑時已以被告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 款所列情狀且未逾越法定刑度,即不得遽指為違法;又同一 犯罪事實與情節,如別無其他加重或減輕之原因,下級審法 院量定之刑,亦無過重或失輕之不當情形,則上級審法院對 下級審法院之職權行使,原則上應予尊重(最高法院101年 度台上字第951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原判決審酌被告 駕車因前揭過失不慎肇事造成告訴人蕭許菊香受有上述身體 傷害,且犯後否認犯行,歷經數次洽談仍未與告訴人達成和 解或為相當賠償,兼衡告訴人與有過失程度,及被告自述高 職畢業、目前務農、須扶養父母等一切情狀,量處被告有期 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經核原審 上述量刑,業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斟酌被告之犯罪情節 、告訴人所受損害程度,並考量被告之犯後態度、智識程度 、生活狀況,量處上開刑度,不僅本於罪刑相當性之原則, 而於法定刑度內量處被告刑罰,復已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事 由,無濫行裁量之情,其量刑並無不當之處。  ㈡檢察官雖提起上訴,主張告訴人所受傷害情狀非輕,原審量 刑過輕等語。惟查,原審已審酌告訴人之傷勢程度,而據以 量定被告之刑,此觀諸原判決之科刑論斷即明,且經本院上 訴審審理結果,原審量刑亦稱妥適,而未有過輕情形。此外 ,上訴意旨並未提出原審未及審酌之其他加重原因。是檢察 官提起上訴指摘原判決量刑不當,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緩刑部分:   本院審酌被告前因犯賭博罪,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 ,於84年10月5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後,5年內未曾因故意犯 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 其因一時不慎,致罹刑典,然於上訴審理程序中坦承犯行, 並與告訴人調解成立,且履行調解條件完畢,告訴人同意給 予被告緩刑之機會,有調解筆錄、告訴人刑事陳報狀(交簡 上卷第167、175頁)可參,被告顯有悔意,經此偵審程序暨 刑之宣告,當已更加注意自身行為,而無再犯之虞。基此, 本院認前開對被告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依刑 法第74條第1項第2款規定,宣告緩刑2年,以啟自新。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刑法第74條第1項第2款,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廖華君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及提起上訴,檢察官莊承 頻、曾馨儀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瑋珍                   法 官 林昱志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2025-01-03

CTDM-112-交簡上-29-202501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