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確認債權存在

共找到 133 筆結果(第 41-50 筆)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08號 原 告 黃昌瑜即大實汽車貨運行 訴訟代理人 黃如流律師 黃宥維律師 被 告 羅家蓁 訴訟代理人 林易玫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4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前以訴外人賴昶壬(原名:賴建榮)向其借 款並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票,故被告對賴昶壬有如附表所示 之本票原因借款債權存在為由,而基於賴昶壬之債權人地位 ,訴請確認賴昶壬對原告有帳款債權存在,併代位賴昶壬向 原告請求給付帳款債權,並由被告代位受領,經臺灣高等法 院高雄分院109年度上字第128號確認債權存在事件判決,認 定賴昶壬對於原告有新臺幣(下同)191萬3,842元帳款債權 存在,並命原告應給付賴昶壬191萬3,842元,由被告代位受 領,嗣經原告上訴後,由最高法院於民國112年7月12日以11 2年度台上字第1483號裁定駁回上訴確定(下稱系爭前案) ,被告並執系爭前案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原 告名下財產,經本院以112年度司執字第91396號強制執行事 件受理中(下稱系爭強制執行事件)。惟賴昶壬於105年10 月出具讓渡書(下稱系爭讓渡書)予被告,約定賴昶壬如未 清償如附表編號一所示之本票原因借款債務(下稱系爭200 萬元借款債務),則賴昶壬願以移轉其名下車號000-0000號 車輛(原車號000-00,106年1月23日更換車號)及車號00-0 0號車輛(上開2車下合稱系爭車輛)之義務作為新債務,用 以清償系爭200萬元借款債務之舊債務。而被告於系爭前案 判決確定後,已於112年11月14日與原告、賴昶壬達成三方 協議,並在訴外人即雄貿貨運有限公司法定代理人王雅雯見 證下,將系爭車輛交付予被告,同時確認系爭車輛為被告所 有,並簽立車輛交車協議書為憑(下稱系爭交車協議書), 是系爭車輛既已移轉予被告所有,則依賴昶壬與被告間系爭 讓渡書約定,賴昶壬業以清償其對被告之系爭200萬元借款 債務。又被告以附表所示之本票聲請本票裁定,經本院107 年度司票字第2405號本票裁定准許強制執行後,被告持上開 本票裁定及換發之本院107年度司執字第100584號債權憑證 (下合稱系爭本票裁定及換發之債權憑證),聲請強制執行 賴昶壬名下財產,由本院108年度司執字第27162號強制執行 事件受理,被告並於上開執行事件受償44萬958元,是賴昶 壬對被告所負之附表編號二至編號五所示之本票原因借款債 務共計35萬4,800元,亦因被告已於強制執行程序中受償而 消滅。基此,賴昶壬對被告之如附表所示之本票原因借款債 務,均於系爭前案判決確定後因清償、受強制執行而消滅, 故被告對賴昶壬已無債權存在,自不得再執系爭前案確定判 決對原告聲請強制執行等語,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 前段提起本件訴訟,求為撤銷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 程序。 二、被告則以:被告前持系爭本票裁定及換發之債權憑證為執行 名義,聲請強制執行賴昶壬名下財產即系爭車輛,並由臺灣 橋頭地方法院112年度司執字第77059號強制執行事件(下稱 另案強制執行事件)受理中。而兩造於112年11月14日簽立 系爭交車協議書,並將系爭車輛交付被告,係在另案強制執 行事件中,被告以如附表所示之本票債權對賴昶壬聲請強制 執行時,以系爭車輛作為賴昶壬財產之一部,交由被告以強 制執行程序拍賣取償,並非依系爭讓渡書所約定之新債清償 方式,由賴昶壬移轉系爭車輛所有權予被告,以清償賴昶壬 對被告所負之系爭200萬元借款債務等語,資為抗辯。並聲 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277-278頁):  ㈠賴昶壬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票予被告,嗣被告以附表所示之 本票聲請本票裁定,經本院以系爭本票裁定准許強制執行後 ,被告持系爭本票裁定強制執行賴昶壬財產未果,由本院換 發107年度司執字第100584號債權憑證,是被告對賴昶壬有 系爭本票裁定所載之債權存在。  ㈡賴昶壬前訴請確認如附表編號一所示之本票債權(即系爭200 萬元借款債務之債權)不存在,經本院110年度簡上字第110 號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判決認定系爭200萬元借款債務 之債權確實存在,因而駁回賴昶壬之訴確定。  ㈢被告前訴請確認賴昶壬對原告有帳款債權存在,並因被告對 賴昶壬有如附表所示之本票原因借款債權存在,故被告基於 債權人地位代位賴昶壬向原告請求給付,並由被告代位受領 ,經系爭前案確定判決認定賴昶壬對於原告有191萬3,842元 帳款債權存在,並命原告應給付賴昶壬191萬3,842元,由被 告代位受領。  ㈣被告持系爭前案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原告名 下財產,經系爭強制執行事件受理中。  ㈤被告前依系爭讓渡書,訴請賴昶壬交付系爭車輛,經臺灣高 等法院高雄分院110年度上字第209號返還車輛等事件確定判 決判命賴昶壬應交付系爭車輛予被告。  ㈥賴昶壬與被告於105年10月簽立系爭讓渡書,而系爭200萬元 借款債務、系爭讓渡書所載之債務為同一筆債務,被告與賴 昶壬係以系爭讓渡書約定:賴昶壬如未清償賴昶壬對被告之 系爭200萬元借款債務,賴昶壬願以系爭車輛之車輛移轉義 務作為新債,用以清償賴昶壬對被告之系爭200萬元借款債 務。  ㈦原告於112年11月14日與被告、賴昶壬達成協議,並於王雅雯 之見證下,將系爭車輛交付予被告,同時確認系爭車輛為被 告所有,上開4人並簽立系爭交車協議書(惟被告另有爭執 賴昶壬並未參與上開協議)。  ㈧被告前持系爭本票裁定及換發之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聲請 強制執行系爭車輛,並由另案強制執行事件受理,被告於另 案強制執行事件中以52萬元作價承受系爭車輛。  ㈨被告前持系爭本票裁定及換發之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聲請 強制執行賴昶壬名下財產,由本院108年度司執字第27162號 強制執行事件受理中,被告共計於上開執行事件受償44萬95 8元。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執行名義成立後,如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 ,債務人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 起異議之訴,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前段。次按債權人依 民法第242條規定代位債務人聲請強制執行,乃行使債權人 對於第三債務人之權利,是以第三債務人依強制執行法第14 條規定提起異議之訴,其為異議之原因,係指該第三債務人 有消滅或妨礙該被代位之債務人請求之事由而言。至於該代 位之債權人與被代位之債務人間之債權關係存在與否,固為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之要件之一,然此尚非強制執行法第14條 所定異議之原因,第三債務人對此縱有爭執,亦不容其提起 異議之訴(最高法院80年度台上字第2015號判決意旨可資參 照)。末按債權人依民法第242條規定,代位債務人對於第 三人提起訴訟時,其訴訟標的為債務人對該第三人之實體上 權利,至債權人與被代位之債務人間權利義務關係,僅係債 權人得否依民法第242條規定,取得代位實施訴訟權能之當 事人適格問題,非屬訴訟標的(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36 0號裁定、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622號裁定、最高法院 112年度台上字第14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  ㈡經查,被告以其對賴昶壬有如附表所示之本票原因借款債權 ,代位賴昶壬對原告提起代位訴訟,經系爭前案確定判決判 命原告應給付賴昶壬191萬3,842元,並由被告代位受領,嗣 被告即持系爭前案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以系爭強制執行事 件聲請執行原告名下財產,請求原告應給付191萬3,842元帳 款予被告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見兩造不爭執之事項㈢、㈣ ),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系爭前案、系爭強制執行事件全卷 核閱無訛,首堪認定,是揆諸首揭條文規定及說明,被告執 系爭前案確定判決於系爭強制執行事件所聲請執行之權利, 係系爭前案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即賴昶壬對原告之191萬3,8 42元帳款債權,被告僅係以賴昶壬債權人之地位代為受領, 則原告得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前段規定,主張有消滅 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應係指有發生消滅或妨礙賴昶壬 對原告之191萬3,842元帳款請求之事由而言;至被告與賴昶 壬間如附表所示之本票原因借款債權債務關係,僅係被告是 否得於系爭前案依民法第242條規定,代位賴昶壬實施系爭 前案之訴訟權能問題,並非系爭前案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 即非屬被告於系爭強制執行事件所聲請執行之請求,原告自 不得以被告與賴昶壬間如附表所示之本票原因借款債權存在 與否,據以主張為本件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前段之異議 原因。據此,賴昶壬得向原告請求給付191萬3,842元帳款, 此情既經系爭前案判決確定,且為原告所不爭執,則原告猶 以:因賴昶壬於系爭前案判決確定後,以系爭交車協議書將 系爭車輛交付被告,是依系爭讓渡書約定已生賴昶壬對被告 清償系爭200萬元借款債務之效果;又賴昶壬對被告所附之 附表編號二至編號五所示之本票原因借款債務共計35萬4,80 0元,亦因被告已於強制執行程序中受償而消滅,故被告對 賴昶壬已無如附表所示之本票原因借款債權存在,被告對賴 昶壬之民法第242條代位權應隨之消滅,原告即因此有強制 執行法第14條第1項前段所定執行名義成立後消滅債權人請 求之事由,得據以提起本件異議之訴等語(見本院卷第207 、263-265頁),係誤認系爭強制執行事件執行名義即系爭 前案確定判決之請求為被告對賴昶壬如附表所示之本票原因 借款債權,自無足採。  ㈢至原告又主張:因被告對賴昶壬如附表所示之本票原因借款 債權,已因賴昶壬清償而消滅,故至少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 強制執行程序中,有關被告請求代位受領之部分,應予以撤 銷等語(見本院卷第207-208頁)。惟按債權人代位債務人 起訴請求第三債務人給付,債權人雖有代位受領第三債務人 給付之權限,但係指向債務人給付而由債權人代位受領而言 ,非謂債權人得請求第三債務人直接對自己為清償,債權人 如欲以之清償自己對債務人之債權,須另取得執行名義,始 得為之(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121號判決意旨可資參 照)。準此,系爭前案確定判決雖判命原告應給付賴昶壬19 1萬3,842元帳款,並得由被告以賴昶壬之債權人身分代為受 領,惟被告不得直接請求原告對其清償191萬3,842元帳款, 被告仍須對賴昶壬有取得執行名義之債權,始得於強制執行 程序中代位受領上開帳款,乃係因上開帳款債權所得利益, 究其實際,性質上仍應屬賴昶壬之財產利益,並為賴昶壬全 體債權人之總擔保,是以,原告既不爭執其依系爭前案確定 判決應給付191萬3,842元帳款予賴昶壬,則原告於系爭強制 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中給付上開款項後,被告是否得透 過強制執行程序代位賴昶壬受領上開帳款、被告所得代位受 領之數額為何,乃被告與賴昶壬間債權債務關係,僅得由賴 昶壬於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終結前,就被告對賴昶 壬之執行名義提出主張,或於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 終結後,另行對被告主張不當得利返還;或由賴昶壬之其他 債權人於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終結前,對賴昶壬之 責任財產即191萬3,842元帳款,主張參與分配或請求併案執 行之問題,尚非原告所得置喙,是原告上開主張,亦無從採 憑。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 撤銷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併 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秦慧君                   法 官 王宗羿                   法 官 呂致和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莊佳蓁                    附表: 編號 票據號碼 發票日 票面金額(新臺幣) 到期日 一 0000000 106年2月25日 200萬元 記載105年10月25日 二 470748 106年6月1日 10萬元 未記載 三 470749 106年6月1日 5萬4,800元 未記載 四 470747 106年6月1日 10萬元 未記載 五 470746 106年6月1日 10萬元 106年6月30日

2025-02-12

KSDV-113-訴-308-20250212-1

勞上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確認年終獎金債權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上字第40號 上 訴 人 卓湘瑜(原姓名盧湘瑜) 被 上訴 人 秋山堂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漢介 訴訟代理人 王佐呈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年終獎金債權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 年5月24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度勞訴字第162號第一審判決 提起上訴,本院於114年1月1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463條、第256條參照) 。查上訴人在原審本於強制執行法第120條第2項規定,請求 下述債權不存在(見原審卷第15、389頁)。嗣於上訴後,併 以訴外人○○○之債權人地位,為相同請求(見本院卷第68頁) ,核屬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法律上之陳述,於法尚無不 合,先予敘明。 二、上訴人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被上訴人之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人主張:   伊與○○○於民國00年0月00日結婚,婚前與婚後育有○○○、○○○ 、○○○、○○○、○○○(下合稱○○○等5人);嗣於104年7月2日經法 院調解離婚,並約定○○○等5人權利義務之行使與負擔,均由 伊單獨任之,詎○○○竟拒付扶養費。其後經伊取得○○○等5人 對○○○之扶養費執行名義〈案號: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 林地院)107年度家親聲字第43號確定裁定(下稱系爭裁定)〉 ,並於111年11月間以系爭裁定為執行名義,聲請對○○○為強 制執行,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下稱臺中地院)以112年度司 執助字第525號強制執行事件(下稱後案)受理,並於112年2 月16日核發執行命令(下稱系爭命令),禁止○○○在新臺幣(下 同)85萬元之範圍內收取對被上訴人之年終獎金債權(下稱甲 債權)或為其他處分,被上訴人亦不得對○○○為清償。被上訴 人收受系爭命令後,以○○○並無甲債權存在為由,聲明異議 。惟○○○在被上訴人公司擔任行政主廚,每年均可領取年終 獎金、紅利,或其他獎金,而系爭裁定所載已到期債權仍餘 238萬5,548元未獲清償。爰本於強制執行法第120條第2項規 定(即○○○之債權人地位),請求確認系爭命令所扣押238萬5, 548元之紅利或獎金債權(除85萬元之甲債權外,其餘未經扣 押部分下稱乙債權,並與甲債權合稱系爭債權)存在。 二、被上訴人則以:   ○○○係伊公司旗下餐廳之廚師,僅領取不休假獎金,未曾領 取年終獎金。伊以無甲債權存在為由,對於系爭命令聲明異 議,並無不實。是上訴人前開請求,應無依據等語,資為抗 辯。 三、原審判決駁回上訴人全部請求,上訴人全部提起上訴。 四、兩造聲明:  ㈠上訴人之上訴聲明:  ⒈原判決廢棄。  ⒉確認○○○對於被上訴人有系爭債權存在。       ㈡被上訴人之答辯聲明:   上訴駁回。   五、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69-1至70頁,並依卷證文義略 作文字調整):  ㈠上訴人與○○○於00年0月00日結婚,婚前與婚後育有○○○等5人( 原均從父姓,嗣後皆改從母姓;○○○係00年0月00日生、○○○ 係00年00月00日生、○○○係00年0月00日生、○○○係00年0月00 日生、○○○係000年0月00日生)。其等事後於104年7月2日經 法院調解離婚,並約定○○○等5人權利義務之行使與負擔,均 由上訴人單獨任之(見原審卷第31-32、128-135頁)。  ㈡上訴人已取得○○○等5人對○○○之扶養費執行名義,即系爭裁定 ,其內容為:⒈○○○應自107年4月起至○○○等5人至成年之日止 ,按月於每月15日前給付上訴人關於○○○等5人之扶養費各1 萬元;於系爭裁定確定後,如1期逾期不履行者,其後3期喪 失期限利益;⒉○○○應給付上訴人6萬元,及自107年5月22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見原審卷第31-37頁) 。  ㈢○○○自100年間起受僱於被上訴人公司旗下餐廳,擔任主廚(見 本院卷第69-1頁)。    ㈣上訴人於111年11月間以系爭裁定為執行名義,聲請對○○○為 強制執行,經臺中地院以後案受理〈嗣後併入臺中地院107年 度司執助字第2033號強制執行事件(下稱前案)執行〉,前案 於107年6月28日核發扣押命令,扣押○○○自107年6月起於被 上訴人每月應領薪津債權(包括薪俸、各種津貼、補助費、 獎金等在內)3分之1,並於107年7月17日核發移轉命令。臺 中地院復於112年2月16日核發系爭命令,扣押甲債權,禁止 ○○○收取或處分甲債權,並禁止被上訴人為清償。被上訴人 於112年2月22日收受系爭命令,並於112年2月24日以○○○無 甲債權存在為由,具狀聲明異議(見原審卷第31-44頁)。 六、兩造爭執事項:  ㈠○○○對被上訴人有無年終獎金,或其他獎金,或紅利債權?  ㈡上訴人本於強制執行法第120條第2項規定(即○○○之債權人地 位),請求確認系爭債權存在,有無理由? 七、本院之判斷:  ㈠乙債權(未扣押部分):  ⒈按扣押命令對於債務人及第三人之效力,依強制執行法第115 條第1項規定,係禁止執行債務人收取扣押命令記載對於第 三人之金錢債權或為其他處分,並禁止第三人向執行債務人 清償。第三人如不承認扣押命令所載債權或數額有爭議者, 依強制執行法第119條第1項聲明異議,債權人於收受執行法 院通知第三人之聲明異議,認為不實時,而於10日內依強制 執行法第120條第2項,對於第三人提起確認債權存在之訴, 應以扣押命令記載之債權種類,且未逾扣押數額者為限,並 於勝訴判決確定後再陳報執行法院,以利改發換價命令(如 收取命令、移轉命令、支付轉給命令等是),以滿足債權人 之執行債權。蓋非扣押命令所載債權種類,或逾扣押數額者 ,不生扣押效力,債務人仍得任意收取或為其他處分,第三 人亦得隨時清償之故。  ⒉查系爭命令扣押甲債權,禁止○○○收取或處分甲債權,並禁止 被上訴人為清償,而被上訴人於112年2月22日收受系爭命令 (見兩造不爭執事項第㈣項)。準此,可知系爭命令扣押之範 圍,僅限於系爭命令於000年0月00日生效後之甲債權(85萬 元之年終獎金債權),至於年終獎金以外之債權(乙債權), 諸如紅利、不休假獎金、主管獎金債權,及逾85萬元以上範 圍之債權,均不在系爭命令扣押之範圍。  ⒊從而,系爭命令扣押效力不及於乙債權,上訴人仍依強制執 行法第120條第2項規定,請求確認乙債權不存在,應無依據 。    ㈡甲債權(已扣押部分):  ⒈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   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且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 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 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 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高 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29號判決要旨參照)。經查:  ⑴上訴人主張○○○對於被上訴人有甲債權存在乙節,為被上訴人 所否認。是依前開說明,應先由上訴人就甲債權存在,負舉 證責任。  ⑵上訴人主張○○○對於被上訴人有甲債權存在,無非援引證人○○ ○(即被上訴人公司離職員工)於原審所為證言,及○○○(即被 上訴人公司負責人之管家)與○○○(即上訴人之友人)電話通話 譯文(下稱系爭通話),暨被上訴人公司求才廣告,為其最主 要之依據。  ⑶惟○○○於原審證稱:伊與其他基層廚師可領取年終獎金,而○○ ○係主管幹部,僅領取主管獎金(紅利),而非年終獎金(見原 審卷第355-357頁),核與卷附○○○之銀行轉帳支薪資料,○○○ 於每年春節前曾領取年終獎金(見原審卷第363-371頁),亦 核與卷附○○○之薪資表、扣繳憑單及銀行轉帳支薪資料,其 上未記載領取年終獎金等情(見原審卷第225-235、291-304 、349頁,及本院卷第95-115、149頁),均無不合,應可採 信。是依○○○前開證言,應難供作甲債權存在之憑據。  ⑷○○○於系爭通話中固提及○○○可領取獎金20幾萬元(見   原審卷第47-48頁),惟此情除與○○○前揭支薪資料不符外   ,且○○○於原審亦證稱:伊於系爭通話提及○○○領取獎   金20幾萬元,係出於伊個人猜測(見原審卷第310頁)。是系   爭通話內容,亦難供作甲債權存在之依據。  ⑸至於卷附被上訴人公司所屬南投秋山農場求才廣告(見原審卷 第259-261頁、本院卷第17-21頁),其上其他福利欄固記載 享有年終獎金乙節,惟該廣告甄選對象乃基層廚務人員,即 炒爐師傅、砧板師傅、中工、廚助等,而非○○○擔任之行政 主廚人員。是依前開○○○可信之證言,此廣告內容亦難供作 甲債權存在之依據。  ⑹此外,原法院曾當庭詢問上訴人是否聲請訊問○○○與訴外人○○ ○(即被上訴人公司經理),以勾稽○○○有無領取年終獎金乙情 。惟上訴人稱恐其等立場偏頗,故不聲請訊問(見原審卷第4 54頁)。是尚無其他客觀事證,佐參上訴人所稱甲債權存在 之說。  ⒉從而,上訴人主張甲債權不存在,應難採認。  八、綜上所述,上訴人本於強制執行法第120條第2項規定,請求 確認系爭債權存在,非屬正當,不應准許。原審為上訴人敗 訴之判決,其理由固有不同,惟結論尚無不合,仍應予維持 。上訴人仍執陳詞,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 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九、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十、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謝說容                  法 官 廖純卿                  法 官 陳正禧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僅上訴人得上訴。 如不服本判決,須於收受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人數附具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具有民事訴訟法 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之情形為訴訟代理人者,另應附具 律師及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該條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 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書記官 林玉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2025-02-12

TCHV-113-勞上-40-20250212-1

勞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存在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小字第7號 原 告 楊騰毅 被 告 高雄中餐服務人員職業工會附設職業訓練中心 法定代理人 伍先棣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3章第2節之相關規定繳 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者,法院 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定有明 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前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 7日裁定命原告於7日內補正,並載明如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而上開裁定已於114年1月10日送達予原告,然原告逾期迄 未補正,此有本院送達證書及查詢簡答表附卷可憑,其訴難 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勞動法庭法 官 張琬如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謝群育

2025-02-12

CTDV-114-勞小-7-20250212-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存在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訴字第104號 原 告 江榮慶 江榮梁 江鎧異 江柳川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張克豪律師 被 告 長榮久盟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高正雄 訴訟代理人 陳繼民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存在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繳納裁判費新臺幣玖萬參仟伍佰 肆拾肆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起訴必備之程式。次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 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 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定有明文。又原 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之情形,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 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249 條第1項但書及第6款亦有明文。 二、查原告起訴後於民國112年12月25日變更訴之聲明為:㈠被告 應於依102年3月17日都市更新合建契約書第10條第2項約定 辦理交屋時,給付原告江榮慶新臺幣(下同)526萬4,100元 。㈡確認原告江榮梁與被告102年3月17日簽訂之都市更新合 建契約書第4條計算之債權金額,超過193萬3,050元部分不 存在。㈢確認原告江鎧異與被告107年8月15日簽訂之都市更 新合建契約書第4條計算之債權金額,超過787萬6,404元部 分不存在。㈣被告應於依107年8月15日都市更新合建契約書 第10條第2項約辦理交屋時,給付原告江柳川513萬5,366元 。㈤第1、4項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見本院卷 一第427、428頁)。第1、4項聲明之訴訟標的金額分別為52 6萬4,100元、513萬5,366元,另就第2、3項聲明部分,因江 榮梁、江鎧異係請求確認被告對渠等債權「超過」193萬3,0 50元、787萬6,404元部分不存在,而被告辯稱:被告對江榮 梁、江鎧異分別有1,226萬8,399元、1,454萬3,108元之分屋 找補債權等語(見本院卷一第400至402、580、581頁),則 江榮梁、江鎧異提起本件訴訟如獲勝訴所得受之利益分別為 1,033萬5,349元(計算式:1,226萬8,399元-193萬3,050元= 1,033萬5,349元)、666萬6,704元(計算式:1,454萬3,108 元-787萬6,404元=666萬6,704元),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 定為2,740萬1,519元(計算式:526萬4,100元+1,033萬5,34 9元+666萬6,704元+513萬5,366元=2,740萬1,519元),應徵 第一審裁判費25萬3,208元,扣除原告前已繳納之15萬9,664 元,尚應補繳9萬3,544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 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 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溫祖明                             法 官 劉娟呈                             法 官 廖哲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何嘉倫

2025-02-07

TPDV-112-重訴-104-2025020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存在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347號 原 告 熊家富 上列原告與被告群益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元大證券投資 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國泰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富邦證券 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間確認債權存在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 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價)額核定為新臺幣參佰零貳萬 肆仟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參萬陸仟玖佰伍拾壹元。茲依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 五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李家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鍾雯芳

2025-02-06

TPDV-114-補-347-20250206-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存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13號 原 告 晨室空間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正晨 被 告 沁爍國際有限公司即俊祥國際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思妤即林奷楹 被 告 林芷慧 一、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存在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 判費,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 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 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代位權係 債權人代行債務人之權利,債權人得以自己名義代位行使者 ,為債務人之權利而非自己之權利(最高法院49年台上字第 1274號、49年台上字第175號判決參照)。是代位權僅為債 權人對於債務人與第三債務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非構成訴 訟標的之事項,於計算其訴訟標的價額,應就債務人與第三 債務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定之(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5 6號裁定參照)。 二、查本件原告訴之聲明為:確認被告沁爍國際有限公司對被告 林芷慧有包含「加盟金」、「品牌維護費/營運輔導費/權利 金」、「系統費」、「貨款」等項目在內之新臺幣(下同)35 8萬96元債權存在。依上揭說明,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3 58萬96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4萬3,503元。茲依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 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謝佳諮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張峻偉

2025-02-03

TCDV-114-補-213-20250203-1

士簡
士林簡易庭

確認債權存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士簡字第1533號 原 告 旭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益如 被 告 錦新大樓管理委員會 兼 法定代理人 王憶茹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周朝陽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 定有明文。次按共同訴訟之被告數人,其住所不在一法院管 轄區域內者,各該住所地之法院俱有管轄權。但依第4條至 前條規定有共同管轄法院者,由該法院管轄。因關於財產管 理有所請求而涉訟者,得由管理地之法院管轄。同法第20條 、第14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被告錦新大樓管理委員會設址在臺北市中山區, 惟被告王憶茹之住所在臺北市北投區,有個人戶籍資料查詢 結果在卷可稽,是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法院管轄區域內。而 原告起訴係請求確認被告間有管理費債權存在,屬關於財產 管理有所請求而涉訟(參89年11月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 法律問題研討結果),應由管理地之法院即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管轄。基此,本件應由共同管轄法院即管理地之法院臺灣 臺北地方法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 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士林簡易庭 法 官 楊峻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庭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徐子偉

2025-02-03

SLEV-113-士簡-1533-20250203-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股份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訴字第608號 原 告 白省三 許麗玉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黃秀珠律師 洪國誌律師 複 代理人 吳宜恬律師 被 告 新里族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榮男 訴訟代理人 沈明欣律師 追加被告 吳子宜 訴訟代理人 陰正邦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股份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於臺灣高等法院一一二年度重上字第五O七號確認債權存在 民事訴訟程序終結確定前,停止訴訟程序。   理 由 一、按訴訟全部或一部之裁判,以他訴訟之法律關係是否成立為 據者,法院得在他訴訟終結前,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民事 訴訟法第18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白省三、許麗玉(下合稱原告,分各稱其名)主 張與追加被告吳子宜(下稱吳子宜)於民國93年9月2日與訴 外人劉福壽、陳金鋑、陳傳義就投資「臺北縣三重市新海段 都市更新開發案」簽立投資協議書,當時原告所控制之利百 代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已取得開發權利,並於93年6月24 日將開發權利轉讓予利百代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利百代 公司)做為開發主體,並由利百代公司做價10億元使原告、 吳子宜成為利百代公司增資後之股東。嗣原告、吳子宜於10 9年1月9日簽訂股權確認書(下稱系爭股權確認書),確認 投資比例原告白省三為1,000分之77、原告許麗玉為1,000分 之623、追加被告吳子宜為1,000分之300(下稱系爭股份) 。惟辦理增資時,三方同意就以被告新里族投資股份有限公 司(下稱新里族公司)為認股名義人,登記為利百代公司之 股東,股東權益之實質所有人仍屬原告、吳子宜所有。嗣原 告請求被告新里族公司調整持股,均未獲置理。原告遂於本 件起訴,先位聲明請求被告新里族公司應將系爭股份返還予 原告,備位聲明請求被告新里族公司應將系爭股份移轉登記 吳子宜,由原告代為受領,再由吳子宜將系爭股份移轉登記 原告。 三、惟原告前對利百代公司、吳子宜等人,於本院提起109年度 重訴字第1288號民事訴訟,現上訴由臺灣高等法院112年度 重上字第507號審理中(下稱另案),即係原告依據系爭股 權確認書,請求確認原告、追加被告吳子宜對於利百代公司 有無債權存在、債權數額及投資股權比例。因另案訴訟確認 股權比例之認定結果,顯然影響本件訴訟審理是否應返還股 權及返還股權之範圍,為免裁判歧異及審酌本件審理之妥適 ,堪認本件民事訴訟以另案訴訟之法律關係是否成立為據, 本院認有裁定停止本件民事訴訟程序之必要。 四、爰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林怡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林昀潔

2025-01-24

TPDV-112-重訴-608-2025012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存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143號 原 告 胡進江 訴訟代理人 李玉海律師 參 加 人 許鴻松 被 告 謝明星 黃惠真 參 加 人 張朝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存在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 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參加人許鴻松對於被告有如附表「賸餘金額」欄所示之債權 存在。 訴訟費用(除減縮部分外)由被告連帶負擔。 參加訴訟費用由參加人各自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第三人不承認債務人之債權或其他財產權之存在,或於數 額有爭議或有其他得對抗債務人請求之事由時,應於接受執 行法院命令後10日內,提出書狀,向執行法院聲明異議;債 權人對於第三人之聲明異議認為不實時,得於收受前項通知 後10日內向管轄法院提起訴訟,並應向執行法院為起訴之證 明及將訴訟告知債務人,分別為強制執行法第119條第1項、 第120條第2項所明定。本件原告自居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之 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87526號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下稱 A執行事件),經執行法院依強制執行法第115條第1項規定 發扣押命令禁止債務人許鴻松收取對第三人黃惠真、謝明星 之債權或為其他處分,並禁止第三人向債務人清償(下稱A 執行命令);復經第三人黃惠真、謝明星對債務人許鴻松之 債權聲明異議;始由原告依法提起本件訴訟請求確認許鴻松 對於被告即第三人黃惠真、謝明星之債權存在,業據本院依 職權調取A執行事件卷宗審閱無誤,自堪認原告有即受確認 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規定,非不 得提起確認之訴,合先敘明。 二、原告起訴時之聲明原為「確認訴外人許鴻松對於被告2人之 債權新台幣120萬元存在,並應於民國113年10月31日以前給 付。」嗣於訴訟中經追加及變更後聲明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核其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並先為擴張(至新臺幣【下同】 600萬元)後再減縮(為500萬元)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依 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之規定,自得追加及 變更之。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原告對於許鴻松有500萬元本息債權,並以臺灣 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司票字第1760號裁定及其確定證明書 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聲請執行許鴻松依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111年度附民移調字第25號(移調案號:同院111年 度重附民字第219號)調解筆錄(下稱系爭調解)對於被告 如附表所示之債權,業經A執行事件發A執行命令。至被告所 提另一債權人張朝安聲請強制執行之本院112年度司執字第1 11425號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下稱B執行事件),執行法 院於112年11月30日發執行命令,准許債權人張朝安向第三 人黃惠真、謝明星收取債務人許鴻松於系爭調解成立之債權 等語(下稱B執行命令),性質為收取命令,而非移轉命令 ,故除如附表「備註」欄所示已由許鴻松或張朝安收取而清 償部分外,賸餘金額仍屬於許鴻松之債權。被告既否認賸餘 金額為許鴻松之債權,爰訴請確認許鴻松該部分之債權存在 等情。並聲明: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二、參加人許鴻松之聲明及陳述均與原告相同。 三、被告則以:許鴻松於系爭調解成立對於被告之債權,應已依 B執行命令移轉予張朝安,不屬於許鴻松云云,資為抗辯。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參加人張朝安之聲明及陳述均與被告相同。 五、兩造不爭執之事實: (一)許鴻松於系爭調解成立對於被告之債權如附表所示。 (二)原告聲請強制執行業經A執行事件發A執行命令,經被告聲 明異議,始由原告提起本件訴訟。 (三)B執行事件執行法院於112年11月30日發B執行命令准許債 權人張朝安向第三人黃惠真、謝明星收取債務人許鴻松於 系爭調解成立之債權等語。 (四)如附表「備註」欄所示已由許鴻松或張朝安收取之金額及 「賸餘金額」欄所示之金額無誤。 六、得心證之理由: (一)「就債務人對於第三人之金錢債權為執行時,執行法院應 發扣押命令禁止債務人收取或為其他處分,並禁止第三人 向債務人清償。前項情形,執行法院得詢問債權人意見, 以命令許債權人收取,或將該債權移轉於債權人。如認為 適當時,得命第三人向執行法院支付轉給債權人。」強制 執行法第115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由此可知, 強制執行法第115條第2項規定之執行命令,有收取命令、 移轉命令、支付轉給命令三種類型,效力各不相同,不容 混為一談。準此,「執行法院所發之收取命令與移轉命令 不同。前者債權人僅取得以自己名義向第三人收取金錢債 權之收取權,債務人僅喪失其收取權,而未喪失其債權。 後者債務人對於第三人之金錢債權已移轉於債權人,債務 人即喪失其債權。」有最高法院63年台上字第1966號判例 要旨足資參照。 (二)被告提出之B執行命令影本(見本院卷第179至182頁), 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B執行事件卷宗互核無誤。依B執行命 令內容所載准許債權人張朝安向第三人黃惠真、謝明星收 取債務人許鴻松於系爭調解成立之債權等語,未見任何關 於「債權移轉」之意旨,顯然就是收取命令,而非移轉命 令。揆諸上開說明,則許鴻松於系爭調解成立之債權,除 如附表「備註」欄所示已由許鴻松或張朝安收取而清償部 分外,許鴻松未喪失其債權。 (三)至於被告及參加人張朝安主張許鴻松對於被告之債權已依 B執行命令移轉予張朝安云云,牴觸B執行命令之內容,自 不足取。而被告亦不爭執如附表「賸餘金額」欄所示之金 額無誤,本院既認許鴻松未因B執行命令喪失其債權,賸 餘債權自仍存在並歸屬於許鴻松。 (四)綜上所述,原告訴請確認參加人許鴻松對於被告有如附表 「賸餘金額」欄所示之債權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核與判決 結果不生影響,無庸逐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及參加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第85條第2項、第86條第1項前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蔡嘉裕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童秉三 附表 編號 系爭調解成立之債權金額 到期日 賸餘金額 備註 1 被告願連帶給付許鴻松100萬元 111年10月31日 0元 已由許鴻松收取100萬元 2 被告願連帶給付許鴻松120萬元 112年10月31日 20萬元 已由張朝安收取100萬元 3 被告願連帶給付許鴻松120萬元 113年10月31日 20萬元 已由張朝安收取100萬元 4 被告願連帶給付許鴻松140萬元 114年10月31日 140萬元 5 被告願連帶給付許鴻松160萬元 115年10月31日 160萬元 6 被告願連帶給付許鴻松160萬元 116年10月31日 160萬元 總計 800萬元 500萬元

2025-01-23

TCDV-113-訴-2143-20250123-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存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4號 原 告 鄭智夫 上列原告與被告田豐工程有限公司(下稱田豐公司)、台灣塑膠 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塑公司)間請求確認債權存在事件, 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查,本件原告起訴聲明請求確認田 豐公司對台塑公司之工程款債權在新臺幣(下同)93萬7,440元 之範圍內存在,是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93萬7,440元,應徵第一 審裁判費1萬24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劉瓊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劉淑慧

2025-01-23

SLDV-114-補-4-2025012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