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被告死亡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41-50 筆)

單聲沒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5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連發 繼 承 人 黃郁喬 楊華誌 楊姍錡 楊寶宸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案件,經檢察官聲請對其繼承人單獨宣告沒 收(112年度執他字第3090號、114執聲字第771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如附表一、二、三「新權狀」欄所示之土地或建物所有權狀,均 沒收。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楊連發因偽造文書案件,於審理中 死亡,經本院以111年度簡上字第346號判決公訴不受理,於 民國112年10月11日確定。而扣案如附表一、二、三「新權 狀」欄所示之土地或建物所有權狀,係犯罪所生之物,原為 被告所有,被告死亡後,歸屬其繼承人所有,爰依法聲請宣 告沒收等語。 二、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 為人者,得沒收之;刑法第38條第2項之物,因事實上或法 律上原因未能追訴犯罪行為人之犯罪或判決有罪者,得單獨 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第40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 文。 三、經查:  ㈠被告楊連發因偽造文書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以110年度偵字第2650號提起公訴,經本院以110年度簡字第 1424號判決判處拘役50日、30日及20日;上訴後,因被告死 亡,經本院以111年度簡上字第346號判決公訴不受理,並於 112年10月11日確定,且如附表一、二、三「新權狀」欄所 示之土地或建物所有權狀,為被告所有之犯罪所生之物等情 ,有上開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堪以認 定。  ㈡犯罪行為人因死亡,致未得追訴或經法院諭知不受理判決者,法院仍得依刑法第40條第3項規定,單獨宣告沒收,惟該物已因繼承發生而歸屬繼承人所有,檢察官聲請法院沒收時,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5規定,以書狀記載應沒收財產之對象、標的,及其由來之刑事違法事實,構成單獨宣告之依據等事項與相關證據,亦即應記載斯時「財產所有人」即繼承人之姓名等事項,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最高法院106年度台非字第32號判決意旨參照)。查黃郁喬為被告之配偶,楊華誌、楊姍錡、楊寶宸為被告之子女(下稱黃郁喬等4人),有被告之三親等資料查詢結果附卷可查。被告既已死亡,依民法第1138條第1項第1款規定,黃郁喬等4人為其遺產之繼承人,如附表一、二、三「新權狀」欄所示之土地或建物所有權狀即因繼承法律關係之發生而歸屬黃郁喬等4人公同共有,是本件聲請人聲請對黃郁喬等4人單獨宣告沒收,核與前揭規定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 第40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鄭永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宋瑋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附表一(即本院110年度簡字第1424號判決書附表二): 編號 地號 地政機關 舊權狀 新權狀 1 臺中市○里區○○段00地號 臺中市大里地政事務所 92里字第1178號 108里地字第26732號 2 臺中市○里區○○段00地號 89里字第16857號 108里地字第26733號 3 臺中市○里區○○段0000地號 89里字第16858號 108里地字第26734號 4 臺中市○里區○○段000地號 89里字第16865號 108里地字第26736號 5 臺中市○里區○○段000地號 89里字第16866號 108里地字第26737號 6 臺中市○里區○○段000地號 89里字第16867號 108里地字第26738號 7 臺中市○里區○○段000地號 90里字第16764號 108里地字第26739號 8 臺中市○里區○○段000地號 90里字第16761號 108里地字第26740號 9 臺中市○里區○○○段00地號 空白年霧字第1182號 108里地字第26742號 10 臺中市○里區○○○段00地號 空白年霧字第1181號 108里地字第26743號 11 臺中市○里區○○段00000地號 空白年霧字第24769號 108里地字第26741號 12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 106年里地字第21485號 108里地字第26731號 13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 107年里地字第13796號 108里地字第26730號 附表二(即本院110年度簡字第1424號判決書附表三): 編號 地號 地政機關 舊權狀 新權狀 1 臺中市○○區○○段000000地號 臺中市豐原地政事務所 92豐原字第23737號 108豐原字第28299號 2 臺中市○○區○○段00000地號 92豐原字第23738號 108豐原字第28300號 3 臺中市○○區○○段00000地號 92豐原字第23739號 108豐原字第28301號 4 臺中市○○區○○段00000地號 92年豐原字第23740號 108豐原字第28302號 5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 78字第16179號 108豐原字第28304號 6 臺中市○○區○○段00地號 78字第16180號 108豐原字第28303號 附表三(即本院110年度簡字第1424號判決書附表四): 編號 地號或建號 地政機關 舊權狀 新權狀 1 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臺中市中山地政事務所 80中山土字第7046號 108中資土字第21250號 2 臺中市○區○○○段0000○號,門牌:公益路130號3樓(坐落於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80中山建字第5233號 108中資建字第13730號 3 臺中市○區○○○段0000○號,門牌:公益路132號3樓(坐落於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80中山建字第5232號 108中資建字第13729號

2025-03-26

TCDM-114-單聲沒-53-20250326-1

交訴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過失致死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交訴字第12號 公 訴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基良 (死亡) 上列被告因過失致死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 187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吳基良於民國113年4月5日上午8時40分 ,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小客車(下稱A車),沿屏東 縣新園鄉環南路由西往東方向行駛,行經該路段與環南路之 交岔路口時,本應隨時注意車前狀況,不應超速,且於行經 交岔路口時減速通過,作隨時煞停之準備,且依當時天候晴 、日間自然光線、柏油路面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視距 良好,並無不能注意之情形,竟疏未注意車前狀況,且於行 經上開交岔路口時未予減速,反超速行駛;適有被害人黃榮 彬(已歿)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貨車(下稱B車) ,沿屏東縣新園鄉環東路由北往南方向行駛,其本應注意行 經交岔路口時,支線道車輛應禮讓幹線道車輛先行,且依當 時狀況並無不能注意之情形,竟疏未注意禮讓幹線道車輛先 行,雙方閃避不及而發生碰撞,致被害人受有顱內出血之傷 害,經送醫急救後仍不治死亡。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76條 之過失致死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第303條之判決,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 別定有明文。查,被告於本案起訴後之114年3月14日死亡一 事,有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相驗屍體證明書、被告個人基本 資料1份在卷可憑(本院卷第29、37、41頁),堪認被告已 死亡,揆諸前揭法條規定之意旨,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 知公訴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邱瀞慧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李宗濡                   法 官 楊孟穎                   法 官 李松諺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孟蓁

2025-03-26

PTDM-114-交訴-12-20250326-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162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清章 原籍設雲林縣○○市○○里○○路000巷 0號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0129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林清章為告訴人林陳美玉之夫,兩人具 有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第1款所稱家庭成員關係。被告於民 國113年8月20日上午7時許,在雲林縣○○鄉○○路00巷00弄00 號之住所,竟基於傷害之犯意,持手機毆打告訴人之臉部、 手部,使告訴人受有上唇及右頸部擦挫傷、左膝擦挫傷等傷 害。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案繫屬本院後,被告業於114年2月26日死亡,有戶 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全戶戶籍資料1紙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 41頁),依前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之諭知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劉建良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潘韋丞                               法 官  黃郁姈                                      法 官  廖宏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高士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ULDM-114-易-162-20250326-1

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2年度附民字第1226號 原 告 宋銀鳳 被 告 翁榮春(已歿)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714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原告之聲明及主張均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 訴狀所載。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是以 ,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提, 若刑事訴訟未經提起公訴或自訴,即不得對於應負賠償責任 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二、經查,被告翁榮春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向本 院提起公訴,由本院以113年度金訴字第714號案件審理後, 原告對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惟該案 因被告死亡,而由本院判決公訴不受理,並將臺灣新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112年度偵字第13911號、第15246號、第15851 號、第17316號、第17508號、第23630號、第25003號、第25 120號、第4492號、第32507號、第47477號、第58465號、第 66014號、第67863號、第74551號、第79745號、第44217號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2年度偵緝字第3326號之移 送併辦部分,退回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而原告宋銀鳳為 新北地檢署112年度偵字第4492號移送併辦犯罪事實之被害 人,該移送併辦案件,既經本院退回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 ,則此部分顯未經起訴,本件附帶民事訴訟即無刑事訴訟之 繫屬,依上開說明,原告自不得對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是本件原告之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娟                   法 官 莊婷羽                   法 官 王玲櫻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陳菁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PCDM-112-附民-1226-20250326-1

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2年度附民字第1225號 原 告 黎菁惠 被 告 翁榮春(已歿)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714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原告之聲明及主張均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 訴狀所載。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是以 ,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提, 若刑事訴訟未經提起公訴或自訴,即不得對於應負賠償責任 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二、經查,被告翁榮春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向本 院提起公訴,由本院以113年度金訴字第714號案件審理後, 原告對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惟該案 因被告死亡,而由本院判決公訴不受理,並將臺灣新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112年度偵字第13911號、第15246號、第15851 號、第17316號、第17508號、第23630號、第25003號、第25 120號、第4492號、第32507號、第47477號、第58465號、第 66014號、第67863號、第74551號、第79745號、第44217號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2年度偵緝字第3326號之移 送併辦部分,退回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而原告黎菁惠為 新北地檢署13911號、第15246號、第15851號、第17316號、 第17508號移送併辦犯罪事實之被害人,該移送併辦案件, 既經本院退回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則此部分顯未經起訴 ,本件附帶民事訴訟即無刑事訴訟之繫屬,依上開說明,原 告自不得對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本件原告之訴不 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娟                   法 官 莊婷羽                   法 官 王玲櫻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 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陳菁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PCDM-112-附民-1225-20250326-1

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1622號 原 告 吳美慧 被 告 翁榮春(已歿)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714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原告之聲明及主張均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 訴狀所載。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是以 ,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提, 若刑事訴訟未經提起公訴或自訴,即不得對於應負賠償責任 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二、經查,被告翁榮春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向本 院提起公訴,由本院以113年度金訴字第714號案件審理後, 原告對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惟該案 因被告死亡,而由本院判決公訴不受理,並將臺灣新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112年度偵字第13911號、第15246號、第15851 號、第17316號、第17508號、第23630號、第25003號、第25 120號、第4492號、第32507號、第47477號、第58465號、第 66014號、第67863號、第74551號、第79745號、第44217號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2年度偵緝字第3326號之移 送併辦部分,退回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而原告吳美慧為 新北地檢署112年度偵字第23630號、第25003號、第25120號 移送併辦犯罪事實之被害人,該移送併辦案件,既經本院退 回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則此部分顯未經起訴,本件附帶 民事訴訟即無刑事訴訟之繫屬,依上開說明,原告自不得對 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本件原告之訴不合法,應予 駁回。 三、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娟                   法 官 莊婷羽                   法 官 王玲櫻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 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陳菁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PCDM-113-附民-1622-20250326-1

重附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153號 原 告 陳雅倫 年籍住所詳卷 被 告 葉金龍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2086號),經原告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 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 ,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死亡應否停止其訴訟程序,應分別情 形而定,如係被告死亡,刑事訴訟已諭知不受理時,應將原 告之訴逕予駁回(最高法院97年度台附字第34號判決意旨參 照)。 二、本件被告葉金龍被訴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後,嗣 被告於民國113年11月16日死亡,本院乃以113年度金訴字第 2086號判決諭知公訴不受理在案。依照上開說明,則原告附 帶提起之民事訴訟,自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 依據,應併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昭筠                        法 官 林建良                                  法 官 施吟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陳映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6

PCDM-113-重附民-153-20250326-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278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賴炳華 生前住○○市○○區○○路000巷00弄0 ○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偵 字第49619號),本院認為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改依通常程序 審理(原受理案號:113年度簡字第5395號),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賴炳華於民國113年5月29 日14時05分許,在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址設新北市○○ 區○○路000號)內,參加黃士恒承辦之文化商店瀏覽商品時 ,見現場無店員看管,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竊盜之犯 意,徒手竊取商品區擺設之陶瓷茶壺1個得手後離去。嗣經 警約詢後,始交還上開茶壺1個,由警發還予黃士恒。因認 被告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又不受理之判決,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分別為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   7條所明定。 三、查本案原經聲請人聲請本院以簡易判決處刑,於113年11月2 9日繫屬本院,惟被告於本案繫屬本院後之114年1月6日死亡 等情,此有上開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及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 113年11月29日新北檢貞收113偵49619字第1139151860號函 上本院收文日期章戳印、被告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查,依前開說明,爰 不經言詞辯論,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二十八庭 法 官 徐子涵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 」提出上訴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於臺灣 高等法院。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 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玟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6

PCDM-114-易-278-20250326-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168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安國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4年度偵字第2123 號、第247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詳如附件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所載。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而不受理之判決,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及第307條分 別定有明文。查被告黃安國業於起訴後之民國OOO年O月OO日 死亡,此有被告之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附卷可稽(見本院 卷第53頁),揆諸上開說明,本件爰不經言詞辯論,逕行諭 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何啓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李承翰 附件: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4年度偵字第2123號                    114年度偵字第2473號   被   告 黃安國 ○  ○○○○ ○ ○ ○○○             ○             ○○○○○○○○○○     ○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黃安國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⑴於民國1 14年1月9日下午8時許,在嘉義縣○○鄉○○村○○00號○O前,趁 蔡銘傳未注意之際,徒手竊取蔡銘傳所有車牌號碼000-000 號普通重型機車,得手後供己騎用;⑵於114年1月14日下午1 2時30分許、21日晚間11時17分許,在嘉義縣○○鄉○○村O鄰○○ 街00巷0號後方,趁陳美琴將衣服置放於洗衣機內未注意之 際,徒手竊取陳美琴所有刷毛長褲2件、帽T1件(約值新台 幣600元),得手後供己穿用。 二、案經蔡銘傳、陳美琴訴由嘉義縣警察局水上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黃安國於警詢之供述 ⑴坦承騎乘機車,惟辯稱認識告訴人蔡銘傳,想跟告訴人開口,但沒開口等語。 ⑵坦承竊取告訴人陳美琴所有之衣褲。 2 告訴人蔡銘傳、陳美琴於警詢中之指訴 全部犯罪事實。 4 監視器翻拍照片、車輛詳細資料報表、個人基本資料、員警114年2月13日職務報告 全部犯罪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竊盜罪嫌。被告所犯 3次竊盜罪嫌間,犯罪各別,請分論併罰。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檢察官 陳 美 君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鄭 媗 尹 附錄所犯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3-26

CYDM-114-易-168-20250326-1

審交易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交易字第441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龍平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黃文德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4 27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係以:告訴人即同案被告龔玫華(龔玫華所涉過失 傷害犯行由本院另行審結)考領有普通重型機車駕駛執照, 於民國112年5月10日7時37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 普通重型機車,沿高雄市前金區自強一路由北往南方向行駛 至與榮安街交岔路口時,本應注意汽機車行至無號誌之交岔路口 應減速慢行,作隨時停車之準備,而依當時天候晴、日間自 然光線、柏油路面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及視距良好,並無 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貿然前行,適有被告林龍 平考領有普通小型車駕駛執照,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 通輕型機車,沿榮安街由西往東方向行駛至上開路口前停等 ,亦疏未注意車輛起駛前,應注意前後左右來車,並應禮讓行進 中之車輛優先通行,竟貿然前行欲穿越自強一路,致兩車發生 碰撞均人車倒地,龔玫華因而受有頭部外傷、右髕骨骨裂、 右膝鈍傷、右踝挫擦傷、右上肢鈍傷等傷害。因認被告林龍 平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罪嫌。 二、按被告死亡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30 3條第5款定有明文。經查,被告林龍平業於113年12月4日死 亡,有全戶戶籍資料1份在卷可稽,揆諸前開說明,爰不經 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盈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雅婷

2025-03-26

KSDM-113-審交易-441-202503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