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解景惠

共找到 114 筆結果(第 41-50 筆)

勞補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補字第304號 聲 請 人 史淑媚 聲請人與相對人慶鐘佳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給付工資等之 聲請調解事件,聲請人聲請調解未據繳納聲請費。按調解之聲請 不合法者,勞動法庭之法官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 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聲請勞動調解,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20所定額數繳納聲請費,勞動事件法第22條第1 項、勞動事件 審理細則第15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20第1 項規定,因財產權事件聲請調解,其標的之金額或價額未 滿新臺幣十萬元者,免徵聲請費;十萬元以上,未滿一百萬元者 ,徵收一千元;一百萬元以上,未滿五百萬元者,徵收二千元; 五百萬元以上,未滿一千萬元者,徵收三千元;一千萬元以上者 ,徵收五千元。非因財產而聲請調解者,免徵聲請費。查本件聲 請人請求相對人給付勞保費新臺幣(下同)59,792元、 健保費3 4,525元、勞退金差額2,780元、勞退收益損失13,624元、資遣費 160,512元、特休未休工資19,995元、勞保年金差額185,057元, 合計516,285元及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及在職服務證明,其中 請求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及在職服務證明部分,屬非因財產權 而聲請調解,免徵勞動調解聲請費,而財產權部分,復依前揭堆 定,應徵調解聲請費1,000元。茲依勞動事件法第22條第1 項但 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 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 駁回其此部分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佩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 記 官 解景惠

2025-01-17

KSDV-113-勞補-304-20250117-1

勞補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給付資遣費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補字第308號 原 告 鄭士斌 訴訟代理人 洪紹倫律師 原告與被告陳進財即大智慧運動競技場館間請求給付資遣費等事 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因確認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 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或工會起訴或上訴,暫免徵收裁判費 三分之二;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勞動事 件法第12條第1 項、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 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 。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台幣(下同)1,451,405元,原應徵 第一審裁判費15,454元,惟本件為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資遣費、預 告工資、加班費、特休未休工資及提繳勞工退休金,依前揭規定 ,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即10,303元,是本件應徵第一審裁判 費5,151元(計算式:15,454元-10,303元=5,151元),茲依民事 訴訟法第249 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 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佩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 記 官 解景惠

2025-01-17

KSDV-113-勞補-308-20250117-1

勞補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給付扣押款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補字第273號 原 告 高阡祐 法定代理人 高愉婷 被 告 嘉賀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第二辦事處 法定代理人 李大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扣押款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之法院不能 行使職權者,由其居所地之法院管轄。訴訟之全部或一部, 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 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 二、本件原告係就經執行之訴外人即債務人李悟銓對被告之薪資 債權為主張;惟查,被告公司登記之主事務所(營業所)既 係設在「新北市○○區○○○路000號4樓」,此有原告起訴狀所 載被告公司之設址、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執行命令等件在卷可 稽則依首開規定,本件管轄法院應係臺灣新北地方法院。玆 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 轉管轄至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三、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佩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 記 官 解景惠

2025-01-15

KSDV-113-勞補-273-20250115-1

勞補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補字第314號 原 告 余祥麟 被 告 金林興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承達 原告與被告金林興漁業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原 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因確認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 或資遣費涉訟,勞工或工會起訴或上訴,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 二;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勞動事件法第 12條第1 項、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 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查本 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台幣(下同)392,685元,原應徵第一審裁 判費4,300元,惟本件為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薪資392,685元,依前 揭規定,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即2,867元,是本件應徵第一 審裁判費1,433元(計算式:4,300元-2,867元=1,433元),茲依 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 達5 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佩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 記 官 解景惠

2025-01-15

KSDV-113-勞補-314-20250115-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訴字第1226號 上 訴 人 侯東霖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蘇森吉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上 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19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查本件 上訴利益為新台幣(下同)1,707,227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26, 893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 項前段規 定,限上訴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 日內,逕向本院補繳,逾期不繳 ,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佩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 記 官 解景惠

2025-01-15

KSDV-111-訴-1226-20250115-2

勞補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補字第325號 原 告 簡詠淳 沈暐翰 被 告 丞暻石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泂融 原告二人與被告丞暻石業股份有限公司間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 件,原告均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 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 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因定期給付涉訟, 其訴訟標的之價額,以權利存續期間之收入總數為準;期間未確 定時,應推定其存續期間。但超過5 年者,以5 年計算;因確認 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或工會起訴或 上訴,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民事訟法第77條之2 第1 項、 勞動事件法第11條、第1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請求確認僱 傭關係存在及薪資給付部分,雖為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 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訴訟標的之價額, 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定之(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抗字第10號裁定 意旨參照)。查本件原告簡詠淳、沈暐翰訴之聲明分別如附表所 示,經核其等之第一項及第二、三項聲明雖為不同訴訟標的,惟 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且均係以第一項僱傭關係存在 為前提,是訴訟標的價額,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定之。本件原告 簡詠淳為73年生、沈暐翰為69年生,至被告113年10月5日資遣原 告時,分別年約40歲、44歲,距年滿65歲退休止,尚各有25年、 21年,以此推算兩造僱傭關係存續期間均已逾5年,應以5年計, 再依原告主張之月平均工資為61,010元、45,000元計算,此部分 訴訟標的價額應分別核定為3,660,600元(計算式:61,010元×60 個月=3,660,600元)、2,700,000元(計算式:45,000元×60個月 =2,700,000元元),原各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37,333元、27,730 元,再依上開規定,各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即24,889元、18 ,487元,是本件原告簡詠淳、沈暐翰各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2,444 元(計算式:37,333元-24,889元=12,444元)、9,243元(計算 式:27,730元-18,487元=9,243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 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 日內補繳,逾期 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佩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 記 官 解景惠 附表: 原告簡詠淳訴之聲明 原告簡詠淳應徵第一審裁判費 (一)確認原告與被告間僱傭關係存在。 (二)被告應自民國113年10月5日起至原告復職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給付原告61,010元,及自各期應給付之日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應自民國113年10月5日起至原告復職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提撥2,748元至原告簡詠淳設於勞動部勞工保險局之退休金個人金專戶。 12,444元 原告沈暐翰訴之聲明 原告簡詠淳應徵第一審裁判費 (一)確認原告與被告間僱傭關係存在。 (二)被告應自民國113年9月23日起至原告復職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給付原告45,000元,及自各期應給付之日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應自民國113年9月23日起至原告復職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提撥2,748元至原告沈暐翰設於勞動部勞工保險局之退休金個人金專戶。 9,243元

2025-01-15

KSDV-113-勞補-325-20250115-1

勞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返還管理權限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訴字第42號 上 訴 人 郭振源 被 上訴人 楊甯傑即高雄私立高見文理短期補習班 李忻錞即高雄私立高鋒文理短期補習班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即被告楊甯傑即高雄私立高見文理短期補 習班、李忻錞即高雄私立高鋒文理短期補習班等人間關於請求返 還管理權限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29日本院第一審判 決提起上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 訴訟標的之價額不能核定者,以民事訴訟法第466條所定不得上 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十分之一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1第1項、第77條之12。次按向第二審法院上訴,應依訴訟標的金 額繳納裁判費,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規定甚明。又上訴 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 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 法第442條第2項亦有明定。經查,本件訴訟標的非對於親屬關係 及身份上之權利有所主張,性質上屬因財產權而起訴,又因系爭 LINE社群價值往往隨成員人數、時間等有所不同,其客觀上價值 尚無從確定,其訴訟標的價額自屬不能核定,則依上開規定,本 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新臺幣(下同)1,650,000元定之,應徵第 二審裁判費26,002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 條第2項前段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逕向本院 如數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佩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 記 官 解景惠

2025-01-14

KSDV-113-勞訴-42-20250114-2

勞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勞訴字第151號 上 訴 人 王庭羽 被 上訴人 新加坡商高登鐘錶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日民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上訴人 對於民國113年11月20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未繳 納第二審裁判費。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 ;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 ,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因定期給付涉訟,其訴訟標的之價 額,以權利存續期間之收入總數為準;期間未確定時,應推定其 存續期間;但超過5 年者,以5 年計算。因確認僱傭關係或給付 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或工會起訴或上訴,暫免徵收 裁判費三分之二。民事訟法第77條之2 第1 項、勞動事件法第11 條、第1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及給 付薪資、勞工退休準備金之訴,雖為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 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訴訟標的之價額 ,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定(最高法院102 年度台抗字第978 號、 100年度台抗字第10號裁定意旨參照)。查本件上訴人之上訴聲 明為:(一)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後開第2項、第3項、第4項 之請求部分廢棄。(二)上開廢棄部分,請求確認兩造間僱傭關 係自113年2月8日起繼續存在。(三)被上訴人應自113年2月5日 起至上訴人復職之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給付上訴人63,360元, 及自113年2月6日起至原告復職之日止,於每月6日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四)被上訴人應自113年2月5日起 至上訴人復職之日止,按月提繳3,828元至上訴人於勞動部勞工 保險局之個人退休金專戶。經核上訴人之上訴聲明雖為不同訴訟 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且均係以第2項僱傭 關係存在為前提,是訴訟標的價額,應擇其中價額較高者定之。 經查本件上訴人為00年00月00日生,至被上訴人主張確認僱傭關 係繼續存在之日即113年2月8日起距年滿65歲退休之日止已逾5年 ,應以5年計,再依上訴人主張之平均工資每月63,360元及提撥3 ,828元至勞動部勞工保險局設立退休金專戶之利益計算,合計每 月67,188元,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4,031,280元(計算 式:67,188元×60個月=4,031,280元),而因請求給付薪資及提 繳勞工退休金等部分,核與上開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互相競合 而不併計其價額,是本件原應徵第二審裁判費61,494元,然依上 開規定,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即40,996元,是上訴人應暫繳 之裁判費為20,498 元(計算式:61,494元-40,996元=20,498元 ),未據上訴人繳納。又上訴人於第一審審理中之113年5月23日 以民事擴張聲明暨準備三狀追加聲明後,並未補繳追加部分應補 繳之第一審裁判費6,600元(計算式:〔每月薪資63,360元+提撥3, 828元退休金〕x60個月=4,031,280元,原應徵第一審裁判費40,99 6元,因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即27,331元,故上訴人應暫繳 之裁判費為13,665元,扣除上訴人前已繳納7,065元,尚應補繳 第一審裁判費6,600元),合計上訴人應繳納之裁判費為27,098 元(計算式:20,498元+6,600元=27,098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 42條第2項前段規定,限該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如數 補繳,逾期不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又上訴人所提出之民 事聲明上訴狀,未具上訴理由,併依法命其補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佩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應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其餘關 於命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 記 官 解景惠

2025-01-14

KSDV-112-勞訴-151-20250114-3

勞聲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王振豪 相 對 人 合隆電工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禎隆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玖萬元後,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一一三年度司 執字第九○七九四號清償票款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 一一四年度勞訴字第二號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事件裁判確定, 或因撤回、和(調)解而終結前,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執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下稱橋頭地院 )113年度司票字第1317號裁定(下稱系爭本票裁定),向 該院聲請對聲請人為強制執行,業經該院以113年度司執字 第90794號執行事件受理在案(下稱系爭執行事件),惟系 爭本票裁定所載本票,其票據原因關係之部分違反強制規定 而無效,業經聲請人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下稱系 爭本案事件),爰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3項之規定,提起 本件聲請,並聲明:願供擔保,請准系爭執行事件於系爭本 案事件判決確定,或因撤回起訴、和解、調解而終結前,停 止執行等語。 二、按發票人主張本票債權不存在,而提起確認之訴不合於非訟 事件法第195條第1項之規定者,法院依發票人聲請,得許其 提供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停止強制執行。非訟事件法第195 條第3 項定有明文。準此,發票人以本票之票據債權原因存 否,或票據債權是否經清償而消滅為由,提起確認本票債權 不存在訴訟,固非以本票偽造、變造為起訴之事實理由,仍 得依前引規定,在聲請人供擔保後,准其停止強制執行之聲 請。又法院裁定准許停止強制執行所定之擔保金,係備供債 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依標的物停止執 行後,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受之損害額, 或其因另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非以標的物之 價值或其債權額為依據(最高法院91年台抗字第429號裁判意 旨參照)。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聲請人於橋頭地院核發系爭本票裁定確定後,其主張系爭本 票裁定所載本票債權有不存在之理由,而向本院提起確認本 票債權不存在等訴訟,並聲請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 乙節,有民事起訴狀、系爭本票裁定、橋頭地院113年12月1 8日橋院甯113年司執勇字第90794號執行命令等在卷可參, 則聲請人(即發票人)以系爭本票裁定所載本票債權原因存 否為由,提起系爭本案訴訟,固非以本票偽造、變造為起訴 之事實理由,仍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1項之規定,在聲 請人供擔保後,准其停止強制執行之聲請。  ㈡查本件相對人聲請強制執行之債權本金為新臺幣(下同)30萬 元,是相對人因停止執行所可能受有之損害,應為其因停止 執行致無從先行取得上開債權額使用之利益,此項利益在通 常情形下,即應為因遲延受領而損失之法定利息,是相對人 如因停止前揭強制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將無法即時取得可 運用之金額即應為30萬元,至所受之損害即為該金額所衍生 之法定遲延利息。參酌聲請人所提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等之 訴,其訴訟標的價額逾150萬元,為得上訴第三審案件,而 依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民事通常程序之辦案期 間,第一審為2年、第二審為2年6個月,第三審為1年6個月 ,合計為6年,相對人於該段期間可能所受損害額約為9萬元 (計算式:30萬元×5%×6=9萬元),是本件擔保金應以9萬元 為適當,爰酌定上開擔保金准許之。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佩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解景惠

2025-01-13

KSDV-114-勞聲-1-20250113-1

勞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訴字第38號 原 告 郭志芬 訴訟代理人 胡高誠律師 被 告 裕利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葛約翰 訴訟代理人 鄭渼蓁律師 複 代 理人 楊亭禹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 2月19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告自民國91年3月1日起受被告所聘用,在   被告設於高雄市○○區○○○○街00號辦公處所擔任對於診所藥局 之收款員,於原告遭違法解雇前,被告每月給付原告薪資新 台幣(下同)6萬元。而原告受雇近20年期間工作兢兢業業, 從未有怠惰曠工或無法勝任工作之情事,詎料於110年10月 間,被告公司並無轉讓、虧損、業務緊縮或業務性質變更, 竟無預告通知原告將由外勤職務轉調內勤,要求原告接受Ex cel電腦技能測試,若測試未過將予以解聘,並未給予被告 學習訓練期間,更未協助被告取得相關技能教育,嗣原告無 法通過電腦測試,被告旋於110年12月31日終止勞動契約並 發給原告非自願離職證明。參酌最高法院對雇主得合法依勞 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11條第5款解僱勞工之見解係採二 階段審查,除判斷勞工是否不能勝任工作外,尚須雇主於其 使用勞基法所賦予保護之各種手段後,仍無法改善情況下, 始得終止勞動契約,以符合解僱最後手段性原則,而被告違 反原告意願,且以主觀之評分項目予原告較低之分數,也未 提供其他職務供原告轉調機會以替代解僱,有違誠信原則與 最後手段性,被告終止勞動契約自非合法。從而,被告自應 依兩造間勞動契約之約定,給付自111年1月1日起之兩年薪 資及法定遲延利息。為此,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勞基 法第22條等規定,及兩造間之勞動契約提起本訴等語。並聲 明:㈠確認兩造間之僱傭關係繼續存在。㈡被告應給付原告1, 407,872元,及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㈢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被告公司營業項目為提供疫苗和藥物冷鏈的專業   存儲、分銷、臨床試驗醫材及藥品採購和退貨管理服務,客 戶端收款早期由外勤收款員先至公司內部SAP系統下載客戶 帳款資料,將請款單、收據等資料下載至EXCEL後,製作列 印請款文件或收據,再至客戶指定地點(診所或醫院)收取現 金或支票,將款項收回公司後,維護SAP系統中之客戶帳務 資料,故外勤收款員除了在外收款外,收款後亦負責其責任 區客戶帳戶之維護,工作技能上本即會使用SAP系統、EXCEL 等帳款管理工具。而原告自91年3月11日起受僱於被告公司 ,擔任外勤收款人員,負責向高雄地區客戶帳務收取及管理 ,其原本即會操作SAP系統、EXCEL、CRC系統,不需另外再 學習,故原告起訴狀稱被告未給予訓練學習期間並非事實, 蓋原告本即具備一定電腦技能,且長期以來用以作為工作之 工具。隨著數位金流工具的開發,線上付款或匯款之付款方 式逐漸取代現金收款,被告公司考量線上支付或匯款不僅可 以增加收款的效率,亦可以減少收款員收取現金或票據遺失 之風險,故107年起開始規劃線上支付系統即ZPPAY(裕利PAY ),同步優化客戶端付款習慣,及外勤人員工作內容與組織 架構。109年起,被告公司外勤收款部門經理南下逐一拜訪 外勤收款人員,並向渠等說明外勤收款部門未來組織調整、 外勤人員縮編、轉調內勤或其他部門建議。110年3月,被告 公司收款部門重組,經過數個月溝通,部分外勤人員轉調內 勤收款,內勤收款同樣隸屬於收款部門,但主要以電話客服 為主,無須外出收款,多在辦公室內處理客戶線上支付之收 款或郵寄之票款。110年6月為使外勤收款同仁更加精進OFFI CE使用能力,被告亦提供實體與線上增進電腦技能之課程予 外勤收款人員上課。110年9月,經過半年調整及適應,有五 名外勤收款人員轉任內勤,外勤人員尚餘19名,惟人數仍舊 超出實際需求,故被告公司再次詢問外勤同仁有無調任內勤 之意願,最終仍有17名外勤人員表達欲留任,故就欲留任之 外勤人員將以甄試擇優留任13名。110年10月7日被告人資部 門召開全國外勤線上會議,原告亦有參加,會中說明外勤收 款人員將於110年10月14日舉辦甄試,以決定調職與留任之 名單,評分標準為外勤人員自109年1月至110年6月的表現, 占比為30%;SAP、EXCEL、CRC之操作及熟悉度,占比為30% ;ZPPAY(即ZPPAY)使用,占比為20%;面試,占比為20%等語 ;嗣經評比後,原告在最終甄試的16名人員中排名第16名, 原告並非完全不會操作使用SAP、EXCEL、CRC,但其熟悉度 不若其他人。被告人員在前揭甄試結果公布後,多次與原告 聯絡或會議,原告均表示無調任被告公司內部收款員或其他 職務之意願,亦不願意接受優退方案,甚至明確主張不願意 繼續留任被告公司,希望工作到110年12月31日,並於110年 12月9日、12月10日、12月16日、12月17日、12月23日、12 月24日、12月30日均請謀職假,顯見原告不僅無選擇被告所 提供轉任職務之意願,亦無繼續兩造僱傭關係之意願,被告 公司只得依勞基法第11條第4款終止僱傭關係。況原告自110 年12月31日經被告合法終止勞動契約,並給付資遣費後,均 未提起任何救濟程序,或向被告表示不服資遣,卻於近兩年 後方提起勞資爭議調解,顯已生失權效之效果,原告提起本 件訴訟顯有違誠信原則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 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一)原告自91年3 月1 日起任職於被告公司,於被告公司設於高   雄市○○區○○○○街00號之辦公處所擔任對診所藥局之收款員, 收款範圍包含高雄市區、北邊高雄的區域,每月薪資6萬元 。 (二)被告自107 年起開始規劃線上支付系統即ZPPAY(裕利PAY),   自109年起進行外勤人員縮編之組織調整,先行詢問外勤人 員有無轉任內勤之意願,原告表達續任外勤,被告公司並於 110年10月7日線上會議告知外勤人員(含原告)有關甄試之時 間、項目及評選標準,於同年月13日再以電子郵件通知員工 (含原告)。 (三)被告公司於原告甄試後因未達標準,而向原告說明轉職及退   職金等事宜,經原告表達提前於被告公司所提之111年1月31 日前離職,被告公司依勞基法第11條第4款之規定於110年12 月31日終止兩造間之僱傭關係。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被告是否合法終止兩造間之僱傭關係?原告請求確認兩造間 僱傭關係存在,有無理由? 1、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 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且 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本件原告 主張其與被告間現尚存在僱傭關係,然此為被告所否認,則 雙方間之僱傭關係是否存在,即屬現在之法律關係存否不明 確,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本件確認判決除去之,依前開 規定及說明,應認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 律上利益。   2、按雇主因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勞工之必要,又無適當工作 可供安置時,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勞基法第11條第4 款載有明文。而雇主依勞基法第11條第4款規定減少勞工要 件之「業務性質變更」,於雇主出於經營決策或因應市場競 爭條件及提高產能、效率之需求,採不同經營方式,致該部 分業務發生結構性及實質性改變者,亦屬之(最高法院107年 度台上字第1951號判決意旨參照)。復依上開規定,雇主因 業務性質變更而有減少勞工必要,應先盡安置勞工義務,必 無處可供安置勞工時,始得資遣勞工,而所謂「適當工作」 ,指在資遣當時或資遣前後相當合理期間內,有與勞工受資 遣當時之工作條件相當,且屬勞工之能力可勝任並勞工願意 接受者而言,故雇主資遣勞工之際或相當合理期間前後雖有 其他工作職缺,惟該職缺之工作條件與受資遣勞工顯不相當 ,或非該勞工所得勝任,或資遣勞工經相當合理期間後始產 生之工作職缺,均難認係適當工作,而責令雇主負安置義務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833號判決意旨參照)。 3、原告雖主張被告是否有因進行數位轉型計畫而減少勞工之必 要乙節,未據被告舉證云云,然此為被告所否認,並辯稱其 係因推行線上支付系統而有減少外勤人員之必要等語。而查 ,被告自107 年起開始規劃線上支付系統即ZPPAY(裕利PAY) ,此經兩造不爭執如前(即上開不爭執事項㈡,參本院卷第39 0頁),衡情將有因推行線上支付而減少人工收款作業之可能 ;復依證人即被告離職員工陳慧平到庭證稱:伊記得那時候 這個數位轉型、組織縮編是從比較早107年開始做數位轉型 ,慢慢跟外面的客戶溝通未來要減少外勤親收這件事等語( 參本院卷第260頁)、證人即被告之中南區地區主管林昭興證 稱:被告公司要推行數位化,不需要這麼多外勤收款員,一 部分人員要轉任內勤收款員,就是用電話或EMAIL作收款員 的工作等語(參本院卷第308頁),及證人即被告之外勤收款 員林明和證稱:大概在107年、108年公司開始討論外勤人員 縮編計畫,到108年開始實施電子化帳務平台,縮編的原因 是外勤收款員會有交通、金錢上面的風險,希望客戶使用電 子帳務付款,減少外勤人員外出等語(參本院卷第317頁), 是上開證人均一致證稱被告於107年起即規劃推行線上支付 系統及縮編外勤人員,故被告辯稱其有因推行電子帳務付款 而縮編外勤人員,已難謂無稽;再依證人林昭興證稱:外勤 人員有區域性,所以每個區域會有需要留任的人數,南區是 少掉一位等語(參本院卷第312頁),堪認被告之外勤人員至 少將減少1人,故原告主張無減少勞工必要云云,難認可採 。 4、原告固主張其足以勝任工作,具備被告公司所需之技能等情 。然查,被告並非係以勞基法第11條第5款:「勞工」之規 定終止兩造間之勞動契約,而係依勞基法第11條第4款:「 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勞工之必要,又無適當工作可供安置 時」之事由終止勞動契約,此經兩造不爭執如前(即上開不 爭執事項㈢,參本院卷第390頁),則即便原告得勝任被告公 司外勤收款員之工作,然被告於符合勞基法第11條第4款之 情形下,仍得合法終止兩造間之勞動契約,是原告此部分主 張已難認有據。再者,依證人陳慧平證稱:到109年的時候 ,應該就有開始跟外勤收款員講縮編的事情,甄試前就有溝 通轉職等語(參本院卷第260頁至第265頁)、證人林昭興證稱 :縮編的計畫比較積極是在110年初進行,被告公司最高主 管約110年年初有自己到高雄辦公室針對每位收款員一一面 談詢問是否轉任內勤收款員,在每月月會也會做宣導、佈達 ,也會說明內勤收款員需要什麼技能,原告是表達想要留在 外勤等語(參本院卷第308頁至第310頁),及證人林明和證稱 :在110年初被告公司最高外勤主管、人資主管有南下一一 詢問外勤收款員有無轉任內勤意願,從此之後,被告公司還 有陸續看我們有沒有意願要轉任內勤,公司主管在月會也會 跟我們討論縮編問題等語(參本院卷第316頁至第318頁),即 均一致證稱被告公司至遲於110年初已有持續徵詢外勤人員 之轉職意願;復佐以被告於110年10月7日線上會議告知外勤 人員(含原告)有關甄試之時間、項目及評選標準,於同年月 13日再以電子郵件通知員工(含原告),惟原告經甄試結果為 排名最末而無法留任外勤收款員等情,有卷附被告公司110 年12月7日線上會議紀錄截圖、外勤收款人員甄試結果總表 及資遣員工通報名冊等為證(參本院卷第165頁至第169頁)   ,足見被告公司確有詢問原告關於轉任內勤之意願後,方經 甄試結果擇優留任外勤人員,是被告並非恣意針對原告個人 進行資遣,而係詢問過其轉職意願及經甄試評選程序。 5、原告復主張被告之評選標準係依據主觀之績效表現、面試評 分而導致原告得分較低,與工作能力並無相關云云(參本院 卷第238頁)。經查,依被告所述,面試分數占比為20%(參本 院卷第119頁),而原告之面試得分為12.5分(參本院卷第169 頁、第233頁),其他續任者亦有得分12.5分者(參本院卷第1 69頁),是尚難認係因主觀之面試分數導致原告之排名不佳 ;又關於績效表現係根據外勤人員109年1月至110年6月共18 個月之達成表現來計分,占比為30%,此據被告陳述在卷, 並有評分細節資料可佐(參本院卷第119頁、第223頁至第224 頁、第231頁至第232頁),是此並非評分者依據其個人主觀 觀感予以評價,核屬客觀之評分項目,惟原告就此項目之得 分僅5分,與其他外勤人員落差甚大(參本院卷第169頁、第2 31頁至第232頁),且於原告在其他項目之分數亦未能明顯高 於其他人之情形下,原告之總分因而排名最末,是此主要係 因原告績效表現之客觀分數所致,故原告主張被告係以主觀 評比因素導致原告得分不佳云云,並非可採。 6、又原告主張被告公司並未積極安置原告,不符合最後手段性 原則云云(參本院卷第179頁、第239頁、第383頁),而被告 則辯稱原告並無轉職之意願等語(參本院卷第349頁)。經查 ,證人陳慧平證稱:甄試結果出來之後,伊有說現在有內部 職缺公告,想看什麼職缺都可以去申請,內部職缺都有,並 不是甄試沒有過就直接資遣等語(參本院卷第265頁至第266 頁)、證人林昭興證稱:被告公司每個月都會有職缺公告, 甄試之後雖然沒有辦法再轉任內勤,因為內勤人員配置都滿 了,但可以提出轉任公告上的職缺等語(參本院卷第315頁) ,即均證稱原告於甄試後仍可提出內部職缺之申請一情;惟 原告於經被告公司告知其甄試未達標準,並說明轉職及退職 金等事宜後,即表達提前於被告公司所提之111年1月31日前 離職等情,業經兩造不爭執如前(即上開不爭執事項㈢,參本 院卷第390頁),足見原告並無轉職意願而僅欲提前離職,則 揆諸前揭最高法院判決意旨,原告既無轉職意願,自難強令 被告必須負安置責任。從而,原告據此主張被告之解雇不符 最後手段性云云,即非可採。 7、再原告主張被告於解僱原告之同時另有將原本之約聘助理呂 沂芹轉為正職之內勤人員、將約聘之外勤人員吳銘峻轉為正 職人員,是解僱原告並不符合最後手段性云云(參本院卷第1 79頁、第238頁),被告則辯稱呂沂芹係經被告詢問是否轉任 內勤時即同意轉任,另郭銘峻雖原為約聘之外勤人員,然有 通過甄試而轉為正職之外勤人員等語(參本院卷第349頁)。 而查,依兩造所陳,呂沂芹係為內勤人員,本即不會因呂沂 芹擔任內勤人員而排擠原告得繼續擔任外勤人員之機會;另 吳銘峻雖為約聘之外勤人員,惟其既選擇繼續留任外勤人員 ,而被告給予其同樣之甄試機會以決定得否留任,難認有何 不妥之處,嗣經甄試結果因其排名第4名而予以留任(參本院 卷第167頁),要非屬被告另新聘原非外勤人員之人擔任外勤 人員以排擠原告留任機會之情形,是原告此部分主張亦非有 據。 8、從而,本件被告係因實施線上支付系統方縮編外勤收款人員 ,且原告復無轉職意願,確有構成業務性質變更而減少勞工 之必要,且亦無適當工作可供安置原告之情事,則被告於11 0年12月31日終止兩造間之僱傭關係,自屬合法有據,原告 請求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仍存在,即無理由。 (二)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自110 年12月31日起之兩年薪資共1,407, 872元,有無理由? 1、按民法第487條所定僱用人受領勞務遲延者,受僱人無補服 勞務之義務,仍得請求報酬,係以勞工已為勞務提出,而遭 雇主拒絕受領或不能受領為前提。勞工為勞務提出,應以現 實提出為原則,僅於雇主預示拒絕受領或其給付需雇主協力 時,勞工始得以準備給付勞務通知雇主之言詞提出代現實提 出,而言詞提出需勞工具給付能力及給付之主觀意願,始足 當之(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2508號判決意旨參照)。 2、經查,兩造間之僱傭關係業經被告於110年12月31日合法終   止,業如前述,則原告依兩造間之勞動契約請求自此之後之 兩年薪資,自屬無據;更遑論原告於被告終止勞動契約後, 直至112年12月向高雄市政府勞工局申請調解前,均未曾向 被告為準備給付勞務之通知,自亦無被告受領遲延可言。從 而,原告請求被告給付兩年期間之薪資1,407,872元,實無 理由,不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請求確認兩造間之僱傭關係存在,並依兩造 間之勞動契約、勞基法第22條請求被告給付兩年期間之薪資 1,407,872元及法定遲延利息,均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原 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之。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及防禦方法,經核與本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佩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解景惠

2025-01-10

KSDV-113-勞訴-38-2025011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