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趙雨柔

共找到 207 筆結果(第 41-50 筆)

聲保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交付保護管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4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俊甫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聲請人聲請假釋中 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1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俊甫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李俊甫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年,現於法務部○○○○○○○執行中,業 經法務部矯正署以民國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57 350號函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在假釋 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刑法第93條第2項定 有明文。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付保護管束,由檢察官聲 請該案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81 條第1項亦有明文。本件經本院審核有關文件,認聲請為正 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 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昱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趙雨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4

TTDM-114-聲保-24-20250304-1

聲保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交付保護管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許俊松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聲請人聲請假 釋中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1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俊松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許俊松因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 ,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年6月,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業經法務部矯正署以民國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 1357350號函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在 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聲請裁定等 語。 二、按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刑法第93條第2項定 有明文。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付保護管束,由檢察官聲 請該案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81 條第1項亦有明文。本件經本院審核有關文件,認聲請為正 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 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昱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趙雨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4

TTDM-114-聲保-22-20250304-1

聲保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交付保護管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0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謝浩韋 上列受刑人因詐欺等案件,經聲請人聲請假釋中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1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謝浩韋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謝浩韋因詐欺等案件,經法院判處有 期徒刑合計2年1月,現於法務部○○○○○○○執行中,業經法務 部矯正署以民國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57350號 函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在假釋中應 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刑法第93條第2項定 有明文。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付保護管束,由檢察官聲 請該案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81 條第1項亦有明文。本件經本院審核有關文件,認聲請為正 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 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昱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趙雨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4

TTDM-114-聲保-20-20250304-1

聲保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交付保護管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1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羅景淵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聲請人聲請假釋 中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1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羅景淵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羅景淵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 件,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合計2年11月,現於法務部○○○○○○○ 執行中,業經法務部矯正署以民國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 第11401357350號函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 定,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聲請 裁定等語。 二、按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刑法第93條第2項定 有明文。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付保護管束,由檢察官聲 請該案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81 條第1項亦有明文。本件經本院審核有關文件,認聲請為正 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 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昱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趙雨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4

TTDM-114-聲保-21-20250304-1

聲保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交付保護管束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子龍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聲請人聲請假釋中 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1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子龍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子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2年6月,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業經法務部矯正署以民國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 1357350號函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在 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聲請裁定等 語。 二、按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刑法第93條第2項定 有明文。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付保護管束,由檢察官聲 請該案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81 條第1項亦有明文。本件經本院審核有關文件,認聲請為正 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 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昱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趙雨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4

TTDM-114-聲保-23-20250304-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侵占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2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葉家瑞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9年度偵字第3133 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110年度易字第10號、1 14年度易緝字第1號),本院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 易判決處刑,並判決如下:   主 文 葉家瑞犯侵占罪,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 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犯罪所得直立式電扇、冰箱、電視機各壹臺均沒收,於全 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並增列證據:被告葉家瑞於本院民國114年2月17日準備程序 中所為之自白(見本院卷第11頁)。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5條第1項之普通侵占罪。  (二)爰審酌被告不思以正當管道獲取所需財物,恣意侵占告訴人 沈德裕所有之物品,法治觀念顯然薄弱,所為應予非難。復 考量被告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犯罪所生之危害,兼衡 其犯後原否認犯行,嗣於緝獲後之審理中終能坦承犯行之態 度,及尚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或調解,亦尚未賠償告訴人, 及被告前有不能安全駕駛之公共危險、詐欺、偽造文書等前 科素行,暨被告於本院審理中自陳國中畢業之教育程度,之 前從事室內拆除工人,每月收入約新臺幣4萬5千元,無須扶 養他人,自身無健康狀況之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以被告責 任為基礎,本於罪刑相當原則及比例原則,量處如主文所示 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   查被告於本案侵占告訴人所有之直立式電扇、冰箱、電視機 各1臺,核屬被告犯罪之所得,未經扣案,亦未歸還告訴人 ,且依卷內資料,並無被告賠償告訴人之事證,依刑法第38 條之1第1項本文、第3項規定,本院自應予以宣告沒收,及 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以 澈底剝奪被告之不法利得,杜絕僥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謝慧中提起公訴,檢察官林永、許莉涵到庭執行職 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昱維 中華民國刑法第335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者, 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3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書記官 趙雨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件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09年度偵字第3133號   被   告 葉家瑞 男 36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花蓮縣○○鄉○○村00鄰○○0段0              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葉家瑞於民國107年6月13日,與沈德裕簽立位在臺東縣○○市 ○○路000號6樓之10套房(下稱本案套房)之租賃契約,租期 至108年6月12日,葉家瑞並於簽立租賃契約之當日遷入。詎 葉家瑞竟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侵占之故意,於107年9 月22日至26日間某日,將本案套房內之直立式電扇、冰箱、 電視機各1臺搬離本案套房,侵占入己,旋即搬離。嗣沈德 裕於107年9月26日前往本案套房察看,發覺葉家瑞已搬離, 上開直立式電扇、冰箱、電視機各1臺亦遭取走,葉家瑞並 避不見面,始悉上情。 二、案經沈德裕訴訴由臺東縣警察局臺東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葉家瑞於偵查中之供述 證明被告有於107年9月22日至26日間某日,將本案套房內冰箱及電視機各1臺搬離之事實。 2 證人即告訴人沈德裕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證述 證明被告於107年9月22日至26日間某日,將本案套房內之直立式電扇、冰箱、電視機各1臺搬離之事實。 3 現場照片6張 證明被告將本案套房內之直立式電扇、冰箱、電視機各1臺搬離之事實。 4 租賃契約影本1份 證明被告與告訴人簽立租約承租本案套房並搬入居住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5條第1項之侵占罪嫌。未扣案之 直立式電扇、冰箱、電視機各1臺,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 項前段及第3項之規定諭知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 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11  月  16  日                 檢 察 官  謝慧中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11  月  24  日                 書 記 官  廖承志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5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者, 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3 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3-03

TTDM-114-簡-28-20250303-1

東簡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東簡字第61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呂憶如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4年度 偵字第24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呂憶如犯如附表各編號「宣告罪刑及沒收」欄所示之罪,各處如 附表各編號「宣告罪刑及沒收」欄所示之刑及沒收。應執行有期 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書之記載。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呂憶如就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附表編號1、2所為,均 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 (二)被告所犯上開2罪間,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 (三)爰審酌被告不思依循正當途徑獲取所需,竟對告訴人蔡珮君 、葉惠子施行詐術,致告訴人等人陷於錯誤而分別匯款至如 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載之帳戶內,造成告訴人等人受有財 產上損害,所為應予非難。復考量被告犯罪之動機、目的、 手段、犯罪所生危害(例如:告訴人所受之財產損失)、尚 未與告訴人等人達成和解或調解,亦尚未賠償告訴人,兼衡 被告犯後坦承犯行之態度,前有侵占、不能安全駕駛之公共 危險等素行,暨被告為高職畢業之教育程度(見本院卷第11 頁)之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以被告責任為基礎,本於罪刑 相當原則及比例原則,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 金之折算標準。又本院斟酌各別刑罰規範之目的、輕重罪間 之刑罰體系平衡、受刑人之犯罪傾向、犯罪態樣(相同)、各 犯罪行為間之關聯性(時間相近)、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 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整體犯罪非難評價、刑罰 之一般預防功能、矯正受刑人與預防再犯之必要性(被告前 因同類案件經判處罪刑,並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72號裁 定定應執行拘役120日確定),及社會對特定犯罪處罰之期待 等因素,定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及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 標準。 三、沒收   查被告為本案犯行而分別獲得新臺幣(下同)5,800元、2,8 00元,業據被告供述在卷(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 字第58086號卷第312、313頁)。該筆金錢為被告實行本案 犯行之犯罪所得,未經扣案,亦未歸還告訴人等人,且依卷 內資料,並無被告賠償告訴人等人之事證,是應依刑法第38 條之1第1項本文、第3項規定,於其各次犯行之罪刑項下分 別宣告沒收,併諭知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 時,追徵其價額。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本文、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陳昱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須 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本判決 如有不服,請書具不服之理由狀,請求檢察官上訴者,其上訴期 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趙雨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 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編號 犯罪事實 宣告罪刑及沒收 1 即起訴書犯罪事實附表編號1所載犯罪事實 呂憶如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伍仟捌佰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2 即起訴書犯罪事實附表編號2所載犯罪事實 呂憶如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貳仟捌佰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附件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4年度偵字第241號   被   告 呂憶如 女 31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設臺東縣○○市○○路000號(臺東○○○○○○○○)             居臺東縣○○市○○街00巷00弄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敘述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如下:     犯罪事實 一、呂憶如明知自始無販賣演唱會門票之真意,仍意圖為自己不 法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於附表所載時間,向附表所 載之蔡珮君、葉惠子,施用附表所載詐術,致蔡珮君、葉惠 子均誤信而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附表所載金額至不知情之 蔡啟明所申辦、楊承憲(蔡啟明及楊承憲所涉詐欺取財罪嫌 ,均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所借 用之蔡啟明名下郵局帳戶000-00000000000000號(下稱蔡啟 明郵局帳戶),惟嗣後呂憶如均未依約給票,蔡珮君、葉惠 子始悉受騙。 二、案經蔡珮君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葉惠子訴由桃 園市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報告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陳請臺灣 高等檢察署檢察長令轉本署偵辨。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呂憶如於偵查中坦承不諱,核與證 人即告訴人蔡珮君、葉惠子於警詢之指訴、證人蔡啟明於警 詢及偵查中之證述、證人楊承憲及張增威於偵查中之證述情 節相符,復有蔡啟明郵局帳戶交易明細、告訴人蔡珮君提供 之對話紀錄截圖及匯款明細、告訴人葉惠子提供之對話紀錄 截圖、臺灣臺東地方法院113年度易字第8號、第83號判決書 各1份附卷可稽,足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被告犯嫌堪 以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嫌。被告 就附表編號1、2所為,犯意各別,行為互殊,請分論併罰。 被告詐得之新臺幣5,800元、2,800元,為其犯罪所得,請依 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之,於全 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臺東簡易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檢 察 官 林靖蓉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 記 官 陳靜華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 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喚。 附表: 編號 告訴人 詐騙手法內容 匯款時間 匯款金額 (新臺幣) 匯入帳戶 1 蔡珮君 於民國112年3月6日,在不詳地點,以DCARD帳號暱稱「翁翁」傳送訊息予蔡珮君佯稱:欲販售演唱會門票2張,需先支付一半訂金等語,致蔡珮君誤信而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 112年3月6日23時8分許 5,800元 蔡啟明郵局帳戶 2 葉惠子 於112年3月6日1時8分許,在不詳地點,以DCARD帳號暱稱「翁翁」傳送訊息予葉惠子佯稱:欲販售演唱會門票,可先匯款一半金錢,會將票券寄出等語,致葉惠子誤信而陷於錯誤,依指示匯款 112年3月6日7時54分許 2,800元 蔡啟明郵局帳戶

2025-03-03

TTDM-114-東簡-61-20250303-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1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邱建智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6年度偵緝字第153 號),被告於審理中自白犯罪(106年度易字第245號、113年度 易緝字第12號),本院裁定改行簡易程序,並判決如下:   主 文 邱建智犯詐欺得利罪,處拘役參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又犯詐欺得利罪,處拘役貳拾日,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應執行拘役肆拾伍日,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並增列證據:被告邱建智於本院民國114年1月22日審判程序 中所為之自白(見本院卷第8頁)。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就起訴書犯罪事實一、㈠、㈡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39 條第2項之詐欺得利罪。 (二)被告所犯上開2罪間,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 (三)爰審酌被告不思循正當途徑獲取所需,竟以起訴書所載之方 式詐取告訴人鄭招敬、唐鴻彬提供之利益,造成告訴人2人 受有財產上損害,所為應予非難。復考量被告犯罪之動機、 目的、手段、犯罪所生之危害、告訴人所受之財產損失,兼 衡其犯後原否認犯行,嗣於審理中終能坦承犯行之態度,與 告訴人2人達成調解,並已賠償告訴人2人完畢,及被告前有 侵占前科,暨被告於本院審理中自陳高中肄業之教育程度, 之前以廚師為業,每月收入約新臺幣(下同)5萬8,000元, 須扶養父母親(分別為81歲及77歲,均患有高血壓及老年病 ),有2名小孩(1名已成年,1名因離婚而與前妻生活), 須給付每月約1萬元的生活費與前妻生活的小孩,自身有高 血壓及糖尿病,小孩均無健康狀況之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 以被告責任為基礎,本於罪刑相當原則及比例原則,分別量 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又本院斟 酌各別刑罰規範之目的、輕重罪間之刑罰體系平衡、受刑人 之犯罪傾向、犯罪態樣(相同)、各犯罪行為間之關聯性、侵 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整 體犯罪非難評價、刑罰之一般預防功能、矯正受刑人與預防 再犯之必要性,及社會對特定犯罪處罰之期待等因素,定如 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及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四)緩刑   查告訴人2人雖均同意給予被告緩刑,惟被告因詐欺另案, 業經本院於114年2月14日,以114年度簡字第7號判處有期徒 刑2月,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其不符刑法第74條 第1項之要件,無從予以宣告緩刑。 三、不宣告沒收及追徵之理由   查被告實行本案犯行所獲之犯罪所得1萬7,100元,已為前述 之賠償,其已不再保有該犯行之不法利得,是依刑法第38條 之1第1項但書、第5項規定,不予宣告沒收及追徵。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楊閔傑提起公訴,檢察官莊琇棋、許莉涵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昱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須 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本判決 如有不服,請書具不服之理由狀,請求檢察官上訴者,其上訴期 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趙雨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 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3-03

TTDM-114-簡-15-20250303-1

簡上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妨害公務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37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謝清彥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8月16日113 年度東簡字第93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偵查案號:113年度偵 字第272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經本院審理結果,認第一審簡易判決之認事用法及量刑 ,均無不當,應予維持,故本案之事實、證據及理由均引用 如附件所示之第一審簡易判決書記載。 二、上訴人即被告謝清彥(下稱被告)上訴意旨略以:未優先適 用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非法剝奪程序律師;無資力者有權 利聲請律師;未調查行為是否出於自由意志、違法性、可罰 性等,未調查案內證據應無證據能力,又未敘明理由,有理 由不備,應調查不調查,適用法令不當及消極不適用法規等 當然違法事由;我有寫自首狀,我有上千件侮辱案件,沒有 一次沒有自首等語。 三、駁回上訴之理由 (一)本案不屬強制辯護案件  1.依刑事訴訟法第31條第1項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於審判 中未經選任辯護人者,審判長應指定公設辯護人或律師為被 告辯護:一、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案件;二、高等 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三、被告因身心障礙,致無法為完全 之陳述;四、被告具原住民身分,經依通常程序起訴或審判 ;五、被告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而聲請指定;六、其他 審判案件,審判長認有必要。次按社會救助法所稱低收入戶 ,指經申請戶籍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核認定 ,符合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在最低生活 費以下,且家庭財產未超過中央、直轄市主管機關公告之當 年度一定金額者;第5條第1項各款人員有入獄服刑、因案羈 押或依法拘禁情形者,不列入應計算人口範圍,為社會救助 法第4條第1項、第5條第3項第7款所明文規定。又依身心障 礙者公約施行法第8條第2項規定,身心障礙者委任律師依同 條第1項規定行使權利者,政府方應依法提供法律扶助,且 扶助業務,得委託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或其他民間團體 辦理。是以,關於身心障礙者受政府提供法律扶助,有其適 用條件,即身心障礙者受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及其有關法規 保障之權益,或其他我國已批准或加入之國際公約及其有關 法規保障之權益,遭受侵害、無法或難以實施,而依法提起 訴願、訴訟或其他救濟管道主張權利。且政府提供法律扶助 ,我國已有法律扶助法可資提供必要之法律扶助(參法律扶 助法第1條),故刑事案件被告縱屬身心障礙者,該案仍不當 然為強制辯護案件。  2.查被告雖陳稱其有精神疾病,惟刑事訴訟法第31條第1項第3 款規定,有身心障礙之被告尚須因身心障礙導致無法於審判 中為完全之陳述,方屬強制辯護之情形。被告除未提出依身 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核發之身心障礙證明外,其於審判中能 自行提出各項抗辯、請求、當庭向本院提出「刑事再審、非 常程序、程序律師聲請狀」等(見本院卷第288-307頁),並 佐以其具有豐富訴訟經驗,顯見其於審判中足能為完全之陳 述,不符刑事訴訟法第31條第1項第3款所定情形。   其次,被告現執行另案刑事確定判決而入監服刑中,是縱其 名下無財產,依上開社會救助法規定,其既屬不列計算之範 圍,則其戶籍所在地之直轄市主管機關自無可能審核認定其 為低收入戶。刑事訴訟法第31條第1項第5款明定以被告為低 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為要件,與民事訴訟法及行政訴訟法之 訴訟救助制度有別,故刑事審判實務咸以被告有無主管機關 核定之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證明文件為該款之判斷標準。 被告為受刑人,非社會救助法列入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計 算之人士,已如前述,則其無可能該當該款要件,是其聲請 指定辯護人,乃無理由,本院於審理中亦已曉諭(見本院卷 第288、289頁)。   又被告如自認受精神疾病影響,有於刑事案件受法律扶助之 需要,本可依法律扶助法第17條第1項規定之程式,自行向 法律扶助基金會提出申請。法院依法律扶助法第5條第4項第 3款規定,係得審酌有無主動為被告轉介選任法律扶助律師 之必要,而非負有無條件為其轉介申請之法定義務。況且, 法院不予轉介選任辯護人,並不發生被告不得自行向法律扶 助基金會提出法律扶助申請之不利效果。 (二)被告抗辯原審未調查行為是否出於自由意志、違法性、可罰 性等,其之主張僅係空泛指摘,並未依卷證資料具體說明其 之行為如何非出於自由意志而為,及自身有何具體之阻卻違 法事由與阻卻罪責事由,已非具體上訴理由。且經本院調查 審理後,無被告行為時處於嚴重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狀態之 情形,亦未見其有何阻卻違法或阻卻罪責之事由,故此部分 抗辯委無理由。 (三)被告抗辯原審未調查證據、未具體敘明理由部分  1.原審於判決理由欄一(一)已敘明:「其本件犯行,有臺灣士 林地方法院112年5月24日士院鳴湖民勵112湖國小2字第1120 308239號函(暨所附開庭錄音光碟、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內湖 簡易庭案件進行單)1份在卷可稽」,顯已調查證據完畢。 且該等證據並無應予排除適用之情形,當有證據能力,自得 於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規定審查後,以該等證據資料 作為判斷之依據,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2.原審於判決理由欄一(二)認:「刑法第140條之侮辱公務員 罪,係指行為人對公務員之當場侮辱行為,基於妨害公務之 主觀目的,且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之情形;至所謂『足 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係指該當場侮辱行為,依其表意 脈絡(包括表意內容及其效果),明顯足以干擾公務員之指 揮、聯繫及遂行公務者,惟並非其影響須至『公務員在當場 已無法順利執行公務」之程度,始足該當』,乃援引憲法法 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判決之見解,核屬有據,並無違誤。原 審依上開見解審酌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內湖簡易庭(下稱士林 地院)案件進行單所載內容,認定被告係於本件國家賠償事 件審理之初,經承審法官相訊聲請訴求時,即回應以事實欄 一所載之侮辱言詞,核與其訴求內容無關,並需經承審法官 耗費相當時間以為非關本件國家賠償事件訴求之處理,自足 認被告係有干擾承審法官訴訟指揮之主觀目的,更已影響本 件國家賠償事件之訴訟進行,所為應該當刑法第140條之構 成要件無疑等語。  3.經本院於上訴審審判中當庭反覆播放系爭法庭錄音(本院卷 第294-297頁),可知於士林地院蔡志宏法官(下稱蔡法官)以 遠距視訊訊問被告,請被告陳述聲請之訴求及詢問由伊或律 師陳述時,被告先要求發言,蔡法官允許後,旋即辱罵「我 幹你娘雞掰戴奶罩」,再藉口視訊、開庭有欠缺、不認識複 代理律師、律師兩光、剝奪伊之陳述答辯權利等事端,再次 辱罵「我幹你娘雞掰戴奶罩」。蔡法官為此向被告確認是向 誰講話,被告表示:當場依刑事訴訟法241條告發;如果你 認為是這個理由的話,請你依職權行告發;不是也得是等語 。蔡法官即向被告詢問該回答之意思,及再次確認上開侮辱 言語是對何人講的,被告問:「什麼意思?」,蔡法官表示 是要確定被告剛才講的那些話,是對誰講的,被告反問、「 如果是對你呢?」,蔡法官於是再次說明並發問是對法官講 得抑或是對律師講的,其便表示:「以上皆是」、「以上皆 是之外,現場所有人」。又該次庭期係於民國112年2月20日 10時30分進行士林地院111年度湖國小調字第2號國家賠償案 件(下稱系爭案件)之調解,如調解不成時,即於同日進行言 詞辯論,並註明採視訊開庭,業經被告於111年12月28日以 蓋章方式收受開庭通知文書。法官審理案件,傳喚或通知當 事人到場,並於當事人到場後予以訊問,乃依法行使審理所 承審案件之職權,本即屬依法執行職務,況系爭案件之審理 並無送達不合法問題。準此,足認被告有基於妨害公務之犯 意,以侮辱言語辱罵法官之手段,妨害蔡法官依法審理系爭 案件之職務執行。 (四)被告不構成自首   被告雖堅稱此類犯行均會自行提出自首狀,惟查本案係士林 地院依職權檢送系爭案件之開庭錄音光碟及案件進行單摘要 內容,移請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偵辦。且查 士林地檢112年度他字第2395號卷及偵查案件移轉後之臺灣 臺東地方檢察署112年度他字第761號、113年度偵字第272號 卷,均無被告提出之書狀,是被告主張其有就本案犯行提出 自首狀,誠與事實不符。又縱使被告有提出自首狀,且係早 於士林地院職權告發送達之時間,因被告有一再肆意辱罵公 務員之習性,屢屢侵害公務員名譽權、人格權,且時而兼及 妨害公務執行之順遂,致法秩序不斷遭其破壞,並增添諸多 無謂之司法資源耗費。是難認提出自首狀即代表其有悔悟收 手之心,從而不符自首規定係為了獎勵悔悟之犯罪行為人及 節約訴訟資源之目的,無依刑法第62條本文規定裁量減輕其 刑之餘地。 (五)綜上所述,原審判決之認事用法及量刑均無違誤,被告執上 開辯詞提起本件上訴,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金鴻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許莉涵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蔡立群                   法 官  蔡政晏                   法 官  陳昱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上訴。                   書記官  趙雨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件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東簡字第9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陳金鴻 被   告 謝清彥 男 民國00年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市○○區○○路0段0000巷0弄00號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妨害公務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偵字第27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謝清彥犯侮辱公務員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謝清彥係法務部○○○○○○○○○○○○○○)之受刑人,於民國112年2 月20日10時30分許,因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1年度湖國小調 字第2號國家賠償事件,在綠島監獄接受遠距審理時,即基 於妨害公務之犯意,當場對依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即承審法 官二度辱罵以:「幹你娘機掰戴奶罩」等語(所涉公然侮辱 罪嫌,未據告訴),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務。 二、案經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後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   理 由 一、認定犯罪事實之理由暨所憑證據 (一)查被告謝清彥係綠島監獄之受刑人,於112年2月20日10時 30分許,因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1年度湖國小調字第2號國 家賠償事件(下稱本件國家賠償事件),在綠島監獄接受 遠距審理時,當場對依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即承審法官二 度辱罵以:「幹你娘機掰戴奶罩」等語,有臺灣士林地方 法院112年5月24日士院鳴湖民勵112湖國小2字第11203082 39號函(暨所附開庭錄音光碟、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內湖簡 易庭案件進行單)1份在卷可稽,是此等部分之事實,首 堪認定。 (二)次按刑法第140條之侮辱公務員罪,係指行為人對公務員 之當場侮辱行為,基於妨害公務之主觀目的,且足以影響 公務員執行公務之情形;至所謂「足以影響公務員執行公 務」,係指該當場侮辱行為,依其表意脈絡(包括表意內 容及其效果),明顯足以干擾公務員之指揮、聯繫及遂行 公務者,惟並非其影響須至「公務員在當場已無法順利執 行公務」之程度,始足該當(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5號 判決參照)。本院考諸前引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內湖簡易庭 案件進行單所載,可知被告係於本件國家賠償事件審理之 初,經承審法官相訊聲請訴求時,即回應以事實欄一所載 之侮辱言詞,核與其訴求內容無關,並需經承審法官耗費 相當時間以為非關本件國家賠償事件訴求之處理,自足認 被告係有干擾承審法官訴訟指揮之主觀目的,更已影響本 件國家賠償事件之訴訟進行,是揆諸前開說明,其所為應 該當刑法第140條之構成要件無疑。  (三)從而,本院依現存證據,業足認事證臻於明確,被告事實 欄一所載之犯行,洵堪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40條之侮辱公務員罪。又被告客 觀上固有二次出言侮辱之行為舉止存在,惟其主觀上顯足認 係出於單一行為決意,且各該所為具有時、空上之緊密關聯 ,復係侵害同一法益,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在刑法評 價上,以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 評價較為合理,應論以接續犯。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案發時業為年近40歲之 成年人,心智已然成熟,理當知曉是非,竟猶為本件犯行, 自足認其遵守法治觀念有缺,亦乏對於國家公權力之尊重, 且所為不單損及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之尊嚴,更影響社會 秩序與國家公權力之行使,確屬不該,加以被告犯罪後未能 坦承犯行,本院自亦無從於犯罪後態度為其有利之認定;兼 衡被告本件犯罪動機、目的、辱罵言語內容、負面影響公務 員依法執行職務之程度,及其現時身為受刑人、教育程度、 家庭生活支持系統、前案科刑紀錄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 所示之刑,併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資懲儆。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454條,刑法第140條、第41 條第1項本文,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 如主文所示之刑。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以書狀敘述上 訴之理由(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提出繕本),經本庭向本 院管轄第二審之合議庭提起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6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陳偉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須 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本判決 如有不服,請書具不服之理由狀,請求檢察官上訴者,其上訴期 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江佳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9  日 附錄本件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140條: 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依法執行之職務公 然侮辱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十萬元以下罰金。

2025-02-27

TTDM-113-簡上-37-20250227-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0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郭武正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9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郭武正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所處各如附表所載之刑,有期徒刑 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參年柒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郭武正因傷害等案件,先後經法院判 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 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 二、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 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 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 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 有2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 第50條、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再數罪併罰,宣告多數有期 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亦為刑法第51條第5款本文所明定。又刑事判決關 於有期徒刑得易科罰金之規定,刑法第41條固有明文,惟數 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 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分所處 之刑,自亦無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第144號及第679號解釋意旨可資參照。 三、經查,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本院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並均確定在案等情,有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 錄表各1份在卷可參。而本件受刑人於知悉刑法第50條業經 修正,仍具狀請求檢察官就附表編號1至12所示之罪向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有受刑人郭武正請求臺灣臺東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須知暨聲請書1份在卷可 稽(見執聲卷),檢察官乃向本院為本件聲請。經審核本院為 附表所示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認本件聲請係屬正 當,爰依前揭規定,斟酌各別刑罰規範之目的、輕重罪間之 刑罰體系平衡、受刑人之犯罪傾向、犯罪態樣、各犯罪行為 間之關聯性、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 之加重效應、整體犯罪非難評價、刑罰之一般預防功能、矯 正受刑人與預防再犯之必要性、社會對特定犯罪處罰之期待 ,及受刑人對定應執行刑所表示之意見(沒有意見)等因素, 裁定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至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2 、4、5、9、10、12所示之罪之宣告刑,雖符合易科罰金之 宣告標準,然因與附表編號3、6、7、8、11所示不得易科罰 金之罪定應執行刑,已不得易科罰金,自無庸諭知易科罰金 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3條、 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昱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趙雨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表 受刑人郭武正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3 4 罪 名 妨害自由 竊盜 竊盜 妨害秩序 宣告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8月 應執行有期徒刑9月 有期徒刑4月 犯罪日期 民國110年10月16日 111年1月17日 111年3月1日 111年3月3日 111年2月10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東地檢 111年度偵字第2559號 臺東地檢 111年度偵字第2156號 臺東地檢 111年度偵字第1355、1347、1356號 臺東地檢 111年度偵字第1458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東地院 臺東地院 臺東地院 花高分院 案號 111年度東簡字第233號 112年度簡字第4號、112年度原簡字第12號 112年度易字 第8號 112年度原上訴字第10號 判決日 期 111年9月26日 112年3月27日 112年5月17日 112年5月31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東地院 臺東地院 臺東地院 花高分院 案號 111年度東簡字第233號 112年度簡字第4號、112年度原簡字第12號 112年度易字第8號 112年度原上訴字第10號 判決確定日 期 111年11月1日 112年4月26日 112年6月28日 112年7月28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否 是 是否為得易服社勞之案件 是 是 否 是 備註 臺東地檢 112年度執字 第97號 (112年度執歸緝字第6號) 臺東地檢 112年度執字第669號 (112年度執緝字第236號) 臺東地檢 112年度執字 第944號 臺東地檢 112年度執字第1205號 (112年度執緝字第241號) 易科罰金繳清 指揮書執畢日:114年9月12日 指揮書執畢日:113年6月12日 指揮書執畢日:113年10月12日 受刑人郭武正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5 6 7 8 罪 名 竊盜 藥事法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10月 有期徒刑9月 犯罪日期 111年7月18日 111年2月16日 111年4月16日 111年4月14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東地檢 111年度偵字第4272號 臺東地檢 111年度偵字第2763、3541號 臺東地檢 111年度偵字第3028號 臺東地檢 111年度偵字第2626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東地院 臺東地院 臺東地院 臺東地院 案號 112年度簡字第69號 112年度訴字第18號 112年度易字第21號 112年度易緝字第9號 判決日 期 112年7月25日 112年10月20日 112年10月20日 112年11月8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東地院 臺東地院 臺東地院 臺東地院 案號 112年度簡字第69號 112年度訴字第18號 112年度易字第21號 112年度易緝字第9號 判決確定日 期 112年9月1日 112年10月20日 112年11月22日 112年12月12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否 否 否 是否為得易服社勞之案件 是 是 否 否 備註 臺東地檢 112年度執字第1380號 臺東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404號 臺東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148號 臺東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77號 指揮書執畢日:114年1月12日 指揮書執畢日:115年1月12日 指揮書執畢日:115年11月12日 指揮書執畢日:116年8月12日 受刑人郭武正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9 10 11 12 罪 名 妨害自由 竊盜 竊盜 傷害 宣告刑 有期徒刑6月(判2次) 應執行有期徒刑11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10月 有期徒刑2月 犯罪日期 111年5月3日 111年5月4日 111年3月9日 111年8月25日 111年10月25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東地檢 111年度偵字第1487、2667號 花蓮地檢 112年度偵緝字第401、402號 花蓮地檢 112年度偵緝字第401、402號 臺東地檢 112年度偵字第1393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東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臺東地院 案號 112年度原訴字第32號 112年度易字第165號 112年度易字第165號 113年度簡字第26號 判決日 期 112年10月31日 113年1月26日 113年1月26日 113年3月26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東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臺東地院 案號 112年度原訴字第32號 112年度易字第165號 112年度易字第165號 113年度簡字第26號 判決確定日 期 112年12月26日 113年2月23日 113年2月23日 113年4月24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否 是 是否為得易服社勞之案件 是 是 否 是 備註 臺東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62號 花蓮地檢 113年度執字 第601號 (113年度執助字第127號) 花蓮地檢 113年度執字 第600號 (113年度執助字第128號) 臺東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1035號 指揮書執畢日:117年7月12日 指揮書執畢日:118年9月12日 指揮書執畢日:118年5月12日 指揮書執畢日:118年11月12日

2025-02-27

TTDM-114-聲-105-20250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