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選任臨時管理人

共找到 127 筆結果(第 41-5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字第132號 聲 請 人 張美玲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相對人大晟行有限公司之臨時管理人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大晟行有限公司因唯一股東兼董事陳 其明於民國113年12月6日死亡,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員工,對 相對人有薪資債權,自屬利害關係人。而陳其明之第一順位 繼承人即其配偶郭寬英及其子陳柏州、陳盈全,尚未正式決 定是否繼承或拋棄繼承。為確保相對人公司正常營運,爰依 公司法第108條第4項準用第208條之1第1項規定,聲請選任 相對人之臨時管理人等語。 二、按有限公司應至少置董事一人執行業務並代表公司,最多置 董事三人,應經股東表決權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就有行為 能力之股東中選任之;董事請假或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指 定股東一人代理之;未指定代理人者,由股東間互推一人代 理之。公司法第108條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 按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法 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得選任一人以上之臨時管 理人,代行董事長或董事會之職權。但不得為不利於公司之 行為,公司法第208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該規定依公司法 第108條第4項於有限公司之董事準用之。公司因董事死亡、 辭職或當然解任,致董事會無法召開行使職權;或董事全體 或大部分均遭法院假處分不能行使職權,甚或未遭假處分執 行之剩餘董事消極地不行使職權,致公司業務停頓,影響股 東權益及國內經濟秩序,增訂本條,俾符實際(公司法第20 8條之1立法理由參照)。蓋因公司為營利社團法人,本於企 業自治精神,原則上由其內部機關或構成員自行監督,僅於 維護社會交易安全、國家經濟發展等特殊情形下,公權力始 能介入施予行政或司法監督。 三、經查,相對人之唯一董事及股東陳其明固於113年12月6日死 亡而不能行使董事職務,有公司變更登記表及陳其明之個人 基本資料在卷可稽,惟陳其明之繼承人郭寬英、陳柏州、陳 盈全尚未拋棄繼承,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之一親等關聯資 料、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果可考,是陳其明遺留之相對人股 權非不得由其繼承人郭寬英、陳柏州、陳盈全繼承而成為相 對人股東,再由相對人之股東依公司法第108條第1項規定選 任董事,或依同法第2項規定,於股東間互推一人代理董事 執行業務,並無選任臨時管理人之必要。從而,本件聲請人 聲請本院為相對人選任臨時管理人,核與公司法選任臨時管 理人之立法目的及法定要件不符,故本件聲請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郭思妤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謝達人

2025-01-22

TPDV-113-司-132-20250122-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字第3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法定代理人 吳蓮英 上列聲請人聲請為相對人展鼎投資有限公司選任臨時管理人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展鼎投資有限公司欠繳營利事業所得 稅計新臺幣(下同)42,510元,惟相對人董事長即唯一董事 張榮德業於民國112年12月7日死亡,致不能行使職權,且章 程未指定代理人或其他董事。聲請人爰以利害關係人身份, 依公司法第108條準用第208條之1及非訟事件法第183條之規 定,聲請選任106年至113年間歷任董事、監察人中1人或律 師為相對人之臨時管理人,以利進行執行程序等語。 二、按有限公司應至少置董事一人執行業務並代表公司,最多置 董事3人,應經股東表決權3分之2以上之同意,就有行為能 力之股東中選任之。董事有數人時,得以章程置董事長1人 ,對外代表公司;董事長應經董事過半數之同意互選之。董 事請假或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指定股東一人代理之;未指 定代理人者,由股東間互推一人代理之。公司法第108條第1 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 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法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 ,得選任一人以上之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之職 權,公司法第108條第4項準用同法第208條之1第1項規定亦 有明定。另參以法院選任臨時管理人規定之立法意旨:「公 司因董事死亡、辭職或當然解任,致董事會無法召開行使職 權;或董事全體或大部分均遭法院假處分不能行使職權,甚 或未遭假處分之剩餘董事消極地不行使職權,致公司業務停 頓,影響股東權益及國內經濟秩序,增訂本條,俾符實際」 (公司法第208條之1規定之立法理由參照)。是以須在公司 董事因事實因素(例如死亡)或法律因素(例如辭職或當然 解任)致無法召開董事會,或公司董事全體或大部分遭假處 分不能行使職權而剩餘董事消極不行使職權等影響公司業務 運作嚴重之情況下,同時該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 司業務停頓而受有損害之虞,影響股東權益或國內經濟秩序 時,始符合選任臨時管理人之要件。易言之,既定為臨時管 理人,自係指公司有急切需要董事親自處理之具體事項,因 董事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始有選 任臨時管理人代為行使董事職權之必要,尚非常態性取代董 事會之功能。故而倘有其他法律上之救濟途徑或處理方式, 即應限縮本條規定之適用,絕非以法院之意思取代公司治理 原則,此觀諸上開立法意旨自明。 三、經查,聲請人財政部臺北國稅局主張之上開事實,有相對人 欠稅查詢情形表、公司章程、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查詢資料 、張榮德繼承系統表、相關戶籍資料附卷可參。惟相對人之 唯一董事張榮德死亡後,依民法第1148條第1項前段規定, 張榮德所有相對人之出資額由繼承人劉惠娥及張志瑋所繼承 ,而當然繼承成為相對人之股東,自可依公司法第108條第1 項前段及第2項規定,由上開股東另選任1人為董事,或互推 1人代理董事執行職務,並無選任臨時管理人之必要。況聲 請人自陳為相對人選任臨時管理人以利徵收相對人之營利事 業所得稅,堪認係出於執行聲請人自身稅收、稽徵之行政稅 務目的,尚難認係欲避免相對人因業務停頓遭受損害而為, 亦無法認係基於相對人或該公司股東之利益、抑或國內經濟 秩序之目的而為之,自無適用公司法第108條第4項準用第20 8條之1第1項規定選任臨時管理人之餘地。從而,聲請人聲 請選任相對人之臨時管理人,於法不合,難認有據,應予駁 回。 五、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蘇子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余佳蓉

2025-01-22

PCDV-114-司-3-20250122-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字第1號 聲 請 人 黃○○ 法定代理人 王幸研 上列聲請人聲請為相對人妮蒂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選任臨時管理 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甲○○(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為相對人妮蒂歐國際 貿易有限公司之臨時管理人。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妮蒂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負 擔。   理 由 一、按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法 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得選任一人以上之臨時管 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之職權,但不得為不利於公司之 行為,公司法第208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此項規定,依同 法第108條第4項規定,於有限公司準用之。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妮蒂歐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妮蒂 歐公司)唯一股東兼董事黃光佑於民國112年6月14日死亡, 僅遺有一繼承人即聲請人,惟聲請人為未成年人,依公司法 第108條第2項規定、經濟部106年4月7日經商字第106020143 30號函旨,聲請人不得擔任妮蒂歐公司董事執行業務並對外 代表公司。而妮蒂歐公司在原負責人黃光佑過世後,目前已 停業,為結束公司,確有選任臨時管理人之必要。請本院考 量聲請人不適任妮蒂歐公司之臨時管理人,而聲請人之母親 甲○○與黃光佑雖無婚姻關係,然前與黃光佑對聲請人為共同 監護,於黃光佑死亡後依法為聲請人之法定代理人,且聲請 人繼承黃光佑於妮蒂歐公司之出資額依法由甲○○管理,是甲 ○○對於妮蒂歐公司之損益及業務執行具有關連性,則以甲○○ 為妮蒂歐公司之臨時管理人,應屬適宜。爰依公司法第108 條第4項、第208條之1第1項規定,聲請為妮蒂歐公司選任臨 時管理人等語。 三、經查:  ㈠妮蒂歐公司之唯一之股東兼董事長黃光佑已於112年6月14日 死亡,其繼承人僅聲請人一人等情,有聲請人提出之妮蒂歐 公司變更登記表、黃光佑死亡證明書、聲請人戶籍謄本、財 政部臺北國稅局遺產稅繳清證明書為證,並經本院調閱妮蒂 歐公司之登記卷宗確認無誤。本院考量具有完全行為能力之 股東,始能有效率行使有限公司董事職權;復經本院徵詢主 管機關意見,臺北市商業處函復本院稱:對於本件聲請尚無 意見等語(見本院卷第42-43頁),則為避免妮蒂歐公司業 務停頓,應認本件有選任臨時管理人之必要。  ㈡審酌妮蒂歐公司除原董事暨股東黃光佑外,並無其他董事或 股東,且聲請人於黃光佑死亡後,繼承黃光佑於妮蒂歐公司 之出資,甲○○依民法第1084條、第1086條規定,並當然成為 聲請人之法定代理人,對於聲請人負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 務,且聲請人所繼承黃光佑於妮蒂歐公司之出資,依民法第 1088條規定,亦應由其管理,並有使用、收益之權,應保護 、增進其利益,則甲○○對於妮蒂歐公司之損益及公司之業務 執行,暨對於聲請人權益之保護,自屬攸關,是以甲○○為妮 蒂歐公司之臨時管理人,應屬適宜。  ㈢爰依前揭規定選任甲○○為妮蒂歐公司之臨時管理人。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許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吳帛芹

2025-01-22

SLDV-114-司-1-20250122-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字第46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法定代理人 吳蓮英 相 對 人 品悅國際企業有限公司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相對人品悅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之臨時管理人 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㈠先位聲請:相對人滯欠民國107年度營 業稅暨罰鍰新臺幣(下同)13萬1078元、110年度營業稅罰 鍰9031元,然因相對人為一人有限公司,其唯一股東兼董事 即第三人(下逕稱其姓名)高文龍已於113年2月12日死亡, 已查無其他董事或經理人可對外代表公司,致前開稅額繳款 書、罰鍰繳款書未能合法送達,影響稅捐稽徵,爰以利害關 係人身分,依公司法第108條第4項準用第208條之1規定,聲 請為相對人選任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職務;而高文龍之繼 承人為其兄姊即第三人高文夏、高秀英(下逕稱其姓名)均 未拋棄繼承,建請優先以高文夏、高秀英其中1人為選任對 象,或選任知悉相對人狀況之前董事即訴外人董仁裕。㈡備 位聲請:如認本件不符合公司法第208條之1規定,因相對人 股東變動而不足公司法第2條規定最低人數,依公司法第113 條準用第71條第1項第4款規定,已構成解散事由,應行清算 ,且相對人無新任股東可資擔任清算人或決議選派清算人, 公司章程亦未定有清算人,爰請求依公司法第113條準用第8 1條規定選派清算人等語。 二、按有限公司係由1人以上股東所組織,就其出資額為限,對 公司負其責任之公司。公司應至少置董事1 人執行業務並代 表公司,最多置董事3 人,應經3分之2以上股東之同意,就 有行為能力之股東中選任之。執行業務之董事請假或因故不 能行使職權時,指定股東1 人代理之,未指定代理人者,由 股東間互推1 人代理之。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 司有受損害之虞時,法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得 選任1 人以上之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之職權, 但不得為不利於公司之行為。公司法第2條第1 項第2款、第 108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108條第4項準用同法第208條之 1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由法院酌定臨時管理人之報酬金 額,屬於臨時管理人因執行管理人職務,提出勞務給付而取 得之對價,與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3所示由法院核定鑑定人 之報酬,屬於鑑定人因執行法院指派之鑑定職務,提出勞務 給付而取得之對價,二者性質相當,故非訟事件法第26條第 2項所示「費用」內涵,依非訟事件法第19條準用民事訴訟 法第77條之23規定,應解為包括法院酌定臨時管理人之報酬 金額在內。臨時管理人之報酬應由公司負擔,惟公司如已無 財產可供給付臨時管理人報酬,法院自得依非訟事件法第26 條第2項規定,命聲請人預納,並於聲請人不預納時,拒絕 其聲請。惟查: ㈠、相對人之唯一股東兼董事高文龍於113年2月12日死亡,其第 一順位繼承人高文夏、高秀英並未拋棄繼承,有聲請人提出 之死亡登記申請書資料查詢清單、繼承系統表、家庭成員資 料查詢清單、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果可稽。故應由高文夏、 高秀英繼承高文龍在相對人之股權,成為相對人之股東。而 相對人公司董事需經選任產生,尚無繼承之問題,高文龍死 亡後,未見高文夏、高秀英互推1人行使董事職權,是相對 人現已無其他董事或經理人可對外代表公司,固非無依公司 法第108條第4項準用第208條之1規定,聲請為相對人選任臨 時管理人,代行董事職務之餘地。惟聲請人自陳相對人滯欠 107年度營業稅暨罰鍰13萬1078元、110年度營業稅罰鍰9031 元未繳納,財產僅有30元等語(本院卷第8、106頁)。準此 ,相對人顯無負擔臨時管理人報酬之資力。是選任臨時管理 人之報酬,應由聲請人預納。然聲請人於114年1月10日函覆 本院表明無預算編列,不願先行墊付臨時管理人報酬(本院 卷第106頁),依前揭說明,本院自得拒絕其聲請,予以駁回 。 ㈡、相對人之唯一股東兼董事高文龍於113年2月12日死亡後,尚 有高文夏、高秀英繼承其在相對人之股權,成為相對人之股 東,已詳述於前。是相對人既仍有2名股東而無股東不足1人 之法定最低人數之情形,即不符合公司法第113條第2項準用 第71條第1項第4款規定,股東經變動致不足本法所定之最低 人數而解散,應行清算之要件。再者,相對人縱有解散且章 程無規定或股東無決議另選清算人之情形,依公司法第113 條第2項準用第79條規定,亦應以全體股東為清算人,自亦 無聲請法院選派清算人之必要。況相對人已無資力負擔選派 清算人之報酬,業如前述。則依同一法理,清算人之報酬, 應由聲請人預納。然聲請人於114年1月10日函覆本院表明無 預算編列,不願先行墊付清算人報酬(本院卷第106頁),本 院亦得拒絕其聲請,予以駁回。 ㈢、綜上所述,聲請人先位請求選任臨時管理人,備位請求選派 清算人,經核於法有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劉逸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林映嫺

2025-01-22

SLDV-113-司-46-20250122-2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字第36號 聲 請 人 曾秀英 上列聲請人聲請為相對人總督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選任臨時管理人 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公司之債權人,相對人經主 管機關廢止公司登記,其董事長已死亡,其餘全體董事又因 任期屆滿而未改選,亦未召開股東會選任清算人,而董事會 為公司之業務執行機關,相對人無董事會已使相對人公司業 務停業而受影響,是聲請人認為相對人董事會確有不為或不 能行使職權之情事。故為維護相對人股東利益及國內經濟秩 序,兼顧相對人如無法於法院執行程序陳述意見及未能收受 送達可能衍生之損害,自有依公司法第208條之1規定為相對 人選任臨時管理人之必要等語。 二、按解散之公司除因合併、分割或破產而解散外,應行清算; 公司經中央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登記者,準用前三條之規定 ,公司法第24條、第26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又股份有限公 司之清算,除公司法或章程另有規定或股東會另選清算人外 ,應以董事為清算人。不能依前項之規定定清算人時,法院 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選派清算人,亦為同法第322條所 明定。至公司法第208條之1第1項規定:董事會不為或不能 行使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法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 察官之聲請,得選任一人以上之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長及 董事會之職權,揆其立法理由,係謂:「按公司因董事死亡 、辭職或當然解任,致董事會無法召開行使職權;或董事全 體或大部分均遭法院假處分不能行使職權,甚或未遭假處分 執行之剩餘董事消極地不行使職權,致公司業務停頓,影響 股東權益及國內經濟秩序,增訂本條,俾符實際」。準此, 為公司選任臨時管理人之規定,旨在維繫公司之正常經營, 避免公司業務停頓所設規定;至若公司業經解散者,依法應 即由清算人行清算程序,且除清算事務外,已無公司業務進 行需求,自無再行選任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職權 之必要。 三、查相對人公司經經濟部以110年2月18日經授中字第11035002 400號函廢止登記,衡諸上揭規定,相對人自應行清算程序 ,並以清算人為法定代理人進行清算事務,且如有不能依公 司法第322條規定定其清算人時,亦應由利害關係人向法院 聲請選派清算人,而非依公司法第208條之1規定選任臨時管 理人甚明。從而,聲請人聲請為相對人選任臨時管理人,核 與公司法第208條之1選任臨時管理人規定之立法目的及要件 均有未合,應予駁回。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哲瑜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林怡芳

2025-01-21

SCDV-113-司-36-20250121-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選派清算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字第66號 聲 請 人 黃維圖 相 對 人 羅馬磁磚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瓘傑(臨時管理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派相對人羅馬磁磚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清算人事 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經經濟部命於民國99年6月30日前限 期改選董事、監察人,嗣因限期屆滿仍未改選,其董事及監 察人即當然解任。相對人又於103年11月17日經經濟部廢止 公司登記,依法應行清算。惟相對人現無董事可行使清算人 職權,且相對人公司章程未就清算人之選任另有規定,相對 人經廢止登記,迄今未經營且無股東願意召開股東會另行選 任清算人,實質上亦無法召開股東會另行選任清算人。而聲 請人為相對人股東,為法律上利害關係人,爰依公司法第32 2條第2項規定聲請法院准予選派聲請人為相對人之清算人等 語。 二、按解散之公司除因合併、分割或破產而解散外,應行清算; 解散之公司,於清算範圍內,視為尚未解散;公司經中央主 管機關撤銷或廢止登記者,準用前3條之規定;公司之清算 ,以董事為清算人。但本法或章程另有規定或股東會另選清 算人時,不在此限;不能依前項之規定定清算人時,法院得 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選派清算人,公司法第24條、第25條 及第26條之1、第322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股份有限公司經 法院選任臨時管理人後,經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登記,應由 臨時管理人依公司法第171條召集股東會來選任清算人。在 臨時管理人職務未終了以前,臨時管理人應繼續行使公司負 責人即董事長及董事會之職權,若股東會開不成或無法選出 ,要依公司法第322條第2項聲請法院選派清算人。清算人被 選出後須同意就任才成立委任關係,清算人就任之前,臨時 管理人繼續擔任公司負責人。臨時管理人不因公司開始清算 而當然解任,須待依法定程序清算人選出就任之後,有實質 的公司負責人,此時臨時管理人之職務終了,應向法院辭任 ;若不為辭任,清算人可向法院聲請解任臨時管理人。若未 辭任或解任,因臨時管理人的職務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之 職權,在清算人就任後,臨時管理人沒有職權可行使,不能 再擔任公司的法定代理人或負責人,清算職權的行使應由清 算人為之,此時臨時管理人之職務已經終了,縱形式上尚未 解任,實質上也無公司之法定代理權(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 法院111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28號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相對人業經經濟部於103年11月17日以經 授商字第10301702800號函廢止相對人公司登記,有經濟部 商工登記公示資料附卷可參,揆諸前揭規定,相對人固應行 清算程序;然相對人雖無董事可行使清算人職權,惟本院曾 以103年度聲字第90號裁定選任黃瓘傑為相對人之臨時管理 人。又黃瓘傑迄未向法院聲請辭任臨時管理人之情事,聲請 人固稱黃瓘傑就相對人清算事宜毫無回應,惟聲請人所提之 Line對話紀錄截圖,係聲請人與第三人之對話,而聲請人所 提之電子郵件,至多僅能證明黃瓘傑並未召開股東會,但並 無從證明黃瓘傑有不能召開股東會或股東會無法選任清算人 之情事。依前開說明,相對人既有臨時管理人為公司負責人 ,即有以召集股東會來選任清算人之可能,且聲請人既未具 體指明相對人臨時管理人,有何客觀上不能召集股東會來選 任清算人之可能,尚無由法院依法選派清算人之必要。從而 ,本件聲請於上開法律要件尚有不合,應予駁回。 四、末按對於法院選派或解任公司清算人、檢查人之裁定,不得 聲明不服,非訟事件法第175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所謂對於 法院選派或解任公司清算人、檢查人之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除對於法院准許選派或解任公司清算人、檢查人之裁定, 不得聲明不服外,對於法院駁回聲請人聲請選派或解任公司 清算人、檢查人之裁定,亦不得聲明不服(最高法院84年度 台抗字第117號、92年度台抗字第144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附此敘明。 五、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95 條、第78條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丁俞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張禕行

2025-01-21

TYDV-113-司-66-20250121-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妨害名譽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自字第2號 自 訴 人 鄭晴文 鄭凱仁 共 同 自訴代理人 高國峻律師 黃世瑋律師 被 告 璩美鳳 選任辯護人 楊國宏律師 上列被告因妨害名譽案件,經自訴人提起自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璩美鳳犯散布文字誹謗罪,處有期徒刑叁月,如易科罰金,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 一、璩美鳳為壹傳媒媒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聞部之總編輯,基 於散布文字誹謗之犯意,於民國112年10月19日某時,在壹 傳媒網路媒體,發布標題為「【搶救台灣天空 搶救遠東航 空3】遠航判賊鄭晴文 利用其子國安局背景是否涉背信侵 占罪嫌?國安局是否成為扼殺遠航的共犯集團?」之網路新 聞一篇,在不特定人均可共見之網頁發表「尤其在遠航的受 害事件當中,遠航的叛賊財務長鄭晴文,其子位居國安局的 要職,絕對應合理可質疑,鄭之子,是否利用國安局的公職 背景,來對遠航進行一系列的背信侵佔等等的罪嫌」、「國 安局是否被利用」、「是否有國家安全局的人員涉嫌其中, 也就是:國家安全局的要員涉入,是否危害國家飛航營運安 全的巨大影響,這個因果連結,實在是台灣國安的一大惡質 與諷刺,值得執政當局深入了解,國安局是否有涉入的可能 性」、「國安局勢必要全面徹查,揪出國安單位的黑鼠,才 是真正的自清之道!」(下稱本案文章),足以貶損鄭凱仁 之人格、名譽及社會評價。 二、案經自訴人鄭凱仁提起自訴。   理 由 一、本判決所引被告璩美鳳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屬傳聞證據,然自訴人鄭凱仁、自訴代理人、被告及辯護人於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中均表示同意作為證據(本院113年度自字第2號卷,下稱本院卷,第155頁、第346至349頁),本院審酌上開證據資料作成時之情況,無違法不當或證明力明顯過低之瑕疵,認以之作為證據應屬適當,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規定,有證據能力。 二、訊據被告固坦承為壹傳媒媒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聞部之總 編輯,並有於上開時、地發布上開新聞報導內容等情,惟矢 口否認有何散布文字誹謗犯行,與其辯護人均辯稱:被告不 認識鄭凱仁,係因報導前曾採訪遠航公司前董事長張綱維, 並參考張綱維提供之告訴狀、起訴書及證據資料,且曾向10 4查號台查證自訴人鄭凱仁及鄭晴文之電話,但無人接聽, 被告係盡合理查證義務後,基於新聞媒體從業人員之職責, 在網路新聞發布本案文章,為合理之評論,且經自訴人通知 本案文章內容有疑慮時,即將其下架云云。經查:  ㈠被告為壹傳媒媒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聞部之總編輯,於112年10月19日某時,在壹傳媒網路媒體,發布標題為「【搶救台灣天空 搶救遠東航空3】遠航判賊鄭晴文 利用其子國安局背景是否涉背信侵占罪嫌?國安局是否成為扼殺遠航的共犯集團?」之網路新聞一篇,在不特定人均可共見之網頁發表「尤其在遠航的受害事件當中,遠航的叛賊財務長鄭晴文,其子位居國安局的要職,絕對應合理可質疑,鄭之子,是否利用國安局的公職背景,來對遠航進行一系列的背信侵佔等等的罪嫌」、「國安局是否被利用」、「是否有國家安全局的人員涉嫌其中,也就是:國家安全局的要員涉入,是否危害國家飛航營運安全的巨大影響,這個因果連結,實在是台灣國安的一大惡質與諷刺,值得執政當局深入了解,國安局是否有涉入的可能性」、「國安局勢必要全面徹查,揪出國安單位的黑鼠,才是真正的自清之道!」,業據被告坦認而不爭執(本院審自卷第132頁,本院卷第154至155、351頁),並有本案文章影本(本院卷第29至31頁)在卷可稽,是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  ㈡按刑法第310條第3項規定:「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 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所誹謗之事涉及公共利益,亦即非屬上開但書所定之情 形,表意人雖無法證明其言論為真實,惟如其於言論發表前 確經合理查證程序,依所取得之證據資料,客觀上可合理相 信其言論內容為真實者,即屬合於上開規定所定不罰之要件 。即使表意人於合理查證程序所取得之證據資料實非真正, 如表意人就該不實證據資料之引用,並未有明知或重大輕率 之惡意情事者,仍應屬不罰之情形。如表意人就其涉及公共 利益之誹謗言論,事前未經合理查證,包括完全未經查證、 查證程度明顯不足,以及查證所得證據資料,客觀上尚不足 據以合理相信言論所涉事實應為真實等情形,或表意人係因 明知或重大輕率之惡意,而引用不實證據資料為其誹謗言論 之基礎者,則該等誹謗言論即不得享有不予處罰之利益。至 於表意人事前查證程序是否充分且合理,應依個案情形,具 體考量表意人指摘或傳述誹謗言論之方式、散布力與影響力 、所為言論對被指述者名譽之毀損方式、程度與影響範圍, 及該言論對公益論辯之貢獻度。從而,於傳播媒體(包括大 眾傳播媒體、社群媒體與自媒體等)上所為誹謗言論,因其 散布力與影響力均極強大,誹謗言論一經發表,並被閱聽者 轉貼、轉載後,往往可對被指述者之名譽造成難以挽救之毀 損,是表意人所應踐行之事前查證程序,較諸一般人日常生 活中以言詞所為口耳間傳播之誹謗言論,自應更為周密且嚴 謹(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意旨參照)。  ㈢查被告於本案文章發表前,曾於112年10月17日在壹傳媒網路媒體發表「疫情解封 台灣應展翅‧遠東航空含冤被斬首!【搶救台灣鋼鐵之臂 考驗執政智慧2】頭目的遺囑:誤信奸臣鄭晴文!?未具授權,竟毀遠航命脈」之網路新聞一文,業經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坦認不諱(本院卷第154至155頁),並有該文影本附卷可佐(本院審訴卷第23至25頁)。被告於該文中指稱鄭晴文之子為鄭凱仁(本院審訴卷第23頁)。自本案文章係2天後接續前開文章發表,而被告於本院審理時亦坦承其在本案文章中指稱鄭晴文之子為鄭凱仁(本院卷第332、352頁),可知本案文章之閱讀者能知悉所指鄭晴文之子即為自訴人鄭凱仁。  ㈣而證人即自訴人鄭凱仁業於本院審理時證稱:我未曾在國安局任職,也未曾在行政機關任職,也沒考過國家考試,我只有1個哥哥,我哥哥也沒在國安局任職,我的近親也沒有人在國安局上班,我也沒有認識國安局的人等語(本院卷第343至345頁),證人即鄭凱仁之母鄭晴文亦於本院審理時證稱:鄭凱仁未曾於國安局任職等語(本院卷第339頁),卷內復無自訴人鄭凱仁曾在國安局任職之確實證明,足認被告於本案文章指稱鄭凱仁任職於國安局、及高度隱射鄭凱仁可能利用任職於國安局之職務協助他人對遠航公司進行背信侵占之事,非屬真實。  ㈤被告及辯護人雖提出其採訪遠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長 張綱維之影片,欲佐證其在撰寫上開文章有關鄭凱仁任職於 國安局及利用任公職機會為不利遠航公司行為內容前,曾向 張綱維求證,經張綱維確認該等事實,亦參考張綱維提供之 相關起訴書、告訴狀云云。惟上開採訪影片經本院勘驗,被 告採訪張綱維有關自訴人鄭凱仁之內容僅有:「被告:然後 他還放話說,他的兒子居國安局的要職,然後這樣對大家進 行這樣的反威脅?張綱維:對啊、對啊」,有本院勘驗筆錄 可憑(本院卷第245頁),而張綱維非屬能正確答覆鄭凱仁 是否曾在國安局任職之合理資訊來源,客觀上尚難僅憑張綱 維所述即合理相信此內容為真。被告雖又稱曾參考張綱維提 供之告訴狀及證據等語,然被告於訴訟中未曾提出該告訴狀 及該書狀所附證據佐證,本院無從知悉該告訴狀及其證據內 容為何,是否與自訴人鄭凱仁確實有關,無從補強上開張綱 維所述之真實性。又本院亦查詢鄭凱仁之前案紀錄表(本院 卷第17頁),復以鄭凱仁之身分證字號於前案系統查詢,未 查得其有何等之刑事前案紀錄,難認被告撰寫本案文章前, 曾有起訴書記載自訴人鄭凱仁曾涉及遠航公司之背信、侵占 罪嫌經刑事起訴,而得使被告合理相信此內容為真。  ㈥被告及辯護人固又辯稱:鄭晴文於108年12月11日遠航公司跳 票當日,即以其職掌遠航集團旗下公司印章之便,將該集團 樺福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樺福公司)持有該集團銘 漢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銘漢公司)之股權1萬股變 更登記至其子鄭凱仁名下,復於109年3月6日以今友華投資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今友華公司)名義與鄭凱仁簽股權買賣 協議書,將今友華公司持有銘漢公司股權出售予鄭凱仁,而 鄭凱仁未支付價金,嗣鄭凱仁故意隱匿鄭晴文為臺北地院10 9年度金重訴字第28號案件被告之事實,向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下稱臺北地院)聲請指定鄭晴文為銘漢公司之臨時管理 人,臺北地院一時未查,即依其聲請選任,鄭晴文並於110 年間為不利銘漢公司之行為,上開聲請選任臨時管理人案件 ,嗣經提起抗告,經臺北法院將原裁定廢棄,駁回鄭凱仁之 聲請,並解任鄭晴文臨時管理人職務,並提出印鑑移交清冊 、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股權買賣協議書、股 東名冊、臺北地院110年度抗字第92號裁定、臺北地院民事 庭函、銘漢公司臨時股東會議紀錄、買賣協議書、臺灣高等 法院104年重上字第854號民事判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 字第96號判決、買賣契約書佐證上開事實云云。然縱此部分 內容為真,亦無從據此推知,本案文章所稱自訴人鄭凱仁曾 任職於國安局,並利用其任職國安局之背景為危害國家飛航 營運安全之事實。  ㈦既被告就本案文章中有關自訴人鄭凱仁是否任職於國安局並 進而利用該公職協助他人對遠航公司為不利行為一事之查證 來源僅有張綱維,而張綱維本身並非能就此事給予可信答覆 之來源。本院審酌被告以在網路新聞媒體發布新聞方式指摘 上開內容,其影響力、散布力極為強大,如所述不實,對被 指述之自訴人鄭凱仁之人格、名譽及社會評價將造成難以挽 救之毀損,經衡量被告上開言論自由保障及自訴人名譽權保 障後,認被告之事前查證程度明顯不足,以其查證所得證據 資料,客觀上尚不足據以合理相信上開言論所涉事實為真, 難認已盡合理查證義務,而無從就本案誹謗言論享有不予處 罰之利益。至被告辯稱事後知悉本案文章有疑慮而已將文章 下架等情,無礙於被告事前未經合理查證即發布文章之事實 。是被告及辯護人上開所辯,均不足採信。  ㈧綜上所述,被告及辯護人所辯不足為採。本案事證明確,被 告犯行洵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10條第2項散布文字誹謗罪。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未盡合理查證義務,即 在影響廣大之新聞媒體散布足以貶抑自訴人鄭凱仁名譽之文 字,貶損其社會評價,所為應予非難;兼衡被告之犯罪動機 、目的、手段、犯後態度、對自訴人鄭凱仁名譽之損害程度 、未自訴人鄭凱仁達成和解或賠償損失,及被告自述碩士畢 業之智識程度、未婚、目前從事新聞記者工作之家庭及經濟 狀況(本院卷第355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並依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規定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 四、不另為無罪之諭知:  ㈠自訴意旨另略以:被告璩美鳳基於散布文字誹謗之犯意,先 於112年10月17日某時,在壹傳媒網路新聞,發表「疫情解 封 台灣應展翅‧遠東航空含冤被斬首!【搶救台灣鋼鐵之 臂 考驗執政智慧2】頭目的遺囑:誤信奸臣鄭晴文!?未 具授權,竟毀遠航命脈」之網路新聞1篇,內容指稱自訴人 鄭晴文係「貪瀆全公司公款之奸臣鄭晴文」、「這位已經被 認定是遠東航空叛徒奸臣的鄭晴文」、「公認的奸臣鄭晴文 」、「遠航的奸臣鄭晴文」、「號稱一手遮天的財務長鄭晴 文,已經在遠航倒行逆施多年,嚴重侵犯所有遠航將近1000 多名員工的權益,以及打擊遠航為臺灣延伸國際發展實力的 契機」、「鄭晴文完全不具備表達『飛到今天』這一句話的決 定權」等語;復於112年10月19日某時,在壹傳媒網路新聞 ,發表「【搶救台灣天空 搶救遠東航空3】遠航判賊鄭晴 文 利用其子國安局背景是否涉背信侵占罪嫌?國安局是否 成為扼殺遠航的共犯集團?」之網路新聞1篇,內容指稱自 訴人鄭晴文係「遠航的叛賊財務長鄭晴文」、「財務長鄭晴 文身為遠航財務重要人員,使用公司的大小章,竟然是否對 遠航出此毒手,侵佔遠航的巨大資產,使公司陷入困境,這 種被質疑是背叛的內賊,違反公司營運安全的罪嫌」等語, 均屬不實,足以貶損自訴人鄭晴文之人格、名譽及社會評價 。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10條第2項散布文字誹謗罪嫌。  ㈡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其犯罪事實;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 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認定犯罪事實 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 然無論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 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 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 懷疑存在時,無從為有罪之確信,自不得遽為有罪之判決; 苟積極證據不足以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認定,自應為有利於 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 816號、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決意旨參照)。  ㈢自訴意旨認被告涉犯上揭犯行,無非係以自訴人鄭晴文、鄭 凱仁於本院審理中之供述、上開2篇報導影本,為其主要論 據。  ㈣訊據被告固坦承於上開時、地發表上開2篇文章,惟堅決否認 有何散布文字誹謗犯行,與其辯護人均辯稱:我撰寫上開2 篇報導前,均已向遠航公司前董事長張綱維查證,並參考張 綱維提供之告訴狀、起訴書及證據資料,且曾向104查號台 查證自訴人鄭凱仁及鄭晴文之電話,但無人接聽,被告係盡 合理查證義務後,基於新聞媒體從業人員之職責,在網路新 聞發布本案文章,為合理之評論,且經自訴人通知本案文章 內容有疑慮時,即將其下架等語。  ㈤經查:  ⒈按查誹謗罪所欲處罰之誹謗言論,固須屬客觀上可辨別真偽 之事實性言論,不及於無真偽對錯可言之價值判斷或主觀評 價性言論。然事實性與評價性言論本難截然劃分,且庶民日 常生活溝通往來所使用之用語、語句或表意方式,不乏兼具 事實性與負面評價性意涵者,此等言論表達方式縱具有事實 指涉性意涵,然客觀上常無法證明其為真,亦無法證明其為 偽。又言論依其內容屬性與傳播方式,對公共事務之資訊提 供、意見溝通與討論之助益與貢獻自有不同。因此,於名譽 權與言論自由間為個案利益衡量時,應特別考量言論對公益 論辯之貢獻度。一般而言,言論內容涉及公共事務而與公共 利益有關者,通常有助於民主社會之公意形成、公共事務之 認知、溝通與討論,其對公益論辯之貢獻度較高,則通常其 言論自由受保障之程度應愈高,而言論所指述者之名譽權保 障程度即應相對退讓(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意旨 參照)。  ⒉查被告於上開時間在壹傳媒網路媒體發布上開2篇文章內容之 事實,業據被告坦認而不爭執(本院審自卷第132頁,本院 卷第154至155、351頁),並有上開2篇文章影本(本院審自 卷第23至31頁)在卷可稽。又自訴人鄭晴文前為遠航公司之 副董事長,經證人即自訴人鄭晴文於本院審理中證述綦詳( 本院卷第333頁),是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  ⒊就被告以上開2篇報導指稱自訴人鄭晴文「貪瀆全公司公款」 、「鄭晴文已經在遠航倒行逆施多年,嚴重侵犯所有遠航將 近1000多名員工的權益,以及打擊遠航為臺灣延伸國際發展 實力的契機」、「鄭晴文完全不具備表達『飛到今天』這一句 話的決定權」、「財務長鄭晴文身為遠航財務重要人員,使 用公司的大小章,竟然是否對遠航出此毒手,侵佔遠航的巨 大資產,使公司陷入困境...違反公司營運安全的罪嫌」, 此部分內容或為事實性言論,或為難以截然劃分之事實性與 評價性言論。而有關此部分內容之真實性,被告辯稱其於報 導前曾訪問遠航公司前董事長張綱維,並參考相關起訴書等 資料查證。本院審酌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確於109年7 月29日偵查終結,以109年度偵字第11299、20248號起訴書 ,認鄭晴文等人涉嫌虛增遠航公司營收美化財報;假藉遠航 公司委託樺壹公司保管或資金融通名義,侵占遠航公司資金 ,為掩飾掏空規避會計師查核而財務報表不實;為掩飾掏空 規避民航局檢查而業務登載不實;以「八卦山」爛尾樓買賣 作價沖銷帳列「其他應收款-關係人」;虛增費用逃漏樺壹 公司、樺福公司、瀚峰公司應納稅捐等行為,並涉犯證券交 易法第20條第2項、第171條第1項第1款公告申報財報不實、 修正前同法第171條第1項第3款、第2項特別背信且犯罪所得 達1億元以上、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1款、第5款、刑法第216 條、第215條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同法第342條第1項 背信、稅捐稽徵法第47條第1項、第41條逃漏稅捐等罪嫌, 而提起公訴,該案於109年7月30日繫屬臺北地院而公開等情 ,有上開起訴書及自訴人鄭晴文之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本院卷第275、371至478頁)。而被告為上開2篇報導前之 112年10月3日、4日、12日,曾採訪遠航公司前董事長張綱 維,就遠航公司相關案件,向其詢問先前與遠航公司前副董 事長鄭晴文間分工、共事狀況,及其對於遠航公司相關訴訟 案之意見,亦經本院當庭勘驗,有勘驗筆錄及壹傳媒新聞採 訪中心採訪張綱維董事長行程時間資料可證(本院卷第243 至245、267至269頁)。雖自訴代理人否認上開採訪檔案之 日期,惟卷內亦無證據可證該日期非屬真實,自應為有利被 告之認定,亦即係被告為上開2篇報導前所為之採訪。既遠 航公司前為公開發行公司,又提供航空運輸服務予廣大消費 者,其財務、業務狀況影響層面甚廣,為公共事務,且與公 共利益有關,從而被告所為之新聞報導有助於民主社會之公 意形成、公共事務之認知、溝通與討論,對公益論辯之貢獻 度高,被告言論自由受保障之程度應較高,而自訴人鄭晴文 為該公司前副董事長,亦為公眾人物,對於新聞報導內容亦 應有較大之容忍度,故其名譽權保障程度應相對退讓。是被 告辯稱其為上開2篇報導前曾閱讀相關起訴書等文件及採訪 張綱維已盡合理查證義務,應屬可信。  ⒋至被告以上開2篇文章指稱自訴人鄭晴文為遠航的奸臣、叛賊 等語,非事實性言論,而係主觀評價性言論,非誹謗罪處罰 之對象。復權衡該言論之表意脈絡係在對於遠航公司有關自 訴人上開經起訴之內容所為之評價,具有促進公共事務思辯 之價值,難認已逾越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而以刑法公 然侮辱罪相繩。  ⒌自訴狀所引之證據,至多僅能證明被告曾發表上開2篇文章內 容,惟未足證明已被告未盡合理查證義務而有明知或重大輕 率惡意之事實。揆諸前揭說明,自不得以該罪名相繩,尚難 遽為被告有罪之認定。  ㈥綜上所述,本件自訴意旨認被告發布上開2篇報導就自訴人鄭 晴文部分涉犯散布文字誹謗罪嫌,其所憑之積極證據,尚不 足證明被告有上開犯行,揆諸前揭條文規定及判決意旨,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即應為無罪之諭知,以昭審慎。此部分本 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然如此部分有罪,與前揭被告所犯散 布文字誹謗部分有想像競合之裁判上一罪關係,爰不另為無 罪之諭知。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343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刑法施 行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雷雯華                  法 官 李欣潔                  法 官 葉伊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韋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310條 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 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 萬元以下罰金。 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2025-01-21

SLDM-113-自-2-20250121-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選派清算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字第67號 聲 請 人 蓮川熔接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宜蓮 相 對 人 易利企業有限公司 上列聲請人為相對人易利企業有限公司聲請選派清算人事件,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派陳映如(民國00年00月00日生、住○○市○○區○○里00鄰○○路○ 段000巷00號3樓、居新北市○○區○○○路00巷00號,其他年籍資料 詳卷)為易利企業有限公司之清算人。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易利企業有限公司負擔。   理 由 一、按解散之公司除因合併、分割或破產而解散外,應行清算; 而有限公司清算,準用無限公司有關之規定;又無限公司之 清算,以全體股東為清算人,但公司法或章程另有規定或經 股東決議另選清算人者,不在此限;由股東全體清算時,股 東中有死亡者,清算事務由其繼承人行之;無限公司不能依 公司法第79條規定定其清算人時,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 請,選派清算人,公司法第24條、第113條第2項、第79條、 第80條前段、第81條分別定有明文。又公司經中央主管機關 撤銷或廢止登記者,準用公司法第24條應行清算之規定,同 法第26條之1亦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易利企業有限公司(下稱易利公司) 之唯一股東兼董事甲○○於民國(下同)112年10月24日死亡 ,因股東不足法定最低人數,經新北市政府以113年8月22日 新北府經司字第1138101420號函廢止登記,而應行清算。   聲請人前已聲請鈞院選任江宗恆律師為相對人之臨時管理人 ,且聲請人前以相對人為被告向鈞院提起給付加工款之訴訟 ,經鈞院三重簡易庭以113年度重簡字第1789號審理中。但 於該案訴訟中,江宗恆律師以易利公司業經新北市政府廢止 ,依法應行清算程序,並應以全體股東擔任清算人為由,於 113年9月18日具狀向鈞院聲請解任臨時管理人一職。惟易利 公司之董事及唯一股東甲○○已經死亡,且甲○○之繼承人均已 拋棄繼承,因此無法依公司法第79條規定定其清算人,為此 聲請鈞院選任相對人之清算人,以利後續訴訟之進行。 三、經查,相對人易利公司唯一股東兼董事甲○○已於113年10月2 4日死亡,且其法定繼承人均已拋棄繼承,相對人易利公司 並經新北市政府以113年8月22日新北府經司字第1138101420 號函廢止登記,聲請人前已聲請選任江宗恆律師為相對人之 臨時管理人,但江宗恆律師已於113年9月18日具狀向本院聲 請解任臨時管理人一職等情,有相對人易利公司之變更登記 表、甲○○之除戶謄本、陳報狀等件可稽,並經本院調閱112 年度司繼字第4862號拋棄繼承卷宗、112年度司字第70號選 任臨時管理人卷宗、113年度司字第60號解任臨時管理人卷 宗核對屬實,堪認相對人易利公司應行清算且現無清算人, 則聲請人聲請為相對人易利公司選派清算人,於法並無不合 。經本院審酌上開資料,認陳映如為甲○○之配偶,於前述拋 棄繼承事件中,已陳報易利公司資產、負債分別約為148萬 元、344萬元,對易利公司現況有相當之了解,且曾為本院 三重簡易庭113年度重簡字第421號給付貨款事件、112年度 司票字第10053號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中被告易利公司之 特別代理人,應有相當智識能力足以進行處理公司後續事務 ,且甲○○之兒子仍為未成年人,有其戶籍資料可稽,在相對 人易利公司別無其他人選適合擔任清算人之情形下,選派陳 映如為相對人易利公司之清算人應為妥適。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4條、第175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劉以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俞瑄

2025-01-20

PCDV-113-司-67-20250120-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字第56號 抗 告 人即 聲 請 人 李兆軒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佑祥紙器有限公司間聲請選任臨時管理人事 件,抗告人對於本院民國113年12月17日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繳抗告費新臺幣壹仟伍佰元 ,逾期未補即駁回其抗告。   理 由 一、對於非訟事件之裁定提起抗告者,徵收費用新臺幣(下同) 1,000元,關係人未預納者,法院應限期命其預納;逾期仍 不預納者,應駁回其抗告。非訟事件法第17條、第26條第1 項定有明文。另依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 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5條規定,上開裁判費應加徵1 0分之5。 二、上列當事人間選任臨時管理人事件,抗告人不服本院民國11 3年12月17日113年度司字第56號裁定,提起抗告,然未依前 引規定繳納裁判費。爰命抗告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 ,逾期不補即駁回其抗告。 三、爰依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孫健智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許文齊

2025-01-17

TYDV-113-司-56-20250117-3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選任臨時管理人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字第40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南區國稅局 法定代理人 李雅晶 相 對 人 強億木業有限公司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臨時管理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林瑞成律師為相對人強億木業有限公司之臨時管理人。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因相對人強億木業有限公司(下稱強億 公司)尚滯欠11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自繳稅額新 臺幣(下同)4萬9820元、及113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核定暫 繳稅額2萬4943元,合計7萬4763元(計算式:4萬9820元+7 萬4763元,下稱系爭欠款)。又相對人為1人公司,其唯一 股東即董事陳俊強,業於民國113年6月12日死亡,其繼承人 為陳○昇、陳○叡(下合稱陳○昇等2人)、陳羿維,其中陳羿 維業已聲請拋棄繼承,並經本院准予備查。另繼承人陳○昇 等2人均未成年,無法執行相對人之公司業務,致系爭欠款 之催繳通知書等相關稅捐文書送達程序無法進行,爰依公司 法第108條第4項準用同法第208條之1第1項之規定,聲請選 任臨時管理人等語。 二、按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法 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得選任一人以上之臨時管 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之職權。但不得為不利於公司之 行為,公司法第208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又前開規定依同 法第108條第4項規定,於有限公司亦準用之。揆諸其立法意 旨,係為使公司不至因董事死亡、辭職或當然解任,致董事 會無法召開行使職權;或董事全體或大部分均遭法院假處分 不能行使職權,甚或未遭假處分執行之剩餘董事消極地不行 使職權,致公司業務停頓,而影響股東權益及國內經濟秩序 所由設。準此,倘公司董事有因死亡、辭職或當然解任,致 董事會無法召開行使職權,或剩餘董事均消極不行使職權, 使公司業務停頓之情事,法院即得依利害關係人之聲請,以 公司或法人之最佳利益為考量,為公司選任臨時管理人。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強億公司之營業稅稅 籍資料查詢作業清單、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有限 公司變更登記表(含公司章程及董事、股東或其他負責人名 單)、陳俊強戶籍資料(現戶部分含非現住人口)、繼承系 統表、各繼承人之戶籍資料、欠稅查詢情形表、全國財產稅 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本院113年度司繼字第3014號公告、 本院113年11月25日函在卷可稽,堪信為真實。本院審酌相 對人之唯一董事死亡,其繼承人陳羿昇等2人均未成年,而 無法行使董事職權,足以影響相對人之正常經營,致相對人 之權益有受損害之虞,而聲請人為相對人公司之稅款債權人 ,自屬利害關係人,聲請人為保障相對人之權益,及國家稅 收之正常課徵,自有聲請法院為相對人選任臨時管理人之必 要。從而,聲請人向本院聲請選任相對人之臨時管理人,合 於公司法第108條第4項準用第208條之1第1項之規定,應予 准許。 四、又本院考量強億公司之最佳利益,審酌律師受有法律之專業 訓練,對於臨時管理人依法應盡之職務,較一般人更為嫻熟 ,且律師執行職務受律師法規範,因認選任律師為強億公司 之臨時管理人應屬適當。又經本院徵詢社團法人臺南律師公 會之意見,據其提供在本院轄內執業且有意願之律師名單, 其中林瑞成律師即表示其有意願擔任強億公司之臨時管理人 (本院卷第51頁電話紀錄表),爰選任林瑞成律師為強億公 司之臨時管理人。 五、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78 條、第95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柯雅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于子寧

2025-01-17

TNDV-113-司-40-20250117-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