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交通過失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7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江承霖 上列受刑人因交通過失致死罪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28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江承霖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江承霖因交通過失致死罪案件,經判 刑確定並執行中,業於民國114年3月13日核准假釋,爰聲請 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經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3月13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 9390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 名冊,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 項第2款,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呂寧莉                    法 官 姜麗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靜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TPHM-114-聲保-371-20250314-1

聲保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請假釋期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41號 聲 請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嘉宏 上列受刑人因交通過失傷害等案件,經聲請人聲請假釋中付保護 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3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嘉宏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嘉宏因交通過失傷害等案件,業經 法院判處罪刑確定在案,受刑人經入監執行後,嗣經法務部 核准假釋在案,爰聲請裁定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語。 二、經核聲請人之聲請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紀錄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並敘述 抗告之理由。

2025-03-14

PTDM-114-聲保-41-20250314-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7號 聲 請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周躍峰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周躍峰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柒 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件受刑人周躍峰因犯交通過失傷害等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茲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及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以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 法院之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經查,本件受刑人周躍峰因犯交通過失傷害等案件,經附表 所示法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確定在案,有各該刑 事判決書、法院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考。茲檢察官以本 院為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 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爰考量法律之外部性界線、受刑人所 犯如附表所示各為傷害罪、交通過失傷害罪,各犯罪間罪質 之異同,並衡酌各犯罪時間相距之長短、對受刑人施以矯正 之必要性及經本院函詢受刑人對於本案定應執行刑之刑度, 其未具狀表示意見等情,裁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周霙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件裁定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書狀,敘述抗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許育彤    【附表】受刑人周躍峰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以下空白) 罪     名    傷害  交通過失傷害 宣  告  刑 拘役35日 拘役50日 犯 罪 日 期 111年10月10日 112年1月20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基隆地檢112年度偵字第1638號 基隆地檢112年度偵字第5584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案  號 112年度基簡字第328號 113年度基交簡字第230號 判決日期 112年9月28日 113年10月7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基隆地院   基隆地院 案  號 112年度基簡字第328號 113年度基交簡字第230號 確定日期 112年11月2日 113年11月6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備     註 基隆地檢112年度執字第2467號(已執畢) 基隆地檢114年度執字第311號

2025-03-14

KLDM-114-聲-87-2025031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50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柏瑋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4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 刑陸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甲○○因犯詐欺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第50條第2項, 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定 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第1 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者, 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宣告多數 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 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 分院、臺灣苗栗地方法院、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及本院分別判 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各該案件判決書 、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本院審核認本件檢察官聲請既 係依受刑人之請求,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 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 」附卷可稽,核與上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爰審酌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類型、犯罪時間、侵害法益及各 罪依其犯罪情節所量定之刑,並經本院函詢受刑人對本件定 應執行刑之意見,受刑人表示無意見(本院卷第31頁)等情 狀,定如主文所示應執行之刑。至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8 所示之宣告刑關於併科罰金部分,因並無宣告多數罰金刑之 情形,不在本件聲請定執行刑之列,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吳宜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梨碩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附表:受刑人甲○○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3 罪名 詐欺 妨害自由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1月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1年9月 犯罪日期 110年10月15日 110年10月27日 110年8月30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1932號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字第42771號 苗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120、3789、6681號 最後 事實審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中高分院 案 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817號 112年度審簡字第298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19、121號 判 決日 期 112年2月15日 112年3月30日 113年7月31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中高分院 案 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817號 112年度審簡字第298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19、121號 判 決確 定日 期 112年3月26日 112年5月16日 113年9月2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是 否 備   註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緝字第1382號 桃園地檢112度執字第7165號 苗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815號 編號 4 5 6 罪名 交通過失傷害 妨害秩序 交通過失傷害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2月 犯罪日期 110年10月1日 110年7月17日 111年2月18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調偵緝字第149號 新竹地檢110年度軍少連偵字第3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調偵字第1316號 最後 事實審 法 院 桃園地院 新竹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2年度審交簡字第279號 111年度原訴字第64號 111年度壢交簡字第2347號 判 決日 期 112年7月28日 112年10月13日 112年5月18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桃園地院 新竹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2年度審交簡字第279號 111年度原訴字第64號 111年度壢交簡字第2347號 判 決確 定日 期 112年9月6日 112年11月21日 112年8月23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否 是 備   註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2896號 新竹地檢112度執字第5021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2415號 編號 7 8 9 罪名 詐欺 洗錢防制法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 有期徒刑3年8月 犯罪日期 110年10月12日 110年10月5日 109年12月17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苗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074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7649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42176號 最後 事實審 法 院 苗栗地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2年度訴字第310號 112年度審金簡字第553號 113年度訴字第157號 判 決日 期 113年4月10日 113年1月2日 113年10月4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苗栗地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2年度訴字第310號 112年度審金簡字第553號 113年度訴字第157號 判 決確 定日 期 113年5月13日 113年2月16日 113年11月6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   註 苗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064號 桃園地檢113度執字第3923號 桃園地檢114年度執字第203號

2025-03-14

TYDM-114-聲-550-20250314-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29號 聲 請 人 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楊永誠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52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楊永誠所犯如附件所示之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拾月, 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楊永誠因犯交通過失傷害等案件,先 後經判決確定如附件,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定 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 等語。 二、按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 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定有明 文。次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 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數 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第53條分別 定有明文。另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 限及內部性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 院應在其範圍內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 院為裁判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 ,為內部性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此 有最高法院80年度台非字第473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是以 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 自由裁量之事項,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 拘束。又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而併合處罰之案件,有二以上之 裁判,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定應執行之刑時,最後 事實審法院即應據該院檢察官之聲請,以裁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殊不能因數罪中之一部分犯罪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 檢察官之聲請為不合法,予以駁回,此有最高法院47年度台 抗字第2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 三、受刑人因犯如附件所示各罪,分別經法院判處如附件所示之 刑確定在案,其最後審理事實諭知判決者,為本院113年度 交簡上字第3號判決,是本院自有管轄權。又附件編號1至3 所示各罪,前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1331號裁 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確定,是本院定應執行刑,除不得 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亦應受內部界 限之拘束。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卷附如 附件所示案件之刑事判決書及前案紀錄表等件後,認聲請為 正當,並考量受刑人附件編號1所為係犯詐欺得利罪,附件 編號2、4所為均係汽車駕駛人無駕駛執照駕車,犯過失傷害 罪,附件編號3所為係犯詐欺取財罪,各罪間所侵害法益、 實施手段及時間之異同,及各犯行間是否具關連性,暨參酌 各該判決科刑之理由等情狀,定其應執行之刑,並依法諭知 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另本院函請受刑人於函到7日內具狀 就本件定應執行刑案件表示意見,給予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機 會,以周全受刑人之程序保障,惟受刑人迄今均未以書面或 言詞回覆,應認其放棄陳述意見之權利,併此敘明。至受刑 人所犯如附件編號1至3部分雖已執畢,然依前開說明,本件 既已合於定應執行刑之規定,自應認本件聲請合法,併此敘 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孫 于 淦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孫 庠 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3

NTDM-113-聲-729-20250313-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823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家晨 籍設新北市○○區○○路000號0樓(新北○○○○○○○○) 上列聲請人因對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 之刑(113年度執聲字第347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家晨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載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伍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家晨因犯交通過失傷害等案件,先 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載,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查受刑人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法院各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 定在案,有各該案號刑事簡易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 紀錄表及執行案件資料表各1份附卷可稽。茲聲請人以本院 為各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又本院業於民國113年12月16日函 請受刑人於文到7日內針對本案陳述意見,於113年12月18日 寄存送達於受刑人之居所地所在派出所;另受刑人設籍於新 北○○○○○○○○,本院並於113年12月13日為公示送達,惟受刑 人迄今均未以書面或言詞陳述意見等情,有本院函文及送達 證書、公示送達公告稿、公示送達之刑事裁定、公示送達證 書、司法院公示送達公告網頁畫面及收文資料查詢清單存卷 可參,依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刑事 裁定意旨,本院已賦予受刑人表示意見之機會。爰審酌受刑 人所犯如附表所示2罪其犯罪類型均為交通過失傷害,暨其 犯罪之情節及行為次數、不法與罪責程度、刑罰邊際效應遞 減、所生痛苦程度遞增及復歸社會之可能性等情狀,整體評 價其應受矯治之程度,兼衡責罰相當與刑罰經濟之原則,定 其應執行之刑及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如主文所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劉思吟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家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3

PCDM-113-聲-4823-20250313-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3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高志龍 上列受刑人因交通過失致死案件,聲請人聲請受刑人假釋中付保 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5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高志龍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高志龍因犯過失致死罪,前經判決確 定後移送執行,經陳奉法務部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 第2項規定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 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審核相關文件,受刑人因案執行後,業經法務部矯正署 於民國114年3月13日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93610號核准假 釋,而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為本院,聲請人聲 請受刑人假釋中付保護管束,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 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林逸梅                    法 官 陳珍如                    法 官 梁淑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沈怡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3

TNHM-114-聲保-234-20250313-1

審原交易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審原交易字第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游清文 指定辯護人 賴昭為律師(義務辯護)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調院偵 字第599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如附件起訴書所載。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   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再不受理之判決   ,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亦為同法第307條所明定。 三、查告訴人林坤億告訴被告游清文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 起公訴,認被告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依 同法第287條前段之規定須告訴乃論。茲因告訴人具狀撤回 告訴,不再訴究等情,有刑事撤回告訴狀1紙(見本院卷第6 3頁)在卷可稽,揆諸上開規定,本件爰不經言詞辯論,逕 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蕙如提起公訴,檢察官高怡修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法 官 倪霈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李欣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調院偵字第5991號   被   告 游清文 男 47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0號             居桃園市○○區○○○街00號2樓             (現另案於法務部○○○○○○○執             行中)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交通過失傷害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起公訴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游清文於民國113年6月3日上午9時56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 0-0000號租賃小客車,沿新北市○○區○○路0段○○道○號安坑交 流道方向行駛,於行經安康路2段與安民街路口時,本應注 意變換車道時,應先顯示欲變換車道方向之燈光或手勢,且 依當時之情況,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驟 然向右變換車道,適同向由林坤億所騎乘車牌號碼000-000 號普通重型機車從該租賃小客車後方直行,見狀閃避不及而 發生碰撞,致林坤億受有下腹、右手肘、左手腕及右膝挫傷 等傷害。 二、案經林坤億訴由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與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游清文於偵查時之供述 坦承有變換車道,否認未打方向燈之事實。 2 告訴人林坤億於警詢時之指訴 證明被告之上開犯罪事實。 3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交通分隊道路交通事故補充資料表、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一)、(二)、談話紀錄表、照片黏貼紀錄表、肇事人自首情形記錄表、新店分局交通分隊新北市新店區安康路、安民街口交通事故案之監視器影像擷圖、新北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本署113年12月26日勘驗報告 證明本件交通事故發生經過,及被告駕駛上開租賃小客車向右變換車道疑未顯示方向燈為可能之肇事原因之事實。 4 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113年6月3日乙種診斷證明書 證明告訴人受有下腹、右手肘、左手腕及右膝挫傷等傷害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至被 告於員警前往現場處理時在場,並當場承認為肇事人,有新 北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自首情形記錄表在卷可 稽,符合自首要件,爰請依刑法第62條前段之規定,減輕其 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檢 察 官 李蕙如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 記 官 連偉傑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0 萬元以下 罰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30 萬元以下 罰金。

2025-03-13

TPDM-114-審原交易-5-20250313-1

交易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交易字第7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蘇慧珍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8 03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並所犯法條,均引用附件檢察官起訴書 之記載。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及 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公訴人所指被告蘇慧珍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過失 傷害罪嫌,依同法第287條前段規定,須告訴乃論。茲因告 訴人林昀潔撤回對於被告過失傷害告訴,此有刑事撤回告訴 狀1紙附卷可稽(本院卷第75頁),揆諸前開說明,爰不經言 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郭文俐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鄧希賢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林岑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附 件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8030號   被   告 蘇慧珍 女 49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里00鄰○○路0              段000巷0號             居臺南市○○區○○○街00巷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交通過失傷害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蘇慧珍於民國112年7月12日21時39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 -00號自用小客車,沿臺南市永康區中山北路由東往西方向 行駛,行經該路段與王行東路路口時,本應注意轉彎車應讓 直行車先行,而依當時情形,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 注意及此即貿然左轉,適林昀潔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 通重型機車沿中山北路由西往東方向行經該處,見狀閃避不 及而發生碰撞,林昀潔當場人車倒地,因而受有頭部外傷合 併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右側上頷骨骨折、牙齒損傷、下唇撕 裂傷、多處擦傷等傷害。 二、案經林昀潔訴由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永康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 (一)被告蘇慧珍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 (二)告訴人林昀潔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指述。 (三)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一)( 二)、道路交通事故照片、行車紀錄器及路口監視器影像 光碟、該等影像截圖、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診斷證 明書、臺南市車輛行車事故鑑定會南鑑0000000案鑑定意 見書。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8  日                檢 察 官 郭 文 俐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 記 官 張 來 欣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10 萬元以下 罰金;致重傷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30 萬元以下 罰金。

2025-03-13

TNDM-114-交易-79-20250313-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66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廖哲賢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3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廖哲賢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廖哲賢因交通過失傷害等案件,先後 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 50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3條 亦規定甚明。次按縱令所犯數罪中有一罪刑已經執行完畢, 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告刑更定應執行刑,在所裁定之執行刑 尚未執行完畢前,各罪之宣告刑,尚不發生執行完畢之問題 ,不能因犯罪之一部分所科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檢察官 之聲請為不合法,予以駁回;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執 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 定無涉(最高法院86年度台抗字第472號裁定意旨參照)。 再按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 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刑法第51條第5款定有明文;乃因刑罰之科處,應以行為人 之責任為基礎,考量人之生命有限,刑罰對被告造成之痛苦 程度,係以刑度增加而生加乘成效果,而非等比方式增加, 如以實質累加方式執行,刑責恐將偏重過苛,不符現代刑事 政策及刑罰之社會功能,故透過定應執行刑程式,採限制加 重原則,授權法官綜合斟酌被告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 、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例如數罪犯罪時間、空間、各行為 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 等)、數罪所反應被告人格特性與傾向、對被告施以矯正之 必要性等,妥適裁量最終具體應實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當 之要求。因此,法院於酌定執行刑時,應體察法律恤刑之目 的,為妥適之裁量,俾符合實質平等原則(最高法院105年 度台抗字第626號裁判意旨參照)。又定應執行刑,不僅攸 關國家刑罰權之行使,於受刑人之權益亦有重大影響,除顯 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外,法院於裁定前,允宜予受刑人以言 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陳述意見之機會,程序保障更加周 全(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意旨 可參)。 三、經查:  ㈠本院業經將「本院詢問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意見調查表」寄送 予被告,俾便其對本件定應執行刑案件表示意見,然受刑人 迄未將上開調查表寄回,此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本 院114年度聲字第166號卷第27頁),是本院業已合法保障受 刑人之陳述意見機會,合先敘明。    ㈡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先後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 之刑,本院為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之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且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 判決確定前所犯,且均已確定在案等情,有各該判決書及法 院前案紀錄表各1份附卷可稽。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本院審核認尚無不合,應予准許。又受刑人所犯附表編 號1所示之罪刑雖已執行完畢,揆諸前揭最高法院裁判意旨 ,仍得由檢察官於換發執行指揮書時,扣除該部分已執行完 畢之刑,並不影響本件應予定其應執行刑之結果。另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犯行,屬傷害罪,附表編號2所示之 犯行,屬交通過失傷害罪,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 之犯罪態樣、手段之異同,責任非難重複程度之高低,暨衡 以受刑人所犯各罪情節、行為人預防需求及整體刑法目的等 情狀,為整體非難評價,爰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 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併援引「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受刑 人廖哲賢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資為附表。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吳天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憶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3

SLDM-114-聲-166-202503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