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原告方案

共找到 158 筆結果(第 51-60 筆)

嘉簡
嘉義簡易庭(含朴子)

確認通行權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嘉簡字第228號 原 告 鍾曜為 訴訟代理人 鐘育儒律師 複代理人 蕭浚安律師 被 告 陳世錩 何昭美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呂紫君律師 被 告 何明哲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通行權等事件,於民國114年1月23日言詞辯論 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原告所有坐落嘉義縣○○鄉○○○段0○0地號土地對於被告陳世錩 所有同段5-12地號土地如嘉義縣竹崎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10月2 9日土地複丈成果圖(即附圖二)代號甲所示部分面積27平方公 尺之土地及被告何明哲所有同段5-11地號土地如同複丈成果圖代 號乙所示部分面積3平方公尺之土地通行權存在。 被告應容忍原告通行前項土地,並不得為設置障礙物等一切妨礙 原告人、車(不包含汽車)通行之行為。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事項   被告何明哲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本件查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規定之情形,因此依原告聲請由其 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乙、實體事項     一、原告之主張及聲明:  ㈠坐落嘉義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下稱5-8地號土地)為原 告所有,地上建有門牌號碼嘉義縣○○鄉○○00號房屋,有對外 通聯之需求,且除被告陳世錩所有同段5-12地號土地(下稱 5-12地號土地)及被告何明哲所有同段5-11地號土地(下稱 5-11地號土地)外無其他適宜對外聯通管道,屬於袋地。而 民法第787條所謂通行必要之範圍,一般上就有建物而為住 宅用途之土地而言,應以汽車能通行(至少能適當通行一般 自小客車)為衡量之標準。5-12地號土地如嘉義縣竹崎地政 事務所民國113年10月29日複丈成果圖原告方案(下稱附圖 一)所示範圍(下稱系爭道路)長久供不特定人通行,迄今已 數十年之久,屬既成道路而成立公用地役關係,如附圖一所 示之通行方案是對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此訴請 確認通行權存在。  ㈡5-12地號土地上建有門牌號碼嘉義縣○○鄉○○0號房屋(下稱下 寮9號房屋),現房屋住居人即被告何昭美於111年11月間在 5-12地號土地上建造磚造混凝土障礙物,並在上方停放機車 (下稱駐機車平台),導致原告車輛無法進出,通行權遭受 損害,原告見狀向何昭美及其夫婿反映,因協議不成,為此 訴請何昭美拆除上開駐機車平台。又系爭道路係5-8地號土 地唯一聯外道路,而勘驗筆錄中記載「從欄杆到9號房屋圍 牆牆柱距離約220公分」,顯見若是不存在被告興建之上開 平台,用於通行一般寬度190cm之自小客車並不會有任何問 題。  ㈢聲明:確認原告所有5-8地號土地,對被告陳世錩所有5-12地 號土地如附圖一代號甲所示部分及被告何明哲所有5-11地號 土地如同附圖代號乙所示之土地,有通行權存在;被告何昭 美應將如附圖一代號丙所示駐機車平台除去;被告均應容忍 原告通行附圖一代號甲、乙、丙所示之土地,且均不得在前 項土地設置障礙物或刨除水泥路面,及為一切有礙原告人、 車通行或其他類似行為。 二、被告之答辯及聲明:  ㈠被告陳世錩、何昭美:  ⑴5-l2地號土地登記為陳世錩所有,陳世錩與何昭美居住於前 開土地上之下寮9號房屋,房屋前之部分5-12地號土地長久 供原告及周圍住戶通行,與周圍土地對外道路相連接,因過 去竹崎鄉公所僅在既成道路範圍鋪設柏油,私人土地 不予 鋪設柏油,故系爭道路為未鋪設柏油之私人水泥地,並非既 成道路,5-12地號土地所有人基於友好鄰居立場,長久以來 將部分5-12地號土地無償供原告與周圍住戶以步行或騎機車 方式通行,已是對其土地所有權内容之限制。又系爭道路部 分為實心地面,部分為外突之懸空地面,早已存有道路鋼筋 不堪承受汽車重量之安全問題,且道路寬度狹隘緊鄰陡坡, 易生危險而有交通安全疑慮,歷年來原告及其他住戶均是將 汽車停放在5-12地號土地下坡處平緩柏油路面,再以步行或 騎機車方式通行於5-12地號土地上坡處之私有道路。原告對 此事實知之甚詳,且自行請廠商製作「前方陡坡汽車禁行」 、「青山小日子直行90步」之標誌,顯見原告對以步行或騎 機車方式通過系爭道路之方式並無異議。以如附圖二所示通 行方案通行範圍(寬度1.5公尺),已足敷原告於現況道路 通行,原告主張通行範圍寬度1.9公尺,並非必要,亦非損 害最少。審酌土地現況、通行所致被告之實質損失,應認如 附圖二所示之通行方案,方屬對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 法。  ⑵又私設道路與既成道路不同,系爭道路為未鋪設柏油之私設 道路。土地所有權人就私設道路仍保有所有權能,陳世錩與 何昭美於私設道路上坡處側邊擺放盆栽、停放機車,乃5-12 地號土地所有權之合理行使。況且,該駐機車平台亦不影響 原告與周圍住戶以步行或騎機車方式通行系爭道路。倘若以 原告方案作為通行範圍,則被告須支出勞費拆除該平台,還 須另覓停車空間,影響被告平穩生活權利甚鉅,原告對於該 平台所在土地並無通行權存在,故原告請求何昭美拆除該平 台,於法無據。  ⑶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㈡被告何明哲:不同意原告的通行方案,該通行方案並非對周 圍土地損害最少的處所及方法;同意陳世錩及何昭美提出的 通行方案,因該通行方案已足供原告以步行或騎機車之方式 通過5-11、5-12地號土地,為損害周圍地最少之處所及方法 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5-8地號土地未與公路連接,為袋地之事實,被告沒 有爭執,應為可採。  ㈡以下事實,經本院勘驗屬實,並有照片及複丈成果圖為證, 應為真實:  ⑴5-8地號土地經過5-11、5-12地號土地上,有如附圖一代號甲 、乙、丙所示現有道路;道路東側設有鐵管構成之欄杆,欄 杆與下寮9號房屋之牆壁間之距離約220公分。  ⑵前開道路之東側約有72公分寬之路面懸空。  ⑶竹崎鄉公所所鋪設柏油路面到達9號房屋前,有一處陡坡,陡 坡之東側未設有護欄;在該陡坡下方下寮6號之1房屋前方之 電線桿掛有「前方陡坡汽車禁行」之標誌。  ㈢原告有通行權之範圍:   按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之使用者,土 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地以至公路,但對於通行地因此所受之 損害,應支付償金;前項情形,有通行權人,應於通行必要 之範圍內,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民法第 787條定有明文。又袋地通行權,雖非以袋地與公路有聯絡 為已足,尚須使其能為通常之使用。而是否為通常使用所必 要,除須斟酌土地之位置、地勢及面積外,並應考量其用途 。又供通行土地所有權人所負擔者,僅為容忍袋地所有權人 ,於通常情形下使用袋地所必須而損害最小限度內之通行 ,無使袋地獲得最大經濟效益而提供通行之義務,通行權利 人亦不能主張為使自己可獲取更高使用利益,而任意擴張義 務人應容忍之範圍。經查:  ⑴原告主張其在5-8地號土地上建有下寮10號之房屋(同段20建 號建物),足認5-8地號土地是供居住使用,而查現在社會 ,使用汽車為交通或運輸之工具者雖日漸增加,然供作為住 家使用之袋地通行之道路,則非必以得通行汽車為必要。  ⑵原告所主張如附圖一所示通行範圍,連接由竹崎鄉公所鋪設 柏油路面,係一處陡坡,路面東側邊緣有相當大之高低落差 且未設有欄杆等防護措施等情,有本院勘驗結果及兩造提出 之照片可按(本院卷第80至82頁、第122頁),原告亦不否 認曾在該陡坡前之下寮6號之1房屋對面之電線桿自行設置「 前方陡坡汽車禁行」之標誌(本院卷第80頁),足認汽車行 駛於上開陡坡道路確有相當大之危險性。    ⑶下寮9號房屋前之現有通行路面東側之欄杆與該房屋外牆間之 距離,雖約有220公分,但自欄杆往西約有72公分寬為懸空 路面,是以原告主張如附圖一所示通行範圍,其通行之實心 路面僅約118公分,汽車通行其上時,勢必有約一半之車身 係位於該懸空路面,而該路面已設置數十年,為兩造所不爭 ,則其現有強度是否可以負荷汽車重量之長期碾壓,亦非無 疑。亦即,如為供原告使用汽車而要求被告提供如附圖一所 示土地範圍供其通行,亦有造成上開懸空路面部分崩塌而危 及兩造原有使用之虞。  ⑷本院斟酌上情,認為供居住使用之袋地通行,既非以得通行 汽車,始謂「通常之使用」所必要,且汽車行駛於如附圖一 所示通行範圍土地前所必須經過上開具有相當危險之陡坡路 面,原告應係有此認知,始於該陡坡前設置「前有陡坡汽車 禁行」之標誌,又汽車行駛於如附圖一所示通行範圍土地, 亦有致使懸空路面崩塌而危及兩造原有使用之虞。是令被告 陳世錩、何明哲各以如附圖二代號甲、乙所示部分之土地範 圍供原告通行,應已足以供其人或機慢車通行而使5-8地號 土地得為通常之使用。原告請求確認對被告陳世錩、何明哲 所有如附圖一代號甲、乙所示部分之土地有通行權存在,尚 非可採。   ㈣關於不得刨除水泥路面之請求:   有通行權人,應於通行必要之範圍內,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 之處所及方法為之;民法第788條第1項前段雖規定,有通行 權人於必要時,得開設道路。然此僅規定有通行權之人於必 要時有開設道路之權利,亦即鄰地所有人僅有容忍有通行權 人開設道路之義務,並無維持原有道路之義務,因此,鄰地 所有人非不得刨除原於通行必要範圍上之路面,刨除後,有 通行權人於必要時,自得另行開設(鋪設)路面以供通行。 是原告請求被告陳世錩、何明哲不得刨除如附圖二代號甲、 乙所示部分之水泥路面,即無理由,不應准許。至於如附圖 一代號甲所示部分土地於超過如附圖二代號甲所示部分之土 地部分,原告並無通行權,其請求被告不得刨除該部分土地 上之水泥路面,更非可採。  ㈤關於容忍通行之請求:   原告就如附圖二代號甲、乙所示所示部分之土地既有通行權 ,則其請求被告應容忍其通行,並不得為設置障礙物等一切 妨礙其人、車(不包括汽車)通行之行為部分,為有理由; 超過該土地範圍部分,原告既無通行權,其請求被告容忍通 行及不得為妨礙其通行之行為部分,即無理由。  ㈥關於拆除如附圖一代號丙所示水泥平台之請求:    原告就如附圖一代號丙所示部分之土地既無通行權存在,則 其依民法第767條等規定請求被告何昭美將該部分之駐機車 平台除去,亦不可採。又所謂既成道路,以長久供不特定人 通行為必要,而如附圖一所示道路,其西側僅有被告陳世錩 等人之下寮9號房屋,東側為懸空路面,並無其他住家,終 端則連接原告所有之5-8地號土地,足以認定該道路至多僅 供該5-8地號及5-12地號等2土地之所有人通行使用,尚難謂 是供不特定人通行使用之既成道路,則原告以被告何昭美違 反供公眾通行之目的,建造系爭駐機車平台,請求被告何昭 美拆除該平台,亦欠缺依據。   ㈦綜上,原告依據通行權等法律關係,請求確認⑴其所有5之8地 號土地對於被告陳世錩所有之5-12地號土地如附圖二代號甲 所示部分面積27平方公尺之土地及被告何明哲所有之5-11地 號土地如附圖二代號乙所示部分面積3平方公尺之土地通行 權存在;⑵被告應容忍原告通行前項土地,並不得為設置障 礙物等一切妨礙原告人、車(不包含汽車)通行之行為,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超過前開應准許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裁判:本件雖為原告一部勝訴一部敗訴之判 決,然本院斟酌:原告因兩造就通行範圍及方法不同,雖有 起訴確認之必要,然依兩造之陳述,被告並未爭執原告得通 行如附圖二代號甲、乙所示部分之土地到達5-8地號土地, 僅不同意原告於該部分土地行駛汽車而已等情,認原告雖取 得如主文第1、2項所示之勝訴判決,仍應由原告負擔全部之 訴訟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嘉義簡易庭                  法 官 林望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嘉義市文化路 308之1號)提出上訴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賴琪玲

2025-02-13

CYEV-113-嘉簡-228-20250213-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02號 原 告 楊益宗 訴訟代理人 蔡芳宜律師 被 告 許黃金美 兼 訴 訟 代 理 人 許朝琪 被 告 許吉慶 許澄彰 沈怡君 許世龍 受 告知人 羅榮欽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3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坐落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應分割如附圖二所示 。 原告、被告許黃金美、許朝琪共有坐落彰化縣○○鄉○○段000地號 土地應分割如附圖一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本件除被告許吉慶、許世龍外之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 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事由,爰 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坐落彰化縣○○鄉○○○○○○段000○000地號土地(合 稱系爭土地,以下同段土地逕稱地號)共有人及應有部分比 例如附表所示。系爭土地無不能分割原因,而兩造無法協議 決定分割方法,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規定 ,請求分別分割系爭土地,並請求如附圖一所示方案(下稱 原告方案)分割等語。 二、被告方面:  ㈠被告許黃金美、許朝琪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前答辯略 以:不同意分割,系爭土地是民國84年所形成的共有關係, 分割後每塊地面積不到0.25公頃,依法律不得分割。以前有 共有人想要分割系爭土地,但地政機關說因為土地太小,所 以被告間就約定不分割。如要分割,不同意原告方案,請求 按附圖二所示方案(下稱被告方案)分割,因被告方案H坵 塊為許朝琪胞兄所耕種之範圍,原告應繼受其前手即許朝琪 胞兄原本之範圍等語。  ㈡許吉慶、許世龍答辯略以:同意分割及被告方案,因該方案 把伊跟許黃金美及許朝琪分配在一起。被告家族有約定系爭 土地不能分割,但沒有跟原告約定等語。  ㈢其餘被告未於準備程序及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 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分割之方法不能協 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 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分配,民法第824條 第2項亦定有明文。又每宗耕地分割後每人所有面積未達○. 二五公頃者,不得分割。但農業發展條例89年1月4日修正施 行前之共有耕地,得分割為單獨所有,該條例第16條第1項 第4款亦有明定。依農業發展條例第16條第1項第4款規定申 辦分割之共有耕地,部分共有人於本條例修正後,移轉持分 土地,其共有關係未曾終止或消滅,且分割後之宗數未超過 修正前共有人數者,得申請分割。依前項規定申請分割,其 共有人人數少於本條例修正前共有人數者,分割後之宗數, 不得超過申請分割時共有人人數,耕地分割執行要點第11點 復有明定。查系爭土地均為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共有人及 應有部分比例如附表所示,系爭土地查無套繪管制資料等情 ,有土地查詢資料(本院卷第277-280頁)、彰化縣政府113 年5月28日函(本院卷第129頁)可證。次查,796地號土地 於89年1月4日前由許吉慶、許黃金美、許朝琪、被告許澄彰 、沈怡君(原名沈美花)、訴外人許惠南、許健忠7人共有 ,嗣許惠南之應有部分於109年4月7日由許世龍分割繼承, 許健忠之應有部分於112年10月18日因買賣而移轉予原告;8 01地號土地係於84年9月21日以分割繼承為原因而為登記, 並由許黃金美、許健忠、許朝琪分別共有,許朝琪復於92年 1月29日將其就801地號土地應有部分移轉登記予許黃金美, 許黃金美再於113年2月21日將其就801地號土地應有部分1/3 6移轉登記予許朝琪,許健忠則於112年10月18日將其就801 地號土地應有部分1/3移轉登記予原告等情,有系爭土地異 動索引(本院卷第121-128頁)可憑,是系爭土地均屬農業 發展條例89年1月4日修正施行前之共有耕地,部分共有人雖 於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移轉應有部分,惟其共有關係未曾終 止或消滅,自仍得以分割,僅分割後之宗數不得超過農業發 展條例修正前共有人數或申請分割時共有人人數而已,因此 796地號土地最多得分割為7筆土地,801地號土地最多得分 割為2筆土地,且許黃金美、許朝琪應維持共有等情,有彰 化縣鹿港地政事務所113年5月27日函(本院卷第119-120頁 )可憑,益徵系爭土地並無因農業發展條例而不得分割,許 黃金美、許朝琪辯稱系爭土地依法不得分割等語,與上開規 定不符,自非可採。又二人另辯稱被告間有協議系爭土地不 分割等語,但未能舉證以實其說,亦非可信。從而,系爭土 地既無不能分割之情形,兩造復無不能分割之約定,惟不能 以協議定分割方法,故原告請求分割系爭土地,自無不合, 應予准許。  ㈡又按共有物分割之訴為形成訴訟,法院定分割方法不受當事 人聲明之拘束,而應綜合考量公平性、應有部分比例與實際 使用是否相當、共有物之客觀情狀、共有物之性質、共有物 之價格與經濟價值、共有人利益、各共有人主觀因素與使用 現狀、共有人之利害關係等因素為之。經查:  ⒈系爭土地為相鄰土地,均呈不規則狀,北側均為水溝,801地 號土地南側與鎮平街相鄰,796地號土地則不臨路,系爭土 地現況均為雜草等情,有現場略圖、現場照片(本院卷第13 5-155頁)可參,且未為兩造所爭(本院卷第195頁),堪信 屬實。  ⒉次查,許黃金美及許朝琪為母子、沈怡君與許澄彰亦為母子 一節,有個人戶籍資料可憑(見戶籍卷),就796地號土地 而言,附圖一方案將E、F坵塊分別分配予許澄彰及沈怡君母 子,得使該二人合併利用土地,且C、D坵塊依序分配予許吉 慶、許世龍,並安排與許朝琪之A坵塊及許黃金美之B坵塊相 比鄰,而附圖二方案與附圖一方案不同之處僅是將許澄彰、 沈怡君二人位置對換而已(即附圖二編號B由沈怡君取得, 編號C由許澄彰取得),其餘均屬相同,茲考量附圖一、二 之差異無特殊不利益之處,故尊重多數共有人之意見,認為 依附圖二方法分割,較為妥適,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另就801地號土地而言,附圖一之分割方法,共有人受分配 土地均與鎮平街相連,不致產生通行問題,又許朝琪、許黃 金美共有之I坵塊,與許黃金美之附圖二G坵塊及許朝琪之附 圖二F坵塊相鄰,亦得使二人合併利用該等坵塊,擴大土地 之經濟利用。至於附圖二之分割方法,原告所得之H坵塊成 為袋地,日後勢必將通行I土地連接公路,勢必將衍生通行 糾紛,自非妥適,故許朝琪、許黃金美辯稱原告應繼受其前 手所耕種之H坵塊等語,並非可採。故審酌土地經濟效用及 避免滋生通行紛爭,認依附圖一分割較為適當公允,爰判決 如主文第2項所示。 四、另按應有部分有抵押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割而受影 響,但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者,其權利移存於 抵押人所分得部分,民法第824條之1第2項第3款定有明文。 查許澄彰、沈怡君前共同將渠等就796地號土地應有部分設 定抵押權予受告知人羅榮欽乙情,有土地登記查詢資料(本 院卷第278-279頁)可按,經本院告知訴訟(本院卷第91、1 15頁)後,受告知人未參加訴訟,揆諸上開規定,該抵押權 於本判決確定後,應移存許澄彰及沈怡君所分得土地,併此 敘明。 五、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查分割共有物之訴乃形成訴訟,法院不受當事人聲明之拘 束,爰審酌兩造因分割所得利益,是以本院認由一造負擔全 部訴訟費用,顯失公平,應由兩造各按其應有部分比例分擔 ,方屬公允,爰諭知訴訟費用負擔如主文第3項所示。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及證據,經本院審酌 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弘仁                   法 官 范馨元                   法 官 張亦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 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黃明慧 附表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比例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796地號 801地號 1 楊益宗 1/6 1/3 24% 2 許黃金美 1/6 23/36 38% 3 許吉慶 1/6 9% 4 許朝琪 1/6 1/36 10% 5 許澄彰 1/12 5% 6 沈怡君 1/12 5% 7 許世龍 1/6 9%

2025-02-13

CHDV-113-訴-502-20250213-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715號 原 告 羅銘亮 訴訟代理人 湯光民律師 複 代理 人 陳亭方律師 被 告 江明國(江木榮及江羅金葉之繼承人) 江明長(江木榮及江羅金葉之繼承人) 江明尚(江木榮及江羅金葉之繼承人) 江明森(江木榮及江羅金葉之繼承人) 江烏占 江呂川(呂金貴之繼承人) 江呂郎(呂金貴之繼承人) 江淑貞(呂金貴之繼承人) 江碧麗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江耀堂 被 告 蘇陳玉美 林翊雯 江金火 江加力 江昭美(即江明鐘之繼承人) 被告江淑芬(即被告江明鐘之繼承人) 江一虹(即江明鐘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2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江昭美、江淑芬、江一虹、江明國、江明長、江明尚、江明 森應就被繼承人江木榮所遺坐落嘉義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應有部分1/5,辦理繼承登記。 被告江淑貞、江淑芬、江呂川、江呂郎應就被繼承人呂金貴所遺 坐落嘉義縣○○鄉○○○○段00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1/90,辦理繼承 登記。 兩造共有坐落嘉義縣○○鄉○○○○段000地號土地,面積2,480.4平方 公尺,分割方法如附圖所示:編號甲部分面積74.01平方公尺, 由被告林翊雯取得;編號乙部分面積229.26平方公尺,由被告江 烏占取得;編號丙部分面積148.28平方公尺,由被告江金火、江 加力各按1/2之比例保持共有取得;編號丁部分面積144.35平方 公尺,由被告江碧麗取得;編號戊部分面積114.63平方公尺,由 被告蘇陳玉美取得;編號己部分面積839.66平方公尺,由原告羅 銘亮取得;編號庚部分面積419.82平方公尺,由被告江昭美、江 淑芬、江一虹、江明國、江明長、江明尚、江明森保持公同共有 取得;編號辛1部分面積369.91平方公尺,由被告江烏占按142/1 000、被告江金火按37/1000、被告江加力按37/1000、江碧麗按7 3/1000、蘇陳玉美按71/1000、原告羅銘亮按427/1000、被告江 昭美、江淑芬、江一虹、江明國、江明長、江明尚、江明森按公 同共有213/1000之比例保持共有取得,供道路使用;編號辛2部 分,面積140.48平方公尺,由被告江烏占按396/1000、江金火按 101.5/1000、江加力按101.5/1000、江碧麗按203/1000、蘇陳玉 美按198/1000之比例保持共有取得,供道路使用。 共有人找補金額如附表二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一所示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被告江明國、江明長、江明尚、江明森、江烏占、江呂川、 江呂郎、江淑貞、江淑芬、蘇陳玉美、江金火、江加力、江 昭美、江一虹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 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起訴主張: (一)嘉義縣水上鄉新三界埔段682土地(下稱系爭土地),面積2,4 80.4平方公尺,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所示。系爭土地依其使用 目的無不能分割之情事,復未訂立不分割契約,由於共有人 間無法達成協議分割,故訴請裁判分割如附圖所示。 (二)訴之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方面: (一)被告江碧麗:同意分割,對於原告方案沒有意見。我們沒有 住那裡,要找補30多萬元無法負擔。 (二)被告林翊雯:同意分割,同意原告方案。對於找補金額沒有 意見。 (三)被告江烏占、蘇陳玉美、江金火、江加力:同意分割,對於 原告方案沒有意見。 (四)其餘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 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 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823條第1項);共 有之不動產之共有人中有人死亡者,他共有人請求分割共有 物時,為求訴訟之經濟起見,可許原告就請求繼承登記及分 割共有物之訴合併提起,即以一訴請求該死亡之共有人之繼 承人辦理繼承登記,並請求該繼承人於辦理繼承登記後,與 原告及其餘共有人分割共有之不動產(最高法院70年第1次民 事庭會議決議)。查,系爭土地登記之江木榮已於民國109年 4月8日死亡,其繼承人為附表一編號1所示之被告。呂金貴 亦於63年12月16日死亡,而其繼承人為附表一編號5所示之 被告。江木榮、呂金貴之繼承人均尚未辦理繼承登記之事實 ,業據其提出土地登記謄本、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為證( 本院卷一第17-23、27、29、37、39、335-341、卷二第19-2 2頁),堪信為真實。依上開說明,原告請求分割系爭土地, 並請求被告江昭美、江淑芬、江一虹、江明國、江明長、江 明尚、江明森就被繼承人江木榮所遺系爭土地應有部分1/5 ,辦理繼承登記;請求被告江淑貞、江淑芬、江呂川、江呂 郎就被繼承人呂金貴所遺系爭土地應有部分1/90,辦理繼承 登記;均為有理由,皆應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2項所示 。 (二)按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 1項)。查,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所示 ,而系爭土地之使用分區為特定農業區,使用類別為甲種建 築用地,且無因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各共有人間亦無 不能分割之契約,兩造對此均未提出爭執,並有系爭土地登 記謄本、嘉義縣水上地政事務所112年10月19日嘉上地測字 第1120007711函可證(本院卷一第17-23、141、335-341、卷 二第19-22頁),堪信為真實。茲因兩造就分割方法無法達成 協議,是原告本於系爭土地共有人地位,訴請裁判分割,自 無不合。 (三)復按,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 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 命為下列之分配:1、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 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 2、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 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 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 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有物之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民法第8 24條第2、4項)。又裁判分割共有物,屬形成判決,法院定 共有物之分割時,應顧及公平、當事人之聲明、應有部分之 比例與實際是否相當、共有物之客觀情狀、性質、價格與經 濟價值、共有利益、各共有人之主觀因素與使用現狀、利害 關係等因素為綜合判斷。而關於系爭土地之分割方法,審酌 如下: 1、系爭土地之東北邊臨有馬路,而附圖之分割方案,保留其中 辛1、辛2部分供道路使用,故其分割後每筆土地均可對外通 行。 2、附圖之分割方案,大部分是按現有建物之位置分配土地予當 事人,而到場之當事人對分割方案均無意見(本院卷一第421 、422頁、本院卷二第28頁),其他未到庭之被告,經送達分 割方案後,並未提出任何書狀表示意見,故附圖之分割方案 ,於當事人並無不利。 3、綜上所述,審酌分割之公平性、當事人之聲明、應有部分之 比例與實際是否相當、共有物之客觀情狀、性質、經濟價值 、共有利益、各共有人之主觀因素與使用現狀、利害關係等 因素為綜合判斷。是核附圖之分割方案,並無違上述分割共 有物應審酌之原則及兩造之利益,此分割方法尚屬適當,爰 依此判決如主文第3項所示。 4、按共有物分割而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 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4 條第3項)。又共有人按其應有部分核算之原物數量分配,而 其價格顯不相當者,應以以金錢補償之。否則不顧慮經濟上 之價值,一概按其應有部分核算之面積予以分配,將顯失公 平。如依原物數量按應有部分之比例分配,價值顯不相當者 ,應依其價值按應有部分之比例定其分配,方屬公平。經查 :  ⑴附圖之分割方案,其中江呂川、江呂郎、呂金貴之繼承人, 因其應有部分1/90,面積僅為27.56平方公尺,若按應有部 分分割後,所取得的面積甚少,難為土地之利用,故上開當 事人並未分配土地,則其他多分配之當事人,自應補償上開 3人未分配土地,且共有人分配之位置、地形、臨路與否、 市場因素等,將會影響土地之價值,造成土地雖按應有部分 分割,但實際每坪之價金會不同,各當事人所分配土地之價 值亦不相同,故分配高單價土地之人,應補償分配土地單價 較低之人,始符公允。  ⑵被告江碧麗雖然表示無法負擔找補費用30多萬元,但被告分 得之土地面積高於其應有部分,而其價值既然高於其他共有 人分配之價值,自有補償其他共有人之必要,並不得因其表 示無法負擔找補費用,即可免除其應補償其他共有人價差之 義務,故被告江碧麗依法仍應補償其他共有人之價差。  ⑶依附圖之方案分割後,當事人間應找補之價差如附表二所示 ,此有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估價報告書可證,而上 開鑑定係考量系爭土地之地形、臨路狀況、分配位置、發展 潛力等因素,本院認依上開價格為補償金額之計算,尚屬合 宜公允,爰依此判決當事人之找補如附表二所示。 (四)末按共有人自共有物分割之效力發生時起,取得分得部分之 所有權。應有部分有抵押權或質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 分割而受影響。但下列情形之一者,其權利移存於抵押人或 出質人所分得之部分:一、權利人同意分割。二、權利人已 參加共有物分割訴訟。三、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 加,民法第824條之1第1、2項定有明文。又關於抵押權移存 於抵押人所分得部分,祇要符合民法第824條之1第2項但書 各款規定,應屬法律規定之法定效果,無庸當事人為任何聲 明,縱有聲明,法院亦無庸於判決主文內諭知(臺灣高等法 院暨所屬法院98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0號研討結果參 照)。經查,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江碧麗將其應有部分設定抵 押權予台灣松下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有土地謄本可證(本院 卷一第21頁),但松下公司經通知未依法參加訴訟(本院卷一 第103頁),依前揭規定,其抵押權僅存於江碧麗所分得土地 之部分,且依前揭座談會意見所示,無庸於判決主文內諭知 ,附此敘明。 (五)本件係請求分割系爭土地,然分割方法係法院考量全體共有 人之利益後,依職權所為之決定,原告既為共有人之一,亦 同受其利,若全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爰依 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規定,酌定原告亦負擔部分之訴訟費 用,併此敘明。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0條之1、第8 5條第1項但書、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馮保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按對 造人數提出繕本)及表明上訴理由,並依上訴利益繳交第二審裁 判費。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張簡純靜 附表一: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江昭美、江淑芬、江一虹、江明國、江明長、江明尚、江明森(被繼承人江木榮) 公同共有1/5  連帶負擔1/5 2 江烏占   2/15   2/15 3 江呂川   1/90   1/90 4 江呂郎   1/90   1/90 5 江淑貞、江淑芬、江呂川、江呂郎(被繼承人呂金貴) 公同共有1/90   連帶負擔1/90 6 江碧麗  509/7440   509/7440  7 蘇陳玉美   2/30   1/15 8 林翊雯   37/1240   37/1240 9 羅銘亮   2/5   2/5 10 江金火  509/14880   509/14880 11 江加力  509/14880   509/14880 附表二:

2025-02-12

CYDV-112-訴-715-20250212-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831號 原 告 王春生 訴訟代理人 黃瓈瑩律師 被 告 王世杰 王敏容 王金嬌 王伯勛 王偉誠 陳瑛媛 王勝弘 王廷宇 王秀卉 巫國想(即林青憓之繼承人) 巫承勲(即林青憓之繼承人) 巫文傑(即林青憓之繼承人) 巫佳芸(即林青憓之繼承人) 受 告知 人 許月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2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巫國想、巫承勲、巫文傑、巫佳芸應就被繼承人林青憓 所遺坐落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8分之3,辦 理繼承登記。 二、兩造共有坐落臺南市○○區○○段000地號面積616.35平方公尺 土地,應按下列方法分割:㈠如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332. 06平方公尺,分歸原告、被告王世杰、被告王敏容、被告王 金嬌、被告王伯勛、被告王偉誠取得,並按如附表二編號1 至6「分割結果」欄所示之應有部分比例維持共有。㈡如附圖 所示編號B部分面積284.29平方公尺,分歸被告巫國想、巫 文傑、巫承勲、巫佳芸、陳瑛媛、王勝弘、王廷宇、王秀卉 取得,並按如附表二編號7至14「分割結果」欄所示之應有 部分比例維持共有。 三、前項分割結果,兩造間應為補償及應受補償之金額如附表三 所示。 四、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如附表一「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比 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請求分割共有物之訴,屬於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所稱 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者(最高法院42 年台上字第318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原告起訴時,原列 共有人林青憓為被告,請求分割坐落臺南市○○區○○段000地 號面積616.35平方公尺土地(下稱系爭土地),惟林青憓於 起訴前之民國111年7月1日死亡,巫國想、巫文傑、巫承勲 、巫佳芸為其繼承人,有土地登記謄本、戶籍資料及繼承系 統表在卷可稽(見調卷第87至95頁、本院卷第93至96頁), 則原告追加其等為被告,並同時請求其等就林青憓所遺系爭 土地應有部分8分之3辦理繼承登記,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 許。 二、次按應有部分有抵押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割而受影 響,但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者,其權利移存於 抵押人所分得之部分,民法第824條之1第2項第3款定有明文 。被告陳瑛媛、王勝弘、王廷宇、王秀卉之被繼承人王劍峰 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8分之1,曾為訴外人許月英設定抵押權 ,許月英經原告告知訴訟而未參加等情,有土地登記謄本、 親等關聯資料及本院送達回證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93至96 、273、277、317至320頁),則依上開規定,許月英之抵押 權應移存於被告陳瑛媛、王勝弘、王廷宇、王秀卉就系爭土 地所分得之部分。 三、本件被告均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 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 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比例 如附表一所示。系爭土地為道路用地,依其使用目的並無不 能分割之情形,共有人間亦未以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惟 其分割方法不能協議決定。又系爭土地原共有人林青憓死亡 ,被告巫國想、巫文傑、巫承勲、巫佳芸為其繼承人,其等 迄未就林青憓所遺系爭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8分之3,辦理繼 承登記,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及第824條第2項規定,伊得請 求請求被告巫國想、巫文傑、巫承勲、巫佳芸辦理繼承登記 ,並裁判分割系爭土地。關於系爭土地之分割方法,伊主張 按如附表二所示之分割方法分割(下稱原告方案),至於兩造 受分配土地之面積各有增減,主張按113年度公告現值每平 方公尺17,287元之價格,依如附表三所示之金額互為金錢補 償等語,並聲明:㈠如主文第1項所示。㈡系爭土地准予分割 。 二、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及陳 述。 三、本院之判斷: (一)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 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 ,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 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 。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 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 ,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23條第1項及第824條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分割共有物,性質上為處分行為,依民 法第759條規定,共有不動產之共有人有人死亡時,於其繼 承人未為繼承登記以前,固不得分割共有物,惟如於訴訟中 ,請求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並合併為分割共有物之請求, 不但符合訴訟經濟原則,抑與民法第759條及強制執行法第1 30條規定之旨趣無違(最高法院69年台上字第1012號判例參 照)。經查,系爭土地乃道路用地,為兩造所共有,各共有 人之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所示,且依其使用目的並無不能分割 之情事,共有人間亦未以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惟其分割 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而林青憓於111年7月1日死亡,被告巫 國想、巫文傑、巫承勲、巫佳芸為其繼承人,且尚未就林青 憓所遺系爭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8分之3,辦理繼承登記等事 實,為兩造所不爭執,並有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 土地登記謄本、戶籍資料及繼承系統表在卷可稽(見調卷第 73、87至95頁、本院卷第93至96頁),揆諸前揭規定,原告 請求被告巫國想、巫文傑、巫承勲、巫佳芸辦理繼承登記, 並裁判分割系爭土地,於法自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次按分割共有物,究以原物分割或變價分配其價金,法院固 有自由裁量之權,不受共有人主張之拘束,但仍應斟酌當事 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利益等, 公平裁量,必於原物分配有困難者,始予變賣,以價金分配 於各共有人(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2058號判決意旨參照 )。經查:  1.系爭土地面積616.35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為道路用地,其東 側目前作為安南區城北路道路使用,鋪設柏油、水泥及水溝 。其西側部分目前遭城北路153至191號建物之騎樓占用等情 ,有上開土地登記謄本及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可參 ,並經本院會同臺南市安南地政事務所測量員到場勘測屬實 ,製有勘驗測量筆錄、土地複丈成果圖及現場照片(見本院 卷第73至84頁、第157至159頁)在卷可憑,堪認屬實。  2.本院審酌系爭土地整體呈現不規則地貌,面積為616.35平方 公尺,如依原告方案為原物分割,並分成如附圖所示編號A 及B部分2筆土地,其面積各為332.06及284.29平方公尺,固 非為正四邊形,但面積尚非微小,得以原物分配予各共有人 ,不致因分割而失其效用,未見系爭土地有何原物分配顯有 困難之情形,是系爭土地以原物分配,於法律上或事實上並 無困難可言,不宜變價分割。佐以土地利用態樣存有多種可 能,縱使系爭土地依原告方案分割後,如附圖編號A、B部分 相形更為細長,而不利開發使用,惟此為土地原先形狀地貌 使然,此並非分割後始導致,兼衡上開分割共有物係以原物 分配為原則,必原物分配有困難者始予變賣之判決意旨,堪 認原告方案符合系爭土地分割之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 益,且被告均未為反對之表示。從而,本院考量系爭土地之 地形、臨路狀況、各共有人應有部分比例、使用現況,整體 利用之經濟利益及效用價值,暨兩造之意願、全體共有人之 利害關係等情狀,因認按如附圖所示方法分割系爭土地,應 屬公平適當,爰依此方法分割系爭土地如主文第2項所示。  3.再按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 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此為民法第824條第3 項所明定。又共有物之原物分割,依民法第825條規定觀之 ,係各共有人就存在於共有物全部之應有部分互相移轉,使 各共有人取得各自分得部分之單獨所有權。故原物分割而應 以金錢為補償者,倘分得價值較高及分得價值較低之共有人 均為多數時,該每一分得價值較高之共有人即應就其補償金 額對於分得價值較低之共有人全體為補償,並依各該短少部 分之比例,定其給付金額,方符共有物原物分割為共有物應 有部分互相移轉之本旨(最高法院85年台上字第2676號判決 意旨參照)。經查,系爭土地採取原告方案分割,各共有人 雖均獲分配原物,然因各共有人所受分配之增減面積如附表 二「增減面積」欄所示,與原應有部分折算之面積有所增減 ,且附圖編號A、B部分之坐落位置、臨路路寬及分割後之形 狀均不相同,其價值應有差異,揆諸前揭說明,自應由分得 價值高於應有部分所應得者,補償分得價值低於應有部分所 應得者。關於本件兩造間應互相補償之金額,原告主張按11 3年度公告現值每平方公尺17,287元為金錢補償之基準(見本 院卷第93頁),而被告經通知後對此基準均未異議,且參以 土地之公告現值,係地政機關就轄區內土地,分別區段、地 目、地價等級,經常調查地價動態及市價,每年編製土地現 值表,依法公告,作為土地移轉及設定典權時,申報土地移 轉現值之參考(平均地權條例第46條參照),自得作為共有 人間補償之依據,堪認上開補償標準應屬合理且適當。爰據 此計算並諭知各共有人間應補償及應受補償之金額如附表三 所示。    四、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此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 明文。分割共有物之訴,本質上屬無訟爭性之非訟事件,兩 造本可互換地位。原告起訴雖於法有據,但被告之應訴實因 訴訟性質所不得不然,本院認為訴訟費用如均由敗訴當事人 負擔,顯失公平,而應由兩造依其應有部分比例分擔,較為 公允,爰諭知如主文第4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0 條之1、第85條第1項但書,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 記 官 鄭伊汝      附表一: 編號 共有人 系爭土地應有部分比例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王春生 8分之1 同左 2 王世杰 8分之1 同左 3 王敏容 8分之1 同左 4 王金嬌 公同共有8分之1 同左 5 王伯勛 6 王偉誠 7 巫國想 公同共有8分之3 同左 8 巫文傑 9 巫承勲 10 巫佳芸 11 陳瑛媛 公同共有8分之1 同左 12 王勝弘 13 王廷宇 14 王秀卉 附表二:分割方案(面積:平方公尺) 編號 姓名 應有部分換算面積 分配位置及面積 分配結果(即依下列應有部分之比例繼續維持分別共有) 受分配取得面積 增減面積 1 原告 77.04 如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332.06平方公尺。 4分之1 83.01 增5.97 2 王世杰 77.04 4分之1 83.01 增5.97 3 王敏容 77.04 4分之1 83.01 增5.97 4 王金嬌 77.04 公同共有 4分之1 83.03 增5.97 5 王伯勛 6 王偉誠 7 巫國想 231.15 如附圖所示編號B部分面積284.29平方公尺。 公同共有4分之3 213.22 減17.91 8 巫文傑 9 巫承勲 10 巫佳芸 11 陳瑛媛 77.04 公同共有4分之1 71.07 減5.97 12 王勝弘 13 王廷宇 14 王秀卉 附表三:補償金額(元/新臺幣)    應補償者 受補償者 原告 王世杰 王敏容 王金嬌、王伯勛、王偉誠(連帶給付) 合計(受補償者總額) 巫國想 巫文傑 巫承勲 巫佳芸 (公同共有) 77,419元 77,419元 77,419元 77,418元 309,675元 陳瑛媛 王勝弘 王廷宇 王秀卉 (公同共有) 25,806元 25,806元 25,806元 25,807元 103,225元 合計(應給付補償者總額) 103,225元 103,225元 103,225元 103,225元

2025-02-12

TNDV-113-訴-831-20250212-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2773號 原 告 温麗華 訴訟代理人 曾彥錚律師 被 告 廖憲章 邱玉鳳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歐田振 被 告 顏素資 廖英智 廖振超 廖憲德 廖憲修 廖秋雄 廖清火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廖憲國 被 告 邱作明 邱玉玲 廖陳桃 廖義煌 廖義和 廖義煜 廖義標 廖碧鳳 廖上芳 廖秀香 廖秀梅 蔣月蓉 (國外公示送達) 盧改佳 盧嘉偉 盧庭宇 盧彥儒 盧東永 盧麗娟 廖光明 廖美月 廖晋堂 林伯翰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蔡金蓮 被 告 盧秀珠 葉懿萱 葉又菁 張秀美 林春美 林鳳美 陳思岑 陳基宏 温屏慧 陳韋丞 陳利瑜 陳美淑 邱國鈞 邱彥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3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被告應就被繼承人廖阿守所遺坐落臺中 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6分之1,辦理繼承登 記。 二、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被告應就被繼承人盧阿政所遺坐落臺中 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336分之1,辦理繼承 登記。 三、兩造共有坐落臺中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面積541平 方公尺)准予合併分割,分割方法:如附圖方案一所示編號A 部分(面積421平方公尺)分歸原告及如附表一編號14至18 所示被告取得,並按如附表一「應有部分比例」欄所示比例 維持共有;編號B部分(面積120平方公尺)分歸如附表一編 號1至12所示被告取得,並按如附表一「應有部分比例」欄 所示比例維持共有。 四、訴訟費用由兩造各按如附表一「應有部分比例」欄所示比例 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該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 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事人者,不在此限;不變更訴訟標的 ,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 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2款、第5款、第256 條分別定有明文。又共有物之分割,於共有人全體有法律上 之利害關係,須共有人全體始得為之,故請求分割共有物之 訴,屬於民事訴訟法56條第1項所稱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 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者。次按當事人死亡者,應由繼承人全 體承受訴訟;第168條至第172條及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人, 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 承受訴訟;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一部,但 被告已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應得其同意;訴之撤回應以書 狀為之,但於期日,得以言詞向法院或受命法官為之;訴之 撤回,被告於期日到場,未為同意與否之表示者,自該期日 起;其未於期日到場或係以書狀撤回者,自前項筆錄或撤回 書狀送達之日起,10日內未提出異議者,視為同意撤回,民 事訴訟法第170條、第175條、第262條第1、2、4 項亦有明 定。再按,按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 第三人,於訴訟無影響。但第三人如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 當事人承當訴訟。前項但書情形,僅他造不同意者,移轉之 當事人或第三人得聲請法院以裁定許第三人承當訴訟,民事 訴訟法第254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經查:  ㈠土地共有人廖阿守、盧阿政分別於起訴前之大正9年4月5日死 亡、民國104年1月20日死亡,原告於112年11月3日以民事準 備狀追加廖阿守之全體繼承人即如附表二編號1所示等人; 盧阿政之全體繼承人即如附表二編號2所示等人為被告,有 繼承系統表、除戶謄本、全體繼承人戶籍謄本在卷可稽(本 院卷一第85至199頁),合於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㈡原列被繼承人廖阿守之繼承人即邱作義於訴訟繫屬後之113年 5月6日死亡,其繼承人為陳美淑、邱國鈞、邱彥婷,有繼承 系統表、除戶謄本、全體繼承人之戶籍謄本在卷可稽(本院 卷二第141至155頁),原告並已於113年6月6日具狀聲明由 上開繼承人承受訴訟(本院卷二第139頁),全體繼承人於1 13年7月3日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本院卷二第169至178頁), 合於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㈢原土地共有人廖志逢、廖志蒼於本件訴訟繫屬中將其坐落臺 中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之應有部 分,出售予被告温屏慧(應有部分變更為18144分之8783) ,本院依被告温屏慧聲請另以裁定命温屏慧承當訴訟,廖志 逢、廖志蒼則脫離訴訟,併予敘明(見本院卷一第351頁、 第359至366頁)。   ㈣原告起訴聲明如起訴狀所載(見本院卷一第14頁)。嗣經本 院會同兩造及臺中市中興地政事務所現場勘測後,於113年9 月2日以民事更正訴之聲明狀,更正如下原告聲明所示(見 本院卷二第302頁),核屬不變更訴訟標的,而更正事實上 之陳述,非屬訴之變更追加,應予准許。 二、本件如附表三編號1所示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 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 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乙、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兩造之應有部分如附 表一所示;系爭土地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 共有人間亦無不分割之約定,但就分割方法無從獲得協議, 請求以臺中市中興地政事務所113年1月24日興土測字第9900 號複丈成果圖方案一(下稱附圖)所示之分割方式裁判分割 系爭土地等語。並聲明:⒈被告廖憲章、顏素資、廖英智、 廖振超、廖憲德、廖憲修、廖清火、廖秋雄、陳美淑、邱國 鈞、邱彥婷、邱作明、邱玉玲、邱玉鳳、廖陳桃、廖義煌、 廖義和、廖義煜、廖義標、廖碧鳳、廖上芳、廖秀香、廖秀 梅,就被繼承人廖阿守所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6分之1應辦理 繼承登記。⒉被告蔣月蓉、盧改佳、盧嘉偉、盧庭宇、盧彥 儒、盧東永、盧麗娟就被繼承人盧阿政所有系爭土地應有部 分336分之1應辦理繼承登記。⒊兩造共有坐落系爭土地如附 圖所示編號A由原告、被告温屏慧、陳思岑、陳基宏、陳韋 丞、陳利瑜按應有部分比例維持共有;編號B部分由其餘被 告按應有部分比例維持共有。 二、被告方面:  ㈠被告廖憲德、廖憲修、廖清火、邱玉玲、廖義和、林伯翰均 表示同意繼承登記,也同意若按原告方案採方案一分割就B 部分願意維持共有等語。  ㈡被告廖憲章、廖秋雄、邱玉鳳、邱作義(嗣於訴訟中死亡) 、廖上芳、温屏慧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據其於11 3年1月22日言詞辯論期日表示同意辦理繼承登記並分割,希 望就起訴狀所示A部分(本院卷一第19頁)按應有部分維持 共有。  ㈢被告温屏慧、陳思岑、陳基宏、陳韋丞、陳利瑜出具同意書 ,表示同意如附圖所示編號A按應有部分比例維持共有。  ㈣除上列被告外,其餘被告均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 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 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 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以原物分配於 各共有人,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第1款 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故共有物依其使用目的並非不能分割, 而又未有不分割之期約者,各共有人自得隨時請求分割。查 兩造共有系爭土地、面積541平方公尺,有系爭土地土地登 記第一類謄本、土地建物查詢資料、異動索引、地籍圖謄本 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201至211頁)。又兩造就系爭土地 並無不分割之約定,且依系爭土地之使用目的,亦無不能分 割之情形,兩造又無法協議分割等情。從而,原告依上開法 條之規定,請求以裁判分割系爭土地,洵屬有據。  ㈡就繼承登記部分:  ⒈按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法院之判決或其他非因法律行 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登記,始得處分其 物權,民法第759條定有明文。而分割共有物乃係直接對共 有物之權利有所變動,性質上屬處分行為,故共有不動產之 共有人中有已死亡者,依民法第759條規定,其繼承人自非 先經登記,不得訴請分割共有物(參最高法院68年度第13次 民事庭庭推總會決議二)。然在該繼承人為被告之情形,為 求訴訟經濟,原告可就請求繼承登記及分割共有物之訴合併 提起,即以一訴請求該死亡之共有人之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 ,並請求該繼承人於辦理繼承登記後,與原告及其餘共有人 分割共有之不動產(參最高法院69年台上字第1012號判決意 旨)。  ⒉經查,系爭土地現登記之共有人廖阿守、盧阿政均已死亡, 而其等繼承人迄今未辦理繼承登記,有前揭系爭土地登記第 一類謄本之記載可佐,則原告於本件分割共有物之訴併同請 求被告廖憲章、顏素資、廖英智、廖振超、廖憲德、廖憲修 、廖清火、廖秋雄、陳美淑、邱國鈞、邱彥婷、邱作明、邱 玉玲、邱玉鳳、廖陳桃、廖義煌、廖義和、廖義煜、廖義標 、廖碧鳳、廖上芳、廖秀香、廖秀梅,應就被繼承人廖阿守 所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6分之1應辦理繼承登記;被告蔣月蓉 、盧改佳、盧嘉偉、盧庭宇、盧彥儒、盧東永、盧麗娟應就 被繼承人盧阿政所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336分之1辦理繼承登 記,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一、二項所示。  ㈢系爭土地分割方案:  ⒈按以原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 共有物之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民法第824條第4項定有明文。 又法院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固可由法院自由裁量,惟應斟 酌各共有人之意願、利害關係、共有物之性質、分割後之經 濟效用及公共利益等為公平決定(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 16號、89年度台上字第724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經查,系爭土地現場東側臨大河一巷,約4米巷道。現況有一 棟一樓鐵皮工廠,一棟一樓水泥建物,工廠門牌為大河一巷 7號,水泥建物門牌為大河一巷7號之2,水泥建物分2户,各 有獨立電錶及出入鐵門,3棟地上物均現有人居住使用中, 水泥建物外觀老舊,堆有雜物。2棟建物均延伸至西側地界 占滿系爭土地。北側臨公園便道。南側為私有巷道,約2米 寬等情,業經本院會同中興地政事務所測量人員到場履勘明 確,有勘驗測量筆錄暨現場照片各1份附卷可憑(見本院卷 一第31至37、521至527頁),並有臺中市中興地政事務所11 3年1月24日興土測字第9900號複丈成果圖方案一、方案二, 共2份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549、551頁)。本院審酌系爭 土地面積僅541平方公尺,且共有人數眾多,如採單獨分割 分式,恐造成土地產權破碎,畸零化,不利使用,而原告主 張如附圖方案一所示之分割方案,分割後編號A、B兩塊土地 之地形較方案二完整,無不規則三角形,利於兩造使用系爭 土地及發揮經濟效益,且被告廖憲德、廖憲修、廖清火、邱 玉玲、廖義和、林伯翰、温屏慧、陳思岑、陳基宏、陳韋丞 、陳利瑜均表示同意原告之分割方案,且願意就分得位置依 渠等之應有部分比例保持共有土地(見本院卷二第327、338 、339頁),再細繹系爭土地之位置及性質、共有物之經濟 效用以及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等一切情狀,認原告所提出如附 圖方案一所示之分割方案尚符合系爭土地分割之經濟效用及 共有人全體之利益,尚屬適當、公允之分割方法,應予准許 ,爰判決如主文第三項所示。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五、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查本件乃因共有物分割涉訟,兩造間本可互換地位,本質 上並無訟爭性,而係由本院斟酌何種分割方案較能增進共有 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分割結果對於兩造均屬 有利,是揆諸前開規定,應由兩造按附表一所示之比例分擔 ,較為公允,茲判決如主文第四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僑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黃俞婷                  附圖:113年1月24日興土測字第9900號複丈成果圖方案一 附表一: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比例 分配位置 1 廖憲章、顏素資、廖英智、廖振超、廖憲德、廖憲修、廖清火、廖秋雄、陳美淑、邱國鈞、邱彥婷、邱作明、邱玉玲、邱玉鳳、廖陳桃、廖義煌、廖義和、廖義煜、廖義標、廖碧鳳、廖上芳、廖秀香、廖秀梅 公同共有1/6 附圖方案一編號B 2 蔣月蓉、盧改佳、盧嘉偉、盧庭宇、盧彥儒、盧東永、盧麗娟 公同共有1/336 3 廖光明 1/144 4 廖美月 1/144 5 廖晋堂 3/144 6 林伯翰 1/432 7 盧秀珠 1/336 8 葉懿萱 1/672 9 葉又菁 1/672 10 張秀美 80/25920 11 林春美 80/25920 12 林鳳美 80/25920 13 温麗華 377/9072 附圖方案一編號A 14 温屏慧 8783/18144 15 陳思岑 1/24 16 陳基宏 35/672 17 陳韋丞 13/144 18 陳利瑜 69/1008 合計1/1                              附表二 編號 被繼承人 繼承人 1 廖阿守 廖憲章、顏素資、廖英智、廖振超、廖憲德、廖憲修、廖清火、廖秋雄、邱作義、邱作明、邱玉玲、邱玉鳳、廖陳桃、廖義煌、廖義和、廖義煜、廖義標、廖碧鳳、廖上芳、廖秀香、廖秀梅 2 盧阿政 蔣月蓉、盧改佳、盧嘉偉、盧庭宇、盧彥儒、盧東永、盧麗娟 3 邱作義 陳美淑、邱國鈞、邱彥婷                              附表三 編號1 (未到場被告) 廖憲章、顏素資、廖英智、廖振超、廖秋雄、邱作明、邱玉鳳、廖陳桃、廖義煌、廖義煜、廖義標、廖碧鳳、廖上芳、廖秀香、廖秀梅、蔣月蓉、盧改佳、盧嘉偉、盧庭宇、盧彥儒、盧東永、盧麗娟、廖光明、廖美月、廖晋堂、盧秀珠、葉懿萱、葉又菁、張秀美、林春美、林鳳美、温屏慧、陳思岑、陳基宏、陳韋丞、陳利瑜、陳美淑、邱國鈞、邱彥婷 編號2 (到場被告) 廖憲德、廖憲修、廖清火、邱玉玲、廖義和、林伯翰

2025-02-07

TCDV-112-訴-2773-20250207-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24號 原 告 吳棍 訴訟代理人 吳奉達 被 告 黃信鈜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9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兩造共有坐落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分割如新北市 板橋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民國113年6月26日土地複丈成果圖 (下稱附圖)中「方案二:被告方案」所示,即: (一)編號A部分,面積33平方公尺土地,分歸原告取得。 (二)編號B部分,面積16.5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取得。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三分之一,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一)兩造為坐落新北市○○區○○段000地號、面積49.5平方公尺 (下稱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應有部分各為1/3、2/3。因 系爭土地之共有狀態致共有人使用上諸多不便,多生事端 。為此,依民法第823條規定請求原物分割。分割方案如 附圖「方案一:原告方案」所示。 (二)被告所提之分割方案,除就被告所分得土地有臨馬路外, 亦致原告所分得土地成為袋地。原告所提出方案兩造所分 得土地皆有外臨馬路,且因系爭土地隔壁501地號土地上 所座落4層樓建物,其中1、3樓為原告所有,具使用上之 便利性,兩造有各自出入口,房屋結構亦不會遭受破壞。 (三)聲明:    兩造共有坐落新北市○○區○○段000號土地,分割如新北市 板橋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3年6月26日土地複丈成果圖方 案一:原告方案所示。 二、被告抗辯: (一)依原告所提出之分割方案應係將面寬3.6公尺之3分之1, 形成一塊約1.2公尺×13.5公尺土地分予被告,然此方案被 告所分得之土地面積狹小,不利發展。是以,被告另提分 割方案如附圖「方案二:被告方案」所示。 (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 ,不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 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 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聲請, 命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 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民法第823條第1 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第1款分別定有明文。查系爭土 地為兩造所共有,原告權利範圍為三分之二,被告權利範 圍為三分之一,使用分區為空白,地目為建,非屬農業發 展條例第3條所定義之耕地,亦未見有土地法第31條規定 最小面積單位之分割限制,且無地上建物建號登記,故非 屬法定空地,無涉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之相關限制,有 原告土地所有權狀及系爭土地公務用謄本附卷可稽(見本 院112年度板調字第39號「下稱板調字」卷第23頁、第51 頁至第53頁),是系爭土地既查無因法令規定或因物之使 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事,兩造亦不爭執有以契約訂有不分 割之期限,且兩造未能達成協議分割之共識(見板調字卷 第101頁),則原告訴請裁判分割系爭土地以消滅共有關 係,於法即無不合。 (二)又按共有物分割方法,法院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 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公平決之,不受 當事人主張之拘束(最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3100號判決 意旨參照),查系爭土地旁建物所有權1樓及3樓為原告所 有,2樓及4樓為被告及其母親所有,此為兩造所不爭執( 見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24號「下稱訴字」卷第51頁),而 依被告主張分割方案,其所分得之B部分與上開建物相連 ,其可用於增設電梯與上開建物相連使用,並提出相關資 料為證(見訴字卷第35頁至第46頁),原告所分得之A部 分,則因原告具有上開建物1樓所有權,自可透過該建物1 樓與道路相連,是被告主張分割方案堪認公平適當。而原 告所主張之分割方案,將被告所分得之B部分與被告及其 母親所有之上開建物2樓及4樓完全分離,且所分得部分為 狹長型,顯然難以有效利用,實難認原告所主張之分割方 案適當。是本件分割方案應依如附圖所示「方案二:被告 方案」所示之分割方法分割系爭土地,其中A部分歸原告 取得,B部分歸被告取得,對兩造尚屬公平、合理,且符 合土地整體之利用價值,並有兼及兩造間共有價值平等均 衡原則,亦有利於土地長遠管理使用之便利與經濟效益, 實屬妥適,爰判決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與判決結 果不生影響,爰不另贅論,併此敘明。    五、末按分割共有物乃具非訟事件之性質,法院斟酌何種分割方 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以決定 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故原告請求裁判 分割共有物雖有理由,惟關於所支出之訴訟費用,應由共有 人全體按其應有部分比例負擔,方屬公平,是本件應由兩造 各按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比例負擔訴訟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囿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董怡彤 附圖:

2025-02-06

PCDV-113-訴-124-20250206-1

斗簡
北斗簡易庭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北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斗簡字第266號 原 告 邱義芳 被 告 董德民 董孟哲 李雅萱 董永富 兼 上四 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董德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5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兩造共有坐落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面積1184.88平 方公尺,其分割方法為如彰化縣二林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1 1月12日二土測字第1903號土地複丈成果圖及附表二擬分配 人、分配位置及面積所示。 二、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一「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比例 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坐落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 地)為兩造所共有,各共有人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所示,兩造 就系爭土地無不分割之約定,而依其使用目的復無不能分割 之情形,茲因無法協議分割,爰依民法第823條、第824條規 定,請求裁判分割如彰化縣二林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11月1 2日二土測字第1903號土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所示之 分割方式分割(下稱原告方案)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 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被告均同意以原告方案分割系爭土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所謂因物之使用目 的不能分割,係指共有物繼續供他物之用,而為其物之利用 所不可缺,或為一權利之行使所不可缺者而言。系爭土地為 兩造按如附表一所示應有部分比例共有,有土地登記謄本在 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5頁至第27頁),堪信為真正。又兩造 並無協議不為分割,且系爭土地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 割之情事,而兩造未能就分割方法達成協議。因此原告請求 分割系爭土地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㈡次按共有物之分割,原則上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 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有物之 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民法第824條第2項第1款本文、第4項分 別定有明文。又法院為上述分割之裁判時,應斟酌共有人之 利害關係、共有物之性質、價格及利用效益等,以謀分割方 法之公平適當。經查:   ⒈系爭土地屬竹塘都市計劃之住宅區,東側鄰同段872地號土 地,西側鄰同段883地號土地,南側鄰同段874-1地號土地 ,北側鄰同段875-1地號土地,系爭土地中間偏南有三合 院,西側圍牆外有一空地,三合院正身門牌號碼編釘為彰 化縣○○鄉○○村○○路0段○○巷00號,東廂房門牌號碼編釘為 同巷82號,東廂房右側有米黃色一樓磚造建物及鐵皮屋, 西廂房門牌號碼編釘為同巷78號,西廂房左側有一磚造建 物為置物間,同巷78號房屋及磚造建物為被告董德聰、董 孟哲及李雅萱所共有,同巷80、82號房屋為被告董德民、 董永富所共有,三合院正身為被告董永富使用,東廂房旁 之米黃色建物現為被告董德民居住,西廂房為被告董孟哲 使用等情,有彰化縣竹塘鄉都市計劃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 、勘驗筆錄、現場略圖及照片可證(見本院卷第69頁、第 133頁至第169頁),並經本院囑託彰化縣二林地政事務所 勘測,製有土地複丈成果圖可稽(見本院卷第175頁), 兩造不爭執,堪信屬實。   ⒉系爭土地迄言詞辯論終結時,僅原告一人提出原物分割之 方案(即原告方案),被告均同意以原告方案分割系爭土 地,此有本院114年1月15日言詞辯論筆錄在卷可憑(見本 院卷第217頁)。原告方案自系爭土地與同段874-1土地西 南側交會點,向北延伸,將系爭土地分割為附圖所示編號 甲、乙部分,其中西側編號甲部分分歸原告單獨所有,東 側編號乙部分則由被告董德民、董德聰、董孟哲、李雅萱 及董永富依應有部分比例共有,與甲部分相鄰之同段883 地號土地為原告所有,有該土地登記第1類謄本1份在卷可 考(見本院卷第29頁),原告自可合併使用甲部分土地及 同段883地號土地,編號乙土地上有三合院,依原告方案 三合院均能保留,且系爭土地南側為同段874-1地號土地 ,為被告董德聰、董德民、董孟哲、董永富所共有,有該 土地登記第1類謄本1份存卷可參(見本院卷第51頁、第52 頁),大部分共有人相同,亦非不能合併使用,因此,原 告方案應屬妥適之分割方案。  ㈢綜上,本院審酌系爭土地客觀情狀、原告方案、各共有人之 意見,並考量系爭土地整體利用效益,認系爭土地之分割方 案應採用原告方案即如附圖所示之方案,爰諭知如主文第1 項所示。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經本院 斟酌後,對於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故不再逐一論列,併此 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兩造就共有物分割方法不能達成協議 時,固得由原告起訴請求裁判分割,然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法 ,僅供法院參考,就該部分並不生其訴有無理由之問題,況 縱法院認原告請求分割共有物為有理由,依法定方法分割, 然依民法第825條規定,分割後各共有人間就他共有人分得 部分係互負擔保責任,即該判決尚非片面命被告負義務;如 僅因法院准許原告分割共有物之請求,即命被告應負擔全部 訴訟費用,不免失衡,故依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 第1項但書規定,諭知訴訟費用之負擔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北斗簡易庭 法 官 張鶴齡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不服提起上訴,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狀並表明上訴理由(須按對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蔡政軒 附表一:系爭土地共有人應有部分及訴訟費用負擔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比例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董德民 4000分之908 4000分之908 2 董永富 4分之1 4分之1 3 董德聰 6000分之908 6000分之908 4 董孟哲 6000分之908 6000分之908 5 李雅萱 6000分之908 6000分之908 6 邱義芳 1000分之69 1000分之69 附表二:分割後土地位置、面積配置表 編號 擬分配人 分配位置 (附圖編號) 分配後應有部分比例 面積 (㎡) 1 邱義芳 甲 1/1 81.76 2 董德民 乙 26897/110312 1103.12 3 董德聰 17931/110312 4 董孟哲 17931/110312 5 李雅萱 17931/110312 6 董永富 29622/110312 合計 1184.88

2025-02-05

PDEV-113-斗簡-266-20250205-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674號 原   告 A1○○   訴訟代理人 A2○○         A3○○                           被   告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A19○○                     A20○○                A21○○                                 A22○○                A23○○                     A24○○         A25○○         A26○○                     A27○○                                 A28○○         A29○○         A30○○        A31○○                     A32○○         A33○○○        A34○○                A35○○                            A36○○                A37○○                     A38○○                     A39○○         A40○○         A41○○                                             A42○○                            A43○○                     A44○○○        A45○○                     A46○○                                 A47○○                                              受告知人  高雄市梓官區農會 法定代理人 A48○○ 住同上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9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A4○○、A5○○○、A6○○、A7○○、A8○○、A9○○、A10○○、A11○○、A 12○○、A13○○、A14○○、A15○○、A16○○、A17○○、A18○○、A19○○、A 20○○、A21○○、A22○○、A23○○、A24○○、A25○○、A26○○、A27○○、A 28○○、A29○○、A30○○、A31○○、A32○○、A33○○○應就被繼承人○○○ 所有坐落○○市○○區○○○段○○○○、○○○○地號土地(應有部分:均為 六分之一),辦理繼承登記。 兩造共有坐落○○市○○區○○○段○○○○、○○○○地號土地應合併分割, 分割方法:如附圖、附表二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三所示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私有土地,因天然變遷成為湖澤或可通運之水道時,其所 有權視為消滅,土地法第12條第1項定有明文。坐落○○市○○ 區○○○段(下同)0000、0000地號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 上,如附圖編號0000、0000所示土地(面積分別為:0000.0 0平方公尺、0000.00平方公尺)因天然變遷而為成為臺灣海 峽之一部,業據本院於民國112年11月10日會同高雄市政府 地政局岡山地政事務所(下稱岡山地政)測量人員至現場履 勘確認無訛,有本院履勘筆錄可稽(本院卷第189至195頁) ,依前揭規定,如附圖編號0000、0000所示土地所有權視為 消滅,本院僅就剩餘土地為分割,合先敘明。 二、按訴訟之結果,於第三人有法律上利害關係者,法院得於第 一審或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相當時期,將訴訟事件及進行 程度以書面通知該第三人。應有部分有抵押權或質權者,其 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割而受影響,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 權利移存於抵押人或出質人所分得之部分:一、權利人同意 分割;二、權利人已參加共有物分割訴訟;三、權利人經共 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民事訴訟法第67條之1第1項,民法 第824條之1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告起訴請求分割 系爭土地,而受告知人就原告所有0000地號土地應有部分6 分之2設定有本金最高限額第一順位抵押權、第二順位最高 限額抵押權,自為對本件審理結果有法律上利害關係之人, 本院業對受告知人為訴訟告知,有訴訟告知函、送達證書可 查(本院卷第167至169頁),依前揭規定,系爭土地分割後 ,受告知人之抵押權,即移存於原告分得部分。而受告知人 經合法通知,未聲明參加訴訟,亦未提出書狀表示意見,併 予敘明。 三、被告A4○○、A5○○○、A6○○、A7○○、A8○○、A9○○、A10○○、A11○ ○、A12○○、A13○○、A14○○、A15○○、A16○○、A17○○、A18○○、 A19○○、A20○○、A21○○、A22○○、A23○○、A24○○、A25○○、A26 ○○、A27○○、A28○○、A29○○、A30○○、A31○○、A32○○、A33○○○ (下合稱A4○○等29人)、A37○○、A38○○、A39○○、A40○○、A4 1○○、A42○○、A43○○、A44○○○、A45○○、A46○○(下合稱A37○○ 等10人)經合法送達,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 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 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兩造共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各如附表一所示) ,依其使用目的並無不能分割之限制,共有人間亦無不能分 割之約定,惟分割方法兩造不能協議決定。系爭土地共有人 ○○○已死亡,經輾轉繼承後,現繼承人為被告A7○○與A4○○等2 9人(下合稱A4○○等30人),然A4○○等30人尚未辦理繼承登 記,故請求A4○○等30人辦理繼承登記,並依民法第823、824 條規定提起本訴,請求依如附圖、附表二所示分割方案(下 稱原告方案),合併分割系爭土地。聲明:如主文第一、二 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 (一)A7○○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院,惟曾具狀陳稱:同意合 併分割,但不同意原告方案,若依原告方案分割,原告應 以金錢補償被告等語(本院卷第643、644頁)。聲明:原 告之訴駁回。 (二)A34○○、A35○○、A36○○部分:同意依原告方案合併分割, 亦同意互不找補等語,未為任何聲明。 (三)A47○○部分:同意依原告方案合併分割,亦同意互不找補 ,就其所有如附圖編號C建物(下稱C建物)坐落如附圖編 號乙部分,分割後會與A35○○、A36○○、A37○○等10人(下 合稱A35○○等12人)協商,若無法協商會自行拆除等語, 未為任何聲明。 (四)A4○○等29人、A37○○等10人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 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理由:  (一)按因繼承、強制執行、公用徵收或法院之判決,於登記前 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非經登記,不得處分其物權,民法 第759條定有明文。次按分割共有物,性質上為處分行為 ,依民法第759條規定,共有不動產之共有人中有人死亡 時,於其繼承人未為繼承登記以前,固不得分割共有物。 惟若土地尚未辦理繼承登記,依法不得為物權之處分,故 於分割共有物訴訟中,請求辦理繼承登記,並合併對為分 割共有物之請求,不但符合訴訟經濟原則,亦與民法第75 9條及強制執行法第130條規定之旨趣無違。經查,系爭土 地共有人○○○已死亡,經輾轉繼承後,現繼承人為A4○○等3 0人,○○○就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各6分之1,現為A4○○等30 人公同共有,然A4○○等30人尚未為繼承登記等情,有土地 建物查詢資料、繼承系統表、戶籍本、家事事件公告、臺 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函、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函可憑(限 閱卷,補字卷第71至139、151、153、201至269、277至28 0、293、297、333至405、515至523、537至539之1頁), 揆諸前揭說明,原告請求A4○○等30人就○○○所遺系爭土地 之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應予准許。  (二)次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 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 者,不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 。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 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為 裁判分割。共有人相同之數不動產,除法令另有規定外, 共有人得請求合併分割,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1 項、第2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告主張兩造共 有系爭土地,除依農業發展條例第16條第1項第3、4款規 定,無論單獨分割或合併分割,分割後均僅能分割為5筆 土地外,依其使用目的並無不能分割之限制,共有人間亦 無不能分割之約定,惟分割方法兩造不能協議決定等情, 有土地建物查詢資料、岡山地政函、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函 可佐(限閱卷,審訴卷第133至147、155頁),並為曾於 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或曾以書狀表示意見之被告不爭執,堪 信原告主張為真,準此,原告依前揭規定,請求判決合併 分割系爭土地,洵屬有據。 (三)又按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 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 ,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 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 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 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 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24條第2項亦 有明文。復按分割共有物究以原物分割或變價分割為適當 ,法院應斟酌當事人意願、共有物之使用情形、經濟效用 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形而為適當之分割,不受共有人 所主張分割方法之拘束;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固可由法 院自由裁量,但亦須以其方法適當者為限。再者,法院裁 判分割共有物,須斟酌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使用情形、 共有物之性質及價值、經濟效用,符合公平經濟原則,其 分割方法始得謂為適當。是以,法院就共有物之分割方法 本有自由裁量之權限。經查,除A7○○附有應由原告以金錢 補償,方同意原告方案外,其餘被告或表示同意原告方案 ,或未表示意見,而系爭土地上有原告、A47○○所有建物 ,有本院履勘筆錄足稽(本院卷第171至223頁),原告方 案與系爭土地現況大致相符,C建物雖有部分坐落如附圖 編號乙部分,惟A47○○表示於分割後會與A35○○等12人協商 ,若無法協議會自行拆除,是依原告方案分割對兩造應無 不公之情。爰審酌當事人意願、共有物之使用情形,兼衡 系爭土地之性質、使用情形、經濟效用、兩造之利益及兩 造於本件訴訟中所為之陳述等一切情狀,認系爭土地依原 告方案合併分割,應屬適當。   (四)末按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 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4條第3 項固有明文。系爭土地分割後,原告分得編號甲部分面積 1,103.75平方公尺,雖較原告應有部分面積1,103.72平方 公尺(計算式:3,311.16平方公尺X應有部分6分之2=1,10 3.72),尚有差額0.03平方公尺,然此應係四捨五入誤差 所致,且差額甚小,依系爭土地114年公告現值新臺幣( 下同)1,400元/平方公尺計算,價值僅42元,若送請不動 產估價師鑑定找補金額,反而增加當事人訴訟成本之負擔 ,且除A7○○具狀陳稱應以金錢補償外,到庭被告均表示同 意互不找補,爰審酌前揭情事後,本院認依原告方案分割 後,應無以金錢補償之必要。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824條規定,請求A4○○等 30人為繼承登記,並請求合併分割系爭土地,均有理由,本 院審酌前揭情事後,認依原告方案合併分割系爭土地,應屬 適當之分割方法,爰判決如主文第一、二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 類似之事件涉訟,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 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 第80條之1定有明文。又分割共有物之訴,核其性質,兩造 本可互換地位,本件原告起訴雖於法有據,然被告之應訴乃 法律規定所不得不然,且本件分割結果,共有人均蒙其利, 訴訟費用之負擔自以參酌系爭土地應有部分比例分擔較為公 允,爰依前揭規定,依兩造應有部分比例,定兩造應負擔之 訴訟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呂明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 記 官 曾啓聞                     附圖:高雄市政府地政局岡山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3月29日岡土 法字第134號複丈成果圖。 附表一-土地坐落(○○市○○區○○○段)、共有人、應有部分 編號 共有人 0000地號 0000地號 應有部分 應有部分 1 A1○○ 2/6 2/6 2 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19○○、A20○○、A21○○、A22○○、A23○○、A24○○、A25○○、A26○○、A27○○、A28○○、A29○○、A30○○、A31○○、A32○○、A33○○○(即○○○之繼承人) 公同共有 1/6 公同共有 1/6 3 A34○○ 1/6 1/6 4 A35○○ 1/144 1/144 5 A36○○ 1/144 1/144 6 A37○○ 1/144 1/144 7 A38○○ 1/144 1/144 8 A39○○ 1/144 1/144 9 A40○○ 1/144 1/144 10 A41○○ 1/72 1/72 11 A42○○ 1/72 1/72 12 A43○○ 1/72 1/72 13 A44○○○ 1/48 1/48 14 A45○○ 1/48 1/48 15 A46○○ 1/24 1/24 16 A47○○ 1/6 1/6 備註:高雄市梓官區農會就坐落1330地號土地原告之應有部分6分之2設定有本金最高限額第一順位抵押權、第二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 附表二-原告分割方案 編號 共有人 分得位置 分割後應有部分 分得面積 1 A1○○ 甲 1/1 1103.75 2 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19○○、A20○○、A21○○、A22○○、A23○○、A24○○、A25○○、A26○○、A27○○、A28○○、A29○○、A30○○、A31○○、A32○○、A33○○○(即○○○之繼承人) 戊 公同共有1/1 551.85 3 A34○○ 丁 1/1 551.85 4 A35○○ 乙 1/24 551.85 5 A36○○ 乙 1/24 6 A37○○ 乙 1/24 7 A38○○ 乙 1/24 8 A39○○ 乙 1/24 9 A40○○ 乙 1/24 10 A41○○ 乙 2/24 11 A42○○ 乙 2/24 12 A43○○ 乙 2/24 13 A44○○○ 乙 3/24 14 A45○○ 乙 3/24 15 A46○○ 乙 6/24 16 A47○○ 丙 1/1 551.86 合計 3311.16 備註 一、分割方案圖:高雄市政府地政局岡山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3月29日岡土法字第134號複丈成果圖。 二、面積單位:平方公尺。 附表三-兩造各應負擔之訴訟費用比例 編號 共有人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A1○○ 2/6 2 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A17○○、A18○○、A19○○、A20○○、A21○○、A22○○、A23○○、A24○○、A25○○、A26○○、A27○○、A28○○、A29○○、A30○○、A31○○、A32○○、A33○○○(即○○○之繼承人) 連帶負擔1/6 3 A34○○ 1/6 4 A35○○ 1/144 5 A36○○ 1/144 6 A37○○ 1/144 7 A38○○ 1/144 8 A39○○ 1/144 9 A40○○ 1/144 10 A41○○ 1/72 11 A42○○ 1/72 12 A43○○ 1/72 13 A44○○○ 1/48 14 A45○○ 1/48 15 A46○○ 1/24 16 A47○○ 1/6

2025-02-03

CTDV-112-訴-674-20250203-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072號 原 告 林水恭 訴訟代理人 莊國禧律師 被 告 洪桂 林國民 林國智 林素卿 林優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5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坐落彰化縣○○鎮○○段○000地號(重測前為犁頭厝段第38 6地號)土地,准予分割,分割方法如附圖(即原告方案,彰化 縣二林地政事務所收件日期文號113年11月28日二土測字第2022 號土地複丈成果圖)所示,並按圖內分配人、編號、面積等分配 表,由兩造分配取得單獨所有或分別共有。 訴訟費用由兩造以附表應有部分暨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之比 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本件被告洪桂、林國智、林素卿、林優美經合法通知,未於 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 事由,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事實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略以:  ㈠緣坐落彰化縣○○鎮○○段○000地號(重測前為犁頭厝段第386地 號)、面積6,148.32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特定農業區、使 用地類別:農牧用地土地(下稱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 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比例如附表所示,系爭土地並無訂不分 割之期限,亦無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惟因不能協 議分割,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請求本院准予裁判分 割系爭土地。關於分割方法,考量系爭土地使用現況及共有 意見,並為增進土地利用價值,使系爭土地發揮最大效用, 顧及共有人全體之利益,主張依附圖(即彰化縣二林地政事 務所收件日期文號113年11月28日二土測字第2022號土地複 丈成果圖)所示之方法分割系爭土地等語。  ㈡並聲明:  ⒈請求兩造共有坐落彰化縣○○鎮○○段○000地號(重測前為犁頭 厝段第386地號)、面積6,148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特定農 業區、使用地類別:農牧用地,准予分割如複丈日期民國11 3年12月15日彰化縣二林地政事務所土地複丈成果圖編號A、 面積3,000.38平方公尺由原告取得;編號B、面積3,147.94 平方公尺由被告洪桂1/5、林國民1/5、林素卿1/5、林優美1 /5保持共有。  ⒉訴訟費用依應有部分比例負擔。 二、被告答辯略以:  ㈠被告林國民答辯略以:同意原告分割方案等語。  ㈡被告洪桂、林國智、林素卿、林優美雖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 日到場,以書狀表示:同意依照原告所提之分割方案分割等 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為民法第823條第1項前 段所明定,此項規定旨在消滅物之共有狀態,以利融通與增 進經濟效益。次按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 。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 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 分配:⒈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 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⒉原物分配顯 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 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 共有人,民法第824條第1項訂有明文。再按裁判分割共有物 ,屬形成判決,法院定共有物之分割方法,固應斟酌當事人 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 本於自由裁量權為公平合理之分配,不受當事人聲明、主張 或分管約定之拘束,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1797號判決要 旨可供參照。準此,就共有物之分割,法院應審酌共有人之 應有部分比例、各共有人之意願、分割方案有無符合公平原 則及整體共有人之經濟利益等因素,為通盤之考量,以求得 合理、適當之分割方法。  ㈡經查,本件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應有部分比例 如附表所示,系爭土地並無訂不分割之期限,亦無物之使用 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兩造就系爭土地無法協議分割等情, 業據其提出土地登記第三類謄本、地籍圖謄本等件為證(見 本院卷第13至23頁),亦為到庭或具狀陳述意見之被告等所 不爭執,堪信原告此部分之主張為真實。本院依職權函詢彰 化縣二林地政事務所(下稱二林地政)系爭土地有無不能分割 之情事,業據二林地政以113年10月29日二第二字第1130006 887號函覆略以系爭土地可分割筆數最多為6筆等語,則依前 揭規定,原告訴請本院准予裁判分割系爭土地,誠屬有據, 應予准許。原告主張系爭土地應分割如彰化縣二林地政事務 所收件日期文號113年11月28日二土測字第2022號土地複丈 成果圖(下稱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3,000.38平方公尺 ,分歸原告林水恭單獨取得;編號B部分面積3,147.94平方 公尺,分歸被告洪桂、林國民、林國智、林素卿、林優美各 1/5分別共有。查系爭土地約略為長方形,北面部分有被告 洪桂、林國民、林國智、林素卿、林優美等5人之鐵皮平房 、寺廟等建物,南面部分有原告之農田,供耕作使用,北側 及西側部分均有一巷道即福建巷接鄰系爭土地,寬度約4米 ,為系爭土地之聯外道路,有現場照片、地籍圖資附卷可稽 (見本院卷第63至71頁)。如採原告如附圖之分割方案,兩造 分得之土地,地形均尚屬方正,且均面臨巷弄道路,在通行 上均無問題,應可兼顧各共有人之利益及分割後土地利用之 經濟價值。且被告林國民於113年10月21日提出民事陳報狀 ,並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表示同意原告之分割方案;被 告洪桂、林國智、林素卿、林優美雖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 到場,但亦具狀表示同意原告之分割方案,有民事陳報狀在 卷可憑(見本院卷第75頁)。本院審酌原告主張以原物分割之 方法(即按附圖所示之分割方案),係據兩造原土地應有部 分比例計算分配取得,經考量兩造可獲分配土地之經濟效用 、共有人將來之使用情形及各共有人之意見等,足認原告所 提如附圖所示之分割方案,對於各共有人並無明顯不當或違 背公平之處。是原告之分割方案,應屬適宜,堪予採取。  ㈢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請求分割系爭土 地,為有理由,而系爭土地之分割方法以如附圖所示方案分 割,尚屬公允、適當而可採,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 項所示。 四、末按分割共有物之訴,本質上屬無訟爭性之非訟事件,兩造 本可互換地位,本件原告起訴雖於法有據,然被告之應訴乃 法律規定所不得不然,且分割共有物之訴,係以請求分割共 有物之形成權為訴訟標的,當事人所提出之分割方法,僅供 法院之參考,其分割方法,對於各共有人而言,並無勝負之 問題,當事人提出其認為適當之分割方法,應認屬防禦其權 利所必要,且本件分割結果,共有人均蒙其利,是以本院認 本件訴訟費用,應參酌兩造於分割所得之利益之多寡,及兩 造就系爭土地各自享有應有部分之比例等一切情事,由兩造 依原應有部分比例分擔較為公允,爰判決由兩造按如附表應 有部分暨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之比例負擔訴訟費用。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 但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姚銘鴻 附表:共有人應有部分比例暨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暨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林水恭 488/1000 2 洪桂 512/5000 3 林國民 512/5000 4 林國智 512/5000 5 林素卿 512/5000 6 林優美 512/5000 土地現況圖:彰化縣二林地政事務所收件日期文號113年11月28 日二土測字第2022號土地複丈成果圖。 附圖(原告方案):彰化縣二林地政事務所收件日期文號113年1 1月28日二土測字第2022號土地複丈成果圖。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楊美芳

2025-01-24

CHDV-113-訴-1072-20250124-1

重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133號 原 告 賴滄洲 被 告 沈湖 訴訟代理人 沈家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3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壹、兩造共有之坐落於彰化縣○村鄉鎮○段000000000地號土地( 面積:5,102.50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特定農業區;使用地 類別:農牧用地)分割如附圖一即彰化縣員林地政事務所土 地複丈成果圖113年11月29日員土測字第191700號標示,編 號甲部分(3401.67平方公尺)由原告賴滄洲單獨取得,編 號乙部分(1700.83平方公尺)由被告沈湖單獨取得。 貳、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原應有部分之比例負擔即如附表訴訟費用 負擔比例欄所示。   事實及理由 壹、原告起訴主張:  一、緣坐落於彰化縣○村鄉鎮○段00000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 爭土地)由原告與被告所共有,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惟共有人間對於分割方法 不能協議決定,爰訴請裁判分割共有物,並提出分割方案 如聲明。  二、觀原告所提分割方案,兩造所取得土地之北側均有產業道 路作為聯外道路,使兩造得繼續耕種,而原告在系爭土地 之使用位置上,有農業電機設施逾三十年仍使用中;又被 告對於同段834-1地號土地有應有部分,將來被告該應有 部分得與本件所受分配之土地合併為一,利於土地之規劃 使用;況同段834-1地號土地之西側亦有對外道路通行; 故原告所提分割方案尚屬公允。  三、原告聲明:   ㈠請准將兩造共有之坐落於彰化縣○村鄉鎮○段000000000地號 土地(面積:5,102.50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特定農業區 ;使用地類別:農牧用地)予以分割,如彰化縣員林地政 事務所土地複丈成果圖113年11月29日員土測字第191700 號標示,編號甲部分(3401.67平方公尺)由原告賴滄洲 單獨取得,編號乙部分(1700.83平方公尺)由被告沈湖 單獨取得。   ㈡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原應有部分之比例負擔如附表訴訟費用 負擔比例欄所載。 貳、原告對於被告答辯內容之陳述:   兩造自共有系爭土地迄今並無分管協議,被告以之前所占用 之位置為抗辯,顯不合理,又被告所提分割方案稱對外通路 留六米面寬予原告,此舉漠視原告之應有部分達三分之二之 事實,應平均分配即可,故不同意被告分割方案。 參、被告答辯:  一、原告所提分割方案與系爭土地使用現況不符,使被告所取 得之土地過於狹長無法繼續耕作之外,分割後地形破碎顯 然影響經濟價值,又被告之應有部分達三分之一,臨路之 土地其面寬僅六米,顯不合理。此外,被告與訴外人所共 有之同段834-1地號土地,已於多年前經鈞院裁判分割確 定,將來已無法與本件系爭土地為合併,故原告所提分割 方案不利於被告,應不可採,爰提出分割方案如聲明。  二、系爭土地如空照圖所示(被證3),田埂北側係由被告耕 作使用多年,田埂南側由原告耕作,故被告所提分割方案 大致符合使用現況,亦比照原告方案提出六米面寬預留通 路予原告,使原告所取得之土地得對外通行至南勢巷,不 妨害其通行及農耕,並可合併利用鄰地即同段809、812地 號之水利用地,更不影響被告於系爭土地南側所使用之電 錶、水井等設施,則被告方案對於原告並無不利影響。  三、被告聲明:   ㈠請准將兩造共有之坐落於彰化縣○村鄉鎮○段000000000地號 土地(面積:5,102.50平方公尺;使用分區:特定農業區 ;使用地類別:農牧用地)予以分割,如彰化縣員林地政 事務所土地複丈成果圖113年12月23日員土測字第206300 號標示,編號A部分(3401.67平方公尺)由原告賴滄洲單 獨取得,編號B部分(1700.83平方公尺)由被告沈湖單獨 取得。   ㈡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原應有部分之比例負擔如附表訴訟費用 負擔比例欄所示。 肆、兩造不爭執事項:   坐落於彰化縣○村鄉鎮○段000000000地號土地由原告與被告 所共有,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 期限,惟共有人間對於分割方法不能協議決定。 伍、兩造爭執事項:   原告或被告所提之分割方案何者較為可採? 陸、本院之判斷:  一、按共有人除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 之期限者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共有物之分割,依 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法 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聲請裁判分割,民法第823條第1 項 、第824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原告主張系爭土 地為兩造所共有,各共有人應有部分比例分別如附表所示 ,兩造間就系爭土地並無不分割之協議,卻無法達成分割 協議等情,並有土地登記謄本1 份為證(見本院卷第79頁 至第80頁),且為被告等人所不爭執,已如前述,足認原 告此部分之主張,應屬可取。本件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既均 為兩造,且兩造均同意將本件系爭土地予以分割,參酌原 告本件所提之分割方案,又無法令所規定不得分割之情形 ,則原告請求將系爭土地予以分割,亦有所憑,自應准許 。  二、次按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 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 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 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 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 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 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 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 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 。以原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 就共有物之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民法第824 條第1 項、第 2 項、第3 項、第4 項定有明文。復按共有物之分割,應 由法院依法為適當之分配,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法院 為共有物分割時,應斟酌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益及全體 共有人之利益,並應符合公平原則,且社會利益亦應考慮 在內,亦有最高法院49年台上字第2569號、68年台上字第 3247號判例意旨、96年度台上字第108號判決意旨可資參 照。再按每宗耕地分割後每人所有面積未達0.25公頃者, 不得分割。但本條例中華民國89年1月4日修正施行後所繼 承之耕地,得分割為單獨所有或本條例中華民國89年1 月 4 日修正施行前之共有耕地,得分割為單獨所有,農業發 展條例第16條第1項第3 款、第4 款定有明文。另按「依 本條例第16條第1項第4款規定申辦分割之共有耕地,部分 共有人於本條例修正後,移轉持分土地,其分割後,土地 宗數未超過修正前共有人數者,得申請分割」,此有內政 部所頒耕地分割執行要點第12點可資參照。又彰化縣○○地 ○○○○○○○○○○○000○○○○○村鄉鎮○段000地號土地於農業發展 條例修正施行前由賴滄洲、吳洪秀琴等二人共有,吳洪秀 琴於前揭條例修正施行後因買賣發生所有權移轉,故該地 現為賴滄洲、沈湖等二人共有,則依據該條例第16條第1 項第4款及耕地分割執行要點第11點規定,該筆土地至多 可分割為二筆」等語可參。  三、經查:系爭土地為農牧用地,本院於113年11月13日勘驗 系爭土地,北邊約一半臨私人道路,其餘無臨路,靠近道 路部分土地種植之水稻已收割完畢,尚餘約三分之二土地 ,亦種植水稻未收割,爰諭知毋庸測量等情,有本院履勘 現場筆錄及相關照片可稽。觀原告所提分割方案,兩造所 取得土地之北側均有產業道路作為聯外道路,使兩造得繼 續耕種,而原告在系爭土地之使用位置上,有農業電機設 施逾三十年仍使用中;又被告對於同段834-1地號土地有 應有部分,將來被告該應有部分得與本件所受分配之土地 合併為一,利於土地之規劃使用;況同段834-1地號土地 之西側亦有對外道路通行;故原告所提分割方案尚屬公允 。至被告所提分割分案如附圖二,將自己使用土地大部分 盡量靠北,僅留六公尺寬給原告使用,罔顧原告土地應有 部分為三分之二,被告僅有三分之一事實,未留給原告合 理使用位置,其方案為不公平之方案,自不可採用為本件 分割方案。則本院認採取如附圖一之分割方案,由原告取 得附圖一所示甲部分之土地、被告取得附圖一所示乙部分 之土地、,將更有利於兩造所有土地之利用,並使土地之 分割方法公平,增益系爭土地之使用效能。 四、綜上所述,本院兼衡系爭土地之現狀及土地利用效能、分割 共有物之目的及共有人間之公平性等情,認採如主文第1項 所示分割方法為適當,爰為分割如主文。 五、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 ,經本院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六、復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定有明文 。查,分割共有物之訴,核其性質,兩造本可互換地位,本 件原告起訴雖於法有據,然被告之應訴乃法律規定所不得不 然,且本件分割結果,共有人均蒙其利,若由敗訴之被告負 擔,顯失公允。是斟酌兩造因分割系爭共有物所受之利益, 認本件兩造依應有部分比例即如附表所示之比例負擔訴訟費 用,核屬允洽。爰諭知兩造應負擔之訴訟費用比例如主文第 2 項所示。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 第85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官 李言孫 附表:彰化縣○村鄉鎮○段000地號土地之各共有人應有部分及    本件訴訟費用負擔之比例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比例 訴訟費用 負擔比例 0 賴滄洲 6/9 6/9 0 沈湖 1/3 1/3

2025-01-24

CHDV-113-重訴-133-202501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