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土地現值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偽造文書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59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哲瑋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調院 偵字第232號),於準備程序中,被告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 ,經告以簡式審判之旨,並聽取當事人意見後,本院合議庭裁定 由受命法官獨任行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張哲瑋犯行使偽造私文書罪,處有期徒刑參年。 二、未扣案如附表二編號3、5所示之偽造「林達峰」之署押共貳 枚均沒收。   犯罪事實 張哲瑋知悉林達峰為身心障礙人士,其為謀取林達峰之房產,竟 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行使偽造私文書及使公務員 登載不實之犯意,於民國108年10、11月間,向林達峰佯以可為 林達峰介紹他人向林達峰承租其所有、位於苗栗縣○○市○○路0巷0 0號房屋(下稱本案房屋,即苗栗市○○段0000○號建物)須簽定租 賃契約並趁林達峰身心障礙辨識力不足之機會,於替林達峰打掃 整理本案房屋時,竊取本案房屋及其坐落土地(即苗栗市○○段00 00○0000地號土地,下稱本案土地)之所有權狀,並使林達峰交 付其印鑑章。張哲瑋取得前開印鑑章後,則接續於附表一所示之 時間,在附表一所示之地點,為附表一所示之行為。嗣經林達峰 之弟林達鑑至上址收取信件,發現有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苗栗分局 就林達峰出售本案房屋、本案土地(下合稱本案房地)之課稅資 料,再經林達峰調取本案房地移轉登記資料而悉上情。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本件被告張哲瑋所犯者,為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 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且非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 而被告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告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 ,並聽取被告及檢察官之意見後,本院合議庭依刑事訴訟法 第273條之1第1項之規定,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改行簡式審 判程序,是本案之證據調查,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2之規 定,不受同法第159條第1項、第161條之2、第161條之3、第 163條之1及第164條至第170條所規定證據能力認定及調查方 式之限制,合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㈠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偵訊、本院羈押訊問、準備程序 及審理中均坦承不諱(見偵緝卷第35、53至54頁;調院偵卷 第31頁;本院卷第115至121、129頁),並有以下證據在卷 可稽,足認被告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應可採信:  ⒈證人即告訴人林達峰於偵訊時之證述(見他卷第117至118頁 )。  ⒉證人即告訴人之弟林達鑑於偵訊時之證述(見他卷第118至11 9頁)。  ⒊告訴人之身心障礙證明(見他卷第23頁)。  ⒋告訴人提供之郵局存摺交易明細(見他卷第29至41頁)。  ⒌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苗栗分局110年2月18日中區國稅苗栗綜所 字第1100050571號函(見他卷第47頁)。  ⒍苗栗縣苗栗地政事務所110年8月18日苗地一字第1100005086 號函暨本案房地移轉登記案全卷資料、114年2月4日苗地一 字第1140000657號函暨本案房地登記公務用謄本、地籍異動 索引(見他卷第87至99頁;本院卷第87至107頁)。  ⒎苗栗○○○○○○○○○110年8月19日苗市戶字第1100002225號函暨印 鑑證明申請全卷資料(見他卷第105至110頁)。  ⒏苗栗縣政府稅務局111年1月14日苗稅土字第1112000436號函 暨土地增值稅申報全卷資料(見他卷第159至181頁)。  ⒐苗栗縣苗栗市公所111年1月21日苗市財行字第1110001266號 函暨契稅申報全卷資料(見他卷第183至199頁)。  ㈡綜上所述,本案事證明確,被告上開犯行,洵堪認定,應予 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  ㈠本案被告於行為後,刑法第214條規定雖於108年12月25日修 正公布,自108年12月27日起生效施行,惟此次修正係將原 本必須援引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2項而提高一定倍數後之 罰金數額,直接明定於修正後條文中,實質上並未變更此一 條文犯罪類型之應刑罰性及其法律效果。是以,此部分條文 之修正,僅係將原有錯綜之法律規定化繁為簡,核與單純之 文字修正無異,其修正之結果不生有利或不利於行為人之情 形,自非法律變更,即未有新舊法比較之問題,而應依一般 法律適用原則,逕行適用裁判時法。  ㈡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同法第216條 、第210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同法第214條之使公務員登 載不實罪。  ㈢被告基於取得告訴人本案房地之同一目的,於密接時空偽造 「林達峰」之署押、盜蓋「林達峰」之印文,及行使偽造私 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該等行為之獨立性均甚薄弱,依 一般社會健全觀念,難以強行分開,各應視為數個舉動之單 一接續行為而論以接續犯。又其偽造「林達峰」之署押、盜 蓋「林達峰」之印文之行為均係偽造私文書之階段行為;又 其偽造私文書之低度行為應為行使偽造私文書之高度行為所 吸收,均不另論罪。  ㈣按自然意義之數行為,得否評價為法律概念之一行為,應就 客觀構成要件行為之重合情形、主觀意思活動之內容、所侵 害之法益與行為間之關連性等要素,視個案情節依社會通念 加以判斷。刑法刪除牽連犯之規定後,原認屬方法目的或原 因結果,得評價為牽連犯之二犯罪行為間,如具有局部之同 一性,或其行為著手實行階段可認為同一者,得認與一行為 觸犯數罪名之要件相侔,依想像競合犯論擬(最高法院107 年度台上字第1066號判決意旨參照)。查被告所犯上開犯行 之目的係為將本案房地移轉登記予自己名下,所為行使偽造 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及竊盜等犯行間具有局部同一之 情形,揆諸前揭說明,應依想像競合犯規定,應依刑法第55 條前段規定,從一重論以行使偽造私文書罪處斷。  ㈤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為獲取本案房地之所有 權,利用告訴人具有心智及精神障礙、弱勢可欺,竟以竊盜 、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等方式,將本案房地 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自己名下,而被告又將本案房地設定抵押 ,因無法清償遭拍賣等節,業據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時供述 明確(見本院卷第120頁),使告訴人其後無法繼續居住於 本案房地,受有財產上之重大損害,且足生損害於稅務機關 對土地增值稅、契稅核定管理、地政機關辦理土地登記事項 之正確性,又考量被告雖於犯後坦承犯行,且被告已與告訴 人以新臺幣(下同)780萬元調解成立(參調解筆錄,見調 院偵卷第17頁),然被告迄今並未履行上開調解筆錄所定之 條件(參本院電話紀錄表,見本院卷第31頁)之犯後態度, 兼衡被告於本院審理時自述高中畢業之教育程度,目前開計 程車,月收入約3萬元,家裡有父母親、外公需其照顧之家 庭生活狀況(見本院卷第130頁),告訴人向本院表示之刑 度意見(見本院卷第131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第1項 所示之刑。 參、沒收部分: 一、被告竊得本案房地之所有權狀,為被告上開竊盜犯行之犯罪 所得,屬被告所有且未扣案,然被告已經將該等權狀交付予 苗栗縣苗栗地政事務所承辦公務員作為辦理本案房地所有權 移轉登記之用,為免日後執行上之困難,且因上開物品亦非 違禁物或依法應沒收之物,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爰不予宣 告沒收。 二、按刑法第217條所稱之偽造署押,係指行為人冒用本人名義 在文件上簽名或為民法第3條第3項所稱指印之類似簽名之行 為者而言,如果僅在空白文書之姓名欄,書寫他人之姓名, 其作用係識別人稱之用,而無簽名或類似與簽名有同一效力 之行為者,即非該條所稱之署押,既非署押,即不生同法第 219條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問題。亦即署押係指在紙張 或物體上簽署之姓名,或其他符號,以表示承認所簽署之文 書效力,與印文之使用,具有同一之作用及效力者而言(最 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809號、102年度台上字第410號判決 意旨參照)。經查,附表二編號3、5所示之偽造「林達峰」 之署押共2枚,均係表示林達峰本人簽名之意思,不問屬於 被告與否,均應宣告沒收,至於卷內其他欄位「林達峰」之 簽名,僅係識別人稱之用,而無簽名或類似與簽名有同一效 力之行為,依照前述最高法院見解,即非刑法第217條第1項 所稱之署押,自無庸宣告沒收。附表二所示偽造之私文書, 雖屬被告犯罪所生之物,然被告均已經交付於附表一「地點 」欄所示之機關行使,即非屬被告所有之物,又非違禁物或 法院應義務沒收之物,爰均不宣告沒收。此外,盜用他人真 印章所蓋之印文,並非偽造印章之印文,不在刑法第219條 所定必須沒收之列(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481號判決意 旨參照),故被告盜蓋告訴人真正印章產生之印文(除附表 二所示之被告盜蓋「林達峰」之印文外,卷內尚有其他「林 達峰」之印文數枚),均無從宣告沒收,附此敘明。 三、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 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宣告前2條之沒收 或追徵,有過苛之虞、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犯罪所得價值 低微,或為維持受宣告人生活條件之必要者,得不宣告沒收 或酌減之,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第38條之2第 2項分別定有明文。查被告就本案犯行所獲之犯罪所得為本 案房地之所有權,而本案房地之市價為780萬元等情,業據 被告、告訴人於本院準備程序時陳述明確(見本院卷第120 頁),又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時供稱:我有拿本案房地去抵 押,我有貸款到500、600萬元,因為欠錢繳不出來,所以房 子被拍賣,所有權已不在我名下,因此也無法將房子所有權 還給告訴人等語(見本院卷第120頁),固可認被告本案之 犯罪所得已全部不能執行沒收,惟衡酌被告與告訴人已於本 案偵查中調解成立,約定由被告賠償告訴人780萬元,有調 解筆錄附卷可佐(見調院偵卷第17至18頁),倘再諭知沒收 及追徵,將使被告除依調解內容給付款項外,又須將其犯罪 所得提出供沒收執行或依法追徵其價額,將使其面臨重複追 償之不利益,若被告確實履行調解內容,實足以達剝奪其犯 罪利得之立法目的,故被告此部分犯罪所得若再予以宣告沒 收及追徵,將有過苛之虞,爰依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規定, 不予宣告沒收及追徵。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石東超提起公訴,檢察官邱舒虹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劉冠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 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 日期為準。                  書記官 陳韋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10條 (偽造變造私文書罪) 偽造、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5年以下有 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214條 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使公務員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公文書,足 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 元以下罰金。 中華民國刑法第216條 (行使偽造變造或登載不實之文書罪) 行使第210條至第215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不實 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一: 編號 時間 地點 行為 備註 1 108年11月28日 苗栗縣政府稅務局總局 以代理人之身分,偽以林達峰名義填寫土地增值稅申報書(詳如附表二編號1至2所示),並盜蓋林達峰之印文,以示林達峰授權張哲瑋辦理申報土地增值稅事宜,張哲瑋持以向不知情之左列機關承辦公務員行使並申報土地增值稅,經該公務員核以不實之土地增值稅繳款書,足生損害於林達峰、左列機關對土地增值稅核定管理之正確性 無 2 108年11月29日 苗栗○○○○○○○○○ 偽簽林達峰之署押、盜蓋林達峰交付予張哲瑋之印鑑章之印文於委任書(詳如附表二編號3所示)上,偽以林達峰名義製作其委由張哲瑋申請印鑑證明書之委任書,足生損害於林達峰 無 3 以受任人身份填載印鑑證明申請書(詳如附表二編號4所示),並盜蓋林達峰之印文,連同其偽造之附表二編號3之委任書向不知情之左列機關承辦公務員行使,表示此次印鑑證明申請係受林達峰委任辦理之意旨,使該公務員形式審查後,誤以為係林達峰本人授權申請,據以核發其職務上掌管之林達峰印鑑證明書交與張哲瑋收執,足生損害於林達峰、左列機關對於印鑑證明書核發管理之正確性 無 4 苗栗縣苗栗市公所 ⑴偽以林達峰名義填寫契稅申報書(詳如附表二編號5所示),並偽簽林達峰之署押、盜蓋林達峰之印文,持以向不知情之左列機關承辦公務員行使並申報契稅,經該公務員核以不實之契稅繳款書,並將本案房屋之房屋稅納稅名義人由林達峰變更登記為張哲瑋,足生損害於林達峰、左列機關對契稅核定管理之正確性 ⑵張哲瑋另有在上開契稅申報書之附件(即附表二編號6至10所示)盜蓋林達峰之印文,用以表示林達峰保證影本與正本相符之意,足生損害於林達峰 此部分事實雖未據檢察官於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中載明,然由卷內資料即可明瞭此部分情節,且該事實與原起訴犯罪事實(即行使偽造私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部分)具有接續犯之實質上一罪關係,為起訴效力所及,且經檢察官於當庭擴張此部分犯罪事實(見本院卷第120頁),本院應併予審究 5 108年12月18日 苗栗縣苗栗地政事務所 偽以林達峰名義填寫本案房地之土地建築改良物所有權買賣移轉契約書(詳如附表二編號12所示)及土地登記申請書(詳如附表二編號11所示),並盜蓋林達峰之印鑑章而偽造林達峰之印文於該買賣契約書及登記申請書上,以示林達峰將本案房地出售予張哲瑋,及同意會同張哲瑋向左列機關申請移轉登記,並持竊得之本案房地所有權狀、契稅繳款證明、土地增值稅繳稅證明、身分證影本、印鑑證明及上開偽造之買賣契約書向不知情之左列機關承辦公務員辦理移轉登記,致使該公務員將此不實之登記原因事項,登載於其職務掌管之不動產登記簿而使張哲瑋取得本案房地之所有權,足生損害於林達峰、左列機關對於所轄不動產移轉登記管理之正確性 無 附表二: 編號 偽造之私文書 欄位 偽造署押或盜蓋印文 證據出處 1 土地增值稅(土地現值)申報書(苗栗市○○段0000地號土地) 申報人蓋章欄 盜蓋「林達峰」之印文1枚 他卷第175頁 2 土地增值稅(土地現值)申報書(苗栗市○○段0000地號土地) 申報人蓋章欄 盜蓋「林達峰」之印文1枚 他卷第169頁 3 委任書 委任人欄 ⑴偽造「林達峰」之署押1枚 ⑵盜蓋「林達峰」之印文1枚 他卷第53、108頁 4 印鑑證明申請書 申請人(簽章)欄 盜蓋「林達峰」之印文1枚 他卷第51、107頁 5 契稅申報書 原所有權人簽章欄 ⑴偽造「林達峰」之署押1枚 ⑵盜蓋「林達峰」之印文1枚 他卷第185頁 6 苗栗縣政府稅務局總局108年11月印花稅大額憑證應納稅額繳款書 「本影本與正本相符,如有不實申請人願負法律責任」等文字旁 盜蓋「林達峰」之印文1枚 他卷第187頁 7 苗栗市○○段0000○號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 盜蓋「林達峰」之印文1枚 他卷第189頁 8 建築改良物所有權狀 盜蓋「林達峰」之印文1枚 他卷第191頁 9 林達峰國民身分證影本 盜蓋「林達峰」之印文1枚 他卷第193頁 10 土地建築改良物所有權買賣移轉契約書 盜蓋「林達峰」之印文各1枚(共2枚) 他卷第199頁 11 土地登記申請書 表格右側申請人(簽章)欄 盜蓋「林達峰」之印文1枚 他卷第57、90頁 12 土地建築改良物所有權買賣移轉契約書 表格右側訂立契約人蓋章欄 盜蓋「林達峰」之印文1枚 他卷第61、92頁

2025-03-26

MLDM-114-訴-59-20250326-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判決 110年度重上字第119號 上 訴 人 林達標 訴訟代理人 陳樹村律師 陳慶合律師 視同上訴人 盧南 盧明春 盧柏圻 兼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盧明星 被上訴人 盧柏伭 訴訟代理人 蔡宗釗律師 謝易達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0年10月1 3日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08年度重訴字第171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於114年3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兩造共有坐落高雄市○○區○○○段一五六地號面積二三四三點九九 平方公尺土地,應依如附圖丁方案所示方法分割:編號A部分土 地面積四九六平方公尺分歸視同上訴人盧明星所有;編號B部分 土地面積三六○平方公尺分歸視同上訴人盧南所有;編號C部分土 地面積四九六平方公尺分歸視同上訴人盧明春所有;編號D部分 土地面積四九六平方公尺分歸被上訴人盧柏伭、視同上訴人盧柏 圻取得,按所有權應有部分各二分之一保持共有:編號E部分土 地面積四九五點九九平方公尺分歸上訴人林達標所有。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如附表一應有部分欄所示比例負擔 。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兩造按如附表一所示應有部分共有坐落高雄 市○○區○○○段156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並無因使用目 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期限之情事,惟未能協議分割 ,伊請求依如附表一所示方法原物分割。上訴人取得如原判 決附圖編號A所示部分土地位置雖僅北側臨大學二十八街, 然西側毗鄰同段154、155地號土地均為其所有,可合併利用 ,實質上增加編號A部分土地之價值,故原審囑託鑑估如原 判決附表二所示補償方案,由兩造互為找補,較不可採,應 以一併評估與鄰地合併利用如原判決附表三所示補償方案, 由上訴人補償其餘共有人,較為可採。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 項前段、第824條第2項第1款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情。並 於原審聲明求為如原判決附圖所示方案分割,並依如原判決 附表三所示方式補償之判決。嗣經原審判決依如原判決附圖 所示方案分割,視同上訴人盧南應依如原判決附表二分割後 應找補差額欄所示補償其餘共有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 。並於本院答辯聲明:駁回上訴,依原判決分割方案並如附 表一所示互為找補;如無法維持原判決所採分割方案,則同 意採用視同上訴人盧明星所提如附圖丁方案所示方法分割; 其次則同意採用如附圖乙方案所示方法分割,並依如附表三 所示互為找補。 二、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於原審所提方案及原判決採用方案, 導致土地細分僅能蓋透天厝,經濟效用大幅減損,伊願意較 鑑估結果更高之每平方公尺新臺幣(下同)151,250元即每 坪50萬元之金額補償其他共有人,由伊單獨取得系爭土地。 補償方案不應考量伊於分割後可與鄰地合併使用之情形,且 原審囑鑑結果之土地單價過低。請依如附圖甲方案所示方法 分割,並依如附表二所示互為找補。不同意採用如附圖乙或 丁方案所示分割方法云云,資為抗辯。並上訴聲明:原判決 廢棄;系爭土地應依如附圖甲方案所示方法分割,並依如附 表二所示互為找補。 三、視同上訴人抗辯:希望依原判決方案為分割,並依如附表一 所示互為找補。如不採原判決分割方案,則請依附圖丁方案 分割,其次則同意依附圖乙方案分割,並依附表三所示互為 找補等語。 四、本院判斷: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明文。兩造共有系爭土地, 應有部分比例如附表一所示,上訴人係於108年7月7日向訴 外人盧明木買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21160/100000,其餘共有 人則於93年2月5日前登記為共有人〔同卷頁83至88之土地登 記公務用謄本(地號全部)〕。系爭土地為第三種商業區( 同卷頁99之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並無最小分割面積及分 割筆數之限制(審重訴卷頁81之高雄市政府地政局楠梓地政 事務所108年9月30日函),殊無因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訂有 不分割期限之契約,兩造均同意裁判分割等各情,為兩造所 不爭執(同卷頁107、116)。是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既不能協 議決定分割方法,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審酌當事人 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現況使用情形、經濟效用及全體共 有人之利益,命為系爭土地之分割方法。  ㈡分割共有物,除依當事人協議之方法外,依民法第824條第2 項以下規定,應以原物分配為原則(同條項第1款前段)。 苟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時,得將原物分配於部 分共有人(同條項第1款但書);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 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 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同條 項第2款)。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 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同條第3項 )。為避免系爭土地過於細分,維持經濟效用及利用價值, 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宜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 有人,並以金錢補償其餘未受原物分配之共有人(最高法院 110年度台上字第926號裁定參照)。系爭土地西側毗鄰同段 154、155地號土地,為上訴人所有,業據其執以向高雄市政 府工務局申請核發建造執照,預計建造1幢2棟地上15層,地 下2層,共99戶之店鋪暨集合住宅,固有其提出建造執照申 請書為證(審重訴卷頁121至122)。然系爭土地如採被上訴 人及視同上訴人所請方法分割,各共有人尚得在分配後之土 地上興建利用,僅無法以整筆系爭土地開發興建大樓使用, 獲致經濟價值較高而已,為上訴人自承在卷(重訴卷二頁27 、33),其餘共有人均不同意僅受金錢補償,由上訴人單獨 取得系爭土地(同卷頁34),而分割共有物並非以創造最大 經濟效益為單一目的,仍應考量各共有人之意願,兼顧共有 人之利益,系爭土地既無各共有人均受原物分配顯有困難之 事,自不應由上訴人單獨取得系爭土地,再以金錢補償其餘 共有人。  ㈢系爭土地上雖有盧明春所有無門牌號碼未辦保存登記之鐵皮 屋等地上物(審重訴卷頁107之照片),經盧明春表明同意 分割後自行拆除(審重訴卷頁107至109之108年10月7日陳報 狀);系爭土地北臨○○○○街,東臨○○○路等各情,業據原審 於109年1月8日勘驗屬實,製有勘驗筆錄及照片在卷可稽( 重訴卷一頁19至25)。兩造俱陳明:系爭土地除上開盧明春 鐵皮屋地上物外,均為無人使用的空地等情(審重訴卷頁89 、107、116)。又系爭土地北臨之○○○○街寬10公尺,東臨之 ○○○路寬15公尺,有宏大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下稱宏 大所)勘察日期109年3月23日之不動產估價報告書第10頁可 參(外放)。  ㈣按分割共有物,以消滅共有關係為目的,法院裁判分割共有 務實,除因共有人全體之利益(如供共有人為道路使用), 或部分共有人仍願維持其共有關係,始得就該部分土地不予 分割或准該部分共有人成立新共有關係(民法第824條第4項 )。被上訴人於110年1月14日原審審理中具狀陳明:其與 盧柏圻(原判決誤繕為盧伯圻)願維持共有等語(重訴卷一 頁211至214)。而土地價值因其位置、地形、臨路寬度、深 度不同等因素,非無優劣之分;同一筆土地面臨較寬敞道路 部分之價值,較諸面臨狹窄道路或在裏地部分者高;分割共 有物就分配相同之土地面積,分得臨路或臨路較近者,其取 得部分土地之價值,通常較分得未臨路或臨路較遠者高,俱 為眾所周知之事實。  ㈤原判決之分割方案,係以南北縱向分割系爭土地為方法,按 各該共有人應有部分,將系爭土地分割為5筆土地,分割後 各該筆土地均北臨○○○○街,由西往東依序:A部分土地分歸 上訴人所有;B部分土地分歸被上訴人、盧柏圻維持共有;C 部分土地分歸盧明星所有;D部分土地分歸盧明春所有;E部 分土地分歸盧南所有。僅分歸盧南所有之E部分土地兩面臨 路,故由受託鑑估之宏大所針對勘估標的進行產權、一般因 素、區域因素、個別因素、不動產市場現況、最有效使用分 析,及不動產估價師專業意見分析後,以A部分土地為比準 地,採用比較法及土地開發分析法等2種估價方法,進行合 理價格評估,再依個別條件差異調整評估B、C、D、E部分土 地如原判決附表二所示合理價格(市價),並由盧南補償其 餘共有人(勘察暨價格日期110年3月15日之不動產估價報告 書,外放)。但原判決採用之此分割方案並不適當,理由如 下:   ⒈此方案除被上訴人與視同上訴人同意外,為上訴人反對, 抗辯:該方案補償金額過低,對伊不公平;強迫伊分得土 地與鄰地合併利用,將全部共有人分得土地北臨路寬10公 尺之○○○○街,卻單獨由E部分土地雙面臨路,不合理云云 。是原判決為使上訴人可與其鄰地合併利用之考量而採此 分割方案,顯係違反上訴人主觀意願。   ⒉系爭土地於108年8月28日本件訴訟繫屬時之公告土地現值 為每平方公尺50,345元〔審重訴卷頁19之土地登記第一類 謄本(所有權個人全部)〕,嗣經高雄市政府依平均地權 條例第46條規定,逐年提經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109年 以降,各年先後調高為每平方公尺50,480元、51,648元、 54,453元、59,657元、62,059元、76,468元(重上卷二頁 131之高雄市公告土地現值查詢結果)。然公告土地現值 之調整與市價之調整未必一致,無法單就公告現值之調整 逕予調整各年度評估之土地價格,已為宏大所113年2月22 日函所示明(重上卷二頁45)。原判決所採用之分割方案 係於110年3月15日鑑估互為找補之差額,已無法合理反應 系爭土地之價格,遂囑託宏大所再鑑估,針對勘估標的進 行產權、一般因素、區域因素、個別因素、不動產市場現 況、最有效使用分析,及不動產估價師之專業意見分析後 ,以C部分土地為比準地,採用比較法及土地開發分析法 等2種估價方法,進行合理價格評估,再依個別條件差異 調整評估A、B、D、E部分土地結果如附表一所示合理價格 (市價),仍由盧南補償其餘共有人(勘察暨價格日期11 3年10月30日之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外放)。但上訴人仍 陳稱:若維持原判決分割方案,則補償金額需要隨年度公 告土地現值調整而調整云云(重上卷二頁219),由此可 見土地價值隨時間浮動,應如何找補始為合理而能兼顧各 共有人利益,仍有待商榷。   ⒊系爭土地之使用分區為都市計畫內的第三種商業區,可供 地區性之零售業、服務業、娛樂業、批發業及有關商業活 動之使用,徵諸系爭土地附近街景照片所示,臨○○○路者 多為健身房、飲食店、診所、髮廊、賣場等商業使用,臨 ○○○○街多為住宅、空地等情(重上卷一頁121至147)。惟 原判決採用之分割方案,乃以南北縱向方法分配長條形狀 土地予各該共有人,分割後5筆土地均北臨○○○○街(路寬1 0公尺),其中B部分土地正面對沖「高雄耕園」大樓地下 停車場之出入口車道(同卷頁123至127 ),致該部分土 地價值低落,卻將北臨○○○○街及○○○路(路寬15公尺)之 雙面臨路E部分土地分歸應有部分比例最少之盧南,僅使E 部分土地之全部東臨○○○路,再由盧南提出高額補償金用 以補償其餘共有人土地價值之損失,實有違公平原則及比 例原則,亦與系爭土地所處第三種商業區使用分區劃設目 的及鄰近土地使用狀況不相一致,不符經濟效益。故上訴 人抗辯原判決所採用之分割方案並不適當,應堪採信。  ㈥上訴人於本院(110年12月27日)具狀請求依附圖甲方案所示 方法分割,被上訴人與盧柏圻表示此方案則不再維持共有( 重上卷一頁237之電話查詢紀錄單),將系爭土地以東西橫 向分割為6筆,各該部分土地均東臨○○○路,由北往南依序: A部分土地分歸上訴人所有;B部分土地分歸盧明春所有:C 部分土地分歸盧明星所有;D部分土地分歸盧南所有;E部分 土地分歸被上訴人所有;F部分土地分歸盧柏圻所有等情( 同頁105、111至115),為其餘共有人反對(同卷頁106)。 惟採用甲方案分割系爭土地之結果,分割後之6筆土地均為 長條形狀,尤以分歸被上訴人、盧柏圻之E、F部分土地更為 細長,洵難認各共有人於分割後得有效利用所分歸之土地, 創造經濟效能之可言,已徵甲方案所示分割方法為不適當。 復以,如採用甲方案所示分割方法,各共有人分歸所有部分 之土地仍有價值差異,容有互為找補差額之可能。經囑託宏 大所鑑估,針對勘估標的進行產權、一般因素、區域因素、 個別因素、不動產市場現況、最有效使用分析,及不動產估 價師之專業意見分析後,以C部分土地為比準地,採用比較 法及土地開發分析法等2種估價方法,進行合理價格評估, 再依個別條件差異調整評估A、B、D、E、F部分土地結果如 附表二所示合理價格(市價),互為找補分割後之差額(勘 察暨價格日期113年6月3日之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外放 ), 然補償金額隨時間經過而浮動,實難逕認應以若干金額補償 較為合理,並兼顧各共有人之利益,益證甲方案所示分割方 法為不適當。  ㈦被上訴人於111年5月4日具狀,如不採用原判決分割方案,則 提出依附圖乙方案所示方法請求分割系爭土地,被上訴人仍 與盧柏圻維持共有,將系爭土地以東西橫向分割為5筆,各 該部分土地均東臨○○○路,由北往南依序:A部分土地分歸盧 南所有;B部分土地分歸盧明春所有;C部分土地分歸盧明星 所有;D部分土地分歸被上訴人、盧柏圻維持共有:E部分土 地分歸上訴人所有等情(重上卷一頁219、223),視同上訴 人亦為表示同意(同卷頁302、305),復為上訴人所反對。 然採用乙方案所示系爭土地分割方法,各共有人分歸所有部 分之土地亦有價值差異。經囑託宏大所鑑估,針對勘估標的 進行產權、一般因素、區域因素、個別因素、不動產市場現 況、最有效使用分析,及不動產估價師專業意見分析後,以 C部分土地為比準地,採用比較法及土地開發分析法等2種估 價方法,進行合理價格評估,再依個別條件差異調整評估A 、B、D、E部分土地結果如附表三所示合理價格(市價), 仍須由各共有人互為找補分割後之差額(勘察暨價格日期11 3年10月30日之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外放)。而依前述,補 償金額隨時間經過而浮動,實難認應以若干金額為補償較為 合理,並兼顧各共有人之利益。  ㈧盧明星於112年3月27日請求依附圖丁方案所示方法分割系爭 土地,被上訴人表示仍與盧柏圻同意維持共有,將系爭土地 以東西橫向分割為5筆,各該部分土地均東臨○○○路,由北往 南依序:A部分土地分歸盧明星所有;B部分土地分歸盧南所 有;C部分土地分歸盧明春所有;D部分土地分歸被上訴人、 盧柏圻維持共有:E部分土地分歸上訴人所有等情(重上卷 一頁357、361),雖為上訴人所反對。惟採用丁方案所示系 爭土地分割方法,各共有人分歸所有部分之土地是否有價值 差異?經囑託宏大所鑑估,針對勘估標的進行產權、一般因 素、區域因素、個別因素、不動產市場現況、最有效使用分 析,及不動產估價師之專業意見分析後,以C部分土地為比 準地,採用比較法及土地開發分析法等2種估價方法,進行 合理價格評估,再依個別條件差異調整評估A、B、D、E部分 土地結果如附表四所示合理價格(市價),毋須由各共有人 互為找補分割後之差額(勘察暨價格日期112年11月14日之 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外放),符合分割共有物以原物全部按 應有部分比例分配全體共有人之精神,各共有人皆分得等值 土地,無庸另提出金錢補償,當不致因土地市價浮動而影響 補償金額之不合理,最能利益全體共有人。上訴人抗辯其分 配至E部分不利云云,但依其E部分土地位置,仍可與其所有 鄰地整合利用開發(審重訴卷頁97、重訴卷一頁113之地籍 圖及如附圖丁方案所示)。且據上訴人委請建築師規劃系爭 土地分割後之標準(重上卷一頁112、115之附圖1),分歸 上訴人之E部分土地可東臨○○○路興建2間店面(或2棟透天厝 ),而非若A部分土地雖雙面臨路而需退縮使用,僅能興建1 間店面(或1棟透天厝)為佳。殊難認依丁方案分割方法, 將E部分土地分歸上訴人所有,係對其不利。  ㈨職是之故,系爭土地之分割,應採用如附圖丁方案所示方法 為適當。 五、綜上所述,系爭土地並無因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訂有不分割 期限之契約,兩造共有人既不能協議分割分法,則被上訴人 請求裁判合併分割,應無不許。爰審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 物之性質、現況使用情形、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 因認採取如附圖方案丁所示分割方法為適當,無庸再由各共 有人互為找補分割後土地價值之差額,較為妥適。是則原審 諭知之分割方法尚非妥適,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 廢棄改判,為有理由,爰由本院將原判決廢棄改判,如主文 第2項所示。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抗辯等攻 防方法及卷附其他證據,經本院斟酌後,咸認與判決結果不 生影響,均毋庸再予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涉訟,由敗 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 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又分割共有物本質上並無訟爭性,由本院斟酌何種分割方案 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以決定適 當之分割方法,實質上並無所謂何造勝訴敗訴之問題,故此 部分訴訟費用如由形式上敗訴之當事人負擔顯失公平,應由 兩造依如附表一所示應有部分比例分擔,始為公平。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蘇姿月                   法 官 劉傑民                   法 官 劉定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並依附註 條文規定辦理。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陳慧玲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第1項但書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 附表一:採用原判決附圖、附表一所示之分割方案 編號C比準地之比較價格 土地單價:576,000元/坪 編號C比準地之土地開發分析價格 土地單價:606,000元/坪 決定編號C比準地之價格 土地單價:591,000元/坪 (核算為:178,778元/㎡) 決定擬分割各筆土地之價格 編號A土地單價:178,778元/㎡ 編號B土地單價:176,990元/㎡ 編號C土地單價:178,778元/㎡ 編號D土地單價:178,778元/㎡ 編號E土地單價:198,444元/㎡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 分割後面積(㎡) 分割後應找補差額 A 林達標 21160/100000 495.99 -1,310,425元 B 盧柏伭 10580/100000 496.00 -2,197,299元 盧柏圻 10580/100000 C 盧明星 21160/100000 496.00 -1,310,451元 D 盧明春 21160/100000 496.00 -1,310,451元 E 盧南 15360/100000 360.00 +6,128,626元 合計 1/1 2,343.99 0 註:”+ ”為須補價他人金額,”- ”為須接受補償金額。 附表二:採用如附圖甲方案 編號C比準地之比較價格 土地單價:619,000元/坪 編號C比準地之土地開發分析價格 土地單價:615,000元/坪 決定編號C比準地之價格 土地單價:617,000元/坪 (核算為:186,643元/㎡) 決定擬分割各筆土地之價格 編號A土地單價:186,643元/㎡ 編號B土地單價:186,643元/㎡ 編號C土地單價:186,643元/㎡ 編號D土地單價:184,777元/㎡ 編號E土地單價:184,777元/㎡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 分割後面積(㎡) 分割後應找補差額 A 林達標 21160/100000 496.00 +195,844元 B 盧明春 21160/100000 496.00 +195,844元 C 盧明星 21160/100000 496.00 +195,844元 D 盧南 15360/100000 360.00 +142,145元 E 盧柏伭 10580/100000 248.00 -364,846元 F 盧柏圻 10580/100000 247.99 -364,831元 合計 1/1 2,343.99 0 註:”+ ”為須補價他人金額,”- ”為須接受補償金額。 附表三:採用如附圖乙方案 編號C比準地之比較價格 土地單價:628,000元/坪 編號C比準地之土地開發分析價格 土地單價:626,000元/坪 決定編號C比準地之價格 土地單價:627,000元/坪 (核算為:189,668元/㎡) 決定擬分割各筆土地之價格 編號A土地單價:174,495元/㎡ 編號B土地單價:189,668元/㎡ 編號C土地單價:189,668元/㎡ 編號D土地單價:189,668元/㎡ 編號E土地單價:189,668元/㎡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 分割後面積(㎡) 分割後應找補差額 A 盧南 15360/100000 360.00 -4,623,360元 B 盧明春 21160/100000 496.00 +1,155,846元 C 盧明星 21160/100000 496.00 +1,155,846元 D 盧柏伭 10580/100000 496.00 +1,155,846元 盧柏圻 10580/100000 E 林達標 21160/100000 495.99 +1,155,846元 合計 1/1 2,343.99 0 註:”+ ”為須補價他人金額,”- ”為須接受補償金額。 附表四:採用如附圖丁方案 編號C比準地之比較價格 土地單價:605,000元/坪 編號C比準地之土地開發分析價格 土地單價:605,000元/坪 決定編號C比準地之價格 土地單價:605,000元/坪 (核算為:183,013元/㎡) 決定擬分割各筆土地之價格 編號A土地單價:183,013元/㎡ 編號B土地單價:183,013元/㎡ 編號C土地單價:183,013元/㎡ 編號D土地單價:183,013元/㎡ 編號E土地單價:183,013元/㎡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 分割後面積(㎡) 分割後應找補差額 A 盧明星 21160/100000 496.00 0 B 盧南 15360/100000 360.00 0 C 盧明春 21160/100000 496.00 0 D 盧柏伭 10580/100000 496.00 0 盧柏圻 10580/100000 E 林達標 21160/100000 495.99 0 合計 1/1 2,343.99 0 註:”+ ”為須補價他人金額,”- ”為須接受補償金額。

2025-03-26

KSHV-110-重上-119-20250326-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13號 原 告 游牡丹 張陳雲卿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吳恆輝律師 陳祉汝律師 被 告 楊三達 胡莉娟 陳麗華 楊振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暫核定為新臺幣324,095元。 原告至遲應於前開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裁定確定後5日內,向本 院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4,490元。如未依期補正,即以裁定 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定有 明文。又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 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亦有 明定。甲為A地所有權人,依民法第767條所有物返還請求權 請求乙拆除房屋返還土地,其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以A地起 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最高法院96年度第4次民事庭會議 決議參照)。再者,以土地返還請求權為訴訟標的,其訴訟 標的價額應以土地之交易價額即市價為準。土地若無實際交 易價額,得以原告起訴時土地當期公告現值為交易價額,核 定訴訟標的價額(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841號民事裁定 意旨參照)。 二、本件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楊三達無權占用原告所有坐落基隆市 ○○區○○段000○00000地號土地各7平方公尺;被告胡莉娟無權 占用原告所有坐落基隆市○○區○○段00000地號土地7平方公尺 ;被告陳麗華無權占用原告所有坐落基隆市○○區○○段00000 地號土地7平方公尺、被告楊振華無權占用原告所有坐落基 隆市○○區○○段00000地號土地7平方公尺,被告應拆除地上物 ,將其占用土地返還予原告,並請求被告分別給付起訴前之 不當得利合計新臺幣(下同)26,595元(1,773元×5+3,546元× 5=26,595元)。查原告係以土地永久占有之回復作為訴訟標 的,故本件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以系爭土地於起訴時之價值 為準;又依起訴狀內容,原告主張被告無權占用土地之面積 ,合計35平方公尺【計算式:7平方公尺+7平方公尺+7平方 公尺+7平方公尺=35平方公尺,上開土地於原告起訴時已公 告之113年度當期公告土地現值均為每平方公尺85,000元, 故推算其價值應為297,500元【計算式:85,000元×35平方公 尺=297,500元】。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自應以297,500元, 加計原告請求不當得利26,595元之總額324,095元【計算式 :297,500+26,595元=324,095元】併算,俟將來測量被告實 際占用之面積後,再詳實核定其訴訟標的之價額。 三、按「因財產權而起訴,其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在新臺幣十 萬元以下部分,徵收一千元;逾十萬元至一百萬元部分,每 萬元徵收一百元;逾一百萬元至一千萬元部分,每萬元徵收 九十元;逾一千萬元至一億元部分,每萬元徵收八十元;逾 一億元至十億元部分,每萬元徵收七十元;逾十億元部分, 每萬元徵收六十元;其畸零之數不滿萬元者,以萬元計算。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定有明文。又依「臺灣高等法院 民事訴訟、非訟事件、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數額標準」規 定,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逾十萬元部分,加徵原定數額十 分之一。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324,095元,應徵第一審裁判 費4,490元。 四、當事人對於本院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裁定,得於10日內抗告 ,故原告至遲應於本院前開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裁定確定後 5日內,向本院補繳第一審裁判費4,490元,如未依期補正, 即以裁定駁回其訴。 五、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黃梅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其餘關於命 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謝佩芸

2025-03-26

KLDV-114-補-213-20250326-1

潮補
潮州簡易庭

排除侵害等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潮補字第216號 原 告 江煥基 被 告 邱玉嬌 一、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排除侵害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民事訴訟 法第77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請求被告應歸還 占用土地並回復毀損化糞池或賠償修建費用於原告等語。經 查,原告請求返還土地部分係如附圖所示坐落於屏東縣○○鄉 ○○段00地號土地之B部分,上開土地之公告土地現值為每平 方公尺新臺幣(下同)1,100元,有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 價查詢結果在卷可佐,原告自陳B部分面積為16平方公尺, 另原告陳稱修復化糞池或賠償修復費用之金額為33,000元, 有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參,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50 ,600元【計算式:(16㎡×1,100元/㎡)+33,000元=50,600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5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 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 日內補繳, 逾期不為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其訴。至原告於114年2 月10日起訴狀之事實及理由中陳稱欲請求財損及精神賠償20 萬元等語,然原告於114年3月4日提出之訴狀中仍未見於訴 之聲明中追加,爰不予核定,附此敘明。 二、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麥元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 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7 日 書記官 林語柔

2025-03-26

CCEV-114-潮補-216-20250326-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返還土地等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804號 原 告 黃菊妹 被 告 陳鳳賢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土地等事件,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 7日內,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補正下列事項, 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法院因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得依職權調 查證據,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及第3項分別定 有明文。查原告起訴請求:被告應將坐落屏東縣○○鄉○○段00 0地號土地(面積2,342.40平方公尺。下稱系爭土地)返還 予祭祀公業法人屏東縣陳有展等語。揆諸上開說明,本件訴 訟標的價額應以原告起訴時即民國113年系爭土地之交易價 值核定之,參酌系爭土地當期公告土地現值為每平方公尺新 臺幣(下同)2,500元,有中華民國內政部地政司全球資訊 網公告土地現值線上查詢結果附卷可參,是本件訴訟標的價 額核定為5,856,000元【計算式:2,500×2,342.40=5,856,00 0】,應徵第一審裁判費59,014元。 二、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沈蓉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命補繳裁 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鄒秀珍

2025-03-26

PTDV-113-補-804-20250326-2

家補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返還遺產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10號 原 告 甲○○ 被 告 乙○○ 上列當事人間返還遺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七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貳拾陸萬 捌仟零壹拾貳元,逾期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家事訴訟事件,除本法別有規定者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 規定。又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 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 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 77條之1第1、2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訴請被告應將被繼承人丙○○所遺如附表一所 示遺產的3分之1、附表二所示財產返還予原告,其訴訟標的 價額自應以請求返還之標的客觀交易價值為準。惟其中附表 一編號35之高雄市○○區○○路000巷000弄0○0號房屋,原告主 張此為被告現居房屋,惟不知是否原為被繼承人丙○○名下房 屋,且價額不明;另附表二編號6之汽車,原告主張為被繼 承人丙○○生前民國98年間所使用,然該汽車之有無、價額未 明,本件暫不就附表一編號35之房屋、附表二編號6之汽車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是就附表一所示遺產項目及價額如附表 一價額欄所載,共計新台幣(下同)38,238,488元,原告請 求被告返還附表一所示遺產的3分之1即12,746,163元(計算 式:38,238,488元×1/3=12,746,163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另附表二所示財產項目及價額如附表二價額欄所載,共計 14,234,583元,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26,980,746元( 計算式:12,746,163元+14,234,583元=26,980,746元),應 徵第一審裁判費268,012元。茲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 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 達7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林麗芬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金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 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命補 正繳納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王鵬勝 附表一: 編號 項目 價額(元以下四捨五入) 備註 1 高雄市○○區○○段000號土地(權利範圍:10000分之39) 398,016元 ⒈見原告114年2月19日書狀 ⒉依財政部高雄國稅局遺產稅繳清證明書所載價額 高雄市○○區○○段0000○號即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路000號9樓之1建物(權利範圍:全部) 1,487,200元 同上 2 高雄市○○區○○段000○0號土地(權利範圍:10000分之39) 683,921元 同上 高雄市○○區○○路00巷0號地下壹層(權利範圍:328分之1) 13,900元 同上 3 臺南市○○區○○○段000○0號(權利範圍:全部) 3,318,000元 ⒈見原告114年2月19日書狀 ⒉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所載公告土地現值計算 4 臺南市○○區○○○段000○0號(權利範圍:全部) 1,061,200元 同上 5 臺南市○○區○○○段000○0號(權利範圍:全部) 1,559,600元 同上 6 臺南市○○區○○○段000號(權利範圍:100分之40) 5,956,800元 同上 7 臺南市○○區○○○段000○0號(權利範圍:100分之40) 592,960元 同上 8 臺南市○○區○○○段000○0號(權利範圍:100分之40) 1,642,880元 同上 9 臺南市○○區○○○段000○00號(權利範圍:100分之40) 119,680元 同上 10 臺南市○○區○○○段000○00號(權利範圍:100分之40) 3,009,680元 同上 11 臺南市○○區○○○段000○00號(權利範圍:100分之40) 1,104,320元 同上 12 臺南市○○區○○○段000○00號(權利範圍:100分之40) 1,229,440元 同上 13 臺南市○○區○○○段000○00號(權利範圍:100分之40) 136,000元 同上 14 臺南市○○區○○○段000○00號(權利範圍:100分之40) 2,457,520元 同上 15 臺南市○○區○○○段000○00號(權利範圍:100分之40) 78,880元 同上 16 臺南市○○區○○○段000○00號(權利範圍:100分之40) 225,760元 同上 17 臺南市○○區○○○段000○00號(權利範圍:100分之40) 9,520元 同上 18 臺南市○○區○○○段000○0號(權利範圍:全部) 3,488,940元 同上 19 臺南市○○區○○○段000○0號(權利範圍:全部) 1,775,000元 同上 20 ○○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股份400,000股 3,764,000元 ⒈見原告114年2月19日書狀 ⒉依財政部高雄國稅局遺產稅繳清證明書所載價額 21 臺灣銀行鳳山分行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1,227,744元 同上 22 匯豐銀行高雄分行存款 796元 同上 23 合作金庫九如分行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 5,603元 同上 24 臺灣銀行鳳山分行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1,319元 同上 25 合作金庫九如分行支票存款 387元 同上 26 華南銀行東高雄分行存款 762元 同上 27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證券活儲存款 22,863元 同上 28 高雄銀行大昌分行存款 6,462元 同上 29 合作金庫銀行鳳松分行 1,140元 同上 30 玉山銀行澄清分行 404元 同上 31 彰化銀行潮州分行 8,204元 同上 32 對訴外人丁○○之應收土地款 100,000元 同上 33 昱煬實業有限公司投資額1,000,000元 869,587元 同上 34 死亡前2年贈與被告現金 1,880,000元 同上 35 高雄市○○區○○路000巷000弄0○0號房屋 暫不核定 原告主張此為被告現居房屋,惟不知是否原為被繼承人丙○○名下房屋,且價額不明,則本件暫不就附表一編號35核定訴訟標的價額。         合計 38,238,488元 附表二: 編號 項目 價額 備註 1 金額3,230,283元 3,230,283元 依原告114年2月19日書狀所載價額認列 2 鋼琴1臺 500,000元 同上 3 六層骨董書架1個 1,500,000元 同上 4 綠色玉手環 160,000元 同上 5 骨董家具(書桌暨椅子、餐桌暨椅子2個、時鐘)6件 6,000,000元 同上(原告主張每件價值1,000,000元) 6 汽車1部 暫不核定 原告主張為被繼承人丙○○生前98年間所使用之汽車,惟該汽車之有無、價額均未明,則本件暫不就附表二編號6核定訴訟標的價額(見原告114年2月19日書狀)。 7 臺南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全部) 2,744,000元 ⒈見原告114年2月20日書狀 ⒉依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所載公告土地現值計算價額 8 臺南市○○區○○里○○000○00號房屋 100,300元 ⒈見原告114年2月20日書狀 ⒉臺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102年全期房屋稅繳納證明書所載課稅現值 合計 14,234,583元

2025-03-25

KSYV-114-家補-10-20250325-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345號 原 告 巫丁庫 訴訟代理人 林萬憲律師 蔡宜庭律師 被 告 黃崑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之日起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台幣(下 同)6萬4,095元,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 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 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以一訴附帶請求 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 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 第1 項、第2 項、第77條之2第1 項、第2 項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又原告起訴聲明為:㈠被告 應將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0巷00號1樓房屋(下稱系爭房 屋)及地上1樓6號停車位(下稱系爭停車位)返還予原告。㈡被 告應自民國113年10月16日起至騰空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止, 按月給付原告9萬6,000元,茲就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本院核 定如下: ㈠、聲明第一項部分:   原告訴之聲明第一項訴訟標的價額應以系爭房屋及系爭停車 位於起訴時之交易價值為斷。本院依職權查詢內政部不動產 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鄰近系爭房屋並與系爭房屋同屬於一 樓住家用建物含坐落基地,交易價格約每平方公尺新台幣21 萬4,000元。又系爭房屋面積共65.88㎡(計算式:總面積53.8 ㎡+平台12.08㎡=65.88㎡),據此推估起訴時系爭房屋含坐落基 地交易價格為1,409萬8,320元(計算式:214,000元×65.88㎡ =14,098,320元,元以下四捨五入)。復參以財政部賦稅署訂 定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稽徵機關僅查得 或納稅義務人僅提供交易時之實際交易金額,以查得之實際 房地總成交金額,按出售時房屋評定現值占公告土地現值及 房屋評定現值總額之比例計算歸屬房屋之收入。則以系爭房 屋起訴時即114年2月7日房屋評定現值為126萬4,113元,有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函文檢附之調查估價表附卷可稽(本院卷 第57頁),114年1月土地公告現值為385萬6,603元(計算式 :公告現值142,104元/㎡×土地面積1,710.46㎡×權利範圍476/ 30000=3,856,603元,元以下四捨五入),及以推估之系爭房 屋含坐落基地交易價格1,409萬8,320元,依據上開公式計算 ,系爭房屋現值應為348萬347元【計算式:14,098,320元×1 ,264,113元/(1,264,113元+3,856,603元)=3,480,347元, 元以下四捨五入】。其次,原告主張系爭停車位目前市場交 易價值為150萬元等情,業據其提出591房屋交易實價登錄查 詢資料為證(本院卷第49頁),堪信為真實。從而,原告訴之 聲明第一項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498萬347元(計算式:3,480 ,347元+1,500,000元=4,980,347元)。 ㈡、聲明第二項部分:     原告訴之聲明第二項請求係屬附帶請求孳息,依民事訴訟法 第77條之2第2項規定,起訴前之孳息應併予計算訴訟標的價 額。經查,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自113年10月16日至起訴時即1 14年2月7日止,共計114日之相當於租金不當得利為36萬8,0 00元(計算式:96,000元×114/30=364,800元)。從而,原告 訴之聲明第二項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36萬4,800元。 ㈢、綜上,原告訴之聲明第一項至第二項係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 ,其訴訟標的價額應合併計算之,從而,本件訴訟標的價額 核定為534萬5,147元(計算式:4,980,347元+364,800元=5,3 45,147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6萬4,095元。 三、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命原告於本裁定送 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王婉如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張育慈

2025-03-25

PCDV-114-補-345-20250325-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76號 原 告 林兆善 被 告 洪菀勵 林仁皇 楊再博 楊淑房 楊秋月 吳素蘭 楊森州 楊永珠 廖吳美花 吳美麗 吳芙蓉 吳慶賢 吳珉綺 連美華 連榮仁 陳淑珍 陳丁安 陳淑春 陳孟麗 莊元鴻 吳振豐 吳金水 吳枇杷 吳靜雯 吳文鵑 王美嬌 蘇美霞 王水魁 王芳樹 王金火 王明德 楊雅琪 楊孟諭 楊孟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1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與被告洪菀勵、「楊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蘭、楊森 州、楊永珠、廖吳美花、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吳珉綺、連 美華、連榮仁、陳淑珍、陳丁安、陳淑春、陳孟麗、莊元鴻、吳 振豐、吳金水、吳靜雯、吳文鵑、吳枇杷、王美嬌、蘇美霞、王 水魁、王芳樹、王金火、王明德、楊雅琪、楊孟蓉、楊孟諭(以 上32人為公同共有)」共有坐落雲林縣○○鄉○○段000地號、面積5 ,592平方公尺土地,分歸原告取得,原告應補償被告洪菀勵、楊 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蘭、楊森州、楊永珠、廖吳美花、 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吳珉綺、連美華、連榮仁、陳淑珍、 陳丁安、陳淑春、陳孟麗、莊元鴻、吳振豐、吳金水、吳靜雯、 吳文鵑、吳枇杷、王美嬌、蘇美霞、王水魁、王芳樹、王金火、 王明德、楊雅琪、楊孟蓉、楊孟諭如附表一所示金額。 原告與被告林仁皇、「楊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蘭、楊森 州、楊永珠、廖吳美花、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吳珉綺、連 美華、連榮仁、陳淑珍、陳丁安、陳淑春、陳孟麗、莊元鴻、吳 振豐、吳金水、吳靜雯、吳文鵑、吳枇杷、王美嬌、蘇美霞、王 水魁、王芳樹、王金火、王明德、楊雅琪、楊孟蓉、楊孟諭(以 上32人為公同共有)」共有坐落雲林縣○○鄉○○段000地號、面積2 ,934平方公尺土地,分歸原告取得,原告應補償被告林仁皇、楊 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蘭、楊森州、楊永珠、廖吳美花、 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吳珉綺、連美華、連榮仁、陳淑珍、 陳丁安、陳淑春、陳孟麗、莊元鴻、吳振豐、吳金水、吳靜雯、 吳文鵑、吳枇杷、王美嬌、蘇美霞、王水魁、王芳樹、王金火、 王明德、楊雅琪、楊孟蓉、楊孟諭如附表二所示金額。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四「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比例負擔 。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本件被告洪菀勵、林仁皇、楊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 蘭、楊森州、楊永珠、廖吳美花、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 、吳珉綺、連美華、連榮仁、陳淑珍、陳丁安、陳淑春、陳 孟麗、莊元鴻、吳振豐、吳金水、吳靜雯、吳文鵑、吳枇杷 、王美嬌、蘇美霞、王水魁、王芳樹、王金火、王明德、楊 雅琪、楊孟蓉、楊孟諭等人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 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 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坐落雲林縣○○鄉○○段000地號、面積5,592平方公 尺土地,為原告與被告洪菀勵、「楊再博、楊淑房、楊秋月 、吳素蘭、楊森州、楊永珠、廖吳美花、吳美麗、吳芙蓉、 吳慶賢、吳珉綺、連美華、連榮仁、陳淑珍、陳丁安、陳淑 春、陳孟麗、莊元鴻、吳振豐、吳金水、吳靜雯、吳文鵑、 吳枇杷、王美嬌、蘇美霞、王水魁、王芳樹、王金火、王明 德、楊雅琪、楊孟蓉、楊孟諭(以上32人為公同共有)」共 有;另坐落雲林縣○○鄉○○段000地號、面積2,934平方公尺土 地為原告與被告林仁皇、「楊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 蘭、楊森州、楊永珠、廖吳美花、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 、吳珉綺、連美華、連榮仁、陳淑珍、陳丁安、陳淑春、陳 孟麗、莊元鴻、吳振豐、吳金水、吳靜雯、吳文鵑、吳枇杷 、王美嬌、蘇美霞、王水魁、王芳樹、王金火、王明德、楊 雅琪、楊孟蓉、楊孟諭(以上32人為公同共有)」共有,兩 造應有部分詳如土地登記謄本所載(詳見附表三)。上開二 筆土地並無不能分割之約定,亦無法律限制分割之規定,因 共有人間不能達成分割協議,為求土地之充分利用,為此請 求裁判分割。上開二筆土地上均為水所覆蓋之濕地,原告主 張之分割方案即將上開二筆土地原物分割,分配由原告取得 ,原告願意依公告現值補償其他共有人等語。 二、被告洪菀勵、林仁皇、楊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蘭、 楊森州、楊永珠、廖吳美花、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吳 珉綺、連美華、連榮仁、陳淑珍、陳丁安、陳淑春、陳孟麗 、莊元鴻、吳振豐、吳金水、吳靜雯、吳文鵑、吳枇杷、王 美嬌、蘇美霞、王水魁、王芳樹、王金火、王明德、楊雅琪 、楊孟蓉、楊孟諭等人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 執,亦未提出答辯狀供本院審酌。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分割之方法不 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 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 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 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 ,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 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 民法第824條第2項定有明文。查296地號土地為原告與被告 洪菀勵、「楊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蘭、楊森州、楊 永珠、廖吳美花、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吳珉綺、連美 華、連榮仁、陳淑珍、陳丁安、陳淑春、陳孟麗、莊元鴻、 吳振豐、吳金水、吳靜雯、吳文鵑、吳枇杷、王美嬌、蘇美 霞、王水魁、王芳樹、王金火、王明德、楊雅琪、楊孟蓉、 楊孟諭(以上32人為公同共有)」共有;另297地號土地為 原告與被告林仁皇、「楊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蘭、 楊森州、楊永珠、廖吳美花、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吳 珉綺、連美華、連榮仁、陳淑珍、陳丁安、陳淑春、陳孟麗 、莊元鴻、吳振豐、吳金水、吳靜雯、吳文鵑、吳枇杷、王 美嬌、蘇美霞、王水魁、王芳樹、王金火、王明德、楊雅琪 、楊孟蓉、楊孟諭(以上32人為公同共有)」共有,兩造應 有部分詳如附表三所示,上開二筆土地依其使用目的,並無 不能分割之情形,共有人間復無不分割之約定,惟分割之方 法不能協議決定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堪信為真。則原告 請求分割上開二筆土地,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㈡按法院就共有物為裁判分割時,應考慮公平性、當事人聲明 、應有部分比例與實際使用是否相當、共有物之客觀情狀、 共有物之性質、共有物之價格與經濟價值、共有人利益、各 共有人主觀因素與使用現狀、共有人之利害關係等因素(最 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3100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上開 二筆土地均為水所覆蓋之濕地,業經本院至現場勘驗明確, 有勘驗筆錄1份附卷可憑。  ㈢本院審酌296、297地號土地均為水所覆蓋之濕地,為兩造所 不爭執,而上開二筆土地共有人眾多,倘將上開二筆土地分 歸原告取得,原告得以將上開二筆土地合併使用,應得以發 揮上開二筆土地最大使用價值,是為兼顧使用之現狀,共有 人之意願、土地整體之利用價值,及兩造間共有價值平等均 衡原則,本院認為296、297地號土地應以原物分割方式,將 296、297地號土地分歸原告取得,而由原告補償其他共有人 即被告之分割方法分割,較為適當。  ㈣又按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 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4條第3項定 有明文。上開二筆土地應以原物分割方式,將上開二筆土地 分歸原告取得,而由原告補償被告之分割方法分割,較為適 當,已如前述,則依前開規定,自應由原告以金錢補償被告 。本院審酌上開二筆土地位於雲林縣口湖鄉郊區,113年1月 之公告土地現值每平方公尺為新臺幣(下同)420元,296、 297地號土地現為水覆蓋之濕地,無法耕作,而上開二筆土 地附近多為農地,無商業活動,原告主張以上開二筆土地之 公告現值即每平方公尺420元作為兩造間面積增減相互找補 之計算標準,應屬適當。準此,兩造應互相金錢找補金額詳 如附表一、二所示,爰定補償金額如主文第一、二項所示。  ㈤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請求分割296、297 地號土地,為有理由,爰審酌上開二筆土地之使用現況、兩 造分割之意願等一切情狀,認應以原物分割方式,將上開二 筆土地分歸原告取得,而由原告補償被告之分割方法分割, 較為適當,爰判決如主文第一、二項所示。  ㈥末按分割共有物事件本質上並無訟爭性,兩造本可互換地位 ,由任一共有人起訴請求分割,均無不可,且兩造均因本件 裁判分割均蒙其利,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 故本院認於裁判分割共有物訴訟,於法院准予分割,原告之 訴為有理由時,仍應由兩造按附表四「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欄所示比例負擔較符合公平原則,附此敘明。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冷明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梁靖瑜                  附表一(坐落雲林縣○○鄉○○段000地號土地找補金額表): (金額:新臺幣/元): 受補償人/ 應受補償金額 應補償人/應提出補償金額 受補償金額合計 林兆善 洪菀勵 1,526,616 1,526,616 楊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蘭、楊森州、楊永珠、廖吳美花、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吳珉綺、連美華、連榮仁、陳淑珍、陳丁安、陳淑春、陳孟麗、莊元鴻、吳振豐、吳金水、吳靜雯、吳文鵑、吳枇杷、王美嬌、蘇美霞、王水魁、王芳樹、王金火、王明德、楊雅琪、楊孟蓉、楊孟諭(公同共有) 205,506 205,506 應補償金額合計 1,732,122 1,732,122 附表二(坐落雲林縣○○鄉○○段000地號土地找補金額表): (金額:新臺幣/元): 受補償人/ 應受補償金額 應補償人/應提出補償金額 受補償金額合計 林兆善 林仁皇 616,140 616,140 楊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蘭、楊森州、楊永珠、廖吳美花、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吳珉綺、連美華、連榮仁、陳淑珍、陳丁安、陳淑春、陳孟麗、莊元鴻、吳振豐、吳金水、吳靜雯、吳文鵑、吳枇杷、王美嬌、蘇美霞、王水魁、王芳樹、王金火、王明德、楊雅琪、楊孟蓉、楊孟諭(公同共有) 154,035 154,035 應補償金額合計 770,175 770,175 附表三: 兩造就坐落雲林縣○○鄉○○段000○000地號土地之應有部分比例 編號 共有人姓名 296地號 297地號 1 林兆善 80分之21 8分之3 2 洪菀勵 80分之52 3 林仁皇 8分之4 4 楊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蘭、楊森州、楊永珠、廖吳美花、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吳珉綺、連美華、連榮仁、陳淑珍、陳丁安、陳淑春、陳孟麗、莊元鴻、吳振豐、吳金水、吳靜雯、吳文鵑、吳枇杷、王美嬌、蘇美霞、王水魁、王芳樹、王金火、王明德、楊雅琪、楊孟蓉、楊孟諭 80分之7 (公同共有) 8分之1 (公同共有) 附表四: 兩造就坐落雲林縣○○鄉○○段000○000地號土地之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編號 共有人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林兆善 10分之3 2 洪菀勵 10分之4 3 林仁皇 10分之2 4 楊再博、楊淑房、楊秋月、吳素蘭、楊森州、楊永珠、廖吳美花、吳美麗、吳芙蓉、吳慶賢、吳珉綺、連美華、連榮仁、陳淑珍、陳丁安、陳淑春、陳孟麗、莊元鴻、吳振豐、吳金水、吳靜雯、吳文鵑、吳枇杷、王美嬌、蘇美霞、王水魁、王芳樹、王金火、王明德、楊雅琪、楊孟蓉、楊孟諭 10分之1 (連帶負擔)

2025-03-25

ULDV-114-訴-76-20250325-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06號 上 訴 人 陳盛方 被 上訴人 李迎輝 上列當事人間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等事件,上訴人不服本院民國 114年2月7日所為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到院。按以一訴主張數 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 、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 條之2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上訴人上訴聲明 請求原判決不利上訴人部分廢棄,並駁回被上訴人第一審之訴, 而原判決主文第1項係命上訴人應將坐落苗栗縣○○鄉○○○段000地 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上之貨櫃屋及草莓棚架拆除後,將系爭 土地返還被上訴人,此部分上訴標的價額經核定為新臺幣(下同 )1,237,236元(計算式:系爭土地被占用面積合計317.24平方 公尺×系爭土地公告土地現值每平方公尺3,900元=1,237,236元) ;原判決主文第2項前段係命上訴人給付被上訴人37,832元,此 部分上訴標的金額即以37,832元計算;至原判決主文第2項後段 、第3項部分均係請求起訴後之孳息,依前開規定,均不併算其 價額。是本件上訴之訴訟標的價額合計為1,275,068元(計算式 :1,237,236元+37,832元=1,275,068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24 ,714元,未據上訴人繳納,且未提出上訴理由,茲依民事訴訟法 第442條第2項前段規定,限上訴人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向 本院繳納上訴費,並補正上訴理由,逾期未繳納裁判費即駁回上 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張淑芬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郭娜羽

2025-03-25

MLDV-113-訴-206-20250325-2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300號 原 告 李俊賢 訴訟代理人 沈昌憲律師 楊惟智律師 被 告 李敬賢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本 院裁定如下: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 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 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 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 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 第77條之2第1項本文、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請求㈠被告應將坐落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下稱系爭土地,公告土地現值為每平方公尺新臺幣(下同) 4100元,本院卷第21頁】上之建物(即門牌號碼臺南市○○區 ○○里○○00號房屋)及水泥鋪面拆除(原告主張占用面積約為 231.4平方公尺,實際面積以測量為準,本院卷第14頁), 並將該部分土地返還予原告及其他全體共有人;㈡被告應給 付原告及全體共有人8萬052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並至返還前項土地止 ,按月給付原告及全體共有人1342元。依前揭說明,核定聲 明㈠訴訟標的價額即應以系爭土地遭占用部分之價值為斷, 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為94萬8740元(計算式:每平方公尺41 00元×231.4平方公尺);另聲明㈡請求被告給付相當於租金 之不當得利計為8萬0525元,應併算其價額。從而,本件訴 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02萬9265元(計算式:94萬8740元+8萬0 525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萬3551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 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 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柯雅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于子寧

2025-03-25

TNDV-114-補-300-202503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