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更定應執行刑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服勞役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89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曹安慶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並諭知易服勞役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444號、114年度 罰執字第25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曹安慶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罰金部分, 應執行罰金新臺幣壹萬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 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為:受刑人曹安慶因侵占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7款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服勞役之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 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宣告多數 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 其金額;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 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 之,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7款、第53條及刑事訴 訟法第477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二裁判以上數 罪,縱其中一部分已執行完畢,如該數罪尚未全部執行完畢 ,因與刑法第54條及司法院院字第1304號解釋所謂僅餘一罪 之情形有別,自仍應依刑法第53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而所謂裁判確定前,應以聲請定執行刑之各罪中最先裁判 確定案件之確定時為準;換言之,必須其他各罪之犯罪行為 時,均在最先一罪判決確定前始符合數罪併罰之條件,只要 所犯各罪均符合最先一罪裁判確定前所犯,即應由執行檢察 官聲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定其各罪之應執行刑,縱令 所犯數罪中有一罪刑已經執行完畢,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告 刑更定應執行刑,在所裁定之執行刑尚未執行完畢前,各罪 之宣告刑,尚不發生執行完畢之問題;至已執行部分,自不 能重複執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 行刑之裁定無涉。又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 針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 止原則之適用;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 罪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 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最高法院103年第1 4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可資參考);基此,上開更定之應執行 刑,不應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他裁判所處刑期或所定應 執行刑後為重,否則即與法律秩序理念及法律目的之內部界 限有違,難認適法(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92號判決意 旨亦可參照)。且基於法秩序理念及法安定性原則,對原定 執行刑仍須予以尊重,倘另定執行刑時,依其裁量權行使結 果,認以定較原定執行刑為低之刑為適當者,即應就原定執 行刑有如何失當、甚至違法而不符罪責及罪刑相當原則之情 形,詳載其理由,俾免流於恣意擅斷,而致有量刑裁量權濫 用之虞(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783號裁定意旨參照) 。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因侵占等案件,先後經本院判決判處如附表所示 之刑並確定在案,且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等情, 有各該判決、判決查詢資料、法院前案紀錄表及定應執行聲 請書在卷可稽。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列各罪,均係於附表 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前為之,是本件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 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㈡、爰本於罪責相當原則之要求,綜合斟酌受刑人如附表所示各 次犯行之犯罪類型、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法益侵害 種類、犯罪行為態樣、犯罪時間間隔、受刑人所犯附表所示 各罪間彼此之關聯性、並審酌其應受非難責任程度、與前科 之關聯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罪數所反映之受刑 人人格特性與犯罪傾向等因素,對於受刑人所犯數罪為整體 非難評價,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一切情狀,復參酌 附表所示各罪宣告罰金刑合併金額總和上限、各刑中最多額 者等情,依法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載,並諭知易服勞役之 折算標準。 ㈢、另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依受刑人前科紀錄所載,雖已繳納罰 金執行完畢,然參照前揭規定及說明,仍得由檢察官於換發 執行指揮書時,扣除該部分已執行完畢之刑,並不影響本件 應予定其應執行刑之結果,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7款、 第42條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黃媚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勤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4

TPDM-114-聲-589-2025032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0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福卿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罰執字第215號、114年度執聲字第581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陳福卿所犯如附件之附表所示之罪刑,應執行罰金新臺幣貳萬元 ,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福卿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件之附表所示,就宣告多數罰金部分,應依刑法第 53條及第51條第7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罰 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 額,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7款分別定有 明文。所謂「裁判確定前」,應以聲請定執行刑之各罪中最 先裁判確定案件之確定時為準,且縱令所犯數罪中有一罪, 形式上已執行完畢,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告刑更定應執行刑 ,蓋在全部之應執行刑尚未執行完畢前,各罪之宣告刑,尚 不發生執行完畢之問題,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執行, 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 涉(最高法院81年度台抗字第464 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刑,已執行完畢,此有法院前 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惟數罪併罰之數罪,縱令其中一罪已經 執行完畢,揆諸前開說明,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告刑更定應 執行刑,俟檢察官指揮執行「應執行刑」時,再就已執行部 分予以折抵,合先敘明。 ㈡、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件之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本院判處 如附表所示之刑,均分別確定在案,有附件之附表所示各罪 之判決書、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檢察官以本院為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核屬正當。本 院審酌附件之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時間、犯罪之同質性以及 定應執行刑之限制加重原則,兼顧刑罰衡平之要求及矯正受 刑人之目的。另本院發函詢問受刑人對於本案檢察官聲請定 其應執行之刑之意見,受刑人女兒陳稱:我父親收到法院函 詢意見,我父親年紀大,不會表達,請我幫他回電,我父親 表示沒有意見等節,此有本院民國114年3月14日電話紀錄表 在卷可查,爰在未逾越內、外部界限之限度內,裁定如主文 所示之應執行之刑及諭知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 第7款、第42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蕭孝如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趙振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4

TCDM-114-聲-705-2025032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16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王瑞卿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7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瑞卿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肆年柒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王瑞卿因公司法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 50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3條 亦規定甚明。次按縱令所犯數罪中有一罪刑已經執行完畢, 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告刑更定應執行刑,在所裁定之執行刑 尚未執行完畢前,各罪之宣告刑,尚不發生執行完畢之問題 ,不能因犯罪之一部分所科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檢察官 之聲請為不合法,予以駁回;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執 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 定無涉(最高法院86年度台抗字第472號裁定意旨參照)。 又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 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院應在其範 圍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為裁判時, 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部性界 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有 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由裁量之事 項,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束;上開更 定之應執行刑,不應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他裁判所處刑 期後為重,否則即與法律秩序理念及法律目的之內部界限有 違,難認適法(最高法院80年台非字第473號判例、93年度 台非字第192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按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 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1條第5款定有明 文;乃因刑罰之科處,應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考量人之 生命有限,刑罰對被告造成之痛苦程度,係以刑度增加而生 加乘成效果,而非等比方式增加,如以實質累加方式執行, 刑責恐將偏重過苛,不符現代刑事政策及刑罰之社會功能, 故透過定應執行刑程式,採限制加重原則,授權法官綜合斟 酌被告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 例如數罪犯罪時間、空間、各行為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 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等)、數罪所反應被告人 格特性與傾向、對被告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妥適裁量最終 具體應實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當之要求。因此,法院於酌 定執行刑時,應體察法律恤刑之目的,為妥適之裁量,俾符 合實質平等原則(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626號裁判意旨 參照)。復按已經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罪,除因增加經另案 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或原定應執行刑之數罪 中有部分犯罪,因非常上訴、再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或有 赦免、減刑等情形,致原裁判定刑之基礎已經變動,或其他 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 益,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外,法院應受原確定裁定實 質確定力之拘束。法院再就各該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其應 執行刑,前後二裁定對於同一宣告刑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 因同一行為遭受雙重處罰之危險,自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 則,不以定刑之各罪範圍全部相同者為限;而定應執行刑, 不僅攸關國家刑罰權之行使,於受刑人之權益亦有重大影響 ,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外,法院於裁定前,允宜予受刑 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陳述意見之機會,程序保障 更加周全(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 定意旨可參)。 三、經查:  ㈠受刑人現在法務部○○○○○○○○○執行中,此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稽,本院業經將「本院詢問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意見調查 表」寄送至該監獄予受刑人,俾便其對本件定應執行刑案件 表示意見,嗣經受刑人寄回本院,對本案請求表示無意見等 語,有上開意見調查表在卷可稽(見本院114年度聲字第216 號卷第241頁),是本件業經保障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合先敘明。  ㈡本件附表編號1至14所示之罪,雖曾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以11 2年度聲字第3224號裁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惟依最高法院110 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刑事大法庭裁定之意旨所示,核屬於 「除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而有 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之情形。從而,依前開大法庭裁定之意 旨,本件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並無有違反一事不再理原 則之情形,本院自可就附表所示各罪,更定其應執行刑,先 予敘明。  ㈢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前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均分別確定在案,且各罪均為最先一罪裁判確定前所犯 ,本院亦為最後事實審法院,有各該刑事判決書及法院前案 紀錄表在卷可稽。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除附表編 號2、3、6「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欄所載「臺北地 檢101年度偵字第9561、1661、14992號」、「臺北地檢101 年度偵字第16592號」、「臺北地檢103年度偵字第18715、1 8716號、107年度偵字第6969號」,應更正為「臺北地檢101 年度偵字第9561、11661、14992號」、「臺北地檢102年度 偵字第16592號」、「臺北地檢103年度偵字第18715、18716 號、104年度偵字第6969」等詞外,本院審核認尚無不合, 應予准許。又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6所示之罪刑雖已執行 完畢,揆諸前揭最高法院裁判意旨,仍得由檢察官於換發執 行指揮書時,扣除該部分已執行完畢之刑,並不影響本件應 予定其應執行刑之結果。惟參照前揭說明,本院定應執行刑 ,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即不得 重於附表編號1至15所示各罪宣告刑之總和,亦應受內部界 限之拘束,即不得重於附表編號1至14所定應執行刑及編號1 5所定宣告刑之總和。另附表編號1至15均為違反公司法罪, 爰審酌受刑人所犯數罪所反映之人格特性、所侵犯者於合併 處罰時責任非難之程度、實現刑罰經濟之功能、數罪對法益 侵害之加重效應及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宣告刑總和上限等內、 外部性界限,爰就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定其應執行之 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併援引「臺灣 士林地方檢察署受刑人王瑞卿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資為 附表。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吳天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憶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4

SLDM-114-聲-216-20250324-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70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謝振浩 上列聲明異議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對臺灣臺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執更乙字第667號執行指揮聲明異議,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謝振浩(以下稱受 刑人)經本院112年度聲字第929號定應執行刑案件,以受刑 人犯如該裁定(以下稱原裁定)附表所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等共5罪所處有期徒刑,合於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數罪併罰 定應執行刑規定,認為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為正當,裁定受 刑人應執行有期徒刑10年6月,受刑人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規定聲明異議更定應執行刑。原裁定定應執行刑時並 未就受刑人整體犯罪日期做總檢視,形成過度評價,結果明 顯不利於受刑人,悖離恤刑目的,剝奪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 能性,裁量權行使有違法律授權目的,違反比例原則,合計 刑期存在責罰顯不相當之不必要嚴苛,有必要透過重新裁量 程序,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評價,並綜合判斷各罪間之整體 關係及密接程度,注意輕重罪間在刑罰體系之平衡。又民國 103年6月4日修正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對第二審 上訴案件定應執行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如原裁 定附表編號2至5所示之罪曾經定執行刑,在與附表編號1所 示宣告刑定執行刑時,法理上同應受上開規定拘束,法院裁 量所定刑期上限,不得重於原裁定執行刑加計新宣告刑之總 和。若僅藉由長期自由刑措施,達成嚇阻目的,非但成效難 成,亦有悖於公平正義,及憲法第8條賦予人民身體自由保 障之權利,如受刑人所受刑罰超過應負擔罪責,至人身自由 遭受過多侵害,不符憲法第8條規定意旨,原裁定既有不當 ,即屬無可維持,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明異 議。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依刑事訴訟法第484條規定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 異議。而所謂指揮執行為不當,係指就刑之執行或其方法違 背法令,或雖非違法而因處置失當,致受刑人蒙受重大不利 益者而言。又檢察官依確定判決內容指揮執行,於裁判未經 依法定程序撤銷、變更前,檢察官依法執行業已確定之刑事 判決暨定應執行刑裁定,即難認其執行之指揮有何違法或不 當可言。 三、查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因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經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聲請本院 定其應執行刑,經本院以112年度聲字第929號裁定受刑人應 執行有期徒刑10年6月,受刑人不服提起抗告,經最高法院 以113年度台抗字第362號裁定駁回抗告確定在案,業據調取 本院112年度聲字第929號裁定全部卷宗核閱無訛。參諸上開 說明,本院112年度聲字第929號裁定既已確定,則在上開刑 事確定裁定未經依法定程序撤銷、變更前,執行檢察官依法 執行業已確定之刑事裁定,即難認其執行之指揮有何違法或 不當可言。本件受刑人之聲明異議理由雖指摘原裁定之定刑 違反比例原則及公平正義原則,受刑人不服云云,然此非聲 明異議程序所得救濟,從而,受刑人以上開事由提起本件聲 明異議,自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瑛宗                    法 官 黃裕堯                    法 官 李秋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紀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2025-03-24

TNHM-114-聲-270-20250324-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42號 聲 請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丁基萬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8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丁基萬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 柒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丁基萬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 案件,先後經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判決確定如附表編號1至2所 示各罪所處之刑,並各確定在案,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 5款規定,應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 項聲請本院定其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按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 院裁定之;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 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 定有明文。又按定應執行刑,不僅攸關國家刑罰權之行使, 於受刑人之權益亦有重大影響,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外 ,法院於裁定前,允宜予受刑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 式陳述意見之機會,程序保障更加周全(最高法院110年度 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意旨參照)。再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 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量,乃對犯罪行為人 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出 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 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刑法第51 條第5款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 以各刑中之最長期為下限,各刑合併之刑期為上限,但最長 不得逾30年,資為量刑自由裁量權之外部界限,並應受法秩 序理念規範之比例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 價禁止原則等自由裁量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 使以輕重得宜,罰當其責,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 以區別數罪併罰與單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另 數罪併罰之案件,雖應依刑法第50條、第51條規定就數罪所 宣告之刑定其應執行之刑,然此僅屬就數罪之刑,如何定其 應執行者之問題,本於數宣告刑,應有數刑罰權,此項執行 方法之規定,並不能推翻被告所犯係數罪之本質,若其中一 罪之刑已執行完畢,自不因嗣後定其執行刑而影響先前一罪 已執行完畢之事實(最高法院104年度第6次刑事庭會議決議 參照)。是以各案中一部分犯罪之宣告刑已經執行完畢,仍 應依法聲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裁定,再依所裁定之執 行刑,換發指揮書併合執行,其前已執行之有期徒刑部分, 應予扣除。另「有二裁判以上,經定其執行刑後,又與其他 裁判併合而更定其執行刑者,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 以原來宣告之數個刑罰計算,而不以當時該數罪所定應執行 刑為計算之基準」,最高法院57年度台抗字第 198號裁定意 旨可資參照。再者,最高法院91年度台非字第32號裁定意旨 復認為上開更定應執行刑,不應比原定之執行刑加計其他裁 判刑期後為重,否則與法律之內部界限有悖,亦屬違法。 三、查,受刑人丁基萬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案件,先後經本 院判決確定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各罪所處之刑,並各確定在 案,此有本院112年度基簡字第788號刑事簡易判決書、本院 113年度基簡字第24號刑事簡易判決書、法院前案紀錄表、 執行案件資料表各 1份在卷可稽。茲聲請人依刑事訴訟法第 477條第1項之規定,以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之檢察官,聲 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其犯後態度良好,及其前已有 數次犯施用毒品之前科紀錄,顯見其一再嚴重漠視法令禁制 ,未能確實反思改過,與其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如附 表編號1所示判決判處「丁基萬施用第二級毒品,累犯,處 有期徒刑伍月,如易科罰金,以新台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附表編號2所示判決判處「丁基萬施用第二級毒品,處有 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所 示各確定判決犯罪事實欄所載、所犯附表編號1至2所示施用 第二級毒品犯行之各罪彼此之關聯性(如案件之犯罪時間相 近,雖罪質相同,且犯罪之目的、手段相類)、數罪對法益 侵害之加重效應、罪數所反映之受刑人之人格特性與犯罪傾 向,及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未來復歸社會之可能性等情 ,再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各罪之施用第二級毒 品犯罪態樣、時間之間隔、侵犯法益、動機、犯行情節,並 考量各該罪合併後之不法內涵、罪責原則及合併刑罰所生之 效果整體評價其應受矯治之程度,並兼衡責罰相當與刑罰經 濟之原則、衡以各罪之原定刑期、定應執行刑之外部性界限 及內部性界限各節,數罪所反應被告人格特性與傾向、對被 告施以矯正之必要性,及行為人所犯數罪係侵害不可替代性 或不可回復性之個人法益、對侵害法益之加重效應及時間、 空間之密接程度,進而為整體非難之評價,仍宜注意維持輕 重罪間刑罰體系之平衡,以使輕重得宜,罰當其責,俾符合 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罪併罰與單純數罪之不同 ,兼顧刑罰衡平原則,亦考量受刑人於114年3月4日之意見 陳述,亦有受刑人之陳述意見狀1件【見本院114年度聲字第 142號卷第65頁】在卷可佐及上開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刑事 簡易判決書、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件在卷可稽 等一切情狀,因認上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爰依上開規 定及說明,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用以鼓勵被告 內心生起有戒毒決心,併即時醒悟自我反省,自己辛苦賺錢 給毒販,以錢換毒,毒留己身害自己,尚且自己家人要另存 一筆錢醫療自己身體,這樣做有時候,自己想通了一些事, 才發現自己所在乎的吸毒事是那麼可笑,但身體已受損了, 得不償失,所以,自己要一念當下杜絕錢換毒,好好工作存 錢,永不吸毒,職是,自己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愛, 以真心誠意戒掉吸毒,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為關心自己 的家人親友多想想,日後不要再碰毒品,切勿貪圖吸毒、勿 心存僥倖,否則,施用毒品種如是因、得上開如是果,後悔 會來不及,因此,日後亦不要再施用毒品去傷害自己,若有 人欲販賣毒品給自己者,自己宜嚴正告知該販賣毒品人欲報 警捉之,則無人敢接觸自己,如此,自己可以安心戒絕毒癮 ,不碰毒品,且乘目前自己還來得及回頭,人生只有一次機 會而已,凡走過的人生也不會再重來過 1次,自己要給自己 機會,因為人在的時候,以為來日方長什麼都有機會,其實 人生是減法,過一日,就少一日,多給自己說聲對不起,這 些年一直沒學會愛自己!自己需要自己疼,不要在心情糟爛 差的時候,去施用毒品或違法犯紀,人生之旅有時候,沒有 下一次,沒有機會重來,沒有暫停繼續;有時候,錯過了現 在,就永遠永遠的沒機會了,自己用心甘情願的戒毒心,看 得起自己,自己不再害自己,好好把握自己的未來人生正確 方向,不要結交損友,不要再違法犯紀,自己宜改不好宿習 吸毒慣性、改自己當下一念吸毒惡念心,不要一再想吸毒抉 擇硬擠入牢獄的世界,苦了自己,為難了別人,自己何必如 此害自己呢?因此,自己要好好想一想,日後自己若重病臥 床時,為自己給付醫療費用係毒友、損友嗎?為自己無怨無 悔付出照顧心力者係毒友、損友嗎?毒友、損友係自己生命 中之貴人會出錢出力無怨無悔日夜照顧重病臥床的自己嗎? 自己平時又回饋多少給這些無怨無悔付出照顧自己的親友?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何必吸毒如此害自己呢,宜早日回頭 ,自己應反省,莫輕吸毒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 大器,毒癮惡習,歷久不亡,小過不改,積足滅身,摸摸自 己良心,試想看看自己日後若死亡時,替自己辦後事的係毒 友、損友會出錢出力哭嗎?因此,乘目前自己還來的及回頭 ,宜早日改過從善,就從現在當下正善一念心抉擇不吸毒之 力行,不要比賽存毒在己身,多比賽存平安、健康、錢在己 身,自己亦善思經得住不為毒誘惑、耐得住不吸毒寂寞,早 日回頭是日日平安,自己給自己機會,永不嫌晚。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庭法 官 施添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件裁定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書狀,敘述抗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姬廣岳 附表:受刑人丁基萬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罪     名 犯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犯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宣  告  刑 處有期徒刑伍月,如易科罰金,以新台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 罪 日 期 112年4月4日為警採尿回溯前120小時內某時 112年7月24日為警採尿回溯前5日內某時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112年度毒偵字第949號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112年度毒偵字第1504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案  號 112年度基簡字第788號 113年度基簡字第24號 判決日期 112年9月5日 113年1月18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案  號 112年度基簡字第788號 113年度基簡字第24號 判  決確定日期 112年11月21日 113年10月16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 金之案件    是    是 備      註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字第2522號。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執字第521號。

2025-03-24

KLDM-114-聲-142-20250324-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1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莊琇棋 受 刑 人 張寰元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5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 拾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甲○○因妨害自由等案件,先後經法院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 文。再按數罪併罰,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 執行刑,此觀刑法第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 ,雖曾定其執行刑,然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時,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 ,定其執行刑,不得以前之執行刑為基礎,以與後裁判宣告 之刑,定其執行刑(最高法院75年度台抗字第267號裁定意 旨參照)。 三、次按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 之考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 特別的量刑過程,相較於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 項係對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為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 罪行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 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 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兼 顧刑罰衡平原則而定之(最高法院100年度台抗字第440號裁 判要旨參照)。 四、經查,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先後判決 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並於如附表所示之日期分別確定在案, 有法院前案紀錄表、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原侵簡字第1號、113年度原侵簡上字第1號、113年 度原簡字第86號)各1份在卷可稽;且縱其中附表編號1、2 部分,曾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430號裁定定應執行刑為有 期徒刑7月確定,有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113年度聲 字第430號)1份存卷可憑,因核屬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而合 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之例外情形,自得再就其等合併定應 執行刑(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理由參照),是 本院核聲請人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前開定應執行刑之 聲請為正當。爰審酌受刑人各次所犯之罪名、行為態樣雖非 全然相同,然彼此時隔非遠,非無法敵對意識延續之關係, 甚其中附表編號1、2部分均屬同性質犯罪,則此等部分顯具 共通性;復就受刑人各次犯行所反應出之人格特性、期待可 能性、整體刑法目的、相關刑事政策與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 原則,及其迄未就本件定刑表示意見等項,予以綜合考量後 ,定前開罪刑之應執行刑為如主文所示。至附表編號1、2部 分固曾經定應執行刑如前,惟本件既有更定應執行刑之情形 ,參諸上揭說明,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其效力,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本文、第53 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陳偉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江佳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 之女子為性交罪 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 之女子為性交罪 成年人與少年共同故意 對少年犯傷害罪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4月 犯  罪 日  期 110年2月16日至 111年8月18日間某日 112年6月初某日 112年9月12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 112年度撤緩偵字第56號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 112年度偵字第3614號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 113年度少連偵字第7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案  號 113年度原侵簡字第1號 113年度原侵簡上字第1號 113年度原簡字第86號 判決日期 113年2月16日 113年6月27日 113年12月17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案  號 113年度原侵簡字第1號 113年度原侵簡上字第1號 113年度原簡字第86號 確定日期 113年4月2日 113年6月27日 114年1月15日 備      註 編號1、2部分,曾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430號裁定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7月確定。

2025-03-21

TTDM-114-聲-71-2025032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9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廖建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114 年度執聲字第474 號、114 年 度執字第223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廖建旭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之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 徒刑捌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廖建旭犯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 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定其應執行之刑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聲請裁定,併請依刑法第 41條第1 項、第8 項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 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 法第50條第1 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 款分別定有明文 。又按刑法第41條第1 項至第4 項及第7 項之規定,於數罪 併罰之數罪均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其應執行之刑逾 6 月者,亦適用之,刑法第41條第8 項亦有明定。復按所謂 「裁判確定前」,應以聲請定執行刑之各罪中最先裁判確定 案件之確定時為準;換言之,必須其他各罪之犯罪行為時, 均在最先一罪判決確定前始符合數罪併罰之條件,只要所犯 各罪均符合最先一罪裁判確定前所犯,即應由執行檢察官聲 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定其各罪之應執行刑,縱令所犯 數罪中有一罪刑已經執行完畢,仍應就其所犯各罪宣告刑更 定應執行刑,在所裁定之執行刑尚未執行完畢前,各罪之宣 告刑,尚不發生執行完畢之問題;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 複執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 之裁定無涉(最高法院81年度台抗字第464 號、86年度台抗 字第472 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 表所示之刑,且有期徒刑部分均為得諭知易科罰金之罪,並 已分別確定在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如附表 所示之刑事判決存卷可參。又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並審核如附表編號所示各罪,其最後犯罪之時 ,尚在各罪中最先判決確定之日前,本院認聲請為正當,應 予准許,則本院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理性刑罰政策, 考量受刑人所犯行為態樣、手段、動機、所犯各罪反映出之 人格特性,兼衡刑罰規範目的、整體犯罪非難評價、各罪關 連及侵害法益等面向,並衡酌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時間、 受刑人於本院訊問時所述之意見(詳本院卷第17、18頁), 爰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另就附表編號1 所示之罪,被告雖已於民國113 年10月22 日執行完畢,有上開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 ,惟揆諸上開說明,仍得由檢察官於換發執行指揮書時,扣 除該部分已執行完畢之刑,尚不影響本案應予定其應執行刑 之結果;至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 所示之罪,雖有諭知罰 金刑,惟聲請人並未就此部分聲請定應執行刑,是本院僅就 附表所示有期徒刑部分定其應執行之刑,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第41條第1 項前段、第8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劉依伶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張卉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附表: 受刑人  廖建旭   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罪名 妨害秩序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6 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 日 有期徒刑3 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 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 日 犯罪日期 111 年8 月3 日 110 年12月8 日 偵查(自訴)機關 臺中地檢112 年度調偵字第96號 臺中地檢112 年度偵字第863 、42799 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3 年度簡字第453 號 112 年度金訴字第3130號 判決 日期 113 年7 月26 日 113 年10月4 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3 年度簡字第453 號 112 年度金訴字第3130號 判決確 定日期 113 年8 月26日 113 年11月6 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備註 臺中地檢113 年度執字第13326 號(已執畢) 臺中地檢114 年度執字第2236號

2025-03-21

TCDM-114-聲-592-20250321-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80號 抗 告 人 即受刑人 李琨永 0 00000 上列抗告人因聲明異議案件,不服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 4年1月20日裁定(114年度聲字第91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原裁定撤銷,發回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以原審法院113年度聲字第1449、 2056號、本院113年度聲字第727號定執行刑案件入監執行, 有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上揭裁定均已確定,經檢察官據以 執行,其執行指揮行為並無不當。按已經裁判定應執行刑確 定之各罪,如再就其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應執行刑,均 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不以定刑之各罪範圍全部相同者為 限(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意旨 參照),從而,檢察官既係依據上開有實質確定力之定應執 行刑裁定而為指揮執行,自難認檢察官執行之指揮有何違法 或其執行方法不當之處,抗告人之聲明異議,於法不合,應 予駁回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臺南地檢署於113年12月25日以南檢和戊113 執聲他1107字第1139096247號函,否准抗告人更定應執行 刑之聲請,抗告人請求原審法院撤銷上開函文之執行指揮, 另由檢察官做適當之處理,惟原審法院誤解抗告人聲明異議 之請求,並未就抗告人所請內容為裁定,即予駁回,實有不 當。抗告人如上開函文所示之定應執行刑,有罪罰不相當之 特殊情形,應重新組合定刑,檢察官否決抗告人此一聲請, 抗告人自得聲明異議,原審不察,顯有違誤,為此提起抗告 等語。 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 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所稱「檢察官 執行之指揮為不當」,係指檢察官就刑之執行或其方法違背 法令,或處置失當,致侵害受刑人之權益而言。基此,檢察 官否准受刑人請求向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所為函覆,乃 檢察官拒絕受刑人對於指揮執行之請求,自得為聲明異議之 標的,不受檢察官未製作執行指揮書之影響(最高法院113 年度台抗字第455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抗告人於原審提出之聲明異議狀,業於狀首載明「臺 南地方檢察署113年12月25日南檢和戊113執聲他1107字第11 39096247號執行指揮處分」,並經本院調取無誤(本院卷第 39至45頁),細繹該書狀內容,抗告人係不服臺南地檢署以 上開函文否准其定應執行刑之聲請而聲明異議,則抗告人聲 明異議之標的應係上開函文,原裁定逕以抗告人就一審裁定 聲明異議,於法不合而駁回抗告人之聲明異議,顯有違誤。 是抗告人指摘原裁定未就其所請為裁定,實有誤會等語,為 有理由,爰將原裁定撤銷,發回原審法院更為妥適之裁定。 五、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1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蔡川富                    法 官 翁世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張妤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21

TNHM-114-抗-80-20250321-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2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艾齡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字第340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艾齡所犯如附表編號9至10所示之罪所處之刑,有期徒刑部分 應執行有期徒刑柒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10所示之罪所處之刑,併科罰金部分應執行 罰金新臺幣肆萬捌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張艾齡因犯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先後 經判決確定如附表,符合數罪併罰之要件,應依刑法第53條 、第51條第5款、第7款,就附表編號9至10徒刑部分及附表 編號1至10併科罰金部分,分別定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 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期徒 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 刑期。但不得逾30年。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 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犯最重本刑 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 拘役之宣告者,得以新臺幣1,000元、2,000元或3,000元折 算一日,易科罰金,於數罪併罰之數罪均得易科罰金或易服 社會勞動,其應執行之刑逾6月者,亦適用之。刑法第50條 第1項、第51條第5款、第7款、第53條、第41條第8項分別定 有明文。次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 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 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 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 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限。法院為裁判時 ,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應定 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 ,然對於法律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參見最高 法院94年度台非字第21號判決意旨)。而刑事訴訟法第370 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刑,明 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 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之刑,曾經定應執行刑, 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應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同受此原 則之拘束。亦即,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 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或所定執行刑之總 和(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149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被告法院前案紀錄表及院內裁判 案件紀錄表在卷可稽(附表編號1至8所示之罪所處有期徒刑 部分,係屬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受刑人表示不請求合併定執 行刑,有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案件是 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1紙在卷可稽,不在本件聲請範圍 ),且各該罪均係在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判決確定前所犯, 並以本院為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茲檢察官向本院聲請 就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9至10所示之罪所處得易科罰金之有 期徒刑部分,及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併科罰金部分,分別定其 應執行之刑,本院審認核屬正當。  ㈡本院考量附表編號1至8所示之罪所處併科罰金部分,業經本 院以113年度聲字第599號裁定應執行罰金新臺幣(下同)32 ,000元確定,依前開最高法院裁判之意旨,本院就附表所示 各罪所處併科罰金部分更定應執行刑,自應受前開裁判所為 定應執行刑內部界線之拘束,即不得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 後裁判宣告之刑之總和(32,000元+10,000元+10,000元=52, 000元)。在此前提下,參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均 為共同犯一般洗錢犯行,罪質相同,且均發生於民國000年0 月00日至同年7月1日短短20日間,次數頻繁、密集,各犯行 之時間間隔非長,又均係聽從真實身分不詳、自稱「陳家樂 」之指示進行提款、交付提領款項之行為,犯罪手法一致, 故認其本件責任非難重複程度較高。再衡以受刑人於各罪司 法追訴程序均坦認犯行,並無推諉卸責之情形,以及其於各 次犯行所造成各被害人之損失之金額、人數等犯罪結果、其 過去前科素行等節,末參以受刑人於上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 及本院陳述意見表中,均無意見表達等一切情狀,爰定其應 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併同時諭知有期徒刑易科罰金、罰金 刑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至受刑人業經執行之日數部分,則 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抵,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7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郭玉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趙于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附表:受刑人張艾齡應執行之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3 罪名 共同犯一般洗錢 共同犯一般洗錢 共同犯一般洗錢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5,000元 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10,000元 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10,000元 犯罪日期 112年7月1日 112年6月26日 112年6月19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667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667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123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35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35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判決日期 113年5月14日 113年5月14日 113年6月12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35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35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6月12日 113年6月12日 113年7月10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59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月,併科罰金32,000元確定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更字第603號(執行中) 編號 4 5 6 罪名 共同犯一般洗錢 共同犯一般洗錢 共同犯一般洗錢 宣告刑 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5,000元 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5,000元 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5,000元 犯罪日期 112年7月1日 112年6月19日 112年7月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123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123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123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判決日期 113年6月12日 113年6月12日 113年6月12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7月10日 113年7月10日 113年7月10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59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月,併科罰金32,000元確定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更字第603號(執行中) 編號 7 8 9 罪名 共同犯一般洗錢 共同犯一般洗錢 共同犯一般洗錢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10,000元 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5,000元 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10,000元 犯罪日期 112年7月1日 112年6月30日 112年6月27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123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123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5038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428號 判決日期 113年6月12日 113年6月12日 113年10月25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428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7月10日 113年7月10日 113年11月26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是 備註 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59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月,併科罰金32,000元確定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字第3406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更字第603號(執行中) 編號 10 (以下空白) 罪名 共同犯一般洗錢 宣告刑 有期徒刑5月,併科罰金10,000元 犯罪日期 112年7月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5038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428號 判決日期 113年10月25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428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11月26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備註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字第3406號

2025-03-21

ULDM-114-聲-12-20250321-1

台抗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聲明異議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489號 抗 告 人 張健裕 上列抗告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 院中華民國113年11月29日駁回其對檢察官執行之指揮聲明異議 之裁定(113年度聲字第3149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定有明文。所稱「檢察 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係指檢察官就刑之執行或其方法違 背法令,或處置失當,致侵害受刑人之權益而言。刑法第50 條第1項前段所定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案件, 應依同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亦 即以先判刑確定之日作為基準,在該日期之前所犯各罪,合 併定其應執行之刑。   又按數罪併罰案件之實體裁判確定後,即生實質之確定力, 除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或原定 應執行刑之數罪中有部分犯罪,因非常上訴、再審程序而經 撤銷改判,或有赦免、減刑等情形,致原裁判定刑之基礎已 經變動,或其他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護 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外,法院應 受原確定裁定實質確定力之拘束。已經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 罪,除上開例外情形外,法院再就該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 定其應執行刑,前、後二裁定對於同一宣告刑重複定刑,行 為人顯有因同一行為遭受雙重處罰之危險,自均屬違反一事 不再理原則,不以定刑之各罪範圍全部相同者為限,此為本 院最近統一之見解。 二、原裁定略以:抗告人即聲明異議人張健裕因犯原審109年度 聲字第33號刑事裁定附表(下稱A裁定附表)與110年度聲字 第661號刑事裁定附表(下稱B裁定附表)之各罪所處之刑, 分別經裁定合併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0年8月、5年8月確定。 抗告人向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請求就A裁定附表編號3 至50所示之罪,與B裁定附表編號1至10所示之罪,更定應執 行刑,而經否准,因此聲明異議。惟以前開裁定均已確定, 除有前述另定應執行刑必要所列情形外,不得任意割裂聲請 改定應執行刑。故檢察官否准抗告人之請求,於法並無違誤 。況抗告人主張合併重新定應執行刑之A裁定附表,首先判 決確定之日期係A裁定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之民國108年5月22 日,B裁定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日期,均在該確定日之後, 不符合併定應執行刑之要件。檢察官否准抗告人之請求,其 執行之指揮並無違誤或不當。抗告人之聲明異議,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經核於法並無不合。 三、本件抗告意旨,仍執陳詞,略謂:如就A裁定附表及B裁定附 表所示各罪原定應執行刑接續執行,委實過重,故檢察官應 重新聲請定應執行刑云云,或僅係陳述抗告人個人主觀看法 ,並未具體指摘原裁定有何違法或不當,或對原裁定已詳為 論斷說明之事項,再事爭論。揆諸首揭說明,應認本件抗告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蘇素娥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洪于智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王怡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0

TPSM-114-台抗-489-202503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