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權利保護必要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家非調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變更子女姓氏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非調字第502號 聲 請 人 甲○○ 法定代理人 乙○○ 相 對 人 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變更子女姓氏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書狀或筆錄,應載明聲請之意旨及其原因、事實;非 訟事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此 為家事非訟事件所準用,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 30條第1 項第3 款、第30條之1 定有明文。復按非訟事件須 有保護利益,始有聲請之必要,此即程序法上之保護必要要 件。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聲請變更子女姓氏事件,兩造已於民國11 4年1月9日約定變更子女姓氏為母姓等情,有戶籍資料查詢 結果在卷,而經本院多次電聯聲請人,聲請人迄今未撤回本 件請求,於本院114年3月24日調解期日,聲請人亦未到場, 顯見本件已無可宣告變更子女姓氏之必要,欠缺權利保護必 要。從而,聲請人聲請變更子女姓氏,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 項,民事訴訟 法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香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黃郁暐

2025-03-24

TPDV-113-家非調-502-20250324-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移轉稅籍登記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44號 原 告 吳阿蘭 訴訟代理人 陳冠宇律師 張瑋珊律師 被 告 蔡幼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移轉稅籍登記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4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 判決。 二、原告主張:訴外人即被告之子陳志杰積欠原告債務,兩造、 陳志杰遂於民國100年11月28日簽立切結書(下稱系爭切結 書),約定陳志杰如未於同年12月24日清償債務,被告、陳 志杰應無條件將包含門牌號碼高雄市○○區○○里○○街000巷0○0 號未辦保存登記建物(房屋稅籍編號:00000000000號,下 稱甲建物,其稅籍稱甲稅籍)在內之土地、建物所有權移轉 予原告。詎陳志杰未依約清償,原告遂起訴請求被告、陳志 杰依約履行,並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9年度重上更一 字第38號民事判決(下稱系爭確定判決)判決原告勝訴確定 。陳志杰於簽立系爭切結書後之101年12月對甲建物進行增 建(下稱乙建物),乙建物並經高雄市稅捐稽徵處岡山分處 (下稱岡山分處)編定房屋稅籍編號為00000000000號(下 稱乙稅籍),因乙建物係附著於甲建物,且無獨立出入口, 應為甲建物之一部。原告以系爭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聲請強 制執行,經本院112年度司執字第51870號遷讓房屋強制執行 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於112年11月14日將甲、乙建物 點交予原告,惟原告向岡山分處申請變更甲、乙稅籍之房屋 稅納稅義務人時,岡山分處僅同意變更甲稅籍,而不同意變 更乙稅籍,經原告催告後,被告亦遲不配合辦理變更,故原 告有請求確認原告為乙建物事實上處分權人,並請求被告協 同辦理變更乙稅籍之房屋稅納稅義務人之必要,爰依民事訴 訟法第247條規定、系爭切結書第3條約定提起本訴。聲明: (一)確認原告就乙建物有事實上處分權存在。(二)被告 應協同原告將乙稅籍之納稅義務人變更為原告。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得心證理由: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 益者,不得提起之;確認證書真偽或為法律關係基礎事實 存否之訴,亦同。前項確認法律關係基礎事實存否之訴, 以原告不能提起他訴訟者為限。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 形之一者,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 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一、當事人 不適格或欠缺權利保護必要。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 第2項、第249條第2項第1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所謂附屬 建物,係指依附於原建築以助其效用而未具獨立性之次要 建築而言,諸如依附於原建築而增建之建物,缺乏構造上 及使用上之獨立性(如由內部相通之頂樓或廚廁),或僅 具構造上之獨立性,而無使用上之獨立性,並常助原建築 之效用(如由外部進出之廚廁)等是。此類附屬建物依民 法第811條之規定,應由原建築所有人取得增建建物之所 有權,原建築所有權範圍因而擴張。所謂建築物增建之附 屬物,係指於原獨立之建築物所增建之建築,已具有構造 上之獨立性,但在使用功能上,與原建築物係作一體利用 ,欠缺使用上之獨立性,為不具獨立性之建築,而從屬於 獨立之原建築物者而言。增建之附屬物,因不符建築物獨 立性之要求,不得為物權之客體;增建之建築物,如已具 構造上之獨立性,及使用上之獨立性,則屬獨立之建築物 ,自得為物權之客體。又所謂具有使用上之獨立性,係指 該部分建築物,與一般建築物相同,可作為一建築物單獨 使用,有獨立之經濟效用者而言。判斷增建部分,是否具 有使用上之獨立性,須斟酌其對外通行之直接性,增建部 分之面積、隔間及向來之利用狀況,暨增建部分之利用機 能與原有建築物之依存程度等情形定之。經查,乙建物係 附著於甲建物興建,且藉由同一圍牆與外界區隔,乙建物 並需經由甲建物東側通道方能對外進出,並無獨立出入口 ,且與甲建物均作為食品工廠生產、儲放物料使用,有系 爭執行事件112年11月14日執行筆錄、本院履勘筆錄與照 片、高雄市○○地○○路○地○○○○000○00○0○路○○○○0000號土地 複丈成果圖可稽(本院卷第45至49、77至97、101頁), 依前揭說明,乙建物不具有構造上及使用上之獨立性,依 民法第811條之規定,應由甲建物所有權人取得乙建物之 所有權,甲建物所有權範圍因而擴張,是系爭確定判決判 決之效力自及於甲、乙建物。系爭確定判決判決已於判決 理由認定原告為甲、乙建物所有權人,並判決被告、陳志 杰應將甲、乙建物遷讓交付原告,原告亦已經系爭執行事 件強制執行取得甲、乙物之占有,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 第1項前段、第2項規定,原告自不得再提起本件訴訟,請 求確認乙建物為其所有,原告此部分起訴,難認有權利保 護必要,應予駁回。 (二)再按房屋所有人應向政府繳納房屋稅,乃在盡公法上之義 務,且房屋稅籍之變更與否,與房屋所有權之移轉無涉, 更非房屋所有權移轉之要件,故房屋所有權如有讓與情事 ,而須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變更納稅義務人名義,係盡其 公法上之義務,不得以之為私權訟爭之客體,且受讓人請 求變更其自己為納稅義務人,既不能以之為享有所有權之 證明,復加重自己納稅之義務,對於自己甚為不利,當無 保護之必要(最高法院79年度台上字第875號民事判決意 旨參照)。經查,原告已取得甲、乙建物事實上處分權, 業經本院認定如前,乙稅籍納稅義務人是否為原告,與原 告是否為甲、乙建物事實上處分權人無涉,原告請求變更 其為乙稅籍納稅義務人,亦無權利保護之必要,應予駁回 。 (三)末查,財政部於73年10月11日曾以台財稅字第61141號函 示:「主旨:房屋經法院判決終止信託關係應將房屋所有 權移轉登記交還與原所有權人,其房屋稅納稅義務人名義 之變更,應以法院判決確定日為準。說明:二、納稅義務 人名義變更,應依據契稅申報資料或遺產稅完(免)稅證 明書等資料,辦理釐正。關於不動產移轉發生糾紛,其申 報契稅之起算日期,依契稅條例第十六條第二項規定,應 以法院判決確定日為準。本案據函陳,系爭房屋係二十七 年前由王○○君基於信託關係登記為其胞弟王XX君名義,應 課房屋稅向以王XX名義課徵。嗣王○○為請求交還房屋事件 ,向法院提起訴訟,於72年1月17日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 分院71年度上字第1054號判決確定,王XX君應將系爭房屋 及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與王○○君。依前述有關規定,本案 房屋稅納稅義務人名義之變更,應以法院判決確定日為準 。」。稅捐稽徵機關就變更納稅義務人名義之聲請,本有 依法審認、准駁之權。由甲、乙建物之現況可知,乙建物 不具有構造上及使用上之獨立性至為明確,業據本院說明 如前。而岡山分處於設立乙稅籍前,亦曾至現場測量乙建 物,有岡山分處檢送之測量圖可憑(本院卷第72、73頁) ,岡山分處就前揭情形,應知之甚稔。況原告亦已持系爭 確定判決,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經系爭執行事件於112 年11月14日將甲、乙建物點交予原告,被告、陳志杰雖曾 對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處分聲明異議,然亦經本院113年 度執事聲字第6號民事裁定認定系爭執行事件依系爭確定 判決將乙建物點交予原告並無違誤。岡山分處依前揭資料 ,本於其職權為相同認定,並依前揭財政部函示為乙稅籍 房屋稅納稅義務人名義之變更,應無任何行政上困難,岡 山分處卻怠於為之,致原告需浪費其時間、費用提出無權 利保護必要之本件訴訟,亦浪費司法、地政機關之資源, 併予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規定、系爭切結書第3 條約定,請求如訴之聲明所示,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呂明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曾啓聞

2025-03-24

CTDV-113-訴-744-20250324-1

消債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385號 聲請人(即 債務人) 黃俊傑 相對人(即 債權人)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佩真 相對人(即 債權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相對人(即 債權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滙誠第一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莊仲沼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耀明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新光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智能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法定代理人 白麗真 相對人(即 債權人)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法定代理人 石崇良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台南市政府交通局交通事件裁決中心 設臺南市○區○○路0號 法定代理人 王銘德 住同上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更生之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係以債務人有 不能清償債務或不能清償之虞者,始有適用餘地,此為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所明定。又聲請更 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復為同條 例第8條所明定。蓋債之關係,係以當事人間之信賴關係為 基礎,為社會經濟組織之重要支柱,故當事人於以法律行為 追求自己利益之際,亦應顧及對方利益,並考量債權債務在 社會上之作用,本於誠實及信用之原則,行使債權及履行債 務。是對於已陷入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若任其於惡性循環 之債務窘境中生存,將衍生嚴重社會問題,難以維持安定之 社會經濟秩序,為兼顧債權人、債務人雙方利益,對陷於經 濟上困境之消費者,允其於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施行後,得 選擇以重建型之更生程序或清算型之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 藉以妥適調整債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間之權利義 務關係,保障債權人獲得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 之更生及社會經濟之健全發展。就更生程序而言,其主要功 能為「債權人及債務人進行協商,以找出既能維持債務人基 本生活,又能使債權人之債權獲得最大滿足之債務清償方案 」,故必債務人一方可預期之收入,扣除合理生活必要支出 後,仍有賸餘資金可用以償還債務,方有進行更生程序之可 能,若債務人完全無收入或其收入扣除合理生活必要支出後 ,已無賸餘資金讓債權人受償,或所餘資金不足以提出債權 人可接受之更生方案,自不可能成立任何清償方案,進行更 生程序亦失其意義。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積欠債務總金額為新臺幣(下同 )748,880元,因還有其他資產公司的債務,債務人無法負 擔銀行提出之調解方案,以致調解不成立,聲請人顯有不能 清償之情形,又其包含利息、違約金在內之無擔保或無優先 權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 或宣告破產,爰向法院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對於金融機構負有748,880元之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債務,有債權人清冊、債權銀行陳報之債權計算書為證。 聲請人前以書面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調解,因聲請人表示無 法負擔相對人提出之調解方案,以致調解不成立而終結,業 經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111年度司消債調字第560號卷宗查明 屬實。  ㈡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規定之更生程序,係以債務人有清理 債務之誠意,而提出有履行可能之更生方案為前提,若債務 人雖有償債意願,收入扣除生活必要支出後,已無賸餘資金 可清償債務,自不可能成立任何清償方案,進行更生程序即 失其意義,並違背更生本旨,而欠缺權利保護必要,應認其 無聲請更生之實益。查本件聲請人於112年3月9日補正狀中 陳稱,其任職於中欣行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技術員,每月薪資 約33,000元至40,000元,惟聲請人業於民國113年2月21日自 中欣行股份有限公司退保,有勞保局被保險人投保資料查詢 結果在卷可按,再經本院於113年11月6日發函通知聲請人陳 報其近3個月每月平均收入、每月收入扣除個人必要支出、 扶養費後,是否有餘足以履行更生方案等情,未據聲請人陳 報,經本院通知其到庭說亦未到庭等情,有本院函文及送達 證書在卷可按,本院審酌上開情事,認有就聲請人是否有可 預期之固定收入,本院實無從得知。而更生之目的在於債務 人一方有可預期之收入情況下,扣除合理生活必要支出後, 仍有賸餘資金可用以償還債務,方有進行更生程序之可能。 綜衡上情,本院認於本院調查聲請人是否有可預期之固定收 入一節時,既難認聲請人有可預期之固定收入,縱本院裁定 准其開始更生,聲請人亦無法於更生程序中提出債權人可能 接受之更生方案,而更生方案非同於清算,仍須依聲請人收 入支出情形,訂定一合理可行之更生計畫,然依聲請人目前 之情形,難認聲請人將來有履行更生方案之可能,自與更生 之目的有違。 四、綜上所述,本件依聲請人主張之收入情形,經本院調查後, 因難認聲請人有可預期之固定收入,且難使本院相信倘若裁 定其更生,於更生程序中有能力提出更生履行方案,而用以 清償債務,是本件聲請人聲請更生並無實益,爰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林秀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新 台幣1,500元之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李玲芳

2025-03-24

TCDV-113-消債更-385-20250324-1

消債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46號 聲請人(即 債務人) 潘妤垶即潘姿欣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相對人(即 債權人)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相對人(即 債權人)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法定代理人 石崇良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法定代理人 白麗真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更生之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係以債務人有 不能清償債務或不能清償之虞者,始有適用餘地,此為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所明定。又聲請更 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復為同條 例第8條所明定。蓋債之關係,係以當事人間之信賴關係為 基礎,為社會經濟組織之重要支柱,故當事人於以法律行為 追求自己利益之際,亦應顧及對方利益,並考量債權債務在 社會上之作用,本於誠實及信用之原則,行使債權及履行債 務。是對於已陷入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若任其於惡性循環 之債務窘境中生存,將衍生嚴重社會問題,難以維持安定之 社會經濟秩序,為兼顧債權人、債務人雙方利益,對陷於經 濟上困境之消費者,允其於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施行後,得 選擇以重建型之更生程序或清算型之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 藉以妥適調整債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間之權利義 務關係,保障債權人獲得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 之更生及社會經濟之健全發展。就更生程序而言,其主要功 能為「債權人及債務人進行協商,以找出既能維持債務人基 本生活,又能使債權人之債權獲得最大滿足之債務清償方案 」,故必債務人一方可預期之收入,扣除合理生活必要支出 後,仍有賸餘資金可用以償還債務,方有進行更生程序之可 能,若債務人完全無收入或其收入扣除合理生活必要支出後 ,已無賸餘資金讓債權人受償,或所餘資金不足以提出債權 人可接受之更生方案,自不可能成立任何清償方案,進行更 生程序亦失其意義。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積欠債務總金額為新臺幣(下同 )1,648,722元,因無法負擔銀行提出之調解方案,以致調 解不成立,聲請人顯有不能清償之情形,又其包含利息、違 約金在內之無擔保或無優先權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復 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向法院聲請更生 等語。 三、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對於金融機構負有1,648,722元之無擔保或無優先 權之債務,有債權人清冊、債權銀行陳報之債權計算書為證 。聲請人前以書面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調解,因聲請人表示 無法負擔相對人提出之調解方案,以致調解不成立而終結, 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112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93號卷宗查 明屬實。  ㈡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規定之更生程序,係以債務人有清理 債務之誠意,而提出有履行可能之更生方案為前提,若債務 人雖有償債意願,收入扣除生活必要支出後,已無賸餘資金 可清償債務,自不可能成立任何清償方案,進行更生程序即 失其意義,並違背更生本旨,而欠缺權利保護必要,應認其 無聲請更生之實益。查本件聲請人於113年12月1日陳報狀中 陳稱,其因未加入勞保,能做的工作有限,只能做臨時工, 日薪新臺幣(下同)1,200元,每月薪資約26,400元,扣除每 月必要支出僅剩幾千元,不敢斷定可以履行更生方案;於本 院訊問時陳稱:因為工作不穩定擔任臨時工,日薪1,200元 ,每月僅有15,000元,每月可還2,000元至3,000元,顯與債 權人於調解時主張每期應償還5,494元差距甚大,本院審酌 上開情事,認聲請人每月僅有15,000元之收入,而更生之目 的在於債務人一方有可預期之收入情況下,扣除合理生活必 要支出後,仍有賸餘資金可用以償還債務,方有進行更生程 序之可能。綜衡上情,本院認聲請人並無可履行更生方案之 固定收入,縱本院裁定准其開始更生,聲請人亦無法於更生 程序中提出債權人可能接受之更生方案,而更生方案非同於 清算,仍須依聲請人收入支出情形,訂定一合理可行之更生 計畫,然依聲請人目前之情形,難認聲請人將來有履行更生 方案之可能,自與更生之目的有違。 四、綜上所述,本件依聲請人主張之收入情形,經本院調查後, 因難認聲請人有可預期之固定收入,且難使本院相信倘若裁 定其更生,於更生程序中有能力提出更生履行方案,而用以 清償債務,是本件聲請人聲請更生並無實益,爰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林秀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新 台幣1,500元之裁判費。號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賴日添

2025-03-24

TCDV-113-消債更-446-2025032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迴避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訴字第300號 原 告 郭俊良 上列原告因聲請迴避事件,不服司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月22日11 2年訴字第120、127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得不經言 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 先定期間命補正:一、除第二項以外之當事人不適格或欠缺 權利保護必要。」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3項但書第1款定有 明文。提起任何訴訟請求法院裁判,應以有權利保護必要為 前提,亦即尋求權利保護者,得以經由向法院請求裁判的方 式,以實現其法律所保護之利益。此乃基於誠實信用原則, 主要在維護法院訴訟功能不被濫用,以維護行政訴訟制度的 效能,如請求人之請求於法律上並無實益(無爭訟實益), 亦即提起行政訴訟,如無法排除當事人權利所受到的侵害, 或改善當事人在公法上的法律地位,即無提起訴訟之必要, 其起訴自無值得保護之利益,而欠缺權利保護必要。 二、緣原告郭俊良向被告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下稱本院或被告)提 起104年度訴字第82號都市計畫事件(判決日期為民國105年 6月23日)、104年度全字第99號、第100號(裁定日期均為1 04年12月31日)、105年度全字第12號、第13號(裁定日期 均為105年6月22日)聲請假處分事件(以上5件事件,下合稱 系爭事件),先後經承審法官胡方新、鍾啟煌、蘇嫊娟(以下 合稱系爭合議庭法官)於上開日期以判決或裁定駁回。原告 不服,提起上訴,亦經最高行政法院分別以判決或裁定駁回 確定。原告仍不服,自系爭事件裁判確定後至本件訴訟(11 3年度訴字第300號)收案日(113年3月8日)止,分別提出高 達百件以上聲請系爭合議庭法官迴避之事件,而該等事件均 經本院分案審理後,以裁定駁回確定,可認原告就聲請系爭 合議庭法官迴避一案,已獲得憲法所賦予之圓滿訴訟權保障 。惟原告仍未甘服,猶向本院遞送112年8月11日、16日、25 日、31日及同年9月4日「行政訴訟聲請法官迴避狀」(以下 合稱系爭聲請狀),聲請系爭合議庭法官迴避,經被告分別 以112年9月21日北高行東審字第1120000993號函復略以:「 臺端提出旨揭聲請時,書狀所載之104年度全字第100、99號 、105年度全字第13號聲請假處分事件均經審結並確定在案 。…,臺端已持續一百多次具狀聲請上開合議庭法官迴避, 均經裁定駁回,原合議庭法官已無應執行之職務,旨揭書狀 爰予附卷。」及112年10月12日北高行東審字第1120001049 號函復略以:「臺端提出旨揭聲請時,書狀所載之104年度 訴字第82號都市計畫事件、105年度全字第12號聲請假處分 事件均經審結並確定在案。…,臺端已持續多次具狀聲請上 開合議庭法官迴避,均經裁定駁回,原合議庭法官已無應執 行之職務,爰將旨揭書狀附卷。」(以上兩函文,以下合稱 系爭函文)。原告不服系爭函文,先後提起訴願,經司法院 以113年1月22日112年訴字第120、127號訴願決定為不受理 決定,原告猶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訴請本院判命被 告應就原告以系爭聲請狀所提起之法官迴避聲請予以分案( 原告用語為「不得逕為結案《吃案》,應續為審理」)等語。 原告之訴固非聲請系爭合議庭法官迴避,然原告訴請被告進 行分案之目的,無非係要求法院就其所提法官迴避之聲請予 以裁判,然如前所述,原告以聲請系爭合議庭法官迴避為由 提起行政訴訟高達百次以上,且均經本院分案並裁判原告之 聲請駁回,是原告仍以同一原因提起本件訴訟,應認無值得 保護之利益,而欠缺權利保護必要。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之 訴欠缺權利保護必要,爰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3項但書第 1款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三、結論:原告之訴為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彭康凡 法 官 李明益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上訴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 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 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 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四、上訴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 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 者。 3.專利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上訴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范煥堂

2025-03-24

TPBA-113-訴-300-20250324-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193號 原 告 蔡慶勇 被 告 林國華 林美玲 林麗娟 林智偉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略以:坐落基隆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應有部 分,及同小段1395建號建物(權利範圍全部)(上開不動產 下合稱系爭不動產)為兩造所共有,因該房屋面積太小,原 物分配顯有困難,故請求變價分割等語。 二、本件未經言詞辯論,未據被告作何聲明及陳述。 三、按「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得不經言詞辯 論,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 間先命補正:一、當事人不適格或欠缺權利保護必要。二、 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民事訴訟法第24 9條第2項規定甚明。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法院之判決 或其他非因法律行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 登記,始得處分其物權,民法第759條亦有明文。繼承人如 欲分割其因繼承而取得公同共有之遺產,因屬於處分行為, 依民法第759條規定,非先經繼承登記,自不得為之。 四、經查,系爭不動產現登記為林紅棗、被告林國華、林美玲及 原告所有,有土地登記公務用謄本、建物登記公務用謄本在 卷可稽。原告雖以被告4人為林紅棗之繼承人,而追加林麗 娟、林智偉為被告,惟關於林紅棗之部分既未辦理繼承登記 ,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1日發函通知原告於5日內陳報關於 林紅棗部分尚未辦理繼承登記,不得分割,原告是否更正或 追加訴之聲明;本院復於114年2月24日調解程序期日命原告 於1週內陳報關於林紅棗部分尚未辦理繼承登記,原告應如 何更正訴之聲明,惟原告迄未補正關於林紅棗部分辦理繼承 登記之聲明,參以首開說明,即無從為分割。是原告請求分 割,於法律上顯無理由,無從准許。 五、綜上,本件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 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 六、據上論結,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高偉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敘述上訴之理由,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並按他造當事人 之人數附具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 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王靜敏

2025-03-24

KLDV-114-訴-193-2025032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離婚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婚字第93號 原 告 乙○○(已更名為○○○) 被 告 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等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兩造於民國110年10月10日結婚,原告於此前之 同年月0日產下被告之子甲○○。然被告於112年11月177日無 故離家,且堅決不願返回履行夫妻義務,為此,爰訴請離婚 ,並酌定未成年子女之親權由原告單獨任之等語。 二、按原告之訴,當事人不適格或欠缺權利保護必要,或依其所 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 判決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定有明文,上開法條 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再者,家 事訴訟事件及家事非訟事件請求之基礎事實相牽連者,得向 就其中一家事訴訟事件有管轄權之少年及家事法院合併請求 ,法院就合併審理之家事訴訟事件與家事非訟事件合併裁判 者,除別有規定外,應以判決為之,此為家事事件法第41條 第1項前段、第42條第2項所明定,意即若原告就基礎事實相 牽連之家事訴訟事件與家事非訟事件合併請求時,以家事訴 訟事件之管轄、審理及裁判行之。次按夫妻之一方以他方具 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各款情形之一或同條第2項所定情形者 ,得訴請法院判決離婚,此等得訴請裁判離婚之原因,無論 為列舉規定或例示規定,一方有此項原因之一者,他方即取 得離婚之形成權,此項形成權,乃為離婚之訴之訴訟標的。 亦即,原告訴請法院判決離婚,係在主張其有離婚之形成權 ,請求法院以判決消滅兩造之婚姻關係,如原告勝訴時,法 院即應以判決直接形成婚姻關係消滅之法律上效果。惟倘兩 造已經離婚,彼等間之婚姻關係既已消滅,原告即欠缺所謂 離婚之形成權,法院自無從再以判決消滅兩造之婚姻關係, 應認原告之訴欠缺權利保護要件,在法律上顯無理由。 三、經查,原告於民國113年11月22日向本院合併提起本件離婚 之家事訴訟事件及酌定未成年子女親權行使之家事非訟事件 後,兩造已於113年12月9日協議離婚,並辦妥離婚登記,暨 約定由原告單獨行使負擔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有本院職 權調閱之兩造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憑。本件兩造既 已離婚,婚姻關係即已消滅,關於為訴訟標的法律關係之要 件即離婚之形成權即屬欠缺,本院自無從再以判決消滅兩造 之婚姻關係,亦無酌定未成年子女親權之必要,揆諸上開說 明,應認原告之訴欠缺權利保護要件,依其所訴之事實,在 法律上顯無理由,本院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四、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羅詩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古罄瑄

2025-03-24

TYDV-114-婚-93-2025032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確認管委會選舉無效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30號 原 告 楊明璋 被 告 愛菲爾社區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蔡源慶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管委會選舉無效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1,650,000元。 二、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16, 335元,逾期未補,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三、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7日內,補正如附表所示事項, 逾期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或代理人應於書狀內簽名或蓋章,民事訴訟法第11 7條定有明文,此為起訴必須具備之程式。而當事人以電信 傳真或電子郵遞設備傳送於法院者,依民事訴訟文書使用電 信傳真或其他科技設備作業辦法第10條規定,並未排除上開 規定之適用(最高法院110年度台聲字第3705號裁定意旨參 照)。又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而 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 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定 。查原告係透過司法院電子訴訟文書(含線上起訴)服務平 台起訴,而未在起訴狀上簽名或蓋章,然依前揭說明,線上 起訴並未排除民事訴訟法第117條之適用,是原告所提起訴 狀核與當事人書狀之程式不合。 二、次按原告起訴,除應記載為特定訴訟標的所必要之原因事實 外,對於其請求所依據之基礎事實及理由,亦應「具體」加 以記載,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2款、第266條第1 項第1款、第3項之規定自明(同院98年度台上字第293號判 決意旨參照)。又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 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 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第6款亦有明 定。末按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得不經言 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 定期間先命補正:㈠當事人不適格或欠缺權利保護必要;㈡依 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 項定有明文。 三、本件原告爭執者為被告社區113年12月14日住戶大會(區分 所有權人大會,下稱系爭會議)未將某些議案列入與選任管 理委員的程序有程序瑕疵,查原告以上揭未列入之議案與選 任委員為訴訟標的,並非對於親屬關係及身分上之權利有所 主張,核屬財產權訴訟,惟依原告之主張及所提證物,無法 估算原告之客觀得受利益,其訴訟標的價額不能核定,依上 開規定及說明,應以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 之1即新臺幣(下同)1,650,000元定之,應徵收第一審裁判 費17,335元,扣除原告前已繳納1,000元後,應再補繳16,33 5元。 四、本件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有附表「應補正事項」及「說明」 欄所示之起訴程式不備的情形,故命其應於如主文所示時限 內補正附表所列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另依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請求的金額或事項越多、裁判費有 可能就越高,視原告更正後的情形可能會有需再行補繳裁判 費的問題,一併敘明。 五、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瑋嬬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核定之部分如有不服,得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其餘 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謝喬安 附表 編號 應補正事項 說明 1 起訴狀(原告載為「聲請狀」)上原告簽名或蓋章 起訴狀(原告載為「聲請狀」)上並無原告簽章。 2 訴之聲明(需具體明確,載明請求法院如何判決,如訴請被告賠償需記載金額為若干元、訴請被告為某件行為,需清楚記載要對方做的具體行為的內容、不能僅空泛表示「要被告另提方法」、「另提補救」) 起訴狀(原告載為「聲請狀」)載明「請求事項」為「1.管委會公告,這次委員選舉程序瑕疵,另提可行辦法補救(例如無爭議的「棟委員」就完成,有爭議的重新選舉)2.管委會公告,這次議題辦法程序瑕疵,另提可行辦法補救3.上列管委會公告,意思是要公告讓住戶知道有這件事」,並未具體記載什麼叫做「可行辦法」、想要被告做什麼行為及相關法律依據,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說不定這在被告眼裡就是「可行辦法」,因此如果你不具體表示,法院根本沒辦法審理,法院也沒有辦法幫你決定被告應該怎麼做,如果有疑義,建議你去詢問專業人士。 3 所訴事實有法律上顯無理由之虞 1、請表明「請求權基礎」:即你是依據/憑藉哪一個法律的哪一條文(第幾條第幾項第幾款),或是規約、哪一份契約的第幾條可以要求被告照著你訴求的內容去做。 2、主張被告為程序瑕疵,然所謂程序需有據可尋,則必須說明被告究竟是違反了哪一條法律/規約/契約所約定的程序,不是自己單方面認為有瑕疵就有瑕疵。

2025-03-24

TYDV-114-訴-30-2025032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禁止處分公同共有土地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105號 原 告 蕭雪蓮 被 告 張銀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禁止處分公同共有土地等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 ,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 先命補正:一、當事人不適格或欠缺權利保護必要。二、依 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 項定有明文。又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 、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此為起訴 必備之程式;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其情形可以 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逾期仍未補正,法院應 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249條第1項第 6款與同項但書亦有明文。 二、次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 全部為公同共有;公同關係存續中,各公同共有人,不得請 求分割其公同共有物,民法第1151條、第829條分別定有明 文。請求分割共有物之訴,為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其訴訟標 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應由共有人中之一人 或數人共同起訴,並以其他共有人全體為被告,其當事人適 格始無欠缺。而公同共有之債權人起訴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 ,係公同共有債權之權利行使,非屬回復公同共有債權之請 求,尚無民法第821條規定之適用,而應依同法第831條準用 第828條第3項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須得其他公同共有 人之同意,或由公同共有人全體為原告,其當事人之適格始 無欠缺;又各共有人對於第三人,得就共有物之全部,為本 於所有權之請求。但回復共有物之請求,僅得為共有人全體 之利益為之,為民法第821條所明定。該規定依同法第828條 第2項規定於公同共有準用之,且依同法第831條規定,該規 定於所有權以外之財產權,由數人共有或公同共有者,亦準 用之。故公同共有人本於公同共有權利為共有人全體之利益 對第三人為請求,應限於回復共有物時始得為之。準此,公 同共有人中之一人或數人除經其他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 或為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利益對第三人為回復公同共有物之請 求,得單獨或共同起訴外,倘係基於公同共有法律關係為請 求者,仍屬固有之必要共同訴訟,應由公同共有人全體起訴 ,當事人之適格始無欠缺(最高法院104年台上字第481號、 100年台上字第1723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原告於民國114年1月7日起訴時,於起訴狀中僅記載 「禁止相對人處分公同共有土地及買賣合約」,未具體表明 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理由亦僅主張桃園市○○區○○段000地 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為原告公同共有土地,被告以八德 高成郵局存證號碼226號存證信函通知原告,已依土地法第3 4條之1規定,以每坪價金新臺幣(下同)17萬2,000元出賣 系爭土地,通知原告可行使優先購買權,惟原告認系爭土地 市價應達每坪22萬元,原告已向被告表示異議,請鈞院禁止 被告出賣系爭土地等語(見本院卷第7-8頁),未具體表明 訴訟標的即請求權基礎,依其主張之原因事實以觀並非回復 公同共有物之請求,如有公同共有之情形,自應由公同共有 人全體起訴,當事人之適格始無欠缺。嗣經本院於114年1月 14日以114年度訴字第105號裁定,命原告應於收受該裁定送 達之日起7日內,具狀補正訴訟標的與原因事實,及應受判 決事項之聲明,逾期即駁回其訴;原告於114年1月22日收受 送達,此有該裁定及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5 -27頁);原告雖於114年1月24日提出準備狀以為補正,惟 原告於準備狀內追加柳財寶為被告,並請求按準備狀所附附 圖之分割方案原物分割系爭土地等語(見本院卷第31-39頁 )。然查,原告具狀補正之上開內容,與起訴時所主張之原 因事實不同,顯為訴之變更、追加,又被告已具狀表示反對 (見本院卷第147-149頁),則原告上開所為訴之變更、追 加,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各款規定,難認合法; 又原告就系爭土地係與蕭燦全、蕭菀元、蕭念貞等人公同共 有12分之3,此有系爭土地登記謄本在卷可佐(見本院卷第5 5-57頁),原告基於系爭土地公同共有關係為請求而提起本 件訴訟,屬固有之必要共同訴訟,應由公同共有人全體起訴 ,當事人之適格始無欠缺,然原告迄未追加其他繼承人為原 告,於當事人適格自有欠缺;且原告於公同共有關係存續中 ,依民法第829條規定不得請求分割其公同共有物,故原告 以準備狀主張依民法第823條、第824條規定訴請分割系爭土 地,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爰依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第2項第1款前段、第2款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以 判決駁回原告之訴。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俐文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藍予伶

2025-03-24

TYDV-114-訴-105-20250324-2

彰補
彰化簡易庭

拆除地上物等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彰補字第229號 原 告 陳孟昱 上列當事人與被告柯淑敏間請求拆除地上物等事件,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補正適法、明確且適於執行 之聲明,逾期未補正,即判決駁回原告請求被告拆除水管之訴。   理 由 一、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得不經言詞辯論, 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 命補正:一、當事人不適格或欠缺權利保護必要。二、依其 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 定有明文。參酌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於民國110年1月20 日修正理由第2點後段「原告之訴如欠缺該要件,或未符現 行條文第二項之一貫性審查要件(合理主張),其情形可以 補正,為保障原告之訴訟權及維持訴訟經濟,應予補正機會 ;須經命補正而未補正,法院始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 駁回之。爰增訂第二項序文及第一款,並將現行條文第二項 列為第二款。又原告之訴有欠缺第一款要件情形者,不論是 否經言詞辯論,法院均應踐行補正程序。而第二款要件之欠 缺,既應行補正程序,自得為調查,而以原告最後主張之事 實為判斷依據,均附此敘明。」足認法院依民事訴訟法第24 9條第2項第2款為由,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原告之 訴時,法院自得為調查,不以「不經調查即認原告所訴事實 ,法律上顯無理由」為限。而前揭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亦 有適用,此觀同法第436條第2項規定自明。 二、復當事人應於起訴狀表明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民事訴訟法 第244條第1項第3款亦有明定。所稱之「應受判決事項之聲 明」乃請求判決之結論,亦係請求法院應為如何判決之聲明 ,如當事人獲勝訴之判決,該聲明即成為判決之主文,並為 將來據以強制執行之依據及範圍。是以原告提起給付之訴, 所表明訴之聲明(給付內容及範圍)與法院所為之判決主文 ,均必須明確一定、具體合法、適於強制執行(最高法院98 年度台上字第599號民事判決參照)。 三、又各共有人對於第三人,得就共有物之全部為本於所有權之 請求。但回復共有物之請求,僅得為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為之 ,民法第821條定有明文。各共有人對於無權占有共有物之 人,請求返還共有物之訴,依民法第821條但書之規定,應 求為命該占有人向共有人全體返還共有物之判決(最高法院 72年度台上字第4277號民事判決及95年度台上字第470號民 事判決參照),故各共有人不能僅請求返還予該共有人個人 ,尚應表明將共有物返還於共有人全體之旨,始為適法(最 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797號民事判決參照)。 四、原告於114年2月24日起訴請求被告應將無權占有坐落彰化縣 ○○鎮○○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上之水管拆除並將 土地返還予原告等語,惟原告僅為系爭土地之共有人,其於 起訴狀聲明第1項記載應將土地返還予原告,自與民法第821 條但書規定不符。爰限原告應於主文所定期限內,補正如主 文所示之事項。倘逾期未補正,因該聲明在法律上顯無理由 ,將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及第249條第2項第2款規定 ,判決駁回原告請求被告拆除水管之訴。 五、請原告一併提出系爭土地自108年起迄今各年度之申報地價 資料。 六、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2項第2款,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彰化簡易庭 法 官 林彥宇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洪光耀

2025-03-24

CHEV-114-彰補-229-202503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