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確認通行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花原簡
花蓮簡易庭(含玉里)

確認通行權存在等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花原簡字第59號 上 訴 人 劉靳瑞陽 住花蓮縣○○鄉○○村0鄰○○○路00 號 被 上訴 人 王美娟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 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7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按 因不動產役權涉訟,如係不動產役權人為原告,以需役不動產所 增價額為準;如係供役不動產所有人為原告,以供役不動產所減 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5定有明文。又土地登記規則第4 9條第2項、第3項規定,申請地上權、永佃權、不動產役權、耕 作權或農育權之設定或移轉登記,其權利價值不明者,應由申請 人於申請書適當欄內自行加註,再依法計收登記費。前二項權利 價值低於各該權利標的物之土地申報地價或當地稅捐稽徵機關核 定之房屋現值百分之4時,以各該權利標的物之土地申報地價或 當地稅捐稽徵機關核定之房屋現值百分之4為其一年之權利價值 ,按存續之年期計算;未定期限者,以7年計算之價值標準計收 登記費。係提供不動產役權人申請設定、移轉登記,為計算該權 利價值做為收取規費之依據,其計算方式本與需役地因通行鄰地 所增價額無涉,僅因其所增價額未確定時,乃參照該規定之計算 方式,核算需役地因通行鄰地所增之價額而已。準此,倘參照土 地登記規則第49條第3項規定,計算系爭5筆土地因通行鄰地所增 價額,自應以該土地之範圍按上開方式計算,而與通行供役地之 價額無關(最高法院100年度台抗字第960號、112年度台抗字第1 129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查上訴人訴之聲明第1項係請求確認 上訴人就被上訴人所有坐落花蓮縣○○鄉○○○段000地號土地有通行 權存在,揆諸上揭規定,核上訴人所有之同段3**地號土地因通 行同段5**地號土地所增價額,經計算後為新臺幣(下同)47,617 元(計算式:上訴人3**地號土地土地面積8098.14㎡該土地申報 地價21元/㎡4%7年=47,61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即為訴訟標 的價額。至訴之聲明第2項請求被告容忍原告鋪設道路以供通行 ,並不得為妨礙原告通行之行為,訴訟目的之經濟利益相同,毋 庸併算其價額。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47,617元,是本件 上訴利益應為47,617元,應徵上訴審裁判費2,250元,未據上訴 人繳納,茲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補繳,逾 期不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花蓮簡易庭 法 官 林恒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姿利

2025-03-17

HLEV-112-花原簡-59-20250317-2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確認通行權存在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00號 原 告 祝夜梅 訴訟代理人 楊雅惠律師(法扶) 一、上列原告與被告財政部國有財產署間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事 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 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 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 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提起民事訴 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或14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 為法定必備之程式;原告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依 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 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有明定 。又鄰地通行權之行使,在土地所有人方面,為其所有權之 擴張,在鄰地所有人方面,其所有權則因而受限制,參照民 事訴訟法第77條之5規定之法意,鄰地通行權訴訟標的之價 額,如主張通行權之人為原告,應以其土地因通行鄰地所增 價額為準;如否認通行權之人為原告,則以其土地因被通行 所減價額為準(最高法院78年台抗字第355號裁判參照)。 又按袋地因通行所增價額不明時,得參照土地登記規則第49 條第3項有關他項權利價值之計算方式,以供役地於起訴時 之申報地價×通行面積×4%×7年計算,以核定需役地因通行供 役地之訴訟標的價額(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10年法律 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3號研討結果參照)。 二、查原告起訴請求確認其所有坐落臺東縣○○市○○○段000地號土 地(下稱原告土地),就被告所有之同地段282、283、284 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如起訴狀附圖所示長190公尺、 寬3公尺範圍內有通行權存在,惟因面積尚未經測量,故暫 以原告陳報通行面積570平方公尺核算,又原告並未提出估 價報告查報因通行上開土地所增加之價額為何,則依前述說 明,原告所主張通行之系爭土地,於本件起訴時之申報地價 為每平方公尺740元,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暫核定為118,104 元(計算式:740元/㎡×570㎡×4%×7年=118,104元),應徵第 一審裁判費1,760元。 三、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訴訟標的及其 原因事實、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 第1款至第3款定有明文。查原告以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為被告 ,未於起訴狀表明被告法定代理人為誰,其程式難謂完備, 爰一併命為補正。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裁判費及補正被告 法定代理人,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民事庭 法 官 蔡易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 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王品涵

2025-03-17

TTDV-114-補-100-2025031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確認通行權存在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423號 原 告 曾茂祥 曾朝寶 曾朝信 曾星運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哲弘律師 被 告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 法定代理人 蔡昇甫 被 告 涂天恩 張瑞芝 黃柏昌 黃琦雯 黃慶明 黃濬程 黃心蓮 林葉玲珠 邱春芳 林富貴 陶郭秀紅 張梅嬌 高雄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陳其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 判費: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又因地役權涉訟,如係地役權人為原告, 以需役地所增價額為準;如係供役地人為原告,以供役地所 減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 之5分別定有明文。又鄰地通行權之行使,在土地所有人方 面,為其所有權之擴張,在鄰地所有人方面,其所有權則因 而受限制,參照民事訴訟費用法第9條(即現今民事訴訟法 第77條之5)規定之法意,鄰地通行權訴訟標的之價額,如 主張通行權之人為原告,應以其土地因通行鄰地所增價額為 準(最高法院78年台抗字第355號裁定、104年度台抗字第52 8號裁定意旨參照)。次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 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 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民事訴訟法第 77之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當事人請求雖屬不同訴訟標的, 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過終局標的範圍, 其訴訟標的之價額,應得適用上揭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 項但書規定,即應擇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最高法院104年度 第8次民事庭會議㈠決議參照)。 二、原告於民國113年4月1日起訴主張其為附表一所示土地之所 有權人,被告則為附表二所示土地之所有權人,因附表一所 示土地無可供人車通行之道路進出,僅能由附表二所示土地 通行,依民法第786條、第787條等規定,聲明第1項請求確 認原告對於附表二所示土地如起訴狀附圖斜線A部分有通行 權存在,聲明第2項請求被告容忍原告在前項附圖斜線A部分 所示範圍土地上鋪設柏油或水泥道路,及容忍埋設弱電工程 、給水工程、電力工程、消防工程、天然氣工程、排水工程 、污水工程等管線,且不得為妨礙原告通行之行為。查聲明 第1項、第2項,均係主張對於附表二所示土地具有通行權, 其訴訟標的之價額各應以附表一所示土地因通行附表二所示 土地所增價額為準,因附表一所示土地所增價額不明,乃參 照土地登記規則第49條第3項有關他項權利價值之計算方式 ,以附表一所示土地申報地價4%為其1年之權利價值,並以7 年權利價值作為計算標準(參照最高法院100年度台抗字第9 60號裁定意旨),各核定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1, 317,398元(計算說明如附表一)。又上開2項聲明請求雖屬 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過 終局標的範圍,訴訟標的價額應擇高定之。是本件訴訟標的 價額核定為1,317,398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4,068元。茲 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 定送達7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民事審查庭 法 官 楊佩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得抗告,如有不服,應於收受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 本院提出抗告,並應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展榮 附表一: 編號 土地 所有權人 因通行所增加之利益 1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面積:1,230.42㎡、申報地價:3,200元/㎡) 曾茂祥(1/3) 367,485元(計算式:1,230.42㎡×1/3×3,200元×4%×7年=367,485元) 曾朝寶(1/3) 367,485元(計算式:1,230.42㎡×1/3×3,200元×4%×7年=367,485元) 曾朝信(1/6) 183,743元(計算式:1,230.42㎡×1/6×3,200元×4%×7年=183,743元) 曾星運(1/6) 183,743元(計算式:1,230.42㎡×1/6×3,200元×4%×7年=183,743元) 2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面積:239.89平方公尺、申報地價:3,200元/㎡) 曾茂祥(1/3) 71,647元(計算式:239.89㎡×1/3×3,200元×4%×7年=71,647元) 曾朝寶(1/3) 71,647元(計算式:239.89㎡×1/3×3,200元×4%×7年=71,647元) 曾朝信(1/6) 35,824元(計算式:239.89㎡×1/3×3,200元×4%×7年=35,824元) 曾星運(1/6) 35,824元(計算式:239.89㎡×1/3×3,200元×4%×7年=35,824元) 1,317,398元(合計) 附表二: 編號 土地 所有權人 1 高雄市○○區○○○段0○0地號土地 中華民國(管理者:農業部農田水利署) 2 高雄市○○區○○○段00地號土地 涂天恩、黃水田(歿,繼承人為張瑞芝、黃柏昌、黃琦雯、黃慶明、黃濬程、黃心蓮)、林葉玲珠、邱春芳、林富貴 3 高雄市○○區○○○段00地號土地 涂天恩、林葉玲珠、陶郭秀紅、邱春芳、林富貴 4 高雄市○○區○○○段00地號土地 張梅嬌 5 高雄市○○區○○○段00地號土地 中華民國(管理者:農業部農田水利署) 6 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 高雄市(管理者:高雄市政府財政局)

2025-03-17

KSDV-113-補-423-20250317-1

潮簡
潮州簡易庭

確認通行權存在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潮簡字第567號 原 告 謝美靜 訴訟代理人 蘇俊誠律師 被 告 許志賢 訴訟代理人 宋明政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事件,本院於114年2月12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為坐落屏東縣○○鄉○○段000地號土地(國家公園區,鄉村 建築用地,下稱895土地)之所有權人,895土地之西側同段 902地號土地(下稱902土地)為被告所有。而895土地四周 為他人土地圍繞,原告本可利用902土地之既成巷道(即附 圖一編號A所示,下稱系爭通道)聯外通行,詎被告竟在系 爭通道之南、北端進出口設置鐵架圍籬(即附圖一編號C2、 C1所示),且在系爭通道之兩側設置鐵架圍籬,致原告無法 利用系爭通道以聯外通行,895土地現已成袋地。  ㈡原告為使895土地可為通常之使用,爰請求依附圖二所示編號 甲部分以聯外通行,並請求被告應將編號甲範圍內之鐵製圍 籬拆除,及容忍原告於通行範圍內鋪設瀝青柏油路面以利通 行。綜上,原告爰依據民法第787條、第788條第1項規定提 起本訴等語,並聲明:1.確認原告就被告所有902土地,如 附圖二編號甲部分有通行權存在。2.被告應將第一項通行範 圍內之鐵製圍籬(即綠線部分)拆除。3.被告應容忍原告於 第一項通行範圍內鋪設瀝青柏油路面以為通行,且被告不得 設置道路障礙物或為其他妨礙原告通行之行為。 二、被告之答辯:  ㈠902土地上之系爭通道,係遭人擅自拓寬、使用,被告事後發 現後已於系爭通道之南北端及兩側加設鐵製圍籬,以阻斷他 人通行,系爭通道僅係供被告自己土地通行之用,並非原告 所稱係既成巷道或既成道路。  ㈡而原告所有895土地,係自其東側之同段887地號土地(下稱8 87土地)分割而來,且同段898、900地號土地(下稱898、9 00土地)亦均係自887土地分割而來,則依據民法第789條規 定,895土地如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僅能通行887、898、9 00土地,又887、900、同段901地號土地(下稱901土地)其 上已有設置水泥路面(即附圖一編號B所示,下稱系爭水泥 路),可往南連接至屏153線道(即西海岸景觀道路),則8 95土地已可利用系爭水泥路以聯外,自非屬袋地,況縱認係 屬袋地,然902土地之使用分區為鄉村建築用地,其土地之 公告現值與898、901土地相差甚多(902土地之民國112年度 公告現值為新臺幣(下同)12,800元,898、901土地之112 年度公告現值均僅為1,100元),原告亦可經由898、901土 地即附圖三所示編號乙部分以通行聯外,原告主張之編號甲 通行方式,並非對周圍地損害最少之通行方法,本件原告之 請求,並無理由,請予駁回等語。 三、兩造對下列事項不予爭執,並有土地登記謄本、手抄本登記 簿、地籍異動索引、地籍圖謄本等資料在卷可參,且經本院 至土地現場勘驗無誤,及本院勘驗筆錄、土地現況照片、複 丈成果圖(即附圖一)等附卷可憑,應堪認屬實:  ㈠原告為895土地之所有權人,895土地四周為他人土地所圍繞 。  ㈡被告為902土地之所有權人,902土地東側有鋪設南北向之柏 油路面即附圖一之系爭通道,北側可通行後灣路以聯外,南 側可通行西海岸景觀道路以聯外。另附圖一編號B之系爭水 泥路,亦可通行西海岸景觀道路以聯外。  ㈢坐落屏東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下稱312土地),於62年6 月間分割出射寮段312-1、312-2地號土地(下稱312-1、312 -2土地),於78年9月間分割出射寮段312-3地號土地(下稱 312-3土地),312-2土地於78年9月間分割出射寮段312-6地 號土地(下稱312-6土地),312-1土地於78年9月間分割出 射寮段312-4、312-5地號土地。312、312-1、312-2、312-3 、312-6土地,重測後為射埔段887、895、898、900、897土 地。887、897、898、900、901土地現均為訴外人張庭等4人 共有(下稱張庭等4人)。  ㈣312-1土地係於88年11月間經訴外人郭禮財因拍賣而取得後, 原告再於88年12月間自郭禮財處買受而取得895土地。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 益者,不得提起之。」、「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 不能為通常使用時,除因土地所有人之任意行為所生者外, 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地以至公路。前項情形,有通行權人 應於通行必要之範圍內,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 為之;對於通行地因此所受之損害,並應支付償金。」、「 有通行權人於必要時,得開設道路。但對於通行地因此所受 之損害,應支付償金。」,民事訴訟法第247 條第1 項前段 、民法第787條第1項、第2項、第788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 民法第787條第1項所定之通行權,係為促進袋地之利用,而 令周圍地所有人負容忍通行之義務,其目的在解決與公路無 適宜聯絡之土地之通行問題;如僅為求與公路有最近之聯絡 或便利之通行,尚不得依該規定主張通行他人之土地(最高 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653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即袋地通 行權所生之相鄰關係,乃基於利益衡量之原理而設,依誠信 原則,土地所有人不能因追求自己之最大便利,致對相鄰土 地所有人造成逾越必要程度之損害,又鄰地通行權為鄰地所 有權之擴大,其目的在解決與公路無適宜聯絡之土地通行問 題,自應限於必要之程度,且應選擇對鄰地損害最少之處所 及方法為之,則主張通行權時,除應考量必要性、目的性外 ,尚需慮及比例原則。又所謂通行必要範圍內,周圍地損害 最少之處所及方法,應依社會通常之觀念,就附近周圍地之 地理狀況、相關公路之位置,與通行必要之土地距離、相鄰 土地利用人利害得失以及其他各種情事,按具體事例判斷之 ,且不僅就不同之周圍地為選擇時,應如此判斷,於選擇特 定之周圍地後,對其具體通行處所及方法,亦應本此原則為 之。  ㈡原告主張895土地四周為他人土地圍繞,其原可利用系爭通道 以聯外,詎被告在系爭通道之南、北端進出口及兩側設置鐵 架圍籬,致原告無法利用系爭通道,895土地現已成袋地等 語,惟被告否認,並以前詞為辯,經查,原告雖主張系爭通 道係於64年間即已存在之既成巷道等語,然依原告提出之墾 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函文內容所載(本院卷一第45頁),因系 爭通道前後均有設置鐵架圍籬,影響消防車輛救災通行,亦 非暢通之道路,顯有土地所有權人阻斷通行之情事,故並未 具備既成巷道之要件,本處依法不予認定等語,是足認上揭 機關並未認定系爭通道已屬既成巷道。又895土地四周為他 人土地所圍繞之事實,此經本院至土地現場勘驗無誤,兩造 對此亦未表示爭執,而被告雖抗辯895土地可經由系爭水泥 路以聯外通行等語,然系爭水泥路係占用887、900、901等 私人土地,該3筆土地均為張庭等4人共有,被告並未舉證證 明張庭等4人就系爭水泥路有同意供公眾或不特定人可通行 之事實,自難認系爭水泥路已可與一般供公眾或不特定人使 用之公路同視,而認為與公路間已有適宜之聯絡。綜上,89 5土地四周均為他人土地所圍繞,且現與公路間並無適宜之 聯絡,則895土地現應屬袋地之事實,應堪認定,被告上揭 辯解,不足為採。  ㈢被告固辯稱原告所有895土地,係自887土地分割而來,本件 應有民法第789條規定適用等語,原告則予否認並陳稱:本 件並無民法第789條規定適用等語,經查,依民法第789條第 1項:「因土地一部之讓與或分割,而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 ,致不能為通常使用者,土地所有人因至公路,僅得通行受 讓人或讓與人或他分割人之所有地。數宗土地同屬於一人所 有,讓與其一部或同時分別讓與數人,而與公路無適宜之聯 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者,亦同。」規定可知,需於土地分 割前,與公路本有適宜之聯絡,嗣土地分割當時,即形成與 公路無適宜之聯絡,始有該法條之適用,如係於分割以後, 始發生與公路無適宜聯絡之情形,自無該法條之適用。查89 5土地於重測前為312-1土地,又312-1土地係於62年6月間自 312土地(即重測後897土地)分割而來之事實,已為兩造所 不爭執,則被告自應就312-1土地於62年6月間分割前與公路 已有適宜之聯絡,嗣因分割始無法通行之事實,負舉證之責 ,被告雖辯稱該適宜之聯絡即為系爭水泥路,然依被告提出 之77年4月間、88年1月間、93年8月間、99年5月間、112年8 月、11月間之航測圖(本院卷一第69至73頁、卷二第61至63 頁、第131頁),均無從證明895土地於「62年6月」間即已 有適宜之聯絡,況縱認系爭水泥路存在之時間已久,然系爭 水泥路並非可與一般供公眾或不特定人使用之公路同視,難 認為已有適宜之聯絡,已如上述,自無從僅以系爭水泥路存 在之事實,即遽予認定895土地係於62年6月間分割時,喪失 與公路間適宜之聯絡。綜上,被告辯稱本件應有民法第789 條規定適用等語,並不足採。  ㈣依上所述,原告所有895土地係屬袋地,且本件並無民法第78 9條適用,已如上述,則本件之爭點,應為原告主張通行之 編號甲,或被告辯稱之系爭水泥路或編號乙,何者係屬對周 圍地為損害最少之通行方案。經查,本件不論原告主張之編 號甲或被告抗辯之系爭水泥路、編號乙,均需經由901土地 西南側之柏油路(即附圖一紅色線範圍部分)通往西海岸景 觀道路以聯外,此業經本院至土地現場勘驗明確,且兩造對 此亦未表示爭執,而編號甲、編號乙之通行占用土地面積各 為61.89平方公尺、48平方公尺,差異不大,然編號甲之占 用土地部分,將使902土地東南側產生缺角,其整體土地地 形已不完整,且902、898、901土地之112年度公告土地現值 各為12,800元、1,100元,相差甚鉅,如採編號甲方式讓原 告通行,對被告造成損害非輕,又編號甲通行部分,尚須移 除鐵架圍籬及鐵架圍籬與地籍線間之雜草、雜木,且其上尚 有2根電線杆,編號乙通行部分,亦需移除其上雜草、雜木 ,是就土地現況而言,編號甲、編號乙均不適宜通行,反觀 系爭水泥路其北側有鄰接895土地之東南側地籍線,且鄰接 部分長度約5公尺(經以比例尺換算),足以供通行之用, 又其存在時間已久,有上揭被告提出之航測圖在卷可參,且 其現況之水泥路面已適於通行,無需移除任何地上物或雜草 、雜木,對於系爭水泥路之現土地所有權人即張庭等4人, 應不會造成額外之負擔,是本院綜合審酌上情,認為被告辯 稱之系爭水泥路,應屬對周圍地損害最少之通行方式,應可 認定。   ㈤原告另主張:被告於本院審理中之112年12月底,將系爭通道 之柏油路面破壞,刻意阻斷原告通行系爭通道,其行為係以 損害他人為目的,應屬權利濫用,有違民法第148條第1項規 定等語,經查,被告自承:伊有將柏油路面刨除2/3,大約 有留80公分寬度等語,而被告就系爭通道已辯稱其係僅供自 己土地通行之用,業如上述,又系爭通道並未經主管機關認 定係屬既成巷道,被告就其所有土地是否架設鐵架圍籬及刨 除部分柏油路面,應僅係其就所有土地之管理、使用方法, 且原告雖主張編號甲之通行方式,然本件尚有被告抗辯之編 號乙及系爭水泥路之通行方式,編號甲並非對周圍地損害最 少之通行方法,業經本院認定如上,則尚無從僅因被告有刨 除部分柏油路面之情事,即認定其係屬權利濫用,而應讓原 告通行編號甲部分,原告此部分主張,並不足採。 五、綜上所述,原告所有895土地固屬袋地,惟原告主張通行之 編號甲,並非對周圍地損害較少之處所及方法。從而,原告 依據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民法第787條第1項、第 2項、第788條第1項等規定,請求通行被告所有902土地之編 號甲部分,而為上揭訴之聲明,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原 告之訴既經駁回,則其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依附,應一併駁 回之。 六、本件為判決基礎之事實已明,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提 出之相關事證,於判決結果並不生影響,本院爰不一一論述 指駁,併此說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 第2 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呂憲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未 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魏慧夷

2025-03-14

CCEV-113-潮簡-567-20250314-1

司執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確認通行權存在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14103號 債 權 人 李政然  住○○市○鎮區○○○街000號    債 權 人 李政庭  住屏東縣○○鄉○○村○○路00巷0號 債 務 人 利志鴻  住屏東縣○○鄉○○村○○路00巷00號 債 務 人 邱文輝  住屏東縣○○鄉○○路000巷000號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通行權存在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權人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依執行名義為之;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應依 規定提出證明文件,此參強制執行法第4條第1項、第6條第1 項規定即明。以上係聲請強制執行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債權 人聲請強制執行有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依其情形可以 補正,經定期命其補正而未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此觀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 款之規定亦明。 二、經查,債權人請求債務人應如本院113年度潮簡字第64號判 決書附圖一所示編號230⑴、230-2⑴、編號231⑴範圍內地上物 除去;債務人並應容忍債權人於上開範圍內通行,業經本院 113年度司執字第67461號執行終結,鑑因債務人仍以釘鐵樁 及鐵方框在強制執行2米外及道路內側私設阻擋物及挑釁等 不符裁決之行為,不但妨害債權人車輛進出,且有礙居民交 通安全危害之虞,請法院復于裁處,以昭公信等語。然查債 權人卻未提出執行名義正本,經本院命其於5日內補正,該 命令已於民國114年3月6日合法送達,有送達證書附卷可稽 。惟債權人逾期迄未補正,依上開規定,其聲請為不合法, 應予駁回。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魏可欣

2025-03-14

PTDV-114-司執-14103-20250314-1

嘉簡
嘉義簡易庭(含朴子)

確認通行權存在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嘉簡字第1140號 原 告 蔡旻玲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蕭世茂、蕭世乙、蕭世楹間確認通行權存 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11日本院第一審判決, 提起第二審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2,250元, 逾期不繳,即駁回上訴。   理 由 一、按向第二審法院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前 段、第77條之13、第77條之14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上訴必 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 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 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定有明文 。 二、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66,304元,應徵第二 審裁判費為2,250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 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前段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 裁定送達5日內逕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上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嘉義簡易庭 法 官 黃美綾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周瑞楠

2025-03-14

CYEV-113-嘉簡-1140-20250314-2

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確認通行權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425號 上 訴 人 許森永 訴訟代理人 歐嘉文律師 施竣凱律師 被 上訴人 賴東熙 訴訟代理人 方文献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6月 28日本院豐原簡易庭112年度豐簡字第691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114年2月1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判決書內應記載之事實,得引用第一審判決。當事人提出 新攻擊或防禦方法者,應併記載之。判決書內應記載之理由 ,如第二審關於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及法律上之意見與第 一審判決相同者,得引用之;如有不同者,應另行記載。關 於當事人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應併記載之,民事 訴訟法第454條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簡易程序之第一審裁 判之上訴程序準用之,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亦有明文規定 。本件原審判決所載之事實及理由,除以下補充外,核與本 判決相同,爰依上開規定引用之,不再重複。 二、上訴人方面:系爭3701-5地號土地可經系爭3707、3652、37 05-8、3705-7、3705-6地號土地之道路存在(詳被證一空照 圖螢光筆所繪,下稱被證1路線),可開貨車通行,從而系 爭3701-5地號土地與公路間早已有適宜之通路可資聯絡,可 以為通常之使用,應非袋地。並聲明:⒈原判決廢棄。⒉被上 訴人於第一審之訴駁回。⒊第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    三、被上訴人方面:  ㈠因我國民法未採袋地、準袋地之觀念,故如有前述袋地或準 袋地情形固屬之,除此之外,有任何無適宜聯絡之情形者, 均可包括在內。  ㈡本件之通行方案為農用道路且有相當坡度,基於安全使用則 應以3公尺寬為必要:上訴人對原審就通行方式並不爭執(見 原審通行方案兩造主張) ,所爭執者為通行方案之農用道路 究應以1.5或3公尺寬為必要。  ⒈系爭3701-5地號土地為山坡地保育區之農牧用地,面積係293 5平方公尺,考量道路通行以安全適當便利為原則,原審附 圖路線上開預定農用道路稍有向上坡度,且係橫越山坡中段 ,道路上邊為土坡方,下邊為下陷方,行路上有一定之風險 ,考量此通路會通往被上訴人上方土地使用者(其上有許永 財向國產署承租之3707地號土地,上訴人許森永更上方亦有 土地使用,是上訴人仍可在此通路使用,對上訴人有利)之 情形。若遇兩車相會,尚須有一定之寬度始足以挪移會車, 非僅以農用搬運車寬僅1.5公尺即足,是審酌現今社會農牧 用地之利用、常見使用農機、農具載運工具等,故通行寬度 3公尺核屬必要而對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方法。  ⒉被證1路線實有因坡度太過陡峭難以行車,易生危險翻落,難 以會車,行車不易,且繞行距離過長,運輸困難之情形,並 未符合利於安全通行且損害最小之原則。  ⒊原審另被告許永財亦同意原審認定方案,且便於其使用,亦 未上訴,確見上開原審判決方案就整體通行確屬允當。  ㈢聲明:⒈上訴駁回。⒉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四、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被上訴人為系爭3701-5地號土地之所有人,上訴人為系爭370 1-2地號土地之所有人。  ㈡系爭3701-5地號土地與公路無直接聯絡,須通行系爭3701-2 地號土地後,再經由3701-3地號土地通往公路(下稱原審附 圖路線);或經系爭3707、3652、3705-8、3705-7、3705-6 地號土地之道路,通往東關路(下稱被證1路線) 。  ㈢原審附圖路線(照片見原審卷第269-275頁)由系爭3701之5地 號土地之西面往西南延伸,通行路徑上鋪有小石頭,寬約1 米至1米5,道路西側有高起之土坡,系爭3701之2地號土地 上則有上訴人許森永種植之桃樹。  ㈣被證1路線由系爭3701之5地號土地之北側西面往西延伸,通 行路徑經系爭3707(照片見原審卷第49頁)、3652、3705-8( 照片見原審卷第53頁)、3705-7(照片見原審卷第57頁) 、37 05-6地號土地之道路,通往東關路。即起訴狀附圖(見原審 卷第25頁) D、D1、E、F、G路線(照片見原審卷第49、53、5 7、61頁) 。   五、爭執事項:  ㈠系爭3701-5地號土地與公路間有被證1路線是否為系爭3701-5 地號土地與公路間適宜聯絡、可為通常使用之方式?  ㈡如被上訴人有通行權,原審附圖路線是否以路寬1.5米即足為 通行必要範圍? 六、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時,除因 土地所有人之任意行為所生者外,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地 以至公路,民法第7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系爭3701-5地 號土地與公路無直接聯絡,須通行系爭3701-2地號土地後, 再經由3701-3地號土地通往公路(下稱原審附圖路線);或經 系爭3707、3652、3705-8、3705-7、3705-6地號土地之道路 ,通往東關路(下稱被證1路線)之事實,經原審勘驗屬實, 有原審勘驗筆錄在卷可參,亦為兩造所不爭執(見不爭執事 項㈡),堪認系爭3701-5地號土地與公路間無適宜聯絡,而 屬袋地,被上訴人自有通行周圍土地以至公路聯絡之必要。  ㈡按袋地通行之主要目的,不僅專為調和個人所有之利害關係 ,且在充分發揮袋地之經濟效用,以促進物盡其用之社會整 體利益,然其為所有人容忍義務之設,應於能達成上開社會 利益之範圍內,盡量以將所有人之損害減至最低為必要。上 訴人固主張被證1路線,從而系爭3701-5地號土地與公路間 早已有適宜之通路可資聯絡,可以為通常之使用云云,然為 被上訴人所否認。經查:本院經當庭勘驗上訴人所提出被證 1路線行駛畫面錄影光碟,勘驗結果為:貨車行駛被證1路線 ,勉強通行,行進中轉彎角度接近90度,近距離隨即轉彎, 其中部分路段無路面,且雜草掩蓋,無法看到路況,兩側樹 木高度達兩公尺,視線受阻,且有陡峭下降中急轉,轉彎接 近90度,雖部分路面有鋪設水泥,惟路寬僅勉強可通行,仍 有下降坡度,且駕駛至系爭3705-2土地設有鐵門,鐵門關閉 。可知上訴人主張之被證1路線,路線陡峭、彎曲而通行困 難,大部分路段無路面,碎石、雜草及植物叢生,難以行走 ,寬度僅勉強可供1台貨車通行,無法會車,周圍視線受阻 ,無法預見前後或周圍人車、動物等情形,全段無照明,具 有相當之危險性。又所需通行土地更多,通行更為耗時,如 開發路面,所耗費金錢甚鉅,應可預期。是以,上訴人主張 之通行方案,顯非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尚無可採。基此 ,被上訴人主張依原審附圖路線通行上訴人所有系爭3701-2 (1)部分(面積118平方公尺)之土地、許永財所有系爭3701 -3(1)部分(面積223平方公尺),核屬對周圍地損害最少之 通行方法,應堪採信。  ㈢上訴人另主張原審附圖路線以路寬1.5米,即足為通行必要範 圍云云。惟查,系爭3701-5地號土地及鄰地之使用地類別均 為農牧用地,此有上開土地登記謄本在卷可佐,而被上訴人 主張之寬度3公尺通行方案,審酌我國農業之發展日新月異 ,為因應農業人口逐漸老化,農村人力短缺及大面積之耕作 等,政府極力推行機械化耕作,並採代耕之方式,而一般汽 車寬度約2公尺,農用機具及載運農作物之卡車等亦大約如 此,且農用機械車輛之寬度應不宜完全等同於道路之寬度, 通行道路應稍寬,始有通行之實益並能維護通行安全。且兩 造所有之土地均位於山坡地,如無相當路寬,農用車輛會車 必然有相當風險,故被上訴人主張寬度3公尺以為通行,並 未逾使用之必要範圍,對上訴人亦不致造成額外之損害,從 而,被上訴人主張之原審附圖路線方案應為在通行必要範圍 內,對周圍地損害最少之方案;上訴人辯稱1.5公尺寬即已 足等語,經核尚不敷一般農用所需,是認並無理由。 七、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87條第1項、第2項、第788條 第1項規定,確認被上訴人就上訴人許森永所有坐落臺中市○ ○區○○○段000000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3701-2(1)部分(面 積118平方公尺)之土地、對許永財所有坐落臺中市○○區○○○ 段000000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3701-3(1)部分(面積223平 方公尺)之土地有通行權存在。暨許永財、上訴人應將前揭 土地上之地上物移除,並容忍被上訴人通行,不得設置任何 障礙物或為其他妨害被上訴人通行之行為,為有理由。原審 就此部分為被上訴人勝訴之判決,經核並無不合。上訴意旨 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陳述與舉證,經審酌後,認於 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無予逐一論述之必要,附此敘明。 九、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文爵                 法 官 陳冠霖                 法 官 陳僑舫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黃俞婷

2025-03-14

TCDV-113-簡上-425-20250314-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確認通行權存在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17號 原 告 黃勝忠 黃麗惠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梁繼澤律師 陳為勳律師 被 告 游淑眞 游照漢 游照河 游照發 曹建宏 游寶珠 楊玉霞 楊玉雲 楊秋雯 楊銀順 王蘭英 游文德 游文安 游文宏 游淑賢 游豐兆 楊銀王 游三旺(即游黃花之繼承人) 游添勝(即游黃花之繼承人) 游明麗(即游黃花之繼承人) 游明慧(即游黃花之繼承人) 游琇貽 吳敏綺 吳敏嘉 游偲苹 游偲芃 游淇順 侑松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宜君 被 告 游阿賊 (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上列當事人間為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五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壹萬陸仟叁佰叁 拾伍元。   理 由 一、按鄰地通行權之行使,在土地所有人方面,為其所有權之擴 張,在鄰地所有人方面,其所有權則因而受限制,參照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5規定之法意,鄰地通行權訴訟標的之價額 ,如主張通行權之人為原告,應以其土地因通行鄰地所增價 額為準;如否認通行權之人為原告,則以其土地因被通行所 減價額為準(最高法院78年台抗字第355號裁判參照)。又 袋地通行權及管線安設權為不同訴訟標的,訴訟標的價額應 合併計算,其價額分別以通行袋地及安設管線所增價額為準 (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8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 3號研討結果參照)。  二、原告黃勝忠、黃麗惠訴之聲明第1項係請求:確認原告就被 告游淑眞等所共有坐落宜蘭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下稱 系爭742地號土地)有如附圖所示範圍之通行權存在等語; 第2項及第3項係請求:被告應容忍原告在前項通行權範圍內 土地鋪設柏油、水泥道路或水泥板橋,且不得有營建、設置 障礙物或為任何阻止或妨礙原告人、車通行之行為;並應容 忍原告設置自來水、電力、電信、瓦斯、有線電視及其他必 要管線,並不得為任何妨礙原告設置或埋設前開管線之行為 等語。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揆諸上開判例意旨及法條規定 ,應以原告所有坐落宜蘭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 爭743地號土地)因通行鄰地即系爭742地號土地所增價額, 及系爭743地號土地因通過鄰地即系爭742地號土地設置管線 所增價值,合併計算以核定之。惟原告未於起訴狀載明因通 行鄰地及因通過鄰地設置管線使其土地增加之價額為何,致 本院無法核定訴訟標的價額,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屬不能核 定,爰依民法第77條之12之規定,均以民事訴訟法第466條 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定之即新臺 幣(下同)165萬元定之。則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330萬 元【計算式:165萬元(系爭743地號土地通行鄰地即系爭74 2地號土地)+165萬元(系爭743地號土地通過系爭742地號 土地設置管線)=330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3,670元, 扣除原告前已繳納之裁判費17,335元,尚應補繳16,335元,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 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庭 法 官 張淑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除對於本裁定 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提起抗告,關於法院命補繳裁判費之 裁定,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4項後段規定,並受抗告法院之 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靜宜

2025-03-14

ILDV-114-訴-117-20250314-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通行權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265號 上 訴 人 林仁敬 訴訟代理人 張弘明律師 被 上訴 人 黃秉坤(原名黃炳坤) 訴訟代理人 賴錦源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 1月22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上字第529 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或憲法法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 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 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 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 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第三 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 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 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所有坐落○○市○○區○○○段000、 000、000之0地號土地(下分稱地號,合稱系爭土地)為袋 地,系爭土地與同段000地號土地(下稱000地號土地)並非 分割自同一筆土地;000、000地號土地曾同為訴外人昱昭藥 品有限公司(下稱昱昭公司)所有,該公司於民國101年間 將之分別移轉登記予他人,並非系爭土地不通公路之原因, 無民法第789條第1項規定之適用。審酌系爭土地及同段000 、000、000、000地號土地等鄰地(合稱系爭鄰地)之使用 現況、路寬3公尺即敷通行所需、系爭鄰地扣除供通行之面 積後尚餘相當面積可使用,及多數鄰地所有人之意願等一切 情狀,認第一審判決附圖方案三所示編號②、③、④、⑤、⑥路 線(下稱系爭路線)為對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被 上訴人請求確認就系爭路線通行權存在及得開設道路為有理 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所為論斷,泛言未論斷或 論斷矛盾、違法,而非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 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亦未具體敘 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 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 。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確認之訴並非不 得為一部勝訴之判決;又民事訴訟法第199條規定審判長之 闡明義務或闡明權之行使,應限於辯論主義範疇,審判長並 無闡明令當事人提出新訴訟資料之義務。上訴人指摘事實審 法院不得就先位確認訴訟為一部勝訴之判決,及原審應闡明 其請求調查80年至101年間昱昭公司就000、000地號土地如 何通行至公路等節,均屬誤會,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陶 亞 琴 法官 王 怡 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宜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13

TPSV-113-台上-2265-20250313-1

沙簡
沙鹿簡易庭

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       113年度沙簡字第13號 原 告 陳翠燕 蔡燕霜 陳政益 陳泓銘 陳政原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張順豪律師 蔡梓詮律師 被 告 許允文 訴訟代理人 趙彥榕律師 複代理人 林逸夫律師 被 告 臺中市政府財政局 法定代理人 游麗玲 訴訟代理人 何志揚律師 複代理人 江伊莉律師 訴訟代理人 呂君文 追加被告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法定代理人 陳大田 訴訟代理人 蕭惠臻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7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確認原告陳翠燕、蔡燕霜、陳政益、陳泓銘、陳政原就被告許允 文所有坐落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b部分土地( 面積1.89平方公尺)之範圍有通行權存在。 確認原告陳翠燕、蔡燕霜、陳政益、陳泓銘、陳政原就被告臺中 市政府財政局所管理坐落臺中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全部( 面積2.99平方公尺)之範圍有通行權存在。 確認原告陳翠燕、蔡燕霜、陳政益、陳泓銘、陳政原就被告臺中 市政府建設局所管理坐落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如附圖所 示A部分土地(面積2.12平方公尺)、B部分土地(面積2.45平方公 尺)之範圍有通行權存在。 被告許允文於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b部分土地 、被告臺中市政府財政局於臺中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被 告臺中市政府建設局於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A 部分與B部分土地上,均應容忍原告陳翠燕、蔡燕霜、陳政益、 陳泓銘、陳政原通行,並不得有任何設置障礙物或妨礙通行權行 使之行為。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四分之三,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被告臺中市政府建設局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 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各款所列情形, 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一)原告陳翠燕、蔡燕霜、陳政益、陳泓銘、陳政原(下稱原 告5人)共有坐落臺中市○○區○○段0○○○段0000地號土地(下 稱系爭649地號土地),與被告許允文所有之同段664地號 土地(下稱系爭664地號土地),訴外人臺中市○○○○段00000 0地號土地(管理機關為被告臺中市政府財政局,下稱系爭 643-15地號土地)、同段643地號土地(管理機關為被告臺 中市政府建設局,下稱系爭643地號土地)相毗鄰。又原告 5人共有之臺中市○○區○○路○段00號房屋坐落在系爭649地 號土地,目前為原告陳翠燕經營早餐店使用,對外營業時 皆須通行文昌路,故為發揮系爭649地號土地之通常使用 功能,有對外通行聯絡道路之必要。 (二)查系爭649地號土地目前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 常使用,屬於袋地,須藉由行經系爭664、643-15、643地 號土地以連接文昌路俾對外通行,又系爭664地號土地之 起訴狀附圖編號A範圍面積僅約4平方公尺(以實際測量為 準),且縱深短淺,又屬於系爭649地號土地整體形狀中 單獨突出之區塊,難以做有經濟效益之規畫使用,故編號 A範圍供原告5人通行使用,對於系爭649地號土地之整體 使用價值並無明顯影響,且不會導致系爭649地號土地產 生無法使用之畸零區塊;又系爭643-15地號土地之面積僅 2.99平方公尺,面臨文昌路之路寬僅約1.5公尺,屬於畸 零地,本難以單獨規劃使用,容忍原告5人通行並不會嚴 重影響土地所有人之利益。另原告5人主張之通行方案, 係將系爭643-15地號土地與系爭664地號土地間之地界向 西橫移,使面臨文昌路之路寬達3公尺,已屬系爭649地號 土地通行聯絡文昌路之最短直線距離,且通行寬度3公尺 ,為供通常通行使用之最小寬度,故原告5人主張通行方 案,應屬於必要通行範圍內,對周圍鄰地損害最小之通行 方案。另被告許允文、臺中市政府財政局、臺中市政府建 設局(下稱被告3人)應於原告5人具有通行之範圍即附圖所 示b部分土地、系爭643-15地號土地、附圖所示A、B部分 土地上容忍原告5人通行,且不得為任何阻止或妨害原告5 人通行之行為。 (三)對被告抗辯之陳述:   1、系爭649地號土地本即為袋地,並非因原告5人之任意行為 而成為袋地,且並非如被告許允文所說係因行政機關之徵 收及撤銷徵收緣由方成為袋地,故並無民法第789條之適 用或類推適用之餘地,被告許允文抗辯並無理由,原告否 認之。原告自可請求通行周圍土地以聯絡公路。     2、原告陳翠燕在其系爭649地號土地上開設早餐店,設置有 內用座位,於日常營業活動中,舉凡搬運重物、進貨補貨 早餐店用品、客人進入內用座位用餐等事項,均須有相當 通行寬度供營業使用,而依照複丈成果圖之內容,系爭64 3-15地號土地之寬度僅有約l.8公尺,顯不足供上開營業 活動使用,故原告主張應留設3公尺之通行寬度,應屬原 告進行土地正常經濟上使用所必要之通行範圍。又系爭64 9地號土地為可供興建建物使用之商業區土地,於本件袋 地通行權案件中,自應考量日後土地所有建築開發使用之 需求,衡酌現代社會生活一般興建建物所需使用之車輛、 機具所需之通行、迴旋寬度,以及日後若作其他商業使用 時,將有車輛進出之需求,故參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38 條第2款規定,汽車全寬不得超過2.5公尺,且車輛寬度應 不宜完全等同於通路寬度,通行路寬應較車寬稍寬,始能 維護通行安全,並有通行實益,故本件原告主張以路寬3 公尺為通行必要之範圍,應屬對周圍鄰地損害最少,且可 滿足通常通行使用之最小寬度。原告主張通行複丈成果圖 所示編號b範圍供原告5人通行使用,對於系爭664地號土 地之整體使用價值並無明顯影響,且不會導致系爭664地 號土地產生無法使用之畸零區塊,應屬對周圍鄰地損害最 少,又可發揮系爭649地號土地經濟效用之通行方案。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787條規定提起本件確認通行權 訴訟。並請求法院判決:1、確認原告陳翠燕、蔡燕霜、 陳政益、陳泓銘、陳政原就坐落臺中市○○區○○段000地號 土地如附圖所示b部分土地(面積1.89平方公尺)之範圍有 通行權存在。2、確認原告陳翠燕、蔡燕霜、陳政益、陳 泓銘、陳政原就坐落臺中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全部 (面積2.99平方公尺)之範圍有通行權存在。3、確認原 告陳翠燕、蔡燕霜、陳政益、陳泓銘、陳政原就坐落臺中 市○○區○○段000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A部分土地(面積2.12 平方公尺)、B部分土地(面積2.45平方公尺)之範圍有通 行權存在。4、被告許允文、臺中市政府財政局、臺中市 政府建設局應分別於附圖所示b部分土地、臺中市○○區○○ 段000000地號土地、附圖所示A部分與B部分土地上容忍原 告陳翠燕、蔡燕霜、陳政益、陳泓銘、陳政原通行,並不 得有任何設置障礙物或妨礙通行權行使之行為。5、訴訟 費用由被告共同負擔。 二、被告抗辯: (一)被告許允文抗辯:   1、早年臺中市大肚區文昌路一段因道路拓寬需求,行政機關 遂徵收該路段居民之土地,作為道路拓寬之用,待道路 拓寬完畢後,道路並未完全使用所徵收之土地範圍,內政 部及臺中市○○○於000○00○○○○○○○○○地○○○○○段000000○0000 00○000000地號)核准撤銷徵收。被告許允文得知此情後 ,遂向臺中市政府繳清徵收價款,臺中市政府則將先前徵 收被告許允文之土地範圍即系爭664地號土地上之與643-1 3、643-15二筆土地地籍線平行之範圍(含A部分)返還予 被告許允文,此部分返還徵收公告可參643-15地號土地第 二類登記謄本其他登記事項欄位所示。   2、原告5人共有之系爭649地號土地本即與公路有適宜之聯絡 而可為通常使用,卻因土地所有人即原告5人或其前手之 任意消極怠惰行為,未在內政部、臺中市政府發佈撤銷徵 收公告後,向臺中市政府請求返還徵收土地或尋求租賃、 申購該土地而遭阻斷,方致系爭649地號土地與公路無適 宜之聯絡而成為袋地,是以,上開土地既本非屬袋地,係 原告5人或其前手間之行為將原屬與公路有適宜聯絡之土 地變為袋地,自無適用民法第787條第1項請求通行被告許 允文所有之A部分土地。   3、退步言之,原告5人共有之系爭649地號土地現用於經營早 餐店之用,其使用系爭643-15地號土地即可使顧客點餐出 入,已可達其營業目的,且考量前述行政機關之徵收及撤 銷徵收緣由所造成袋地之情形,及系爭643-15地號土地現 為臺中市政府所有之畸零地因素,基於綜合利益衡量,本 件應有民法第789條之適用或類推適用之餘地,亦即原告5 人共有之系爭649地號土地僅能通行因徵收而轉載分割出 之系爭643-15地號土地,不得通行被告許允文所有A部分 土地。   4、另原告5人占用被告2人之土地甚久,作為其早餐店經營範 圍, 被告許允文本向原告5人表示其無權占用一事,然原 告5人置之不理,被告許允文不得不提起拆屋還地訴訟, 該案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1年度沙簡字第523號判決確定 ,現正進行強制執行程序(112年度司執字第146138號) ,被告許允文考量為鄰居關係,尚予原告5人三個月暫緩 執行,詎原告5人卻對被告許允文提起本件通行權訴訟。 如原告5人因自身消極怠惰行為,未向臺中市政府尋求租 賃或申購系爭643-15地號土地,致得通行被告許允文所有 之b部分範圍土地,無異使其獲得非預期的利益,並造成 依循正當法律程序返還徵收土地之被告許允文需容忍原告 5人通行,而遭受意外損失,顯已逸脫袋地通行之本質及 有違事理之衡平。   5、系爭土地並非袋地。且袋地通行權之通行方法只在於使土 地所有人對土地得達於通常使用,並非在進化、美化或最 大利益化其使用,是否足供通常之使用,並非在解決袋地 之營業利益之商業問題。所謂「通常使用」,應指一般人 得以進出而連絡通路至公路之情形,若係為如原告所述日 後土地開發建築使用之情形,則為特別使用,自非通常使 用之範疇,未來建築問題非民法第787條規定應考慮之範 圍。依誠信原則,土地所有人不能因追求自己之最大便利 ,致對相鄰土地所有人造成逾越必要程度之損害。原告已 先佔用被告及臺中市政府之土地蓋用建物作為經營早餐店 用途,對於無權占用他人土地全然未提,反而再主張通行 權,顯然違反誠信原則。    6、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二)被告臺中市政府財政局抗辯:   1、原告5人共有之系爭649地號土地並非袋地,現即可自由通 行至道路:經查,目前原告5人早已於被告臺中市政府財 政局管理之系爭643-15地號土地及被告許允文所有之系爭 664地號土地上蓋有門牌臺中市○○區○○路○段00號之房屋無 權占有中,確實已可自由通行、使用,業經被告臺中市政 府財政局自111年6月起開單計收使用補償金,顯見原告5 人共有之系爭649地號土地並非與公路無適宜聯絡之袋地 ,早已且持續可為通常之使用,故原告5人主張民法第787 條之袋地通行權,顯屬無據。   2、退萬步言之,縱認原告5人共有之系爭649地號土地為袋地 ,依國有非公用袋地通行作業要點,原告5人應先自行清 除與通行無關之地上物:縱認原告5人共有之系爭649地號 土地屬袋地而得提起本件確認通行權存在之訴,惟共有人 之一原告陳翠燕早已就系爭643-15地號、664地號土地上 未經被告臺中市政府財政局同意興建違章建物無權占有被 告臺中市政府財政局管理之土地,被告臺中市政府財政局 尚未對其提起拆屋還地訴訟,如依據國有非公用土地提供 袋地通行作業要點第7點第1項第3款規定,申請通行國有 非公用土地者,如自身即為占有人,應清除與通行無關之 地上物,亦即,原告5人提起本件訴訟前,負有應先自行 將上關建物拆除之義務,否則有違該要點之精神與通行目 的。顯見,原告5人提起本件訴訟,目的並非用於通行而 僅係為維持原告陳翠燕經營之早餐店占有使用,其請求與 目前使用現況顯屬自相矛盾,請求仍屬無理由。   3、另案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1年度沙簡字第523號拆屋還地事 件確定判決附圖所示A房屋本即屬於原告5人而占用被告許 允文之土地,而且原告5人目前本來就是透過A房屋與昌平 路相鄰而進出,根本不需要經過被告臺中市政府財政局管 理之系爭643-15地號土地進出,因此原告5人共有之系爭6 49地號土地實際上並非袋地,自無確認通行權之必要。況 原告5人如果有需求可以前來被告臺中市政府財政局申請 承購,屆時以標售方式出售,無須提起本件訴訟。   4、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三)被告臺中市政府建設局:被告臺中市政府建設局未於言詞 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 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 文。而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 存否不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 態存在,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 言(最高法院52年度台上字第1240號裁判參照)。查原告 5人主張其共有之系爭649地號土地為袋地,訴請確認就被 告許允文所有系爭664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b部分土地(面 積1.89平方公尺)之範圍有通行權存在;就被告臺中市政 府財政局所管理系爭643-15地號土地全部(面積2.99平方 公尺)之範圍有通行權存在;就被告臺中市政府建設局所 管理系爭643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A部分土地(面積2.12平 方公尺)、B部分土地(面積2.45平方公尺)之範圍有通行 權存在。原告上述主張,為到庭之被告所否認,則原告得 否通行被告土地之法律上關係不明確,能以確認判決除去 法律上地位不安狀態,揆諸前開說明,原告提起本件訴訟 ,自有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應堪認定。   (二)原告5人共有之系爭649地號土地,左右兩方為臺中市○○區 ○○路○段00號、17號建物,後方為其他建物,左右及後方 均無出入口,亦無適當道路可直接對外連通,其最近聯外 道路為臺中市沙鹿區文昌路一段,且僅得經由被告許允文 所有系爭664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b部分土地(面積1.89平 方公尺)、臺中市政府財政局所管理系爭643-15地號土地 全部(面積2.99平方公尺)、被告臺中市政府建設局所管 理系爭643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A部分土地(面積2.12平方 公尺)、B部分土地(面積2.45平方公尺)始得連接至文昌 路一段巷,此經本院會同兩造勘驗現場,並有勘驗筆錄及 現場照片可證,因此,原告5人共有之系爭649地號土地為 袋地,應可認定。至於系爭649地號土地上之地上物性質 為何,與原告土地是否為袋地並無關連。   (三)袋地所有人之通行權,應於通行必要之範圍內,擇其周圍 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民法第787條第2項定有明 文。所謂通行必要範圍內,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 ,應依社會通常之觀念,就附近周圍地之土地性質、地理 狀況、相鄰土地所有人及利用人之利害得失,斟酌判斷之 ;且不以現為道路,或係最近之聯絡捷徑為限,如有多數 周圍地可供通行,應比較各土地所有人可能受有之損害, 擇其損害最少之處所通行之(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8 42號、103年度台上字第93號判決意旨參照)。原告主張 如附圖所示b部分土地(面積1.89平方公尺)、系爭643-15 地號土地全部(面積2.99平方公尺)、如附圖所示A部分 土地(面積2.12平方公尺)、B部分土地(面積2.45平方公 尺)之有通行權存在。被告則以前情抗辯,本院認為:原 告5人共有之系爭649地號土地四周無適當道路可直接對外 連通,其最近聯外道路為臺中市沙鹿區文昌路一段,且僅 得經由如附圖所示b部分土地(面積1.89平方公尺)、系爭6 43-15地號土地全部(面積2.99平方公尺)、如附圖所示A 部分土地(面積2.12平方公尺)、B部分土地(面積2.45平 方公尺)始得連接至文昌路一段,且原告主張之通行範圍 並非系爭649地號土地臨馬路之全部面寬,而係僅其中必 要通行範圍3公尺之寬度,因此本院認為,原告主張通行 之位置,應係對周圍地損害最小之處所及方法。綜上,本 院認為原告對被告所有或所管理之上開地號土地上,確有 通行權存在,其對被告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分別為如 主文第1項至第3項所示,原告此部分之請求,於法尚無不 合,應予准許。  (四)有通行權人於必要時,得開設道路。但對於通行地因此所 受之損害,應支付償金。前項情形,如致通行地損害過鉅 者,通行地所有人得請求有通行權人以相當之價額購買通 行地及因此形成之畸零地,其價額由當事人協議定之;不 能協議者,得請求法院以判決定之,民法第788條定有明 文。至於有無必要開設道路,開設如何路面、寬度之道路 ,應參酌相關土地及四周環境現況、目前社會繁榮程度、 一般交通運輸工具、通行需要地通常使用之必要程度、通 行地受損害之程度等事項酌定之。又通行之目的,係使土 地與公路有適宜之聯絡,是原告在所通行之土地上鋪設柏 油或水泥,亦屬合理及必要。另倘有妨阻土地與公路適宜 之聯絡,或為其他之妨害行為,致不能為通常之使用者, 通行權人亦得請求予以禁止或排除,是原告依民法第787 條之規定,對被告所有或所管理之上開土地上即就附圖所 示b部分土地(面積1.89平方公尺)、系爭643-15地號土地 全部(面積2.99平方公尺)、如附圖所示A部分土地(面積 2.12平方公尺)、B部分土地(面積2.45平方公尺)部分既 有通行權存在,則原告請求被告不得在該範圍土地上為妨 礙原告通行、使用之行為,應有理由,爰為如主文第4項 所為之諭知。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五、末按敗訴人之行為,按當時之訴訟程度,為伸張或防衛權利 所必要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全部或 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1條第2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欲通行 被告所有或所管理之土地,被告為防衛其財產權而不同意原 告之請求,所為訴訟行為應在防衛其權利所必要之範圍內, 若令提供土地讓原告通行之被告,再行負擔訴訟費用,恐非 事理之平,爰依上開規定,命勝訴之原告負擔部分訴訟費用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沙鹿簡易庭               法 官 劉國賓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 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2025-03-13

SDEV-113-沙簡-13-202503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