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鄭伊汝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南簡
臺南簡易庭

給付分期買賣價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4年度南簡字第83號 原 告 仲信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黎小彤 訴訟代理人 白苡琳 被 告 謝廷縣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分期買賣價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2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02,600元,及如附表一所示利息。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1,76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 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前以分期付款買賣之方式,向附表二所 示特約商訂購如附表二所示標的物,並簽立分期付款申請暨 合約書(下稱系爭買賣契約),各期繳款日、起迄日、分期 期數及剩餘金額均如附表二所示,並約定倘有遲延付款之情 事,全部債務視為到期,被告另應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6計付 遲延利息。被告於繳付如附表二所示期數後,即未再繳付, 而附表二所示特約商已將系爭買賣契約價金債權讓與原告, 並於締結系爭買賣契約時通知被告,為此,依系爭買賣契約 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 文第一項所示。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 任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件原告上開主張,業經其提出zingala銀角零卡分期付款 申請暨合約書及繳款明細表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9至37頁) ,且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 ,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加以爭執, 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 1項前段規定,應視同自認。從而,原告依系爭買賣契約及 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 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應依民事訴 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本件訴訟費用額為裁判費1,760元,確定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之金額,並加計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附表一: 編號 計息本金 (新臺幣) 利息起迄期間 年利率 1 21,672元 自民國113年9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 週年利率16% 2 21,672元 自民國113年9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 週年利率16% 3 29,628元 自民國113年9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 週年利率16% 4 29,628元 自民國113年9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 週年利率16% 附表二: 編號 特約商 標的物 期數 分期總額(新臺幣) 分期起訖 (民國) 實際繳付期數 尚欠金額 (新臺幣) 1 香港商雅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蘋果iPhone15/128G/6.1吋智慧型手機 24 28,902元 自113年3月10日至115年2月10日 6 21,672元 2 香港商雅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蘋果iPhone15/128G/6.1吋智慧型手機 24 28,902元 自113年3月10日至115年2月10日 6 21,672元 3 香港商雅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蘋果iPhone15Pro/256G-5G智慧型手機 24 39,519元 自113年3月10日至115年2月10日 6 29,628元 4 香港商雅虎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蘋果iPhone15Pro/256G-5G智慧型手機 24 39,519元 自113年3月10日至115年2月10日 6 29,628元

2025-02-27

TNEV-114-南簡-83-20250227-1

南簡
臺南簡易庭

清償消費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4年度南簡字第255號 原 告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訴訟代理人 洪敏智 被 告 姚廷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 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中簡字第2588號),本院於民國114年 2月1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67,594元,及自民國109年6月6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除減縮部分外)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原告起訴時聲明為:被告應給付 原告新臺幣(下同)167,594元,及自民國97年8月28日起至10 4年8月31日,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9.71,暨104年9月1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嗣於訴訟中減 縮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167,594元,及自109年6月6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第 148頁),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前揭規定, 應予准許。 (二)次按關於財產權之訴訟,其標的之金額或價額在新臺幣50萬 元以下者,適用本章所定之簡易程序,民事訴訟法第427條 第1項定有明文。又通常訴訟事件因訴之變更或一部撤回, 致其訴之全部屬於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或第2項之範圍 者,承辦法官應以裁定改用簡易程序,並將該通常訴訟事件 報結後改分為簡易事件,由原法官或受命法官依簡易程序繼 續審理,同一地方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事件事務分配辦法 第4條第1項亦有明文。本件原分案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858 號事件行通常訴訟程序,嗣因原告為前揭減縮聲明後,請求 給付金額未逾50萬元,而屬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規定應 適用簡易訴訟程序之範圍,並經本院諭知改行簡易程序(見 本院卷第148頁),並由原法官繼續審理,附此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於87年1月23日起向原告辦理信用卡使 用(以下簡稱系爭信用卡),依信用卡約定條款第14條及第 15條之約定,被告應於每月繳款截止日之前向原告清償帳款 ,如有積欠款項或逾期清償等情事者,被告另應自原告墊款 予特約商店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9.71之利率 計付欠款之循環信用利息,並應依約繳納違約金,詎被告未 依約償付系爭信用卡債務。又被告前因無法清償欠款,於95 年間依債務協商機制達成協商,伊銀行自95年7月至97年6月 間共獲償17,196元,惟被告於97年6月後即未依約繳納協議 款項,被告已經毀諾,對銀行之各債務應回復依各債權銀行 原契約約定辦理。然被告自97年7月起,即已未依雙方合意 之信用卡使用約定繳款,迭經催索,均置之不理,依約被告 就系爭信用卡債務已喪失期限利益,視為全部到期。被告現 積欠本金167,594元(已扣除受償之17,196元),及自起訴前5 年內(即109年6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5 計算之利息。爰依依系爭信用卡契約關係,請求被告如數給 付等語,並聲明求為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對原告請求本金167,594元中已扣除協商款17,19 6元沒有意見,惟利息計算期間太久,伊沒有能力負擔等語 ,資為抗辯。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本件原告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信 用卡申請書、約定書、帳務明細、信用卡沖銷明細、行政 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99年2月1日金管銀控字第09900009 760號函為憑(見臺中地院司促卷第3至9頁、本院卷第53至 71頁),並有95年間最大債權銀行即永豐商業銀行所提出 之協商資料可參(見本院卷第121至125頁),且為被告所不 爭執,堪信原告主張為真實。 (二)按利息、紅利、租金、贍養費、退職金及其他一年或不及 一年之定期給付債權,其各期給付請求權,因五年間不行 使而消滅,民法第126條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起訴之 日為113年6月6日(原告於113年6月6日聲請對被告核發支 付命令,見台中地院司促卷第3頁),則原告請求利息起算 日即109年6月6日,於起訴前5年之內,合於上開規定。被 告抗辯本件利息計算期間過久云云,尚不可採。   四、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依系爭信用卡契約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本 件係屬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規定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 被告敗訴之判決,爰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核與判決結果 不生影響,自無庸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2025-02-26

TNEV-114-南簡-255-20250226-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國家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國字第6號 原 告 李勁寬 被 告 臺南市政府動物防疫保護處 法定代理人 吳名彬 訴訟代理人 張佳玲 王鳳卿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國家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5日言詞 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依本法請求損害賠償時,應先以書面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 之;賠償義務機關拒絕賠償,或自提出請求之日起逾30日不 開始協議,或自開始協議之日起逾60日協議不成立時,請求 權人得提起損害賠償之訴,國家賠償法第10條第1項及第11 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主張被告應負國家賠償 責任,於民國113年2月間以書面向被告請求賠償,經被告於 同年5月10日作成拒絕賠償理由書拒絕賠償(見本院卷第51 至57頁),堪認原告已踐行前揭協議先行程序,則原告對被 告提起本件國家賠償訴訟,於法並無不合。 二、本件訴訟繫屬中,被告法定代理人變更為甲○○,據其於113 年11月29日言詞辯論期日提出書狀聲明承受訴訟,並經本院 於同日送達原告,有民事聲明承受訴訟狀(見本院卷第201 頁),揆諸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175條第1項及第176條規 定,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伊位於臺南市○○區○○○街00巷0號之住處(下 稱系爭住處)附近,原有3隻以上流浪犬成群到處流竄,經伊 及鄰居向被告通報後,被告遲未派員抓捕,最終致使伊飼養 6年之寵物貓(晶片號碼:000000000000000,下稱系爭寵物 貓),於113年1月20日間晚間10時許於系爭住處門口散步時 ,遭3隻流浪犬咬傷致死(下稱系爭事故)。又流浪犬在系爭 住處附近聚集遊蕩已至少3年以上,依臺南市犬貓管理及福 利促進自治條例(下稱臺南市犬貓管理條例)第1條及第2條第 1款規定,被告有捕捉流浪犬之法定職務,惟長期未積極捕 捉流浪犬,可認系爭寵物貓遭流浪犬咬傷致死,係因被告遲 未派員捕捉流浪犬所致,被告自有怠於執行職務之情事,且 系爭寵物貓被遭流浪犬咬傷致死,與被告怠於捕捉職務間, 具相當因果關係,依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後段規定,伊得 請求被告負國家賠償責任,並請求被告賠償下列項目:㈠購 買系爭寵物貓之價格:8萬元;㈡6年飼養費用:328,500元(1 日餐費以150元計算);㈢6年貓砂費用:21,600元;㈣6年培育 費用:80,1540元(每日2小時,以時薪183元計算),以上合 計為1,231,640元。爰依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提起本件 訴訟,請求被告加計法定遲延利息賠償伊1,231,640元等語 。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231,640元,及自國家賠償請 求書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 二、被告則以:動物保護法之立法目的在於保護動物,該法第32 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雖授予伊機關得逕行沒入犬隻權限,但 未明定捕捉流浪犬乃伊機關之法定職務,且伊機關尚有裁量 權限決定是否沒入。又臺南市犬貓管理條例僅規範伊機關需 盡流浪犬之管制義務,此乃基於絕育目的(管制動物數量), 而非捕捉流浪犬之依據,至於伊機關在民眾通報流浪犬具有 攻擊性或有追咬人車事件後,進而派員捕捉流浪犬,係便民 服務,而非在執行法定職務。又依伊機關於108年起至系爭 事故發生前,通報永康區塩興里流浪犬捕捉案件之資料,並 無系爭住處附近相關之通報紀錄,足見原告稱伊機關多年未 處置,與事實不符。再者,流浪犬隻具流動性,並非固定在 某一區域出現,捕捉本即具有相當程度之困難及不確定性, 亦無法排除係他處犬隻移動至系爭事故發生地點,難謂伊機 關有怠於執行職務之情形。此外,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 得出入之場所,應由七歲以上之人伴同,動物保護法第20條 第1項復有明定。系爭寵物貓於系爭住處附近遭流浪犬追趕 攻擊時,並未有飼主或7歲以上之人伴同,是倘原告能善盡 動物保護法所規定之飼主責任,應能避免系爭事故之發生等 語為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本件原告主張被告應就系爭事故負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後 段規定之責任,惟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則本件爭 點厥為:被告機關公務員就系爭事故之發生是否有怠於執行 捕捉流浪犬之職務?如被告機關應負國家賠償之責,原告得 請求賠償之金額為若干?茲分述如下: (一)按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 人民自由或權利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公務員怠於執 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者亦同。國家賠償法第 2條第2項前段、後段分別定有明文。而法律之種類繁多,其 規範之目的亦各有不同,有僅屬賦予主管機關推行公共事務 之權限者,亦有賦予主管機關作為或不作為之裁量權限者, 倘法律規範之目的係為保障人民生命、身體及財產等法益, 且對主管機關應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之事項規定明確,在個 別事件中,經斟酌⑴人民權益所受侵害之危險迫切程度;⑵公 務員對於損害之發生是否可得預見;⑶侵害之防止是否須仰 賴公權力之行使始可達成目的而非個人之努力可能避免等因 素,該管機關公務員依此規定對可得特定之人負有作為義務 已無不作為之裁量空間(即學理上所稱「裁量收縮至零」) ,猶因故意或過失怠於執行職務或拒不為職務上應為之行為 ,致特定人之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被害人自得向國家請求 損害賠償(司法院釋字第469號解釋理由書參照)。 (二)次按動物保護法第1條第1項所揭示之立法目的在於「尊重動 物生命及保護動物」,因而於第6條乃明定:任何人不得騷 擾、虐待或傷害動物。第11條第1項復規定:飼主對於受傷 或罹病之動物,應給與必要之醫療。均係本於第1條第1項之 立法目的所為之延伸規定。同法第32條第1款(現行第32條 第1項第1款,下同)固規定,主管機關對於違反第5條第3項 規定棄養之動物,「得」逕行沒入。惟該條文係規定在該法 第6章所定之「罰則」內,立法形成上是否僅係主管機關對 於棄養動物之飼主所得為之行政處分?抑或併含有保護特定 人民生命、身體或財產法益之目的考量,因而符合司法院釋 字第469號解釋意旨所謂「法律對主管機關應執行職務行使 公權力之事項規定明確,該管機關公務員依此規定對『可得 特定之人』所負作為義務已無不作為之裁量餘地」之情形? 遭人棄養之野狗具有流動性,捕捉本有相當程度之不確定性 ,防止其突發性的侵害,當難全仰賴公權力之行使,個人之 防護措施仍係防止野狗突發侵害之有效之道。況且,動物保 護法第32條第1款,既僅規定主管機關對於違反同法第5條第 3項規定棄養之動物,「得」逕行沒入,則主管機關對於遭 人棄養之野狗,究竟沒入與否?當視能否掌握該野狗之動態 及捕捉之可能性而定,足見主管機關對此仍有相當之裁量空 間,而非已無裁量之餘地(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301號 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系爭住處附近固在系爭事故發生當日有流浪犬出現,然本件並無證據可資證明該犬隻於系爭事故發生前,已屬動物保護法第32條第1項第3款所定「違反第7條規定,無故侵害他人之生命或身體,致造成他人生命或身體傷害之動物。」或同條項第4款所定「違反第7條規定,飼主經勸導拒不改善,而其飼養之動物再次無故侵害他人之自由或財產。」之動物,自難認被告機關有依前規定沒入流浪犬之作為義務。又系爭住處附近,縱有屬經飼主棄養之流浪犬出現,依動物保護法第32條第1項第2款規定,被告機關就是否為沒入該犬隻之處分,仍有行政裁量空間;再參以112年1月起至系爭事故發生(即113年1月20日)前,通報永康區塩興里遊蕩犬捕捉案件之資料(見本院卷第299至320頁),可知系爭住處所在之塩行里及其附近之塩興里,固有原告所主張之如附表所示19件通報捕捉流浪犬案件(見本院卷第397、399頁),惟被告機關於接獲通報後,均有派員處置(參附表處置情形及結果欄位),有動物管制通報單及臺南市流浪動物捕捉點交清單等件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99至320、336、337、341至343、345頁),且縱使流浪犬具有地域性(在特定地區內流竄),然依上開通報資料,並未見在系爭事故發生前之近期內,有民眾通報系爭住處附近出現具有攻擊性之流浪犬或犬隻追咬人車事件,原告亦自承距離系爭住處最近地點之通報捕捉流浪犬事件係在112年8月31日(見本院卷第420頁,即附表編號5部分),迄系爭事故發生時已逾4個多月,則被告機關事前無從預見系爭住處附近有流浪犬群聚之危險或損害之發生,尚難認其捕捉系爭住處附近流浪犬之行政裁量權已收縮至零,而有預先依同法第32條第1項第2款規定,發動捕捉流浪犬之作為義務,是本件自無從以事後發生系爭事故,遽認被告機關所屬公務員有怠於執行職務之情事。揆諸上開說明,本件並不符合大法官第469號解釋就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後段規定所闡述:「該管機關公務員依此規定對可得特定之人負有作為義務已無不作為之裁量空間」之情形,故不成立第2條第2項後段規定之國家賠償責任。從而,原告依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後段規定,主張被告機關應負國家賠償責任,難認有據。至原告雖主張伊在系爭事故發生後多次通報被告機關捕捉流浪犬,惟被告機關怠於捕捉等語,縱令原告所述屬實,此乃系爭事故發生後之不作為,核與判斷被告機關就系爭事故之發生是否怠於執行職務無關,亦難認此項事發後之不作為,與系爭寵物貓遭流浪犬咬傷致死間有相當因果關係,併予說明。 四、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依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後段規定,被 告應給付原告1,231,640元,及自國家賠償請求書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核與判決結果無影響,毋庸再予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 記 官 鄭伊汝    附表: 編號 日期(民國) 通報編號及案件分類(證物頁數) 通報地點(臺南市永康區) 處置情形及結果(證物頁數) 捕捉地點 1 112年3月2日 202398追咬人車(卷320頁) 塩興里永安路105巷46弄 112年3月6、16日到場均未見犬隻(卷320頁) 2 112年4月14日 203285追咬人車(卷299頁) 塩興里永安路105巷46弄 112年4月14日捕捉犬1隻 (卷336頁) 塩興里永安路105巷 3 112年4月19日 203392追咬人車(卷300頁) 塩興里永安路105巷46弄 112年4月24日 捕捉犬1隻 (卷337頁) 塩行里新行街291巷 4 112年4月20日 203409追咬人車(卷301頁) 塩興里永安路105巷 5 112年8月31日 206070追咬人車(卷304頁) 塩興里新行街291巷至永安二街 112年9月5日 捕捉犬1隻 (卷341頁) 塩興里新行街與永安二街交叉口 6 112年9月8日 206198追咬人車(卷305頁) 塩興里永安路105巷 112年9月12日 捕捉犬1隻 (卷342頁) 塩興里永安路105巷 7 112年9月11日 206221追咬人車(卷306頁) 塩興里永安路105巷 8 112年9月22日 206520追咬人車(卷307頁) 塩興里永安路 112年9月22日、10月3日到場均未見犬隻(卷307頁) 9 112年10月4日 206735追咬人車(卷308頁) 塩興里永安路 112年10月4日 捕捉犬2隻 (卷343頁) 塩興里永安路 10 112年10月4日 206737追咬人車(卷309頁) 塩興里永安路105巷 11 112年10月4日 206748執行麻醉槍業務(卷310頁) 塩興里永安路 12 112年10月11日 206786追咬人車(卷311頁) 塩興里永安路105巷 112年10月17日到場未見犬隻(卷311頁) 13 112年10月11日 206795其他(卷312頁) 塩興里永安路 112年10月11日捕捉追人犬隻(卷312頁) 14 112年10月23日 207067追咬人車(卷313頁) 塩興里永安路 112年10月23日到場未見犬隻(卷313頁) 15 112年11月6日 207342追咬人車(卷315頁) 塩興里永安路 112年11月9、22日到場未見犬隻(卷315頁) 16 112年12月7日 208034追咬人車(卷316頁) 塩興里永安路社區公園 112年12月12日聯絡該處愛媽協助捉補,做好犬隻管理。112年12月18日已將犬隻做好管理。(卷316頁) 17 112年12月22日 208313追咬人車(卷317頁) 塩興里永安路社區公園 112年12月28日已先請該處愛心人士做好犬隻管理(卷317頁) 18 112年12月29日 208450追咬人車(卷318頁) 塩興里永安路73巷26弄 113年1月4日 捕捉犬2隻 (卷345頁) 塩興里永安路73巷 19 112年12月30日 208455追咬人車(卷319頁) 塩興里永安路

2025-02-26

TNDV-113-國-6-20250226-1

南簡
臺南簡易庭

給付票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南簡字第1899號 原 告 林美桃 訴訟代理人 洪茂松律師 被 告 森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靜慈 被 告 沅漢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文生 被 告 邱昭陽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票款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12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417萬3,000元,及自民國113年8 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森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告沅漢科技有限公司應連帶 給付原告新臺幣425萬2,500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30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百分之49,由被告森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沅漢科技有限公司連帶負擔百分之51。 日、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公司法第8條第1項規定:「本法所稱公司負責人:在無限 公司、兩合公司為執行業務或代表公司之股東;在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為董事。」。經查,被告森冠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森冠公司)之代表公司負責人為劉靜慈,有公司變 更登記表在卷可稽,劉靜慈固稱其業於民國113年12月13日 辭任董事長及董事職務,已非被告森冠公司之代表人云云, 惟其未提出任何證據以實其說,況且被告森冠公司登記於11 3年10月15日變更登記後,迄未變更,劉靜慈仍登記為被告 森冠公司之董事長,是本件仍列劉靜慈為被告森冠公司之法 定代理人,合先敘明。 二、本件被告沅漢科技有限公司、邱昭陽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原告持有被告森冠公司簽發,由被告沅漢科技有 限公司(下稱沅漢公司)、邱昭陽背書轉讓之如附表編號1所 示支票1紙,以及被告森冠公司簽發,由被告沅漢公司背書 轉讓之如附表編號2所示支票1紙(以下合稱系爭2紙支票)。 詎原告屆期提示,竟遭以存款不足為由退票,屢經催討,被 告均置之不理,爰依票據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給付票 款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417萬3,000元,及 自民國113年8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 之利息。㈡被告森冠公司、被告沅漢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425 萬2,500元,及自113年8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 (一)被告森冠公司則以:劉靜慈係於113年10月15日始擔任伊公 司之董事長,系爭2紙支票係前任董事長陳正勝代理伊公司 簽發,劉靜慈對於伊公司簽發系爭2紙支票之來龍去脈完全 不瞭解等語為辯。 (二)其餘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 書狀作何聲明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票據上之簽名, 得以蓋章代之;發票人應照支票文義擔保支票之支付;支票 執票人於提示期限內為付款提示不獲付款時,得對於背書人 、發票人及支票上其他債務人行使追索權,票據法第5條第1 項、第6條、第126條、第144條準用第8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 (二)經查,原告主張系爭2紙支票為被告森冠公司所簽發,並各 經如附表所示之背書人轉讓交與原告,經原告屆期為付款提 示後,遭以存款不足及拒絕往來戶為由而退票等情,業據原 告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系爭2紙支票、退票理由單等影本為 證(見本院卷第23至27頁),被告森冠公司對此並未爭執,且 被告沅漢公司、邱昭陽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於言詞 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本院審酌上開事 證,堪認原告上開主張為真實。 (三)又被告森冠公司雖到庭陳稱不瞭解伊公司簽發系爭2紙支票 及原告取得系爭2紙支票之原因云云。惟按票據係文義證券 及無因證券,票據行為一經成立發生票據債務後,即與其基 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執票人關於票據給付之原因,不負 證明之責,應由票據債務人就其抗辯之原因事實先負舉證責 任,俾貫徹票據無因性之本質,以維票據流通性。經查,本 件被告森冠公司簽交系爭2紙支票,就其簽發票據之原因關 係並未盡主張及證明之責,依上開說明,系爭2紙支票原因 關係既未確定,原告自得以執票人身分行使票據上權利,而 就該2紙支票之原因關係不負證明責任。又系爭2紙支票乃分 別經如附表所示之背書人背書轉讓交與原告,可見原告與被 告森冠公司間並非直接前後手,依票據法第13條前段規定, 發票人即被告森冠公司即不得以自己與執票人前手被告沅漢 科技公司或邱昭陽間之原因關係,對抗執票人即原告,是原 告自得行使票據權利。是被告森冠公司既為系爭支票之發票 人,被告沅漢公司、邱昭陽為背書人,依上開說明,被告即 應分別負系爭2紙支票發票人及背書人之責任。 (四)末按執票人向支票債務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請求自為付款提 示日起之利息,如無約定利率者,依年利6釐計算,票據法 第133條定有明文。是原告請求被告各自如附表所示之付款 提示日加計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亦無不合。 四、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依票據法律關係,請求:㈠被告應連帶 給付其417萬3,000元,及自113年8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㈡被告森冠公司、被告沅漢公 司應連帶給付其425萬2,500元,及自113年8月30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均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 五、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2項第6款訴訟適用簡易程序 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 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項但 書、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附表:    編號 支票號碼 票面金額(新臺幣) 發票人 背書人 發票日 提示日(即利息起算日) 1 YK0000000 417萬3000元 森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沅漢科技有限公司、邱昭陽 113年7月30日 113年8月5日 2 AL0000000 425萬2500元 森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沅漢科技有限公司 113年8月30日 113年8月30日

2025-02-26

TNEV-113-南簡-1899-20250226-1

消債清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30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 人 郭姵均即郭麗香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聲請人對本院於民 國114年2月11日所為之裁定,聲請更正,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1日所為113年度消債 清字第130號裁定(下稱原裁定),其附表漏列一筆債權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玉山銀行)之債權,而聲請 人日前已陳報此筆債權,爰請准裁定更正等語。 二、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前段定 有明文。此依同法第239條規定,於裁定準用之。次按關於 更生或清算之程序,除本條例別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 之規定,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條定有明文。又所謂顯然 錯誤,乃指裁判中所表示者與法院本來之意思顯然不符者而 言,且更正裁定,並非法院就事件之爭執重新為裁判,不過 將裁判中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加以更正,使 裁判中所表示者,與法院本來之意思相符,原裁判之意旨, 並未因而變更(最高法院41年台抗字第66號、79年台聲字第 349號裁判意旨參照)。準此,若裁判並無上開規定之顯然 錯誤,自不得聲請更正。 三、經查,原裁定理由欄所載「...,依據各債權人陳報之債權( 如附表所示,違約金、費用不計),合計為7,041,938元。」 (見原裁定第2頁第8、9頁)則原裁定附表所示之各筆債權, 為各債權人陳報本院之債權數額,而非聲請人陳報本院之債 權數額。又玉山銀行前經本院函詢聲請人所欠債務數額,惟 於本院為本件清算裁定前,玉山銀行並未具狀申報債權,是 原裁定附表始未將玉山銀行之債權列入。本件聲請意旨所為 指摘,應係對原裁定理由之不同意見,是聲請人聲請裁定更 正原裁定,於法不合,應予駁回。至聲請人如認原裁定附表 有增列債權人玉山銀行之必要,應向進行清算程序之司法事 務官陳報或依消債條例第36條第1項提出異議,附此敘明。 四、爰為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消債法庭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2025-02-25

TNDV-113-消債清-130-20250225-3

消債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583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 人 馬淑萍 上列聲請人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馬淑萍自民國114年2月24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程序,並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伊已知積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新 臺幣(下同)2,177,970元,前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 前置調解,惟伊每月收入僅23,927元,扣除個人生活必要支 出17,000元,與扶養未成年子女謝○○之生活費8,000元後, 已無餘額,實無力負擔任何清償方案,以致調解不成立。又 伊僅係一般消費者,未從事營業,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 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 之規定,自調解不成立後,聲請准予裁定更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且無擔保或無 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者,於法院裁 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債務人 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 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 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 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 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 本或影本。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 、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後,得命司 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 151條第1、2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 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為一般消費者,並未從事營業,核屬消債條例 所定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之消費者,且前未曾經法院宣告 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亦未曾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或破產 法之規定而受刑之宣告等情,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全國財產稅 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 料清單及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等件為證(見本院卷 第39頁、本院卷第59-64頁),並有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 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足憑在卷足憑(見本院卷 第135-137頁)。而聲請人於民國113年5月28日依消債條例 第151條第1項規定向臺南永康區調解委員會聲請調解,惟調 解並未成立等情,業據其提出調解不成立證明書為證(見本 院卷第37頁)。又聲請人現積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 利息債務,依據各債權人陳報之債權(如附表所示,違約金 、費用不計),合計1,611,774元,尚未逾1,200萬元。從而 ,聲請人主張其為一般消費者,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 額未逾1,200萬元,且提起本件更生聲請前,已踐行前置調 解程序而調解不成立之事實,應堪認定。 四、綜合聲請人之全部收支、財產狀況、債務總額等一切情狀, 以評估是否不能維持最基本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 不能清償之虞之情狀,本院調查及判斷如下: (一)聲請人之收入狀況:   聲請人主張前任職於○○○企業有限公司,每月薪資約23,927 元,嗣於114年1月24日離職,並甫於114年2月4日任職○○○○○ ○專賣店,時薪190元等語,業據提出111、112年度綜合所得 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薪資明細、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 料表為證(見本院卷第59至61頁、第63至64頁、第475頁) 。聲請人名下有○○○○人壽保單,惟保單價值準備金各僅1,96 8元及6,680元,別無其他財產,有全國財產稅總額歸戶財產 查詢清單及○○○○人壽保單投保證明(見本院卷第39及479頁 )在卷可憑。而依聲請人所提之薪資明細(見本院卷第475頁 ),聲請人於113年10月、11月、12月之薪資分別為22,473元 、22,864元及26,443元,本院審酌上情,認應以聲請人每月 收入所得31,619元【(22473+22864+26443)/3=23927】,核 算聲請人目前償債能力之基礎。 (二)聲請人必要支出狀況:   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 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 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 明文件;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或直 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 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 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消債條例施行 細則第21條之1第3項、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定 有明文。又臺南市政府所公告之113年度臺南市最低生活費 每人每月為14,230元,則聲請人陳稱其個人每月必要生活支 出17,000元,低於上開最低生活費14,230元之1.2倍即17,07 6元,核與維持基本生活所必要無違,應堪採認。    (三)聲請人扶養費之支出:   聲請人育有之一女謝○○為000年0月生,尚未成年,有戶籍謄 本(現戶部分)在卷可佐(見本院卷第79頁),堪認其有受聲請 人扶養之必要。又聲請人主張未成年子女謝○○之扶養費每月 8,000元,未逾17,076元之半數(聲請人與配偶共同扶養子女 ),是可認聲請人每月支出未成年子女謝○○之扶養費應為8,0 00元。 (四)基上,聲請人每月收入23,927元,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支出 17,000元與扶養費用8,000後,已無餘額,顯無法負擔債權 人所提之還款方案,且其尚有非金融機構債權人之債務(見 附表編號2、5、8、10、11、14、15部分)。從而,聲請人之 經濟狀況,確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而有更生之原因, 及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 經濟生活之必要。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一般消費者,積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 債務在1,200萬元以下,其曾向求與最大債權金融機構協商 債務清償方案,惟調解不成立。又聲請人之收入扣除必要支 出後,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且其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 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 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人聲請更 生,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消債法庭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2月24日16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附表:(貨幣:新臺幣) 編號 債權人 本金 利息 頁數 1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2,724元 3,493元 本院卷第289頁 2 丙○○○○○股份有限公司 223,600元 22,383元 本院卷第293頁 3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7,059元 6,769元 本院卷第305頁 4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用卡債權:5,706元 信貸債權:173,907元 信貸債權:100,081元 本院卷第311頁 5 丁○○○○○股份有限公司 16,047元 本院卷第313頁 6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14,444元 12,284元 本院卷第317頁 7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36,906元 158元 本院卷第339頁 8 乙○○○○○股份有限公司 150,000元 32,020元 本院卷第343頁 9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0元 12,440元 本院卷第361、363頁 10 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2,183元 本院卷第379頁 11 廿一世紀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50,385元 本院卷第381頁 12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4,512元 4,961元 本院卷第384頁 13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9,632元 本院卷第567頁 (債務人陳報) 14 仲信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120,000元 本院卷第571頁 (債務人陳報) 15 迪合股份有限公司 140,000元 本院卷第571頁 (債務人陳報) 合計1,611,774元

2025-02-24

TNDV-113-消債更-583-20250224-2

消債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53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 人 林憲禧 上列聲請人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伊已知積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新 臺幣(下同)1,955,220元,前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凱基商 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前置協商,惟伊每 月收入57,605元,扣除生活必要支出33,445元,與扶養母親 之生活費5,000元後,僅餘19,160元,實無力負擔任何清償 方案,以致協商不成立。又伊僅係一般消費者,未從事營業 ,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之規定,自調解不成立後,聲請 准予裁定更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且無擔保或無 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者,於法院裁 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債務人 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 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 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 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 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 本或影本。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 、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後,得命司 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 151條第1、2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 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為一般消費者,並未從事營業,核屬消債條例 所定5年内未從事營業活動之消費者,且前未曾經法院宣告 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亦未曾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或破產 法之規定而受刑之宣告等情,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全國財產稅 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 料清單及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等件為證(見本院卷 第23至33頁),並有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足憑(見本院卷第35至38頁)。而聲請 人於民國113年9月19日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為債務清理之協 商,惟協商並未成立等情,業據其提出前置協商不成立通知 書為證(見本院卷第281頁)。又聲請人現積欠無擔保或無 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依據各債權人陳報之債權(如附 表所示,違約金、費用不計),合計1,411,700元,尚未逾1, 200萬元。從而,聲請人主張其為一般消費者,無擔保或無 優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且提起本件更生聲請前 ,已踐行前置協商程序而協商不成立之事實,應堪認定。 四、綜合聲請人之全部收支、財產狀況、債務總額等一切情狀, 以評估是否不能維持最基本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 不能清償之虞之情狀,本院調查及判斷如下:  ㈠聲請人之收入狀況:   聲請人主張其現任職於○○○企業有限公司,每月薪資約57,60 5元等語,業據提出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 清單、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及員工薪資明細為證( 見本院卷第29至31)。聲請人名下有汽車2輛、公告現值為1 39,666元之田賦一筆,有全國財產稅總額歸戶財產查詢清單 (見本院卷第33頁)在卷可憑。而依聲請人所提之薪資證明 ,聲請人於113年9月、10月、11月之薪資均為55,000元,本 院審酌上情,認應以聲請人每月收入所得55,000元,核算聲 請人目前償債能力之基礎。  ㈡聲請人必要支出狀況:   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 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 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 明文件;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或直 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 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 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消債條例施行 細則第21條之1第3項、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定 有明文。又臺南市政府所公告之113年度臺南市最低生活費 每人每月為14,230元,則聲請人陳稱其個人每月必要生活支 出33,445元,已逾於上開最低生活費14,230元之1.2倍即17, 076元,惟聲事人未提出相關文件釋明有較高支出必要性, 故認聲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依上開標準以每月17,076元 計算為適當,逾此範圍即不予計入。  ㈢聲請人扶養費之支出:   聲請人主張其與兄弟姊妹共3人扶養母親陳○○,尚須支出母 親扶養費5,000元等語。然按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 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 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7條定有明文。經查,聲請 人之母陳○○,於112年度申報所得總額12,652元,名下有房 屋1筆、土地13筆,財產總額8,441,493元等情,有本院依職 權查調之112年度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可佐(見 本院卷第361至370頁),應認陳○○名下有相當資產,並無受 扶養之必要。是聲請人此部分之主張,並無可採。  ㈣基上,聲請人每月收入55,000元,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支出1 7,076元後,仍逾37,924元可供清償債務。而依最大債權人 凱基商業銀行所提出之協商還款方案「分180期、利率0%, 每月繳付6,623元」(本院卷第281頁),聲請人每月需清償之 協商款金額為6,623元,是認聲請人應有能力按期履行債務 清償方案,並維持基本生活開支。又聲請人積欠債權人本金 及利息債務現為1,411,700元,倘以其每月所餘37,924元清 償債務,僅須約6年即得清償完畢(計算式:1,411,700元÷3 7,924元÷12月=3.1年),且衡諸聲請人為00年0月生,距法 定強制退休年齡仍有一定年份之職業生涯可期,亦尚有相當 之工作能力,並有穩定工作,倘其願意積極工作,甚可加速 清償其所積欠之債務,是本件客觀上尚難認聲請人有不能清 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存在。 五、綜上所述,本院審酌聲請人之財產、收支、債務總額及其清 償能力等一切情狀,尚難認定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不能 清償之虞,聲請人聲請裁定開始更生核與消費者債務清理條 例第3條所定要件不符,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消債法庭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附表:(幣別:新臺幣) 債權人 本金 利息 頁數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4,556元 2,736元 本院卷第153頁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12,491元 5,633元 本院卷第183頁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7,390元 4,747元 本院卷第199頁 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144,375元 6,265元 本院卷第201頁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97,470元 35,163元 本院卷第219頁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04,552元 5,574元 本院卷第233頁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5,746元 3,206元 本院卷第235頁 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1,796元 本院卷第243頁 合計1,411,700元

2025-02-24

TNDV-113-消債更-539-20250224-2

南小
臺南簡易庭

清償債務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南小字第1712號 原 告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訴訟代理人 王姿芳 被 告 馬騰兼馬端陽即馬海龍之繼承人 馬崇倫即馬端陽即馬海龍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2日所為 之判決,應更正如下:   主 文 一、原判決原本及正本中關於「馬騰」記載,應更正為「馬騰兼 馬端陽即馬海龍之繼承人」。 二、原判決原本及正本之附表一、二記載之內容,應更正如本裁 定附表一、二所載之內容。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之判決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附表一:利息         本金 序號 本金 (新臺幣) 利息起訖時間(民國) 利息計算方式(年息) 1 14,102元 113月5月1日起至113年10月21日止 1.775% 113月10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 2.775%           附表一:違約金 本金 序號 本金 (新臺幣) 違約金起訖時間(民國) 違約金計算方式 (年息) 1 14,102元 113年6月2日起至113年10月21日止 1.775%之10% 2 113年10月22日起至113年12月1日 2.775%之10% 3 113年12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 2.775%之20%

2025-02-24

TNEV-113-南小-1712-20250224-2

南簡
臺南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南簡字第1826號 原 告 邱兆龍 被 告 杜金媛 VU DUY TUAN(武維俊)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改用通常程序。   理 由 一、按因訴之變更、追加或提起反訴,致其訴之全部或一部,不 屬第427條第1項及第2項之範圍者,除當事人合意繼續適用 簡易程序外,法院應以裁定改用通常訴訟程序,並由原法官 繼續審理。民事訴訟法第435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原告起訴主張被告2人共同侵害其配偶權,並聲明請 求被告應給付其新臺幣(下同)40萬元,嗣原告於訴訟中追 加請求金額為80萬元,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其80萬元及自追加 書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見本院卷第65、94頁),追加後訴訟標的金額已逾新臺幣 50萬元,且非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2項所列應適用簡易訴訟 程序事件,又原告為上開訴之追加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 日到庭,無從合意繼續適用簡易訴訟程序審理,依前揭法律 規定,自應裁定改用通常訴訟程序。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5條第1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2025-02-21

TNEV-113-南簡-1826-20250221-1

南簡
臺南簡易庭

給付會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南簡字第1840號 原 告 王傳鳳 被 告 林秋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會款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7日 言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2萬元。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9,56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為民事訴訟法第25 5條第1項第3款所明定,依同法第436條第2項規定,亦為簡 易訴訟程序所適用。本件原告起訴請求被告給付原告新臺幣 (下同)628,000元(見本院卷第13頁),嗣於訴訟中原告追加 請求金額為72萬元,並變更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72萬元( 見本院卷第101、108頁),核屬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 依前揭規定,應予准許。又本件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 (一)伊陸續參加被告為會首之合會,共有4個合會(下稱系爭合會 ),伊均為活會會員,合會情形如下:  1.編號1合會:會期自民國111年5月20日至114年3月20日止,每 月1期,每期會款新臺幣(下同)1萬元,標息為2,000元。 伊係會單上編號25之會員,伊已繳納28期會款及標息共33萬 6,000元。  2.編號2合會:會期自111年3月10日至114年10月10日止,每月1 期,每期會款5,000元,標息為1,000元。伊係會單上編號11 之會員,伊已繳納31期會款及標息共18萬6,000元。  3.編號3合會:會期自112年5月6日至115年3月6日止,每月1期 ,每期會款5,000元,標息為1,000元。伊有2個會份(即會單 上之編號33、編號14),並已繳納17期會款及標息,共20萬4 ,000元。  4.編號4合會:會期自113年1月15日至115年5月15日止,每月1 期,每期會款5,000元,標息為1,000元。伊係會單上編號23 之會員,伊已繳納9期會款及標息共5萬4,000元。 (二)詎料,被告於113年9月間就系爭合會無故止會,經伊多次催 告被告給付上開會款及標息共78萬元(計算式:336000+186, 000+204000+54000=780000),惟被告置之不理,僅於113年1 0月5日及113年12月25日各給付伊5萬元及1萬元,合計6萬元 ,其後被告即未再給付,扣除上開已付之6萬元後,被告尚 積欠伊72萬元。為此,依合會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 。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72萬元。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稱合會者,謂由會首邀集二人以上為會員,互約交付會款 及標取合會金之契約。其僅由會首與會員為約定者,亦成立 合會。又因會首破產、逃匿或有其他事由致合會不能繼續進 行時,會首及已得標會員應給付之各期會款,應於每屆標會 期日平均交付於未得標之會員。但另有約定者,依其約定。 會首就已得標會員依前項規定應給付之各期會款,負連帶責 任。會首或已得標會員依第1項規定應平均交付於未得標會 員之會款遲延給付,其遲付之數額已達兩期之總額時,該未 得標會員得請求其給付全部會款。民法第709條之1第1項及 第709條之9第1、2、3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按民間合會之 性質,係定期開標並以標金(即所謂會息)最高者為得標, 而會員得標時所付出之標金,為未得標會員應享之利益,會 首於中途停會時,對未得標會員,應按其已繳付各期實繳會 款,連同標金即每次會金全額負返還之責任,不以各會員實 繳會款為準,是民法第709條之9第1項前段規定所稱會首及 已得標會員應給付之各期會款,自包括標息在內。 (二)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合會會員單、存摺交易 明細、兩造通訊軟體Line對話擷圖在卷為憑(見本院卷第17 至69頁)。又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 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 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規 定,應視同自認,是原告主張之事實,應堪信為真實。系爭 合會既因被告之故停標倒會而不能繼續進行,後續每屆標會 期日,亦未據會首即被告及其他已得標會員將各期會款平均 交付予原告,迄今遲付之數額已達兩期總額以上,揆諸上開 規定及說明,原告請求被告給付全部會款(含已得標會員繳 納之標息),共計78萬元,於法自屬有據。 五、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依合會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其72萬 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本判決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 第2項所定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 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本件依民事訴訟法第87條第1項、第78條之規定,確定訴訟 費用額為9,560元(即第一審裁判費),由敗訴之被告負擔 ,被告並應依同法第91條第3項加給利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2025-02-21

TNEV-113-南簡-1840-202502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