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香菱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51-60 筆)

壢簡
中壢簡易庭

返還不當得利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壢簡字第1598號 原 告 鄭堉宏 被 告 徐靜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 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8,500元。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32,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38,500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簡易訴訟程序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 訴,但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原告於判決確定 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一部,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 255條第1項但書第2款、第256條、第26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 有明文。查,原告於民國113年12月11日當庭撤回被告吳光 烈部分,並變更訴之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 120,000元(見本院卷第72頁),核原告前開所為,均與前 揭規定無違,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兩造於108年4月2日簽訂租賃契約(下稱本件租 約),約定原告將門牌號碼桃園市○○區○○街00巷00號建物( 下稱系爭房屋)出租予被告,租金為每月3,000元,租期自1 08年4月2日至113年4月30日,然被告於本件租約屆至後,仍 未將廢棄搬離,而原告聯絡被告無果始於113年10月31日自 行將廢棄物清除,原告因此支出清潔費41,500元,且被告於 113年5月1日起至113年10月31日止,無權占用系爭房屋,參 考系爭房屋附近之出租價格,認共計受有78,500元相當租金 不當得利,爰依不當得利法律、本件租約等關係,提起本件 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20,000元。 二、被告則以:我當初只剩下地板、冷氣、電視沒處理,其他都 處理了,原告要求的我都有處理,我留下的東西是想跟原告 確認他還有沒有要,我都有寄存證信函希望原告出面處理等 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兩造於108年4月2日簽訂本件租約,約定原告將系爭 房屋出租予被告,租期自108年4月2日至113年4月30日,租 金為每月3,000元,嗣被告於本件租約屆至後,仍未將部分 物品搬離,而原告於113年10月31日自行將該物品清除,並 支出清潔費41,500元等情,為被告所不爭執,並有原告提出 之本件租約、估價單、系爭房屋照片、存證信函等為證(見 本院卷第6至14頁、第64至70頁),此部分事實堪信為真實 。  ㈡原告復主張依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被告應給付原告120,000元 ,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茲就原告之請求有無理由 分述如下:  ⒈原告主張被告應給付自113年5月1日起至113年10月31日止相 當租金不當得利,應無理由:   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民法第179條定有明文。再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 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有 明文規定。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存在之當事人,對於不當得 利請求權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即應證明他方係無法律 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其受有損害。又按民事訴訟如係由原 告主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 ,以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 不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 最高法院著有17年上字第917號判例可資參照)。查,依原告 書狀所載,係主張被告於113年4月30日本件租約屆至後,仍 未將廢棄物清除,被告因而受有相當租金之不當得利,致原 告受有損害,而經本院詢問:「被告係何時交還房屋鑰匙予 原告?」原告答稱:「被告113年5月1日還我房子,但是廢 棄物沒有清除占用我的空間。我不當得利只請求到113年10 月31日,是因為我要請人先處理掉。」,本院復詢問:「為 何中間放置5個月不清理?」原告則答稱:「我也寄存證信 函給被告要她清理,是被告不願意出錢」(見本院卷第72頁 反面、第73頁),可見原告已自承被告係於113年5月1日將 系爭房屋返還予原告,僅尚未將廢棄物完全清除,既被告已 返還房屋予原告,則此應係被告未將系爭房屋恢復原狀,原 告得否向被告請求損害賠償之問題,非謂被告即受有相當租 金不當得利,是原告此部分之請求,應無理由。  ⒉原告主張被告應給付41,500元回復原狀之清潔費用,應有理 由:   次按「承租人於租賃關係終止後,應返還租賃物」、「租賃 物有生產力者,並應保持其生產狀態,返還出租人」,民法 第455條定有明文。故承租人於租賃關係消滅時,除契約有 特別約定外,應返還租賃物之「原狀」,而非僅以現狀返還 。是若被告於返還系爭房屋時,有未回復原狀致原告受損之 情形,原告自得請求被告負不完全給付之損害賠償責任。觀 諸原告提出之系爭房屋照片、存證信函內容(見本院卷第65 至70頁),可知被告仍留有部分廢棄物尚未清除,此亦為被 告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73頁),則原告請求被告賠償將該 廢棄物清除之清理費用41,500元,應屬有據。  ⒊末按押租金之主要目的在擔保承租人租金之給付及租賃債務 之履行,故租賃關係消滅後,承租人如有欠租或其他債務不 履行時,其所交付之押租金,發生當然抵充之效力(最高法 院83年度台上字第2108號、87年度台上字第1631號判決意旨 參照)。原告固得就被告未將系爭房屋回復原狀之損害請求 賠償,然兩造均稱原告尚未返還押租金予被告(見本院卷第 73頁),揆諸前揭意旨,原告此部分之請求自應扣除保證金 3,000元,是原告得向被告請求之金額應為38,500元(計算 式:41,500-3,000=38,500),逾此部分,則無理由,應予 駁回。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本件租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38,5 00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均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 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 被告如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攻擊防禦方法及所 提證據,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二十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香菱

2024-12-30

CLEV-113-壢簡-1598-20241230-1

壢簡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壢簡字第1550號 原 告 張永勝 被 告 徐忠君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緣兩造為鄰居關係,被告自民國110年起以噪音 方式(狗吠唉嚎聲)干擾原告生活作息,原告因長時間受被 告行為侵擾,於112年身體出現不適就醫,目前須長期服藥 治療,被告上開行為已侵害原告身體權,致原告受有新臺幣 (下同)200,000元非財產上損害。爰依民法侵權行為法律 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20 0,000元。 二、被告則以:我的行為根本沒有造成原告傷害等語,資為抗辯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違背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民法 第184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此侵權行為之成立,須行為人因 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亦即行為人須具備歸責性、違 法性,並不法行為與損害間有因果關係,始能成立,且主張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人,對於侵權行為之成立要件應 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28號判決參照)。 再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亦有規定。又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 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 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之事實即令不 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 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415號判決要旨參照)。  ㈡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有上揭侵權行為,固據其提出管委會公 告信函、社區連署與LINE對話紀錄擷圖、診斷證明書及各年 度就醫總覽等證據為佐(見本院卷第4至11頁),然觀諸前 開證據,至多僅能證明社區管理委員會及住戶認被告之行為 已影響住戶,均尚無從遽認被告即有侵權行為之事實,且縱 被告有原告所指之侵權行為,原告亦未就該侵權行為與其身 體權受損害間之因果關係加以舉證,揆諸首開說明,自難認 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則原告請求被告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 任,難認有據,委無足取。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訴請被告連 帶給付200,000元,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攻擊防禦方法及所 提證據,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二十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香菱

2024-12-30

CLEV-113-壢簡-1550-20241230-1

壢秩
中壢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 113年度壢秩字第113號 移送機關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龍潭分局 被移送人 莊秀菊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113年1 2月7日龍警分刑字第1130034704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莊秀菊不罰。   事實理由及證據 一、移送意旨略以:被移送人與關係人蔡娘妹為鄰居關係,其等 因生活習慣不同互有嫌隙,被移送人遂於民國113年11月25 日23時26分許,前往桃園市○○區○○路000巷00號關係人蔡娘 妹之住所前,無故揮灑冥紙,再持掃帚將冥紙掃至關係人蔡 娘妹之住宅大門前,藉端滋擾關係人蔡娘妹,因認被移送人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規定,爰依法移請裁處等 語。 二、按法院受理違反本法案件,除本法有規定者外,準用刑事訴 訟法之規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亦有明文。再按犯罪事 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事訴訟法 第154條第2項亦定有明文。犯罪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 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被告犯罪時,自不能以 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以為裁判之基礎(最高法院106年度台 上字第3252號、106年度台上字第2854號判決意旨參照)。 又按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 入之場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罰鍰,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定有明文。然該規定之法條文 字將「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眾)場所」並列為保 護對象,可知該條文乃在保護多數人聚集之場所,其場域之 安寧秩序不受侵害,至於個人而未涉及多數人者即非屬本條 規定之保護對象;且所謂「藉端滋擾」,應指行為人有滋擾 場所之本意,而以言語、行動等方式,藉特定事端擴大發揮 ,踰越該事端在一般社會大眾觀念中所容許之合理範圍,而 擾及該場所之安寧秩序致難以維持或回復者而言。復參以社 維法第1條規定「維護公共秩序,確保社會安寧」之立法目 的,是被移送人之行為縱有不當,但是否達於藉端滋擾之程 度,仍應察其是否有妨礙公共秩序及社會安寧之虞而定。 三、經查,被移送人固就上開事實坦承不諱。惟被移送人上開行 為,除關係人蔡娘妹之私人住處受到干擾外,依卷內事證, 亦未見有何公共場域安寧秩序遭受破壞之情形,則縱使被害 人住處之安寧,因被移送人前開行為而受到影響,亦顯與社 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第2款「藉端滋擾住戶」旨在保護多數 人聚集場所之場域安寧秩序此立法意旨有別,而與該款處罰 要件不符,是被移送人之行為,核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8條 第2款規定之要件不符,依前開說明,應為不罰之諭知。 四、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香菱

2024-12-30

CLEM-113-壢秩-113-20241230-1

壢簡
中壢簡易庭

確認袋地通行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壢簡字第1349號 原 告 胡梅蘭 訴訟代理人 李詠謙 被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郭曉蓉 訴訟代理人 盧建宏律師 被 告 桃園市政府養護工程處 法定代理人 張善政 訴訟代理人 謝勝隆律師 被 告 桃園市龍潭區公所 法定代理人 黃世琪 訴訟代理人 陳冠華律師 黃秋田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袋地通行權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 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國有財產撥給各地國家機關使用者,名義上雖仍為國有, 實際上即為使用機關行使所有人之權利,故本院對於是類財 產,向准由管領機關起訴,代國家主張所有權人之權利(最 高法院51年台上字第2680號判例意旨參照);又按財政部國 有財產署組織法第1條規定:「財政部為辦理國有財產業務 ,特設國有財產署(以下簡稱本署)。」,第5條則規定: 「本署為應轄區業務需要,得設分署。」,財政部國有財產 署各分署組織準則第1條規定:「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為辦理 國有財產業務,特設北區、中區、南區分署(以下簡稱各分 署)。」,第2條第2款及第6款規定:「各分署掌理轄區內 下列事項:二、國有財產之管理。六、國有財產法務案件之 處理。」。經查:坐落桃園市○○區○○段000號土地(下稱系 爭145號土地)登記所有權人為中華民國,管理者為財政部 國有財產署(下稱國有財產署),而桃園市○○區○○段000號 土地(下稱系爭143號土地)、桃園市○○區○○段000號土地( 下稱系爭228號土地)登記所有權人均為桃園市,管理者分 別為桃園市龍潭區公所(下稱龍潭區公所)、桃園市政府養 護工程處(下稱桃園市養護工程處),此有土地登記第二類 謄本在卷可憑(見本院卷一第104頁至第106頁),系爭145 號土地、系爭143號土地與系爭228號土地因分屬國有財產署 、被告龍潭區公所、被告桃園市養護工程處管領,且被告國 有財產署北區分署為國有財產署所設分屬,故本件原告以被 告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被告龍潭區公所與被告桃園市養護 工程處,訴請確認就系爭145號土地、系爭143號土地與系爭 228號土地有通行權存在,依上開說明,被告係分別以管理 機關之地位代表國家應訴,核無不合。 二、次按簡易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 被告同意者、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或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 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適用民 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1款至第3款定有明文。又被告 於訴之變更或追加無異議,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視為同 意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2項定有明文。查原告 本件起訴時其訴之聲明為:被告應將桃園市○○區○○段000號 土地准予同段146土地袋地通行。嗣後原告之訴迭經訴之變 更、追加成如後述原告聲明所示,為被告所未異議而為本案 言詞辯論,且變更、追加前後之訴相較,其基礎事實同一且 屬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上開法條規定,自應准許 原告上開訴之變更、追加。 三、再按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時,除 因土地所有人之任意行為所生者外,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 地以至公路;有通行權人應於通行必要之範圍內,擇其周圍 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民法第787條第1項、第2 項 前段定有明文,此即所謂袋地通行權(下稱通行權)。其性 質為因法律規定所生袋地所有人所有權內容之擴張,周圍地 所有人所有權內容之限制,為周圍地之物上負擔,隨該土地 而存在,不因所有人變動而受影響,其後如因情事變更,則 另當別論。次按訴訟類型學理上一般雖區分為給付訴訟、確 認訴訟及形成訴訟,惟訴訟實務上並不以此為限,就具體個 案訴訟,仍視實際紛爭事件而定,於同一訴訟事件中,或有 整合或互為條件類型之可能(如附條件裁判類型,即為一例 )。又通行權紛爭事件,當事人就通行權是否存在及其通行 方法,互有爭議,法院即須先確認袋地對周圍地有無通行權 ,具有確認訴訟性質。待確認通行權存在後,次就在如何範 圍及方法,屬通行必要之範圍,由法院依社會通常觀念,斟 酌袋地之位置、面積、用途、社會變化等,並就周圍地之地 理狀況,相關公路之位置,與通行地間之距離,周圍地所有 人之利害得失等因素,比較衡量袋地及周圍地所有人雙方之 利益及損害,綜合判斷是否為損害周圍地最少之處所及方法 ,不受當事人聲明之拘束,由法院在具體個案中依全辯論意 旨加以審酌後,依職權認定適當之通行方案,具有形成訴訟 性質。經法院判決後,周圍地所有人就法院判決之通行範圍 內,負有容忍之義務,不能對通行權人主張無權占有或請求 除去;倘周圍地所有人有阻止或是妨害通行之行為,通行權 人得一併或於其後訴請禁止或排除侵害,具有給付訴訟性質 。另倘通行權人係訴請法院對特定之處所及方法確認其有無 通行權限時,因係就特定處所及方法有無通行權爭議之事件 ,此類型之訴訟事件乃確認訴訟性質,法院審理之訴訟標的 及範圍應受其聲明拘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771號 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是就通行權紛爭事件,基於程序選擇 權,原告可提起確認之訴、形成之訴及給付之訴,倘通行權 人係訴請法院對特定之處所及方法確認其有無通行權限時, 因係就特定處所及方法有無通行權之爭議,乃屬確認訴訟性 質之訴訟事件。查本件原告就其主張系爭土地之袋地通行權 等相關訴訟,原告於言詞辯論期日陳明,本件訴訟性質屬確 認之訴(見本院卷一第43頁反面,本院卷二第67頁反面), 是依上開說明,基於尊重原告程序選擇權之行使,本院審理 之訴訟標的及範圍即應受其聲明拘束,倘非屬對周圍地損害 最少之處所及方法,依法即應駁回其訴,合先敘明。 四、末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 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 不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 險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查原告主張其就 被告所有之土地,存有如其訴之聲明所示通行方案之通行權 存在,均為被告所否認(詳後述),則兩造就該通行權存否 一節即有爭議,致原告受有所有桃園市○○區○○段000號土地 土地無法通行至公路,並妥善利用之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 藉由本院判決予以除去,應堪認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有確認利 益。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原告所有之桃園市○○區○○段000號土地(下稱系 爭146號土地)為袋地,需通行被告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 分署管領之系爭145號土地、被告龍潭區公所管領之系爭143 號土地、被告桃園市養護工程處管領之系爭228號土地,始 可聯絡公路。而如附圖一即桃園市大溪地政事務所113年3月 7日土地複丈成果圖所示A、A1部分通行系爭143號土地、系 爭145號土地及通行全部系爭228號土地之方案,為對周遭土 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爰依民法第787條第1項規定提起 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確認原告就被告國有財產署北區 分署所有坐落系爭145號土地,如附圖一所示A1部分面積28. 79平方公尺有通行權存在;請被告國有財產署將前述土地範 圍內供原告坐落系爭146號土地通行使用。㈡確認原告就被告 龍潭區公所所有坐落系爭143號土地,如附圖一所示A部分為 特定事業用地面積362.08平方公尺,土地上鋪水泥道路現為 既成道路有法定通行權存在。請被告龍潭區公所將前述土地 範圍供原告系爭146號土地通行使用。㈢確認原告就被告桃園 市養護工程處所有坐落系爭228號土地,橘色部分設有12公 尺寬之柏油道路面積5915.37平方公尺,現為桃園市龍潭區 休閒街146巷9弄之既成道路。請被桃園市養護工程處在系爭 228號土地設有鐵柵欄,請拆除後供原告所有系爭146號土地 通行至公路使用。 二、被告則以:  ㈠被告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被告龍潭區公所:如附圖二所示B 、B1部分通行桃園市○○區○○段○00地號土地、桃園市○○區○○ 段○00地號土地有農路可連接至公路,故原告所有之系爭146 號土地非袋地,且系爭146號土地重測前為銅鑼圈段61之5地 號,其周邊土地重測前地號均為61之幾,土地所有人均姓蕭 ,故合理推斷本件應有民法地789條規定之適用。又縱認系 爭146號土地為袋地,原告主張之通行面積係6米寬道路,如 附圖二所示C、C1之3米寬道路應已足夠,且前開如附圖二所 示B、B1部分為可通行至公路侵害更小之方案,原告所主張 之方法不符合最小侵害原則等語,資為抗辯。並均聲明:原 告之訴駁回。  ㈡被告桃園市養護工程處:原告主張欲通行系爭228號土地之全 部範圍,該部分為市區道路,我們認為可以給原告通行,但 是該道路是訴外人龍潭天下一家社區的馬路,鐵製圍欄是他 們自己圍的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為系爭146號土地之所有權人,而被告係分別為系爭143 號、系爭145號、系爭228號土地之管理機關,有土地登記第 二類謄本、地籍圖謄本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10至14頁、 第104頁至第106頁、第201頁),復為兩造所不爭執,是此 部分之事實,堪以認定。  ㈡按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時,除因 土地所有人之任意行為所生者外,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地 以至公路;前項情形,有通行權人應於通行必要之範圍內, 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民法第787條第1項 、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其立法意旨在於調和土地相鄰 之關係,以全其土地之利用,故明定周圍地所有人負有容忍 通行之義務。惟如土地嗣後與公路已有適宜之聯絡,而能為 通常之使用者,周圍地所有人自無須繼續容忍其通行,土地 所有人不得再主張通行周圍地。又袋地通行權之目的在調和 土地之相鄰關係,使土地與公路有適宜之聯絡,得為通常之 使用。至是否有適宜之聯絡,而能為通常之使用,則應依其 原有狀態判斷之。倘土地原有狀態與公路已有適宜之聯絡, 得為通常之使用,因周圍地所有人非法妨阻,致與公路無適 宜之聯絡,應由土地所有人請求除去該障礙,不得捨此請求 通行其他周圍地,始符立法本旨,俾維持原有法律關係之安 定,避免非法因素之介入(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781號 、108年度台上字第2215號判決參照)。  ㈢經查,就系爭146地號土地與公路是否有隔離,即是否全無進 出之通路或雖有進出之通路但不適宜之情形,依本院於113 年3月7日會同兩造及桃園市大溪地政事務所人員至系爭186 號土地現場進行勘驗,結果為:本院沿被告龍潭區公所指出 之通行方案,從高楊北路339巷通行農路至146號土地,該土 地與農路邊緣尚屬平坦無明顯高低落差,農路因車輛通行有 明顯車輛通行造成之痕跡,農路連接399巷處有經他人設置 的欄杆,另399巷路寬約為4米,可供車輛單向通行,其上鋪 有柏油,有勘驗筆錄在卷可佐,此情亦為原告所不爭執(見 本院卷一第112頁),並有被告提出之GOOGLE空照圖擷圖、 現場照片在卷可憑(見本院卷一第29頁、第37頁),而該通 行道路復經桃園市大溪地政事務所繪測如土地複丈成果圖附 圖二所示B、B1部分,是依上開事證足認系爭146地號已有通 路與公路相鄰,自難認原告就系爭146號土地符合民法第787 條第1項「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之法 定通行權要件。既原告就系爭146號土地不符合法定通行權 要件,則原告當無依民法第787條規定請求確認對於周圍地 有通行權之可能。  ㈣至原告稱於如附圖二所示B、B1通行桃園市○○區○○段○00地號 土地、桃園市○○區○○段○00地號土地所有人,在與系爭146號 土地相鄰處有設置欄杆,致影響系爭146號土地與公路聯絡 乙節,固經本院至現場勘驗無誤,然揆諸前揭說明,系爭14 6號土地並不因此而成為「袋地」,原告亦不因而享有袋地 通行權。而依前所述,如附圖二所示B、B1部分,既鋪有柏 油可供車輛單向通行,且與系爭146號土地無明顯高低落差 ,自應認屬適宜之聯絡,是以原告依民法第787條第1項規定 ,請求確認原告就被告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管理之系爭145 號土地如附圖一所示A1部分、被告龍潭區公所管理之系爭14 3號土地如附圖一所示A部分、被告桃園市養護工程處管理之 全部系爭228號土地有通行權存在,於法無據,無從准許。 又上開通路既已供他人使用多年,原告倘對通路有較高需求 ,或者上開通路之所有人確有禁止原告通行之事實時,仍應 先向現有通路之所有人主張相關權利,然原告捨此不為,而 就被告提起本訴,且主張通行之面積達6,306.24平方公尺, 是縱認系爭146號土地為袋地,依原告所主張欲通行之範圍 及方法,實難認符合侵害及影響最小原則,其訴應仍無理由 ,併此敘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787條第1項規定,請求如聲明所示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攻擊防禦方法及所 提證據,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二十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香菱

2024-12-30

CLEV-112-壢簡-1349-20241230-1

壢保險簡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壢保險簡字第198號 原 告 富邦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榮崇 訴訟代理人 葉凱欣 被 告 胡博鈞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 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18,202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27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除減縮部分外)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18,202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簡易訴訟之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 ,但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第2項適用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3款定有明文。 經查,原告起訴時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 )149,672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第3頁),嗣變更 訴之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118,202元,其餘不變」( 見本院卷第53頁反面),核為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應 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而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且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 36條第2項、第38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依原告之聲請(見 本院卷第53頁),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1年9月12日18時46分許,駕駛車牌 號碼000-000號營業貨運曳引車,行經桃園市○○區○○路0段00 0號時,變換車道不當,碰撞由原告所承保訴外人詹惠文所 有並駕駛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 ),致系爭車輛受損,支出修繕費用149,672元(含零件費 用48,356元、工資及烤漆費用101,316元),後原告依約給 付上開修繕費用,並計算、扣除零件折舊之費用後,爰依民 法侵權行為及保險代位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 聲明:如上開變更後之聲明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汽車、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使用中加損 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民法第184條 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本文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汽車行駛 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條第3項亦有明文;另按被保險人因 保險人應負保險責任之損失發生,而對於第三人有損失賠償 請求權者,保險人得於給付賠償金額後,代位行使被保險人 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但其請求之金額,以不逾賠償金額為 限,保險法第53條第1項亦有規定。經查,原告上開主張之 事實,有其提出之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初步分析 研判表、道路交通事故照片黏貼表、系爭車輛照片、系爭車 輛行車執照、汽車理賠申請書、估價單、電子發票證明聯等 件為證(見本院卷第5至18頁),並經本院職權調閱上開交 通事故案卷資料核閱屬實(見本院卷第22頁至第29頁反面, 證物袋);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既於言詞辯論 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答辯書狀為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43 6條第2項、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之規定,應視同自 認,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是被告變換車道不當,而發生 本件事故,自有過失,應負全部過失責任,且該過失行為與 系爭車輛所受損害間有相當因果關係,則原告依侵權行為及 保險代位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核屬有據。  ㈡次按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 ,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且債權人得請求支付回復 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民法第213條第1項、第 3項定有明文。又物被毀損者,被害人除得依民法第196條行 使權利外,亦得依第213條第3項請求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 費用(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618號民事判決參照); 債權人所得請求者既為回復原狀之必要費用,倘以修復費用 為估定其回復原狀費用之標準,則修理材料以新品換舊品時 ,即應予折舊(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854號民事判決參 照)。另依行政院財政部發布之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 資產折舊率表規定,汽車如非屬運輸業用客車、貨車,耐用 年數為5年,依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千分之369,其最後1年 之折舊額,加歷年折舊累計額,總和不得超過該資產成本原 額之10分之9。查系爭車輛修理費用總計為149,672元(含零 件費用48,356元、工資及烤漆費用101,316元)乙情,有估 價單、系爭車輛照片及電子發票證明聯在卷可稽(見本院卷 第12至第18頁),惟零件費用既係以舊換新,即應計算折舊 ,而系爭車輛為自用小客車,非屬運輸業用客車、貨車,且 出廠日係109年6月乙節,有系爭車輛行車執照附卷可參(見 本院卷第10頁),是系爭車輛至本件車禍事故發生之111年9 月12日止,已使用2年4月,揆諸上開折舊規定,零件部分費 用折舊後之金額應為16,886元(計算式詳如附表),另加計 工資及烤漆費用101,316元,則系爭車輛必要修復費用為118 ,202元(計算式:16,886+101,316=118,202)。  ㈢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而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 段及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對被告之損害賠償 債權,係以支付金錢為標的,且無確定期限,又未約定利息 ,則被告應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則原告就上述得請 求之金額,併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即113年8月 27日(見本院卷第32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 5計算之利息,同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侵權行為及保險代位之法律關係,請 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爰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職權宣告假 執行。並依職權酌定被告供所定金額之擔保後,得免為假執 行。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 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二十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香菱 附表: 折舊時間      金額 第1年折舊值    48,356×0.369=17,843 第1年折舊後價值  48,356-17,843=30,513 第2年折舊值    30,513×0.369=11,259 第2年折舊後價值  30,513-11,259=19,254 第3年折舊值    19,254×0.369×(4/12)=2,368 第3年折舊後價值  19,254-2,368=16,886

2024-12-30

CLEV-113-壢保險簡-198-20241230-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給付服務費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壢小字第1506號 原 告 桃國霖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振益 訴訟代理人 張家榮 被 告 遠雄龍岡2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楊偉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服務費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1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6,000元,及自民國113年6月21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6,000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其雖於本院民國 113年12月11日言詞辯論期日前1日具狀稱因工作因素無法依 通知之期日到場(見本院卷第47頁),然其未檢附相關證明 且非正當理由,復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 爰依同法第436條之23、第433條之3規定,依職權由原告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原告受被告委託執行被告社區公設機電設備檢測 服務,並簽訂機電檢測合約(下稱系爭契約),約定服務期 間自112年4月1日起至113年3月31日止,每月檢測費用為新 臺幣(下同)16,000元,且被告須於次月15日前,支付該檢 測費用報酬至原告指定之金融帳戶,惟被告迄今未支付113 年3月之檢測費用,爰依系爭契約第3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 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6,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受被告委託執行被告社區公設機電設備檢測服務, 並簽訂系爭契約,約定服務期間自112年4月1日起至113年3 月31日止,每月檢測費用為16,000元,且被告須於次月15日 前,支付該檢測費用報酬至原告指定之金融帳戶,惟被告迄 今未支付113年3月之檢測費用等情,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 之系爭契約、請款單、修護保養工作單、機電設備檢點檢查 表、存證信函等為證(見本院卷第6至26頁),而被告受合 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爭執,依民 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第280條第3項準用 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堪認原告上開主張為真實可採 。  ㈡按受任人應受報酬者,委任人應依契約之約定給付之;受任 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有過失,或因逾越權限之行為所生之損害 ,對於委任人應負賠償之責,此觀民法第227條第1項、第54 8條第1項、第544條規定即明。是以應受報酬之受任人履行 債務有給付不完全情事,依上說明,委任人固得對受任人請 求賠償其所受之損害,但不能免其依約應付之報酬給付義務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666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系爭契約第3條第1款、第3款分別約定:「檢測報酬之約定 :除本合約另有約定外,檢測費用每月為新臺幣壹萬陸仟元 整......」、「付款方式:甲方應於次月十五日前將該費用 匯入乙方帳戶......」(見本院卷第7夜),是兩造業就給 付委任報酬有所約定,被告自應113年4月15日前給付原告11 3年3月之檢測費用。至於原告是否有不完全給付之情,揆諸 前開說明,核與本件原告請求無涉,本院就此部分不另論述 ,從而原告請求被告給付113年3月之檢測費用16,000元,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  ㈢末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 任。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為民法第229條第1項 、第2項所明定。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 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息較高者 ,仍從其約定利率;而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 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33條第1項 、第203條亦有明文。本件原告請求被告給付檢測費用,屬 有確定期限之債,且清償期已屆至,惟原告僅請求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算之利息,屬原告基於處分權主義所為主張 ,自屬可採。而本件起訴狀繕本係於113年6月20日送達予被 告,此有送達證書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31頁)。是原告請 求被告給付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即113年6月21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核無不合,亦應 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基於系爭契約第3條約定,請求被告給付16, 000元,及自113年6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適用小額程序所為之判決,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另依職權酌定被告供所定 金額之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核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 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同法第436 條之19第1項規定,確定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香菱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71條第1項:(依同法第436 條之32第2 項規   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準用之)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由   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審   法院;未提出者,毋庸命其補正,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駁   回之。

2024-12-30

CLEV-113-壢小-1506-20241230-1

壢簡聲
中壢簡易庭

停止執行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壢簡聲字第80號 聲 請 人 吳玠誼 相 對 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發票人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於前條裁定送達後20日 內,得對執票人向為裁定之法院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主張 本票債權不存在而提起確認之訴不合於第1項之規定者,法 院依發票人聲請,得許其提供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停止強制 執行,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1、3項亦分別規定甚明。而強 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所稱得裁定停止強制執行之法院,係 指受理同項所稱回復原狀聲請、再審之訴等訴訟或抗告等事 件之法院而言,於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3項聲請停止執行 之情形,應指受理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法院(最高法院94 年度台簡抗字第15號裁定意旨參照),且其性質應為專屬管 轄(最高法院103年度台聲字第 1165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又非訟事件法施行細則第25條明定,「依非訟事件法第195 條第2項但書規定,執票人聲請許其提供相當擔保繼續強制 執行或發票人聲請許其提供相當擔保停止強制執行事件,由 同條第1項之受訴法院裁定之」,足認除「發票人以本票偽 造、變造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單純涉及本票債 權成立與否之形式上判斷,應逕由執行法院停止強制執行外 ,其餘「執票人聲請繼續強制執行」、「發票人聲請供擔保 停止執行」、「發票人以本票偽造、變造以外事由提起確認 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並聲請供擔保停止執行」,均涉及實 體上之認定,自應由「受理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之受 訴法院管轄。又非訟事件,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原告 之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非訟事件法第5 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甚明。 三、查,聲請人前於民國113年10月30日向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對 相對人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此有民事起訴狀附卷 為憑,揆諸上開說明,聲請人如聲請供擔保停止執行,即應 由「受理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之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管 轄。聲請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顯有違誤,爰依職權將 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四、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陳香菱

2024-12-26

CLEV-113-壢簡聲-80-20241226-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壢小字第1316號 原 告 比塔斯 VITEX ARCIAGA 被 告 瑪喬安 ARCE MARJORIE ANN LOPEZ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80,000元。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80,000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 ,得免為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 第433條之3規定,依職權由原告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1年9月28日前之某時許,向原告借款 新臺幣(下同)80,000元,經原告於借款後每個月向被告催 告後,被告迄今未返還上開欠款,爰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給付原告80,000元等情,業據其提出借據為證(見 本院卷第6頁),又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其已於相當 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加以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 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之規定,視同自認,堪認 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 被告給付80,000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三、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同法第436 條之19第1項規定,確定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須以違背法令為理由,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 庭(桃園市○○區○○路0段000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 之人數附繕本),並繳交上訴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香菱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71條第1項:(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規定 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準用之)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由者 ,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審法 院;未提出者,毋庸命其補正,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駁回 之。

2024-12-24

CLEV-113-壢小-1316-20241224-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壢小字第1552號 原 告 楊明潭 被 告 尹新元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4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給付原告新臺幣1,780元。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新臺幣100元,及自本判決確 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780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同法第436條之23、第433條之3 之規定,依職權由原告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3年4月24日23時0分許,駕駛車牌 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行經桃園市○○區○○○街00巷00○ 0號時,因駕車不慎,而撞擊原告所有並停放於路邊之車牌 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系爭車輛),致系爭車 輛受損待報廢,原告因此支出新臺幣(下同)17,800元之車 輛維修費用(均為零件),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起本 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7,800元。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被告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為有理由:   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汽車行駛時,駕 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道路交 通安全規則第94條第3項,亦有明文。查,原告主張被告於 前開時、地,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因駕車 不慎,而撞擊原告所有並停放於路邊之系爭車輛,系爭車輛 因此受損等情,有其提出之道路交通事故登記聯單、估價單 等在卷可佐(見本院卷第5至7頁),復經本院調取道路交通 事故調查卷宗為憑(見本院卷第11至18頁反面),佐以被告 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爭執, 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第280條第3項 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是被告駕車不慎,而發生本件事故,自有過失,應負全部過 失責任,且被告之過失行為與系爭車輛所受損害間具相當因 果關係,則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負侵權行為損 害賠償責任,核屬有據。  ㈡賠償金額之認定:   按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 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且債權人得請求支付回復原 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民法第213條第1項、第3 項定有明文。又物被毀損者,被害人除得依民法第196條行 使權利外,亦得依第213條第3項請求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 費用(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618號民事判決參照); 債權人所得請求者既為回復原狀之必要費用,倘以修復費用 為估定其回復原狀費用之標準,則修理材料以新品換舊品時 ,即應予折舊(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854號民事判決參 照)。復依行政院頒布「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 產折舊率表」規定,機車之耐用年數為三年,依定率遞減法 每年應折舊千分之539,且採用定率遞減法者,其最後一年 之折舊額,加歷年折舊累計額,其總和不得超過該資產成本 原額之10分之9,且參酌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6 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平均法、定率遞減法或年數 合計法者,以1年為計算單位,其使用期間未滿1年者,按實 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1月者,以1月 計。查系爭車輛修理費用總計為17,800元(均為零件)乙情 ,有估價單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7頁),惟零件費用既係 以舊換新,即應計算折舊,而系爭車輛為普通重型機車,且 出廠日係90年7月,有系爭車輛車號查詢資料附卷可參(見 個資卷),系爭車輛至本件車禍事故發生之113年4月24日止 ,已使用逾3年耐用年限,揆諸上開折舊規定,零件部分費 用折舊後之金額應為1,780元(17,800×0.1=1,780),則系 爭車輛必要修復費用為1,780元。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1,780 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判決, 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另 依職權,酌定被告供所定金額之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攻擊防禦方法及所 提證據,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並依同法第436 條之19第1項規定,確定訴訟費用之負擔如主文第3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須以違背法令為理由,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 庭(桃園市○○區○○路0段000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 之人數附繕本),並繳交上訴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香菱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71條第1項:(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準用之)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由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審法院;未提出者,毋庸命其補正,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駁回之。

2024-12-24

CLEV-113-壢小-1552-20241224-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壢小字第1559號 原 告 吳婞瑜 被 告 鄭謹評 上列原告因被告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113年度審金訴 緝字第7號),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經本 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審附民緝字第8號),本院於民 國113年12月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99,087元,及自民國112年12月30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99,087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 ,得免為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須以違背法令為理由,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 庭(桃園市○○區○○路0段000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 之人數附繕本),並繳交上訴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香菱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71條第1項:(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規定 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準用之)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由者 ,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審法 院;未提出者,毋庸命其補正,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駁回 之。

2024-12-24

CLEV-113-壢小-1559-202412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