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仲裁判斷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61-70 筆)

仲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撤銷仲裁判斷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仲訴字第4號 原 告 泓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品雅 訴訟代理人 章文傑律師 被 告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訴訟代理人 黃帥升律師 陳誌泓律師 洪志勳律師 孫永蔚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仲裁判斷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5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提起撤銷仲裁判斷之訴,應於判斷書交付或送達之日起, 3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仲裁法第41條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 。兩造間因金融交易爭議,經中華民國仲裁協會(下稱仲裁 協會)於民國112年11月30日以111仲聲和字第54號作成仲裁 判斷(下稱系爭仲裁判斷),原告於同年12月1日收受系爭 仲裁判斷書後,業於同年月26日依仲裁法第40條第1項第1款 、第3款規定提起本件撤銷仲裁判斷之訴,有本院收狀戳章 在卷可查(見卷第7頁),並經本院調取系爭仲裁判斷全卷 查明屬實,是原告提起本件撤銷仲裁判斷之訴,並未逾30日 之不變期間,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先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於111年12月14日向仲裁協會聲請仲裁,仲裁庭經仲裁程 序後,於112年11月30日作成中華民國仲裁協會111仲聲和字 第54號仲裁判斷書(下稱系爭仲裁判斷),惟系爭仲裁判斷 之作成有仲裁法所定撤銷仲裁判斷之事由:  ⒈系爭仲裁判斷有應附理由未附之情事,依仲裁法第38條第2款 、第40條第1項第1款規定應予撤銷:   原告於仲裁程序主張之請求權基礎含交易不成立、顯失公平 、不作為詐欺、侵權行為、債務不履行、行紀或類似行紀、 情事變更原則、不當得利等,惟系爭仲裁判斷僅就不當得利 請求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請 求權、行紀法律關係等仲裁標的為准駁與否之判斷,就情事 變更原則成立與否則隻字未提,是系爭仲裁判斷自屬就原告 聲請仲裁標的之判斷應附理由而完全未附理由之情形,原告 自得依仲裁法第38條第2款及第40條第1項第1款規定主張撤 銷系爭仲裁判斷。  ⒉仲裁庭未傳喚專家證人吳庭斌到庭說明,依仲裁法第23條第1 項及第40條第1項第3款規定,系爭仲裁判斷應予撤銷:   原告曾於112年5月具狀表明將提出完整權利金計算報告,並 同時要求待權利金計算報告提出後再行傳喚專家證人吳庭斌 到庭說明報告内容;嗣原告於112年5月16日提出專家證人吳 庭斌製作之完整權利金計算報告,並多次表明希望再行傳喚 專家證人吳庭斌到庭說明,惟仲裁庭始終拒絕傳喚,並於系 爭仲裁判斷否定權利金計算報告之可信性,顯然未盡證據調 查義務,並等同拒絕讓原告就權利金計算報告為完整之陳述 及說明,依仲裁法第23條第1項及第40條第1項第3款規定, 系爭仲裁判斷應予撤銷。  ㈡並聲明:系爭仲裁判斷主文第二項關於駁回原告其餘請求部 分,及主文第三項關於仲裁費用負擔部分應予撤銷。 二、被告則以:  ㈠仲裁人之仲裁判斷與法院之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當事人應 受其拘束,而撤銷仲裁判斷之訴,並非原仲裁程序之上級審 或再審,法院僅得就原仲裁判斷是否具有仲裁法第40條第1 項所列事由之重大瑕疵,予以形式審查,至原仲裁判斷所持 法律見解是否妥適,其實體内容是否合法、妥適,乃仲裁人 之仲裁權限,非法院所得予以審查。詎原告所爭執者,係於 仲裁庭中所提之實體主張並業經系爭仲裁判斷實體認定之部 分(如TRP權利金計算、權利金計算之目的等),要非撤銷 系爭仲裁判斷之訴所得審理之範圍,且原告並未敘明其主張 違反仲裁法第40條第1項情事究竟係與系爭仲裁判斷之哪一 個部分相關、因此影響哪一部分之判斷内容,甚未敘明系爭 仲裁判斷具體應予撤銷之範圍為何,僅泛稱系爭仲裁判斷主 文第二項、第三項應予撤銷,是原告所主張之事實顯不足以 導出其權利主張及訴之聲明,不具備事實主張之一貫性及權 利主張之一貫性,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規定,以其 請求無理由而判決駁回。  ㈡兩造於110年7月15日出於自由意志合意簽署仲裁協議,約定 以仲裁解決相關交易與合約有關之爭議,並由仲裁庭作成對 兩造具最終拘束力之判斷;然原告之同集團公司(即薩摩亞 商泓凱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泓凱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泓凱企 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屢屢於取得不利之仲裁結果後,即提 起撤銷仲裁判斷之訴,顯係習慣性將起訴作為仲裁程序之上 級審或再審,已屬濫訴及虛耗司法資源,故原告所為,將嚴 重斲傷法之安定性,係基於惡意、不當目的之起訴,且起訴 之事實上及法律上之主張欠缺合理依據,顯已該當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第8款規定,應以裁定駁回。  ㈢原告聲請仲裁所主張之情事變更事由,包含人民幣匯率變更 及中國匯率政策改變等,而系爭仲裁判斷業已採納原告提出 匯率變更之情事變更事由,更詳細敘明仲裁庭於本件要非衡 平仲裁下,仍得適用情事變更原則等以調整雙方責任比例之 理由,並基此認定原告應負擔七成責任,被告應負擔三成責 任,故原告得請求之損害金額為美金132,561.57元。縱系爭 仲裁判斷未將情事變更原則列為說明標題之一,亦係仲裁庭 行使仲裁法第19條所賦予職權之結果,並非法院所應審理撤 銷仲裁判斷之要件。況系爭仲裁判斷對於情事變更原則適用 倘有說明不足之疑,仍已明確引用情事變更原則,至多僅屬 理由不備,非仲裁法第38條第2款「應附理由而未附」所指 「完全不附理由」之情形。  ㈣原告於112年8月9日召開之第四次仲裁詢問會中,已就是否傳 喚專家證人吳庭斌到庭乙節充分陳述意見,並多次表達就仲 裁庭是否傳喚專家證人吳庭斌到庭乙節表示「尊重仲裁庭之 決定」、「沒有意見」等語,顯見系爭仲裁判斷作成前,仲 裁庭均已給與兩造充分陳述意見之機會,原告以仲裁庭未傳 喚專家證人吳庭斌到庭為由,提起撤銷仲裁判斷之訴,既悖 於事實,更有違誠信,該等主張自無足採。又原告主張應傳 喚專家證人吳庭斌到庭,係為調查「系爭TRF交易是否有不 公平或獲得收益與承擔風險不合理之情形,以及泓達公司可 否再行收取合理權利金」云云;然原告就此早已提出證人吳 庭斌之書面專家報告書,並再以書狀提出重點摘要,於仲裁 詢問會中,亦已屢次就相關内容提出說明,顯無違反仲裁法 第23條第1項之規定。況就專家證人聲請之否准,本涉及仲 裁人之程序上職權行使,且系爭仲裁判斷亦已清楚敘明「本 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據 、聲請人請求應調查之其他證據,經核與本仲裁庭之判斷結 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敘明。」,足證專家證人 吳庭斌是否到庭,不影響仲裁庭作成系爭仲裁判斷之基礎, 原告復未說明專家證人吳庭斌是否到庭對於系爭仲裁判斷之 影響為何,徒以未予當事人充分陳述機會為由,就該等原為 仲裁人職權行使之事項再為爭執,於法未合。  ㈤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原告之訴,依其所訴之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法院 得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2項第2款 定有明文。所謂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係指依原告於訴狀內 記載之事實觀之,在法律上顯然不能獲得勝訴之判決者而言 ,亦即原告之訴不符一貫性審查要件。本件原告主張依仲裁 法第40條第1項第1款、第3款規定撤銷系爭仲裁判斷,並於 訴之聲明請求系爭仲裁判斷駁回原告聲請之部分應予撤銷, 難認法律上顯無理由,被告辯稱原告之訴不符一貫性審查要 件,要無可採,先予敘明。  ㈡原告依仲裁法第38條第2款、第40條第1項第1款規定,訴請撤 銷系爭仲裁判斷,為無理由:  ⒈按仲裁判斷書應附理由而未附者,當事人得對於他方提起撤 銷仲裁判斷之訴,仲裁法第40條第1項第1款、第38條第2款 分別定有明文。又仲裁法第38條第2款所稱之「仲裁判斷書 應附理由而未附」,係指仲裁判斷書於當事人未依同法第33 條第2項第5款但書約定無庸記載其理由時,就聲請仲裁標的 之判斷應附理由而完全未附理由之情形而言。該條款規範之 事由與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6款所定「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 矛盾者為當然違背法令」者未盡相同,倘仲裁判斷書已附具 理由,縱其理由不完備,亦僅屬其判斷之理由未盡,尚與該 條款所謂仲裁判斷應附理由而未附理由者有間,自不得據以 提起撤銷仲裁判斷之訴(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078號判 決意旨參照)。  ⒉經查,本件原告主張系爭仲裁判斷對於仲裁標的之「情事變 更原則」成立與否未說明不採納之理由云云,審諸系爭仲裁 判斷書第107頁以下記載:「五、惟按『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 ;無習慣者,依法理。』民法第148條第2項、第1條定有明文 。再按『依仲裁法第31條規定,仲裁庭經當事人明示合意者 ,得適用衡平法則為判斷。當事人如未有明示之合意,仲裁 判斷逕依衡平法則為判斷時,固逾越仲裁協議之範圍。惟現 行法律因衡平理念已融入法律,經由『抽象衡平』具體化為法 律之一部分,形成法律之基本原則。如誠實信用原則、情事 變更原則、公益違反禁止原則、權利濫用禁止原則等,不再 屬於衡平法則所謂『具體衡平』之範疇。是以仲裁庭如有適用 誠實信用原則、情事變更原則、公益違反禁止原則、權利濫 用禁止原則等法律明文化之基本原則規定時,自不以經當事 人明示合意為必要。』(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1893號判 決參照)。」,並於前開法理說明之後接續論述「六、基此 、聲請人可得請求之損害賠償金額」(見卷第131-132頁) ,可知系爭仲裁判斷書已有說明原告請求金額之依據及計算 標準,堪認系爭仲裁判斷並無應附理由而未附之情形。再者 ,縱認系爭仲裁判斷書雖未就原告請求之訴訟標的逐一詳論 不予採納之理由,然系爭仲裁判斷書已於事實及理由欄玖載 明「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據、聲請人請求 應調查之其他證據,經核與本仲裁庭之判斷結果不生影響, 爰不逐一論述」,堪信系爭仲裁判斷係認原告主張之情事變 更原則,核與判斷結果均無影響,故未逐一說明其不予採納 之理由,核與仲裁法第38條第2款所謂仲裁判斷應附理由而 未附理由者有間,則原告主張:系爭仲裁判斷未就情事變更 原則說明採納與不採納之理由,有仲裁判斷未附理由情形云 云,即非可採。故原告依仲裁法第40條第1項第1款規定,訴 請撤銷系爭仲裁判斷,並非有理。  ㈢原告依仲裁法第40條第1項第3款規定,訴請撤銷系爭仲裁判 斷,為無理由:  ⒈按仲裁庭應予當事人充分陳述機會,並就當事人所提主張為 必要之調查;仲裁庭於詢問終結前未使當事人陳述、或當事 人於仲裁程序未經合法代理者,當事人得對於他方提起撤銷 仲裁判斷之訴,仲裁法第23條第1項、第40條第1項第3款分 別定有明文。仲裁法第40條第1項第3款所謂「仲裁庭於詢問 終結前未使當事人陳述」,係指仲裁庭就其形成判斷之事實 及證據未使當事人陳述而言。如當事人已接受仲裁庭合法通 知,且於仲裁程序中有陳述之機會,而仲裁庭認其陳述內容 已達於可為判斷之程度而作成仲裁判斷者,即難謂仲裁庭於 詢問終結前未使當事人陳述(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428 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原告主張於仲裁程序中多次聲請傳喚專家證人吳庭斌到庭就 其製作之權利金計算報告進行說明,然仲裁庭始終拒絕傳喚 專家證人吳庭斌到庭,並否定權利金計算報告之可信性,未 盡證據調查義務,等同拒絕讓原告就權利金計算報告為完整 陳述及說明云云。惟查,系爭仲裁判斷作成前之第四次仲裁 詢問會中,仲裁庭已有就是否傳喚專家證人吳庭斌到庭一事 詢問兩造之意見:「原告法定代理人林品雅女士:『(李主 仲問:對於專家證人的部分聲請人還有什麼想法?因為相對 人也提出了專家意見書,還需要專家證人來面對面回答嗎? )當然尊重仲裁庭的決定』」、「原告仲裁程序代理人章文 傑律師:『(李主仲問:對於專家證人的部分,聲請人還有 什麼想法?因為相對人也提出了專家意見書,還需要專家證 人來面對面回答嗎?)我們還是尊重仲裁庭的想法,還是以 書面為主』」、「原告仲裁程序代理人章文傑律師:『(李主 仲問:聲請人律師有沒有其他更好的理由讓我們覺得需要把 專家證人請到現場來?)沒關係』」、「原告仲裁程序代理 人陳振璋律師:『(李主仲問:雙方對於專家證人來蒞庭作證 還有沒有補充意見?)聲請人沒有。』」(見卷第342頁、第 352頁、第359頁),由上開詢問會之紀錄可知,仲裁庭已多 次就是否傳喚專家證人到庭給予原告陳述意見之機會,可證 仲裁庭已讓原告就其上開聲請、主張有陳述之機會,實無原 告所稱其於仲裁程序中多次聲請傳喚專家證人作證,卻遭仲 裁庭否准之情形存在,從而,系爭仲裁判斷並無違反仲裁法 第23條第1項之規定,更無構成仲裁法第40條第1項第3款所 定「仲裁庭於詢問終結前未使當事人陳述」之情形。況是否 傳喚專家證人吳庭斌,為仲裁庭之職權,系爭仲裁判斷書事 實及理由欄玖業已載明「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 之證據、聲請人請求應調查之其他證據,經核與本仲裁庭之 判斷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已敘明無庸傳喚專家 證人之理由,是原告主張系爭仲裁判斷構成仲裁法第40條第 1項第3款之事由,無足憑採,為無理由。  ㈣系爭仲裁判斷是否有得撤銷之事由,既經本院調查如前,則 原告提起本訴即非顯無理由,亦難認原告起訴顯然基於惡意 或不當目的,被告辯稱原告之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第8款規定駁回,容非可取。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仲裁法第40條第1項第1款、第3款規定, 請求撤銷系爭仲裁判斷,為無理由,不應准許。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陳威帆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黃文芳

2025-02-21

TPDV-113-仲訴-4-20250221-1

家陸許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認可判決書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陸許字第1號 聲 請 人 嚴文彬 代 理 人 嚴中平 相 對 人 梁志蘭 上列當事人間認可判決書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嚴文彬與相對人梁志蘭前於西元1997 年11月11日結婚,嗣於西元2001年4月20日經大陸廣西省南 寧市城北縣人民法院判決准兩造離婚,於西元2001年4月20 日確定在案,並經大陸廣西省南寧市公證處公證,且經海基 會認證在案,爰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74條 第1項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認可,以憑辦理兩造之離婚登記 等語。 二、按「在大陸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不違 背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 」「前二項規定,以在臺灣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 仲裁判斷,得聲請大陸地區法院裁定認可或為執行名義者, 始適用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74條第1 、3項分別定有明文,是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者,應僅限於 「在大陸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至「 大陸地區法院作成之調解筆錄」,因其與依我國民事訴訟法 規定成立之調解,法定程序與法律效力均有不同,自不宜逕 認其與民事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而比附援引前揭兩岸條例 第74條第1項關於民事確定判決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之規定 (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5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3 7號研討結果及審查意見所採見解參照)。 三、經查:聲請意旨所欲聲請本院認可之標的,並非在大陸地區 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實係大陸地區南寧市城北縣人民法院 民事調解書(2001城民初字第511號),此有聲請人所提上 開民事調解書、南寧市公證處公證書及海基會證明在卷可憑 ,是聲請意旨所欲聲請本院認可之標的,與上揭規定不符, 於法已有未合。況聲請人所憑上開民事調解書、公證書所載 相對人梁志蘭之出生年(西元0000年),與聲請人配偶梁志 蘭在我國戶籍資料之出生年(西元0000年)不一致,此有結 婚登記申請書及相關公證資料在卷可佐,亦難逕認當事人同 一,是縱本院認可上開大陸地區民事調解書,因當事人年籍 資料有上述相歧之處,聲請人亦無以依此逕辦理離婚登記。 是本件聲請於法未合,且難認有理由,自應予駁回。 四、又兩造若業經大陸地區人民法院調解離婚成立,本可持相關 資料,逕向戶政機關申請離婚戶籍登記。而聲請人前向戶政 機關申請兩造離婚登記,因所憑民事調解書上載相對人之出 生年(西元0000年)與聲請人配偶在我國戶籍資料之出生年 (西元0000年)不一致,經戶政機關撤銷離婚登記等情,有 桃園市中壢區戶政事務所114年2月8日桃市壢戶字第1140001 264號函暨所附資料在卷可稽。是聲請人若認上開年籍之不 一致,並非當事人之不同,實係因其中之一資料誤載出生年 所致,自允宜檢具相關證明資料,另向相關機關申請更正( 如:若認係大陸地區人民法院民事調解書有誤載當事人出生 年之情形,則應向該法院聲請更正),並於更正後,再循相 關途向戶政機關申請離婚戶籍登記。至倘聲請人認另向相關 機關申請更正有窒礙難行之處,惟仍認有離婚(確認兩造婚 姻關係)之必要,自允宜另訴請求,再由受理之法院依法裁 判,於此敘明。 五、綜上,本件聲請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翁健剛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趙佳瑜

2025-02-21

TYDV-114-家陸許-1-20250221-1

家陸許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大陸地區離婚判決認可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陸許字第3號 聲 請 人 甲○○ 相 對 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大陸地區離婚判決認可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大陸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人民法院西元2024年10月31 日(2024)桂1081民初2265號民事確定判決。 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在大陸地區製作之文書,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 託之民間團體驗證者,推定為真正;又在大陸地區作成之民 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不違背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 良風俗者,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前開規定,以在臺灣地區 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得聲請大陸地區法院 裁定認可或為執行名義者,始適用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人民關係條例第7條、第74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兩造原係夫妻關係,後因感情破裂,經 聲請人訴請大陸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人民法院准予離 婚,經該院以主文所示民事判決准予離婚及命相對人於該判 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返還聲請人彩禮款人民幣89,950元,並 於西元0000年00月00日生效,且經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驗證屬實,爰依法聲請裁定認可等語,並提出上開民事判決 書及生效證明書、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東博公證處西元20 25年1月22日(2025)桂東博證字第117、118號公證書、財 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民國114年2月12日(114)南核字第0 08429、008430號證明為證。 三、經審核聲請人提出之上開文件,堪信聲請人所稱為真實,且 該判決內容亦不違背臺灣地區之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又大 陸地區業於西元1998年(民國87年)1月15日通過「最高人 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 」,並自同年5月26日起施行,嗣在臺灣地區作成之民事確 定裁判,已得依該規定聲請大陸地區法院裁定認可,故應認 聲請人之聲請於法有據,應予認可。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 項,民事訴訟法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洪毓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高千晴

2025-02-20

KSYV-114-家陸許-3-20250220-1

勞執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強制執行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10號 聲 請 人 顏駿維 相 對 人 張雅惠 上列當事人間因勞資爭議調解事件,聲請人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 行,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桃園市勞資爭議調解處理協會勞資爭議調解記錄於民國一百一十 三年十月八日勞資爭議調解紀錄,調解方案關於相對人同意給付 新臺幣陸萬元予聲請人部分,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有下列各款情形之 一者,法院應駁回其強制執行裁定之聲請:「(一)調解內 容或仲裁判斷,係使勞資爭議當事人為法律上所禁止之行為 。(二)調解內容或仲裁判斷,與爭議標的顯屬無關或性質 不適於強制執行。(三)依其他法律不得為強制執行。」,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前段及第60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於民國113年6月17日起受僱於相對人 ,雙方約定每月工資為新臺幣(下同)30,000元,現仍在職 中。茲因相對人目前積欠聲請人工資,計60,000元尚未給付 ,聲請人乃向桃園市政府聲請調解,兩造間之勞資爭議調解 事件,並於113年10月8日經桃園市勞資爭議調解處理協會勞 資爭議調解成立,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人所積欠工資60,000 元,並分二期給付,第一期於113年11月29日前給付30,000 元、第二期於113年12月30日前給付30,000元,並匯入聲請 人薪資帳戶,若有一期未如期給付,視同全部到期,惟相對 人屆期仍均未給付,爰依法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之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113年10月8日之桃園 市勞資爭議調解處理協會勞資爭議調解記錄附卷為證,並有 桃園市政府114年2月10日府勞資字第1140031185號函檢附兩 造間113年10月8日勞資爭議調解記錄及其相關資料等件到院 供參,堪認屬實。又本件調解方案核無法定不應准許強制執 行之情形,聲請人聲請本院裁定就相對人上開未履行之工資 60,000元部分得為強制執行,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因財產權關係所為聲請,其標的之金額未滿10萬元, 按非訟事件法第13條第1款規定,應徵收費用500元,依首揭 規定聲請人雖暫免繳納,惟依法應由關係人負擔費用者,法 院裁定命關係人負擔時,應一併確定其數額,乃裁定如主文 第2項所示。 五、爰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前段,非訟事件法第21條 第2項、第24條第1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勞動法庭  法 官 姚葦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收受裁定正本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李孟珣

2025-02-18

TYDV-114-勞執-10-20250218-1

家陸許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大陸地區離婚判決認可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陸許字第1號 聲 請 人 梁福秀 代 理 人 李欣嬡 相 對 人 廖春重 上列聲請人聲請認可大陸地區離婚判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大陸地區江西省吉安市○○區○○○○○0000○○0000○○000號民事判決, 應予認可。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如下:兩造原為夫妻,因感情破裂,嗣經大陸 地區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人民法院於西元2019年即民國108 年2月18日以該院(2019)贛0802民初131號民事判決准予離 婚,且經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驗證,為此,依臺灣地區 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74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認可等 語。 二、按在大陸地區作成之文書,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 託之民間團體驗證者,推定為真正;又在大陸地區作成之民 事確定判決、民事仲裁判斷,不違背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 良風俗者,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前開規定,以在臺灣地區 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得聲請大陸地區法院 裁定認可或為執行名義者,始適用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人民關係條例第7條、第74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提出之大陸地區江西省吉安市○○區○○○○○0000○ ○0000○○000號民事判決書、生效證明,業經大陸地區公證處 予以公證,且經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予以驗證,有上開 判決書、江西省吉安市石陽公證處(2024)贛吉石証台字第 第44號公證書、海基會113年12月13日(113)核字第087348 號、114年2月7日(114)核字第007395號證明、吉安市吉州 區人民法院生效證明書、江西省吉安市石陽公證處(2025) 贛吉石証台字第2號公證書等在卷可稽,依臺灣地區與大陸 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7條之規定,應推定上開民事判決書及 生效證明為真正。而上開判決係就聲請人(即離婚判決原告 )與相對人(即離婚判決被告)間離婚所為裁判,其判決准 予離婚,理由略為:兩造婚後,因年齡差距甚大,夫妻感情 不好,之後原告返回大陸,雙方未再聯繫,導致夫妻感情破 裂,故原告訴請離婚,本院予以准許等語,此核與臺灣地區 民法第1052條第2項所規定:有前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 維持婚姻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之事由相當,尚不違背 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又在臺灣地區作成之民事確 定判決,已得聲請大陸地區法院裁定認可,此有大陸地區最 高人民法院於2015年6月29日之公告在案(最高人民法院關 於認可和執行台灣地區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法釋(0000)00號 參照)。揆諸首開說明,本件聲請人之聲請應予准許,爰裁 定認可該民事裁判。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玥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不服,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鄭履任

2025-02-17

ULDV-114-家陸許-1-20250217-1

陸許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判決認可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陸許字第1號 聲 請 人 張邦文 代 理 人 黃介南律師 相 對 人 張華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判決認可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認可大陸地區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2021)粵 0191民初3674號、(2022)粵0191民初1428號、(2022)粵 0191民初1429號、(2022)粵0191民初1430號民事判決書及 大陸地區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3)粵01民終1044 1號、(2023)粵01民終17328號、(2023)粵01民終17329 號、(2023)粵01民終17330號民事判決書。 二、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貳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於民國102年10月22日至103年7月31 日向相對人及其配偶訴外人冼潔麗提供資金購買7戶房屋, 並與相對人及冼潔麗約定,借名登記在相對人及冼潔麗名下 ,並應將該房屋之租金收益交付予聲請人。嗣經出售其中3 戶房屋後,相對人及冼潔麗仍應交付位在廣東省廣州市○○區 ○○鎮○○路○○路00號(下稱衛山公寓)、廣東省廣州市○○區○○ 鎮○○○道○0號5棟301房(下稱東方名都)、廣東省廣州市○○ 區○○鎮○○○○○○○○○○○000街0號(下稱鳳凰城碧桂園)、廣東 省廣州市○○區○○鎮○○○道000號A棟620房(下稱頂好大廈)等 房屋之租金,但相對人及冼潔麗無權占有且未交付租金,經 聲請人於中國大陸地區提起訴訟,復經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 片區人民法院判決如附表所示,並均經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 民法院駁回在案(詳附表),上開民事判決均已發生法律效 力,並經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驗證在案,爰依臺灣地區 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74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認可等 語。 二、按在大陸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不違背 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前 項經法院裁定認可之裁判或判斷,以給付為內容者,得為執 行名義。前二項規定,以在臺灣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 民事仲裁判斷,得聲請大陸地區法院裁定認可或為執行名義 者,始適用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74條定 有明文。又按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74條規 定聲請法院裁定認可之民事確定裁判,應經行政院設立或指 定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驗證,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 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68條亦定有明文。另按在大陸地區作成 之文書,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驗證 者,推定為真正;又依前開規定推定為真正之文書,其實質 上證據力,由法院或有關主管機關認定;文書內容與待證事 實有關,且屬可信者,有實質上證據力,臺灣地區與大陸地 區人民關係條例第7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施行細則第9條第1項、第2項亦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就其主張,已經提出上開判決書、大陸地區廣 東省廣州市南沙公證處公證及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核驗 證明書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7至291頁),堪信聲請人所 提上揭文書為真正。又觀諸上開判決書之內容,聲請人於上 開判決起訴後,相對人均有委任律師應訴為具體答辯,經進 行辯論而為判決,雙方均有受程序保障,且其程序及實體並 無悖於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從而,依照上開說明 ,本件聲請人之聲請,於法即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95 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黃靖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林芯瑜 附表: 編號 房屋 廣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案號 主文 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案號 1 衛山公寓 (2021)粵0191民初3674號 一、被告張華、冼潔麗應於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日內向原告張邦文返還2018年7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期間的租金522000元。 二、駁回原告廣州百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張邦文的其他訴訟請求。 (2023)粵01民終10441號 2 東方名都 (2022)粵0191民初1429號 一、被告張華、冼潔麗應於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日內向原告廣州百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張邦文返還2018年11月25日至2021年11月24日期間的租金57000元。 二、駁回原告廣州百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張邦文的其他訴訟請求。 (2023)粵01民終17329號 3 鳳凰城碧桂園 (2022)粵0191民初1430號 一、被告張華、冼潔麗應於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日內向原告廣州百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張邦文支付2019年7月23日至2021年11月22日期間租金(參照房管部門公布的同時期同地段同類房屋租金參考價計付,每月租金以不超過4500元為限)。 二、駁回原告廣州百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張邦文的其他訴訟請求。  (2023)粵01民終17330號 4 頂好大廈 (2022)粵0191民初1428號 一、被告張華、冼潔麗應於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日內向原告張邦文返還租金30600元。 二、駁回原告廣州百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張邦文的其他訴訟請求。 (2023)粵01民終17328號

2025-02-14

TPDV-114-陸許-1-20250214-2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裁定認可大陸地區判決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4號 抗 告 人 魏炳煌 相 對 人 李世渝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認可大陸地區判決事件,抗告人對於本院於民 國113年9月27日所為之113年度陸許字第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原裁定主文第一項「川01民終字第28430號」,應更正為「川01 民終28430號」。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聲請認可之大陸地區四川省成都市中 級人民法院(下稱成都中級法院)西元2023年8月8日所為( 2022)川01民終28430號民事判決(下稱系爭判決),固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下稱大陸民訴法)規定之「發 生法律效力的判決」,然而: ㈠、兩岸之法律用語有諸多不同之處,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 」是否即等同於臺灣民事訴訟法第398條規定之確定終局判 決?實有疑義。 ㈡、抗告人已於西元2024年2月4日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稱 四川高級法院)申請再審並獲受理,有四川高級法院民事申 請再審案件受理通知書可憑(抗字卷第27頁),且於大陸民 訴法規定之3個月審查期間內未被駁回,足證系爭判決確實 有疑竇或違法之處,怎能輕言認定是確定判決。 ㈢、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人民法院(下稱青白江區法院)一審 判決抗告人敗訴,然抗告人未於一審應訴,亦未收受任何青 白江區法院之訴訟文書,詎成都中級法院竟未以此理由廢棄 青白江區法院之第一審判決,反係駁回抗告人之上訴,顯見 系爭判決有臺灣民事訴訟法第402條第1項第2款「外國法院 之確定判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認其效力:敗訴之 被告未應訴者。」之情形,不應認可,然原審未察,逕以抗 告人已於成都中級法院應訴而認無上開規定之適用,進而認 可系爭判決,顯有違誤等語。抗告聲明:⑴原裁定廢棄。⑵相 對人於原審之聲請駁回。⑶程序費用及抗告費用均由相對人 負擔。 二、按在大陸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不違背 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前 項經法院裁定認可之裁判或判斷,以給付為內容者,得為執 行名義,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下稱兩岸關係 條例)第74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次按外國法院之確定 判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認其效力:一、依中華民 國之法律,外國法院無管轄權者。二、敗訴之被告未應訴者 。但開始訴訟之通知或命令已於相當時期在該國合法送達, 或依中華民國法律上之協助送達者,不在此限。三、判決之 內容或訴訟程序,有背中華民國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 四、無相互之承認者,民事訴訟法第402條第1項亦有明文。 依上規定,大陸地區判決與外國判決均非屬臺灣法院之判決 ,既均須經認可,其性質應無二致。臺灣民事訴訟法第402 條之規定,或係基於公益理由,或係為保護本國人民,可解 釋為兩岸關係條例第74條第1項所規定之「臺灣地區公共秩 序及善良風俗」,自應於認可大陸地區判決時適用之。準此 ,大陸地區判決效力是否為臺灣所承認,應以大陸地區判決 有無臺灣民事訴訟法第402條第1項所列各款情形,為認定標 準。再者,當事人依兩岸關係條例第74條第1項之規定,聲 請法院裁定認可在大陸地區作成之判決,裁定法院僅得審查 該判決有無違背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不得就當事 人間之實體法律關係重為判斷,亦即非就大陸地區判決重新 實質審查其內容。 三、經查: ㈠、「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 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第二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 定,是終審的判決、裁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 ,以及依法不准上訴或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 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西元2021年修正之大陸民 訴法第10條、第182條、第158條分有明文。本院審酌系爭判 決為第二審人民法院做成之判決,且系爭判決已於末頁記載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原審卷第41-1頁),依上開大陸民 訴法之規定,依法不准上訴,而不得上訴之判決,依臺灣民 事訴訟法第398條第2項「不得上訴之判決,於宣示時確定; 不宣示者,於公告時確定。」之規定,於宣示或公告時即確 定,足見大陸民訴法第158條「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即為 臺灣確定判決之意。是以,系爭判決為民事確定判決,自得 聲請本院認可。又原裁定主文第一項將系爭判決字號「川01 民終28430號」記載為「川01民終字第28430號」,贅列「字 第」2字,應予更正,附此敘明。 ㈡、「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 ,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人民法院應當自收 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 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 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西元2021年修正之大陸民訴法 第206條前段、第211條第1項亦有明文。抗告人固已就系爭 判決向四川高級法院申請再審,然未經裁定准予再審,抗告 人逕以系爭判決尚未經四川高級法院裁定駁回再審之申請, 即自行推論系爭判決有誤,實無足採。 ㈢、抗告意旨固稱抗告人未於青白江區法院審理時應訴,亦未收 受青白江區法院寄送之訴訟文書,而有臺灣民事訴訟法第40 2條第1項第2款「敗訴之被告未應訴」之不予認可之事由等 語。惟依抗告人自行提出之青白江區法院西元2022年10月8 日(2022)川0113民初3004號民事判決書觀之,其上已記載 「原告(反訴被告)魏炳煌…委託訴訟代理人:白洋安,四 川科星律師事務所律師、委託訴訟代理人:余其彬,四川科 星律師事務所律師」「魏炳煌的委託訴訟代理人余其彬…到 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原審卷第87頁),足 見抗告人已於青白江區法院審理時委任律師應訴;甚者,抗 告人於青白江區法院判決其一審敗訴後,亦委任與一審相同 之律師為其訴訟代理人向成都中級法院提起上訴,並於二審 審理中應訴及充分攻防,此有系爭判決附卷可稽(原審卷第 21-41之1頁)。是以,抗告人既已於青白江區法院及成都中 級法院審理時均委任大陸地區之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應訴,則 系爭判決自無臺灣民事訴訟法第402條第1項第2款「敗訴之 被告未應訴」之不予認可之情形。 四、從而,原裁定認可系爭判決,其認事用法並無違誤。抗告意 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改判,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 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鄭政宗                 法 官 黃致毅                 法 官 陳麗芬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 狀(需附繕本1份),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凃庭姍

2025-02-13

SCDV-114-抗-4-20250213-1

勞執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強制執行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執字第136號 聲 請 人 張胤樊 相 對 人 春根健康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諺起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民國113年10月1日桃園市勞資爭議調解處理協會勞資爭議調 解紀錄中,相對人同意支付聲請人新臺幣150,000元部分, 准予強制執行。 二、聲請人其餘聲請駁回。 三、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於聲請強制執行時 ,並暫免繳執行費。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駁回其 強制執行裁定之聲請:㈠調解內容或仲裁判斷,係使勞資爭 議當事人為法律上所禁止之行為。㈡調解內容或仲裁判斷, 與爭議標的顯屬無關或性質不適於強制執行。㈢依其他法律 不得為強制執行。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前段、第60 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兩造於民國113年10月1日於桃園市勞資爭議 調解處理協會成立調解,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人新台幣(下 同)150,000元,共分30期給付,並自113年11月15日至116 年4月15日為止,於每月15日前給付5,000元至聲請人原薪資 帳戶。惟相對人未依約清償,爰聲請裁定強制執行等語。 三、聲請人主張相對人未依調解成立內容給付,聲請裁定准予強 制執行,並提出桃園市勞資爭議調解處理協會勞資爭議調解 紀錄及台新銀行存摺存款影本在卷足憑。足認相對人未依約 給付,已喪失分期給付之期限利益,就150,000元應視為全 部到期,且此部分無法定不應准許強制執行之情形,相對人 既未依調解方案為履行,聲請人聲請本院裁定就相對人調解 方案為強制執行,於法有據,應予准許。至聲請人於113年1 2月17日之陳報狀中表示欲改為聲請調解會議前主張之170,5 88元及開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因非兩造合意之調解內容, 聲請人欲就非調解方案聲請強制執行,即難認有據。 四、本件係因財產權關係為聲請,其標的之金額10萬元以上未滿 100萬元者,按非訟事件法第13條第2款規定,應徵收費用1, 000元,依首揭規定聲請人雖暫免繳納,惟依法應由關係人 負擔費用者,法院裁定命關係人負擔時,應一併確定其數額 ,爰裁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游璧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劉明芳

2025-02-12

TYDV-113-勞執-136-20250212-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撤銷仲裁判斷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8號 再 抗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訴訟代理人 傅祖聲律師 陳威駿律師 鍾薰嫺律師 劉豐州律師 白友桂律師 張靖慈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太平洋崇光百貨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撤 銷仲裁判斷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16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688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訴訟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 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規定 甚明。是當事人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 抗告,就該裁定如何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應有具體之指摘。 否則,其再抗告自難認為合法。而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係指原法院本其取捨證據之職權所確定之事實適用法規顯有 錯誤而言,不包括認定事實不當之情形在內。 二、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法院所為抗告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 係以:伊起訴時已特定形成權之訴訟標的為仲裁法第40條第 1項第1款、第4款事由,就該當各款事由之原因事實,於起 訴狀提及兩造已協議不得就過往契約爭議再事爭執,及本件 仲裁庭未審酌確認利益有無、終止契約前之必要合理作業期 間為6個月之認定為無理由,暨系爭仲裁判斷違反法律規定 、創設任意終止權等情,原裁定未行調查、闡明,不採信伊 之主張而未說明理由,逕認伊於原裁定附表(下稱附表)乙所 列屬訴之追加,且逾越不變期間而駁回,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云云,為其論據。惟查再抗告人所陳上述理由,係屬原法院 認再抗告人以附表乙「原因事實」欄所載事實、「違反規定 」欄所列法規,據為仲裁法第40條第1項第1款及第4款之撤 銷仲裁判斷事由,屬追加不同形成權之訴訟標的,非僅補充 攻擊防禦方法,且已逾法定不變期間之事實當否之問題,要 與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涉。依上說明,其再抗告自非合 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 第2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江 鍊 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12

TPSV-114-台抗-18-20250212-1

台抗
最高法院

請求撤銷仲裁判斷聲請退還溢繳裁判費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19號 再 抗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訴訟代理人 劉豐州律師 白友桂律師 張靖慈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太平洋崇光百貨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撤 銷仲裁判斷聲請退還溢繳裁判費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16 日臺灣高等法院裁定(113年度抗字第689號),提起再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訴訟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抗告法院所為抗告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 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4項規定 甚明。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法院裁判為確定事實 而適用法規,或就所確定之事實而為法律上判斷,顯有不合 於法律規定,或與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顯有違反者而 言。不包括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不當等情形在內。且提起再 抗告,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同法第470條第2 項之規定,應於再抗告狀內記載再抗告理由,表明原裁定有 如何合於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具體情事;如未具體表明,或 其所表明者與上開規定不合時,應認其再抗告為不合法,而 以裁定駁回。 二、本件再抗告人對於原裁定再為抗告,雖以該裁定適用法規顯 有錯誤為由,惟核其民事再抗告狀所載內容,係就原法院取 捨證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中華民 國仲裁協會依相對人之聲請,就原裁定附表甲編號一至六所 示契約之履約爭議,作成111年度仲聲仁字第11號仲裁判斷 ,再抗告人提起撤銷仲裁判斷之訴,其訴訟標的之價額即再 抗告人如獲勝訴判決所得受之客觀上利益,應以相對人終止 契約須給付再抗告人之違約金核定為新臺幣(下同)9億元, 是再抗告人如數繳納第一審裁判費705萬2000元,並無溢繳 等情,指摘為不當,而非表明原裁定有如何合於適用法規顯 有錯誤之具體情事,難認已合法表明再抗告理由。依上說明 ,其再抗告自非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 第2項、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吳 青 蓉 法官 許 紋 華 法官 賴 惠 慈 法官 林 慧 貞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江 鍊 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12

TPSV-114-台抗-19-202502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