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盧佳莉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61-70 筆)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61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游凱鈞即游佳淋 代 理 人 朱陳筠律師(法律扶助)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游凱鈞即游佳淋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二十七日下午五 時起開始更生程序。並命本院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 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 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 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 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 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協商或調解成立者 ,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 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復為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 第2項、第7項所明定。再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 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 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 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游凱鈞即游佳淋前積欠債務 無法清償,於113年7月15日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 前置調解,因調解不成,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9月5日 開立調解不成立證明書,而聲請人於前開調解不成立之日起 20日內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更生程序,並主張其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為405萬3,135元,未逾1,200萬元 ,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 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為消債條例第2條第1項規定之消費者:     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模   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20萬   元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   第2條第1項所稱5年內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係指自聲請更   生或清算前1日回溯5年內,有反覆從事銷售貨物、提供勞務   或其他相類行為,以獲取代價之社會活動,依其5年內營業   總額除以實際經營月數之計算結果,其平均營業額為每月20   萬元以下者而言,例如:平均月營業額未逾20萬元之計程車   司機、小商販等即屬之(參照辦理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   注意事項第1點)。經查,聲請人陳稱於111年7月26日起迄1 12年10月6日止經營丞峰車業有限公司,平均每月營業額約 為8萬7,134元,審酌聲請人提出之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申報 書(111年9月至112年10月),聲請人之平均月營業額應未逾2 0萬元,故聲請人為消債條例之消費者,自得依消債條例聲 請更生,合先敘明。  ㈡關於前置協商部分:   聲請人前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530號調解事件受理 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9月5日核發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調解案卷查明無訛, 是聲請人確已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153條之1之規定 ,於聲請更生前聲請法院調解,本院自得斟酌該調解案卷中 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 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㈢關於債務總額部分:   依本院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權結果,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 限公司陳報其債權總額為52萬8,578元、亞太普惠金融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總額為7萬5,007元、中國信託商業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總額為83萬9,861元、滙豐(台 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總額為8萬8,814元、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總額為241萬2,260元。另喬美 國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簡品喬即青埔精品當舖未陳報債權 ,聲請人陳報其等之債權總額各為8萬3,000元及39萬元。另 就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債權,聲請人補陳報 稱其債權總額為3萬7,097元。綜上,總計聲請人之無擔保或 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約為445萬4,617元(未逾1,200萬元)。  ㈣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 財產查詢清單等資料,顯示聲請人名下有一部機車、存款( 遭警示)。另收入來源部分,依聲請人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各 類所得資料清單顯示為17萬6,750元,依聲請人112年度綜合 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顯示為2萬7,728元。另據聲請人陳 稱於111年7月至同年12月,任職於豪貿輪業有限公司及經營 丞峰車業有限公司,總計收入約為30萬8,077元;112年1月 至同年12月經營丞峰車業有限公司及從事水電工作,總計收 入約為82萬5,857元;113年1月至同年6月從事水電工作,平 均每月收入約為2萬8,000元,總計收入約為16萬8,000元;1 12年普發現金收入6,000元,故聲請人聲請更生前兩年(即11 1年7月至113年6月止)之收入總計約為130萬7,934元。而聲 請人聲請更生後每月工作收入,暫以從事水電工作每月收入 2萬8,000元,作為計算聲請人目前清償能力之依據。  ㈤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債務人 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 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 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定有 明文。  ⒉經查,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支出依上開標準計算,桃園 市114年度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即20,122元,是認 聲請人目前每月個人必要支出為2萬122元。  ⒊據上,聲請人目前每月必要支出應為2萬122元。 四、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剩餘7,878 元(計算式:28,000元-20,122元=7,878元),聲請人目前3 0歲(84年次),距勞工得退休年齡65歲尚約35年,審酌聲請 人目前之收支狀況,顯無法清償前揭所負欠之債務總額,況 聲請人所積欠債務之利息及違約金仍在增加中,堪認聲請人 之收入及財產狀況,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 義務關係之必要及實益,始符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協助債務 人重建更生之立法本意。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炫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4年2月27日下午5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盧佳莉

2025-02-27

TYDV-113-消債更-615-202502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500號 原 告 桃園市政府住宅發展處 法定代理人 邱英哲 訴訟代理人 張庭維律師 程光儀律師 張義群律師 複代理人 廖志剛律師 林昶邑律師 被 告 徐忠寶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1日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捌萬捌仟零玖拾伍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 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 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六十三,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如被告以新臺幣捌萬捌仟零玖拾伍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或擴張及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 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各有明文。所 謂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係指變更或追加之訴與原訴之主要 爭點有其共同性,各請求所主張之利益在社會生活上可認係 屬同一或關連之紛爭,並就原請求之訴訟及證據資料,於繼 續審理時,在相當程度範圍內具有同一性或一體性,得期待 於後請求之審理予以利用,俾先後兩請求得在同一程序中一 併解決,以避免重複審理者,即屬之。原告原起訴時訴之聲 明第1至3項為:1.被告應將門牌號碼桃園市○○區○○○路00號8 樓之4房屋(下稱系爭房屋)騰空遷讓返還予原告。2.被告 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8萬5,306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3. 被告自民國112年12月16日起至騰空遷讓返還系爭房屋之日 止,應按月給付原告1萬1,600元,暨各期應給付之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嗣以民事變更 聲明暨陳報狀變更、減縮及擴張上開原起訴之第1至3項聲明 為如後述第1項訴之聲明所示,核原告所為之變更、減縮及 擴張,核屬與原訴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亦屬擴張、減縮應 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前揭法條規定,自應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於民國110年4月22日向原告承租系爭房屋,約定租期自1 10年5月1日起至113年4月30日止,每月租金5,800元,若逾 期給付租金達2個月,原告得終止契約,如被告未依約返還 房屋,被告並應給付按欠繳租金一倍計算之違約金(下稱系 爭租約)。詎被告於112年3月15日已積欠原告112年2、3月 租金11,600元,逾2個月租額逾期繳納,原告於112年5月3日 以桃園永安郵局存證號碼第000181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應於 函到14日內繳納積欠之租金,並表示逾期不繳將終止系爭租 約,該信函於同年月4日送達被告,然被告仍未置理,仍繼 續欠繳租金,而持續累積欠繳112年2月至7月之租金,原告 乃於112年8月16日以桃園永安郵局第000414號存證信函向被 告為終止系爭租約之意思表示,於同年月17日送達被告而生 終止效力。  ㈡是被告積欠原告自112年2月1日起至同年8月17日止之租金, 共3萬7,981元,且應依系爭租約第3條約定加計違約金3,471 元。又被告並未立即遷出系爭房屋,遲至113年5月28日始自 系爭房屋遷出,尚積欠水費140元、電費455元及瓦斯費677 元未繳納,應依系爭租約第11條第1項約定約定給付該等金 錢予原告。又被告自112年8月18日起至113年5月28日,無權 占用系爭房屋,應按系爭租約第11條第3項約定,給付相當 於月租金額之不當得利,並應加計1倍之違約金,是被告即 應給付原告該段期間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5萬4,258元及加 計之違約金5萬4,258元。上開原告得請求被告給付積欠租金 及該部分遲延違約金、水費、電費及瓦斯費,暨被告應返還 無權占有系爭房屋之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及加計1倍之違 約金,共計15萬1,240元,而依系爭租約第11條約定,該部 分數額得自被告依系爭租約第4條繳納之保證金1萬1,600元 取償,扣除該部分保證金額後,被告尚積欠原告13萬9,640 元。為此,爰依系爭租約契約關係及民法不當得利法律關係 ,並聲明:⒈被告應給付原告13萬9,640元,及其中8萬5,306 元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其餘5萬4,334元自民事變更聲 明暨陳報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周年利率百 分之五計算之利息。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對於原告主張依約得請求被告給付之計算基礎沒 有意見,但是覺得違約金金額過高,請求法院酌減等語,資 為抗辯。並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如 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及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上開主張與被告締結系爭租約,每月租金為5,800元,而 將系爭房屋出租予被告,被告自110年2月1日起之每月租金 迄今均未繳交,原告先於112年5月3日以桃園永安郵局存證 號碼第000181號存證信函催告被告應於函到14日內繳納積欠 之租金,該函於同年月4日送達被告,被告仍未於催告期限 內繳交,原告因被告欠租已達2個月以上,依法於112年8月1 6日以桃園永安郵局第000414號存證信函向被告為終止系爭 租約之意思表示,於同年月17日送達被告而生終止效力,被 告自112年8月18日起無權占有系爭房屋迄113年5月28日遷出 系爭房屋為止,積欠租金共3萬7,981元及加計違約金3,471 元、水費140元、電費455元及瓦斯費677元、相當於月租金 額之不當得利5萬4,258元及加計之違約金5萬4,258元等節事 實,為被告所不爭執或未予爭執,且據原告提出系爭房屋建 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影本、系爭租約合約書影本、郵局存證信 函影本2份暨相關掛號執據或回執影本(見本院桃簡卷第9頁 至第23頁反面)及被告積欠租金違約金計算說明影本、被告 積欠水電瓦斯費用相關單據影本及系爭房屋之退租點交單影 本(見本院訴字卷第25頁至第34頁)等件在卷可佐,是此部 分事實首堪認定。至本件原告上開請求被告給付積欠租金及 該部分遲延違約金、水費、電費及瓦斯費,暨被告應返還無 權占有系爭房屋之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及加計1倍之違約 金,於扣除被告預繳之保證金1萬1,600元,尚應給付原告13 萬9,640元等節,則為被告以上開情詞置辯,本件即應就原 告上開請求是否有理由為審認,茲分別敘述如後。  ㈡原告請求被告給付租金3萬7,981元、水費140元、電費455元 及瓦斯費677元、相當於月租金額之不當得利5萬4,258元, 為被告所不爭執,且亦合於系爭租約之約定及民法第179條 不當得利返還之規定,原告此部分請求為有理由。  ㈢按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得減至相當之數額,民法第2 52條定有明文,是原告請求被告給付租金遲延之違約金3,47 1元、按不當得利數額加計之違約金5萬4,258元,既為被告 所爭執,並辯稱:違約金過高,應予酌減等語,本院即應就 該部分違約金是否過高為審酌。經查,本件被告遲延給付之 租金數額為3萬7,981元,該部分違約金數額3,471元不及租 金數額之10%,客觀數額亦非甚高,衡酌被告欠繳租金,原 告尚需花費相關人力、時間及其他資源等成本為催繳,且稽 諸系爭租約第3條約定,該違約金數額係依照遲延時間逐漸 累加而成,是該部分違約金數額尚無過高之處,不應予以酌 減。至按不當得利數額佳既之違約金5萬4,258元部分,該部 分違約金約定均按不當得利債權數額發生時即按1倍計算, 其換算實際利率顯逾民法最高法定利率,顯然過高且過苛, 本院參酌無權占有期間,兩造間已無租約關係,原告各項管 理成本亦相對較低,及民法法定周年利率為5%等情,認此部 分違約金應酌減至按不當得利債權數額之5%計算即2,713元 (計算式:5萬4,258元*5%,小數點以下採四捨五入計算至 元)為合理。準此,本件原告得請求之給付租金遲延之違約 金、按不當得利數額加計之違約金即分別為3,471元、2,713 元。  ㈣綜上,於扣除1萬1,600元保證金後,本件原告得請求被告給 付之金額即為8萬8,095元(計算式:3萬7,981元+140元+455 元+677元+5萬4,258元+3,471元+2,713元-1萬1,600元),此 部分請求為有理由。逾此部分之原告其餘請求,即為無理由 。  ㈤末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 任。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而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1、2項、第233條第1項本文 、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請求被告給付有理由者 ,其中租金為起訴前期限已屆至,其餘為未定給付期限者, 又該等請求均係以支付金錢為標的,且未約定利息之債,原 告請求自該等請求之訴訟書狀(原起訴請求者按起訴狀,擴 張請求者按民事變更聲明暨陳報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 算之遲延利息,即屬有據。又本件原告起訴狀及民事變更聲 明暨陳報狀繕本均係於113年12月17日寄存送達被告,經10 日於同年月00日生效,有本院送達證明書(見本院訴字卷第 29頁)在卷可稽,是本件原告就上開請求有理由之被告應給 付8萬8,095元之債權,訴請另計113年12月28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即屬有理由。 四、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依系爭租約契約關係及民法不當得利返 還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逾此範圍之其餘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原告勝訴部分,係屬所命被告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之判決 ,依民事訴訟法第389 條第1 項第5 款規定,不待原告聲請 ,即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 定,依被告聲請而酌定被告如為原告預供相當擔保金額,則 得免為假執行。至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因該部分訴之駁 回而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核與判 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予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炫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盧佳莉

2025-02-27

TYDV-113-訴-1500-202502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813號 原 告 林挺文 陳冠銘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蔡譯智律師 被 告 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葉榮廷 訴訟代理人 陳嘉萱 吳稚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7日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坐落桃園市○鎮區○○段○○○○○號(即門牌號碼桃園市○鎮 區○○路○段○○○巷○號)建物騰空遷讓返還予原告。 被告應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起至返還前項建物之日 止,按月給付原告新臺幣肆萬柒仟貳佰伍拾元。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壹佰壹拾玖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 得假執行。但如被告以新臺幣參佰伍拾陸萬柒仟柒佰壹拾伍元為 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本判決第二項所命各期給付到期部分,於原告每期以新臺幣壹萬 陸仟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為假執行。但被告如每期以新臺幣肆 萬柒仟貳佰伍拾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前向訴外人陳秀美承租時為該訴外人所有之坐落於桃園 市○鎮區○○段0000○號(即門牌號碼桃園市○鎮區○○路○段000 巷0號)建物(下稱系爭房屋)作為超商經營所用,租期為1 04年6月1日起至114年5月31日止,共計10年,110年6月1日 起至114年5月31日止之租金為每月新臺幣(下同)4萬7,250 元(下稱系爭租約),並已預立114年6月1日起至124年5月3 1日止之租約(下稱預立租約)。嗣訴外人陳秀美將系爭房 屋出售予原告,並於113年3月22日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則 本件原告為系爭房屋所有人,系爭租約為前手即訴外人陳秀 美與被告所締結,租期長達10年,且未經公證,是並不生民 法第425條買賣不破租賃原則規定之適用,自不因原告受讓 系爭房屋而對原告發生租賃關係之效力,被告現仍占有而拒 未返還系爭房屋,對原告為無權占有,原告自得依民法第76 7條第1項前段及中段規定請求被告遷讓騰空返還系爭房屋。  ㈡又被告無權繼續占用系爭房屋,受有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 ,原告做為系爭房屋所有人,該等利益本應歸屬原告,是原 告自得依民法179條規定,請求被告自113年3月28日起至返 還系爭房屋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金 額4萬7,250元。為此,爰依民法第179條、第767條第1項前 段及中段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⒈如主文第1項 所示。2.如主文第2項所示。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原告與訴外人陳秀美買賣系爭房屋時,原告已知 悉系爭租約存在,且系爭租約第5條、第9條有約定出租人應 在系爭房屋過戶予後手前15日以書面通知承租人,且出租人 應保證系爭房屋新所有權人應以該契約相同條件與出租人簽 訂新約;出租人保證於租賃關係存續中第三人不得因該租賃 物向承租人主張任何權利等節,是原告猶仍於受讓系爭房屋 後,主張不受民法第425條適用而提起本件訴訟,已屬權利 濫用,其要求騰空遷讓返還系爭房屋之請求,自不應准許。 又本件系爭租約仍存續,是被告占用系爭房屋並非不當得利 ,且被告已將113年3月至8月共6期之租金,共24萬9,168元 為提存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 聲請均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及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上開主張訴外人陳秀美與被告締結系爭租約及預立租約 ,系爭租約110年6月1日起至114年5月31日止之每月租金為4 萬7,250元,而將系爭房屋出租予被告,嗣原告買受系爭房 屋而於113年3月22日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原告現為系爭房 屋所有人,而該房屋仍遭被告占用迄今等節,為被告所不爭 執,且業據原告提出系爭房屋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影本、系 爭租約影本及預立租約影本(見本院卷第25頁至第27頁及第 37頁至第57頁)為證,是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至本件原告 上開請求被告遷讓系爭房屋、返還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 則為被告以上開情詞置辯,本件即應就原告上開請求是否有 理由為審認,茲分別敘述如後。  ㈡原告得請求被告騰空遷讓返還系爭房屋:  1.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 段及中段定有明文。次按出租人於租賃物交付後,承租人占 有中,縱將其所有權讓與第三人,其租賃契約,對於受讓人 仍繼續存在。前項規定,於未經公證之不動產租賃契約,其 期限逾五年或未定期限者,不適用之,民法第425條第1、2 項亦分別定有明文。則查,本件被告占用系爭房屋之權源原 係出自其與訴外人陳秀美所締結之系爭租約,然基於債之相 對性,除有法定債之承擔事由外,被告本不得以其與第三人 間債之關係對抗原告。又本件系爭租約租期長達十年,已顯 逾民法第425條第2項規定之五年,且被告對於系爭租約並未 經公證一節亦不爭執,是揆諸上開規定,系爭租約並未能適 用民法第425條第1項規定,縱原告於租期內自訴外人陳秀美 處受讓系爭房屋,自不對原告發生法定債之承擔效力。準此 ,本件兩造間就系爭房屋並無任何租賃等契約關係,被告就 系爭房屋之占用對原告並無合法權源,原告為系爭房屋所有 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及中段規定請求被告騰空遷讓 返還系爭房屋,即為有理由。  2.至被告雖辯稱:原告於向訴外人陳秀美購買系爭房屋時,已 知悉系爭租約及相關條款存在,仍於取得系爭房屋後對被告 請求騰空遷讓返還系爭房屋,為權利濫用云云,惟民法第42 5條第2項規定將未經公證而租期逾五年之租賃契約,排除於 適用同條第1項規定之外,其立法理由已明謂「長期或未定 期限之租賃契約,其於當事人之權義關係影響甚鉅,宜付公 證,以求其權利義務內容合法明確,且可防免實務上常見之 弊端,即債務人於受強制執行時,與第三人虛偽訂立長期或 不定期限之租賃契約,以妨礙債權人之強制執行」,顯係立 法者對於調節租賃物受讓人與承租人權益間為衡平考量所設 ,不問租賃物受讓人對於原租賃契約內容是否有認識而有異 ,自不得以本件原告於買受系爭房屋時對於系爭租約有所知 悉,即認其對被告行使基於所有權之相關請求為權利濫用。 何況,系爭租約於訴外人陳秀美與被告為締結時亦未見原告 有所參與,而迄原告於113年3月22日取得系爭房屋時,租期 已經過8年餘近9年,所剩租期僅剩1年餘,是兩相比照下, 難認被告利益有明顯優越於原告,並無法認為有顯失公平之 情,是被告辯稱:原告本件騰空遷讓系爭房屋之請求為權利 濫用云云,並不可採,附此敘明。  ㈢本件原告得請求被告自113年3月28日起至返還系爭房屋之日 止,返還不當得利而按月給付原告4萬7,250元:  1.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民法第179條前段定有明文,則本件原告自113年3月22 日取得系爭房屋所有權,又系爭租約並未對原告發生法定債 之承擔,被告自該日起即屬無權占有系爭房屋迄今等節事實 ,既已認定如前。而系爭房屋於被告無權占用前,原每月租 金已達4萬7,250元(見本院卷第45頁),且被告承租系爭房 屋係供商業使用,復參酌本件預立租約影本(見本院卷第49 頁至第57頁),顯示若原租賃關係在訴外人陳秀美與被告間 繼續延續,自114年6月1日起,每月租金更是向上調漲(見 本院卷第57頁),是原告主張被告於無權占有系爭房屋期間 ,其不當得利數額,以每月4萬7,250元計,即屬可採,故原 告自得請求被告自113年3月28日起至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止, 按月給付4萬7,250元,以為被告無權占有系爭房屋之不當得 利返還,原告此部分不當得利返還請求,即屬有據,而有理 由。  2.至被告雖辯稱:被告有將113年3月至8月間之租金共24萬9,1 68元為提存等語,並提出相關本院提存書影本(見本院卷第 125頁至第133頁)為證,然稽諸該等提存書影本,顯示被告 提存之對象為訴外人陳秀美,並非原告,則自不生對原告清 償之效力,原告上開不當得利返還之得請求金額,並不因此 而受影響,附予敘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79條、第767條第1項前段及中段 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如主文第1項至第2項所示內容,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又原告勝訴部分,應合併計算所命被告給付之金額或價額, 而已超過50萬元,尚無本院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之餘地。然原 告既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被告亦陳明如受不利 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得免為假執行,本院爰依民事訴訟 法第390條第2項及第392條第2項之規定,就原告該等勝訴部 分分別酌定原告各供擔保之相當金額及被告為原告各預供擔 保之相當金額,宣告得為假執行及得免為假執行。 六、本案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於 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炫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盧佳莉

2025-02-26

TYDV-113-訴-813-2025022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532號 原 告 陳桂英 訴訟代理人 許連景 林惠梅 被 告 許駿騰(許憲忠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5 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如附表所示之抵押權登記予以塗銷。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有本院送達證書 及言詞辯論筆錄在卷可佐,經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 所列情形,依同法第385條第1項,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 造辯論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原告所有之桃園市○○區○○段000○號建物及其坐落 之同段381地號土地(下稱系爭房地)於民國84年8月5日設 定如附表所示之抵押權(下稱系爭抵押權)登記予被告許駿 騰之被繼承人許憲忠,以擔保原告對訴外人許憲忠之消費借 貸債務,該抵押權存續期間及擔保之債務清償日期均為不定 期。嗣訴外人許憲忠過世後,系爭抵押權由被告分割繼承單 獨取得。惟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告消費借貸債權係於84年 8月4日所成立,該債務並未訂有期限,依民法第315條規定 為債權人得隨時請求清償之債務,其請求權消滅時效應自債 權成立時為起算,是該請求權於99年8月4日後已罹於民法第 125條前段規定15年消滅時效,依民法第880條規定,原告於 99年8月4日後5年內未再實行抵押權,則系爭抵押權即已歸 消滅,原告自得依據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規定,請求被告 塗銷系爭抵押權等語。為此,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規 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本院之判斷及得心證之理由:  ㈠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系爭房地之土地及建物登記謄 本及登記簿影本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3頁至第29頁);被 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爭 執,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㈡按請求權,因15年間不行使而消滅;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 行使之日起算;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絕給付,民法第12 5條前段、128條前段及第144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 請求權可行使時,乃指權利人得行使請求權之狀態而言。而 債權未定清償期者,債權人得隨時請求清償,此為民法第31 5條所明定,是此項請求權自債權成立時即可行使,其消滅 時效應自債權成立時起算(最高法院98年度臺上字第1848號 民事判決意旨參照),至民法第478條固規定借用人應於約 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未定 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與人亦得定1個月以上 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惟此所指「貸與人亦得定1個月以 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係給予借用人1個月之恩惠期 間,亦即借用人於該期間屆滿後,始負遲延責任。是以該條 規定與消滅時效應自何時起算並無必然關聯,僅為債務人應 負遲延責任之起點,而非計算消滅時效期間之起點(最高法 院96年度臺上字第1432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況依民法第 478條規定,未定期限之消費借貸,貸與人係得隨時請求返 還,僅是須定1個月以上之催告期限,苟認自催告期滿後始 得起算消滅時效,不啻將時效之開始繫於債權人之主觀意願 ,如債權人不催告,時效即永遠無法開始進行,此顯與時效 制度促使權利人及時適當行使權利,俾權利人不致怠於行使 權利,以減少法律紛爭之旨趣相違。再者,民法第478條所 定1個月以上期限之規定係為保護借用人,以便借用人得有 合理期間籌措返還借用物,故借用人於催告期滿後始負遲延 責任,若執此推論貸與人請求權之消滅時效自催告期滿後始 開始進行,將使貸與人得片面決定請求權時效何時起算,此 將使時效期間之起迄難以預料,並使借用人陷入需隨時備證 消極防禦貸與人請求之困境,反使借用人遭受更大之不利益 ,顯與民法第478條極消滅時效制度設立之立法本意相悖。 查系爭抵押權存續期間為不定期,是其所擔保消費借貸債權 之15年請求權消滅時效,應於該債權成立之初即84年8月4日 時即已開始計算,於99年8月4日已屆至15年而請求權消滅。  ㈢次按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未約定確定之期日者 ,抵押人或抵押權人得隨時請求確定其所擔保之原債權。前 項情形,除抵押人與抵押權人另有約定外,自請求之日起, 經十五日為其確定期日,民法第881條之5第1、2項定有明文 。又最高限額抵押權因原債權一經確定,系爭抵押權與擔保 債權之結合狀態隨之確定,此時該抵押權之從屬性與普通抵 押權完全相同,故最高限額抵押權確定後,若抵押權人不實 行其抵押權者,仍有民法第880條之適用(參最高法院103年 度台上字第1977號判決意旨),而以抵押權擔保之債權,其 請求權已因時效而消滅,如抵押權人,於消滅時效完成後, 5年間不實行其抵押權者,其抵押權消滅,民法第880條亦定 有明文。查系爭抵押權存續期間為不定期而屬未約定確定期 日者,本件原告以起訴狀主張系爭抵押權所擔保者僅有上開 84年8月4日成立之消費借貸債權,並主張有民法第880條規 定之適用,而請求被告塗銷系爭抵押權登記有該民事起訴狀 在卷可佐(見本院卷第9頁至第11頁),是依原告之上開主 張已蘊含有請求系爭抵押權確定所擔保之原債權之意思表示 ,並於該訴狀繕本送達被告時為意思表示送達,而本件兩造 並未見另有約定系爭抵押權擔保債權之確定期日,是依上開 規定,應自該訴狀繕本送達(113年12月20日寄存送達被告 ,經10日於同年月00日生送達效力,見本院卷第46-1頁送達 證書)後15日即000年0月00日生確定效力,是其所擔保之原 債權清消滅時效既於99年8月4日已屆至,且抵押權人亦未見 於消滅時效完成後之5年(至104年8月4日)內實行抵押權, 故揆諸上開說明意旨及民法第880條規定,系爭抵押權亦因 除斥期間屆滿而消滅。  ㈣又按所有人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民法第767 條第1項中段定有明文。查系爭抵押權之債權請求權既因時 效完成而消滅,抵押權人亦未於消滅時效完成後之5年間實 行抵押權,系爭抵押權即因除斥期間屆滿而消滅,惟仍未塗 銷登記,自對原告之所有權有所妨害,原告請求被告塗銷系 爭抵押權之設定登記,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規定訴請被告塗銷 系爭抵押權之登記,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炫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盧佳莉 附表: 不動產抵押標的:桃園市○○區○○段000000000地號土地、同段00000-000建號建物 所有權人:陳桂英 權利種類:最高限額抵押權 登記日期:112年5月2日(原登記日期:84年8月5日) 字號:溪電字第032650號(原登記字號:溪字209439號) 權利人:許駿騰(原權利人:許憲忠) 債權額比例:全部(1分之1) 擔保債權總金額:本金最高限額新臺幣65萬元 存續期間:不定期限 清償日期:不定期限 債務人及債務額比例:陳桂英 權利標的:所有權 設定權利範圍:全部(1分之1) 設定義務人:陳桂英 共同擔保地號:桃園市○○區○○段000000000地號土地、同段00000-000建號建物

2025-02-26

TYDV-113-訴-2532-2025022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1113號 原 告 黃長明 訴訟代理人 吳慶隆律師 被 告 洪阿春 洪金 蕭洪美玉 陳洪美珠 洪瑞伶 洪美玲 洪美珍 黃國宏(承當黃正堂訴訟) 鍾玉珠 洪坤安 洪乙榮 洪宜秀 洪宗誠 洪崇睦 被 告 桃園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張善政 訴訟代理人 賴毅正 洪振豪 受告知訴訟 人 欒明文 簡志岡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於民國一百一十四年四月十八日上 午九時五十分在本院民事第四十八法庭行言詞辯論。   理 由 一、按法院於言詞辯論終結後,宣示裁判前,如有必要得命再開   辯論,民事訴訟法第210條定有明文。 二、因認本件有必要命再開辯論,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炫谷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盧佳莉

2025-02-26

TYDV-112-訴-1113-20250226-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99號 原 告 羅玉枝 訴訟代理人 李金昌 劉伊珮 被 告 羅翊慈 羅○國 (真實年籍姓名詳卷,現於法務部矯正 高○ (真實年籍姓名詳卷,現於法務部矯正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潘○慧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7日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佰貳拾伍萬貳仟元,及自民國一百 一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 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百分之五十三,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肆拾壹萬捌仟元為被告供擔保後, 得假執行。但如被告以新臺幣壹佰貳拾伍萬貳仟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高○為未成年人,其法定代理人潘○慧經合法通知,未於 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有本院送達證書及言詞辯論筆錄在卷可 佐,經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依同法第385 條第1項,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甲○○於民國111年5、6月間經綽號「土撥」之人介紹,加 入真實姓名年籍不詳暱稱「奧特曼」(即暱稱「茶裏王」) 之人(下稱「奧特曼」))及時為少年之被告羅○國等人所 組成以實施詐術為手段,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有結構性詐 欺集團之犯罪組織(下稱本案詐欺集團)。被告羅○國則於1 11年6、7月間,招攬少年被告高○、訴外人林○丞加入本案詐 欺集團,被告高○擔任本案詐欺集團向被害人領取財物及向 車手收取款項之收水工作(第一層收水)、訴外人林○丞擔 任提領詐欺款項之車手工作,被告甲○○則擔任向第一層收水 收取贓款及轉交上游詐欺集團成員之第二層收水工作。  ㈡嗣被告甲○○、高○及訴外人林○丞、「奧特曼」及其他真實姓 名年籍不詳之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 ,基於三人以上共同冒用政府機關及公務員名義詐欺取財、 以不正方法自自動付款設備取財及隱匿詐欺取財犯罪所得去 向之洗錢犯意聯絡,先由本案詐欺集團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 成員,於111年7月9日上午11時30分許,冒為新竹戶政事務 所人員,致電乙○○向其佯稱:有人委託羅偉明至新竹戶政事 務所,以乙○○之身分證件及印章申請戶籍謄本云云,旋即再 於同年7月14日某時冒為「新竹市政府警察局偵二科警官蔡 昌佑」、「隊長胡光興」、「檢察官張清風」致電乙○○,佯 稱涉案應配合調查,要求乙○○交付現金、存摺等語,致乙○○ 陷於錯誤,而依指示於同日上午10時許將裝有現金新臺幣( 下同)57萬元、中華郵政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提款卡 (下稱乙○○郵局提款卡)、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 0000號帳戶提款卡(下稱乙○○國泰提款卡)之牛皮紙袋,放 置在新北市○○區○○街000號前的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 型機車坐墊上,復由「奧特曼」指示被告高○於同日前往上 開地點取走裝有上開現金及提款卡之紙袋,再至桃園市中壢 區之某處,將前開紙袋交予甲○○,甲○○於同日取得紙袋及其 內之57萬元現金、乙○○郵局提款卡、乙○○國泰提款卡後,即 依指示將前開物品,放置於其上手之指定地點,嗣被告高○ 依「奧特曼」指示將乙○○國泰提款卡及密碼交予訴外人林○ 丞,訴外人林○丞則於111年7月14日晚間7時11分許於桃園中 壢區慈惠三街129號之國泰世華銀行北中壢分行以上開提款 卡提領10萬元後,將前開贓款交予被告高○,被告高○再將所 領得之款項及國泰提款卡交予甲○○,甲○○於扣除其等報酬後 ,依指示將所得贓款放置於指定地點,以此方法掩飾、隱匿 不法犯罪所得性質及流向。  ㈢嗣本案詐欺集團成員接續上開犯意,又於111年7月19日致電 乙○○,向其佯稱須再辦理保單貸款等語,致乙○○陷於錯誤, 於同日至國泰人壽保險公司辦理保單貸款41萬6000元、39萬 4000元、13萬,並於111年7月19日11時57分許匯入81萬元至 乙○○前開郵局帳戶,另筆貸款則於111年7月25日匯入13萬元 至乙○○前開國泰帳戶;再由甲○○依「奧特曼」之指示,將乙 ○○郵局或國泰提款卡及密碼,交予被告高○後,再由被告高○ 依「奧特曼」所指示之提領數額,由其自行或與訴外人林○ 丞於如附表二所示之時間、地點,自如附表所示之乙○○上開 帳戶內,提領如附表所示共88萬2,000元後,再由被告高○收 齊所領得之款項後,連同提款卡一同交予甲○○,而甲○○再依 「奧特曼」之指示,將所收得之款項及提款卡放置至指定地 點,以此方式將詐欺贓款交予其上手,藉以製造金流之斷點 ,致無從追查前揭犯罪所得之去向,而掩飾或隱匿該犯罪所 得。被告甲○○、羅○國及高○上開共同侵權行為致原告受有23 5萬2,000元損害,爰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及連帶法律關係提 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235萬2,0 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5%計算之利息。2.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方面:  ㈠被告甲○○則以:伊沒有這麼多錢可以賠,且刑事判決書上認定原告受害金額也沒有那麼高,伊也沒有拿到那麼多錢等語置辯,並聲明:1.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㈡被告羅○國則以:伊沒有拿到錢,伊沒有錢賠等語置辯,並聲 明:1.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 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㈢被告高○則以:伊沒有錢,家人也在負債等語置辯,並聲明: 1.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願供 擔保免為假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及得心證之理由:  ㈠被告羅○國上開招攬被告高○、訴外人林○丞加入本案詐欺   集團,而被告甲○○、高○、林○丞與「奧特曼」及本案詐欺集 團其他成員則共同對原告犯上開三人以上共同冒用公務員名 義詐欺取財行為等情,業經本院111年度審金訴字第1570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796號刑事判決所認定,且為被告所未 爭執,此有上開刑事判決在卷可稽,堪信被告確實共同對原 告為上開侵權行為,而致原告受有共155萬2,000元(計算式 :57萬元+10萬元+88萬2,000元)之損害。至原告雖主張其 所受財產損害除上開155萬2,000元,尚有本院112年度少護 字第140號宣示筆錄所認定之遭金融卡提領45萬元、53萬2,0 00元云云,然稽諸卷內該宣示筆錄影本,顯示如該筆錄附表 一、二所示之原告遭被告高○、訴外人林○丞提領之款項(見 本院訴字卷第47頁至第51頁),均已包含在本件原告上開遭 該二人提領之10萬元及如附表所示之88萬2,000元內,是本 件原告遭上開被告侵權行為所受損失並無另有其主張之上開 45萬元、53萬2,000元,其主張所受損害逾155萬2,000元之 部分,並無理由。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2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 民事上之共同侵權行為與刑事上之共同正犯,其構成要件並 不完全相同,共同侵權行為人間不以有意思聯絡為必要,若 行為關連共同,亦足成立共同侵權行為。依上開刑事判決與 相關事證以觀,足認被告甲○○、高○確有一部行為分擔而共 同實施上開共同詐欺之行為,被告羅○國雖未直接參與該共 同詐欺犯罪行為之分擔,然其招攬被告高○及訴外人林○丞加 入本案詐欺集團,對於該二人與被告甲○○、「奧特曼」及本 案詐欺集團其他成員共同為本件詐欺犯罪,亦屬有助力之行 為,依上開說明,仍為關聯共同之行為,亦屬與該等人共同 為本件侵權行為而應連帶負侵權行為責任,故本件被告三人 應依上開規定就原告所受155萬2,000元損害負連帶賠償責任 。又本件原告與其他共同侵權之連帶債務人即訴外人林○丞 以30萬元達成訴訟上和解,有和解協議書影本(見本院訴字 卷第99頁至第101頁)在卷可稽原告並已自承收訖該30萬元 賠償金(見本院訴字卷第160頁),是原告僅得就剩餘125萬 2,000元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債權向被告為全額主張。故原告 請求被告連帶賠償125萬2,000元,即屬有據,逾此部分之請 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至稽諸上開和解協議書影本,雖 本件原告與其他連帶債務人林○丞以30萬元達成和解,並對 林○丞其餘請求為拋棄而免除該人其他債務責任(見本院訴 字卷第99頁),惟並無表示消滅全部債務之意思,依民法第 276條第1項規定,林○丞以外之其他連帶債務人就林○丞應分 擔之部分固同免債務責任,惟本件共同侵權行為人除林○丞 及被告之外,尚有「奧特曼」及其他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 欺集團成員,總人數至少為6人以上,依原告受害金額155萬 2,000元為平均比例分擔,林○丞內部應分擔之額度低於上開 和解30萬元,故本件原告扣除該部分分30萬元後,對被告三 人得請求剩餘之連帶賠償數額即為125萬2,000元,並無須再 扣除其他林○丞應內部分擔之數額,附此敘明。  ㈢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而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本文、第 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請求被告連帶給付損害賠償 ,未定給付期限、以支付金錢為標的,又未約定利息,則被 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原告自得請求自本件起訴狀 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算之遲延利息,而原告已自陳有關起 訴狀繕本送達日期以送達最後一被告之日為準(見本院訴字 卷第121頁),則查本件起訴狀繕本最後送達之被告,係於1 12年11月14日寄存送達被告高○之法定代理人潘○慧,經10日 於同年月24日發生送達效力,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 本院附民卷第25頁),故本件原告就上開請求有理由之125萬 2,000元損害賠償債權,得訴請另計之法定遲延利息應為自1 12年11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共同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連帶 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如主文第1項,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 此範圍之其餘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核無不 合,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之。併依民事訴訟法第392 條第2項規定,依聲請宣告被告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至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因該部分之訴已經駁回而失所依 據,應併予駁回 六、本案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主張陳述、攻擊防禦方法及所 提之證據,經審酌後認於本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 述,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炫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盧佳莉

2025-02-26

TYDV-113-訴-99-20250226-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458號 原 告 鄭瑞雯 訴訟代理人 蔡浩適律師 被 告 連啓丞 訴訟代理人 張進豐律師 複代理人 魯忠軒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於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上午九時五十分在本院民事第四十八法庭行言詞辯論。   理 由 一、按法院於言詞辯論終結後,宣示裁判前,如有必要得命再開   辯論,民事訴訟法第210條定有明文。 二、因認本件有必要命再開辯論,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炫谷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盧佳莉

2025-02-26

TYDV-113-訴-458-2025022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776號 原 告 孫薇薇 訴訟代理人 劉孟哲律師 被 告 洪明宗 蘇羽涵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賠償原告新臺幣肆拾伍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 十二月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四分之三,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如被告以新臺幣肆拾伍萬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本件被告乙○○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而未於言詞辯論期日 到場,經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 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與被告甲○○於民國82年7月2日結婚,婚後因被告甲○○外 遇而於94年10月12日離婚,復於95年8月21日再次結婚迄今 。詎被告甲○○竟不知悔改,與同任職於桃園市平鎮區福明宮 之被告乙○○,於乙○○明知被告甲○○為有配偶之人情形下,被 告二人卻於113年5月間某日起至113年7月5日止,開始私下 暗通款取,互相關心、調情及曖昧,並多次出遊而深夜未歸 ,甚且有共赴汽車旅館之逾越已婚男女分際而不正當交往之 舉,期間於113年6月25日至6月26日凌晨,被告二人單獨出 遊後,而於被告甲○○開車返家之際,遭被告乙○○伴侶即訴外 人李孟修發見被告二人有不正當交往情事而持長柄鐮刀攻擊 ,並打破車窗及打傷被告甲○○,被告二人猶仍繼續不正當交 往。  ㈡被告二人上開期間不正當交往之侵權行為,實已侵害原告基 於配偶之身分法益甚鉅,且已逾社會一般通念所能容忍之範 圍,達於破壞婚姻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之程度,導致 原告精神嚴重受挫,實屬侵害情節重大。是原告自得依民法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關係,向被告二人請求連帶賠償精神慰撫 金新臺幣(下同)60萬元等語。並聲明:⒈被告應連帶給付 原告6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 二、被告甲○○則以:   否認原告主張的被告甲○○外遇情事,被告二人確實有原告所 提的對話內容,但被告二人並未發生過外遇及性行為,被告 乙○○跟自己女兒一樣大,本來就是喜歡跟她開玩笑,會講去 汽車旅館、碰女人是被告甲○○一般把妹的話語,只是看她很 可愛跟我女兒一樣等語置辯,並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 行之聲請均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三、被告乙○○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 或陳述。 四、本院之判斷及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被告二人上開侵害其基於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等節 事實,業據原告提出全戶戶籍謄本影本、被告二人通話錄音 譯文及光碟(見本院卷第8頁至第1頁、第17頁至第19頁及第 41頁至第51頁)為證,被告乙○○經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無 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爭執,而被 告甲○○雖以上開情詞置辯,然稽諸上開錄音譯文,顯示被告 二人於上開期間,對話內容確實提及被告甲○○對被告乙○○表 示「真心關心你......看我有沒有真愛你」、「房子的問題 ,趕快跟我講,我幫你安排......只要一台代步車就買一台 ,我這邊可以拿錢出來」、「因為你那時候跟我講的意思是 ,你只能休息沒辦法過夜嘛,啊可能是有家庭的騙沒家庭的 出來嘛」、「你那個來囉,難怪這麼開心......我知道好像 月經要來之前都準時」、「買給自己喜歡的人.....所以妳 看買東西我第一個都會想到妳」、「我很在意妳」、「我跟 妳承諾我部會拋棄妳,妳對我這麼好,我怎麼拋棄妳」、「 我只喜歡妳一個,......盡量幫妳、教妳,就覺得心裡蠻喜 歡這個小女生的。......我的個性跟異性我不會開口,是那 天出去,不是妳牽著我的手,我才有膽子,所以他們不是說 ,我有色無膽.......就想說隔天不想來了,就想要跟妳分 開,所以我才說我們去汽車旅館......我看到妳就很心動, 很心動,就想要摸一摸,摸妳的身上......我五年沒有碰女 人,突然碰到妳,就覺得哇,真的,我跟妳講坦白的啊,我 五年沒碰女人,突然碰到妳,好滿足......我喜歡妳我愛妳 .....(翌日)就往新屋方向,不要原來那一家了,好不好 ,10分鐘會到嗎,......不是有一個停車場那裡」等詞(見 本院卷第9頁、第44頁至第50頁),足徵被告二人確實有原 告主張之不正當男女交往情事,且曾共赴汽車旅館。  ㈡再參以被告二人面對原告及被告乙○○伴侶即訴外人李孟修發 見兩人不正當交往情事,於東窗事發之際猶仍未停止兩人交 往關係,反而被告甲○○係對被告乙○○表示「回去要怎麼應對 妳要注意,第一不能說我錯了怎樣怎樣,妳認錯了,李孟修 會更加嚴厲地說妳不是,所以妳不能承認妳錯了......假如 講出來,講出來我們就輸了,懂吧,假如否定啊那就沒有關 係,那就是朋友的關係」、「主要是在一起的事情,不要講 出來都沒有錯......那當然我對我太太不忠,人家會講。假 如我那件事情我都不提,都沒有什麼事......那件事情是會 影響妳跟我喔,我們兩個是生命共同體喔,不要在提喔.... ..假如孫小姐要我承認我就承認,所以就是離啊,反正離很 快啊」、「等一下孫小姐近來,我跟她講話,偷偷錄音錄給 妳聽......李孟修有跟她說,有上他老婆上他什麼」及「什 麼我陪給妳200萬,賠給妳還是賠給李孟修......假如賠給 李孟修,就表示我們有上床,所以才會勝訴啊,而且要被抓 到」等詞(見本院卷第42頁至第44頁及第46頁至第47頁), 顯示被告二人於遭發見有不正當交往之際,猶仍互相串通謀 議如何撇清不正當交往情事等情,足顯被告甲○○辯稱:被告 乙○○跟自己女兒一樣大,本來就是喜歡跟她開玩笑,會講去 汽車旅館、碰女人是伊一般把妹的話語云云,顯係臨訟杜撰 卸責之詞,與一般社會上長輩與晚輩正常交往互動情形及分 際明顯有違,是被告甲○○該等辯稱,毫無足信。綜上,原告 上開主張被告二人不正當交往、共赴汽車旅館,且於期間中 遭發見後猶仍繼續不正當交往等節情事,確可信均存在。  ㈢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 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 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不法侵害他人基於配偶關係之身 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 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第185條 第1項、第195條第1項前段、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婚姻 係以夫妻之共同生活為目的,配偶應互相協力保持其共同生 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夫妻互守誠實,係確保其共同生活之 圓滿安全及幸福之必要條件。是有配偶之人與他人交往,或 明知他人有配偶卻故意與之交往,其互動方式依一般社會通 念,如已逾越普通朋友間一般社交行為,並足動搖婚姻關係 所重應協力保持共同生活圓滿安全幸福之忠實目的時,即屬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侵害他方配偶之身分法益,該 不誠實之配偶及與之交往之人,均為侵害配偶身分法益之侵 權行為人。基此,被告二人上開於知悉被告甲○○有配偶情事 下,猶仍彼此發生不正當男女交往關係,且曾共赴汽車旅館 ,並於期間中遭發見後仍繼續不正當交往等情,確已明顯逾 越社會一般通念所能容忍範圍,而嚴重破壞原告婚姻生活圓 滿安全及幸福,堪認被告共同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侵 害原告基於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且情節重大,原告依民法侵 權行為損害賠償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賠償原告非財產上 之損害,自屬有據。   ㈢再按不法侵害他人之人格權,被害人受有非財產上損害,請 求加害人賠償相當金額之慰撫金時,法院對於慰撫金之量定 ,應斟酌實際加害情形、所造成之影響、被害人所受精神上 痛苦之程度、雙方之身分、地位、經濟狀況及其他各種情形 ,以核定相當之數額(最高法院47年台上字第1221號、51年 台上字第223號判例要旨參照)。而身分法益與人格法益同 屬非財產法益,上開有關人格法益受侵害酌定慰撫金之標準 ,自得為衡量因身分法益受侵害所生損害賠償金額之參考。 查原告與被告甲○○自82年7月2日結婚,期間雖曾於94年10月 12日離婚,旋於95年8月21日再次結婚,迄113年5月間被告 二人開始不正當男女交往關係時,婚姻關係約近30年。本院 審酌兩造身分、地位、教育程度、經濟能力、被告二人至少 不正當交往期間約2月餘,且曾共赴汽車旅館,期間遭人發 見,猶仍不知悔悟回頭,而繼續不正當交往,不法行為情節 非輕,堪認原告身分法益受侵害致精神上痛苦程度重大等一 切情狀,認此部分原告應得請求被告連帶賠償精神慰撫金45 萬元。綜上,本件原告主張被告共同為上開侵權行為,請求 被告連帶賠償精神慰撫金於45萬元範圍部分為有理由,逾此 部分之其餘請求,則無理由。  ㈣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而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本文、第 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請求被告連帶給付損害賠償 ,未定給付期限、以支付金錢為標的,又未約定利息,則被 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原告自得請求自本件起訴狀 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起算之遲延利息,而原告訴狀繕本均於 113年12月4日已寄存送達被告,經10日於同年月14日發生送 達效力,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7頁及第29 頁),故本件原告就上開請求有理由之45萬元損害賠償債權 ,得訴請另計之法定遲延利息應為自113年12月15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原告勝訴部分,係屬所命被告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之判決 ,民事訴訟法第389 條第1 項第5 款規定,不待原告聲請, 即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 ,職權酌定被告如為原告預供相當擔保金額,則得免為假執 行。至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因該部分訴之駁回而失所依 據,應併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核與判 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予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炫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盧佳莉

2025-02-21

TYDV-113-訴-1776-20250221-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塗銷地上權登記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訴字第2466號 原 告 詹呂冉妹(即詹通之繼承人) 詹德進(即詹通之繼承人) 詹德煥(即詹通之繼承人) 詹德春(即詹通之繼承人) 詹美瑩(即詹通之繼承人) 詹美清(即詹通之繼承人) 詹德志 莊菊妹 詹益政 詹益安 詹德欽 徐金德 彭茂港 彭茂標 彭茂增 彭信棋 彭雪鳳 彭雪秋 彭茂成 徐元波 徐玉政 徐玉麟 徐陳金 林麗珍 徐鴻偉 徐若罌 徐溱珮 徐漣芳 徐玉潘 徐上妹 陳運忠 薛陳桂珠 陳玲珠 陳莉珠 陳慧玉 王徐鳳嬌 徐煒婷 徐鳳滿 戴瑞梅 戴瑞蓉 謝徐東妹 郭永泰 郭瑞珍 徐睿華 徐婉柔 徐婉秦 徐玉金 張徐鳳蘭 張庭維 張杕安 張秀琴 張寶珠 徐采珍 徐元濱 徐玉汴 徐鈺翔 徐羽霜 葉桂媛 葉桂華 葉斯郎 涂成妙 葉時峰 葉麗環 范粉 范李輝 葉莉蕙 葉莉芳 葉芝秀 葉文夫 葉春菊 林葉月珠 郭振榮 羅文發 羅文旺 羅鳳春 羅美珍 戴韶興 戴韶英 戴韶俊 戴瑞滣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黃建章律師 翁瑞麟律師 被 告 戴家慶 戴瑞貞 徐明德 徐美玲 徐美雯 徐明智 徐明福 徐美惠 徐珮嘉 葉斯勝 葉斯興 葉淑玲 葉斯源 葉麗雲 葉煥雄 余葉金蘭 郭俊雄 郭駿杰 郭瑞珠 郭振勝 郭美汎 郭玉圓 羅美玲 詹柏青 詹文淑 詹淑萍 詹武添 詹淑敏 詹美華 詹淑燕 詹德祥 黃本渻 胡晏榮 黃兆賢 謝明宏 謝麗娟 莊育明 莊明錦 莊育喜 莊育泰 黃國玲 徐桂煊 徐桂城 徐美華 徐蘭英 趙克強 趙克勤 彭群祐即彭茂紫 彭茂亮 彭秋香 彭秋桃 詹德壽 詹德郎 詹德華 詹靜妹 詹金枝 詹德芳 詹益兆 詹美真 詹德鐘 詹德泉 詹德壬 葉鴻添(詹秀景之承受訴訟人) 葉瑞煜(詹秀景之承受訴訟人) 詹耀賢(詹秀景之承受訴訟人) 葉彩萍(詹秀景之承受訴訟人) 葉彩蓉(詹秀景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地上權登記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五月二十八日上 午十時在本院第四十七法庭行言詞辯論期日。 原告應於庭後四十日內陳報坐落桃園市○○區○○段00地號土地之原 共有人兼地上權人徐阿海之繼承系統表及其全體繼承人之最新戶 籍謄本。   理 由 一、按法院於言詞辯論終結後,宣示裁判前,如有必要得命再開   辯論,民事訴訟法第210條定有明文。 二、因認本件有必要命再開辯論,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炫谷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盧佳莉

2025-02-21

TYDV-111-訴-2466-20250221-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735號 原 告 蔡霖玉 被 告 蔡岳庭 蔡國財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2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佰伍拾伍萬元。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二分之一,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伍拾壹萬柒仟元為被告供擔保後, 得假執行。但如被告以新臺幣壹佰伍拾伍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 ,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及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原聲明為被告應連帶給 付原告新臺幣(下同)31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之利息,嗣後於民國113年12月27日言詞辯論 期日時當庭撤回利息請求(見本院卷第33頁),核原告所為 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揆諸前揭法條規定,自應准許 。 二、本件被告甲○○、乙○○,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甲○○自112年4月間起,加入詐欺集團(成員 有訴外人李勇毅、孫振豪、暱稱「梅杜莎」及真實姓名年籍 不詳之人,下稱系爭詐欺集團),並擔任向面交車手收取贓 款再繳交系爭詐欺集團上游(俗稱「收水」)之角色。被告甲 ○○與系爭詐欺集團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三 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及掩飾、隱匿詐欺犯罪所 得去向之洗錢犯意聯絡,由系爭詐欺集團不詳成員,透過LI NE聯繫原告,佯稱加入投資股票可獲利豐厚云云,致原告陷 於錯誤,而依指示於112年4月14日14時40分許,在桃園市○○ 區○○路○段0號兆豐國際商業銀行桃園分行旁邊人行徒步區, 面交新臺幣(下同)310萬元予受系爭詐欺集團指派假冒外派 經理之李勇毅,另孫振豪則在旁監視並為其把風。李勇毅得 手後,旋於112年4月14日15時20分許,至桃園市○○區○○路○ 段00號旁小巷,將贓款交付負責收水之被告甲○○,甲○○再將 取得贓款繳交予系爭詐欺集團上游成員「梅杜莎」,致原告 受有310萬元之損害。而被告甲○○於上開行為時為未成年, 故其法定代理人即被告乙○○應與被告甲○○同負連帶賠償責任 。為此,原告爰依民法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法律關係提起本件 訴訟等語,並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310萬元。2.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被告甲○○上開共同侵權行為,觸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 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 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等罪 名之刑罰法律,經本院少年法庭以113年度少護字第300號、 301號、302號宣示筆錄判處被告甲○○交付保護管束,犯罪所 得沒收,此有上開宣示筆錄在卷可稽,復據本院依職權調閱 上開少年事件卷宗核閱屬實,堪信被告甲○○共同為上開詐欺 之侵權行為,而致原告受有共計310萬元之損害。  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或數人或其全 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民法第184條第1項 前段、第185條第1項前段及第273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 所謂共同侵權行為,係指數人共同不法對於同一之損害,與 以條件或原因之行為。加害人於共同侵害權利之目的範圍內 ,各自分擔實行行為之一部,互相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 目的者,仍不失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 結果,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78年度台上字第2479 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被告參與詐欺集團,並基於三人 以上共同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由該集團不知名成員先向原 告詐騙,使原告陷於錯誤交付現金予李勇毅,再由李勇毅交 予被告甲○○,由甲○○將贓款繳交予系爭詐欺集團之上游成員 「梅杜莎」,被告甲○○自屬共同侵權行為人,並致原告受有 310萬元之損害。又本件原告與其他連帶債務人李勇毅、孫 振豪各以60萬元達成訴訟上和解,並對李勇毅、孫振豪其餘 請求為拋棄而免除李勇毅、孫振豪其他債務責任(見本院訴 字卷第45頁至46頁、第51頁),依民法第276條第1項規定, 李勇毅、孫振豪外之其他連帶債務人就其等應分擔之部分固 同免債務責任,惟本件共同侵權行為人除李勇毅、孫振豪及 被告之外,尚有其他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即暱 稱「梅杜莎」之人,總人數至少為4人以上,依原告受害金 額310萬元為平均比例分擔,每人內部應分擔之額度為77萬5 ,000元,是原告與李勇毅、孫振豪各以60萬元達成和解後, 免除李勇毅、孫振豪其他債務責任,因李勇毅、孫振豪應分 擔之部分高於60萬元,故扣除應分擔部分後(李勇毅及孫振 豪兩人共計155萬元,原告得就其餘155萬元侵權行為損害賠 償債權向李勇毅、孫振豪外之其他連帶債務人為全額主張。 故原告請求被告賠償155萬元,即屬有據,逾此部分之請求 ,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㈢再按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 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 賠償責任,民法第18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查被告甲○○( 民國00年0月00日生)為前開侵權行為時,為限制行為能力 人,其法定代理人為乙○○,有個人戶籍資料可稽(見個資卷) ,原告自得依民法第187條第1項前段,請求乙○○與甲○○就上 開原告受損害之155萬元負連帶損害賠償之責。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 連帶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 分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核 無不合,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之。併依民事訴訟法第 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因訴之駁回致失所依 據,應併予駁回。  六、本案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主張陳述、攻擊防禦方法及所 提之證據,經審酌後認於本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 述,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炫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盧佳莉

2025-02-21

TYDV-113-訴-1735-202502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