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葉絮庭

共找到 66 筆結果(第 61-66 筆)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4號 抗 告 人 王智暘 相 對 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上列當事人間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日 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27088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執票人向本票發 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制執行;票據法第 5條第1項、第123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本票執票人依上開法 條之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屬非訟 事件程序,法院僅就形式上審查得否准許強制執行,此項裁 定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效力,如發票人就票據債 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提起確認之訴,以資解決( 最高法院56年度台抗字第714號、57年度台抗字第76號裁定 意旨參照);再本票執票人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向本票發 票人行使追索權,聲請法院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 件,對於此項聲請所為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就本票形 式上之要件是否具備予以審查為已足。次按抗告,除本編別 有規定外,準用第三編第一章之規定,又第二審法院認為上 訴為無理由者,應為駁回之判決,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 1項、第449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該等規定,依非訟事件 法第46條規定,於非訟事件之抗告準用之。 二、本件相對人在原審主張:相對人執有抗告人簽發如原裁定所 示之發票日為民國112年8月5日、票載金額為新臺幣(下同 )14萬4,000元、到期日為113年7月7日,並免除作成拒絕證 書之本票(下稱系爭本票),詎經相對人屆期提示後,尚有 票款本金10萬4,000元未獲清償,爰聲請裁定許可強制執行 等情,業據相對人提出系爭本票為證,原裁定予以准許,並 無不合。 三、抗告意旨略以:第三人清豐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之員工向抗告 人推銷美容產品,並將系爭本票交付抗告人簽名,惟系爭本 票之發票日、金額、到期日均為空白,是由該公司事後填寫 ,因此系爭本票欠缺絕對必要記載事項,而屬無效票據,相 對人所持有之本票,對於抗告人之本票債權不存在,為此, 爰對原裁定不服,提起本件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四、經查,相對人業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在原審提出系爭本 票為證,堪認系爭本票之票據債務已屆期,相對人得對發票 人即抗告人行使追索權,聲請法院裁定准許強制執行,且該 聲請事件之性質係非訟事件,法院僅就系爭本票形式上之要 件是否具備予以審查,即為已足;至於抗告意旨上開陳述, 核屬實體法律關係之主張,揆之首揭說明,尚非本件非訟事 件程序所應審究。從而,抗告人提起本件抗告,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爰依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孫曉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葉絮庭

2025-01-24

SLDV-114-抗-14-2025012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17號 聲 請 人 李宛昀 相 對 人 王天俊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發票人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於前條裁定送達後20 日內,得對執票人向為裁定之法院提起確認之訴。」、「發 票人證明已依前項規定提起訴訟時,執行法院『應』停止強制 執行。但得依執票人聲請,許其提供相當擔保,繼續強制執 行,亦得依發票人聲請,許其提供相當擔保,停止強制執行 。」,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1、2項定有明文。次按「發票 人向執行法院證明其已依前揭規定提起確認之訴時,除非執 票人已另取得受訴法院准許繼續強制執行之裁定,執行法院 即應停止強制執行。」(最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983號裁 定意旨參照)。是執行法院開始執行後,如發票人向執行法 院表明已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提起確認之訴,執 行法院於審查發票人所提本案訴訟符合非訟事件法第195條 第1項規定後,即應依同條第2項前段規定依職權停止執行程 序,而前開受理機關為強制執行之「執行法院」,發票人並 無另行向民事審判法院聲請為停止執行裁定之必要。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以其對聲請人有本院112年度司 票字第21241號本票裁定(下稱系爭本票裁定)所示本票債 權,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對聲請人之財產聲請強制執行,由 該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69093號清償票款強制執行事件(下 稱系爭執行事件)執行中;惟聲請人已就系爭本票裁定所示 之本票債權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訴訟(即本院112年度 士簡字第1393號、113年度簡上字第285號確認本票債權不存 在事件)(下稱系爭本案訴訟),主張系爭本票並非本人親 自簽發而屬偽造,且本人並不認識相對人,並無任何債務關 係等情,為此,爰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強制執行法第18 條等規定,請求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等語(見 聲請人民國113年10月30日、114年1月2日民事聲請狀,及本 院114年1月7日公務電話紀錄)。 三、經查,聲請人於112年9月28日收受系爭本票裁定後,已於20 日內即112年10月4日以系爭本票裁定所示之本票係遭偽造等 為由,向本院士林簡易庭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於 113年9月3日判決後,經聲請人不服而提起上訴,目前由本 院113年度簡上字第285號事件審理中)等情,業經本院調取 系爭本票裁定及系爭本案訴訟卷宗查閱屬實。是聲請人即可 逕向執行法院(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提出已依 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 之證明,並由其審查無訛後停止強制執行,並無另行依該規 定或強制執法第18條向民事審判法院即本院聲請為停止執行 裁定之必要。從而,本件聲請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碧惠                   法 官 方鴻愷                   法 官 孫曉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葉絮庭

2025-01-24

SLDV-113-聲-217-2025012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國家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606號 原 告 粟振庭 一、上列原告與被告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北投分局間請求國家賠償 事件,雖據原告提出起訴狀到院,惟其於起訴狀所載尚有欠 缺,且未繳納裁判費。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第1項但書規定 ,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正下列事項,如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其訴: ㈠、依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2款規定,應補正訴訟標的(即 本件請求所依據之具體法條或法律關係)。 ㈡、本件原告主張係刑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而免納裁判費云云, 惟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2項規定,對刑事法院移送之刑事 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免納裁判費,但本件非係經本院刑事庭移 送前來之訴訟案件,是原告應陳明究係對於何起訴後之刑事 案件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無,則本件自應依民事訴訟法規 定,徵收裁判費)。 ㈢、就以上應補正事項,應提出一份記載完全之民事起訴補正狀 ,且除提出於本院者外,並按應受送達之被告之人數提出繕 本或影本,以供本院送達對造。 二、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孫曉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葉絮庭

2025-01-24

SLDV-113-補-1606-2025012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票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31號 聲 請 人 精殷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玉蘭 代 理 人 蔡秀玲 聲請人聲請宣告證券無效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2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489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3年12月21日屆滿,迄今無 人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孫曉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葉絮庭 支票附表: 114年度除字第000031號 編 發票人 付款人 受款人 票面金額 支票號碼 發票日期 號 (新臺幣) (或到期日) 001 精殷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汐止分公司 鼎威金屬企業社 1,832元 AG0465803 113年7月7日 002 精殷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汐止分公司 鼎威金屬企業社 73,106元 AG0465802 113年8月30日

2025-01-24

SLDV-114-除-31-2025012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國家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國字第2號 原 告 時保寧 訴訟代理人 廖庭尉律師 陳信亮律師 被 告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淡水分局 法定代理人 彭正中 訴訟代理人 李美燕 顏偉任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國家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 壹、被告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淡水分局(下稱淡水分局)之法定代 理人,於審理期間變更為彭正中,業據其聲明承受訴訟(見 本院卷第70至71頁),於法無不合,應予准許。 貳、按依國家賠償法請求損害賠償時,應先以書面向賠償義務機 關請求之;賠償義務機關拒絕賠償,或自提出請求之日起逾 30日不開始協議,或自開始協議之日起逾60日協議不成立時 ,請求權人得提起損害賠償之訴,國家賠償法第10條第1 項 、第11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於起訴前曾向 被告提出國家賠償請求,經被告拒絕賠償等情,有被告民國 112年7月10日拒絕賠償理由書(見本院卷第20至22頁)可稽 ,是原告已於起訴前踐行協議先行之法定程序。 乙、實體方面:   壹、原告起訴主張: 一、原告於109年間以新臺幣(下同)216萬元購買西元2020年款 、型號GLC-200、車號000-0000之休旅車(下稱系爭車輛) ,系爭車輛於109年底交車後即一直為原告占有且使用收益 ,並長期停放於原告位於新北市○○區○○路000巷00號自宅社 區(下稱系爭社區)之地下停車場(下稱系爭地下停車場) 。詎於111年1月25日晚間8至9時許,時任被告淡水分局竹圍 派出所所長劉宗鑫,竟於未持有法院核發之搜索票或強制執 行名義之情況下,逕行指派該所員警黃威碩協同訴外人謝鈺 筳及民間拖吊業者尾隨系爭社區住戶,擅闖系爭地下停車場 尋找系爭車輛,即屬違法搜索行為,並協助謝鈺筳及渠聘僱 之民間拖吊業者排除社區保全之阻擾而將系爭車輛拖離系爭 地下停車場,破壞原告對於系爭車輛之現實占有及使用收益 之權限,嗣後系爭車輛遭謝鈺筳強占拒不歸還,直至112年7 至8月間原告始知悉系爭車輛已於111年10月間遭謝鈺筳出售 予第三人,致原告已無從要求返還系爭車輛,而使原告喪失 系爭車輛之所有權。是被告所屬公務員有故意或過失之不法 行為,且其不法行為與原告所受損害之發生間有相當因果關 係,被告應依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規定,負國家賠償責任 。又本件原告所受損害有二,分別為基於其對於系爭車輛之 所有權,及其對於系爭車輛保持占有之使用、收益權限:⑴ 就所有權侵害部分:系爭車輛之車價為216萬元,而系爭車 輛於遭謝鈺筳不法侵奪時(110年1月)時車齡僅1年1個月, 經原告對比網路中古車車商車價,參考同款車相同車齡之售 價介於170至178萬元間,原告折衷以174萬元作為損害之金 額;⑵就占有利益部分:原告因喪失對於系爭車輛之占有及 使用收益之權能,致受有相當於租金之損害,是原告請求被 告自系爭車輛之占有遭破壞次日起(即111年1月26日)至遭 出售過戶予第三人為止(即111年10月30日止),以每日7,5 00元計算相當於租金之損失、總計278日,共為208萬5,000 元(計算式:7,500×278==2,085,000),原告僅一部請求20 0萬元。 二、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2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貳、被告則辯稱: 一、原告雖質疑被告淡水分局竹圍派出所員警協同謝鈺筳及民間 拖吊業者擅闖系爭地下停車場,於未持有搜索票或強制執行 名義之情況下,搜索系爭車輛云云。惟員警黃威碩當日係擔 服「勤區查察」勤務時,接獲指派前往處理糾紛之為民服務 工作,該項勤務並非以發現被告或犯罪證據為目的,與所謂 「偵查犯罪」或「搜索行為」無關;依黃威碩之職務報告指 出當日謝鈺筳報案內容稱需員警為民服務,而由時任所長劉 宗鑫指派黃威碩前往系爭地下停車場協助為民服務,黃威碩 隻身抵達停車場時現場已有謝鈺筳、所雇拖吊車業者及社區 警衛、管委會人員在場,顯與原告所稱「協同謝女一同進入 原告所住社區...」之情狀不符;員警黃威碩於現場以警用 小電腦查證,確認系爭車輛確實登記在謝鈺筳名下,後續謝 鈺筳處分其名下所有財產(拖吊車輛)過程,黃威碩僅在場 維持秩序,避免紛爭及危害發生,並未實際參與、介入及使 用公權力,亦無任何立場阻攔謝鈺筳處分所有財產,原告所 稱員警「協助」、「配合」、「放任」及「排除社區保全及 住戶阻擋謝女拖吊車輛」純屬無稽;原告先前遞狀告發劉宗 鑫及黃威碩涉犯刑法違法搜索及貪污治罪條例圖利他人罪嫌 ,業經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以112年度偵字第25539號、113 年度偵字第7698號為不起訴處分,復經檢察官依職權送請再 議亦遭駁回(臺灣高等檢察署113年度上職議字第5107號) (下稱刑案)。又本件原告之請求權基礎並不存在,且所稱 損害與員警所為並無相當因果關係,蓋系爭車輛經員警到場 查證車主確為謝鈺筳,後續謝鈺筳雇拖車將車輛拖離後,復 於111年10月間出售,縱使雙方對於車輛相關權益有所紛爭 ,此乃原告與謝鈺筳間之民事糾紛,原告如認財產有所損失 ,自應循刑、民事訴訟管道向處分該車之謝鈺筳求償,與員 警依法執行公權力之行為並不具備相當因果關係,當與國家 賠償事件無涉。 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參、得心證之理由: 一、查訴外人謝鈺筵於111年1月25日下午向被告淡水分局竹圍派 出所報案稱與原告間有感情及財務糾紛,渠名下系爭車輛遭 原告侵占,嗣於同日晚間再致電竹圍派出所報案請求警方到 系爭社區之地下停車場防範紛爭,經時任竹圍派出所所長劉 宗鑫指派擔服當日晚間勤區查察勤務之員警黃威碩到場;又 111年1月25日當日稍晚於系爭社區保全及其他住戶、員警黃 威碩等在場之情形下,謝鈺筳所雇民間拖吊車業者將系爭車 輛拖離停車場,嗣謝鈺筳於111年10月30日將系爭車輛處分 過戶予第三人等情,有系爭車輛之車籍資料、淡水分局竹圍 派出所111年1月25日勤務分配表、111年1月25日員警黃威碩 工作紀錄簿、111年1月25日劉宗鑫與黃威碩間之Line通訊紀 錄(顯示劉宗鑫傳訊黃威碩:「自強路124巷40號」、「社 區B1,大概54車位」)(見本院卷第188至190頁、外放之限 制閱覽卷宗)可稽,並核與謝鈺筳於刑案警詢中陳稱:伊有 於111年1月25日向竹圍派出所對時保寧(即本件原告)提出 侵占罪及恐嚇罪告訴,伊跟時保寧是未婚夫跟未婚妻關係, 警方有受理;111年1月25日17時25分伊進入系爭地下停車場 ,因為伊名下系爭車輛停在系爭地下停車場,所以伊等車子 回來;伊進入系爭地下停車場後,自行聯繫拖吊業者;伊有 以手機撥打竹圍派出所電話,通知警方系爭車子回來了,請 警方到場協助,因之前時保寧恐嚇過伊,所以伊想請警方到 場,這樣伊比較安全等語(見刑案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2 年度他字第2753號卷〈下稱他字卷〉第31至33頁)相符,上開 事實堪認屬實。 二、本件原告主張被告所屬公務員即竹圍派出所所長劉宗鑫明知 原告與謝鈺筳間就系爭車輛存有刑事糾紛,竟於未持有法院 核發之搜索票或強制執行名義之情況下,逕行指派該所員警 黃威碩協同謝鈺筳及渠聘僱之民間拖吊業者尾隨系爭社區住 戶,擅闖系爭地下停車場搜索系爭車輛,並協助謝鈺筳及民 間拖吊業者排除社區保全之阻擾將系爭車輛拖離系爭地下停 車場,破壞原告對於系爭車輛之現實占有及使用收益之權限 ,其後原告更因此喪失系爭車輛之所有權,而依國家賠償法 第2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告負國家賠償責任等情。被告則辯 稱:被告所屬公務員並無原告所指不法行為,且原告所稱損 害與被告所屬公務員所為亦無相當因果關係等語。經查: ㈠、按「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 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公務員怠於 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者亦同。」,國家賠 償法第2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國家機關依上開規定負賠償 責任,以其所屬公務員行使公權力之行為,具違法性為前提 要件(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647號判決意旨參照)。 再按損害賠償之債,以有損害之發生及有責任原因之事實, 並二者之間,有相當因果關係為成立要件,故原告所主張損 害賠償之債,如不合於此項成立要件者,即難謂有損害賠償 請求權存在(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673號判決意旨參照 )。復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 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民事訴訟如係由 原告主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 ㈡、關於被告所屬公務員是否擅闖系爭地下停車場:    1、查被告淡水分局所屬竹圍派出所之員警黃威碩於111年1月25 日員警工作紀錄簿記載「警方於111年1月25日接獲為民服務 案件,由所長派遣前往自強路124巷40號社區,報案人謝鈺 筳...表示其名下所有之BFT-9269號自小客車遭其男友時保 寧據為己有,故自行請拖車業者前往該地址,欲將謝女名下 之BFT-9269號自小客車拖離該社區,警方本於避免其雙方起 爭執而到場,到場後只見謝女一人與其拖吊業者,未見時男 到場,因謝女提出相關證據表明該部車輛為其所有,故本於 為民服務立場,讓謝女自行拖離」等語,及於113年4月22日 職務報告記載「...於111年1月25日由時任所長劉宗鑫派遣 前往自強路124巷40號社區,報案人謝鈺筳表示其人在關渡 麗景社區B1地下停車場第54號車位,需要員警到場為民服務 。職到達社區後未見警衛在社區門崗,遂由社區地下停車場 閘門(已開啟)進入,進入社區停車場後報案人與其拖吊業 者及社區保全即招手示意職過去,現場未見時男...」等語 (見本院卷第190、110頁),陳明非與謝鈺筳及渠聘僱之拖 吊業者一同進入系爭地下停車場、且係於系爭地下停車場閘 門已開啟之狀態下進入等情。原告雖否認上情,陳稱:「社 區警衛於本件訴訟代理人訪談時陳稱當日係警員與拖吊業者 及訴外人謝鈺筳先進入停車場後才跟著進入停車場」云云, 惟並未聲請傳訊社區警衛為證人、提出系爭地下停車場之監 視畫面為佐,難認原告就所主張之被告所屬員警有協同謝鈺 筳及渠聘僱之民間拖吊業者尾隨系爭社區住戶,擅闖系爭地 下停車場之不法行為乙節,已盡舉證之責。 2、且按「警察任務為依法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防止 一切危害,促進人民福利」,警察法第2條定有明文,查本 件謝鈺筳於刑案警詢中陳稱「我本來就是那裡的住戶,所以 社區保全人員認識我」等語(見刑案他字卷第32頁),核與 卷附原告與謝鈺筳於111年1月28日立之協議書第2條約定「 乙方(即原告)同意甲方(即謝鈺筳)至乙方住○○○○區○○路 000巷00號12樓)取回其個人物品...」等情(見本院卷第15 8頁)相符,堪認謝鈺筳亦為系爭社區之住戶,則謝鈺筳報 案請求而同意員警進入其所居住系爭社區之系爭地下停車場 ,員警為防止衝突發生之危害而到場,自非無故侵入、擅闖 他人之住宅或建築物,難認有何具違法性之不法行為可言。 ㈢、關於被告所屬公務員是否違法搜索、協助拖離系爭車輛: 1、原告雖主張謝鈺筳已於111年1月25日下午向竹圍派出所對原 告提出刑事侵占告訴,該所所長劉宗鑫於明知原告與謝鈺筳 就系爭車輛有刑事糾紛之情形下,未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 更於未持有搜索票之狀況下,逕行指派該所員警黃威碩前往 系爭地下停車場尋找系爭車輛之行為,即屬違法搜索行為; 且員警黃威碩以確認車主係謝鈺筳為由即讓其拖走車輛,協 助謝鈺筳及民間拖吊業者排除社區保全之阻擾而將系爭車輛 拖離系爭地下停車場云云。惟查: ⑴、員警黃威碩如前述係因謝鈺筳於當日晚間報案請求防免衝突 而到場,且於劉宗鑫指派其到場時即知悉現場係系爭社區B1 地下停車場第54號車位(見本院卷第122頁之111年1月25日 劉宗鑫與黃威碩之Line通訊紀錄),非如原告所稱前往系爭 地下停車場尋找、搜查系爭車輛; ⑵、又依員警黃威碩配載之密錄器影像暨譯文所示,員警到場後 有查證系爭車輛係登記於謝鈺筳名下,且於系爭社區保全詢 問:「...我是說他的車為什麼可以吊嗎?因為他的那個還 在這邊啊」時,員警回覆稱:「我不知道,這是他們之間的 事。我來就是不要讓他們有衝突而已。」等語,嗣僅在場注 意有無衝突發生,並無為謝鈺筳積極排除阻擾將系爭車輛拖 離停車場之舉措等情(見本院卷第272至273頁)。復衡諸謝 鈺筳雖於當日下午向竹圍派出所對原告提出刑事侵占告訴, 惟其亦係系爭車輛登記之所有權人,於民事法律上對於系爭 車輛有占有使用收益之權能,則警方於未明原告與謝鈺筳間 關於系爭車輛所有權能爭議詳情之情況下,亦難認有應阻止 謝鈺筳行使所有權人權利之法定作為義務而怠於執行職務。 2、準此,被告所屬公務員並無違法搜索、協助拖離系爭車輛等 不法行為。 三、綜上所述,本件被告所屬公務員並無原告所指訴之擅闖系爭 地下停車場、違法搜索、協助拖離系爭車輛等不法行為,與 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2項之賠償責任構成要件並不該當。從而 ,原告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負國家賠償責任,其訴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四、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其餘攻防方法及訴訟資料經斟酌後 ,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另一一論述。 五、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孫曉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葉絮庭

2025-01-24

SLDV-113-國-2-2025012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返還借名登記不動產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439號 原 告 吳忠成 訴訟代理人 施竣中律師 被 告 吳孟哲(即Meng-Zhu Wu)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名登記不動產等事件,原告起訴僅繳納 部分裁判費新臺幣(下同)3,310元。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 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 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訴之聲明請求被告應將 如附表所示建物(下稱系爭建物,與坐落土地合稱系爭不動產) 移轉登記返還予原告部分,揆諸前揭規定,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 系爭建物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又依本院職權調取之內政部不 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網頁資料所示,與系爭建物相近路段、 面積之不動產(包括房屋及基地)於起訴相近時點之交易價格約 為每平方公尺15萬9,208元,而系爭建物之主建物面積為79.16平 方公尺、附屬建物面積共為13.31平方公尺、共有部分面積為22. 4平方公尺【計算式:768/10000(即被告之權利範圍)×291.54 (平方公尺)(即共有部分面積)≒22.4(平方公尺)(小數點 第一位以下4捨5入)】,即系爭建物之總面積合計114.87平方公 尺,故系爭不動產含基地於起訴時之交易價格約為1,828萬8,223 元【計算式:15萬9,208元(元/平方公尺)(即系爭不動產起訴 時每平方公尺之交易價格)×114.87(平方公尺)(即系爭建物 之總面積)≒1,828萬8,223(元)(小數點以下4捨5入,下同) 】,衡以國稅局對於無法提出房、地分別實際價格時,房、地比 約為3比7,故系爭建物之交易價額經核定為548萬6,467元【計算 式:1,828萬8,223元×3/10≒548萬6,467元】,是此部分訴訟標的 價額應核定為548萬6,467元。至於原告訴之聲明請求被告應辦理 繼承登記部分,自經濟上觀之,與上開請求之目的同一,不併算 其價額。準此,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經核定為548萬6,467元,依民 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5萬5,351元,扣除 原告前已繳納之裁判費3,310元,尚應補繳裁判費5萬2,041元。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 達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孫曉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關於命 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葉絮庭 附表: 建物: 編號 建號 基地坐落 建築式樣主要建築材料及房屋層數 建物面積(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建物門牌 主建物面積 附屬建物 1 22155 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 鋼筋混凝土造 共6層樓房 第5層:79.16 陽臺:11.54 花台:1.77 (合計: 13.31) 全部 臺北市○○區○○路000號5樓 備註:含共有部分即同段22160建號(面積:291.54平方公尺、權利範圍:10000分之768)。

2025-01-20

SLDV-113-補-1439-202501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