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鄧晴馨

共找到 165 筆結果(第 61-70 筆)

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585號 上 訴 人 劉英弘 被上訴人 傳傳國際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簡鴻駿 訴訟代理人 曾儀婷 上列當事人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本院臺北簡易 庭於民國113年8月6日所為113年度北簡字第5091號第一審判決不 服,提起上訴,本院於114年1月2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伊於民國112年8月22日與被上訴人簽訂租賃契 約,向被上訴人承租位於臺北市○○區○○○路○段000號5樓商務 中心(下稱系爭商務中心)之部分共享座位位置(下稱系爭 共享座位)作為辦公空間使用,憑門卡磁扣進出。惟被上訴 人竟於112年8月23日關閉伊持用之磁扣,致伊無法進出系爭 商務中心及取回置放其內之監視器主機鏡頭1個及傳輸線等 設備(下稱系爭設備)。伊重新找辦公室的期間約1個月無法 營業,而受有營業損失;因系爭設備未能取回,致無法如期 出貨,伊要求工廠多製作1台監視主機花費新臺幣(下同)5 1,800元,且因出貨遲延需向客戶賠款280,665元,伊自得依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償30萬元。爰 依上開法條規定,求為命被上訴人給付30萬元之判決。   二、被上訴人則以:上訴人拖欠租金達7日以上,且已長達1個月 皆為晚上21時許進入系爭商務中心至早上8時離開,將系爭 商務中心違約做為住宿使用,與商務中心用途不符,伊方於 同年8月23日以Line通知終止租約。伊終止租約合法,係正 當行使權利,並未侵害上訴人權利。系爭商務中心在上班時 間均有人進出,伊員工亦可為上訴人開門,上訴人可在上班 時間搬走物品,其並未證明受有何損害,自不得請求損害賠 償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判決駁回上訴人之訴。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並為上 訴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30萬元。被 上訴人則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損害賠償之債,以有損害之發生及有責任原因之事實,並二者之間,有相當因果關係為成立要件,如不合於此項成立要件者,即難謂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808號判決意旨參照)。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亦有明文。上訴人主張兩造曾就系爭共享座位簽訂租約,惟112年8月23日起因被上訴人關閉磁扣,上訴人無法憑磁扣進入使用系爭商務中心;及系爭設備於被上訴人終止租約時,仍置放於系爭商務中心內等情,固為被上訴人所不爭。惟上訴人主張1個月無法營業而受有損失;或主張因未能取回系爭設備,致付費要求工廠另製作監視器主機及支付違約罰款而受有損害,則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依上開規定及說明,應由上訴人就上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  ㈡上訴人於原審起訴時主張:因磁扣關閉,其無法使用系爭共 享座位,重新尋找辦公室的時間約1個月無法營業,受有營 業損失30萬元云云。然上訴人就此部分並未提出任何事證以 實其說,此部分主張不足採信。  ㈢上訴人雖嗣後主張:系爭設備乃其依與客戶間採購合約所應 出貨之商品,因磁扣關閉,其無法取回系爭設備,致需付費 要求工廠另行製作監視主機及支付違約罰款,而受有損害云 云。並提出監視攝影機訂購出貨單、採購合約為據(原審卷 第135頁、本院卷第29至37頁)。然查:  ⒈上訴人主張因磁扣關閉,致無法取回系爭設備云云,為被上 訴人所否認。經查,被上訴人抗辯其於112年8月23日即以Li ne訊息通知上訴人得於上班日9時至17時辦理退押事宜,未 曾拒絕上訴人取回系爭設備等情,已提出Line對話截圖為證 (原審卷第107頁)。上訴人稱:被上訴人請伊上班時間8時 至17時至系爭商務中心取回押金,但伊於112年8月23日至31 日期間多次前往欲取回物品,系爭商務中心均無人、無法進 入,亦無法聯繫被上訴人員工云云(本院卷第25、111頁) ,雖提出112年8月24日使用磁扣之照片為證(原審卷第23頁 )。然依該照片所示,上訴人使用磁扣之時間為21時40分, 非系爭商務中心辦公時間。上訴人選擇於非辦公時間前往系 爭商務中心,本當預期無法進入、無人協助開門之情況,其 執此主張被上訴人未讓其取回系爭設備云云,難信可採。況 兩造間相互以Line通訊軟體聯絡租約繳款、退租、退還押金 等事宜,有被上訴人提出之Line對話紀錄可稽(原審卷第95 至103、107至113、117頁)。而112年8月23日至112年9月6 日期間均無上訴人要求進入系爭商務中心之訊息,亦有上開 對話紀錄可憑(原審卷第103至113、117頁),並據上訴人 表示其並未留言與被上訴人聯繫取回系爭設備等情明確(本 院卷第119頁)。兩造既有可聯繫方式,倘上訴人急需取回 系爭設備以避免交貨遲延,其於112年8月23日收受被上訴人 終止租約通知後,當即可利用Line通訊軟體與被上訴人聯繫 ,迅速取回系爭設備,上訴人卻未為之,亦與常情有悖。益 徵被上訴人抗辯其已通知上訴人得於上班時間取回系爭設備 ,惟上訴人未依通知前往取回等情,核屬可採。則被上訴人 雖因終止租約而關閉上訴人持用之磁扣,但上訴人非不得於 上班時間取回系爭設備,上訴人主張因被上訴人關閉磁扣, 致不能如期履行對客戶之採購合約云云,難認可採。  ⒉此外,上訴人主張系爭設備為其依與客戶間採購契約應出貨 之商品云云,雖提出監視攝影機訂購出貨單、採購合約為證 。然採購合約之形式真正為被上訴人所否認(本院卷第41頁 ),上訴人未舉證證明該合約書為真正,無從採為證據。監 視攝影機訂購出貨單雖記載訂購內容包括監視主機,然依上 訴人於本院審理時陳稱:機器需要做測試,安檢沒問題才出 貨,這台機器問題比較多,要測很久,到磁扣關閉前,還有 小問題還在處理等情(本院卷第100至101頁),可知系爭設 備並非處於通過安檢測試之狀態,系爭設備是否為上訴人預 計出貨之商品,並非無疑。徵以兩造有Line聯繫方式,上訴 人卻未聯繫被上訴人取回系爭設備等情,已如前述,上訴人 不與被上訴人聯繫取回系爭設備,反付費要求工廠另行製作 監視器主機、或支付逾期出貨賠款,實有違常情,益徵上訴 人稱系爭設備屬其預計出貨之商品等情,並非可採。況該出 貨單係記載「經銷商代表人:林經理」;其上蓋用統一發票 專用章記載為「精英國際管理顧問企業有限公司」、「負責 人:劉英弘」(原審卷第135頁),顯示監視攝影機訂購契約 之當事人為精英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並非上訴人,無從 以上開證據證明上訴人自身應負遲延出貨之契約責任。上訴 人就其付費要求工廠另製作監視器主機、給付違約賠款等事 實,復未提出任何事證,其主張因系爭設備未能出貨致受有 上開損害云云,亦非有據。  ㈣綜前所述,上訴人未證明其因被上訴人關閉磁扣而受有損害 ,其依侵權行為法則請求損害賠償,並無理由。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上 訴人給付30萬元,為無理由,不應准許。原審為上訴人敗訴 之判決,經核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 棄,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又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 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據,經審酌後核與判決結 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欣苑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2-19

TPDV-113-簡上-585-20250219-1

再易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再易字第6號 再審原告 陳俊宏 上列再審原告與再審被告基泰之星社區管理委員會間請求返還不 當得利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民國111年4月27日本院110年簡上字 第420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正再審被告之法定代理人 姓名、住所或居所,以及繳納再審裁判費新臺幣2,445元,逾期 不補正,裁定駁回再審之訴。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以訴訟表明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當事人書狀 ,有法定代理人者,應記載其姓名及住所或居所,民事訴訟 法第244條第1項第1款、第116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按 再審之訴,按起訴法院之審級,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 第77條之14及前條規定徵收裁判費,同法第77條之17第1項 ,亦有明文。上揭事項,均為法定必備之程式,如有欠缺, 即屬不合法。再按對於簡易訴訟程序之第二審確定判決提起 再審之訴不合法,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 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505條準用第4 36條之1第3項、第444條第1項亦有規定。 二、再審原告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未據繳納裁判費,亦未於書狀 中載明再審被告之法定代理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其提起本 件再審之訴之法定必備程式即有欠缺。又查本件再審之訴訴 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02,100元,應徵再審裁判費 新臺幣2,445元。茲依首揭規定,限再審原告應於收受本裁 定後5日內,補正再審被告之法定代理人之姓名,及其住所 或居所,並如數補繳再審裁判費2,445元,逾期不補正,即 駁回其再審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蘇嘉豐                 法 官 鄧晴馨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5-02-19

TPDV-114-再易-6-20250219-1

小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管理費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小上字第17號 上 訴 人 王碧俠 被 上訴 人 忠孝新城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鄭錦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12月5日本院新店簡易庭113年度店小字第1265號小額程序第一 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2,250元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並應於上訴狀內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 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 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第 436條之25定有明文。所謂違背法令,係指依同法第436條之 32第2項準用第468條所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第46 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定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之情形。故當事人 提起上訴,如係以第一審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68條不適用 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 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 裁判之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 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未依上述 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 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最高法院111年度 台上字第988號、同年度台上字第1361號裁定參照)。再小 額訴訟之第二審判決,依上訴意旨足認上訴無理由者,得不 經言詞辯論為之,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9第2款亦定有明文 。 二、本件上訴人提起上訴,指摘被上訴人於原審訴訟中已改選主 任委員,原判決謂其業以言詞聲明承受訴訟,但上訴人閱卷 後未見;又系爭社區之管理委員會名稱自始至終皆是「忠孝 新城守望相助」,從未有「忠孝新城」四字的管理委員會, 何來恢復名稱、同一主體說;且系爭社區之管理委員會自85 起至100年間名義之爭,爭點一直都在,何來爭點效之說?再 上訴人已提出資證明,證明停車位地下二層是由原眷戶100 戶出資,屬私產,要求重新計算管理費,但原判決用爭點效 封殺上訴人後訴訟之路,剝奪上訴人權利,有判決違背法令 情事等語,核已符合首開要件,其提起上訴即屬合法,先予 敘明(至上訴意旨另稱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1條規定,及 內政部民國87年8月10日台(87)內營字第8772483號函釋, 已申請報備之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更改名稱,應備齊資料向 原受理機關提出申請,但依法院向新北市政府區公所函調10 2年時任主委于美麗報備申請變更名稱為忠孝新城公寓大廈 名稱,該卷宗申請變更報備書,無承辦人、無承辦人簽章、 無核准公文,顯為無承辦人辦理之申請書,並未核准;法官 不察,認定管委會變更名稱合法,並對上訴人所提請法官調 查新制及其他相關證據,從來不理,也否定鑑定和調查證據 ,社區報備亦不求證,未依據審判或重要證據查證,違反民 事訴訟法第277條、第222條第2項、第285條(誤載為民法) 、第286條(誤載為民法)規定等上訴理由部分,核係就原 判決之證據取捨及認定事實結果再為爭執,然小額事件上訴 程序,並無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6款,不得以認定事實 錯誤、取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 或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理由、判決理由矛盾為由提起上訴, 是上訴人據此為上訴理由,自不合法而不予論述,先予敘明 )。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意旨略以:被上訴人於原審訴訟中已改選主任委員,原 判決謂其業以言詞聲明承受訴訟,但上訴人閱卷後未見。又 系爭社區之管理委員會名稱自始至終皆是「忠孝新城守望相 助」,從未有「忠孝新城」四字的管理委員會,何來恢復名 稱、同一主體說;且系爭社區之管理委員會自85起至100年 間名義之爭,爭點一直都在,何來爭點效之說;再上訴人已 提出資證明,證明停車位地下二層是由原眷戶100戶出資, 屬私產,要求重新計算管理費,原判決用爭點效封殺上訴人 後訴訟之路,剝奪上訴人權利,有判決違背法令情事,爰依 法提起上訴等語,並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於第一 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二、本件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9第2款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 為判決,故無被上訴人書狀或陳述。 三、經查,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已在民事上訴狀中具體 指摘原判決准許被上訴人聲明承受訴訟,及引用爭點效法理 ,有違背法令等語,其上訴固屬合法,惟本件上訴實體上仍 應認為顯無理由,茲析述如下:  ㈠就指摘原判決准許被上訴人聲明承受訴訟部分:  ⒈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 ,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 訟以前當然停止。第168條至第172條及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 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聲明承受訴訟,應 提出書狀於受訴法院,由法院送達於他造。民事訴訟法第17 0條、第175條第1項、第176條固定有明文。惟於簡易訴訟程 序,起訴及其他期日外之聲明或陳述,概得以言詞為之,同 法第428條亦有明文;此一規定,依同法第436條之23規定, 於小額程序準用之。準此,於小額訴訟程序中,得以言詞聲 明承受訴訟,無庸依民事訴訟法第176條規定提出書狀為之 。  ⒉經查,被上訴人起訴時原法定代理人為于美麗,於訴訟中改 由鄭錦文任之,並經新北市新店區公所於113年8月22日以新 北店工字第1132359023號函准予報備等節,有上揭函文在卷 可稽(見原審卷第371頁)。新任法定代理人鄭錦文於113年 11月14日具狀委任訴訟代理人,並於同日言詞辯論期日由訴 訟代理人以言詞聲明承受訴訟;上訴人當日亦有到庭應訴等 節,復有民事委任狀及言詞辯論筆錄在卷可查(見原審卷第 382-1、384頁),核被上訴人之聲明承受訴訟符合前揭規定 ,原判決准許承受訴訟,於法並無不合。  ㈡就指摘原判決引用爭點效法理部分:  ⒈按爭點效係指法院於確定判決理由中,就訴訟標的以外當事 人主張之重要爭點,本於當事人辯論之結果而為判斷者,除 有顯然違背法令、當事人提出新訴訟資料足以推翻原判斷、 原確定判決之判斷顯失公平或前訴訟與本訴訟所得受之利益 (即標的金額或價額)差異甚大等情形外,應解為在同一當 事人就與該重要爭點有關所提起之他訴訟,法院及當事人對 該重要爭點之法律關係,皆不得任作相反之判斷或主張,以 符民事訴訟上之誠信原則(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451號 、109年度台上字第3287號判決要旨參照)。  ⒉原判決以本院111年度店小字第1125號判決、112年度小上字 第97號判決(下稱前案判決)之訴訟當事人與本件訴訟當事 人相同,且前案判決已就⑴系爭社區名稱更名部分,對被上 訴人得否訴請上訴人給付管理費之影響;⑵105年5月28日區 分所有權人會議已決議以每坪50元計算管理費;⑶上訴人提 出所應獲配停車位損失與積欠管理費相抵等足以影響判決結 果之主要爭點,經兩造各為充分之舉證,且核無顯然違背法 令情事,上訴人於本件亦未提出足以推翻原判斷之新訴訟資 料,應有爭點效之適用,上訴人就上述爭點不得再為相反之 主張,法院亦不得作相異之判斷,進而認被上訴人本件請求 給付管理費為有理由,難認有何顯然違反爭點效法理之處。 上訴人雖指摘原判決引用爭點效法理為不當,惟僅泛言系爭 社區之管理委員會名義之爭一直都在,以及停車位地下二層 應屬上訴人與其他原眷戶100戶之私產,應重新計算管理費 等語,並未具體表明原判決引用爭點效法理有何違背該法理 之具體事實,難認有據。況,停車位地下二層權利歸屬係屬 私權爭執,至系爭社區管理費如何收取,則屬系爭社區之全 體區分所有權人私法自治範疇,上訴人如認系爭社區管理費 計算有欠允當,應循系爭社區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進行討論 及議決,基於私法自治原則,尚非法院所得任意介入。 四、綜上所述,本件原判決難認有何上訴人所指違背法令之情事 ,上訴人提起上訴,求為廢棄改判,為無理由,爰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29第2款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 之。 五、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確定為如主文第2項所示之金額。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36條之29第2款、第449條第1項、第436 條之19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鄧晴馨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5-02-14

TPDV-114-小上-17-20250214-1

訴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許可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聲字第21號 聲 請 人 蕭光延 上列聲請人因本院114年度訴字第854號撤銷遺產分割協議等事件 ,聲請許可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附表一所示不動產應有部分(下稱系爭不動 產)原為相對人張玉蓉之被繼承人張蕭千惠所有,張蕭千惠 於民國91年間書立聲明書,載明如其於111年之前過世,伊 與訴外人蕭光一、蕭光偉、蕭光華等人得以半價購買系爭不 動產,惟張蕭千惠109年間過世後,相對人張玉蓉與其他繼 承人未依聲明書履行,將系爭不動產分割繼承登記予相對人 張玉蓉單獨取得,相對人張玉蓉再將其中部分贈與訴外人蕭 德裕、蕭安婷、蕭安琇、蕭光雄、蕭安雯、蕭安淇等人,部 分信託予相對人喻鳳寶。伊已提起撤銷遺產分割協議等訴訟 (本院114年度訴字第854號,下稱系爭訴訟事件)。系爭訴 訟事件之訴訟標的乃基於物權關係,且其權利或標的物之取 得、設定、喪失或變更,依法應予登記,為此爰依民事訴訟 法第254條第5項規定,聲請裁定許可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 等語。 二、按訴訟標的基於物權關係,且其權利或標的物之取得、設定 、喪失或變更,依法應登記者,於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 原告得聲請受訴法院以裁定許可為訴訟繫屬事實之登記,為 民事訴訟法第254條第5項所明定。查聲請人提起系爭訴訟事 件,乃表明以民法第244條之規定為其請求權基礎,有民事 起訴狀附於系爭訴訟事件卷內可稽。其訴訟標的係基於債權 關係而為請求,並非物權關係,核與上開規定所定「訴訟標 的基於物權關係」之要件不符,聲請人依上開規定聲請為訴 訟繫屬事實之登記,自屬不應准許。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2-12

TPDV-113-訴聲-21-20250212-1

簡抗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簡抗字第9號 抗 告 人 李崢惠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美商科高國際有限公司間請求債務清償事 件(本院113年度司簡調字第2653號),聲請訴訟救助,抗告人 對於民國113年12月20日本院臺北簡易庭113年度北救字第119號 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 予訴訟救助;又聲請訴訟救助,關於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 事由,應提出可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並能即時調查之證據 ,以釋明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前段、第109條 第2項、第284條規定自明。又所謂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係 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並無籌措款項以支出訴訟費 用之信用技能者而言(最高法院43年台抗字第152號裁定意 旨參照)。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專就 聲請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人未提出證據,或依其提出 之證據,未能信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主張為真實,即應 將其聲請駁回,並無派員調查之必要(最高法院107年度台 聲字第503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抗告人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生活困難,於民國112 年12月20日經核定為113年度低收入戶,114年度仍為低收入 戶,且因父喪付出許多,還有母親要養,目前實無力再支出 訴訟費用。又本件債務清償之訴,人證物證齊全,非他造所 能否認,抗告人必有勝訴之望,爰請求廢棄原裁定,並准予 訴訟救助等語。 三、經查,本件抗告人主張其無資力支付訴訟費用一節,固據其 於原審時提出支票影本1份,及於本院另提出113年1月1日申 請,效期至同年12月31日之新北市樹林區低收入戶證明書等 件以為釋明(見原審卷第9-14頁、本院卷第13頁)。惟支票 影本僅能證明抗告人與相對人間確有債權債務關係,無法作 為其有無資力之證明;低收入戶標準乃行政主管機關為提供 社會救助所設立之核定標準,與法院就有無資力支出訴訟費 用之認定,係屬二事,不足為無資力之證明。此外,抗告人 復未提出其他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其無資力支出訴訟 費用之主張為真實,其聲請訴訟救助,自有未合,不應准許 。從而,原審駁回其訴訟救助之聲請,核無違誤。抗告意旨 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 第3項、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鄧晴馨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5-02-12

TPDV-114-簡抗-9-20250212-1

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簡上字第616號 上 訴 人 黃薇臻 李怡嫺 共 同 訴 訟 代理人 李宜光律師 被 上 訴 人 洪丞妍 兼訴訟代理人 洪淑貞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民國114年3月26日10時在本院第28 法庭行言詞辯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欣苑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2-12

TPDV-112-簡上-616-2025021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撤銷信託行為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822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胡志明市分行 設Suite 0,0,0,0 0th floor, Suite 0-0, 0th floor, MPlaza Saigon Tower, No.00 Le Duan Street, Ben Nghe Ward, District 0, Ho Chi MinhCity, Vietnam 法定代理人 陳清泉 訴訟代理人 李志成律師 被 告 王智弘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慶言 上列當事人間撤銷信託行為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 定有明文。次按共同訴訟之被告數人,其住所不在一法院管 轄區域內者,各該住所地之法院俱有管轄權。但依第4條至 前條規定有共同管轄法院者,由該法院管轄。為同法第20條 所明定。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者,專屬不動 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其他因不動產涉訟者,得由不動產所 在地之法院管轄,同法第10條亦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主張被告間就起訴狀附表所載位於臺北市大同 區之不動產(下稱系爭不動產)所為信託債權行為及信託物 權行為,有害於原告之債權等情,依信託法第6條第1項及類 推適用民法第244條第4項規定,請求撤銷被告間就系爭不動 產所為之信託債權行為及信託物權行為,並請求被告將系爭 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塗銷,回復登記予被告王智弘。原告 本件訴訟,核屬不動產物權以外之其他因不動產涉訟,依民 事訴訟法第10條第2項規定,得由系爭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 即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管轄。而被告王智弘住所位於新北市新 莊區、被告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所在地位於 臺北市中山區,有個人基本資料、公司基本資料可稽,非屬 同一法院管轄區域內,依民事訴訟法第20條但書規定,自應 由共同管轄法院即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管轄。原告起訴狀亦未 敘明本院具特別審判籍之情事,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 ,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2-10

TPDV-114-訴-822-20250210-1

重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勞訴字第7號 原 告 王氷英 訴訟代理人 林致遠律師 陳業鑫律師 上 一 人 複 代 理人 陳立強律師 被 告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安孚達(AHMED AFTAB NOOR) 訴訟代理人 劉志鵬律師 黃馨慧律師 賴怡欣律師 上 一 人 複 代 理人 廖福正律師 被 告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NG WAI HUNG ANDREW) 訴訟代理人 劉人瑋 王璿淳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僱傭關係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民國114年3月21日14時40分在本院 第29法庭行言詞辯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2-10

TPDV-113-重勞訴-7-20250210-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選派檢查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383號 抗 告 人 煒恒興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宏基 相 對 人 吳亮輝 代 理 人 郭佳瑋律師 簡剛彥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吳亮輝間選派檢查人事件,對於本院於民 國113年9月12日所為113年度司字第53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理 由 一、按股東聲請法院准其退股及選派檢查人事件,法院為裁定前,應訊問利害關係人。非訟事件法第172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又非訟事件法第172條第2項規定法院對於選派檢查人事件於裁定前應「訊問」利害關係人,與同法第44條、第73條、第74條等規定應使法律上利益受影響之關係人或債務人有「陳述意見之機會」之用語顯然不同,顯見係立法者有意加以區別,故所謂訊問自係指當庭訊問,若僅以書面通知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即未踐行訊問程序,與法條規定不符。另參照非訟事件法第34條、第35條規定,訊問不公開審理及應作成筆錄之意旨,故依據法條文義,自不得以書面通知陳述意見方式為之(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6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32號參照)。 二、相對人前依公司法第245條第1項規定,聲請為抗告人選派檢查人,經原審裁定選派金昌民會計師為抗告人之檢查人,檢查抗告人如原裁定附表所示範圍內之業務帳目、財產情形、特定事項、特定交易文件及紀錄。原審於裁定前,雖以書面通知抗告人就相對人聲請選派檢查人一事陳述意見(原審卷第39頁),然未通知兩造及其他利害關係人到庭訊問,即為裁定,顯與非訟事件法第172條第2項規定不符。抗告意旨雖未指摘及此,然原審所為程序既有上開重大瑕疵,為保障當事人之審級利益及維持審級制度,爰將原裁定廢棄,發回原審另為適當之處理。 三、據上論節,本件抗告為有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5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欣苑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抗告,應於收受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非訟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2-10

TPDV-113-抗-383-202502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4號 抗 告 人 劉昌賓 相 對 人 劉喜美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劉喜美間本票裁定事件,對於本院於民國 113年11月11日所為113年度司票字第30886號裁定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相對人以其執有抗告人所簽發、如原裁定所示本票(下 稱系爭本票),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惟屆期提示未獲付款 為由,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聲請裁定許可強制執行,經原 裁定准許。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抗告意旨略以:聲請人 求償之金額,伊業已清償完畢,爰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 定等語。 二、按本票執票人,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 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件,此項聲請之裁定,及抗 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以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 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效力,如發票人就票據 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提起確認之訴,以資解決 (最高法院57年台抗字第76號判例意旨參照)。 三、本件相對人主張執有抗告人所簽發之系爭本票,並免除作成 拒絕證書,詎屆期提示未獲付款等情,已據提出表明為本票 之文字、金額,發票人欄有抗告人簽名之系爭本票為憑。系 爭本票記載「憑票准於…交付其指定人新臺幣壹萬陸仟壹佰 玖拾元」等語,表明憑票支付一定之金額,且未附任何條件 ,於解釋上亦合於票據法第120條第1項第4款所定「無條件 擔任支付」之票據應記載事項。就形式觀之,系爭本票已符 合票據法第120條所定本票應載事項。原裁定從形式審查予 以准許,並無不合。抗告人雖以票據債務業經清償等情,資 為抗辯,然前揭抗辯事項,核屬票據法律關係存否之實體事 項,抗告人所稱即使有據,依首揭說明,亦應由抗告人另行 提起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訴訟請求救濟,並非本件非訟程序 所得審究。抗告人執此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 49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林欣苑                法 官 鄧晴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江慧君

2025-02-10

TPDV-114-抗-34-2025021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