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解除禁止接見通信

共找到 137 筆結果(第 71-80 筆)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174號                    114年度聲字第 34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張家祥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 偵字第24684號),嗣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 述,經本院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現聲 請人即被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家祥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壹月拾日起撤銷羈押。 張家祥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案被告張家祥已坦承犯行,爰聲請具保停 止羈押等語。   二、按羈押於其原因消滅時,應即撤銷羈押,並以法院之裁定行 之,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2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足認其犯罪 嫌疑重大,且有事實足認為其有逃亡、勾串共犯及反覆實施 同一詐欺取財之犯行之虞,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亦無 從防免被告再犯,而有羈押之原因及必要,乃於民國113年1 2月20日予以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迄於114年1月8日經本 院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並辯論終結 後,當庭裁定諭知被告解除禁止接見通信在案。 三、然本案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南投地方 法院以111年度訴字第539號判決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緩刑5年確定,後因被告未履行緩刑條件,經臺灣南投地方 法院以113年度撤緩字第25號裁定撤銷被告之緩刑確定,並 經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向本院借提執行,本院同意後 ,被告自114年1月10日起入法務部○○○○○○○○○○○執行等情, 有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執撤緩助己字第50號 執行指揮書(甲)及被告之法院前案紀錄表等資料在卷可稽 ,則被告既另案執行中,本案對被告羈押處分之原因即已消 滅,應無繼續羈押之必要,依前述規定,裁定如主文第1項 所示。 四、而被告固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惟其自114年1月10日起另案執 行,且本院已自該日起撤銷羈押,業如前述,則被告既非屬 審判中羈押之被告,被告所為之具保停止羈押聲請,即無理 由,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21條第1項、第220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刑事第四庭法 官 劉正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如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2025-01-15

SLDM-113-訴-1174-20250115-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聲請交保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174號                    114年度聲字第 34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王源祥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 偵字第24684號),嗣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 述,經本院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現聲 請人即被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源祥於提出新臺幣參萬元之保證金後,准予停止羈押,並限制 住居於○○縣○○鎮○○路○巷○○○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案被告王源祥已坦承犯行,爰聲請具保停 止羈押等語。 二、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又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者,應命提出保證書 ,並指定相當之保證金額;指定之保證金額,如聲請人願繳 納或許由第三人繳納者,免提出保證書;許可停止羈押之聲 請者,得限制被告之住居,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第11 1條第1項、第3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因詐欺等案件,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 3年度偵字第24684號起訴書提起公訴,前於民國113年12月2 0日經本院訊問及核閱卷內事證後,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 條之4第2項、第1項第1款、第2款加重詐欺取財未遂罪、組 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洗錢防 制法第19條第2項、第1項後段之洗錢未遂罪犯罪嫌疑重大, 依卷附證據資料及被告、共同被告張家祥之供述,本件尚有 「JOKER 」、「歡樂星」、「鳥仔2 」等多名共犯尚未到案 ,至於共犯簡瑋續及陳拓宇目前之偵辦進度待警方跟檢方回 覆,又被告之手機雖經扣案,但參以現今通訊軟體種類繁多 ,聯繫管道發達又具有高度隱密性,被告與其他詐欺集團成 員仍可以其他通信方式,有事實足認被告有湮滅證據或勾串 共犯或證人之虞,而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之羈 押原因,且依被告自承及其前科紀錄,除本件外,被告目前 尚有相關詐欺之案件經各臺北地檢、新北地檢、臺中地檢偵 查中,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反覆實施同一詐欺取財之犯行之虞 ,而有刑事訴訟法第101 條之1 第1 項第7 款之羈押原因, 再衡酌本案犯罪手法,係集團成員層層分工,涉及之共犯人 數眾多,被害人受害情形尚非輕微,再次權衡國家司法權之 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與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 權受限制之程度,衡諸比例原則及必要性原則後,認若以具 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等侵害較小之手段均不足以確保日後之 訴訟及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亦無從防免被告再犯,爰依刑 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第101條之1第1項第7款之規 定,於113年12月20日裁定被告應予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 ,後於114年1月8日經本院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 簡式審判程序並辯論終結後,當庭裁定諭知被告解除禁止接 見通信在案。茲因被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認被告雖有前述 之羈押原因,惟被告自本院審理中執行羈押至今,已有相當 時間,且其所涉前揭案件,業經本院於114年1月8日言詞辯 論終結,並將於114年2月5日宣判,考量被告本案犯行所呈 現之罪質,國家司法權之有效行使、公共利益維護、被告人 身自由、訴訟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等因素,以比例原則加以 權衡,本院認本案雖尚有羈押原因存在,然如以課予被告提 出相當之保證金,輔以限制住居,此等羈押替代方式,應足 對被告形成相當程度之主觀心理拘束力及客觀外在行為制約 效果,以確保日後可能之上訴程序、執行程序之進行,而無 續為羈押之必要。據上各情,爰命被告於提出新臺幣3萬元 之保證金後,准予停止羈押,及限制住居於其○○縣○○鎮○○路 0巷00號之住所地,以兼顧被告之權益、人身自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第111條第1項、第5項、第121 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刑事第四庭法 官 劉正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郭如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2025-01-15

SLDM-114-聲-34-20250115-2

重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27號                    113年度聲字第4978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黃大維 選任辯護人 葉重序律師 謝岳龍律師 吳永鴻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等案件(113年度重訴字第27號 )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113年度聲字第4978號),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黃大維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二十二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黃大維之具保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以:被告黃大維並非經傳喚未到而遭拘提,難認有 逃亡或藏匿之情,又被告係透過網路通訊軟體聯繫大麻賣家 Kathy,並不知對方之真實身分,無從串供,至於被告之供 述雖與同案被告鄭偉儒之供述有所出入,然被告與同案被告 鄭偉儒均已坦承犯行,同案被告鄭偉儒亦經具保停止羈押, 可見被告已無湮滅證據或勾串共犯、證人之虞,被告雖有雙 重國籍,然願交付本國及美國護照,亦願接受科技設備監控 等替代羈押處分,故請求具保停止羈押等語。 二、按羈押被告,偵查中不得逾2月,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 續羈押之必要者,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或第1 01條之1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 偵查中不得逾2月,以延長1次為限。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月 ,如所犯最重本刑為10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者,第1審 、第2審以3次為限,第3審以1次為限,刑事訴訟法第108條 第1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之人或辯 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聲請停止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 條第1項定有明文。然法院准許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其要 件應以被告雖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各款或第101條之1 第1項所示之羈押原因,但已無羈押之必要;或另有同法第1 14條各款所示之情形,始得為之。倘被告猶具刑事訴訟法第 101條第1項各款或第101條之1第1項所示之羈押原因,且有 羈押之必要,此外復查無同法第114條各款所示不得駁回具 保聲請停止羈押之情形者,法院即不應准許具保停止羈押。 三、查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經法官於民國113年8月22日訊問後,認被告涉嫌違反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運輸第二級毒品罪嫌重大,所犯乃 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 之虞,並有事實足認有湮滅證據、勾串共犯及證人之虞,因 認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第3款所定之羈押原因 ,並有羈押及禁止接見之必要性,而於同日羈押被告,並禁 止接見通信;再自113年11月22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解除禁 止接見通信在案,合先敘明。 四、茲因被告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於114年1月8日開庭訊 問被告,並聽取檢察官、辯護人之意見,審酌被告坦承犯行 ,其本案所犯共同運輸第二級毒品等犯行,事證已經明確並 經本院於113年12月4日判處有期徒刑8年在案,衡諸被告已 受重罪之諭知,客觀上增加畏罪逃亡之動機,可預期其逃匿 以規避審判程度之進行及刑罰之執行可能性甚高,且被告具 有雙重國籍,並有多次出境紀錄而有逃亡之能力條件,有相 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參以被告經檢察官認有刑事訴訟法 第76條第2、3款逃亡及勾串共犯、滅證之虞等事由而逕行拘 提到案後,於偵查中係矢口否認犯行,嗣於本院審理時始坦 承有參與運輸第二級毒品之犯行,然就其參與分工部分,僅 坦承有負責代為尋找大麻膏賣家之資訊並將之告知同案被告 鄭偉儒,而針對究係何人與本案大麻膏賣家Kathy接洽購毒 暨給付價金及寄送本案毒品包裹事宜等關於運輸第二級毒品 之重要工作,其始終推諉係同案被告鄭偉儒所為,所承認之 內容避重就輕,非無掩飾重要分工情節以圖減輕自身刑責之 心,從而難認其就本案已無串證、滅證之虞,佐以其與同案 被告鄭偉儒、本件大麻膏賣家Kathy之對話均有做刪除,客 觀上已有滅證之行為,其雖辯稱不知Kathy之真實身分,然 從其扣案手機有Kathy之聯絡資訊可知其仍可透過通訊軟體 聯繫Kathy,並不因同案被告鄭偉儒已具保停止羈押而受影 響,仍有事實足認其有湮滅證據及勾串共犯、證人之虞,且 本案經本院判處上開罪刑,後續亦有執行或可能之上訴審理 程序需要進行,是本件被告仍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 2、3款之羈押原因。復斟酌被告所為運輸第二級毒品對社會 治安及他人身體健康侵害甚鉅、國家刑罰權遂行之公益考量 ,與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受限制之程度為衡量後,認對被告 羈押為適當且必要,並合乎比例原則,倘以具保、責付、限 制住居或定期向警局報到、配帶電子腳鐐等科技監控設備等 侵害較小之手段,均尚不足以確保其將來審判或執行程序之 順利進行。至於被告表示願交付本國及美國護照等語,惟逃 匿尚非必然以出境方式為之,尚非不得以隱匿於本國或其他 方式為逃匿手段,從而此部分尚難採為准予具保停止羈押之 理由。綜上,本件被告仍有羈押原因與必要,爰裁定被告應 自114年1月22日起延長羈押2月,被告請求具保停止羈押之 聲請,自無從准許,應予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2項、第5項、第220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景宜                   法 官 陳柏榮                   法 官 王麗芳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定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2025-01-13

PCDM-113-重訴-27-20250113-4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交保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27號                    113年度聲字第4978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黃大維 選任辯護人 葉重序律師 謝岳龍律師 吳永鴻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等案件(113年度重訴字第27號 )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113年度聲字第4978號),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黃大維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二十二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黃大維之具保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以:被告黃大維並非經傳喚未到而遭拘提,難認有 逃亡或藏匿之情,又被告係透過網路通訊軟體聯繫大麻賣家 Kathy,並不知對方之真實身分,無從串供,至於被告之供 述雖與同案被告鄭偉儒之供述有所出入,然被告與同案被告 鄭偉儒均已坦承犯行,同案被告鄭偉儒亦經具保停止羈押, 可見被告已無湮滅證據或勾串共犯、證人之虞,被告雖有雙 重國籍,然願交付本國及美國護照,亦願接受科技設備監控 等替代羈押處分,故請求具保停止羈押等語。 二、按羈押被告,偵查中不得逾2月,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 續羈押之必要者,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第101條或第1 01條之1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 偵查中不得逾2月,以延長1次為限。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月 ,如所犯最重本刑為10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者,第1審 、第2審以3次為限,第3審以1次為限,刑事訴訟法第108條 第1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之人或辯 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聲請停止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 條第1項定有明文。然法院准許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其要 件應以被告雖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各款或第101條之1 第1項所示之羈押原因,但已無羈押之必要;或另有同法第1 14條各款所示之情形,始得為之。倘被告猶具刑事訴訟法第 101條第1項各款或第101條之1第1項所示之羈押原因,且有 羈押之必要,此外復查無同法第114條各款所示不得駁回具 保聲請停止羈押之情形者,法院即不應准許具保停止羈押。 三、查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經法官於民國113年8月22日訊問後,認被告涉嫌違反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運輸第二級毒品罪嫌重大,所犯乃 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 之虞,並有事實足認有湮滅證據、勾串共犯及證人之虞,因 認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第3款所定之羈押原因 ,並有羈押及禁止接見之必要性,而於同日羈押被告,並禁 止接見通信;再自113年11月22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解除禁 止接見通信在案,合先敘明。 四、茲因被告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於114年1月8日開庭訊 問被告,並聽取檢察官、辯護人之意見,審酌被告坦承犯行 ,其本案所犯共同運輸第二級毒品等犯行,事證已經明確並 經本院於113年12月4日判處有期徒刑8年在案,衡諸被告已 受重罪之諭知,客觀上增加畏罪逃亡之動機,可預期其逃匿 以規避審判程度之進行及刑罰之執行可能性甚高,且被告具 有雙重國籍,並有多次出境紀錄而有逃亡之能力條件,有相 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參以被告經檢察官認有刑事訴訟法 第76條第2、3款逃亡及勾串共犯、滅證之虞等事由而逕行拘 提到案後,於偵查中係矢口否認犯行,嗣於本院審理時始坦 承有參與運輸第二級毒品之犯行,然就其參與分工部分,僅 坦承有負責代為尋找大麻膏賣家之資訊並將之告知同案被告 鄭偉儒,而針對究係何人與本案大麻膏賣家Kathy接洽購毒 暨給付價金及寄送本案毒品包裹事宜等關於運輸第二級毒品 之重要工作,其始終推諉係同案被告鄭偉儒所為,所承認之 內容避重就輕,非無掩飾重要分工情節以圖減輕自身刑責之 心,從而難認其就本案已無串證、滅證之虞,佐以其與同案 被告鄭偉儒、本件大麻膏賣家Kathy之對話均有做刪除,客 觀上已有滅證之行為,其雖辯稱不知Kathy之真實身分,然 從其扣案手機有Kathy之聯絡資訊可知其仍可透過通訊軟體 聯繫Kathy,並不因同案被告鄭偉儒已具保停止羈押而受影 響,仍有事實足認其有湮滅證據及勾串共犯、證人之虞,且 本案經本院判處上開罪刑,後續亦有執行或可能之上訴審理 程序需要進行,是本件被告仍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 2、3款之羈押原因。復斟酌被告所為運輸第二級毒品對社會 治安及他人身體健康侵害甚鉅、國家刑罰權遂行之公益考量 ,與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受限制之程度為衡量後,認對被告 羈押為適當且必要,並合乎比例原則,倘以具保、責付、限 制住居或定期向警局報到、配帶電子腳鐐等科技監控設備等 侵害較小之手段,均尚不足以確保其將來審判或執行程序之 順利進行。至於被告表示願交付本國及美國護照等語,惟逃 匿尚非必然以出境方式為之,尚非不得以隱匿於本國或其他 方式為逃匿手段,從而此部分尚難採為准予具保停止羈押之 理由。綜上,本件被告仍有羈押原因與必要,爰裁定被告應 自114年1月22日起延長羈押2月,被告請求具保停止羈押之 聲請,自無從准許,應予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2項、第5項、第220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景宜                   法 官 陳柏榮                   法 官 王麗芳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定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2025-01-13

PCDM-113-聲-4978-20250113-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準抗告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2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怡瓏 選任辯護人 鄭世脩 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度 訴字第1180號),不服本院刑事庭受命法官於中華民國113年12 月27日所為羈押之處分,聲請撤銷處分,本院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㈠聲請人即被告(下稱被告)陳怡瓏經訊問後均坦承有起訴書 所載犯行,佐以起訴書所列證據方法所有證人之證述與被告 間之供述,互核一致。是本件無勾串共犯、滅證之虞,堪可 認定。再經原審被告經法院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所犯 為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 亡之虞者,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惟查, 依抗告人歷次於法院建檔之前科資料,均有遵期應訊、執行 、接受勒戒之紀錄,是羈押審查之要件,固無須經嚴格證明 ,以經釋明得以自由證明為已足,惟仍須無悖於通常一般人 日常生活經驗之定則或論理法則,並於裁定內論敘其何以為 此判斷之理由者,始足完備,本案就此,似與抗告人歷次就 審執行紀錄有所不符。  ㈡又被告雖於民國111年7月間所犯,於近期113年10月1日始行 宣判,原審以本案係於113年7月3日期間所犯,尚在法院審 理前案期間,始足認抗告人有反覆實施犯罪之虞。然上開事 由所為之羈押,係對於苟具保在外,仍對其他被害人有受同 等犯罪行為被害之可能,故以預防性羈押為之,本案,抗告 人所販售之數量極少,對象又為特定之親朋故舊,要與苟經 具保停止羈押後,會危害至其餘證人或告訴人、被害人。  ㈢是就5年以上重刑如何僅因刑度之輕重,而不予判斷其必會逃 匿刑事追訴處罰,原審就此尚未詳予認定。就預防性羈押, 其預防之目的為何,亦未見予以闡明,是本案驟予羈押裁定 尚有不備,爰提起本件抗告(應為聲請撤銷受命法官羈押處 分)請求撤銷原裁定,更為適法之裁定等語。 二、按對於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或檢察官所為羈押之處 分有不服者,受處分人得聲請其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第 1項聲請期間為10日,自為處分之日起算,其為送達者,自 送達後起算,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第1款、第3項分別定 有明文。次按,抗告法院認為抗告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 之;準抗告亦有準用,同法第412條、第416條第4項亦有明 文。查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士林地方 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署)檢察官提起公訴,經本案受命法 官於113年12月27日訊問後,認被告坦承有起訴書所載犯行 ,且有卷內相關證據可佐,足其認嫌疑重大,且被告於本案 前即因販賣第二級毒品遭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 訴,嗣經新北地院判決有罪,又再犯本件9次販賣毒品之犯 行,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反覆實施販賣毒品罪之虞,又被告所 犯為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其於本案販賣毒 品之次數高達9次,其可預見本案之刑度非低,有相當理由 認其有逃匿以規避後續審判及執行之可能性甚高,而有逃亡 之虞,爰裁定羈押被告,另考量被告已承認犯罪,無勾串共 犯、湮滅證據之虞,解除禁止接見通信。認有刑事訴訟法第 101條1第1項第3款、同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10款所定之羈 押事由,且有羈押之必要,遂當庭處分自113年12月27日起 羈押(下稱原處分),於同日送達押票予被告等情,有訊問 筆錄、押票、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稽,嗣被告委任辯護人於 114年1月4日具狀聲請撤銷原處分(誤載為提起抗告)一情 ,有刑事抗告狀上之本院收狀戳章可憑,故本件聲請撤銷處 分尚未逾法定期間,其聲請程序為合法,先予敘明。 三、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有所犯為死刑 、無期徒刑或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相當理 由認為有逃亡、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 虞者。非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得羈押之 ,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又按被告經法 官訊問後,認為犯下列各款之罪,其嫌疑重大,有事實足認 為有反覆實行同一犯罪之虞,而有羈押之必要者,得羈押之 :…。十、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1項至第4項之罪,刑事 訴訟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10款定有明文。次按,法院為羈 押之裁定時,並非在行被告有罪、無罪之調查,其本質上係 屬為保全被告刑事訴訟程序得以順利進行,或為保全證據, 或為擔保嗣後刑之執行程序,或為防止被告反覆實施同一犯 罪,而對被告實施剝奪其人身自由之強制處分,法院僅應就 形式上之證據判斷被告犯罪嫌疑是否重大,有無羈押原因及 有無羈押之必要性,關於羈押原因之判斷,尚不適用訴訟上 之嚴格證明原則(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387號裁定意旨 參照)。至羈押之必要與否,除有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 所列情形外,應由法院依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按具體個案 訴訟進行程度、犯罪性質與實際情狀及其他一切情事妥為審 酌認定。如就客觀情事觀察,該羈押或延長羈押之裁定在目 的與手段間之衡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之情形,即無違 法或不當可言。 四、經查:  ㈠本件士林地檢署檢察官於113年12月16日以113年度偵字第150 42號、第18444號、第24335號、第27645號對於抗告人即被 告陳怡瓏提起公訴,認其涉犯9次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 2項之販賣第二級毒品罪嫌及同條例第11條第1項之持有第一 級毒品罪嫌,有該起訴書在卷可憑,原受命法官以被告坦承 有起訴書所載犯行,且有卷內相關證據可佐,而認其犯罪嫌 疑重大,自屬有據。又被告於本案前之112年間即因販賣第 二級毒品犯行,為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嗣 為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判決有罪在案,此有被告之法院前案紀 錄表在卷可憑,則原受命法官以被告前案販賣毒品後再犯本 件9次販賣毒品之犯行,認其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反覆實施販 賣毒品罪之虞,亦非無據。而被告所犯上開販賣第二級毒品 罪為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其前案犯後未有 所警惕,再於本案販賣毒品之次數高達9次,原受命法官認 可預見本案之刑度非低,有相當理由認其有逃匿以規避後續 審判及執行之可能性甚高,而有逃亡之虞,符合經驗法則與 論理法則,並按犯罪性質與實際情狀妥為審酌認定,亦無不 當之處。另原受命法官考量被告已承認犯罪,無勾串共犯、 湮滅證據之虞,解除禁止接見通信。從而,原受命法官認有 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及同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10 款所定之羈押事由,且有羈押之必要,遂當庭處分自113年1 2月27日起羈押,有該押票上之記載可憑。從而,聲請意旨 所指之情形,尚難採認。  ㈡又被告本案所涉之販賣第二級毒品之犯罪,影響社會秩序甚 鉅、牽連吸毒人口之層面亦廣,是本院衡量全案情節、對受 處分人自由拘束之不利益暨防禦權行使限制之程度,認倘以 命被告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等侵害較小之手段,均不足以 防範其反覆實施同一犯罪之危險,為預防其再犯,維護公共 利益,認仍有羈押之必要。從而,本案原受命法官為防止被 告再犯,防衛社會安全,認有羈押必要而裁定羈押,核屬有 據,且其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與比例原則,尚屬不悖。 五、綜上所述,原受命法官既已審酌全案及相關事證,並斟酌訴 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後予以裁量、判斷,且未與一般 人日常生活經驗或論理法則有悖,亦已說明認定被告有刑事 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3款及同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10款所定 羈押原因及羈押必要之理由,而為羈押處分,核屬原受命法 官本於職權之適法行使,復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之情形,依 前揭規定與說明,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而據為聲請撤銷或變 更原處分,被告猶執前詞指摘原處分違誤不當,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4項、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雷雯華                  法 官 李欣潔                  法 官 葉伊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蔡宜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SLDM-114-聲-42-202501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4號 114年度聲字第75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蔡承翰 選任辯護人 張漢榮律師 侯傑中律師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嘉宏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張紋綺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 度訴字第1295號),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承翰解除禁止接見通信,於提出新臺幣陸萬元之保證金後,准 予停止羈押,並限制住居在如附表所示之處所。 陳嘉宏解除禁止接見通信,於提出新臺幣陸萬元之保證金後,准 予停止羈押,並限制住居在如附表所示之處所。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詳如附件所示本案(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295號 )民國114年1月3日審理筆錄(見訴1295卷第279頁至第302頁) 節本之記載。 二、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者,應命提出保證書, 並指定相當之保證金額;指定之保證金額,如聲請人願繳納 或許由第三人繳納者,免提出保證書;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 者,得限制被告之住居,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第111 條第1項、第3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即被告(下均稱聲請人)蔡承翰與陳嘉宏二人因 上揭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認聲請 人二人均犯罪嫌疑重大,且依卷內事證顯示本案尚有未到案 之共犯,於本案審結前足認聲請人二人有勾串共犯或證人之 虞,復因本件所犯為重罪,故亦有相當理由認為聲請人二人 有逃亡之高度可能,是以審酌本案之犯罪情節、國家刑事司 法權之有效行使、公共利益與社會秩序之維護及被告人身自 由之保障等情後,認無從以具保或其他替代處分替代羈押, 而有羈押必要性,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第1 01條之1第1項第7款規定 ,命聲請人二人均自113年10月30 日起羈押在案。 四、查本案業於114年1月3日調查證據完畢,言詞辯論終結,並 定於114年2月10日宣判,經本院訊問聲請人二人,及聽取檢 察官及辯護人之意見後,認其聲請解除禁止通信接見,應予 准許,再考量聲請人二人上開涉犯重罪而有相當理由認有逃 亡之虞部分之羈押原因雖仍未消滅,然若以課予提出相當保 證金,並限制住居之義務,應足以對聲請人二人形成拘束力 ,俾確保本案後續審判、執行程序順利進行,得認無繼續羈 押之必要。是綜合衡酌聲請人二人各自之本案犯罪情狀、所 參與程度、家庭經濟狀況、資力,以及公共利益與社會秩序 之維護與聲請人二人之人身自由保障等因素,准聲請人二人 各於提出新臺幣60,000元保證金後停止羈押,並自停止羈押 時起,均限制住居在如附表所示各自住居之處所。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1項、第110條第1項、第111條第1項 、第3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怡菁                    法 官 胡原碩                    法 官 吳家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涵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附表: 編號 聲請人 限制住居處所之地址 1 蔡承翰 住所:基隆市○○區○○街000巷00號 居所:基隆市○○區○○路000巷0弄00號 2 陳嘉宏 住所:新北市○○區○○路00○0號0樓 附件:本案113年12月12日審理筆錄節本 審 判 筆 錄   公訴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承翰、陳嘉宏 上列被告因113 年度訴字1295號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 於中華民國114 年1 月3 日上午11時整在本院寶慶院區國民法官 法庭第2 法庭公開審判,出席職員如下: 審判長法 官 黃怡菁    法 官 胡原碩    法 官 吳家桐    書記官 鄭涵文    通 譯 林雅琦 當事人及訴訟關係人如報到單之記載    檢察官 廖彥鈞 被告在庭身體未受拘束 書記官朗讀案由 審判長諭知本案開始審理。 (因證人於路途中,暫先休庭11:08) (復行入庭11:18) 法官問被告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身分證統一編號、住居所 等項 被告答   蔡承翰  男 (民國00年0月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市○○區○○街000巷00號        居基隆市○○區○○路000巷0弄00號        現於法務部○○○○○○○○(本股羈押禁見) 選任辯護人侯傑中律師(庭呈委任狀) 被告答   陳嘉宏  男 (民國00年00月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市○○區○○路00○0號0樓        現於法務部○○○○○○○○(本股羈押禁見) 公設辯護人張紋綺 (略) 【事實及法律辯論】 審判長諭知:本案調查證據完畢,開始辯論,請檢察官、被告、 辯護人依序就事實及法律辯論,並就是否有加重減輕其刑事由、 沒收一併辯論。 (審判長請檢察官論告) 檢察官稱   本件事證明確,請依法判決。 (審判長問被告之答辯) 被告均答   請辯護人幫我回答。 (審判長請選任辯護人為被告辯護) 選任辯護人侯律師為被告蔡承翰辯護稱: 一、被告都有承認犯罪,被告與少年並非是共同實施犯罪,被告 利用少年犯罪是否符合加重要件,請庭上審酌。被告犯行屬 未遂,故請庭上審酌被告都有坦承上開犯行,請求從輕量刑 。另外,被告前後陳述一致,且之前被告另案也都到案執行 完畢,應該沒有再予羈押禁見之必要。請求庭上具保停止羈 押。 二、其餘詳如辯護意旨狀、上訴理由狀及歷次所提書狀所載。 公設辯護人張紋綺為被告陳嘉宏辯護稱: 一、如113年11月12日刑事辯護狀所載。被告今日請求庭上具保 停押,請庭上審酌。 二、其餘詳如辯護意旨狀及歷次所提書狀所載。 (略) 【被告最後陳述】 審判長問   有無最後陳述? 被告蔡承翰答   請庭上讓我具保回家過年,我知道錯了也很後悔,我具保5   至10萬元,但尊重庭上意見。 被告陳嘉宏答   請庭上讓我回家照顧母親,我已經5個多月沒回家。我可以   5到10萬具保。 審判長問   本案到114年1月29日羈押期間屆滿,有何意見? 檢察官答   請鈞院依法審酌。 被告蔡承翰答   聲請交保。 被告陳嘉宏答   聲請交保。 審判長問   對於是否到庭聽判? 被告蔡承翰答   不用。 被告陳嘉宏答   不用。 審判長諭知: 本案辯論終結,定114 年2月10日上午9時29分在本院寶慶院區 國民法官法庭第2法庭宣判,可自行到庭聆判,被告還監,餘請 回,退庭。 (轉譯結束時間12:10)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第一庭            書記官 鄭涵文         審判長法 官 黃怡菁

2025-01-10

TPDM-114-聲-74-202501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4號 114年度聲字第75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蔡承翰 選任辯護人 張漢榮律師 侯傑中律師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嘉宏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張紋綺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本院113年 度訴字第1295號),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承翰解除禁止接見通信,於提出新臺幣陸萬元之保證金後,准 予停止羈押,並限制住居在如附表所示之處所。 陳嘉宏解除禁止接見通信,於提出新臺幣陸萬元之保證金後,准 予停止羈押,並限制住居在如附表所示之處所。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詳如附件所示本案(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295號 )民國114年1月3日審理筆錄(見訴1295卷第279頁至第302頁) 節本之記載。 二、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者,應命提出保證書, 並指定相當之保證金額;指定之保證金額,如聲請人願繳納 或許由第三人繳納者,免提出保證書;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 者,得限制被告之住居,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第111 條第1項、第3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即被告(下均稱聲請人)蔡承翰與陳嘉宏二人因 上揭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認聲請 人二人均犯罪嫌疑重大,且依卷內事證顯示本案尚有未到案 之共犯,於本案審結前足認聲請人二人有勾串共犯或證人之 虞,復因本件所犯為重罪,故亦有相當理由認為聲請人二人 有逃亡之高度可能,是以審酌本案之犯罪情節、國家刑事司 法權之有效行使、公共利益與社會秩序之維護及被告人身自 由之保障等情後,認無從以具保或其他替代處分替代羈押, 而有羈押必要性,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第1 01條之1第1項第7款規定 ,命聲請人二人均自113年10月30 日起羈押在案。 四、查本案業於114年1月3日調查證據完畢,言詞辯論終結,並 定於114年2月10日宣判,經本院訊問聲請人二人,及聽取檢 察官及辯護人之意見後,認其聲請解除禁止通信接見,應予 准許,再考量聲請人二人上開涉犯重罪而有相當理由認有逃 亡之虞部分之羈押原因雖仍未消滅,然若以課予提出相當保 證金,並限制住居之義務,應足以對聲請人二人形成拘束力 ,俾確保本案後續審判、執行程序順利進行,得認無繼續羈 押之必要。是綜合衡酌聲請人二人各自之本案犯罪情狀、所 參與程度、家庭經濟狀況、資力,以及公共利益與社會秩序 之維護與聲請人二人之人身自由保障等因素,准聲請人二人 各於提出新臺幣60,000元保證金後停止羈押,並自停止羈押 時起,均限制住居在如附表所示各自住居之處所。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1項、第110條第1項、第111條第1項 、第3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怡菁                    法 官 胡原碩                    法 官 吳家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涵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附表: 編號 聲請人 限制住居處所之地址 1 蔡承翰 住所:基隆市○○區○○街000巷00號 居所:基隆市○○區○○路000巷0弄00號 2 陳嘉宏 住所:新北市○○區○○路00○0號0樓 附件:本案113年12月12日審理筆錄節本 審 判 筆 錄   公訴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承翰、陳嘉宏 上列被告因113 年度訴字1295號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 於中華民國114 年1 月3 日上午11時整在本院寶慶院區國民法官 法庭第2 法庭公開審判,出席職員如下: 審判長法 官 黃怡菁    法 官 胡原碩    法 官 吳家桐    書記官 鄭涵文    通 譯 林雅琦 當事人及訴訟關係人如報到單之記載    檢察官 廖彥鈞 被告在庭身體未受拘束 書記官朗讀案由 審判長諭知本案開始審理。 (因證人於路途中,暫先休庭11:08) (復行入庭11:18) 法官問被告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身分證統一編號、住居所 等項 被告答   蔡承翰  男 (民國00年0月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市○○區○○街000巷00號        居基隆市○○區○○路000巷0弄00號        現於法務部○○○○○○○○(本股羈押禁見) 選任辯護人侯傑中律師(庭呈委任狀) 被告答   陳嘉宏  男 (民國00年00月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市○○區○○路00○0號0樓        現於法務部○○○○○○○○(本股羈押禁見) 公設辯護人張紋綺 (略) 【事實及法律辯論】 審判長諭知:本案調查證據完畢,開始辯論,請檢察官、被告、 辯護人依序就事實及法律辯論,並就是否有加重減輕其刑事由、 沒收一併辯論。 (審判長請檢察官論告) 檢察官稱   本件事證明確,請依法判決。 (審判長問被告之答辯) 被告均答   請辯護人幫我回答。 (審判長請選任辯護人為被告辯護) 選任辯護人侯律師為被告蔡承翰辯護稱: 一、被告都有承認犯罪,被告與少年並非是共同實施犯罪,被告 利用少年犯罪是否符合加重要件,請庭上審酌。被告犯行屬 未遂,故請庭上審酌被告都有坦承上開犯行,請求從輕量刑 。另外,被告前後陳述一致,且之前被告另案也都到案執行 完畢,應該沒有再予羈押禁見之必要。請求庭上具保停止羈 押。 二、其餘詳如辯護意旨狀、上訴理由狀及歷次所提書狀所載。 公設辯護人張紋綺為被告陳嘉宏辯護稱: 一、如113年11月12日刑事辯護狀所載。被告今日請求庭上具保 停押,請庭上審酌。 二、其餘詳如辯護意旨狀及歷次所提書狀所載。 (略) 【被告最後陳述】 審判長問   有無最後陳述? 被告蔡承翰答   請庭上讓我具保回家過年,我知道錯了也很後悔,我具保5   至10萬元,但尊重庭上意見。 被告陳嘉宏答   請庭上讓我回家照顧母親,我已經5個多月沒回家。我可以   5到10萬具保。 審判長問   本案到114年1月29日羈押期間屆滿,有何意見? 檢察官答   請鈞院依法審酌。 被告蔡承翰答   聲請交保。 被告陳嘉宏答   聲請交保。 審判長問   對於是否到庭聽判? 被告蔡承翰答   不用。 被告陳嘉宏答   不用。 審判長諭知: 本案辯論終結,定114 年2月10日上午9時29分在本院寶慶院區 國民法官法庭第2法庭宣判,可自行到庭聆判,被告還監,餘請 回,退庭。 (轉譯結束時間12:10)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第一庭            書記官 鄭涵文         審判長法 官 黃怡菁

2025-01-10

TPDM-114-聲-75-20250110-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交保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1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梁勝凱(原名梁振傑)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提 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0525、30526、45478、44661、44662號 ),聲請人即被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梁勝凱提出新臺幣壹萬元之保證金後,准予停止羈押,並限制住 居在新北市○○區○○路000○0號2樓。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梁勝凱(下稱被告)前因無法 聯繫親友辦理具保手續,經解除禁見後,已聯繫上親友,因 親友不克前來辦理具保,已將保證金新臺幣(下同)1萬元 匯入被告保證金帳戶,爰聲請以具保、限制出海出境、限制 住居等方式代替羈押,並由被告之保證金帳戶內扣除等語。 二、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人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法院 聲請停止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許可 停止羈押之聲請者,應命提出保證書,並指定相當之保證金 額;指定之保證金額,如聲請人願繳納或許由第三人繳納者 ,免提出保證書;許可停止羈押之聲請者,得限制被告之住 居,刑事訴訟法第111條第1項、第3項、第5項定有明文。是 羈押原因仍然存在,但已無羈押之必要時,法院得以具保、 責付、限制住居為替代手段,裁定停止羈押。 三、經查:  ㈠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前經本院於民國113年9 月27日訊問後,以其犯嫌重大,有事實足認為有勾串共犯或 證人之虞,且所犯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又其 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之販賣第二級毒品罪,有事 實足認為有反覆實行同一犯罪之虞,而有刑事訴訟法第101 條第1項第2、3款、第101條之1第1項第10款之羈押原因,且 有羈押之必要,諭知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嗣於113年12月2 6日解除禁止接見通信在案。  ㈡被告以前詞聲請具保停止羈押,審酌本案被告涉案情節,認 被告雖仍有前述之羈押原因,惟本院就全案證據均調查完畢 ,業已辯論終結、定期宣判,依現階段訴訟程序進行情況, 認倘被告能提出相當之保證金並同時予以限制住居,應足以 對被告形成拘束力,擔保本案後續審理進行及保全被告之效 果與目的,而無繼續羈押之必要性。爰衡酌被告經濟能力、 家庭狀況、其所涉犯罪情狀、犯罪所生危害程度等各節,准 以被告提出1萬元保證金後,停止羈押。復因本案尚未確定 ,為確保日後上訴審理及執行程序之順利進行,仍有對被告 為限制住居之強制處分之必要,俾約束其行動並降低其潛逃 之誘因,爰諭知限制被告住居在新北市○○區○○路000○0號2樓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第121條第1項,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樊季康                          法 官 葉逸如                                   法 官 謝梨敏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羅雅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10

PCDM-114-聲-114-20250110-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原處分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506號 聲 請 人 余品翰 即 被 告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強盜等案件(113年度訴字第381號),不服 本院受命法官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0日所為之羈押處分,聲請 撤銷原處分,本院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刑事抗告狀」所載。   二、按對於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或檢察官所為關於羈押 之處分有不服者,受處分人得自為處分之日起或處分送達後 10日內,聲請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受處分人得為撤銷或 變更之聲請而誤為抗告者,視為已有聲請,刑事訴訟法第41 6條第1項第1款、第3項、第418條第2項後段定有明文。又抗 告法院認為抗告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前開規定於準 抗告準用之,刑事訴訟法第412條、第416條第4項亦有明文 。且在監獄或看守所之被告,於上訴期間內向監所長官提出 上訴書狀者,視為上訴期間內之上訴,刑事訴訟法第351條 第1項亦有明文。此項規定,亦為抗告及準抗告程序所準用 ,刑事訴訟法第419條亦有明文。查本件被告被訴於民國113 年8月間參與本案強盜等罪,依刑事訴訟法第284條之1規定 ,屬應行合議審判之案件,則本案合議庭受命法官於113年1 2月20日訊問被告後,於同日諭命被告應予羈押,做成押票 送達予被告收執,即屬受命法官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 所為之羈押處分,參照上述規定,對是項處分之救濟程序, 應為準抗告程序。被告於113年12月25日提出「刑事抗告狀 」表明不服意旨,顯係誤聲請撤銷為抗告,應視為已有撤銷 處分之聲請,又本件羈押處分係本院受命法官於113年12月2 0日當庭諭知被告並為送達,依前揭規定,被告如對原羈押 處分不服,應於處分之日起10日內聲請撤銷或變更,被告於 113年12月21日提出「刑事抗告狀」,本院於同年月25日收 受,有「刑事抗告狀」上該收件戳章可憑,依前揭說明,本 件聲請係遵期提出,程序上並無不合。 三、再按羈押被告之目的,在於確保刑事偵查、審判訴訟程序之 進行、確保證據之存在、真實及確保嗣後刑罰之執行,而被 告有無羈押之原因與羈押之必要性之審查,其目的僅在判斷 有無實施羈押強制處分之必要,並非認定被告有無犯罪之審 判程序,故關於羈押要件,無須經嚴格證明,以自由證明為 已足。是被告有無羈押之必要,法院僅須審查被告犯罪嫌疑 是否重大、有無羈押原因,以及有無賴羈押以保全偵審或執 行之必要,由法院就具體個案情節予以斟酌決定,除被告犯 罪嫌疑已屬重大外,自當基於訴訟進行程度、犯罪性質、犯 罪實際情狀及其他一切情事,審慎斟酌有無上開保全或預防 目的,依職權妥適裁量,俾能兼顧國家刑事追訴、刑罰權之 順暢執行及人權保障。苟此項裁量判斷,並不悖乎通常一般 之人日常生活經驗之定則或論理法則,且已論述何以作此判 斷之依據及理由,如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許可羈押之裁定 ,在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情形,即無 違法或不當可言,此乃法律所賦予法院之職權,不得任意指 摘其為違法。 四、經查: (一)被告因強盜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由本院受命法官於 113年12月20日訊問被告後,認被告坦承起訴書所載(一) 至(三)之犯罪事實,惟否認有犯有加重強盜罪嫌,然上開犯 行,業有卷內證據及相關證人證詞可資佐證,足認被告涉犯 加重妨害自由、無故拍攝及散布性影像、傷害、加重強盜等 罪嫌均屬重大,又被告戶籍地為戶政事務所,前又有多次遭 通緝之紀錄,本案所涉加重強盜罪部分又屬最輕本刑5年以 上之重罪,自有事實及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對於所犯 加重強盜部分,因避重就輕且與其他共同被告、被害人證述 情節不合,自有事實足認有勾串共犯及證人之虞,而有羈押 之原因,且考量本案之罪質兼衡量司法權有效行使、被告人 身自由之均衡維護,認羈押被告合於比例原則,有羈押之必 要,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2、3款之規定,自1 13年12月20日起羈押3個月,並因被告有串供之虞,故一併 禁止接見通信。經調閱本院113年度訴字第381號案卷查核屬 實。 (二)按羈押之必要與否,除有刑事訴訟法第114條各款所列情形 外,應由法院依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按具體個案訴訟進行 程度、犯罪性質與實際情狀及其他一切情事妥為審酌認定。 如就客觀情事觀察,該羈押或延長羈押之裁定在目的與手段 間之衡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之情形,即無違法或不當 可言。查本件被告雖提出如附件「刑事抗告狀」所載之事由 ,認被告並無逃亡之虞,或認無串供之虞,應以其餘侵害較 小之手段替代羈押之必要性,又認若有羈押之必要,請求解 除禁止接見通信云云。惟原處分經綜合考量後,經權衡國家 社會公益及聲請人之基本權利,仍認有羈押之原因及必要, 已說明其羈押聲請人之依據及理由。且其目的與手段間之衡 量,與比例原則尚屬不悖。又被告前係賃屋而居,前因居所 遷徙不明而遭通緝,業據被告自承無訛,故被告確存有居無 定所而有逃亡之妨害司法權行使之可能。再本件共同被告及 被告等人既對於加重強盜事實尚存有爭執,是該部分即尚待 法院開庭審理以釐清真相,而本案被害人與被告等人前均係 詐騙集團成員,彼此熟識且利害相關,渠等之供述均可能為 迴護被告或規避自身刑責而為不實陳述之可能,亦足認有串 供或滅證之虞。衡以現今通訊工具多元而隱密,則仍有對被 告禁止接見通信之必要,併此敘明。 (三)從而,本案受命法官為本案裁定羈押被告之處分時,依卷內 證據及當日訊問內容,認其犯罪嫌疑重大,且有前述羈押之 原因,且顯然無法透過替代方式替代羈押,而認有羈押之必 要,衡諸被告所涉犯罪事實對社會侵害性及國家刑罰權遂行 之公益考量,而對被告為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應屬適當且 具必要性,於法並無違誤。聲請意旨執上開情詞,指摘原處 分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4項、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林鈴淑                  法 官 沈婷勻                  法 官 陳政揚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書記官  孫秀桃 附件:刑事抗告狀。

2025-01-02

PTDM-113-聲-1506-20250102-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解除禁止接見通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251號 聲 請 人 JANRUANG PHAPHITCHADAPHON(泰國籍)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彭詩雯 CHIRASAWANON TIDA(泰國籍)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廖彥傑 SRINUKUNKIJ WATCHARA(泰國籍)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羅丹翎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本院113年 度重訴字第96號),聲請解除禁止通信,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㈠聲請人即被告JANRUANG PHAPHITCHADAPHON主張:我希望我能 夠跟家屬通電話,因為奶奶沒辦法工作,且大家在等我的錢 等語。  ㈡聲請人即被告CHIRASAWANON TIDA主張:我想要跟家人通信等 語。  ㈢聲請人即被告SRINUKUNKIJ WATCHARA主張:我想要跟被告CHI RASAWANON TIDA通信等語。 二、按管束羈押之被告,應以維持羈押之目的及押所之秩序所必 要者為限;被告得自備飲食及日用必需品,並與外人接見、 通信、受授書籍及其他物件,但押所得監視或檢閱之;法院 認被告為前項之接見、通信及受授物件有足致其脫逃或湮滅 、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得依檢察官之 聲請或依職權命禁止或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05條第1項、 第2項、第3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被告JANRUANG PHAPHITCHADAPHON、CHIRASAWANON TIDA、SRI NUKUNKIJ WATCHARA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 察官提起公訴,本院訊問被告JANRUANG PHAPHITCHADAPHON 、CHIRASAWANON TIDA、SRINUKUNKIJ WATCHARA並參酌卷內 事證,認被告JANRUANG PHAPHITCHADAPHON、CHIRASAWANON TIDA、SRINUKUNKIJ WATCHARA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 第1項之運輸第一級毒品、懲治走私條例第2條第1項之私運 管制物品進口等罪之犯罪嫌疑重大,並有事實及相當理由足 認被告JANRUANG PHAPHITCHADAPHON、CHIRASAWANON TIDA、 SRINUKUNKIJ WATCHARA有逃亡之虞、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 經審酌被告JANRUANG PHAPHITCHADAPHON、CHIRASAWANON TI DA、SRINUKUNKIJ WATCHARA人身自由受拘束之私益及刑事追 訴審判之公益後,認有羈押之必要,故裁定被告JANRUANG P HAPHITCHADAPHON、CHIRASAWANON TIDA、SRINUKUNKIJ WATC HARA均應自民國113年10月8日起羈押3月,並禁止接見通信 在案。  ㈡本院考量本案尚未確定,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共犯「MARIO」 尚未到案,為避免共犯間進行勾串,若未將被告JANRUANG P HAPHITCHADAPHON、CHIRASAWANON TIDA、SRINUKUNKIJ WATC HARA禁止通信,將難順利進行審判,堪認禁止通信之原因及 其必要性仍然存在,是本案解除禁止通信之聲請,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法 官                   法 官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2024-12-30

TYDM-113-聲-4251-202412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