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舜民

共找到 175 筆結果(第 71-8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91號 原 告 朱偉君 被 告 楊郭素娥 張芬芳 李惠英 陳正國 陳政佑 許祥俊 許祥平 葉哲仲 葉哲仰 林美鈴 劉秀卿 徐源隆 徐原郎 吳蘭茜 張美玲 李春生 劉姵珊 何炳梓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分割共有物涉訟,以原告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價額為準,民 事訴訟法第77條之11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對被告等提起分割 共有物之訴,自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1規定徵收裁判費 用。據此,前揭起訴之方式及繳納裁判費,為起訴必須具備 之程式。復按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起訴不合 程式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二、本件原告起訴請求分割共有坐落臺中市○○區○○段00000地號 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原告主張原物分割,故原告於本件 訴訟之利益即本件之訴訟標的價額,應以系爭土地之現值新 臺幣(下同)38,570元【計算式:民國113年1月土地公告現 值為18,900元/㎡×系爭土地面積24㎡×權利範圍為16300分之13 86=38,570元,元以下四捨五入】計算之,應徵第一審裁判 費1,0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 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秉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2025-01-16

TCDV-114-補-191-20250116-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94號 原 告 黃得育 被 告 陳鏖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 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1第1、2項及第77條之2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上列原告與被告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本件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前段係請求被告應將坐落 臺中市○○區○○路0段00000號1樓房屋(下稱系爭房屋)全部 遷讓返還原告,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此部分之訴訟標的價 額應以系爭房屋起訴時之經濟價值為準。惟原告起訴並未陳 報系爭房屋之現值,是原告應具狀查報系爭房屋之現值(須 提出客觀具體之參考資料,如提出正確之門牌並向地方稅務 局申請房屋稅籍證明書),並以此價額加計下述租金及租金 損害之價額,參附表所示之計算依據,繳納第一審裁判費。 三、本件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中段係請求被告給付原告租金新臺 幣(下同)54,000元租金,後段則係請求被告應自113年11 月1日起至遷讓之日止按月賠償租金損害27,500元,而原告 於113年12月30日提起本件訴訟,故起訴前(計算至起訴前 一日即113年12月29日)之租金及損害請求應併算其價額。 基此,此部分之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09,000元【計算式: 租金54,000元+(每月租金損失27,500元×2個月)=109,000 元】。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命原告於收受本裁定 後5日內,依上開說明查報並補繳第一審裁判費(含訴之聲 明第1項前段、中、後段部分),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 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秉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附表: 第一審裁判費徵收計算:(幣值單位:新臺幣) 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訴訟標的價額10萬元以下應徵收 1,000元;逾10萬元則依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強制執行費用 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2條規定,於100萬元內,每萬元徵收110元 ;逾100萬元至1,000萬元部分,每萬元徵收99元;逾1,000萬元 至1億元部分,每萬元徵收88元;其畸零之數不滿萬元者,以萬 元計算。

2025-01-16

TCDV-114-補-94-20250116-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65號 原 告 孫葦莉 上列原告與被告陳麒銘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00萬元,依民 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第77條之27、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強 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2條規定,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3, 2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命原告於本 裁定送達後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 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秉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2025-01-16

TCDV-114-補-165-20250116-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8號 原 告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勝宏 訴訟代理人 蔡坤儒 被 告 賴孝賢 鄭淑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原 告曾聲請對被告發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35028號(下稱司促卷) 支付命令(下稱系爭支付命令),惟被告已於法定期間內對系爭 支付命令提出異議,應以系爭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按以一 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 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定有明文。經查,原告請 求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718,725元,及自民國113年 8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19%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9月 25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六個月以內部分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 ,超逾六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見司促卷 第3頁),依上開規定,原告以一訴請求起訴前1日即113年11月2 6日(見司促卷第3頁本院收發章日期)止之利息、違約金應併算 其價額,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743,429元(計算式:請 求金額1,718,725元+利息23,216.91元+違約金1,486.68=1,743,4 29元,元以下四捨五入,如附表所示),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8,3 25元,扣除已繳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尚應補繳17,825元。茲 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 後5日內補繳裁判費,逾期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秉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附表:

2025-01-16

TCDV-114-補-18-20250116-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340號 原 告 劉龍珠 訴訟代理人 許博堯律師 被 告 陳娜娟 兼 上一人 訴訟代理人 簡陳娜嬋 被 告 陳邦光 陳宗憲 陳邦安 吳青松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簡國福 被 告 吳青華 吳青芳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吳俊緯 姚雪玉 施盈孜 被 告 黃培根 黃郁倩 黃莉倪 (應送國外送達處所不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6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之臺中市○○區○○段000○000○000○000○000○000○000地號 土地應予變價分割,所得價金由兩造依附表所示「變價所得價金 分配比例」欄之比例分配。 訴訟費用由兩造各按附表所示「訴訟費用分擔之比例」欄之比例 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者,專屬不動產所在 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10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查 原告請求判決分割臺中市○○區○○段000○000○000○000○000○00 0○000地號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各筆土地則以地號稱之 ),位於本院轄區,依首開規定,本件訴訟專屬本院管轄。 二、次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 之基礎事實同一、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 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事人者,不在此限;不變更訴訟標的 ,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 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5款定有明文。經 查,又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一部,此亦為 民事訴訟法第262條第1項前段所明定。原告提起本件分割共 有物訴訟,原列共有人即當事人欄所示被告及陳邦夫為共同 被告(見本院113年度中司調字第929號卷第13頁)。惟查, 陳邦夫係於原告民國113年5月7日提起本件訴訟前之113年1 月14日死亡,有陳邦夫之戶籍謄本、本件民事起訴狀上收文 章戳(見本院113年度中司調字第929號卷第13頁,本院卷第 75頁)在卷可稽,故原告嗣於113年9月6日具狀撤回對陳邦 夫之訴訟(見本院卷第69頁),揆諸前揭規定,應予准許。 又陳邦夫之全體繼承人為被告陳宗憲、陳邦光、陳邦安,有 繼承系統表(見本院卷第73頁)附卷可佐,而上開三人於原 告起訴時已列為共同被告,無須另行追加渠等為當事人,是 以原告撤回對陳邦夫之訴訟,已足維持固有必要共同訴訟之 當事人適格。 三、復按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 於訴訟無影響;但第三人如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當事人承 當訴訟;僅他造不同意者,移轉之當事人或第三人得聲請法 院以裁定許第三人承當訴訟,分別為民事訴訟法第254條第1 項、第2項所明定。又在訴訟繫屬中,訴訟當事人雖讓與其 實體法上之權利,惟為求訴訟程序之安定,以避免增加法院 之負擔,並使讓與之對造能保有原訴訟遂行之成果,本於當 事人恆定主義之原則,該讓與人仍為適格之當事人,自可繼 續以其本人之名義實施訴訟行為,此乃屬於法定訴訟擔當之 一種。查本件訴訟繫屬中,被告簡陳娜嬋、陳娜娟、吳青松 、吳青華、吳青芳將系爭土地各自之應有部分出售予原告, 有土地買賣契約書、支票影本等件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28 1-309頁),經本院詢問原告是否承當訴訟,原告表示不為 承當訴訟等語(見本院卷第274頁),則依前揭當事人恆定 原則之規定,上開權利範圍之移轉,對於本件訴訟無影響, 被告簡陳娜嬋、陳娜娟、吳青松、吳青華、吳青芳仍為適格 之被告,本件具備當事人適格,併此敘明  四、本件被告等經合法通知,除被告吳青華、吳青芳到場外,其 餘被告均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 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 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㈠兩造共有系爭土地,各共有人應有部分比例如附表所示,其 中383、384、385、888、895地號土地之使用分區為住宅區 ,889、891地號土地之使用分區則為道路用地。系爭土地並 無因使用目的而不能分割,亦無不分割之約定,惟因共有人 眾,遲不能達成協議分割,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 條第1項、第2項第2款規定請求裁判分割。  ㈡而系爭土地之分割方式,就383、384、385、895地號土地而 言,因屬畸零地,明顯無法單獨建築使用;就888地號土地 而言,雖非畸零地,然本件共有人眾多,倘若依各該共有人 之應有部分比例原物分割,必然使土地細分化,顯不利於日 後開發利用,難以充分發揮土地之經濟效益;另就889、891 地號土地而言,雖屬道路用地,惟尚未開闢為道路使用,且 依最高法院70年度台上字第260號判決要旨、75年度第5次民 事庭會議決議㈢之見解,道路用地並非不能分割,共有人仍 可訴請裁判分割,且以變價分割為適當。是以,爰請求變賣 系爭土地,而以價金依各共有人應有部分分配,應為最符合 全體共有人利益之分割等語。並聲明:㈠請求准予分割系爭 土地。㈡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之持分比例負擔。 二、被告等則以:  ㈠被告吳青松、簡陳娜嬋、陳娜娟、吳青華、吳青芳:系爭土 地面積太小,對於原告主張變價分割沒有意見等語。  ㈡又被告吳青芳、吳青華補充表示: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 地與系爭土地相鄰,如僅就系爭土地分割,將導致土地無法 為一完整之建築基地,是以應就前揭890地號土地依民法第8 24條第5項規定,合併分割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1.原 告之訴駁回。2.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㈢其餘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表示意見。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 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民法第823 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上開規定,於所有權以外之財產權, 由數人共有或公同共有者準用之,同法第831條亦有明定。 本件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其權利範圍如附表所示 ;又依系爭土地之使用目的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共有人間 亦無不能分割之約定,為被告等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226- 228、274頁);並有系爭土地第一類謄本、地籍圖謄本、臺 中市政府農業局113年9月30日中市農地字第1120015801號函 、臺中市大甲地政事務所113年9月24日甲地二字第11300081 36號函、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13年9月25日中市都測字第 1130216355號函(見本院113年度中司調字第929號卷第31-8 7頁;本院卷第191、193、197頁)在卷可稽;而被告陳邦光 、陳邦安、陳宗憲、黃培根、黃郁倩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 未到庭,亦未以書狀表示意見,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 、第3項之規定,視同自認,故原告前開主張堪認屬實。從 而,原告以共有人之身分,依上開規定,請求分割系爭土地 ,為有理由。  ㈡次按「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 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 之分配: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 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原物分配顯有 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 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 有人」,民法第824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另共有物分 割方法,法院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 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公平決之,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 (最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3100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系爭土物上無任何保存登記之建物,也無任何具有稅籍之建 物,部分屬雜木林、雜物、空地,有空照圖、現場照片在卷 可考(見本院卷第197-209頁),被告等並未爭執(見本院 卷第225-228、274頁),堪信為真。而被告吳青松、簡陳娜 嬋、陳娜娟、吳青華、吳青芳於113年11月26日本院言詞辯 論時,均當庭表示系爭土地面積太小,同意變價分割等語( 見本院卷第226、227頁),其餘被告則對於原告主張系爭土 地應予變價分割,自始未表示爭執或任何意見,從而,本件 被告等就原告所為系爭土地應予變價分割之主張,除受國外 公示合法送達之被告黃莉倪外,其餘10人均未表示爭執,甚 至表示贊同,堪以認定。本院審酌上情,及系爭土地之使用 效益、兩造人數及分配利益等節,認若採原物分割,將導致 土地過度細分、零碎,而不利於整體開發利用及全體共有人 利益,是將系爭土地原物分配予各共有人,顯有困難;惟若 採行變價方式分割,可使系爭土地之市場價值極大化,屬良 性公平競價之結果,各共有人亦可出價應買,如價高,各共 有人能分配之金額隨之增加,反較有利於各共有人,對兩造 全體共有人應屬最有利、公允、妥適,而可採之方案。  ㈢另雖被告吳青華、吳青芳表示應就上揭890地號土地與系爭土 地合併分割等語(見本院卷第227、229-231頁),然890地 號土地並非本件訴訟標的,本院本於不告不理之原則,原告 既未起訴,被告等亦未提起反訴,自無審理之必要,以免造 成訴外裁判,併此說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訴請分割系爭土地,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並斟酌當事人主張、系爭土地使用目的、經濟效用及全體共 有人之利益,應予變價分割,將系爭土地所得價金分別按兩 造如附表所示權利範圍之比例分配,並諭知如主文第1項所 示。 五、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查本件分割共有物之訴,核其性質屬形式之形成訴訟,法 院本不受原告聲明分割方案之拘束,如准予裁判分割,原告 之訴即為有理由,並無敗訴與否之問題。且兩造本可互換地 位,原告起訴雖於法有據,然被告等之應訴乃法律規定所不 得不然,共有人就分割結果亦同霑利益,若全由被告等負擔 訴訟費用,顯失公允。是以,本院認為本件訴訟費用應由兩 造依附表所示「訴訟費用分擔之比例」欄之比例負擔,較符 公平原則,附此敘明。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本 院審酌後,認對於判決結果均無影響,爰不一一論述,併此 指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秉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附表: 共有人 分割前各共有人就383地號土地之權利範圍即訴訟費用分擔之比例 分割前各共有人就384地號土地之權利範圍即訴訟費用分擔之比例 分割前各共有人就385地號土地之權利範圍即訴訟費用分擔之比例 分割前各共有人就888地號土地之權利範圍即訴訟費用分擔之比例 分割前各共有人就895地號土地之權利範圍即訴訟費用分擔之比例 分割前各共有人就889地號土地之權利範圍即訴訟費用分擔之比例 分割前各共有人就891地號土地之權利範圍即訴訟費用分擔之比例 變價分割後各共有人變價所得價金分配比例 劉龍珠 16/24 16/24 16/24 16/24 16/24 16/24 16/24 16/24 簡陳娜嬋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陳娜娟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陳邦安 公同共有1/8 公同共有1/8 公同共有1/8 公同共有1/8 公同共有1/8 公同共有1/8 公同共有1/8 公同共有1/8 陳宗憲 陳邦光 黃培根 黃郁茜 黃莉倪 吳青松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吳青華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吳青芳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1/24

2025-01-14

TCDV-113-訴-2340-20250114-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259號 原 告 劉品鋅 被 告 張晉易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費 ,此為起訴必要之程式。次按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 備其他要件者,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 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第6款亦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時未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30日 以113年度補字第2195號命原告於該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裁 判費,該裁定於113年10月8日合法送達於原告當時之送達代 收人,有送達證書再卷可稽,然原告迄今仍未補繳,此有本 院繳費資料明細、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在卷可佐, 足認原告起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秉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2025-01-14

TCDV-114-訴-259-2025011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222號 原 告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耀明 訴訟代理人 許添棟 被 告 黃江宜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有關訴訟費用計算及徵收 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原告之訴有 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法院應 定期間先命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 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前聲請對被告發支付命令(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33 512號),經被告於法定期間內提出異議,依民事訴訟法第51   9條第1項規定,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原告僅繳納   支付命令裁判費新臺幣(下同)500元,欠繳納裁判費12,875   元,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1日以113年度補字第3021號裁 定命原告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補繳。該裁定業於113年12月16   日送達原告,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稽。原告逾期迄未補繳   ,亦有本院民事科查詢簡答表、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   單、繳費資料明細、答詢表附卷足參。揆諸前揭規定,原告 之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秉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2025-01-14

TCDV-114-訴-222-20250114-1

簡聲抗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法官迴避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聲抗字第23號 抗 告 人 蔣敏洲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法官迴避事件,對於本院沙鹿簡易庭民國113 年9月23日113年度沙簡聲字第1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抗告、再為抗告,徵收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提起民事 訴訟,應依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起訴不 合程式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此於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18第1項前段、第249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依本 編規定,應為抗告而誤為異議者,視為已提起抗告,民事訴 訟法第495條前段定有明文。又對於法院所為之裁定聲明不 服,應依抗告程序為之,故當事人對於裁定,如於抗告期間 內以書狀向法院表示不服之意旨,縱該書狀內未用抗告名稱 ,仍應以提起抗告論(最高法院112年度台簡抗字第154號裁 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上列抗告人對本院豐原簡易庭113年度豐補字第187號 事件聲請法官迴避,經本院沙鹿簡易庭於民國113年8月13日 裁定補繳裁判費,抗告人逾期並未繳納,故本院沙鹿簡易庭 於113年9月23日以113年度沙簡聲字第11號裁定駁回抗告人 之聲請,抗告人對於前開駁回裁定不服,誤於113年10月2日 提出異議,有113年3月8日民事異議狀、前揭本院豐原簡易 庭裁定、本院沙鹿簡易庭裁定、113年10月2日民事異議狀在 卷可佐(見本院沙簡聲字第11號卷第11、13、17、23頁,本 院卷第3頁),依法視為已提起抗告,是依民事訴訟法第77 條之18前段之規定,應徵收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三、次查,本院已於113年12月9日以113年度簡聲抗字第23號裁 定,命抗告人於收受裁定正本送達後5日內補正,前開補費 裁定亦於113年12月28日合法寄存送達於臺中市政府警察局 豐原分局合作派出所,迄今抗告人仍未繳費,有本院113年1 2月9日裁定、送達證書、本院民事科查詢簡答表、答詢表在 卷可按(見本院卷第9、11、15-21頁)。是以抗告人逾期迄 未補正,抗告顯非合法,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林依蓉                   法 官 林秉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2025-01-08

TCDV-113-簡聲抗-23-20250108-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923號 上 訴 人 賴思綺 ○、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江家專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 民國113年12月10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於113年12月31日提起上 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應為新臺幣(下同 )50萬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8,100元。故依民事訴訟法第4 42條第2項前段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逕 向本院補繳裁判費,逾期不繳,即駁回上訴。 二、另上訴人所提「民事上訴狀」,未具上訴理由,併依法裁定 上訴人應於前開期日前補正,並提出繕本到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秉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2025-01-08

TCDV-113-訴-1923-20250108-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公司印鑑章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657號 原 告 御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振廷 訴訟代理人 林亮宇律師 被 告 許景琦 許陳阿秀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李學鏞律師 複 代理人 張彩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印鑑章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於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2862號確認股東會決議 不成立事件及113年度訴字第3827號確認股東會會議決議不成立 事件確定前,停止訴訟程序。   理 由 一、按訴訟全部或一部之裁判,以他訴訟之法律關係是否成立為 據者,法院得在他訴訟終結前,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民事 訴訟法第182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訴訟全部或一部之裁判, 以他訴訟之法律關係是否成立為據者,係指他訴訟之法律關 係是否成立,為本件訴訟先決問題者而言。次按攻擊或防禦 方法,除別有規定外,應依訴訟進行之程度,於言詞辯論終 結前適當時期提出之。當事人意圖延滯訴訟,或因重大過失 ,逾時始行提出攻擊或防禦方法,有礙訴訟之終結者,法院 得駁回之。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旨不明瞭,經命其敘明而不 為必要之敘明者,亦同,同法第196條亦有明定。此係因民 事訴訟法為達成審理集中化之目標,課當事人負有訴訟促進 之義務,此項義務係基於當事人對於他造所負依誠信原則進 行訴訟之義務,及對於法院即國家所負協力迅速進行訴訟之 公法上義務,據以保護他造當事人之程序利益及其他訴訟制 度使用者受迅速、經濟裁判之利益。而失權效則是對違反該 義務之當事人所施加之制裁,使其就逾時提出行為負自己責 任,藉以直接排除當事人攻擊防禦之逾時提出,並間接強制 其適時進行攻防,貫徹適時提出主義,滿足訴訟促進之要求 。在此意義上,審理制度已非追求客觀真實為其優位目標, 毋寧係兼顧發現真實及促進訴訟兩基本要求,而追求該等要 求平衡點上之真實(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6年度上易字 第281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經查,原告御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原告公司)主張林振廷 等人於民國113年3月12日召開臨時股東會改選董事、監察人 (下稱第一次臨時股東會),其後並召開董事會選任林振廷 為董事長,被告等持有原告公司之印鑑章自屬無權占有,爰 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等返 還原告公司之印鑑章一枚等語。被告等則以:第一次臨時股 東會因出席股東持有股份未過半數,該次股東會之決議不成 立,且臺北市政府亦未同意將林振廷變更登記為原告公司法 定代理人;被告許景琦另於113年4月10日召開臨時股東會( 下稱第二次臨時股東會),此次股東會合法選任被告許陳阿 秀為原告公司之負責人,故林振廷並非原告公司之法定代理 人等語,資為抗辯。嗣後,被告許景琦就第一次臨時股東會 ,對原告公司提起確認股東會決議不存在之訴,而由臺灣臺 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以113年度訴字第2862號事件 受理中,有臺北地院113年度聲字第523號裁定在卷可稽(見 本院卷第327頁);另林振廷、陳碧真亦就第二次臨時股東 會,對原告公司提起確認股東會決議不存在之訴,而由臺北 地院以113年度訴字第3827號事件受理中,有臺北地院113年 度聲字第438號裁定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325頁),堪認屬 實。本院審以本件原告公司請求被告等返還原告公司印鑑章 之事件,核與前開兩件臺北地院確認法律關係之訴訟相關, 該二事件訴訟之結果為本件訴訟之先決問題甚明,是為免裁 判歧異、矛盾,應有於前揭二事件終結確定前停止訴訟程序 之必要。 三、次查,原告於113年11月19日本院言詞辯論時,當庭表示將 於7日內陳報是否停止本件訴訟之意見到院,本院亦當庭諭 知應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96條、第276條規定為之,至遲原告 應遵期於同年12月1日前陳報上揭事項到院(見本院卷第309 、310頁)。然原告遲至同年12月31日始陳報不同意停止訴 訟等語到院,有該書狀上之本院收文章戳可佐(見本院卷第 333頁),顯已逾本院前開所定之期間,足認原告違反適時 提出之義務,揆諸前開說明,本院爰依民事訴訟法第196條 第2項之規定,駁回原告此部分之攻擊方法,附此敘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秉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2025-01-08

TCDV-113-訴-1657-2025010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