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周苡彤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81-90 筆)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884號 原 告 陳美燕 被 告 王柏勳 詹宗翰 上列當事人間因詐欺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72號),原告提 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113年度附民字第216號),經本院刑事庭 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 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陸拾肆萬肆仟參佰零參元,及自民國 一百十三年三月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 利息。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原 告起訴時原聲明請求被告王柏勳、詹宗翰(下單指其一逕稱 其名,合稱被告)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64萬4,303元及法定 遲延利息(見本院113年度附民字第216號卷【下稱附民卷】 第3頁)。嗣陳明被告應負連帶賠償責任(見本院113年度訴 字第1884號卷【下稱本院卷】第42頁)。核其所為係補充法 律上之陳述,非為訴之變更,先予指明。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1年11月間,加入真實姓名、年籍 不詳、綽號為「老闆」之人所組成之詐欺集團,負責蒐集人 頭帳戶,並於同年12月1日20時許,在新北市○○區○○路0段00 0號夾子園汐止旗艦店門口前,以每一帳戶8萬元之價格,先 取得訴外人方鵬翔申辦及使用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00000000 00000號帳戶(下稱合庫帳戶)存摺、提款卡封面資料及密 碼,再將方鵬翔帶至位在新北市○○區○○路0段000號之富士大 飯店,由其他詐欺集團成員於翌日帶同方鵬翔辦理合庫帳戶 之網路銀行及約定轉帳帳戶,供詐欺集團成員使用。又上開 詐欺集團成員於同年8月19日起,陸續以通訊軟體LINE暱稱 「波段學長劉書豪」、「報牌助理李梓薇」向伊佯稱可投資 股票獲利,伊因此陷於錯誤,於同年12月8日10時16分臨櫃 匯款64萬4,303元至合庫帳戶,旋遭詐欺集團成員轉出,致 伊受有64萬4,303元損害。被告上開詐欺行為經臺灣士林地 方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署)檢察官提起公訴後,由本院以 113年度金訴字第72號(下稱系爭刑案)刑事判決判處其等觸 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 被告連帶賠償上開款項及法定遲延利息,並聲明:被告應連 帶給付原告64萬4,303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答辯:伊等所為與本件詐欺無關,已對系爭刑案之判決 提起上訴,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其遭詐欺集團成員以投資名義詐騙,於111年12月8 日10時16分匯款64萬4,303元至合庫帳戶受有損失等情,為 被告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53頁),並有系爭刑案判決(見 本院卷第12至21頁)可佐,堪信為真實。  ㈡原告另主張被告為詐欺集團成員,負責蒐集人頭帳戶,為被 告否認,並以上開情詞置辯。細繹證人方鵬翔於其所涉詐欺 等案件及系爭刑案警詢、偵查中證稱:我於111年12月1日在 臉書看到貸款資訊,與對方聯絡後,對方要我以面交方式交 付我的存摺及提款卡,我於同日20時許抵達對方指定位在新 北市○○區○○路0段000號之夾子園汐止旗艦店後,有2名男子 從對面的富士大飯店過來問我說是否要貸款,要我把合庫帳 戶存摺、提款卡、身分證正反面給他們拍照,並要我填寫姓 名、身分證等個人資料,之後跟我說要跟著他們4至7天,時 間到後放我出來會給我一筆錢,接著帶我至富士大飯店,隔 天就有人開租賃車帶我去申辦合庫帳戶的網路銀行並設定約 定轉帳帳戶,我直到同年12月9日才離開,期間每天會更換 住宿場所,我都有配合,也沒有受到暴力對待,但最後沒有 拿到原本約定的8萬元。警方提供的富士大飯店電梯監視器 畫面中2名男子,就是與我交涉談貸款的人等語(見士林地 檢署112年度偵字第17655號卷【下稱偵17655卷】第17至29 頁、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6926號卷第5、34頁 ),核與詹宗翰於系爭刑案警詢時陳稱:我跟王柏勳在臉書 上找工作,有名自稱「老闆」的人叫我們於111年12月1日前 往富士大飯店,我與王柏勳至飯店房間後,老闆叫我們拿出 身分證並拍攝。警方提供的監視器畫面是我與王柏勳、方鵬 翔一同搭乘電梯下樓,然後一起搭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租 賃自小客車離開的畫面,我們沒有妨害方鵬翔人身自由,只 有幫忙方鵬翔拿行李而已,離開富士大飯店是王柏勳開車, 我坐在副駕駛座,方鵬翔坐後座等語(見偵17655卷第14至1 6頁);王柏勳於系爭刑案警詢時陳稱:警方提供的監視器 畫面出現的詹宗翰是與我一起工作的同事等語大致相符(見 偵17655號卷第10至11頁),並有新北市警察局汐止分局社后 派出所所提111年12月2日富士大飯店電梯內監視器畫面(見 偵17655卷第141頁)可稽,足認方鵬翔所指與其洽談貸款、 拍攝合庫帳戶存簿、提款卡之人為被告無誤。審酌現今詐欺 集團多有嚴密之組織分工,被告既聽從「老闆」之人指示與 方鵬翔洽談貸款及蒐集詐欺集團成員用以向原告詐騙之合庫 帳戶資訊,所為顯已實施詐欺集團成員從事詐騙之部分行為 ,原告主張被告為負責蒐集人頭帳戶之詐欺集團成員,即非 無據,被告空言否認上情,委無足取。  ㈢按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對於被害人所受損害, 所以應負連帶賠償者,係因數人之行為共同構成違法行為之 原因或條件,因而發生同一損害,具有行為關連共同性之故 。民事上之共同侵權行為與刑事上之共同正犯,其構成要件 雖非全同,共同侵權行為人間在主觀上固不以有犯意聯絡為 必要,惟在客觀上仍須數人之不法行為,均為其所生損害之 共同原因即所謂行為關連共同,始足成立共同侵權行為(最 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658號判決參照)。查被告蒐集人頭 帳戶予詐欺集團使用,原告因此遭詐欺集團成員詐騙損失64 萬4,303元,被告與詐欺集團成員間之行為,均為原告遭騙 損害之共同原因,合於共同侵權行為之要件。  ㈣次按因故意,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 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 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依上 載事實,被告係與詐欺集團成員共同不法侵害原告之財產權 ,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賠償64萬4,303 元,即屬有據。 四、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 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 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 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 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 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就得請求被告損害賠償64萬4,303 元之未定期限債務,併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3 月5日(見附民卷第5、7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亦有依憑。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給付64 萬4,303元,及自113年3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於判決結果不 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七、本件損害賠償事件乃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本院刑事庭移送 前來,依法免納裁判費,迄本院言詞辯論終結止,當事人亦 無裁判費或其他訴訟費用之支出,自無諭知訴訟費用負擔之 必要,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若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 命補正逕行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2-05

SLDV-113-訴-1884-20250205-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返還不當得利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40號 原 告 陳黃美齡 訴訟代理人 朱立祥 上列原告與被告蔡岳璟、陳美櫻、陳俊賢間返還不當得利等事件 ,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 同)81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8,81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 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2-04

SLDV-114-補-140-2025020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確認會議決議無效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775號 上 訴 人 楊廣興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社團法人中國大眾康寧互助會間確認會議 決議無效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27日本院第一審判 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16 5萬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3萬1,207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 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前段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 後5日內逕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不繳,駁回上訴。又上訴人所 提出之民事聲明上訴狀未表明上訴理由,併依法裁定補正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2-04

SLDV-112-訴-775-20250204-2

消債聲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聲請復權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聲字第9號 聲 請 人 林永欣即林小青 上列聲請人因清算事件聲請復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林永欣即林小青准予復權。   理 由 一、按債務人受免責之裁定確定者,得向法院為復權之聲請,消 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44條第2款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清理債務, 經本院以113年度消債聲免字第15號裁定免責確定,爰依法 聲請復權。   三、查聲請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相關卷宗核 閱無誤,堪認屬實。準此,聲請人既已受免責之裁定確定, 其向本院聲請復權,自屬有據,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2-04

SLDV-114-消債聲-9-2025020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78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郭景超 被 告 飾瑩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人 侯欽岳 被 告 劉蘭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法第28條第1項定 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 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同法第24條第1項亦有規 定。又民事訴訟法所以規定當事人得合意定管轄法院,乃因 法定管轄規定於實際上常造成當事人諸多不便,故為尊重當 事人之程序選擇權,兼顧當事人實行訴訟之便利,於無礙公 益上特別考量所作管轄之規定(如專屬管轄之規定)下,特 容許當事人得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上開規定之立法意旨 既係為便利當事人實行訴訟而設,則兩造於起訴前合意指定 之管轄法院,必須限於一定之法院,始能謂係便利當事人實 行訴訟,如當事人一造以定型化契約廣泛將不特定多數第一 審法院定為合意管轄之法院,用與他造當事人簽訂契約,即 與合意管轄之立法意旨有悖。是當事人合意定數管轄法院時 ,雖非法所不許,然亦應限於特定之一個或數個法院,如合 意泛指當事人一造得向不特定多數法院起訴,自為法所不許 。 二、查原告固主張依「銀行授信綜合額度契約暨總約定書」(下 稱系爭授信約定書)甲:通用條款第7條約定,兩造合意以 其總行所在地管轄法院即本院為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14、2 2頁)。然觀諸系爭授信約定書第7條第2項所載:「…若因本 契約涉訟時…立約人合意以貴行總行或分行所在地之地方法 院或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或立約人財產所在地為第一審管轄法 院。」等語(見本院卷第22頁),參酌原告為一全國性知名銀 行,於全國各地均設有分支機構之事實,上開條項約定,顯 係指原告得選擇任一地方法院起訴,依前開說明,尚不能認 為兩造已合意限於一定之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該合意管 轄約定與民事訴訟法第24條意旨有悖,應屬無效。又被告飾 瑩有限公司所在地位於臺北市○○區○○○路0段000巷00號1樓; 侯欽岳之戶籍地址為臺北市○○區○○路000巷00弄00號9樓;劉 蘭薰之戶籍地址為臺東縣○○鎮○○0號,有公司變更登記表、 個人戶籍資料可按(見限制閱覽卷),均未位於本院轄區, 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尚有未合,考量兩造應訴之勞 力、時間及費用等程序利益,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有管轄權 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2-04

SLDV-114-訴-178-20250204-1

消債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26號 債 務 人 呂信東即呂冠勲 代 理 人 王至德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債務人聲請更生事件,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條第1項規 定,應徵收聲請費新臺幣1,000元,未據債務人繳納。茲依同條 例第8條但書規定,限債務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補繳 ,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2-03

SLDV-114-消債更-26-20250203-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返還租賃房屋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02號 原 告 天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龍盛 被 告 方陣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子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租賃房屋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 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 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 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 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 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 項、第2項、第77條之2分別定有明文。又房屋及土地為各別之不 動產,各得單獨為交易標的,故房屋所有權人對無權占有人請求 遷讓交還房屋之訴,應以房屋起訴時之交易價額,核定其訴訟標 的價額,不得併將房屋坐落土地之價額併算在內(最高法院102 年度台抗字第429號裁定參照)。查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係請求被 告返還新北市○○區○○路0段000號4樓之1房屋(下稱系爭房屋)E 室,此部分請求之訴訟標的價額,應為系爭房屋E室起訴時之交 易價額新臺幣(下同)108萬8,434元(計算式詳附表);訴之聲 明第2項請求被告給付原告8萬2,94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起至遷讓房屋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1萬2,280元,其訴訟標的 金額為8萬2,945元。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17萬1,379元(計 算式:108萬8,434元+8萬2,945元=117萬1,379元),應徵第一審 裁判費1萬2,68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附表: ㈠系爭房屋總面積為350.95平方公尺【計算式:主建物面積156 .79平方公尺+附屬建物(雨遮)面積12.98平方公尺+建物共 有部分面積181.18平方公尺(1,880.45平方公尺×217/10000 +12,423.19平方公尺×1130/100000=181.18平方公尺)=350. 95平方公尺,小數點第二位以下四捨五入,下同】。 ㈡經本院依職權查詢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資料,系爭房 屋於原告起訴時相近路段、建物型態之房地交易價格每平方 公尺約8萬4,414元,衡諸國稅局對於無法提出房、地分別實 際價格時,房、地比約為3比7,據以估算系爭房屋交易價額 應為888萬7,528元(計算式:350.95平方公尺×8萬4,414元× 0.3=888萬7,528元)。 ㈢系爭房屋E室交易價額為108萬8,434元(計算式:888萬7,528元 ×42.98/350.95=108萬8,434元)

2025-02-03

SLDV-114-補-102-20250203-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返還房屋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2015號 原 告 即反訴被告 胡莉麗 訴訟代理人 賴柏豪律師 被 告 胡經琳 訴訟代理人 胡經泰 被 告 即反訴原告 徐榮櫻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兼送達代收 人 孫瑞蓮律師 複代理人 顏詒軒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房屋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7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反訴原告之訴駁回。 反訴訴訟費用由反訴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原告起訴聲明第2項原為:被告徐 榮櫻、胡經琳(下單指其一逕稱其名,合稱被告)應自民國10 9年10月21日起至將臺北市○○區○○○路00巷00號3樓房屋(下 稱系爭房屋)騰空返還原告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新臺幣( 下同)8萬700元(見本院112年度士司補字第79號卷【下稱 司補卷】第10頁)。嗣變更為:被告應給付原告各19萬7,98 5元,及自113年1月1日起至將系爭房屋騰空返還原告之日止 ,按月給付原告各4,803元(見本院訴字卷二第14頁),核係 縮減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依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二、次按反訴之標的與本訴之標的及其防禦方法不相牽連者,不 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26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該條項所稱 之「相牽連」者,係指反訴之標的與本訴之標的間,或反訴 之標的與防禦方法間,兩者在法律上或事實上關係密切,審 判資料有共通性或牽連性者而言。舉凡本訴標的法律關係或 作為防禦方法所主張之法律關係,與反訴標的之法律關係同 一,或當事人兩造所主張之權利,由同一法律關係發生,或 本訴標的之法律關係發生之原因,與反訴標的之法律關係發 生之原因,其主要部分相同,均可認為兩者間有牽連關係( 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440號裁判參照)。本件反訴被告 所提本訴係請求被告騰空返還系爭房屋,並給付占有系爭房 屋與所坐落之臺北市○○區○○段0○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 土地,與系爭房屋合稱系爭房地)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 反訴原告則以其為系爭土地共有人,未同意反訴被告所有之 系爭房屋使用系爭土地,請求反訴被告給付系爭房屋占有系 爭土地之不當得利,核均與使用系爭土地有關,反訴原告於 本訴作為防禦方法所主張之法律關係與反訴標的之法律關係 發生原因之主要部分相同,可認為兩者間有牽連關係,依上 開說明,反訴原告提起反訴,應予准許。 貳、實體事項: 一、本訴部分:  ㈠原告主張:伊於109年10月21日取得系爭房屋所有權,被告未 經伊同意,以在系爭房屋屋內放置其等個人物品之方式,無 權占有系爭房屋,胡經琳擅自將其戶籍設在系爭房屋地址, 亦妨害伊之系爭房屋所有權,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 定,請求被告將系爭房屋騰空返還予伊,及依同條項中段規 定,請求胡經琳遷出戶籍。又被告自109年10月21日起無權 占有使用系爭房屋受有利益,致伊受有損害,應以系爭土地 申報地價及臺北市政府地政局建築物價額試算所得現值總和 ,按週年利率5%計算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返還予伊,爰依 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各19萬7,985元,及自 113年1月1日起至被告騰空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止,按月給付 原告各4,803元,並聲明:⒈被告應將系爭房屋騰空返還原告 。⒉被告應給付原告各19萬7,985元,及自113年1月1日起至 騰空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各4,803元。⒊胡經 琳應將戶籍遷出系爭房屋。⒋第1、2項聲明,願供擔保請准 宣告假執行。  ㈡被告答辯:系爭房屋原登記在徐榮櫻婆婆胡楊裕華名下,該 房屋坐落之系爭土地應有部分528/80,000則為胡楊裕華之子 胡繼華所有,依民法第425條之1第1項規定,系爭房屋與系 爭土地成立租賃關係,且徐榮櫻與胡繼華結婚後居住系爭房 屋30餘年,伊等與胡經業係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之親屬, 胡經琳因此設籍在系爭房屋地址,伊等自有權使用系爭房屋 。又胡楊裕華於85年4月16日將系爭房屋移轉登記在胡繼華 與其前妻所生之子胡經業名下,惟胡繼華於107年1月22日死 亡後,徐榮櫻因繼承取得胡繼華所有之系爭土地應有部分7/ 8,為系爭土地共有人而得任意使用土地,而伊等使用系爭 土地當然會使用系爭房屋,非無權占有。另伊等僅使用屋內 2間房間,縱伊等需給付租金,亦得以原告應給付伊等之地 租與應給付2間房間之租金予以全部抵銷,並聲明:原告之 訴駁回。 二、反訴部分:  ㈠反訴原告主張:系爭房地原為胡楊裕華所有,嗣分別登記在 胡經業、胡繼華名下。胡繼華於107年1月22日死亡,其繼承 人即胡經業、伊分別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66/80,000、462 /80,000。伊因旅居海外,較少返臺,不知胡經業於109年10 月21日將系爭房屋贈與反訴被告,惟伊未同意系爭房屋可使 用系爭土地,反訴被告於109年10月21日起以系爭房屋無權 占有系爭土地而受有利益,致伊受有損害,爰依民法第179 條規定,請求反訴被告返還相當於土地租金之不當得利194 萬6,401元及法定遲延利息,暨自113年4月22日起至反訴被 告喪失系爭房屋所有權止,按月給付4萬5,265元。縱系爭房 地得類推適用民法第425條之1第1項規定成立租賃關係,伊 亦得依同法第439條規定請求反訴被告給付如上數額之租金 ,並聲明:⒈反訴被告應給付反訴原告194萬6,401元,及自 民事答辯㈠狀暨反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按週年利率5%計算 之利息。⒉反訴被告應自113年4月22日起至喪失系爭房屋所 有權止,按月給付反訴原告4萬5,265元。  ㈡反訴被告答辯:系爭房屋係胡楊裕華於75年12月26日因買賣 登記為所有權人,系爭土地為胡繼華於76年6月12日因買賣 登記為所有權人,胡繼華買受系爭土地時,系爭房屋已存於 其上,應已默許系爭房屋得使用系爭土地而非無權占有。又 縱伊應給付反訴原告租金,因系爭房地原非同屬一人所有, 應類推適用民法第425條之1規定,推定在系爭房屋得使用期 限內與反訴原告所有之系爭土地應有部分有租賃關係,並以 系爭土地申報地價之週年利率5%計算租金,惟伊應給付之租 金得以伊於本訴請求反訴原告給付之不當得利予以抵銷,反 訴被告無從對伊有所請求,並聲明:反訴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系爭房屋原為胡楊裕華於75年12月26日因買賣移轉 登記為所有權人,並於85年4月16日以贈與移轉登記胡經業 為所有權人,胡經業於109年10月21日以贈與移轉登記原告 為所有權人。又胡繼華於76年6月12日因買賣移轉登記系爭 土地應有部分528/80,000而為該土地共有人,胡繼華死亡後 ,胡經業、徐榮櫻因繼承分別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66/80, 000、462/80,000,胡經業於109年10月21日將其系爭土地應 有部分以贈與移轉登記原告為所有權人。另被告現使用系爭 房屋屋內2間房間,且在該等房間外之屋內玄關等處擺放物 品,徐經琳則將戶籍登記在系爭房屋地址等情,有戶口名簿 (見司補卷第22頁)、建物所有權狀(見司補卷第24頁)、 系爭房屋屋內擺放物品照片與清單、被告確認物品所有權示 意圖(見本院訴字卷一第240至255、268至283頁)、土地建 物查詢資料、異動索引查詢資料(見本院土地登記謄本卷) 可稽,且為被告所不爭執(見本院訴字卷一第145至146、22 2頁),堪信為真實。  ㈡原告請求被告將系爭房屋騰空返還原告及胡經琳遷出戶籍, 並無理由:  ⒈被告係對系爭房屋整體為占有:   原告主張被告將系爭房屋內2間房間上鎖,並在屋內其餘空 間放置物品,係占有系爭房屋整體空間,為被告所否認,並 以前詞置辯。查:  ⑴按對於物有事實上管領之力者,為占有人,民法第940條定有 明文。又所謂對於物有事實上管領之力,如對於物已有確定 及繼續之支配關係,或者已立於得排除他人干涉之狀態者, 均可謂對於物已有事實上之管領力。  ⑵系爭房屋屋內共3間房間,其中2間上鎖之房間由被告使用, 剩餘1間房間及屋內入口玄關、客廳、浴廁、陽台、廚房等 處,散放被告之鞋櫃等物,此經兩造陳明在卷(見本院訴卷 一第223頁、卷二第44、57頁),並有原告提出之系爭房屋屋 內擺放物品照片與清單(見本院訴字卷一第240頁至第255頁 ),及被告提出確認上開物品所有權示意圖(見本院訴字卷 一第268頁至283頁)可稽。參酌被告陳稱其等居住系爭房屋 逾30餘年,近年自國外返臺時仍會使用房屋等語(見本院訴 字卷一第202頁至第206頁),可認被告係長期使用系爭房屋 ,並得在屋內隨意放置物品,核係對該房屋有確定及繼續之 支配關係而有事實上管理之力,依前開規定及說明,其等係 對房屋之整體為占有,此與胡經業是否同時占有系爭房屋尚 屬二事,被告否認上情,委無足採。  ⒉被告就系爭房屋應有占有權源:  ⑴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民法第7 6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民法第767條所謂無權占有,係 指於所有人行使請求權時,無正當之權利而占有其物,或雖 有占有之權利而其權利已歸消滅而言。至其取得占有之原因 如何,在所不問。次按債權契約具相對性,除法律另有規定 ,或其他特別情形(例如具債權物權化效力之契約)外,僅 於當事人間有其效力。買受不動產者並不當然繼受其前手與 坐落該土地房屋所有人間之債權關係,該房屋所有人原則上 不得執該關係主張其有使用土地之權利。債權物權化效力契 約對買受土地者影響甚鉅,應衡量使用借貸契約原先所欲達 成之目的;法律秩序之安定;社區發展、社會經濟及公共利 益之實現;買受土地者是否明知或可得而知該債權契約之存 在及不動產之占有實況;是否符合公平正義及誠信原則等諸 多因素,以兼顧原債權人與買受土地者之權益,不能僅以買 受土地者知悉占有之外觀,即謂其應受原使用借貸契約之拘 束(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721號判決參照)。  ⑵查胡楊裕華為原告、胡繼華之母;胡經業為胡繼華之子;徐 榮櫻於96年4月1日與胡繼華結婚而為胡經業繼母;胡經琳為 胡繼華與徐榮櫻之女;胡繼華於107年1月22日死亡,此經兩 造陳明在卷,並有個人戶籍資料可佐(見限制閱覽卷)。又胡 楊裕華係於75年12月26日買受系爭房屋,並於85年4月16日 將之贈與胡經業,胡經業則於109年10月21日將系爭房屋轉 贈與原告,惟被告居住使用系爭房屋已30餘年,現仍占有使 用系爭房屋等情,均如前述,核依上情,可認被告係於徐榮 櫻與胡繼華結婚後入住使用系爭房屋,其等占有使用房屋及 胡經琳設定戶籍,均係經系爭房屋所有權人胡經業同意,原 告為胡經業姑姑,彼等間親等密切,就被告經胡經業同意而 有權使用系爭房屋及該房屋之占有、設籍狀況,自無不知之 道理。再衡酌被告長期占有使用系爭房屋或設定戶籍,應係 本於與胡經業間親屬關係而共同生活之目的,而原告於109 年10月21日已取得系爭房屋所有權,惟於112年4月始寄發存 證信函請求被告騰空遷讓返還系爭房屋(見司補卷第30至48 頁),並陳明係因胡經業罹患疾病無力負擔長照中心及看護 等鉅額費用,欲處置系爭房屋或將該屋供為胡經業安置處所 ,始訴請被告遷讓房屋等語(見司補卷第12頁),及胡經業現 仍居住使用系爭房屋之情(見本院卷二第57頁),可知肯認原 告繼受其前手即胡經業與被告間就系爭房屋占有使用之債權 關係,僅影響原告與被告間就系爭房屋占有關係之認定,對 胡經業使用系爭房屋及原告處分權益未有妨礙,是依前揭說 明,應認原告應受原占有使用系爭房屋約定拘束。  ⒊從而,原告應受被告與胡經業就系爭房屋占有使用或設定戶 籍約定之拘束,其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請 求被告騰空返還系爭房屋及胡經琳遷出戶籍,均無理由。  ㈢原告無從請求被告給付不當得利:   本件被告占有系爭房屋非無占有權源,已如前述,原告以被 告自109年10月21日起無權占有系爭房屋受有利益,致其受 有損害,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各19萬7,9 85元,及自113年1月1日起至被告騰空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止 ,按月給付原告各4,803元,於法均有未合。  ㈣反訴原告無從請求反訴被告給付不當得利或租金:  ⒈系爭房屋就系爭土地應有占有權源:   反訴原告主張其為系爭土地共有人,未同意反訴被告所有之 系爭房屋使用系爭土地,為反訴被告否認,並以上開情詞置 辯。查:  ⑴胡楊裕華係於75年12月26日因買賣而登記為系爭房屋所有權 人;胡繼華係於76年6月12日因買賣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5 28/80,000,且依系爭土地異動索引查詢資料,未有胡楊裕 華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之紀錄,為兩造所不爭執,並有土 地建物查詢資料及異動索引查詢資料可佐(見土地登記謄本 卷),可認胡繼華非自胡楊裕華買受上開土地應有部分。又 胡繼華為胡楊裕華之子,胡經業為胡繼華之子,反訴原告為 胡繼華配偶,彼此親等密切。佐以反訴原告陳稱系爭房屋為 胡繼華家族祖厝,其與胡繼華結婚後即居住在系爭房屋,迄 今已逾30年(見本院訴字卷一第202至204頁、卷二第42頁); 反訴被告陳稱胡經業、胡楊裕華始終在系爭房屋居住(見卷 二第57頁),及胡經業之戶口名簿中「戶長變更及全戶動態 記事」欄記載:「原戶長胡繼華死亡民國107年1月26日由胡 經業繼為戶長」等語(見司補卷第22頁),足見胡繼華生前 與反訴原告均在系爭房屋同住,胡繼華自當知曉胡楊裕華購 得之系爭房屋坐落在其購得之系爭土地上,衡以胡楊裕華、 胡繼華、反訴原告、胡經業均在系爭房屋居住,本件復無胡 繼華向系爭房屋所有權人胡楊裕華或胡經業索討土地使用租 金之證據,堪認胡繼華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後,當有同意 胡楊裕華或胡經業所有之系爭房屋得無償使用系爭土地。  ⑵胡繼華死亡時,系爭房屋為胡經業所有,反訴原告因係胡繼 華之繼承人而繼承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462/80,000,同時 亦負擔胡繼華同意胡經業所有之系爭房屋使用系爭土地之義 務(民法第1153條第1項參照)。  ⑶胡經業雖於109年10月21日將系爭房屋移轉登記予反訴被告, 惟考量反訴原告長期居住系爭房屋,並係因繼承取得系爭土 地應有部分,當知悉胡繼華同意胡經業所有之系爭房屋使用 系爭土地,而系爭房屋係供胡楊裕華、胡繼華、反訴原告、 胡經業等人共同生活使用,反訴被告自胡經業處受贈系爭房 屋後,陳明該房屋可供為胡經業之安置處所(見司補卷第12 頁),且胡經業現仍居住使用系爭房屋(見本院卷二第57頁) ,反訴原告亦持續占有該房屋等情,及肯認反訴原告繼受其 前手即胡繼華與胡經業間就系爭房屋占有系爭土地之債之關 係,僅影響反訴原告與反訴被告間就系爭房屋占有系爭土地 權源之認定,對系爭房屋使用及反訴原告處分系爭土地應有 部分之權益均未妨礙,是依上開說明,應認反訴原告應受原 系爭土地使用約定拘束。  ⑷從而,反訴原告應受胡繼華同意胡經業無償使用系爭土地約 定之拘束,系爭房屋即有占有使用系爭土地之權源。  ⒉反訴原告請求反訴被告給付不當得利或租金,為無理由:   本件反訴原告應繼受胡繼華同意胡經業無償使用系爭土地約 定之拘束,系爭房屋使用系爭土地非無占有權源,且無需給 付費用,則反訴原告以反訴被告自109年10月21日起無權占 有系爭土地受有利益,致其受有損害,依民法第179條或類 推適用民法第425條之1,並依同法第439規定,請求反訴被 告給付194萬6,401元及法定遲延利息,暨自113年4月22日起 至反訴被告喪失系爭房屋所有權止,按月給付4萬5,265元, 於法均有未合。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請求 被告將系爭房屋騰空返還予原告,及胡經琳遷出戶籍;依民 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各19萬7,985元,及自11 3年1月1日起至被告騰空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止,按月給付原 告各4,803元;反訴原告依民法第179條、類推適用第425條 之1、第439條規定,請求反訴被告給付194萬6,401元,及自 民事答辯㈠狀暨反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按週年利率5%計算 之利息,暨自113年4月22日起至反訴被告喪失系爭房屋所有 權止,按月給付4萬5,265元,均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受 敗訴判決,其假執行之聲請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分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若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 命補正逕行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1-24

SLDV-112-訴-2015-20250124-1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9號 原 告 何孟恬 被 告 邱玉琦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於刑事第二審簡易程序提 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簡上附民字第2號 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 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一月六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1年9月20日前某日,將其申辦之中 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 戶)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提供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 欺集團使用,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上開帳號與密碼後,於同 年7月間透過網際網路向伊佯稱可依指示匯款賺取金錢,致 伊陷於錯誤於同年9月22日12時55分許,以網路銀行匯款新 臺幣(下同)1萬元至系爭帳戶,該詐欺集團成員旋將上開 款項匯出並提領一空,致伊受有1萬元損害,爰依民法第184 條第1項後段、第2項規定擇一請求被告給付1萬元及法定遲 延利息,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 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數人共 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造意人及 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2項前段 、第185條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民事上之共 同侵權行為,並不以共同侵權行為人在主觀上有意思聯絡為 必要,若行為關連共同,亦足成立共同侵權行為。民法第18 5條第2項所謂視為共同行為人之幫助人,係指以積極的或消 極的行為,對實施侵權行為人予以助力,促成其侵權行為之 實施者而言。即共同侵權行為人間不以有意思聯絡為必要, 數人因故意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苟各行為人之故意行為, 均為其所生損害共同原因,即所謂行為關連共同,即應負連 帶賠償責任。而共同行為人之幫助人,以積極的或消極的行 為,對實施侵權行為人予以助力,亦應負連帶賠償責任。查 原告主張之事實,業經本院調取本院112年度金簡上字第115 號刑事案件卷宗核閱無訛,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 ,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任何書狀爭執,依民 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本文規定,視同 自認,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又被告故意提供系爭帳戶之 網路銀行帳號與密碼,幫助系爭詐欺集團成員對原告施行詐 騙,致原告受有財產上之損害,應屬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 方法,加損害於原告,依前開規定及說明,被告與詐欺集團 成員均為共同侵權行為人,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請 求被告賠償其遭詐騙之1萬元,洵屬有據。  ㈡又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本文、第203 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債,其給付乃 以金錢為標的,且無確定期限,則原告依上開規定,一併請 求被告給付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1月 6日(見本院113年度簡上附民字第2號卷第5頁)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亦屬有據。  四、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規定,請求被告給付1 萬元,及自113年1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 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原告另主張民法第184條 第2項之侵權行為請求權基礎,乃以單一聲明,請求法院為 同一之判決,屬訴之客觀重疊合併,本院認原告依同條第1 項後段請求有理由,其餘請求權基礎縱經審酌,無更為有利 於原告之判斷,無庸再予論究。 五、本件損害賠償事件乃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本院刑事庭移送 前來,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2項規定免納裁判費,迄本院 言詞辯論終結止,當事人亦無裁判費或其他訴訟費用之支出 ,爰不為訴訟費用負擔之諭知。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 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碧惠                             法 官 孫曉青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1-24

SLDV-113-簡上附民移簡-19-2025012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185號 原 告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光華 訴訟代理人 王棟源 被 告 尊賓環保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人 李國瑋 被 告 蔡芸蓁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3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捌拾伍萬伍仟貳佰壹拾陸元,及如附 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之,民事訴訟法 第24條定有明文。查兩造就關於消費借貸法律關係所生之訴 訟合意由本院管轄,有原告提出之授信約定書、保證書可佐 ,依上開規定,本院自有管轄權。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查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應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尊賓環保有限公司(下稱尊賓公司)於民國 112年3月20日向伊借款新臺幣(下同)100萬元,約定分2筆 款項動撥,其中1筆為10萬元,另1筆為90萬元,借款期間均 自112年3月21日起至117年3月21日止,利息依中華郵政股份 有限公司2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加碼1.52%機動計算,均分 60期平均攤還本息,如逾期未繳即喪失期限利益,除仍按上 開利率計息外,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 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加計違約金,並由被告李國 瑋、蔡芸蓁(下與尊賓公司合稱被告)擔任連帶保證人。詎尊 賓公司各筆借款均自113年6月21日起未依約繳付貸款本息, 尚欠本金共85萬5,216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未 清償,已喪失期限利益,爰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清償借款,並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85萬 5,216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保證書、授信約定書、動撥申請 書兼債權憑證、放款戶資料一覽表查詢、利率歷史資料查詢 、催告函及退件信封、郵局掛號郵件收件回執、經濟部商工 登記公示資料查詢結果、戶籍謄本為證(見本院卷第22至40 、44至62頁),被告經合法通知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 為聲明或陳述,堪信原告主張屬實。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 與連帶保證契約所生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 項所示款項,即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 前段、第78條、第85條第2項、第87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若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 命補正逕行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附表: 編號 本 金 (新臺幣) 利  息 違 約 金 起訖日 (民國) 計算標準 (週年利率) 起訖日 (民國) 計算標準 1 85,524元 自113年5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 3.24% 自113年6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 逾期6個月以內,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按左列利率20%計算 2 769,692元 自113年5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 3.24% 自113年6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 逾期6個月以內,按左列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按左列利率20%計算

2025-01-24

SLDV-113-訴-2185-202501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