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臺北地檢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81-90 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43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高宇家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 年度執聲字第440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高宇家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捌月 ,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高宇家因犯偽造文書等案件,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 款規定,(   就有期徒刑部分)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經查受刑人高宇家因犯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法院先後判處如 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茲檢察官聲請就有期徒 刑部分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應定其應 執行之刑。 三、經函詢受刑人陳述意見後,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4   罪之行為類型、侵害法益及犯罪相隔時間,綜衡其上開各罪 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刑罰 經濟、邊際效應及復歸社會之可能性等一切情狀,基於罪責 相當原則,而為整體非難評價後,於定執行刑之外部性及內 部性界限內,就有期徒刑部分定其應執行之刑。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   、第41條第8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彭 全 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蕭 琮 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2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萬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2.05.07 112.08.05 112.02.15~ 112.03.10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 112年度毒偵字第2672號 臺北地檢 112年度毒偵字第2377號 新竹地檢 113年度偵緝字第183號等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桃園地院 臺北地院 新竹地院 案號 112年度壢簡字第1455號 112年度簡字第3255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444號 判決 日期 112.07.31 112.11.23 113.09.10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桃園地院 臺北地院 新竹地院 案號 112年度壢簡字第1455號 112年度簡字第3255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444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2.09.13 113.01.09 113.10.09 備註 桃園地檢 112年度執字第15332號 臺北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852號 新竹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4296號 編號1至3所示罪刑有期徒刑部分,前曾經新竹地院113年度聲字第1362號裁定,更定應執行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編    號 4 罪名 偽造文書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1.09.17~ 111.09.18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 112年度偵緝字第5283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新北地院 案號 113年度審簡上字第69號 判決 日期 113.11.15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新北地院 案號 113年度審簡上字第69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11.15 備註 新北地檢 114年度執字第1139號

2025-03-12

PCDM-114-聲-643-20250312-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08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志賢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4年度執聲字第229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黃志賢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陸月。   理 由 一、按法院對於定應執行刑之聲請,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者 外,於裁定前應予受刑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意見之機會,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第3項定有明文。本院業已向受刑人黃志賢 (下稱受刑人)函詢,予受刑人就本件定應執行之刑有以書 面方式陳述意見之機會,合先敘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違反銀行法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三、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刑期以 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 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同 法第53條亦定有明文。至刑法第50條規定固已於民國102年1 月23日修正公布,並於同年月00日生效施行,惟本件不論依 新舊法之規定,均無不同,自無庸新舊法比較,應適用現行 刑法第50條之規定,附此說明。 四、經查:受刑人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先後經臺灣高雄地方法 院及本院判決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且各罪俱係於附表 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期(113年1月31日)前所為,就上開 各案犯罪事實為最後判決之法院復為本院,有本院被告前案 紀錄表及如附表各編號之判決書附卷可稽。茲聲請人依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 法院,聲請就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定應執行之刑,其聲 請經核尚無不合,應予准許。經考量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 1、2所示之罪均為罪質相同之違反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 之非法經營銀行業務案件;又附表編號1所示犯罪時間為105 年12月至107年3月、附表編號2所示犯罪時間則為101年3月1 6日至同年7月31日,犯罪時間有所間隔,另參酌受刑人各該 犯罪之吸金規模,暨其所犯之不法內涵及侵害法益程度等情 ,並權衡其行為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等因素 ;再參酌受刑人並未回覆本院函詢就定應執刑為所表示之意 見(本院卷第199至209頁),爰裁定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邱瓊瑩                    法 官 劉兆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崴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附表: 編號 1 2 (以下空白) 罪名 銀行法等 銀行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2年 有期徒刑1年4月 犯罪日期 105年12月至107年3月 101年3月16日至同年7月31日 偵查機關年度案號 高雄地檢108年度偵字第20074號、109年度偵字第56、7038、20006號、110年度偵字第10444、10451、20017、25528號 臺北地檢101年度偵字第25321、25322號、102年度偵字第5258、9282、13368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高雄地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1年度金重訴字第2號 110年度金上重更一字第2號 判決日期 112年12月27日 113年3月19日 確定判決 法院 高雄地院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3277號判決判決以受刑人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駁回本院110年度金上重更一字第2號 案號 111年度金重訴字第2號 確定日期 113年1月31日 113年11月19日 得否易科罰金 否 否 備註 ⑴高雄地檢113年度執緩字第175號(臺南地院113年度撤緩字第158號裁定撤銷緩刑宣告確定) ⑵編號1犯罪日期誤載為「105年12月至109年3月10日」、偵查機關年度案號漏載「109年度偵字第7038、20006號、110年度偵字第10444、10451、20017、25528號」、備註執行案號誤載「臺南地檢113年度執緩字第175號」,均應更正如上 ⑴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8676號 ⑵編號1犯罪日期誤載為「101年3月16日至101年11月13日」、偵查機關年度案號漏載「102年度偵字第9282、13368號」,均應更正如上

2025-03-11

TPHM-114-聲-408-2025031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33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陳慶隆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臺北地 方法院中華民國114年2月11日裁定(114年度聲字第156號),提 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甲○○(下稱受刑人)因犯 詐欺等案件,先後經法院判決確定如附表。固其所犯附表編 號3、12、13、17號所示之罪所處之刑,為得易服社會勞動 ,其餘部分則為不得易科罰金、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刑,惟 受刑人具狀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有臺灣臺北地方檢 察署依民國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 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附卷為憑。檢察官據以為本案聲請, 於法並無不合。經函詢受刑人,其雖表示希望從輕量刑,但 其前科累累,所犯遍及詐欺、毒品、組織犯罪、偽證、槍砲 等不同類型之犯罪,本次聲請定應執行刑之總罪數幾近200 罪。按現有情狀,尚無宜從輕評價之理由,反應從重酌定。 故不採受刑人前開意見。經綜合一切情事,按刑法第50條第 2項、第51條第5款規定與實務上所謂內、外界限原則,定應 執行有期徒刑26年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受刑人舉實務上數則原各別宣告刑經合併定 刑後獲大幅度減輕之案例,主張本件遭定刑有期徒刑26年, 係未受合理之寬減,已違反責任遞減、比例及罪刑相當原則 ,故懇請法院秉悲天憫人之心給予受刑人悔改向善之機會。 況受刑人家中尚有未滿12歲的小孩,盼能早日重啟自新、重 新做人,今後當懷省悟,絕不再犯云云。 三、按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 法第51條第5款定有明文。次按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 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 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的量刑過程,倘法院於審酌 個案具體情節,裁量定應執行之刑時,並未違背刑法第51條 各款或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3項等所定之方法或範圍(即法 律之外部性界限),亦無明顯違背公平、比例原則或整體法 律秩序之理念及法律規範之目的(即法律之內部性界限)者 ,即屬其裁量權合法行使之範疇,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89號裁判要旨參照)。再按數 罪併罰,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執行刑,此 觀刑法第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曾經定 其執行刑,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前定 之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定其執 行刑,不得以前之執行刑為基礎,以與後裁判宣告之刑,定 其執行刑(最高法院99年度台非字第229號判決意旨參照) ;惟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 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曾經定 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在法理上 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最高法院103年度第14次刑事庭會 議決議意旨參照),亦即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 ,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之總和(最 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410號裁定意旨參照)。末按個案之 裁量判斷,除非有全然喪失權衡意義,或其裁量行使顯然有 違比例、平等諸原則之裁量權濫用之情形,否則縱屬犯罪類 型雷同,仍不得將不同案件裁量之行使比附援引為本案之量 刑輕重比較,以視為判斷法官本於依法獨立審判之授權所為 裁量是否有濫用之依據。此與所謂相同事務應為相同處理, 始符合比例原則與平等原則之概念,迥然有別(最高法院10 0年度台上字第21號判決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所犯如原裁定附表(下稱附表)所示各罪,經臺 灣新北地方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及本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並於如 附表所示判決確定日期確定在案(附表中有關偵查案號部分 ,附表編號6之罪,應更正增補為新北地檢109年度偵字第62 1、622號、追加起訴案號:同署109年度偵緝字第909號、移 送併辦案號:同署109年度偵字第13733號;附表編號7之罪 ,應更正增補為新北地檢109年度偵字第15543、29876號、 追加起訴案號:同署109年度偵字第6134、29875號;附表編 號13之罪,應更正增補為新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19629號、 109年度少連偵字第314號、移送併辦案號及追加起訴案號: 同署109年度偵字第32097、33506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 09年度偵字第9797號;附表編號15之罪,應更正增補為新北 地檢109年度偵字第6965、12319、13103、14983、17583、3 1963、31964、32097、33056號、109年度偵緝字第3573號、 追加起訴及移送併辦案號:同署108年度偵字第35839號、10 9年度少連偵字第160、292、383、563號、109年度偵字第29 70、6660、6792、7078、10946、16170、13891、13915、15 880、16407、33056號、110年度偵字第9443號、臺灣臺北地 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22782號;附表編號17之罪,應增補 移送併辦案號:同署112年度偵字第19923號,詳參臺北地檢 114年度執聲字第111號執行卷所附各該判決),而附表各編 號所示之罪,其犯罪時間均係於最初判決確定日即109年6月 24日前所犯,且原裁定法院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確為本件之 最後事實審法院等情,有各該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 在卷可稽。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因而向原裁定法院聲 請就附表所示罪刑定其應執行之刑,經原裁定法院審核認聲 請為正當,裁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26年。而其所定應執行刑 係在附表所示各宣告刑中之刑期最長之有期徒刑3年10月以 上,各刑合併之有期徒刑255年8月以下(有期徒刑1年2月30 罪、1年4月96罪、2月2罪、1年4罪、7月1罪、1年1月11罪、 3年10月1罪、1年6月12罪、1年7月4罪、2年4月1罪、1年3月 3罪、5月1罪、6月5罪、1年5月20罪、1年10月2罪、1年8月4 罪;共197罪),復未逾附表各編號前所定之應執行刑期之 總和(即附表編號4所示11罪,前此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 ;附表編號5所示5罪,前此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附 表編號7所示8罪,前此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2月;附表編 號8所示3罪,前此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附表編號9 所示11罪,前此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2月;附表編號13所 示5罪,前此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附表編號14所示31罪 ,前此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附表編號15所示114罪,前 此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7年,以上與附表所餘編號1至3、6、 10至12、16、17之罪合計為有期徒刑38年10月),並未違背 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符合不利益變更禁止暨量刑裁量 之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要求,且與法律規範之目的、 精神、理念及法律秩序不相違背,難認有裁量權濫用之情形 ,亦與罪刑相當原則無悖,復無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當屬 法院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  ㈡本院綜衡卷存事證及受刑人所犯之犯罪類型、態樣、侵害法 益及犯罪時間、行為動機、責任非難重複程度等情,兼衡受 刑人違反之嚴重性及所犯數罪整體非難評價,綜合斟酌受刑 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等一切情狀;且觀附表各編號 數罪各曾經分別合併定刑,所酌定之刑度均已獲大幅酌減, 顯已給予受刑人相當之恤刑利益,並未逾越法律所規定之範 圍,亦無明顯過重而違背比例原則或公平正義之情形,於法 並無違誤。抗告意旨徒以實務上其他定刑個案合併定執行刑 曾獲之寬減幅度指摘原裁定云云,惟此係法官酌量具體案件 不同情節之結果,且執行刑之酌定,尤無必須按一定比例、 折數衡定之理,無從比附攀引他案量刑,指摘原裁定不當。 再者,本件受刑人之所以須受有期徒刑26年重刑,確係因其 犯詐欺罪次數極多且又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及槍砲彈藥刀 械管制條例等重罪;況司法實務上常見多個「數罪併罰」或 「數罪累罰」分別或接續執行導致刑期極長,本即受刑人依 法應承受之刑罰,刑法已設有假釋機制緩和其苛酷性,要無 不當侵害受刑人合法權益之問題,更與責罰是否顯不相當或 有無恤刑無涉(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1390號裁定意旨 參照)。是以,受刑人徒執前詞,無非係對原裁定已敘明之 事項及定刑裁量權之適法行使,任意指摘其所定執行刑之刑 期過長有違誤而不當,並非有據,自無可採。本件抗告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嶽承                    法 官 王耀興                    法 官 古瑞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                    書記官 林君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1

TPHM-114-抗-533-20250311-1

民著訴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民著訴字第88號 原 告 黃歆舟 被 告 東華川府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鍾達煜 上列當事人間侵害著作權有關財產權爭議事件,本院於民國114 年2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參萬元,及自民國113年3月26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二十三,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參萬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原告原請求判命三二三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 二三公司)、被告東華川府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被告或東華 川府公司)應連帶給付新臺幣(下同)17萬元本息(卷第13 頁),嗣因與三二三公司達成調解並撤回對其起訴後,減縮 請求金額為13萬元之本息(卷第117頁),核屬減縮應受判 決事項之聲明,合於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款規定, 應予准許。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一)原告擔任負責人之兜著數位創意有限公司(下稱兜著公司) 曾與被告於民國107年11月27日簽訂試吃廣宣推廣合約(即 甲證7,下稱系爭推廣合約),由被告無償提供試吃體驗, 兜著公司則負責專案製作廣宣推廣文章,並發布於woment心 動時刻網站(http://woment.com.tw)行銷,惟約定推廣文 之著作財產權歸兜著公司所有。而如附件(甲證1-1、1-2) 所示照片(兩張為同一照片)為原告所拍攝之攝影著作(下 稱系爭攝影著作),並以非專屬授權方式授權兜著公司使用 ,故原告為系爭攝影著作之著作權人。被告明知其就系爭攝 影著作並無著作財產權,且在未得原告或兜著公司之同意或 授權下,竟於108年1月間,與三二三公司簽立整合性服務合 作協議使用EZTABLE平台服務,由被告公司美編人員提供系 爭攝影著作予三二三公司使用,並自同年2月1日起刊登在EZ TABLE平台上之東華川府重慶老火鍋板橋店訂位網頁(如附 件之甲證1-1、1-2),使用時間長達2年10月,已侵害原告 所有系爭攝影著作之重製及公開傳輸權,依著作權法第88條 第1項、民法第188條規定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二)原告將系爭攝影著作發表於自營網站藉由獨家內容曝光與品 質(僅可於原告網站瀏覽攝影圖片)獲取廣告收益、行銷專 案等利益,被告未經同意進行商業利用,致使原告受有廣告 收益、行銷專案利益之損失,依原告一個月廣告收益約9萬 元(以100美元計算30日)、行銷專案報酬每案約5萬元計算   ,原告所失利益約14萬元,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2項第1款、 同條第3項、民法第216條規定,原告得請求財產損失14萬元   ;又被告隨意使用系爭攝影著作於商業使用,犯後更置詞否 認,被告基於便宜行事,竊用原告辛苦花費人力時間成本製 作,致原告受有精神、健康上損失,依著作權法第85條第1 項、民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請求賠償3萬元之精神慰撫金   ,扣除三二三公司因調解給付之4萬元後,被告合計應賠償   13萬元。 (三)聲明:  ⒈被告應給付原告13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⒉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一)被告為擴大經營模式與三二三公司合作,雙方簽立整合性服 務合作協議,由三二三公司協助被告處理餐廳線上訂位及宣 傳事宜,詎三二三公司員工逕自將包含系爭攝影著作照片刊 登在EZTABLE平台作為宣傳,由於該平台非被告經營,此與 被告無關,且三二三公司既已承認侵權並與原告達成調解, 原告所受損害應已獲填補。又本件並無證據顯示系爭攝影著 作為被告所提供,且原告先前提起違反著作權法刑事告訴案 件,三二三公司業已獲不起訴處分確定在案,被告否認附件 所示照片為被告公司員工所提供,原告主張被告侵害其著作 權,核屬無據。退步言,縱被告有將系爭攝影著作使用於   EZTABLE平台,然雙方之前有合作行銷並簽訂系爭推廣合約   ,系爭攝影著作為該次合作所拍攝,依著作權法第12條第2 項後段、第3項規定,被告仍有利用該著作之權利,遑論有 侵害原告著作權之故意。再者,原告稱其受有財產上及非財 產上損失,惟原告於該次合作行銷已收取被告利用系爭攝影 著作之報酬,現主張因被告之利用行為受有損失,事後索要 報酬,並不合理;至原告稱其長期因後製影片致出現眼疾、 受有精神上損害賠償云云,不僅未舉證以實其說,亦核與被 告行為無相當因果關係,且原告要求賠償之數額過高,顯有 不當等語。 (二)聲明:  ⒈原告之訴駁回。  ⒉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四、兩造不爭執事項(本院卷第160至161頁): (一)被告與三二三公司有簽立整合性服務合作協議(見臺北地檢 111年度調偵字第1915號卷第21至25頁)。 (二)三二三公司經營之EZTABLE平台有刊登如附件所示甲證1-1、 1-2之照片,該照片為原告所有之系爭攝影著作。 (三)兜著公司與被告於107年11月27日簽有如甲證7之系爭推廣合 約,系爭攝影著作係該次體驗行銷活動所產製之著作。 (四)原告對三二三公司提起違反著作權法刑事告訴,業經臺灣臺 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調偵字第1915號、112年度偵字第8857 號為不起訴處分,並經臺灣高等檢察署智慧財產檢察分署以 112年度上聲議字第174號處分駁回再議而確定(卷第135至1 41頁) (五)原告與三二三公司於113年4月10日以113年度司民著調字第9 號調解筆錄達成調解。 五、本院判斷: (一)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提供系爭攝影著作委託三二三公 司刊登於EZTABLE平台之訂位網頁,已侵害原告依法享有之 重製權及公開傳輸權:  ⒈按著作人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專有重製、公開傳輸其著作之 權利,著作權法第22條第1項、第26條之1第1項定有明文。 所謂重製係指以印刷、複印、錄音、錄影、攝影、筆錄或其 他方法直接、間接、永久或暫時之重複製作;又公開傳輸指 以有線電、無線電之網路或其他通訊方法,藉聲音或影像向 公眾提供或傳達著作內容,包括使公眾得於其各自選定之時 間或地點,以上述方法接收著作內容,著作權法第3條第5款   、第10款分別定有明文。  ⒉查原告主張被告於108年間委託三二三公司處理餐廳線上訂位 及宣傳時,被告公司之美編人員曾提供其所有之系爭攝影著 作予三二三公司,刊登在其所經營EZTABLE平台上之訂位網 頁等情,業據三二三公司員工詹怡潔、被告公司員工徐永璿 分別於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偵辦原告對三二三公司提起違反 著作權法刑事告訴時,分別以證人身分於接受訊問時具結在 案(見111年度調偵字第1915號卷第55、81頁)。詹怡潔證 稱「照片來源是東華川府餐廳透過電子郵件給三二三公司   」、徐永璿證稱「照片是由東華川府的美編處理,美編有4 至5位。」等語,此經本院調閱上開刑事卷宗核閱無訛,復 有不起訴處分書及處分書在卷可參(卷第31至41頁)。參酌 被告曾與三二三公司簽訂整合性服務合作協議,約定由三二 三公司協助處理線上訂位及宣傳,而就應使用哪張宣傳圖片   、照片於訂位頁面上,依該合作協議第8條「被告應擔保所 提供之…圖片…等內容均無妨害公序良俗或違反法令之情事   ,亦無侵害他人著作權」約定及一般商業交易經驗法則,應 係由被告提供或至少需經被告確認後,三二三公司方才會使 用於訂位網站行銷宣傳;再佐以被告公司美編陳聖潔曾於10 8年1月30日以臉書帳號詢問原告照片是否可以使用,並意圖 索取更多照片等語(卷第217頁),由此堪認證人詹怡潔、 徐永璿所述該照片來源是由被告公司美編人員交給三二三公 司刊登於EZTABLE平台上訂位網頁,核屬有據,應堪採信, 故被告一再辯以並無電子郵件等證據足以顯示系爭攝影著作 為被告所提供,或與其無關云云,難認可採。  ⒊被告雖抗辯雙方之前有合作行銷並簽訂系爭推廣合約,系爭 攝影著作為該次合作所拍攝,依著作權法第12條第2項後段   、第3項規定,被告仍有利用該著作之權利云云。惟查,系 爭推廣合約固約定由被告提供新菜給原告免費品嘗,同時授 權兜著公司得使用被告之粉絲團文字、影片、圖像等用以製 作廣宣推廣文使用,而兜著公司則應將廣宣推廣文,推廣至 所持有相關推廣渠道,如FB、IG、YOUTUBE、部落格、愛食 記、愛評網等,且未經被告同意兜著公司不得無故隨意下架 該篇廣宣推廣文(第1條)。然關於著作財產權係約定該專 案之著作財產權歸原告之兜著公司所有(第5條第2項),被 告僅保有對於專案的修改權,以及參酌兩造107年11月23日 至26日之社群網路對話截圖(卷第129頁)可知,被告雖可 任意分享原告於woment網站廣宣推廣文之網址使用,但無法 獨自下載文字或照片,如需另外獨立使用照片則需與原告或 兜著公司洽談照片之授權方案。是以雙方既有明白約定該專 案之著作財產權歸屬,及如需獨立使用專案內的文字或照片 則需另外取得授權,就該專案內之使用照片部分即無著作權 法第12條第3項規定之適用,故被告抗辯其得利用系爭攝影 著作云云,即不可採。  ⒋準此,原告主張被告未經原告之同意或授權,提供系爭攝影 著作給三二三公司刊登於EZTABLE平台之訂位網頁,已侵害 原告之重製權及公開傳輸權,即屬有據。 (二)被告有侵害原告著作權之故意,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⒈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負損害賠償 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著作權法第 88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故意,係指行為人對於構成侵權 行為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或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 並不違反其本意者而言;所謂過失,乃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 意即欠缺注意義務之謂。構成侵權行為之過失,係指抽象輕 過失即欠缺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至行為人已否盡善良管 理人之注意義務,應依事件之特性,分別加以考量,因行為 人之職業、危害之嚴重性、被害法益之輕重、防範避免危害 之代價,而有所不同。  ⒉被告依雙方之前簽訂系爭推廣合約,可預見其如欲使用系爭 攝影著作應事先另取得授權,以避免侵害著作財產權,被告 公司在未獲原告或兜著公司同意授權之情況下,即透過員工 提供系爭攝影著作予三二三公司刊登在EZTABLE平台之訂位 網頁行銷,難謂無侵害原告著作權之故意。又被告就其員工 之行為,亦未能證明其已盡相當之注意或縱加以相當之注意 而仍不免發生損害,故原告主張被告故意侵害其著作財產權   ,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核屬有據,被告否認有侵害原告著作 權之故意存在,並不可採。 (三)原告得請求被告給付3萬元本息之損害賠償,至逾此範圍之 請求金額及精神賠償,均無理由:  ⒈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 負損害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 請求:一、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 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 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 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 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 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 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新臺幣1萬元以上1百萬元以下酌 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 新臺幣5百萬元。」著作權法第88條第1條前段、第2項、第3 項有明文規定。又被害人依著作權法第88條第3項規定請求 損害賠償,應以實際損害額不易證明為其要件,且法院酌定 賠償額,亦應按侵害之情節定之。另按損害賠償之債,以有 損害之發生及責任原因之事實,並二者間有相當因果關係為 成立要件,如不合此項成立要件,難謂有損害賠償請求權存 在(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18號、48年台上字第481號判決參 照)。  ⒉原告請求所失利益14萬元,其中9萬元部分雖提出自營網站( http://woment.com.tw)廣告報表為證(甲證4,卷第43頁 ),然該網站不僅只有被告餐廳之介紹,尚包含其他店家   、餐廳、景點等內容,亦即該網站瀏覽、點閱與廣告收益非 全係因系爭攝影著作所產生,自不能以該網站廣告收益作為 本件損害賠償計算;又依原告所提供數位內容行銷專案服務   ,參酌甲證5之數位內容行銷專案合約、甲證7之系爭推廣合 約可知,原告所稱專案服務包含文章撰寫、宣傳照片、精修   、影片拍攝、剪輯及網站上架、曝光操作等服務,惟該推廣 合約產製之作品不僅只有宣傳照片,原告比照行銷專案報酬 每案約5萬元作為損害賠償計算,亦非合理。因此,審酌被 告未經同意將系爭攝影著作提供予三二三公司使用於   EZTABLE平台訂位網站,係為增加餐廳訂位機會之商業目的   ,有一定行銷效果,然實際直接或間接獲得之財產上利益, 誠屬難以估算,足認原告對於被告侵害著作財產權之行為確 有難以證明其實際損害額之情事,故原告主張依著作權法第 88條第3項前段規定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酌定賠償額,即無 不合。  ⒊本院審酌原告提供數位內容行銷服務需耗費成本拍攝及製作 圖片,被告為增加餐廳訂位機會之商業目的而擅自使用並侵 害原告之著作財產權,未支出費用即取得他人著作,以及侵 害著作權之照片數量僅1張,故意侵權之程度、期間,兩造 曾有合作關係,以及原告當時就照片單獨授權使用方案定價 為3,000元(參甲證8,卷第129頁)等一切情狀,認原告請 求被告賠償金額為3萬元較為合理。至於逾此範圍之請求則 屬過高,不應准許。  ⒋至被告雖以三二三公司既已與原告達成調解,原告所受損害 應已獲填補,不得再請求賠償置辯。然觀諸原告與三二三公 司之調解筆錄內容,原告並未拋棄或免除被告之侵權債務, 縱原告已與三二三公司另行成立調解,並不影響被告所應負 之賠償責任。另原告主張因被告便宜行事使用系爭攝影著作   ,竊用原告辛苦花費人力時間成本製作,致其因此受有精神 及健康上損失云云。然原告所主張民法第195條第1項所受有 非財產上損害,係以侵害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為限;又原告 所稱因長期製作圖片致生眼疾等健康問題,實難認與被告侵 害著作權行為間有何因果關係,是原告主張其因此受有精神 上損害而請求被告賠償3萬元精神慰撫金,要屬無據,不應 准許。  ⒌此外,本件原告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任,並無確定期限, 而其起訴狀繕本係於113年3月25日送達被告(卷第65頁), 已生催告給付之效力,則原告請求被告之給付應負遲延責任 即自113年3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洵 屬有據。 六、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主張被告侵害原告就系爭攝影著作之著 作財產權,請求被告給付3萬元及自113年3月26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原告 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兩造均陳明願供擔保請准為宣告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經核 本判決所命被告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本應依職權宣告假 執行,並依被告之聲請,准其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 行。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依附,應一併 駁回之。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攻擊防禦方法及所 提證據,經本院詳予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均毋 庸再予論述,附此敘明。 九、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智慧財 產案件審理法第2條,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389條第1項第5 款、第392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智慧財產第一庭 法 官 吳俊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上 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0條第1項但 書、第5項所定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前開資格者,應另附 具各該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上開規定(詳附註)所 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 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蔣淑君 附註: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0條第1項、第5項 Ⅰ智慧財產民事事件,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當事人應委任律 師為訴訟代理人。但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法官、檢察 官、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一、第一審民事訴訟事件,其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逾民事訴    訟法第四百六十六條所定得上訴第三審之數額。 二、因專利權、電腦程式著作權、營業秘密涉訟之第一審民事    訴訟事件。 三、第二審民事訴訟事件。 四、起訴前聲請證據保全、保全程序及前三款訴訟事件所生其    他事件之聲請或抗告。 五、前四款之再審事件。 六、第三審法院之事件。 七、其他司法院所定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事件。 Ⅴ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當事人 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 並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一項訴訟代理人。

2025-03-11

IPCV-113-民著訴-88-20250311-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曜本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曜本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共陸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 行拘役玖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黃曜本因竊盜案件,經判決確定,應 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條第6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定應執行刑等 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 宣告拘役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120日,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 條、第51條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53條所定,應 依刑法第51條第6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 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該 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有明定。 三、經查,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案件,分別經判決確定如 附表所示,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經核 ,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受刑人所犯如附表 編號2至6所示之罪,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前為之 。從而,檢察官向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即本院聲請就附 表所示之罪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為正當,應定其應 執行之刑。復依上揭規定,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3至4所示 之罪曾定應執行刑為拘役35日,則本院就附表所示之罪,再 為定應執行刑之裁判時,亦應受前開裁判所為定應執行刑內 部界限之拘束,即不得重於附表編號3至4所示之罪曾經定應 執行刑加計附表編號1、2、5、6所示之罪之宣告刑之總和( 即拘役125日,然拘役上限為120日)。考量受刑人所犯均為 竊盜罪,犯罪類型及所侵害法益相同,且均對於法秩序呈現 輕率態度,及考量受刑人受矯正及社會復歸之必要性、各罪 之罪責重複程度,並考量受刑人經本院詢問就本件定應執行 刑表示意見,受刑人並未表示意見等一切情狀,定其應執行 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第53條、 第51條第6款、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林怡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徐美婷                  附表:受刑人黃曜本定應執行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3 罪名 竊盜罪 竊盜罪 竊盜罪 宣告刑 拘役1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拘役1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拘役3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3.3.20 113.1.27 112.10.18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高雄地檢113年度偵字第13681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偵字第6215號 橋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6715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高雄地院 臺北地院 橋頭地院 案號 113年度簡字第3061號 113年度簡字第1818號 113年度簡字第1939號 判決日期 113.8.7 113.5.31 113.8.12 確定 判決 法院 高雄地院 臺北地院 橋頭地院 案號 113年度簡字第3061號 113年度簡字第1818號 113年度簡字第1939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9.11 113.9.26 113.9.12 備註 編號3至4曾定應執行刑拘役35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仟元折算1日 編號 4 5 6 罪名 竊盜罪 竊盜罪 竊盜罪 宣告刑 拘役1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拘役4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拘役3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3.3.22 113.5.20 113.3.20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橋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6715號 橋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12560號 高雄地檢113年度偵字第20080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高雄地院 案號 113年度簡字第1939號 113年度簡字第2156號 113年度簡字第3217號 判決日期 113.8.12 113.9.25 113.10.23 確定 判決 法院 橋頭地院 橋頭地院 高雄地院 案號 113年度簡字第1939號 113年度簡字第2156號 113年度簡字第3217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9.12 113.11.6 113.11.20 備註 編號3至4曾定應執行刑拘役35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仟元折算1日

2025-03-10

KSDM-114-聲-69-20250310-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496號 抗 告 人 詹銘祥 即 受刑 人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21日所為113年度聲字第4267號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詹銘祥(下稱受刑人)前因 犯附表所示竊盜等罪,經法院分別判刑確定,復審酌受刑人 如附表編號1-12、14-15所示均係犯竊盜罪,附表編號13則 係竊取財物後,再持竊得之信用卡盜刷,其犯罪動機、態樣 、侵害法益相似,又附表編號1-7、9、10、11、13所示各罪 業經法院裁定及原確定判決分別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8月 、1年1月、6月、7月,是本件定刑不得逾該應執行刑及附表 其餘各罪宣告刑之總合合併之刑度,兼衡各罪犯罪時間間隔 相近、責任非難重複程度高,及受刑人以書面表示意見稱其 所犯均是竊盜罪,且尚有另案應執行有期徒刑12年、3年2月 ,請從輕量刑等語,兼衡刑罰經濟與公平、比例原則,暨整 體評價其應受非難及矯治之程度,合併定應執行有期徒刑5 年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受刑人所犯竊盜等罪,犯案手段,輕重有別 ,均處有期徒刑4月、3月、5月,顯然比一般情節重大之情 形不同,附表編號5、6、7所示之罪,犯罪時間均為110年4 月2日,編號2所示之犯罪時間則為110年3月10日(3次),犯 罪間隔接近,且受刑人經過這次教訓,已經深感後悔,請更 為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6月,以符合數罪併罰之目的,又 被告另案有12年、3年2月刑期,再加上本案應執行有期徒刑 5年,即有長達20年之刑期,實比殺人罪還重,為此請求從 輕酌定上述刑度等語。 三、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得易科罰金之罪與 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不在此限,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 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 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 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三十年;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 50條第1項第1款、第2項、第51條第5款及第53條分別定有明 文。又按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 當之考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 種特別的量刑過程,相較於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 事項係對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 罪行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 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 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 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中 之最長期為下限,各刑合併之刑期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30 年,資為量刑自由裁量權之外部界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 範之比例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原 則等自由裁量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使以輕重 得宜,罰當其責,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 罪併罰與單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是定執行刑 之多寡,係屬實體法上賦予法院依個案自由裁量之職權,如 所為裁量未逾上述法定範圍,且無濫權情形,即無違法可言 。  四、經查: (一)受刑人於如附表所示日期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先後經判處 如附表所示之刑並確定在案一情,有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 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參,而受刑人所犯上開32罪之宣告刑, 最長期刑為附表編號7、8、9、10、11所示之有期徒刑5月, 合併刑期為有期徒刑12年1月,是原審法院於此範圍內酌定 其應執行之刑為有期徒刑5年,並未逾越法律之外部性界限 ,亦無明顯濫用裁量權而有違反法律內部性界限(即附表編 號1至7所示之罪,前經臺灣臺北院111年度聲字第1505號裁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確定;附表編號9所示之罪,前經臺灣 新北地方法院110年度審易字第1590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8 月確定;附表編號10所示之罪,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0年 度簡字第3084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月確定;附表編號 11所示之罪,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0年度審易字第1387號 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6月確定;附表編號13所示之罪,經臺 灣桃園地方法院110年度審簡字第275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 7月確定,經加總以上刑期後,再加計其餘附表各編號所示 之總刑期有期徒刑7年2月為上限)之情事,且已依法給予受 刑人表示意見之機會,此有刑事陳述狀及定應執行刑意見查 詢表各1份在卷足憑(參見原審卷第187-191頁、第197頁), 於法自無違誤。 (二)受刑人所犯其中附表編號1-12、14-15所示各罪均係犯普通 竊盜罪,罪名相同,犯罪時間自109年11月6日起至110年5月 18日止,於期間內之109年11月、12月、110年1月、3月、4 月及5月接連多次犯案,而附表編號13所示犯行,則係竊取 財物後,再持所竊得之信用卡為盜刷犯行,以上犯罪動機、 態樣、侵害法益相同或類似,具有相當之密接性、高度重複 性,與侵害不可回復性個人專屬法益之犯罪有別,於併合處 罰時其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自應酌定較低之應執行刑 ;又附表編號1至7所示之罪、附表編號9所示之罪、附表編 號10所示之罪、附表編號11所示之罪、附表編號13所示之罪 ,先前業經各該法院分別以裁定或判決定應執行刑,其中折 減幅度最高者為附表編號1至7所示之17罪,前經法院裁定應 執行有期徒刑3年,其折減後之刑期為原總刑期之58.06%(36 月÷62月=0.5806),而原裁定就附表所示全部罪刑,酌定應 執行有期徒刑5年,其折減後之刑期為原總刑期之49.58%(60 月÷121月=0.4958),折減幅度已較高於先前所有定應執行裁 判之折減幅度,且受刑人於上開定應執行案件中,對於各該 法院酌定應執行刑之裁判,自始未聲明不服而確定在案,尚 難認有何違反公平及平等原則之情事。 (三)至於抗告意旨所述另案應執行有期徒刑12年、3年2月之部分 :  ①受刑人先前雖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下稱桃園地院)113年度聲 字第1591號裁定另案95次竊盜等案件合併定應執行有期徒刑 12年,然已由本院113年度抗字第1221號撤銷發回,嗣經桃 園地院113年度聲更一字第33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年, 經受刑人提起抗告後,現正由本院114年度抗字第492號案件 審理中,目前尚未確定,此有上開裁定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 各1份附卷可按,並非如受刑人所稱業經合併刑期為有期徒 刑12年,且該案與本案應各定執行刑之數罪,既不符合刑法 第51條有關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而併合處罰之規定,尚無從於 本案定應執行刑時併予審酌之;  ②又受刑人經臺灣臺東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317號裁定另案 所犯偽造文書、詐欺及加重竊盜等罪,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2 月之部分,既係由受刑人撤回抗告而確定(參見法院前案紀 錄表),已難認有何明顯違法或不當之可言,且受刑人於該 些案件所犯罪名及罪質,與本案合併定應執行刑所犯普通竊 盜罪等犯行,並非相同,自不能於本案酌定應執行刑之時, 亦作為其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應酌定較低應執行刑之 理由甚明。 五、綜上所述,抗告意旨猶執前詞請求撤銷原裁定而酌予較輕之 應執行刑,並非可採,且原裁定亦無濫用裁量權等違法或不 當之情事,俱如前述,是本件抗告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惠立                    法 官 戴嘉清                    法 官 楊仲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彭秀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3月(3次),如易科罰金,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4月(5次),如易科罰金,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09年11月20日 110年3月10日(3次) 109年11月15日(2次) 109年11月17日(2次) 109年11月19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5890號 士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7654號 士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392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簡字第1352號 110年度湖簡字第279號 110年度簡字第117號 判決 日期 110年4月12日 110年7月28日 110年8月12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簡字第1352號 110年度湖簡字第279號 110年度簡字第117號 確定 日期 110年5月21日 110年9月7日 110年9月7日 是否為得 易科罰金 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1.新北地檢110年度執字第6544號 2.編號1-7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聲字第150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士林地檢110年度執字第3752號 2.編號1-7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聲字第150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士林地檢110年度執字第4040號 2.編號1-7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聲字第150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編號 4 5 6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3月(2次),如易科罰金,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0年4月3日 110年4月2日 110年4月2日(2次)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0885號 臺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17762號 臺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14911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簡字第1428號 110年度審簡字第1707號 110年度審簡字第1890號 判決 日期 110年10月6日 110年11月8日 110年12月20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簡字第1428號 110年度審簡字第1707號 110年度審簡字第1890號 確定 日期 110年11月24日 110年12月15日 111年1月25日 是否為得 易科罰金 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1.臺北地檢110年度執字第5411號 2.編號1-7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聲字第150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臺北地檢110年度執字第5674號 2.編號1-7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聲字第150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臺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752號 2.編號1-7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聲字第150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編號 7 8 9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5月(1次)、 有期徒刑4月(2次)、 有期徒刑3月(1次) , 如易科罰金,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5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4月(1次)、 有期徒刑5月(1次), 如易科罰金,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0年4月2日(2次) 110年4月3日 110年5月15日 109年11月20日 110年3月15日 110年3月23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16789、17781、19588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7464、8827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2861、24413、25730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審簡字第1944、1945號 110年度簡字第3085號 110年度審易字第1590號 判決 日期 110年12月28日 110年11月2日 110年12月1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審簡字第1944、1945號 110年度簡字第3085號 110年度審易字第1590號 確定 日期 111年2月8日 111年2月8日 111年1月12日 是否為得 易科罰金 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1.臺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1198號 2.編號1-7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聲字第150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新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1838號 1.新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2866號 2.編號9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0年度審易字第1590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編號 10 11 12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5月(3次),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5月(1次)、 有期徒刑3月(1次), 如易科罰金,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09年11月6日 109年11月16日 109年11月20日 110年3月18日 110年3月26日 110年1月25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3642、3655、4042號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2632、23013、25132、27061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5726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簡字第3084號 110年度審易字第1387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219號 判決 日期 110年10月13日 111年3月30日 111年3月31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簡字第3084號 110年度審易字第1387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219號 確定 日期 111年3月15日 111年5月4日 111年5月11日 是否為得 易科罰金 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1.新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3061號 2.編號10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0年度簡字第3084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桃園地檢111年度執字第6000號 2.編號11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0年度審易字第1387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新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5145號 編號 13 14 15 罪名 ①竊盜 ②偽造文書 ③詐欺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3次)、 有期徒刑2月(1次) , 如易科罰金,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①110年3月16日晚間9時50分至17日凌晨5時45分間之某時 ②110年3月17日 ③110年3月17日(2次) 110年5月18日 110年5月11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緝字第2033號 新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32238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9859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275號 111年度簡字第700號 111年度簡字第3925號 判決 日期 111年4月28日 111年4月18日 111年11月21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275號 111年度簡字第700號 111年度簡字第3925號 確定 日期 111年6月1日 111年5月27日 111年12月27日 是否為得 易科罰金 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1.桃園地檢111年度執字第6997號 2.編號13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1年度審簡字第275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7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新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7154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851號

2025-03-10

TPHM-114-抗-496-2025031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90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吳碧湖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287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吳碧湖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 陸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吳碧湖因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定其應執行 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之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拘役 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 期,但不得逾120日。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同法第51條第5 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 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53條、 第51條第5款及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均有明文。另,就 已執行完畢部分,固毋庸重複執行,惟僅須由檢察官於指揮 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不能認已執行 完畢(最高法院96年台非字第333號判決意旨足資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 之刑,均經確定在案,有各該裁判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本院審核認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 號1所示之罪,其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3年8月10日,而如 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其犯罪日期在該日以前,且以本院為 如附表所示各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核與上開規定相 符。  ㈡如附表所示各罪之宣告刑合計為拘役65日,是為本案定應執 行刑之上限。受刑人經本院通知表示意見,其迄今仍未任何 回覆或陳述。本院衡酌受刑人犯罪之時間、次數、情節、所 犯數罪整體之非難評價,爰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 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㈢至被告所犯之罪已有部分經執行完畢,惟揆諸上揭說明,此 僅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 涉,併此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法 官 劉俊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麗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附表: 編 號 1 2 罪 名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拘役55日 拘役10日 犯罪日期 112年10月30日 113年4月25日 偵查機關 及案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偵緝字第2440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偵字第19484號 最後事實審法院及判決案號 新北地院113年度簡字第2094號 臺北地院113年度審簡字第1714號 判決日期 113年5月27日 113年8月29日 確定日期 113年8月10日 114年2月4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執行案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1982號(已執畢) 臺北地檢114年度執字第1226號

2025-03-10

TPDM-114-聲-390-20250310-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88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明輝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5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明輝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 貳年參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明輝因犯偽造文書等案件,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原聲請書附表漏載之處,逕補充如本裁定 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應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3 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 ,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得易 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 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 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 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 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定有明文。 三、查受刑人林明輝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均經判決科刑確定在 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上開判決書等在卷可 稽。其中如附表編號1至5、7至8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得易科罰 金,附表編號6所示之罪所處之刑不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 勞動,依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情形,須經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者,始得依第51條規定定之。查本件受 刑人已請求聲請人就附表所示之罪,向本院提出定應執行刑 之聲請,此有定刑聲請切結書1紙在卷可考(附於114年度執 聲字第50號卷),是本件聲請符合刑法第50條第2項之規定 ,檢察官就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有期徒刑部分,聲請合併 定應執行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且無庸為易科罰金折 算標準之記載。從而,聲請人以本院為附表之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無訛,應予准 許。經本院檢送聲請書繕本時函知受刑人得就本件聲請定應 執行刑案件及時表示意見,而已適當給予受刑人表示意見之 機會,此有卷附本院陳述意見狀、送達證書在卷可憑;爰審 酌受刑人所犯之各罪類型、行為期間、所侵害之法益、行為 態樣等情,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 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胡堅勤 上開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蔚然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3次)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4月 犯罪日期 112/05/31、 112/06/02(2次) 112/06/02 112/05/19 偵查(自訴 )機關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速偵字第635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速偵字第635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5732號 法 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1963號 112年度簡字第1963號 112年度簡字第2733號 判決日 期 112/07/21 112/07/21 112/09/25 法 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1963號 112年度簡字第1963號 112年度簡字第2733號 判 決 確定日 期 112/09/05 112/09/05 112/11/07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臺北地檢112年執字第6041號 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 臺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8133號 編號1-3經臺北地院112聲2577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 編號1-5經新北地院113聲1350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 編號1-6經新北地院113聲2189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編號 4 5 6 罪名 竊盜 竊盜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3月(5次) 有期徒刑3月 併科罰金新臺幣2萬元 犯罪日期 112/05/19 112/05/18 112/05/06 112/05/22 112/05/27(2次) 111/10/12 偵查(自訴 )機關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7072號等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7072號等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7071號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6059號 112年度簡字第6059號 112年度金簡字第594號 判決日 期 113/01/29 113/01/29 112/12/20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6059號 112年度簡字第6059號 112年度金簡字第594號 判 決 確定日 期 113/03/12 113/03/12 113/04/23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否,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515號 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2月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227號 編號1-5經新北地院113聲1350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 編號1-6經新北地院113聲2189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編號 7 8 罪名 竊盜 偽造文書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 犯罪日期 112/05/28 112/07/29 偵查(自訴 )機關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偵字第20819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67605號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 號 113年度簡字第2556號 113年度簡字第3585號 判決日 期 113/07/22 113/09/24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 號 113年度簡字第2556號 113年度簡字第3585號 判 決 確定日 期 113/08/27 113/10/29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190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4886號

2025-03-07

PCDM-114-聲-188-2025030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服勞役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07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崇偉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並諭知易服勞役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369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張崇偉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壹年參月,併科罰金新臺幣柒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張崇偉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先 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7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 定聲請之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 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 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又,依刑法第53 條應依同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 ,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 定之,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第7款及刑事訴訟法第47 7條第1項均有明文。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 之刑,均經確定在案,有各該裁判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本院審核認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 號1所示之罪,其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3年6月26日,而如 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罪,其犯罪日期均在該日以前,且以本 院為如附表所示各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核與上開規 定相符。  ㈡如附表所示各罪之宣告刑合計為有期徒刑1年9月,併科罰金 新臺幣10萬元,是為本案定應執行刑之上限。受刑人經本院 通知表示意見,其覆以請法院儘可能從輕裁量等語。  ㈢按數罪併罰定應執行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量 ,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之 量刑過程,相較於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項係對 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罪行為人 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出 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 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刑法第51 條第5 款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中之最長期 為下限,各刑合併之刑期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30年,資為 量刑自由裁量權之外部界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例 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自由 裁量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以使輕重得宜,罰 當其責,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罪併罰與 單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且刑法第51條數罪併 罰定應執行刑之立法方式,非以累加方式定其應執行刑,苟 以實質累加之方式定應執行刑,則處罰之刑度顯將超過其行 為之不法內涵,而違反罪責原則,兼及考量因生命有限,刑 罰對被告造成之痛苦程度,係隨刑度增加而生加乘效果,而 非以等比方式增加,是以隨罪數增加遞減其刑罰之方式,當 足以評價被告行為之不法性之法理(即多數犯罪責任遞減原 則)。數罪併罰定其應執行之刑時,除仍應就各別刑罰規範 之目的、輕重罪間體系之平衡、整體犯罪非難評價、各行為 彼此間之偶發性、與被告前科之關聯性、各行為所侵害法益 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罪數所反 映之被告人格特性與犯罪傾向、社會對特定犯罪處罰之期待 等,為綜合判斷外,尤須參酌實現刑罰公平性,以杜絕僥倖 、減少犯罪之立法意旨,為妥適之裁量。  ㈣被告本件所犯各罪,其態樣均為一般洗錢罪,且係在短時間 內重複為之,犯罪類型之同質性甚高。職此,依據前揭說明 ,本於罪責相當性之要求,在前揭內、外部性界限範圍內, 就本案整體犯罪之非難評價、各行為彼此間之偶發性、各行 為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予以綜合判斷,暨斟酌被告 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及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爰 就被告所犯酌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復就併科罰金部分 ,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7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法 官 劉俊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麗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一般洗錢罪 一般洗錢罪 一般洗錢罪 宣告刑 有期徒刑5月,併科罰金新臺幣3萬元 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 有期徒刑6月,併科罰金新臺幣3萬元 犯罪日期 112年7月23日 112年9月13日 112年9月14日 偵查機關及案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偵緝字第618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7612號、第41633號、113年度偵字第162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7612號、第41633號、113年度偵字第162號 最後事實審法院及判決案號 新北地院113年度審金訴字第424號 臺北地院113年度審簡字第1753號 臺北地院113年度審簡字第1753號 判決日期 113年5月9日 113年11月29日 113年11月29日 確定判決法院及判決案號 同上 同上 同上 確定日期 113年6月26日 113年12月31日 113年12月3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執行案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574號 臺北地檢114年度執字第1425號 臺北地檢114年度執字第1425號 編 號 4 罪 名 一般洗錢罪 宣告刑 有期徒刑6月,併科罰金新臺幣3萬元 犯罪日期 112年9月19日 偵查機關及案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7612號、第41633號、113年度偵字第162號 最後事實審法院及判決案號 臺北地院113年度審簡字第1753號 判決日期 113年11月29日 確定判決法院及判決案號 同上 確定日期 113年12月3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執行案號 臺北地檢114年度執字第1425號

2025-03-07

TPDM-114-聲-507-2025030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5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楊巧伶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4年度執聲字第191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楊巧伶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楊巧伶因偽造文書數罪,經先後判決 確定如附表,應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又按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又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 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53 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再按定應執行刑採限制 加重原則,授權法官綜合斟酌被告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 度、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例如數罪犯罪時間、空間、各行 為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 應等)、數罪所反應被告人格特性與傾向、對被告施以矯正 之必要性等,妥適裁量最終具體應實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 當之要求。因此,法院於酌定執行刑時,應體察法律恤刑之 目的,為妥適之裁量,俾符合實質平等原則(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抗字第626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因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 各編號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即編號3),且附表所示各罪均為最早判決確 定案件(即編號1)於民國111年8月23日判決確定前所犯, 有各該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其中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得易科罰金、附表編 號3所示之罪所處之刑不得易科罰金,原不得合併定應執行 刑,因受刑人業已請求檢察官就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合併聲 請定應執行刑,此有「定刑聲請切結書」在卷可稽(附於本 院卷第11頁),合於刑法第50條第2項之規定。從而,檢察 官就附表所示各編號之罪向本院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核無 不合,應予准許。 ㈡、爰審酌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3皆為偽造文書罪,侵害法益 及罪質種類相同,犯罪手段相類,併罰後重複非難評價之程 度較高,本於罪責相當性之要求與公平、比例等原則,參酌 上揭最高法院裁定意旨,並考量定刑之外部性界限、刑罰經 濟及恤刑之目的、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受刑人之人格 、各罪間之關係等因素,及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行刑表示請 鈞院審酌被告已與被害人達成和解,犯後態度堪稱良好,酌 情從輕定適當之刑等語(見本院卷第61至63頁陳述意見狀) ,合併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㈢、至於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雖已執行完畢,惟該 已執行部分乃由檢察官將來指揮執行時予以扣除。又受刑人 所犯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雖處得易科罰金之刑、然因與附 表編號3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刑合併定其應執行刑,無庸為 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之記載,均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5款、第50條第1項但書、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偽造文書 偽造文書 偽造文書 宣告刑 有期徒4月 有期徒刑5月 有期徒刑7月 犯罪日期 104年5月4日至 105年5月1日 106年2月6日至 107年3月1日 104年3月17日至 108年4月10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 110年度偵字 第30334號 臺北地檢 110年度調偵字 第723號等 新北地檢 110年度偵字 第13595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簡字 第1258號 111年度訴字 第559號 111年度上訴字 第3803號 判決 日期 111年7月8日 112年7月4日 113年7月30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簡字 第1258號 111年度訴字 第559號 113年度台上字 第4963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年8月23日 112年8月1日 113年12月18日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否 備註 臺北地檢 111年度執字 第5489號 (已執畢) 臺北地檢 112年度執字 第5435號 (已執畢) 新北地檢 114年度執字 第569號

2025-03-07

TPHM-114-聲-351-202503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