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蔡孟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81-90 筆)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工程款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27號 上 訴 人 鋐錕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詹金塗 訴訟代理人 鄭曉東律師 魏緒孟律師 李玲玲律師 被 上訴 人 日興資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日興營造股份有限公 司) 法定代理人 戴興新 訴訟代理人 吳紹貴律師 黃啟翔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1年8 月30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第二審判決(107年度建上字第17 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對於命其給付門窗工程費用新臺幣六十萬 二千二百五十元本息之上訴,及該訴訟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灣 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其他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關於駁回其他上訴部分,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將其所承包訴外人中國石油化學 工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公司)「頭份廠硫酸氨 擴建工程」(下稱擴建工程;擴建者為46N、45N兩座廠房, 下合稱系爭廠房,分稱低棟、高棟)中之土木製作部分工程 (下稱系爭工程),委由伊施作,兩造於民國99年4月19日 簽訂承攬工程合約(下稱系爭契約),約定工程總價新臺幣 (下同)3800萬元(未稅)。嗣上訴人未依約給付伊第4期 估驗款,伊為避免損害擴大,於99年9月16日停工,上訴人 竟禁止伊進場,復以伊無正當理由不履約及延誤工期進度達 10%為由,終止系爭契約,並通知訴外人明泰營造有限公司 (下稱明泰公司)接續施作。上訴人終止系爭契約不合法, 系爭工程係因可歸責於上訴人之事由未能完成,上訴人應按 伊已完成之工項給付工程款(含保留款),扣除其已給付之 第1至5期估驗款後,尚欠1422萬4623元。另第一審判決附表 (下稱附表)三所示之工程項目(下稱追加工程)係依設計 圖面施作所必要之工項,惟為系爭契約漏未編列者,依伊退 場前已完成之施工數量計算,上訴人應給付伊追加工程款10 4萬4715元,合計伊得請求上訴人給付之工程款為1526萬933 8元,惟伊延誤工期2日,上訴人得向伊請求違約金22萬8000 元(下稱系爭違約金),經互相抵銷後,伊尚得請求上訴人 給付1504萬1338元工程款。又系爭工程經上訴人委託他人施 作完成後,伊前所簽交上訴人供作履約保證金、面額380萬 元之本票(下稱系爭本票),已無再擔保系爭契約履行之必 要,上訴人應予返還等情。爰依系爭契約第6條、第3條第5 項約定,民法第505條第1項、第509條規定,求為命上訴人 給付1504萬133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加計法定遲 延利息;並返還系爭本票之判決(逾此部分之請求,未繫屬 於本院,不予論述)。 二、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之承攬報酬請求權已罹於時效,不得 再請求給付。被上訴人僅施工至99年9月16日,伊已給付164 8萬1954元,被上訴人就系爭廠房之鋼筋、模板、混凝土施 作數量之計算有誤,甚至超出系爭契約之數量,不得再請求 伊給付工程款;縱認得請求,亦應扣除未施作之門窗工程費 用60萬2250元。又系爭契約係採總價承攬,兩造未曾合意追 加工程,被上訴人不得請求追加工程款項。其於99年9月16 日無正當理由拒絕施工,截至系爭契約約定完工日(即99年 8月31日)僅完成低棟FL+5.5M樓板、高棟FL+3.8M獨立柱灌 漿工作,延誤系爭契約工期進度69.69%,符合因可歸責被上 訴人事由,延誤進度達10%之情形,經伊催告履約未果,乃 依約以書面通知終止契約,自為合法。按被上訴人退場前之 施工進度約每日0.44%計算,倘施作至完工將逾期62日,依 系爭契約第17條第1項約定計算逾期違約金共計706萬8000元 (下稱系爭逾期違約金),被上訴人另有履約延誤工期及擅 自停工之違約情形,應賠償伊因遲延完工遭中石化公司處逾 期罰款之1012萬元(下稱系爭逾期罰款),及因另行發包所 受之損害1540萬2929元(下稱另行發包損害),伊主張以之 為抵銷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以:  ㈠上訴人將所承包中石化公司擴建工程中之系爭工程委由被上 訴人施作,兩造於99年4月19日簽訂系爭契約,約定工程總 價3800萬元,被上訴人依約提出系爭本票作為履約保證金; 系爭工程已全部完工,經中石化公司驗收完畢並取得使用執 照,為兩造所不爭。 ㈡系爭工程預定開工日為99年4月20日、完工日為同年8月31日 ,被上訴人得展延及免計工期之日數共計29日,有系爭契約 及財團法人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下稱技師公會)鑑定(下 稱系爭鑑定)可稽,據此推算系爭工程應完工日期為99年9 月29日。雖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未給付第4期估驗款、不合 理扣減第2、4期估驗款之請款,及無故拒絕同意展延工期及 辦理契約變更,其行使同時履行抗辯,自99年9月16日起拒 絕施工。惟上訴人已透過快捷於99年9月15日下午4時41分將 第4期估驗款支票送達予被上訴人,被上訴人於翌日將該支 票交由銀行託收,有快捷郵件執據及快捷處理結果查詢資料 可佐,縱兩造因該支票之發票日記載為同年月30日而發生歧 見,然被上訴人未循系爭契約第16條第1項約定之處理方式 進行協議,復於同年月30日兌領第4期估驗票款後仍拒絕復 工,其拒絕履約無正當理由。另上訴人縱有不合理扣減第2 、4期估驗款、無故拒絕同意展延工期及辦理契約變更等情 事,亦與被上訴人履約施工無對價關係,不得據此主張同時 履行抗辯,且被上訴人既未循約定之處理方式進行協調,更 於中石化公司出面協調,通知兩造於99年9月30日召開協調 會時未出席,難認其停工有正當理由。系爭工程應於99年9 月29日完工,被上訴人僅完成83%,上訴人以99年9月23日、 同年月28日律師函催告被上訴人履約未果,乃以系爭工程有 因可歸責被上訴人之事由致延誤進度達10%,及被上訴人無 正當理由不履行契約之情事,依系爭契約第19條第1項第1款 、第2款約定,於99年10月1日通知被上訴人終止系爭契約, 該通知於翌日送達,是系爭契約已於99年10月2日合法終止 。  ㈢茲就被上訴人得請求之工程款敘述如下:  ⑴系爭契約業經終止,被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19條第4項約定, 就退場前已依約完成之工項,得請求上訴人給付工程款。被 上訴人依系爭契約施作完成之工項,先經由技師公會確認高 、低棟廠房已施作範圍,再委由訴外人貞澄有限公司(下稱 貞澄公司)進行模板、混凝土、鋼筋續接器及粉刷數量計算 ,繼由訴外人翰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算鋼筋數量,嗣貞澄 公司復函覆整體粉光漏未扣除開口,扣除後數量應調整為11 82.20平方公尺,兩造並合意應扣除此部分以單價40元計算 ,整體粉光應減少5869元。綜合上開鑑定結果,被上訴人實 際完工之金額應為2811萬7243元,上開完工金額加計包商利 管及營業稅為3070萬6577元,加上估驗保留款102萬2340元 ,扣除上訴人已付之1750萬4294元(此為加上包商利管及營 業稅金額)後,則被上訴人就依約定已施作部分尚得請求上 訴人給付工程款1422萬4623元。  ⑵系爭鑑定認附表三所示之追加工程,為施作系爭工程所必要 ,惟為系爭契約所漏列,上訴人當無不同意被上訴人施作之 理;且依系爭契約第3條第1項、第13條第3項之約定,系爭 契約雖採總價承攬,惟對增減數量,兩造仍得依實作數量及 協議之合理單價進行結算,佐以上訴人於99年6月17日通知 被上訴人之函文內容,應認上訴人已允諾因圖說差異而增加 之施工數量,將於完工結算時計價,不受總價承攬之限制。 兩造就追加工程無約定單價,技師公會參考公會鑑定手冊及 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單價,並以被上訴人提出之金額以95折 計價,認被上訴人得請求給付追加工程款104萬4715元。  ⑶雖上訴人抗辯系爭鑑定關於施作數量之計算有誤,惟技師公 會係依現場施作項目配合圖說,以現場實作數量估算被上訴 人退場前施作之鋼筋數量,系爭契約簽訂後,設計圖說已有 變更,上訴人並以前開99年6月17日之函文表示同意於系爭 工程完工後辦理追加減帳,自不得以計算之實作數量超過系 爭契約約定之數量,即謂計算有誤。參以中石化公司就系爭 廠房工程另與上訴人簽訂補充合同,約定增加建築鋼筋170 噸(即17萬公斤),可見系爭工程所需之鋼筋數量應為72萬 2000公斤,扣除上訴人其後與明泰公司簽訂修正合約之鋼筋 數量13萬7000公斤後為58萬5000公斤,與被上訴人主張其施 作之鋼筋數量58萬2656公斤相去不遠。兩造101年11月27日 之協議,僅紀錄雙方無爭議部分,就未達成共識部分仍得各 自表述,難謂被上訴人已同意系爭廠房之鋼筋僅計算至2樓 。至未施作部分(1FL)之鋼筋數量,技師公會於鑑定時已 剔除未計,1F其餘部分鋼筋均已施作,自應計入,且無將鋼 筋搭接重疊長度重複計算之違誤。另依工程實務於計算混凝 土數量時,並無應扣除包覆鋼筋體積之慣例。是系爭鑑定就 被上訴人施作數量之計算並無錯誤。   ⑷關於門窗工程費用60萬2250元部分,被上訴人已於99年6月23 日將門窗工程材料之送審資料交予上訴人,上訴人於同年7 月24日、8月16日先後通知被上訴人塑鋼浴廁門書面資料審 核完成、門窗選色以簽名樣本顏色為準,有99年7月21日、 同年月24日、同年8月16日之函文可憑,堪認門窗工程被上 訴人已按上訴人指定之窗型選色並組裝完成。該門窗材料既 已組合完成待安裝於系爭廠房,且該門窗材料係因系爭工程 而特製,被上訴人自無取走另作他用之可能,被上訴人得請 求上訴人給付門窗工程費用60萬2250元。  ⑸據上,被上訴人得請求給付約定工程款1422萬4623元、追加 工程款104萬4715元,共計1526萬9338元。 ㈣被上訴人於101年6月1日起訴主張依系爭工程已完成之進度,其 得請求工程款3135萬6689元,上訴人僅給付1648萬1954元,故 請求上訴人給付未付工程款1487萬4744元,嗣減縮請求金額為 1422萬5163元及提前備料損失208萬3317元,復於同年8月20日 陳報該208萬3317元應變更為追加工程款104萬4715元。可見被 上訴人起訴及追加請求之原因事實,已特定於上訴人未給付之 系爭工程約定工程款及追加工程款,於審理中調整或更正請求 之法律依據,並未變更原因事實,係補充或更正法律上之陳述 ,兩造系爭契約於99年10月2日終止,被上訴人之報酬請求權 時效自斯時起算,於上開起訴及追加時點請求上訴人給付,並 未罹於2年時效。 ㈤被上訴人施作系爭工程可展延及免計工期共計29日,有技師公 會106年6月29日函可參,系爭工程之完工日期應至99年9月29 日。被上訴人至同年10月2日系爭契約終止時,延誤工期2日, 依系爭契約第17條第1項約定計算,上訴人得請求被上訴人給 付系爭違約金22萬8000元,得與上訴人應給付之工程款互為抵 銷。於系爭契約終止後被上訴人即不負逾期之違約責任,上訴 人辯稱依被上訴人施工進度計算,須至99年11月30日始得完工 ,自99年10月2日至同年11月30日期間仍應計罰違約金,核屬 無據。上訴人雖因承攬擴建工程延誤工期46天,遭中石化公司 罰款1012萬元,惟擴建工程之合約為統包工程,逾期與否係依 統包總工程完工之最終日期認定,無從認定擴建工程最終遲誤 完工與被上訴人施作系爭工程有關,上訴人復未舉證證明與被 上訴人施作之系爭工程有關,難認上訴人對被上訴人有系爭逾 期罰款債權存在。另被上訴人退場後,上訴人自承未會同被上 訴人或中石化公司清點未完成及重新發包之數量,上訴人與中 石化公司簽訂補充合同已使系爭工程有追加工項產生,中石化 公司又以涉及營業秘密為由,拒絕提供相關資料,致無法比對 上訴人與明泰公司簽署之修正合約施作範圍是否均屬系爭契約 之後續工程,上訴人復未舉證說明,其與明泰公司之修正合約 既屬包含工料,何以明泰公司承攬後,上訴人須另採購材料支 出1469萬3069元,則上訴人於被上訴人退場後,支付明泰公司 合約金額1638萬3077元、採購材料支出1469萬3069元,是否均 屬系爭工程之後續工程,即屬未明。系爭契約金額3990萬元( 含稅),未將設計圖說變更後增加之施作數量計入,無從判斷 上訴人重新發包後成本有無增加,難認上訴人因系爭工程之重 新發包而受有損害。是除系爭違約金22萬8000元得與上訴人應 給付之金額互為抵銷外,上訴人無得以其它系爭逾期違約金、 逾期罰款,及另行發包損害等債權主張抵銷。綜上,以系爭違 約金為抵銷後,被上訴人尚得請求上訴人給付之工程款為1504 萬1338元。  ㈥系爭本票係被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3條第5項約定簽交供作系爭 工程之履約保證金,系爭契約固因可歸責於被上訴人之事由而 終止,惟上訴人對被上訴人之系爭違約金債權已因抵銷而消滅 ,且上訴人承攬之擴建工程(包含系爭工程)業於100年1月15 日竣工,已無擔保被上訴人不履行契約造成上訴人損害之必要 ,被上訴人自得請求返還。   ㈦從而,被上訴人依系爭契約第6條、第3條第5項約定,及民法第 505條第1項、第509條等規定,請求上訴人給付1504萬1338元 本息及返還系爭本票,為有理由,為其心證之所由得。爰維持 第一審就此部分所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駁回其上訴。 四、本院判斷: ㈠關於廢棄發回(即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給付門窗工程費用60 萬2250元本息)部分: 按稱承攬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之工作, 他方俟工作完成,給付報酬之契約;又報酬,應於工作交付 時給付之;民法第490條第1項、第505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查被上訴人已於99年6月23日將門窗工程之材料送審資料交 予上訴人,上訴人先後通知被上訴人塑鋼浴廁門書面資料審 核完成、門窗選色以簽名樣本顏色為準,是被上訴人已按上 訴人指定之窗型選色完成,固為原審所認定(見原判決第20 頁)。惟上訴人於原審提出被上訴人於99年10月16日出具之 工程部分估驗表為證(見原審卷一第97至103頁),以該估 驗表關於門窗五金工程項目部分未有任何估驗數量、金額之 記載,據以抗辯被上訴人並未交付門窗。原審就此未於被上 訴人提出證據證明交付門窗成品之事實前,以該門窗材料係 因系爭工程而特製,被上訴人無取走另作他用之可能,逕認 被上訴人已組裝完成並交付上訴人,遽為不利上訴人之判決 ,未免速斷。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關此部分違背法令,求 予廢棄,非無理由。 ㈡關於駁回其他上訴(即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給付1443萬9088 元本息及返還系爭本票)部分:    原審本於取捨證據、認定事實、解釋契約及適用法律之職權 行使,綜合相關事證,合法認定上訴人除得以系爭違約金22 萬8000元為抵銷外,無其它系爭逾期違約金、逾期罰款,及 另行發包損害等債權得主張抵銷,被上訴人就已完成之工作 尚得請求上訴人給付1443萬9088元(即扣除門窗工程費用60 萬2250元部分)本息及返還系爭本票,且被上訴人之報酬請 求權未罹於2年時效,因以上揭理由,維持第一審就此部分 所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駁回其上訴,經核於法並無違誤。 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於此不利部分不當,聲明廢棄,為無 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 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 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官 林 金 吾 法官 高 榮 宏 法官 蔡 孟 珊 法官 藍 雅 清 法官 陳 靜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蔚 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2025-02-13

TPSV-112-台上-27-20250213-1

台上
最高法院

一、台 台灣富驛酒店股份有限公司與黃耀賢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一部上訴後擴張上訴之聲明事件。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245號 上 訴 人 台灣富驛酒店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侯嘉禎 訴訟代理人 黃繼儂律師 陳敦豪律師 被 上訴 人 黃耀賢 訴訟代理人 林宜樺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3 月20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更審判決(112年度重上更一字第91 號),提起一部上訴後,擴張上訴之聲明,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擴張之訴駁回。 擴張之訴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按在第三審程序,上訴之聲明,不得變更或擴張之,此觀民事訴 訟法第473條第1項之規定自明。本件上訴人起訴請求共同被上訴 人小紅蕃薯有限公司(下稱小紅公司)給付民國106年4月1日起 至107年5月31日止之租金或不當得利新臺幣(下同)539萬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107年10月12日)起加計法定遲延利 息;嗣追加請求給付107年6月1日起至108年7月28日止之租金或 不當得利535萬2742元,及自108年8月2日起加計法定遲延利息( 一審卷一第448頁、第453至457頁)。針對其中自107年3月16日 起至108年7月28日止計632萬1452元本息,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 負連帶給付之責(同上卷第448、453、461頁)。經第一、二審 法院先後駁回。上訴人提起第三審上訴,請求被上訴人就原判決 關於命小紅公司給付自107年6月8日起至108年7月28日止之不當 得利計472萬9240元,及自107年10月12日加計法定遲延利息部分 負連帶給付之責。核其中472萬9240元自107年10月12日起至108 年8月1日止之法定遲延利息部分(原判決就此部分為訴外裁判, 由本院另以判決廢棄),係屬擴張聲明,依上說明,自非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擴張之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官 林 金 吾 法官 陳 靜 芬 法官 蔡 孟 珊 法官 藍 雅 清 法官 高 榮 宏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沛 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2-13

TPSV-113-台上-1245-20250213-2

台聲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工資等聲請核定第三審律師酬金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128號 聲 請 人 即被上訴人 陳坤旺 王惠雪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即上訴人法華山永安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 給付工資等事件(本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990號),聲請核定第 三審律師酬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四萬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最高法院勞動法庭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林 金 吾 法官 陳 靜 芬 法官 高 榮 宏 法官 藍 雅 清 法官 蔡 孟 珊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劉 子 豪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2025-02-13

TPSV-114-台聲-128-20250213-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876號 上 訴 人 林聖章 訴訟代理人 方春意律師 上 訴 人 王郁甯 訴訟代理人 林雅儒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兩造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7月3日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重上字第 142號),各自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兩造上訴均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兩造各自負擔。 理 由 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 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民事訴 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 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 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內,依上訴理 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第2項、第475條 本文各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法第469條規定, 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 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 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 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 ,或有關大法官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 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 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 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 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 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  另第三審法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 訴訟法第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本件兩造對於原判決關己不利部分各自提起上訴,雖以各該部 分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 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及解釋意思表示之職權行使,所論斷:綜 合兩造之資力、存款金流往來紀錄、LINE對話紀錄、簽約付款 錄影光碟、房地坐落地圖、照片、標購不動產契約書,及證人 黃麗蓉(清潔婦)、李玉麟(代標業者)之證述,門牌○○市○○ 區○○路000號房屋及其坐落基地(下稱甲房地)因鄰近上訴人 林聖章開業醫療診所,可供儲放物品之倉庫使用而由林聖章出 資購入,借名登記於對造上訴人王郁甯(原名王家蓁)名下; 門牌同市○○區○○○○路000號00樓(含同區○○段00000建號建物應 有部分159/10000)及其坐落基地(應有部分164/10000)(下 稱乙房地),雖係林聖章出資以王郁甯名義向法院得標買受, 惟以當時雙方為論及婚嫁之男女朋友,林聖章表明係為給王郁 甯及小孩舒服的家及因疼愛王郁甯而標買登記王郁甯名下,並 賦予王郁甯最終購買權與處置權等節,難認彼此有借名登記之 意思表示合致。則林聖章主張已發函終止借名登記關係,類推 適用民法第541條第1項規定,請求王郁甯移轉登記甲房地所有 權,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類推適用民法第544條、第184條第 1項規定,請求王郁甯返還或賠償處分乙房地之價款或損害新 臺幣2631萬1760元本息,為無理由,不應准許等情,指摘其為 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或其他不影響判決結果之理由,泛言理 由不備、矛盾或認定事實與卷證不符,及違反經驗、證據法則 ,而非表明各該不利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 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 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 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 上訴為不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兩造上訴均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 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官 林 金 吾 法官 陳 靜 芬 法官 蔡 孟 珊 法官 藍 雅 清 法官 高 榮 宏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沛 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2-13

TPSV-113-台上-1876-20250213-1

台聲
最高法院

分配表異議之訴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聲字第87號 聲 請 人 陳麗慧 賴正重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張于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王暐翔間分配表異議之訴事件,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7月18日本院裁定(113年度台上字第1326號),聲請 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本院確定裁定聲請再審,非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所 列各款情形,不得為之,此觀同法第507條之規定自明。本件聲 請人對於本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326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並未 敘明該裁定有何法定再審事由,僅說明其對於前訴訟程序確定裁 判不服之理由。依上開說明,其聲請自難認為合法。 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 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官 林 金 吾 法官 高 榮 宏 法官 蔡 孟 珊 法官 藍 雅 清 法官 陳 靜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蔚 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2025-02-13

TPSV-114-台聲-87-20250213-1

台上
最高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717號 上 訴 人 陳若蕎(原名陳愷徽) 訴訟代理人 張正勳律師 被 上訴 人 廖德新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5月29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第25 5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 法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 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 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 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 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及解釋契約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上訴人簽交被上訴人如 原判決附表所示4紙本票(下合稱系爭本票),兩造為系爭 本票之前後手。綜據證人鄭彣婕(上訴人友人)證詞、兩造 LINE對話、錄音譯文、被上訴人簽署之委託書、陳報書、帳 戶往來明細及上訴人對鄭彣婕提出之刑事告訴狀,可知被上 訴人以鄭彣婕與他人有債務糾紛為由,不願貸與鄭彣婕金錢 ,上訴人因投資鄭彣婕經營之訴外人夢思潔有限公司(以低 價向盤商取得商品後轉售獲利),欠缺資金,經被上訴人同 意貸與金錢後,取得被上訴人交付現金新臺幣(下同)130 萬元及匯款180萬元、130萬元至上訴人經營之訴外人婼凡有 限公司帳戶。上訴人為系爭本票之發票人,其主張簽發系爭 本票之原因關係係為擔保鄭彣婕向被上訴人之借款,經被上 訴人否認,上訴人並未舉證以明,自應負發票人責任,則被 上訴人持系爭本票准予強制執行之裁定為執行名義,向臺灣 雲林地方法院聲請強制執行,自屬有據。從而,上訴人請求 確認系爭本票債權不存在,及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規 定,撤銷上開強制執行程序,均無理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 ,並就原審已論斷或其他贅述而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者,泛 言未論斷或論斷違法,而非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亦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 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 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末查,上訴人於原審主張票據原因關係存在鄭彣婕與被上 訴人之間,並無不明瞭或不完足之情,原審審判長自無闡明 義務可言,附此說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官 林 金 吾 法官 陳 靜 芬 法官 高 榮 宏 法官 藍 雅 清 法官 蔡 孟 珊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劉 子 豪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2025-02-13

TPSV-113-台上-1717-20250213-1

士小
士林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士小字第2183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蔡孟珊 被 上訴人 即 原 告 李思皞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4 年1月7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查本件訴訟標的金 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66,815元,原判決就上訴人所宣示敗訴 部分之金額為28,090元,上訴人就此不利益部分提起上訴,應徵 第二審裁判費2,250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32第2項、第442條第2項前段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 送達後5日內逕向本庭(臺北市○○區○○○路0段0號)如數補繳,逾 期不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士林簡易庭 法 官 葛名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 向本院提出抗告狀及表明抗告理由(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 新臺幣1,000元;本裁定關於命補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詹禾翊

2025-02-12

SLEV-113-士小-2183-20250212-2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207號 上 訴 人 連文欽 連文清 連文榮 連文勲 林宜臻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長甫律師 被 上訴 人 連萬水 連萬福 連謝梅 連文彬 連文昌 連鳳珠 連玉娟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王銘勇律師 許美麗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7月31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字 第435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 法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 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 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 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 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 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 解釋契約及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訴外人連江雨( 於民國00年0月00日死亡)於77年間將原判決附表(下稱附 表)一所示1087、1168、1130地號、應有部分均為2/16之農 地(下合稱系爭土地)平均分配贈與4子連水發(於105年5 月22日死亡,繼承人為被上訴人連謝梅以次5人)、被上訴 人連萬水、連萬福(下合稱連水發等3人)、連火旺(下稱4 兄弟),4兄弟於77年1月31日簽立協議書,確認每人就受贈 之系爭土地各有1/4權利,約定借用有自耕能力之連火旺名 義登記,迨日後出售將所得款項均分(下稱系爭約定),連 江雨嗣於同年6月20日將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於連火旺 名下。系爭約定未違反公序良俗,亦非脫法行為,自非無效 ,是連水發等3人就系爭土地權利各1/4與連火旺間有借名登 記關係存在,迨連火旺於000年0月0日死亡,該借名登記關 係因而消滅。上訴人為連火旺之繼承人或再轉繼承人,因分 割繼承分別取得1087、1168、1130地號土地如附表三「原登 記權利範圍」欄所示之應有部分,被上訴人自得依系爭約定 、借名登記關係消滅後之借名標的物返還請求權(類推適用 民法第541條規定)、民法第179條規定及繼承之法律關係, 請求上訴人返還登記系爭土地應有部分等情,指摘其為不當 ,並就原審已論斷者,泛言理由矛盾、不備,而非表明該判 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 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 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 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末查,當事人所訂立之契約定性為何,法院應根據當事人 所主張之原因事實認定後依職權適用法律,不受當事人法律 陳述之拘束。被上訴人於原審係主張依系爭約定為請求,就 該約定定性為借名登記或土地登記預為分配之無名契約,陳 述雖有不同(見原審卷第393至394頁),然法院不受其拘束 ,得依當事人主張之原因事實,經兩造攻防後,據以認定並 依職權適用法律。上訴人指稱原審就被上訴人未主張之借名 登記契約為裁判,顯有誤會,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官 林 金 吾 法官 陳 靜 芬 法官 高 榮 宏 法官 蔡 孟 珊 法官 藍 雅 清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高 俊 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2025-01-21

TPSV-113-台上-2207-20250121-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分割遺產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上字第15號 上 訴 人 蔡純宓 訴訟代理人 劉博文律師 許名穎律師 被 上訴 人 蔡樹勲 訴訟代理人 劉彥廷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 月13日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第二審更審判決(113年度家上更 二字第1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 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 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 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 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 圍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 條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文。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 同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 令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 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 之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 外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 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 法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 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 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 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 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 院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 47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 法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 實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繼承人林採筐於民國100年3月20 日死亡,遺有如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一所示財產(下稱 系爭遺產),繼承人為兩造及原審共同上訴人蔡純瑾,每人 應繼分1∕3。上開遺產並無不能分割情事,繼承人間亦無不 分割之契約,迄未達成分割協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164條 本文規定,請求分割遺產,洵屬有據。雖上訴人主張如附表 二所示財產亦係林採筐之遺產,依證人何叔孋、林均恩、羅 恩惠〔林採筐於100年3月15日作成公證遺囑(下稱系爭公證遺 囑)之公證人、見證人,下稱何叔孋等3人〕、余朝成(郵局 職員)之證詞,及蔡純瑾之陳述,暨林採筐相關醫療紀錄, 參互以察,林採筐於100年3月15日至17日住院期間之意識尚 屬清晰,能說話及筆談,無意思表示能力欠缺或不足情形。 如附表二編號1所示提領存款新臺幣(下同)659萬600元, 係林採筐於生前授權被上訴人及蔡純瑾提領、分配贈與各繼 承人,已非林採筐之遺產。另林採筐製作系爭公證遺囑時, 係何叔孋等3人實際至林採筐病房進行公證程序,林採筐於 公證過程有口述遺囑程序,佐以該遺囑內容與蔡純瑾所述林 採筐之真意相合,無遭他人左右或誤解林採筐意思之情狀; 上訴人所舉證據不足動搖系爭公證遺囑之證明力,該公證遺 囑應為有效,如附表二編號2至6所示之房地返還請求權亦非 林採筐之遺產。又被上訴人代墊林採筐喪葬費用共26萬8900 元,兩造同意自附表一編號2所示存款予以支付。審酌系爭 遺產性質、林採筐生前意思、繼承人之依存性及利益、社會 經濟效用,暨兩造及蔡純瑾同意依附表一「分割方法」欄所 示方法分割之意見,爰將林採筐之系爭遺產予以分割如附表 一「分割方法」欄所示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 者,泛言理由不備、矛盾,或違反證據及論理法則,而非表 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 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 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 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 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481條、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官 林 金 吾 法官 高 榮 宏 法官 蔡 孟 珊 法官 藍 雅 清 法官 陳 靜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林 蔚 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2025-01-21

TPSV-114-台上-15-20250121-1

士小
士林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士小字第2183號 原 告 李思皞 被 告 蔡孟珊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 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萬捌仟零玖拾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 年十月十八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其中新臺幣肆佰貳拾元,及 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 息,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 提出書狀作何聲明、陳述,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 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原告於民國112年12月23日下午5時8分許, 駕駛為己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 車輛),行駛在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1段,因見被告駕駛 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行駛緩慢,與前車間有1輛 車之車距,遂切換方向燈變換車道,然行經臺北市○○區○○○ 路0段000號前,被告因使用3C產品而未注意車前狀況,因而 從後追撞系爭車輛(下稱本件事故),致原告受有損害即車 輛修理費新臺幣(下同)61,975元,又原告於修車期間需至 桃園看修繕進度,支出交通費1,840元,再於修車期間沒有 辦法停車,平白支出停車場費用3,000元,爰依侵權行為法 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賠償損害,並聲明:1.被告 應給付原告66,815元,及自本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遲延利息;2.原告願供擔 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以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汽車、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使用 中加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不法 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 價額,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前段、第196 條分別定有明文。再按物被毀損時,被害人除得依民法第 196條請求賠償外,並不排除民法第213條至第215條之適 用;依民法第196條請求賠償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得 以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但以必要者為限(例如:修理 材料以新品換舊品,應予折舊)(最高法院77年度第9次 民事庭會議決議(一)參照)。 (二)經查,原告主張本件事故係因被告駕車過失所致之事實, 已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道路 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估價單等件為證,並經本院依 職權調取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道路交通事故初 步分析研判表、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補充資料表、調查 紀錄表、現場照片等資料查核明確;而被告經合法通知無 正當理由未到場,亦未提出任何具體的聲明及陳述,是本 院綜合上開各項證據調查結果及全辯論意旨,堪信原告之 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本於上開法律規定,請求被告賠 償系爭車輛修復費用,應屬有據。 (三)依原告所提之估價單,其修復費用為61,975元(其中工資36,500元、材料24,275元、汽車美容1,200元),而以新零件更換舊零件之零件折舊部分非屬必要費用,應予扣除。茲查,系爭車輛係於95年11月15日出廠使用(公路監理系統僅記載出廠年月,未載明出廠日,依法推定為該月15日),有公路監理系統車號查詢車籍資料附卷可稽,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表之規定,汽車耐用年數為5年,依定率遞減法每年應折舊千分之369,且參酌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6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平均法或定率遞減法者,以1年為計算單位,其使用期間未滿1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1月者,以1月計」而為計算,則算至本件事故發生時之112年12月23日,系爭車輛已逾耐用年數,依上開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表規定,折舊後之殘值以成本10分之1為合度,則系爭車輛修復費用經扣除折舊後,應以2,428元為修復之必要費用(計算式如附表),加上其餘非屬零件之工資36,500元及汽車美容1,200元,合計為40,128元。 (四)至原告請求交通費及停車場費用部分,其中交通費部分, 原告主張係因前往觀看系爭車輛修繕進度而支出,然現行 通訊技術發達,是否有必要至現場觀看修繕進度,已非無 疑,且原告共計請求6趟來回高鐵費用,如此頻繁搭乘高 鐵,僅為觀看修繕進度,實與一般社會通念相違,故此部 分之請求,難認有必要性,應予駁回。又停車場費用部分 ,原告自承縱無本件事故,其仍有支付該費用之必要(見 本院113年度士小字第2183號卷第120頁),故此費用與本 件事故無因果關係存在,雖原告主張其受有無法利用利益 之損失,但本件事故發生後,並無影響原告利用停車場之 權利,當無利用利益之損失,故原告此部分請求,並無理 由。 (五)另按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 賠 償金額,或免除之,民法第217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 本件事故依據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道路交通事 故初步分析研判表之記載,原告亦有變換車道未注意其他 車輛之過失(見本院卷第61頁),原告雖主張其係變換車 道完成並停止後,方遭撞擊,其並無過失等語,然觀諸依 據原告所提出之估價單及照片所示,系爭車輛係左後車尾 受損,而被告當時為直行車,顯見原告變換車道並未完成 ,其之主張並無理由,於本件事故原告亦有變換車道未注 意其他車輛之過失;故本院權衡違規情節及過失之輕重等 情,認定本件過失比例,應由原告負3成,被告負7成為合 理,計28,090元(40,128×70%=28,090,小數點後四捨五 入)。 (六)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 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 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 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 之遲延利息;又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 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 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 請求被告給付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未經原告舉證證明 定有期限,應認屬未定期限債務,依上開規定,被告應自 受催告時起始負遲延責任,是原告請求法定遲延利息部分 ,其得請求自本件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即113年10月1 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自屬 有據。 (七)從而,原告依上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28,090元及自 113年10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適用小 額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 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此部分原告雖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 執行,惟本院既已職權宣告假執行,其此部分聲請,核僅為 促請本院職權發動,自無庸另為准駁之諭知。至原告敗訴部 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436條第2項、 第436條之23。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1,000元(第一審裁 判費),其中420元(元以下四捨五入)由被告負擔,及自 本判決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餘由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士林簡易庭 法 官 葛名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記載 上訴理由,表明關於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與依訴訟 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繳納上訴費新臺幣 2,250元,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詹禾翊 附表: 折舊時間      金額 第1年折舊值    24,275×0.369=8,957 第1年折舊後價值  24,275-8,957=15,318 第2年折舊值    15,318×0.369=5,652 第2年折舊後價值  15,318-5,652=9,666 第3年折舊值    9,666×0.369=3,567 第3年折舊後價值  9,666-3,567=6,099 第4年折舊值    6,099×0.369=2,251 第4年折舊後價值  6,099-2,251=3,848 第5年折舊值    3,848×0.369=1,420 第5年折舊後價值  3,848-1,420=2,428 (折舊累積額總合不得超過該資產成本原額之十分之九,超過即 以該資產成本原額之十分之一計)

2025-01-21

SLEV-113-士小-2183-202501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