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

共找到 66 筆結果(第 1-10 筆)

勞執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30號 聲 請 人 林武雄 相 對 人 家苙食品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蕙筠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 紀錄調解成立內容關於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新臺幣貳拾肆萬壹仟 捌佰柒拾參元之內容,除相對人業已給付聲請人新臺幣陸萬元外 ,其餘部分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59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勞資爭議事件,經臺北市政府委託中 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指派調解人於民國113年12月16日調 解成立,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人工資、假日未休工資、特休 未休工資共計新臺幣(下同)241,873元,相對人應分8期給 付,自114年1月起,按月於每月10日給付30,000元,第8期 (114年8月10日)給付31,873元。惟相對人嗣僅給付第1、2 期款共計6萬元後,即未依約給付。為此,爰依勞資爭議處 理法第59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勞資爭議調解紀錄、聲請人之薪資帳戶之存摺封面及內頁明 細影本為證,足認兩造間成立之調解確係依勞資爭議處理法 所作成,是聲請人以相對人未依調解成立內容履行給付全部 金額之義務為由,聲請就調解內容未履行部分裁定准予強制 執行,核與首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爰依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趙彥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本裁定抗告,須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 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陳玥彤

2025-03-31

SLDV-114-勞執-30-20250331-1

勞執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36號 聲 請 人 張秀玲 相 對 人 樺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魏孝秦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二十一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 紀錄調解成立內容關於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新臺幣玖萬壹仟貳佰 壹拾元之內容,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59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勞資爭議事件,經臺北市政府委託中 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指派調解人於民國114年1月21日調解 成立,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人資遣費、薪資共計新臺幣91,2 10元,惟相對人嗣未依約給付。為此,爰依勞資爭議處理法 第59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臺北市勞動局勞資 爭議調解紀錄、聲請人之銀行帳戶存摺封面及內頁交易明細 資料影本為證,足認兩造間成立之調解確係依勞資爭議處理 法所作成,是聲請人以相對人未依調解成立內容履行義務為 由,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核與首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 四、爰依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趙彥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本裁定抗告,須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 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陳玥彤

2025-03-31

SLDV-114-勞執-36-20250331-1

勞執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28號 聲 請 人 林易萱 相 對 人 樺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魏孝秦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民國113年11月19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所 載,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113年9、10月份之積欠工資合計新 臺幣114,648元之調解內容,准予強制執行。 二、聲請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因勞資爭議,前經臺北市 政府勞動局委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調解,於113年11 月19日調解成立,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人113年9、10月份之 積欠工資分別為56,540元、58,108元,共計114,648元,並 於113年12月10日前逕匯入聲請人原領薪資帳戶。詎相對人 迄今仍未給付,爰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規定,聲請准予 強制執行等語。 二、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於聲請強制執行時 ,並暫免繳執行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查聲請人主張兩造經勞資爭議調解成立如主文第1項所示 之內容,且相對人迄今並未給付等情,業據提出臺北市政府 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記錄、聲請人原領薪資帳戶存摺封面暨 成立調解之日起迄今之存摺內頁明細等件(見本院卷第8-10 頁)為證,則聲請人以相對人未依上開調解內容履行其義務 ,據以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依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勞動第二庭 法 官 張新楣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施怡愷

2025-03-25

SLDV-114-勞執-28-20250325-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292號 抗 告 人 財團法人台北市老人基金會 法定代理人 陳邑齊 代 理 人 李雄 相 對 人 李逸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本院民國 113年7月15日所為113年度勞執字第29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相對人於原審之聲請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對於前項裁定,當 事人得為抗告,抗告之程序適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非訟事 件法未規定者,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有下列各款情形之 一者,法院應駁回其強制執行裁定之聲請:一、調解內容或 仲裁判斷,係使勞資爭議當事人為法律上所禁止之行為。二 、調解內容或仲裁判斷,與爭議標的顯屬無關或性質不適於 強制執行。三、依其他法律不得為強制執行。勞資爭議處理 法第59條第1項、第3項、第60條分別定有明文。倘當事人之 一方已履行義務時,不論是一部履行或全部履行,於其履行 之範圍內,債務既已消滅,他方依上開法條之規定,自不得 就消滅之債務聲請強制執行。次按抗告法院認抗告為有理由 者,應廢棄或變更原裁定,民事訴訟法第492條前段亦有明 文。 二、相對人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關於工資等之勞資爭議,經中 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指派調解人於民國113年4月22日調解 成立,兩造合意就本件爭議以抗告人給付相對人工資新臺幣 (下同)123,000元、代墊款67,000元、資遣費24萬元,合 計43萬元達成和解,抗告人應於113年5月22日前給付第1期 款25萬元、於同年6月22日前給付第2期款36,000元、於同年 7月22日前給付第3期款36,000元、於同年8月22日前給付第4 期款36,000元、於同年9月22日前給付第5期款36,000元、於 同年10月22日前給付第6期款36,000元,均匯入相對人原薪 資帳戶,如有1期未給付,則視為全部到期。惟抗告人於113 年5月30日始給付25萬元、於113年6月21日僅給付31,000元 ,未完全依調解成立內容履行義務。為此,爰依勞資爭議處 理法第59條第1項規定,就抗告人未履行部分聲請裁定准予 強制執行等語。 三、抗告人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於新冠肺炎疫情後,已無任何 財產,抗告人於113年4月22日調解時,為避免雙方不良情況 持續惡化,僅能忍痛同意調解內容。抗告人於調解成立後四 處借款,並取得相對人同意第1期款項得延後給付,抗告人 已分別於113年5月30日給付25萬元、同年6月16日給付5,000 元、6月21日給付31,000元、7月22日給付36,000元,剩餘款 項當按期給付,爰提起抗告等語。 四、經查: (一)抗告人與相對人間勞資爭議事件,前經中華民國勞資關係 協進會於113年4月22日調解成立,調解成立內容為:「(1 )經雙方合意,資方(即本件抗告人)給付勞方(即本件 相對人)不足工資123,000元、代墊款67,000元、資遣費2 4萬元,合計給付43萬元,勞方同意資方分6期方式給付; 第1期為113年5月22日前給付第1期款25萬元,第2期為113 年6月22日前給付勞方36,000元,第3期為113年7月22日前 給付勞方36,000元,第4期為113年8月22日前給付勞方36, 000元,第5期為113年9月22日前給付勞方36,000元,第6 期為113年10月22日前給付勞方36,000元,資方同意於每 期到期日前各匯入勞方原薪轉帳戶內,上述分期,如有一 期未給付,即視為全部到期,勞資雙方就本案達成和解」 ,有相對人所提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勞資爭議調解紀 錄在卷足憑(見原審卷第10頁)。惟抗告人係於113年5月 30日方給付第1期款25萬元,嗣於同年6月16日給付5,000 元、6月21日給付31,000元、7月22日給付36,000元予相對 人,共計322,000元,此有相對人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 戶存摺資料暨存款交易明細(見原審卷第20-24頁)、抗 告人之郵政跨行匯款申請書、銀行匯款交易明細在卷可參 (見本院卷第22-30頁),是堪認抗告人確有未依上開調 解成立內容所定期限履行分期給付款項之義務,則抗告人 之給付義務依約自應視為全部到期。至抗告人雖陳稱相對 人同意其延後給付第1期款項云云,惟未據提出任何足資 釋明之證據以實其說,難認可採。從而,原審以抗告人未 依調解成立內容履行義務為由,就抗告人未履行之部分裁 定准予強制執行,固與首揭規定相符。 (二)惟查,抗告人嗣就上開調解成立內容業已於提起本件抗告 後全額給付予相對人完畢,此業經兩造陳明在卷,有本院 公務電話紀錄存卷可參。準此,上開調解內容既經全部履 行完畢,自已不得再就該調解內容為強制執行,是依勞資 爭議處理法第60條第3款之規定,相對人聲請裁定准予強 制執行即不應再予准許。原審就此未及審酌而為抗告人不 利之裁定,容有未洽,抗告意旨就此求予廢棄改判,為有 理由,爰由本院予以廢棄,並改裁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又本件雖為有利於抗告人之 裁定,然本院審酌相對人於原審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按 當時抗告人履行調解內容之程度,其所為聲請乃伸張權利所 必要,且抗告人係於本件抗告期間方履行完畢,爰就本件程 序費用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3項準用民事訴訟法第81 條第2款規定,裁定由抗告人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陳章榮                  法 官 張新楣                  法 官 趙彥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玥彤

2025-03-24

SLDV-113-抗-292-20250324-1

勞執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准予強制執行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20號 聲 請 人 關鳳珊 相 對 人 黃念慈即濬彩工作室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新北市政府於民國一一三年十月八日所處理有關聲請人與相對人 間勞資爭議調解紀錄調解結果欄所載,關於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 人新臺幣貳萬壹仟玖佰捌拾肆元之調解成立內容部分,准予強制 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前段 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因薪資爭議,於民國( 下同)113年10月8日經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委託社團法人中華 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指派調解人進行調解,雙方調解成立在 案。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薪資等新台幣(下同)41,984元, 請求就其中21,984元准予強制執行等語。 三、經查:   本件聲請人與相對人間有關薪資等爭議,前經臺北市政府勞 動局委託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指派調解人於11 3年10月8日調解成立在案,調解成立內容略以:「㈠資方同 意就本爭議給付勞方41,984元(給付明細:113年9月工資40 ,383元、113年9月份加班費891元、113年8月份加班費710元 )。前述金額資方於113年10月11日前給付,逕匯入勞方原 薪資帳戶(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而本件相對人僅給 付20,000元,惟剩餘之21,984元相對人未為給付,業據聲請 人提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存摺內頁、LI NE對話紀錄等影本為證,堪信屬實,是聲請人聲請裁定就相 對人尚未給付之21,984元准予強制執行,合於法律規定,應 予准許。 四、另聲請人請求本院註明其能查核商業登記證上著有相對人之 身份證字號一節,於法無據,且本院已准予本件強制執行程 序,聲請人將來持本件民事裁定及裁定確定證明書,向本院 民事執行處聲請強制執行,亦可查核相對人財產資料,故聲 請人此部分請求,無法准許,併予敘明。 五、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 訴訟法第78條、第95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劉以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收受裁定正本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溫凱情

2025-03-12

PCDV-114-勞執-20-20250312-1

勞小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請求給付工資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小字第129號 原 告 陳冠汝 被 告 日東烘培事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鄭素娥 列當事人間請求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9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萬伍仟柒佰肆拾伍元。 被告應提繳勞工退休金新臺幣伍仟貳佰零捌元至原告於勞動部勞 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專戶。 訴訟費用新台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貳萬伍仟柒佰肆拾伍 元為原告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本判決第二項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伍仟貳佰零捌元為原告 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上理由   本件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 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其自民國(下同)112年7月7日受雇於被告, 擔任門市員,被告於113年2月11日無預警休業,是被告係依 據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11條第1款之事由終止勞動 契約。被告尚積欠原告113年1月及2月薪資共1萬7760元,原 告自得請求資遣費7985元,另被告並未依法提繳勞工退休金 ,原告亦得請求被告補提繳勞工退休金5208元,爰依勞動法 令之規定,提起本訴,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2萬5745元 。被告應提繳勞工退休金5208元至原告於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專戶。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 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原告主張上開等情,業據其提出薪資單、薪資計算表、中華 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勞資爭議調解紀錄可按(見本院卷第13~ 39頁)。是原告主張被告應給付積欠薪資1萬7760元(12580+5 180=17760),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二)請求資遣費部分:  1.雇主依勞基法第11條第1項之規定,終止勞動契約者,應依 左列規定發給勞工資遣費:一、在同一雇主之事業單位繼續 工作,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平均工資之資遣費。二、 依前款計算之剩餘月數,或工作未滿一年者,以比例計給之 。未滿一個月者以一個月計。為勞基法第11條、第17條所明 定。又勞工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適用本條例後之工 作年資,於勞動契約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13條但書、第 14條及第20條或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23條、第24條規定終 止時,其資遣費由雇主按其工作年資,每滿一年發給二分之 一個月之平均工資,未滿一年者,以比例計給;最高以發給 六個月平均工資為限,不適用勞動基準法第17條之規定。勞 工退休金條例第12條第1項亦有明定。  2.平均工資係指計算事由發生之當日前六個月內所得工資總額 除以該期間之總日數所得之金額。工作未滿六個月者,指工 作期間所得工資總額除以工作期間之總日數所得之金額。工 資按工作日數、時數或論件計算者,其依上述方式計算之平 均工資,如少於該期內工資總額除以實際工作日數所得金額 百分之六十者,以百分之六十計。  3.本件被告公司無預警休業,被告係依據勞基法第11條第1款 之規定而終止,原告自得請求被告給付資遣費。又原告自11 2年7月7日起受雇於被告,最後工作日為113年2月8日,原告 得請求之資遣費為7985元計算式如本院卷第15至19頁所示,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三)提繳勞工退休金部分:  1.又雇主應為適用勞退條例之勞工,按月提繳退休金,儲存於 勞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雇主每月負擔之勞 工退休金提繳率,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6%,勞退條例第6 條第1項、第14條第1項定有明文。依同條例第31條第1項規 定,雇主未依該條例之規定按月提繳或足額提繳勞工退休金 ,致勞工受有損害者,勞工得向雇主請求損害賠償。該專戶 內之本金及累積收益屬勞工所有,僅於未符合同條例第24條 第1項所定請領退休金規定之前,不得領取。是雇主未依該 條例之規定,按月提繳或足額提繳勞工退休金者,將減損勞 工退休金專戶之本金及累積收益,勞工之財產受有損害,自 得依該條例第31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於勞工尚不得 請領退休金之情形,亦得請求雇主將未提繳或未足額提繳之 金額繳納至其退休金專戶,以回復原狀,最高法院101年度 台上字第1602號著有裁判可資參照。  2.原告請求自112年7月起至113年2月11日止共應提繳5208元如 本院卷第27頁之計算式,應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據勞動法令,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所示,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法院就勞工之給付請求,為雇主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前項請求,法院應同時宣告雇主得供擔保或將請求 標的物提存而免假執行,為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 項、第2 項所明定。本件判決為被告即雇主敗訴之判決,依據前開規 定,並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及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徐玉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 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 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未於上訴後20日內補提合法上訴理 由書,法院得逕以裁定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林昱嘉

2025-03-04

PCDV-113-勞小-129-20250304-2

勞執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19號 聲 請 人 蔡小萍 相 對 人 樺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魏孝秦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 解紀錄調解成立內容關於「勞資雙方同意就本案爭議事項達成和 解:資方(相對人)同意給付勞方(聲請人)資遣費新臺幣參萬壹仟 參佰零參元、工資新臺幣貳拾陸萬伍仟壹佰肆拾柒元(已扣減勞 健保自負額)、特休未休工資新臺幣玖仟陸佰元,總計新臺幣參 拾萬陸仟零伍拾元;資方應於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二月十日前將 前述和解金額匯入勞方原薪資帳戶。」之內容,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59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給付工資等勞資爭議事件 ,經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指派調解人於民國113年11月2 1日調解成立,兩造合意相對人應於113年12月10日前給付聲 請人資遣費新臺幣(下同)3萬1,303元、113年8、9、10月 工資26萬5,147元(已扣減勞健保自負額)、特休未休工資9 ,600元,共30萬6,050元逕匯入聲請人之原薪資轉帳帳戶。 惟相對人未依調解成立內容履行義務。為此,爰依勞資爭議 處理法第59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等語,並 提出勞資爭議調解紀錄及帳戶交易明細等件為證。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其與相對人間因給付工資等勞資爭議事件 ,經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指派調解人進行調解,雙方於 113年11月21日調解成立,惟相對人未依調解結論履行義務 等情,有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帳戶交易明 細等件為證,應足認定兩造間成立之調解確係依勞資爭議處 理法所作成者,是聲請人以相對人未依調解結論履行義務為 由,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核與首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勞動法庭法 官 絲鈺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邱勃英

2025-03-03

SLDV-114-勞執-19-20250303-1

勞執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14號 聲 請 人 張欣如 相 對 人 樺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魏孝秦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二月五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 錄調解成立內容關於「勞資雙方同意就本案爭議事項達成和解: 資方(相對人)同意給付勞方(聲請人)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八月至十 一月工資新臺幣壹拾陸萬肆仟柒佰元、資遣費新臺幣壹萬玖仟伍 佰伍拾元,總計新臺幣壹拾捌萬肆仟貳佰伍拾元;資方應於民國 一百一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前將前述和解金額匯入勞方原薪資帳 戶。」之內容,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59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給付工資等勞資爭議事件 ,經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指派調解人於民國113年12月5 日調解成立,兩造合意相對人應於113年12月30日前給付聲 請人113年8月至11月工資新臺幣(下同)16萬4,700元、資 遣費1萬9,550元,共18萬4,250元逕匯入聲請人之原薪資轉 帳帳戶。惟相對人未依調解成立內容履行義務。為此,爰依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 等語,並提出勞資爭議調解紀錄及帳戶交易明細等件為證。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其與相對人間因給付工資等勞資爭議事件 ,經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指派調解人進行調解,雙方於 113年12月5日調解成立,惟相對人未依調解結論履行義務等 情,有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帳戶交易明細 等件為證,應足認定兩造間成立之調解確係依勞資爭議處理 法所作成者,是聲請人以相對人未依調解結論履行義務為由 ,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核與首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勞動法庭法 官 絲鈺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邱勃英

2025-03-03

SLDV-114-勞執-14-20250303-1

勞執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18號 聲 請 人 施語嫣 相 對 人 樺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魏孝秦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民國113年11月19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所 載,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聲請人113年9、10月份之積欠工資 合計新臺幣90,958元之調解內容,准予強制執行。 二、聲請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因勞資爭議,前經臺北市 政府勞動局委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調解,於113年11 月19日調解成立,相對人同意給付聲請人113年9、10月份之 積欠工資分別為新臺幣(下同)45,827元、45,131元,共計 90,958元,並於113年12月10日前逕匯入聲請人原領薪資帳 戶。詎相對人迄今仍未給付,爰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規 定,聲請准予強制執行等語。 二、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於聲請強制執行時 ,並暫免繳執行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查聲請人主張兩造經勞資爭議調解成立如主文第1項所示 之內容,且相對人迄今並未給付等情,業據提出聲請人原領 薪資帳戶存摺封面暨成立調解之日起迄今之存摺內頁明細等 件(見本院卷第8-9、24-28頁)為證,則聲請人以相對人未 依上開調解內容履行其義務,據以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依上 開規定,應予准許。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勞動第一庭 法 官 張新楣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施怡愷

2025-02-27

SLDV-114-勞執-18-20250227-2

勞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勞簡字第141號 原 告 林永禧 黃上賓 被 告 北之都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郁煌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7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林永禧新臺幣壹拾貳萬貳仟貳佰零捌元。 二、被告應提繳新臺幣捌萬伍仟肆佰肆拾陸元至原告林永禧於勞 動部勞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 三、被告應給付原告黃上賓新臺幣陸萬陸仟肆佰伍拾柒元。   四、被告應提繳新臺幣叁萬肆仟玖佰捌拾貳元至原告黃上賓於勞 動部勞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     五、原告黃上賓其餘之訴駁回。 六、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七、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拾貳萬貳仟貳 佰零捌元為原告林永禧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八、本判決第二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捌萬伍仟肆佰肆 拾陸元為原告林永禧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九、本判決第三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陸萬陸仟肆佰伍 拾柒元為原告黃上賓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十、本判決第四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叁萬肆仟玖佰捌 拾貳元為原告黃上賓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 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3款定有明文。查原告起 訴時原聲明:「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林永禧新臺幣(下同) 20萬7,654元。二、被告應給付原告黃上賓10萬4,766元。」 (本院卷第13頁)。嗣於民國114年2月17日當庭變更訴之聲 明為:「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林永禧12萬2,208元。二、被 告應提繳8萬5,446元至原告於林永禧勞動部勞工保險局設立 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三、被告應給付原告黃上賓6萬9,7 84元。四、被告應提繳3萬4,982元至原告於黃上賓勞動部勞 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本院卷第123頁 )。經核原告上開變更,經核均係基於兩造間勞動契約關係 所生,屬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且係減縮應受判決事項聲明 ,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林永禧自109年4月1日起受僱於被告,擔任保全職務,上 班地點為明日綻社區,每月薪資為4萬2,000元。詎被告無預 警於113年4月12日在通訊軟體LINE(下稱LINE)群組宣布無 力發放薪資而與現場物業公司終止合約,並通知所有員工於 同年113年4月15日撤離上班駐點,顯見被告係依勞動基準法 (下稱勞基法)第11條第1款規定終止兩造間勞動契約,原 告林永禧最後工作日為113年4月15日。又原告林永禧之工作 年資為4年又15日,惟原告林永禧任職期間,被告僅於112年 11月提撥勞工退休金1,818元至原告林永禧於勞動部勞工保 險局(下稱勞保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下稱勞退 專戶),是被告尚積欠原告林永禧113年4月份薪資2萬1,000 元,且未給付原告林永禧特別休假未休工資1萬6,333元、資 遣費8萬4,875元,以及補提繳勞工退休金8萬5,446元至原告 林永禧於勞保局設立之勞退專戶。  ㈡原告黃上賓自111年8月9日起受僱於被告,擔任保全職務,上 班地點為明日綻社區,每月薪資為4萬元。詎被告無預警於1 13年4月12日在LINE群組宣布無力發放薪資而與現場物業公 司終止合約,並通知所有員工於同年113年4月15日撤離上班 駐點,顯見被告係依勞基法第11條第1款規定終止兩造間勞 動契約,原告黃上賓最後工作日為113年4月15日。又原告黃 上賓之工作年資為1年8個月,惟原告黃上賓任職期間,被告 僅於112年11月提撥勞工退休金1,818元至原告黃上賓於勞保 局設立之勞退專戶,是被告尚積欠原告黃上賓113年4月份薪 資1萬9,401元(扣除勞健保費用),且未給付原告黃上賓特 別休假未休工資1萬6,660元、資遣費3萬3,723元,以及補提 繳勞工退休金3萬4,982元至原告黃上賓於勞保局設立之勞退 專戶。   ㈢綜上,爰依勞動契約及相關法令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給 付積欠工資、資遣費及勞工退休金等語,並聲明:⒈被告應 給付原告林永禧12萬2,208元。⒉被告應提繳8萬5,446元至原 告於林永禧勞動部勞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 ⒊被告應給付原告黃上賓6萬9,784元。⒋被告應提繳3萬4,982 元至原告於黃上賓勞動部勞工保險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 專戶。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出勤表、LINE對話紀錄、 薪資條、勞保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及最新異動紀錄、勞工 退休金個人專戶明細資料、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勞資爭 議調解紀錄等件為證(本院卷第17-81頁)。而被告已受合 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復未提出任何書狀以 供本院斟酌,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之 規定,應視同自認,堪信原告主張之事實為真。  ㈡茲就原告請求之項目及數額有無理由,分述如下:  ⒈原告林永禧部分:  ⑴積欠工資部分:   按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報酬應依約定之期限給付之, 勞動基準法第22條第2項前段、民法第486條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查原告林永禧主張被告積欠其自113年4月1日起至113年 4月15日止之薪資2萬1,000元(計算式:42,000元÷2=21,000 元),業據其提出薪資條、LINE對話紀錄等件為證(本院卷 第27-53頁),被告迄未提出任何證據證明已經給付前開積 欠薪資,堪認被告確實未給付原告林永禧自113年4月1日起 至113年4月15日止之薪資2萬1,000元。是原告林永禧請求被 告應給付積欠工資2萬1,000元,應屬有據。  ⑵特別休假未休工資部分:   按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每 年應依下列規定給予特別休假:一、6個月以上1年未滿者, 3日。二、1年以上2年未滿者,7日。三、2年以上3年未滿者 ,10日。四、3年以上5年未滿者,每年14日。五、5年以上1 0年未滿者,每年15日。六、10年以上者,每1年加給1日, 加至30日為止。勞工之特別休假,因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而 未休之日數,雇主應發給工資。但年度終結未休之日數,經 勞雇雙方協商遞延至次一年度實施者,於次一年度終結或契 約終止仍未休之日數,雇主應發給工資。勞工依本條主張權 利時,雇主如認為其權利不存在,應負舉證責任。勞基法第 38條第1項、第4項、第6項定有明文。又勞動基準法第38條 第4項所定雇主應發給工資,按勞工未休畢之特別休假日數 ,乘以其1日工資計發,所謂1日工資,為勞工之特別休假於 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前1日之正常工作時間所得之工資;其 為計月者,為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前最近1個月正常工作時 間所得之工資除以30所得之金額,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24 之1條第2項第1款亦有明文規定。查原告林永禧受僱被告之 工作年資為4年又15日(自109年4月1日至113年4月15日), 於工作滿4年時應有14日特別休假未休等情,業據提出LINE 對話紀錄為證(本院卷第29頁)。又原告林永禧於契約終止 前最近1個月正常工作時間所得之工資為4萬2,000元,除以3 0所得之金額即為其1日工資,故原告林永禧之1日工資應為1 ,400元(計算式:42,000元÷30=1,400元),據此計算,原 告林永禧之特別休假未休工資為1萬9,600元(計算式:1,40 0元×14=19,600元),而原告林永禧此部分係請求被告給付1 萬6,333元,未逾上開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⑶資遣費部分:   按勞工適用本條例之退休金制度者,適用本條例後之工作年 資,於勞動契約依勞基法第11條規定終止時,其資遣費由雇 主按其工作年資,每滿一年發給二分之一個月之平均工資, 未滿一年者,以比例計給;最高以發給六個月平均工資為限 ,不適用勞基法第17條之規定,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2條第1 項定有明文。查被告業依勞基法第11條第1款之規定終止與 原告間之勞動契約,已如上述,則原告林永禧依據勞工退休 金條例第12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資遣費,自屬有據。查原告 林永禧之月薪為4萬2,000元,其自109年4月1日開始任職於 被告至113年4月15日離職日止,自94年7月1日勞退新制施行 日起之資遣年資為4年又15天,新制資遣基數為【2+1/48】 (新制資遣基數計算公式:([年+(月+日÷30)÷12]÷2),原 告林永禧得請求被告給付之資遣費為8萬4,875元(計算式: 月薪×資遣費基數,元以下四捨五入),則原告林永禧請求 被告給付8萬4,875元,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⑷提繳勞工退休金部分:   按雇主應為適用勞退金條例之勞工,按月提繳退休金,儲存 於勞保局設立之勞退金個人專戶;雇主應為第7條第1項規定 之勞工負擔提繳之退休金,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6%,勞退 金條例第6條第1項、第14條第1項各有明文。又依本條例第1 4條第1項至第3項規定提繳之退休金,由雇主或委任單位按 勞工每月工資總額,依月提繳分級表之標準,向勞保局申報 。勞工每月工資如不固定者,以最近3個月工資之平均為準 ,勞退金條例施行細則第15條第1項、第2項亦有明定。又依 同條例第31條第1項規定,雇主未依該條例之規定按月提繳 或足額提繳勞工退休金,致勞工受有損害者,勞工得向雇主 請求損害賠償。該專戶內之本金及累積收益屬勞工所有,僅 於未符合同條例第24條第1項所定請領退休金規定之前,不 得領取。是雇主未依該條例之規定,按月提繳或足額提繳勞 工退休金者,將減損勞工退休金專戶之本金及累積收益,勞 工之財產受有損害,自得依該條例第31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 害賠償;於勞工尚不得請領退休金之情形,亦得請求雇主將 未提繳或未足額提繳之金額繳納至其退休金專戶,以回復原 狀(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602號判決意旨參照)。查 原告主張被告自109年4月1日至113年4月15日期間,僅於112 年11月提撥勞工退休金1,818元,其餘時間未為其提繳6%之 勞工退休金等語,業據提出勞退專戶明細資料為證(本院卷 第59頁)。查原告林永禧任職期間,其每月應領工資為4萬2 ,000元,被告本應每月按其應領薪資所屬級距為原告林永禧 提繳工資6%即2,520元,為其提繳勞工退休金至其之勞退專 戶,未足月者按該月實際工作日數比例計算之,而應提繳12 萬2,220元(計算式:2,520元×12月×4年+2,520元×1/2=122, 200元)至原告林永禧之勞退專戶,惟原告林永禧主張被告 僅於112年11月提撥勞工退休金1,818元,有不足額提繳情形 ,是被告自應將不足額12萬402元(計算式:122,200元-1,8 18元=120,402元),補提繳至原告林永禧之勞退專戶,則原 告林永禧請求被告補提繳85,446元至其設於勞保局之勞退專 戶,未逾上開金額,應予准許。  ⒉原告黃上賓部分(適用法規同上所述,於此不再贅述):   ⑴積欠工資部分:   查原告黃上賓主張被告積欠其自113年4月1日起至113年4月1 5日止之薪資1萬9,401元(計算式:40,000元÷2-599元=19,4 01元),業據其提出薪資條、LINE對話紀錄等件為證(本院 卷第67-69頁),被告迄未提出任何證據證明已經給付前開 積欠薪資,堪認被告確實未給付原告黃上賓自113年4月1日 起至113年4月15日止之薪資1萬9,401元。是原告黃上賓請求 被告應給付積欠工資1萬9,401元,應屬有據。  ⑵特別休假未休工資部分:   查原告黃上賓受僱被告之工作年資為1年8月又7日(自111年 8月9日至113年4月15日),於工作滿6個月時應有3日特別休 假,於112年8月9日年度終結後應有7日特別休假,是原告黃 上賓尚有10日特別休假未休等情,而原告黃上賓於契約終止 前最近1個月正常工作時間所得之工資為4萬元,除以30所得 之金額即為其1日工資,故原告黃上賓之1日工資應為1,333. 3元(計算式:40,000元÷30=1,333.3元),據此計算,原告 黃上賓之特別休假未休工資為1萬3,333元(計算式:1,333. 3元×10=13,333元),而原告黃上賓此部分係請求被告給付1 萬6,660元,已逾上開金額,則原告黃上賓請求被告給付特 別休假未休工資1萬3,333元,應予准許。逾此範圍,則無理 由,不予准許。  ⑶資遣費部分:   查原告黃上賓之月薪為4萬元,其自111年8月9日開始任職於 被告至113年4月15日離職日止,自94年7月1日勞退新制施行 日起之資遣年資為1年8月又7天,新制資遣基數為【607/720 】(新制資遣基數計算公式:([年+(月+日÷30)÷12]÷2), 原告黃上賓得請求被告給付之資遣費為3萬3,723元(計算式 :月薪×資遣費基數,元以下四捨五入),則原告黃上賓請 求被告給付3萬3,723元,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⑷提繳勞工退休金部分:   查原告黃上賓主張被告自111年8月9日至113年4月15日期間 ,僅於112年11月提撥勞工退休金1,818元,其餘時間未為其 提繳6%之勞工退休金等語,業據提出勞退專戶明細資料為證 (本院卷第79頁)。查原告黃上賓任職期間,其每月應領工 資為4萬元,被告本應每月按其應領薪資所屬級距為原告黃 上賓提繳工資6%即2,406元,為其提繳勞工退休金至其之勞 退專戶,未足月者按該月實際工作日數比例計算之,而應提 繳4萬8,681元(計算式:2,406元×20月+2,406元×7/30=48,6 81元,元以下四捨五入)至原告黃上賓之勞退專戶,惟原告 黃上賓主張被告僅於112年11月提撥勞工退休金1,818元,有 不足額提繳情形,是被告自應將不足額4萬6,863元(計算式 :48,681元-1,818元=46,863元),補提繳至原告黃上賓之 勞退專戶,則原告黃上賓請求被告補提繳3萬4,982元至其設 於勞保局之勞退專戶,未逾上開金額,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林永禧依據勞動法令,請求被告給付12萬2, 208元(21,000元+16,333元+84,875元=122,208元),並提繳 勞工退休金8萬5,446元至原告林永禧於勞保局之勞退專戶, 均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另原告黃上賓請求被告給付6萬6,4 57元(19,401元+13,333元+33,723元=66,457元),並提繳勞 工退休金3萬4,982元至原告黃上賓於勞保局之勞退專戶,均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五、按法院就勞工之給付請求,為雇主敗訴之判決,應依職權宣 告假執行,前項請求,法院應同時宣告雇主得供擔保或將請 求標的物提存而免假執行,為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第2 項所明定。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為被告即雇主敗訴之判決, 爰依據前開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及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主張、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 述,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林怡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昀潔

2025-02-27

TPDV-113-勞簡-141-20250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