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房屋占用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07號 原 告 劉家秀 訴訟代理人 王智恩律師 被 告 劉春海 訴訟代理人 宋國城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1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坐落高雄市○○區○○段○○○地號土地上如附圖二所示編號A 部分(面積零點一平方公尺)、編號B部分(面積零點零六平方公尺 )及編號C部分(面積零點零五平方公尺)之地上物拆除,並將該部 分土地騰空返還原告。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三十九,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壹仟陸佰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 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肆仟陸佰貳拾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 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坐落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稱424地號 土地)為伊所有,被告所有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街0號房屋 (下稱4號房屋)中之一部分建物即如附圖一所示A部分(面積0 .1平方公尺)及B部分(面積0.44平方公尺)地上物(下合稱甲 地上物)無權占用伊所有424地號土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 規定,先位請求被告拆除甲地上物,騰空返還該部分土地。 倘認被告抗辯兩造之父於民國57年11月8日簽訂協議書(下稱 系爭協議書)為真,並約定雙方興建房屋時以4號房屋之第二 層日射板為界址,4號房屋占用土地之範圍亦超出日射板, 無權占用如附圖二所示A部分(面積0.1平方公尺)、B部分(面 積0.06平方公尺)及C部分(面積0.05平方公尺)地上物(下合 稱乙地上物),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備位請求被告拆 除乙地上物,騰空返還該部分土地等語,先位聲明:㈠被告 應將424地號土地上如附圖一所示A、B部分之地上物拆除, 並將該部分土地騰空返還原告。㈡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 執行;備位聲明:㈠被告應將424地號土地上如附圖二所示A 、B、C部分之地上物拆除,並將該部分土地騰空返還原告。 ㈡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被告之父即訴外人劉逢來於57年間在自己所有之 坐落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稱423地號土地)興建4 號房屋,先建第1層,尚未興建第2層,劉逢來當時與鄰地即 424地號土地之所有權人即原告之父劉槐芳達成建屋協議, 簽署系爭協議書,劉逢來先興建4號房屋,雙方約定以4號房 屋之日射板為界址,其後原告之父劉槐芳始興建門牌號碼高 雄市○○區○○街0號房屋(下稱6號房屋),劉逢來建屋時,可能 沒有鑑界,不清楚房屋有無越界,依系爭協議書之約定,4 號房屋有無占用424地號土地,應以日射板為界。4號房屋雖 有占用424地號土地,原告於4號房屋興建時,知其越界而未 提出異議,依民法第796條第1項規定,不得請求被告移去。 4號房屋占用424地號土地面積僅0.54平方公尺,被告已表示 願以新臺幣(下同)15,000元向原告買入該部分土地,原告堅 持請求被告拆除該部分地上物,核屬權利濫用等語資為抗辯 。並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本院於114年3月11日言詞辯論期日協同兩造彙整不爭執及爭 執事項如下:   ㈠不爭執事項:    ⒈423地號土地及其上4號房屋為被告所有。4號房屋現為3 層樓建物,3樓之上加蓋鐵皮屋,4號房屋係未辦理建物 第一次所有權登記之建物。4號房屋係被告之父劉逢來 興建,現屬被告所有。    ⒉424地號土地為原告所有,其上6號房屋現為原告之子劉 政宏所有。6號房屋與被告4號房屋在維新街及太平路相 鄰之處,現為2層樓建物,2樓之上加蓋鐵皮屋,6號房 屋係未辦理建物第一次所有權登記之建物。    ⒊被告之4號房屋興建完成日期早於原告之6號房屋。    ⒋4號房屋與6號房屋相鄰,6號房屋呈現「L 形」,與4 號 房屋之西側及南側相鄰,4號房屋之南側與6號房屋相鄰 處有約30至40公分寬之狹長間隙,4號房屋之西側與6 號房屋相鄰處共用共同壁。    ⒌依附圖一所示,被告之4號房屋占用424地號土地如附圖 一編號A部分面積0.1平方公尺、編號B部分0.44平方公 尺之土地。依附圖二所示,被告之4號房屋占用424地號 土地如附圖二編號A部分面積0.1平方公尺、編號B部分0 .06平方公尺、編號C部分0.05平方公尺之土地。    ⒍劉槐芳係原告之父;劉逢來係被告之父。   ㈡爭執事項:    ⒈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先位請求被告拆除甲地 上物,及騰空返還該部分土地,有無理由?原告依上揭 規定,備位請求被告拆除乙地上物,及返還該部分土地 ,有無理由?    ⒉本件有無民法第796條第1項規定之適用?    ⒊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有無權利濫用之情形?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先位請求被告拆除甲地上 物,及騰空返還該部分土地,有無理由?原告依上揭規定 ,備位請求被告拆除乙地上物,及返還該部分土地,有無 理由?    ⒈被告所提出之系爭協議書為真正:     ⑴按私文書經他造否認者,固應由舉證人證其真正。但 如係遠年舊物,另行舉證實有困難,法院非不得依經 驗法則,並斟酌全辯論意旨,判斷其真偽(最高法院 85年度台上字第1837號、83年度台上字第2247號、72 年度台上字第3112號、71年度台上字第2748號裁判要 旨參照)。     ⑵被告所提出之系爭協議書之書立日期為57年11月8日, 其原本內容與影本相符,而原本之紙質,依其摺痕及 邊緣之痕跡及泛黃之程度,看來非常老舊,年代久遠 等情,業經本院當庭作成勘驗筆錄及拍照為憑(本院 卷第219、231頁)。系爭協議書所載之甲方劉槐芳為 原告之父,乙方劉逢來為被告之父,其上記載:「茲 有甲方當事人劉槐芳住○○鄉○○街○○號,乙方當事人劉 逢來住○○鄉○○街○○號,因建築房屋事經地方人士協調 並双方同意條件如左:一、乙方所建築之現有房屋第 一層壁外同意甲方使用,但現有排水系統奈由双方使 用,甲方不得癈除並保持能排水為原則。二、乙方建 築之第二層以日射板為界址(現有壁路外一尺)由乙方 使用。三、甲方以後建築房屋以現時乙方日射板界址 為準。」等語(本院卷第231頁),依4號房屋之房屋稅 籍證明書(審訴卷第70頁)記載其1、2層建物分別自59 年1月、58年1月起課房屋稅,第3層建物於77年1月起 課房屋稅,其房屋平面圖(同上卷第71頁)記載第1層 建物於58年1月建造完成,66年1月增建第2層,77年 增建第3層,與被告所稱之4號房屋建造年份及各樓層 並非於同一時期興建完成,而係分開興建之建造經過 大致相符。又4號房屋與6號房屋相鄰,6號房屋呈現 「L 形」,與4號房屋之西側及南側相鄰,4號房屋之 南側與6號房屋相鄰處有約30至40公分寬之狹長間隙 ,4號房屋之西側與6號房屋相鄰處共用共同壁等情, 為兩造所不爭執,再依本院現場勘驗所見,4號房屋 之南側與6號房屋相鄰處約30至40公分寬之狹長間隙 中,4號房屋在該房屋1樓與2樓間、2樓與3樓之外牆 處有與地面平行之水泥突出物,有勘驗筆錄及現場照 片可稽(本院卷第127、129、137、139、151頁),被 告指稱該水泥突出物即為日射板,雖原告主張6號房 屋係於35至40年前(即於70年代興建)興建完成,惟原 告不否認6號房屋之興建完成時間在4號房屋之後,且 原告之父劉槐芳曾在現存6號房屋之位址上興建房屋 ,經原告拆除而於原地重建6號房屋,以現存6號房屋 之東側與4號房屋共用共同牆,即以4號房屋之西側外 牆為6號房屋之東側牆壁,核與系爭協議書第一條約 定劉逢來同意將其房屋第一層壁外由劉槐芳使用之意 旨相符,可認劉槐芳、原告係本於劉逢來於系爭協議 書同意6號房屋使用4號房屋之外牆而以之為共同壁興 建6號房屋,故綜合6號房屋之東側牆壁使用4號房屋 之外牆為共同壁,且在4號房屋南側與6號房屋相鄰處 則相隔前述日射板,應認系爭協議書為真正。原告否 認被告提出之系爭協議書之真正等語,核不足採。    ⒉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得請求被告拆除乙地上 物,及騰空返還該部分土地:     ⑴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 還之;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 其所有權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 定有明文。     ⑵承前所述,系爭協議書為真,故兩造之父劉槐芳、劉 逢來確實約定各自興建之房屋以4號房屋1樓與2樓間 之日射板為界,此等約定因兩造分別為劉槐芳、劉逢 來之繼承人,而由兩造所繼受,是被告之4號房屋南 側是否無權占用424地號土地不得逕以地籍線為判斷 標準,應以4號房屋南側外牆上位於1樓與2樓間日射 板之外側邊緣作為判斷依據,故原告請求被告拆除如 附圖一所示以地籍線測量出之甲地上物(即A、B部分 地上物),及返還該部分土地,為不可採。又因4號房 屋南側外牆上位於1樓與2樓間之日射板已拆除一部分 ,本院囑託高雄市政府地政局美濃地政事務所(下稱 美濃地政事務所)比照2樓與3樓間日射板之寬度,自4 號房屋之南側地面上之外牆處加計上開日射板寬度作 為依系爭協議書約定之界址,經測量後,4號房屋中 之乙地上物即如附圖二所示A、B、C部分地上物占用4 24地號土地,是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請求 被告拆除乙地上物,及騰空返還該部分土地,核屬可 採。   ㈡本件並無民法第796條第1項規定之適用,且原告提起本件 訴訟,並無權利濫用之情形:    ⒈按土地所有人建築房屋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逾越地界者 ,鄰地所有人如知其越界而不即提出異議,不得請求移 去或變更其房屋,民法第796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上 開規定依民法物權編施行法第8條之3規定,於98年民法 物權編修正前土地所有人建築房屋逾越地界,鄰地所有 人請求移去或變更其房屋時,亦適用之(最高法院110 年度台上字第621號判決參照)。所謂知其越界,須鄰 地所有人事實上知悉越界建築,方足當之,倘於越界建 築當時不知其事,而於建築完竣後始知其情事者,仍無 本條之適用;且主張鄰地所有人知其越界而不即提出異 議者,應就此項事實負舉證之責任。準此,本件被告就 劉槐芳或原告於4號房屋逾越疆界(4號房屋之南側日射 板為界)建築當時即已知悉,卻不為異議等利己事實, 應負舉證之責。查被告抗辯其父劉逢來興建4號房屋時 可能沒有測量土地間之地界,不知4號房屋有無越界等 語(本院卷第47頁),足認劉逢來於建屋之時不知悉有無 越界之事,自難期劉槐芳或原告於當時知悉,且被告並 未舉證證明4號房屋興建當時,424地號土地之原所有權 人劉槐芳斯時即已知悉越界,且未提出異議之事實,則 被告上開所辯,與民法第796條第1項所規範土地所有權 人建築房屋逾越疆界,鄰地所有人於興建時即已知悉越 界之情形有殊,自無該條規定之適用。    ⒉按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 要目的,民法第148條第1項固定有明文。查4號房屋乃 被告之私人財產,與公共利益無涉,而原告請求被告拆 屋還地,係依法主張自己權利,非以損害被告為目的, 且依契約自由原則,被告不得強制原告將其所有424地 號土地中之一部分出賣被告,是被告抗辯4號房屋占用4 24地號土地面積僅0.54平方公尺,被告已表示願以15,0 00元向原告買入該部分土地,原告堅持請求被告拆除該 部分地上物,核屬權利濫用等語,亦無足採。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拆除如 附圖二所示A、B及C部分之地上物,並請求被告騰空返還該 部分土地,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屬無 據,應予駁回。原告勝訴部分,兩造各自陳明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准、免假執行,經核於法並無不合,爰分別酌定相當 之擔保金額宣告之。另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失 所依據,併予駁回之。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認均不足以影響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敘。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 事訴訟法第79條、第390條第2項、第392條第2項,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法 官 許慧如 附圖一:美濃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3年9月23日(收件日期字號     113年8月28日美法土字第218號)方案一土地複丈成果圖     乙份。 附圖二:美濃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3年9月23日(收件日期字號     113年8月28日美法土字第218號)方案二土地複丈成果圖     乙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林榮志

2025-03-31

CTDV-113-訴-207-20250331-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19號 原 告 蘇美枝 訴訟代理人 紀錦隆律師 被 告 劉蘇麗月 訴訟代理人 林奎佑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2日言詞 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將坐落高雄市路○區○○段000地號土地上如附圖所示⑴ 及⑵面積共計9.16平方公尺之地上物拆除,並將該部分土地 返還原告。 二、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9,074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25日起 至返還前項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158元。 三、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四、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10分之9,餘由原告負擔。 五、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就第一項以新臺幣 180,452元、第二項以新臺幣9,074元及到期部分每月以新臺 幣158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各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㈠坐落高雄市路○區○○段000地號土地為原告所有(下稱原告之 土地),同段883地號土地及其上同段304建號建物(即門牌 號碼高雄市路○區○○路000巷00弄0號)為被告所有(下稱被 告之土地、房屋)。被告之房屋於民國88年間因增建越界, 而無權占用原告之土地如附圖所示⑴及⑵面積共計9.16平方公 尺,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拆除占用部 分建物,並將該部分土地返還原告。  ㈡又原告之土地位於高雄市路竹市中心,交通便利,附近有運 動公園,108年至113年公告地價每平方公尺為新臺幣(下同 )4,000元、4,300元及3,440元,被告無權占用原告之土地 ,受有相當租金之不當得利,爰另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 求被告給付起訴前5年即自108年3月1日至113年3月1日止, 依最低公告地價每平方公尺3,440元,按年息8%計算之不當 得利共計24,77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至返還土地之 日止,按月給付413元。  ㈢並聲明:1.如主文第一項所示。2.被告應給付原告24,700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返還前項土地之日止,按月 給付原告413元。3.第一項請准原告供擔保得為假執行。 二、被告答辯:  ㈠被告之房屋越界占用原告之土地,乃係因83年間地籍圖重測 結果,兩造土地之界址往南偏移,被告之土地面積因此短少 11.49平方公尺所致(重測前面積為1公畝10平方公尺,重測 後縮減為98.51平方公尺),其可責性較民法第796條第1項 規定之土地所有人建物房屋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越界建築, 或同第796條之1條第1項規定之土地所有人建築房屋之情形 ,更為輕微,且原告及其前手所有人數十年來未曾提出異議 ,應可類推適用民法第796條第1項,或第796條之1第1項之 規定,原告不得請求被告拆除越界部分,或由法院斟酌兩造 利益,免為拆除。又被告之房屋乃原告父親與他人於69年間 所合建,被告買受後居住至今已40年餘,前曾向於原告及其 前手承租部分土地停車至106年間,嗣原告起訴請求被告拆 除越界部分,亦屬權利濫用。  ㈡並聲明:1.原告之訴駁回。2.如受不利判決,請准被告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訴卷第172頁)  ㈠坐落高雄市路○區○○段000地號土地為原告所有;同段883地號 土地及其上同段304建號建物為被告所有。  ㈡被告之房屋部分占用原告之土地如附圖所示⑴及⑵之面積合計9 .16平方公尺。 四、爭執事項:  ㈠被告之房屋占用原告之土地,有無合法權源?被告抗辯:其 之房屋占用原告之土地,係因83年間地籍重測所致,應類推 適用民法第796條第1項,或796條之1第1項規定,原告不得 請求拆除,或法院可免為拆除等情,是否可採?  ㈡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拆屋還地,有 無理由?被告抗辯原告為權利濫用等情,是否可採?  ㈢原告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不當得利,有無理由 ?如有,應給付之金額為多少? 五、本院之判斷:  ㈠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民法第7 6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以無權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所有 物之訴,被告對原告就其物有所有權存在之事實無爭執,而 僅以非無權占有為抗辯者,原告於被告無權占有之事實,無 舉證責任。被告應就其取得占有,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明 之。如不能證明,則應認原告之請求為有理由(最高法院72 年度台上字1552第號裁判要旨參照)。  ㈡經查:  1.被告之房屋占用原告之土地如附圖所示⑴及⑵之面積合計9.16 平方公尺,此據兩造不爭執事項㈠㈡可明,原告主張被告無權 占用,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拆屋還地, 依上開說明,被告應就其有權占用原告土地之權源,負舉證 之責。  2.被告雖抗辯:其之房屋越界占用原告之土地,係因83年間地 籍圖重測所致之情,然其就此並未舉證以實其說,且查被告 之房屋占用如附圖所示⑵之部分,乃為門口增建之鐵皮雨遮 ,業據本院於113年8月2日現場履勘查明,並有原告提出之 照片可稽(見訴卷第37、39頁),此部分應為被告自行增建 越界占用之情,已堪認定,是其陳稱係因重測致生越界,尚 難認可採。被告雖另陳稱原告及前手所有人數十年來未曾提 出異議乙節,然其亦未能證明原告或其前手於被告增建時知 悉越界之情事,執此抗辯應類推適用民法第796條第1項,或 796條之1第1項規定,要屬無稽。  3.此外,被告復未能證明其有何占用原告土地之正當權源,則 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拆屋還地,即 屬有據,且為權利之正當行使,被告另其房屋為原告父親與 他人於69年間所合建,買受居住至今已40年餘,且前曾向於 原告及其前手承租部分土地停車至106年間等情詞,抗辯原 告為權利濫用云云,亦為可採。  ㈢又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 利益,民法第179條定有明文。而無權占有他人土地或不動 產,可能獲得相當於租金之利益為社會通常之觀念,是請求 人請求無權占有人返還占有土地或不動產所得之利益,原則 上應以相當於該土地或不動產之租金額為限,其得請求返還 之範圍,應以占有人所受之利益,而非以請求人所受損害為 準(最高法院61年度台上字第1695號判例及72年度台上字第 4012號、94年度台上字第1094號判決參照)。再按建築房屋 之基地租金,依土地法第105條準用同法第97條規定,以不 超過土地申報總價額年息10%為限,而該條所謂之「土地價 額」,依土地法施行法第25條、土地法第148條、平均地權 條例第16條等規定,係以土地所有權人依法所申報之地價為 其法定地價,如土地所有權人未於公告期間申報地價者,則 以公告地價80%為其「申報地價」(最高法院91年台上字第2 130、81年台上字第1766號、80年台上字第1996號、75年台 上字第378號等裁判要旨可參照)。故計算「土地申報總價 額」之基準,係以土地所有權人依法所申報之地價為其法定 地價,至為明確。又上開規定所稱之10%之限制,乃係指基 地租金之最高限額,並非謂必須照申報地價額10%計算之, 且基地租金之數額,除以基地申報地價為基礎外,尚須斟酌 基地之位置,工商繁榮程度,承租人利用基地之經濟價值及 所受利益等項,並與鄰地租金比較,以為決定,並非必達申 報總地價年息10%最高額(最高法院46年台上字第855號及68 年台上字第3071號判例要旨參照)。  ㈣承前所述,被告之房屋無權占用原告之土地如附圖所示⑴及⑵ 之面積合計9.16平方公尺,自其受有相當於租金之利益,並 致原告受有損害,是原告依上開規定,請求被告返還相當於 租金之不當得利,即無不合。又原告之土地於108年至110年 之申報地價為每平方公尺3,200元,自111年1月起至今之申 報地價為每平方公尺3,440元,亦有地價謄本在卷可稽(見 本院訴卷第177頁)。審酌原告之土地為路邊畸零地,位於 高雄市路竹體育公園旁,交通及生活機能尚可,此有周邊照 片、地籍圖及概略套合正射影像圖資在卷供參(見審訴卷第 35-43、53、55頁),認原告請求被告給付相當於租金之利 益,應按土地申報總價年息6%計算為適當。據此,原告請求 被告給付起訴前5年,亦即自108年3月1日起至113年3月1日 起訴為止之不當得利,應為:⑴108年3月1日至110年12月31 日共計33月又30日:(面積9.16平方公尺×申報地價3,200元 ×年息6%÷12月×33月)+(面積9.16平方公尺×申報地價3,200 元×年息6%÷12月×30/31月)=4,978元(元以下四捨五入,下 同);⑵111年1月1日至113年3月1日共計26月:面積9.16平 方公尺×申報地價3,440元×6%÷12月×26月=4,096元,⑴⑵共計9 ,074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5月25日起(見審 訴卷第25頁),至返還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158元(面積9 .16平方公尺×申報地價3,440元×6%÷12月=158元)。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及第179條之規定 ,請求被告應將如附圖所示⑴及⑵面積共計9.16平方公尺之地 上物拆除,並將該部分土地返還原告,暨應給付原告9,074 元,及自113年5月25日起至返還前項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 原告158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無 理由,應予駁回。 七、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所命給付之金額或價額未逾50萬元,   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規定,法院應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酌定被告得免為假執 行之擔保金額。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九、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淑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蔣禪嬣

2025-03-31

CTDV-113-訴-519-20250331-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返還土地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789號 原 告 黃萬居 訴訟代理人 曾國龍律師 許嘉芬律師 被 告 黃昱霖 訴訟代理人 俞清松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土地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3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如附圖A所示坐落新北市○○區○○段○○○地號土地(面積一 四點三一平方公尺)及附圖B所示坐落同段二九四地號(面積一 四點二四平方公尺)、同段二九六地號土地(面積零點一二平方 公尺)之貨櫃二只移除,並將各該占用之土地返還原告及其他全 體共有人。 被告應給付原告附表「本院判准」欄所示之金額。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百分之九十九由被告負擔,其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二項於原告以附表「原告供擔保假執行宣告及被告供擔 保免為假執行宣告之內容」欄所示金額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 行,但被告如以附表同欄所示金額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 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 實 及 理 由 一、本件原告於訴狀送達後,以民國114年3月13日民事更正訴之 聲明暨準備狀(三)調整其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見本院卷 第258至267頁),且被告無異議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依民 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2項規定,自應予准許,合 先陳明。 二、原告主張:坐落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及同段296地號土地 (合稱系爭土地,如單指其一則逕簡稱地號)為伊與訴外人 黃國宗、黃柏諺(下合稱黃國宗等2人,即被告之子)等3人 共有,伊應有部分為2分之1,黃國宗等2人應有部分各4分之 1。詎被告僅取得黃國宗等2人同意,但未經伊同意,於民國 112年6月6日指示訴外人張文忠在系爭土地放置貨櫃2個(下 合稱系爭貨櫃),無權占用系爭土地(占用位置、面積,詳 如新北市汐止地政事務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所示),被告 因此受有使用系爭土地之利益,致伊受有按應有部分2分之1 計算之損害。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1條、第179條前 段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應將如附圖A所示坐 落294地號土地(面積14.31平方公尺)及附圖B所示坐落294 地號(面積14.24平方公尺)、296地號土地(面積0.12平方 公尺)之貨櫃2只移除,並將各該占用之土地返還原告及其 他全體共有人;㈡被告應給付原告附表「原告請求欄」所示 之金額;㈢前項已到期部分,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則以:原告自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後,在系爭土地種 植樹木蔬菜等農作物多年,黃國宗等2人對其容忍未予干涉 ,而以其他部分土地作為巷道通行使用,至今已逾10年以上 ,應認其等3人間有默示分管契約存在,黃國宗等2人使用範 圍亦未超越其等權利範圍。伊在系爭土地放置貨櫃不構成無 權占有及不當得利等語。況原告已使用系爭土地數十年,卻 排除其他共有人為使用,且原告自109年起不再繼續耕作, 系爭土地已荒廢,原告仍提起本件訴訟,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構成權利濫用,原告亦未受有損害等語。資為抗辯。並答 辯聲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四、查,㈠原告及黃國宗等2人為系爭土地共有人,原告應有部分 為2分之1,黃國宗等2人應有部分各4分之1;㈡系爭土地原為 原告之父黃九所有,嗣於95年5月10日贈與原告及訴外人黃 泓霖、黃天造、黃天上等兄弟4人,應有部分各4分之1;黃 天造、黃天上於103年9月2日分別將其等應有部分出售予訴 外人黃白寶鷺,黃白寶鷺再於104年3月6日贈與黃國宗等2人 應有部分各4分之1;黃泓霖則於109年7月21日將其應有部分 4分之1出售予原告;㈢被告於112年6月6日指示訴外人張文忠 在系爭土地放置貨櫃2個,占用附圖A所示294地號土地(面 積14.31平方公尺)及附圖B所示294地號(面積14.24平方公 尺)、296地號土地(面積0.12平方公尺);㈣系爭土地現場 目視有一紅磚屋,該紅磚屋非兩造所有,與兩造並無關聯等 情,有卷附系爭土地登記謄本(見本院卷第36、38頁)、異 動索引查詢資料(見本院卷第120至124頁)可憑,並經本院 會同地政人員至現場勘驗並測量屬實,製有勘驗筆錄及新北 市汐止地政事務所附圖(見本院卷第242至250頁),且為兩 造所不爭執,堪信為真。 五、本件所應審究者為㈠被告有無占有系爭土地之正當權源?㈡若 無,原告請求被告移除系爭貨櫃,並將占用土地騰空返還予 伊及其他全體共有人,是否有據?㈢若是,則原告得請求之 不當得利數額以若干為當?茲分別論述如下:   ㈠被告有無占有系爭土地之正當權源?    ⒈以按無權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土地者,占有人對土地 所有權存在之事實無爭執,而僅以非無權占有為抗辯者 ,土地所有權人對其土地被無權占有之事實無舉證責任 ,占有人自應就其取得占有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明之 (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120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    ⒉被告雖抗辯系爭土地除最東邊巷底部分被違章房屋占用 以及原告曾經耕作以外,其他部分(空地)係供巷道通 行,黃國宗等2人在放置貨櫃以前,係在該處通行,可 認原告與黃國宗等2人成立默示分管契約等語(見本院 卷第130至132頁、第230至231頁),並提出原告於另案 被訴分割共有物事件(即本院109年度重訴字第315號事 件,該案原告為黃國宗等2人)所提書狀為憑(見本院 卷第66至68頁),原告對於曾在系爭土地上耕作乙節並 不爭執,並陳稱:系爭土地自黃九贈與兄弟4人成為共 有狀態後,僅原告一人在其上耕作,且至109年後即未 再耕作。除原告外,其餘共有人均未占有特定範圍,雙 方未成立分管契約等語(見本院卷第202至228頁)。經 查:     ⑴按共有物分管之約定,不以書面為必要,倘共有人間 實際上劃定使用範圍,對各自占有管領之部分,互相 容忍,對於他共有人使用、收益各自占有之土地,未 予干涉,已歷有年所,即非不得認有默示分管契約之 存在。分管契約係依共有人間之約定所為之管理使用 ,其占有使用之範圍,不以按應有部分計算者為限, 較應有部分換算之面積為多或少,部分共有人有未占 有共有物之情形者,均無不可(最高法院107年度台 上字第8799號民事判決要旨參照)。準此,全體共有 人就共有物之全部,得約定由全體共有人或部分共有 人各自分別占有共有物之特定部分而為管理;僅就共 有物之一部成立分管契約,亦應予容許。惟全體共有 人僅就共有物之一部成立分管契約,其他未經全體共 有人成立分管契約之部分,共有人對該部分占有使用 收益,仍須徵得他共有人全體之同意。     ⑵互核前開兩造就系爭土地之利用情形所為陳述,可知 系爭土地除部分遭第三人占用興建房屋(與兩造無關 ,見本院卷第242頁)、部分原告曾在其上耕作種植 外,其餘部分則為空地,嗣該空地遭被告於112年6月 6日指示訴外人張文忠放置系爭貨櫃。被告自應就系 爭土地全體共有人就該空地存有黃國宗等2人得排除 原告使用管理之合意乙節,負舉證之責。惟依被告所 陳該空地係供作巷道通行以觀,顯然未排除原告亦可 利用該空地通行,可知黃國宗等2人對該空地並未建 立足以排除原告使用之支配管理關係,自難認原告已 與黃國宗等2人就該空地成立由黃國宗等2人單獨使用 收益之分管契約。     ⑶至於原告固曾利用部分系爭土地耕作種植,惟系爭土 地全體共有人就原告使用之系爭土地特定部分是否成 立由原告單獨使用管理收益之分管契約,核與全體共 有人就前開空地是否成立由黃國宗等2人使用管理收 益之分管契約,分屬二事,自應個別判斷,尚無從因 前者成立分管契約,即可逕謂後者亦成立分管契約。 況原告陳稱「系爭土地上自共有狀態起,無論原告或 其他共有人,事實上均未得其他共有人之同意就特定 範圍為使用」等語(見本院卷第204頁),亦否認全 體共有人間就原告先前耕作部分存有分管契約。被告 憑此抗辯原告與黃國宗等2人就該空地存有分管契約 乙節,仍無可採。    ⒊被告又抗辯系爭貨櫃占用系爭土地之面積僅占約10分之1 ,未逾黃國宗等2人應有部分合計2分之1,依民法第818 條規定,並未侵害原告權益等語。     ⑴按各共有人得按其應有部分,對於共有物之全部,有 使用收益之權,民法第818條定有明文,係指各共有 人得就共有物全部,於無害他共有人之權利限度內, 可按其應有部分行使用收益而言。是共有人對共有物 之特定部分占有使用收益,仍須徵得他共有人全體之 同意,非謂共有人得對共有物之任何一部或全部有自 由使用、收益之權利。如共有人不顧他共有人之利益 ,而就共有物之一部或全部任意占有收益,即屬侵害 共有人之權利(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037號民 事判決要旨參照)。     ⑵黃國宗等2人未經原告同意,逕將系爭土地如附圖A、B 所示之土地提供被告放置系爭貨櫃使用,業如前陳, 黃國宗等2人提供被告使用之標的既為系爭土地特定 部分,且未經原告同意,揆諸前開說明,即屬侵害其 他共有人之權利行使對系爭土地之使用收益權,被告 此部分之抗辯,亦無可採。    ⒋此外,被告又未能舉證證明其有何占有之正當權源,則 被告以系爭貨櫃占用附圖A、B部分所示土地,均屬無權 占有,即堪認定。   ㈡原告請求被告移除系爭貨櫃,並將占用土地騰空返還予伊 及其他全體共有人,是否有據?    ⒈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 之。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 有權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又,各共有人對於第三人 ,得就共有物之全部為本於所有權之請求。但回復共有 物之請求,僅得為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為之。民法第767 條第1項、第821條分別定有明文。    ⒉被告雖以系爭土地現已荒廢,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所得利 益甚小,且原告先前亦占用系爭土地耕種為由,抗辯原 告提起本件訴訟違反誠信原則,屬權利濫用等語。惟按 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 目的,民法第148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民法第148條 係規定行使權利,不得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若當事 人行使權利,雖足使他人喪失利益,而茍非以損害他人 為主要目的,即不在該條所定範圍之內(最高法院45年 台上字第105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另民法上權利之 行使構成權利濫用者,須行使權利者主觀上專以損害他 人為主要目的,及客觀上因權利行使取得利益與他人所 受損害不相當,始足當之,行使權利者主觀上若非專以 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時,縱因權利之行使致影響相對人 之利益時,亦難認係權利濫用。被告既未經原告同意, 擅自占用系爭土地附圖A、B部分放置系爭貨櫃,業如前 述,則原告基於共有人地位,請求被告移除系爭貨櫃並 將系爭土地返還原告及其他全體共有人,核屬權利之正 當行使,被告復未舉證證明其移除系爭貨櫃將受有顯不 相當之損害,難認原告係以損害被告為主要目的,自無 權利濫用可言。又,原告先前使用系爭土地耕作種植, 有無正當權源乙節,均不妨礙被告無權占用系爭土地之 認定,被告憑此抗辯原告提起本件訴訟違反誠信原則, 構成權利濫用等語,均無可採。    ⒊依上說明,被告在系爭土地附圖A、B部分放置系爭貨櫃 ,既無正當權源,則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1 條規定,訴請被告移除系爭貨櫃,並將占用土地騰空返 還予伊及其他全體共有人,即屬有據。   ㈢原告得請求之不當得利數額以若干為當?      ⒈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有利益,致他人受有損害者,應 返還其利益,民法第179條定有明文。依不當得利之法 則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以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有利益, 致他人受有損害為要件,故其得請求返還之範圍,應以 對方所受之利益為度,非以請求人所受損害若干為準, 無權占有他人土地,可能獲得相當於租金之利益為社會 通常之觀念(最高法院61年台上字第1695號原判例參照 )。系爭貨櫃占有系爭土地部分均屬無權占有等情,業 如前述,依前開說明,被告就系爭貨櫃占有系爭土地部 分,獲得相當於租金之利益,並致原告受有不能使用收 益該部分土地之損害,自構成不當得利。被告抗辯系爭 土地已荒廢及系爭土地屬都市計畫公共設施道路用地, 原告未因此受有損害等語,均無可採。則原告請求被告 就前開占用部分應返還不當得利,自屬有據。    ⒉又關於相當於租金之利益之計算標準,應參酌土地法第1 05條、第97條第1項之規定,予以計算較為客觀公允( 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339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被告雖抗辯系爭土地均屬都市計畫公共設施道路用地, 非屬建築基地,原告不得建築房屋,原告引據土地法第 97條第1項、第105條規定請求相當基地建屋租金之不當 得利,於法不合等語。惟無權占有土地不當得利事件, 僅係參酌土地法第97條、第105條關於房屋及基地計收 租金之規定,作為計算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數額之標 準,被告此部分抗辯,為無可取。    ⒊本院參酌土地法第105條準用同法第97條第1項規定,建 築房屋基地租金,以不超過該土地申報價額年息10%為 限。所謂土地申報價額,係土地所有權人依土地法所申 報之地價,未於該期間內申報者,則應以公告地價80% 為其申報之地價,土地法施行法第25條、土地法第148 條、平均地權條例第16條定有明文。另基地租金之數額 ,除以基地申報地價為基礎外,尚須斟酌基地之位置, 工商業繁榮之程度,承租人利用基地之經濟價值及所受 利益等項,並與鄰地租金相比較,以為決定,並非必達 申報總地價年息10%最高額(最高法院68年度台上字第3 071號判例參照)。本院審酌系爭土地位在新北市汐止 區福德二路19巷巷底,與福德二路19巷巷底存有1.5公 尺高低落差,系爭土地除貨櫃及紅磚屋占用部分外,其 餘部分為林木及雜草,荒廢無人使用。現況鄰地上設有 工廠,附近房屋多供住宅使用,距離國道一號及三號高 速公路匝道南北向出口開車10分鐘,福德二路19巷巷口 即有公車站牌,最近小學騎車約10分鐘等情,業據本院 至現場勘驗明確,有勘驗筆錄、現場照片可按(見本院 卷第242至247、276至284頁)及系爭土地均屬都市計畫 公共設施道路用地(見本院卷第160頁)等一切情狀, 認以系爭土地申報地價年息6%計算被告占有系爭土地相 當於租金之損害為適當。而系爭貨櫃占用系爭土地面積 計28.67平方公尺(計算式:14.31+14.24+0.12=28.67 ),系爭土地111年1月期公告地價為每平方公尺19,100 元、113年1月期公告地價為每平方公尺22,600元(見本 院卷第30、32頁),即111年1月期申報地價為每平方公 尺15,280元(計算式:19100×0.8=15280)、113年1月 期公告地價為每平方公尺18,080元(22600×0.8=18080 ),原告應有部分為2分之1,依此計算結果,原告得請 求被告賠償112年6月6日起至114年2月28日相當於租金 之不當得利25,590元【計算式:〔(15280×28.67×6%×20 9/365)+(18080×28.67×6%)+(18080×28.67×6%×59/3 65)〕×1/2=25,590元,元以下四捨五入,下同】、114 年3月1日起按月得請求每月1,296元(計算式:18080×2 8.67×6%×1/12×1/2=1296)。 六、從而,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1條、第179條前段規 定,訴請:㈠被告應將如附圖A所示坐落294地號土地(面積1 4.31平方公尺)及附圖B所示坐落294地號(面積14.24平方 公尺)、296地號土地(面積0.12平方公尺)之貨櫃2只移除 ,並將各該占用之土地返還原告及其他全體共有人;㈡被告 應給付原告附表「本院判准」欄所示之金額,均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就前 開金錢給付部分,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經核於原 告勝訴部分與法相符,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宣告之,並依被 告聲請酌定相當擔保金額,為免為假執行之宣告。至原告敗 訴部分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與本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 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許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若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否則本院得不 命補正逕行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吳帛芹 附表(不當得利損害金) 請求期間 原告請求 本院判准 原告供擔保假執行宣告及被告供擔保免為假執行宣告之內容 112年6月6日至114年2月28日 42,750元,及自114年3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25,590元,及自114年3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於原告以8,530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25,590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114年3月1日起至返還占有土地予全體共有人之日止 按月於翌月1日給付2,160元,及自各期應給付日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按月於翌月1日給付1,296元,及自各期應給付日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於原告按月以432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告如按月以1,296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2025-03-31

SLDV-113-訴-1789-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282號 原 告 呂清龍 呂萬忠 蔡心慧 前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李冠穎律師 黃文欣律師 複代理人 郭謦瑋律師 被 告 新北市新店區新店國民小學 法定代理人 許德田 被 告 新北市政府財政局 法定代理人 陳榮貴 訴訟代理人 蔡少均/崔瑞庭 被 告 新北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侯友宜 前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劉師婷律師 複代理人 林大洋律師 被 告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法定代理人 張明文 訴訟代理人 李宗翰/林佩賢/謝侑澄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訴訟 庭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   主   文 一、被告新北市新店區新店國民小學應給付原告呂清龍新臺幣33 5,602元,及自民國110年11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除減縮部分外)由被告新北市新店區新店國民小 學負擔80/100,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新北市新店區新店國民小學 如以新臺幣335,602元為原告呂清龍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 行。 五、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該訴訟標 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事 人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 第5款定有明文。另按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 或一部,民事訴訟法第262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文。查原告呂 清龍起訴後,追加呂萬忠、蔡心慧為原告,追加新北市政府 財政局(下稱財政局)、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下稱教育局) 、新北市政府為被告(見卷第107-108、297、357-359頁) ,乃基於訴訟標的對於數人須合一確定,另撤回對郭儒斗之 起訴(見卷第186頁);另原告原起訴聲明為:被告應給付 原告新臺幣(下同)949,171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經多次減縮、變更聲 明,最終聲明為如後列原告聲明欄所載,核屬請求之基礎事 實同一、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依前揭規定,均無不合 ,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原告呂清龍、蔡心慧(下逕稱其等姓名)為夫妻 ,原告呂萬忠(下逕稱其名)、訴外人陳素月(已歿)則為 呂清龍之父、母。緣新北市○○區○○段00000地號土地(109年 間自同區段582地號分割而來,下稱系爭土地)為新北市所 有財產,原告於其上搭蓋建物即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 段000巷00號、22號(下稱系爭房屋)。原告及其家人自民 國95年間即占有使用系爭土地,誤認占用面積為183.75㎡,9 7年間臺北縣政府財政局以「基地使用補償金」名義寄送繳 款書予陳素月繳納。伊等與被告新北市新店區新店國民小學 (下稱新店國小)於109年4月28日簽訂「積欠新北市市有土 地使用補償金分期付款承諾書」,就97年1月起至105年4月 各月份積欠補償金數額1,371,541元,約定先繳頭期款457,2 01元,餘款914,340元分為60期,每期應繳15,239元(下稱A 案);另109年4月間新店國小起訴主張伊等占用系爭土地面 積183.75㎡,請求伊等給付105年5月1日起至108年12月31日 期間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780,938元,雙方於法院成立調 解,將105年5月起至108年12月積欠金額780,938元,約定先 繳頭期款260,330元,餘款520,608元分為48期,每期應繳10 ,846元(下稱B案)。嗣109年8月4日呂萬忠與財政局簽訂新 北市市有基地租賃契約(下稱系爭租約)。詎財政局於110 年9月24日囑託新北市新店地政事務所重測結果伊等所有系 爭房屋占用系爭土地面積僅為133.2㎡,遂更正系爭租約之承 租面積為133.2㎡。伊等迄今就A案已繳940,904元、B案已繳5 58,707元,伊等及陳素月所繳自97年1月起至110年12月之補 償金或租金因重測後承租面積減少,而有溢繳情形,呂萬忠 、蔡心慧將對被告之債權讓與呂清龍,爰依民法第179條規 定請求新店國小、財政局、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各應退還呂 清龍97年1月起至109年7月溢繳金額335,602元(即附表右下 所示C已繳1,821,355元-附表左下所示A應繳1,485,753元=33 5,602元),且各被告間為不真正連帶關係;另財政局漏未 將陳素月於97年至101年間已繳納246,948元一情轉知嗣後管 理人新店國小,致伊等簽署分期付款承諾書而受有漏未扣除 246,948元之財產損害,備位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請求 財政局賠償246,948元;另請求財政局、新北市政府各應退 回呂萬忠109年8月起至110年12月溢繳金額82,760元(即附 表右下所示D已繳256,333元-附表左下所示B應繳173,573元= 82,760元)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新店國小應給付呂清龍335 ,602元及自110年9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 息。㈡被告財政局應給付呂清龍335,602元及自110年9月25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㈢被告教育局應給付 呂清龍335,602元及自110年9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 ㈣被告新北市政府應給付呂清龍335,602元及 自110年9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㈤前 開聲明任一被告為給付,其他被告於給付範圍內免給付義務 。㈥被告財政局應給付呂萬忠82,760元及自110年9月25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㈦被告新北市政府應給 付呂萬忠82,760元及自110年9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 5%計算之利息。㈧前開㈥、㈦聲明任一被告為給付,其他被告 於給付範圍內免給付義務。㈨本判決原告呂清龍、呂萬忠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之答辯:  ㈠被告新店國小、財政局、新北市政府則以:對於附表所載原 告付款時間、金額均為正確,僅對於附表左下所載97年1月 至110年12月溢繳418,362元有爭執;系爭土地係於110年9月 24日進行重測,租賃面積有所減縮,依系爭租約第10條約定 ,原告請求返還範圍應以重測日為基準日回溯5年計算補償 金或租金溢領之返還範圍,且補償金性質屬定期給付,且屬 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依民法第126條規定消滅時效為5年 ;退步言,原告自111年1月至112年12月尚欠繳租金257,692 元(見附表左下方),以原告目前欠繳租金257,692元主張 抵銷,伊等自毋庸返還等語置辯。  ㈡被告教育局則以:對原告主張無意見,當初新店國小向原告 收取補償金後,係交予伊入市庫,如需伊為給付,亦是從市 庫取出等語置辯。  ㈢均聲明:⒈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   原告主張其先前就系爭土地支付之補償金、租金,因土地重 測面積減縮,請求被告返還溢領數額等語,被告對於原告及 其家人於附表所示時間,給付如附表所示金額固不爭執,惟 主張返還範圍以土地重測之日回溯5年計算返還範圍,並提 出抵銷抗辯。茲就兩造間之爭點說明如下:  ㈠原告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新店國小給付335,602元,為有 理由:  ⒈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民法第179條前段定有明文。次按債權契約為特定人間 之權利義務關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僅於締約當事人間發 生拘束力,基於債之相對性原則,僅債權人得向債務人請求 給付(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633號判決意旨參照)。 經查,系爭土地為新北市所有財產,管理機關原為新店國小 ,嗣於109年7月間變更為財政局。原告於系爭土地搭蓋系爭 房屋,自95年間即占用系爭土地,誤認占用面積為183.75㎡ ,97年間臺北縣政府財政局以「基地使用補償金」名義寄送 繳款書予陳素月繳納。原告與新店國小於109年4月28日簽訂 「積欠新北市市有土地使用補償金分期付款承諾書」(見卷 第232頁),就97年1月起至105年4月積欠補償金數額1,371, 541元,約定先繳頭期款457,201元,餘款914,340元分為60 期,每期應繳15,239元(即A案);另109年4月間新店國小 起訴主張原告占用系爭土地面積183.75㎡,請求原告給付105 年5月1日起至108年12月31日期間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780 ,938元,雙方成立調解筆錄(見卷第227、228頁),將105 年5月起至108年12月積欠金額780,938元,約定先繳頭期款2 60,330元,餘款520,608元分為48期,每期應繳10,846元( 即B案)。嗣109年8月4日呂萬忠與財政局簽訂系爭租約(見 卷第265-269頁)。詎財政局於110年9月24日囑託新北市新 店地政事務所重測結果原告所有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地面積 僅為133.2㎡,遂更正系爭租約之承租面積為133.2㎡。原告迄 今就A案已繳940,904元、B案已繳558,707元,原告及陳素月 所繳自97年1月起至110年12月之補償金或租金因重測後承租 面積減少,而有溢繳情形,嗣呂萬忠、蔡心慧將對被告之債 權讓與呂清龍等情,有582地號土地登記謄本、100年3月17 日複丈之土地複丈成果圖、戶籍謄本、房屋稅籍證明書、本 院105年度司促字第6237號支付命令暨確定證明書、97年1月 至105年4月使用補償金繳納紀錄、繳款書、新北市政府109 年7月28日函、新北市新店地政事務所109年7月31日函、財 政局110年11月3日函、新店國小110年11月23日函、110年9 月24日複丈之地籍參考圖、陳素月繳納土地租金收入繳款書 、基地使用補償金繳款書、A案繳款書、B案繳款書、基地逕 租租約繳款書、租金計算表、本院109年度他調字第431號( 即109年度調補字第563號)調解筆錄、分期繳納積欠租金及 使用補償金申請書、積欠新北市市有土地使用補償金分期付 款承諾書、系爭土地建物查詢資料、新北市市有基地租賃契 約、房屋稅籍證明書、房屋稅課稅明細表、優惠面積分算表 (見卷第79-106、115-152、229-239、263-270、281-293頁 ),並有財政局113年6月7日函覆本院之系爭土地租金及使 用補償金繳款紀錄可憑(見卷第173-177頁),被告對於原 告及其家人於附表所示時間,給付如附表所示金額,呂萬忠 、蔡心慧將其債權讓與呂清龍,原告溢繳補償金335,602元 (附表右下所示C已繳1,821,355元-附表左下所示A應繳1,48 5,753元=335,602元)等情均不爭執(見卷第395、412-413 頁),堪認原告及陳素月所繳自97年1月起至110年12月系爭 土地之補償金或租金,因重測面積減縮而有溢繳335,602元 ,應可認定。又就97年1月至105年4月積欠補償金,原告與 新店國小於109年4月28日簽訂「積欠新北市市有土地使用補 償金分期付款承諾書」(見卷第232頁);另就105年5月至1 08年12月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原告與新店國小於本院成 立調解筆錄,可認109年7月系爭土地管理機關變更為財政局 之前,系爭土地之補償金或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均由原告 繳付予新店國小至明,則原告呂清龍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 求新店國小返還97年1月至109年7月溢收款項335,602元,自 屬有據。至原告另請求財政局、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返還前 開期間溢收款項云云,縱認新店國小向原告收取款項後移轉 予教育局,再由教育局繳付新北市市庫,因被告新店國小、 財政局、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均為獨立法人,權利互殊,依 債之相對性呂清龍僅得向新店國小請求給付,原告依非真正 連帶關係請求財政局、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給付335,602元 ,均非有據。  ⒉再依財政部國有財產署87年2月24日臺財產二第00000000號函 (見卷第307頁),載明:「一.有關被占用國有土地於依法 處理完成前,通知占用人繳納占用期間之使用補償金,該被 占用國有土地嗣經複查,...;倘複查結果占用面積較原通 知繳納使用補償金之占用面積為小,應退還溢繳部分且不限 年數。二.有關被占用國有土地於核辦出租時,經勘查結果 得辦理出租面積與原據以計算使用補償金之面積不同,應依 勘查之面積重新計算應追收之使用補償金,其已繳納部分, 差額應辦理退補,但最長以5年為限。」。查原告就過去積 欠之補償金與新店國小簽訂「積欠新北市市有土地使用補償 金分期付款承諾書」、於本院成立調解,並約定以A案、B案 方式清償,已如前述,A案、B案各期之給付,係清償方法之 約定,並非民法第126條規定之定期給付債權,原告依不當 得利請求新店國小返還溢領補償金,自無民法第126條短期 時效之適用。依國有財產署上開函釋一.,原告占有使用系 爭土地重測後面積既有減縮,新店國小自應退還97年1月至1 09年7月原告溢繳補償金且不限年數。至被告主張系爭租約 第10條第2項約定以重測日回溯5年為返還範圍云云。查呂萬 忠與財政局於109年8月4日簽訂系爭租約,系爭租約第10條 第2項既明文約定「...辦理追收或退還歷年已收繳租金,但 最長以五年為限,...」,與本件新店國小向原告收取為補 償金,性質不同,且國有財產署上開函釋二.所指差額退補 以5年為限,亦以「核辦出租時」為前提,本件原告與財政 局於109年8月4日簽訂租約時,尚未辦理面積重測,雙方亦 未就補償金差額進行結算,自無函釋二.適用之可能。  ⒊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新店國小給付335,602元 ,為有理由,逾此部分之請求,即非有據。  ㈡原告備位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請求財政局賠償損害,為 無理由:   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固有明文。原告主張財政局漏未將 陳素月於97年至101年間已繳納246,948元一情轉知新店國小 ,致其等簽署分期付款承諾書而受有漏未扣除246,948元之 財產損害云云。惟查,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所指「權利」 並不包括債權,且原告提起本件訴訟就陳素月繳納補償金已 有主張,難認原告受有損害,更遑論財政局有故意或過失行 為,或其行為與原告所受損害具相當因果關係,原告此部分 主張,顯與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要件不符,並非可採。  ㈢原告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財政局、新北市政府給付呂萬忠 82,760元本息部分,為無理由:   查呂萬忠109年8月起至110年12月溢繳金額為82,760元(即 附表右下所示D已繳256,333元-附表左下所示B應繳173,573 元=82,760元),為被告所不爭執(見卷第395、413頁), 可認重測後面積減縮,呂萬忠就前開期間租金溢繳82,760元 ,應可認定。惟財政局以111年1月至112年12月呂萬忠積欠 之租金257,692元(主動債權)主張抵銷,兩相扣抵後,財 政局、新北市政府毋庸再為任何給付。 四、按受領人於受領時,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或其後知之者,應將 受領時所得之利益,或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時所現存之利益, 附加利息,一併償還,民法第182條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又 按民法第182條第2項係就不當得利受領人返還不當得利範圍 為規定,該附加利息與現存利益同為不當得利性質,並非法 定遲延利息,在受領人返還其所受之利益前,仍應附加利息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438號判決意旨參照)。原告 請求自110年9月25日重測面積之日翌日起算利息云云。惟系 爭土地係由財政局囑託地政機關進行占用面積重測,原告既 未舉證證明新店國小於重測之日翌日即知悉無法律上之原因 ,所請難認有據。惟原告透過陳永福市議員陳情租賃使用面 積減縮請求財政局退還補償金,嗣財政局於110年11月3日發 函通知新店國小退補,新店國小於110年11月23日函覆陳永 福市議員,有各該財政局函、新店國小函在卷可憑(見卷第 101-104頁),可認新店國小至遲於110年11月23日函覆陳永 福市議員時,已知悉其受領溢繳款項無法律上原因,則呂清 龍併請求自110年11月23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亦屬有據 。 五、綜上所述,原告呂清龍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新店國小給 付335,602元,及自110年11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六、兩造分別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經核 原告呂清龍勝訴部分,因本院所命之給付未逾500,000元, 故由本院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規定,依職權宣 告假執行;被告新店國小陳明願供擔保免為假執行,經核無 不合,爰酌定相當擔保金額併宣告之;至原告其餘之訴既經 駁回,此部分假執行之聲請失所附麗,併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經核均與本件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逐一論駁。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1項前段 。本件原告雖繳納裁判費10,350元,但原告減縮應受判決事 項聲明,訴訟標的金額為418,362元,此部分應繳裁判費為4 ,520元,至逾此部分係因原告減縮聲明而撤回部分之裁判費 ,應由原告自行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張瓊華 上列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對本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邱美嫆

2025-03-28

TPDV-113-訴-2282-20250328-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755號 原 告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文生 訴訟代理人 林峻義律師 被 告 劉梅雪 訴訟代理人 李奎賢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4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將坐落於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如新北市中和 地政事務所114年1月13日複丈成果圖所示之暫編地號298⑵, 面積11.45㎡之房屋部分拆除,並將該部分土地騰空返還予原 告及全體共有人。 二、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13,076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1日起 至返還上開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新臺幣2,137元。 三、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四、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80,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 限又。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 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 、3款、第256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原起訴聲明為:㈠被 告劉梅雪應將坐落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 地)上面積約8㎡(面積以地政機關實際測量面積為準)之如 附圖藍色部分所示建物拆除及物品移除,並將土地返還予原 告。㈡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79,883元,及自民國113 年8月l日起至返還第一項所示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1, 864元。(見本院卷第11至12頁)。嗣於113年12月10日以民 事變更聲明狀變更聲明第二項為:被告應給付原告98,736元 ,及自113年8月l日起至返還前項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 告1,864元(見本院卷第137至138頁)。復於114年2月26日 以民事變更聲明狀變更聲明為:㈠被告應將坐落系爭土地上 如新北市中和地政事務所114年1月13日複丈成果圖(下稱系 爭複丈成果圖)所示之暫編地號298⑵,面積11.45㎡範圍內之 建物拆除及物品騰空,並將土地返還予原告。㈡被告應給付 原告141,316元,及自113年8月l日起至返還前項所示土地之 日止,應按月給付原告2,667元(見本院卷第197頁)。 經 核原告變更後之聲明㈠,係依測量後特定請求返還之範圍, 僅屬補充事實上陳述,而非訴之變更或追加;又變更後之聲 明㈡之請求,其請求基礎事實同一,屬擴張本件應受判決事 項之聲明,依前開規定,均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原告為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詎被告所有新北市○○區○○街00 號建物(下稱系爭房屋),未經原告同意擅自占用系爭土地 如系爭複丈成果圖暫編地號298⑵所示之11.45平方公尺,則 被告無正當理由占有使用系爭土地,要屬欠缺法律上正當權 源之無權占有;又被告無權占用系爭土地致原告受有損害, 並因此受有利益,故原告得請求被告給付使用系爭土地迄今 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而系爭土地108至113年之歷年度申 報地價為23,635.2元、23,557.6元、23,557.6元、25,075.2 元、25,075.2元、27,955.2元,是原告得請求被告自108年8 月1日起至113年7月31日止之不當得利如附表一所示為141,3 16元,及自113年8月l日起至返還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相 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2,667元(計算式:27,955.2元×11.45㎡ ×10%÷12)。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179條規定提起本件 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將坐落系爭土地上如系爭複丈 成果圖所示之暫編地號298⑵,面積11.45㎡範圍內之建物拆除 及物品騰空,並將土地返還予原告。㈡被告應給付原告141,3 16元,及自113年8月l日起至返還前項所示土地之日止,應 按月給付原告2,667元。 二、被告則以:    113年原告通知被告需拆除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地部分,經 被告委託工程團隊進行拆除評估及報價,惟因系爭房屋年齡 老舊且符合危老重建資格,拆除工作存在高風險,其主要有 兩大問題:⒈系爭房屋左右及上方鄰居皆已於系爭房屋上增 建建築物,拆除時使用之大型機具恐造成整棟建物損壞,且 113年4月發生花蓮大地震,施工團隊考慮震後結構問題,不 利於拆除工作。⒉欣欣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欣欣公司 )之管線掛附於系爭房屋需拆除之牆面上,經二次協調管線 進行移管之可能性,欣欣公司表示拆除管線及重舖,涉及系 爭土地使用及其他瓦斯用戶之權益,工程窒礙難行,若在瓦 斯管線附著下拆除建物,可能衍生公安問題。是因上述風險 ,拆除工程可能衍生房屋塌陷、瓦斯管線曝露等有人身安全 或公共危險之虞慮,故拆除工作未有任何進展。若由被告拆 除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地部分之危老房屋,賠償額度恐超過 被告可負擔範圍,因此拆除行動之風險對雙方都不利,同意 支付原告79,883元,並在都更計畫達成前向原告承租系爭房 屋占用系爭土地部分,每月支付1,864元等語,資為抗辯,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原告主張其為系爭土地所有人;系爭房屋為被告所有;系爭 房屋占用系爭土地如系爭複丈成果圖暫編地號298⑵圖所示11 .45㎡等情,業據其提出系爭土地地籍套繪圖、土地登記第二 類謄本、系爭房屋登記第二類謄本、系爭土地申報地價查詢 資料、系爭房屋照片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9頁、第27頁、 第31頁、第35頁、第169頁),並經本院會同兩造及地政事 務所測量人員至現場勘驗,囑託新北市中和地政事務所製有 系爭複丈成果圖,有新北市中和地政事務所114年1月14日新 北中地測字第1146210784號函可憑(見本院卷第173至175頁 ),且為被告所不爭執,此部分事實,堪信為真正。 四、原告復主張系爭房屋如系爭複丈成果圖暫編地號298⑵圖所示 11.45平方公尺部分無權占有系爭土地,應由被告拆除並將 物品騰空,將土地返還予原告,及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 利等情,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開情詞置辯,是本件爭點厥 為:㈠系爭房屋占有系爭土地如系爭複丈成果圖暫編地號298 ⑵圖所示11.45㎡部分,有無正當權源?㈡原告依民法179條之 規定請求被告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有無理由?若有, 金額若干?茲分述如下:  ㈠系爭房屋占有系爭土地如系爭複丈成果圖暫編地號298⑵圖所 示11.45㎡部分,有無正當權源?   ⒈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 段、中段定有明文。次按以無權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土地 者,占有人對土地所有權存在之事實無爭執,而僅以非無權 占有為抗辯者,土地所有權人對其土地被無權占有之事實無 舉證責任,占有人自應就其取得占有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 明之(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120號判決意旨參照)。查 原告為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被告所有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 地如系爭複丈成果圖所示乙情,既如前述,依上說明,自應 由被告舉證證明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地有何正當權源。惟被 告迄至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均未舉證證明系爭房屋占有系爭土 地有何正當權源。故原告主張被告之系爭房屋,係無權占用 系爭土地,即屬有據。從而,原告主張被告所有系爭房屋無 權占用系爭土地,訴請被告拆除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地如系 爭複丈成果圖暫編地號298⑵圖所示11.45㎡部分,並返還占有 土地,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⒉被告雖辯稱其拆除佔有部分具有房屋塌陷、瓦斯管線曝露等 險等語。然查,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地部分為其外緣牆壁, 拆除後固會造成系爭房屋之部分損害,然其大部分之建物本 體仍保存,是否影響整棟建物而有塌陷疑虞,已非無疑,且 被告就本件拆除有致整棟建物有倒塌毀壞之危險,未見其舉 證以實其說,況現代建築拆除技術進步,究以何工法妥善拆 除此部分建物,乃本件訴訟判決確定後,聲請強制執行時再 作考量問題,是被告此部分所辯,尚無足採。  ㈡原告依民法179條之規定請求劉梅雪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   得利有無理由?若有,金額若干?  ⒈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為民法第179條前段所明定。又無權占有他人土地,可 能獲得相當於租金之利益,復為社會通常之觀念。查,本件 被告占有系爭土地如系爭複丈成果圖暫編地號298⑵圖所示11 .45㎡部分,因而獲得占有系爭土地之利益,故原告依上開規 定,請求被告給付自起訴時即113年7月31日(見本院卷第11 頁)起回溯5年期間,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自屬有據。  ⒉按建築房屋之基地租金,依土地法第105條準用同法第97條第 1項規定,以不超過該土地申報價額年息百分之10為限。土 地法第97條所稱土地價額,依土地法施行法第25條規定,係 指法定地價,即土地法第148條所定土地所有權人依土地法 所申報之地價,土地所有權人未於公告期間申報地價者,以 公告地價百分之80為其申報地價,公有土地以公告地價為申 報地價,免予申報,平均地權條例第16條前段及其施行細則 第21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至所謂年息百分之10為限,乃指 基地租金之最高限額而言,並非必須照申報價額年息百分之 10計算(最高法院46年度台上字第855號參照)。基地租金 之數額,除以基地申報地價為基礎外,尚須斟酌基地之位置 ,工商業繁榮之程度,承租人利用基地之經濟價值及所受利 益等項,並與鄰地租金相比較,以為決定,並非必達申報總 地價年息百分之10最高額(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094號 、68年度台上字第3071號判決參照)。經查,系爭土地位於 景平捷運站旁,鄰近為景平路,附近有餐飲店、大潤發等情 ,有原告提出之現場照片及GOOGLE街景圖各1份在卷可參, 審酌被告所有系爭房屋係供住宅使用,除自用外尚無證據證 明另作其他營利使用;暨審酌系爭土地之位置、工商繁榮程 度等情狀,本院認以系爭土地申報地價年息8%計算相當於租 金之不當得利為適當。  ⒊系爭土地於108年度、109年度、110年度、111年度、112年度 、113年度之申告地價依據為23,635.2元、23,558元、23,55 8元、25,075.2元、25,075.2元、27,955.2元,有歷年地價 資料、新北市政府地政局113年11月5日新北地價字第113216 0858號函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35、93頁)。而系爭房屋占有 系爭土地之面積為11.45平方公尺,已如前述,是以上開申 報地價為基準,原告請求自108年8月1日至113年7月31日止 之不當得利113,076元(計算式詳如附表二),暨自113年8月1 日起至被告返還系爭土地之日止之按月給付之不當得利2,13 7元(計算式:27,995.2元×11.45㎡×8%÷12=2,137元),洵屬有 據;逾此範圍之請求,即非允當,應予駁回。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第767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被告拆除系爭 房屋占用系爭土地如系爭複丈成果圖暫編地號298⑵圖所示11 .45㎡部分,並騰空返還系爭土地予原告,並依民法第179條 規定,請求被告給付113,076元,及自113年8月1日起至返還 系爭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2,137元,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 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幽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李奇翰 附表一:原告請求劉梅雪108年8月1日至113年7月31日不當得利 金額 編號 請求期間 計算式(申報地價×占用面積×申報地價年息×年) 金額 1 108年8月1日至108年12月31日 23,635.2元×11.45㎡×10%×5÷12 11,276元 2 109年1月1日至109年12月31日 23,557.6元×11.45㎡×10%×1 26,973元 3 110年1月1日至110年12月31日 23,557.6元×11.45㎡×10%×1 26,973元 4 111年1月1日至111年12月31日 25,075.2元×11.45㎡×10%×1 28,711元 5 112年1月1日至112年12月31日 25,075.2元×11.45㎡×10%×1 28,711元 6 113年1月1日至113年7月31日 27,995.2元×11.45㎡×10%×7÷12 18,672元 合計 141,316元 附表二:本院認定劉梅雪108年8月1日至113年7月31日不當得利 金額 編號 請求期間 計算式(申報地價×占用面積×申報地價年息×年) 金額(小數點後四捨五入) 1 108年8月1日至108年12月31日 23,635.2元×11.45㎡×8%×5÷12 9,021元 2 109年1月1日至109年12月31日 23,558元×11.45㎡×8%×1 21,579元 3 110年1月1日至110年12月31日 23,558元×11.45㎡×8%×1 21,579元 4 111年1月1日至111年12月31日 25,075.2元×11.45㎡×8%×1 22,969元 5 112年1月1日至112年12月31日 25,075.2元×11.45㎡×8%×1 22,969元 6 113年1月1日至113年7月31日 27,995.2元×11.45㎡×8%×7÷12 14,959元 合計 113,076元 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李奇翰

2025-03-28

PCDV-113-訴-2755-20250328-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77號 原 告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方振仁 訴訟代理人 杜宛書 温佳萱 沈秉寬 被 告 高玉蓉 訴訟代理人 高玉雪 龍逸帆 上列當事人間拆屋還地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6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坐落基隆市○○區○○段00地號土地,如附圖編號19、20部 分所示,門牌號碼基隆市○○區○○路00巷00號房屋拆除,並將上開 土地騰空返還原告。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萬陸仟參佰伍拾玖元,及自民國113年9 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暨自民 國113年4月1日起至騰空返還前項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新 臺幣柒佰柒拾玖元。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命返還土地之部分,於原告以新臺幣參拾貳萬壹仟 元為被告供擔保後;第二項命給付金錢之部分就已到期之金額, 於原告以到期金額三分之一為被告供擔保後,得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 (一)坐落基隆市○○區○○段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為原告所 有,而被告所有,受贈自訴外人龍運祿(下逕稱其名),未辦 保存登記之門牌號碼基隆市○○區○○路00巷00號房屋(下稱系 爭房屋)無權占用系爭土地如89年度重訴字第10號判決附圖 即基隆市信義地政事務所90年3月1日土地複丈成果圖編號19 、20部分所示,面積各37、22平方公尺,已妨害原告所有權 之行使,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拆屋還地。 又被告前於民國108年12月29日與原告就系爭房屋占用系爭 土地部分訂立土地租賃契約書(下稱系爭租賃契約),約定租 賃期間自109年1月1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止,每月租金新臺 幣(下同)779元,惟被告自109年1月起即未依約繳納租金, 原告乃終止系爭租賃契約,並起訴請求被告給付自109年1月 起至111年6月止之租金24,530元,嗣經本院111年度基小字 第2989號事件判決原告全部勝訴確定。被告無權占有受有使 用系爭土地利益,致原告受有損害,爰依民法第179條規定 ,請求被告給付自111年7月1日起至113年3月止,按系爭租 賃契約約定之租金779元計算之21個月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 利16,359元,及自113年4月1日起至拆除系爭房屋返還土地 之日止,按月給付779元等語。 (二)並聲明:   1.被告應將坐落系爭土地之系爭房屋(面積59平方公尺)拆除,將占用土地返還予原告。   2.被告應給付原告16,35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4月1日起至拆除前項房屋返還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779元。   3.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聲明請求駁回原告之訴,並答辯略以:   被告對原告主張事實之並不爭執,惟無力負擔拆除系爭房屋 之費用。 三、經查,坐落基隆市○○區○○段00地號土地為原告所有,門牌號 碼基隆市○○區○○路00巷00號房屋原為龍運祿所有,而無權占 用系爭土地,原告遂於89年間對龍運祿及其他無權占用系爭 土地之訴外人,依民法第767條規定提起拆屋還地訴訟,經 本院以89年度重訴字第10號事件受理,並於91年11月15日判 命龍運祿應將坐落系爭土地上,如該判決附圖(即本件附圖) 編號19、20部分所示,面積各37、22平方公尺,合計59平方 公尺之系爭房屋拆除,將占用土地返還原告,該判決已於91 年12月18日確定(下稱系爭確定判決);嗣龍運祿於系爭確定 判決確定後,將系爭房屋贈與予被告,被告並於取得系爭房 屋事實上處分權後之108年12月29日,與原告就系爭房屋占 用系爭土地之59平方公尺訂立系爭租賃契約,約定租賃期間 自109年1月1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止,每月租金779元,惟 被告自109年1月起即未依約繳納租金,原告乃終止系爭租賃 契約,並起訴請求被告給付自109年1月起至111年6月止之租 金24,530元,嗣經本院111年度基小字第2989號事件判決原 告全部勝訴確定,系爭房屋已無占用系爭土地之合法權源等 事實,有系爭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108年度北院民公輝字 第310820號公證書正本、系爭租賃契約書、本院111年度基 小字第2989號民事判決等件影本,及基隆市稅務局以113年9 月23日基稅房貳字第1130018545號函檢附之系爭房屋房屋稅 籍證明書在卷足憑,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本院89年度重訴字 第10號事件卷宗,及原告以系爭確定判決對於以其他房屋無 權占用系爭土地之占有人聲請強制執行之本院113年度司執 字第14464號卷核閱屬實,復有前揭確定判決暨附圖附於上 開執行卷內可稽,且為兩造所不爭執,應堪信為真實。 四、按確定判決,除當事人外,對於訴訟繫屬後為當事人之繼受人者亦有效力,民事訴訟法第401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上開之「繼受人」,包括因法律行為而受讓訴訟標的之特定繼承人在內,而所謂訴訟標的,係指為確定私權所主張或不認之法律關係,欲法院對之加以裁判者而言,至法律關係乃法律所定為權利主體之人,對於人或物所生之權利義務關係,惟所謂對人之關係與所謂對物之關係,則異其性質:前者係指依實體法規定為權利主體之人,得請求特定人為特定行為之權利義務關係,此種權利義務關係僅存在於特定之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倘以此項對人之關係為訴訟標的,必繼受該法律關係中之權利或義務人始足當之,同法第254條第1項亦指此項特定繼受人而言;後者則指依實體法規定為權利主體之人,基於物權,對於某物得行使之權利關係而言,此種權利關係,具有對世效力與直接支配物之效力,如離標的物,其權利失所依據,倘以此項對物之關係為訴訟標的時,其所謂繼受人凡受讓標的物之人,固均包括在內(最高法院61年台再字第186號、42年台上字第1115號判例意旨參照)。惟按前案確定判決對於該標的物繼受人之既判力客觀範圍,應祇以該判決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時原告所主張之權利義務關係(即訴訟標的)本身之存否,經於判決主文對其所為之判斷者為限(最高法院98年度台再字第35號民事判決參照)。而89年2月9日修正之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2款,將原規定之「訴訟標的」修正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乃因訴訟標的之涵義,必須與原因事實相結合,以使訴狀所表明請求法院審判之範圍更加明確。則於判斷既判力之客觀範圍或是否違反重複起訴禁止時,自應依原告起訴主張之原因事實所特定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為據。故所謂訴訟標的,係指經原告主張並以原因事實予以特定而請求法院審判之法律關係,即原告起訴以何種法律關係為訴訟標的,應依原告起訴主張之原因事實定之,原告前後主張之原因事實不同,其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自亦不同,即非同一事件。查原告前基於土地所有權人之地位,依民法第767條規定,以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物權)為訴訟標的,請求系爭房屋當時之所有權人即龍運祿拆屋還地,經本院以系爭確定判決判命龍運祿拆除系爭房屋並返還占用之系爭土地,而龍運祿於系爭確定判決確定後,將系爭房屋贈與予被告,被告並於取得系爭房屋事實上處分權後之108年12月29日,與原告就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地之59平方公尺訂立系爭租賃契約,約定租賃期間自109年1月1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止,惟其自109年1月起即未依約繳納租金,系爭租賃契約已因而終止等事實,既如前述,足見系爭確定判決之訴訟標的,係原告基於「龍運祿無合法權源占用系爭土地」之原因事實,依民法第767條規定,對龍運祿所主張之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而本件訴訟標的,則係原告基於「被告於承租系爭土地後,未依約繳納租金而喪失合法占有系爭土地之權源」之原因事實,依民法第767條規定,對被告所主張之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自非系爭確定判決拆屋還地部分既判力之效力所及,先予敘明。 五、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之虞 者,得請求防止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以無權 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土地者,占有人對土地所有權存在之 事實無爭執,而僅以非無權占有為抗辯者,土地所有權人對 其土地被無權占有之事實無舉證責任,占有人自應就其取得 占有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明之(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 1120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經查,被告以系爭房屋占有系 爭土地如附圖編號19、20部分所示,面積各37、22平方公尺 等情,已如前述,而被告既未舉證證明有何占有之合法正當 權源,揆諸前揭規定,應認被告為無權占有,是原告本於系 爭土地所有權人之地位,請求被告拆除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 地部分,並將占用土地騰空返還予原告,即為有理。   六、另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 利益,民法第179條前段有明文規定。又依不當得利之法則 請求返還不當得利,其得請求返還之範圍,應以對方所受之 利益為度,非以請求人所受損害若干為準。本件被告為系爭 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人,系爭房屋無權占用系爭土地59平方 公尺等節,既如前述,則原告主張被告迄仍占用系爭土地, 而獲有相當於租金之利益,致原告受有損害,並按系爭租賃 契約約定之租金數額即779元計算被告所獲得之利益,應為 有理。從而,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自111年7月1日起至113年3 月31日止之不當得利16,359元【計算式:779元×21個月=16, 35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9月27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自113年4月1日 起至遷讓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止,按月給付779元之不當得利 ,即為有理。 七、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等 將坐落系爭土地如附圖編號19、20部分所示,面積各37、22 平方公尺之系爭房屋拆除,將該部分土地騰空返還原告;並 請求被告給付16,359元及自113年9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自113年4月1日起至遷讓返 還系爭房屋之日止,按月給付779元之不當得利,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八、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經核尚無不合,爰酌 定相當之擔保准許之。 九、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第390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姚貴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廿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白豐瑋

2025-03-28

KLDV-113-訴-477-20250328-2

桃簡
桃園簡易庭

拆屋還地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桃簡字第1459號 原 告 黃雅琳 訴訟代理人 巫宗翰律師 被 告 張雲禮 張雲儀 寄桃園市○○區○○路000號2樓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桃園市政府社會局 陳寶民 寄同上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吳湘屏 寄同上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將坐落桃園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上如附圖編號102 (1)所示(面積128.84平方公尺)之建物拆除,並將前開占 用土地返還予原告及全體共有人。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此於簡易訴訟程序亦適用之,民事 訴訟法第256條、第436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本件 原告於起訴時原聲明請求:被告應將坐落桃園市○○區○○段00 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上之門牌號碼桃園市○○區○○路0 00巷0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如起訴狀附圖編號A所示部 分(面積112.5平方公尺,詳細面積待地政機關實測後更正 )拆除騰空,並將前開占用土地回復原狀返還予原告及全體 共有人(見本院卷第3頁);嗣本院囑託桃園市八德地政事 務所就系爭房屋占用系爭土地之範圍為測量,經該地政事務 所以民國113年12月19日德地測字第1130012026號函檢附系 爭土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原告遂依附圖測量結果將 上開聲明更正如後述(見本院卷第48頁),核屬就拆屋還地 範圍所為之事實上補充及更正,非為訴之變更、追加,合先 敘明。 二、被告張雲禮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伊為系爭土地之共有人,被告則為系爭房屋之事 實上處分權人,系爭房屋無權占用系爭土地如附圖編號102( 1)所示區域,妨害原告對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爰依民法第76 7條第1項中段、前段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 應將坐落系爭土地上如附圖編號102(1)所示(面積128.84平 方公尺)之建物拆除騰空,並將前開占用土地回復原狀返還 予原告及全體共有人。 二、張雲禮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 為任何聲明或陳述。被告張雲儀則就原告之請求予以認諾。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各共有人對於第三人 ,得就共有物之全部為本於所有權之請求。但回復共有物之 請求,僅得為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為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 段、中段、第821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於言詞辯論 時為訴訟標的之捨棄或認諾者,應本於其捨棄或認諾為該當 事人敗訴之判決,此於簡易訴訟程序亦適用之,民事訴訟法 第384條、第436條第2項亦規定甚明。  ㈡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地籍 圖謄本、系爭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系爭房屋稅籍證明書、 及現場照片為證(見本院卷第6頁至第9頁、第30頁至第32頁 ),復經本院至現場勘驗屬實,製有勘驗筆錄及桃園市八德 地政事務所製作之附圖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42頁、第44頁 至第46頁),且為張雲儀所不爭執,並於言詞辯論時就原告 之請求全部認諾(見本院卷第60頁反面),而張雲禮既於相 當時期受合法通知而未到場辯論,亦未提出書狀爭執以供本 院斟酌,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 條第1項規定,對原告之主張依法視同自認,自堪認原告之 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前揭規定,請求如主文第1項所 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判決,依民事訴訟法 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項前 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高廷瑋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王帆芝

2025-03-28

TYEV-113-桃簡-1459-20250328-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38號 原 告 鄭音鍾 訴訟代理人 楊承彬律師 被 告 李孔筆 李茂隆 李宗倫 應為送達處所不明 李顏美鈴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1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李茂隆、李宗倫、李顏美鈴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臺南市○○區○○段00000地號土地(下稱972-1號土 地)係自分割前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母 地)分割而來;原告向被告李宗倫購買取得972-1號土地後 ,發現972-1號土地遭臺南市○○區○○0000號房屋(下稱系爭房 屋)占用;被告李孔筆、李茂隆及李茂獅為系爭房屋事實上 處分權共有人;李茂獅過世後,由被告李顏美鈴及李宗倫繼 承其遺產,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請求拆屋還地;972- 1號土地申報地價為每平方公尺新臺幣(下同)800元,系爭 房屋占用972-1號土地面積80平方公尺,以申報總價年息10% 計算,被告應按月給付原告533元,爰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 求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下稱973號土地)為被告李孔筆等人所共有,劃分為交通用 地,縱土地全部範圍均容許原告作為袋地通行權使用,亦符 合社會通常觀念;972-1地號土地為袋地,依據民法第787條 第1項規定,原告得對被告李孔筆主張袋地通行權,現場圍 牆乃被告李孔筆所設置,原告自得訴請被告李孔筆拆除該圍 牆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將坐落如附圖編號A1所示部分土 地上建物拆除,並將該部分土地返還原告;㈡被告李孔筆及 李茂隆自民事追加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返還前項部分土 地之日止,應按月給付原告177元,被告李宗倫及李顏美玲 自民事追加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返還前項部分土地之日 止,應按月給付原告88元;㈢被告李孔筆應將如附圖編號C所 示圍牆拆除;㈣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李孔筆辯稱:系爭房屋是他爺爺即訴外人李昆江興建而 成,當時基地尚未分割;李昆江過世後,系爭房屋由他與叔 叔即被告李茂隆與訴外人李茂獅共有,基地則由他與訴外人 李茂獅共有;訴外人李茂獅過世後才分割;被告李宗倫是訴 外人李茂獅的兒子;倉庫不是他蓋的,他也沒有在使用;圍 牆是他蓋的,但沒有侵占972-1號土地,972-1號土地還有約 3分之1邊長沒有被圍牆擋住,不應要求他拆除圍牆等語。並 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三、本院得心證理由  ㈠系爭房屋於83年9月12日辦理異動登記,被告李孔筆及李茂隆 與訴外人李茂獅之持分比例分別為33333/100000、33333/10 0000、33334/100000;訴外人李茂獅於97年6月20日死亡以 後,由被告李顏美鈴及李宗倫繼承其遺產;被告李孔筆於10 1年4月2日以共有物分割為原因,登記取得臺南市○○區○○段0 00地號土地(下稱972號土地)所有權;被告李宗倫於102年 5月16日以贈與為原因,登記取得972-1號土地所有權;原告 於102年7月9日以買賣為原因,登記取得972-1號土地所有權 ;系爭房屋坐落於972號土地及972-1號土地,坐落972-1號 土地部分面積如附圖編號A1所示;973號土地為交通用地, 大部分面積已供作道路使用,被告李孔筆所興建圍牆坐落於 973號土地如附圖編號C所示等情,有原告所提972-1號土地 所有權狀、972-1號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972號土地登記第 一類謄本、973號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李茂獅繼承系統表 、戶籍謄本、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家事庭113年12月16日士院 鳴家宜113年度查繼字第1225號函為證(見補字卷第23頁、 第27頁、第46-3頁、本院卷第125頁、第137頁、第141頁至 第145頁、第183頁),復有臺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新營分局 113年5月16日南市財營字第1132605818號函暨檢附稅籍資料 、勘驗筆錄、現場照片、臺南市白河地政事務所113年9月2 日所測字第1130079899號函暨附件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59 頁至第65頁、第69頁至第77頁、第81頁至第83頁、第89頁至 第91頁),應堪認定。  ㈡土地及其土地上之房屋同屬一人所有,而僅將土地或僅將房 屋所有權讓與他人,或將土地及房屋同時或先後讓與相異之 人時,土地受讓人或房屋受讓人與讓與人間或房屋受讓人與 土地受讓人間,推定在房屋得使用期限內,有租賃關係;其 期限不受第449條第1項規定之限制;民法第425條之1定有明 文。被告李孔筆陳稱:「72-4號房屋……是我爺爺李昆江興建 ,當時972-1及972號土地尚未分割,後來爺爺過世,72-4號 房屋由我、我叔叔李茂隆及李茂獅共有,土地由我及李茂獅 共有……原告前手李宗倫是李茂獅的兒子」(見本院卷第73頁 )等語,核與臺南市政府財政稅務局新營分局113年5月16日 南市財營字第1132605818號函暨檢附稅籍資料(見本院卷第 59頁至第65頁)相符,復有原告所提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 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繼承系統表暨戶籍謄本可佐(見補字 卷第27頁、第46-3頁、本院卷第137頁至第145頁),堪認系 爭房屋與系爭母地同屬一人所有,於李昆江死亡後,同屬被 告李孔筆、李茂隆及訴外人李茂獅公同共有,嗣僅將土地所 有權讓與被告李孔筆及訴外人李茂獅,依據民法第425條之1 規定,推定在系爭房屋得使用期限內有租賃關係,故系爭房 屋坐落於系爭母地非無權占有。  ㈢972號土地及972-1號土地係於101年4月2日自系爭母地分割而 來,被告李宗倫於102年5月16日以贈與為原因,登記取得97 2-1號土地所有權全部(見補字卷第27頁),依民法第425條 第1項:「出租人於租賃物交付後,承租人占有中,縱將其 所有權讓與第三人,其租賃契約,對於受讓人仍繼續存在」 ,其租賃契約對於被告李宗倫仍繼續存在。原告於102年7月 9日以買賣為原因,登記取得972-1號土地所有權(見補字卷 第23頁至第25頁),依民法第425條第1項規定,其租賃契約 對於原告仍繼續存在。從而,系爭房屋坐落如附圖編號A1所 示部分土地,非無權占有。原告主張系爭房屋坐落如附圖編 號A1所示部分土地係無權占有,進而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及 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拆屋還地及返還相當於租金之不當 得利,均非有據。  ㈣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時,除因土 地所有人之任意行為所生者外,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地以 至公路;民法第787條定有明文。原告雖稱:973號土地為被 告李孔筆等人共有,劃分為交通用地,縱土地全部範圍均容 許原告作為袋地通行權使用,亦符合社會通常觀念;972-1 地號土地為袋地,依據民法第787條第1項規定,原告得對被 告李孔筆主張袋地通行權,現場圍牆乃被告李孔筆設置,原 告自得訴請被告李孔筆拆除該圍牆等語。然972-1號土地左 側及下方均臨路(見補字卷第31頁、本院卷第77頁、第81頁 至第83頁),縱下方經界與道路間有圍牆阻擋(約972-1號 土地下方經界邊長2/3;見本院卷第91頁),仍非袋地。原 告依民法第787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李孔筆拆除圍牆,容有 誤會,自非有據。 四、從而,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179條、第787條第1項 等規定,請求被告將坐落如附圖編號A1所示部分土地上建物 拆除,並將該部分土地返還原告,自民事追加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起至返還前項部分土地之日止,被告李孔筆及李茂隆 應按月給付原告177元,被告李宗倫及李顏美玲應按月給付 原告88元,被告李孔筆應將如附圖編號C所示圍牆拆除,均 非有據,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項論述,併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谷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 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參照民事訴 訟法施行法第9條:上訴人有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依書狀上之 記載可認其明知上訴要件有欠缺者,法院得不行民事訴訟法第44 2條第2項及第444條第1項但書之程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曾盈靜

2025-03-28

TNDV-113-訴-338-20250328-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816號 原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趙子賢 訴訟代理人 程光儀律師 張義群律師 張庭維律師 被 告 祭祀公業遷善南北社 特別代理人 黃紫芝律師 王四米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 之。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 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 項、第77條之2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故以一訴 附帶請求其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其附帶請求於 起訴前所生部分,數額已可確定,應合併計算其價額;至於 起訴後所生者,因於起訴時尚無從確定其數額,不予併算。 次按請求拆屋還地之訴,係以土地返還請求權為訴訟標的, 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起訴時土地之交易價額即市價為準。土 地倘無實際交易價額,得以原告起訴時土地當期公告現值為 交易價額,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 第983號裁定參照)。 二、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 (一)經查,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為請求被告祭祀公業遷善南北社 應將坐落於臺中市○○區居○段0000號地號(下稱系爭1018號 土地)土地上如民事起訴狀之附圖1所示白色圈④之鋼筋混凝 造樓房、廟庭(占用面積約50平方公尺)拆除,及臺中市○○ 區○○段000號地號(下稱系爭172號土地)附圖2所示紅色圈① 之鋼筋混凝造樓房、廟庭(占用面積約18.6平方公尺)拆除 騰空後,將其占用之上開土地(面積共約68.6平方公尺)返 還予原告。聲明第2項為請求被告王四米應將坐落於系爭172 號土地上如民事起訴狀之附圖2所示紅色圈③之加強磚造樓房 (即門牌號碼為臺中市○○區○○○0號房屋,占用面積約8平方 公尺)拆除騰空後,將其占用之上開土地(面積約8平方公 尺)返還予原告。聲明第3項係請求被告祭祀公業遷善南北 社應給付原告144,772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另自民國1113年8月1日起至被 告祭祀公業遷善南北社返還第1項聲明所示土地之日止,按 月給付原告967元。聲明第4項係請求被告王四米應給付原告 10,41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另自1113年8月1日起至被告王四米返還第2項 聲明所示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96元。 (二)觀諸前開說明,就其上開聲明第1、2項部分,計算訴訟標的 價額,僅以返還系爭土地之價額為準,故就其聲明第1項之 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1,783,050元【計算式 :(系爭1018號土地遭占用面積50平方公尺X系爭1018號土 地113年1月公告現值27,291元=1,364,550元)+(系爭172號 土地遭占用面積18.6平方公尺X系爭172號土地113年1月公告 現值22,500元=418,500元)=1,783,050元】;聲明第2項之 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80,000元(計算式:系爭172號土地遭 占用面積8平方公尺X系爭172號土地113年1月公告現值22,50 0元=180,000元);另就聲明第3、4項部分,此2項聲明除均 自起訴日(即113年8月6日)起之相當於租金不當得利不併 算其價額外,就聲明第3項之其餘訴訟標的價額合計為144,9 33元【計算式:起訴前之本金144,772元+967元÷30日×5日( 自113年8月1日起本件起訴前一日即113年8月5日止,共5日 )=144,933元,元以下四捨五入】;聲明第4項之其餘訴訟 標的價額合計為10,435元【計算式:起訴前之本金10,419元 +96元÷30日×5日(自113年8月1日起本件起訴前一日即113年 8月5日止,共5日)=10,435元】。是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 核定為2,118,418元(計算式:1,783,050元+180,000元+144 ,933元+10,435元=2,118,418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1,98 8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 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 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李婉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童淑芬

2025-03-27

TCDV-113-補-1816-20250327-1

雄小
高雄簡易庭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雄小字第702號 原 告 王柏雄 被 告 丁惠玲即丁蕙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 院認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 法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 二、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所有建號高雄市○○區○○段000號之建物 即門牌號碼高雄市○○路00號(下稱系爭房屋)占用原告所有 坐落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爭系爭土地),系爭 建物占用系爭土地面積為18.72坪,每月租金為新臺幣(下 同)6,600元,是被告自民國113年8月至114年2月共占用7個 月,相當於不當得利之租金為46,200元。爰依民法不當得利 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給付租金等語。而被告 籍設高雄市梓官區,有被告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附卷可參 (見本院卷第51頁)。又本件依民事訴訟法並無特別管轄籍 之規定,是依前揭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由臺 灣橋頭地方法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 違誤,本院逕依職權移轉管轄,爰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張茹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廖美玲

2025-03-27

KSEV-114-雄小-702-202503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