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楊茗瑋

共找到 162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繼續安置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4號 聲 請 人 臺東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乙○○ 非訟代理人 甲20145 受 安置人 CA00000000 (真實姓名及年籍均詳卷) 關 係 人 CA00000000-A(真實姓名及年籍均詳卷) CA00000000-B(真實姓名及年籍均詳卷) CA00000000-C(真實姓名及年籍均詳卷) 上列聲請人聲請繼續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受安置人自民國113年1月4日起,繼續安置3個月。 二、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㈠聲請人臺東縣政府於民國110年10月25日接獲兒童及少年保護 通報,由聲請人委託安置於寄養家庭之受安置人CA00000000 於寄養照顧期間受有燒燙傷,疑有疏忽或不當對待之情事, 故聲請人於110年12月23日起緊急安置,並經本院裁定自110 年12月26日起繼續安置及延長安置至111年9月25日止。後受 安置人之原生家庭配合聲請人之處遇,自111年9月26日起將 受安置人由保護安置改為委託安置至112年12月31止,然評 估受安置人之母即關係人CA00000000-A工作不穩定且毒品案 件未服刑,無力照顧受安置人,暫緩受安置人返家計畫,且 受安置人之受委託監護人即關係人CA00000000-B亦無法照顧 受安置人,故延長委託安置自113年1月1日至113年12月31日 止。  ㈡又關係人CA00000000-A因入監服刑,停止配合聲請人之返家 計畫,並於113年7月出監後行方不明,對於受安置人照顧一 事無明確計畫,聲請人社工便於113年11月4日函文警政協尋 及聯繫,目前警政尚無回覆受理情形,無法得知關係人CA00 000000-A行蹤。而關係人CA00000000-B因家庭經濟及生活環 境限制,尚需照顧3名幼童,家中無法給予受安置人所需的 支持,亦無法將受安置人接回照顧及提供穩妥之生活環境。 評估已無其他親屬能協助照顧受安置人,亦無法規劃返家計 畫,故於114年1月1日起緊急安置。  ㈢依據兒童及少年褔利與權益保障法笫65條規定安置2年以上之 兒童及少年,經縣(市)主管機關評估其家庭功能不全或無 法返家者,應提出長期輔導計畫,故本件於113年11月14日 經聲請人重大決策會議討論,依會議決議轉為保護安置,爰 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規定,聲請繼 續安置受安置人3個月等語(見本院卷第8、9、126頁)。 二、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管 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置 :㈠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㈡兒童及少年有立即 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㈢兒童及少年遭受遺棄、身心 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作 ;㈣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 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 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3個 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長 3個月。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57條 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臺東縣政府社會處兒少保護 個案法庭報告書、保護個案年籍與真實姓名對照表、兒童及 少年個案法庭報告書、臺東縣113年度第6次兒少保護個案重 大決策會議紀錄、臺東縣政府113年12月31日府社保字第113 0299086號緊急安置函等為證(見本院卷第139頁及證物袋) ,並有本院依職權所調取受安置人及關係人戶籍資料、親等 關聯查詢結果、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及前案紀錄表存卷可參 (見本院卷第35-84頁),足認聲請人之主張確屬信而有徵 。  ㈡又本件經家事調查官就下列事項為調查後,其調查結果略以 (見本院卷第97-103頁家事事件調查報告):  ⒈受安置人於安置機構之適應狀況:受安置人的個性古靈精怪 ,雖不怕生,但較少以言詞回答問題,受訪時需要社工陪同 督促才會開口,回答問題時會故意口齒不清,若用激將方式 配合稱讚之語詢問,其會清晰的回答問題。受安置人表示, 其已能適應目前的機構生活,但仍會想念高雄的院長(前安 置機構),觀察其受訪時情緒尚稱穩定,聲請人社工表示其 學習略為緩慢,並會分心,目前已連結永寧基金會給予課業 協助。  ⒉關係人目前生活環境、工作狀況、經濟條件等,及其對於延 長受安置人安置期間之意願:  ⑴經詢問關係人CA00000000-B及聲請人社工,關係人CA0000000 0-A目前處於失聯狀態,其電話亦為空號。  ⑵關係人CA00000000-B表示,其會擔任受委託監護人係因當年 社會處擔心關係人CA00000000-A帶走小孩,因此要求關係人 CA00000000-A將受安置人之監護權委由關係人CA00000000-B 行使,其也實際照顧過受安置人一段時間,但後來因生產時 出現問題,造成其無法繼續照顧受安置人,才將受安置人交 由縣府安置,後續受安置人發生受虐之事,其雖掛名受委託 監護人,卻從來沒人告訴自己受安置人的事,連受安置人被 移回臺東,也沒人告訴其原因,讓其感到很不解。另其表示 CA00000000-B對安置沒有意見,但希望聲請人可以協助受安 置人銜接高雄機構的照顧及心理諮商等資源,以免造成受安 置人之情緒狀況再度惡化。又關係人CA00000000-B白天做「 土水」,還要照顧接送3名幼童,最小的子女因產時受傷還 有聽力等障礙需要持續治療,再加上家中只有1間房間,目 前並無空間可讓受安置人返家,家人也沒有能力可以照顧受 安置人,故其本次不會受訪及到院。  ⑶受安置人之父即關係人CA00000000-C目前在宜蘭監獄服刑, 透過視訊詢問其對本件之看法,其表示受安置人為關係人CA 00000000-B在其入獄後與他人所生,故受安置人非其親生子 女,故其對於受安置人之事無權處理,也不表示意見。  ⒊有無其他有意願且具教養能力之親屬得以接手保護照顧受安 置人:聲請人社工表示,關係人CA00000000-A失聯,目前能 聯繫上之親屬只有關係人CA00000000-B,惟其自身家庭負載 已經很重,已無力再接回受安置人保護照顧。  ⒋受安置人目前所有之社會福利資源:聲請人社工表示,受安 置人目前安置於機構,所需資源由機構評估,113年年底曾 評估受安置人有學習障礙,聲請人及機構將為受安置人連結 課後輔導資源介入,至於受安置人原本曾出現的情緒障礙, 目前已有改善,未來會持續觀察受安置人的狀況再行安排。  ⒌聲請人對於受安置人安置之期程及後續就學、就業、自立生 活能力之培養或返家準備等生活事項之規劃:聲請人社工表 示,受安置人因聲請人在地就近照顧原則,移回臺東照顧, 未來將朝向長期安置進行規劃,並觀察其學習狀況,再做進 一步的評估。  ㈢另聲請人非訟代理人於本院審理時陳稱:目前持續透過警政 協尋關係人CA00000000-A,會繼續協尋當中,也有跟關係人 CA00000000-B溝通,但其沒有表達要接回照顧的意願,後續 會朝停止親權處置等語(見本院卷第126頁);關係人CA000 00000-C於本院審理時陳稱:我同意繼續安置小孩,但我不 是他的生父等語(見本院卷第125頁);關係人CA00000000- B另透過電話向本院表示:對於受安置人繼續安置,沒有意 見,因為我目前的經濟狀況不允許,沒有辦法接回來扶養等 語(見本院卷第141頁)。  ㈣又受安置人於本院審理時陳稱:「(問:現在跟何人同住? )其他院生姐姐住一起。」、「(問:在機構跟學校有無碰 到不開心的事情?)忘記了,同學打我。」、「(問:想要 繼續住在機構裡面嗎?)不想。」(見本院卷第127頁); 聲請人非訟代理人於本院審理時陳稱:因為她跟有一個院生 姐姐最近有吵架,所以我們有安排心理諮商等語等語(見本 院卷第127頁)。  ㈤堪認受安置人目前已適應機構之生活,其雖表示不想繼續住 在機構等語,惟依本院家事調查官實地訪視之結果及關係人 CA00000000-B、CA00000000-C之陳述,可見關係人CA000000 00-A目前失聯、關係人CA00000000-B經濟狀況不佳並要照顧 3名幼童,而CA00000000-C入監服刑中,其等均未能提供立 即且適當之環境以保護照顧受安置人之人身安全,實不宜遽 然結束安置,使受安置人返回原生家庭。  ㈥故為保護受安置人之身心健康發展,使其能在父母等原生家 庭成員無法提供妥適教養之情形下,持續接受福利行政系統 所提供之照護服務及醫療資源。並期社工得以妥為整理可得 運用之行政與社福資源、具體擬定後續之輔導與家庭處遇計 畫,以期在協助穩定受安置人身心狀況之同時,進一步調查 關係人之生活境況、評估其親職能力,與擬定後續之輔導與 家庭處遇計畫,進而協助關係人重新思考並規劃子女未來之 保護教養計畫。故本院認繼續安置受安置人應較符合受安置 人之最佳利益,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四、主管機關之報告義務:  ㈠安置期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受其交付安置之機 構或寄養家庭在保護安置兒童及少年之範圍內,行使、負擔 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法院裁定得繼續安置兒童 及少年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受其交付安置之機 構或寄養家庭,應選任其成員一人執行監護事務,並負與親 權人相同之注意義務。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陳報法 院執行監護事項之人,並應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備查,兒童 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60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兒童 及少年經法院裁定繼續安置期間,依法執行監護事務之人應 定期作成兒童及少年照顧輔導報告,送由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送交地方法院備查,兒童及 少年保護通報與分級分類處理及調查辦法第8條第3項另定有 明文。  ㈡故本件主管機關即聲請人自應依上開規定,向本院陳報執行 監護事項之人,並依上開執行監護事項之人定期所作成之兒 童及少年照顧輔導報告,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後送交本院備 查,附此敘明。 五、程序費用之計算與負擔:本件聲請人聲請繼續安置事件,係 因非財產權關係為聲請,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 法第14條第1項及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 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5條之規定,應徵收如附表所 示之裁判費1,500元。又本件並無其他應由聲請人負擔之程 序費用,故就如附表所示之程序費用,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 準用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之規定,自應由聲請人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李宛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楊茗瑋 附表: 項目 金額(新臺幣) 備註 裁判費 1,500元 已由聲請人預納。

2025-03-31

TTDV-114-護-4-20250331-1

家聲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字第60號 聲 請 人 李O玉 非訟代理人 牟玉海 相 對 人 張O婷 張O薇 上列聲請人聲請給付扶養費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相對人張O婷應自民國113年6月1日起,至聲請人死亡之日止 ,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聲請人新臺幣7,988元之扶養費。自 本裁定確定之日起,如遲誤1期履行,其後6期之給付視為提 前到期。 二、相對人張O薇應自民國113年6月1日起,至聲請人死亡之日止 ,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聲請人新臺幣7,988元之扶養費。自 本裁定確定之日起,如遲誤1期履行,其後6期之給付視為提 前到期。 三、程序費用新臺幣4,000元由相對人依附表之方式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張O婷及張O薇為聲請人李O玉與第三 人張O花之女,聲請人自民國86年10月6日與第三人離婚後, 均未再與聲請人共同生活。現聲請人身體狀況極差,並患有 多種疾病及失智症,伴有行為障礙致使意識能力甚低,難以 獨立生活,亦無工作能力致使無收入來源,然聲請人向臺東 市公所聲請低收入戶補助時,因加計相對人之所得而無法聲 請上開補助,不得方已提起本件聲請。為此依民法第1114條 之規定,並參酌聲請人每月日常生活所需之必要費用約為新 臺幣(下同)25,000元,故相對人各應負擔12,500元【計算 式:25,000元÷2人=12,500元】等情,請求相對人給付扶養 費等語,並聲明:相對人應自民國113年6月1日起,至聲請 人死亡之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各給付聲請人12,500元之 扶養費。如遲誤1期履行,其後6期之給付視為提前到期(見 本院卷第1-10、2、179、231頁)。  二、相對人分別經本院於113年11月2日以東院節家圓113家聲60 字第1130017890、114年2月14日以東院節家圓113家聲60字 第1140002601號函命其等提出答辯狀(見本院卷第159、217 頁),並經本院合法通知2次審理期日,均未於上開期日到 場(見本院卷第167-169、177、221-223、229頁),亦未提 出書狀做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義務;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應 依下列順序定履行義務之人:㈠直系血親卑親屬;㈡直系血親 尊親屬;㈢家長;㈣兄弟姊妹;㈤家屬;㈥子婦、女婿;㈦夫妻 之父母,同係直系血親卑親屬者,以親等近者為先;受扶養 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但無謀生能 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因負擔扶養義務而 不能維持自己生活者,免除其義務,但受扶養權利者為直系 血親尊親屬時,減輕其義務;扶養之程度,應按受扶養權利 者之需要,與負扶養義務者之經濟能力及身分定之;民法第 1114條第1款、第1115條第1項、第2項、第1117條、第1118 條及第1119條分別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相對人均為其女,其身體狀況極差且患有各種疾 病,無法從事勞動獲取收入,名下亦無任何財產,已不能維 持生活,相對人等對其負有扶養義務等情,有本院依職權調 取聲請人之親等關聯、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 兩造之戶籍資料查詢結果、聲請人之重大傷病免自行部分負 擔證明卡、衛生福利部臺東醫院診斷證明書及聲請人之中度 身心障礙證明存卷可參 (見本院卷第25-28、31-41、125-1 29、185-187、235頁),堪認相對人為第一順位之扶養義務 人,且聲請人不能維持生活而有受扶養之必要,故聲請人對 於相對人有扶養請求權。  ㈡又相對人經合法通知,未於審理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做 任何聲明或陳述,可見聲請人及相對人不能協議扶養方法, 亦無法召開親屬會議。故本院衡酌聲請人與相對人並未同住 ,且聲請人係請求相對人給付扶養費,堪認相對人扶養聲請 人之方法應以給付扶養費較為適當。  ㈢再聲請人雖主張其每月日常生活所需之必要費用約為25,000 ,然其亦表示並未保留相關單據,僅有租屋契約可證明每月 租金8,000元等語(見本院卷第91頁),可見並無足資佐證 聲請人每月必要花費為25,000之證據,而行政院主計總處公 布之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金額,係以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之統 計資料為基礎,如無其他更貼近個案之生活資訊或統計資料 ,以之做為扶養權利人受扶養需要之基準,應較為妥適。故 本院參酌112年臺東縣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之金額為21,412 元,佐以聲請人每月領有身心障礙生活補助5,437元(見本 院卷第173頁),且相對人均正值青壯年而有工作能力,堪 認相對人對聲請人應負擔之扶養費,應以每月15,975元【21 ,412元-5,437元=15,975元】為適當,另觀諸相對人之年齡 、工作能力及財產現況等經濟條件綜合觀之,由相對人平均 負擔(即每人各負擔7,988元【計算式:15,975元÷2人=7,98 8元,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方屬公允。  ㈣再按家事事件法第100條規定:「法院命給付家庭生活費、扶 養費或贍養費之負擔或分擔,得審酌一切情況,定其給付之 方法,不受聲請人聲明之拘束;前項給付,法院得依聲請或 依職權,命為一次給付、分期給付或給付定期金,必要時並 得命提出擔保;法院命分期給付者,得酌定遲誤一期履行時 ,其後之期間視為亦已到期之範圍或條件;法院命給付定期 金者,得酌定逾期不履行時,喪失期限利益之範圍或條件, 並得酌定加給之金額。但其金額不得逾定期金每期金額之1/ 2。」而上開規定依同法第126條之規定,亦準用於酌定親屬 間扶養事件。又為避免相對人日後拖延甚至拒絕給付,致使 聲請人需分別、逐次聲請強制執行而蒙受程序上之不利益, 並為促使相對人切實履行,故上開定期金給付之部分,應有 併予酌定喪失期限利益之範圍與條件之必要。爰依家事事件 法第126條及第183條第2項準用第100條之規定,並參酌前揭 一聲請人之請求,裁定相對人應自113年6月1日起,至聲請 人死亡之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各給付聲請人7,988元之 扶養費。自本裁定確定之日起,如有1期遲誤履行,其後6期 之給付視為提前到期。   ㈤綜上所述,相對人等應分別按月給付聲請人7,988元之扶養費 。故聲請人分別請求相對人等應自113年6月1日起,至其死 亡之日止,各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聲請人7,988元,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 五、至於聲請人雖自承其與第三人離婚後均未與相對人共同生活 (見前揭ㄧ及本院卷第179頁),縱認其主張屬實並該當民法 第1118條之1第1項第2款「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 扶養義務」及第2項「情節重大」等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之 規定,然法院僅得基於扶養義務人之請求,依上開規定減輕 或免除扶養義務,故本件不得逕依聲請人之主張,減輕或免 除相對人之扶養義務,附此敘明。 六、程序費用之計算與負擔:  ㈠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雖規定:「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 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 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 惟參酌其立法理由敘明:「原民事訴訟費用法第5條及第6條 規定,均係關於訴之客觀合併時訴訟標的價額核定之規定, 宜合併規定之,爰作文字修正後,合併移列於本條。」顯見 民事訴訟法關於訴訟標的價額合併或擇價額最高者計算之規 定,不僅並不適用於訴訟標的價額無法以金錢衡量之情形( 如身分關係訴訟),亦不適用於訴之主觀合併。  ㈡故本件聲請人請求相對人張O婷、張O薇給付扶養費,因相對 人於實體法上為不同之權利義務主體,故聲請人請求相對人 各別給付扶養費,自屬不同之程序標的。準此,依家事事件 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19條遞行準用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0之規定,本件係因定期給付涉訟,而聲請人係民國00年 0月00日生,參酌112年臺東縣簡易生命表,62歲之男性平均 餘命為18.48年,堪認聲請人之權利存續期間超過10年,故 以10年計算聲請人分別請求相對人給付扶養費之程序標的。 又聲請人請求相對人每月共給付25,000元之扶養費,故各相 對人每月應給付12,500元之扶養費【計算式:25,000元×1/2 =12,500元】,上開程序標的金額為1,500,000元【計算式: 12,500元×12月×10年=1,500,000元】,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 準用非訟事件法第13條第3款之規定,應各徵收裁判費2,000 元(合計共4,000元)。  ㈢又本件並無其他程序費用支出,且聲請人之請求既然有理由 ,依家事事件法第125條第2項準用第104條第3項之規定,上 開程序費用自應由相對人負擔。而本裁定主文第3項既然已 確定程序費用數額及應負擔之人,且附表之程序費用係由聲 請人預納,故除有合法之抗告外,聲請人自得請求相對人償 還,並得以本裁定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李宛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楊茗瑋 附表: 項目 金額(新臺幣) 負擔方式 備註 請求張O婷給付扶養費之裁判費 2,000元 由張O婷負擔 已由聲請人預納(見本院卷第1-9頁) 請求張O薇給付扶養費之裁判費 2,000元 由張O薇負擔 已由聲請人預納(見本院卷第1-9頁)

2025-03-31

TTDV-113-家聲-60-20250331-2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陳報遺產清冊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繼字第101號 陳 報 人 葉○蓉 關 係 人 陳李○鶯 上列陳報人對於被繼承人陳○勝之遺產陳報遺產清冊事件,核與 民法第1156條第1項及家事事件法第128條之規定相符,依民法第 1157條第1項之規定,應依公示催告程序公告,本院裁定如下: 一、被繼承人陳○勝(民國113年12月10日死亡,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最後住所:臺東縣○○市○○路0段000巷000 號)之債權人應於本公告揭示於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公告處及 資訊網路之日起7個月內,向陳報人葉○蓉或其他繼承人即關 係人陳李○鶯報明其債權。如不於上開期間報明其債權,而 又為繼承人所不知者,依民法第1162條之規定,僅得就賸餘 遺產,行使其權利。 二、前項報明債權期間屆滿後6個月內,繼承人應向本院陳報償 還遺產債務之狀況並提出有關文件。上開期間,本院因繼承 人之聲請,認為必要時,得延展之。 三、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被繼承人之遺產負擔。 四、程序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127條第4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李宛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楊茗瑋

2025-03-28

TTDV-114-繼-101-20250328-1

家聲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聲請閱卷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聲字第13號 聲 請 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上列聲請人聲請閱卷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聲請人閱覽本院114年度繼字第20號卷內文書。   理 由 一、當事人得向法院書記官聲請閱覽、抄錄或攝影卷內文書,或 預納費用聲請付與繕本、影本或節本。第三人經當事人同意 或釋明有法律上之利害關係,而為前項之聲請者,應經法院 裁定許可,民事訴訟法第242條第1項及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而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48條 之規定,亦準用於家事非訟事件。 二、被繼承人江O任(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前積欠 聲請人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債務尚未清償(見本 院卷附債權憑證),堪認聲請人與本院114年度繼字第20號 被繼承人之繼承人陳報遺產清冊事件有法律上利害關係,故 聲請人聲請閱覽上開卷內文書,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依 民事閱卷規則第22條之規定:「聲請人閱卷,除閱覽外,得 繳納費用請求影印、攝影、電子掃描或抄錄之。」故聲請人 於繳納費用後,自得於閱覽時併予影印、攝影、電子掃描或 抄錄上開卷內文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李宛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楊茗瑋

2025-03-28

TTDV-114-家聲-13-20250328-1

家陸許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認可大陸地區民事判決書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陸許字第2號 聲 請 人 郭O翠 非訟代理人 郭O炎 相 對 人 黃O明 上列聲請人聲請認可大陸地區民事判決書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4日內,具狀補正聲請人委任郭O炎為 其非訟代理人之委任狀,並陳報郭O炎與聲請人間之關係,委任 狀如係於大陸地區作成者,應經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驗證, 並提出認證正本,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訴訟代理人,應於最初為訴訟行為時,提出委任書。但由當 事人以言詞委任,經法院書記官記明筆錄,或經法院、審判 長依法選任者,不在此限。前項委任或選任,應於每審級為 之。但當事人就特定訴訟於委任書表明其委任不受審級限制 ,並經公證者,不在此限;訴訟代理權有欠缺而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命其補正。但得許其暫為訴訟行為;又原 告之訴,由訴訟代理人起訴,而其代理權有欠缺者,法院應 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 補正,民事訴訟法第69條第1、2項、第75條第1項、第249條 第1項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而上開規定,依照家事事件法第 97條及非訟事件法第12條之規定,亦準用於家事非訟事件之 非訟代理人。又在大陸地區製作之文書,經行政院設立或指 定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驗證者,推定為真正,觀諸臺灣 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7條自明。 二、經查,依聲請人郭O翠所提之家事聲請狀,記載郭O炎為其非 訟代理人,惟未見郭桃O受有聲請人委任提出本件聲請之委 任狀,郭O炎之非訟代理權顯有欠缺。茲命聲請人限期補正 如主文所示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回本件聲請,爰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李宛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楊茗瑋

2025-03-27

TTDV-114-家陸許-2-20250327-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2號 聲 請 人 臺東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乙○○ 非訟代理人 甲4154 受 安置人 CA00000000-0(真實姓名及年籍均詳卷) 關 係 人 CA00000000-A(真實姓名及年籍均詳卷) CA00000000-B(真實姓名及年籍均詳卷) 上列聲請人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受安置人之安置期間,自民國114年1月10日起延長3個月。 二、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件為社福中心協力案件,關係人CA000000 00-A攜其子即受安置人CA00000000-0入監期間,經監所管理 員、護理師觀察關係人CA00000000-A親職照顧功能不彰,且 因個人能力限制,於照顧上有缺乏耐心、健忘、無法實際計 算餵食奶量、無法適時為受安置人添加衣物等情形,即使已 安排每週1次育兒指導與衛教服務,並由監所內護理師指導 ,關係人CA00000000-A照顧能力仍無顯著提升,且高度仰賴 同寢室獄友協助。經監所及各網絡單位所提供關係人CA0000 0000-A之親職照顧能力資訊,並考量對於兒少發展、飲食、 醫療及受照顧情形後,認監所並非合適之照顧場域,且兒童 發展聯合評估綜合報告書指出受安置人之語言理解、表達發 展落於邊緣程度,粗大動作疑似發展邊緣,醫療團隊遂建議 進行語言治療,然監所內戒護人力、物資及醫療資源均有限 ,故經民國113年7月18日臺東市區社會福利中心113年度第9 場個案研討會議決議,由聲請人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 障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自113年10月7日11時起予以 緊急安置。後再經本院113年度護字第98號裁定自113年10月 10日起繼續安置,然因關係人CA00000000-A及關係人CA0000 0000-B(受安置人之父)仍在監服刑,其等原生家庭亦無適 任之照顧者能提供妥適之生活及教養協助,為維護受安置人 生存權與健康權,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 第2項規定,聲請延長安置受安置人3個月等語(見本院卷第 9-11、157頁)。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 置:㈠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㈡兒童及少年有立 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㈢兒童及少年遭受遺棄、身 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 作;㈣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 。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 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3 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 長3個月。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57 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臺東縣政府社會處兒童及少 年個案法庭報告書、保護個案代號與真實姓名對照表、本院 113年度護字第98號民事裁定等為證(見本院卷證物袋),並 有本院依職權所調取受安置人及關係人戶籍資料、親等關聯 資料查詢結果、關係人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及前案紀錄表存 卷可參(見本院卷第45-106頁),足認聲請人之主張確屬信 而有徵。  ㈡又本件經家事調查官就下列事項為調查後,其調查結果略以 (見本院卷第113-120頁家事事件調查報告):  ⒈受安置人於安置機構之適應狀況:前往機構實地訪視,機構 社工表示受安置人在安置機構的適應良好,照顧褓姆表示受 安置人的學習能力強,很聰明,模仿褓姆使用教具時得心應 手,可以與照顧人員來回丟球。又在機構人員的陪同下,受 安置人情緒穩定沒有哭鬧或閃躲的情形,觀察其受訪過程中 ,未使用語言進行表意,即使機構人員引導亦未曾發出聲音 ,評估其年幼尚無到庭表意之能力。  ⒉受安置人目前所有之社會福利資源:聲請人社工表示,受安 置人目前安置於機構,其狀況穩定,所需之資源將由機構進 行評估。  ⒊關係人目前之生活環境、工作狀況、經濟條件、身心狀況及 親職能力是否適合接受安置人返家,及有無其他親屬適合接 受安置人返家:  ⑴關係人CA00000000-A:至監獄訪視關係人CA00000000-A,其 表示自己將在114年2月14日出獄,出獄後將返回知本與其父 同住,並想接回受安置人。關係人CA00000000-A雖生過其他 子女,但都已被出養,因此其一定要將受安置人帶回親自照 顧,若評估其住所環境不佳,其出獄後會連繫阿姨或弟弟的 住所借住,以便照顧受安置人,並會先去知本橋下疊荖葉, 其之前曾擔任過房務及疊荖葉的工作,因此有自信可以儘快 工作讓生活穩定,大概要1至3個月的時間讓生活穩定,其希 望立刻接回受安置人,若家事調查官覺得不合適,其也會先 連繫社會處安排會面交往,自受安置人受安置以來,其尚未 與受安置人會面交往。關係人CA00000000-A另表示關係人CA 00000000-B近期也借提至臺東監獄,兩人就照顧受安置人有 所共識,就是希望可以由關係人CA00000000-A先接回來照顧 ,而關係人CA00000000-B因尚有竊盜及毒品案,故其刑期尚 未確定。實地訪視關係人CA00000000-A之住處,其母表示關 係人CA00000000-A返家後還沒有去工作,家事調查官要求勘 驗關係人CA00000000-A的房間,其母表示家中並無關係人CA 00000000-A的房間,家中有3間房間,1間為其父母使用,另 2間分別為另2個兒子使用,並表示關係人CA00000000-A沒有 說要帶小孩回來。  ⑵關係人CA00000000-B:關係人CA00000000-B表示,自己的羈 押期約在5月期滿,目前的案子在高院上訴中,若能獲得清 白,5月即可出獄,若不能出來,1年的刑期也將屆滿,因此 其可以自行照顧子女。另表示其在溫泉的住所經過社工評估 是適合照顧子女的,該房屋為其生母所留,惟目前因其與關 係人CA00000000-A都入獄,住所應已雜草叢生,因此關係人 CA00000000-A暫時只能帶著子女在娘家居住,未來若其出獄 ,可以賺錢養家,並帶著子女回溫泉居住。  ⒋關係人對於延長子女安置期間之意願:關係人皆認為自己的 支持系統足夠,應有能力接回子女親自照顧,因此不同意延 長安置。  ⒌聲請人對於受安置人之安置期程、後續就學或返家準備等生 活事項之規劃:聲請人社工表示,因關係人CA00000000-A於 114年2月10日剛出獄,出獄後尚未與聲請人連繫,未來聲請 人仍將繼續安置受安置人,並持續追踪關係人CA00000000-A 的住所環境是否改善、工作狀況是否穩定及是否具備親職能 力,再進行後續的家庭處遇及安置期程規劃等語。  ㈢又關係人CA00000000-A於本院審理時陳稱:「(問:對於繼 續安置孩子,有無意見?)目前先安置,等我穩定好再把孩 子帶回來,同意繼續安置。」、「(問:現在工作為何?每 月收入?)現在幫忙朋友整地後會去找工作,目前沒有工作 ,也沒有收入。」、「(問:若接回受安置人,住處及後續 就學如何安排?)我先把自己安頓好再回答法官的問題。」 、「(問:有無刑案在偵查?)有,是詐欺,但我是被人家 被盜領。」;關係人CA00000000-B於本院審理時陳稱:「( 問:對於繼續安置孩子,有無意見?)因為我太太出監,可 以請我太太帶回家嗎?在我太太可以的範圍內,讓我太太把 孩子帶回去,不要讓孩子失去親情。我太太的住處是適合接 孩子回去的,我擔心孩子的親情失去後,以後會沒有辦法彌 補,希望法官讓母親可以把孩子接回去,我沒有繼續安置的 意願。」等語(見本院卷第158-160頁)。  ㈣關係人雖均表示有能力將受安置人接回照顧,惟關係人CA000 00000-A亦不否認其現無工作、收入,並同意先繼續安置受 安置人等語,而關係人CA00000000-B仍在監服刑,可見關係 人目前均未能提供適當之環境以保護照顧受安置人之人身安 全,且受安置人目前已適應安置機構之生活,實不宜遽然結 束安置使受安置人返回其原生家庭。故為保護受安置人之身 心健康發展,使其能在父母無法立即提供妥適教養之情形下 ,持續接受福利行政系統所提供之照護服務及醫療資源,並 期待聲請人能具體擬定後續之輔導與家庭處遇計畫,以協助 穩定受安置人之身心狀況及提升關係人之親職能力,本院認 本件延長受安置人之安置期間應較符合受安置之最佳利益。 故本件聲請有理由,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㈤又本院參酌前揭三㈡⒈之調查結果,並佐以受安置人年僅1歲3 個月,堪認其正值牙牙學語之階段,應無理解本裁定結果之 影響與基於此項理解而表達意見之能力。爰不另依家事事件 法第184條第2項準用第108條第1項之規定,聽取其意願或意 見,附此敘明。  四、主管機關之報告義務:  ㈠安置期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受其交付安置之機 構或寄養家庭在保護安置兒童及少年之範圍內,行使、負擔 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法院裁定得繼續安置兒童 及少年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受其交付安置之機 構或寄養家庭,應選任其成員一人執行監護事務,並負與親 權人相同之注意義務。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陳報法 院執行監護事項之人,並應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備查,兒童 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60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兒童 及少年經法院裁定繼續安置期間,依法執行監護事務之人應 定期作成兒童及少年照顧輔導報告,送由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送交地方法院備查,兒童及 少年保護通報與分級分類處理及調查辦法第8條第3項另定有 明文。  ㈡本件主管機關即聲請人雖已向本院陳報監護事項報告及家庭 處遇計畫(見本院卷證物袋),惟尚未陳報執行監護事務之 人,故聲請人仍應依上開規定選任其成員一人執行監護事務 ,並依上開執行監護事務之人定期所作成之兒童及少年照顧 輔導報告,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後送交本院備查,附此敘明 。 五、程序費用之計算與負擔:本件聲請人聲請延長安置事件,係 因非財產權關係為聲請,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 法第14條第1項及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 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5條之規定,應徵收附表之裁 判費新臺幣1,500元。又本件並無其他應由聲請人負擔之程 序費用,故附表之程序費用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 件法第21條第1項之規定,自應由聲請人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李宛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楊茗瑋 附表: 項目 金額(新臺幣) 備註 裁判費 1,500元 已由聲請人預納。

2025-03-27

TTDV-114-護-2-20250327-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繼續安置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3號 聲 請 人 臺東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乙○○ 非訟代理人 甲4154社工員 受 安置人 CT00000000 (真實姓名及年籍均詳卷) 關 係 人 CT00000000-0(真實姓名及年籍均詳卷) CT00000000-0(真實姓名及年籍均詳卷) 上列聲請人聲請繼續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受安置人自民國114年1月4日起,繼續安置3個月。 二、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㈠受安置人CT00000000之母即關係人CT00000000-0遭性侵害而 未婚產子,由受安置人之曾祖母即關係人CT00000000-0擔任 其主要照顧者。然因關係人CT00000000-0中風需住院復健, 無法負荷照顧責任,故於民國106年11月委託基隆市政府安 置。後關係人CT00000000-0自109年7月起恢復狀況良好,與 同居人積極配合基隆市政府處遇,並藉由漸進式返家及會面 方式維繫親情,經評估親職照顧功能無虞,於決策會議決議 同意結束安置由關係人CT00000000-0接回照顧。  ㈡110年3月起因關係人CT00000000-0身體狀況再次惡化,且糖 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經治療仍無法好轉,而受安置人之曾祖 父即第三人CT00000000-0為照顧關係人CT00000000-0,已數 月未有工作收入,亦無法提供受安置人實質照顧,故再次委 託基隆市政府安置。關係人CT00000000-0及第三人於111年4 月返回臺東縣居住,經基隆市政府函文聲請人臺東縣政府提 供後續家庭處遇及媒合收出養服務,經聲請人評估受安置人 之親屬資源薄弱,且其照顧者因年紀、身體狀況及照顧能力 等因素無法提供適切性照顧,故於111年11月21起將受安置 人安置於聲請人之委託安置處所至今。安置期間聲請人曾協 助進行出養服務媒合,然皆因案主生理條件因素而未果。  ㈢綜上,本件為基隆市政府長期委託安置之個案,因關係人CT0 0000000-0及第三人遷回臺東縣且無力負擔照顧,遂於111年 11月下旬由聲請人接回進行委託安置迄今。現因關係人CT00 000000-0眼部疾病無法提供適切之照顧,評估受安置人有長 期安置之需求,經聲請人於113年9月26日召開第5次兒少保 護個案重大決策會議,通過受安置人由委託安置轉為法裁安 置之決議,自114年1月1日起緊急安置受安置人於聲請人之 委託安置處所。為維護案主生存權與健康權,爰依兒童及少 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規定,聲請繼續安置受安 置人3個月等語(見本院卷第9-11、69頁)。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 置:㈠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㈡兒童及少年有立 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㈢兒童及少年遭受遺棄、身 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 作;㈣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 。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 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3 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 長3個月。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57 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臺東縣政府社會處保護個案 代號與真實姓名對照表、兒童及少年個案法庭報告書、臺東 縣政府113年12月31日府社保字第1130299335號緊急安置函 等為證(見本院卷第29、31頁及證物袋),並有本院依職權 所調取受安置人、關係人之戶籍資料及親等關聯(二親等) 查詢結果存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7-25頁),足認聲請人之 主張確屬信而有徵。  ㈡又本件經家事調查官就下列事項為調查後,其調查結果略以 (見本院卷第36-43頁家事事件調查報告):  ⒈受安置人於安置機構之適應狀況:聲請人社工表示,受安置 人目前安置於寄養家庭,其個性乖巧,對於寄養家庭的生活 環境已能適應,目前就讀國小二年級,關係人CT00000000-0 及第三人皆有進行會面交往,過年亦會安排短暫返家,在語 言表達上較弱,之前經評估有語言發展遲緩及輕度智能障礙 。觀察受安置人之四肢偏細,與其會談時,其一直想要離座 去看電視,會談時咬字不清晰,且幾乎大部分的用詞都無法 清晰表達,家事調查官詢問關係人CT00000000-0,關係人CT 00000000-0表示安置前受安置人有接受語言治療及早療,但 安置後似乎沒有。而受安置人的認知及學習能力的表現略有 異常,其表示自己目前三年級了,最喜歡數學,最討厭國語 ,數學考6分,國語考1分,其對自己每天與誰同住的描述不 停變更,也無法說明清楚,詢問同住人員時,也無法表達, 詢問住所環境、幾間房間及與誰同睡時,都無法表達。受安 置人表示,自己不想要去法院開庭,但其理由講的很模糊, 幾乎無法聽清楚,再觀察其答覆問題時的理解能力,評估其 很難到庭說明自己的真實意見,只能知道其對於目前的寄家 環境已能適應,也沒有受到不當的對待,惟關係人CT000000 00-0表示受安置人似有營養不良的狀態。  ⒉關係人目前生活環境、工作狀況、經濟條件等,及其對於延 長受安置人安置期間之意願:第三人表示,其與關係人CT00 000000-0目前搬回太麻里的房屋居住,房屋是關係人CT0000 0000-0之母老家,不用付租金,因關係人CT00000000-0眼睛 問題,其平時要照顧關係人CT00000000-0,且要定期帶關係 人CT00000000-0前往花蓮回診,已有5個月沒有工作了,平 時依靠老人津貼生活,暫無能力可以接回受安置人親自照顧 ,但每隔3至4個月之大節日會接受安置人返家同住,今年農 曆年也會帶受安置人返家9天;關係人CT00000000-0則表示 ,其不明白自己只是經濟能力比較不好而已,為何社會處要 聲請由法院裁定安置,其曾詢問社工,但社工也說不清楚, 原本其委託安置是因為當時自己的健康狀況稍微不好,但自 己覺得只要熬過這段時間,應該就能接回子女親自照顧,現 在社工用這樣的方式執行安置,關係人CT00000000-0擔心未 來受安置人無法返家。關係人CT00000000-0又表示,其曾與 關係人CT00000000-0聯絡照顧子女之事,關係人CT00000000 -0在過年時也特地回來三天二夜,關係人CT00000000-0認為 在其女兒三歲後,其應該有能力找工作並接回受安置人親自 照顧,因此關係人CT00000000-0及自己皆不能同意由法定裁 定安置,以免未來被停止親權。  ⒊有無其他有意願且具教養能力之親屬得以接手保護照顧受安 置人:聲請人社工表示,關係人CT00000000-0已有婚姻關係 並育有一女,聲請人聯絡時,關係人CT00000000-0表示自己 無力扶養受安置人,願配合縣府停止親權程序,而受安置人 之父則去向不明。又關係人CT00000000-0於受訪時詢問,若 聲請人將受安置人出養,18歲是否可將子女帶回其身邊?家 事調查官告知收出養的法律關係後,其表示自己有能力也有 意願將受安置人親自照顧。  ⒋受安置人目前所有之社會福利資源:聲請人社工表示,受安 置人目前安置於寄養家庭,由家扶中心及寄養家庭評估其所 需之各項資源。  ⒌聲請人對於受安置人安置之期程及後續就學、就業、立生活 能力之培養或返家準備等生活事項之規劃:聲請人社工表示 ,受安置人目前朝向停止親權,並由縣府長期安置,過往曾 有意安排出養,惟當時受安置人經評估為多重障礙,故無法 進行媒合等語。  ㈢另關係人CT00000000-0於本院審理時陳稱:安置也好,我自 己帶也是好,繼續安置對小孩比較好,因為有比較好的照顧 等語(見本院卷第71頁);第三人於本院審理時陳稱:跟關 係人CT00000000-0所述一樣等語(見本院卷第71頁);關係 人CT00000000-0於本院審理時陳稱:同意繼續安置,我現在 還有個女兒要照顧,可能之後我比較穩定,才會想要把受安 置人帶回來等語(見本院卷第71頁)。  ㈣堪認受安置人目前已適應寄養家庭之生活,且依本院家事調 查官實地訪視之結果及關係人到院之陳述,可見關係人之身 體狀況、經濟能力及親屬資源等,均尚未能提供立即且適當 之環境以保護照顧受安置人之人身安全,實不宜遽然結束安 置,使受安置人返回原生家庭。  ㈤故為保護受安置人之身心健康發展,使其能在原生家庭成員 無法提供妥適教養之情形下,持續接受福利行政系統所提供 之照護服務及醫療資源。並期社工得以妥為整理可得運用之 行政與社福資源、具體擬定後續之輔導與家庭處遇計畫,以 便在協助穩定受安置人身心狀況之同時,進一步調查關係人 之生活境況、評估其親職能力,與擬定後續之輔導與家庭處 遇計畫,進而協助關係人重新思考並規劃子女未來之保護教 養計畫,本院認繼續安置受安置人應較符合受安置人之最佳 利益,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㈥又受安置人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見本院卷第67頁所附之 報到單),佐以聲請人於本院審理時陳稱:「(問:受安置 人今日為何未到?)他今天在上課。」等語(見本院卷第69 頁),故無法依家事事件法第184條第2項準用第108條第1項 之規定,聽取其意願或意見,附此敘明。 四、主管機關之報告義務:  ㈠安置期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受其交付安置之機 構或寄養家庭在保護安置兒童及少年之範圍內,行使、負擔 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法院裁定得繼續安置兒童 及少年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受其交付安置之機 構或寄養家庭,應選任其成員一人執行監護事務,並負與親 權人相同之注意義務。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陳報法 院執行監護事項之人,並應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備查,兒童 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60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兒童 及少年經法院裁定繼續安置期間,依法執行監護事務之人應 定期作成兒童及少年照顧輔導報告,送由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送交地方法院備查,兒童及 少年保護通報與分級分類處理及調查辦法第8條第3項另定有 明文。  ㈡故本件主管機關即聲請人自應依上開規定,向本院陳報執行 監護事項之人,並依上開執行監護事項之人定期所作成之兒 童及少年照顧輔導報告,按個案進展作成報告後送交本院備 查,附此敘明。 五、程序費用之計算與負擔:本件聲請人聲請繼續安置事件,係 因非財產權關係為聲請,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 法第14條第1項及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 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5條之規定,應徵收如附表所 示之裁判費1,500元。又本件並無其他應由聲請人負擔之程 序費用,故就如附表所示之程序費用,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 準用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之規定,自應由聲請人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李宛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楊茗瑋 附表: 項目 金額(新臺幣) 備註 裁判費 1,500元 聲請人已預納。

2025-03-27

TTDV-114-護-3-20250327-1

家聲抗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監護宣告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聲抗字第3號 抗 告 人 吳O堂 關 係 人 蕭O月 吳O惠 蕭O粉 吳O帆 上 一 人 非訟代理人 蕭芳芳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監護宣告事件,對於本院民國113年12月24日113年 度監宣字第5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114年4月7日前,補正抗告理由書,並按對造人數提 出繕本或影本。   理 由 一、提起抗告,應以抗告狀表明對於原裁定不服之程度及應如何 廢棄或變更之聲明,並應表明抗告理由,民事訴訟法第495 條之1第1項準用第441條第1項、第488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抗告不合法者,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 而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先命補正,亦為同法第495條 之1第1項準用第444條第1項所明定。而上開規定,依非訟事 件法第46條、家事事件法第97條規定,於家事非訟事件準用 之。如抗告人未依上開期限提出抗告理由書,抗告法院得準 用同法第447條規定不斟酌當事人其後提出之理由,或於裁 定時斟酌全意旨而為不利於抗告人之論斷。 二、經查,本件抗告人吳O堂於113年12月30日提起抗告,經本院 於114年2月17日分案,並於114年2月20日以東院節家圓114 家聲抗3字第1140003071號函命抗告人於114年3月7日前以書 狀提出抗告理由(見本院卷第27頁),上開函文於114年2月 25日合法送達(見本院卷第31頁),抗告人另於114年3月10 日透過電話向本院表示:抗告理由部分我會儘速陳報等語( 見本院卷第37頁),然迄今仍未向本院陳報,爰依前開規定 ,定期間命抗告人補正,並按對造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如 未依上開期限提出抗告理由書,本院得不斟酌當事人其後提 出之理由,或於裁定時斟酌全意旨而為不利於抗告人之論斷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范乃中                    法 官 康文毅                    法 官 李宛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楊茗瑋

2025-03-26

TTDV-114-家聲抗-3-20250326-1

家親聲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選任未成年子女特別代理人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親聲字第13號 聲 請 人 丁○○ 關 係 人 甲○○ 乙○○ 丙○○○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未成年子女之特別代理人事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民國114年4月7日前,補繳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 如逾期不補繳,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因非財產權關係為聲請者,徵收費用新臺幣(下同)1,000 元,非訟事件法第14條第1項定有明文;非訟事件程序費用 依非訟事件法第13條、第14條第1項、第15條、第17條原定 額數,加徵十分之五,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 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5條定有明文。而上開規 定,依照家事事件法第97條之規定,亦準用於家事非訟事件 。至於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雖規定:「以一訴主張數 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 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 之。」惟參酌其立法理由敘明:「原民事訴訟費用法第5條 及第6條規定,均係關於訴之客觀合併時訴訟標的價額核定 之規定,宜合併規定之,爰作文字修正後,合併移列於本條 。」顯見民事訴訟法關於訴訟標的價額合併或擇價額最高者 計算之規定,不僅並不適用於訴訟標的價額無法以金錢衡量 之情形(如身分關係訴訟),亦不適用於訴之主觀合併。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丁○○聲請選任未成年子女即關係人甲○○、乙○○之特別代理人,因各該關係人於實體法上為不同之權利義務主體,於程序上聲請法院選任各該關係人之特別代理人,自屬不同之程序標的。從而,就此一非財產權關係之聲請,依上開規定,自應按關係人之人數分別徵收裁判費1,500元(合計共3,000元)。因聲請人僅繳納1,500元(見本院卷第8頁),尚不足1,500元。爰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26條第1項之規定,限聲請人應於民國114年4月7日前補繳,如逾期不補繳,即駁回其聲請。又因聲請人原所繳納費用並未敘明係為聲請選任何一關係人之特別代理人所繳納,故除聲請人另行具狀敘明外,原所繳納之1,500元將認為係為聲請選任所有關係人之特別代理人所共同繳納,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李宛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楊茗瑋

2025-03-25

TTDV-114-家親聲-13-20250325-1

家補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32號 聲 明 人 戴O英 戴O甘 上列聲明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明人戴O英應於民國114年4月11日前,繳納費用新臺幣1,5 00元,如逾期不繳納,即駁回其聲明。 二、聲明人戴O甘應於民國114年4月11日前,繳納費用新臺幣1,5 00元,如逾期不繳納,即駁回其聲明。   理 由 一、因非財產權關係為聲請者,徵收費用新臺幣(下同)1,000 元,非訟事件法第14條第1項定有明文;非訟事件程序費用 依非訟事件法第13條、第14條第1項、第15條、第17條原定 額數,加徵十分之五,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 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5條定有明文。而上開規 定,依照家事事件法第97條之規定,亦準用於家事非訟事件 。至於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雖規定:「以一訴主張數 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 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 之。」惟參酌其立法理由敘明:「原民事訴訟費用法第5條 及第6條規定,均係關於訴之客觀合併時訴訟標的價額核定 之規定,宜合併規定之,爰作文字修正後,合併移列於本條 。」顯見民事訴訟法關於訴訟標的價額合併或擇價額最高者 計算之規定,不僅並不適用於訴訟標的價額無法以金錢衡量 之情形(如身分關係訴訟),亦不適用於訴之主觀合併。 二、又家事事件法第127條第1項第3款所規定之拋棄繼承事件, 係法院為處理民法第1174條第1項所規定:「繼承人得拋棄 其繼承權。」之事件,亦即所謂拋棄繼承,係指依法有繼承 權之人向法院否認自己開始繼承效力(不欲為繼承主體)之 意思表示(參最高法院65年度台上字第1563號判例意旨), 則其程序標的(即法院審判之對象)自應為各該欲拋棄繼承 權之意思表示。本件聲明人戴O英、戴O甘聲明拋棄繼承事件 ,因聲明人於實體法上為不同之權利義務主體,於程序上聲 明拋棄對於被繼承人鄭O珠之繼承權,自屬不同之程序標的 。從而,就此一非財產權關係之請求,依上開規定,自應按 聲明人之人數分別徵收費用1,500元(合計共3,000元)。因 本件聲明人未繳費,爰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 第26條第1項之規定,限聲明人應於民國114年4月11日前, 各繳納費用1,500元,如逾期不繳納,即駁回其聲明。 三、再非訟事件法雖然並未見關於訴訟救助之規定,惟因非訟事 件並非無庸徵收任何費用(參非訟事件法第13條以下規定) ,且非訟程序之關係人亦可能無資力支出程序費用(例如非 訟事件法第13條及第14條所規定之裁判費),故民事訴訟法 基於保護貧困者(參民事訴訟法第107條立法理由)之立法 目的所設之訴訟救助制度,亦應類推適用於一般及家事非訟 事件。況且,如由法律扶助法第63條亦肯定經准許法律扶助 之無資力者得於非訟程序中向法院聲請救助之規定觀之,亦 顯見立法者已肯定非訟事件亦應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關於訴 訟救助之規定,故聲明人如係法律扶助法第5條第1項各款所 列之無資力者(如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自得向財團法 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各分會申請法律扶助,並於獲准後向本院 聲請非訟救助;或檢具相關資料逕行向本院聲請非訟救助。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李宛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楊茗瑋

2025-03-25

TTDV-114-家補-32-202503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