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無刑事訴訟繫屬

共找到 19 筆結果(第 1-10 筆)

重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重附民字第16號 原 告 邱俊明 被 告 郭子權 上列被告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 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訴之聲明及陳述均詳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   」所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是 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以有刑事訴訟之存在為前提,若無 刑事訴訟案件繫屬於法院,卻對於所謂被告或自認應負賠償 責任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其訴自非合法,法院當應判決 駁回之(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111號、113年度台抗字 第459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原告邱俊明固於民國114年3月10日,以被告郭子權涉 犯詐欺為由,具狀向本院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然原 告並未陳明被告有何刑事案件於本院繫屬中,且本院亦查無 被告有何原告主張原因事實相關之刑事案件繫屬於本院,此 有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上所蓋之本院收狀戳章 、案件查詢清單、案件查詢證明在卷可稽,是原告於無刑事 訴訟繫屬之情形下,對於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揆諸 前開規定及說明,本件原告之訴顯不合法,且屬無從補正之 事項,自應予以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 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莊劍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 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                 書記官 陳渝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28

TYDM-114-重附民-16-20250328-1

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2年度附民字第2474號 原 告 周玉惠 周春玉 周麗芬 王庭甄 被 告 陳瑋婷 洪春培 邱淑敏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111年度金訴字第949號),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觸犯銀行法業經起訴在案,原告周玉惠受害 金額為新臺幣(下同)823萬元、原告周春玉受害金額為40 萬元、原告周麗芬受害金額為40萬元、原告王庭甄受害金額 為2,170萬元。為此,爰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提起本件附 帶民事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周玉惠823 萬元、原告周春玉40萬元、原告周麗芬40萬元、原告王庭甄 2,170萬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因犯罪而 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 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事訴訟法 第502條第1項、第487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是倘無刑事訴 訟繫屬,即不得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法院審理結果認移送 併辦部分與起訴部分無一罪關係而予退併辦,且原告未聲請 將附帶民事訴訟移送管轄法院之民事庭,法院應以其起訴不 合法判決駁回之(最高法院97年度台附字第52號判決、107 年度台附字第10號裁定等意旨參照)。 四、查原告所指被告陳瑋婷所涉違反銀行法案件,雖經檢察官移 送併辦,然依審判不可分原則尚非起訴效力所及,本院無從 併予審究,此部分案件業經本院退由檢察官另為適法之處理 在案;原告所指被告洪春培、邱淑敏所涉違反銀行法案件, 則非屬檢察官移送併辦之範圍,亦未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此 部分案件未繫屬於本院。原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時刑事 訴訟既或未繫屬、或經退併辦,原告復未聲請將之移送本院 民事庭,揆諸前揭說明,原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即不合 法,原告之訴自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戰諭威                    法 官 方 荳                    法 官 陳怡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本判決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                    書記官 陳亭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6

TCDM-112-附民-2474-20250326-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278號 原 告 吳玟姿 被 告 温美珍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422號), 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温美珍應給付原告吳玟姿新臺幣1萬元;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等語。 二、被告未以言詞或書狀作何聲明及陳述。 三、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 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 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附帶民事 訴訟原本為民事訴訟程序,為求程序之便捷,乃附帶於刑事 訴訟程序,一併審理及判決。申言之,在刑事訴訟中,因有 訴訟程序可資依附,而隨時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惟若刑 事訴訟業經判決而終結,已無繫屬,自無程序可資依附,無 從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是倘原告仍於刑事訴訟終結之後,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非合法,應判決駁回之。 四、經查,被告被訴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4 22號),業經本院言詞辯論終結,於民國113年8月6日宣判 ,並已於113年9月11日確定在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 紀錄表在卷可佐。而原告係於上開刑事案件言詞辯論終結後 之114年2月11日,始向本院具狀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乙節,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上本院收狀章戳可佐,足 見原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時,本院已無刑事訴訟繫屬, 揆諸前揭說明,本件原告之訴於法不合,應予判決駁回。又 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 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孫立婷                    法 官 何信儀                    法 官 黃皓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李宜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2025-03-20

TYDM-114-附民-278-20250320-1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31號 原 告 林婉琦 被 告 葉駿騰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20、921號),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方面:當事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或到庭 不為辯論者,得不待其陳述而為判決,刑事訴訟法第498條 前段定有明文。本件原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 爰不待其陳述,依被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林婉琦(下稱原告)起訴主張:原告因被告葉駿騰(下 稱被告)涉及刑事詐欺案件(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21號 ),其提供帳戶並擔任車手協助洗錢,導致原告蒙受財產損 失。原告於民國112年10月24日匯款新臺幣(下同)187,000 元至遠東銀行臺北信義分行帳戶(0000000000000),及同 年月27日匯款280,000元至國泰世華銀行帳戶(00000000000 0)。被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規定,應負民事損害賠 償責任,請求:㈠被告應賠償原告467,000元;㈡訴訟費用由 被告負擔。 三、被告則以:㈠我目前沒有能力賠償。㈡其餘陳述與刑案相同。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又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 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88條前段、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次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 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 其損害,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以倘無刑事 訴訟繫屬,即不得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99年度台附 字第63號判決意旨參照)。 五、本件被告被訴詐欺等刑事案件,前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及追加 起訴,嗣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於民國113年10月18日以113年 度審金易字第330、500號刑事判決(下稱第一審刑事判決) 判處被告罪刑,嗣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上訴, 而於113年11月21日繫屬本院以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20、921 號詐欺等案件審理,被告則未提起上訴。因檢察官於上訴書 僅指摘第一審刑事判決附表編號6部分之量刑過輕,未就第 一審刑事判決附表編號1至5、7至20部分,及附表編號6之犯 罪事實及罪名表示不服(見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21號刑 事案卷《下稱本院921卷》第9至10頁),公訴檢察官於本院刑 事案件審理時亦表明僅就原判決附表編號6之量刑部分提起 上訴等語(本院921號卷第80、201頁),則第一審刑事判決 附表編號1至5、7至20部分,因檢察官及被告均未提起上訴 而確定。本件原告被詐騙部分,屬第一審刑事判決附表編號 4部分(見第一審刑事判決第7頁),此部分因檢察官及被告 均未上訴,本院無從審理。原告於無刑事訴訟繫屬於本院之 前提下,於114年2月14日向本院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狀(見 本院114年度附民字第31號卷第3頁本院收狀章之日期)對被 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顯不合法,應予 駁回。又此僅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駁回判決,尚無礙於原 告依所主張之法律關係另循民事訴訟途徑提起民事訴訟之權 利,附此敘明。 六、本件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而刑事訴訟法第491條並未準用 民事訴訟法關於訴訟費用之規定,且訴訟中亦未生其他訴訟 費用,本件不需徵收裁判費,無庸為訴訟費用負擔之諭知, 一併敘明。 七、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簡志瑩                    法 官 王俊彥                    法 官 曾鈴媖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憲修

2025-03-19

KSHM-114-附民-31-20250319-1

附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137號 原 告 可麗都大樓管理委員會 被 告 劉茂森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 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 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故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以有刑事訴訟之存在為前提,倘原告於刑事訴訟 繫屬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其訴自非合法,法院當應判決 駁回之。 二、經查,原告於民國114年3月4日具狀向本院提起本件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等情,有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之收文戳章可憑,   然依原告提出之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之刑事侵占案件, 尚未繫屬於本院,有本院索引卡查詢-當事人姓名查詢、法 院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揆諸前揭說明,原告既於被 告無刑事訴訟繫屬前,即向本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件起 訴程序顯不合法。從而,原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 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 法 官 林新益                   法 官 許家菱                   法 官 張立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陳喜苓

2025-03-07

CTDM-114-附民-137-20250307-1

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81號 原 告 簡琳恩 被 告 簡漠增 上列被告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 害,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附帶民事訴訟之 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提。若刑事訴訟未經提 起公訴或自訴,而對於應負賠償責任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刑事法院即應以其為不合法,依同法第502條第1項規定, 為駁回之判決(最高法院109年度台附字第10號判決意旨參 照)。 二、原告雖對被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然查,臺灣嘉義 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7100號案件雖經檢察官於民國113 年12月5日偵查終結,然迄今尚未繫屬於本院,有索引卡查 詢證明(見本院卷第13至15頁)、公務電話紀錄(見本院卷 第17頁)及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8頁), 依上說明,原告於無刑事訴訟繫屬之情形下,對於被告提起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 駁回。另本案僅為程序判決,原告因上開犯罪所受損害,仍 可在刑事案件繫屬本院後,依法再行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請求損害賠償,或另循一般民事訴訟途徑起訴請求賠償,不 因本案判決結果而受影響,附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官怡臻                   法 官 余珈瑢                   法 官 陳昱廷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判決如有不服,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陳怡辰

2025-02-10

CYDM-114-附民-81-20250210-1

中簡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 114年度中簡附民字第5號 原 告 葉蒔樺 被 告 廖榮彥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111年度中金簡字第100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部分之聲明及陳述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載 (如附件)。 二、被告部分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理  由 一、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又 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提起附帶民 事訴訟,以有刑事訴訟之存在為前提,若刑事訴訟案件並未 繫屬法院或已終結,即無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之餘地,倘原告 仍於此情形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其訴自非合法,法院自應 判決駁回之。 二、本案被告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 稱臺中地檢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臺中地檢署111年 度偵字第3683號),經本院於民國111年5月18日判處有期徒 刑4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判決於111年5月25日合法送 達被告,並於111年6月17日確定在案,有上開判決書、本院 送達證書、被告之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參,揆諸上揭說明 ,原告於114年1月2日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已無刑 事訴訟繫屬本院,自非合法,應予駁回,而假執行之聲請亦 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刑事第十三庭 法 官 蔡咏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孫超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2025-02-05

TCDM-114-中簡附民-5-20250205-1

簡附民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簡附民字第22號 原 告 張瑋伶 被 告 陳俊偉 上列被告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 害,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附帶民事訴訟之 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提。若刑事訴訟未經提 起公訴或自訴,而對於應負賠償責任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刑事法院即應以其為不合法,依同法第502條第1項規定, 為駁回之判決(最高法院109年度台附字第10號判決意旨參 照)。 二、原告雖對被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然查,臺灣苗栗 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緝字第619號案件雖經檢察官於民國11 3年12月16日偵查終結,向本院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然迄 今尚未繫屬於本院,有索引卡查詢證明、法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附卷可憑,依上開說明,原告於無刑事訴訟繫屬之情形下 ,對於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自非合 法,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 所附麗,應併予駁回。另本案僅為程序判決,原告因上開犯 罪所受損害,仍可在刑事案件繫屬本院後,依法再行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或另循一般民事訴訟途徑起 訴請求賠償,不因本案判決結果而受影響,附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信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並 應於本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                 書記官  莊惠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2025-02-05

MLDM-114-簡附民-22-20250205-1

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3181號 原 告 賴紹軒 被 告 林義財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 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部分之聲明及主張詳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載。 二、被告部分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前 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刑事 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及第488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院認 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同法第50 2條第1項亦有明文。而所謂「附帶民事訴訟」原本為民事訴 訟程序,為求程序之便捷,乃附帶於刑事訴訟程序,一併審 理及判決;申言之,在刑事訴訟中,因有訴訟程序可資依附 ,而隨時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若案件無繫屬,自無程序 可資依附,無從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二、經查,原告於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3855號刑事程序中附帶 提起民事訴訟,惟本件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林義財非上開刑 事案件之被告、有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3855號案卷為憑, 故被告林義財涉犯詐欺等罪嫌,尚無刑事訴訟繫屬,合先敘 明。 三、依上開說明,原告對被告林義財提起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並無繫屬之刑事訴訟程序可資依附,揆諸前揭說明,原告對 被告林義財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即非合法,自應予以 駁回,而假執行之聲請亦因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之規定,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郭勁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本判決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                 書記官 葉俊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1

TCDM-113-附民-3181-20250121-2

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70號 原 告 吳玟姿 (現另案於法務部○○○○○○○○○執 被 告 温美珍 上列被告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 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  實 一、原告訴之聲明及陳述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前 為之;又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 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488條前段、第502條第 1項定有明文。是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 之存在為前提,若刑事訴訟未經提起公訴或自訴,即不得對 於應負賠償責任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刑事法院即應以 原告之訴為不合法,依同法第502條第1項規定以判決駁回之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附字第9號判決意旨參照)。又附帶民 事訴訟之管轄,以刑事訴訟為標準,民事訴訟法上關於普通 審判籍及特別審判籍之規定,並不適用,如認為附帶民事訴 訟為繁難,僅得移送同級法院之民事庭審判,蓋附帶民事訴 訟並無獨立之管轄法院,其管轄常隨刑事訴訟而轉移,故刑 事訴訟法第489條規定,法院就刑事訴訟為第6條第2項,第8 條至第10條合併審判,及指定或移轉管轄之裁定者,視為就 附帶民事訴訟有同一之裁定,就刑事訴訟諭知管轄錯誤,及 移送該案件者,應併就附帶民事訴訟,為同一之諭知,以貫 徹附帶之本旨;是故,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法院 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者 ,得以合議裁定移送該法院之民事庭」,所謂之「該法院之 民事庭」,應指與管轄刑事訴訟案件之刑事庭同屬之法院民 事庭而言,殊無准刑事訴訟與附帶民事訴訟分屬二不同法院 管轄之餘地,否則即與附帶之旨有違(最高法院90年度第5 次刑事庭會議意旨參照)。 二、查原告吳玟姿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具狀向本院提起附帶民 事訴訟,有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上所蓋之法務部○○○○○○○○○ 收狀章記載日期可查。惟查,被告温美珍並無刑事訴訟繫屬 本院,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而被告因 違反洗錢防制法等罪嫌,前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金 訴字第422號判決,原告雖為該案之被害人,然被告前揭案 件係由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審理,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 錄表存卷可按。是被告所涉前揭刑事訴訟程序之審判法院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而非本院,被告既無刑事訴訟繫屬本院 ,原告向本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不合法,應予駁 回。 三、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李依達 得上訴。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許采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2025-01-20

TCDM-114-附民-70-202501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