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聞振容

共找到 8 筆結果(第 1-8 筆)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1731號 上 訴 人 聞振容 被 告 廖紹宏 訴訟代理人 廖穎愷律師 複代理 人 何恩得律師 被 告 李慶成 複代理 人 林意紋律師 被 告 林彭郎 王秀燕 黃立丞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蔡宜臻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 3年5月31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參萬參 仟壹佰柒拾元,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按提起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規定 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復按上訴不合程式或有 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 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442 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再審之訴必對於確定判決始得提起 ,若其判決並未確定,則其提起再審之訴,即不得謂為合法 。又許上訴之判決,當事人若在上訴期間內提起合法之上訴 者,則阻斷判決之確定,直至其上訴因無理由,經判決駁回 確定時,始與上訴審判決一併確定,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96 條第1項前段、第398條第1項之規定自明(最高法院84年度 台再字第140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 二、經查,上訴人雖對於民國113年5月31日本院112年度訴字第1 731號第一審判決(下稱本件),具狀稱提起再審之訴。然 本件判決於113年6月7日送達上訴人,上訴人復於同月14日 提出訴狀載明對本件提起再審之訴,尚未逾上訴期間。雖上 訴人之訴狀內援引民事訴訟法第496條之再審規定,然本件 尚未確定,本非再審之訴提起之對象。而探究上訴人於訴狀 中之真意,無非係對於原審判決結果表明不服,可見上訴人 係在上訴期間內對於未確定之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縱其誤用 「再審之訴」之名稱,仍應將之作為上訴受理,方屬適法, 合先敘明。 三、次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220萬元,應徵 第二審裁判費3萬4,170元,扣除上訴人已先繳納裁判費1,00 0元,尚應補繳3萬3,17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 前段規定,限該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以內逕向本 院如數補繳,逾期不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哲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洪忠改

2025-03-19

SLDV-112-訴-1731-20250319-2

臺灣高等法院

損害賠償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再字第14號 再審原告 聞振容 黃群群 上列再審原告與再審被告蔡漢朝等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再審原 告對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24日本院113年度上字第863號確定判決 提起再審之訴,未依法繳納裁判費。查,再審原告請求再審被告 蔡漢朝、林素霞、林柏妏應各給付再審原告聞振容新臺幣(下同 )44萬元、再審原告黃群群23萬6000元本息,是本件再審之訴訟 標的金額為202萬8000元〈計算式:(440,000×3)+(236,000×3 )=2,028,000〉,應徵再審裁判費3萬7876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 505條、第444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再審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 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再審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傅中樂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卓雅婷

2025-03-06

TPHV-114-再-14-20250306-1

簡抗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抗字第9號 抗 告 人 聞振容 相 對 人 賴昭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6日之裁 定有誤寫之情形,應予更正,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原本及正本案由欄中「民國113年8月31日本院新竹簡易庭 113年度竹簡字第444號裁定」之記載,應更正為「民國113年8月 27日本院新竹簡易庭113年度竹簡字第444號裁定」。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之,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 明文,此項規定於裁定準用之,同法第239條亦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裁定之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應 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淑苑                   法 官 張詠晶                   法 官 高上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告 理由(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陳筱筑

2025-03-04

SCDV-113-簡抗-9-20250304-2

再易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再易字第1號 再審原告 聞振容 黃群群 再審被告 陳慶禎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再審之訴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12月6日本院113年度再易字第13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本院不經言詞辯論,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 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但自判決確 定後已逾5年者,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 項定有明文。查本院113年度再易字第13號確定判決(下稱 原確定判決)係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送達予再審原告,再 審原告於同年月17日以該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第497條事由 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未逾30日不變期間,嗣再於114年2月18 日主張原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之事由 ,本院併就上開事由為審酌。 二、再審原告主張:伊前以本院113年度再易字第13號再審之訴 事件,對本院113年度簡上字第24號(下稱原訴訟程序)確 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經原確定判決逕予駁回。惟伊於原訴 訟程序起訴時,即已檢附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函復再審原告關 於冠祥法律事務所郭明德3人涉掛名投保勞保、未覈實申報 陳慶禎勞保年資等案已依相關規定辦理之函文,並提出日期 為105年10月21日刑事委任狀,上載再審原告預知而委託再 審被告任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檢察署107年度偵字第3554號事 件等事證,以證明上開刑事委任狀確非再審原告作成,兩造 間絕無委任關係。詎原確定判決竟對再審原告所提重要攻擊 防禦方法未置一詞,即遽然認定再審之訴顯無理由而不經言 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法院組織不合法,且訴訟程序有重 大瑕疵。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第497條規定 ,據以提起本件再審之訴等語,並聲明求為判決:㈠原確定 判決廢棄。㈡再審被告應給付再審原告聞振容新臺幣(下同 )25萬元,黃群群22萬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宣告假執行。 三、本件未經言詞辯論,再審被告提出書狀答辯略以:再審原告 於原確定判決之再審訴訟程序中並未提及本件再審書狀所指 證據,原確定判決無從審酌,亦無所謂就足影響於判決之重 要證物,漏未斟酌之情事。再審原告所為陳述,僅係其對原 訴訟程序確定判決所認定事實,依一己之見而為爭執,此概 屬事實審法院認定事實、證據取捨之判斷,非為就足以影響 裁判之重要證據漏未斟酌,再審原告提起本件再審之訴,不 合法,亦顯無理由。並聲明:再審之訴駁回。 四、按依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事件,除 前條規定外,其經第二審確定之判決,如就足影響於判決之 重要證物,漏未斟酌者,亦得提起再審之訴。同法第497條 定有明文。所謂證物,專指物證而言,不包含人證在內(最 高法院29年上字第696號判例意旨參照)。所謂就足影響於 判決之重要證物,漏未斟酌,係指足以影響於判決基礎之重 要證物,於前訴訟程序業已提出,然未經確定判決加以斟酌 ,或不予調查或未為判斷,且該證物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基 礎者而言。如已在確定判決理由中說明無調查之必要,或縱 經斟酌亦不足影響判決基礎者,即與漏未斟酌有間,不得據 為本條所定之再審理由。查再審原告於原確定判決程序所提 再審理由,為原訴訟程序確定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 項第1款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此經本院調閱本院113年度再易 字第13號再審之訴卷宗核閱無誤。原確定判決自僅應就原訴 訟程序有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存在為審查認定。 再審原告認原確定判決所涉再審程序具有漏未斟酌足影響於 判決之重要證物再審事由,即非有據。又原訴訟程序確定判 決已斟酌兩造所提證據,敘明不再重新調閱臺灣新竹地方檢 察署107年度偵字第3554號卷宗之事由,詳述再審原告不得 請求再審被告賠償之理由,並交代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 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斟酌後均不影響判決結果,可見 原訴訟程序確定判決已調查再審原告所提出之書狀及陳述等 內容,且於斟酌後認為不足以影響判決結果,自無漏未斟酌 足以影響於判決重要證物之情形,亦與民事訴訟法第497條 再審事由未符。再審原告以此為由提起本件再審之訴,並無 可採。 五、再審原告復謂原確定判決之法院組織不合法,訴訟程序有瑕 疵,具備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判決違背法令之再 審事由云云。惟查,原確定判決並無組織不合法之情事,且 係依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2項規定之程序逕以判決駁回再審 之訴,訴訟程序亦無瑕疵可言。再審原告以此認原確定判決 有違背法令之再審事由,全然無據,無可採認。   六、綜上所述,再審原告所提本件再審之訴,主張原確定判決有 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第497條之再審事由,顯無 再審理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2項規定,不經言詞辯 論,逕以判決駁回。 七、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顯無再審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50 2條、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孟芳                   法 官 楊明箴                   法 官 林麗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白瑋伶

2025-02-20

SCDV-114-再易-1-20250220-1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不當得利等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再字第69號 再審原告 黃群群 再審被告 馮偉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等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0月16日本院113年度上字第480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本院於114年1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當事人對於終局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於起訴時該終局判決 尚未確定,但於為裁判時,該終局判決已確定者,自不得以 該再審之訴於起訴時不合法為由,以裁定駁回(司法院民國 83年6月16日(83)院台廳民一字第11005號函意旨參照)。 查本院113年度上字第480號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為可上 訴第三審事件,原確定判決於113年10月28日送達再審原告 (原確定判決卷第265頁),扣除在途期間4日,其上訴期間 於113年11月21日始屆滿,雖再審原告於同年月12日對之提 起再審之訴(本院卷第3頁),然原確定判決於本院裁判時 已確定,本件再審之訴已符合形式上要件,先予敘明。 二、再審原告主張:再審被告於98年間非空軍二村社區(下稱系爭社區)區分所有權人,不得擔任系爭社區第二屆主委,卻利用其擔任新竹市武陵里里長之際,竊取、盜刻系爭社區開設彰化銀行北新竹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之印章,盜領系爭帳戶內公共基金新臺幣(下同)66萬4736元、利息3272元,合計66萬8008元,且無法律上原因持有第一屆財委唐于涵製作之系爭社區管理委員會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報表(下合稱系爭文件)。原確定判決違反民事訴訟法第199條第2項規定,未命再審被告提出系爭帳戶之印章、存摺,又違反辯論主義未提示系爭帳戶之印章、存摺及系爭文件供伊辯論,亦未依伊聲請通知系爭社區第二屆財委唐于涵、區分所有權人聞振容到庭作證,另於113年10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違反最高法院41年台上字第748號判例,未讓伊陳述或命書記官朗讀調查證據結果,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等情。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提起再審之訴,求為命:㈠原確定判決廢棄。㈡再審被告應給付再審原告及系爭社區全體區分所有權人66萬800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㈢再審被告應將系爭帳戶之印章、存摺及系爭文件返還再審原告及系爭社區全體區分所有權人。㈣上開第㈡項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再審被告則以:系爭社區為每棟10戶、共20棟,總戶數200 戶之社區,前未設立管理委員會,各棟各自管理,從未繳納 管理費。嗣因新竹市政府即將裁撤國宅課,於97年間要求系 爭社區成立管理委員會並開設系爭帳戶,將系爭社區住戶繳 納國宅課用以管理社區之餘款649萬0473元交付系爭社區管 理委員會。系爭社區第一屆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將前開款 項退還每戶3萬元,共600萬元,另將20棟分為10區(每區2 棟),每區撥給4萬元,共40萬元予各區住戶自行修繕使用 ,餘款用於支付系爭社區管理委員會行政費用及系爭社區修 繕費用,伊並無盜領款項或持有系爭帳戶存摺、印章及系爭 文件等語,資為抗辯。並答辯聲明:㈠再審原告之訴駁回。㈡ 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四、經查:  ㈠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 指確定判決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司法 院現尚有效及大法官會議之解釋、憲法法庭裁判違反,或消 極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判決者而言,不包括取捨證據失當 、認定事實錯誤、漏未斟酌證據、調查證據欠周、判決不備 理由或理由矛盾之情形在內(最高法院114年度台再字第2號 判決要旨參照)。再審原告以原確定判決違反民事訴訟法第 199條第2項規定,未命再審被告提出系爭帳戶之印章、存摺 ,以及違反辯論主義未提示系爭帳戶之印章、存摺及系爭文 件供其辯論云云。惟再審被告於前訴訟程序二審始終抗辯其 未保管系爭帳戶之印章、存摺及系爭文件,並於前訴訟程序 二審113年10月9日言詞辯論時提出第二屆財委唐于涵保管之 系爭帳戶存摺、印章,經兩造當庭辯論(原確定判決卷第10 9至110、248至249頁),原確定判決駁回再審原告之上訴, 並無違反闡明義務或依當事人未主張之事實或證據作為裁判 基礎等違反辯論主義情事,則再審原告執此主張原確定判決 有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自有未合。  ㈡又原確定判決依再審原告所提97年8月22日、98年9月19日區 權會會議紀錄認定再審被告係由系爭社區區分所有權人推選 為第二屆主委,及推選訴外人戚湘玲為監委、唐于涵續任為 財委(原確定判決一審卷第37至39、57至61頁),參以彰化 銀行檢送系爭帳戶於97年9月25日開戶時留存系爭社區管理 委員會及第一屆主委、監委、財委印鑑,及於98年12月8日 變更第二屆主委、監委、財委印鑑(原確定判決卷第135、1 39頁),並依第一屆主委彭政坤證述:第二屆區分所有權人 大會選出再審被告擔任第二屆主委,公共基金都是交給財委 保管,不是主委,且需主委、監委、財委3顆印章才能提領 等語(原確定判決一審卷第220至221頁),認定再審被告經 系爭社區區分所有權人推選為主委,但未保管系爭帳戶公共 基金,再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0條、第36條第8款規定, 認為社區之會計帳冊憑證等文件及公共基金由管理委員會保 管,改組時應移交新管理委員會,如拒絕移交,僅得報請主 管機關或訴請法院命保管人移交予新管理委員會,不得請求 返還予全體區分所有權人,且系爭社區第一、二屆財委均為 唐于涵,並非再審被告,再審原告未能證明再審被告持有唐 于涵於第一屆財委任期內製作之何種文件,再審原告依不當 得利請求再審被告將系爭文件返還再審原告及全體區分所有 權人為無理由等情(見原確定判決事實及理由段四、㈠3.及㈡ ),縱未依再審原告聲請通知證人唐于涵、聞振容到庭作證 ,充其量僅係調查證據欠周,並非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 。另參108年7月4日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57條之1第2項規定 ,有裁判全文判例之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法院裁判 相同,已不具通案拘束力,最高法院41年台上字第748號判 例自非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適用「法規」之 範疇,則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違反上開判例,具有民事 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之再審事由云云,為無理由 。 五、綜上所述,再審原告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 ,對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再 審原告提起再審之訴既無再審理由,其聲請傳訊證人及命再 審被告提出系爭帳戶存摺、印章及系爭文件,證明再審被告 盜領公共基金及未交出系爭帳戶存摺、印章及系爭文件等節 ,即無調查必要,併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505條 、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傅中樂                法 官 黃欣怡                法 官 陳彥君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陳冠璇

2025-02-11

TPHV-113-再-69-20250211-2

臺灣高等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863號 上 訴 人 聞振容 黃群群 被上 訴 人 蔡漢朝 林素霞 林柏妏 共 同 劉志鵬律師 訴訟代理人 黃傑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月 31日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724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114年1月1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訴外人魏志恆為匯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匯晶公司)登記負責人,實際負責人為兼財務長之訴外人吳 文平;被上訴人蔡漢朝、林素霞、林柏妏(合稱被上訴人) 則分別為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邦銀行)於民 國102年4月間辦理匯晶公司增資股票簽證之信託部經理、襄 理科長、經辦人。魏志恆、吳文平透過借款驗資方式,為匯 晶公司辦理虛偽增資,被上訴人於簽證股票前,未取得匯晶 公司董事魏志恆、邱志偉、吳明郎(下合稱魏志恆等3人) 簽發之授權書、該公司已實收增資股款新臺幣(下同)5,00 0萬元之證明,且經濟部102年3月27日函文係核准匯晶公司 資增5,000萬元,按每股面額10元計算,僅得發行500萬股, 然受託簽證股票竟有530萬股,足見被上訴人違反修正前股 份有限公司發行股票簽證規則(下稱簽證規則)第3條第1項 第1款、第3款規定,未進行實質審查,其等明知吳文平提出 之股票係偽造及冒用魏志恆等3人名義而行使,仍於股票背 面簽證處蓋鋼印並交付吳文平簽領,致上訴人聞振容、黃群 群(下逕稱其姓名,合稱上訴人)誤信而分別以44萬元、23 萬6,000元購入匯晶公司股票,受有上開金額之損害。爰依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後段、第2項、第185條第1項前段規定 ,請求被上訴人各給付聞振容44萬元、黃群群23萬6,000元 本息。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 並為上訴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應各給付聞振容44 萬元、黃群群23萬6,000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上訴人則以:匯晶公司向聯邦銀行申辦股票簽證事務,無 須提出董事出具之授權書。該公司增資5,000萬元辦理變更 登記所需提出之會計師資本額查核報告,既經主管機關核准 變更登記,伊等自應依核准函辦理,縱該核准函嗣後遭撤銷 ,亦不影響伊等辦理之簽證作業,況簽證規則第3條第1項第 3款亦未課予簽證銀行審查股款是否收足之義務。匯晶公司1 02年3月27日除增資外亦一併申請變更公司組織,該公司從 無須發行股票之有限公司,變更組織為須發行股票之股份有 限公司,故除增資之5,000萬元外,尚應將變更組織前原有 資本額300萬元一併發行股票等語,資為抗辯。並於本院答 辯聲明:上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249至251頁,並依判決格式增 刪修改文句):  ㈠匯晶公司原為有限公司,資本額300萬元,於102年3月27日向 經濟部申請變更組織及增資5,000萬元獲准,同年4月9日與 聯邦銀行簽訂有價證券簽證契約,委託該銀行辦理發行股票 之簽證,被上訴人為辦理股票簽證之聯邦銀行人員(見原審 卷第299至301頁公司設立登記表、第275至281頁經濟部102 年3月27日函、匯晶公司變更登記表、第263至265頁之有價 證券簽證契約、第259、267、269頁之證券簽證申請書、證 券簽證應具備文件檢核表、證券簽證印鑑卡)。  ㈡上訴人於103年5月間,透過訴外人曾楊煒僱用之訴外人蔡佳 珍、陳麗琴,以每張5萬9,000元(即每股59元)、搭售現金 增資股票每張2萬9,000元(即每股29元)之價格,購買匯晶 公司股票。聞振容以29萬5,000元購買股票5張、以14萬5,00 0元購買增資股票5張,共計支出44萬元;黃群群則以23萬6, 000元購買匯晶公司股票4張,均獲交付經聯邦銀行簽證並蓋 鋼印之匯晶公司股票。股票上並記載「發行股份總數伍佰參 拾萬股」等文字(見原審卷第41至68頁之匯晶公司股票)。  ㈢匯晶公司實際負責人兼財務長吳文平、登記負責人魏志恆因 犯公司法第9條第1項前段之未繳納股款罪,經臺灣桃園地方 法院(下稱桃園地院)以105年度審訴字第1173號刑事判決 各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9月、6月,如易科罰金均以1,000元 折算1日確定。匯晶公司亦因未於限期內提出補實資金之證 明文件,遭桃園市政府以110年8月16日府經商行字第110909 9440號函撤銷經濟部核准增資、發行新股、變更組織等變更 登記事項(見原審卷第225至235頁刑事判決、本院卷第193 頁桃園市政府公函)。 四、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為聯邦銀行於102年4月間辦理匯晶公司 股票簽證之信託部經理、襄理科長、經辦人,其等違反簽證 規則,未取得匯晶公司董事魏志恆等3人之授權書、已實收 增資股款5,000萬元證明,即於匯晶公司股票上印製魏志恆 等3人姓名、發行股份總數530萬股而偽造有價證券,並將股 票交由匯晶公司持向上訴人行使,使上訴人購入股票受有損 害等情,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茲就兩造爭點 敘述如下:  ㈠被上訴人於辦理匯晶公司股票簽證事務,是否違反簽證規則 第3條第1項第1款規定,致侵害上訴人之權利?  1.按股票簽證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之:一、簽證機構辦理簽證期 間,新發行之股票自接受委託之日起,不得超過五個營業日 ,並於簽證前應就公司設立(變更)登記表及股票之內容、公 司印鑑式樣、紙質、編號、面值、張數、總額等詳為審核並 記錄…,此為107年11月1日修正施行前簽證規則第3條第1項 第1款所明文(見本院卷第311頁)。  2.上訴人固主張被上訴人未取得匯晶公司董事魏志恆等3人之 授權書,即於匯晶公司股票上印製其等姓名,違反前揭規定 。惟上開規定僅規定簽證機構即聯邦銀行於簽證前應就公司 設立(變更)登記表及股票之內容、公司印鑑式樣、紙質、編 號、面值、張數、總額等詳為審核,並未要求必須取得股票 上所印製董事姓名之董事授權書或同意書,上訴人主張被上 訴人等簽證股票前,未取得魏志恆等3人之授權書,係侵害 其等權利,尚乏依據。何況魏志恆等3人出席匯晶公司於102 年3月22日召開之董事會及股東臨時會,其等均同意公司變 更組織為股份有限公司並增資5,000萬元,其中由魏志恆出 資500萬元、邱志偉出資200萬元、吳明郎出資400萬元,且 以102年3月22日為增資基準日,此經本院調取匯晶公司登記 卷宗核閱無誤,影印當日之董事會簽到簿、董事會及股東臨 時會決議錄、股東同意書存卷足稽(見本院卷第189至192頁 ),足認魏志恆等3人均同意變更公司組織及增資,並由魏 志恆代理公司與聯邦銀行簽訂有價證券簽證契約(參不爭執 事項第㈠點)以發行股票,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未取得魏志 恆等3人之授權書係冒用其等名義偽造有價證券,違反簽證 規則上開規定,顯非可採。  ㈡被上訴人辦理匯晶公司股票簽證事務,是否違反簽證規則第3 條第1項第3款規定,致侵害上訴人之權利?  1.按公司應收之股款,股東並未實際繳納,而以申請文件表明 收足,或股東雖已繳納而於登記後將股款發還股東,或任由 股東收回者,公司負責人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 或併科新臺幣50萬元以上250萬元以下罰金,公司法第9條第 1項定有明文。而簽證股票數額應以經主管機關核准發行總 額以內之實際發行數額及已實收款項之股票總數為限,復為 107年11月1日修正施行前簽證規則第3條第1項第3款所規定 (見本院卷第311頁)。  2.查匯晶公司之玉山銀行古亭分行存款帳戶於102年3月22日匯 入3筆合計5,000萬元款項後,旋於同年月25日提領僅餘100 元,其後雖於同年3月29日、4月1日、4月24日、5月22日匯 入較大額款項,惟均於同日轉出,此有本院向玉山銀行調取 之存款帳戶往來明細可查(見本院卷第207至210頁)。該公 司實際負責人兼財務長吳文平、登記負責人魏志恆因犯公司 法第9條第1項前段之未繳納股款罪經桃園地院105年度審訴 字第1173號刑事判決判處罪刑確定;匯晶公司亦因未於限期 內補實資金證明,遭桃園市政府於110年8月16日撤銷經濟部 核准增資、發行新股、變更組織等變更登記事項,均為兩造 所不爭執(參不爭執事項第㈢點)。惟細繹簽證規則第3條第 1項第3款之規定可知,簽證機構所審核者乃「簽證股票數額 」不得逾「主管機關核准發行總額以內之實際發行數額」及 「已實收款項之股票總數」,換言之,簽證機構係形式審核 所簽證股票數額未超逾主管機關核准數額、公司實收款項之 對應股數,並非實質審查公司股東有無實際繳納股款。而經 濟部102年3月27日函係核准匯晶公司變更組織及增資5,000 萬元,此為兩造所不爭執(參不爭執事項第㈠點),該次增 資後匯晶公司之股份總數為530萬股、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 數亦為530萬股,有蓋印經濟部中部辦公室公司登記表專用 章之變更登記表足憑(見本院卷第185頁),可徵聯邦銀行 簽證530萬股之股票數額(參不爭執事項第㈡點),未逾經濟 部核准之發行總額及實際發行數額。另依100年3月29日修正 施行之會計師查核簽證公司登記資本額辦法第2條規定:公 司申請增減實收資本額等變更登記,應檢送會計師查核報告 書及增減實收資本額基準日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之資產負債表 ,並依其性質檢附加蓋公司及代表公司負責人印章之股東繳 納現金股款明細等文件(見本院卷第315頁),足見被上訴 人抗辯匯晶公司辦理增資所提出之會計師資本額查核報告, 既經主管機關核准變更登記,伊等自應依核准函辦理,係屬 可信。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未取得匯晶公司已實收增資股款 5,000萬元證明,係違反簽證規則上開規定,容有誤解。  ㈢經濟部核准匯晶公司資增5,000萬元,與被上訴人辦理簽證53 0萬股股票不符部分:   上訴人固以被上訴人受託簽證股票530萬股,與經濟部核准 增資5,000萬元,按每股面額10元計算,僅得發行500萬股之 數額不符,而認被上訴人簽證之股票係屬偽造。惟匯晶公司 依經濟部102年3月27日核准函增資發行股份前已有300萬元 資本額,此經本院調取該公司登記卷宗核閱屬實,並有增資 前之公司變更記表足憑(見本院卷第183頁),該公司將原 資本額以每股10元合計30萬股一併委由聯邦銀行簽證發行股 票,致簽證股票上載之發行股份總數為530萬股,並無不合 ,上訴人此部分之主張,為無理由。 五、綜上所述,被上訴人於102年4月任職聯邦銀行期間承辦匯晶 公司股票簽證事務,並無違反簽證規則,亦無偽造有價證券 情事,無從認定被上訴人有何侵權行為。從而,上訴人依民 法第184條第1項前後段、第2項、第185條第1項規定,請求 被上訴人應各給付聞振容44萬元、黃群群23萬6,000元,及 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 算之遲延利息,非屬正當。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並無 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 ,應駁回其上訴。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結果無影響,爰不予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 、第78條、第85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魏麗娟               法 官 林哲賢               法 官 吳靜怡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黃麗玲

2025-01-24

TPHV-113-上-863-20250124-1

簡抗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抗字第9號 抗 告 人 聞振容 相 對 人 賴昭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8月31日 本院新竹簡易庭113年度竹簡字第444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 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又訴訟之一部或全部,法院認為無管 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 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第15條及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又管轄權之有無,應依原告主張之事實,按諸法律關 於管轄之規定而為認定,與其請求之是否成立無涉(最高法 院65年台抗字第162號判決參照)。 二、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於臺灣新北地方法板橋簡易庭111年 度板簡字第1121號裁定、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1年度金字第6 6號裁定、本院新竹簡易庭112年度竹簡字第355號裁定與本 件同為侵權行為所提起之損害賠償訴訟,均移至本院,原裁 定所為之諭知,自難干服,爰依法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 定等語。 三、經查,本件抗告人起訴主張華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華泰銀行)簽證之鴻圖欣葉股份有限公司普通股股票10張 係偽造之股票,相對人為華泰銀行董事長,應負侵權行為損 害賠償責任,爰依法請求相對人損害賠償等語。原審依據相 對人住所地及簽證之侵權行為地認定應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管轄,並依職權將本件移送上開法院審理,於法並無違誤。 抗告意旨所稱案件,與本案之相對人並非相同,並非同一事 件,尚難據此認定原審認定有何違誤,其請求廢棄原裁定,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至抗告狀上所指相對人未經合法代理 部分,與本件移轉管轄之裁定結果無涉,應由承審法院依法 認定,併此敘明。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淑苑                   法 官 張詠晶                   法 官 高上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筱筑

2025-01-16

SCDV-113-簡抗-9-20250116-1

再易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再審之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再易字第13號 再審原告 聞振容 黃群群 再審被告 陳慶禎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委任關係不存在等事件,再審原告對於本院11 3年度簡上字第24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新臺幣柒仟陸佰零伍元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決 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審 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但自判決確定 後已逾5年者,不得提起;不得上訴之判決,於宣示時確定 ;不宣示者,於公告時確定,為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 第2項、第398條第2項所明揭。查,再審原告對民國113年9 月24日本院113年度簡上字第24號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 提起再審之訴,原確定判決於113年9月24日公告時確定,正 本於113年9月27日送達再審原告,故再審原告於113年10月4 日具狀提起再審,尚未逾法定30日不變期間,先予敘明。 二、再審原告主張如下,求為廢棄原確定判決,並命再審被告給 付再審原告聞振容新臺幣(下同)25萬元、再審原告黃群群 22萬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 5%計算之利息: (一)原確定判決僅林南薰法官參與言詞辯論,其餘林麗玉、林 哲瑜法官未有之,組織不合法當然違背法令,且再審原告 未聲請一造辯論判決,林南薰法官卻仍依職權准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可見開庭筆錄與報到單不實虛偽紀載,涉犯刑 法第213條不實登載公文書罪,請求法院調取113年8月14 日言詞辯論期日錄音錄影資料,以明真實。 (二)兩造間就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07年度偵字第3554號刑事 案件(下稱系爭刑案),是否有委任關係存在爭執,再審 被告主張有委任關係存在,應負舉證責任卻未舉證,原確 定判決不依舉證責任分配法則,命再審被告舉證,逕以推 測方式認定兩造間就系爭刑案有委任關係存在,又承審法 官未令兩造就事實、法觀點為適當與必要陳述、辯論及未 盡闡明義務,訴訟程序亦有重大瑕疵,對於再審原告113 年2月25日、28日、3月3日、11日多次具狀及113年8月14 日言詞聲請調查本件具有必要性與關連性之證據,未為調 查,且他造即再審被告既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到庭 ,亦未提出證據讓法院調查判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 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視同自認再審原告主張之事實,原 確定判決無視於此,遽為再審原告敗訴之判決,適用法規 顯有錯誤。 (三)原確定判決法官並無依再審原告聲請調取系爭刑事案件全 案卷宗,僅向再審原告提示與應證事實無關聯之臺灣新竹 地方檢察署109年度他字第1908號案卷偵訊筆錄,就上開 具必要性與關連性之證據,未予調查,復未在判決理由記 載其不予調查的理由,如此即屬未予審酌當事人攻擊防禦 方法意見,又其判決基礎資料引用本院111年度竹北小字 第166號前案訴訟資料,然該前案承辦之獨任法官,並未 於其指定之言詞辯論期日,逐一提示系爭刑案卷內刑事委 任狀、筆錄各證,令兩造進行辯論,未盡合法調查,自不 得參酌引用。 三、本院針對再審原告前述云云各情,判斷如下: (一)原確定判決無組織不合法或者筆錄虛偽不實:   1、按,對於簡易程序之第一審裁判,得上訴或抗告於管轄之 地方法院,其審判以合議行之;關於言詞辯論所定程式之 遵守,專以筆錄證之;審判長及法院書記官應於筆錄內簽 名;審判長因故不能簽名者,由資深陪席法官簽名,法官 均不能簽名者,僅由書記官簽名,書記官不能簽名者,由 審判長或法官簽名,並均應附記其事由,民事訴訟法第43 6條之1第1項、第219條、第217條分別定有明文。   2、查,經本院調取原確定判決卷宗核閱結果,原確定判決法 院於113年8月14日上午10時20分在本院民事第33法庭,由 審判長法官林南薰、陪席法官林麗玉、林哲瑜出席,於該 次辯論期日,再審原告有到庭,再審被告未到庭,再審原 告在庭有發言且請求法院准一造辯論而為判決,並無提出 組織不合法或請求法院更正筆錄之異議,有該次經審判長 與書記官簽名之言詞辯論筆錄正本1件在卷可稽,足見該 次言詞辯論程序確係由上開3名法官出席審判為之,且是 日由再審原告聲請一造辯論判決,並無疑問。 (二)原確定判決無違反舉證責任分配與程序保障:   1、按,言詞辯論期日,當事人之一造不到場者,得依到場當 事人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如以前已為辯論或 證據調查或未到場人有準備書狀之陳述者,為前項判決時 ,應斟酌之,民事訴訟法第436之1第3項、第385條第1、3 項定有明文。又,法院為判決時,應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 查證據之結果,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同法第222 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定。   2、查: (1)原確定判決法院准再審原告聲請,由再審原告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並綜合證據調查結果與全辯論意旨,依自由心證 判斷,而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所稱視同自認,必須「 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 ,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者」 ,惟再審被告已具狀抗辯,爭執再審原告之上訴為無理由 (見原確定判決卷第107~109頁書狀),是再審原告所陳 他造視同自認乙節,容有誤會。 (2)再依上開113年8月14日言詞辯論期日筆錄記載:「(上訴 聲明及事實理由?)上訴人二人:上訴聲明及事實理由均 同前所述及歷次書狀所載。(兩造有無其他補充?)上訴 人二人:希望鈞院提示刑事卷證調查證據資料及被上訴人 舉證的資料。(提示109年度他字第1908號案卷有何意見 ?)上訴人二人:我們要看107年度偵字第3554號。(前 案原審法官有調卷並通知上訴人來閱卷,提示111年度竹 小字第166號案卷第203頁筆錄及第241頁送達證書有何意 見?)上訴人二人:當時言詞辯論時法官並沒有提示給我 們看,沒有提示我們兩造辯論就採為判決基礎,我們有閱 卷過。(尚有無其他主張或舉證?)上訴人二人:我們想 知道被告有無舉證,被上訴人從未到庭也不舉證。(有無 補充?)上訴人二人:沒有。」(見是日筆錄)。我國民 事訴訟採行辯論主義,舉凡法院判決之範圍及為判決基礎 之訴訟資料,均應以當事人聲明及所主張者為限。審判長 之闡明義務,亦應限於辯論主義之範疇,不得任加逾越, 本件再審原告既已獲得陳述意見之機會,法院對之陳述無 不明瞭之情形(併詳後開第(三)點爭點效之論述),再 審原告一再爭執違反舉證責任分配與程序保障云云,不足 為採。   (三)原確定判決並無未盡合法調查證據之情事:  1、按,當事人聲明之證據,法院應為調查。但就其聲明之證 據中認為不必要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36之1第3 項、第286條定有明文。  2、查,爭點效理論係基於訴訟上誠信與當事人公平之法理, 避免紛爭反覆發生,已為司法實務所採認,再審原告主張 之重要爭點,即兩造就系爭刑事案件之告訴代理:是否成 立委任關係、再審原告是否同意委由再審被告擔任告訴代 理律師、再審被告是否偽造系爭刑事委任狀及行使不實委 任狀各節,前經本院111年度竹北小字第166號(即前案一 審)於判決理由中為判斷,再經本院111年度小上字第35 號(即前案二審)核無違背法令,再審原告再就上開同一 紛爭事實,再次提起後訴,原確定判決就此認為無必要再 為調查或再開辯論,其認事用法俱無不合,是再審原告向 本院不斷地提出書狀,指摘原確定判決有未經合法調查之 情形,且一再重申不得引用參酌前案一審資料等等各語, 乃屬個人意見,不足為取。 四、綜上,本件再審之訴顯無理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2 項之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之。 五、訴訟費用之負擔:再審之訴,按起訴法院之審級,依民事訴 訟法第77條之13、第77條之14及第77條之16條規定徵收裁判 費,同法第77條之17第1項定有明文。再審原告就原確定判 決提起再審之訴,其訴訟標的價額或金額為47萬元,應徵收 再審裁判費7,605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定由敗訴之再 審原告負擔,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彭淑苑                    法 官 楊子龍                    法 官 周美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徐佩鈴

2024-12-06

SCDV-113-再易-13-202412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