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訴訟管轄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0 筆)

民公訴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公平交易法除去侵害等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民公訴字第9號 原 告 Little Mermaid Showroom 法定代理人 關慧珊 送達代收人 許少慈 訴訟代理人 鄭敦晉律師 被 告 綺麗絲國際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昇達 訴訟代理人 蔡晴羽律師 林煜騰律師(兼送達代收人) 孫國成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公平交易法除去侵害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 月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本院就本件涉外事件有管轄權,並應適用我國法為準據法:  ㈠按民事案件涉及外國人或構成案件事實中牽涉外國地者,即   為涉外民事事件,應依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定法域之管轄及   法律之適用(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695號判決意旨參照   ) ;又按關於外國人或外國地涉訟之國際管轄權,我國涉外   民事法律適用法並未規定,故就具體事件受訴法院是否有管   轄權,應顧及當事人間實質上公平、裁判之正當妥適、程序   之迅速經濟等訴訟管轄權法理,類推適用內國法之民事訴訟   法有關規定(最高法院97年臺抗字第185號裁定、96年度台   上字第582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原告為香港地區依法設   立之法人(原證1:原告商業登記證明,見本院卷第17頁), 具有涉外因素,是本件屬涉外民事事件。而原告依公平交易 法規定請求如後述訴之聲明,而選擇於我國法院提起本件訴 訟,且被告為我國法人(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 ,見本院卷第37至39頁),不但在我國境內能接受通知之送 達,且其重要經濟活動及主要財產所在地亦在我國境內,兩 造在我國應訴最為便利,亦符合「被告應受較大之保護」原 則,將來我國法院就本件判決亦能為最有效之執行,是我國 就本件應有司法管轄權,又依我國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組織 法第3條第3款之規定,本院對於本公平交易法事件亦有管轄 權,合先敘明。 ㈡次按未經許可之香港或澳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不得在 臺灣地區為法律行為;香港澳門之公司在臺灣地區營業準用 公司法有關外國公司之規定,香港澳門關係條例(下稱港澳 條例)第39條、第41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港澳條例第39條之 規定乃為保護我國國內交易安全而設,對於香港、澳門地區 未經認許之法人,應認其得在我國為民事訴訟之原、被告。 港澳條例第39條所稱之「法律行為」,應不包括訴訟行為在 內(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2647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按 未經認許其成立之外國法人,雖不能認其為法人,然仍不失 為非法人之團體,苟該非法人團體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者, 依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3項規定,自有當事人能力。至其在 臺灣是否設有事務所或營業所則非所問(最高法院50年台上 字第1898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查本件原告係依香港地區 法律設立註冊登記之法人,其雖未經我國主管機關認許,然 既為香港地區之法人,並設有設有代表人及營業所,自不失 為非法人之團體,而有訴訟法上之當事人能力,得為本件民 事訴訟之原告。 ㈢復按,民事事件涉及香港或澳門者,類推適用涉外民事法律   適用法。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未規定者,適用與民事法律關 係最重要牽連關係地法律,港澳條例第38條定有明文。又按 法律行為發生債之關係者,其成立及效力,依當事人意思定 其應適用之法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20條第1項定有明 文。查原告主張兩造間於我國涉有公平交易法除去侵害事件 ,原告本於公平交易法之法律關係而為請求,依上開規定, 本件自應適用我國法為準據法。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原訴之聲明第ㄧ、二項為 「一、被告應向Meta Platforms,Inc.撤回對原告所有之Fac ebook及Instagram社群平台帳號專頁(帳號名稱均為:0000 00 0000000 00000000;註冊電子信箱均為: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之檢舉,致上開帳號專頁回復至均 得正常使用之狀態。二、原告願供擔保,請准為假執行之宣 告。」;嗣於民國113年12月23日,經法官諭知行為人之意 思表示不適合假執行,原告當庭撤回假執行之聲請(本院卷 第178頁),原告前開所為訴之變更,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 之聲明,揆諸前揭規定,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原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本院113年12月23日準備程序筆錄第6 頁第28至29行記載,見本院卷第182頁),未於最後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 被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原告係以銷售韓國時裝及保養品等為主之零售店,登記設立 於香港,並同時經營Meta Platforms,Inc.(下稱Meta公司 )之Facebook及Instagram社群平台帳號專頁(帳號名稱均 為:OOOOOO OOOOOOO OOOOOOOO;註冊電子信箱均為: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下合稱系爭專頁),而透 過經營系爭專頁銷售商品,係原告主要之營業方法及收入來 源。系爭專頁於113年3月間突遭不名人士向Meta公司檢舉, 導致系爭專頁無預警遭到封鎖,嗣經原告詢問Meta公司,始 知原告係遭檢舉人以電子信箱「OOOOOOOOOOOOOOOOOOOOOO」 檢舉原告之系爭專頁有侵權之情事(下稱系爭檢舉行為),Me ta公司說明如欲重啟系爭專頁,須由原告自行與檢舉人釐清 本件爭議,並由檢舉人撤回本件檢舉後方得重啟。原告之主 要營業方法及收入來源均係以經營系爭專頁進行商品銷售為 主,而被告向Meta公司檢舉原告之前,並未事先或同時通知 原告系爭專頁有侵權之可能,先行請求原告排除侵害,亦未 說明具體事實及理由使原告清楚知悉有何侵權之情事,即向 Meta公司檢舉,違反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事業發侵害著作權 、商標權或專利權警告函案件之處理原則第4點第1項、第2 項所規定之義務,導致原告在不清楚系爭專頁有何侵權行為 之狀況下遭關閉迄今,使原告無法使用系爭專頁營運,而持 續受有重大之損害,顯已影響交易秩序,並有顯失公平之情 況,已構成公平交易法第25條之違反。原告並於113年7月29 日以敦洋法公字第0000000000號律師函請求被告協助釐清本 件爭議至今,均未獲被告任何回應,使原告之權益受損持續 擴大,其行為已有構成陳述或散布足以損害他人營業信譽之 不實、影響交易秩序等違反公平交易法規定之情事,致原告 之權益受有重大之損害,原告依公平交易法第29條之規定請 求除去侵害,爰依法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應向Met a 公司撤回對原告所有之系爭專頁之檢舉,致上開帳號專頁 回復至均得正常使用之狀態。㈡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二、被告則以:   檢舉原告系爭專頁之帳號,雖與被告於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 資料之英文名稱相符合,惟該帳號並非被告所有。又檢舉系 爭專頁有侵害智慧財產權之疑慮,並不必然導致系爭專頁遭 移除以及封鎖之結果,倘若其確實遭到移除,亦係由於Meta 公司基於管理系爭專頁平台之權限所為,系爭檢舉行為與原 告所受到之使用系爭專頁之權益侵害間,不具備相當因果關 係,且被告並非檢舉人,無從撤回系爭檢舉行為。而系爭專 頁得否回復至正常使用之狀態,依舊取決於Meta公司是否於 收受檢舉之撤回申請以後,決定恢復系爭帳號之權限。是原 告訴之聲明請求被告撤回系爭檢舉行為,並致系爭專頁回復 至正常使用之狀態,其所聲明之事項間不僅欠缺關聯性,亦 缺乏可執行性。另參酌Meta公司社群政策,系爭檢舉行為並 不符合警告函處理原則第2點所稱之「事業發警告函行為」 ,不構成原告所主張之公平交易法第24條、第25條不公平競 爭情事,更無法導出原告主張之公平交易法第29條侵害排除 請求權。並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三、本件法官依民事訴訟法第271條之1準用同法第270條之1第1 項第3款、第3 項規定,整理兩造不爭執事項並協議簡化爭 點如下: ㈠不爭執事項:  ⒈原告以甲證2及甲證7主張其Facebook及Instagram社群平台   帳號專頁(即系爭專頁)遭檢舉人以電子信箱「OOOOOOOOOO OOOOOOOOOO」向Meta公司檢舉侵權(即系爭檢舉行為)。 ⒉原告以甲證2及甲證7主張系爭專頁於Meta公司接收系爭檢舉 行為後,Meta公司關閉及封鎖。  ㈡本件爭點: ⒈系爭檢舉行為是否為被告所為? ⒉系爭檢舉行為是否有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事業發侵害著作權 、商標權或專利權警告函案件之處理原則之適用?是否屬向 被告之交易相對人或潛在之交易相對人發函?是否違反公平 交易法第25條之規定?  ⒊系爭檢舉行為是否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之規定?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但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次按「依舉證責任分配法則所確定之應負舉證責任一造當事人,其對待證事實所應提出之證據,乃係本證,該本證應使法院對待證事實達到『確信』始可謂舉證成功;此時,乃應由不負舉證責任一造當事人對該待證事實之相反事實提出證據反駁,稱為反證,用以『動搖』法官原基於本證所得之確信即可,不須令法院對該相反事實形成確信。故本證與反證於主體及舉證程度,皆不相同。」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226號民事判決旨可資參照。本件原告既主張系爭檢舉行為係被告所為,則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規定以及前開最高法院判決意旨,即應由其就此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責任,且其應提出之證據乃係本證,而應使法院對該待證事實達到確信之程度。  ㈡原告主張透過甲證10號(本院卷第197至205頁),於113年9月4日收到電話號碼「OOOO OOO OOO OOO」即「Sophia truu」之人員來訊,就訊息內容可知對本件訴訟細節熟稔於心,可證此電話為被告或被告之雇員所使用、「TRUU」為被告旗下所經營之品牌,且為該手機之使用者,足認系爭檢舉行為係被告所為云云。惟經本院依原告聲請函詢訴外人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大哥大公司),經台灣大哥大公司函覆OOOOOOOOOO係訴外人○○○○○○○○○所使用(見本院卷第219至221頁),無法證明係被告或被告之員工所使用。況查,依甲證10顯示對話內容明確載有「TRUU審查侵權」等字句,無法證明系爭檢舉行為確係被告所為,而係由「TRUU童」品牌方依其權利保護機制所為之正當審查。又觀諸甲證10號第2至5頁所呈現之對話人頭像,雖可推知原告應係與同一人進行對話,然該對話者之顯示名稱卻前後不一,時而顯示為「OOOO OOO OOO OOO」、時而又變更為「Sophia truu」,亦有可疑,且無證據顯示被告與「TRUU」品牌有何關聯。  ㈢原告主張為證明檢舉案件確實存在及檢舉人為「OOOOOOOOOOOOOOOOOOOOO」,聲請本院向台灣臉書有限公司函詢檢舉案號第283389491471789號案件資全案資料,向恩克斯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恩克斯公司)函詢被告及Instagram專頁於其公司張貼主辦活動之紀錄之完整資料,以及向美商科高國際有限公司(下稱美商科高公司)函詢「OOOOOOOOOOOOOOOOOOOOO」與「OOOOOOOOOOOOOOOOOOOOO」之用戶資料、「OOOOOOOOOOOOOOOOOOOOO」於113年5月27日發信至「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之完整訊息等語。然查,宏鑑法律事務所代台灣臉書有限公司函覆之函文(本院卷第235至236頁)陳稱台灣臉書有限公司並未擁有、經營、控制或主辦臉書服務或Instagram服務,因此,台灣臉書有限公司並無法針對本院函文採取任何對應行動。至於恩克斯公司、美商科高公司於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前雖尚未函覆,但查被告辯稱其以「mkup_tw」網路帳號及「MKUP」品牌於Instagram社群平台經營美妝事業,並架設官方網站,主要從事保養品及化妝品等商品之銷售,深耕美妝與護膚領域,致力於以高品質的化妝保養產品,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此有原告提出之社群平台帳號專業截圖與官網網頁截圖可稽(參甲證8,見本院卷第141至144頁),且遍尋甲證8之社群平台及官方網站之貼文,根本無「TRUU」之字樣之產品,更遑論「TRUU」所為被告經營之品牌等語,應堪採信。承上,則原告主張「OOOOOOOOOOOOOOOOOOOOO」與「OOOOOOOOOOOOOOOOOOOOO」均為被告或被告員工所設,且均為被告或被告員工所使用;被告以「OOOOOOOOOOOOOOOOOOOOO」向Meta公司檢舉,後再以「OOOOOOOOOOOOOOOOOOOOO」回覆原告有關侵權事宜;此二信箱為「TRUU」品牌之代理人、「TRUU」為被告旗下品牌云云,即非可採。  ㈣縱使被告曾於恩克斯公司架設之「獎金獵人」網頁上架比賽 之資訊,並留下電子信箱「OOOOOOOOOOOOOOOOOOOOOO」為被 告之聯繫方式,亦無法逕推論該信箱與系爭檢舉信箱(即「O OOOOOOOOOOOOOOOOOOOOO」)有關聯,進而認定檢舉行為係被 告所為,因為電子信箱為網路活動常見之工具,一人可能持 有多個信箱,多人亦可能共用同一信箱,或以他人信箱代為 收發信息,故原告之推論過於間接且缺乏合理因果關係,声 認已盡舉證責任而得證明系爭檢舉行為為被告所為。  ㈤綜上,原告無法證明被告與「TRUU」品牌有何關聯,亦無法 證明「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OOOO」為「TRUU」品牌之代理人、「TRUU」為被告旗下品牌 及被告以「OOOOOOOOOOOOOOOOOOOOOO」向Meta公司檢舉,後 再以「OOOOOOOOOOOOOOOOOOOOOO」回覆原告有關侵權事宜。 因此,原告主張系爭檢舉行為係被告所為,並非可採。  ㈥系爭檢舉行為既非被告所為(爭點1),則本件爭點2、3即不需 進一步審究,附此敘明。 五、綜上所述,被告無法舉證系爭檢舉行為為被告所為,其主張 被告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4條、第25條之規定,依同法第29條 請求被告應向Meta公司撤回對原告所有之系爭專頁之檢舉, 致上開帳號專頁回復至均得正常使用之狀態,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提出之證   據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2 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385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智慧財產第一庭 法 官 曾啓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上 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0條第1項但 書、第5項所定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前開資格者,應另附 具各該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上開規定(詳附註)所 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 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9   日               書記官 丘若瑤 附註: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0條第1項、第5項 智慧財產民事事件,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當事人應委任律師 為訴訟代理人。但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法官、檢察官、律 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一、第一審民事訴訟事件,其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逾民事訴訟 法第四百六十六條所定得上訴第三審之數額。 二、因專利權、電腦程式著作權、營業秘密涉訟之第一審民事訴 訟事件。 三、第二審民事訴訟事件。 四、起訴前聲請證據保全、保全程序及前三款訴訟事件所生其他 事件之聲請或抗告。 五、前四款之再審事件。 六、第三審法院之事件。 七、其他司法院所定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事件。 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當事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 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一項訴訟代理人。

2025-03-31

IPCV-113-民公訴-9-20250331-1

壢簡
中壢簡易庭

清償信用卡消費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壢簡字第278號 原 告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俊智 訴訟代理人 鄭正福 被 告 黃鈺詅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信用卡消費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當事人得就一定之法律 關係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 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 民事訴訟法第1項前段、第24條第1項前段、第28條第1項分 別定有明文。又按關於合意管轄之規定,除專屬管轄外,得 排斥其他審判籍而予優先適用(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9 17號裁定意旨、99年度台抗字第110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本件原告係依依信用卡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款 項。惟依該信用卡約定條款第32條之約定「因本契約涉訟時 ,雙方同意以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不得排除 消費者保護法第47條獲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9小額訴訟管轄 法院之適用。」等語,足認兩造已合意就本件法律關係所生 之訴訟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且本件訴訟性質上非屬專 屬管轄之訴訟,該合意管轄約定自得排斥其他審判籍而優先 適用,是本件應由合意管轄之法院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 。綜上,雖本院因被告住所在桃園市平鎮區,屬本院轄區而 有管轄權,但上開合意管轄約款,得排斥其他審判籍而予優 先適用,是原告向本院起訴,已違反上開合意管轄約款,爰 依職權將本件訴訟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吳宏明

2025-03-31

CLEV-114-壢簡-278-20250331-1

士簡
士林簡易庭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士簡字第149號                   114年度士救字第4號 原 告 粟振庭 被 告 現代財富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Modernity Financial Holdings, Ltd.英屬開曼群 島商現代財富控股有限公司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劉世偉 上列當事人間返還不當得利事件併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本件均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對於私法人或其他得為訴訟當事人之團體之訴訟,由其主 事務所或主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又訴訟之全部或一部 ,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 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 條第2 項、第28條第1 項定有明 文。次按,聲請訴訟救助,應向受訴法院為之,同法第109 條第1項亦有明文,關於訴訟救助事件,自專屬於「受訴法 院」管轄(最高法院85年度台抗字第418號裁定要旨參照) ,而所謂受訴法院應指訴訟應繫屬或已繫屬之有管轄權之法 院而言。 二、經查:本件被告起訴時主營業所所在地係在臺北市信義區, 此有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在卷可稽,是依民事訴訟法第 2條第2項之規定,本件自應由被告主營業所所在地之臺灣臺 北地方法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 ,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另原告起訴時就本案 聲請訴訟救助(本院114年度士救第4號),依上開說明,自 應併予移送本案訴訟管轄法院審理。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士林簡易庭 法 官 黃雅君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及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 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吳尚文

2025-03-31

SLEV-114-士簡-149-20250331-1

士救
士林簡易庭

訴訟救助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士簡字第149號                   114年度士救字第4號 原 告 粟振庭 被 告 現代財富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Modernity Financial Holdings, Ltd.英屬開曼群 島商現代財富控股有限公司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劉世偉 上列當事人間返還不當得利事件併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本件均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對於私法人或其他得為訴訟當事人之團體之訴訟,由其主 事務所或主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又訴訟之全部或一部 ,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 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 條第2 項、第28條第1 項定有明 文。次按,聲請訴訟救助,應向受訴法院為之,同法第109 條第1項亦有明文,關於訴訟救助事件,自專屬於「受訴法 院」管轄(最高法院85年度台抗字第418號裁定要旨參照) ,而所謂受訴法院應指訴訟應繫屬或已繫屬之有管轄權之法 院而言。 二、經查:本件被告起訴時主營業所所在地係在臺北市信義區, 此有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在卷可稽,是依民事訴訟法第 2條第2項之規定,本件自應由被告主營業所所在地之臺灣臺 北地方法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 ,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另原告起訴時就本案 聲請訴訟救助(本院114年度士救第4號),依上開說明,自 應併予移送本案訴訟管轄法院審理。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士林簡易庭 法 官 黃雅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及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 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吳尚文

2025-03-31

SLEV-114-士救-4-20250331-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40號 原 告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訴訟代理人 張恩綺 被 告 成佩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訴訟之全 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 定移送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4條及第28條第1 項分別 定有明文。次按前揭關於合意管轄之規定,除專屬管轄外, 得排斥其他審判籍而優先適用(最高法院103 年度台抗字第 917 號、99年度台抗字第110 號裁定意旨參照),是關於由 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民事訴訟,除有專屬管轄外,當事人得 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又當事人合意指定第一審管轄法 院,且當事人就該合意管轄係排他的合意管轄或競合的合意 管轄意思不明,宜解為排他的合意管轄(臺灣高等法院暨所 屬法院90年法律座談會民事提案類第22號審查意見暨討論結 果參照),除當事人不以該合意管轄為抗辯並為本案之言詞 辯論外,其他法院就該合意管轄之事項即喪失管轄權。 二、經查,本件原告係以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聲請本院對被告 核發支付命令,因被告於法定期限內聲明異議而視為起訴, 而依原告主張之事實,兩造就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簽訂個人 信用貸款契約書(見本院司促卷第7 至12頁),而上開契約 第12條明文約定「倘因本契約涉訟時,雙方同意以臺灣臺北 地方法院或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按:契約書重複記載兩遍臺 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不得排除消費者保 護法第四十七條或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第二項、第四百三 十六條之九小額訴訟管轄法院之適用。」,核屬因上開契約 之法律關係涉訟而訂立之合意管轄約定,且非專屬管轄之訴 訟,揆諸前揭說明,宜解為排他的合意管轄,排斥其他審判 籍而優先適用,且被告迄今亦未向本院表示願受本院裁判, 本院就本件即無管轄權。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尚 有未合,爰依職權以裁定將本件移送於有管轄權之臺灣臺北 地方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宗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陳仙宜

2025-03-31

KSDV-114-訴-140-20250331-1

簡抗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抗字第82號 抗 告 人 楊文澤 相 對 人 張立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 3年11月4日本院臺北簡易庭113年度北簡字第10487號裁定提起抗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人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現經濟狀況拮据,恐難以負擔 至跨區訴訟的交通費用及時間成本,相對人尚有利用虛假投 資公司進行詐欺、偽造文書、洗錢、湮滅證據等不法行為, 本件重要證人及證物均在台北,基於便利訴訟原則,應由本 院管轄較為合適,原裁定逕認就本件並無管轄權,顯有違誤 ,爰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二、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 定有明文。次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本於票據 有所請求而涉訟者,得由票據付款地之法院管轄,同法第1 條前段、第13條同有明文。又按本票未載付款地者,以發票 地為付款地;未載發票地者,以發票人之營業所、住所或居 所所在地為發票地,票據法第120條第5項、第4項亦有明文 ;本票發票人票據債務之成立,應以發票人交付本票於受款 人完成發票行為之時日為準,其付款地及發票地亦應於此時 確定,民事訴訟法第13條所定「付款地」,自係指發票人完 成發票行為時之付款地而言(司法院(70)廳民一字第082 號研究意見要旨參照)。 三、經查,抗告人主張相對人持有如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22624 號民事裁定所載之本票(下稱系爭本票)債權不存在,核屬 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2項第6款及第13條規定之本於票據有 所請求而涉訟事件,得由票據付款地之法院管轄。觀之系爭 本票未載付款地,而發票地之記載,除票號TH0000000號本 票記載為「台北士林區承德路4段40巷2號5樓」外(見113年 度司票字第22624號影卷第27頁),其餘本票或記載「台北 市」、「台北」字樣,或未為記載(見113年度司票字第226 24號影卷第23至31頁),而系爭本票發票時之抗告人住所地 位於臺北市○○區○○路0段00巷0號5樓,有抗告人個人戶籍資 料查詢結果在卷可查(見本院限閱卷),則揆諸前揭說明,就 未記載發票地之系爭本票,應以抗告人於發票時之住所或居 所所在地定其法院管轄,準此,抗告人訴請確認系爭本票債 權不存在等事件,得由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管轄。又相對人之 住所地在臺中市烏日區,有其戶籍謄本在卷可稽(見本院限 閱卷),是臺灣台中地方法院(下稱台中地院)亦有本件之 管轄權,本院則無管轄權。按法定管轄法院為多數時,究以 移送何一法院為宜,應由法院斟酌個案具體情形定之(民事 訴訟法第28條立法理由參照)。衡酌兩造當事人應訴之便利 性,尤「以原就被」原則下被告即相對人就近應訴之權利等 為綜合考量,本院認原審依職權將本件裁定移送於相對人住 所地之台中地院審理,尚無不妥。抗告人雖稱經濟拮据難以 負擔訴訟所需之交通費用、證人及證物均在台北及基於便利 訴訟云云,惟本院並不因此即可取得本案之管轄權,是抗告 人上開主張,難認可採。至抗告人主張相對人利用虛假投資 公司進行詐欺,偽造文書、洗錢、湮滅證據等不法行為云云 ,僅涉及抗告人訴請確認債權不存在有無理由,並不影響有 關本件訴訟管轄之認定。是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 廢棄,非有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溫祖明                             法 官 蕭涵勻                                      法 官 杜慧玲 本裁定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提起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 狀及同時表明再抗告理由,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葉愷茹

2025-03-28

TPDV-113-簡抗-82-20250328-1

重簡
三重簡易庭

清償信用卡消費借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簡字第389號 原 告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被 告 柯順隆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信用卡消費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得以文書合意定第一 審管轄法院;又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 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 第24條、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民事訴訟法關於 合意管轄之規定,除專屬管轄外,得排斥其他審判籍而優先 適用(最高法院99年度臺抗字第110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原告依兩造間所簽定之信用卡約定條款(下稱系爭契約)請 求被告清償信用卡消費借款。查:被告住所在新北市新莊區 ,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在卷可查,本院固 有一般管轄權,然系爭契約第27條(管轄法院)約明:「因 本契約涉訟時,雙方同意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或臺灣地方法 院為第一審法院。但不得排除消費者保護法第47條或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九規定小額訴訟管轄法院之適用。」,足認 兩造間確有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管轄法院之合意管轄約定 ,至上開「臺灣地方法院」等文字並未專指何地方法院,應 屬贅載。又遍查全卷亦無本件消費行為地在本院轄區,且本 件亦非小額訴訟事件,揆諸前揭規定,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 於上開合意管轄之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               法  官 張誌洋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 記 官 陳羽瑄

2025-03-26

SJEV-114-重簡-389-20250326-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259號 原 告 陳樹葉 被 告 陳 課 訴訟代理人 黃傳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移送訴訟管轄之裁定確定 時,受移送之法院受其羈束,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第3 0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先向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對被告提起本件訴訟,因被告之住所設於彰化縣,而裁定移 轉本院,嗣並確定,依據上開說明,本院自有管轄權。 二、原告主張略以:  ㈠其與被告為姊弟關係,被告前因賭博關係,於民國80年3月6 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34萬元,並由訴外人即原告配 偶洪水木(下稱姓名)簽發不詳號碼之支票1紙,交予真實 姓名不詳之賭場老大,並由該賭場老大的配偶持以提示兌付 ;後約1個月後之某時,被告再以賭博為由,向洪水木借款1 0萬元(下稱10萬款項,並與34萬款項合稱系爭借款),洪 水木再於不詳時間,以現金交付10萬元予被告,後經洪水木 將上開借款債權轉讓與其,經其於不詳時間以電話通知被告 ;上開2筆借款均無簽立借據,被告迄今亦無清償,爰依借 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返還借款。  ㈡被告請求勿將賭博乙事告訴其等姐姐,被告卻誤認原告已為 告知,遂於80年間某日,在其等姐夫許迎桐位於彰化縣○○鄉 ○○村○○路000號住處(下稱東平路房屋),將泥沙潑灑於其 身上,並駕車撞壞其車輛;又於80年間某日,在其臺中市○○ 區○○路0段00號1樓住處(下稱甘肅路住處),破壞其住處鋁 門,造成損失,爰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等語。 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55萬元,及自80年3月6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率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抗辯略以:原告稱被告尚有積欠款項並非事實,被告先 前曾向原告借款50萬元,上開借款係以被告之房屋權狀作為 擔保,上開50萬元借款已清償完畢,被告已經取回房屋權狀 ;被告並無另向原告、洪水木借款34萬元、10萬元,原告應 負舉證責任。又被告否認有對原告為任何侵權行為,原告所 述均非事實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是請求履行債務之訴,除被 告自認原告所主張債權發生原因之事實外,應先由原告就其 主張此項事實,負舉證之責任,必須證明其為真實後,被告 於其抗辯事實,始應負證明之責任,此為舉證責任分擔之原 則。次按稱消費借貸者,於當事人間必本於借貸之意思合致 ,而有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之行為,始得 當之。倘當事人主張與他方有消費借貸關係存在者,自應就 該借貸意思互相表示合致、借款業已交付之事實,均負舉證 之責任(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045號判決意旨參照)。 再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固有明文。然主張侵權行為損害 賠償請求權之人,對於侵權行為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 即就損害之發生、損害之結果、行為與損害結果間因果關係 等項,均應負舉證責任。被告否認兩造間存有借貸契約、借 款交付,及否認有對原告為上開侵權行為,依前開說明,即 應由原告就上開主張事實負舉證責任。  ㈡經查:  ⒈原告不能證明兩造間存有34萬元、10萬元之借貸關係:  ⑴原告於本院113年12月10日言詞辯論期日固主張以:被告於80 年3月6日,因賭博乙事向其借款34萬元,後於相隔1個月之8 0年4月6日,再向洪水木借款10萬元,洪水木已將上開10萬 借款債權轉讓予其,並經其以電話通知被告等語(見本院卷 第48-49頁)。然原告就如何證明兩造、被告與洪水木間有 上開借款約定、如何交付借款等構成要件事實,僅稱因其信 任被告,且被告有房產可以扣押,故無書立借據、收據;34 萬元部分係由洪水木簽發支票,支票號碼已忘記,是直接開 給賭場老大,由賭場老大配偶提示兌付,賭場老大、配偶均 以通靈方式向其認錯;10萬元部分以現金給付,其母親、四 哥亦以通靈方式向其表示該款項係向裝潢阿德借得,裝潢阿 德可以作證,洪水木有向其承認等等(見本院卷第49-50頁 )。顯見原告除上開言詞外,並無法提出借據、借貸契約書 、支票號碼、支票影本或提示兌付紀錄等書面證據以佐證其 主張真實;其所稱之賭場老大、賭場老大配偶、裝潢阿德之 真實姓名,係以通靈方式取得,本院難以核實其上開主張事 實。  ⑵原告雖稱許迎桐、許坤仲得證明被告強行取回房屋權狀,於 取回權狀當日並無還款等語(見本院卷第49-50頁)。但原 告應先就借款、借款交付乙事舉證,使本院認其主張有據, 被告方需就抗辯事實即清償乙事為舉證。則依原告上開陳述 ,其舉證之許迎桐、許坤仲均係為彈劾被告抗辯事實真實與 否,但就原告應負舉證之借款約定、借款交付等事項,並無 法自許迎桐、許坤仲證述佐證,本院自無傳訊許迎桐、許坤 仲之必要。  ⑶衡以兩造間雖具有親屬關係但已各自成家立業,彼此財務獨 立,關於上開金錢借貸亦非數千、數百元數額,而係高達34 萬元、10萬元,依當時80年間整體經濟、物價水準,上開借 款數額實非小額,原告理應慎重為之,則其就上開借款約定 、借款交付等事,竟未能提出客觀證據佐證其證言真實,本 院實難為其有利認定。  ⒉原告不能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事實:  ⑴原告於本院言詞辯論期日陳述以:被告於80年間某日,在其 住處成交之後,前往其甘肅路住處破壞其鋁門,造成若干損 失其已忘記,但其抓2萬元損失;被告又於80年間某日,在 其姐、姐夫之東平路房屋,潑灑泥沙於其身上,並駕車撞壞 其車輛,復對其有傷害、毀損行為,應賠償其損失4萬元等 語(見本院卷第48頁、第88頁)。惟被告業已否認有各該侵 權行為事實,原告依前述說明,即應就各該侵權行為發生時 點,甘肅路住處鋁門、車輛受損所情狀及其身體受傷情形, 上開侵害結果與被告行為間因果關係,暨相關賠償費用計算 等節詳為舉證。則原告關於上開侵權行為應可輕易舉證書面 資料(即案發日受損照片、修復單據、驗傷單等件)佐證其 主張真實,但其僅泛稱80年間某日,而未能特定各該侵權行 為日期,且無提出任何書面證據為證,本院無從以書面證據 資料核實其主張真實。  ⑵原告雖欲舉證許迎桐佐證其前開主張真實,但原告不能具體 表明各該侵權行為時點,及各該侵權行為造成鋁門、車輛、 身體之受損或受傷情狀,已如前述。衡酌上開情形,本院實 無法使證人許迎桐就特定時點、特定損害、特定傷害結果為 證述;且原告係以部分侵權行為發生地點係在許迎桐之東平 路房屋、許迎桐有經原告轉述經過等等,稱有傳訊許迎桐必 要(見本院卷第88-89頁),但就許迎桐何以能見聞各該侵 權行為實行經過,則無具體陳明。本院自認不能以許迎桐為 東平路房屋所有權人,或有經原告轉述部分侵權行為等事, 即認有傳訊許迎桐為本件證人必要。  ⑶本院衡以原告就上開侵權行為事實僅以前詞泛稱被告有為上 開侵權行為,但就其主張並無舉提出任何書面資料證明;復 因其上開主張內容,無從特定侵權行為時點、損害結果,本 院亦無法傳訊許迎桐就特定日期、特定事項詳為證述,本院 已難為原告有利之認定。 五、綜上所述,本院已不能認定兩造間存有借貸及侵權行為事實 ,原告依消費借貸、損害賠償等規定,請求被告給付55萬元 及自80年3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按當事人聲明之證據,法院應為調查;但就其聲明之證據中 認為不必要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86條定有明文。 原告請求傳訊證人許迎桐、許坤仲證述乙節,本院已就上開 證據調查無必要等節,說明如上,上開證據即無調查必要。 另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與舉證,核與 判決結果無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康綠株

2025-03-25

CHDV-113-訴-1259-20250325-1

潮小
潮州簡易庭

返還價金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潮小字第153號 原 告 陳貴秀 被 告 郭佳政即政樂汽車商行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價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 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 法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第28條第1項定有明文 。是以,在無其他特別審判籍管轄法院之適用時,法院受理 此種移轉管轄之聲請,自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條「以原就被 」原則定管轄法院。又獨資經營之商號,既非法人,亦與民 事訴訟法第40條第3項所稱之非法人團體不相當,自難認為 有當事人能力(最高法院42年台抗字第12號判例、73年度台 上字第977號判決意旨參照)。是於訴訟上,就與獨資商號 間私權糾紛之訴訟,均應以商號之出資自然人為權利主體與 訴訟當事人而提起,是有關管轄權之認定,除得適用民事訴 訟法第4條至20條特別審判籍之規定外,有關普通管轄權之 認定,自應依同法第1條有關自然人訴訟管轄權之規定。 二、經查,原告陳報被告送達地為高雄市大寮區,而被告係獨資 商號,且自起訴前即民國108年10月22日起,所在地址即設 於高雄市鳳山區,有商業登記抄本在卷可稽,獨資商號之負 責人即郭佳政住所亦在高雄市鳳山區,此有郭佳政之個人戶 籍資料在卷可稽,依前開說明,被告住所地法院即臺灣高雄 地方法院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而原告無提出本院就本件訴 訟有何管轄權之依據,則本件應由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管轄, 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爰裁定將本件移 送之。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吳建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薛雅云

2025-03-24

CCEV-114-潮小-153-2025032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742號 原 告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被 告 湯國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得就一定之法律關係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訴訟 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 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1 項前段、第 28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前揭關於合意管轄之規定, 除專屬管轄外,得排斥其他審判籍而予優先適用(最高法院   103年度台抗字第917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原告本於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訴訟,而依兩造間借 款契約書第8條約定:「本借款契約以貴行總行所在地為履 行地,並適用中華民國法律之規定。倘因本契約涉訟時,雙 方同意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不得排除 消費者保護法第四十七條或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第二項、 第四百三十六條之九規定小額訴訟管轄法院之適用」(本院 113年度司促字第15662號卷第5頁背面),足認雙方間就本 件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已預先合意約定以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因本件不符合消費者保護法第2條第5 款規定之消費訴訟,且非請求金額為新臺幣10萬元以下之小 額訴訟,自無上開但書約定之適用。此外,觀諸原告起訴主 張之事實,亦無涉於專屬管轄規範之法律關係,則揆諸首揭 法條規定及說明,上開合意管轄之約定,自得排斥其他審判 籍而優先適用,是本件兩造間因消費借貸契約所生之爭訟應 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 顯有違誤,爰依職權移轉管轄。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佩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黃忠文

2025-03-21

TYDV-114-訴-742-202503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