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賴柏仲

共找到 169 筆結果(第 1-10 筆)

交易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易字第213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明娟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51 85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江明娟於民國112年12月28日20時10分 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裝載鐵罐飲料, 沿臺中市西屯區文心路2段由大墩十九街往大墩二十街方向 行駛,行經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前,理應注意載運貨物 必須穩妥,物品應捆紮牢固,堆放平穩,避免行進間物品掉 落,影響過往人車交通安全,而依當時情形,並無不能注意 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使放置於機車腳踏板之鐵罐飲料 多瓶掉落於路面,適告訴人黃甯嫣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 普通重型機車沿同方向駛在後方,見狀閃避失控而人車倒地 ,因此受有右膝、右足擦挫傷之傷害,因認被告涉有刑法第 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 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第307 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本件被告經檢察官依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起訴, 依刑法第287條前段規定,須告訴乃論。茲據告訴人於113年 9月5日與被告達成調解,並於114年2月20日提出聲請撤回告 訴狀於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旋經該署轉至本院,有調解筆 錄、聲請撤回告訴狀在卷可稽(見他字卷第67至68頁、本院 卷第17頁)。揆諸首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 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文一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孟潔                     法 官 黃淑美                   法 官 方星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賴柏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31

TCDM-113-交易-2139-202503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80號 聲明異議人 即受 刑 人 楊凱迪 籍設臺中市○里區○○路0號(臺中○○○○○○○○○)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因犯不能安全駕駛罪等案件,對臺灣臺 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之執行指揮書(113年執更字第4137號),聲 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略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楊凱迪(以下均稱 受刑人)依他案之執行指揮書,原僅執行至民國114年2月18 日(按即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署】113年度執 緝字第2068號指揮書,下均稱A指揮書,見本院卷第10頁), 後收受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署)檢察官之113 年執更字第4137號執行指揮書(按即本案聲明異議之客體, 甲種指揮書載113年執更富字第4137號,唯中間【富】字實 係股別,不贅載之,且下均稱B指揮書),因B指揮書之故, 而無法在同年2月18日出監,但受刑人與家人均多年無聯絡 ,故家人沒有受刑人租屋處的房東電話,其餘朋友亦係以Li ne聯絡,則受刑人放置於租屋處的身家財產衣物等,均無法 處理,故請求先不執行B指揮書,讓受刑人可在114年2月18 日出監處理上開身家財產衣物,以免後續執行完畢無衣物可 換、無處所可居,倘不放心,受刑人願用電子腳鐐,佐以手 機有與警方通訊方式聯繫;若確需依B指揮書執行,可否請 法院向執行檢察官通融,改為易服勞動,又或讓受刑人出去 工作賺錢支付易科罰金,避免受刑人日後無法正常生活,蓋 行李、衣物、鞋子可能會被丟掉,尚請酌情處理,網開一面 等語。顯見受刑人主張,應係請求暫且先不執行B指揮書, 以利其處理身家財產衣物之意,另外則係補充,請法院為之 向執行檢察官請求通融,其甚有意願配合,而求為易服勞役 、易科罰金之意。 二、本院之判斷:  ㈠程序部分:   受刑人認B指揮書執行不當,依刑事訴訟法第484條規定,自 得為聲明異議之主體。  ㈡實體部分:  ⒈按檢察官對於得易科罰金案件之指揮執行,依具體個案,考 量犯罪特性、情節及受刑人個人特殊事由等因素,如認受刑 人確有因不執行所宣告之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 秩序者,自得不准予易科罰金,此乃檢察官指揮執行時得依 職權裁量之事項,倘其未濫用權限,自不得任意指摘為違法 ,觀諸刑事訴訟法第457條第1項前段規定執行裁判由為裁判 法院之檢察官指揮之自明,亦即,檢察官乃立法者所授權, 具刑罰執行指揮權限之主體,又本其專業指揮刑罰之執行, 就係認為逕執行有期徒刑為當、是否准為易刑之處分、在可 為易刑之下以何種類為當,在法定權限內,具有依照個案所 展現之情況,為妥適裁量之空間,倘無違法濫權情形,法院 原則上自應尊重其判斷餘地(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899號 刑事裁定同此意旨)。  ⒉經查:  ⑴受刑人所稱原僅執行至114年2月28日者,即上述A指揮書部分 ,揆諸受刑人乃是經臺中地檢署於113年11月18日發布通緝 ,於113年11月19日經警緝獲,解送臺中地檢署歸案,始到 案執行,此據受刑人供承在卷,亦有法院前案紀錄表、臺中 地檢署114年3月6日中檢介富113執更4137字第1149026485號 函(下稱C函)、通緝案件移送書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0、27 、21、23頁)。顯見受刑人在刑罰之執行上,曾經未準時到 案執行之逃匿情況,倘未予以入監執行,恐有再為逃匿之疑 慮,是若將受刑人入監執行,方可達成刑罰裁罰目的,該等 手段,原係法定之刑罰權實踐方式,亦難謂有何過度干預基 本權之情。  ⑵再者,受刑人於上述通緝到案之日,臺中地檢署執行時曾詢 問受刑人是否聲請易科罰金,當時受刑人即表示有意聲請易 科罰金,倘無法一次繳完,即入監執行無意見等語(見本院 卷第27頁)。由此可見,臺中地檢署實曾經賦予具有通緝狀 況之受刑人,可易刑之機會,但受刑人無法完成履行。  ⑶次查,A指揮書所據判決暨刑罰,乃係本院113年度交簡字第2 72號案件(判處受刑人有期徒刑3月,原113年度執字第10405 號,因通緝轉為113年度執緝字第2068號),後前開判決,另 與本院113年度中交簡字第802號判決(判處受刑人有期徒刑4 月,原113年度執字第11795號),一同向本院聲請定應執行 有期徒刑,而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3149號裁定,定應執行 有期徒刑6月確定,有前開裁定、法院前案紀錄表可參(見本 院卷第31至32頁、第10頁);嗣執行檢察官依前開裁定,換 發為B指揮書,有B指揮書正本、法院前案紀錄表存卷可考( 見執更4137卷第21頁、本院卷第10頁),此亦有C函可考(見 本院卷第21頁)。由此可知,B指揮書之內容,必然包含A指 揮書之指揮考量在內,審酌受刑人有通緝情形在先,加以當 時即無從完成易科罰金之易刑,可知倘不使之入監,顯難以 其他方法代替順利執行,而刑罰是否順利執行具國家公權力 實踐之重要性,顯見執行檢察官衡酌該等狀況,又依法需執 行上開定應執行刑裁定,而更換指揮書為B指揮書,使受刑 人執行有期徒刑,當可有效達成刑罰目的,實踐國家刑罰權 ,且難謂達過度干預受刑人情事,亦未見有裁量濫用情況, 本院自應尊重執行檢察官B指揮書指揮之判斷餘地。  ⑷至於,受刑人主張暫不執行B指揮書,以利處理身家財產衣物 等節,審酌前述內容,受刑人該部主張尚難採憑;又受刑人 另補充請本院為其向執行檢察官求為通融易服勞動、易科罰 金相關易刑處置等節,經核受刑人就B指揮書,猶未曾向執 行檢察官提出願如何配合而聲請為易刑之主張,此有C函存 卷可考(見本案卷第21頁),程序上自應由受刑人正式另向執 行檢察官聲請,並表達配合善意,另由執行檢察官為個案裁 量,併此敘明。  ㈢綜上所述,本件受刑人以前述事由聲明異議,並無理由,應 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二庭 法 官 方星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賴柏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31

TCDM-114-聲-380-202503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毀棄損壞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82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潘志瀚 上列被告因毀棄損壞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57089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中簡字第 3260號),改依通常程序進行,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潘志瀚基於毀損之犯意, 於民國113年2月17日17時30分許,在臺中市○○區○○○0段000號 告訴人徐台中所經營之餐飲店前,徒手將告訴人所有之菜單 夾板、收納籃、筆筒等物品掃落地上,並以腳踢收納籃之方 式,致該等物品毀損不堪使用,足以生損害於告訴人,因認 被告涉有刑法第354條之毀棄損壞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 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第307 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本件被告經檢察官依刑法第354條之毀棄損壞罪聲請簡易判 決處刑書,依刑法第357條規定,須告訴乃論。茲據告訴人 於114年3月10日與被告就本案達成和解,並書寫撤回告訴聲 請狀提出於本院,有訊問筆錄、撤回告訴聲請狀在卷可稽( 見本院簡字卷第43至45頁)。是以,被告所涉刑法第354條之 毀棄損壞罪,係告訴乃論之罪,而告訴人業已撤回告訴,依 前開說明,自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是本案應改行通常程序 ,並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信郎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孟潔                     法 官 黃淑美                   法 官 方星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賴柏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31

TCDM-114-易-822-20250331-1

撤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緩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撤緩字第7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廖信雄 上列聲請人聲請撤銷緩刑(114年執聲字第775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廖信雄前所宣告之緩刑當予撤銷,蓋 受刑人曾於民國110年11月20日犯竊盜犯行,經鈞院以111年 度簡上字第169號判決(下稱在先案件,聲請書勿載為459, 乃執行案號,更正之),判處拘役10日,並宣告緩刑2年,在 先案件遂於112年1月18日確定,緩刑期間至114年1月17日止 。惟受刑人竟於在先案件緩刑期內之113年7月16日再度故意 犯竊盜罪,經鈞院以113年度豐簡字第688號判決(下稱在後 案件),判處拘役40日,且在後案件係114年1月14日確定(誤 載為13日,更正之,詳後述),尚在114年1月17日前。尚請 鈞院審酌,被告在先案件、在後案件二者皆為竊盜罪,手法 相同,在後案件未跟告訴人林麗華和解,犯罪所得又未繳清 ,顯見在先案件的緩刑宣告,改過遷善矯治功效無法達成, 合乎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2款規定,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6 條聲請撤銷緩刑等語。 二、按受緩刑之宣告,於緩刑期內因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 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確定者,足認原宣 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得撤銷 其宣告,刑法第75條之1第2款定有明文;又按前條第2項之 規定,於前項第1款至第3款情形亦適用之,前項撤銷之聲請 ,於判決確定後6月以內為之,刑法第75條之1第2項、刑法 第75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末按,緩刑期滿,而緩刑之宣 告未經撤銷者,其刑之宣告失其效力。但依第75條第2項、 第75條之1第2項撤銷緩刑宣告者,不在此限,刑法第76條亦 有明文。 三、經查:  ㈠受刑人之在先案件,經本院判處拘役10日,並宣告緩刑2年, 有在先案件判決存卷可考(見撤緩卷第13頁),而在先案件判 決確定日為112年1月18日,有受刑人之法院前案紀錄表可參 (見撤緩卷第7至8頁),是在先案件所宣告緩刑期間2年,期 間為112年1月18日起至114年1月17日止,合先敘明。  ㈡次查,受刑人竟於緩刑期間內之113年7月16日,故意又犯竊 盜罪,並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署)檢察官聲 請簡易判決處刑,且經在後判決判處拘役40日,有在後判決 存卷可參(見撤緩卷第21、23頁),嗣在後判決於114年1月14 日確定,更經本院調取在後判決之原卷(113年度豐簡字第68 8號卷宗),在後判決之判決書於113年12月19日合法送達受 刑人,同年2月25日合法送達臺中地檢署檢察官,有各該送 達證書可參(見豐簡688卷第21、23頁),並經檢視送達地址 與送達期日,在後判決之判決確定日,應為114年1月14日無 訛(見撤緩卷第27、29頁)。  ㈢又查,受刑人確實於在先案件之緩刑期間112年1月18日起至1 14年1月17日之內,另於113年7月16日故意犯竊盜罪,而經 在後案件判決,受到拘役40日之宣告,且於114年1月14日確 定,均系在先案件緩刑期間內,即114年1月17日前,即與刑 法第75條之1第2款規定形式上之要件相符。  ㈣更查,臺中地檢署檢察官本次聲請撤銷在先案件所宣告之緩 刑,則係114年3月18日,有臺中地檢署114年3月18日中檢介 高114執2063字第1149032805號函上所載本院收件章可考(見 撤緩卷第3頁),距離在後案件判決確定日114年1月14,顯然 未逾6個月,亦與刑法第75條之1第2項所據之刑法第75條第2 項規定相合。  ㈤是以,受刑人之在先案件緩刑宣告若未經撤銷,則在先案件 宣告刑拘役10日,即原則上依照刑法第76條本文,應於114 年1月17日後即失其效力,惟受刑人竟爾於113年7月16日又 故意犯竊盜罪,受在後案件宣告拘役40日,並於114年1月14 日確定,更經臺中地檢署檢察官於前述判決確定日之6個月 內,即114年3月18日聲請撤銷緩刑,形式上即合於刑法第76 條但書所載,原緩刑宣告屆期而刑之宣告不當然失其效力之 例外規定。  ㈥實質裁量部分:  ⒈審酌臺中地檢署檢察官聲請之原由,係考量在先案件犯行即 受刑人於110年11月20日恣意掀翻他人機車坐墊竊盜(見撤緩 卷第13頁)、在後案件又係113年7月16日徒手開啟他人自行 車車廂竊盜(見撤緩卷第23頁),均屬竊盜,且手法相同,又 在後案件並未跟告訴人達成和解,又未能繳清犯罪所得(見 執沒880卷第13頁),是主張在先案件之緩刑宣告,無法達到 遷善矯治之效,是以聲請撤銷。  ⒉然而,就是否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 刑罰之必要部分,受刑人上述2個案件,犯行確實均屬竊盜 ,手法亦相同,惟斟酌受刑人在先案件係112年1月18日確定 ,到113年7月16日,相距約1年6個月,而在先案件當中,受 刑人曾經由司法刑事鑑定,達到有智能障礙心智缺陷降低狀 況,但未達喪失程度,有受刑人之刑事鑑定報告書可參(見 本院簡上169卷第63頁),可知受刑人在此種精神狀況下,從 在先案件確定日起算,到1年6個月許又犯在後案件,當認受 刑人已有相當的自我節制嘗試;再者,在後案件部分,受刑 人經通知應於114年2月25日到案執行,受刑人也確實於當日 到庭,對於在後案件判處拘役40日,也於當日儘速繳納易科 罰金之新臺幣(下同)4萬元,有受刑人執行傳票送達證書、 易科罰金聲請表、臺中地檢署罰字第00000000號收據可考( 見執2063卷第19至23頁),可見則在後案件之刑罰完成執行 下,應已經給予受刑人相當之壓力,又沒收部分,受刑人固 未跟在後案件之告訴人林麗華達成調解,惟受刑人確有經濟 窘迫情形,有受刑人稅務T-Road查詢結果可參(見執沒880卷 第11頁),可受刑人亦有分期繳納,此有臺中地檢署沒金字 第00000000號收據可考(見執沒880卷第13頁)。是以,本院 認為,若撤銷在先案件之緩刑宣告,使受刑人受到在先案件 宣告拘役10日之處罰,固然可深化非難受刑人,擴大其壓力 ,但考量受刑人係辨識能力有顯著降低之人,從時序觀之並 非全無自我節制反省,且對在後案件刑罰,並無推託延宕情 形,而係悔改並如期受罰,是認此次對受刑人,就在後案件 完成執行拘役40日(即易科罰金4萬元),已足使受刑人深刻 受刑罰之應報、警示與教化效果,亦有繳納沒收款項意願, 故而認就必要性上,尚無撤銷受刑人在先案件之緩刑宣告必 要。  ㈦綜上,聲請人聲請撤銷受刑人在先案件之緩刑宣告,尚有未 洽,故駁回之。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二庭 法 官 方星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賴柏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31

TCDM-114-撤緩-73-20250331-1

交易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易字第182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劉梅華 夏巧琪 上列被告等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 3848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兼告訴人張劉梅華(下稱張劉梅華)於民 國112年11月22日11時44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 重型機車,沿臺中市大雅區中山路168巷往中山路方向行駛 ,行至中山路168巷與中山路交岔路口欲右轉彎時,其本應 注意閃光紅燈表示「停車再開」,車輛應減速接近,先停止 於交岔路口前,讓幹道車先行後,認為安全時,方得續行, 而依當時天候晴、柏油路面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視距良 好,客觀上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貿然駛 入該路口,適被告兼告訴人夏巧琪(下稱夏巧琪)騎乘車牌號 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中山路往中清路3段方向駛 入該路口時,亦疏未注意閃光黃燈表示警告,車輛應減速接 近,注意安全,小心通過,亦貿然駛入該路口,因雙方各有 前揭之疏失,兩車因而發生碰撞,雙方均人車倒地,夏巧琪 因而受有右側肩胛峰鎖骨肩關節脫臼、右側前胸壁挫傷、右 側肩膀擦傷、右側髖部挫傷、右側手部挫傷等傷害,張劉梅 華因而受有連枷胸(多條肋骨塌陷性骨折)閉鎖性骨折、左 側肋骨閉鎖性骨折、單側肺挫傷、下背和骨盆挫傷、左側大 腿挫傷、左側後胸壁挫傷等傷害,因認渠等均涉有刑法第28 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 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第307 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本件張劉梅華、夏巧琪均經檢察官依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 失傷害罪起訴,依刑法第287條前段規定,須告訴乃論。茲 據張劉梅華、夏巧琪均當庭表達彼此爭執僅係民事金錢比例 問題,若僅在刑案範圍內,願相互原諒彼此刑責,民事另提 等語(見本院卷第41至42頁),後渠等亦均表示無意背負刑責 ,願刑案上互為撤告,民事另為處理等語,有渠等電話紀錄 可參(見本院卷第53、55頁),嗣後張劉梅華、夏巧琪確均依 前述,提出撤回告訴狀於本院,有張劉梅華撤回告訴狀(見 本院卷第57頁)、夏巧琪撤回告訴狀(見本院卷第59頁)存卷 可考,則張劉梅華、夏巧琪依上開說明,均無負擔刑責問題 ,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王靖夫提起公訴,檢察官鄭珮琪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孟潔                     法 官 黃淑美                   法 官 方星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賴柏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31

TCDM-113-交易-1828-20250331-1

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附民字第2314號 原 告 王菀妤 被 告 李秉竑 上列被告犯詐欺等案件(112年度金訴字第2698號),經原告提起 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 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將本件 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孟潔 法 官 黃淑美 法 官 方星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賴柏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CDM-112-附民-2314-20250327-1

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85號 原 告 黃品家 被 告 李秉竑 上列被告犯詐欺等案件(112年度金訴字第2903號),經原告提起 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 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將本件 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孟潔 法 官 黃淑美 法 官 方星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賴柏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CDM-113-附民-85-20250327-1

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84號 原 告 王儷靜 被 告 李秉竑 上列被告犯詐欺等案件(112年度金訴字第2698號),經原告提起 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 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將本件 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孟潔 法 官 黃淑美 法 官 方星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賴柏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CDM-113-附民-84-20250327-1

附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55號 原 告 陳姿君 被 告 李秉竑 上列被告犯詐欺等案件(112年度金訴字第2698號),經原告提起 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 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將本件 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吳孟潔 法 官 黃淑美 法 官 方星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賴柏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CDM-113-附民-55-2025032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4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管仲康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8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管仲康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拾月,如 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管仲康犯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 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應執行之刑,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併請依刑法第41條 第1項、第8項,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 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 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犯最重本刑為5年以下有 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 者,得以新臺幣1千元、2千元或3千元折算1日,易科罰金; 上開規定,於數罪併罰之數罪均得易科罰金,其應執行之刑 逾6月者,亦適用之,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亦有明 定。是關於數罪併罰,數宣告刑均得易科罰金,而定應執行 之刑即便逾6個月之案件,仍得易科罰金。 三、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經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均經確定在案,有各該刑事判決及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 可稽,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合於上開規定,本院審核認屬 正當。又本院業已函知受刑人得於文到5日內就本件定應執 行刑陳述意見,而受刑人回覆無意見,爰審酌受刑人如附表 所示各罪之整體犯罪過程,行為態樣、犯罪時間、對法益侵 害之加重效應,及罪數所反應行為人人格、犯罪傾向及對其 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一切情狀,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併 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二庭 法 官 方星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賴柏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附表:受刑人管仲康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6月 犯 罪 日 期 113年3月8日 113年5月9日 113年5月29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毒偵字第1580號等(聲請書附表僅載第1580號,補充之) 臺中地檢113年度毒偵字第1580號等(聲請書附表僅載第1580號,補充之) 臺中地檢113年度毒偵字第1580號等(聲請書附表僅載第1580號,補充之)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案  號 113年度中原簡字第68號 113年度中原簡字第68號 113年度中原簡字第68號 判決日期 113年12月17日(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月17日,應予更正) 113年12月17日(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月17日,應予更正) 113年12月17日(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月17日,應予更正)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案  號 113年度中原簡字第68號 113年度中原簡字第68號 113年度中原簡字第68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4年2月3日 114年2月3日 114年2月3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臺中地檢114年度執字第2393號 臺中地檢114年度執字第2393號 臺中地檢114年度執字第2393號

2025-03-25

TCDM-114-聲-542-202503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